三角形面积等于底乘高除以二求出高和底边就可以求出来了。。。。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1)S△=1/2ah(a是三角形的底,h是底所对应的高)(2)S△=1/2acsinB=1/2bcsinA=1/2absinC(三个角为∠A∠B∠C,对边分别为a,b,c,参见三角函数)(3)S△=√〔p(p-a)(p-b)(p-c)〕〔p=1/2(a+b+c)〕(海伦—秦九韶公式)(4)S△=abc/(4R)(R是外接圆半径)(5)S△=1/2(a+b+c)r(r是内切圆半径)(6)...........|ab1|S△=1/2|cd1|............|ef1|〔|ab1|....|cd1|....|ef1|为三阶行列式,此三角形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A(a,b),B(c,d),C(e,f),这里ABC选区取最好按逆时针顺序从右上角开始取,因为这样取得出的结果一般都为正值,如果不按这个规则取,可能会得到负值,但只要取绝对值就可以了,不会影响三角形面积的大小〕(7)S△=c^2sinAsinB/2sin(A+B)=(1/2)*底*高s=(1/2)*a*b*sinC(C为a,b的夹角)底*高/2底X高除2二分之一的(两边的长度X夹角的正弦)s=1/2的周长*内切圆半径s=(1/2)*底*高s=(1/2)*a*b*sinC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大角对大边周长c=三边之和a+b+c面积s=1/2ah(底*高/2)s=1/2absinC(两边与夹角正弦乘积的一半)s=1/2acsinBs=1/2bcsinAs=根号下:p(p-a)(p-b)(p-c)其中p=1/2(a+b+c)这个公式叫海伦公式正弦定理:sinA/a=sinB/b=sinc/C余弦定理:a^2=b^2+c^2-2bccosAb^2=a^2+c^2-2accosBc^2=a^2+b^2-2abcosA三角形2条边向加大于第三边.三角形面积=底*高/2三角形内角和=180度求面积吗(上底+下底)×高÷2三角形面积=底*高/2三角形面积公式:底*高/2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方法一:根据海伦公式S=(其中a,b,c是三角形的三边长,p=,S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三角形面积。
方法二:秦九韶三角形中线面积公式:S=√[(Ma+Mb+Mc)*(Mb+Mc-Ma)*(Mc+Ma-Mb)*(Ma+Mb-Mc)]/3
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一共有十种,公式如下:
2.已知三角形三边a,b,c,则 (海伦公式)(p=(a+b+c)/2)S=√[p(p-a)(p-b)(p-c)] =(1/4)√[(a+b+c)(a+b-c)(a+c-b)(b+c-a)]
3.已知三角形两边a,b,这两边夹角C,则S=1/2 * absinC
4.设三角形三边分别为a、b、c,内切圆半径为r则三角形面积=(a+b+c)r/2
5.设三角形三边分别为a、b、c,外接圆半径为R,则三角形面积=abc/4R
6.S△=1/2 * | a b 1 | | c d 1 | | e f 1 | | a b 1 | | c d 1 | 为三阶行列式,此三角形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A(a,b),B(c,d),C(e,f),这里ABC| e f 1 |选区取最好按逆时针顺序从右上角开始取,因为这样取得出的结果一般都为正值,如果不按这个规则取,可能会得到负值,但不要紧,只要取绝对值就可以了,不会影响三角形面积的大小。
7.海伦——秦九韶三角形中线面积公式:S=√[(Ma+Mb+Mc)*(Mb+Mc-Ma)*(Mc+Ma-Mb)*(Ma+Mb-Mc)]/3,其中Ma,Mb,Mc为三角形的中线长。
8.根据三角函数求面积:S= ½ab sinC=2R² sinAsinBsinC= a²sinBsinC/2sinA,其中R为外切圆半径。9.根据向量求面积:SΔ)= ½√(|AB|*|AC|)²-(AB*AC)²
我们通常用三角形的底边长乘以高,再除以2,来计算三角形的面积。但是实际上,还有很多方法可以算三角形面积。
1、已知三角形底为a,高为h,则S=ah/2。
2、已知三角形两边为a,b,且两边夹角为C,则三角形面积为两边之积乘以夹角的正弦值,即S=(absinC)/2。
3、设三角形三边分别为a,b,c,内切圆半径为r,则三角形面积S=(a+b+c)r/2。
4、设三角形三边分别为a,b,c,外接圆半径为R,则三角形面积为abc/4R。
5、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B垂直于BC),三角形面积等于两直角边乘积的一半,即:
S=AB×BC/2
6、(海伦公式)设三角形三边分别为a,b,c,三角形的面积则为:
判定法一:
1、锐角三角形: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小于90度。
2、直角三角形: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中一个角等于90度,可记作Rt△。
3、钝角三角形: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中有一个角大于90度。
判定法二:
1、锐角三角形: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中最大角小于90度。
2、直角三角形: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中最大角等于90度。
3、钝角三角形: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中最大角大于90度,小于180度。
其中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统称为斜三角形。
