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地球上的生命21世纪,我们该怎样脚踏实地?世界观察研究所1996年公布的资料说,每年地球损坏的表土为240亿吨,相当于澳 大利亚全部粮田的表土总和。因为荒漠化的进逼,全世界10亿以上人口的生计面 临威胁,8亿以上的人没有起码可以维持生命的粮食,1.35亿人背井离乡。 土地,更确切地说那是一层覆盖着地球各大洲的脆弱、松散、不同颜色的表土,是所有陆上生命的家园所在。没有它,就不会有植被、农作物、森林、动物和人 类。一英寸厚的表土需要几百年的时间才能积累起来,可是如果人们不去爱护,没有绿色植被,就会在几个季节内被风吹走,被水冲掉,这个被称作"地球"的 行星上的土地,目前正在全面消失之中。当土地飘逝而去,荒漠化将会把人类带向何方? 巴西,渴望土地的农民,每年都在一点一点地逼近被称为"地球之肺"的亚 热带雨林深处,用火把清理出一小块一小块土地后播种,待几个季节过去地力耗得差 不多了,再去放火烧出一片新的土地来,然后留下又一片荒漠。 烟熏火燎的20世纪过去之后,21世纪还是这样吗? 中国国土面积为美国的1.0253倍,中国人口是美国的4.5倍。如果中国人也达到美国人现在的年消耗水平,则中国已探明的原油储量将在2年内耗尽,森林将在4年内伐光,铁矿石可维持32年,煤炭还能烧85年。中国的资源、人口和国情决定了 我们只能勤俭节约,不能奢侈浪费。 中国历史上人均耕地的变化,大致如下: 公元前2200年,人均耕地70亩。 公元前进600年,人均耕地42亩。 公元1949年,人均耕地3亩。 公元1989年,人无均耕地1.4亩。 公元1996年,人均耕地1.2亩。 从黑龙江宾县到新疆乌孜别里山口,横亘13个省、市、自治区,威胁着号称"半壁河山"的中国万里风沙线还在肆虐中,可是对大都市中的人而言,只要沙漠还 没有涌到脚下便依旧无动于衷。正是由这一风沙线上刮起的1998年春天的沙尘暴,从新疆而河西走廊而兰州一直刮到北京、天津乃至济南、徐州、天昏地暗,泥雨纷纷。这个春天里,荒漠化的 大范围警示,已经是大地向人类发出的最危急信号了!紧接这一信号之后,便是中国南方与北方的百年不遇的洪灾。我们有足够的理由 说,人祸远胜于天灾! 本世纪50年代,地处长江黄河上游、青藏高原东侧的川西滇西北原森林,控制面积约为65万平方公里,它的巨大的存在对调节气候、水土保持从而使江河安澜、国土安全所起的作用无可替代。可是我们在开发的名义下把这一大片原始森林砍倒了!大地的土崩瓦解在江河上游开始了。60年代的"三线建设"对天然林破坏进一步扩大和加剧,著名的"金沙江林区开发会战"和"大兴安岭林区开发会战 ",使这两个林区几乎被扫荡一空。到1998年夏天,当年声势浩大、"功绩卓著 "的会战之地,恰恰恰正是南北水灾的源头地区。那滔滔洪水冲垮的是家园,冲走的是土地。 洪水也是水,我们有什么理由指洪水为"洪魔"而继续夸大人的伟力和意志呢?土地之上充满着灵智与物质的创造,土地本身却是不能创造、不可再生的。 我们只能目睹它的不断减少,大地无言。岁月无言。 人类除了改变自己以外,已经无路可走。 这是一种艰难的灵魂深处的改变,这是一条小心谨慎地为后人的生存着想的可持 续发展之路。要心怀感激--对地球--我们共同的唯一的母亲。 要学会尊重--地球之上的一切生命--从草木的枯荣到山岳的崇高,个体的完 美及荒原的价值。 人类只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我们不是地球的主人,相反我们是地球的仆人。为了地球上的生命,我们要反反复复地在沉思冥想中记住这样一句话: 地球可以满足人类的需要,但无法满足人类的贪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