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女性心理学课程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女性心理学课程研究论文

可以写,没问题

心理学毕业论文选题方向:

1、现代生命科学对心理学的影响(选取一个领域如行为遗传学、进化论、神经科学等)

2、心理学中的动机理论和动机研究(如成就、归因等)

3、心理学中的情绪理论和情绪研究

4、心理学中的意识理论和研究

5、心理学中的智力理论与研究

6、心理与语言

7、心理与文化

8、心理与社会(家庭关系、同伴关系、社区、传媒、网络等)

9、进化心理学述评

10、论心理研究的生态化取向

11、心理学的本土化运动述评

12、女性心理学思潮述评

13、建构主义心理学思潮述评

14、后现代心理学思潮述评

15、超个人心理学思潮述评

20世纪60年代女权主义者活跃在美国的大学校园内,她们开设了与妇女有关的课程,使心理学领域中对女性心理研究的兴趣日益高涨。1969年,美国心理学界第一个妇女学术组织———心理学妇女联合会正式成立。到20世纪70年代,女性心理学作为心理学领域的一个分支学科得到承认,美国的全国性心理学权威组织———美国心理学会于1973年成立第35分支机构———女性心理学分会,标志着女性心理学正式走上心理学的历史舞台。1976年秋创立并发行了两种专门讨论女性和性别议题的心理学期刊,即《女性心理学季刊》和《性别角色》。此外,有关女性心理学的研究论文也出现在相当多的专业刊物上,对女性议题的关注也在心理学中逐渐突显出来。随即世界其他国家如苏联、英国、日本等也研究和发展了女性心理学。1980年10月,美国心理学会主席、女性心理学家丹玛克教授随美国心理学代表团访华,应邀参加中国心理学会举行的学术会议,作了题为《女性心理学:一个新兴领域的概观》的学术报告,这是女性心理学第一次被作为一门学科介绍到我国。随后,国内的一些学者陆续出版了一批与女性心理学、性别差异有关的论著,一批国外的女性心理学专著、教材也被翻译介绍到国内。此外,一些非心理学专业的民俗学、文化学、社会学学者乃至妇女理论工作者对女性学包括女性教育学、女性伦理学、女性社会学做了大量研究,促进了心理学家研究女性心理学的自觉性。国内的许多大学也相继开设了关于女性或性心理的课程。这些都昭示着女性心理学已经成为主流心理学家关注的一个重要心理学领域。但是,我们应看到,女性心理学在我国毕竟刚刚起步,女性心理学的教学和研究还没有形成规模和体系,仍然有许多问题需要深入探讨。

虽然霍妮被称为“新弗洛伊德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但她的观点与弗洛伊德有着显著的不同。霍妮反对“幼年经验决定一生”的理念,对于当代精神分析中过度强调早年经历的做法持批判态度。她认为,经历本身固然重要,但精神分析更应立足个体当前的精神状况,重视当前问题的解决。 霍妮的观点与社会心理学一致。她同意弗洛伊德关于无意识冲动决定人的行为的论点,但坚决反对弗洛伊德把无意识的冲动理解成是性本能的冲动、用原始性欲发展阶段的进展来解释人格的形成的观念。她认为,人类的精神冲突与社会环境的联系密切,从根本上来源于与基本焦虑相关的心理冲突,而与性有关的异常心理只是其表现之一,并非所有的心理问题都与性有关。 当霍妮还是柏林精神分析研究所一名讲授正统理论的教师时,她开始反驳弗洛伊德关于阴茎羡妒、女性受虐狂和女性发展的学说,并试图用站在女性立场的观点去取代当时流行的以男性为中心的女性心理学观。虽然起初她尝试从内部去修正精神分析学说,最终她还是向这一学说的许多前提条件提出挑战,继而发展了她自己的理论。霍妮有关女性心理学的论文彻底脱离了弗洛伊德“解剖构造即命运”的信条,强调文化因素是女性问题及其性别定位的重要诱因。霍妮认为女性的精神障碍是基于对男性阴茎的妒忌,但并非阴茎本身而是男性特权。霍妮采取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观点,指出女性希望成为男性是因为希望拥有那些被我们的文化认为属于男性的特质或特权,比如力量、勇气、独立、成功、性自由及选择伴侣的权利,这些都是文化因素而非生物因素决定的。霍妮亦指出当男性发现自己没有怀孕生育的本能时,他们反而会产生妒忌及自卑,所以男性表现出的进取心,争取成功是对这种自卑感的补偿。尽管霍妮将她职业生涯的大部分时间投入了女性心理学的写作,她仍于 1935 年放弃该选题。因为她感到,文化在女性心理形成中的角色令她无法确认哪些心理为女性特有,哪些不是。她指出:由于社会环境的复杂,当前不可能真正地区分女性和男性心理上的不同;心理学家的首要任务不应是探讨“女性本质”,而应推动整个人类人格的完善。从此之后,霍妮开始发展她认为中性、对两性同样适用的理论。

腐女性心理研究论文

类似,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产生粉丝的原因。要知道在很久以前有,戏子,伶人等这样的职业,同现在的演员,艺术家等。以前有人喜欢,但是没有诞生粉丝。单纯喜欢作品。同,很久以前有同性恋断袖,龙阳之流,也有过一段时间被社会上层追求。以前有人喜欢,但是没有诞生腐女。这大都类似时代产生一些时代团体。因为爱,所以喜欢。粉丝追偶像,因为偶像的个人魅力。腐女看耽美,因为作品的文风文笔。单纯因为喜欢,喜欢是由各部分原因组成,就像某人喜欢看科幻,某人喜欢看玄幻,这都是兴趣使然。不能说是读者缺乏什么才去喜欢什么。腐女也没有什么不同于其他喜欢其他东西像王者荣耀、ACGN、钓鱼、电影等的人吧。

= =我说却爱缺乏安全感?我想告诉你的事那是那些一天45度明媚忧伤的孩子才会去做的- -表示个人爱好而已,不喜欢,你就不需要介入

近些年来国内“腐文化”的发展越来越热烈,相关作品及背后粉丝数量激增。各方面的讨论度也越来越高涨。 究竟是哪种神秘力量,能让众多女性为它痴迷?研读了一些学术论文和相关文章,对腐文化背后的探究做了一个小小的总结。 群体特点: 作品角色以青少年为主,12-25岁 作品受众多为单身女性 具有良好经济基础 上网时间长(?) 心理特点: 性取向为异性居多 性意识虚拟性和现实矛盾 性别认同潜在矛盾性 耽美文化受腐女欢迎的原因总结概括: 1、男权社会文化的长期压迫,自我认同矛盾,以及对男权的妥协和反抗(额、具体点说比如由于长期压迫导致的从根本意识上认为男尊女卑,但又想反抗的矛盾心理。喜欢看男男的腐女们潜意识会因为自卑而觉得 “我(作为一名女性)不配和这么好的人在一起” 2、耽美作品能够作为一种感情投射,拥有更为自由的代入感:不同作品能满足不同感情关系的定位,比如有的喜欢“强势”自我,厌恶以往女性弱势。被动的固化形象,还有的则是为了刻意去避开女性这种“弱势、易受伤害”的个体,转而将自己定位为一个“他者”(通过将自己塑造为一个旁观者从而回避伤害,算是一种潜意识的自我防御) 3、自我性别未分化 简单来说,人有四种性别角色:男性化、女性化、双性化、未分化 属于自我性别未分化的人自我和谐感和认同感低 在“腐女”群体中中处在“未分化”的性格个体较多,既不完全认同自身的女性化形象同时又对男性性别角色产生向往,并未找到一种完全的平衡感。 产生根源:成长环境(父辈、母辈角色认同感和影响、青春期的变化和性需求、性宣泄)、社会分工和文化背景、同类竞争感、 深层理论解释:人格发展过程中的角色混乱、penis envy、对理想异性的投射 ps:论文中很多理论涉及到精神分析的内容,尚未被验证。论文观点也仅作为一种‘’提出”,并非都是准确的。很多问题尚未有清晰明确的答案,任何理论观点的提出,都只是让我们能够以更宽广的视角去看待这个问题,仅此而已。 以上所有观点与本人无关,本人无任何立场。 参考文献: 1.《腐文化的流行及其影响分析》李茹 2.《耽美文化背后的女性心理探微》张楠 3.《耽美文化及同人女群体研究--一个基于网络的亚文化图谱》陆国静 others...

