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归宿,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一切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什么样的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全体人民都能够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共建共享、和谐相处的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第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物质财富相对宽裕的社会。物质财富的生产是人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而物质财富的相对宽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前提和物质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保持经济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创造更丰富的物质财富,使国家的整体实力不断增强,使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实现我国又快又好的发展,这样才能为解决发展中的各种不和谐的问题创造条件,才能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有了根本的前提条件。第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追求公平正义的社会。追求公平正义,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进步的价值取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形成是以公平正义作为基本条件的。追求公平正义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前提,这是因为没有公平正义就没有和谐。第一,公平正义是现代社会进行制度安排、制度创新的重要依据。第二,公平正义是协调社会关系的基本准则。第三,公平正义是一个社会具有凝聚力、向心力的道义源泉。第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安定有序的社会,有序是一个组织化程度比较高的有秩序状态。第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制的社会。民主和法制,这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有益的政治文明成果,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和制度保障。物质财富相对宽裕、追求公平正义、社会安定有序、实行民主法治,这些都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而且这些条件又是随着社会主义本身的发展不断发展的,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当前,我们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已经具备了实现这些基本条件的可能,但不论哪一方面而言,我们都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或者说我们现在构建的和谐社会还是一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和谐社会,不论是在和谐程度还是和谐水平上,我们都必须不断提高和完善。所以六中全会强调,全党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要有重点、分步骤的次序推进,切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贯穿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同时又把它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抓紧抓好。 二、为什么要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主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可以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从书本和原则出发,也不是从单纯的良好愿望出发提出的主观设想,而是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的重要战略任务,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又具有长远的历史指导意义,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这个问题。第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解决发展不协调问题的迫切需要。目前我国社会上总体是和谐的,但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我们提出构建和谐社会,正是为了解决这些不和谐的问题。中央文件说我们有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如果说严重一点,这些不和谐问题还是非常严峻的,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的。当前有哪些不和谐的矛盾和问题1.收入差距拉大,社会不同阶层发展不和谐。收入差距拉大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后果,但是拉大的幅度过大过快超乎我们的预期。2.城乡差距拉大,城乡发展不和谐。3.区域差距拉大,区域发展不和谐。改革以来,纵向比较,各个地区经济发展都很快,横向比较,东部沿海地区比中西部地区发展快很多,地区的差距就拉大了。4.经济发展一条腿长,社会发展一条腿短,经济社会发展不和谐。这些年经济高速发展,改革开放30年,年均GDP增长速度是9.6%,全世界首屈一指,一花独秀,可是我们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包括文化事业、教育事业、卫生事业、体育事业、社会保障事业等,则相对滞后,甚至是严重滞后。现在教育、医疗、住房这三大民生问题,被老百姓称为新的三座大山。5.资源短缺环境恶化,人与自然不够和谐。多年来我们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并没有改变,投入产出的效率不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不强,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生态的矛盾越来越严重,资源短缺、生态恶化、环境污染成为制约我国发展的重要瓶颈。6.社会不稳定因素存在,社会秩序不够和谐。我们社会总体形势是稳定的,是好的,但是长期以来,也存在着一些严重影响社会不安定的因素,比如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严重的刑事犯罪活动,新的治安经济犯罪活动,特别是群体性事件大量的增长,对我们的安定和谐构成了重要的影响和威胁。这六点不和谐的状况已经影响了我国的稳定发展,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就必须要求我们努力去消除不和谐因素,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努力建构和谐社会。第二,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决定了我们要构建和谐社会。我们要保证清醒的头脑,居安思危,深刻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现在我国正处在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呈现了一些重要的阶段性特征,是什么特征呢?我把它概括为以下四点:1.我国的发展由缺乏财力难以解决长期积压问题的阶段,进入到一个具有较为充裕或者说具有财力开始能够解决长期积压问题的阶段。2.贫富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社会发展至今的不和谐状况,由对广大人民群众影响不十分突出的阶段,进入到了一个对广大群众影响非常突出,广大群众反映强烈的阶段。3.由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能够支撑我国快速发展的阶段,进入到了这种粗放式增长方式已经无力支撑我国进一步发展的阶段。4.我国由快速发展时期进入到了黄金发展时期与矛盾凸现期共存的关键阶段。以上这些发展阶段决定了我们可以凭借30年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经验,有能力和财富去构建和谐社会,也决定了我们必须自觉坚定构建和谐社会的信念,以解决我们面临的严峻挑战。第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是由革命战争年代进入和平发展时期,社会矛盾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提出的必然要求。现在,和平建设时期,我们面对的大量矛盾主要是非对抗性的人民内部矛盾,这一部分群众和那一部分群众的矛盾,领导和群众的矛盾,这个地区和那个地区的矛盾,经济发展与速度效益的矛盾,生产积累与消费的矛盾,等等。我们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要强调和谐,强调统一,这样一个矛盾根本性质的变化也要求我们必须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怎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正确选择,我们怎么来构建?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1.要掌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加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目标是在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实现以下的目标和任务,主要有九条,第一,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第二,使城乡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第三,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第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的提高。第五,实现全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全面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第六,使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第七,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第八,资源利用效果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第九,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的局面。3.怎样建设和谐社会我们必须遵循的六条原则。第一条原则,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我们要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群众共享,所以以人为本。第一,发展必须把依靠人民作为根本前提。第二,发展必须把提高人的素质作为根本途径。第三,要把尊重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准则。第四,我们必须把为了人作为根本的目的。第二条原则,必须坚持科学发展。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而且要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为创造和谐社会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同时要更加注重社会事业的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坚持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要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发展质量,破解发展难题,切实把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转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轨道上来。第三条原则,必须坚持改革开放。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的方向,适应社会发展的高度,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的改革和创新,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建立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机制。第四条原则,必须坚持民主法制,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实施依法治国的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树立社会主义法制理念,形成社会公平保障体系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第五条原则,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第六个原则,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建设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党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发挥中国共产党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领导核心作用,维护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促进社会和谐的强大合力。四、小结进入21世纪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更加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站在提高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全体人民都能够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共建共享、和谐相处的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奋斗目标,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基本特征、重要原则和主要任务,以及需要进一步在理论和实践中探索的重大课题进行了科学揭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表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深化拓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标志着党和政府在继续致力于经济发展的同时,将更多地关注并致力于中国社会的均衡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四位一体”格局的提出,为我们从更广阔的视野来审视和处理现代化建设的各种问题提供了更完整、更科学的坐标系。
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理论学说,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从传统到现代的发展过程。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及其构建
胡锦涛同志曾说:“应创建社会注意的和谐社会,构建平等公正、民主法治、团结稳定、安定有序的社会。”其实这句话说的就是和谐文化的主要特征。此外,在这句话中涵盖了各个领域的和谐,包括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文化领域、生态领域等,依据以上情况,早已明确我们只有在在政治、文化、经济以及社会的基础前提下,才能构建出一个我们想要的和谐社会。与此同时,这个和谐社会必须包含很多特色(普遍性、可持续性等)。实际上,其就是人们提到的和谐文化,想要建设和谐文化,就需要严格遵守道德规范和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
一、中国社会主义的和谐文化内涵与特征
(一)和谐文化的内涵彰显
对于社会主义的和谐文化内涵的看法,在我国理论界有不少看法,其中最根本、普遍的就是基于社会主义的核心体系的和谐文化。这最主要就是追求、崇尚和谐的价值取向,并且以规范社会风尚,融化思想观念的行为为导向基础,来建立和谐社会的政策以及制度。此外,其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和谐文化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田心铭教授以说文解字的视角下看,和谐的文化可以解释成社会主义的和谐文化,即文化属于主语,和谐属于定语。实际上,具有和谐社会的关系以及服务社会的文化,解释成构建中国社会主义的和谐文化。广东社科院副院长温宪元却是从意识与政治制度的视角下分析,社会主义的和谐文化中的社会主义才是基本性质,同时,以革新和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和民族的精神,同时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与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核心价值。财经作家张小平在辨证角度分析,和谐不光是辩证法的内涵,也是中西文化中传统辩证法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其主张多元一体化。
(二)和谐文化特征
赵维绥认为和谐文化主要有先进、目标、继承以及创新四个基本特征。然而,郭宇光确认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主要有一些特征:首先,以社会主义性质文化作为本质属性;其次,将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作为价值取向;第三,把培养四有公民作为目标定位;第四,以民族性、大众性以及科学性为基本理念;第五,具有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以及面向世界的时代特征;第六,具有包容多样,尊重差异以及和而不同的鲜明个性;第七,以坚持人为本为核心要求;第八,与时俱进引领先进文化,以实践为基础。总的说来,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有民族、先进、时代、多元以及发展等特色。
二、如何实现特色社会主义和谐文化
针对真实情况进行分析,和谐文化不仅指的是追求时尚的文化,同时也是我国特色文化。彰显和谐文化的多元性和一元性、普世性和特殊性以及继承性和创新性的统一特色。唯有以和谐文化的概念及特性为基础,才能够让和谐文化的建设工作得以实现。
(一)基于我国社会发展的状况,创建和谐文化期间,应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体为核心,将其作为构建价值系统的基本要求。
这也是我国民族历史所选的一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现今,创建和谐文化,正步入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上。相关标准中指出:创建和谐文化应作为建设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所以,相关工作人员应对其予以重视,将创建和谐文化作为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正因如此,构建满足其根本要求的和谐社会,此外,有爱国主义的核心民族精神,对马列主义思想及全国人民的共同思想予以肯定,同时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把全党武装起来(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样的新成果),对人们实施教育。在历史的长河中,根据经验来说,一旦意识形态出现问题,国家的政权就会出现问题。就好比,前苏联的解体一及东欧剧变等。对此我们可以引以为鉴。想要保证和谐,必须在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体系的层面上,发展特色社会注意。为和谐文化的构建提出指导的方向,在综合国内外文化的背景下,引领社会思潮,包容多样,尊重差异,来创造和谐社会。
