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教父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教父毕业论文

《平凡的世界》 作者:路遥 《穆斯林的葬礼》 作者:霍达 《挪威的森林》 作者:村上春树 《基督山伯爵》 作者:大仲马 《教父》 作者:马里奥·普佐 《苏菲的世界》 作者:乔斯坦·贾德 《麦田里的守望者》 作者:塞林格 《白鹿原》 作者:陈忠实 《破碎的四月》 作者:卡达莱 《万历十五年》 作者:黄仁宇 《美的历程》 作者:李泽厚 《围城》 作者:钱钟书 《汤姆叔叔的小屋》 作者:斯托夫人 《尘埃落定》 作者:阿来 《根》 作者:亚历克·黑尔 《生命从明天开始》 作者:心曼 春曼 《活着》 作者:余华 《许三观卖血记》 作者:余华 《牛虻》 作者:伏尼契 《呼啸山庄》 作者:艾米莉·勃朗特 《拿破仑全传》 作者:刘乐土 《曹禺剧本选》 作者:曹禺 1.《平凡的世界》 作者:路遥 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作者在近十年间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划了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铜城除过河南人之外,从北方黄土高原和南方平原地区贫困县漫流来的乡民也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从有了煤炭业,这里就成了中国西部的阿拉斯加,吸引来无数寻找生活出路的人。在这个口音五花八门的“联合国”里,由于河南人最多,因此公众交际语言一般都用河南话。在铜城生活的各地人,都能操几句河南腔,哼几句嗯嗯啊啊的豫剧。 这城市四周全是山梁土峁。山上石多土薄,不宜耕作,农业人口远比不上黄土高原腹地稠密,更不要说和拥挤不堪的中部平原相比了。因为事农者甚微,加之此地又不缺乏燃料,这些山山峁峁竟然长起了茂密的柴草,甚至还有一些树木梢林,显得比黄土高原其它地方更有风光。每当入秋之时,有些山上红叶如火,花团锦簇般夺人眼目…… 山梁土峁间,由于地层深处挖掘过甚而形成空洞,地表时有下陷,令人触目惊心的大裂缝往往撕破了几架山梁,甚至大冒顶造成整座大山崩塌陷落,引起周围里氏三级左右的地震。大山以北一二百华里处就是黄河,它带着成千上万吨泥沙沉重地喘息着淌向东方…… 城市在这条狭长的山沟里只能摆下一条主街。那商店铺面,楼房街舍,就沿着这条蜿蜒曲折的街道,沿着铁路两侧,沿着那条平时流量不大的七水河,鳞次栉比,层层叠叠,密集如蜂房蚁巢,由南到北铺排了足有十华里长。 火车站位于城市中心。一幢长方形的候车室涂成黄色,在这座沾灰染黑的城市里显得富丽堂皇。除过南郊军民两用的飞机场,火车站不大的广场也许是市内最为开阔的地方了。 火车从这里向南,穿越绿色的中部平原,五六个小时就可以抵达省城。而向西,向东,向北,都有公路伸出,一直可以通往邻近几个省份。这个火车站每天上下午分别和省城对开两趟快慢客车,其余就全都是运煤车了。 从陇海铁路岔出来的这条支线,它的最后一节铁轨并没有在这个车站终止。这钢铁阶梯又在这里岔出两股,一路爬坡穿洞,沿途串起了东西两面二十多个矿区。 外地人提起铜城,都知道这是个出煤的地方,因此想象这城市大概到处都堆满了煤。其实,铜城边上只有一两个产量很小的煤矿,其余的大矿都在东西两面那些山沟里。 当你沿着铁路支线拐进这些山沟,便会知道那里有着多么庞大的世界。这些相距只有十来里路的煤矿,每个矿区都有上万名工人,连同他们的家属,几乎都超过了一个山区县城的规模。密集的人口,密集的房屋,高耸的井架,隆隆的机声,喧嚣的声浪,简直使人难以置信这些小小的山沟山湾,怎么能承载了如此大的负荷? 2.《穆斯林的葬礼》 作者:霍达 一个穆斯林的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揭示了他们在华夏文化和伊斯兰文化的撞击和融合中独特的心理结构,以及在政治、宗教的氛围中对人生真谛的困惑和追求。展现了古老的民族风情和充满矛盾的现实垂涎。作品清新流畅、质朴无华,以细腻的笔触探测人的心灵,读后荡气回肠,留下深沉的思索。 3.《挪威的森林》 作者:村上春树 一本风靡全亚洲百分之百的恋爱小说,曾高居日本文学史上的“超级畅销书”。 这当然要被算成是村上春树的代表作。许多人认识这位日本人就是从这本书开始。全书以回忆为线索,表达了青少年面对青春期的孤独困惑以及面对成长的无奈、无聊。村上通过年轻人在社会压力下无法摆脱的生存痛苦,第一次明明白白地强调了他在以后书中不断反复强调的主题:生命的悲哀与无力感。 这是一部伤感,又有痛苦,百分之百的恋爱小说。小说主人公渡边展开他同两个女孩间的爱情纠葛。渡边的第一个恋人直子原是他高中要好同学木月的女友,后来木月自杀了。一年后渡边同直子不期而遇并开始交往。此时的直子已变得娴静腼腆,美丽晶莹的眸子里不时掠过一丝难以捕捉的阴翳。两人只是日复一日地在落叶飘零的东京街头漫无目标地或前或后或并肩行走不止。直子20岁生日的晚上两人发生了性关系,不料第二天直子便不知去向。几个月后直子来信说她住进一家远在深山里的精神疗养院。渡边前去探望时发现直子开始带有成熟女性的丰腴与娇美。晚间两人虽同处一室,但渡边约束了自己,分手前表示永远等待直子。返校不久,由于一次偶然相遇,渡边开始与低年级的绿子交往。绿子同内向的直子截然相反,“简直就像迎着春天的晨光蹦跳到世界上来的一头小鹿”。这期间,渡边内心十分苦闷彷徨。一方面念念不忘直子缠绵的病情与柔情,一方面又难以抗拒绿子大胆的表白和迷人的活力。不久传来直子自杀的噩耗,渡边失魂魄地四处徒步旅行。最后,在直子同房病友玲子的鼓励下,开始摸索此后的人生。 我本人认为,内容错综复杂,不仔细看,容易弄不明白 4.《基督山伯爵》 作者:大仲马 《基督山伯爵》是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的代表作。法老号大副唐泰斯受船长委托,为拿破仑党人送了一封信,遭到两个卑鄙小人和法官的陷害,被打入死牢。狱友法里亚神甫向他传授了各种知识,并在临终前把埋于基督山岛上的一批宝藏的秘密告诉了他。唐泰斯越狱后找到了宝藏,成为巨富。从此化名基督山伯爵,经过精心策划,报答了恩人,惩罚了仇人。本书充满浪漫的传奇色彩,章章奇特新颖,引人入胜。 故事性很强, 很耐读! 5.《教父》 作者:马里奥·普佐 这是是1969年美国出版的长篇小说,是美国出版史上的头号畅销书,曾连续70周排名畅销榜,37年销量达2000万册。早在七十年代初已拍成电影,发行世界各国,受到普遍欢迎,据小说改编的三部电影有两部获奥斯卡奖。《教父》的故事提供了某种根植于美国人心中的可怕的愉悦因素,使读者近距离观察到一个令人震颤的黑暗而暴力的非法阶层,献给读者一场凶险生活方式的飨宴。 黑帮故事的经典~! 6《苏菲的世界》 作者:乔斯坦·贾德 风靡全球、超级畅销的哲学奇书 全世界最易读懂的哲学书 一本关于哲学史的小说 20世纪百部经典著作之一 1994年获"德国青少年文学奖"与"最优秀作品奖" 《苏菲的世界》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发展的历程。由前苏格拉底时代到萨特,以及亚里士多德、笛卡儿、黑格尔等人的思想都通过作者生动的笔触跃然纸上,并配以当时的历史背景加以解释,引人入胜。评论家认为,对于那些从未读过哲学课程的人而言,此书是最为合适的入门书,而对于那些以往读过一些哲学而已忘得一干二净的人士,也可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 7.《麦田里的守望者》 作者:塞林格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塞林格唯一的一部长篇,虽然只有十几万字,它却在美国社会上和文学界产生过巨大影响。1951年,这部小说一问世,立即引起轰动。主人公的经历和思想在青少年中引起强烈共鸣,受到读者,特别是大中学生的热烈欢迎。他们纷纷模仿主人公霍尔顿的装束打扮,讲“霍尔顿式”的语言,因为这部小说道出了他们的心声,反映了他们的理想、苦闷和愿望。经过30多年来时间的考验,证明它不愧为美国当代文学中的“现代经典小说”之一。现在大多数中学和高等学校已把它列为必读的课外读物,正如有的评论家说的那样,它“几乎大大地影响了好几代美国青年”。 8.《万历十五年》 作者:黄仁宇 明万历十五年,即公元1587年,在中国历史上原本是极其普通的年份。作者以该年前后的史事件及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物为中心,抽丝剥茧,梳理了中国传统社会管理层面存在的种种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索现代中国应当涉取的经验和教训。作者以其“大历史”观而闻名于世,本书中这一观念初露头角,“叙事不妨细致,但是结论却要看远不顾近”。本书自80年代初在中国大陆出版以来,好评如潮,在学术界和文化界有广泛的影响。... 《万历十五年》由黄仁宇先生于1976年在美国所著,在国内直到近些年才引起大众的注意。其实这一年大明王朝并没有发生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所以不为一般研究者所注意,但在这一年发生的许多琐细小事,却如青萍之末成为帝国走向崩溃的前兆。 元辅张居正已去世五年,海瑞在这一年也故去了,一代名将戚继光也在年底殁了,时年29岁的努尔哈赤在东北崛起了:始建宫室,布教令于部中,禁暴乱,戢盗窃,立法制……然而朝廷却未予注意;西班牙无敌舰队即将出征英吉利,揭开世界历史新的一页…… 9.《美的历程》 作者:李泽厚 《美的历程》从宏观鸟瞰角度对中国数千年的艺术、文学作了概括描述和美学把握。其中提出了诸如原始远古艺术的“龙飞凤舞”,殷周青铜器艺术的“狞厉的美”,先秦理性的“儒道互补”,楚辞、汉赋、汉画像石之“浪漫主义”,“人的觉醒”的魏晋风度,六朝、唐、宋佛像雕塑、宋之山水绘画以及诗、词、曲各具审美的三品类,明清时期小说,戏曲由浪漫而感伤而现实之变迁等等重要观念,多发前人之所未发,此书于一九八一年初版,多次再版理印达几十万册。已有英文、德文、日文、韩文等多种译本问世。这篇文章真的很好。 10.《围城》 作者:钱钟书 《围城》是中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作者钱钟书1910—1998,江苏无锡人,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后留学英、法,是位学贯中西而富才情的学者。《围城》动笔于1944年,完稿于1946年,其时,作者正蛰居上海,耳闻身受日本侵略者的蛮横,“两年里忧世伤生”《围城·序》,同时又坚韧地“锱铢积累地”把自己对人生、对学术的感悟与思考付诸笔端,先后完成了小说《围城》和学术著作《谈艺录》。 就凭这部唯一的长篇小说,钱钟书成为中国现代文学中小说大师级人物。本书自四十年代末出版以来,有多少人为它哭,为它笑,为它深深长叹,为它久久思索。人生是围城,婚姻是围城,冲进去了,就被生存的种种烦愁包围。钱钟书以他洒脱幽默的文笔,述说着一群知识分子的快乐与哀愁。钱钟书的深入骨髓的洞见,通达超脱的生存智慧足以让读者品评再三。。 11.《活着》 作者:余华 这部作品的题目叫《活着》,作为一个词语,“活着” 在我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自来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作为一部分作品,《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的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因为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他们活着时一起走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死去时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与此同时,《活着》还讲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就像那句老话:千钧一发。让一根头发去承受三万斤的重压,它没有断。《活着》还讲述了眼泪的宽广和丰富;讲述了绝望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而活着。 12.《许三观卖血记》 作者:余华 《许三观卖血记》是余华1995年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它以博大的温情描绘了磨难中的人生,以激烈的故事形式表达了人在面对厄运时求生的欲望.小说讲述了许三观靠着卖血渡过了人生的一个个难关,战胜了命运强加给他的惊涛骇浪,而当他老了,知道自己的血再也没有人要时,精神却崩溃了.法国《读书》杂志在评论《许三观卖血记》时说道:这是一部精妙绝伦的小说,是朴实简洁和内涵意蕴深远的完美结合.余华目前正在创作一部长篇小说,讲述的是一个时间跨度很大的爱情故事,从文学风格上说,这将是一部与《许三观卖血记》迥然不同的作品,这部小说将于明年初完成. 这本书表达了作者对长度的迷恋,一条道路,一条河流,一条雨后的彩虹,一个绵延不绝的回忆,一首有始无终的民歌,一个人的一生.这一切尤如盘起来的一捆绳子,被叙述慢慢拉出去,拉到了路的尽头. 在这里,作者有时候会无所事事.因为他从一开始就发现虚构的人物同样有自己的声音,他认为应该尊重这些声音,让它们自己去风中寻找答案.于是,作者不再是一位叙述上的侵略者,而是一位聆听者,一位耐心,仔细,善解人意和感同身受的聆听者.他努力这样去做,在叙述的时候,他试图取消自己作者的身份,他觉得自己应该是一位读者.事实也是如此,当这本书完成之后,他发现自己知道的并不比别人多. 书中的人物经常自己开口说话,有时候会让作者吓一跳,当那些恰如其分又十分美妙的话在虚构的嘴里脱口而出时,作者会突然自卑起来,心里暗想:"我可说不出这样的话."然而,当他成为一位真正的读者,当他阅读别人的作品时,他又时常暗自得意:"我也说过这样的话." 这似乎就是文学的乐趣,我们需要它的影响,来纠正我们的思想和态度.有趣的是,当众多伟大的作品影响着一位作者时,他会发现自己虚构的人物也正以同样的方式影响着他. 这本书其实是一首很长的民歌,它的节奏是回忆的速度,旋律温和地跳跃着,休止符被韵脚隐藏了起来.作者在这里虚构的只是两个人的历史,而试图唤起的是更多人的记忆. 马提亚尔说:"回忆过去的生活,无异于再活一次."写作和阅读其实都是在敲响回忆之门,或者说都是为了再活一次. 13.《牛虻》 作者:伏尼契 牛虻:为信仰赴死如散步 他,牛虻——一个为了自己的革命信仰,甘愿被命运折磨的人。他深爱过两个人——父亲蒙坦里尼和高洁的女人琼玛,但后来的他一生都没有再给机会让他们来爱他。他的内 既是慷慨动人的革命书籍,又是高雅纯正的文学名著,本书充满深刻描写人情人性的艺术感染力。在人口最多的中国和土地最宽的前苏联,《牛虻》拥有着无数的、几代人的崇拜者。 主人公牛虻,是上流社会的叛逆。年轻时经历过几番刻骨铭心的感情苦难。他曾因无知而铸成大错。他最热爱的姑娘,给予他惨痛的心灵伤害;他尊敬的生父,却是凶残的政敌!然而他义无反顾地追真理,抛弃了爱情与生命――为意大利的独立与自由。牛虻,成为青年人心中“坚强”的化身! 小说围绕牛虻,恋人琼玛以及性格复杂的蒙泰尼里主教展开,线条简明而又写得波澜起伏、惊心动魄,显示了作者激越的感情世界和浓厚的艺术功力。 14.《呼啸山庄》 作者:艾米莉·勃朗特 《呼啸山庄》是一部震撼人心的“奇特的小说”,是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毕生的唯一力作。弃儿希刺克厉夫被“呼啸山庄”的主人恩萧收养,恩萧的女儿凯瑟琳与他从小友爱,产生了炽烈的爱情。而庄主的儿子辛德雷却仇恨他,老恩萧死后,把他降为奴仆,百般凌辱。凯瑟琳为了得到“画眉山庄”主人林顿的财产资助希刺克厉夫而嫁给了林顿。希刺克厉夫得知后愤然出走。几年后,希刺克厉夫致富归来,使辛德雷倾家荡产,并诱林顿之妹与他成婚,恣意虐待。凯瑟琳终因不能同希刺克厉夫结合而凄然病逝。 15.《尘埃落定》 作者:阿来 《尘埃落定》是青年藏族作家阿来的小说,该小说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 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四川阿坝地区,当地的藏族人民被十八家土族统治着,麦其土司便是其中之一。 《尘埃落定》讲述的是康巴藏族的故事,这当然是一个很民族化的题材。因为作家的族别,他的生活经历,这个看似独特的题材的选择其实是一种必然,但小说并不囿不于民族题材,小说中涉及到的权力、英雄、宗教、信用、仇杀、爱情等话题都具有现代意义。这使《尘埃落定》在题材上不仅有特殊性,更具有普遍意义。《尘埃落定》写的是历史,但历史也是一种现实,而这种现实得到更为充分的表达,它的面貌会更加文阔,更加深远。同一种空间,也就是具有演绎多种故事的可能。关于这段历史,阿来说“史是写出了它的一种状态,或者说是我对它某一方面的理解。” 16.《拿破仑全传》 作者:刘乐土 1804年,在一个盛大无比的典礼中,拿破仑.波拿巴为自己加冕,成为法国的皇帝。他的法语带着浓厚的科西嘉口音,看起来好像不大适宜做法国的领导人。可是他却几乎征服了整个世界。 他是一个军事天才,铁蹄踏遍了整个欧洲大陆和埃及……1815年,英国和普鲁士联军在滑铁卢战役里使他一败涂地。拿破仑被放逐到南大西洋的一个英国的小岛上,6年之后与世长辞。 拿破仑还是一位既爱江山,也爱美人的大丈夫。其一生风流情债无数……他猎取美女芳心的招法,与他天才的军事才干一样出类拔萃…… 本书是迄今为止最全面、最公正、最生动、最细腻展示拿破仑军旅生涯和情感世界的著作! 17.《破碎的四月》 作者:卡达莱 乔戈的哥哥被仇家杀死,从那一刻起,乔戈的生活便离他而去。根据统治阿尔巴尼亚北部高原地区的卡努法典:如果一个人被杀死,他的家人必须为他报仇。乔戈无法摆脱宿命,三月十七日,他成功地射杀了那个凶手。在被死者家属追杀之前,他被允许了三十天的休战协定,于是他的四月破碎成了两部分:在四月十七日之前,是“白色”的,安全的;之后便是“黑色”白,亡命的。 与乔戈的命运交织在一起的是一对新婚夫妇。他们来自都市,对高原文化充满向往。新娘迪安娜对被死亡威胁着的乔戈一见钟情,与此同时,乔戈也想在四月转成黑色之前再次邂逅迪安娜。 当人一降生在这个世界上,就陷入一场追杀或者杀人的宿命中,生命只能如破碎的四月般短暂和仓煌。《破碎的四月》以简洁、诗一般的笔调讲述了一个人一个月的故事,却反映了一个民族几百年的固扰和悲剧性。