她们追求享乐的条件是天生的,为什么不在年华将逝前好好使用?除了个人因素外,我们处于一个享乐的社会和时代这一点是更重要的。另外你说的都是很多原因中的三个具体原因。

哈佛大学对女性心理的研究论文

长期单身的女性危害:首先是她自己的身体会变形,并显得苍老。再就是自己的生理功能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在退化。

家庭主妇的情绪真的是很容易失控的,也总是会胡思乱想,觉得老公不爱自己了!偶尔也会想离婚,但是想想婚后的自己该如何生存,又怎么才能给孩子好的生活!所以就更加恐慌,这样只会让整个家的氛围更差,让你老公离你更远! 想要自救其实也很简单,就是让自己更优秀一点,对自己更好一点,让自己更美一点! 点此查看图片折叠原因 做全职会把自己全部的时间和精力全部花在孩子和家务身上,有时候连饭都吃不上,这种都深有感触,一旦孩子睡着了才能让自己放松一点!那么很想问一下你在自己偶有空闲的时候都在干嘛呢?是看电视,陪孩子睡觉还是别的呢?我不知道你每天具体的生活是怎么安排的,但是我建议你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变,如果你已经做的很好可以共勉,如果你没有这么做,请你试试,也许会有效果的! 另外想说二胎妈妈很勇敢,我只有一个孩子,现在也没有勇气要二胎,但是我相信就算要了二胎,我也会像现在这样多爱自己一点! 希望以上的建议对你有用!很想给你个拥抱!强身健体练瑜伽,除了舒缓心情还能有效缓解压力。 众所周知,经常练习瑜伽,我们的身体会发生特别大的改变,也就是说瑜伽是可以帮助我们强身健体的。可是除此之外,大家还应该知道,在帮助释放压力舒缓心情方面,瑜伽也是一个大大的助力哦。双腿并拢伸直站立,脚尖踮起来,上半身向前弯下去,两只手臂反向向背后的上方举起,也要举直哦,注意一定要坚持下去,这样子会感觉整个人都放松了,通体舒畅。下面这个体式同样很有意思,两条腿分开,一前一后站立,上半身挺直然后弯下去,基本与地面平行,双手伸直向背后,也就是现在的正上方拉伸,这是一个有点类似于开肩的动作,练好了之后你会发现身体非常舒服。趴在地上大家都会吧,不过呢不能单纯的趴趴而已,首尾两端都要抬起来,双手要撑在地面上,大腿也不能离地,然后小腿用力往前靠,头部也往后仰,直到两者能够接触为止,这个时候手的位置一定要调整号,因为关乎着身体的平衡。我们每天不仅要关注身体 健康 ,还不能忽视了心理的状态,练习瑜伽,也不仅仅是为了强身健体,因为它还有愉悦身心的功效啊,长期坚持锻炼下去,每天的心情都能美美的,每天都是幸福的一天。 你好,“ 心理抑郁”可以说是女性最常的心理问题。其实,抑郁症尤其是对待在家里看孩子的“家庭主妇”们来说,更是“偏爱” 据工项相关统计发现,约有50-70%的初产妇或家庭主妇,在生了孩子在家里带孩子的一段时间之后,变得情绪低落,容易哭泣、遇事焦虑,并且健忘、悲伤、失眠、对婴儿过于担心等。尤其是初产妇的“产后抑郁症”,对母亲的伤害是显而易见的,但同时还会是会危害宝宝的 健康 和智力。 那么,为什么家庭主妇比别的人群患“心理抑郁”的情况要多得多呢?关于这个原因,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 健康 研究报告,对女性易患抑郁症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发现女性尤其是生育后的女生患抑郁症有其特殊的生理与心理原因: 一、经调查研究发现,大约2~10%的女性患有月经前焦虑精神障碍,所以经前期紊乱也容易诱发女性抑郁症,这是因为这些人对体内激素水平改变的高度敏感性造成的。 二、科学家们发现了很多和抑郁症有关的、只有在女性中才会出现的各种基因突变,包括一个与女性激素调节密切相关的基因;可见,遗传因素将女性患抑郁症的几率提高了好几倍。 三、经调查研究发现,大约10~15%的母亲在生育后最初6个月患有抑郁症,在妊娠期间,女性患抑郁症的比率甚至更高。可见,妊娠、产后的特殊生理时期,是女性患抑郁症的高风险期。 因此,相对来说,女性较男性更容易被忧郁症所困扰;而 家庭主妇们更较于其他阶段的女性更易产生抑郁心理。关于这个原因,可能是由于 现代女性往往身兼数职,除了做好公司的员工,还要做好父母的女儿、丈夫的妻子和孩子的母亲,这些都给现代妇女带来了种种不同的压力,导致女性罹患抑郁症的可能性越来越高。 抑郁症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心灵感冒”。研究认为忧郁是一种很复杂的情绪,因为它是痛苦、愤怒、焦虑、悲哀、自责、羞愧、冷漠等一切负面情绪复合的结果。并且,当“忧郁”的症状,超过了正常界限时,就会畸变为忧郁症,从而形成病态心理。因此,心理抑郁的危害不可轻视。 特别是一些年轻的刚做了 妈妈的女性,患上产后抑郁症,就会对宝宝疏于照顾。那么,对宝宝应有的关心与爱抚会变的较少,也就更不可能和宝宝进行感情上的交流,这样就会致使产后母子间 情感 沟通产生障碍。更严重的是,母亲的这种行为,会导致宝宝在出生后的头3个月内出现行为困难,情绪紧张,而且动作发展不良。而且,在婴儿后期,还会导致宝宝的认知能力和性格形成,出现发展障碍,使宝宝形成敏感、焦虑、孤僻的性格,并且还会出现人际交往能力较差, 社会 适应性不强等一些不良后果。 因此,当有抑郁情况产生时,应当给予适当的重视。做为 家庭主妇的你, 一定要了解有关的心理学知识,建立情绪通道,学会正确疏导情绪;还要做到能以情制情,以别的情绪来协调不良情绪。此外,希望这几个方法,能帮你 解开抑郁的心结: 1、转换不愉快的记忆。 将那些令自己不高兴的事情,重新定义一下。将里面的可笑虚伪之处,重新的诠释,以使自己的情绪变得好起来。 2、送礼物给自己 送礼物给自己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尤其是女性,当心情不好时,可以去逛街、买些喜欢的东西送给自己,也很有效。 3、学会宣泄。 当心情压抑时,要大胆的向朋友、家人诉说。尤其是女性,可以想哭就哭、不必在乎什么,只要能让心情好转就行。 4、肯定自己的能力 知道自己能把事情做好,等于对自己的肯定,这样也可以振作精神,感受快乐。所以,你可以保证一天至少做成3件事,以肯定自己的能力,让自己自信起来。 