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第八届广西学术年会论文获奖名单

发布时间:

第八届广西学术年会论文获奖名单

有一定帮助,不过具体要看你导师的对你是否有意和你面试分数。作用大不大主要看你导师是否看中这方面,其他没什么作用。

江苏省学前教育学会幼儿论文获奖名单在省教育学会官网查询。

江苏省学前教育学会,中国基础教育研究会的话,作为他们学校来说的话,论文奖项是很多比较好的奖项。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设有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和学术委员会,负责总会的日常事务与学术工作。另外专设世界学前教育组织(OMEP)中国委员会,负责国际合作和交流事务。

相关信息介绍:

学前教育的重点是把握好语言、智能、体能和感官等七个幼儿身心发展的顺序和规律,并同时采取鼓励性学习的方式,为孩子创造快乐的环境,让孩子在轻松学习的过程中开发他身上的各种潜能。

目前国内很多教育机构,已经开设了各种不同形式的学前教育机构,来帮助孩子顺利地渡过“预备小学阶段”,其中比较好的就有巧问教育,他们针对“学前教育”开发了关于体能锻炼、提高孩子的想像力和社交能力培养的娱乐课程。

当然占优势,因为很多学校在面试成绩里面包含有科研成果这一项,论文获奖或发表都属于这一项,而且老师对在本科就发表过论文的学生会很看重的,这也会加重印象分,一分的优势就很关键。如果有发表获奖的论文,面试的时候提交给面试老师,作一下说明,老师会很高兴的,经验之谈,呵呵

时光荏苒,在此六年间,在中国教育学会、人民教育出版社及学苑出版社等国家大型出版社的指导和支持下,为促进全国素质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实践新课程标准下提倡的教育教学新理念,为全国各地广大教育科研工作者提供了广阔的交流平台。为促进中国科研工作的繁荣,同时为广大教育科研工作者评职晋升创造条件,我部举办全国“风采杯”教育论文评优活动,欢迎教育工作者踊跃投稿,在成功举办第六届“风采杯”教育教学论文大赛的基础上,中国教育学会联合全国“风采杯”教育教学论文大赛组委会决定继续联合举办第七届“风采杯”教育教学论文大赛,现特将相关事宜介绍如下: 一、征稿范围: 教育管理、教学研究、学科教学、教材建设、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教育教学理论,教育管理经验,素质教育成果,优秀教案,多媒体教学、心理教育、课改及教育教学方法、心得、经验等; 二、征稿对象:广大教师,师范院校学生、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科研院(所)领导及热爱教育事业的社会人士。 三、论文选题范围 1. 课堂教学实践与探究:运用教育教学新的理论研究成果指导基础英语教学活动,解决课程改革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 2. 教师专业发展:适应新课程教学实践,提升教师自身素质的策略等;具有自我特色、校本特色或区域特色的外语教学、教研实验成果报告及分析等。 3. 教材使用与探究: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研究评析、教材整合和创造性使用以及教学资源开发等。 4. 教学评价与测试:课堂教学形成性评价研究、各地中高考研究、测试分析等。 5. 课题园地:与各领域课题相关的经验总结、实验报告、开题报告、结题报告、工作报告等。 6. 专家评课:专家对教案、说课、课件的点评等。 四、评选办法和奖项设置 1. 由大赛组委会邀请教育领域的专家组成大赛评委会,按照评审标准对参赛论文进行评选。 2. 大赛设一等奖10名,二等奖20名,三等奖30名,优秀奖50名。各奖项获得者将获得大赛组委会提供的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奖励。 3. 获奖名单将在《中国素质教育研究》杂志、中国教师报、中国学术期刊网等媒体上公布,部分优秀论文将在《中国素质教育研究》杂志等期刊上发表。 五、征稿要求: (1)文稿论点明确,无政治性错误;立论正确新颖,说理通畅,论据充分,资料详实,数据可靠。 (2)来稿请用WORD排版,文题上方注明作者详细联系方式,样书邮寄地址及作者单位,推荐使用电子邮件投寄。 (3)来稿文责自负;切勿一稿多投,严禁抄袭剽窃。文稿中摘编或引用他人作品,请在参考文献中列出其作者和文献来源。本刊有权对拟用文稿作文字上的修改、删节,对图表有权按规范、标准等要求作技术处理;凡不同意者,请在来稿时申明。 (4)作者请自留底稿,刊用与否恕不退稿。 (5)来稿请按标题(不超过20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作者、单位(外加圆括号)、摘要(不超过150字)、关键词(3-5个)、正文和参考文献的顺序撰稿。若是基金项目,请注明课题全称和批准文号。 (6)来稿请附作者真实姓名、出生年月、性别、籍贯、民族、工作/学习单位全称、最后学历/学位、职称/职务、学术经历、主要研究领域和详细通讯地址(包括邮政编码、电话和电子邮箱等,以便及时联系)。 六、有关事项: (1)来稿必复; (2)本部诚邀组稿编委,欢迎单位及热心者组稿、荐稿并来电来函联系; (3)作者订书优惠; (4)来稿均有机会参加一、二、三等奖的“风采杯”评选,优秀稿件将优先在《全国教育教学优秀论文选萃》上发表刊登; (5)各行业单位及教科研机构可在相关资料室中设立专柜,以供摆放样书,并且标明“教育专柜”字样(标签由我部统一制作) 七、征稿时间: 常年征稿。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秉承“植根科研,弘扬文化,引领潮流,竭诚服务”的发展理念,出版更多更好的学术专著,为中国学术科研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欢迎大家踊跃投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投稿信箱: 网站地址:

广西第八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

1.《必须重视和加速国民经济的运输化》; 《科技导报》, 1990年4期,第23-26页2.《关于运输与经济发展计量分析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技术经济》, 1991年2期,第60-62页;合作,执笔3.《关于国民经济运输化问题的思考》;《技术经济》,1991年3期第25-31页; 合作,执笔4.《关于加快国民经济运输化问题的理论分析》,《铁道学报》,1991年3期第59-66页,4期第44-51页5.《必须重视和加快国民经济的运输化》;《综合运输》,1992年1 期,第12-15页;合作,执笔6.《论经济地理研究中的运输化问题》;《地理研究》,1992年2期,第1-8页7.《加快长江产业带的开发和建设》;《中国科学报》,1992年6月2日第二版; 合作,执笔8.《建立资源节约型的交通运输体系》; 《铁道经济研究》,1992年3期,第40-42页9.《论运输经济学的发展变化及其理论进步的必要性》;《经济学动态》, 1992年10期第18-24页10.《重视长江产业带开发的规划研究》;《人民长江》,1992年11期,第4-8页;合作,执笔11.《论在我国建立资源节约型的交通运输结构》;《经济科学》,1992年6期,第47-50页12.《运输经济学:理论进步与发展需要》;《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93年1期,第1-7页;合作,执笔13.《论现代经济运行中的物流问题》;《经济问题》, 1993年2期,第13-17页14.《应该重视并加快我国沿海铁路的建设》;《中国铁路》,1993年3期,第4-9页15.《论交通运输在区域开发中的作用》;《中国博士后首届学术大会论文集,上册》,国防工业出版社,1993年6月,第1088-1091页16.《加快建设我国沿海铁路的主干》;《经济地理》,1993年4期,第68-72页17.《运输地理学在90年代的研究课题》;《地理译报》,1994年1期;编译18.《各国运输政策变化及其对我们的启示》;《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94年4期,第306-314页19.《外部效应内部化 内部管理市场化》;《铁道经济研究》,1994年4 期, 第22-24页;合作,执笔20.《必须重视国家运输政策与铁路政策的研究和制订》;《铁道科技与经济信息》,1995年7期,第5-7页21.《应该重视并加快沿江铁路体系的建设》,“全国铁路网规划研讨会”,1995年,成都22. The Reason and Blueprint of Speeding up Railway Construction in China, 7th World Conference on Transport Research, Sydney, July 199523.《关于经济持续发展和建立资源节约型运输体系的思考》, 《中国科协第二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资源与环境科学分册》,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第233-237页24.《关于铁路垄断特性的探讨》,“全国交通运输高校经济管理学会第八届年会”,1995年,福州25.《进一步加强日照港与其腹地的经济联系》, “港口城市区域发展日照国际研讨会”;合作,执笔26.《论交通运输与经济空间结构演变的关系》;《铁道学报》,1995年3期第1-7页27《也谈出租车行业的性质与规范化管理──与郑耀东先生商榷》,《经济学消息报》,1995年10月13日28.《日本四所私立大学经济管理专业考察印象》,《铁路高等教育》,1995年3期,第75-78页29. 《论交通运输在经济时空推移和结构演变中的宏观作用》,《地理学报》,1995年5期,第394-401页30. 《运输发展理论以运输化为主要线索的新进展》, 《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95年4期,第17-23页31.《重新认识铁路的垄断特性》,《中国铁路》,1995年11期,第14-17页;合作,执笔32.《欧洲主要发达国家的铁路改革进展》,《铁道经济研究》,1996年1期,第29~32页;合作,执笔33.《关于福格尔铁路与经济增长关系理论的评论》,《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96年3期,第274~278页;合作,执笔34.《企业组织理论与铁路改革》,《铁道经济研究》,1996年2期,第23~25页;合作,执笔35.The New Progress of Transport Development Theory: with the Main Clue of Transportization, Proceedings to the 100th Anniversary of Jiaotong University, Northern Jiaotong University, Beijing Chian, March 1996, pp.37-4736.《论在我国大城市加快发展轨道交通的必要性》, “全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学术研讨会”,1996年7月,大连37.《推迟大城市的小汽车家庭化 加快发展轨道交通》,《科技导报》,1996年8期,第19~22页;合作,执笔;《城市公用事业》,1997年3期,第2~5页38.《关于铁路法立法目的与适用范围的探讨》,“'96修改铁路法理论研讨会”,1996年8月,大同39.《交通运输:一个市场可以发挥作用的领域》,《经济学消息报》,1996年10月4日;合作,执笔40.《对发达国家放松运输管制原因的分析》,《经济学家》,1996年6期,第80~4页;合作,执笔41.《规划中的台湾高速铁路及其BOT方案》,《铁道经济研究》,1997年1期42.《各国铁路重组的意义与经验》,《中国铁路》,1997年4期,第19~25页43. Recent Developments of China's Railway System.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Transport, Volume 1/Number 2/1997; pp.35-4444.《关于铁路运输行业政策的若干问题》,《铁道学报》,1998年1期,第1~10页;合作45.《台湾1995年《运输政策白皮书》评介》,《综合运输》,1998年3期,第38~40页46.《对创新的占有与控制──进化论经济学对工业化过程的新解释》, 《经济科学》, 1998年2期,第109~113页47.New Progress of Transport Development Study. 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 Study. Proceedings of ICCTTS'98, 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 (ASCE), Reston, Virginia, USA, 1998, pp.109-11848.《70年前关于铁路公营与私营的断语》,《铁道经济研究》,1998年3期,第45~47页49.《应用于物流分析的GIS技术》,《物流科技》,1998年3期,第3~8页;合作50.《运输业规模经济计量方法的探讨》,《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99年3期,第1~6页;合作,执笔51.《试论铁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铁道经济研究》,1999年3期,第45~47页52. The Evolution of Transport and Sustainable Transport, The 3rd Conference of Eastern Asia Society for Transport Studies, September, 199953.《物流分析系统GIS仿真》,《中国流通经济》,1999年4期,第19~22页;合作54.《台湾奖励民间参与交通建设条例及有关法规评介》,《铁道经济研究》,1999年4期,第32~35页;合作,执笔55.《集装箱多式联运与综合物流系统形成与发展机理的微观经济分析》,《物流技术》,1999年5期,第28~33页;合作58.《关于地区与城市主导产业选择基准及方法的探讨》,《经济地理》,1999年6期,23~26页;合作57.《香港交通运输政策介析》,《未来与发展》,2000年2期,54~57页;合作,执笔58.《我国集装箱多式联运系统的协调问题》,《集装箱化》,2000年2期,21~24页(上);2000年3期,第18~21页(下);合作59.《试论“网运分离”与铁路重组的关系》,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0年3期,第35~40页60.《中国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的宏观经济因素分析》,《中国软科学》,2000年8期,第40~44页;合作61.《欧洲运输部长会议及其主要工作》,《中国道路运输》,2000年9期,第44~45页;合作,执笔62.《民营机构与公共物品投资——从过桥费引出的话题》,“经济学消息报”,2000.10.27一63.《战后日本航空政策的演变》,《现代日本经济》,2000年秋季号,第45~48页;合作64.《铁路行业引入竞争的必要性和应该解决的主要问题》,“中国经营报”,2001.5.1九65.《欧盟铁路丧失货运市场的教训与启示》,《铁道学报》, 2001年3期,第104~108页;合作,执笔66.《运输发展理论的近期进展》,《中国铁道科学》,2001年3期,1~8页67.《欧共体/欧盟一体化进程中的共同运输政策》,《欧洲》,2001年3期,84~90页68.《关于运输业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问题的探讨》,《中国铁道科学》,2001年4期,第97~104页69.《论运输企业提供完整运输产品的重要性——兼论铁路企业重组的方向》,《铁道财会》,2001年8期,第2~6页70.《关于铁路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探讨》,《铁道经济研究》,2001年4期,第5~10页71.《中日铁路项目国民经济评价方法比较与分析》,《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1年5期,第6~10页;合作72.《从网络经济看铁路的改革与行业监管》,第二届“中国基础设施产业监管改革与发展研讨会”,2001年12月,北京;《中国铁路》,2002年3期,第22~25页73.《铁路改革的起点是真正企业化》,“经济日报”,2001.12.27二74.《网络型基础产业:放松管制提高效益》,《证券周刊》,2002年13期,第1~2页75.《从运输产品特性看铁路重组的方向》,《北方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年1期,第13~18页76.《官民合办:日本铁路支线改革的尝试》,《铁道经济研究》,2003年2期,第21~23页;合作,执笔77.《韩国铁路的改革方向与重组方案》,《北方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年1期,第13~18页;合作,执笔78.《日本铁道与铁道企业的分类及相关法律法规》,《铁道运输与经济》,2003年5期,第58~61页;合作,执笔79.《日本的特殊法人制度和铁路改革的新动向》,《中国铁道科学》,2003年5期,第99~108页;合作,执笔80.《中铁快运及其对铁路运输体制改革的启示》,《管理世界》,2003年11期,第146~147页;《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4年1期,第3~11页;合作,执笔81.《产业组织理论的主要流派与近期进展》,《北方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年4期,第10~15页;合作82.《从英国铁路引入竞争的尝试看铁路改革与重组》,《铁道学报》, 2004年3期;合作,执笔83.《欧盟铁路改革的方向与进程》,《铁道学报》,2004年4期,第120~125页;合作84.《对运输业属性认识的理论综述》,《铁道学报》,2004年5期,第107~114页;合作85.《国土开发型铁路投资效果的模糊层次评价法研究》,《铁道学报》,2005年1期,第106~113页;合作86.《关于入世承诺与铁路开放问题的探讨》,《中国软科学》,2005年1期,第23~27页;合作87.《关于我国尽快实行综合运输管理体制的思考》,《中国软科学》,2005年2期,第10~16页88.《对铁路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进一步思考》,《铁道经济研究》,2005年2期,第21~28页;合作89.《中国是否需要一个运输部?》,《经济学消息报》,2005年9月16日第1版90.Chaohe Rong, Andy Hokfan Sze & Robert E. Gallamore: The Role of Intermediaries in the Microstructure of Transportation Markets — the Case of China Railway Express, The Third Conference on Railroad Industry Structure, Competition and Investment. Stockholm, Sweden, October 200591.《治理公路超限超载运输的长效机制和对策研究》,《中国公路学报》,2005年4期,第96~99页;合作92.《初探铁路产权关系的特殊性》,《综合运输》,2006年1期,第27~31页93.《从产权关系入手推进我国铁路投资体制改革》,《综合运输》,2006年1期,第32~36页94.《基于产权关系的我国铁路法律研究》,《综合运输》,2006年3期,第23~28页;合作95.《交通区位思想评介及交通区位论的新进展》,《综合运输》,2006年5期,第12~17页;合作96.《19世纪美国政府的铁路土地转让政策》,《铁道经济研究》,2006年3期,第32~36页97.《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的可持续交通项目介评》,《综合运输》,2006年7期,第11~15页;合作98.《关于我国铁路发展的八个问题》,《综合运输》,2006年8/9期第47~51页99.《企业的中间层理论以及中间层组织在运输市场中的作用》,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年3期,第1~5页100.《重视基于交通运输资源的运输经济分析》,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年4期,第1~7页101.《关于铁路共用性财产权利及组织模式的探讨》,《铁道学报》,2006年6期,第16~21页;合作102.《从中铁快运看运输市场微观结构变化与中间层组织的作用》, 《产业经济评论》,2006年2期,15~35页103.《德国柏林中央车站的建设理念与启示》,《综合运输》,2007年3期,第82~86页104. Chaohe Rong: The Current Status and Prospects of China’s Railway Logistics Industry.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Current Status and Prospects of Korea and China’s Logistics Market. Incheon, Korea. March 27, 2007105.《国外城市大型客运交通枢纽的发展趋势与原因》,《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7年2期,第12~17页;合作106.《乌鲁木齐铁路局开展运输精益生产的意义与启示》,《铁道经济研究》,2007年3期,第12~16页;合作,执笔107.《关于通道规划及京沪通道资源优化配置的思考》,《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7年3期,第11~18页;合作,执笔108.《多式联运经济组织的演变及其启示》,《综合运输》,2007年9期,第60~65页;合作109.《企业的中间层理论评述》,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年4期,第1~6页;合作110.《煤炭物流对我国铁路运输的影响与挑战》,《中国铁路》,2007年12期,第31~35页111.《综合运输:到了从制度层面根本解决问题的时刻》,《综合运输》,2008年1期,第9~14页;合作,执笔112.《北京交大“知行”校训的精神底蕴与孙中山“知难行易”思想的历史价值》,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年3期,第1~7页113.《美国洛杉矶疏港铁路通道项目的启示》,《综合运输》,2008年8期,第66~71页;合作,执笔114.《试论精益生产对提高铁路运输效率的作用》,《铁道学报》,2008年4期,第11~15页115.“关于运输经济研究基础性分析框架的思考”,《北方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2期,第1~9页116.《香港“两铁合并”案例及其启示》,《综合运输》,2009年6期,第26~31页;合作,执笔117.《美国芝加哥都市区的环线铁路兼并案》,《综合运输》,2009年6期,第80~84页;合作,执笔118. 必须研究通道形态变化及铁路分类建设的新问题,《综合运输》,2009年8期,第4~9页

主要著作及教材:陶建平《领导学新探》,中国档案出版社2002.8,独著主要论文:[1]领导创新的蜕化与优化.《党政干部论坛》,2002(7):第一作者.[2]党政人才队伍能力建设的必由之路.《桂海论丛》2004(6);第一作者.[3]增强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广西日报》2004(2.15);第一作者.[4]认识水平和领导能力的现实考验.《广西日报》2004(9.16);第一作者. [5]提高领导水平的主要着力点.《领导科学论坛》2003(4);第一作者.[6]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刍议.《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作者[7]多方化解矛盾,构建和谐社会.《广西日报》,2005(5.29);第一作者.[8]现代领导思维的必要维度.《当代广西》,2006(16);第一作者.[9]荣誉问题知与行.《领导科学》(核刊),2006(18):36-37;第一作者.主要课题:广西社科基金:广西县域领导干部队伍能力建设研究(03BSH0032003);2004-2007;主持。主要社会兼职:广西领导科学研究会秘书长