(二)以人们的文化发展成为为基础,创建和谐文化,并且应借鉴以往的经验,基于此层面上不断创新、发展。
应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价值系统,表明和谐方向,而人类文化优秀成果的实践性要求有借鉴、继承、创新的精神。有关社会主义的和谐文化建设是人类文明史的国家、民族的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变革以及创新的过程。在其中,创新又是关键中关键,它是文化本身推陈出新、活力的源泉所在。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想要走上文化繁荣与生产力发展这样的道路,就必须站在时代的高端上,对文化的内容及传播方法进行不断革新。同时创新体制机制。社会和谐文化的创新动力就是文化多样性以及交融性,同时,吸收人类的文化成果。所以,人们的创建和谐文化期间,要不断创新,借鉴其中的长处,吸取优点,取长补短。在这一过程中,吸取所有对民众有益的文化,进而拓宽人们的见识,为创建和谐文化夯实基础,促进其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下,应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为基础,创建和谐社会。只有注重利益主体间的关系,才能使我国多个领域(政治、文化、经济以及生态等领域)的和谐得以实现。只有真正做到人与自然间的和谐,才能促进对社会的坚持发展,同时给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构建提供支持。
浅析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摘 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目标、总要求、基本途径、社会建设和党的自身建设。
[关键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要求;途径;自身建设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目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体现在构成社会的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上。从广义上说,就是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基本适应,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凋、可持续发展,共同进步;从狭义上说,就是实现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1.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上层建筑保障。
和谐的社会关系要求上层建筑的法律制度加以维护,为此,就要通过民主政治建设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此外,和谐并不是“一团和气”,也不是宗派主义,而是建立在特定的原则的基础之上。原则要在民主的基础上产生,通过法制加以维炉,为此必须发展民主政治,扩大公民政治参与,落实依法治国方略。
2.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质上要求。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但是,必须把公平正义放到市场经济体制的环境中来理解。离开这个环境,公平正义就可能演变成平均主义。在现阶段,公平正义主要体现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等价交换,买卖双方的利益和权益得到尊重和维护。因此,公平正义就是要承认事实上的不平等,尊重差别,通过适当的政策把差别转化为推进社会进步的动力。为此,要完善市场经济,规范竞争秩序,调节收入差距,正确处理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关系,依法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诚信友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道德的要求。
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
4.充满活力是社会成员激发出来的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满活力的社会,这种“活力”需要激发。尊重创造,就要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让不同社会阶层都把自己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生产要素优势融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事业中。
5.安定有序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动态平衡。
社会稳定与社会和谐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社会不稳定现象要比社会不和谐现象更为严重,为了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有时仅仅用调和的方法不能奏效。要求不断改革社会管理体制,加强社会建设,发展基层民主,扩大公民自治,让公民依法管理自已的事务,最大限度地把社会矛盾消解在萌芽状态。
6.“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关系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延伸。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目的在于基本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在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深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此,就必须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途径。
1.坚持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发展是硬道理,是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发展对于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证。
2.走共同富裕道路,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但平均主义也不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不能一蹴而就。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将贯穿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始终。在这个过程中、事实上的不平等将长期存在,因此要承认差别,而不是否认差别,更不能人为地消灭差别,差别既可产生动力,也能导致冲突。实现防止冲突、推动发展的目标,需要有正确的政策导向。逐步提高居民收人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
3.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体现在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上,应当尊重经济成分的多样性,实现不同经济成分的均衡发展。为此,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把二者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
四、把社会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社会建设关系到民生,关系到社会稳定,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布局中地位重要。我们党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历来重视改善民生,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现在,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即所谓“民生”问题的解决,既取决于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及党政机关服务质量的改善、工作效率的提高,更取决于社会事业的发展,比如教育、文化、卫生、就业、住房、尤其是社会保障等事业的发展和完善。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五、加强和改进党的自身建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只有党不断提高执政能力,永葆先进性,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可靠的政治保证。
我国改革开放30年以来,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也大幅提高,呈现国强民富、国泰民安的繁荣景象。在经济发展和个人收入快速增加的同时也出现了我国城市和农村发展不平衡,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个人收入两极分化且差距有继续扩大的趋势。国家为了社会的稳定,避免个人收入两极分化过大和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等原因,经过反复论证、研究,采用国际上通常的做法,对开征个人所得税进行调控。开征个人所得税等办法出台之初,较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所以社会反映相当平稳,执行也相当顺利。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特别是私营经济犹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高收入、暴发户的大量存在,同时,中产收入(白领)阶层的逐渐形成,原有的办法显然跟不上物价和个人收入快速增长的变化,随之而来的矛盾使广大群众怨声载道,为此,国家也先后两次对个人所得税等办法进行调整,但可能出于国家财政收入的原因,仅做微调且配套措施还未跟上。对广大群众而言,似乎变成“人头”税种,而对相当部分的高收入、暴发户人群,却依然起不了根本的调控作用,明显不符国家营造和谐社会的初衷,从国际社会成熟国家的标准来看,不符国际上稳定社会的广大群众收入需具“橄榄型”模式的标准,显然也有违大多数国民的心声。 一、个人所得税法的实施和存在的问题 (一)个人所得税法的制订和实施 个人所得税法首次于1980年9月10日制订及颁布,主要适用于是在华的外籍人员和极少数国民,由于当时广大群众收入普遍低下,绝大多数人离起征点还相当遥远,如能“上纲上线”达到起征点以上,那是相当荣耀的事情;到了1993年10月31日,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国家又对个人所得税法进行修改后颁布,1994年1月实施,制订了以800元/月为起征点,工资、薪金所得适用于9档税率(如表1),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于5档税率进行调控(如表2),主要目的是对超过800元/月的高收入少数人群制订的调控办法,此时广大群众收入普遍在200元/月左右,当绝大多数人达到800元/月的时间还需要许多年,所以该法制订比较合理,社会反映相当平稳,执行也相当顺利,并不需要频繁调整起征点,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拥护和好评。 (二)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二次调整和存在的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一方面,绝大多数人月收入已经超过原起征点800元/月以上,另一方面,民营经济迅速发展,一部分极高收入人群的出现拉开了收入差距,同时中产收入白领阶层也逐渐形成,原有的办法自1993年10月出台十多年来还是一成不变,显然跟不上人均收入快速增长和收入差距拉大的变化,对广大群众而言似乎变成“人头”税种,国家对主要调控目的失去了应有的作用,随之而来的矛盾使大多数广大群众怨声载道,社会反映激烈。国家于2007年6月29日发布第六十六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但可能出于国家财政收入等方面的原因,只将起征点调整到1600元/月,其他规定仍一成不变,表面看来调幅已达一倍,这样起征点以内的人数虽稍微减少,但据以浙江省2007年度职工人均收入为例,已达22068元(1839元/月),这种调整手段杯水车薪,对广大群众而言仍是“人头”税种。于是2008年2月18日《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决定》进行第二次修订起征点调整到2000元/月,并于2008年3月份实施,其他规定变化不大,对保护中低收入阶层收入的倾斜以及体现公平的目标没多大改观,而对相当部分的高收入、暴发户人群,却依然起不了根本的调控作用。这二次的调整人民并没有得到很多的好处,对征纳个人所得税作为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一部分好处始终保留。纵观国外如新家坡以及我国的澳门等地,在财政收入增幅达到一定的程度时,采用现金红包的形式回馈给人民,就如我国的东莞,也将部分财政收入回馈给部分生活困难的市民(据2008年6月26日的《21世纪经济报道》,杜夫撰文),以减轻物价上涨带来的民生压力,这虽然只惠及少数人群,但毕竟有了良好的开端。 二、再次调整个人所得税的建议 特别是最近几年,国际上通货膨胀逐渐形成,并有加速的趋势,尤其是东南亚地区,如越南等国,随着原油、煤炭、铁矿石原料和民生的大米等价格上涨迅猛,通货膨胀如火如荼,部分国家国民经济已陷入困境,人民生活水平倒退,美国的次贷风波又远未结束。我国国内的通货膨胀也在逐渐形成,并且部分民生产品价格失真较大,随着原料价格的大幅上涨,水、电等价格等待上调已十万火急。为确保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培育、扩大中产阶层,政府对调整个人所得税应作为回馈给人民形式的重要手段。所以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应尽快再次调整个人所得税。 (一)调整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增加个人实际收入 二次调整并未因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调整造成国家财政收入的减少,相反,个人所得税仍旧连年递增,而且增幅可观。根据最近几年来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个人收入和居民家庭生活消费、家庭需顾老扶幼等情况,另外,目前我国的中产阶层虽没有统一的标准,但大多数人认为中产阶层年收入应在5-12万元/年之间,所以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调整到6000元/月较为适合,使中等收入以下居民吃穿无忧,居民家庭略有积蓄,能从容应付养老、医疗、教育、住房等居民家庭重大开支和旅游等娱乐活动,同时兼顾一定的时期内做到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一劳永逸”,不像前两次调整那样匆促和频繁。 (二)拉宽税率级数距离,培育广大群众收入具“橄榄型”模式 “橄榄型”模式是指一个国家的中产阶层占大多数人,即橄榄的中部,高收入、暴发户和贫困户人群占小部分,而且越少越好,即橄榄的两端。目前国家正提倡打造和谐社会,和谐社会的基础就是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强盛。国家强盛的基础就是尽量减少贫困,消灭贫困,大力培育中产阶层,即广大群众收入要打造“橄榄型”模式。国家构建和谐社会,就需培育广大群众收入具“橄榄型”模式,也就是说要培育、扩大中产阶层的人群,使这一阶层成为社会的主流、国民消费群体的主力军,也为社会稳定提供良好的基础。个人所得税虽经二次调整,纵观现行的税率级数距离和十几年前税率级数距离的丝毫不差,如根据浙江省2007年度职工人均收入和1994年度相比已相差近10倍,明显跟现行的实际情况脱节,根本不符合培育广大群众收入具“橄榄型”模式的要求。所以应根据现行的国民经济发展和广大群众收入情况进行调整,以迎接广大群众收入具“橄榄型”的社会到来,三年以后再根据情况予以考虑调整与否。根据培育广大群众收入具“橄榄型”模式合理调整如表3所示(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5档税率调整不再表述)。 (三)建立个人退税制度,鼓励国民消费机制 个人退税制度是指国民在年终特定的时间内办理个人所得税申报结算时凭其年度内购买汽车、家用电器等有效凭证(发票等等),办理相应的退税手续,这样做的目的就是鼓励国民消费,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同时也促进科学进步和加快技术更新换代,这也是西方国家普遍的做法。我国颁布的个人所得税法是借鉴国际上通用的做法而制订的,但实际上只借鉴仅征纳这一部分而已,另外的退税、扶养等政策方面几乎没考虑,退税条件也仅多缴和军残等极少数人能符合。在我国颁布的个人所得税法之初,国民经济生产力和居民消费能力较低、信息的闭塞等情况,尚较符合国情,但现在显然不符实情。目前,信息流通突飞猛进,成熟、健康的国民经济发展,促进科学进步和加快技术更新换代需要国民消费带动,考虑建立全面的个人退税制度时机已成熟。 (四)研究以家庭为纳税单位,减轻个人负担 家庭为纳税单位是指假如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为6000元,而假如这个家庭是单身家庭,即仅有一个人家庭,月收入为10000元,那么,这个月这个家庭在扣除6000元后,还剩余4000元(10000-6000)要按个人所得税的税率缴纳所得税;假如这个家庭是是三口之家,即有三个人家庭,仅一个人有收入来源,月收入也为10000元,那么,当月该家庭每个人平均收入为3333元(10000/3),在6000元起征点以下,不用缴纳个人所得税。在时机成熟时,适时推出以家庭为纳税单位,比以个人为纳税单位更合理和科学。家庭本来就是一个国家组成的最基础的一分子,家庭的稳定与否,直接关联着社会稳定。故以家庭为纳税单位,能真实反映出人均收入和负担水平,更能体现人文关怀,更能照顾到家庭中的其他人员,可直接为个人和家庭减轻负担。 (五)设立个人纳税账户,适时制定回馈机制 回馈机制是指政府根据个人纳税账户的累积情况制订一定的比例,在特定的情况下回馈给纳税人。随着国有企业从竞争领域的退出,多成分经济迅速占领国民经济各领域,市场化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倒闭职工失业、职工减员等现象越来越多。而目前我国除了公务员、事业单位职工外,社会保障尚处于初级阶段,故在纳税人发生失业、生病等变成弱势或困难人员时,仅凭失业或救济金去生活,是非常穷困的,但政府可以以其已缴纳的个人所得税账户中部分回馈给纳税人,不仅能做到雪中送炭,也可能会起到消除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促进和谐社会的作用,是非常合理和科学的。近期,税务部门正在试行全员个人所得税申报方式,建立个人纳税账户,从目前运行机制来看,情况良好,这也为回馈机制提供了可操作性,所以应尽快全面推广应用以备个人纳税金额的可查性。 在国家的重视下,通过合理调整个人所得税法,减轻国民实际负担,促进国民健康消费,确保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随着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强盛,国家提倡打造和谐社会必将更快实现,中华民族将会迎来更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Z].2007-06-29. 2、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决定[Z].2008-02-18.
和谐不是强行的,而是顺其自然的。不和谐的生活不会产生共鸣,无法演奏生活美好的乐章!和谐不是停滞,也不是凝固的,而是一种积极的前进的状态。下面我为大家收集整理了“有关和谐的议论文”,欢迎阅读与借鉴!