数学学科的 教育 要不断适应社会的需求。教育的作用是要把自然的人培养成社会的人,使其成为社会生产力的组成部分。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数学系 毕业 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谈谈小学数学兴趣的培养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此可见,小学数学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和提高孩子的各方面素质,其中学习兴趣尤其重要。浓厚的兴趣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感到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以兴趣为核心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以下,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谈几点体会。
一、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来培养学习兴趣
教育家陶行知指出:“从前,先生只管照自己的意思去教学生,凡是学生的才能兴味,一概不顾,专门勉强拿学生来凑他的教法,配他的教材。”这样的结果只能是“先生收效少,学生苦恼多”。课堂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才能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主动发现、探究新的知识。
1.要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征,创设最佳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课上教师要善于利用新颖的 教学 方法 ,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的进行中,教师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在知识的生长点、转折点设计有趣新颖的提问,以创设最佳的情境,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例如,我在给学生讲解乘法分配律内容时,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给他们讲了高斯用很短的时间内计算出自然数从1到100的求和的事故。这个 故事 立即引起了学生们的极大兴趣。这样,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了,从而对要学习内容产生了兴趣。
2.要抓住学生“好胜”的特点,创设“成功”的情境,以激发学生和学习兴趣。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是在每一个主动学习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教师要善于掌握有利的时机,利用学生的好胜心鼓励、引导、点拨帮助学生获得成功。让学生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样再从乐中引趣,从乐中悟理,更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培养学习兴趣
人的思维是从具体到抽象,从形象思维向 抽象思维 转化的。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学科的特点又是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那么,怎样使学生逐步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呢?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直观教具、投影仪等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能使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学生学到的知识也能印象深刻,永久不忘。
三、 创设情景使学生产生兴趣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尽量利用形式多样、灵活多变、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学习创设一种愉快的情境,让学生感到每节课都有新意,保持新鲜感。例如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时,其基本方法是通过剪和拼,使新学习的图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学生一旦掌握了这种基本方法,就能举一反三,很容易学会这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了。所以可以特意安排一节课,专门让学生动手剪拼图形,观察剪拼成的图形与原图形的关系。这样,学习以上三种图形的面积公式时,就“水到渠成”,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动手操作”这种学习方式由于能吸引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所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 研究者、探索者。在 儿童 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将会引起儿童迫不及待地探索、研究的兴趣。这样就能有效激发学生探究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渴望探究新知的良好心理状态,从而主动深入学习。
四、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习兴趣