不过,心理调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如果通过以上努力,还是不能洒脱起来,就应去请教专业心理咨询师,直至完全解除顾虑,重新笑对人生为好。 找心理医生或者婚姻咨询吧,和身边人抱怨甚至和父母说都没用,每个人都是带着自己的感情给你建议,这个时候只有第三方才能理智地和你聊,另外不要做全职主妇,全职主妇没几个真正开心的。 有所谓心理和精神问题的朋友,当前对于你最重要的事情是把贴在你身上的各种“症”和“病”的标签赶快撕掉。 你的所有负面情绪世界上每个活人都有,就如同呼吸,要说是病,那每个人都有病。既然是正常的,就不需要解决,也解决不了,除非把生命解决掉。你们就是个正常人,和别人没有任何区别。所以,心理和精神问题就是个伪命题,去解决心理问题这就是问题本身,这是个可怕陷阱,一旦掉进去,自己浑然不觉,连跳出来的意识都没有。 我们和一般人又有何不同呢,区别是别人有了负面情绪没有陷进去,我们不但陷进去了而不知是陷阱,当然也就不知道要跳出来,更别谈如何跳了,只能无辜地苦苦挣扎。 因此,有了负面情绪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千万别陷进去。陷进去了也别怕,只要知道是个陷阱,不需要解决什么,只需要跳出来就啥事没有了。有人说:“我跳不出来啊”。那是因为你不知道陷阱是怎么来的,也不知道陷阱的原理,更不知道自己是如何掉进来的。你连陷阱都看不见,那当然就不知道如何跳出来的。如果知道了这些,反其道而行,自可跳出来。 陷阱在哪呢?在于我们内心的各种执著和欲望,自己它给自己编了一张张无形大网,把自己牢牢束缚住,并在解决以为是自己心理问题原因的各种现实问题过程中,网越织越密,直至自己动弹不得。倘若反其道行之,唯有放下各种执著和欲望,放下对任何问题的解决,再燃能从陷阱中彻底走出来。这就是迷途知返。 有人非要问我具体方法。并没有什么具体方法。我们的内心无时无处不在。内心的问题不能靠外在的方法解决。我们还是吃饭、睡觉、工作、学习、生活,该干啥干啥,只是吃饭时只想吃饭,睡觉时只想睡觉,工作就是工作。学习就是学习,安住于当下,既不后悔过去,也不恐惧未来就可以了。 传统心理学由于不明白心理问题是怎么回事,不明就里,针对表面的各种负面情绪和生理反应科学系统地发明了很多看起来很科学、很高明、很高大上的各种“症”和“病”,让人眼花缭乱,不由得赞叹心理学的伟大与高明。为了高明,传统心理学家还精心设计了各种量表,显得无比精确和科学,让人深信不疑。然而,这真是可笑之极。我们的内心居然可以这样精确和不变。任何一个所谓正常人,有负面情绪时,都会给贴上一个标签。 为了掩盖自己的无能,传统心理学家告诉大家:“这不但是个病,而且一辈子好不了,必须终生服药”。这个结论不知道把多少人推向了绝望的深渊。我们一旦深信这个结论,就会认命,就会放弃自己,就会行尸走肉般度过一生。这真是莫大的悲哀。 要知道,我们的一切都要掌握在自己手里,如果归因于外在,而我们又改变不了外在,那除了绝望还能有什么?同理,如果我们把所谓心理问题的原因归于外在,认为是由于遗传、家庭、环境、疾病、金钱、别人或某一件事等造成,如果这些外在问题能够改变还好(其实即便改变也无济于事),假如改变不了,那你除了绝望还能有什么。 要知道,我们的内心掌控权就在我们自己手里,开不开心,抑不抑郁,焦不焦虑是我们自己决定的。自己的心态只能自己去改变。同样的问题可以不同的心态去应对。假如我们不愿意去改变,那谁也没有办法。 我们的内心与外界没有任何关系,和生理也没有任何关系,相反生理变化是由我们内心变化所引起的。如果我们把原因归于外在,那我们就失去了自己对自己生命的掌控权,就会听天由命,就会随波逐流,是对自己的完全不负责任,是把自己交给了别人,仍由别人宰割。 然而,你的内心只能自己去改变,别人动不了丝毫。如果希望靠让人改变自己内心,那简直是天方夜谭。腿在自己身上,别人只能告诉你方向,每一步都需要自己去迈。迈一步是一步,不迈就在原地。 我不是说我们大家过去不努力,恰恰相反,而是大家太努力了,可以说是竭尽全力,用尽了各种手段和方法,甚至努力几十年,但就是走不出来。为什么呢?因为大家把方向搞反了,没有找到原因,南辕北辙了,结果是越努力越严重,还不如啥也不干。 看似苦海茫茫,其实岸就在身后,就在跟前,一回头,一转身就是。我们只要现在开始停止释放负能量,并开始释放正能量。这一念的转变你就已经好了,你就已经回头了,你就已经转变方向了,坚持下去就好了。那么,什么是正能量呢?正能量就是每一念、每一言、每一行都是无我利他,我的文章里说的太多了,我就不在详述了。 每个女人多多少少都会有抑郁倾向,悲春伤秋,遇事越想越过不去。个人感觉,解决这件事最好的方法,就是走出家庭,重新进入 社会 ,每天看到不同的事、不同的人,生活变得更有色彩,每天忙都忙死了,哪有那么多的时间让自己忧伤呢?最近听到几起关于产后妈妈抑郁自杀的事情,有的还是高知,其实当过妈妈的人都能理解她们的心结,孩子24小时要照顾,自己身体上的不适,犹如山一样一动不动的老公,一切都是那样崩溃,且没有尽头。此时,如果没有家人的帮助,叫天不应叫地不灵,你让她怎么办呢?爱孩子是每个母亲的天性,谁都想给孩子最好的,但是一个抑郁的妈妈或者她按照习惯待在孩子身边了,但这样真的好吗?有时,我觉得那些妈妈必须更多时间陪伴孩子的言论都是男人们为了束缚女性而刻意制造出来的,因为在妈妈这个角色之前,她首先是一个人,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也需要享受作为人的基本待遇。所以,如果真的发现自己或者身边的人有抑郁倾向,鼓励她们放下那些家务琐事吧,家务少做一天并不能让家庭崩溃,走到 社会 这个大天地里,可能会体验不一样的自己,也许抑郁会不药而治。 感谢您的邀请。 关于这个问题,你可以找点可以让自己开心的事做,不要想太多,打理好自己的生活,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让自己的生活可爱起来。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事实上,“单身”这个行为并不会对一个女性造成心理摧残,女孩们也少听一些让你产生自我怀疑的毒鸡汤。