有关和谐的议论文1
家,是幸福的港湾。家,是温暖的爱巢。家,是我成长的摇篮。和谐应该成为家庭的旋律。
我的家庭就十分和谐,爸爸妈妈对我很好,他们信任我、支持我、鼓励我。爸爸妈妈对我总是无微不至的'关爱,让我时时刻刻感到无比的温馨与和谐。
有一次,剑桥英语学校组织了一次英语故事比赛。老师派我去参赛,那时候离比赛时间只有一天了,我还是不能流利的背读英语故事,我心里很着急怎么办呢?这时,爸爸拖着疲惫的身体刚刚回到家里,看见我着急的样子,心疼的问我‘妞妞怎么了’我如实告诉了爸爸。爸爸让我不要着急,他来教我读,我把书交给了他,我先自己读了一遍,然后爸爸纠正我说grass要卷舌音加后鼻音来读,还有那个said要卷舌音来读,我一遍又一遍的跟着爸爸读,终于我能流利地读了,第二天,我去参加比赛心中充满了自信,发挥的很好,得了一等奖呢。这些都是爸爸的功劳。
我的爸爸妈妈如此信任我、支持我、鼓励我,我能不得第一名吗?我爱我的爸爸妈妈,我爱我的家。
和谐的家庭离不开孝顺,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美德,爸爸妈妈更是以身作则,让我懂得了许多尊老敬老的道理。 记得 有一次, 爷爷生病住院了,妈妈放下手中的工作,天天守护在爷爷病 床前端屎端尿,每天还细心地变着花样做营养餐给爷爷吃,没过多久爷爷的病就好了,爷爷逢人就夸妈妈是个好儿媳。妈妈连说,这是做媳妇应尽的孝心。
是呀,和谐的家庭需要我们共同创造,无数的和谐家庭,将越会来越多,让我们共同努力,创造更美好的和谐社会。
有关和谐的议论文2
今年5月,香港的亚洲女首富龚如心去世,她生命的最后八年,都深陷在与公公的财产官司中,围绕300多亿元的金钱,双方展开了惨烈的,撕去一切的家庭温情的攻防战,所有的隐私、恩仇,算计都在这场大官司中逼现无遗。龚如心曾说,这八年间她没有一天是真正快乐的。她常年肚痛,却没有时间和心情去医院好好检查一下,痛到难过的时候,也不过“用个暖手袋就应付过去了”。官司大胜后,她才心安理得地去医院求诊,结果被确诊为卵巢癌晚期,因延误长达三年之久,癌细胞已扩散到肺、肾、肝等其他器官,寿命只剩下四个月。
曾看到这样的一段评论:事实上,活着的人很少能够直面这些感慨,哀乐陡起,人人彻悟,转身离去,再陷红尘。龚如心去世后,围绕她遗下的千亿元遗产又呈现惊天大变数,在龚氏家族与一个神秘风水师之间即将展开下一轮剧烈的争夺。而谁又说得清楚,是非得失对于局中的人们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原本一个好端端的家庭现在四分五裂,不禁让人产生疑问的是;到底是为了什么,就为了数以亿计的家产吗?他们之间就一点不存在亲情了吗?人类社会不是建立在情感基础和社会协作之上?而当这个社会失去情感之后会变成什么样呢?
我们在来看看当今的这个“法制社会”。有人买到了变质的商品之后不能协商谅解,而是讼之于《消费法》;父母与子女之间不讲亲情,而是依赖于《赡养法》来维持家庭生活;当用人单位与职工之间产生矛盾与分歧时,职工却依赖于《劳动法》来保护自己的利益;夫妻之间不再讲感情,而是讲《婚姻法》。从表面上看,这些都是维护一些人的利益,但忘了社会是建立在感情之上的,这些人到底会不会受伤害?我认为“情”和“法”是对立但又统一的,那些不能用“情”来衡量的,才去用法律来制裁。在如今强调法制教育,树立法制观念的'时候,同时加强品德教育,那么是不是效果明显好于生硬的法制教育呢?
社会是在不断发展的,在今天这个所谓的金钱与利益的社会里,我们不可以在“法”面前忽略的“情”,不可以在“法”的眼里只有金钱和利益,那么这就完全违背了“法”产生的最初作用和意义。
我们在依法治国的同时,不能忽略“以德治国”。只有“法”、“德”并存而且真真切切地产生作用,才能建立起一个完整、和谐而稳定的社会!
有关和谐的议论文3
记得报纸上曾经登载过这样一个故事,说是一家人养了几只猫和老鼠,它们平时同食同眠,亲如睦邻,从没发生过矛盾。如此怪象,真让人百思而不得其解,如果说狗不抓耗子,那是不想多管闲事,可猫和老鼠是前世冤家啊,一直以来都是见面就眼红,毫无妥协余地的,怎么可能和睦相处?就算猫现在生活改善了,对鼠不感兴趣了,那鼠也不敢讳此大忌在猫的面前闲庭信步啊,更不要说同食同眠了。
也许存在就是合理,事实胜于雄辩罢!这些前世冤家能化干戈为玉帛,能求同存异相安无事,自然也有其和谐之道
如果猫整日里都虎视耽耽地注视着老鼠,老鼠一有微小的举动就绳之以爪,或大声恐吓、或围追堵截、或玩弄于股掌之间,或尽各种摧残之能事,老鼠见到猫,不逃跑也真是白痴了。尽管老鼠其貌不扬,名声欠佳,凡其同类,皆被誉为“鼠辈”,也应该给它自由的空间,要不然,整日里臣服在猫威之中,伴猫甚于伴虎,压抑的时间长了,心里也不是滋味,在猫不注意的时候,干些偷鸡摸狗的事,让猫横吹胡子干瞪眼,也无可奈何。甚至哪一天群鼠有首,有组织有计划地和你猫狗作对,那时,恐怕株连九族的手段使出来也无济于事。
当然,如果老鼠不思长进,劣性不该,整日里尽想些歪主意,挖人墙仓,偷人钱粮,老是在猫的眼皮底下玩腻的,给猫添乱,让它吃睡不香,让它背失职的黑锅,损害猫的威严。也就难怪它猫发冲冠,怒极生怨了。
万事都要有个度,超过了一定的度就会走向反面。猫鼠能和平相处,自然是在“度”上把握得好。一个是猫肚里好行船,以平常心去看待老鼠的偶尔的错误,给老鼠一个平和的空间,不会动辄大发猫威,令鼠生畏。一个能收敛恶习,行为坦荡。偶尔猫鼠之间还拉拉家常,谈谈心事,增加了解,拉近关系,时间久了,自然前嫌尽消,亲之信之。睦邻友好。
物理如此,人事亦然,,平日同事们常常感慨师生关系象猫鼠之戏,学生看见老师就如鼠见猫,能躲则躲,能跑则跑,学生中有什么事不愿向老师反映,老师的一些工作计划也不能被学生理解和接受,老师和学生无法进一步交流,师生关系很紧张。我想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也许很复杂,但老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信任是其中的重要因素,由于社会、观念、立场等种种原因,阻隔了师生的理解和交流,长此以往,师生之间产生障碍乃至形同陌路也是必然。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解冻老师和学生的之间的紧张关系,要有一个过程,有时,各退一步就会海阔天空。水太清则无鱼,雷霆之下岂有生机?和谐之道在于宽容,师生间过分清楚的界限其实就是代沟的开始,过分严厉的教育也会扼杀师生间本该有的温情。
天道宽仁,师生之间又何尝不需要宽仁之心呢!
有关和谐的议论文4
和谐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小到人与人,大到国与国,只有构建和谐才能求得发展。
自古以来,和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已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的精神土壤之中。“天人合一”彰显了人与自然的契合与统一;“人我合一”体现了个体与群体的和谐相融;“身人合一”则诠释出人们对于身心协调的追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如今构建和谐社会的形势下,追求自身生命的和谐显得更为重要。
早在遥远的战国时期,乱世的烽烟中就走出了智慧深刻的先哲——庄子。
深沉的思索与平和的胸怀造就了汪洋恣肆、光怪陆离的想象,也造就了淡泊空灵的哲学境界,抛却了尘世功利的羁绊,庄子完全走进了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走进了心神合一的逍遥之境,给后世留下了一个御风而去的身影。
人生逍遥之境即是怡然自得,而这份闲雅的自得来自于生命本质的和谐——实现自我价值,为世界作出独特的贡献,得到心灵的和谐。仅仅把人生追求局限在虚浮的名利,精神被禁锢,这样的人终生不过是物欲的奴仆。让心灵挣脱枷锁,生命才能绽放异样的光彩。
瓦尔登湖畔,曾经接纳了一个心潮澎湃的思想者。梭罗舍弃了文明社会的生活,在瓦尔登湖边搭建了一间简陋的木屋,过着一种近乎原始的生活。与世无争的心境使他获得了精神的自由和愉悦。他借这种极端的行为,警示那些愚昧无知地沉溺于争名夺利的世人——生活的真谛并不只在于世俗所谓的“成功”之中。“我绝没有鼓吹悲观颓废的意思,我只愿像报晓的雄鸡,立于栖木之上,引颈高歌,唤醒世人。”梭罗的一生没有建立什么丰功伟绩,但是他找到了许多人终生不得的人生真义——独特的人生价值与精神自由之间的和谐。
生命自我的和谐源于独特价值的体现。而每一个人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把个人的追求同历史趋势、时代潮流紧密相连时,把个人的人生意义置于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下时,才能达到更高层次的和谐,具有更加持久的生命力。
高耀洁,这位年逾古稀的老人,被称为“中国防艾第一人”。从1996年开始,她自费进行艾滋病防治和救助工作。多年来她以无与伦比的坚定意志和宽广博大的爱心为普及艾滋病知识、救助艾滋病人遗孤而奔走呼吁。尽管面对的是整个社会对艾滋病人的冷漠高墙,尽管她的努力只是“一个人的战争”,尽管她已至人生的暮年,这位刚直而善良的老人始终不曾退后,把“但愿人皆健,何妨我独贫”作为人生的座右铭,一种由心而生的坦然充实使她无惧于种种坎坷磨难,勇往直前。
和谐之风吹遍神州大地,神州大地处处盛开和谐之花。从洪战辉顽强拼搏的奋斗中,我们读出了和谐;从牛玉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中,我们读出了和谐;从“微尘”团体无处不在的帮助中,我们读出了和谐……和谐如阳光照亮芸芸众生;和谐如清泉,滋润干涸的心田。
生命如此瑰丽多姿,当单纯的生命融人和谐,便不再是单薄的个体,而凸显了独特的精神气质,成为天地万物不可或缺的一息。让心灵绽放和谐之花,让我们成为和谐之人!
有关和谐的议论文5
南半球的天,黑夜,比长,天气愈加寒冷。
北半球的天,白昼,比长,天气愈加炎热。
那是七月慵懒的天,再加上懒懒的风,热热的云。才开始有人抱怨,上帝给了日丽,却忘了风和。
黑夜,白昼。日丽,风和。我想,这一切加来是和谐吧。就象计算中的加加减减,少一点加上多一点等于原式。上帝给了我们一扇窗,却残忍地要关闭另一扇门。
有故事我仍然还记得。是很老套的`情节,患病小女孩躺在医院里,没钱,她很快就要出院了,被热心的人们发现后,纷纷为她筹款垫药费,给予她愉悦心情。尽管她少了一分钱治疗,但社会却多了一分爱心和她分担。这难道和谐的表达方式?
一滴黑色墨水滴入一杯纯净泉水中,按物理的角度,它们开始互相排斥,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是扩散现象,分子退,分子进,最后,当它们混合在时,和成好看的颜色,从语言的角度,这难道和谐的表达方式?
试想一下,生活少一点烦恼,多一点愉悦;邻里少一点争吵,多一点关心;社会少一点坏事,多一点好人;世界少一点战争,多一点和平。这难道和谐的表达方式?