联系实际生活就是注重数学的实用性,让数学贴近生活,突出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的运用能力。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个特点,尽量联系实际,利用身边的例子、生活中的例子和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数学走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让学生明白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体现数学的实用性。
例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课前先让学生和家长到超市购物,感性认识购物需要人民币,并记住所买物品的价钱。上课时让学生 说说 如何购物的,为学习人民币作好铺垫。课上又让学生通过模拟购买不同价格,不同品种的物品,使学生在简单的付钱,算钱,找钱的过程中,感知人民币的商品功能,从中体会生活中处处都有使用到人民币的地方,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
总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个长期的过程,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兴趣因素和知识本身的魅力,适当地调整教学过程,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时时注意激发学生沉睡的兴趣,做到“课开始,趣已生;课进行,趣正浓;课结束,趣犹存。”
<<<下页带来更多的数学系毕业论文
探究三角形的等积分割线如何将一个三角形面积分割成两个相等的部分,是我们已熟知的问题,只要沿三角形的中线,即可把三角形分割成面积相等的两个部分,许多同学认为,这样的分割线只有三条,但是,这样的分割线到底有多少条呢?问题1:请用一条直线,把△ABC分割为面积相等的两部分。解:取BC的中点,记为点D,连结AD,则AD所在直线把△ABC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部分。大家知道,这样分割线一共有三条,分别是经过△ABC的三条中线的直线,能把△ABC的面积分成相等两部分。除了这三条以外,还有很多种,并且对于△ABC边上任意一点,都可以找到一条经过这点且把三角形面积平分的直线。问题2:点E是△ABC中AB边上的任意一点,且AE≠BE,过点E求作一条直线,把△ABC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解:如图2,取AB的中点D,连结CD,过点D作DF∥CE,交BC于点F,则直线EF就是所求的分割线。证明:设CD、EF相交于点P∵点D是AB的中点∴AD=BD∴S△CAD=S△CBD∴S四边形CAEP+S△PED=S四边形DPFB+S△PCF又∵DF∥CE∴S△FED=S△DCF(同底等高)即:S△PED=S△PCF∴S四边形CAEP=S四边形DPFB∴S四边形CAEP+SPCF=S四边形DPFB+S△PED即S四边形AEFC=S△EBF由此可知,把三角形面积进行平分的直线有无数条,而本文来自第一论文网来源于毕业论文望可以帮到您。。
三角形面积公式:S=(底x高)÷2=(1/2)x底x高。三角形ABC的任何一条边都可以作底;顶点到“底”的距离称为三角形的“高”。常见的三角形按边分有等腰三角形(腰与底不等的等腰三角形、腰与底相等的等腰三角形即等边三角形)、不等腰三角形;按角分有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其中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统称斜三角形。
长方形的面积=长乘以宽。
长方形,数学术语,是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长方形。也定义为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同时,正方形既是长方形,也是菱形。
补充: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3、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4、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5、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6、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7、直径=半径×2 半径=直径÷2
8、圆周率×半径×2
9、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扩展资料:
长方形的判定方法:
1.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3. 邻边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4.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5. 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矩形。
6. (通过平行四边形) ①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 ∠BAD=90°或BD=AC ∴平行四边形ABCD为矩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方形
长×宽 = 面积
1、长方形简介:
在几何中,长方形(又称矩形)定义为四个内角相等的四边形,即是说所有内角均为直角。从这个定义可以得出矩形两条相对的边等长,也就是说矩形是平行四边形。正方形是矩形的一个特例,它的四个边都是等长的。同时,正方形既是长方形,也是菱形。
2、定义:
第一种:长方形长的那条边叫长,短的那条边叫宽。
第二种:和水平面同方向的叫做长,反之就叫做宽。长方形的长和宽是相对的.