研究方向:戏剧影视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广播影视文化产业、汉语国际教育现任文学院戏剧影视文学教研室主任、戏剧影视文学专业责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具体负责创办和建设广西大学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在教学上,主讲过《影视创作与改编》、《影视艺术概论》《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流派》、《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读》、《文学鉴赏方法论》、《基础写作》、《新闻学概论》等10门课,获得广西大学教学质量优秀奖6次。在科研上,1990年以来,主持或参与《广西电视剧现状与发展研究》、《广西广播影视文化产业发展研究》、《影视艺术鉴赏方法》等国家级、省级、厅局级、校级科研项目18项,与人合作出版编著15本,发表学术论文、研究报告、文艺评论、随笔散文等文章132篇、电视剧剧本1部,著述共计140余万字,发表照片404幅,编剧和导演电视片4部,参与创作电影故事片1部,获全国高校艺术教育科研论文奖、广西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广西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广西文艺评论奖、广西戏剧文学奖等各类科研奖25项。在德育上,被评为广西大学“师德标兵”1次,广西大学“三育人(教书育人)先进个人”2次,广西大学“优秀班主任”3次,被广西大学学生评选为“我心目中的好老师”4次,广西大学“毕业生就业先进工作者”1次。在自治区方面,获自治区社科联系统舆情工作三等奖3次,被自治区社科联评为“学会先进工作者”2次,被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广播电影电视局授予第五届“广西十佳电视艺术工作者”称号。现在是: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影视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摄影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员。广西文艺理论家协会副主席,广西电视艺术家协会理事、影视理论基地主任,广西电影家协会理事,广西先进文化发展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广西中国-东盟文化研究会副理事长,广西抗战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广西写作学会常务理事,广西桂学研究会理事兼当代文化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广西作家协会会员,广西摄影家协会会员。自治区广播电影电视局影视剧审看小组成员。曾被聘为: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评委、广西“五个一工程奖”评委、广西电视文艺优秀作品奖评委、广西文艺评论奖评委、广西戏剧文学奖评委、南宁市文艺创作“五象奖”评委。 研究课题:1、《广西电视剧现状与发展研究》(主持人),广西哲学社会科学“十五”研究项目。(已结项)2、《广西十三年文艺现象研究》(主要参与,负责电影电视部分,为四位统稿专家之一),广西区文联2004-2005年度研究项目。(已结项)3、《地方性综合大学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主要参与),广西大学新世纪教学研究项目。(已结项)4、《经济欠发达地区一个重要作家群的崛起及意义》(参与),国家级研究项目。(已结项)5、《广西影视剧产业现状与发展研究报告》(主持人),广西社会科学院《2005年广西文化发展蓝皮书》项目。(已结项)6、《广西影视剧走进东盟的对策研究报告》(主持人),广西社会科学院《2006年广西文化发展蓝皮书》项目。(已结项)7、《2005-2006年广西广播影视发展报告》(主持人),广西社会科学院《2007年广西文化发展蓝皮书》项目。(已结项)8、《2007年广西广播影视发展报告》(主持人),广西社会科学院《2008年广西文化发展蓝皮书》项目。(已结项)9、《2008年广西广播影视发展报告》(主持人),广西社会科学院《2009年广西文化发展蓝皮书》项目。(已结项)10、《2009年广西广播影视建设与产业发展报告》(主持人),广西社会科学院《2010年广西文化发展蓝皮书》项目。(已结项)11、《2010年广西广播影视建设与产业发展报告》(主持人),广西社会科学院《2011年广西文化发展蓝皮书》项目。(在研)12、《广西广播影视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主持人),广西教育厅2006年度科研项目。(已完成)13、《广西大百科全书.文化分篇》(副主编),广西社会科学重点项目。(已结项)14、《影视艺术鉴赏方法》(主编),广西大学教材项目。(在研)15、《广西影视艺术发展历程研究》(主持人),广西电视艺术家协会项目。(已结项)16、《广西文艺六十年》(主要参与,负责电影电视部分),广西文联2009年度研究项目。(已结项)17、《面向东盟的广西文化产业新格局研究》(主要参与),自治区党校重点项目。(在研)18、《大学本科影视创作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主持人),新世纪广西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2010年度立项项目。(在研)科研获奖:1、《重读〈寒夜〉》,1993年获广西大学第二届青年教师优秀成果二等奖。2、《白话详注新编菜根谭》和《传统女子蒙读新编》,1993年获广西中国文学学会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3、《白话详注新编菜根谭》和《传统女子蒙读新编》,1993年获广西大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4、《白话详注新编菜根谭》,1995年获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5、《论茅盾的中长篇小说结构与〈多角关系〉的成就》,1996年被评为广西第二届青年学术会优秀论文。6、《文学史不该缺漏的一章——论20世纪旧体诗词创作的历史地位》,获1997年度广西大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7、《〈呐喊〉中不应忽略的一声“呐喊”——〈头发的故事〉解读》,获1997年度广西大学青年教师优秀成果二等奖。8、《戏剧文学作品教学方法初探》,2000年获全区高校教育教学优秀论文二等奖。9、《论王礼锡的诗歌创作》,2001年获广西中国文学学会第三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10、《广西之旅》,2001年获广西中国文学学会第三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11、《论广西大学申办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002年获全区高校教育教学优秀论文二等奖。12、《广西影视剧产业现状与发展研究报告》,2004年获广西写作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暨企业文化研讨会论文评比一等奖。13、《电视文学节目发展前景之我见》,2005年获第五届“广西文艺评论奖”优秀奖。14、《学会的作用与和谐社会的构建》,2005年获广西民政厅、广西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广西社科联、广西科协颁发的广西民间组织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三等奖。15、《学会的作用与和谐社会的构建》,2005年获广西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繁荣发展广西哲学社会科学与社科联和学会建设”研讨会征文优秀论文三等奖。16、《广西影视剧产业现状与发展研究》,2005年获广西大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7、《广西影视剧产业现状与发展研究》,2006年获广西第九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调研报告类)。18、《论广播影视文化在广西扶贫战略中的作用》,2006年获首届广西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19、《地方性综合大学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建设研究》,2007年获广西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广播广播影视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构想》,2006年获自治区文化厅、自治区文联、桂林市人民政府颁发的全区文化产业征文二等奖。21、《广播广播影视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构想》,2008年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发的广西第十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调研报告类)。22、《文学桂军论——经济欠发达地区一个重要作家群崛起及意义》,2008年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发的广西第十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23、《论地方性综合大学影视艺术专业教育——以广西大学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为例》,2008年获得自治区教育厅颁发的广西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高校艺术教育科学论文奖二等奖。24、《论地方性综合大学影视艺术专业教育——以广西大学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为例》,2009年获得教育部颁发的全国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教育科学论文奖三等奖。25、《简论广西粤剧的危机与生机》,2010年获自治区文化厅、自治区文联颁发的第八届广西戏剧文学奖*戏剧评论奖。26、《冰雪同行》(电影故事片,署名为文学统筹),2009年获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颁发的中国广播影视大奖“电影华表奖”(第十三届)提名奖。27、《论地方性综合大学影视艺术专业教育——以广西大学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为例》,2010年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发的广西第十一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论文类)。28、王建平2007年被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广播电影电视局授予第五届“广西十佳电视艺术工作者”称号。29、王建平被自治区社科联评为2006-2007年度“学会先进工作者”。30、王建平被自治区社科联评为2008-2009年度“学会先进工作者”。31、王建平获2006年度全区社科联系统舆情信息工作三等奖。32、王建平获2007年度全区社科联系统舆情信息工作三等奖。33、王建平获2008年度全区社科联系统舆情信息工作三等奖。34、王建平获2010年度全区社科联系统舆情信息工作三等奖。

第七届学术研讨会获奖论文名单

(1)《宗教概论》(独著),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10月。(2)《莱布尼茨》(陈修斋、段德智著),台北:东大图书有限公司,1994年11月。(3)《死亡哲学》(独著),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8月(第1版);台北:红叶出版公司,1994年8月(繁体字版);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6年7月(第2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生命之旅丛书之一)。(4)《宗教学》(独著),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年9月。(5)《欧洲哲学史上的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合著),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4月。 (1)《对莱布尼茨哲学的批评性解释》[译著],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5月。(2)《非理性的人》[译著],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年1月。(3)《英国哲学史》[译著],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4月。(4)《论儒学的宗教性》[译著],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7月。(5)《哲学辞典》[译著],台湾:猫头鹰出版社,2004年4月(6)《论存在者与本质》[译著],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年4月(7)《神学大全》[译著],北京:商务印书馆观,2013年10月(8)《反异教大全》[译著] (1)试论阿奎那特指质料学说的变革性质及其神哲学意义:兼论materia signata的中文翻译,段德智、赵敦华,《世界宗教研究》,2006年第4期(2)阿奎那的本质学说对亚里士多德的超越及其意义,《哲学研究》2000年第4期(3)试论宗教学概念的基本内涵及其对宗教学研究的规范功能,《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年第4期(7)西方主体性思想的历史演进与发展前景:兼评“主体死亡”观点,《武汉大学学报》2000年第5期。(8)试论西方宗教哲学的人学化趋势及其历史定命,《哲学研究》1999年第8期。(9)从存有的层次性看儒学的宗教性,《哲学动态》1999年第7期。(10)简论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历史嬗变与历史命运:从笛卡尔到胡塞尔和萨特,《武汉大学学报》1990年第2期。 (1)《西方死亡哲学》(独著),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10月。(2)《宗教概论》(独著),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10月。(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论域》(参著),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10月。(4)《宗教与社会:对作为宗教学的宗教社会学的一个研究》(独著),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年7月。(5)《脑死亡:现代死亡学》(合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年10月。(6)《邪教不是宗教》(主编),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6月。(7)《宗教思想家论宗教与人生》(主编),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5月。(8)《当代英美哲学地图》(合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8月。(9)《当代英美著名哲学家学术自述》(合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9月。(10)《希腊思想和科学精神的起源》,陈修斋译,段德智修订,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2月。(11)《对莱布尼茨哲学的批评性解释》,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5月。(12)《湖北宗教研究》(主编),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年8月。 (1) 试论阿奎那特指质料学说的变革性质及其神哲学意义:兼论materia signata的中文翻译,段德智、赵敦华,《世界宗教研究》,2006年第4期(2)亡友的“七弦琴”,《光明日报》2006年9月19日(第10版)(3)阿奎那的本质学说对亚里士多德的超越及其意义,《哲学研究》2000年第4期(4)试论阿奎那的本质特殊学说及其现时代意义,《哲学动态》2006年第4期(5)树立宗教学意识乃推进我国宗教学研究的当务之急,《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年第4期(6)试论宗教学概念的基本内涵及其对宗教学研究的规范功能,《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年第4期(7)“庄严国土”,宗教有责,《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8)法国大革命的新阐释:读《法兰西风格:革命的政治文化》,载《〈历史研究〉五十年论文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10月,原载《历史研究》1993年第6期。(9)试论当代宗教哲学的历史背景和主要论域,《世界哲学》2005年第3期。(10)当代伦理的重构与“回到苏格拉底”:试论苏格拉底伦理思想的历史意义与当代启示,《东南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11)“匡正”必须“去伪”,“去伪”必须“辨伪”,载《湖北宗教研究》,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年8月。(12)论儒学的宗教性及其同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辩证关联,载《湖北宗教研究》,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年8月。(13)试论现代西方基督宗教伦理思想的历史演绎、多元发展与理论困难,《武汉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14)宗教的人学、道德伦理和社会学意义,《武汉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中国宗教的“轴心时代”,《世界宗教研究》2004年第2期。(15)“全球一体化”与当代中国基督宗教的历史使命,载香港信义宗神学院神学年刊《神学与生活》第26期(2003年)。(16)中国当代莱布尼茨研究述介,《哲学动态》2003年第7期。(17)试论莱布尼茨和谐学说的理论特征:兼论其与中国阴阳和谐学说的根本差异,《复旦大学学报》2003年第 4期。(18)从儒学的宗教性看儒家的主体性思想及其现时代意义,《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19)“全球化道教”与“道教化全球”,《世界宗教文化》2003年第1期。(20)存在与分析哲学家,段德智译,陈修斋校,载《Being与西方哲学传统》(上卷),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原载《哲学译丛》1993年第1期。(21)试论莱布尼茨的现象主义与单子主义的内在关联:对国际莱布尼茨研究中一个重大问题的回应,《哲学研究》2002年第9期。(22)试论宗教对话的层次性、基本中介与普遍模式:三论21世纪基督宗教的对话形态,《武汉大学学报》2002年4期。(23)从全球化的观点看儒学的宗教性:兼评哈佛汉学家的世界情怀,载“中国哈佛-燕京学者第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选编”:《文明对话:本土知识的全球意义》,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24)试论希克多元论假说的乌托邦性质,载《哲学评论》,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 年4月。(25)第七届莱布尼茨国际学术会议在柏林召开,李文潮、余慧贤著,《哲学动态》2002年第3期。(26)On the History,Theoretical Difficulties and Prospects of the Western Subjectivity Thought,in Philoosophical Challenges and Opportunties of Globalization, Vol.II, edit. By Oliva Blanchette, Tomonobu Imanich, George F. McLean, Washington: The Council for Research in Values and Philosophy, 2001.(27)试论当代西方基督宗教伦理思想研究中的三大难题,《哲学动态》2001年第11期。(28)实现宗教管理现代化的基本方略,载《济南市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29)试论现代哲学的“返老还童”:现代西方主体性哲学发展趋势研究,《江海学刊》2001年第5期。(30)On the Doctrine of Harmony of Leibniz and Its Fundamental Differences with the Doctrine of Chinese Yin-yang Harmony,“第7届莱布尼茨国际学术研讨会”(德国柏林)会议论文,2001年9月。(31)试论当代中国邪教滋生、蔓延的社会文化根源,《世界宗教研究》2001年第3期。(32)试论希克多元论假说的乌托邦性质:对21世纪基督宗教对话形态的一个考察,(台湾)《宗教哲学》2001年第2期。(33)墨子生死观述评:兼论儒墨两家生死观的同异,台中市《中国文化月刊》第254期。(34)从“中国礼仪之争”看基督宗教的全球化与本土化,(加拿大)《维真学刊》2001年第2期。(35)“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死生无终始者为友”:对庄子生死观的一个考察,《三峡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36)西方主体性思想的历史演进与发展前景:兼评“主体死亡”观点,《武汉大学学报》2000年第5期。(37)莱布尼茨的《神正论》与世间诸善的汇合,载《世纪之交的宗教与宗教学研究》(《珞珈哲学论坛》第4辑),余亮译,段德智校,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6月。(38)论莱布尼茨的自主的和神恩的和谐学说及其现时代意义,《世界宗教研究》2000年第1期。

