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有关霍桑作品论文题目选择

发布时间:

有关霍桑作品论文题目选择

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19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其作品最早于民国时期译介至中国,他作品中典型的清教文化特色和文学魅力成为国内了解和研究美国文化和文学的媒介。霍桑作品受到国内关注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其表达的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关人性善截然相反的西方文化“原罪”主题以及霍桑的象征创作手法。霍桑在中国的接受语境和研究状况表明,这一研究深度还有待开掘。霍桑把自己的小说称为心理罗曼史。他潜心挖掘隐藏在事物背后的不易觉察的意义,作品想象丰富,结构严谨。新英格兰的清教传统对他影响极深。他思想保守,对生产发展和技术进步有抵触情绪,对社会改良持怀疑态度,对当时蓬勃开展的废奴运动不很理解。霍桑思想和艺术中“阴暗”的一面在现代西方人中唤起了很大共鸣。霍桑的红字无疑地被认为是他的最佳杰作因为其中蕴含了被称为是模拟两可或是是而非令人扼恼的叙述技巧之怪异性《红字》等五部完整的长篇小说,和《拉帕其尼医生的女儿》、《年轻的布郎先生》等百余篇短篇小说.他以该民族的文化为表现背景,细腻地表现了他对人性的思考.该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霍桑思想中对罪恶所持的观念,它的表现、成因、作用、及其对后世作家的影响.首先,受生活环境和生活道路的影响,加尔文清教主义的宗教观念镌刻在了他的思想的深处,他认定所谓的"原罪"是恶之根源,由于这与生俱来的罪性,人性本恶,并在现实中表现为各种各样的罪行.理性之罪因为有了"原罪"的原型而成为最大的罪,所有的罪恶和一切灾难的核心就在于造成了"原罪"的利已主义.其次,霍桑在对人性罪恶的思考过程中表现出了深刻的矛盾.第三,作为一名基督教人道主义者,霍桑在描写罪恶、进行思考的同时,积极寻找灵魂获救、道德自我完善的可能.他认为消弭人性罪恶以及社会问题的关键在于净化灵魂,具体的拯救之方有:忏悔赎罪、仁慈博爱、良心指引和回归自然.这些解决方案都具有明显的人道主义济世的特点.清教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冲突在这里得到了解决,霍桑在人性救赎上最终抛弃了清教主义的残酷的做法,而采纳的是人道主义的方式.这体现出对加尔文清教教义"预定论"的反拨和这位人道主义者的心系苍生的胸怀.最后,该文还分析了霍桑罪恶观的承上启下的文学史意义.在欧洲文学史上,从弥尔顿、班扬、哥特小说到美国早期作家查尔斯·布郎、爱伦·坡一直都有书写灵魂善恶冲突的传统,在继承前人成就的基础上,霍桑的小说集中而全面地揭示人性罪恶,他的成就启发了自麦尔维尔、亨利·詹姆斯直到福克纳等作家的创作,从而形成了美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写作传统.