3、面积公式: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
(注:a、b、分别为长、宽,s=面积)
4、长方形周长公式:
C=2(a+b)或 C=2a+2b。(C表示周长,a表示长,b表示宽)
一、说教材(一)、说课内容: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五单元第三课时(二)、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及前后联系。本节课要研究的“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它是在学生学过长方形特征和周长的计算方法、以及掌握了面积概念、面积单位,能用面积单位直接测量指定平面的面积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开始。在几何初步知识的系统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三)、本课时的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教学难点:灵活运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解决问题。(四)、本课时的教学目标:1、理解、掌握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推导,能正确、灵活地计算长方形的面积。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与人合作能力,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及学生之间团结互助、虚心求教的精神。二、说教法教为学服务,这是当前把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的教育思想。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抓旧促新、创设情境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推导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采用操作法、观察法、小组合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这样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在位。在应用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我采用了练习法、紧密联系生活法,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更新意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三、说学法因为教为学服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不越俎代疱,而放手让学生学会学习。在学习新知前,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直观大胆猜想,培养创新能力。在推导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时,我准备采用直观法、观察法、操作法、讨论法,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动脑、动口、动手、动眼来学习新知。小学生自觉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欠缺,在练习时,采用想一想、说一说、议一议、辨一辨等练习方法,以紧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四、说教学程序这节课我的教学思路是:“猜想——实践验证——应用。”我的教学思路依据是:1、符合儿童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事物规律。2、符合本节的教材特点。(一)、引导温故,鼓励大胆猜想这一环节分两个层次进行教学。第一层次:教师提问,我们前面刚过学面积,什么叫面积?面积的计量单位哪些?接着让学生用面积单位直接测量指定的长方形面积。(这个指定的长方形印在练习纸上,发给学生)。这样既复习巩固了面积的概念,又为后面学习面积计算方法 思路埋下了伏笔,做好了铺垫工作。第二层次: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要测量一块很大很大的长方形稻田或游泳池的面积还能用面积单位直接去测量吗?在学生感到用平方米的正方形去量稻田或游泳池有困难,急需另找一个办法的思维下揭示课题,并鼓励学生大胆猜想:长方形的面积与什么因素有关?有怎样的关系?这样做恰到好处地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使学生产生一种探求知识的动力。同时让学生真正感觉到数学从实际生活中来。通过猜想,学生装思维也同步得到了开拓。(二)、组织学生实践、验证猜想1、引导学生观察三个长方形的大小和表格上的内容,再动手操作:用课前准备的1平方法厘米正方形学具测量三个长方形的长、宽、面积,并把量得的数据填在相应的表格中。(三个长方形和表格都印在练习纸上,课前发给学生)教师边巡视边指导。(① 号长方形的长是4厘米,宽是2厘米;②号长方形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③号长方形式长是9厘米,宽是5厘米。学生上只有10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学具。)这样安排的意图是:学生手上只有10个学具,摆不满②、③号长方形,这样就促使学生生发创造意识进行尝试,体验创造的乐趣。在操作中,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眼,主动探求、发现、自我创造,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像能力、创新能力,还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感性经验。2、组织学生核对表格。(1) 全班核对表格。(2) 分组讨论。A大家没有尺子量,怎么知道第一个长方形的长是厘米,宽是2厘米呢?B大家用10个学具能摆满②、③号长方形吗?