01.奶山羊胚胎冷冻和移植试验. 陕西省农牧业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奖(二等,第2名),1988。02.山羊胚胎分割及同卵双生试验.陕西省农牧业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奖(一等,第5名),1988; 陕西省科技进步奖(二等,第5名),198903.山羊胚胎移植技术研究. 湖南省教委科技进步奖(一等,第5名),1993.6.04.羊胚胎移植技术研究. 湖南省科技进步奖(四等,第5名),1993.9.05.国家“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生物技术实用化研究”专题,“安哥拉山羊胚胎冷冻与胚胎分割”子专题. 通过中国科学院应用研究与发展局组织的专家验收,1996.6. (第2完成人)06.山羊胚胎工程实用化研究.1998年度“西北农业大学康达尔科技开发奖”励金,西北农业大学,深圳康达尔(高陵)饲料有限公司,1999.6. (一等,第1名)07.波尔山羊胚胎工程产业化技术研究与示范. 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第3名,项目完成人共19人),200308.牛羊胚胎工程产业化技术研究. 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第2名,项目完成人共39人),2004 01.山羊异体受精和体外受精的研究, 西北农业大学第八届科学论文报告会优秀论文一等奖,1990.12.(第3名)02.奶山羊精子体外获能异体受精试验,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产科学分会优秀论文奖,1990.11.(第3名)03.奶山羊胚胎一步冷冻试验,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产科学分会优秀论文奖,1992.7.(第3名)04.奶山羊超排技术研究,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产科学分会优秀论文奖,1994.10.(第2名)05.抑制素主动免疫提高山羊排卵率.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产科学分会优秀论文,1997.10(第2名)06.PMSG及其抗血清对山羊的超排效果.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产科学分会优秀论文,1997.10(第3名)07.动物生殖调控(第一版).获华东地区科技出版社第十二届优秀科技图书壹等奖,1999.8.22(参编,主编 王建辰)08.羊生产性胚胎移植的组织与技术程序.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产科学分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次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奖.2001.7,杨凌(第1名)09.醋酸铅对小鼠早期胚胎发育毒性的研究.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产科学分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次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奖.2001.7,杨凌(第1名)10.Aroclor 1254 对小鼠生殖毒理的研究.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全国兽医毒理学与动物中毒病防治研讨会优秀论文奖.2003.8,内蒙古阿拉善左旗(第1名)11.实用型炔诺酮阴道栓主成分在绵羊体内释放规律研究.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产科学分会第九届和第二届动物胚胎生物技术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奖. 2003.10,安徽合肥(第1名)12.波尔山羊超数排卵的研究.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产科学分会第九届和第二届动物胚胎生物技术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奖. 2003.10,安徽合肥(第3名)13.Aroclor 1254对小鼠早期胚胎体外发育毒性的研究.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产科学分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奖. 2007.9,湖南长沙(通讯作者)14.Aroclor 1254对颗粒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大黄体样细胞影响的研究.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产科学分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奖. 2007.9,湖南长沙(通讯作者) 01.2004年度“溢多利育人奖”,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广东溢多利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02.2005年学院优秀党员。03.2005年度学院优秀教师。