其实,就象计算中的加加减减,少一点叫上多一点等于原式,这难道和谐的表达方式?
而和谐,仅仅改变的是性质。
和谐像阳光,人们在它的照耀下感受温暖;和谐像雨露,万物在她的滋润下茁壮成长;和谐像大海,世界在她的怀抱里充满爱。下面我为大家收集整理了“有关和谐的议论文”,欢迎阅读与借鉴!
有关和谐的议论文1
和谐是什么?
老子说:“和谐者,乃小国寡民、清静无为也,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此乃和谐者也。”
孟子答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此乃和谐。”
诸葛亮曾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明白否?宽广与博大不仅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和谐。
还有那屈原坠入汨罗江中,他以自己的死昭示天下:永不停息的探索也是一种和谐。
陶渊明又说:“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此乃和谐也;黄发垂髫,怡然自乐,此仍为和谐也。”
那和谐到底是什么呢?
其实和谐就是一种爱的表现。社会充满爱,那就会更先进、更美好;人与人之间充满爱,就能和睦相处,享受到爱的甜蜜。
再者说“和谐无处不在”。大到宇宙中的恒星、行星、彗星,都在和谐中相互绕转,小至我们身边的一切,花、草、鸟、兽,也都在自然中互存共生、和谐相处。只要怀着一颗宽广、博大、包容、宁静的心,那么就能发现,和谐就在我们身边。
有关和谐的议论文2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碾过一径泥泞。推开了记忆斑驳的大门往昔峥嵘岁月如时光影壁上的帧帧画面,裹着土地浑浊的硝烟,夹杂着雪与泪的腥风,于历史的尘埃中一幕幕浮现。
江水滔滔,百万雄师横渡长江,凝聚着奋起地国人对解放和平的呐喊;白洋淀里,鲜嫩的芦花展开紫色的丝绒随风飘散,传扬着自信自尊的老英雄智勇抗敌的痛仇快意;被炮火烧焦的土地上燃起荧荧红烛燃烧着一位深沉强烈的爱;洁白的信封上一位作家对强盗妄图粉饰罪恶行径的斥责和声讨;鲜花一样的孩子们在死亡面前睁大双眼,来不及表达的爱是对无情的战争最好的控诉。
在这里,在这个个社会上,和谐才是最重要的。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而今,维护祖国的安定才是,让祖国繁荣昌盛,成为新时代每个华夏儿女的责任。我们要大胆地迎上去,成为时代的弄潮儿,披荆斩浪,让神州处处展现新的明丽色彩,让我们的家园芳香四溢,歌声飞扬。
在这个世界上,在这个社会上,和谐是最重要的。
有了和谐,战争的销烟随风而去,留下的只是袅袅炊烟。
有了和谐,失去家园的孩童们不会嘶竭哭泣,展现的只是一片欢声笑语。
……
让我们顺应历史潮流,为祖国的富强而加倍努力学习吧!让我们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胜利和幸福安宁的生活环境,为维护世界和平,社会和谐作出自己的贡献吧!
有关和谐的议论文3
生活,就是一块调色板,正是因为有了种种神奇而美丽的色彩,才会变得五彩斑斓,绚丽多姿。
黄色:温馨
家庭,总是充满着亲情的温馨,而亲情用金黄色来代表是最好不过了,因为她是阳光,时刻照耀着我,关怀着我。
每天放学回家,妈妈会立刻迎过来替我拿下书包,我放下重负,挺直了腰,深吸一口饭菜的香气,然后坐到桌旁,爸爸则会用那宽大的手抚摸着我的头,问我,今天过得怎么样,学习还紧张吗,不要有太大的压力哦……此时,我会把心里话都吐出来,快乐与他们共享,烦恼与他们分担。吃完一顿饭,总会觉得神清气爽,又充满了活力。这就是来自亲情的力量,人不管在哪里,只要想想在家里那和谐的气氛,一家人的其乐融融,总会觉得温暖、甜蜜,舒心的笑容荡漾在脸上。
蓝色:幽默
班级,是一湾蓝色的海洋,每个成员就是那浪花朵朵。如果你问哪个班级的老师最幽默,他一定会毫不犹豫地说是A班,再问问哪个班级的师生关系最融洽,那一定还是A班,为什么?你别不信哪,听我说说你就明白啦。
6月15日19点,初三A班,化学复习课。Y老师站在讲台上,额头在日光灯照耀下闪闪发亮:“上课!”“起立!”“请坐!同学们,这是今天最后一节课,来点儿激情,配合一下,好不
好?”“好!”大气有气无力。Y老师打开课本,向讲台下扫了一眼,发现B同学还在睡觉,于是他伸长脖子,鼓起腮帮,眼睛瞪得又大又圆,目光射向那个同学:“同学们,化学和生物联系是非常紧密的,经常打瞌睡的人是缺少维生素ABCDEF……”“哈哈哈——”全班哄堂大笑,那个睡觉的同学也醒了过来,不好意思地笑了。
就在这轻松活泼的课堂上,同学们更好地接受了知识,师生之间的和谐相处真是美妙。
红色:团结
我们班风是全年级最好的,自习课上,同学们屏气凝神,不发出一点儿声音;下课了,热烈的讨论声此起彼伏;大扫除时,你帮我一把,我帮你一把,干得热火朝天,卫生流动红旗在这儿安了家。“嘿,这道题真有难度,谁能帮一把?”立刻就有许多脑袋围了上去:“同学们,今天是义务服务日,我们都去敬老院吧。”老班一声招呼,全班积极响应:“这次比赛我们大家一定要力争第一,为班级争光!”大家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冠军就是我们的啦!在这个集体里,同学们互助共进,协手走向美好未来。
……
这美丽的色彩,围绕在和谐的阳光下,迎接灿烂的明天!
有关和谐的议论文4
“和谐”这两个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但它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我想没有几个人可以答得上来。
“和谐”二字虽说常用 ,但它是一个极为抽象的词语。如果真的非要解释,那么也就是文字的解释,它是个死的,意思是:配合的适当。我认为这个解释是它更加的抽象化。
“和谐”二字是死的,但是我们人是活的,即使它再抽象,我们也可以想办法使它变得清楚明白,我认为“和谐”也是多样化的,它可以指人与人,事与事,物与物之间都可以用这个词来形容,这样它就不是一个抽象化的形容词了。
“和谐”是多么珍贵的一个词呀,要做到和谐该有多难呀!说有人都向往和谐,不仅是我们,就连国家都向往和谐社会。
一个国家成不成功,大部分在于和谐;一个家庭幸不幸福,也在于和谐。所以和谐是非常重要的。
人只有向往和谐,才能说明他(她)是一个努力向上的,如果他(她)什么都不向往,那只能说明他(她)在荒废他(她)的生命。
我常常向往那些和谐的家庭,和谐的国家,希望生活在和谐社会,和谐社会,和谐家庭中,但我似乎不能全部得到。
让我们努力创造出一个和谐的社会!
有关和谐的议论文5
有一种美,令人惊艳令人回味令人追求,这是一种可以吸引目光的美,它——光彩夺目。
有一种美,飘逸在浮云上深埋在古垒下,这是一种可以吸引灵魂的美,它——深藏不露。
有一种美,给生命带来激情给生活带来温馨,和谐之美——无时无刻与我们现在,只是没有人留意,而我却在无意中有所发现。
和谐之美在于宽容。和谐之美在于宽容。拥有宽容才会有和谐。因为宽容是人类情感的种子,她能在人类心灵这片静土上扎根发芽,在爱的呵护下茁壮成长。宽容之心是伟大的,她能浇熄怒火化解愁恨,她可以感化邪恶播散善良,她能无私奉献从不计较得失,她能化悲痛为力量解千愁为云烟,她可与快乐相伴毫无掩饰,她可与幸福同行畅游天地间,她可以让人间充满真情,让我们享受阳光般的温暖、雨露般的滋润——宽容之和谐,竟妙不可言。
和谐之美在于诚信。诚信是奠基石,是和谐美的结晶。诚信好比一枝玫瑰,在花园中她最美,美得妍艳欲滴,美得热人心潮。百花丛中她最美,美的无瑕、美的高尚。有了诚信,和谐之美足以体现!愿你拥有诚信之花,送给身边和每人一朵,让人间多一缕馨香。
朋友,若想演奏和谐的旋律,我劝你再携一颗友善的心,来面对鸟语花香的自然。对每一朵花,保你拥有一个花香四溢的春天;对每一只鸟友善,保你拥有一个燕歌莺啼的清晨;对每一条鱼友善,保你拥有一个自由欢畅的童年;只要你对每一棵树、每一滴水、每一株草友善,保你拥有一个天蓝草绿水清树茂的世界;只要你对每一个人友善,保你朋友如柔云新亲情如细雨,让你拥有快乐的天堂。我坚信,只要你对一切真心善待,世上的一切将会更和谐。
为了地球上的生命21世纪,我们该怎样脚踏实地?世界观察研究所1996年公布的资料说,每年地球损坏的表土为240亿吨,相当于澳 大利亚全部粮田的表土总和。因为荒漠化的进逼,全世界10亿以上人口的生计面 临威胁,8亿以上的人没有起码可以维持生命的粮食,1.35亿人背井离乡。 土地,更确切地说那是一层覆盖着地球各大洲的脆弱、松散、不同颜色的表土,是所有陆上生命的家园所在。没有它,就不会有植被、农作物、森林、动物和人 类。一英寸厚的表土需要几百年的时间才能积累起来,可是如果人们不去爱护,没有绿色植被,就会在几个季节内被风吹走,被水冲掉,这个被称作"地球"的 行星上的土地,目前正在全面消失之中。当土地飘逝而去,荒漠化将会把人类带向何方? 巴西,渴望土地的农民,每年都在一点一点地逼近被称为"地球之肺"的亚 热带雨林深处,用火把清理出一小块一小块土地后播种,待几个季节过去地力耗得差 不多了,再去放火烧出一片新的土地来,然后留下又一片荒漠。 烟熏火燎的20世纪过去之后,21世纪还是这样吗? 中国国土面积为美国的1.0253倍,中国人口是美国的4.5倍。如果中国人也达到美国人现在的年消耗水平,则中国已探明的原油储量将在2年内耗尽,森林将在4年内伐光,铁矿石可维持32年,煤炭还能烧85年。中国的资源、人口和国情决定了 我们只能勤俭节约,不能奢侈浪费。 中国历史上人均耕地的变化,大致如下: 公元前2200年,人均耕地70亩。 公元前进600年,人均耕地42亩。 公元1949年,人均耕地3亩。 公元1989年,人无均耕地1.4亩。 公元1996年,人均耕地1.2亩。 从黑龙江宾县到新疆乌孜别里山口,横亘13个省、市、自治区,威胁着号称"半壁河山"的中国万里风沙线还在肆虐中,可是对大都市中的人而言,只要沙漠还 没有涌到脚下便依旧无动于衷。正是由这一风沙线上刮起的1998年春天的沙尘暴,从新疆而河西走廊而兰州一直刮到北京、天津乃至济南、徐州、天昏地暗,泥雨纷纷。这个春天里,荒漠化的 大范围警示,已经是大地向人类发出的最危急信号了!紧接这一信号之后,便是中国南方与北方的百年不遇的洪灾。我们有足够的理由 说,人祸远胜于天灾! 本世纪50年代,地处长江黄河上游、青藏高原东侧的川西滇西北原森林,控制面积约为65万平方公里,它的巨大的存在对调节气候、水土保持从而使江河安澜、国土安全所起的作用无可替代。可是我们在开发的名义下把这一大片原始森林砍倒了!大地的土崩瓦解在江河上游开始了。60年代的"三线建设"对天然林破坏进一步扩大和加剧,著名的"金沙江林区开发会战"和"大兴安岭林区开发会战 ",使这两个林区几乎被扫荡一空。到1998年夏天,当年声势浩大、"功绩卓著 "的会战之地,恰恰恰正是南北水灾的源头地区。那滔滔洪水冲垮的是家园,冲走的是土地。 洪水也是水,我们有什么理由指洪水为"洪魔"而继续夸大人的伟力和意志呢?土地之上充满着灵智与物质的创造,土地本身却是不能创造、不可再生的。 我们只能目睹它的不断减少,大地无言。岁月无言。 人类除了改变自己以外,已经无路可走。 这是一种艰难的灵魂深处的改变,这是一条小心谨慎地为后人的生存着想的可持 续发展之路。要心怀感激--对地球--我们共同的唯一的母亲。 要学会尊重--地球之上的一切生命--从草木的枯荣到山岳的崇高,个体的完 美及荒原的价值。 人类只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我们不是地球的主人,相反我们是地球的仆人。为了地球上的生命,我们要反反复复地在沉思冥想中记住这样一句话: 地球可以满足人类的需要,但无法满足人类的贪婪!