你们是怎么摆的?怎么想的?这样一方面可以给学生概括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提供丰富的表象,为“发现”和归纳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铺平了道路,为理解面积公式的由来奠定了扎实的认知基础。另一方面,通过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之间团结互相、虚心求教的精神,同时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3、组织学生观察表格上的数据,先独立思考:长方形的面积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再进行小组交流。最后说说:验证的结果与你猜想符合吗?这样教实现了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转化,让学生接受了一次不完全归纳思维方法的熏陶,符合几何初步知识数学的课堂教学结构,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同时让学生尽情享受猜想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励学生自觉地大胆猜想、探求知识的奥秘。(三)、组织学生应用1、学大家知道,用面积单位直接去测量长方形稻田或游泳池的面积是有困难的,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有什么简单的方法可求得它们的面积呢?(让学生先想一想,再说一说)学生用刚学到的知识解决了课始提出的问题,充分体现了课堂教的前后呼应及“学以致用”的原则。2、计算下面各图的面积。 4厘米 3 10分米 4 3米 4 5 米 4分米 5设计这道练习的目的是:(1)加深对公式的理解。(2)改变以往练习中条件不多也不少的观念,让学生在练习中学会选取有用数据进行计算,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开放性。3、小明家客厅长为6米,宽为4米,小明爸爸买来22平方米的地砖,想给客厅铺上地砖,小明爸爸买的地砖够用吗?如果不够。再买多少较合理呢?通过解答此题,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四)课堂总结今天大家一起学习了什么?通过学习,你发现了什么?你们是怎么学的?这样用谈话的方式进行总结,不仅总结了所学的知识,还体现了学法的指导,使学生由“学会”转化为“会学”,实现了认知上的飞跃.(五)作业设计根据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设计作业时“基础性、灵活性、延升性”等特点,我设计了如下的作业;1、必做题:作业本中相应的内容。2、选做题:儿童公园里要设计一个面积为24平方米的长方形花园,你能设计出几种?你认为哪种设计最美?这样设计是为了地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发挥其数学特长和智力潜能,发展创造性思考问题的能力。也是教学中分层优化的一个体现。五、说板书设计根据本课的教学重点,我把这节课的板书设计如下:长方形的面积计算长方形 面积(平方厘米) 长(厘米) 宽(厘米) ① 8 4 2 ② 15 5 3 ③ 45 9 5面积 = 长 宽以表格的形式推导长方形的面积计算,从而把抽象的规律变成了可以操作的耳目可接受的动态演示,使学生对公式的推导思路一目了然。这样的板书美观、简洁。使学生体验到了数学的简洁美、逻辑美。
长方形面积=长度乘以宽度,体积=长度*宽度*高度单位由你测量的长、宽、高的实际单位,如里则量选用厘米,则面积为平方厘米、体积为立方厘米;如测量单位为米,则面积为平方米、体积为立方米;根据你的问题:你即需测量长方体与地面接触的面长和宽,两者相乘即可得出你需要的面积。
拓展回答:
1.表面积
因为相对的2个面面积相等,所以先算上下两个面,再算前后两个面,最后算左右两个面 [2] 。
设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a、b、c,则它的表面积为S长方体=(ab+bc+ca)*2,也等于2ab+2bc+2ca;公式: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2+宽×高×2+长×高×2,或: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宽×高+长×高)×2。
2.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设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a、b、c,则它的体积:
因为长方体也属于棱柱的一种,所以棱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它也同样适用。长方体体积=底面积× 高,即
(S是底面积)。
长度:长方体的对角线是长方体的任意一个顶点到对边顶点的长度。
对角线的长度:依据勾股定理,点2和点3的长度是根号(点1到点2的长度的平方+点1到点3的长度的平方),而点2到点3的线又与点3到点5的长度形成直角,所以对角线的长度是 [3] :(注:(x,y)是指点x到点y的长度)
长方体对角线平方=长平方+宽平方+高平方
我没有数学软件,就将解题的过程用文字说明一下吧。(1)n阶行列式的主对角元素为1到n,其他元素均为2,于是该行列式第二行的数字都是2。根据行列式得性质可以将行列式第二行提取公因子2,于是行列式第二行都变成1,行列式外的系数为2。(2)为了化简新的行列式,我们将第二行乘以-2分别加到其他各行上,于是除第二行之外,其他所有行的2都变成了0,主对角线上的元素数字分别减少了2,变成了-1,1,1,2,3,4,……,n-3,n-2(最后一行的主对角线元素边成了n-2)(3)现在的行列式除了第二行全是1,其他各行除了主对角线上的元素之外都是0,为了计算该行列式的值,将行列式按第一行进行展开。第一行除了第一个元素是-1,其他都是0,因此只计算第一个元素的代数余子式即可。于是结果变成-2乘以一个n-1阶行列式的形式,这个n-1阶的行列式第一行的元素都是1,其他各行除了主对角线上的元素不等于0,其他元素都是0,且从第二行开始的主对角元素分别是1,2,3,4,……,n-3,n-2。(4)新的n-1阶行列式为典型的三角行列式,其数值为主对角线各元素的乘积,即(n-2)!(此处表示的是n-2的阶乘)(5)最终的结果是-2*[(n-2)!]