第二届石油经济学术年会获奖论文

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方式向集约型方式转变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一项重要历史任务,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经济学术论文文献,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经济学术论文文献篇一 信用类经济资本管理优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F832.4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在经济资本管理框架下,本文以某商业银行二级分行为对象,运用案例分析的 方法 对如何实现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有效管理进行实证分析,特别是对银行的重点业务―信贷进行贷款组合经济资本收益率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经济资本管理的建议,力求将该方法真正应用于实践,切实提高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 关键词:经济资本管理 信用风险 应用 信用类经济资本管理存在问题与实证分析 本文以某商业银行二级分行为例进行分析: (一)经济资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1.经济资本占用居高不下,大量吞噬银行经营绩效。通过笔者实地调查,该行贷款非违约类经济资本占用57724万元,同期贷款额度76.6亿元;表外类经济资本占用1792万元,同期表外资产14.62亿元;违约资产占用1265万元,同期违约资产0.57亿元。前5个月银行平均经济资本占用57064万元,比年初的50197万元增加6867万元,增幅13.5%,而同期银行贷款仅增加3.35亿元,增幅4.6%。上半年,因经济资本占用增加带来银行经济增加值净减少755万元,绩效工资减少113万元。 2.信用等级评定不连续,导致经济资本占用大量增加。该行评级覆盖率平均为83%,有近13亿元资产处于未评级状态,未评级客户原为AA级的系统默认为BBB级,无效经济资本占用提高61%,全年多增加经济资本7000万元,减少经济增加值770万元,影响绩效工资116万元。 3.客户结构不合理,抵押类贷款占比低,付出较大经济资本。该行客户结构中,电力、纺织、机构客户贷款占比较大,这类客户在评级系统中违约概率较高,其经济资本占用要高于平均资本占用约15%。抵押类贷款占比低,风险暴露金额大,造成债项违约损失率高,经济资本占用相应增加。同时,风险资产占比高、经济资本占用少的贴现、表外业务资产等占比低。 4.在信贷营销时考虑经济资本占用的意识淡薄。经济资本在贷款定价方面的应用没有引起客户经理等相关人员重视,贷款营销考虑产品定价基本原理的少,价格谈判具有盲目性,对剔除各项贷款成本之后的毛利润率不敏感。部分贷款收益甚至不能有效覆盖贷款风险成本、资本成本。造成资本与风险不能够匹配。经营意识不能紧密结合进而有效提高资产质量、客户结构调整、基础管理及风险管理水平提升等,未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以资本为基础的风险防范体系。 (二)经济资本占用分析 1.信贷产品的经济资本占用分析。由表1统计数据分析,可以初步得出与银行信贷资产业务相关的主要结论:第一,在贷款定价时必须充分考虑信贷产品的资本占用成本,产品设计及营销尽量向客户提供低成本率信贷产品。第二,要改变固定资产贷款、外国政府转贷款发放就有收益的思路,因为以上两品种贷款大部分执行基础利率,如果扣除资金成本、信用风险溢价、税费,再减去远高于平均成本的资本占用率,最后的毛利率所剩无几,有的贷款甚至亏本。第三,个人类贷款住房类与非住房类差别较大,最高达22个基点。第四,表外业务并非没有成本,只是占用较低。以承兑汇票为例可以看出,其成本接近该项业务所产生的手续费收入的一半。第五,客户经理必须熟悉产品经济资本占用成本率及其他成本费用率,以在客户谈判的过程中指导贷款定价,力戒盲目定价行为。 2.信用等级对经济资本占用影响分析。本文以保证类流动资金贷款为例,说明某借款客户信用等级与经济资本占用关系。如表2所示,不同的客户等级,占用的资源和创造的效益也不相同。如某个AA级客户,目前经济资本占用为804万元;如果该客户是AAA级信用等级,其所占用的经济资本就减少到512万元,是AA级的65%,相应地经济增加值将会增加32.1万元;反之,如果客户信用等级为A级,则其所占用的经济资本就增加到1033万元,是AA级的1.28倍,相应地经济增加值将会减少25.2万元。 3.担保方式对经济资本影响分析。借款客户采用担保方式不同决定了客户的风险暴露程度,进而需要不同的经济资本来抵补非预期损失。从表3来看,质押方式为收费类帐户,其经济资本占用与抵押类基本相同,比完全保证类贷款节约经济资本13.4万元。可见,信贷资金投向不同的客户和产品,经济资本的占用是不同的,带来的效益也不相同。因此,要充分发挥信贷审批在执行和传导全行统一风险偏好的关键作用,统一区域内行业、产品的审批标准,实施“有保有压”的经营策略,引导贷款投向优质行业、优质客户和重点区域,加大对基础设施领域项目和个人贷款业务的营销拓展力度,适时退出部分产能过剩行业和问题客户的信贷工作,积极主动地调整、优化信贷结构。 经济资本管理模式下贷款组合经济资本收益率分析 经济增加值(EVA)计算模型为: EVA=人民币贷款余额×[(贷款利率-内部资金利率-信用风险溢价-费用率-贷款利率×营业税及附加税率)×(1-应缴所得税率)-资本成本率],其中资本成本率=经济资本占用率×经济资本回报率。 在公式中,要注意到:第一,贷款利率是变动的,对客户的谈判溢价能力越高,EVA越大。但它不是决定性因素,仅是其中一个重要影响因子。第二,内部资金利率由总行提供, 1年期贷款转移价格为4.71%。贴现贷款转移价格4.07%。第三,信用风险溢价即贷款减值准备率,由总行提供,借款客户分类级次不同,信用风险溢价率也不同,正常类公司贷款减值准备比率为0.99%,关注贷款比率 5.55%。由于减值准备是特殊性资产,随着贷款的回收,准备金会随之回拨,只要贷款被正常回收,那么它等同于过渡性成本。但是,它仍然会直接影响当期利润。第四,费用率取决于客户开发和维护及银行内部管理效率,银行平均约0.6%。第五,根据本文前部分分析可知,资本成本率是可变的,它决定于客户评级、担保方式、信贷品种、债项违约以及基础数据准确率等。 下面举例说明,考虑经济资本变动因素的贷款定价原理: (一)AAA级和AA级客户贷款的效益测算 在担保方式为保证的情况下,对于AAA级客户,执行基准利率,如果不考虑信用风险溢价及费用率,则贷款毛利润大都在0.95%左右;执行下浮10%的利率底限,贷款毛利润也在0.4%左右;对于AA级客户,如果执行基准利率,贷款毛利润大多也可保持在1%以上。总体看,AA级及以上客户各期限档次贷款毛利润贡献均较为可观。在担保方式为抵押的情况下,执行基准利率,如果不考虑信用风险溢价及费用率,则贷款毛利润大都在1%左右;执行下浮10%的利率底限,贷款毛利润也在0.5%左右。 (二)A级客户贷款的效益测算 在担保方式为保证的情况下,对于A级客户,执行基准利率,如果不考虑信用风险溢价及费用率,则贷款毛利润大都在0.72%左右;执行下浮10%的利率底限,贷款毛利润在0.19%左右,基本保本;执行上浮10%的利率底限,贷款毛利润在1.25%左右。如果考虑信用风险溢价及费用率,那么即使执行10%的上浮利率,贷款毛利率也仅为0.1%左右。所以,对于此类客户利率上浮应不得低于20%,否则高风险贷款不会带来相应回报。在担保方式为抵押的情况下,对于A级客户,执行基准利率,如果不考虑信用风险溢价及费用率,则贷款毛利润大都在0.82%左右;执行下浮10%的利率底限,贷款毛利润在0.29%左右;执行上浮10%的利率底限,贷款毛利润在1.35%左右。如果考虑信用风险溢价及费用率,那么即使执行10%的上浮利率,贷款毛利率仅为0.3%左右。所以,对于此类客户利率上浮应不得低于15%,否则高风险贷款不会带来相应经济回报。 通过比较发现,在同一担保方式下,因其经济资本占用不同,AA级及以上客户收益率比A级客户要高0.2%左右。所以,对于A级客户在不考虑其风险成本的情况下,应给予更高的贷款利率溢价,用来抵补经济资本所带来的成本损失。 优化信用类经济资本管理的建议 (一)树立经济资本节约意识并用先进理念指导信贷营销管理工作 在营销和管理过程中应努力调整风险资产的结构,压缩高风险资产所占比例,节约经济资本。要熟悉和掌握不同信贷产品资本成本率,便于在营销和风险管理过程中,根据客户的信贷需求,合理向客户推荐成本率低的信贷产品。要积极营销中间业务,改善收益的多 渠道 方式。经济资本预先定量后,尽量在低风险市场和低风险产品(主要是中间业务产品)中良好地运作,使银行以较低成本创高收益。 (二)科学选择行业与客户以降低经济资本占用水平 严格遵照总行文件规定,客户经理和风险经理应时刻遵循总行的风险偏好,及时掌握国家各部委和总行公布的行业宏观调控政策,及时避免限制行业的准入,并根据政策的调整及时对存量客户压缩退出。但好的行业里也存在不好的客户,而限制行业里也有优良客户,关键是从中选择符合该行信贷条件的优良客户进行营销,要充分利用收集到的各种正确信息,熟练运用内部评级系统(IRBS),及时通过系统程序操作,分析和判断初始评级(R1)和系统评级(R2)、风险限额、违约概率(PD)、违约损失率(LGD)等重要指标。在当前信贷规模严格控制、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市行相关部门应积极引导基层行营销优质客户,把营销重点放在利率或综合收益率上浮幅度较大的信用等级为AA级(含)以上的客户,以及能获取高额综合收益率的A级(含)以下客户,提高带来丰厚回报的优良信贷客户占比。 (三)制订不同信贷产品组合方案并提高综合定价能力 客户营销与拓展固然重要,而营销成果核算更为重要,产品和客户营销的重点应该是能够给银行带来高额利润回报的,而非高信用低收益客户或产品。在积极营销好行业的客户时,应在全面了解客户信贷需求的情况下,综合考虑为客户制订信贷产品需求组合优化方案,在充分考虑资金成本、风险成本的情况下,按照不同产品风险,本着风险与收益平衡或收益大于风险的基本要求,采取灵活定价模式。 (四)夯实信贷管理基础并提高客户评级覆盖率 业务部门要高度重视客户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加强与审批部门沟通联系,及时做好评级到期客户的评级,避免因客户信用等级不连续造成经济资本占用的无谓增加;经办人员对于在评级、计量中出现的问题,应尽早处理,重大问题及时上报,做到夯实基础,提升银行经济资本计量水平;加强基础数据管理,保障基础数据质量,确保风险计量结果的正确性。 参考文献: 1.解冉.经济资本配置在商业银行的实践应用[J].经济视角(下),2008(4) 2.佘运九,严力群.基于风险管理的商业银行价值创造模式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08(10) 3.刘建德.经济资本―风险和价值管理的核心[J].国际金融研究,2004(8) 4.王伟, 邓学衷.经济资本:商业银行管理的核心工具[J].华东经济管理,2007(4) 经济学术论文文献篇二 “自然”与人类经济形态的变迁 摘要:从自然中心主义(自然经济)、人类中心主义(工业经济)到非人类中心主义(生态经济),人类对“自然”内涵的不同解读进而到采用不同的经济手段对待自然,反映了人类不同的经济活动乃至生存状态的变迁。以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胸怀去体悟自然的神秘、奥妙和无限性,尝试“道法自然”,理应成为现代人类解决自己经济发展困境的优先价值取向和现实行为选择。 关键词:“自然” 人类经济形态 非人类中心主义 目前,学界关于老子“道法自然”思想的研究主要是从经济(人与自然)、社会(人与人)以及精神(人与其自身)三个角度展开的。本文拟从人类经济生活乃至整个社会生活基本上已经进入现代(工业经济社会)并且在某些地方后现代(生态经济社会)已初露端倪的时空背景中,以不同生存状态下人们对“自然”内涵不同解读进而到采用不同的经济手段对待自然为轴线,进一步去挖掘老子“道法自然”生存智慧中的积极因素在解决当今人类所面临的经济(生态)和精种两大危机(尤其是前者)中的现代价值。 一 老子天道自然、人道无为的“道法自然”思想无疑是整个中国传统哲学之精髓“天人合一”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足道家生态经济伦理思想的逻辑起点和思维基础,同时也是道家处理经济(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在中国思想史上,老子可能是第一个对“自然”概念进行哲学思考的人。在“道法自然”中,“自然”不但是天、地、人的终极价值和最高存在状态,而且也是“道”的根本特性。如果从“自然”即“让自身的自己而然”的意义上理解,“自然”就是一种不同于“人为”而又高于“人为”的天然状态。这一点和约翰?密尔在《自然》一文中的观点相似。密尔认为,“自然”一词的一种含义是“未受到人类干预按其本来应是样子所足的事物”,这就足天然的、自生的、自在的、符合本性的自然。按照三国魏王弼说法,自然是宇宙万物在没有人为干扰时的本来面貌,是一种无须用语言也无法用语言言说的存在状态或天然本性。“自然”既存在于天地万物之内(“地”、“天”“法自然”),又存在于并展现在人的行为、欲望和感觉之中(“人”“法自然”)。从无生命的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到有思想、有意识的人的七情六欲、生老病死,只要是“未受到人类干预按其本来应是样子所是”,莫不如此。 也许正是有了这种“自然中心主义”的思维基因,人类历史有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都是在一种自己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中度过的。不管人类是否都意识到了道家的这种“有所为有所不为”特别是“有所不为”之最高境界的“道法自然”思想,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时,毫无例外,为了生存,他们就“有所为”,积极地去认识改造自然。毕竟,人类能力的现实发展是历史的,是在内外尺度的博弈中逐步提高的。人类此时在处理自己与自然的关系时,更多地也许是无奈地体现出一种“有所不为”,一种顺其“自然”, 一种道法“自然”。也正因为如此,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整体上说是和谐的。当然,以“自然中心主义”为思想基础的“自然经济”中的“自然”,还只是一个朴素而原始的概念。 二 从 文化 渊源上讲,发韧于欧洲的现代工业经济生产模式,是以人与自然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为基础、以对人类知识理性和主体性的强调为核心的,它用理性化的社会建制(包括市场经济体制甚至民主法制等)协调着具有不同才能世俗化的人们为发展工商业而效力,其间所表现出的“世俗趣味的高涨、工具理性的蔓延和个性表现的放纵”至今仍方兴未艾。当初这种多少带有点西方中心主义(更多地是人类中心主义)特色的文化之火一日在欧洲燃烧,便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席卷世界各地,并逐步形成了一个强大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而世界 其它 地方(尤其是那些具有深厚自然经济传统的民族)的人们(已经习惯田园牧歌式的生产生活方式)在苦苦挣扎的阵痛后,如今却也正兴奋地品尝着现代工商业所带求的甜果,乃至于他们对祖上留下的本来弥足珍贵的遗产也似乎有点满不在乎。 与东方文化强调人与自然交相感应“天人合一”价值观不同,在西方经济、文化传统中,尽管在占希腊时期曾经把人与自然作为一个有机体过,但占主导地位的还是天人相分以及人对自然的主导的。不管是普罗泰戈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亚里士多德的自然目的论还是____的神学目的论等,都是站在人类中心主义的立场上,把自然仅仅作为一种为人而存在的工具。尤其是到了近现代,人与自然的对立空前激化,而人的主体性却被大大张扬。笛卡儿首先确立了人是作为一种精神性主体而存在的,康德又提出“人为自然界立法”,黑格尔则把自然界视为人绝对精神的外化,而尼采更是表明,人是可以取代上帝的全知全能和至善至美的。从此,作为主体的人成为科学知识、政治价值和道德法则的最终依据,从此,作为人类生活方式基础的工业经济的成长与壮大也便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三 然而,正是基于这种主客二分并带有宰制性色彩的现代理念,以物质主义、经济主义和消费丰义为特征的现代工商业发展模式所带来的生态危机,今天却逐渐成了曾经欣喜若狂的现代人眼前挥之不去的乌云,尤其是在那些渴求加快经济发展的发展中国家(譬如中国);而信奉“上帝死了”的现代人募然发现自己,怎么也走不出失去终极关怀后虚无主义精种危机的阴霾。尤其是前者,即生态问题,已经成为现代人类不得不去严重关注和认真解决的问题。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人们已经开始在人与自然关系方面,对自己本来所引以为豪的工业发展模式,开始进行全面而深刻的 反思 ,并试图找出产生这一问题的真正根源。 在美国,历史学家林?怀特最先探讨了生态危机产生的历史根源,他认为,西方社会片面地去发展工商业经济而破坏自然的态度起源于____。社会学家芒克雷弗则认为,基督____义只是对人类去采用何种方式发展经济的一种误导,即是基督____极端的人类中心主义。因为按照人类中心主义的逻辑,人类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无休止地掠夺地球资源,发展工业,因为自然没有内在价值。而形成于20世纪中叶西方工业化国家的生态伦理学,则主张把伦理道德关怀对象的范围从人类共同体扩展到整个地球生态系统,去尊重每个生命生存的权利。循着这种思路,人类所能发展的也只能是生态经济了。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追求仁智会通的东方智慧被纳入西方学者新的诠释系统。他们逐渐认识到,如果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古朴、神秘而又深刻的东方智慧不仅有“过去时”(自然经济)的美感和魅力,而且有“现在时”(工业经济)乃至“将来时”(生态经济)的启示意义。爱因斯坦、普利高津等人都以浓厚的求知欲研习东方的《易经》、《老子》和佛经,希冀从中发现治疗现代社会工业病的精神启示。作为中国“愿住民”、与儒释共同构成中华文化智慧之源的道家道教,在奠定其理论基础的《老子》一书中所阐释的“道法自然”的生态经济思想尤为西方学者所肯定和重视。 总之,从西方到东方,从现代到后现代,从自然中心主义、人类中心主义到非人类中心主义,从自然经济、工业经济到生态经济,人类对“自然”内涵的不同解读进而到采用不同的经济手段对待自然,反映了人类不同的经济生活乃至生存状态的变迁。以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胸怀去体悟自然的神秘、奥妙和无限性,尝试“道法自然”,走发展生态(循环)经济之路,理应成为现代人类解决自己经济发展困境的优先价值取向和现实行为选择。看了“经济学术论文文献”的人还看: 1. 经济学术论文 2. 会计学术论文文献 3. 会计学术论文文献综述 4. 计算机类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大全 5. 大学关于经济方面的论文

贵阳市以能源结构调整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思路论文

摘要: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在梳理贵阳市能源消费及结构的基础上,分析研究现阶段贵阳市能源消费及能源结构调整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适合贵阳市未来能源结构调整发展路径及促进碳减排的对策,从而推动低碳经济发展。