有句话说得很好:“低质量的婚姻不如高质量的单身”。低质量的婚姻给人带去伤害,能悄然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使其长时间处于消极认知的模式,成为阻碍你自我成长与提升最大的绊脚石。

低质量的婚姻就是如此,它不能解决任何实际性的问题,还会为你带来很多痛苦。那倘若遇不到合适的人,长期单身又何妨?

当然,这并不是说让大家都选择单身的意思,无论是单身还是结婚,都是个人的选择,最重要的都是爱自己并拥有去爱别人的能力。

憧憬爱情的女孩,就勇敢地去爱,你要去争取幸福的婚姻,但你一定不要把幸福的赌注全部押在婚姻上。

茫茫人海中,就算找到惺惺相惜的人,我们也依然是独立的个体,要拥有让自己幸福的能力。经济独立、拥有自己的朋友圈和兴趣爱好,在婚姻中也会过得更从容自在,即使未来生活遭遇什么,也能将日子过得活色生香。

单身的女性没有危害自己一个人经济独立,自由自在的生活更好。

女性研究与女性文学论文

缠小脚最早开始于公元969-975年南唐李煜在位的时期,李后主的一个窅娘别出心裁,用帛将脚缠成新月形状在金莲花上跳舞取悦皇帝。后来这个做法流传到民间,缠小脚之风渐渐普及到了百姓人家。但也有人认为,早在公元前770-476年的战国时期,缠小脚就已出现了,或许更早还可追索到商代。总之,缠小脚这一封建社会的恶俗具有悠久的历史,千百年来残害了数不清的中国妇女。可以说,缠小脚是父权制传统下“男尊女卑”最突出的表现之一。据记载,民间女子从四五岁就开始缠小脚,到成年时脚长若不超过三寸,即成为备受赞赏的“三寸金莲”。在当时,这样的小脚被认为是“女性美”的一个重要方面。即使长相、身材再好的女子,如果是一双天足或脚缠得不够小,就会遭人耻笑,并且嫁不出去。“好大脚”也成为漫骂、羞辱妇女最难听的一句话。而实际上,小脚“美”是以女性身心被摧残为前提的。缠小脚的方法是通过人为的强力,野蛮地造成女子两脚的跖骨脱位或骨折并将之折压在脚掌底,再用缠脚布一层层裹紧,被缠足的女性步履艰难且疼痛非常,更有可能引发残疾和致死。民间“小脚一双,眼泪一缸”的说法,就是女性千百年来遭受这一苦难的集中反映。而一旦把天然的脚缠成了“三寸金莲”,女性在劳动和交往方面必定是十分不便、大受制约,惟有困守家中,站立、行走必扶墙靠壁,不仅“男主外、女主内”顺理成章,“男强女弱”也成了事实,女性若有什么不满、反抗、私奔之类更是难上加难了,惟有忍气吞声,听任摆布。事实上,这种违背自然与健康、建立在摧残妇女身体基础上塑造出来的“美”,不仅是美的极度扭曲和变态,对于父权制社会施行对女性的压迫与控制,也的确收到了强化的实际功效,正如《女儿经》所说:“恐他(她)轻走出房门,千缠万裹来约束”。 缠小脚因男性的癖好而兴起,而男性的审美观畸变也因“三寸金莲”益发不可收拾,直至女性被摧残的小脚成为激起男人性兴奋的重要物品。据记载,自宋代开始,在许多妓院的欢宴中流行起一种“行酒”游戏,从头至尾突出的都是妓女的小脚和她们的小脚鞋,狎妓的嫖客把酒杯放入妓女的小脚鞋里来传递、斟酒、饮酒。直到20世纪初,仍有一些男人喜欢参与这种“行酒”游戏,并为有机会使用妓女小脚鞋中的酒杯来饮酒而兴奋不已。至于历代的酸腐文人,更是兴趣盎然地把探讨小脚当作“学问”来做,不惜笔墨,撰写文章,细细品评,以卑琐为乐事,惟恐未把男人玩小脚的美学成分和调情作用诠释清楚。如清代有一个叫方绚的文人就自诩为“香莲博士”,写就了一篇题为《香莲品藻》的文章,费尽心机把小脚划分为五式九品十八种,并因此出了名。 至于被摧残得骨骼折裂、关节脱位、血肉模糊、脓水淋漓的畸形小脚何以成为中国男人的性目标?这是因为,缠小脚在封建社会是妇女的极度隐私,除了丈夫和关系极密切的人之外,不能随意让人观看,这便使小脚与性的隐秘牵连上了,甚至认为把握不当的话会引发淫乱,小脚即为“导淫之具”。酸腐文人的说法是,缠小脚不仅使女子的步态更加袅娜妖娆,还会使男人在白天“越看越生怜惜”,在晚上“愈亲愈耐抚摩”。小脚美的最高标准也被他们确定:一肥、二软、三秀,“且肥软或可以形求,秀但当以神遇”等等。字里行间,无不浸透着对小脚病态的爱慕、艳羡和崇拜,而将摧残、畸形当作美来欣赏把玩,可见在传统父权制文化背景上中国的男性审美观念已腐败到了何等严重的程度。 但是,就在对女性摧残得最严重、小脚崇拜最张狂的清代,一批有识之士如李汝珍、俞正燮等人,对这一社会恶习进行了严厉批评。李汝珍在其《镜花缘》一书中提出,“女子本是好好的”,而男子却偏使之“矫揉造作”,缠小脚使她们成了“异样”,更指出“何以两足残缺,步履艰难却又为美?”著名的改革、维新派人士康有为,1898年向光绪皇帝呈了“请禁妇女裹足折”,历数缠足恶习于国于民的害处,认为“最骇笑取辱者,莫如妇女裹足一事”,明确主张“严禁妇女裹足”。满清封建王朝被推翻后,孙中山作为民国临时大总统于1912年正式下令禁止缠足。到了“五四”时期,缠足更成为各派革命运动和激进分子讨伐的对象,陈独秀、李大钊等人都曾撰文痛斥缠足对妇女的摧残和压迫。更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妇女投身到了反缠足运动之中,把反缠足作为争取中国妇女解放的一项重要任务。这时,不论是中国的女人还是男人,都开始认识到缠小脚根本就不是美,而恰恰是压迫、耻辱与腐朽的象征回答者: 日月花公主 - 魔法学徒 一级 11-6 22:30我来评论>>提问者对于答案的评价:谢了,我们老师会看到的。您觉得最佳答案好不好? 目前有 0 个人评价 50% (0) 50% (0) 相关内容• 关于中国古代有名的美女 • 中国古代名字的演变 •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有多美 • 中国古代文学分类 • 中国古代神话与古希腊神话的比较 查看同主题问题:中国 古代 古代 女性 女性 文化 其他回答 共 1 条中国古代的女性美和文化 青年演员 今天的中国人对于美女的评价大抵是身材雕浮玲珑,面部轮廓立体,大眼睛双眼皮几项,这些很大程度上是西化了的审美观,比如在汉代以前就很少见到对女性身材的描绘,基本上以面部描写充斥字里行间,写体态也是从衣饰姿态来衬托。眼睛是面部审美的核心所在,所谓“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一个“倩”字道尽了女性眼神的魅力。 翻阅历代的工笔仕女画册,有一对细长的竖起的凤眼(即外眼角上飞)基本上是华夏画中美眉共同的特征。五官搭配上讲求精致,比如嘴唇:今天是以厚而丰满的嘴唇为性感,但在古代正好相反,樱桃口才是人们所疯狂的,那时的女孩子不仅不涂上满嘴的口红,而且还故意只涂唇中部的一点,以产生小口的错觉。 有趣的是,在历代仕女图上所画的美女,基本上都是单眼皮,而且面部扁平。大概是当时汉族的华夏血统还比较纯粹的原因吧(大眼睛、双眼皮和南方越人血统的加入有关)。而且汉人传统脸形是喜欢圆脸的,到了后来才刀条脸一统江山。 今天的人对女性总喜欢强调身材,以“三围”为标度,三围者,胸、腰、臀三分天下各有其一。在此三者中,古人对腰最为重视,直接描写也最多,粗腰美其名曰“小蛮腰”;细腰美其曰“杨柳腰”。西元前6世纪就有楚灵王偏爱细腰女子的典故了;宋玉在其《登徒子好色赋》中,对那位漂亮的“东家之子”也有“腰如束素”的描写。不过腰身不仅要纤细,而且更重要的是姿态上要轻盈灵活,走动时才能摇曳生姿,具有“曲线玲珑”之美。 古代的人对女性的胸围要求相对不高,对拥有一双丰满隆起的大乳的女性也颇不以为然。其实,古代男子欣赏的女性乳房是恰堪一握的丁香乳。至于臀,古人似乎要难以启齿一些,其实中国古代也是崇尚臀部丰满的,但受礼法拘束不便明言。(一般来说,只有崇尚暴力的民族喜欢瘦削的窄臀,这是题外话) 宋代以前,汉人像今天的日本人那样是跪坐在席上的,由此形成的今天大和民族的“大根腿”,早已举世闻名,而以前的华夏是否也是如此,不得而知。不过汉族传统对女性的腿的欣赏一直处于隐蔽地位,远不如女子的脚的地位突出,恋足的小巧式审美发展到极端—自南唐开始,汉族出现了缠足的习俗,缠足的真正原因,许多人只含混的解释说是欣赏脚小之故,其实真正的原因是臀围的一种变星—它可以束缚血液不流向下肢,迫其集中在中间地带,使臀部硕大丰满,这无疑是一种畸形的审美。《镜花缘》里藉吴之和之口反对缠足时说“细推其由,与造淫具何异?”,其实点中了问题的要害。 到了唐朝,物质产品丰富。额宽、脸圆、体肥成为美女的标准,还有一种独特的的崇尚鹰勾鼻的风气(可以参看昭陵的石雕)。唐人以“肥”为美(注:在古语里称呼肥胖为肥不为胖,就像本来“身”也不是身体的含义一样),但这种“肥”与今天的脂肪过剩、大腹便便的臃肿虚胖毫不相干,而是一种骨骼均匀、肌肉结实的美,让女人充分展现出东方的华贵之美。 唐朝风气也很开放,以穿著暴露为时尚,服饰流行低胸半裸装、单层丝绸罗纱的时髦装束,甚至一度崇尚裸体。从流传至今的一些唐朝壁画来看,那时候侍女甚至有全裸的。敦煌词中有记载如:“素胸未消残雪,透轻罗”。(《云谣集。风归云》) 这样过度的风气在唐以前还没有过,可能是与唐朝盛行佛教有关,也可能是与“胡风”有关,就像朱熹所说的那样:“唐源流出于夷狄,故闺门失礼之事,不以为异”,不过总体来看,古代的汉族对性的禁忌很少,所以才会两千多年来一直穿开裆裤。这个风气开始转变是在宋朝,很大程度上和游牧民族的入侵有关系,汉族为了保护自己的女子不得不如此,再加上理学兴起推波助澜,从此女子开始被包裹得严严实实,保守的风气到明清时期达到顶峰。 与此相对应的是,大气铿锵、朴素简约和细腻柔美是汉族文化的两面。安史之乱是汉族文化特征在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转捩点。社会结构发生了很大转变,贵族家族消失了(这个归根结底和中国的封建历史实在是太长了有关),在此之后前一面逐渐失落,而另一面却畸形繁荣,甚至发展到病态的地步,比如明清一代的工艺美术、建筑陈设都是以装饰雕花之艳丽、繁缛闻名的。又以书法为例,书法本分碑体和帖体,但唐以后,古朴遒劲的碑体就逐渐衰落,而软性的帖体则大行于世。 这些转变大概在宋朝就开始了。入元,蒙古人在中原有效折腾了100年,几乎造成了中国历史传统的断档,残酷的屠杀和精神上的空前失落,只使宗教前所未有的盛行。到了明朝,真正意义上的汉文化大部分都已经失传,虽然明王朝的统治者也曾经试图找回一些传统,但那些文化底蕴并不深的朱明皇族大部分都没有能重新找回来(无它,中国真正的的贵族阶层基本上唐后就消灭了),有的甚至还恶化了。 直到今天,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一提起中国文化,基本上想起来的就是京剧、旗袍、功夫、花瓷、年画、八仙桌、曲艺之类的,这些都是明清的遗产,真正的汉唐文化已经远离了我们的视野…… 参考资料:

《近百年中国古代文学的性别研究》《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第3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8年第8期转载) 《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史观的初建及其反思》 《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第3期《试论孙犁小说的意境》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3年第2期《读朱淑贞诗词札记二则》 《天津师大学报》1987年第3期《中国古代女性文学创作的文化反思》《天津社会科学》1988年第1期 (《人民日报》1988年4月3日、《人大报刊复印资料》1988年第6期、《文史知识》1989年第2期转载 )《李清照的自我艺术形象与古代妇女文学》 《天津师大学报》1989年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1989年第6期转载)《光明.黑暗.怎么办》 《读书》1991年第1期《中国古代妇女文学的感伤传统》《文学遗产》1991年第4期《灵魂苏醒的歌唱――论五四时期女性文学》《天津社会科学》1992年第2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1992年第6期转载)《醒世之文,坦诚之心――评孙犁〈芸斋小说〉》 《孙犁作品评论续编》百花文艺出版社,1992年《丁玲小说对妇女人生道路的探索》《天津师大学报》1993年第1期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1993年第5期转载)《论陈衡哲及其创作》 《南开学报》1993年第3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1993年第7期转载;收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3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推荐论文目录》)《中国女性现代精神的高扬――论新时期女性文学》《南开学报》1993年第6期《论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女性文学》 《天津社会科学》1993年第6期《论庐隐及其创作》 《庐隐代表作》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女性人生与文学》 收入《女性与持续发展》天津科技出版社1995年《论冯沅君的小说创作》 《南开学报》1995年第2期《当代纪实文学中的妇女问题》 《文学自由谈》1995年第3期,收入联合国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95北京非政府组织妇女论坛 中国论文选》,中国妇女出版社,1998年《二十世纪中国女性的文学选择》 《南开学报》1996年第3期《中国古代女性的文学选择》 《天津师大学报》1996年第3期《有斜阳处有春愁--沈祖棻及其创作》 《程千帆沈祖棻学记》 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年《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天津社会科学》1998年第2期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1998年第5期转载;收入《当代中国女性文学文化批评文选》,广西师大出版社,2007年)《张爱玲的女性观及其前期创作》 《中国文化研究》1998年第3期《当代文坛新景观―― 女性主义文学在中国》 《升华与超越》(第1辑)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关于中国女性文学研究学科建设的思考》 《南开学报》1999年第2期《发挥综合性大学优势,开展多学科妇女学研究》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0年第5期《论中国女性文学的思想内涵 》 《南开学报》2001年第4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2001年第11期转载)《谈女性文学的基础性建设》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2002年第5期转载)《女性写作与文化生存》《甘肃社会科学》2002年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 文艺理论》2002年第5期转载)《女性视角与文学》 《百花洲》2002年第5期《论女性文学的学科建设》 《南开学报》2003年第2期(《新华文摘》2003年第6期转载;收入《中国妇女研究年鉴(2001~200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多姿的飞翔--论20世纪90年代女性写作》 《天津社会科学》2003年第2期《世纪之交中国女性文学研究略论》 《南京师大文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女性:思想舞动三月》(访谈录) 《中国妇女报》2004年3月23日《“与男共舞”的理论演进》 《社会科学报》2004年4月8日《两性问题断想》 《中国女性文化》2004年第4期《试论<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的性别策略》《南开学报》2005年第2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2005年第7期转载)《关于高校女性文学课程建设的理论思考》《妇女研究论丛》2005年第2期(收入《妇女/性别理论与实践——《妇女研究论丛》(2005-2009)集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五四”传统与新时期女性文学》《江汉论坛》2005年第7期《不谈“身体”》 《百花洲》2005年第5期《世纪之交中国女性文学研究的新进展》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5年第5期(收入《2005北大文选:批评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胸襟 视角 心态——近十年女性文学研究反思》《天津师大学报》2006年第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 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6年第9期转载)《新时期女性文学的爱情书写与现代启蒙叙述》《长江学术》2006年第1期《<周易>的家庭观念及其影响论略》 《南开学报》2006年第2期(《新华文摘》2006年第15期摘要)《新时期女性文学与现代国家意识》 《天津社会科学》2006年第3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6年第4期摘要)《博客上的女性写作与女性形象》 《上海文化》2006年第6期《论北美华文文学“离散”内涵的演变——以女性创作为中心》《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 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7年第7期转载)《性别:文学研究的一个有效范畴》《文史哲》2007年第2期《“人”的主体性启蒙与女性的自我追求》《中山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性别视野中的“小女人散文”批评话语》(台北)《中国现代文学》2007年第2期《自恋与自审间的灵魂历险》《江汉论坛》2007年第3期《性别批评的构建及其基本特征》 《天津社会科学》2007年第4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 文艺理论》2008年第3期转载)《海派文学中的尤物叙事》《湘潭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漫谈女性文学研究的若干问题》 《扬子江评论》2008年第1期《当身体不再成为“武器”——“80后”部分女作家身体书写初探》《天津师大学报》2008年第1期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 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8年第5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转载)《当代女性小说中的流产叙事》 《中国文化研究》2008年第1期《沉郁悲怆 凝重苍凉——评张洁〈无字〉》 《名作欣赏》2008年第3期《关于<女性文学教程>编写的思考》 《中国女性文化》第9辑 2008年《论当代女性文学批评的空间概念》《文艺理论与研究》 2008年第4期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 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8年第12期转载)《“女国民”的兴起:近代中国女性主体身份与文学实践》《南开学报》2008年第4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8年第12期转载;译文收入《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2月)《打开语文教育的一扇新窗——尝试将性别视角引入大学语文教育》,《母语?文章?教育——大学语文研究文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12月《西绪弗斯式的悖谬——张洁新时期创作中的女性观》《东方丛刊》2009年第1期《〈为奴隶的母亲〉小说叙事的性别分析——兼及与〈生人妻〉的比较》《湘潭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日常化情欲的指归——论早期新海派文本的题旨转换》 《南开学报》2009年第4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 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9年第11期转载)《追寻与建构:现代女性文学史书写》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09年8月11日《现代女性文学史写作的最初实践》 《中国女性文化》2009年第2期《茅盾女作家论的性别因素》《东岳论丛》2009年第1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 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0年第7期转载)《晚清“女国民”话语中的性别想象》《中山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女人作为“人”与女人作为“女”:现代中国女性文学中的性别意识》,谭国根、叶少娴编《性别、话语与文学中的自我:中国大陆、台湾与香港的议题》,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10年《<周易>与<礼记>家庭观念之比较》,《中国文化研究》2010年第3期《论生态女性主义批评及其本土实践》,《天津社会科学》2011年第2期《舒芜的妇女观及其性别批评》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1年第5期《近三十年“城乡交叉地带叙事”中的“新才子佳人模式”》 《南开学报》2011年第4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 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2年第3期转载)《民族﹒性别﹒历史叙事——重读玛拉沁夫<茫茫的草原>》 《社会科学》2011年第9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 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2年第2期转载)《萧红与百年中国文学》 《文学与文化》2011年第3期《性别文化与文学研究》 《华夏文化论坛》第六辑, 吉林出版集团、吉林文史出版社,2011年8月《史铁生的女性观及其〈务虚笔记〉》,《当代作家评论》2012年第3期《问题与挑战:女性文学学科建设之思》,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5期( 《新华文摘》2012年第24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2年第6期转载)《“性别”:在“文化政治”的视野中》,《妇女研究论丛》2012年第6期;【译文】《论嵇康的自我——关于嵇康的生活和思想》 [日] 福永光司著,乔以钢译,刘柏青、张连第主编《日本学者中国文学研究译丛》(古典文学专辑)第5辑,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年