选我啊啊啊啊啊:夜,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爬进我的窗台,催我进入了梦乡。“咦,这是哪儿?”我犹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展现在眼前的竟是一片草木不生的恐怖世界,天上黑沉沉的云挡住了太阳,地上到处是比手掌还宽的裂缝,空气中到处是尘土飞扬。远处的一幢幢楼房东倒西歪,“头上”还冒着黑烟,依稀可辨认出的山丘上到处是黄沙,不见一点儿树木的踪迹,莫非我到了“古楼兰”?此时迎面扑来一股刺鼻的臭味,我沿着臭味寻去,竟是一条淌着黑水的河流,上面还漂浮着死鱼死虾,散发出的味道能熏死一只老鼠。我继续走着,迎面撞上一位全身只有眼睛闪烁着光芒、身上挂着几块破布、厚厚的嘴唇裂着几道口子的青年人,他像见到怪物似的紧紧盯着我,做出防备的姿势。我忙问:“这是哪儿呀?”他回答道:“这是25世纪的永春。对了你是谁,从哪里来?”“什么,这居然是25世纪的永春!我是20世纪来的人类。”他突然大惊失色,像兔子一样飞快跑走了。当我正纳闷时,他带着一群像他一样打扮的人团团围住了我。一位长者问:“你真是20世纪的人类?”“嗯”话音未落,他们便用愤怒的眼光瞪着我,像要把我碎尸万段。我的心像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浑身颤抖。一位中年人指着我说:“按道理你是我们的祖先,我们应该尊重你才是,可你们实在太过分了!”“就是就是,你们不为地球着想,也应该为子孙想想!”“都是你们在20世纪过度开采煤矿、砍伐树木、污染水资源,造成水土流失,你们自己过得好了,我们却要为你们不负责任的行为买单,你看这伤痕累累的家园,瞧这贫瘠的土地、肮脏不堪的河流、漫天飞舞的黄沙,都是你们一手造成的!你们还我们青山绿水,还我们鸟语花香,还我们一个生态地球!”这场控诉不知进行了多久,我作为“被告”,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说着说着他们竟然挥舞起了拳头。“救命,救命……“滨楠,快起床!”原来是个梦。我一骨碌爬起来,心里却还在想着刚才那个梦,人类确实是做错了太多太多,也造成了大面积的水土流失,如果这样下去,地球怎么办,子孙后代怎么办?朋友们,“但存方寸土,留与子孙耕”,水土保持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为了子孙后代的幸福生活,请别再滥砍滥伐、污染水质了,做好水土保持工作,让后代也能共享生态美丽的家园吧!
不少反思98'洪灾的文章谈到:上游生态植被遭到破坏是引发洪灾的重要原因,但许多人却未必注意到,生态植被的破坏和片面宣传林业的成就有直接关系。根据国家林业局公布的资料,到1993年,我国就已经摆脱了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双双下滑的局面,进入“双增长”时代。全国的森林面积从建国初的0.8亿公顷增加到1.37亿公顷,森林覆盖率从8.7%提高到13.92%,1993年以来还保持着每年植树360多万公顷的业绩,1994年,继广东、福建、湖南宣布基本消灭宜林荒山后,安徽等省区也宣布消灭了宜林荒山。 1994年前后,有关森林的喜讯经常见诸新闻媒体,据此,普通人只能得出我国森林形势一片大好或正向一片大好迈进的结论。可熟知内情的专家却忧心忡忡。而1995年以来连续多次洪水特别是98'洪灾将森林形势一派风光的形象终于捅了一个窟窿。只要稍微深入分析,便知道林业宣传的问题所在了。摆在我们面前的有这样两组数字:一组即国家林业局公布的数字(见上述),按1993年全国森林面积和覆盖率分别达到1.37亿公顷、13.92%计,比解放初增长71.25%、59.77%;另一组是国家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发表在《光明日报》上的数字: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长江流域12个省区有林地面积年均下降0.6%-0.8%。假如国家林业局的数字是对的,那么森林增长的幅度的确可喜,假如水利部水土保持司的数字是对的,那末,林业局公布的1993年全国森林面积达到1.37亿公顷、比建国初增长71.25%的数字就值得推敲。因为长江流域12个省区占全国总省区数(不包括直辖市)的42.86%,据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发表的资料,取1950年到1985年、下降率为0.7%计算,三十五年间,这12个省区的森林面积即减少24.5%,那末,到1993年,全国森林面积怎么可能比建国初增长71.25%呢?退一步,我们就假定林业局的数字确凿无疑,可透过这种增长背后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可采伐成过熟林面积由1981年的2188万公顷减少到1993年的1349万公顷,蓄积量从建国初的20亿立方米下降到6.4亿立方米,分别减少38.45%、68.0%。换句话说,砍掉的是荫天蔽日的老林,栽上的却是稀稀拉拉的中幼林。所以即使面积有所增加,可森林质量、林业生产力却绝对大幅下降,以至森工抱怨难以找到像样的林材。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分布在我国东北、西南、中南等江河中上游被称为生态宝库、动物乐园的大量原始森林被毁坏留下永远无法弥补的欠帐,即使今后百分之百的绿化了也还不上这个帐。因为原始森林是地球几亿年演变的绿色结晶,原始森林的综合生态功能是人工林根本无法比拟的,原始森林及其功用是不能复制的。单就持水这一项,发育较好的天然林林冠持水能力就比人工林高7-8倍,林地土壤有效贮水能力比人工林高6-7倍。从建国初期到现在,我国的原始森林究竟被砍伐、毁坏了多少,这个数字恐怕成为不解之谜了,而时至今日天然森林还剩余多少,这个数字也不详。有关人士对这些数字历来不感兴趣,他们感兴趣的只是植树造林的面积,每年增加多少,多少年共增加多少,然后宣传“辉煌成就”。如此等等。所以人们也只能通过其他渠道了解一鳞半爪。据湖南某林业专家透露,从1957年-1995年,该省天然林面积占森林总面积的比重下降近40%0。另据有关资料,四川天然森林建国以来减少了一半以上,森林采伐与更新的比例11:1,其中大凉山地区的原始森林基本都被垦作农田。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三峡两岸的森林面积减少了一半,李白笔下“两岸猿声啼不住”、杜甫笔下“无边落木箫箫下”的景色早已不复存在了。笔者的故乡在滹沱河畔,五六十年代,滹沱河两岸林木还郁郁葱葱,到八十年代就几乎都变成了农田或沙地。这期间,故乡造林的数字却是逐年增加,但真正能看出成效的就是道路和灌渠两旁栽的树木。正是由于多年来片面宣传植树造林的业绩,甚至有意无意地夸大这种业绩,不少人醉心于对营林面积、覆盖率、增长率、几大造林工程以及诸如此类业绩的追求,而对“业绩”后面的问题却采取回避或淡漠态度,结果就误导了舆论,使一些本该早出台的措施(如停止采伐天然林、封山育林、加大林业投入)迟迟未出台,从而加速了森林植被的恶化。98'洪水平息后不久,林业专家汇聚在中国林业科学院进行反思研讨,北京林业大学教授沈国舫直抒胸臆:1998年特大洪水的深层原因是,在植被建设方面近40年来有过重大失误,而近年来采取的弥补措施速度太慢了,力度太小了,使我们难有适当控制洪魔的主动权。只有在痛定思痛的大灾之后,类似沈教授这样的观点才能从林业界透露出来。林业的宣传存在片面问题,水利建设包括水土保持的宣传何尝不存在类似问题。多少年来,人们已经听腻和看腻了这样的文字:某某地区投入多少资金和人工,完成多少土石方,搞了多少工程,治理了多少小流域,水土保持面积增加了多少,成效有多么大。如此等等。却很少看到这样的文字:某地区有多少条河流濒枯,多少个湖泊消失,多少绿山成了裸山和泥山,多少万亩良田被水冲沙压,多少万亩草原沙化,多少山青水秀的地方变成童山恶水的环境,更绝少对几十年来水利建设和几十年来水土破坏进行具体对比,弄清究竟孰大孰小、孰多孰少。98'洪水刚刚平息不几天,《经济日报》发表了专访水利部领导的文章,文中写道: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已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4万平方公里,其中兴修梯田、沟坝地、治沙造田1.7亿亩(其中新增耕地3000万亩),栽植水土保持林和经济林果6亿亩,种草保存面积6000多万亩,还兴修了大量的蓄水保土工程。各项水土保持设施,每年可增产粮食160亿公斤,平均拦截泥沙15亿吨,蓄水250亿立方米,极大地改善了生态环境”。可是就在这前不几天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发表在《光明日报》上的文章却写道:“从建国以来到1989年,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已从36万平方公里猛增到56万平方公里,年均增加了约5000平方公里。土壤流失量也从10多亿吨增加到22.4亿吨,仅长江上游水土流失面积达35.2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量达16亿吨”。又写道:“1949年长江中下游共有湖泊面积25828平方公里,至1977年仅余14073.5平方公里,减少近一半,年均减少420平方公里。长江原有的22个较大的通江湖泊,因大量不合理开发建设已损失容积567亿立方米。‘千湖之省’的湖北省80年代湖泊面积比50年代减少了61%”。同是来自水利部的数字,《光明日报》的数字就打了《经济日报》的数字一耳光。根据《经济日报》,新中国成立以来,“已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4万平方公里”,根据《光明日报》,“从建国以来到1989年,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已从36万平方公里猛增到56万平方公里”,就是说,截至1989年,仅长江流域就增加水土流失面积20万平方公里,按此推算,全国治理的74万平方公里根本不足以补偿增加流失的面积;根据《经济日报》,全国各项水土保持设施“平均拦截泥沙15亿吨”,根据《光明日报》,单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量也从10多亿吨增加到22.4亿吨”,很显然,水土保持设施拦截泥沙的成绩远不足以补偿水土流失量的增加;根据《经济日报》,全国各项水土保持设施“蓄水达250亿立方米”,根据《光明日报》,单“长江原有的22个较大的通江湖泊,因大量不合理开发建设已损失容积567亿立方米”,非常明显,人工蓄水设施的蓄水量远不足以补偿被破坏天然湖泊的容水量;根据《经济日报》,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效”,“极大地改善了生态环境”,根据《光明日报》,从长江流域看,几十年来水土流失面积增加了55.6%,土壤流失量增加了120%左右,湖泊面积减少近一半,森林面积和森林质量大幅下降,水土保持工作“巨大的成效”和生态环境“极大地改善”并没有体现出来。另据资料,从全国中灾以上发生的频率看,20世纪的50年代12.5%,60年代43%,70年代60%,80年代70%,90年代100%。这说明生态环境是明显恶化而不是改善了,更不是“极大地改善”。其实,宣传的片面性、强调夸大成绩的误导性何止林业和水利,还有不少领域也存在类似问题。如搞农业的只说扩大耕地增产了粮食,不说垦了多少森林、湖塘、湿地和草原,搞工业的只说增加了多少产值利税,不说负了多少债,浪费了多少资源。而且方方面面各强调各的工作和成绩。农业说增产多少,林业说造林多少,水利说搞了多少水库,土地说保护了多少耕地,环保说治理了多少污染,有多少领域就有多少机构,有多少机构就出多少政绩,而不少政绩又是用平面递进推算法推出来的。诸凡植树面积、水土保持面积、人均纯收入、产值产量,都可以用这种办法推出来。还有的“政绩”是不计代价“干”出来的,但宣传或汇报时却往往不提付出的代价,而只说干出的“政绩”。就像宋朝苏轼批评当时一些官员邀功请赏的办法:“用一头牛换五只羊,一头牛的损失,隐瞒而不说,五只羊的收获,却指为功劳成绩”。诸如此类的一些做法加上一级抓一级、一级向一级负责的体制,是不可能不出政绩、又是不可能不掩盖问题的。从一定意义说,98'洪灾就是有关方面长期突出政绩、掩盖问题积累的苦果。问题是,时至现在,人们也没有看到那个有关部门在生态环境问题上作过自我批评,主动承担过一定责任。相反,却仍然时不时地看到标榜有关部门为改善生态环境做出重要贡献的报道。一些新闻报道仍然围绕植树造林面积每年以“多少万公顷的速度推进、累计植树造林面积已达到多少万公顷”、森林覆盖率已由“某某年”的“百分之多少”增加到现在的“百分之多少”,“百分之多少”的水土流失面积和沙漠化面积得到控制等很难得到证实、更难和进一步遭到破坏的生态面积进行比较的“部门化”的数字大作文章,继续为某些部门的脸上贴金,宣扬其改善生态环境的政绩。
减少蒸发量。象水库面积大了,表面看蓄水,但是蒸发面积大了;水位高了,势能大了,山体滑坡,水土自然就保不住了;水应该在土里面,蒸发量自然就少了,水土也就保住了;现在是水泥(柏油)马路多了,水也就无法入土了,所以水就保不住了;天不下雨——干旱,天一下雨——水灾;有了山——水没了,有了水——山没了,有山有水——变成泥石流了,有了泥石流——人没了。
和谐像阳光,人们在它的照耀下感受温暖;和谐像雨露,万物在她的滋润下茁壮成长;和谐像大海,世界在她的怀抱里充满爱。下面我为大家收集整理了“有关和谐的议论文”,欢迎阅读与借鉴!