计算机中更通用是先将原行列式化为上三角行列式然后将主对角线上元素相乘即可相关C代码如下://Converting given determinant to up-triangle determinantvoid up_tri(double m[][MAX],int n){ //array m is the pending matrix //n is the dimension of this matrix int i,j,e; double d=1.0; for(i=1;i
四阶行列式的计算方法:
第1步:把2、3、4列加到第1列,提出第1列公因子10,化为
1 2 3 4
1 3 4 1
1 4 1 2
1 1 2 3
第2步:第1行乘-1加到其余各行,得
1 2 3 4
0 1 1 -3
0 2 -2 -2
0 -1 -1 -1
第3步:r3 - 2r1,r4+r1,得
1 2 3 4
0 1 1 -3
0 0 -4 4
0 0 0 -4
所以行列式=10* (-4)*(-4) = 160。
行列式的性质:
1、行列式A中某行(或列)用同一数k乘,其结果等于kA。
2、行列式A等于其转置行列式AT(AT的第i行为A的第i列)。
3、若n阶行列式|αij|中某行(或列);行列式则|αij|是两个行列式的和,这两个行列式的第i行(或列),一个是b1,b2,…,bn;另一个是с1,с2,…,сn;其余各行(或列)上的元与|αij|的完全一样。
4、行列式A中两行(或列)互换,其结果等于-A。⑤把行列式A的某行(或列)中各元同乘一数后加到另一行(或列)中各对应元上,结果仍然是A。
第一行乘-2加到第二行0,0,-5,-5第一行乘-3加第三行0,-5,-5,-10第一行-4加第四行0,-5,-10,-15按第一行展开得-500+125+375=0。按一行一列展开就行。后面的展开含零列都是等于零。
1.撰写毕业论文是检验学生在校学习成果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大学生在毕业前都必须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任务。申请学位必须提交相应的学位论文,经答辩通过后,方可取得学位。可以这么说,毕业论文是结束大学学习生活走向社会的一个中介和桥梁。毕业论文是大学生才华的第一次显露,是向祖国和人民所交的一份有份量的答卷,是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报到书。一篇毕业论文虽然不能全面地反映出一个人的才华,也不一定能对社会直接带来巨大的效益,对专业产生开拓性的影响。实践证明,撰写毕业论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保证出好人才的重要措施。2.通过撰写毕业论文,提高写作水平是干部队伍“四化”建设的需要。党中央要求,为了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领导班子成员应当逐步实现“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这个“四化”的要求,也包含了对干部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的要求。3.提高大学生的写作水平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在新的历史时期,无论是提高全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和科学管理方法,还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都要求我们的干部具有较高的写作能力。在经济建设中,作为领导人员和机关的办事人员,要写指示、通知、总结、调查报告等应用文;要写说明书、广告、解说词等说明文;还要写科学论文、经济评论等议论文。在当今信息社会中,信息对于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发挥着愈来愈大的作用。写作是以语言文字为信号,是传达信息的方式。信息的来源、信息的收集、信息的储存、整理、传播等等都离不开写作。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第22页、23页。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对三角形的进一步认识,对后面学生深入认识三角形的边和角的特征有很重要的意义。 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会已知角的分类的基础上进行的。 本节课主要学习两种对三角形分类的方法。由于学生已经学过了锐角、直角、钝角,知道了这三种角的特征,只要按照这三种角的特征去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就可以完成第一种按角分类的方法。第二种按三边是否相等的特征进行分类,学生也能通过观察、对折、测量等多种活动进行。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通过“二分法”掌握三角形分类的两种方法,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三、学情分析1、通过学生以前的作业情况,发现学生对角的判断比较准确。2、学生小组合作意识在不断提升。