缠小脚最早开始于公元969-975年南唐李煜在位的时期,李后主的一个窅娘别出心裁,用帛将脚缠成新月形状在金莲花上跳舞取悦皇帝。后来这个做法流传到民间,缠小脚之风渐渐普及到了百姓人家。但也有人认为,早在公元前770-476年的战国时期,缠小脚就已出现了,或许更早还可追索到商代。总之,缠小脚这一封建社会的恶俗具有悠久的历史,千百年来残害了数不清的中国妇女。可以说,缠小脚是父权制传统下“男尊女卑”最突出的表现之一。据记载,民间女子从四五岁就开始缠小脚,到成年时脚长若不超过三寸,即成为备受赞赏的“三寸金莲”。在当时,这样的小脚被认为是“女性美”的一个重要方面。即使长相、身材再好的女子,如果是一双天足或脚缠得不够小,就会遭人耻笑,并且嫁不出去。“好大脚”也成为漫骂、羞辱妇女最难听的一句话。而实际上,小脚“美”是以女性身心被摧残为前提的。缠小脚的方法是通过人为的强力,野蛮地造成女子两脚的跖骨脱位或骨折并将之折压在脚掌底,再用缠脚布一层层裹紧,被缠足的女性步履艰难且疼痛非常,更有可能引发残疾和致死。民间“小脚一双,眼泪一缸”的说法,就是女性千百年来遭受这一苦难的集中反映。而一旦把天然的脚缠成了“三寸金莲”,女性在劳动和交往方面必定是十分不便、大受制约,惟有困守家中,站立、行走必扶墙靠壁,不仅“男主外、女主内”顺理成章,“男强女弱”也成了事实,女性若有什么不满、反抗、私奔之类更是难上加难了,惟有忍气吞声,听任摆布。事实上,这种违背自然与健康、建立在摧残妇女身体基础上塑造出来的“美”,不仅是美的极度扭曲和变态,对于父权制社会施行对女性的压迫与控制,也的确收到了强化的实际功效,正如《女儿经》所说:“恐他(她)轻走出房门,千缠万裹来约束”。 缠小脚因男性的癖好而兴起,而男性的审美观畸变也因“三寸金莲”益发不可收拾,直至女性被摧残的小脚成为激起男人性兴奋的重要物品。据记载,自宋代开始,在许多妓院的欢宴中流行起一种“行酒”游戏,从头至尾突出的都是妓女的小脚和她们的小脚鞋,狎妓的嫖客把酒杯放入妓女的小脚鞋里来传递、斟酒、饮酒。直到20世纪初,仍有一些男人喜欢参与这种“行酒”游戏,并为有机会使用妓女小脚鞋中的酒杯来饮酒而兴奋不已。至于历代的酸腐文人,更是兴趣盎然地把探讨小脚当作“学问”来做,不惜笔墨,撰写文章,细细品评,以卑琐为乐事,惟恐未把男人玩小脚的美学成分和调情作用诠释清楚。如清代有一个叫方绚的文人就自诩为“香莲博士”,写就了一篇题为《香莲品藻》的文章,费尽心机把小脚划分为五式九品十八种,并因此出了名。 至于被摧残得骨骼折裂、关节脱位、血肉模糊、脓水淋漓的畸形小脚何以成为中国男人的性目标?这是因为,缠小脚在封建社会是妇女的极度隐私,除了丈夫和关系极密切的人之外,不能随意让人观看,这便使小脚与性的隐秘牵连上了,甚至认为把握不当的话会引发淫乱,小脚即为“导淫之具”。酸腐文人的说法是,缠小脚不仅使女子的步态更加袅娜妖娆,还会使男人在白天“越看越生怜惜”,在晚上“愈亲愈耐抚摩”。小脚美的最高标准也被他们确定:一肥、二软、三秀,“且肥软或可以形求,秀但当以神遇”等等。字里行间,无不浸透着对小脚病态的爱慕、艳羡和崇拜,而将摧残、畸形当作美来欣赏把玩,可见在传统父权制文化背景上中国的男性审美观念已腐败到了何等严重的程度。 但是,就在对女性摧残得最严重、小脚崇拜最张狂的清代,一批有识之士如李汝珍、俞正燮等人,对这一社会恶习进行了严厉批评。李汝珍在其《镜花缘》一书中提出,“女子本是好好的”,而男子却偏使之“矫揉造作”,缠小脚使她们成了“异样”,更指出“何以两足残缺,步履艰难却又为美?”著名的改革、维新派人士康有为,1898年向光绪皇帝呈了“请禁妇女裹足折”,历数缠足恶习于国于民的害处,认为“最骇笑取辱者,莫如妇女裹足一事”,明确主张“严禁妇女裹足”。满清封建王朝被推翻后,孙中山作为民国临时大总统于1912年正式下令禁止缠足。到了“五四”时期,缠足更成为各派革命运动和激进分子讨伐的对象,陈独秀、李大钊等人都曾撰文痛斥缠足对妇女的摧残和压迫。更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妇女投身到了反缠足运动之中,把反缠足作为争取中国妇女解放的一项重要任务。这时,不论是中国的女人还是男人,都开始认识到缠小脚根本就不是美,而恰恰是压迫、耻辱与腐朽的象征