有关和谐的议论文1
和谐是什么?
老子说:“和谐者,乃小国寡民、清静无为也,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此乃和谐者也。”
孟子答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此乃和谐。”
诸葛亮曾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明白否?宽广与博大不仅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和谐。
还有那屈原坠入汨罗江中,他以自己的死昭示天下:永不停息的探索也是一种和谐。
陶渊明又说:“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此乃和谐也;黄发垂髫,怡然自乐,此仍为和谐也。”
那和谐到底是什么呢?
其实和谐就是一种爱的表现。社会充满爱,那就会更先进、更美好;人与人之间充满爱,就能和睦相处,享受到爱的甜蜜。
再者说“和谐无处不在”。大到宇宙中的恒星、行星、彗星,都在和谐中相互绕转,小至我们身边的一切,花、草、鸟、兽,也都在自然中互存共生、和谐相处。只要怀着一颗宽广、博大、包容、宁静的心,那么就能发现,和谐就在我们身边。
有关和谐的议论文2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碾过一径泥泞。推开了记忆斑驳的大门往昔峥嵘岁月如时光影壁上的帧帧画面,裹着土地浑浊的硝烟,夹杂着雪与泪的腥风,于历史的尘埃中一幕幕浮现。
江水滔滔,百万雄师横渡长江,凝聚着奋起地国人对解放和平的呐喊;白洋淀里,鲜嫩的芦花展开紫色的丝绒随风飘散,传扬着自信自尊的老英雄智勇抗敌的痛仇快意;被炮火烧焦的土地上燃起荧荧红烛燃烧着一位深沉强烈的爱;洁白的信封上一位作家对强盗妄图粉饰罪恶行径的斥责和声讨;鲜花一样的孩子们在死亡面前睁大双眼,来不及表达的爱是对无情的战争最好的控诉。
在这里,在这个个社会上,和谐才是最重要的。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而今,维护祖国的安定才是,让祖国繁荣昌盛,成为新时代每个华夏儿女的责任。我们要大胆地迎上去,成为时代的弄潮儿,披荆斩浪,让神州处处展现新的明丽色彩,让我们的家园芳香四溢,歌声飞扬。
在这个世界上,在这个社会上,和谐是最重要的。
有了和谐,战争的销烟随风而去,留下的只是袅袅炊烟。
有了和谐,失去家园的孩童们不会嘶竭哭泣,展现的只是一片欢声笑语。
……
让我们顺应历史潮流,为祖国的富强而加倍努力学习吧!让我们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胜利和幸福安宁的生活环境,为维护世界和平,社会和谐作出自己的贡献吧!
有关和谐的议论文3
生活,就是一块调色板,正是因为有了种种神奇而美丽的色彩,才会变得五彩斑斓,绚丽多姿。
黄色:温馨
家庭,总是充满着亲情的温馨,而亲情用金黄色来代表是最好不过了,因为她是阳光,时刻照耀着我,关怀着我。
每天放学回家,妈妈会立刻迎过来替我拿下书包,我放下重负,挺直了腰,深吸一口饭菜的香气,然后坐到桌旁,爸爸则会用那宽大的手抚摸着我的头,问我,今天过得怎么样,学习还紧张吗,不要有太大的压力哦……此时,我会把心里话都吐出来,快乐与他们共享,烦恼与他们分担。吃完一顿饭,总会觉得神清气爽,又充满了活力。这就是来自亲情的力量,人不管在哪里,只要想想在家里那和谐的气氛,一家人的其乐融融,总会觉得温暖、甜蜜,舒心的笑容荡漾在脸上。
蓝色:幽默
班级,是一湾蓝色的海洋,每个成员就是那浪花朵朵。如果你问哪个班级的老师最幽默,他一定会毫不犹豫地说是A班,再问问哪个班级的师生关系最融洽,那一定还是A班,为什么?你别不信哪,听我说说你就明白啦。
6月15日19点,初三A班,化学复习课。Y老师站在讲台上,额头在日光灯照耀下闪闪发亮:“上课!”“起立!”“请坐!同学们,这是今天最后一节课,来点儿激情,配合一下,好不
好?”“好!”大气有气无力。Y老师打开课本,向讲台下扫了一眼,发现B同学还在睡觉,于是他伸长脖子,鼓起腮帮,眼睛瞪得又大又圆,目光射向那个同学:“同学们,化学和生物联系是非常紧密的,经常打瞌睡的人是缺少维生素ABCDEF……”“哈哈哈——”全班哄堂大笑,那个睡觉的同学也醒了过来,不好意思地笑了。
就在这轻松活泼的课堂上,同学们更好地接受了知识,师生之间的和谐相处真是美妙。
红色:团结
我们班风是全年级最好的,自习课上,同学们屏气凝神,不发出一点儿声音;下课了,热烈的讨论声此起彼伏;大扫除时,你帮我一把,我帮你一把,干得热火朝天,卫生流动红旗在这儿安了家。“嘿,这道题真有难度,谁能帮一把?”立刻就有许多脑袋围了上去:“同学们,今天是义务服务日,我们都去敬老院吧。”老班一声招呼,全班积极响应:“这次比赛我们大家一定要力争第一,为班级争光!”大家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冠军就是我们的啦!在这个集体里,同学们互助共进,协手走向美好未来。
……
这美丽的色彩,围绕在和谐的阳光下,迎接灿烂的明天!
有关和谐的议论文4
“和谐”这两个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但它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我想没有几个人可以答得上来。
“和谐”二字虽说常用 ,但它是一个极为抽象的词语。如果真的非要解释,那么也就是文字的解释,它是个死的,意思是:配合的适当。我认为这个解释是它更加的抽象化。
“和谐”二字是死的,但是我们人是活的,即使它再抽象,我们也可以想办法使它变得清楚明白,我认为“和谐”也是多样化的,它可以指人与人,事与事,物与物之间都可以用这个词来形容,这样它就不是一个抽象化的形容词了。
“和谐”是多么珍贵的一个词呀,要做到和谐该有多难呀!说有人都向往和谐,不仅是我们,就连国家都向往和谐社会。
一个国家成不成功,大部分在于和谐;一个家庭幸不幸福,也在于和谐。所以和谐是非常重要的。
人只有向往和谐,才能说明他(她)是一个努力向上的,如果他(她)什么都不向往,那只能说明他(她)在荒废他(她)的生命。
我常常向往那些和谐的家庭,和谐的国家,希望生活在和谐社会,和谐社会,和谐家庭中,但我似乎不能全部得到。
让我们努力创造出一个和谐的社会!
有关和谐的议论文5
有一种美,令人惊艳令人回味令人追求,这是一种可以吸引目光的美,它——光彩夺目。
有一种美,飘逸在浮云上深埋在古垒下,这是一种可以吸引灵魂的美,它——深藏不露。
有一种美,给生命带来激情给生活带来温馨,和谐之美——无时无刻与我们现在,只是没有人留意,而我却在无意中有所发现。
和谐之美在于宽容。和谐之美在于宽容。拥有宽容才会有和谐。因为宽容是人类情感的种子,她能在人类心灵这片静土上扎根发芽,在爱的呵护下茁壮成长。宽容之心是伟大的,她能浇熄怒火化解愁恨,她可以感化邪恶播散善良,她能无私奉献从不计较得失,她能化悲痛为力量解千愁为云烟,她可与快乐相伴毫无掩饰,她可与幸福同行畅游天地间,她可以让人间充满真情,让我们享受阳光般的温暖、雨露般的滋润——宽容之和谐,竟妙不可言。
和谐之美在于诚信。诚信是奠基石,是和谐美的结晶。诚信好比一枝玫瑰,在花园中她最美,美得妍艳欲滴,美得热人心潮。百花丛中她最美,美的无瑕、美的高尚。有了诚信,和谐之美足以体现!愿你拥有诚信之花,送给身边和每人一朵,让人间多一缕馨香。
朋友,若想演奏和谐的旋律,我劝你再携一颗友善的心,来面对鸟语花香的自然。对每一朵花,保你拥有一个花香四溢的春天;对每一只鸟友善,保你拥有一个燕歌莺啼的清晨;对每一条鱼友善,保你拥有一个自由欢畅的童年;只要你对每一棵树、每一滴水、每一株草友善,保你拥有一个天蓝草绿水清树茂的世界;只要你对每一个人友善,保你朋友如柔云新亲情如细雨,让你拥有快乐的天堂。我坚信,只要你对一切真心善待,世上的一切将会更和谐。
和谐不是强行的,而是顺其自然的。不和谐的生活不会产生共鸣,无法演奏生活美好的乐章!和谐不是停滞,也不是凝固的,而是一种积极的前进的状态。下面我为大家收集整理了“有关和谐的议论文”,欢迎阅读与借鉴!