大姊 郑定文著 林黛玉与贾宝玉 张一鸣著 阉鸡 张文环等著 团圆 张天翼著 二十一个及其他 张天翼著 张天翼短篇小说选集 张天翼著 传奇 张爱玲著 蹄下小景 越薪著 沉沦 郁达夫著 春潮 郁达夫著 飘儿和尚 郁达夫等著 春风沉醉的晚上 郁达夫著 爱的讲座 叶灵凤著 抗争 叶圣陶著 倒影集 杨绛著 送报夫 杨逵等著 薄命 杨华等著 新感觉派小说选 严家炎选编 毁弃 许钦文著 许钦文小说集 许钦文的笃戏 许杰著 萧红短篇小说集 萧红著 栗子 萧乾著 江上 萧军著 羊 萧军著 轭下集 吴岩著 豚 吴希圣等著 黄昏 王西彦著王西彦小说选 王西彦著 湖畔儿语 王统照著 死室的彗星 台静农著 地之子建塔者 台静农著 孙席珍小说选集 孙席珍著 苏曼殊小说集 苏曼殊血债 司徒宗著 一群失业的人 守愚等著 芦焚短篇小说选集 师陀著 恶夜 沈寂著 沈从文小说选 沈从文著 兰娘恨 中国现代小说 福昭创业记 儒丐著 侠凤奇缘 李涵秋著清朝全史演义 李伯通著 春阿氏 冷佛原著 热血痕 克敏著 上海春秋 包天笑著 旧京琐记 枝巢子著新华春梦 杨尘因著女兵自传:节选 谢冰莹著宝剑金钗 王度庐著 莎菲女士的日记 丁玲著 怂恿喜讯 彭家煌著 绀弩小说集 聂绀弩著 青春 郑辛雄著 蕴华集 郑振铎等著

我相信每个影迷都看过《教父》,而且相当多的人将这部电影奉为心中的第一神作,反复看过不下二三十遍,对各种细节、台词熟到可以背下来。

但对于《教父》这样的电影,光看片可能是不够的。

因为《教父》的伟大和它的制作过程分不开。

是的,其实任何一部电影,它都不止是影片本身。它包含了其从构思到拍摄的整个经过,而且其随后被评论界和观众理解和接受,声誉起起伏伏的过程也都属于它生命的一部分。

余下的事都是电影史。

约翰·福特说,当事实变成传奇的时候,就写下传奇吧。

下面的故事,未必全是事实,但肯定是传奇。

文 | magasa 1

马里奥·普佐是个无可救药的烂赌棍,这位拉斯维加斯常客的财务状态随时处于赤字,大半辈子被屁股后面的债主追得无处藏身。

马里奥·普佐

1968年3月的一天,这个大胖子瑟瑟发抖地站在罗伯特·埃文斯的办公室门外,忐忑不安。埃文斯是派拉蒙制片厂的制片总监,不到四十岁,以英俊著称,作为牙医的儿子他有一副象牙牌似的晶莹白牙,好莱坞的女人以上他的床为荣,但他从来记不住那些女人的名字。

罗伯特·埃文斯

普佐终于等到了埃文斯的接见,他带来的是一份小说大纲外加百来页的未完成稿,书名初定叫《黑手党》,如果他不能把这部手稿顺利卖掉,有人就会打断他一条胳膊。

派拉蒙的竞争者只有环球一家,埃文斯接过手稿没兴趣开读,直接扔给普佐12500美元,还给他拨了一间办公室,配了一名秘书,命他尽快把书写完,如果有出版商肯要,到时再付他6万。普佐领了钱欢天喜地地去了。

60年代末的派拉蒙,属于财团Gulf+Western所有。查理·布鲁多恩领导下的Gulf+Western,主业是在中美洲生产蔗糖和雪茄,布鲁多恩对电影挺有兴趣,但从利润上说,派拉蒙的贡献只占整个集团的零头。

片厂的总裁是斯坦利·贾菲,年轻有为,出身电影世家。贾菲领导下的制片总监及其副手分别是罗伯特·埃文斯和彼得·巴特,前两年陆续推出了好几部卖座电影,使得派拉蒙压过环球一头,隐然成为当时好莱坞的头牌制片厂。

在派拉蒙员工眼里,这几位头头脑脑是一群自大狂,或者说,是「好莱坞的曼森家族」。

《枭城喋血》

「曼森家族」对黑帮片情有独钟,但当时流行的主要是犹太黑帮片,意大利黑帮片是什么模样,所有人都没概念。刚巧这时候派拉蒙出品的由马丁·里特执导、柯克·道格拉斯主演的《枭城喋血》票房惨败,派拉蒙一时没了再碰黑帮片的动力。

谁也没想到,马里奥·普佐更名为《教父》后的那部小说,1969年3月刚上书店货架立刻洛阳纸贵,前前后后卖了有100万册精装,1200万册平装。派拉蒙知道天上掉馅饼了,决定马上开拍《教父》电影版,但仍想只用两三百万美元打发。

教父和他的三个儿子

制片人艾尔伯特·鲁迪说:「要是当时《教父》从畅销排行榜上掉了下来,派拉蒙也不会太失望的。」直到环球公司再次出现,开价100万想买走《教父》改编权,派拉蒙才意识到,这绝不是一笔小生意。

普佐被叫来参与改编,派拉蒙让他往剧本里加点当代背景和嬉皮元素,这样更受年轻人的欢迎。在普佐心底里,《教父》其实是个家庭故事,只不过这家人刚好从事的是犯罪活动,而不能说这是部犯罪电影,他们的犯罪组织刚好是个家族。

《教父》要表达的是对很多人盲目迷信的美国价值的怀疑,在孕育小说和电影的60年代末,人们对整个社会政治制度是不信任的,这体现到作品中,就是政府的无能和不作为,例如开篇就是一个人在哭诉「我相信美国」,但他得不到法律的公正,只得求助于黑手党。

阿尔·帕西诺与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埃文斯发现,当时有经验的黑帮片导演多半是犹太背景,恐怕处理不好意大利裔的《教父》,而且科斯塔-加夫拉斯、彼得·叶茨和彼得·博格达诺维奇等新老名导都先后拒绝了邀约,该找谁来做导演呢?这时巴特建议找刚满三十岁的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他几年前在《纽约时报》当记者时写过他。

埃文斯一看科波拉的简历:《如今你已长大》,这是部装腔作势的艺术片;《菲尼安的彩虹》,是百老汇歌舞片,但被他弄成了灾难;《雨族》,没有任何人说好……好吧,看在他是意大利人的份上,就让他试一下。

《雨族》

科波拉是UCLA的毕业生,还在读书时他就给B级片教父罗杰·科曼打工,《如今你已长大》被他当作MFA的毕业论文交上去了。他写过很多剧本,当时的他更主要是以编剧身份知名。孰料巴特发现,说服科波拉来执导《教父》竟比说服埃文斯更困难。

科波拉一直以艺术家自居,对改编畅销书根本没兴趣。就像那个年代的其他「电影小子」一样,他喜欢新浪潮和费里尼,《教父》这种玩意正是他一直拼命回避的东西。埃文斯简直百思不得其解:「你连一部动画片都没人找你拍,居然不肯拍《教父》?」

《THX 1138》

科波拉的好朋友乔治·卢卡斯那时候正在剪辑《THX 1138》,科波拉在接电话的当口问他:「我该接这部片吗?」卢卡斯抬起头说:「你别无选择,我们欠着别人的钱呢。」

科波拉欠债当然不是因为赌博。他名下的美国西洋镜公司欠了华纳公司60万美元。他创立美国西洋镜是想为所有厌恶好莱坞体制的艺术电影导演提供一个家园和创意孵化器,可以无拘无束地拍自己想拍的作品。

这个很天真的想法令他的事业还未真正起步就债台高筑,对于科波拉来说,拍不拍《教父》是次要的,甚至是否欠债也是次要的,对他来说最重要的是——难道眼睁睁看着自己对抗好莱坞的理想从此破灭吗?如果不拍《教父》的话。

于是科波拉最终同意了派拉蒙开出的这个无法拒绝的条件。

2

科波拉很快发现,拍《教父》绝对是他能找到的最棒的「对抗好莱坞」的体验。围绕《教父》选角展开的战争,是一次典型的「旧好莱坞」与「新好莱坞」的冲突。起初伯特·兰卡斯特很想演教父柯利昂,因为他觉得这个角色是他在《豹》里演过的萨里纳亲王的延续。为了演柯利昂,兰卡斯特纡尊降贵地同意试镜。埃文斯他们几乎已选定了兰卡斯特,但科波拉却另有打算。

《豹》

他心目中的人选有两个,劳伦斯·奥利弗或马龙·白兰度。但奥利弗生病了,那就只剩下白兰度。白兰度这个人选其实最早是普佐的建议,因为柯利昂出场时间并不太多,需要演员有种沉静的力量主宰全局,这非白兰度莫属。但46岁的白兰度来演老柯利昂显得年轻了点,这还不是主要问题。

主要问题是这位曾经的天皇巨星、奥斯卡影帝当时在好莱坞已经落得如同过街老鼠般的境遇。所有片厂的头目一听他的名字立马摇头,谁不知道他和剧组所有人都势同水火?谁不知道他在拍《叛舰喋血记》时让塔希提岛上的半数女孩都染上性病?谁不知道他近几年演一部砸一部,是臭不可闻的票房毒药?

《叛舰喋血记》(1962)

在派拉蒙的高层会议上科波拉被多次严厉警告,不准提白兰度这个名字。但他主意已定,教父这个角色非白兰度不可,最终埃文斯等人被软化了,和他约法三章:不会提前付白兰度片酬;拍摄过程中如果白兰度有妨碍进度的行为,立刻滚蛋;必须试镜。

带着这几个条件,科波拉惴惴不安地踏进了白兰度的家门,他跟前巨星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然后说我们来随便拍一两个镜头,看看设备是否正常。白兰度心知肚明,他渴望这个角色比科波拉渴望他更甚。他为科波拉准备了惊喜,只见他往嘴里塞入两个棉球,让腮帮子鼓出来活像头斗牛犬,他把头发往后梳,再抹上鞋油。此刻「教父」站在了眼前,科波拉知道他的坚持没有白费。

《教父》

但如何说服派拉蒙的人是个问题,科波拉和制片人艾尔伯特·鲁迪狡猾地把白兰度的试镜镜头安排在一大堆试镜人的中间,放给斯坦利·贾菲、罗伯特·埃文斯等人看。埃文斯果然没有认出来,说这个人不错,看上去就像是意大利的,他是谁?

之后科波拉又走了上层路线,直接找大老板布鲁多恩看试镜录像,才看几个镜头,布鲁多恩操着奥地利口音的英语大吼:「不行,我们不能要个疯子。」但等他看到白兰度把自己的皮肤弄得像泄了气的气球一样松垮干瘪时,他兴奋地大叫:「这人太棒了!」科波拉终于如愿以偿。

《毒海鸳鸯》

比说服派拉蒙接受白兰度更困难的是让他们接受艾尔·帕西诺演迈克尔·柯利昂。白兰度尽管恶名沸扬,但至少那也是「名」呀,帕西诺,谁听过这个名字?派拉蒙想要的是罗伯特·雷德福、瑞安·奥尼尔、阿兰·德隆、沃伦·比蒂这些当时最红的青年明星。但科波拉看过帕西诺演的《毒海鸳鸯》,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帕西诺第一次见科波拉之前很紧张,他在科波拉工作室外的地毯上踱来踱去,直到踩出一条印子,他和人说话不敢抬头看对方,哪有半分后来雄狮咆哮的模样?似乎是这种内向的特质进一步打动了科波拉,他像坚持白兰度一样坚持帕西诺的人选。派拉蒙没法,只好从之。

《教父》

谁知道帕西诺当时和米高梅签约要拍另一部黑帮片,米高梅不肯放人。这难不倒埃文斯,他一个电话打给著名的劳工律师、好莱坞幕后黑手西德尼·柯夏克,请他帮忙。

柯夏克给米高梅的大老板柯克·柯考连又打了个电话,没多会,埃文斯桌上的电话就想了。米高梅的人说:「现在那个矮子归你们了。」埃文斯问柯夏克:「你是怎么办到的?」柯夏克说:「我只是告诉柯考连,你正在拉斯维加斯修的米高梅大酒店还想竣工吗?」

科波拉、伍迪·艾伦、马丁·斯科塞斯

《教父》中的一些次要角色是在马丁·斯科塞斯家的饭桌上聊出来的。科波拉和斯科塞斯1970年在意大利的索伦托电影节上相遇,他发现这个留着大胡子的小个子是部活的电影百科全书,无时无刻不用那机关枪似的语调往外喷着各种关于电影的雄心壮志和精妙见解,两人一见如故。

科波拉经常到纽约斯科塞斯的父母家做客,向他父亲学习意大利口音,听她母亲提出各种离奇的建议,比如她认为这部影片中应该有理查德·康特一个角色,科波拉想都没想就接受了。

马里奥·普佐很喜欢和科波拉一起合作改编剧本,不仅仅是因为这孩子懂剧作结构而他不懂,更因为两人都喜欢吃和烹饪。但剧本里有几场关键的戏是罗伯特·唐尼(《唐人街》编剧)写的,例如两代教父在花园的最后交接。科波拉问唐尼:「你想要署名吗?」唐尼笑说:「我他妈就写了这么几场,要什么署名啊?要是你得了奥斯卡,记得感谢我就成了。」

作曲家科波拉选的是尼诺·罗塔,他出生在米兰,和费里尼有过大量合作。

科波拉一反常规,不要专业的群众演员,他想找业余的、真实的,这简直要把派拉蒙气疯,照说业余的人肯定更便宜,但不熟练的演员必然会浪费更多拍摄时间,多拍一天超支就要以十万计。可这次科波拉又赢了。

普佐遵派拉蒙之命将剧本的时代背景改到70年代,这样做是为了省钱,派拉蒙要的只是一个中等制作。但科波拉说服他们把年代放回到4、50年代,并且要到西西里岛实地拍摄几场对全片来说意义重大的戏。

《邦妮与克莱德》

从科波拉被选中开始,他几乎处处违逆派拉蒙的意愿,为何人微言轻的科波拉几乎取得了全胜?为什么派拉蒙对一个青年导演如此宽容?