四、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操作、探究掌握三角形的分类标准及方法,体会每类三角形特征,并能够识别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以及任意三角形。 (2)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活动,折、剪等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归纳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同时懂得合作可以提高效率的道理。(4)会用集合图表示不同类三角形之间的关系,渗透集合思想。 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别从三角形的角和边两个方面特征,对三角形准确地进行分类。 难点:能够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以及各类三角形之间内在联系。六、教具、学具准备教师:PPT课件、三角形若干学生:三角板、量角器、剪刀、三角形若干七、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同学们你能说出这个图形的名称吗?(出示五边形)2、这个五边形可以分成多少个三角形呢?(三个)3、这三个三角形一样吗?有什么不同?(板书:边、角)4、在这些三角形中,你能找到哪些不同的角?追问:什么的样角是直角?什么样的角是钝角?什么样的角是锐角?5、这些不同的三角形拼成美丽的图案装点着我们的生活,下面我们来看一组图片,请同学们一边观察、一边发挥想象、一边说出你看到的图案(小船、孔雀、鸽子、小鸟、房子、人、马)。(二)、探究活动1、同学们真棒!善于观察、想想合理。(多媒体出示用三角形组成的船的图案)再看这幅图像什么?2、这个帆船图案究竟是由哪些种类的三角形拼成的呢?这节课我们就给这些三角形分类。板书:三角形的分类。3、课前,我们准备了这样的小三角形,在分类之前,我们先看小组活动要求:活动1:小组活动要求:(1)先想一想,你准备按什么标准进行分类。(2)一边分一边想可以分成几类。(3)分好后观察,每类三角形有什么特点,并给每种三角形起个名字。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结论。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引导:按三角形角的什么特征为分类标准?怎么分?* 第一次,我们按“是否有直角”的标准,将这些三角形分成了两类,既有直角的一类和没有直角的一类。想一想,没有直角的这一类还可不可以继续分?* 第二次,我们按“是否有钝角”的标准,将剩下的三角形又分成了两类,既有钝角的一类和没有钝角的一类。还可以继续分吗?* 像这样每一次我们都把具有共同特征的三角形分成一类,把不具备这一特征的三角形分成另一类,这就是最基本的分类方法-------二分法。(板书:二分法)* 综合上述两次“二分法”我们最终把三角形分成了三类,教师引导:观察第一类,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像这样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我们给它起名字叫什么呢?有直角的三角形分成一类,叫-------直角三角形(板书:直角三角形)有钝角的三角形分成一类,叫-------钝角三角形(板书:钝角三角形)既没有直角也没有钝角的三角形分成一类,这一类三个角都是锐角,叫-------锐角三角形(板书:锐角三角形)同学们,根据三角形角的特征不同进行分类,还有不同想法吗?* 选择:你认为哪种图示最能体现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三者之间的关系?并说说你的理由。小结:他们三者谁都不包含在谁中间,他们是并列的关系。* 一个三角形可不可以有两个直角?可不可以有两个顿角呢?(小组内交流)小结:(课件展示)三角形是一个封闭图形,两个直角或两个钝角是无法围成一个三角形的。7、 数学游戏:你能猜到这个信封里装的是什么三角形吗?请说明理由。A、露一个直角-----直角三角形 B、露一个钝角-----钝角三角形 C、露一个锐角-----现在能一次就准确地猜出来是什么样的三角形吗?为什么? 小结:看来我们要想快速判断这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只要知道这个三角形最大的角是什么角,如果最大的角是直角,就是直角三角形;如果最大的角是钝角,就是钝角三角形;如果最大的角是锐角,就是锐角三角形。刚才我们按三角形角的特征的不同把三角形分成了三类,还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吗?哪个小组愿意交流你们的观点。8、学生汇报,教师相机引导:生1:“按三角形边相等不相等来分”我们把三角形分成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和三条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生2:我们小组认为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应该包含在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所以我们把三角形分为两类。