有关和谐的议论文1
家,是幸福的港湾。家,是温暖的爱巢。家,是我成长的摇篮。和谐应该成为家庭的旋律。
我的家庭就十分和谐,爸爸妈妈对我很好,他们信任我、支持我、鼓励我。爸爸妈妈对我总是无微不至的'关爱,让我时时刻刻感到无比的温馨与和谐。
有一次,剑桥英语学校组织了一次英语故事比赛。老师派我去参赛,那时候离比赛时间只有一天了,我还是不能流利的背读英语故事,我心里很着急怎么办呢?这时,爸爸拖着疲惫的身体刚刚回到家里,看见我着急的样子,心疼的问我‘妞妞怎么了’我如实告诉了爸爸。爸爸让我不要着急,他来教我读,我把书交给了他,我先自己读了一遍,然后爸爸纠正我说grass要卷舌音加后鼻音来读,还有那个said要卷舌音来读,我一遍又一遍的跟着爸爸读,终于我能流利地读了,第二天,我去参加比赛心中充满了自信,发挥的很好,得了一等奖呢。这些都是爸爸的功劳。
我的爸爸妈妈如此信任我、支持我、鼓励我,我能不得第一名吗?我爱我的爸爸妈妈,我爱我的家。
和谐的家庭离不开孝顺,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美德,爸爸妈妈更是以身作则,让我懂得了许多尊老敬老的道理。 记得 有一次, 爷爷生病住院了,妈妈放下手中的工作,天天守护在爷爷病 床前端屎端尿,每天还细心地变着花样做营养餐给爷爷吃,没过多久爷爷的病就好了,爷爷逢人就夸妈妈是个好儿媳。妈妈连说,这是做媳妇应尽的孝心。
是呀,和谐的家庭需要我们共同创造,无数的和谐家庭,将越会来越多,让我们共同努力,创造更美好的和谐社会。
有关和谐的议论文2
今年5月,香港的亚洲女首富龚如心去世,她生命的最后八年,都深陷在与公公的财产官司中,围绕300多亿元的金钱,双方展开了惨烈的,撕去一切的家庭温情的攻防战,所有的隐私、恩仇,算计都在这场大官司中逼现无遗。龚如心曾说,这八年间她没有一天是真正快乐的。她常年肚痛,却没有时间和心情去医院好好检查一下,痛到难过的时候,也不过“用个暖手袋就应付过去了”。官司大胜后,她才心安理得地去医院求诊,结果被确诊为卵巢癌晚期,因延误长达三年之久,癌细胞已扩散到肺、肾、肝等其他器官,寿命只剩下四个月。
曾看到这样的一段评论:事实上,活着的人很少能够直面这些感慨,哀乐陡起,人人彻悟,转身离去,再陷红尘。龚如心去世后,围绕她遗下的千亿元遗产又呈现惊天大变数,在龚氏家族与一个神秘风水师之间即将展开下一轮剧烈的争夺。而谁又说得清楚,是非得失对于局中的人们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原本一个好端端的家庭现在四分五裂,不禁让人产生疑问的是;到底是为了什么,就为了数以亿计的家产吗?他们之间就一点不存在亲情了吗?人类社会不是建立在情感基础和社会协作之上?而当这个社会失去情感之后会变成什么样呢?
我们在来看看当今的这个“法制社会”。有人买到了变质的商品之后不能协商谅解,而是讼之于《消费法》;父母与子女之间不讲亲情,而是依赖于《赡养法》来维持家庭生活;当用人单位与职工之间产生矛盾与分歧时,职工却依赖于《劳动法》来保护自己的利益;夫妻之间不再讲感情,而是讲《婚姻法》。从表面上看,这些都是维护一些人的利益,但忘了社会是建立在感情之上的,这些人到底会不会受伤害?我认为“情”和“法”是对立但又统一的,那些不能用“情”来衡量的,才去用法律来制裁。在如今强调法制教育,树立法制观念的'时候,同时加强品德教育,那么是不是效果明显好于生硬的法制教育呢?
社会是在不断发展的,在今天这个所谓的金钱与利益的社会里,我们不可以在“法”面前忽略的“情”,不可以在“法”的眼里只有金钱和利益,那么这就完全违背了“法”产生的最初作用和意义。
我们在依法治国的同时,不能忽略“以德治国”。只有“法”、“德”并存而且真真切切地产生作用,才能建立起一个完整、和谐而稳定的社会!
有关和谐的议论文3
记得报纸上曾经登载过这样一个故事,说是一家人养了几只猫和老鼠,它们平时同食同眠,亲如睦邻,从没发生过矛盾。如此怪象,真让人百思而不得其解,如果说狗不抓耗子,那是不想多管闲事,可猫和老鼠是前世冤家啊,一直以来都是见面就眼红,毫无妥协余地的,怎么可能和睦相处?就算猫现在生活改善了,对鼠不感兴趣了,那鼠也不敢讳此大忌在猫的面前闲庭信步啊,更不要说同食同眠了。
也许存在就是合理,事实胜于雄辩罢!这些前世冤家能化干戈为玉帛,能求同存异相安无事,自然也有其和谐之道
如果猫整日里都虎视耽耽地注视着老鼠,老鼠一有微小的举动就绳之以爪,或大声恐吓、或围追堵截、或玩弄于股掌之间,或尽各种摧残之能事,老鼠见到猫,不逃跑也真是白痴了。尽管老鼠其貌不扬,名声欠佳,凡其同类,皆被誉为“鼠辈”,也应该给它自由的空间,要不然,整日里臣服在猫威之中,伴猫甚于伴虎,压抑的时间长了,心里也不是滋味,在猫不注意的时候,干些偷鸡摸狗的事,让猫横吹胡子干瞪眼,也无可奈何。甚至哪一天群鼠有首,有组织有计划地和你猫狗作对,那时,恐怕株连九族的手段使出来也无济于事。
当然,如果老鼠不思长进,劣性不该,整日里尽想些歪主意,挖人墙仓,偷人钱粮,老是在猫的眼皮底下玩腻的,给猫添乱,让它吃睡不香,让它背失职的黑锅,损害猫的威严。也就难怪它猫发冲冠,怒极生怨了。
万事都要有个度,超过了一定的度就会走向反面。猫鼠能和平相处,自然是在“度”上把握得好。一个是猫肚里好行船,以平常心去看待老鼠的偶尔的错误,给老鼠一个平和的空间,不会动辄大发猫威,令鼠生畏。一个能收敛恶习,行为坦荡。偶尔猫鼠之间还拉拉家常,谈谈心事,增加了解,拉近关系,时间久了,自然前嫌尽消,亲之信之。睦邻友好。
物理如此,人事亦然,,平日同事们常常感慨师生关系象猫鼠之戏,学生看见老师就如鼠见猫,能躲则躲,能跑则跑,学生中有什么事不愿向老师反映,老师的一些工作计划也不能被学生理解和接受,老师和学生无法进一步交流,师生关系很紧张。我想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也许很复杂,但老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信任是其中的重要因素,由于社会、观念、立场等种种原因,阻隔了师生的理解和交流,长此以往,师生之间产生障碍乃至形同陌路也是必然。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解冻老师和学生的之间的紧张关系,要有一个过程,有时,各退一步就会海阔天空。水太清则无鱼,雷霆之下岂有生机?和谐之道在于宽容,师生间过分清楚的界限其实就是代沟的开始,过分严厉的教育也会扼杀师生间本该有的温情。
天道宽仁,师生之间又何尝不需要宽仁之心呢!
有关和谐的议论文4
和谐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小到人与人,大到国与国,只有构建和谐才能求得发展。
自古以来,和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已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的精神土壤之中。“天人合一”彰显了人与自然的契合与统一;“人我合一”体现了个体与群体的和谐相融;“身人合一”则诠释出人们对于身心协调的追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如今构建和谐社会的形势下,追求自身生命的和谐显得更为重要。
早在遥远的战国时期,乱世的烽烟中就走出了智慧深刻的先哲——庄子。
深沉的思索与平和的胸怀造就了汪洋恣肆、光怪陆离的想象,也造就了淡泊空灵的哲学境界,抛却了尘世功利的羁绊,庄子完全走进了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走进了心神合一的逍遥之境,给后世留下了一个御风而去的身影。
人生逍遥之境即是怡然自得,而这份闲雅的自得来自于生命本质的和谐——实现自我价值,为世界作出独特的贡献,得到心灵的和谐。仅仅把人生追求局限在虚浮的名利,精神被禁锢,这样的人终生不过是物欲的奴仆。让心灵挣脱枷锁,生命才能绽放异样的光彩。
瓦尔登湖畔,曾经接纳了一个心潮澎湃的思想者。梭罗舍弃了文明社会的生活,在瓦尔登湖边搭建了一间简陋的木屋,过着一种近乎原始的生活。与世无争的心境使他获得了精神的自由和愉悦。他借这种极端的行为,警示那些愚昧无知地沉溺于争名夺利的世人——生活的真谛并不只在于世俗所谓的“成功”之中。“我绝没有鼓吹悲观颓废的意思,我只愿像报晓的雄鸡,立于栖木之上,引颈高歌,唤醒世人。”梭罗的一生没有建立什么丰功伟绩,但是他找到了许多人终生不得的人生真义——独特的人生价值与精神自由之间的和谐。
生命自我的和谐源于独特价值的体现。而每一个人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把个人的追求同历史趋势、时代潮流紧密相连时,把个人的人生意义置于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下时,才能达到更高层次的和谐,具有更加持久的生命力。
高耀洁,这位年逾古稀的老人,被称为“中国防艾第一人”。从1996年开始,她自费进行艾滋病防治和救助工作。多年来她以无与伦比的坚定意志和宽广博大的爱心为普及艾滋病知识、救助艾滋病人遗孤而奔走呼吁。尽管面对的是整个社会对艾滋病人的冷漠高墙,尽管她的努力只是“一个人的战争”,尽管她已至人生的暮年,这位刚直而善良的老人始终不曾退后,把“但愿人皆健,何妨我独贫”作为人生的座右铭,一种由心而生的坦然充实使她无惧于种种坎坷磨难,勇往直前。
和谐之风吹遍神州大地,神州大地处处盛开和谐之花。从洪战辉顽强拼搏的奋斗中,我们读出了和谐;从牛玉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中,我们读出了和谐;从“微尘”团体无处不在的帮助中,我们读出了和谐……和谐如阳光照亮芸芸众生;和谐如清泉,滋润干涸的心田。
生命如此瑰丽多姿,当单纯的生命融人和谐,便不再是单薄的个体,而凸显了独特的精神气质,成为天地万物不可或缺的一息。让心灵绽放和谐之花,让我们成为和谐之人!
有关和谐的议论文5
南半球的天,黑夜,比长,天气愈加寒冷。
北半球的天,白昼,比长,天气愈加炎热。
那是七月慵懒的天,再加上懒懒的风,热热的云。才开始有人抱怨,上帝给了日丽,却忘了风和。
黑夜,白昼。日丽,风和。我想,这一切加来是和谐吧。就象计算中的加加减减,少一点加上多一点等于原式。上帝给了我们一扇窗,却残忍地要关闭另一扇门。
有故事我仍然还记得。是很老套的`情节,患病小女孩躺在医院里,没钱,她很快就要出院了,被热心的人们发现后,纷纷为她筹款垫药费,给予她愉悦心情。尽管她少了一分钱治疗,但社会却多了一分爱心和她分担。这难道和谐的表达方式?
一滴黑色墨水滴入一杯纯净泉水中,按物理的角度,它们开始互相排斥,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是扩散现象,分子退,分子进,最后,当它们混合在时,和成好看的颜色,从语言的角度,这难道和谐的表达方式?
试想一下,生活少一点烦恼,多一点愉悦;邻里少一点争吵,多一点关心;社会少一点坏事,多一点好人;世界少一点战争,多一点和平。这难道和谐的表达方式?
其实,就象计算中的加加减减,少一点叫上多一点等于原式,这难道和谐的表达方式?