这种事不可能发生在片厂制度的黄金年代,也不可能发生在今天,它只可能是6、70年代相交时的神话,《邦妮与克莱德》《毕业生》《逍遥骑士》这几部青年电影将好莱坞震得无所适从,保守顽固派自忖时日无多,在新生力量冲击下溃不成军。

《教父》在某种程度上和《邦妮与克莱德》《毕业生》《逍遥骑士》一样,一开始都在挑战父权统治,不信任家庭和秩序,希望走自己的方向。但《教父》里的迈克尔最终回到了父辈的道路上来,这种调和和保守的趋向,恰恰成为对「新好莱坞」一代结局的无心预言——科波拉、斯科塞斯、卢卡斯、斯皮尔伯格之辈,最终都拥抱了好莱坞,并亲手埋葬了少时光荣的梦想。

3

《教父》有很多场戏在纽约实地拍摄,剧组工作人员多是跟西德尼·吕美特、阿瑟·潘、伊利亚·卡赞等铁血之辈磨练出来的,什么场面没见过?很多人觉得科波拉太过优柔寡断,需要人推着他前进。

科波拉在片场偷听到剧组人员骂他,不敢出声,等人走了才敢出来。每天排练的时间太长,导致拍摄落后于进度。他每晚熬夜修改剧本,白天也改个不停。演员接了通告来片场,结果没有他的戏,这种事天天发生。

《教父》工作照

摄影师戈登·威利斯和科波拉对演员的用法态度迥异。科波拉深受戏剧熏陶,过于骄纵演员,认为不能拿他们当机器使唤,要鼓励他们自由发挥。威利斯自恃年高,认为科波拉以前干的都是草台班子,没有正规拍戏的经验。科波拉为了赶进度心急火燎,威利斯有时候布光特别慢,一言不合就吵了起来。

威利斯回到保姆车里,无论如何不肯出来,科波拉说,那我们自己拍。他对摄影机操作员迈克尔·查普曼说,现在你来负责。查普曼扭头跑进洗手间,把门锁死。科波拉这才明白,摄影组的人根本不听他的。

《教父》工作照

最初送到派拉蒙高层跟前的样片令他们感到光火。威利斯有意把画面拍得很暗,特别是室内戏,他的低调光常常让观众看不清人脸。埃文斯看完老教父看到大儿子桑尼尸体的那场戏,说:「科波拉是个大笨蛋,他根本不懂如何让白兰度演好,这是我这辈子见过最过火的一场烂戏。」

帕西诺刚进组那几天的表现也不太让人满意。还有剪辑师找到埃文斯告状,说这没法剪,因为科波拉不懂什么是连戏。所以在拍摄过程的前期,科波拉时时处于被替换的边缘,有传言说卡赞随时准备接替他。

《巴顿将军》

但科波拉刚刚凭《巴顿将军》获得了奥斯卡编剧奖,派拉蒙不敢贸然下手。白兰度也出言保他,他放话说,如果科波拉被炒,他也不干了。开机之后如果频繁出现人事变动,派拉蒙也是得不偿失,因而科波拉得以幸免。

他和白兰度的合作十分愉快,连白兰度不记台词的老毛病都惯了下来。白兰度说,看提词板其实无损表演,相反还有助于我即兴发挥。

《教父》

影片拍了100多天,素材海量,用了两个剪辑师,其中威廉·雷诺兹负责前半,彼得·金纳负责后半。科波拉强烈要求在旧金山自己的工作室完成剪辑,派拉蒙十分不情愿。派拉蒙还希望片长不超过135分钟,于是科波拉使了个心眼,他狠狠砍去不少精华,剪了个短版本。派拉蒙的人一看,怎么精华都没了?科波拉顺势就全加了回去,最后片长接近三个小时。

现代的电影营销,是自《教父》开始。因为小说的持续热卖,同名电影的拍摄也相应成为一个万众翘首的事件,派拉蒙注意维持对拍摄过程的曝光,让《教父》时刻保持在公众的视野内。拍摄期间有不少意裔美国人抗议,他们担心影片会扭曲意裔形象,这反构成了宣传。另外,白兰度沉寂多年后的复出又会如何?这些都令《教父》拥有了大卖热卖的基础。

《法国贩毒网》

但它的导演科波拉却时时觉得自己即将面临灭顶之灾。在《教父》接近完成时,他去看好朋友威廉·弗里德金的新片《法国贩毒网》,这是部打破常规的警匪犯罪片,看完出来,和他同去的剪辑助理大夸影片手法不俗,科波拉垂头丧气地说:「我感觉我要失败了。我拍的是滥俗的流行小说,要命的是还拍成了一堆人坐在黑黢黢的屋子里喋喋不休。」助理答道:「我觉得也是。」

《教父》的发行策略改变了好莱坞的常规做法,掀起了未来十年的大片狂潮,并最终埋葬了新好莱坞和科波拉的理想。在《教父》之前,电影都是从首轮到次轮,再到三轮,一轮一轮地放,每一轮间隔若干时间,而《教父》开了大规模首映的先河,派拉蒙和院线谈判,说想放《教父》的都先交8万美元来,结果首映之前就已回收了2500-3000万。而且前12周的分账比例都是派拉蒙拿90%,12周之后才向院线倾斜。

《教父》

1972年3月15日,《教父》在纽约首映,尽管这天下起了迟来的大雪,但售票处前的队伍排了几个街区那么长。一共有316家影院上映,票价定为4美元,而一般的电影是3美元。很快影院数追加50多家仍供不应求。所有评论几乎一边倒赞美影片是艺术和商业的完美结合。

科波拉当时正在巴黎写剧本,拍摄《教父》从作出决定到整个过程,都令他艺术家的自尊深受伤害,他对影片没有任何期望,朋友打来电话告诉他影片大卖,他说了句「好吧,那还不错」,然后就接着埋头写本子去了。

罗伯特·埃文斯后来对《时代周刊》说:「制作票房大片已成为20世纪最新潮的艺术形式。」他说这话的时候还没有《大白鲨》和《星球大战》。

4

《教父》出世前,黑帮片这种类型已奄奄一息,所有人都觉得已经把它拍尽了。是科波拉复活了黑帮片,并将它推向一个史诗化的新方向,无论是残忍血腥程度,还是社会政治批判力量,都达到该种类型前所未有的高度。

《小恺撒》

黑帮片的历史与大多数好莱坞类型片不同,它像是在30年代初期突然冒出来似的,有三部最成功的黑帮片为这种类型树立了原型,它们是《小恺撒》《人民公敌》《疤脸煞星》,这几部影片大肆宣扬帮伙分子的张狂无忌,展示都市生活的阴暗负面,但因为审查制度的威胁和其他外部力量的破坏,好莱坞片厂不得不在30年代中期调整黑帮片的程式,使它没能按照原定的方向充分发育。

《执法铁汉》

警匪对抗成为后来的主旋律。詹姆斯·卡格尼和爱德华·G.罗宾逊摇身一变,开始在《执法铁汉》之类的影片中扮演重塑秩序的警察,他们的角色仍然强悍专断、愤世嫉俗,某种程度上是在复制之前黑帮分子的性格特征。古典时期的黑帮片十分接近于西部片,尽管故事上演背景一在城市,一在旷野,无论是封闭的钢筋混凝土丛林,还是一望无际的地平线,都是对天然野性进行驯化。

黑帮片陆续演化出很多子类,如有组织黑社会电影、警匪片、犯罪片等。卡格尼式的孤胆匪徒在40年代几乎绝迹,取而代之的是都市现实主义风格和对有组织犯罪的关注。《教父》对有组织犯罪的结构和体系作了细致入微的描摹,并将一个犯罪家族放到时代的变迁之中观察它的转变。

《教父》

老教父维托秉承奥运精神一般的公正,有所为有所不为;之后是过渡期桑尼的冲动与暴力,信奉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最后直到迈克尔以马基雅维利式的精明和隐忍才重定江山。迈克尔和桑尼的区别在于,桑尼行事乃是出于个人复仇的驱动,而迈克尔早就认识清楚,所有的一切,包括谋杀与婚姻,都是某种形式上的生意。

是「后越战时代」的空虚,让观众理解并原谅了迈克尔必须那么做,迈克尔的无力感就是观众的无力感。迈克尔不会像卡格尼、罗宾逊那样死无葬身之地,他只会一刻不停地走向衰老、疲惫、被耗尽,直至众叛亲离。

《好家伙》

普佐和科波拉决不会想到,《教父》的流行对现实中的黑社会乃至警界都产生了影响。「教父」本来是普佐发明的术语,现在FBI也用它来指称黑帮老大。亲吻「教父」的手成为某些黑帮的正式礼节,「我会给他开出一个无法拒绝的条件」成为黑帮分子的口头禅。电影《好家伙》的原型亨利·希尔声称没有看过斯科塞斯的这部电影,但他看了无数遍《教父》。

1973年的奥斯卡在3月27日举行,《教父》被提名十项,但只赢下三项,白兰度获得了他的第二尊影帝奖,但他没有亲自上台,而是遣了一个印第安少女上台拒领,抗议一个月前的「伤膝事件」。科波拉在导演奖上输给了《歌厅》的鲍勃·福特,但他和普佐分享了最佳改编剧本奖,他感谢了每个人,惟独没有埃文斯,他说是忘记了,但他倒真的记住了感谢罗伯特·唐尼。

《歌厅》(1972)

科波拉对《教父》所取得空前成绩的冷漠并没有持续太久,他很快就学会了享受成功。他带着卢卡斯走进旧金山的奔驰专卖店,挑了一辆梅赛德斯600,他告诉店员:「把账单寄到派拉蒙。」他用香槟酒给车施洗,然后带上博格达诺维奇、弗里德金等一帮哥们,在日落大道上疯狂飚车,高呼「好莱坞万岁!」

尽管科波拉的片酬只有11万美元,但他获得了影片净利润的6%,从此旧金山家里的邮箱常常收到派拉蒙寄来的百万美元支票,还掉华纳的欠款自然不在话下,他过上了符合自己身价的生活,他疯狂地购买房产、玩具、电台、杂志社和直升机。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他像一个坐在摆着饕餮盛宴桌子前的小孩,不知道该吃哪一样,于是就全部吃下。他在一夜之间成为好莱坞最有权力的导演,但他对如何支配这种权力还不太熟练。他似乎还没有忘记西洋镜公司的梦想,但已无兴趣按照原定的共产主义农庄方式复活它。

他将公司搬到一座颇具纪念意义的标志性建筑中重新开张,新的美国西洋镜更像一家传统的好莱坞片厂,门前永远熙熙攘攘,许多形迹可疑的人进进出出,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除了科波拉自己和卢卡斯的一两部电影,它什么也没有拍出来。