天地万物,一阳一阴;红尘人寰,一男一女;男性与女性是永远的话题,男性与女性的纠葛也是最精彩的故事。自从母系社会结束后,女性的地位也一落千丈。古人有云:“唯女子与小人之所以难养也。”把女性看成尤物、红颜祸水、累赘、男人的附属品------女性的这种命运悲剧好像生来就是剪不断,而且永远处在男性的压制之下。什么三从四德: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孔子也有云:“女子者,顺男子之教而长其礼教也。”自此,女性由抗绝转变成自觉地格守,当然,命运的悲剧也开始起航。女性也就成了诗人笔下的“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风雨打窗声”的闺中怨妇;也成了作家笔下的区区几笔不能尽其苦的代言人。女性的悲剧源于社会,也源于命运。蔡文姬——历史推崇的政治才女,精通音律,善作诗文,很有才华。却不幸在董卓这乱中被匈奴掠走。无常的命运,几经波折,行尽万水千同山才回到自己的故土。可夜夜的胡笳,骨肉的分离,怎让她不去思量。眉头紧锁,多少风沙也掩埋不了她的哀愁。命运的悲剧,只因她是女性,所以别无选择。我们读来,也只能哀其不幸。美的东西在倾刻间毁灭,生的孤独,死亦孤独。如在孤寂泠清的掖庭,望明月作伴,哭向青冢,昭君的故事就在一琵琶声中哭泣开来。才子佳人,古代喜欢的门当户对的婚姻模式。而这种婚姻模式又棒打了多少的苦命鸳鸯。唐婉的泪,哭向翁姑,因为他们的不喜欢,所以她只好离陆游而去,抑郁而终。追忆四十年的爱情,陆游哭诉着:“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侨下春波碧,曾是惊鸿照影来。”唐婉的悲剧,梦断香消,香消玉殒,有谁能为之流一淌清澈的泪。女性在这个社会里,就是泪的代言人,就是悲剧的化身。我看到的是一种沉重,一种无法诠释的苦。命运的苦楚,都倾重于女性,或许它偏爱女性柔弱的心,所以女性被摧残的体无完肤。闺阁中的世界,这是女性的天地;女红,是她生活的全部。不步出闺阁一步,谓之大家闺秀。所以《牡丹亭》里的杜丽娘长那么大却不知自家后院有个大花园。“原来姹紫嫣红开遍,都似这般都付于断井颓垣”。自己的人生原来也如悬花一现,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命运的悲剧在封建制度的压制下,杜丽娘该哭向何处。生而死,死而复生,虽是圆满的结局,可这种锥心的痛又以怎样收场。《墙头马上》的李千金,被裴少俊的父亲裴尚书批得不是正规人家的女儿,一封休书使得她不知哭向何处。这就是命运的悲剧,恨悠悠,... ...以下,楼主你自己续写吧……

女性犯罪心理学论文

任何一个课题的研究或开发都是有学科基础或技术基础的。综述部分主要阐述选题在相应学科领域中的发展进程和研究方向,特别是近年来的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通过与中外研究成果的比较和评论,说明自己的选题是符合当前的研究方向并有所进展,或采用了当前的最新技术并有所改进,目的是使读者进一步了解选题的意义。综述部分能反映出毕业设计学生多方面的能力。首先,反映中外文献的阅读能力。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同行的研究水平,在工作中和论文中有效地运用文献,这不仅能避免简单的重复研究,而且也能使研究开发工作有一个高起点。其次,还能反映出综合分析的能力。从大量的文献中找到可以借鉴和参考的,这不仅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水平,还要有一定的综合能力。对同行研究成果是否能抓住要点,优缺点的评述是否符合实际,恰到好处,这和一个人的分析理解能力是有关的。值得注意的是,要做好一篇毕业论文,必须阅读一定量(2~3篇)的外文资料,这不仅反映自己的外文阅读能力,而且有助于论文的先进性。 1、论文摘要中应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切忌把应在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一般也不要对论文内容作诠释和评论(尤其是自我评价)。2、不得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3、结构严谨,表达简明,语义确切。摘要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要按逻辑顺序来安排。句子之间要上下连贯,互相呼应。摘要慎用长句,句型应力求简单。每句话要表意明白,无空泛、笼统、含混之词,但摘要毕竟是一篇完整的短文,电报式的写法亦不足取。摘要不分段。4、用第三人称。建议采用“对……进行了研究”、“报告了……现状”、“进行了……调查”等记述方法标明一次文献的性质和文献主题,不必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5、要使用规范化的名词术语,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新术语或尚无合适汉文术语的,可用原文或译出后加括号注明原文。6、除了实在无法变通以外,一般不用数学公式和化学结构式,不出现插图、表格。7、不用引文,除非该文献证实或否定了他人已出版的著作。8、缩略语、略称、代号,除了相邻专业的读者也能清楚理解的以外,在首次出现时必须加以说明。科技论文写作时应注意的其他事项,如采用法定计量单位、正确使用语言文字和标点符号等,也同样适用于摘要的编写。摘要编写中的主要问题有:要素不全,或缺目的,或缺方法;出现引文,无独立性与自明性;繁简失当。9、论文摘要之撰写通常在整篇论文将近完稿期间开始,以期能包括所有之内容。但亦可提早写作,然后视研究之进度作适当修改。有关论文摘要写作时应注意下列事项:10、整理你的材料使其能在最小的空间下提供最大的信息面。11、用简单而直接的句子。避免使用成语、俗语或不必要的技术性用语。12、请多位同僚阅读并就其简洁度与完整性提供意见。13、删除无意义的或不必要的字眼。但亦不要矫枉过正,将应有之字眼过份删除,如在英文中不应删除必要之冠词如a''an''the等。14、尽量少用缩写字。在英文的情况较多,量度单位则应使用标准化者。特殊缩写字使用时应另外加以定义。15、不要将在文章中未提过的数据放在摘要中。16、不要为扩充版面将不重要的叙述放入摘要中,即使摘要仅能以一两句话概括,就让维持这样吧,切勿画蛇添足。17、不要将文中之所有数据大量地列于摘要中,平均值与标准差或其它统计指标仅列其最重要的一项即可。18、不要置放图或表于摘要之中,尽量采用文字叙述。

目前,大学生犯罪心理复杂多样,其突出表现在:犯罪动机、价值观念、人格障碍、个体心理偏差等方面。学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犯罪心理的 教育 与预防,同时,大学生也要加强对犯罪心理的自我防范。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犯罪心理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试谈大学生校园犯罪心理的社会化原因》

摘 要:近几年,大学生校园犯罪的发生率有上升趋势,究竟大学生在犯罪时候的心理是怎么样的?其与社会人员的犯罪心理有何异同?本文将分析大学生校园犯罪时的心理特征,并将大学生犯罪心理与社会人员犯罪心理进行深入比较,分析他们之间是否存在某种联系,以此对大学生校园犯罪心理的社会化原因进行分析。根据大学生犯罪的心理特征,本文还提出了相应的一些预防 措施 。

关键词:大学生犯罪;犯罪心理学;社会化分析

大学生作为没有步入社会的人群,在校园这个象牙塔中,他们的生活应该充满了和谐,充满了友爱,很多人在走上社会之后,都怀念大学的单纯和纯粹的生活,但是随着社会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随着大学生可以接触到的媒体的增多,美好的校园已经越来越趋于社会化,现在的校园俨然成为了一个小社会,校园的社会化问题也越来越凸显。

大部分时候,社会学家都会以犯罪率来考量一个地区或者国家的社会治安的好坏。正常情况下,如果一个地区的犯罪率越低,说明该地区的人员素质越高,该地区的治安越好。现代社会的校园已经是一个小型的社会,当人们还在觉得校园是大学生的象牙塔的时候,校园内已经发生了犯罪活动。每当校园里的大学生有犯罪行为发生的时候,每次都能引发很大的反响,社会都会给予最大程度的关注,但是连续几年,校园大学生犯罪现象并没有明显减少。

对于大学生校园犯罪,和社会上的犯罪现象有什么相同点呢?首先,他们都是犯罪行为,任何的犯罪行为都必须受到法律的严惩;其次,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所有的罪犯,在他们真正决定犯罪时,其实都是一念之差,不管是有预谋,还是无预谋的,都处于一个异常亢奋的状态;再者,所有罪犯在被抓获后,都会表现地非常平静与后悔,平静是因为多日来紧张的神经终于得到休息和放松,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后悔则是平静之后,在恢复常态的时的一种和正常人无异的心理,因为正常人一般不会犯罪;最后,犯罪活动给自己以及他人带来了巨大的精神损失,一般的犯罪行为至少会给自己以及家人痛苦,甚至对2个或者多个家庭都产生巨大的精神影响。往往校园犯罪对家庭造成的精神损失会更大,一个家庭可能因此而变得支离破碎。