关键词: 能源 结构调整 低碳经济 对策

1 贵阳市能源消费现状

1.1能源消费情况

贵阳市是一个资源相对匮乏的中心城市,石油、天然气自给率几乎为零,煤炭资源储量相对丰富,但煤炭资源赋存条件差,自给率较低。贵阳水能资源可开发潜力有限,可开发的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相对贫乏,同时又缺少稳定的天然气供给来源,因而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短期内很难改变。而以煤为主的能源资源禀赋在日益趋紧的全球和国家碳约束下将成为新的劣势。

“十二五”期间,贵阳市能源消费总量从1639万吨标准煤增长到2107万吨标准煤,年均增长5.15%。能源消费以第二产业为主,占全市能源消费总量的51.7%。2010-2012年的能源消费增长率呈上升态势,2011年达到13.1%,为近几年来增速最快的一年;之后国家开始对高耗能产业进行宏观调控,能源消费增速开始下降,2015年能源消费增速为1.2%。

1.2能源结构情况

2010年到2015年贵阳市能源消费总量逐步增加,2015年能源消费总量相比2010年增加了28.57%。其中2015年煤炭消费总量相比2010年增加了25.76%;2015年石油消费总量相比2010年增加了36.83%;2015年天然气消费总量相比2010年增加了1175.93%;2015年电力消费总量相比2010年增加了7.72%。

在近年来贵阳市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仍是最主要的能源消费品种,2010年以后比重始终维持在30%以上。

2010年及2015年贵阳市能源消费结构中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的比重分别为34.53%、29.26%、0.52%、35.69%和33.78%、31.14%、5.18%、29.90%。

2 贵阳市能源消费及结构方面面临的问题

贵阳是一个典型的能源受端城市,主要能源更多依赖外部调入,原煤、本地电力产量有限,油品、天然气则完全依赖外部调入。

贵阳市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经济总量相对较小,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仍然是首要任务,能源消费还将持续增长。贵阳市煤炭资源仅能满足40%左右的需求;成品油供应主要由中石油、中石化统一调拨,天然气依靠“中缅”及“中卫”长输管道输送;“十二五”期间一次能源自给率为18%左右。新能源资源禀赋较差,难以在短期内大幅提升。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短期难以改变,二氧化碳减排面临巨大挑战。

贵阳市2015年能源消费总量为2107.74万吨标准煤,其中煤炭、石油、电力及天然气消费量占比分别为:34%、31%、30%及5%。

2.1能源消费结构高碳特征明显

2.1.1煤炭消费占比较大

贵阳市2015年煤炭消费总量为711.92万吨标准煤,在贵阳市能源消费总量中占比最高,达到34%。

由于煤炭温室气体排放因子在化石能源中最大,因此应有效降低其消费占比,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寻求天然气等替代燃煤的途径。但贵州省是我国长江以南的主要产煤区,煤炭使用优势明显,而且火电、建材、化工等高耗能行业的煤炭用量短期内不会减少甚至会出现一定量的增长,对贵阳市减少碳排放造成较大压力。

2.1.2石油消费量持续增加

贵阳所有石油都靠省外调入,主要通过管道、铁路、公路运输。贵阳市2015年石油(包含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液化石油气和石油制品)消费量为656.33万吨标准煤,占贵阳市能源消费总量的31.14%。作为国家绿色循环低碳交通城市区域性试点城市,贵阳市目前公共交通营运车辆推广使用LNG、甲醇、气电(油气)混合动力的改造已完成,私家车辆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的相关配套设施尚不完善,暂不具备大规模推广使用条件。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社会对石油的消费需求进一步增强,石油消费量持续增加,比重可能会提高。而石油作为温室气体排放因子较高的能源,其用量的持续增加,是贵阳市实现低碳发展面临的又一难题。

2.1.3可再生能源开发潜力有限

根据《贵州风能资源详查和评估报告》成果,贵阳市有一定的风能资源,主要集中在花溪、修文、息烽、乌当、清镇等地,能进行少量开发利用。贵阳市水能资源较为丰富,但开发利用程度较高,进一步开发的空间十分有限。由于贵阳市自身资源禀赋原因,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匮乏,开发难度大,开发空间十分有限。

2.1.4天然气消费比重较低

“十二五”期间,贵阳市已基本完成焦炉煤气的置换工作。随着各地LNG供气站的建设以及长输管道天然气入黔,贵阳市城市燃气气源结构调整成以天然气为主、其他气源为辅的格局。

贵阳市2015年天然气消费量为109.22万吨标准煤,仅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18%。

作为清洁能源的天然气占比较低,目前贵阳市的天然气消费以民用建筑物为主,工业的天然气使用比例不高,天然气消费与全国、世界的平均水平差距较大。同时,贵阳市天然气价格调控机制不完善,价格调节作用没有充分发挥,目前的天然气价格机制并没有充分体现其对天然气消费结构的调节作用,用气结构不合理,市场发展不能统筹兼顾。

2.2能源价格形成机制不合理

煤炭是能源活动中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在常规能源品种中其排放因子最高,因此,对煤炭消费量的有效控制是实现减少碳排放控制的有效途径。

在煤炭使用方面,“十二五”时期,贵阳市提出要优化能源结构、合理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但因为煤炭的价格优势以及经济快速增长的需要,煤炭消费总量2010-2015年均增速4.69%,虽低于同期能源消费总量增速0.46个百分点,但实际控煤措施取得的效果并不明显。

我国目前的能源比价关系特征为煤炭较油气价格偏低。因此在煤炭的主要替代能源方面,由于天然气价格调控机制不完善,价格调节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导致天然气价格偏高,除部分经济效益好的企业自觉进行燃煤改燃气外,多数企业出于自身成本考虑,都不会主动寻求改变,更多只能依靠政策推动企业实施煤改气工程。

能源价格形成机制不合理,导致的煤炭价格相对较低,天然气价格高,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成本高,都是阻碍贵阳市能源结构优化的主要障碍。

2.3人口快速增长导致生活能源消费量增速过快

人口城镇化加快,经济增长比预期的快,对资源的需求超过预期,环境压力增大。人口增长是影响能源消费的长期因素,随着城镇化率、经济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能源的需求亦在快速增长,2010年到2015年,贵阳市平均人均生活消费能源能耗从0.63tce/人增加到0.64tce/人,生活能源消费总量从273.26万吨标准煤增加到296.08万吨标准煤,而且生活能源消费对经济总量贡献率几乎为零,加大了贵阳市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控制难度。

2.4技术节能潜力有限

“十二五”期间,贵阳市节能目标任务全面完成,淘汰落后产能力度逐年增强。2011年—2015年,全市淘汰落后产能555.5万吨。由于“十二五”时期贵阳市落后产能淘汰已基本结束,继续挖潜的潜力不足,工业部门的节能潜力已非常有限。

3 实施能源结构调整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对策

3.1加大对可再生能源利用的鼓励力度

贵阳可再生能源政策应加大对太阳能和生物质能发电项目的鼓励力度。扩大其他可再生能源的投入项目数量,加大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力度,更多地将政策的关注点转向太阳能等其他的可再生能源,降低其他可再生能源的度电成本,使可再生能源产业实现均衡发展。

3.2合理开发可再生能源

虽然加大可再生能源的投入能够有效地减少煤耗,带来环境效果,但由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技术不够成熟,其成本较高,过分地扩大可再生能源比例也会带来成本的过度增长,因此应该在环境效果和成本增长之间找到平衡点,确定较为合适的可再生能源比例。

3.3限制煤炭等化石能源使用量

优化电源结构,严禁新增燃煤发电机组,严控新增煤炭消耗项目。加大扶持力度,对工业企业进行“煤转气”改造,完善工业企业“煤转气”价格补偿机制。制定民用燃煤使用政策,严格限制民用燃煤的使用量,并在城镇逐步取缔民用燃煤的使用。

3.4提高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使用率

随着“中缅油气输送管道”及“中贵联络线”分别建成通气,贵阳天然气使用量逐年提升。加快贵阳燃气管网等基层设施建设,扩大天然气使用范围,由中心城和新城向乡镇及农村地区拓展。利用天然气助推贵阳市能源结构向清洁、低碳转型。

参考文献:

[1] 王庆一.中国的能源效率及国际比较(上)[J].节能与环保,2003(8):11- 14.

[2] 王治平.中国区域能源效率评价与分类[A].中国化工学会2011年年会暨第四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1.

[3] 刘小军,涂俊.发展低碳经济对城市产业结构的影响——天津市经济增长与产业能源消费实证分析[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1.

[4] 陈石清,李健健,龚芳.文化产业发展对地区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0(6):98- 101.

[5] 马艳,严金强,李真.产业结构与低碳经济的理论与实证分析[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119- 123.

[6] 纪玉山,张忠宇,刘静暖.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与对策研究——基于制度设计的视角[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0(2):28- 32.

[7] 潘家华,庄贵阳,郑艳,朱守先,谢倩漪.低碳经济的概念辨识及核心要素分析[J].国际经济评论,2010(4):88- 101.

[8] 尤建新,陈震,张玲红,马军杰.我国连续性全要素CO2排放绩效空间差异及成因研究——基于SequentialMalmquist- Luenberger指数分析[J].预测,2012(2):57- 61.