写毕业论文啊,那就看《动物凶猛》吧,它在《当代中国文学史》上是有代表性的一部小说,而且颇有争议,大有写论文的发挥空间。一些已经盖棺定论的小说写论文就不好写了

幼儿父母教养方式毕业论文

家庭 教育 是由父母 对子 女施加的教育和影响。关于家庭教育的论文有哪些?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家庭教育的论文,欢迎阅读!关于家庭教育的论文篇一: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互补 家庭教育指的是在一个家庭中,家长在日常的生活中给予孩子的教育和教导,也包括家长日常生活的个人习性等方面对孩子的影响。也就是说家庭教育是家长有意识的通过自身的语言和动作给学生进行的教导和示范。家庭教育是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因而,在进行幼儿教育时,需要家庭教育这一基本的前提和基础,从而促进幼儿教育的顺利开展。现在很多家长、老师甚至孩子本身都存在类似这样的家庭教育方面的疑问,都希望能找到最合适的学习教材和教育 方法 ,培养好孩子的学习生活习惯,让孩子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健康快乐地成长,从而达到提高孩子综合素质的目的。然而,孩子终归是孩子,就好像一棵小树苗,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培育就很容易东歪西倒、难以成材,凡是小孩身上总有些性格和行为上的缺点、偶尔犯一些小错误,的确会对他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其实有利于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很多,你需要仔细考虑和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教材、建议也可选择观看适合自己的家教视频节目,这样综合起来才能对症下药、行之有效。 一、做好家庭教育对幼儿教育的基础作用 家庭教育是集体教育、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三大教育体系中,家庭教育又是一个别的教育体系无法代替的部分。因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们生存的第一个环境。在这个环境里,孩子睁开眼睛看到的第一个亲人就是自己的父母。父母提供给孩子最基本的生命与生存保障,因而孩子把第一个信赖呈给了父母,也就是把自己的人生交给了父母。幼儿社会性教育中药体现人文关怀,关键在于教育者要真正理解社会行为的内涵,即从幼儿的情意出发,将关心、同情、平等、尊重、公正、差异等人文观念纳入到教育者行为模式中,使幼儿受到人文熏陶、感染,从而养成人文关怀的胸襟。杜威说“ 儿童 世界的主要特征不是什么与外界事物相符合合格意义上的真理,而是刚请于同情。”这就是说,儿童本来是富有同情与关怀之心的,问题是在教育中不要把它丢弃掉。因而,重视家庭教育对幼儿教育的基础作用,在日常的家庭教育中,家长要用自己得体的言行来感染幼儿,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习得基本的品格。 二、在幼儿教育实施过程中,家庭教育要做好延伸的作用 可以说,家庭教育除了对幼儿教育有做准备的作用外,还有对幼儿教育进行延伸的作用,它主要体现在一下四点:①智能开发。家长们都希望培育一个聪明的孩子,自然会重视对幼儿的智能开发,主要包括对3-6岁幼儿进行语言、思维、记忆、想象、创造力、动作技能的培养与开发等等。②健康教育。家长们都希望培育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自然不会忽视对幼儿的健康教育,主要包括对3-6岁幼儿进行营养饮食、环保衣物、游戏健身、规律作息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等。③品德教育。家长们都希望培育一个品德高尚的孩子,自然要重视对幼儿的品德培养,主要包括对3-6岁幼儿进行学习品质、社交礼仪、公共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等等。④艺术培育。家长们都希望培育一个才艺超群的孩子,自然要重视对孩子的艺术培训,主要包括对3-6岁幼儿进行音乐、绘画、舞蹈、手工、器乐、棋艺等艺术才能的培养等等。当然要根据孩子的天资禀赋与 兴趣 爱好 来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艺术特长。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对孩子的茁壮成长意义深远。 三、做好家庭教育对幼儿教育的补充作用 家庭教育有许多是孩子在幼儿园无法学到的东西,因而,在这一点上,家庭教育是对幼儿教育起到一定的补充的作用。那么家庭教育该如何做好补充作用呢? 1.做好对幼儿品格的培养 家庭教育是有意识的行动,但有的时候,人的本能恶性行为往往会不自觉的暴露和体现,而这往往会对孩子的三观有着一定的影响。因而,家庭教育在这种时候要注重将好的一面展现给幼儿,把那些不好的方面隐藏起来,例如家长之间的争吵等都不应当当着孩子的面展现出来,而这这说明了一个和谐友好的家庭氛围的重要性。 2.培养幼儿基本的生活技能 生活技能在幼儿教育里往往是有所欠缺的,而家庭教育可以满足这一点。例如,在日常的生活中,培养学生基本的生活习性,比如早起早睡、刷牙洗脸、盛饭时吃多少打多少等,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作息,为幼儿教育做好补充,以便幼儿教育的顺利进行。 四、 总结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句话是没有错误的,一个家庭教育环境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一个孩子正常三观的形成。因而,在做好幼儿教育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掉家庭教育对孩子习性的影响,从而在日常的教育中,做好两者的互补作用。 作者:肖玉英 单位:赣州市南康区幼儿园 参考文献: [1]穆彦青.家庭教育该如何与幼儿园教育实现互补[J].当代学前教育,2010(3):37-40 [2]孙太英.浅谈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互补[J].新课程:下旬,2013(11):21-21 关于家庭教育的论文篇二:家庭教育发展策略 孩子是家庭的纽带,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位当父母的美好愿望。然而,事与愿违,许多家庭由于父母教育方法不当,导致孩子养成了错误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两代人之间相互埋怨,甚至家庭破裂,造成社会不安定的因素。由此看来,孩子的教育显得非常重要,它不仅关系着家庭的和睦幸福,而且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根据笔者多年的观察、了解和实际 经验 ,总结了以下几点建议,和大家探讨。 一、父母必须言行一致,让孩子从小变得诚实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深深地影响着孩子。因此,父母一定要言行一致,说到做到。比如,答应给孩子买的东西一定要买,而且要按时买、及时买。做不到的事千万不要答应,否则,就会在孩子面前失去威信,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认为你说假话、人,不听你的话。父母不仅要经常给孩子讲《狼来了》的 故事 ,让孩子明白说谎的危害,从而不说谎;还要向古时候的曾子学习:曾子的妻子要去赶场,孩子吵着要跟着去,妻子为了哄孩子,就谎说回来杀猪给孩子吃,孩子一听很高兴,就不吵着要去了。妻子赶场回来,看到曾子正在杀猪,连忙制止,说杀猪是哄小孩的,你怎么认真呢?可曾子却认为不能欺哄孩子,说了就应该做到。做父母的说话算话,孩子就会是一个讲诚信的人。 二、父母要给孩子选择品行好的伙伴,让孩子有良好的成长环境 孩子最怕的是孤独,没有朋友。孩子间最大的惩罚是“不和你玩了”。孩子喜欢小伙伴,但父母一定要给孩子选择好的伙伴。让孩子远离那些缺少管教、思想品德不好、具有不良行为的人。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和品行不端的人交往,对孩子的影响特别大。古代《孟母三迁》的故事,孟子能成为学识、声望仅次于作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的孔子的亚圣,与他的母亲三次搬家,选择具有良好品行的邻居关系很大。 三、父母教育孩子不能太严厉,要对孩子适当宽容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犯错误,这是很正常的。作为家长,要包容孩子,帮孩子分析,知道自己错在哪里,给孩子改正的机会。有些父母要面子,对孩子要求苛刻,不允许孩子犯一丁点错误,轻则斥责,重则拳棒相加,造成的后果是孩子做错事怕被责骂而不敢说实话。久而久之,就养成了爱撒谎的不良习惯。笔者所认识的两位教师都是学校德高望重、受人尊重的老教师,两家的家庭情况很相似,都有个儿子,年龄一般大小,都由教师带在身边读书。但两位教师教育孩子的方法却大相径庭:其中一位教师性格比较温和,遇事冷静,不温不火,孩子犯了错闯了祸,他不是马上批评,追究责任,而是先安慰孩子,然后帮助孩子分析事情的因果,如果下次孩子改好了,就鼓励和表扬。在父亲一言一行的影响下,孩子从小踏踏实实做事,规规矩矩做人。另一位教师则不同,什么事都力求完美,如果孩子犯了错,立即进行严厉的批评教育,并要求孩子保证以后不再犯,若再犯错,处罚就更严厉。为了逃避父亲的责骂,孩子只好说谎,慢慢地变得不诚实,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最后竟然离家出走。所以,不同的家庭教育,造就孩子截然不同的成长轨迹。 四、父母不能溺爱孩子,应让其有是非观念,学会感恩 俗话说,孩子是自己的好。许多父母把孩子视为心肝宝贝,含在嘴里怕化,捧在手里怕飞,孩子的什么要求都满足,什么缺点都包庇。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把它当成理所当然的事,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很自私,不知道感恩,不会关心别人。笔者认识一家人,父母特别溺爱孩子,单位、邻里只能说他家的孩子好,不能说差,否则父母就会和人翻脸。结果,等到孩子都长大了,两个老人却被儿女从屋里赶出来,没地方去。而且他们的几个儿女因为吸毒,天天找父母要钱,两个老人天天胆颤心惊,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这就是溺爱孩子造成的恶果。另外,父母平时要多和学校、教师、邻里沟通,及时掌握孩子的表现,和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共同教育孩子。总之,父母教育培养自己的孩子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疼爱但不溺爱孩子,要给孩子适当的空间,教育孩子尊老爱幼,要让孩子学会感恩,注意孩子的思想动向,让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在家做个好孩子,在学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公民,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健康成长,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作者:彭湖斌 单位:攀枝花市仁和区大田镇中心学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林格.教育就是培养习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3]陈德军.父母怎样正确教育孩子[M].北京:金盾出版社,2011. 关于家庭教育的论文篇三:家庭教育存在的误区及对策 “家庭教育是指在日常生活中,由父母及家庭中的其他年长者对子女及年幼者施加的教育和影响。”①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在人的启蒙、成长、成才中所起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良好的家庭教育会使人终生受益。目前,家长越来越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但在教育过程中仍存在不少误区,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性格形成、行为举止、社会适应性等方面的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因此,如何正确实施家庭教育,进而促进子女健康成长的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1当前家庭教育存在的误区 “虽然中国人现在已经很重视家庭教育这一途径,但由于人们头脑中传统的封建意识根深蒂固,加之封闭式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又特别深,所以我国目前的大部分家庭教育仍处于朴素的、自发的、随意的阶段,科学的、系统的家庭教育还很不普及。”②家庭教育的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1在教育观念上的误区 目前,大部分家长认识到了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然而在教育过程中,多数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仍然陈旧。许多父母总是将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全部给予自己的子女,认为给予孩子最好的物质生活条件就是对子女的“爱”,而忽视了子女真正的想法和想要的东西。这种思想来源于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思想,同时也受到当今社会不正当的竞争理念的影响,因此,当今社会不自觉的形成这样一种风气,即父母总是不计成本的满足孩子的一切愿望,给孩子穿最贵的衣服,吃最好的食物、买最好的玩具,上最优的早教、幼儿园,参加最好的培训班等等。在孩子成长中总是时时刻刻关注着孩子的一言一行,深怕孩子摔倒,父母总是想当然的照顾、保护孩子,对他们抱有很大希望,期待他们无论在学习上还是 毕业 后,都能具备超强的能力,成就美满的未来。但事实上却总是事与愿违。家长操碎了心,往往为孩子付出了一切,孩子却变得越来越叛逆、逃课、早恋、以自我为中心、冷漠、追求个性自由等等。从整体的家庭教育视角来看,这样的结果是必然的,因为父母总是为子女安排好了一切,而忽视了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交友等习惯。在日常生活中不重视培养子女自强、自重、独立思考等优秀的品格,孩子很难在短时间内会有所突破。 1.2在教育方式上的误区 “调查表明,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的心理素质、生活习惯、学习行为、各项能力等的发展有直接影响,是影响其心理健康和人生成就的重要因素。”③一是过分保护子女,近年来,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有求必应,把满足孩子的一切愿望与要求当作对孩子的爱,忽视了父母自己作为家庭教育中的教育者对孩子的尊老爱幼、谦虚礼让等德行品格教育的职责;二是对子女过分干涉,很多家长总是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强行寄托给孩子,没有考虑到孩子自己的需求与想法。虽然父母给予了孩子生命,但子女有自由来选择适合的生活方式和理想目标;三是鼓励孩子的报复行为,鼓励和赞赏孩子的报复性行为,极易使孩子忽视自身的错误,进而形成自私、崇尚武力等的不良品质。 1.3在教育内容上的误区 在这充满竞争的现代社会,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更加急切,再加上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对孩子寄托了很大的期望。主要体现在对孩子的教育内容规划不够科学,家长只是凭借自己的意愿或者经验来给孩子制定计划,并没有遵循孩子的实际情况;甚至有的家长一厢情愿的进行攀比和跟风,看到别人的孩子在学什么,也要求自己的孩子去学,完全不尊重孩子的意愿,强制孩子学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东西,结果造成孩子的特长没有发挥出来,也没有学好父母安排的课程。进而使孩子形成一种逆反心理,扼杀了孩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1.4在教育环境上的误区 有些家庭因为教育者自身素质比较低,家庭收入水平不高,生活环境比较差等原因,在家庭内部总是引起一系列的家庭矛盾与纠纷,家庭内部人员关系不和睦,争吵不断,忽视孩子的感受与意见,这样的生活环境,必然影响到孩子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同时,家庭 文化 氛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的成长。许多家长忙于在外奔波,以为只要满足孩子物质方面的需要就可以了,不重视孩子心理方面的需要,忽视了对孩子精神上的观察和体贴,更不注重家庭中文化氛围的营造。可想而知,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孩子的心理、品德等方面的健康成长与完善一定会受到严重影响。 2家庭教育误区的原因分析 在家庭教育中,家庭教育实践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家庭教育的好坏、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健康发展。 2.1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 “著名心理学家丹尼什把孩子的成长生动地比喻为一棵树的生长:心里就像树根一样,虽然看不见,但却非常重要;看不见的部分关系着一棵树的高大强壮,关系着一个人的生存发展。他指出,树根的成长期是五年到十五年,十五年后才是树干与树叶的成长,一个孩子心理建设的重要成长期也是在人生的头十五年。”④由此可见,家庭对子女心理健康发展及其成长的重要性。家庭成员间关系和睦民主、互助互爱、相互理解与尊重,让孩子生活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从小耳濡目染,有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待人待物的习惯,进而具备谦虚礼让、自强独立等优秀的品质。目前,社会的迅速发展不断地冲击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及习惯,一些家庭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矛盾冲突也层出不穷。 2.2教育者自身水平的影响 父母作为家庭教育中的教育者对子女无论是心理还是生理的健康发展,都承担着重要的职责。家长自身要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严格自律,为孩子树立榜样。同时营造积极健康的生活、学习氛围。如果父母待人宽厚、真诚,性格积极乐观、勇于奋斗等,他们的这些性格、品质就会在日常生活中不自觉地感染到子女,让孩子们形成健康乐观的品格;相反,如果家长自身素质比较低,总是不顾场合的发牢骚、埋怨不公,对家庭成员中的其他人言行粗俗、自私自利等,不能树立很好的形象,就会在孩子成长中无形地形成消极的心理暗示,久而久之孩子的身上也会折射出他们的影子。 2.3对受教育者的认知具有局限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孩子与父母之间的鸿沟渐渐拉大,很多父母在教育子女方面还习惯用陈旧的教育方式。在家庭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往往认为受教育者只是是接受教育的主体,而忽视了受教育者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独立的个体。因而,家长要不断学习与沟通,摆脱陈旧的教育观念,充分地了解孩子身上的优点及特长,根据孩子的爱好与特长来规划孩子的未来,而不是一味的要求孩子按照自己安排的道路走下去。现在的孩子与父母当年享有的物质条件、所处的学校社会环境等都有着很大的差别,积极主动了解现代孩子的心理需求及生活圈,可以促进与孩子的交流沟通,从而培养孩子积极健康的心理和生活、学习方式。 3走出家庭教育误区的对策 “现在很多研究已经证明:儿童良好的性格特征、道德品质、行为习惯以及对待世界的态度看法,都是在父母平时点滴交流沟通中形成的。”⑤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特别要做到以下几点: 3.1营造积极、和谐的家庭环境 人的思想经验总是来源于实践,来源于人生存的环境。因此,良好的家庭氛围有益于家庭成员每一个人的健康,在温馨、和谐的家庭中,更能让孩子不自觉地学会尊老爱幼、谦虚宽容等的优秀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家长应该重视家庭环境的构建,积极营造一种和谐的人文家庭环境,不仅要重视孩子理论课的学习,还要多方面的培养孩子的气质、兴趣和能力。加强家长自身与孩子之间的沟通、理解与交流,充分满足孩子的归属感、尊重感与成就感。同时,家长也需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不断提升个人素质,增强终身学习的观念,扩充和更新知识,了解孩子的心理世界和新观念,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方法,用全新的方式来教育孩子。进而营造健康的家庭文化教育环境,给孩子的成长提供坚实的保障。 3.2善于用赏识的教育方式 家长要不断革新旧的教育观念,看到孩子身上的优点和闪光点善于赏识孩子。在教育中并不只是在孩子犯错误时要矫正孩子的错误,同时要主动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秀品质和特点,并在现实生活中不断培养孩子的这些优秀品质和爱好。“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是有心理学理论依据的。家长对孩子的评论都会影响到孩子的自我评论与发展。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做了值得表扬的事情后,要善于发现并开口表扬孩子的行为。 3.3尊重孩子,学会换位思考 父母应该理解和尊重孩子,主动与孩子沟通,在理解的前提下,相互交流观点,尊重孩子的个人想法,同时抓住时机进行正确的引导。而不是强行让子女遵循家长“设计”的道路,要明白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选择的权利与自由。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多与孩子相处,多倾听孩子的心声,多与孩子进行良好的互动,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的为孩子着想,关注孩子的内心感受和变化。另外,教导孩子时,说话要有“含金量”,使孩子心悦诚服的接受你的观点与建议,而不是在孩子耳旁唠唠叨叨地不停的讲,这样反而会起到反作用。也要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情绪,使他在今后成长中遇到困难后仍能够坚强面对。 3.4注意观察、学会判断孩子的心理变化 父母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状况变化,判断孩子的心理问题。孩子的异常心理通常主要表现在情绪、行为和心理等三个方面。在情绪上主要体现为易怒、恐惧、焦虑等;在行为上往往有行为异常、注意力难以集中、离群独居等;心理上容易患自闭、抑郁等疾病。父母发现孩子在这三方面的异常时,要及早采取 措施 和行动,积极开导和合理引导。严重者采取相应的心理治疗方法,帮助孩子及早走出心理上的困境。成就其健康、快乐的一生。

教父论文英文文献

1.I did not see any of the Mario Puzo movies until I was a senior in college. We had a Netflix account and had run out of the foreign films I fancied and the Wesley Snipes movies my other roommate enjoyed, so we went to some classic gangster movies. I was blown away by what I saw when it came to the vision of Francis Ford Coppola. Now you have a chance to experience what I did in a whole new way.Starting this September 23rd, now available on DVD from Paramount Pictures Home Entertainment and the mind and vision of Francis Ford Coppola comes the ultimate edition of the greatest trilogy of gangster movies ever made. The Godfather – The Coppola Restoration is ready to burst into your living room, gun down your opposition and take you on a journey into the world of mob life. Bring home this definitive edition of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movie series in American history.Let’s be honest here – these movies do not need any explanation. Abe Vigoda, Al Pacino, James Caan, Marlon Brando, Robert De Niro, Mario Puzo, Francis Ford Coppola, Robert Duvall, Andy Garcia, Diane Keaton – these are the names which are completely linked to one of the greatest and most majestic movie series in the world. These three movies were nominated for 28 Academy Awards and won nine of them, including two for Best Picture.This collector’s edition DVD boxed set is completely loaded down with special features. Each film comes completely remastered, in widescreen and with the original optional audio commentary from Francis Ford Coppola. In addition to the three movies, there are also two DVDs of nothing but special features. The first of those discs contain the original supplemental materials from the 2001 release, including a making of featurette, some additional scenes, a look into the family tree of the Corleones, the historical timeline of the movie and much, much more. The second disc is all new materials, including four short films about the movies, a look into how filming was almost stopped many times on the first film and so much more.These movies are wonderful and seeing them in their restored glory is even greater. The special features breathe new life into movies which some of us have seen so many times that their appeal was beginning to fray on the edges. Francis Ford Coppola put, as we see in the special features, unbelievable amounts of work into the movies and he also put that same level of effort into the restoration of them. The final product speaks for itself.2."I believe in America" -- and America embraced The Godfather, turning it into a landmark artistic triumph and blockbuster hit. The movie was initially planned as a low-budget adaptation of Mario Puzo's Mafia family best-seller, and young director Francis Ford Coppola was hired because Paramount thought he would be easy to control. Instead, he fought the studio to cast little-known Al Pacino as Michael Corleone and foundering Marlon Brando as Don Vito, and he turned The Godfather into an operatic period epic about family, honor, and American economic success (the word "Mafia" is never used); in return, he was almost fired during production. The finished film's narrative drive and imagery were astonishing. Beginning with the opening sequence intercutting Vito's sepulchral study with the bright wedding outside, Coppola renders the Corleones threatening in their business and appealing in their closeness as they negotiate the legacy of Vito's prosperity. Gordon Willis' shadowy cinematography infused the film with shades of black, brown, and gold, contrasting bleak Family dealings with warm family loyalty. The famously extreme violence, particularly the horse head and Sonny's tollbooth demise (echoing 1967's Bonnie and Clyde), revealed the cost of protecting the family honor; the baptism montage elevated Michael's corruption to diabolical proportions as he consolidates his business power. Highly anticipated and critically revered, The Godfather became one of the biggest box-office hits of all time, adding several catchphrases to the cultural lexicon, revitalizing the gangster genre, turning Pacino into a star, and reviving Brando's career. Nominated for 11 Oscars, The Godfather won Best Picture, but Brando snubbed his Best Actor prize and Coppola lost Best Director to Cabaret's Bob Fosse. Willis' cinematography wasn't even nominated, and although Nino Rota's memorable music did initially receive a nomination, the Academy rescinded it when they discovered that Rota included material in the score from one of his earlier compositions. In 1998, the American Film Institute named The Godfather one of the three greatest American films ever made, testifying to its enduring artistic legacy. ~ Lucia Bozzola, All Movie Guide 3.Popularly viewed as one of the best American films ever made, the multi-generational crime saga The Godfather is a touchstone of cinema: one of the most widely imitated, quoted, and lampooned movies of all time. Marlon Brando and Al Pacino star as Vito Corleone and his youngest son, Michael, respectively. It is the late 1940s in New York and Corleone is, in the parlance of organized crime, a "godfather" or "don," the head of a Mafia family. Michael, a free thinker who defied his father by enlisting in the Marines to fight in World War II, has returned a captain and a war hero. Having long ago rejected the family business, Michael shows up at the wedding of his sister, Connie (Talia Shire), with his non-Italian girlfriend, Kay (Diane Keaton), who learns for the first time about the family "business." A few months later at Christmas time, the don barely survives being shot by gunmen in the employ of a drug-trafficking rival whose request for aid from the Corleones' political connections was rejected. After saving his father from a second assassination attempt, Michael persuades his hotheaded eldest brother, Sonny (James Caan), and family advisors Tom Hagen (Robert Duvall) and Sal Tessio (Abe Vigoda) that he should be the one to exact revenge on the men responsible. After murdering a corrupt police captain and the drug trafficker, Michael hides out in Sicily while a gang war erupts at home. Falling in love with a local girl, Michael marries her, but she is later slain by Corleone enemies in an attempt on Michael's life. Sonny is also butchered, having been betrayed by Connie's husband. As Michael returns home and convinces Kay to marry him, his father recovers and makes peace with his rivals, realizing that another powerful don was pulling the strings behind the narcotics endeavor that began the gang warfare. Once Michael has been groomed as the new don, he leads the family to a new era of prosperity, then launches a campaign of murderous revenge against those who once tried to wipe out the Corleones, consolidating his family's power and completing his own moral downfall. Nominated for 11 Academy Awards and winning for Best Picture, Best Actor (Marlon Brando), and Best Adapted Screenplay, The Godfather was followed by a pair of sequels. ~ Karl Williams, All Movie Guide

你好,请下载附件,你需要的文献已给你上传,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还望及时采纳答案

作者:

Harmik Vaishnav

文题: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Traits: "The Godfather" Perspective

期刊:

Linguistics and Literature Studies

年份卷期:

01/2014; 2 (3):75.