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 曾自费出版长篇小说《范肖》,发表很多短篇作品,出版短篇集《古宅青苔》、《雪影》等。他的短篇小说大都取材于新英格兰的历史和现实生活,着重探讨人性和人的命运 ,带有较浓重的宗教气息和神秘色彩。名篇《小伙子布朗》、《教长的黑纱》等揭示人人皆有的隐秘的罪恶和人的必然的孤独处境。一些故事反映了作者对理性、科学和技术进步的怀疑�少数作品正面表达了他的理想,如《石面人像》。 1836年和1846年两度在海关任职 ,1841年参加超验主义者创办的布鲁克农场。1842年后结识了作家爱默生、梭罗等。1848年因政府更迭失去海关职位,后专心写作,完成了他最重要的长篇小说《红字》。小说取材于殖民地时期的新英格兰生活,主人公是因犯加尔文教派所严禁的通奸罪而被标上红字示众的少妇白兰。作者细致深入地揭示人的内心冲突,探讨了种种有关罪恶和人性的道德、哲理问题,对几个主要人物,如在磨难和赎罪中走向自新的海斯特·白兰,被良心、信仰和爱情苦苦折磨的狄姆斯台尔牧师,以及白兰的丈夫、一心谋求报复的罗杰,都有入木三分的描写。小说以监狱和玫瑰花开场,以墓地结束,充满丰富的象征寓义。随后发表的《带有七个尖角阁的房子》讲述品恩钦家族的祖先谋财害命而使后代遭到报应的故事,反映了早期美国社会中的血腥掠夺,以及作者对人的罪恶(特别是祖先的罪过)的异常关注。另一部小说《福谷传奇》以布鲁克农场的乌托邦尝试为题材,表达了一种失望情绪和对狂热激进的改革者的厌恶。 霍桑于1853年被任命为驻英国利物浦的领事 。1857年后他侨居意大利,创作了另一部探讨善恶问题的小说《玉石雕像》。此后他回国定居康科德,1864年去世时留下4部未完成的长篇小说。 霍桑把自己的小说称为心理罗曼史。他潜心挖掘隐藏在事物背后的不易觉察的意义,作品想象丰富,结构严谨。 新英格兰的清教传统对他影响极深。他思想保守,对生产发展和技术进步有抵触情绪,对社会改良持怀疑态度,对当时蓬勃开展的废奴运动不很理解。霍桑思想和艺术中“阴暗”的一面在现代西方人中唤起了很大共鸣。

美国文学作品,这里面你自己选吧1、“引起一场大战的小妇人”(林肯语)斯托夫人——美国最早的现实主义小说,揭露蓄奴制野蛮丑恶的《汤姆叔叔的小屋》2、浪漫主义作家霍桑——长篇代表作《红字》,《玉石雕像》《带七个尖角阁的房子》,短篇小说集《重讲一遍的故事》《古屋青苔》3、“把害怕发展到恐惧,把奇特变成怪异和神秘”的爱伦·坡——恐怖小说:著名短篇小说《厄舍古厦的倒塌》《黑猫》《红色死亡假面舞会》,推理小说《莫格街谋杀案》《被窃的信件》《金甲虫》4、惠特曼——唯一的诗集《草叶集》,共383首诗。5、麦尔维尔——“捕鲸百科全书”《白鲸》6、马克·吐温——长篇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童话小说《王子与贫儿》《亚瑟王朝廷上的康涅狄格州美国人》,讽刺小说《百万英镑》《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竞选州长》7、德莱塞——长篇小说《嘉莉妹妹》《珍妮姑娘》《天才》,“欲望三部曲”《金融家》《巨人》《禁欲者》,轰动美国的“美国最伟大的小说”《美国的悲剧》8、欧·亨利——《爱的牺牲》《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藤叶》《警察和赞美诗》等,他的三百多篇短篇小说,大都收在《四百万》《西部之心》《城市之声》《善良的》等集子里。9、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福克纳——《圣殿》《八月之光》《押沙龙、押沙龙》《喧嚣与疯狂》——“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10、杰克·伦敦风格粗犷、充满力量的“硬汉文学”——《北方的奥德塞》《热爱生命》《海狼》《铁蹄》《马丁·伊登》11、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创立简洁文风的海明威——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题材的《永别了,武器》,反映西班牙内战的《丧钟为谁而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举世闻名的《老人与海》12、获得诺贝尔奖,小说大都以中国为背景的女作家赛珍珠——获奖小说《大地》,她还把《水浒传》译成了英文。13、女作家马格丽特·米切尔——美国内战为背景的《飘》14、黑人文学,哈利——《根》

有关选择的论文题目

论文选题方向和方法:

一、毕业论文选题的方向

1.针对自己最有兴趣的现象、问题选题。作者对选题涉及的问题或现象有一定的研究基础,或有强烈的研究欲望,才有可能在选题确定之后,孜孜以求,最终写出有质量的论文。

2.围绕工作实践选题。理论研究是指导实践的。因此,论文选题决不可以脱离工作的实践。

3.立足科学的发展选题。科学在发展中,在它前进的每一步都会有新问题、新现象发生,都需要解决和解释。论文只有立足于科学的发展选题,才能写出有新意的好文章。

初写论文者易犯的毛病是选题过于宽泛,大而不当,论述起来面面俱到,很难作深入研究,写不出独到的东西。这一点在选题时应避免。

二、毕业论文选题的方法。

1.选前人没有研究过的问题。这类题目具有探索性、拓荒性,难度较大,但并非不可为,尤其是工会研究。

2.前人已经做过的题目,有的结论不对,或者还有探讨的余地。这类题目是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发展性研究。如关于工会经费属性及特点的研究,已有多篇论文予以探讨,但尚未成定论,还可作为继续研究的选题。

3.有的题目已有别人讲过,但说法不一,甚至分歧很大。这类题目带有争鸣性质,如对于以实物抵顶工会经费当否问题的讨论等。对这类题目进行研究时,要在众说纷纭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意见,应有新见解、新突破。

毕业论文选题的禁忌

1.忌脱离个人业务专长选题。只有在自己最熟悉的领域选题,才能充分依靠坚实的业务基础,结合工作实际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把问题谈深谈透。

2.忌选题过大。小题目容易说透,大题目则很难说透。

3.忌选题不看文献资料。不看文献资料就不知道某个题目的来龙去脉,不了解前人是否已经作过,取得哪些成果,自己的意见前人是否已经说过。

想要选择一个比较好一些的论文题目,首先就要从自己比较熟悉的领域入手,然后再尽量多的阅读相关的材料和资料,这样自己就有一个底气去写这个文章。

本文详细介绍了毕业论文选题的具体方法,仅供参考。 17世纪法国著名的思想家笛卡尔曾经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要选好毕业论文的题目,只了解选题原则还不够,还需要了解和掌握选题的一些具体方法。 一、尽快确定毕业论文的选题方向 在毕业论文工作布置后,每个人都应遵循选题的基本原则,在较短的时间内把选题的方向确定下来。从毕业论文题目的性质来看,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提出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另一类是专业学科本身发展中存在的基本范畴和基本理论问题。大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志趣和爱好,尽快从上述两大类中确定一个方向。 二、在初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选定毕业论文的具体题目 在选题的方向确定以后,还要经过一定的调查和研究,来进一步确定选题的范围,以至最后选定具体题目。下面介绍两种常见的选题方法。 1.浏览捕捉法 这种方法就是通过对占有的文献资料快速地、大量地阅读,在比较中来确定题目的方法。浏览,一般是在资料占有达到一定数量时集中一段时间进行,这样便于对资料作集中的比较和鉴别。浏览的目的是在咀嚼消化已有资料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寻找自己的研究课题。这就需要对收集到的材料作一全面的阅读研究,主要的、次要的、不同角度的、不同观点的都应了解,不能看了一些资料,有了一点看法,就到此为止,急于动笔。也不能“先入为主”,以自己头脑中原有的观点或看了第一篇资料后得到的看法去决定取舍。而应冷静地、客观地对所有资料作认真的分析思考。在浩如烟海,内容丰富的资料中吸取营养,反复思考琢磨许多时候之后,必然会有所发现,这是搞科学研究的人时常会碰到的情形。 浏览捕捉法一般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广泛地浏览资料。在浏览中要注意勤作笔录,随时记下资料的纲目,记下资料中对自己影响最深刻的观点、论据、论证方法等,记下脑海中涌现的点滴体会。当然,手抄笔录并不等于有言必录,有文必录,而是要做细心的选择,有目的、有重点地摘录,当详则详,当略则略,一些相同的或类似的观点和材料则不必重复摘录,只需记下资料来源及页码就行,以避免浪费时间和精力。 第二步,是将阅读所得到的方方面面的内容,进行分类、排列、组合,从中寻找问题、发现问题,材料可按纲目分类,如分成: 系统介绍有关问题研究发展概况的资料; 对某一个问题研究情况的资料; 对同一问题几种不同观点的资料; 对某一问题研究最新的资料和成果等等。 第三步,将自己在研究中的体会与资料分别加以比较,找出哪些体会在资料中没有或部分没有;哪些体会虽然资料已有,但自己对此有不同看法;哪些体会和资料是基本一致的;哪些体会是在资料基础上的深化和发挥等等。经过几番深思熟虑的思考过程,就容易萌生自己的想法。把这种想法及时捕捉住,再作进一步的思考,选题的目标也就会渐渐明确起来。 2.追溯验证法 这是一种先有拟想,然后再通过阅读资料加以验证来确定选题的方法。这种选题方法必须先有一定的想法,即根据自己平素的积累,初步确定准备研究的方向、题目或选题范围。但这种想法是否真正可行,心中没有太大的把握,故还需按着拟想的研究方向,跟踪追溯。追溯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①看自己的“拟想”是否对别人的观点有补充作用,自己的“拟想”别人没有论及或者论及得较少。如果得到肯定的答复,再具体分析一下主客观条件,只要通过努力,能够对这一题目作出比较圆满的回答,则可以把“拟想”确定下来,作为毕业论文的题目。 ②如果自己的“拟想”虽然别人还没有谈到,但自己尚缺乏足够的理由来加以论证,考虑到写作时间的限制,那就应该中止,再作重新构思。 ②看“拟想”是否与别人重复。如果自己的想法与别人完全一样,就应马上改变“拟想”,再作考虑;如果自己的想法只是部分的与别人的研究成果重复,就应再缩小范围,在非重复方面深入研究。 ④要善于捕捉一闪之念,抓住不放,深入研究。在阅读文献资料或调查研究中,有时会突然产生一些思想火花,尽管这种想法很简单、很朦胧,也未成型,但干万不可轻易放弃。因为这种思想火花往往是在对某一问题作了大量研究之后的理性升华,如果能及时捕捉,并顺势追溯下去,最终形成自己的观点,这是很有价值的。 这种主观的“拟想”绝不是“凭空想象”,必须以客观事实、客观需要等作为依据。追溯验证的选题方法,是以主观的“拟想”为出发点,沿着一定方向对已有研究成果步步紧跟,一追到底,从中获得“一己之见”的方法。