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在Google学术搜索加快我国化纤——纺织行业建设的战略思考徐中光, 戚敏 - 合成纤维工业, 2001 - 维普资讯... 纺织行业建设发展现状中圈分娄号:TQ34 文献识别码t A 文章编号:1001 ...往往更加注重于微观战术和学术研讨,主要是以个人身份参与学术交流。维普资讯 第6期徐中光等.加快我国化纤一纺织行业建设的 ... 被引用次数:5 - 相关文章 - 网页搜索 - 图书馆搜索 地方特色与学报特色构建 - 每组 2 个 »肖力华 - 惠州大学学报, 2001 - 维普资讯... 之一的纺织行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十年来师生共同参与企业的技术研究,共同承担科研攻关项目,为惠州地区纺织行业培养了 ... 获取最新的学术研究信息,提高作者的学术、理论修养,创作出既有新意又有深度的学术文章。每期高 ... 被引用次数:1 - 相关文章 - 网页搜索 纺织行业实现清洁生产的探讨吴红玲, 蒋少军, 崔艳红 - 四川丝绸, 2003 - 维普资讯... 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杜.20o1-6.【5】张志祥,王振东.印染行业推行清洁 ...20022:14—1 7.2004年《广西化纤透讯》征订<广西化纤通讯’是由广西纺织工程学会 ...中心联合出版的化纤工业综合性科技杂志,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 ... 被引用次数:1 - 相关文章 - 网页搜索 - 图书馆搜索 蒸发冷却技术在新疆地区纺织行业应用现状分析黄翔, 刘鸣 - 棉纺织技术, 2002 - 维普资讯... 期2.O02年4月蒸发冷却技术在新疆地区纺织行业应用现状 ... 完方向。美键词:蒸发一冷却;空气调节;节能;环境保护;应用中图分类号:TS108.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 ... 冷却技术进行了深人的研究,许多暖通空调学术会议上 ... 被引用次数:5 - 相关文章 - 网页搜索 珠三角纺织行业物流发展现状, 问题及其对策研究江佩珠, 何秀肩, 李少影, 后锐 - 万方数据资源系统... 关键词:珠三角;纺织行业;物流;问题与对策 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100(2007)03-0059-05. ... 基金项目:广东工业大学学生课外学术基金(TFFF011);广东工业大学青年基金(042032) 作者简介:江佩珠(1984-),女,广东佛山人 ... 网页搜索 从纺织行业破产实践谈破产难点及破产法修改的必要 - 每组 2 个 »王增杰 - 山东纺织经济, 2002 - 维普资讯... 中文核心期刊,上海市纺织科学研究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 ... 生产技术、产品开发、技术经济及国内外纺织科技动态等文章。《上海纺织 ...学、研,沟通科、工、贸的桥梁和纽带。欢迎纺织行业各级 ... 网页搜索 - 图书馆搜索 加快我国化纤—纺织行业建设的战略思考SONACC FIBER, TI CONSTRUCTION - 合成纤维工业, 2001 - 万方数据资源系统... 关键词:化纤纺织行业建设发展现状 分类号:TQ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041 ... 作者简介:徐中光(1939—),男,江苏淮阴人,高级工程师,从事化纤战略和行业科技发展的 ... 纤维的产业进展及其对策[A].CAST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 相关文章 - 网页搜索 - 图书馆搜索 纺织行业采购管理信息化解决方案研究 - 每组 2 个 »杨志远, 吴士亮, 高桂勇, 陈鹏, 刘明忠, 薛恒新 - 中国制造业信息化, 2005 - 维普资讯... 子系统之间的信息联系。关键词:纺织企业;采购管理;企业资源计划中图分类号:TP391.78;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 杨志远吴士亮高桂勇等纺织行业采购管理信息化解决方案研究学术前沿2 纺织行业采购管理 ... 网页搜索 - 图书馆搜索 勇于创新加速发展尽快提升山西纺织行业的整体实力张引强 - 山西纺织化纤, 2004 - 维普资讯... 等方面,提供了良好的服务。三是纺织通迅与学术刊物的 ... 水平不断提高。编辑印发《山西纺织通迅》12 期,笆狈⒉己痛*递国家有关政策、行业动态、新产品 ...学会与省纺织研究所、省化纤研究所合办的季刊《山西纺织化纤》,在 ... 网页搜索 - 图书馆搜索 世纪之交辞岁迎新千禧之年繁荣昌盛——祝我国染整行业在千禧之年的市场竞争中繁荣发展 - 每组 2 个 »徐谷仓 - 染整技术, 2000 - 万方数据资源系统... 的贯彻和进行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因为创新已成为21世纪的我国纺织工业生存的 ... 以崭新姿态跨入新的世纪,来推动我国染整行业的繁荣与发展。 本期主要刊登2000年召开的第五届全国环保节能学术讨论会的学术文章,作为本 ... 网页搜索 - 图书馆搜索

学术会议论文集查找方法如下:

1、网页搜索“百度学术”并点击进入首页,首页下面有变化的名人名言。2、进入精准搜索,可以导入自己的时间要求、主题、关键词、出版物等信息进行精确搜索。3、进入搜索页面后,大量相关论文排列,可以点击开自己所需文件。4、点击进入了知网的页面,可以利用校园内网下载或者知网账户下载。

学术会议论文集是一些学术会议的衍生出版物,但也并不是所有学术会议都会出版论文集,有些会议也是不出版的,论文集就是在学术会议上宣读的文章汇总出版的合集,论文集也是有一定用途的,但在国内,论文集较受争议,因此要看具体情况。

在国内评职晋升中,如果文件中明确不认可论文集,那么会议论文集就需要作者慎重选择了,这种要求在国内并不少见,很多职称晋升中不认可论文集上发表的文章,但会议论文有时需要区别对待,会议论文的发表在评职晋升中还是受认可的,尤其是一些高水平的学术会议,宣读的文章与其他国际学术论文具有同等价值。

一、要进一步明确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就是要求党员要把执行党的现行政策同坚持党的理想和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对党员的要求统一起来。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切社会活动中,通过党员的骨干、带头和桥梁作用,影响和带动周围的群众,共同实现党的纲领和路线。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处在何条件下都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这是对每一名党员的基本要求。”思想最重要的是坚持党的先进性,使党始终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列, “三个代表自觉推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从而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使党始终做到“三个代表”就必须在党的建设中认真落实“三个代表”的要求。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必须自觉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共产党员只有在不同岗位上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要求,才能使党始终成为“三个代表”。总而言之,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以“三个代表”要求为衡量标准,看一个党员所做的一切,是不是符合“三个代表”的要求,符合的就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不完全符合的就要积极调整补充。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时代要求。二、要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从而使社会思想进入异常活跃而又复杂的时期。其一,社会的深刻变化使全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大大前进了,封建社会的残留意识与小农经济的观念,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日渐消淡,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思想、新观念日益深入党员头脑,许多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出时代的特点和时代精神。其二,党员生活在社会之中,同样面对着各种复杂矛盾与冲突,这更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各种问题,自觉地增强党员意识,保持党员的先进性。那么,如何保持党员的先进性?第一,在各种利益冲突面前,如何处理好个人利益与群众利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需要每一名共产党员不仅要自觉严格执行党和国家的政策法令,而且在党纪和国家政策法令还没有明确规定时,自觉地做到顾大局、识大体,首先考虑群众利益、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以自己的模范带头作用去影响带动群众。第二,在思想上筑起精神防线。由于市场经济的历史局限性,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影响着一些党员的思想言行,使得少数党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蜕变,从模糊党员意识到渐渐丧失先进性,有的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因此,在新的形势下,越是发展市场经济,越是要自觉增强党员意识,高度警惕各种错误思想的侵蚀影响,自觉地以先进战士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第三,改革开放中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然会影响党员的思想认识和观念变化。因此,面对意识形态的进攻,党员更要自觉地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牢固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做一名政治上坚定,思想上清醒的共产党员。1/3页三、共产党员要自觉践行“三个代表”思想江泽民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就要求我们党的各项工作必须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每个共产党员都要认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事业建功立业。兵团农牧团场大都环境艰苦,实际困难多。因此,战胜困难,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带动广大职工群众共同致富,共同发展,壮大兵团事业是每一个共产党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四、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兵团的基础在基层,主要载体是团场,团场基层党的建设是兵团党建工作的重点,关键是要有一个好的党支部,有一支能够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党员队伍。每一名共产党员都要在党支部的领导下,贯彻党的政策,带领广大职工群众致富奔小康,实现共同富裕和共同进步的目标。一是要做执行党的政策的模范。带头学习宣传,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带头学习,掌握现代化科技、文化知识,提高致富本领,引导广大职工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增强市场意识。二是要做带领职工群众实现共同富裕的模范。要带领职工群众,从本团场实际出发,找准发展经济的好路子,好项目。既要带头勤劳致富,又要带头扶持和帮助职工群众致富。同时还要带领广大职工群众发展集体经济,加快职工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三是做密切联系群众的模范。要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把党的关怀和温暖送到群众中去,经常向党组织反映群众的呼声和要求,主动向群众宣传解释党的方针政策,在党和群众之间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对那些有实际困难却缺乏致富门路的职工进行思想帮助、技术传授、劳动支援,提供脱贫致富信息,拓展销售渠道,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用实际行动密切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四是做遵纪守法,维护团结的模范。因此,每一名共产党员都要增强党纪观念、法制观念和民族观念,自觉用党的纪律和制度规范自己的言行,带头知法、懂法、守法,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从组织上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总之,每一个党员只有认真贯彻执行“三个代表”思想,切实做到党章对党员的义务和权利的规定,勇于开拓,积极进取,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自觉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职工群众,才能保证党的事业健康发展,才有利于维护党的利益。