冷静,冷血,狡猾,双面人格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The Godfather" is a gangster capitalist society about the entire U.S. ground force systems dominate the control group the story of ups and downs in the story, is very vivid characterization. Kao Liang hero and his son Michael foresight resilient, ultimately get rid of their mortal enemy of the family business to reach their peak, even though I disagree with their established set of so-called "underground order," but out on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novel heart of the Kao Liang respect to his ground forces led by Kao Liang Group is mainly engaged in smuggling of imported olive oil from Italy, opening casinos and so on. His influence throughout the U.S. East and West throughout the crucial point in the various government departments have him. He resourceful and eager to protect and support the people reverently dubbed him "godfather." He is also responsive to the following, what it says, to win the people's fear. Any thing, as long as he would secretly or openly a hand in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in accordance with his will. He is a true all-powerful figure in American society. In particular his position and his humility, combined with his attitude of doing things that really awesome cool. Is what he had done to his family business success. Another novel depicts the hero Michael inherited his father's right, he has amazing self-confidence, believe that their choice is the best, I believe that even if he is lying should be, and it is correct, so that people can hide themselves well evil, even if he were to die bad, people still admire him, and still think he is one of the best, he will not do evil things! Even Michael's wife did not believe he would kill, but he did kill, and with his father's carefully cultivated is certainly not live up. In our real life really is the most powerful and such a terrible person, with indomitable fighting spirit, a deep reservoir of hatred in their hearts, waiting for a suitable time to carry out long-planned program. Bear with the situation that only people can do great things, the novel his first wife for his death, even though he knows enemy's hiding place, and the ability to kill him, but he always wait until the last of the large-scale attack on the time. He and his father are "good" men, at least in the kind of environment they are. A lot of information that "" The Godfather "is a nature of American society, capitalist society, no fat, to avoid exposing the underground activities of work," I do not know the author of the novel there is no such meaning, at least I have not personally see his own evaluation of the novel is so, is not that they do not know the meaning out of nothing on the Flurry of a pass, even if the meaning of this true, that such a phenomenon reflected in the story in today's China, there is no thing in it? Our country is not capitalist ah, the jungle, and certainly there. We all have to see the mainstream! Reading this novel made me realize that "no matter what kind of society can survive in the competition who is strong, this world has no absolute good or bad, in different societies exist only two kinds of people is a good man in his own eyes, the eyes of the enemy is bad, because it had different interests, and conflict of interest, these things not only exist in a capitalist country, in any society there will be. " 【译文】《教父》是一个讲述资本主义社会中黑帮人物对整个美国地下势力集团体系的独霸控制的故事,故事情节波澜起伏,人物刻画也十分生动。 主人公考利昂和他的儿子迈克尔高瞻远瞩能屈能伸,最终除掉了他们的死敌使他们的家族事业达到顶峰,虽然我不赞同他们所确立的那套所谓的“地下次序”,但对作者刻画出来的小说里的考利昂心怀敬仰,以他为首的考利昂地下势力集团主要经营的是从意大利走私进口橄榄油、开设赌场等等。他的势力遍及美国东西南北各地,在政府各个要害部门也都有他的人。他神通广大,渴求保护和支持的人们虔诚地尊称他为“教父”。他对下面也有求必应,说话算数,从而赢得了人们的敬畏。随便什么事,只要他暗地或公开一插手就会按照他的意志发展变化。他是美国社会真正叱咤风云的人物。特别是他所处的地位和他的谦卑,再加上他那种冷静处事的态度真令人生畏。也正是他所做的一切成就了他的家族事业。 小说刻画的另一个主人公迈克尔继承他父亲的权利,他有惊人的自信,相信自己的选择是最好的,相信即使自己撒谎也是应该的,也是正确的,所以这种人能够很好的掩藏自己的罪恶,即使他坏得不行了,别人依旧敬佩他,依旧觉得他是个世上最好的人,他不会做邪恶的事!就连迈克尔的爱人都不相信他会杀人,但是他确实杀人了,加上他父亲的精心栽培肯定是不负重望。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真正最厉害和可怕的也是这样一种人,有着顽强的斗志,把仇恨深深的藏的心底,等待着一个合适的时机进行蓄谋已久的计划。那种忍辱负重也只有成就大事的人才能够做得到,小说中他的第一任妻子为他而死,尽管他知道仇人的藏身之处,也有能力杀掉他,但他始终等到了最后的大举进攻之时。他和他的父亲都是“优秀”的男人,至少在那种环境中他们是。 很多资料说“《教父》是一部反映美国社会的本质,揭露资本主义社会无发避免的地下党活动的著作”,我不知道这部小说的作者有没有这个意思,至少目前我还没有亲眼所见他本人对小说是这样评价的,也不知道是不是他们无中生有对作者的意思乱舞一通,就算作者真有这样的意思,那这样一个故事所反映的现象在我们今天的中国就没有嘛吗?我们国家可不是资本主义国家啊,弱肉强食肯定也是存在的。我们都必须得看清主流! 读了这部小说使我认识到“不管在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中能够在竞争生存下去的人就是强者,世间也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在不同的社会中只存在两种人,自己在自己眼里就是好人,在敌人眼里就是坏人,因为有着不同的利益,和利益的冲突,这些东西不光是在资本主义国家存在,在任何一个社会中都会有的。”

父母教养方式论文

开题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题目、理论依据(毕业论文选题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案(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过程、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创新点)、条件分析(仪器设备、协作单位及分工、人员配置)、课题负责人、起止时间、报告提纲等。但最核心的为文献综述综述、研究方法、可行性分析和时间安排等四个方面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写清楚。开题报告一般为表格式,它把要报告的每一项内容转换成相应的栏目,这样做,既避免遗漏;又便于评审者一目了然,把握要点。一、选题怎么选论文选题标准众多,但核心的有这么几点:(1)可借鉴性,以便于换汤不换药,博采众长,搞好自己的论文。知网上有现成的论文可借鉴,单数量不可以太多,否则会被怀疑抄袭;也不能太少,不然浪费时间去选题和整理宏观思路还被老师否定,如你的题目太大不易写深入而 pass 掉。(2)紧跟热词,最近几年的社会热点问题会让论文显得很有新意,但最好也是有依葫芦画瓢的参考对象。(3)贴合案例,理论型文章对动物医学模型和软件仿真能力要求极高,故必须贴合案例,以便于换汤不换药,快速写好论文。(4)结构完整,选题最好能结合学科理论知识和模型,注重问题导向和动物医学语言的应用,不然论文口水话连篇;但切记炫技,整高大上的题目,应用复杂的动物医学模型,不顾是否能收集到个案实证资料和工作量的多寡。(5)字数相仿,不要本科、硕士论文选博士论文做参考,因为博士细节过多论证更充分,没宏观驾驭能力的人控制不好章节字数,会多写一两万字。利用本处的参考文献题目,便于大家掌握关键词种类,然后再在知网、万方上按照专业分类浏览 100 页题目,并检索 10 个关键词,下载50 篇文章,用一定标准精选 5 篇文章做参考,即选出工作量小、切合热点、理论充分、数据分析到位、宏观逻辑流程、个案材料好收集的可以依葫芦画瓢的好题目。二、研究意义怎么写研究意义可以分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选题意义和目的一般作为开题报告里面的第一块内容,是阐述你所研究的这个选题有没有研究价值或者说讨论价值的,写开题报告的目的,其实就是要请导师来评判我们这个选题有没有研究价值、这个研究方法有没有可能奏效、这个论证逻辑有没有明显缺陷。建议可以从这两点来叙述,不过要根据自己的选题,不要生搬硬套:你的选题是前人没有研究过的,也就是说研究领域中一个新颖有意义的课题。被前人所忽略的前人有研究过,或者说阐述过但是没有阐述论证的足够全面,你加以丰满,或者驳斥前人的观点,三、文献综述怎么写文献综述是在确定了选题后,在对选题所涉及的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包括主要学术观点、前人研究成果和研究水平、争论焦点、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原因等)、新水平、新动态、新技术和新发现、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和评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研究思路而写成的一种不同于毕业论文的文体。在《怎样做文献综述——六步走向成功》中,劳伦斯·马奇和布伦达·麦克伊沃提出了文献综述的六步模型,将文献综述的过程分为六步:选择主题、文献搜索、展开论证、文献研究、文献批评和综述撰写。四、研究方法怎么写研究方案包括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研究方法只是其中之一。教育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有:⑴ 观察法 ⑵ 调查法 ⑶ 实验法 ⑷ 行动研究法 ⑸ 文献法 ⑹ 经验总结法 ⑺ 个案研究法 ⑻ 案例研究法。从思维逻辑上说有,论文必须有数学方法(用于定量分析和导出问题)、文献综述法(查找前人的研究理论用于解决问题)、个案分析法(用于你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换汤不换药写论文的源头)。(1)数学方法数学方法就是在撇开研究对象的其他一切特性的情况下,用数学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一系列量的处理,从而作出正确的说明和判断,得到以数字形式表述的成果。科学研究的对象是质和量的统一体,它们的质和量是紧密联系,质变和量变是互相制约的。要达到真正的科学认识,不仅要研究质的规定性,还必须重视对它们的量进行考察和分析,以便更准确地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性。数学方法主要有统计处理和模糊数学分析方法。(2)文献综述法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法被子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②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③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④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3)案例分析法个案研究法是认定研究对象中的某一特定对象,加以调查分析,弄清其特点及其形成过程的一种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有三种基本类型:(1)个人调查,即对组织中的某一个人进行调查研究;(2)团体调查,即对某个组织或团体进行调查研究;(3)问题调查,即对某个现象或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五、研究的可行性分析这主要是指研究课题的可行性研究方案的可行性。(1)研究课题的可行性分析,比如学工科的,我们的可行性分析是对技术的环境可行、经济可行、政策可行、技术可行进行分析,以此来判断方案的可行或不可行。并作出总结。(2)研究方案的可行性,是写研究中会遇到哪些问题,怎么解决,研究器材的准备到位不,老师用心帮助不,调查对象支持工作不,数学分析能力和工具具备不等。二、热词分布教育学论文的关键词众多,可供检索的有如课程设置、文化机构、出版社、硕士研究生、高等教育学、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分科教学法、教师教育、研究生、教育学家、研究者、高等师范院校、调查研究、语文教育学、培养目标、思维形式、思想XXX教育学、师范生、辩证唯物主义、班级授课制、教师专业发展、教学方式、培养模式、学前教育、比较教育、教育理论等。

1、家庭教育是科学,也是艺术。家庭教育的方法有很多,但个体的差异性需要我们动脑筋去寻找适合而有效的方法。2、通常过多的说教与训斥会带来子女的心烦和欺,家长应当给孩子多一些独立与自由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引导、鼓励和沟通来实现家庭教育的目标。引导、鼓励和沟通是一般孩子较为容易接受的方法。3、引导就是用演示或说明的办法,把事情的各个方面尽可能展现给孩子,供孩子自己作出判断和选择。一是家长可以利用人、物、行、报刊、电视、网络的内容的指向暗示孩子应该朝着一个什么方向去努力,比如家长可以把自己的各种奖励证书及时让孩子看见,让孩子自己去思考证书的意义。二是家长可以通过一些小孩已知的重大事件如汶川大地震、奥运会等对孩子进行教育,如向孩子说明其中包含的坚强与拼搏精神。三是通过父母的表率作用让孩子从中去模仿和学习。父母的作风、兴趣、爱好、习惯等个性特征都会对孩子产生深刻的影响,有的父母甚至成为孩子终生效仿的榜样。4、鼓励就是在家庭教育中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以赏识孩子行为的态度来达到教育的目的。家长平常一个赞许的眼神和鼓励的话语很可能改变孩子的一生,特别是对增强孩子自信心相当重要。家长在运用鼓励时要注意及时、多样和适度,否则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鼓励及时就是在孩子取得进步时马上给予肯定和赞赏。鼓励多样就是要采取多种形式,如眼神、语言、物质等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表达父母对孩子行为的肯定。鼓励适度就是要准确把握表扬的尺度,实事求是。当然,必要的批评甚至惩罚(不是体罚)也是不可缺少的。不管是鼓励还是批评,家长都要记住这只是手段而非目的。5、沟通就是家长与孩子相互交流观点和看法,寻求共识,消除隔阂,谋求一致。随着孩子的知识丰富和理解能力的增强,沟通方式便显得越来越重要。家长在与孩子的沟通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双向沟通、平等沟通和沟通时机。双向沟通就是要防止单边说教,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允许孩子表达其意见,当认同孩子的观点时要明确回应,切记沟通是相互的。平等沟通就是要通过讲道理而不是训斥的语气来交流,彻底转换自己的角色,做孩子的知心朋友,虚心向孩子学习。把握沟通时机是沟通成效的关键,一般宜选择孩子特别高兴或犯错内疚时进行沟通交流。6、引导、鼓励和沟通实质上是一种无为而治的理念和方法。无为而治是道家的基本思想,也是其修行的基本方法。“无为”不是一无所为,是不妄为,不随意而为,不违道而为。对那些符合道的事情,则必须以有为为之,但所为之为是自然而为,而不是人为而为。

如何与父母相处如果说人的“第一次诞生”是离开母体,来到世界上,“第二次诞生”便是青少年朋友离开父母的监视,成为独立的自己,这是青春期的断乳阶段,孩子彻底地切断了个人与父母在心理上联系的"脐带",走向成人。但是,习惯了依赖和被保护的孩子们,身上仍然带着父母教养方式等等的烙印,父母也往往出于担心未能对孩子完全放手。这样处于断于不断之间,便产生了很多孩子与父母相处的矛盾,严重影响了家庭的关系发展。产生家庭矛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很大部分是因为孩子与父母在看待问题上的差距造成的,这也就是所谓的“代沟”了。不可否认,“代沟”是必然存在的,那是历史的原因。父母毕竟是从艰苦的岁月中走过来的,很可能与时代有点脱节,思想上的陈旧并不代表他们就不比你更懂得人情世故。即使你的学历再高,挣的钱更多,也不要因此看不起你的父母。他们能做到的你可能永远做不到,而你的所有成就却属于他们。你不一定都要听从他们的,但必须得尊重他们。其实,父母并不像我们想象中那么蛮不讲理。我们必须了解他们作为父母的心理:看着自己的孩子慢慢长大,最后确要挣脱自己的保护,父母心理肯定充满了不舍和担忧。但孩子却往往是“初生牛犊不怕苦”,冲劲十足,这样便容易产生矛盾。这种情况下,用你的坦诚去换取父母的理解与信任是最明智的。向父母提出你的合理要求,并说明原因,留给他们一个可以发表他们看法的机会,这样的话,成功率肯定大大上升。如果一开始便抱着父母肯定理解不了自己的态度,即使再据理力争,也只会是徒劳。父母很希望儿女跟自己商量些什么,以表明他们的重要性,他们满意了,自然会留给你更大的民主。理解父母,尊重父母,只要你作出努力,“代沟”也是可以逾越的!父母的文化层次、身份地位、人生经历和心理素质等都会影响他们对儿女的教养方式。现代的父母分为冷漠型、专制型、保护型、痛苦型、超人型和离心型几种,并由此决定了他们与儿女相处时彼此的关系。无论你的父母是哪种类型,如果能掌握好一些技巧,做一个孝顺、体贴的乖孩子,往往是与父母相处的法宝。父母有时也需要孩子去疼他们。现在我们中间很多朋友的父母年纪都已不轻,有的甚至已经退休,很多时候他们还要面临儿女不在身边的现实。这时候,他们的心情也是复杂的。可能是失落,也可能是孤寂。这时候,身在远方的你时常捎回家的一声问候、一张小卡将是他们最大的快乐与欣慰。或许他们会为你的一封信高兴几天,甚至与亲友奔走相告,但在你面前又说没时间就甭写信了;给他们买个生日蛋糕他们口中可能埋怨浪费,实际上心中却幸福得不得了。父母,有时候比年你还像小孩子!你的一些很小的心意都会让他们为之骄傲、兴奋的。不必苦心经营,只是举手之劳,何乐而不为?当然,生活不会总是风平浪静的。如果与父母之间发生冲突又怎么办呢?首先,应分析一下究竟是谁对谁错。如果真是父母的问题,就应该诚恳地跟他们解释清楚。我们毕竟已经长大,可以拥有自己独立的观点,但千万不要怨恨父母对你的不理解哦!倘若是自己错了呢,就乖乖地认错,再讨好讨好他们吧。无论哪种情况,打破僵局的都应该是你,因为父母永远是你的长辈,对他们尊重是你应该的。此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有时候不妨听一听父母的劝告。很多时候我们发现自己草率的决定只是一种年轻的冲动,往往缺乏周全的考虑,事后再想"早知听爸爸妈妈的了"也没用了。父母毕竟有丰富的处世经验,他们看待问题更加全面、客观。这些,只有等你经历了才能明白。“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家庭关系,永远如此复杂,烦透了的时候建议你找些全家人的照片看看或者翻翻一些童年的珍藏,你一定会重新充满信心的!家,永远是最可爱的!