而和谐,仅仅改变的是性质。
构建和谐社会,共建美好家园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逐渐由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适应这一变化,党中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 关键词:和谐社会,以人为本,建设小康社会,科学发展观 党的十六届四中、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命题。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几个字个字,寥寥数语,却囊括了国家与公民、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诸多方面的辩证关系。这一和谐社会理论,为我们从生存到生活,从精神到现实,从思想到灵魂的蜕变,指引了前进的方向。 在中国思想史上,早有和谐思想的萌芽。孔子认为“君子和而不同”;孟子提出“天人合一”。人是构成社会的分子,只有人与人之间达到和谐,整个社会才能和谐。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的、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一.什么是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是一个多元的社会。多元社会事实上是利益多样化的社会,它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也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 和谐社会是一个合作和宽容的社会。和谐社会需要一种宽容的氛围和精神,要容忍各种不同利益关系的存在,尊重别人所做出的不同选择,特别要保护少数群体和困难群体的合法权益。要建立一个和谐社会,尤其要倡导宽容、谦让、奉献的社会公共道德,营造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社会氛围以及和睦相处的人文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说,和谐社会不仅是一个宽容的社会,也是一个团结的社会、互助的社会、合作的社会。 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和善治的社会。善治即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和社会管理过程和管理活动。善治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最佳关系。建设一个和谐社会,必须协调好各种社会关系,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政府与公民的关系。和谐社会当然需要人人友爱、家庭融洽、邻里团结、社区敦睦,但是,如果公民与政府处于互不信任、互不合作,甚至相互对立的状态,纵使人际环境再好,也不可能有真正的社会和谐。因此,一个和谐的社会,应当是一个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一个公民与政府良好合作的社会,一个政治参与和政治透明程度较高的社会。 和谐社会是一个法治的社会。社会生活的和谐,必须有稳定安宁的社会政治环境和有条不紊的社会生活秩序。在现代的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条件下,社会生活的井然有序不能再建立在“传统的稳定”之上,而是建立在“现代的稳定”之上。传统的稳定是一种静态的稳定,其主要特点是把稳定理解为现状的静止不动,并通过抑制的手段维持现存的秩序。与此不同,市场经济所要求的现代的稳定则是一种动态和稳定,其主要特点是把稳定理解为过程中的平衡,并通过持续不断的调整来维持新的平衡。维持社会生活秩序的基本工具就是法律和制度,和谐社会是一个法治的社会。 和谐社会是一个公平的社会。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基础,是各种政治和经济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合理而平等的分配。因此,社会公平是社会和谐的基石。社会公平就是社会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合理而平等的分配,它意味着权利的平等、分配的合理、机会的均等和司法的公正。这样的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衡量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尺度,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深厚基础。 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出来,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明确提出,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一重要论断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我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意义重大。 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实现了四位一体的飞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顺应历史发展变化,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我国处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史过程。建立平等、互助、协调的和谐社会,一直是人类的美好追求。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关于自由人联合体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表述,都是指未来高级的和谐社会的目标模式。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把马克思的科学论述逐步变成现实,它完全符合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要求,是我们党在新时期推进伟大事业的又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所决定的,它既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最近目的和利益”,也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未来”利益。它完全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进入新时期新阶段,我们党要保持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就必须努力实现人民群众期盼社会稳定、和谐的愿望。这样,我们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社会主义才能充满活力。现在,我国的改革与发展处于关键时期,改革在广度上已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所有领域,在深度上已触及人们具体的经济利益,发展方面已由单纯追求GDP上升到追求人文GDP、环保GDP,实现人口、资源、 环境统筹协调发展。目前我国已进入人均GDP1000美元阶段,为了避免可能出现的经济社会问题,巩固改革发展的成果,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应积极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重构社会结构,完善社会组织,调整社会关系,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各阶层、各群体、各组织的创造活力,化解各类矛盾和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社会形成合力,努力实现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始终要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三.如何构建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深刻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分析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全党同志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按规律办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有重点分步骤地持续推进,切实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抓紧抓好。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是要处理好以下几点: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处理收入分配问题。构建和谐社会还要走发展的道路,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强医疗卫生服务,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强环境治理保护。(四)在中国建立和谐的社会,关键是执政党自身建设。 和谐凝聚力量,和谐成就伟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党全社会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党和政府应加强和改善对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各项工作的领导,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建立有效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把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的要求落到实处。广大人民群众应以积极的热情,自觉投身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之中,为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做出贡献。参考文献【1】《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254页【3】浪网yinan7086博客【4】《新编政治学原理》新李良栋等主编【5】.《中国:挑战腐败》胡鞍刚主编
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理论学说,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从传统到现代的发展过程。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及其构建
胡锦涛同志曾说:“应创建社会注意的和谐社会,构建平等公正、民主法治、团结稳定、安定有序的社会。”其实这句话说的就是和谐文化的主要特征。此外,在这句话中涵盖了各个领域的和谐,包括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文化领域、生态领域等,依据以上情况,早已明确我们只有在在政治、文化、经济以及社会的基础前提下,才能构建出一个我们想要的和谐社会。与此同时,这个和谐社会必须包含很多特色(普遍性、可持续性等)。实际上,其就是人们提到的和谐文化,想要建设和谐文化,就需要严格遵守道德规范和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
一、中国社会主义的和谐文化内涵与特征
(一)和谐文化的内涵彰显
对于社会主义的和谐文化内涵的看法,在我国理论界有不少看法,其中最根本、普遍的就是基于社会主义的核心体系的和谐文化。这最主要就是追求、崇尚和谐的价值取向,并且以规范社会风尚,融化思想观念的行为为导向基础,来建立和谐社会的政策以及制度。此外,其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和谐文化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田心铭教授以说文解字的视角下看,和谐的文化可以解释成社会主义的和谐文化,即文化属于主语,和谐属于定语。实际上,具有和谐社会的关系以及服务社会的文化,解释成构建中国社会主义的和谐文化。广东社科院副院长温宪元却是从意识与政治制度的视角下分析,社会主义的和谐文化中的社会主义才是基本性质,同时,以革新和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和民族的精神,同时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与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核心价值。财经作家张小平在辨证角度分析,和谐不光是辩证法的内涵,也是中西文化中传统辩证法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其主张多元一体化。
(二)和谐文化特征
赵维绥认为和谐文化主要有先进、目标、继承以及创新四个基本特征。然而,郭宇光确认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主要有一些特征:首先,以社会主义性质文化作为本质属性;其次,将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作为价值取向;第三,把培养四有公民作为目标定位;第四,以民族性、大众性以及科学性为基本理念;第五,具有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以及面向世界的时代特征;第六,具有包容多样,尊重差异以及和而不同的鲜明个性;第七,以坚持人为本为核心要求;第八,与时俱进引领先进文化,以实践为基础。总的说来,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有民族、先进、时代、多元以及发展等特色。
二、如何实现特色社会主义和谐文化
针对真实情况进行分析,和谐文化不仅指的是追求时尚的文化,同时也是我国特色文化。彰显和谐文化的多元性和一元性、普世性和特殊性以及继承性和创新性的统一特色。唯有以和谐文化的概念及特性为基础,才能够让和谐文化的建设工作得以实现。
(一)基于我国社会发展的状况,创建和谐文化期间,应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体为核心,将其作为构建价值系统的基本要求。
这也是我国民族历史所选的一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现今,创建和谐文化,正步入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上。相关标准中指出:创建和谐文化应作为建设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所以,相关工作人员应对其予以重视,将创建和谐文化作为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正因如此,构建满足其根本要求的和谐社会,此外,有爱国主义的核心民族精神,对马列主义思想及全国人民的共同思想予以肯定,同时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把全党武装起来(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样的新成果),对人们实施教育。在历史的长河中,根据经验来说,一旦意识形态出现问题,国家的政权就会出现问题。就好比,前苏联的解体一及东欧剧变等。对此我们可以引以为鉴。想要保证和谐,必须在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体系的层面上,发展特色社会注意。为和谐文化的构建提出指导的方向,在综合国内外文化的背景下,引领社会思潮,包容多样,尊重差异,来创造和谐社会。
(二)以人们的文化发展成为为基础,创建和谐文化,并且应借鉴以往的经验,基于此层面上不断创新、发展。
应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价值系统,表明和谐方向,而人类文化优秀成果的实践性要求有借鉴、继承、创新的精神。有关社会主义的和谐文化建设是人类文明史的国家、民族的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变革以及创新的过程。在其中,创新又是关键中关键,它是文化本身推陈出新、活力的源泉所在。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想要走上文化繁荣与生产力发展这样的道路,就必须站在时代的高端上,对文化的内容及传播方法进行不断革新。同时创新体制机制。社会和谐文化的创新动力就是文化多样性以及交融性,同时,吸收人类的文化成果。所以,人们的创建和谐文化期间,要不断创新,借鉴其中的长处,吸取优点,取长补短。在这一过程中,吸取所有对民众有益的文化,进而拓宽人们的见识,为创建和谐文化夯实基础,促进其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下,应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为基础,创建和谐社会。只有注重利益主体间的关系,才能使我国多个领域(政治、文化、经济以及生态等领域)的和谐得以实现。只有真正做到人与自然间的和谐,才能促进对社会的坚持发展,同时给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构建提供支持。
浅析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摘 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目标、总要求、基本途径、社会建设和党的自身建设。
[关键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要求;途径;自身建设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目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体现在构成社会的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上。从广义上说,就是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基本适应,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凋、可持续发展,共同进步;从狭义上说,就是实现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1.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上层建筑保障。
和谐的社会关系要求上层建筑的法律制度加以维护,为此,就要通过民主政治建设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此外,和谐并不是“一团和气”,也不是宗派主义,而是建立在特定的原则的基础之上。原则要在民主的基础上产生,通过法制加以维炉,为此必须发展民主政治,扩大公民政治参与,落实依法治国方略。
2.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质上要求。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但是,必须把公平正义放到市场经济体制的环境中来理解。离开这个环境,公平正义就可能演变成平均主义。在现阶段,公平正义主要体现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等价交换,买卖双方的利益和权益得到尊重和维护。因此,公平正义就是要承认事实上的不平等,尊重差别,通过适当的政策把差别转化为推进社会进步的动力。为此,要完善市场经济,规范竞争秩序,调节收入差距,正确处理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关系,依法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诚信友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道德的要求。
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
4.充满活力是社会成员激发出来的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满活力的社会,这种“活力”需要激发。尊重创造,就要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让不同社会阶层都把自己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生产要素优势融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事业中。
5.安定有序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动态平衡。
社会稳定与社会和谐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社会不稳定现象要比社会不和谐现象更为严重,为了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有时仅仅用调和的方法不能奏效。要求不断改革社会管理体制,加强社会建设,发展基层民主,扩大公民自治,让公民依法管理自已的事务,最大限度地把社会矛盾消解在萌芽状态。
6.“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关系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延伸。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目的在于基本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在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深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此,就必须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途径。
1.坚持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发展是硬道理,是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发展对于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证。
2.走共同富裕道路,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但平均主义也不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不能一蹴而就。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将贯穿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始终。在这个过程中、事实上的不平等将长期存在,因此要承认差别,而不是否认差别,更不能人为地消灭差别,差别既可产生动力,也能导致冲突。实现防止冲突、推动发展的目标,需要有正确的政策导向。逐步提高居民收人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
3.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体现在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上,应当尊重经济成分的多样性,实现不同经济成分的均衡发展。为此,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把二者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
四、把社会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社会建设关系到民生,关系到社会稳定,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布局中地位重要。我们党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历来重视改善民生,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现在,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即所谓“民生”问题的解决,既取决于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及党政机关服务质量的改善、工作效率的提高,更取决于社会事业的发展,比如教育、文化、卫生、就业、住房、尤其是社会保障等事业的发展和完善。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五、加强和改进党的自身建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只有党不断提高执政能力,永葆先进性,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可靠的政治保证。
法律论文网有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