9、师:还有不同想法吗?同意第一名同学观点的请举手,同意第二名同学观点的请举手?10、师:你们觉得等边三角形是不是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11、等腰三角形两条相等的边我们叫他“腰”,两个相等的角叫做“底角”。等边三角形有什么特征呢?等边三角形三条边相等,三个角也相等12、师:如果用韦恩图表示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三角形三者之间的关系,应该怎样填空? (出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介绍各部分名称。(三)、动手操作: 你们手中都有一个正方形,将它的对角对折会得到一个什么样的三角形?这个三角形按边分它既是什么三角形?按角分它又是什么三角形?三角板中就有一个这样的三角形,拿出来看看,这样的三角形我们就把它叫作等腰直角三角形。学生展示成果。(四)课堂延伸:还有别的分类标准吗?(微课展示)其实,三角形还有其他的分类标准,比如,按是否是轴对称图形的标准分,三角形可以分。为轴对称三角形既等腰三角形和不是轴对称三角形既不等边三角形。如果是轴对称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可以继续按是否只有一条对称轴的标准分为两类:一类是只有一条对称轴的等腰三角形,另一类是有三条对称轴的等边三角形。总之,在分类的活动中,我们要选择适当的分类标准组成分类策略,学会分曾、有序地描述分类活动,做到不遗漏、不重复。(五)、总结这节课我知道了……懂得了……学会了……(完善集合图—都只有字,没有圈)分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重要,因为运用了分类方法,我们的生活才变得井井有条,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舒心、更加精彩。
1证明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用于直角三角形中的相关计算 3有利于你记住余弦定理,它是余弦定理的一种特殊情况。中国最早的一部数学著作——《周髀算经》的开头,记载着一段周公向商高请教数学知识的对话: 周公问:“我听说您对数学非常精通,我想请教一下:天没有梯子能上去,地也没法用尺子去一段一段丈量,那么如何才能得到关于天地得到数据呢?” 商高回答说:“数的产生来源于对方和圆这些形体饿认识。其中有一条原理:当直角三角形‘矩’得到的一条直角边‘勾’等于3,另一条直角边‘股’等于4的时候,那么它的斜边‘弦’就必定是5。这个原理是大禹在治水的时候就总结出来的呵。” 从上面所引的这段对话中,我们能清楚地看到,我国古代的人民早在多少千年以前就已经发现并应用勾股定理这一重要懂得数学原理了。稍懂平面多少何饿读者都清楚,所谓勾股定理,就是指在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用勾(a)和股(b)分别表示直角三角形得到两条直角边,用弦(c)来表示斜边,则可得: 勾2+股2=弦2 亦即: a2+b2=c2 勾股定理在西方被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相传是古希腊数学家兼哲学家毕达哥拉斯于公元前550年第一发现的。其实,我国古代得到人民对这一数学定理的发现和应用,远比毕达哥拉斯早得多。如果说大禹治水因年代久远而无法确切考证的话,那么周公与商高的对话则能确定在公元前1100年左右的西周时期,比毕达哥拉斯要早了五百多年。其中所说的勾3股4弦5,正是勾股定理的一个应用特例(32+42=52)。所以现在数学界把它称为勾股定理,应该是非常恰当的。 在稍后一点的《九章算术一书》中,勾股定理得到了更加规范的一般性表达。书中的《勾股章》说;“把勾和股分别自乘,然后把它们的积加起来,再进行开方,便能得到弦。”把这段话列成算式,即为: 弦=(勾2+股2)(1/2) 即: c=(a2+b2)(1/2) 定理: 如果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那么a^平方+b^平方=c^平方; 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如果三角形的三条边a,b,c满足a^2+b^2=c^2,如:一条直角边是3,一条直角边是四,斜边就是3*3+4*4=X*X,X=5。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称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来源: 毕达哥拉斯树是一个基本的多少何定理,传统上认为是由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所证明。据说毕达哥拉斯证明了这个定理后,即斩了百头牛作庆祝,因此又称“百牛定理”。在中国,《周髀算经》记载了勾股定理的一个特例,相传是在商代由商高发现,故又有称之为商高定理;三国时代的赵爽对《周髀算经》内的勾股定理作出了详细注释,作为一个证明。法国和比利时称为驴桥定理,埃及称为埃及三角形。我国古代把直角三角形中较短得直角边叫做勾,较长的直角边叫做股,斜边叫做弦。 文章来源: 原文链接: 满意请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