董贝父子毕业论文

《董贝父子》无论从形式方面还是从内容方面而论,都在狄更斯的作品中占据特别重要的地位,它突破了早期作品中流浪汉体(thepicaresque)的影响,紧紧围绕一个中心人物、一个主导观念来展开故事,在狄更斯的小说中是第一部结构严谨的代表作。 作者在序言、书信中多次提到,在写《董贝父子》时,他时刻注意“扣紧该书的一般目的与设计,并以此严格束缚自己”。 《董贝父子》形式上的新特点是跟内容方面的发展相联系的。 在这以前,狄更斯在小说中曾抨击了负债人监狱、新的济贫法、地方上的所谓慈善事业以及大城市底层的罪恶与黑暗,多多少少把它们当作孤立的现象。 《董贝父子》却试图在更严谨的形式中以现代城市为背景,通过一个资产者的典型形象表达出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总体观,而不复在个别社会弊病上做文章。 当然,这并不一定意味着作者的小说艺术向着更高级阶段发展——结构的严谨在美学上不一定比流浪汉体小说的松散更优越,它们可以各有各自的美,但无论如何,《董贝父子》代表了作者思想的深化,表现了他对社会问题的进一步思考。 写法 狄更斯就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上塑造了一个资产者的典型形象。 关于《董贝父子》的创作意图,狄更斯曾说,在这里他要处理的是“傲慢”问题,正如前一部小说《马丁·柴则尔维持》里要着重描写“自私自利”。 的确,在董贝形象的塑造上,作者是从傲慢入手的。 小说一开始就写到,在董贝先生看来,“世界是为了董贝父子经商而创造的,太阳和月亮是为了给他们光亮而创造的。 河川和海洋是为了让他们航船而构成的;虹霓使他们有逢到好天气的希望;风的顺逆影响他们实业的成败;星辰在他们的轨道内运行,保持以他们为中心的一种不能侵犯的系统”。 董贝公司称霸四海,在当时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于是董贝先生就自认是世界的中心,他的傲慢由此而来。 他的傲慢不是由于作为一个人有任何优越于他人的地方,而是由于他的公司的地位、他的资本力量。 在董贝的形象中,狄更斯不把问题局限于一般的自私贪婪,事实上在私德方面,董贝基本上是恩格斯说的那种“具有各种私德的可敬人物”。 正如西方马克思主义者A·T·杰克逊所指出的,“董贝的傲慢是他作为一家大公司的头目的地位带给他的品质”。 因此,傲慢只是其表,而根本问题在于董贝作为人,与资本同一了。 他失去了人的本质,只是资本的化身,亦如某些西方评论所说的,是“19世纪企业精神”的象征,“一种制度、竞争心理和冷酷无情”的典范。 《董贝父子》以连载形式问世以后,当时便有评论指出:“描绘董贝这类的人物简直是当务之急——伦敦的世界里充满了冷漠的、装模作样的、僵硬的、炫耀金钱的人物,想法跟董贝一模一样……”可见董贝的形象在当时的英国社会是具有代表性的。首先狄更斯强调了董贝作为一个资产者的非人性。 他把感情完全排除在自己的视野之外:“董贝父子一向跟皮货打交道,而不跟感情打交道”。 实际上《董贝父子》很少涉及具体的商业活动,它其实是一部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小说,通过家庭关系,表现了作为丈夫、作为父亲的董贝,唯其如此,更加烘托了他的冷酷无情。《董贝父子》有两处描写了董贝先生竟然流露了一种天然感情。 第一次是在他太太生了男孩之后,他到卧室去看望,“对董贝太太居然也加上了一个亲密的称呼(虽然不是没有一些犹豫,因为他毕竟是一个不惯于叫出那种称呼的人),叫道:‘董贝太太,我的——我的亲爱的’。”在他们夫妻之间这一称呼是那样生疏,以至“那位生病的太太抬起眼睛朝他望去的时候,顿时间脸上涨满了微感惊讶的红晕”。 其实即使这一次难得的感情流露,也不是与公司无关的。 董贝先生想到自己得了儿子,从此以后“咱们的公司,不但名义上,而且事实上,又该叫做‘董贝父子’啦,董——贝父子!”他是在品尝这几个字的甜美滋味时情不自禁地叫了一声“我的亲爱的”!从他的内心感情来说,我们无从判断这“亲爱的”是指他的太太还是更多指他的公司。 同样,在《董贝父子》一书中我们始终无法判断这“董贝父子”是指公司还是指这爷儿俩的关系。 这种有意无意的含混自然是意味深长的。董贝先生第二次感情流露是在看着刚出生的儿子时,他想到“他得成就一番命中注定的事业哪。 命中注定的事业,小家伙!”接着“把孩子的一只手举到自己的嘴唇上吻了一下,然后,好像深怕这种举动有损他的尊严似的,他非常不自然地走开了”。 总之,就是这两次不可多得的感情流露,董贝先生也感到“犹豫”,“不习惯”,“有损尊严”,总之是“不自然”,即不合乎他那“资本化”了的本性。在对董贝的描写中,作者把他比作“雕像”、“木头人”,“全身直挺挺的不会打弯”,或是“刮得光光、剪裁整齐的阔绅士,光溜利索,像刚印出来的钞票”。 作者用一系列冰、霜、雪之类的形象来渲染董贝的特点,他的住宅阴冷,他的办公室凄凉。 在保罗受洗礼的那一天,不仅教堂里寒气逼人,而且在董贝随后举行的宴会上摆着的食物都是冰冷的,与席上的整个气氛一致,作者还说,坐在首席上的董贝本人犹如一个“冰冻绅士”的标本。 总之,作者通过夸张的细节描写,把董贝置于一层层冰霜的包裹之中,把他描写成一位十足的没有人性的冷血动物。正如恩格斯所说的,资产阶级“除了快快发财以外,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别的快乐”一样,继承人意味着资本的延续,也就是资产阶级理想中通向“永恒”与“不朽”的唯一道路,本质上还是发财的快乐。 《董贝父子》一书的主线和总的设计都是围绕着董贝先生为自己,也是为公司,寻找继承人的故事。 如果按19世纪小说专家史蒂芬·马科斯的划分,把作品划分成四个部分,那么可以看出,第一部分以继承人小保罗的诞生开始,以他的死亡告终;第二部分描写了董贝先生的悲痛以及他的第二次结婚,亦即再次要得到继承人;第三部分表现了董贝先生婚后夫妻不睦,终于导致他的夫人私奔;第四部分描写了董贝先生精神瓦解、企业倒闭,最后被他赶出家门的女儿弗洛伦斯用自己的爱给他以安慰和力量,使老年的董贝在失去资本、失去继承人之后恢复了自己的人性。 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所谓董贝父子”,如书中一个人物说的“归根结蒂是董贝父女”!但开始时,董贝先生哪里能猜到等待他的命运!他把自己的感情全部倾注在公司的继承人、刚刚诞生的儿子身上,至于女儿,既然不是继承人,对董贝公司没有意义,对他本人也就没有意义,相当于“不能投资的一块劣币”。 其实,就是对于他的儿子小保罗,董贝先生也只能以自己的方式去爱。 这是一种异化了的感情。 他只把保罗当作继承人来对待,当作“董贝父子公司”中的“子”而不是作为一个有独立生存权利的人、一个有权过快乐童年的儿童。 董贝把保罗从降生到成人的时期都看作是难熬的过渡时期,“他急于进入未来,恨不得快点打发掉这中间的时光”。 董贝对儿子的感情是那样的独占,他不信任奶娘波利·图德尔,生怕儿子会对她有感情,从而受到“下等人”的沾染,后来董贝还是因为她擅自把保罗带回家而把这个好心的女人打发掉,致使婴儿突然断奶,从此体弱多病。 董贝先生“望子成龙”心切,他把幼小的保罗送往布林伯博士学院。 这是一座以填塞死知识著称的住宿学校。 在那里,孩子们白天被逼得背诵天书一样的古代典籍,晚上做梦都说希腊文!“那是一座大暖房,一架不停地移动的拔苗助长的机器,所有的孩子都提前‘开花’,但是不足三个礼拜就枯萎凋谢”。 在那里,可怜的小保罗的头脑被塞满了一大堆希腊罗马的古董,他哭着说,“我要当儿童”,可那在董贝培养继承人的计划里是不允许的。 保罗在这些催化剂的作用下精神备受摧残,不久以后便死去。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从解雇奶娘到提前送进学校的整个过程来看,不是别人,正是董贝先生自己一手促成了儿子的死亡。 他完全按照自己性格的逻辑,按照他的“异化”了的感情行事,不可能有其他做法。 这不能不说是董贝的悲剧。 值得注意的还有,董贝不仅在儿子活着的时候对儿子的感情是“异化”的,而且在儿子死亡以后,他的反应也是“异化”的,那与其说是失去亲骨肉的切肤之痛,倒更像是他的“自我”受到打击、傲慢受到挫折而引起的痛苦。 当老奶娘图德尔的丈夫向董贝表示哀悼时,董贝不仅不为之感动,反而因为不相干的人(与公司不相干)妄想分担他的痛苦而感到气愤,好像自己受了污辱。 这不是被资本“异化”了的感情又是什么呢? 对董贝来说,更可悲的是,由于他的古板、冷漠、没有人情味,他的儿子与他感情疏远而衷心喜爱那些董贝所厌恶、鄙视的人——姐姐弗洛伦斯、奶娘波利·图德尔,还有公司里的小雇员沃尔特·盖伊,在自己幼小生命的最后时刻对他们恋恋不舍而把自己的父亲排除在外。 在思想上父子二人更是格格不入;董贝是那样急切盼望儿子成长为精明的生意人,而幼小的保罗却问“钱能干什么?”,当父亲说钱可以办到一切,他并不信服,说“它不能救活我妈妈”。 “它不是残酷的吗?”狄更斯通过儿童的眼光批判了董贝所代表的价值观。保罗虽然年纪幼小,却总像是生活在一个彼岸世界,他“可以在糊墙纸上看出微型的老虎和狮子……看见一些人影冲着地板上的方块和棱形图案作怪脸,而别人却什么也看不见”。 他像个老人似的长时间坐在海边上,面对着一片天水茫茫沉思不语。 他纳闷“它没结没完地说些什么呀?”——“我知道他们一直是在说些什么的。 说的总是同样的事情。 那儿是什么地方呀?”他热切地凝望那天水之际,在大海的喧腾中,听到了时间老人的召唤,感到了死亡的预兆,最后在海涛声中他安然与世长辞……。 可以说,小保罗在任何意义上也不是董贝的继承人。 《董贝父子》的第一部分,也是最精彩部分,便以董贝在培育继承人方面的彻底失败而告终。 《董贝父子》最初连载发表时,保罗·罗贝夭亡的一章在当时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举国上下,共同哀悼”,仅次于“自己家里办丧事”。 当时许多人,包括政界文化界著名人物都毫不隐讳自己为小保罗的死而痛哭流涕。 这当然与当时盛行的感伤主义阅读趣味分不开。 小保罗的死,与《老古玩店》中小耐儿的死一样,都是19世纪小说中公认的感伤主义的典范。 但是,不可否认,保罗之死的著名篇章充满了晶莹的诗意——“小船在波上的飘荡已经引得他要去安眠了。 河岸多么葱翠,长在河岸上的花草多么明艳,那芦苇又是多么婷婷袅袅!这时小船已经驶到海里,可是还在平静地向前滑去”。 小保罗去了,好像得到了他的天然归宿。 他不属于公司,更远离“货币、通货、钞票、外汇率”所构成的那个他命中要成就的“事业”。 在那个孜孜名利的浮华世界上,保罗的死显出了超尘拔俗的光彩,在默默无言之中对以“董贝父子公司”为代表的金钱利欲做出了最有力的批判。经过第一个打击,董贝并没有总结教训、达到自我认识。 不久以后,他又处心积虑地为得到继承人而设法。 他跟年轻美貌的寡妇伊迪丝·格兰杰结婚了。 这纯粹是一笔交易,董贝就像在骡马市上相马似地观察伊迪丝的才华与教养,最后决定买下。 伊迪丝愤然对她母亲说“十年以来,奴隶市场上的奴隶和集市上的马都没有像我这样被展览出售,炫耀给看客。”在这第二次婚姻中,董贝又失败了。 在伊迪丝身上,他碰到了对手,跟他一样傲慢,跟他一样强硬。 两下里冲突的结果,伊迪丝为报复丈夫而与公司的经理卡克私奔,造成了伦敦上流社会的头号丑闻。 此外,董贝刚愎自用,在卡克的怂恿下投资不当,在家庭危机的同时,他的商船“子嗣”号在海上遇难,他的公司倒闭,他本人宣告破产。 昔日富丽堂皇的宅第被债仅人剥得一干二净,连老鼠都不愿逗留,只剩下一个董贝像个幽灵似地在空楼中游荡。 在他举刀自杀的那一刹那,女儿弗洛伦斯赶到他跟前,用自己的爱感化了他,使董贝终于认识到,自己是有罪的,“需要得到宽恕”。 董贝那违背天理人性的傲慢被弗洛伦斯的爱克服了。 在老年,他终于开始过上一种合乎人性的生活。 董贝的命运,并不取决于外部事态的发展;是董贝自己性格的内在逻辑导致他的全面崩溃。 他是在自己惩罚自己,并在一重一重的惩罚中一层一层地暴露出资产阶级本性中那些违反天理人情的因素。若只看故事情节,我们也不能否认《董贝父子》的结局是浅薄无力的。 法国著名批评家泰纳说董贝的“转变”毁了一本出色的小说。 一位当代评论家用不屑的口气问道:难道要把董贝父子公司的世界贸易交给眼泪汪汪的弗洛伦斯去经营吗?在这里,我们又回到小说的时代特色问题。 像弗洛伦斯那类的“安琪儿”是按照当时盛行的公式描写的,本来就不现实,而董贝先生在铁路四通八达国际贸易发达的时代是个真实的形象、一个阶级的代表。 弗洛伦斯怎么可能用自己的眼泪去感化董贝的铁石心肠呢?《董贝父子》一书的价值不在于作者虚构出怎么样的方案去解决矛盾,而在于他在四十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发达的历史时期塑造了一个资产阶级的典型形象,从而深刻地揭示了关于那个阶级的真理。也是在《董贝父子》一书中,狄更斯第一次采用了一个象征来贯穿全书,以传达出一个总的世界图景、一种对时代、对社会的理解。 他曾用过雾、浊流、垃圾等形象作为这种象征,而在这里是铁路。 铁路——火车、铁轨——的形象在书中出现多次,往往在关键时刻渲染气氛,烘托主题。 用铁路的形象来概括四十年代工业化的英国,当然是最恰当不过的,在19世纪上半叶,铁路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 据统计,1825年还只有25英里的铁路线,到了1845年就发展成2200多公里,即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便增加了一百倍。 处在火车、电报时代的董贝比起乘驿车的匹克威克先生简直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铁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了人们对空间和时间的概念,还产生了一支新的劳动队伍:铁路工人。 铁路意味着力量、运动和速度,意味着更快的生活节奏。 这时,铁路是社会变革的象征,它给破烂不堪的旧址带来了新的生命。 书中写到,由于铁路的建设,波利·图德尔一家原来住的贫民区“斯塔格斯花园”已不复存在——“它从地面上消失了,原来一些朽烂的凉亭残存的地方,现在耸立着高大的宫殿;大理石的圆柱两边开道,通向铁路的新世界”。 书中还写到,原先堆放垃圾的空地已被吞没,代之而起的是“一层层库房,里面装满了丰富的物资和贵重的商品”。 而原是荒无人烟的地方现在修起了花园、别墅、教堂和令人心旷神怡的林荫大道。 过去以掘煤为生的图德尔,现在也在新建设起来的铁路上当上了一名司炉工。 从这个角度可以说,狄更斯是站在赞赏的立场去看以铁路为象征的工业化对社会物质发展的积极意义。但是,另一方面,铁路、火车在狄更斯笔下又充满了威胁,它力大无穷而又难以控制,它在急驰中似有自己的目的而把人的意愿置于不顾。 当保罗将要死去时,书中描写了火车的运动:“日日夜夜,往返不停,翻腾的热浪犹如生命的血流”。 保罗在父亲的培养下正在悄悄死去,而车声隆隆正以雷霆万钧之势驶来,显得那样冷酷无情。 保罗死后,董贝乘火车旅行,火车的机械运动与董贝的沉重心情互相衬托,后来,董贝去追赶拐他妻子私奔的卡克,他们一个在逃,一个紧追,这时火车像个可怕的怪兽,“混身冒火的魔鬼”,愤怒地奔腾咆哮,活像个复仇神,终于非常戏剧性地把卡克碾死。这里,问题并不在于死在火车轮下的卡克是罪有应得。 重要的是,在这里,火车的形象狰狞可怕;它的来临“伴随着大地的震响,在耳边颤抖的声浪,以及遥远的尖叫声;一片暗光由远而近,刹那间变成两支火红的眼睛和一团烈火,一路上掉着燃烧的煤块;接着,一个庞然大物咆哮着、扩展着,以不可抗拒的气势压过来”。 这个形象远远超脱了卡克命运的区区小事,而提出了更大的问题:机械的物质运动所释放出来的力量对于人类社会究竟意味着什么?在这里,狄更斯表现了一个真正大作家的气魄。 他透过现象去捕捉本质,通过铁路的象征对资本主义物质文明的发展表示了深深的忧虑;这奔腾向前的力量将把人类社会带往何处?这怀疑与忧虑是跟作者通过董贝的形象所提出的问题完全一致的,它们都汇为一个总的对时代的疑问:资本主义的工业——铁路——改善了人们的生存条件,但它将引起什么样的社会变化?一个董贝先生是被女儿的泪水感化了,但以铁路为标志的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不是会产生更多的董贝吗? 《董贝父子》不是社会学论文。 狄更斯的魔力就在于,他提出了当时社会最本质的问题,同时又写出了人物众多、情节复杂、情调多变的一部五光十色的小说巨著。 在这里,以董贝渴望子嗣的故事为中心,演出了那么多扣人心弦的悲喜剧。 社会地位有天壤之别的人物,命运却那么曲折地交织在一起:第二任董贝夫人伊迪丝跟被流放的娼妓爱丽丝不仅是同父异母的姐妹,而且也是被同一个男性——卡克经理——欺辱的女性。 这种情节性的背后不正是微妙地暗示着伊迪丝与董贝的婚姻的实质?《董贝父子》还充满了阴谋和悬念。 卡克经理像个蜘蛛一样坐在他编织的阴谋纲络的中心,为董贝先生、伊迪丝,为弗洛伦斯和沃尔特,甚至为老实巴结的卡特尔船长都设下了圈套,派了钉哨。可是到头来,正是他这个心腹——不争气的少年罗伯——出卖了他,导致他粉身碎骨在车轮之下,可谓事件本身的嘲讽。 在《董贝父子》中,与正剧的主线平行,总有喜剧闹剧的副线,甚至形成一环扣一环的命运的锁链。 如在董贝先生物色第二位夫人的时候,溜须拍马但又可怜可笑的托克斯小姐觊觎董贝夫人的宝座,冷落了有意于她的白格斯托克少校,而老奸巨猾的白格斯托克为了挫败托克斯小姐的野心,把伊迪丝引见给董贝,导致了他的第二次灾难性的婚姻。在《董贝父子》一书中,狄更斯还描写了许多小人物和他们的生活。 破落小商人所罗门·吉尔斯、保罗的奶娘图德尔一家、弗洛伦斯的贴身女仆苏珊等在各方面都与董贝形成对比。 我们在书中看到,一方面是董贝的华贵府邸,另一方面是图德尔一家住的破烂不堪的贫民窟。 尽管如此,前者冷若冰窖,后者热气腾腾,充满友爱与欢乐。 在那冷酷的资本主义社会,这些小人物身上体现了人情和人性中善良美好的本能。 波利·图德尔那兴旺的家族——她那丰富的乳汁和众多的孩子都描写的十分夸张、富于象征意义,体现了生的欢乐和对未来的希望。 有趣的是,在作者的巧妙安排之下,这些地位低贱的小人物又不断跟董贝“遭遇”。 如所罗门·吉尔斯的好友、落魄的船长内德·卡特尔竟跑去与董贝先生称兄道弟,还以自己的糖侠子等可笑的“传家宝”来当抵押,要董贝借款给他。 这在董贝看来简直是骇人听闻。 他摆出最威风凛凛的架势,但最没有现实感的卡特尔船长对此毫无察觉,弄得董贝反而手足无措。 后来,女仆苏珊又乘董贝卧病的当儿公然向他挑战,指着他的鼻子数落他的不是,气得董贝先生目瞪口呆。 这些喜剧性场面烘托出了劳动人民生动活泼的形象;是他们戳破了董贝的傲慢,使他露出了底里的空虚与软弱。 在四十年代描写劳动人民形象的作品中,这种喜剧化的处理是别具一格的。总之,穿插于故事中的众多的陪衬人物都天真无邪,不是傻得可爱就是“狡猾”得可笑。 他们不仅推动情节发展,而且为全书带来了欢乐气氛和幽默情趣,使《董贝父子》成为狄更斯小说中既有深度又饶有趣味的代表作。 还在连载的时候,不识字的老百姓在一天的劳累之后就要聚在一起听人朗读《董贝父子》,直至今天,它还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论文选题是按一定价值标准或条件对可供选择的课题进行评价和比较并对研究方向、目标、领域和范围作出抉择的过程,是决定论文内容和价值的关键环节。那英语专业的硕士论文题目有哪些呢?下面我给大家带来2021英语专业的硕士论文题目有哪些,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英语专业硕士论文题目