1. 乔娟、李秉龙、康敏《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功能与现货市场关系研究》著作,华夏英才基金资助出版,31.5万字,科学出版社ISBN,该著作同时被列入“华夏英才基金学术文库”,2008年6月2. 乔娟、李秉龙《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著作,北京市社会科学理论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出版,53万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ISBN(该著作同时被列入“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的中国经济问题丛书)2006年8月。该著作于2008年获得第十五届“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优秀著作三等奖;该著作于2008年获得“北京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3. 李秉龙、乔娟、王可山《WTO规则下中外农业政策比较研究》著作,20万字;中国农业出版社ISBN2006年3月4. 李秉龙、张立承、乔娟、曹宏民《中国农村贫困、公共财政与公共物品》著作,30万字;美国福特基金会资助出版,中国农业出版社ISBN2004年5. 颜军林、乔娟、陈劲松《中国农业竞争力研究》中的“中国柑桔国际竞争力”,著作,2万字;中国农业出版社ISBN2003年,通讯著作6. 乔娟《中国肉类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著作,中华农业科教基金资助出版,20万字;中国农业出版社ISBN2002年11月。该著作于2004年12月获得农村发展研究专项基金2004年首次评奖,“专著类”提名奖7. 李秉龙、乔娟《论农业政策与经济利益转移》著作,20万字;辽宁人民出版社ISBN1996年8. 《农业经济学》(第2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45.5万字;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ISBN2009年1月,参编2万字(第四章农产品期货市场)9. 《农业标准化知识读本》“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农”知识读本丛书,编著,18.2万字;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ISBN2009年6月,主编1/2(乔娟、周云龙)10. 《市场营销学》营销学系列教材,编著,40.6万字;清华大学出版社ISBN2008年4月,主编2/2(陆娟、乔娟)11. 《市场营销学》21世纪高等农业院校经管类系列教材,编著,45万字;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ISBN2005年3月,主编1/312. 《畜牧业经济管理》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编著,45万字;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ISBN2003年,副主编2/813. 《市场营销学》高等农林院校十五规划教材,编著,30万字;中国农业出版社ISBN2003年,副主编2/814. 《现代期货市场学》编著,50万字;经济管理出版社ISBN2003年,参加15. 《市场营销学》编著,20万字;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ISBN2000年,独立主编16. 《市场营销学》本校教材,编著,20万字;1998年,2/317. 《市场学原理与农产品贸易》编著,20万字;中国农业出版社ISBN1995年,参编 1. 国际生物质能源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探索与争鸣》43-45,2009(2),通讯作者2. “中国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原因与对策探讨”《中国畜牧杂志》23-26,2008年第44卷第8期3. “中美棉花期货与现货价格传导关系比较分析”《中国农业大学学报》87-93,2008,13(2),通讯作者4. “中国玉米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功能的实证分析”《农业技术经济》31-37,2008.2,通讯作者5. “中美棉花期货市场功能比较分析”《价格月刊》67-70,2008.4,通讯作者6. “中国豆油期货市场功能的实证分析”《技术经济》79-84,2008.4,通讯作者7. “质量投资模型下的安全食品生产实体决策行为分析”《技术经济》74-77,2008年第27卷第5期,通讯作者8. “国际垄断对中国大豆进口影响的实证分析”《技术经济》69-73,2008第27卷第6期9. “国内外农业标准化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农业展望》38-40,2008.6,第二作者10. “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历程、现状及前景”《农业展望》38-42,2008.3,通讯作者11. “肉牛产业加速下滑急需出台扶持政策”《中国畜牧杂志》6-9,2008年第44卷第10期,第四作者12. “消费者乳品购买行为与支付意愿分析——以北京市居民为例”《中国食物与营养》31-34,2008.7,第三作者13. “中国实施食品安全追溯制度的重要性与限制因素分析”《中国畜牧杂志》10-13,,2007年第43卷第6期14. “国有农场财务危机预警定量分析系统的构建”《中国农业经济评论》2007.2,通讯作者15. “中美棉花期现货市场价格之间传导关系的实证分析”《中国物价》23-26,2007.10,通讯作者16. “食品安全:消费者对可追溯食品的认知、购买意愿和行为研究——北京市消费者调查” 《2007年中国青年农经学会论文集》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10,通讯作者17. “农户借贷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农业经济评论》2007.3,通讯作者18. “中国大豆生产的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分析”《农业技术经济》2007.4,通讯作者19 “农户社会资本及其对借贷行为的影响”《乡镇经济》2007.12,通讯作者20. “中国实施食品安全追溯制度的重要性与限制因素分析”《中国禽业导刊》2007.421. “世界小麦的生产与贸易”《生命世界》2007.9,通讯作者22. “中国大豆进出口与豆油、豆粕进出口关系的实证分析”《农业展望》,通讯作者23.“农业标准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主旋律”《农业工程技术新农村建设专辑》2007.6,第二作者24. “东北大豆优势产区国际竞争力分析”《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7,通讯作者25. “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功能发挥的现货市场条件探讨”《中国农业经济评论》2006.326. “中国大豆市场竞争性实证分析:1998~2004”《中国农村经济》2006.2,通讯作者27. “农产品期货市场功能发挥的现货市场条件分析” 2006年全国中国青年农经学会论文集《新农村建设与三农问题》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1028.“贸易政策调整与中国大豆进口”《新疆农垦经济》2006.5,通讯作者29. “构建我国食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制约因素及建议”《理论探讨》119-120,2006.6,通讯作者30.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畜产食品的安全问题”《饲料科技与经济》2006.1031.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与监管”《中国牧业通讯》2006.21,18-2232. “解读“7+1”模式”《饲料科技与经济》2006.633. “我国实施畜产食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的限制因素及对策探讨” 中国林牧渔业经济学会饲料经济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2006.1234.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与监管” 第九次全国畜牧业经济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畜牧业经济理论与实践》2006.1035. “论农业产业带建设与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农业经济导刊》2005.436. “The theories, methods and demonstrations of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research for China’s meat products”,《百年农经》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年9月37. “我国生鲜食品超市业态成长的限制因素与对策分析”,《财贸经济》2005.9,通讯作者38. “新“零售之论”理论与生鲜食品零售业态演化”,《财经科学》2005.9,111-117,通讯作者39. “中美棉花价格比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和谐社会与农村发展》(287-293)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年10月,通讯作者40. “中国大豆国际贸易与国内市场价格关系的实证分析”,《农业经济问题》2005.11,通讯作者41 “中国大豆竞争力国际比较” 《世界农业》2005.9,通讯作者42. “进口冲击下的中国大豆产业发展对策”,《农业现代化研究》2005.3,通讯作者43. “中国豆粕期货市场功能发挥的实证分析”,《中国畜牧杂志》2005.6,通讯作者44. “中国农业利用外资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世界农业》2005.2,通讯作者45.“生鲜食品超市的业态成长:限制性因素与对策分析”,《产业经济研究》2005.4,通讯作者46. “中国优势奶牛产业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以黑龙江A县和山西B县为例”,《新疆农垦经济》2005.3,通讯作者47. “中国鲜苹果在其主要出口市场上的竞争状况分析”,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5.9,通讯作者48. “我国苹果在其主要进口国或地区的竞争状况分析”,《北方果树》2005.5,通讯作者49. “中国家禽业发展中的信用问题及建议”,《中国禽业导刊》2005.12,第三作者50. “中国大豆期货市场运行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调研世界》2005.1,通讯作者51. “论农业产业带建设与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农业经济问题》2004.1252. “中国小麦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国际比较分析”《中国粮食经济》2004.9,通讯作者53. “中国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缓慢的原因探讨及相应对策”,《统筹城乡发展深化农村改革》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853. “中国水禽肉国际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04.7-854. “中美小麦成本和价格比较及其原因分析”,《农业科技管理》2004.4,通讯作者55. “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运行效果分析”,《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技术经济问题研究》气象出版社2004.9,通讯作者56. “中国小麦国际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的国际比较分析”,《统筹城乡发展深化农村改革》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8,通讯作者57. “比较优势与山西省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4.3,通讯作者58. “WTO规则下国际农业政策的发展趋势”,《调研世界》2004.9,第三作者59. “中国禽肉出口面临的技术壁垒及对策分析”,《中国禽业导刊》2004.11,第三作者60. “The theories, methods and demonstrations of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research for China meat products”,《中国、欧盟、以色列持续农业发展国际研讨会宣读,中国北京》2004.361. “中国肉类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探索 交流 发展》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662. “中国鸡肉国际竞争力的国际比较分析”,《探索 交流 发展》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6,第二作者63. “肉类产品质量安全分级系统的国际比较”,《中国畜牧报?东方畜牧周刊》2003.1第66期64. “畜产品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畜牧业经济管理》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3.365. “中国猪肉国际竞争力的国际比较分析”,《加入WTO后的两岸农业—投资与贸易》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7,第二作者66. “中国奶类产品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03.1267.“中国牛肉国际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小康社会与农民、农业、农村》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1068. “中国鸡肉国际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21世纪展望》韩国光州?全南发展研究院2003.1269. “结构调整要效益优先——各省市区主要农产品综合比较优势分析”,《农民日报》第八版2003.11,第三作者70. “中国鸡肉国际竞争力分析”,《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03.771. “中国鸡肉国际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中韩农产品贸易与农业发展国际研讨会宣读》2003.1072. “中国柑桔鲜果国际竞争力的比较分析”,《中国农村经济》2002.1173.“中国大豆国际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调研世界》2002.1074. “中国柑桔鲜果国际竞争力分析”,《WTO与中国农业和农村发展》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9,通讯作者75. “中国大豆国际竞争力的国际比较分析”,《WTO与中国农业和农村发展》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9,通讯作者76. “中国猪肉与世界主要出口国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中国畜牧报?东方畜牧周刊》2002.0177. “国外农业财政政策与农业金融环境比较研究”,《世界农业问题研究(第四辑)》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1,第二作者78. “中国猪肉国际竞争力变动分析”,《科技进步?结构调整?农民增收》气象出版社2002.179. “中国大豆为何陷入困境”,《调研世界》2001.1080. “中国主要家畜肉类产品国际竞争力变动分析”,《中国农村经济》2001.781. “中国主要新鲜水果国际竞争力变动分析”,《农业经济问题》2000.1282. “农产品贸易自由化与发达国家农业保护政策的改革”,《调研世界》2000.7,第二作者83. “中国农产品期货交易不断萎缩的原因探析”,《调研世界》2000.184. “论我国水资源的经济利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市场经济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湖南地图出版社1999.785.“简析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的选择”,《农业合作经济经营管理》1999.586. “论棉花产销市场化及其政策选择”,《调研世界》1999.5,第二作者87. “对我国水资源利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分析”,《调研世界》1999.388. “论全国统一粮食市场的培育和发展”,《中国粮食经济》1998.889.“论全国统一粮食市场的培育和发展”,《食品安全与比较优势》广西民族出版社1998.790. “发育全国统一粮食市场的意义与对策”,《农业科研经济管理》1998.291. “影响我国统一农产品市场发育的成因与对策”,《学习与探讨》1998.192. “乡镇财政体制改革滞后是农民负担加重的根本原因”,《农业经济问题》1997.10,第二作者93. “培育和发展全国统一农产品市场的思考”,《农业现代化研究》1997.594. “论农业教育与其经济利益向农业的转移”,《农业经济问题》1997.10,第二作者95. “论农业税收与其经济利益向农业的转移”,《调研世界》1997.5,第二作者96. “论农业教育与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及其经济利益向农业的流淌”,《市场经济与区域发展》四川大学出版社1997 ,第二作者97. “论农业政策性银行与其向农业的经济利益转移”,《调研世界》1997.2,第二作者98. “论棉花产销政策的改革与市场体系的建立”,《中国农民与农村经济发展》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6,第二作者99. “棉花产销必须实行市场趋向的政策”,《调研世界》1996.2,第二作者100. “论农业政策与经济利益转移的评估”,《经济纵横》1996.3,第二作者102. “发展我国粮食期货交易的障碍与对策”,《粮食科技与经济》1996.1103.“论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与提高对策”,《辽宁省第二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104. “论农业政策与经济利益转移”,《农业经济》1995.10,第二作者105. “初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农业经济》1995.5,第二作者106. “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初步思考”,《农经理论研究》1995.2107. “论中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迈向21世纪的中国农业》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第二作者108.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业合作制”,《经济纵横》1995.2,第二作者109. “市场经济与政府对农业的宏观调控”,《市场经济与政府职能》中国经济出版社,1994110. “农业政策执行中的失真问题”,《经济纵横》1994.9,第二作者111. “论政府对农业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目标和手段”,《农经理论研究》1994.2112. “辽宁省农村经济股份化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的初步探索”,《农业经济》1993.11113. “粮食经营市场化与国家宏观调控”,《市场经济与农村发展》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114. “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家粮食储备”,《市场经济与农村发展》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第二作者115. 关于国家对粮食市场宏观调控的思考”,《农业经济》1993.2,第二作者116. “海城市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调查”,《农业经济》1992.5117. “试论国家对粮食市场的宏观调控”,《辽宁省首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东北工学院出版社1992.12118.“试论我国农业保险体系的建立与完善”,《辽宁省首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东北工学院出版社1992.12 ,第二作者119. “浅谈增加农业投入及其对策”,《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91.3120. “联邦德国农业中的合作社”,《农业经济》1991.2,第二作者121. 李秉龙、乔娟“棉花产销必须实行市场趋向的政策”,《调研世界》1996.2,CSSCI122. 李秉龙、乔娟“论农业政策与经济利益转移的评估”,《经济纵横》1996.3123. 乔娟“发展我国粮食期货交易的障碍与对策”,《粮食科技与经济》1996.1124. 乔娟“论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与提高对策”,《辽宁省第二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125. 李秉龙、乔娟“论农业政策与经济利益转移”,《农业经济》1995.10126. 李秉龙、乔娟“初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农业经济》1995.5127. 乔娟“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初步思考”,《农经理论研究》1995.2128. 李秉龙、乔娟“论中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迈向21世纪的中国农业》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129. 李秉龙、乔娟“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业合作制”,《经济纵横》1995.2130. 乔娟“市场经济与政府对农业的宏观调控”,《市场经济与政府职能》中国经济出版社,1994131. 李秉龙、乔娟“农业政策执行中的失真问题”,《经济纵横》1994.9132. 乔娟“论政府对农业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目标和手段”,《农经理论研究》1994.2133. 乔娟、李秉龙“辽宁省农村经济股份化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的初步探索”,《农业经济》1993.11134. 乔娟、李秉龙“粮食经营市场化与国家宏观调控”,《市场经济与农村发展》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135. 李秉龙、乔娟“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家粮食储备”,《市场经济与农村发展》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136. 李秉龙、乔娟“关于国家对粮食市场宏观调控的思考”,《农业经济》1993.2137. 乔娟“海城市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调查”,《农业经济》1992.5138. 乔娟、李秉龙“试论国家对粮食市场的宏观调控”,《辽宁省首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东北工学院出版社1992.12139. 李秉龙、乔娟“试论我国农业保险体系的建立与完善”,《辽宁省首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东北工学院出版社1992.12140. 乔娟“浅谈增加农业投入及其对策”,《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91.3141. 李秉龙、乔娟“联邦德国农业中的合作社”,《农业经济》1991.2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