校园犯罪案件的主体一般都是大学生,大学生还没有步入社会,大学生的心理还处于学生所特,和社会人员有着明显的区别。在犯罪心理上,大学生与社会人员主要有如下的区别:1,更典型的激情型犯罪:虽然在社会人员犯罪中,大部分犯罪人员也是由于冲动而犯罪,但是大学生,作为天之骄子,很多时候更容易被激怒,更容易变得歇斯底里,而且大学生由于长期待在学校,很多时候没有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导致大学生更容易因为一点小事导致冲突,最终犯罪,我们可以称这种心理为“校园特有的激情性冲动”,据研究表明,社会人员的冲动性是低于校园的大学生的,这也就表示社会人员的理智程度要高于在校大学生;2,幼稚型犯罪:虽然大学生的学历很高,智商也很高,但是大学生的犯罪手段以及犯罪手法都是幼稚型的,这反映了大学生在犯罪时的一种模仿的心态,很多时候大学生的犯罪手段只是简单模仿现有案件或者小说中描述的那样,这样的模仿心理导致他们更易于犯罪,只要看到作案手法,都有去模仿的倾向,然而往往由于其作案手法的简单性,公安机关在刑侦时候很容易就破获案件,这也是大学生校园犯罪案件的一个重要特征;3,动机单纯性:大学生在没有进入社会之前,在校园里经历的事情非常有限,他们不能体会社会的复杂性,常常因为一些小事而犯罪,据调查,近几年的大学生校园犯罪动机常常集中表现为(1)宿舍生活问题:大学生常常是住在集体宿舍中,很多人可能因为性格不合或者生活习惯不符等,长期积怨导致最终犯罪的实施(2)嫉妒性:作为学生,成绩一般都是评判他们优秀的标准,作为个别成绩优秀的学生,如果他们是属于张扬的性格,那么他们很有可能因为被别人嫉妒而成为别人实施犯罪的对象(3)感情问题:在校大学生由于学习压力不是非常大,大学生谈恋爱现象很普遍,大学生由于感情纠纷而导致的犯罪案例实在不是少数。

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在校大学生罪犯的心理其实并不复杂,深入研究并不是难题,然而在以往的很多研究中,大多数研究者并没有结合大学生自身的特点以及校园犯罪的基本特征,也没有从大学生校园犯罪案件的动机出发进行深入研究,而是将大学生校园犯罪心理和社会人员的犯罪心理一起研究,这其实是不科学的。针对校园大学生的犯罪心理,本文针对性地提出预防校园大学生犯罪的几点措施:1,加强学生的自身素质教育:大学生案件发生很大程度上是与学生的个人素质相关的,有不少同学在学校表现地很张扬,这势必会影响到别人,引起别人的不满,所以学校要教大家学会大智若愚、韬光养晦;2,加强学生的心理教育,多给学生心理疏通的机会:大学生发生犯罪案件,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大学生的心智不够成熟,心理不够强大,在困难或者痛苦面前,会有过激的表现,正确教会他们排解负面情绪是很重要的,很多学校虽然有心灵驿站等心理疏导机构,但由于人员配置问题,往往很多学生没有机会真正去进行心理疏通;3,给学生提供尽量多的接触社会的机会:学生在校园待久了,思想就会过于简单、单纯,心智也就很难快速成长,因此给他们更多的接触社会的机会,让他们体会社会的种种滋味,时间久了,大学生的心理也就会变得越来越成熟,也就会降低因冲动、激情导致的犯罪。

综上所述,本文介绍了大学生校园犯罪的特征并与社会犯罪的特征进行了比较,给出了大学生校园犯罪的心理研究,深度剖析了大学生犯罪心理与社会人员犯罪心理的异同点,并结合大学生自身特点以及其犯罪心理,从学校以及社会的角度出发,给出了较为中肯的预防大学生校园犯罪的几点措施,相信只要通过进一步地对大学生犯罪心理的研究,研究者可以提出更多切实可行的针对大学生犯罪的预防 方法 。

参考文献

[1] 李清德. 大学生犯罪心理成因与预防[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8, (12), 195-197.

[2] 韦志兆. 大学生犯罪心理防控体系研究[J]. 广西社会科学, 2010, (7), 73-75.

[3] 孙胜楠. 浅析大学生犯罪心理的诱因及其预防措施[J]. 法制与社会, 2009, (12), 76-77.

《浅谈大学生犯罪心理》

摘要: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我们的物质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们的精神层面还没有到达这样的高度,这样就使我们的社会中出现了很多损人不利己的事情,在这当中很多的犯罪行为就随之出现。对于社会来说,大学生应该是祖国未来的栋梁,但是为什么还会出现那么多让我们心痛的事情了。探讨这些现象的原因则是 文章 所要表达的。

关键词:犯罪;心理;大学生;原因

一、大学生犯罪现象分析

(一)犯罪率

在中国,青少年成为了犯罪的主体,其犯罪的总数达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80%,虽然在这几年中有所下降,但是还是占到了32.55%,其中大学生的犯罪在这当中占了一个比较大的比例。据有关数据分析,最近几年我国的大学生犯罪率呈上升趋势。

(二)犯罪类型

大学生在经济上没有自己的来源,都是靠家里的给予,因此在这当中不免会受到外界的刺激,对于物质的不满足,对于“朋友”的嫉妒,导致了我们的大学生开始接近犯罪。因此大学生犯罪大多数是以追求享乐,满足报复和寻求刺激而造成的。

二、犯罪心理造成的原因的多方面性

(一)自身原因

1.自我意识的混乱。很多大学生没有明确的认识到自己,我们把“我”分为主体我和客体我,如果在主体我与客体我分化的基础上,能够形成新的认知水平上的协调统一的自我,那么就能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识,反之则可能出现自我意识的混乱。

2.需要与动机。需要是主体思想和活动的基本动力。如果是正常的需要根本就不会引发犯罪,而犯罪者的需要的最大特点就是永不满足。

3.性格。性格是我们最难改变的一点。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在这当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什么样的性格更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社会原因,

现在了解信息的 渠道 多了,很多的不良行为也被我们的学生所传送,接触的人不一样就会导致我们是否会走上这样的道路,还有就是我们在接触这些信息时自己的抵抗力。这样就导致了我们的价值观的冲突,如此就会导致我们价值主体满足需要方式的异化,从而偏离了社会正常的轨道。

(三)学校原因

在我们小的时候学校过度重视成绩,使我们就只为了这一点去奋斗,这使我们有很大的心理压力。因此使得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上有很多的弊端,就容易逃学,从而去社会上寻找自己想要的,这样就会比较容易接触一些不是很好的人,造成犯罪行为。在大学中很多的都是以我们的学分作为我们的评判标准。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没有过高的要求,这样就会造成大学生的道德感不强,责任心下降,规范意识不够。

(四)家庭原因

都说家是人的避难所,在我们得意时或是失意时都想回到我们的家。家对我们的影响是多么大。因此家庭的环境,家庭的教育,家庭的完好程度都对我们有着深刻的影响。这当中包含了单亲家庭,贫困家庭以及不和谐的家庭。首先,单亲家庭本身就对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心理阴影,他在这种缺少父爱或是母爱的环境中成长,会招到别人的歧视。因而会形成孤僻,自私,冷漠的性格,很难与人相处;贫困家庭长大的孩子会有很强的自尊心,但是没有满足基本的温饱问题,在这种需要上就会有强烈的欲望,因此会实施盗窃。

家庭的教育才是问题的关键,在教育中很多家长犯了一些错误,导致了他们走了犯罪的道路。

三、现阶段的解决方法

(一)监狱

对于已经实施了犯罪的大学生来说,只要是触犯了刑事法律的基本上都进入了监狱,而这对于他们是一个能够重新做人的机会。

(二)学校的课程开设

在一些大学出现了犯罪的事件之后,学校的管理者们纷纷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加强了 法律知识 的传播,而因此开设了一些特定的课程。

总结

从自身到家庭再到社会,这样的一个环境使我们的生活有了更大的压力,我们的大学生在成人和青少年的过渡时期。很多的问题不是那么明确,因此从众心理的产生,还有就是自己的问题,导致了这么多的犯罪行为。那么怎样使学生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才是问题的根本。我认为,学生自己应该不断的提升自己,这样才会促使自己得以进步;学校应该教会学生更多的为人处世的方法,更应该让他们了解到“人”的真正内涵;家庭应该适当的改变一下现在的模式,和孩子处于平等的地位;社会是一个大团体,更应该为现在的学生搭建一个公平公正的平台。

参考文献:

[1]马斯洛.人类动机的理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