1、论 英语阅读 教学对写作的影响及教学启示

2、论英语幽默语言的汉译策略

3、论 英语学习 的情感因素

4、从词汇学的角度论英语新词

5、论英语教学中的积极情感互动

6、论英语 广告 中的语法隐喻

7、论英语教学中高中生跨 文化 意识的培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

8、论英语学习和英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9、论英语背诵教学的有效性

10、论英语教学与英语专业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11、论英语专有名词汉译的一般策略

12、论英语新闻中中国特色词汇的英译策略

13、论英语在初级对美汉语教学中的使用

14、论 英语听力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建议

15、论英语新闻标题中语用预设的作用

16、论英语专有名词汉译的一般策略

17、论英语科技论文修辞诉求

18、论英语影视字幕中修辞的汉译

19、论英语课程教材评估

20、论英语双基教学

21、论英语电影的字幕与配音翻译

22、论英语习语及其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23、论英语学习和英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24、论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25、论英语专业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

26、论英语专业学生对外教口语课课堂活动的期望和感知

27、论英语游戏性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移用

28、论英语课程的文化品格

29、课程与教学论(英语)专业研究生课程现状调查及策略研究

30、从语域理论角度论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

31、论英语无灵主语句的汉译

32、论英语在初级对美汉语教学中的使用

33、论英语 句子 平衡及其对翻译的意义

34、论英语阅读教学对写作的影响及教学启示

35、论英语幽默语言的汉译策略

36、论英语 俚语 汉译

37、论英语中情态和否定的相互关系

38、再现幽默——论英语言语幽默另类中译策略

39、从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的角度论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

40、论英语 儿童 文学的汉译

41、论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42、从交际和语义翻译角度论英语新闻导语的汉译

43、论英语缩略词在汉语中应用的原因、价值与策略

44、模因论应用于初三 英语写作 教学的实证研究

45、论英语词汇呈现阶段语义图的构建

46、论英语新闻文体与汉译

47、论英语教学中的自主阅读

48、论英语新闻汉译中影响英语多义词词义确定的因素

49、论英语词汇习得中的文化因素

50、论英语语篇中的词汇搭配

51、论英语的时间系统

52、论英语习语中的语言世界图景

53、论英语例外格标记结构的句法生成

54、论英语习语及其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55、论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56、论英语专业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

57、论英语政治语篇中概念隐喻的应用

58、论英语幽默翻译

59、论英语电视剧字幕中幽默的翻译

60、论 英语口语 体的翻译策略

英语 教育 论文题目

浅探幼儿英语语音教学的有效 方法

粤北地区幼儿英语教育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下的小学低段 英语 故事 阅读教学实践--以牛津英语幼儿故事“Books!”为例

关键期假设视角下的幼儿英语教育目标定位

全语言教学在幼儿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河北省幼儿英语师资现状调研及分析

幼儿英语学习的兴趣导向及培养

高校《幼儿英语教育》课程改革探究

民族地区农村幼儿英语教师培养策略研究--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

英语儿童绘本译作与中国幼儿文学的语言对比研究

浅谈幼儿英语教学的三个原则

幼儿英语教学之理性思考

中美幼儿英语教育方法的比较分析

父母期待对幼儿英语学习行为的影响分析

幼儿英语教学师资力量与学习效率的关系探讨

浅谈幼儿英语的 教学方法

技能型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师资培养研究

大连市幼儿英语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建议

游戏教学在幼儿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探究幼儿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模式

新课改视野下的幼儿英语教学初探

民办教育培训机构中幼儿英语教育的现状与问题研究--以河南省Z市J区为例

从整合教育的角度分析幼儿学前英语教育

活动教学法与幼儿英语教学的有效整合

校企合作共建区域幼儿英语师资培养机制

根据幼儿心理特点,探析英语教学方法

幼儿英语语音意识发展中教师多元角色的构建

幼儿英语课程改革的探究

幼儿教师英语口语构成研究

游戏教学法在幼儿英语教学中的角色及运用

试谈幼儿英语教学方法

培养幼儿师范学生的英语写作习惯漫谈

英语词汇类APP在幼儿英语学习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如何激发幼儿 学习英语 的兴趣

幼儿英语教育中的“游戏”教学法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浅谈英语浸入式下幼儿语言的发展

幼儿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现状及提升途径

浅谈幼儿英语语音意识的培养

幼儿教师英语口语构成研究

幼儿英语课程改革的探究

英语文学论文题目参考

1、《红字》中海丝特白兰不理智的一面(The Irrational Side of Hester Prynne of The Scarlet Letter)

2、《董贝父子》中的矛盾冲突(The Conflict in Donbey and Son)

3、论文化不同 对联 想意义及翻译的影响(On Influence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on Associative Meanings and Translation)

4、美国教育的衰弱(The Drop of American Education)

5、世纪欧洲移民对美国工业化的积极影响(The Positive Impacts of European Immigration on American Industrialization in theth Century)

6、朱丽叶之人物分析(Character Studies in Juliet)

7、主述理论在文学中的运用(The Application of the Thematic Theory in Literature)

8、语用学中的会话含义理论(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Theory in Pragmatics)

9、英语语音简析及对提高初学者口语的指导(A Brief Analysis of English Phonetics as well as a Guide to Improve Learners’ Oral English)

10、比较两种对于哈姆雷特复仇的评论(Comparison on Two Kinds of Comments on Hamlet’s Revenge)

11、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 (Sexism in English Language)

12、英语的学与教 (English Learning and Teaching)

13、由美国年总统选举所想到的 (More than Presidential Election)

14、论腐朽世界中的纯洁品质——关于《雾都孤儿》的赏析 (The Purity in a Corrupt World—An Analysis of Oliver Twister)

15、论理智与情感之关系——对《理智与情感》的人物分析

16、入世对中国银行业的挑战 (Challenges on Chinese Banking Sector after Entering the WTO)

17、西进运动对美国的影响 (The Influences of Westward Movement on America)

18、史蒂芬?克拉申的听读假设和二语习得 (Stephen Krashen’s Input Hypothesis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19、艾?巴?辛格——犹太文化的守护者 (LBSinger—the Patron of Jewish Civilization)

20、二十世纪年代美国妇女运动的派别 (The Politics of American Women’s Movement in the’s)

21、论《红字》的模糊性 (Ambiguity in The Scarlet Letter)

22、《嘉莉姐妹》中无心的欲望 (The Limitless Desires in Sister Carrie)

23、英语广告语言修辞特点 (Rhetorical Features in Advertising English)

24、《儿子与情人》中的恋母情结 (Pau Morel’s Oedipus Complex in Sons and Lovers)

25、造成苔丝悲剧命运的原因 (The Reasons for Tess’s Tragic Fate)

26、论恐怖主义的根源 (On the Root of Terrorism)

27、中印关系新纪元 (: A New Era of Sino-India Relationship)

28、希兹克利夫的复仇 (The Revenge of Heathcliff)

29、弗洛伊德理论对美国现代文学的影响 (The Influence of Freudian Theory on Modern American Literature)

30、论萨姆一家人之“变形” (The Etamoephosis of the Samsas)

31、亚伯拉罕林肯的民主思想初探 (A Preliminary Research on Abraham Lincoln’s Thought of Democracy)

32、评析《傲慢与偏见》的男主人公达西 (MrDarcy in Pride and Prejudice)

33、《简爱》的圣经 情书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ane Eyre and the Bible)

34、库区三角浮出水面——万州、开县、云阳经济宏图 (The Triangle of Reservoir Region Is Surfacing—Wanzhou, Kaixian and Yunyang Open a Great Diagram of Economy)

35、会话中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 (Cooperative Principle and Politeness Principle in Conversation)

36、浅析海明威笔下圣地亚哥与 其它 主人公之异同 (Analysis of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Santiago and Other Heroes by Hemingway)

37、对嘉尔曼的偏见 (The Prejudice Against Carmen)

38、简爱——关于简爱的性格评论 (Jane Eyre—A Review of Jane Eyre’s Character in Jane Eyre)

39、《呼啸山庄》中凯瑟琳和希斯克力夫之间的苦痛恋情 (The Suffering Love Between Catherine and Heathcliff in Wuthering Heights)

40、简评妥协——研究《傲慢与偏见》(A Brief Comment on the Compromise—A Study of Pride and Prejudice)

41、《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面面观 (Analysis of the Marriages in Pride and Prejudice)

42、试论简奥斯汀生活对其小说的影响 (On the Impact of Jane Austen’s Life on Her Novels)

43、“真实的诺言”与 传统文化 的碰撞——简析“真人秀”的实质和本地化过程 (When True Lies Challenge Tradition—An Analysis of the Reality and Localization of Reality TV)

44、从台湾问题看中美关系 (The Sino-US Relation—The Taiwan Issue)

45、《傲慢与偏见》的生命力 (The Great Vitality of Pride and Prejudice)

46、平凡中的不平凡——《傲慢与偏见》(Significance in Commonplace—Pride and Prejudice)

47、萨皮尔沃夫理论 (Sapir-Whorf Hypothesis)

48、论格里高尔的悲剧 (An Analysis of Gregor’s Tragedy)

49、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予更多关注 (More Attention to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50、文体学: 语言学习的科学 (Stylistics: A Scientific Approach)

2021英语专业的硕士论文题目相关 文章 :

2021毕业论文题目怎么定

★ 优秀论文题目大全2021

英语语言学毕业论文题目参考选题大全

★ 英语专业文化类方面毕业论文题目选题

★ 英语语言学毕业论文题目参考选题大全

★ 大学生论文题目参考2021

★ 英语专业文化类方面毕业论文题目选题

★ 2021教育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 大学生论文题目大全2021

★ 优秀论文题目2021

中英文化差距论文题目不是想一个就能写一个的,也不是别人给你一个就能写一个的,想当初我写毕业论文的时候,题目想了至少五六次,才算让指导老师通过。 选定论文题目应该是这样的,先定大的类别,就像楼上两位讲的,文学,翻译,语言学等。然后再往下分,比如文学,你写一个时期还是写一位作家,语言学,写哪个方面。 这样算起来的话,能写出来的题目成百上千,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题目一定要细,不能泛泛而谈,比如,你不能写“论合作原则”,那样的题目导师肯定不通过的。 楼主可以先想想自己想写哪方面的,不用急着想好题目,可以先去图书馆里找找资料,看看别人都写哪方面的,都怎么写的。这个学期才刚开始,时间是一定够的啦。不用着急。

狄更斯就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上塑造了一个资产者的典型形象。关于《董贝父子》的创作意图,狄更斯曾说,在这里他要处理的是“傲慢”问题,正如前一部小说《马丁·柴则尔维持》里要着重描写“自私自利”。董贝公司称霸四海,在当时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于是董贝先生就自认是世界的中心,他的傲慢由此而来。他的傲慢不是由于作为一个人有任何优越于他人的地方,而是由于他的公司的地位、他的资本力量。在董贝的形象中,狄更斯不把问题局限于一般的自私贪婪,事实上在私德方面,董贝基本上是恩格斯说的那种“具有各种私德的可敬人物”。正如西方马克思主义者A·T·杰克逊所指出的,“董贝的傲慢是他作为一家大公司的头目的地位带给他的品质”。因此,傲慢只是其表,而根本问题在于董贝作为人,与资本同一了。他失去了人的本质,只是资本的化身,亦如某些西方评论所说的,是“19世纪企业精神”的象征,“一种制度、竞争心理和冷酷无情”的典范。《董贝父子》以连载形式问世以后,当时便有评论指出:“描绘董贝这类的人物简直是当务之急——伦敦的世界里充满了冷漠的、装模作样的、僵硬的、炫耀金钱的人物,想法跟董贝一模一样……”可见董贝的形象在当时的英国社会是具有代表性的。首先狄更斯强调了董贝作为一个资产者的非人性。他把感情完全排除在自己的视野之外:“董贝父子一向跟皮货打交道,而不跟感情打交道”。实际上《董贝父子》很少涉及具体的商业活动,它其实是一部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小说,通过家庭关系,表现了作为丈夫、作为父亲的董贝,唯其如此,更加烘托了他的冷酷无情。董贝先生第二次感情流露是在看着刚出生的儿子时,他想到“他得成就一番命中注定的事业哪。命中注定的事业,小家伙!”接着“把孩子的一只手举到自己的嘴唇上吻了一下,然后,好像深怕这种举动有损他的尊严似的,他非常不自然地走开了”。总之,就是这两次不可多得的感情流露,董贝先生也感到“犹豫”,“不习惯”,“有损尊严”,总之是“不自然”,即不合乎他那“资本化”了的本性。在对董贝的描写中,作者把他比作“雕像”、“木头人”,“全身直挺挺的不会打弯”,或是“刮得光光、剪裁整齐的阔绅士,光溜利索,像刚印出来的钞票”。作者用一系列冰、霜、雪之类的形象来渲染董贝的特点,他的住宅阴冷,他的办公室凄凉。在保罗受洗礼的那一天,不仅教堂里寒气逼人,而且在董贝随后举行的宴会上摆着的食物都是冰冷的,与席上的整个气氛一致,作者还说,坐在首席上的董贝本人犹如一个“冰冻绅士”的标本。总之,作者通过夸张的细节描写,把董贝置于一层层冰霜的包裹之中,把他描写成一位十足的没有人性的冷血动物。正如恩格斯所说的,资产阶级“除了快快发财以外,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别的快乐”一样,继承人意味着资本的延续,也就是资产阶级理想中通向“永恒”与“不朽”的唯一道路,本质上还是发财的快乐。《董贝父子》一书的主线和总的设计都是围绕着董贝先生为自己,也是为公司,寻找继承人的故事。如果按19世纪小说专家史蒂芬·马科斯的划分,把作品划分成四个部分,那么可以看出,第一部分以继承人小保罗的诞生开始,以他的死亡告终;第二部分描写了董贝先生的悲痛以及他的第二次结婚,亦即再次要得到继承人;第三部分表现了董贝先生婚后夫妻不睦,终于导致他的夫人私奔;第四部分描写了董贝先生精神瓦解、企业倒闭,最后被他赶出家门的女儿弗洛伦斯用自己的爱给他以安慰和力量,使老年的董贝在失去资本、失去继承人之后恢复了自己的人性。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所谓董贝父子”,如书中一个人物说的“归根结蒂是董贝父女”!但开始时,董贝先生哪里能猜到等待他的命运!他把自己的感情全部倾注在公司的继承人、刚刚诞生的儿子身上,至于女儿,既然不是继承人,对董贝公司没有意义,对他本人也就没有意义,相当于“不能投资的一块劣币”。其实,就是对于他的儿子小保罗,董贝先生也只能以自己的方式去爱。这是一种异化了的感情。他只把保罗当作继承人来对待,当作“董贝父子公司”中的“子”而不是作为一个有独立生存权利的人、一个有权过快乐童年的儿童。董贝把保罗从降生到成人的时期都看作是难熬的过渡时期,“他急于进入未来,恨不得快点打发掉这中间的时光”。董贝对儿子的感情是那样的独占,他不信任奶娘波利·图德尔,生怕儿子会对她有感情,从而受到“下等人”的沾染,后来董贝还是因为她擅自把保罗带回家而把这个好心的女人打发掉,致使婴儿突然断奶,从此体弱多病。董贝先生“望子成龙”心切,他把幼小的保罗送往布林伯博士学院。这是一座以填塞死知识著称的住宿学校。在那里,孩子们白天被逼得背诵天书一样的古代典籍,晚上做梦都说希腊文!“那是一座大暖房,一架不停地移动的拔苗助长的机器,所有的孩子都提前‘开花’,但是不足三个礼拜就枯萎凋谢”。在那里,可怜的小保罗的头脑被塞满了一大堆希腊罗马的古董,他哭着说,“我要当儿童”,可那在董贝培养继承人的计划里是不允许的。保罗在这些催化剂的作用下精神备受摧残,不久以后便死去。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从解雇奶娘到提前送进学校的整个过程来看,不是别人,正是董贝先生自己一手促成了儿子的死亡。他完全按照自己性格的逻辑,按照他的“异化”了的感情行事,不可能有其他做法。这不能不说是董贝的悲剧。值得注意的还有,董贝不仅在儿子活着的时候对儿子的感情是“异化”的,而且在儿子死亡以后,他的反应也是“异化”的,那与其说是失去亲骨肉的切肤之痛,倒更像是他的“自我”受到打击、傲慢受到挫折而引起的痛苦。当老奶娘图德尔的丈夫向董贝表示哀悼时,董贝不仅不为之感动,反而因为不相干的人(与公司不相干)妄想分担他的痛苦而感到气愤,好像自己受了污辱。这不是被资本“异化”了的感情又是什么呢?保罗虽然年纪幼小,却总像是生活在一个彼岸世界,他“可以在糊墙纸上看出微型的老虎和狮子……看见一些人影冲着地板上的方块和棱形图案作怪脸,而别人却什么也看不见”。他像个老人似的长时间坐在海边上,面对着一片天水茫茫沉思不语。他纳闷“它没结没完地说些什么呀?”——“我知道他们一直是在说些什么的。说的总是同样的事情。那儿是什么地方呀?”他热切地凝望那天水之际,在大海的喧腾中,听到了时间老人的召唤,感到了死亡的预兆,最后在海涛声中他安然与世长辞……。可以说,小保罗在任何意义上也不是董贝的继承人。《董贝父子》的第一部分,也是最精彩部分,便以董贝在培育继承人方面的彻底失败而告终。《董贝父子》最初连载发表时,保罗·罗贝夭亡的一章在当时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举国上下,共同哀悼”,仅次于“自己家里办丧事”。当时许多人,包括政界文化界著名人物都毫不隐讳自己为小保罗的死而痛哭流涕。这当然与当时盛行的感伤主义阅读趣味分不开。小保罗的死,与《老古玩店》中小耐儿的死一样,都是19世纪小说中公认的感伤主义的典范。但是,不可否认,保罗之死的著名篇章充满了晶莹的诗意——“小船在波上的飘荡已经引得他要去安眠了。河岸多么葱翠,长在河岸上的花草多么明艳,那芦苇又是多么婷婷袅袅!这时小船已经驶到海里,可是还在平静地向前滑去”。小保罗去了,好像得到了他的天然归宿。他不属于公司,更远离“货币、通货、钞票、外汇率”所构成的那个他命中要成就的“事业”。在那个孜孜名利的浮华世界上,保罗的死显出了超尘拔俗的光彩,在默默无言之中对以“董贝父子公司”为代表的金钱利欲做出了最有力的批判。经过第一个打击,董贝并没有总结教训、达到自我认识。不久以后,他又处心积虑地为得到继承人而设法。他跟年轻美貌的寡妇伊迪丝·格兰杰结婚了。这纯粹是一笔交易,董贝就像在骡马市上相马似地观察伊迪丝的才华与教养,最后决定买下。伊迪丝愤然对她母亲说“十年以来,奴隶市场上的奴隶和集市上的马都没有像我这样被展览出售,炫耀给看客。”在这第二次婚姻中,董贝又失败了。在伊迪丝身上,他碰到了对手,跟他一样傲慢,跟他一样强硬。两下里冲突的结果,伊迪丝为报复丈夫而与公司的经理卡克私奔,造成了伦敦上流社会的头号丑闻。若只看故事情节,我们也不能否认《董贝父子》的结局是浅薄无力的。法国著名批评家泰纳说董贝的“转变”毁了一本出色的小说。一位当代评论家用不屑的口气问道:难道要把董贝父子公司的世界贸易交给眼泪汪汪的弗洛伦斯去经营吗?在这里,我们又回到小说的时代特色问题。像弗洛伦斯那类的“安琪儿”是按照当时盛行的公式描写的,本来就不现实,而董贝先生在铁路四通八达国际贸易发达的时代是个真实的形象、一个阶级的代表。弗洛伦斯怎么可能用自己的眼泪去感化董贝的铁石心肠呢?《董贝父子》一书的价值不在于作者虚构出怎么样的方案去解决矛盾,而在于他在四十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发达的历史时期塑造了一个资产阶级的典型形象,从而深刻地揭示了关于那个阶级的真理。也是在《董贝父子》一书中,狄更斯第一次采用了一个象征来贯穿全书,以传达出一个总的世界图景、一种对时代、对社会的理解。他曾用过雾、浊流、垃圾等形象作为这种象征,而在这里是铁路。铁路——火车、铁轨——的形象在书中出现多次,往往在关键时刻渲染气氛,烘托主题。用铁路的形象来概括四十年代工业化的英国,当然是最恰当不过的,在19世纪上半叶,铁路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据统计,1825年还只有25英里的铁路线,到了1845年就发展成2200多公里,即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便增加了一百倍。处在火车、电报时代的董贝比起乘驿车的匹克威克先生简直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铁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了人们对空间和时间的概念,还产生了一支新的劳动队伍:铁路工人。铁路意味着力量、运动和速度,意味着更快的生活节奏。这时,铁路是社会变革的象征,它给破烂不堪的旧址带来了新的生命。书中写到,由于铁路的建设,波利·图德尔一家原来住的贫民区“斯塔格斯花园”已不复存在——“它从地面上消失了,原来一些朽烂的凉亭残存的地方,现在耸立着高大的宫殿;大理石的圆柱两边开道,通向铁路的新世界”。书中还写到,原先堆放垃圾的空地已被吞没,代之而起的是“一层层库房,里面装满了丰富的物资和贵重的商品”。而原是荒无人烟的地方现在修起了花园、别墅、教堂和令人心旷神怡的林荫大道。过去以掘煤为生的图德尔,现在也在新建设起来的铁路上当上了一名司炉工。从这个角度可以说,狄更斯是站在赞赏的立场去看以铁路为象征的工业化对社会物质发展的积极意义。但是,另一方面,铁路、火车在狄更斯笔下又充满了威胁,它力大无穷而又难以控制,它在急驰中似有自己的目的而把人的意愿置于不顾。当保罗将要死去时,书中描写了火车的运动:“日日夜夜,往返不停,翻腾的热浪犹如生命的血流”。保罗在父亲的培养下正在悄悄死去,而车声隆隆正以雷霆万钧之势驶来,显得那样冷酷无情。保罗死后,董贝乘火车旅行,火车的机械运动与董贝的沉重心情互相衬托,后来,董贝去追赶拐他妻子私奔的卡克,他们一个在逃,一个紧追,这时火车像个可怕的怪兽,“混身冒火的魔鬼”,愤怒地奔腾咆哮,活像个复仇神,终于非常戏剧性地把卡克碾死。这里,问题并不在于死在火车轮下的卡克是罪有应得。重要的是,在这里,火车的形象狰狞可怕;它的来临“伴随着大地的震响,在耳边颤抖的声浪,以及遥远的尖叫声;一片暗光由远而近,刹那间变成两支火红的眼睛和一团烈火,一路上掉着燃烧的煤块;接着,一个庞然大物咆哮着、扩展着,以不可抗拒的气势压过来”。这个形象远远超脱了卡克命运的区区小事,而提出了更大的问题:机械的物质运动所释放出来的力量对于人类社会究竟意味着什么?在这里,狄更斯表现了一个真正大作家的气魄。他透过现象去捕捉本质,通过铁路的象征对资本主义物质文明的发展表示了深深的忧虑;这奔腾向前的力量将把人类社会带往何处?这怀疑与忧虑是跟作者通过董贝的形象所提出的问题完全一致的,它们都汇为一个总的对时代的疑问:资本主义的工业——铁路——改善了人们的生存条件,但它将引起什么样的社会变化?一个董贝先生是被女儿的泪水感化了,但以铁路为标志的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不是会产生更多的董贝吗?《董贝父子》不是社会学论文。狄更斯的魔力就在于,他提出了当时社会最本质的问题,同时又写出了人物众多、情节复杂、情调多变的一部五光十色的小说巨著。在这里,以董贝渴望子嗣的故事为中心,演出了那么多扣人心弦的悲喜剧。社会地位有天壤之别的人物,命运却那么曲折地交织在一起:第二任董贝夫人伊迪丝跟被流放的娼妓爱丽丝不仅是同父异母的姐妹,而且也是被同一个男性——卡克经理——欺辱的女性。这种情节性的背后不正是微妙地暗示着伊迪丝与董贝的婚姻的实质?《董贝父子》还充满了阴谋和悬念。卡克经理像个蜘蛛一样坐在他编织的阴谋纲络的中心,为董贝先生、伊迪丝,为弗洛伦斯和沃尔特,甚至为老实巴结的卡特尔船长都设下了圈套,派了钉哨。可是到头来,正是他这个心腹——不争气的少年罗伯——出卖了他,导致他粉身碎骨在车轮之下,可谓事件本身的嘲讽。在《董贝父子》中,与正剧的主线平行,总有喜剧闹剧的副线,甚至形成一环扣一环的命运的锁链。如在董贝先生物色第二位夫人的时候,溜须拍马但又可怜可笑的托克斯小姐觊觎董贝夫人的宝座,冷落了有意于她的白格斯托克少校,而老奸巨猾的白格斯托克为了挫败托克斯小姐的野心,把伊迪丝引见给董贝,导致了他的第二次灾难性的婚姻。在《董贝父子》一书中,狄更斯还描写了许多小人物和他们的生活。破落小商人所罗门·吉尔斯、保罗的奶娘图德尔一家、弗洛伦斯的贴身女仆苏珊等在各方面都与董贝形成对比。我们在书中看到,一方面是董贝的华贵府邸,另一方面是图德尔一家住的破烂不堪的贫民窟。尽管如此,前者冷若冰窖,后者热气腾腾,充满友爱与欢乐。在那冷酷的资本主义社会,这些小人物身上体现了人情和人性中善良美好的本能。波利·图德尔那兴旺的家族——她那丰富的乳汁和众多的孩子都描写的十分夸张、富于象征意义,体现了生的欢乐和对未来的希望。有趣的是,在作者的巧妙安排之下,这些地位低贱的小人物又不断跟董贝“遭遇”。如所罗门·吉尔斯的好友、落魄的船长内德·卡特尔竟跑去与董贝先生称兄道弟,还以自己的糖侠子等可笑的“传家宝”来当抵押,要董贝借款给他。这在董贝看来简直是骇人听闻。他摆出最威风凛凛的架势,但最没有现实感的卡特尔船长对此毫无察觉,弄得董贝反而手足无措。后来,女仆苏珊又乘董贝卧病的当儿公然向他挑战,指着他的鼻子数落他的不是,气得董贝先生目瞪口呆。这些喜剧性场面烘托出了劳动人民生动活泼的形象;是他们戳破了董贝的傲慢,使他露出了底里的空虚与软弱。在四十年代描写劳动人民形象的作品中,这种喜剧化的处理是别具一格的。总之,穿插于故事中的众多的陪衬人物都天真无邪,不是傻得可爱就是“狡猾”得可笑。他们不仅推动情节发展,而且为全书带来了欢乐气氛和幽默情趣,使《董贝父子》成为狄更斯小说中既有深度又饶有趣味的代表作。还在连载的时候,不识字的老百姓在一天的劳累之后就要聚在一起听人朗读《董贝父子》,直至今天,它还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