人生在世,说长,悠悠数万日,遥遥无期;说短,匆匆几十秋,弹指一挥间。人生长河里,我们常常需要做出选择。我们要让人生过得充实而有意义。张开双臂,我选择博爱——一生无悔。选择博爱,就是选择用一颗充满爱的心去关心身边的人和事物,就是选择把自己的整颗心,用于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世界的感恩。 选择博爱,就是选择对情感的珍视。人生一路,处处关情。亲情、友情、爱情,无不让生命充满感动与绚丽。“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是亲情的关爱;“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友情的牵挂;“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恋情的思念。每一个生命都走不出情感的射程,是那些情感,让人们好好生活,好好工作,好好珍惜属于自己的分分秒秒。珍视感情,让生命多些感动与回味。 选择博爱,就是选择对万物的眷恋。时光在飞快流逝,我们眼前的一切无不如白驹过隙,成为往事,我们要懂得珍惜!当清晨第一缕阳光射进瞳孔,当水石相搏,一滴水珠亲吻我的脸庞,当微风过处,树叶的那一丝微微的颤动飘入眼帘……我的心中无不升腾起一股柔情,那是对万物的景仰和对生命的热爱啊!我们那么想让时光慢些流转,就让我们珍惜生命的机缘吧!从此时,从此地。这样,我多年以后回味人生时,就可以自豪地说:我一直都在珍惜,我无悔! 选择博爱,就是选择高远的人生志向。明朝学者王守仁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确定志向,就是定位人生;为志向而奋斗,就是充实人生;实现志向,就是升华人生。人生就是在奋斗中一天天走向圆满。有的人为了享乐,天天争分夺秒,岁岁年华虚度,到头来发现一辈子真短,怎么能不短呢?没有用博爱的心对待生活。 是的,我们一直在选择,谨慎地选择。选择博爱,我们品味异样精彩的人生;选择回忆,我们度量往事的厚重;选择诚信,我们共享生命的真真切切;选择坚强,我们感受经历失败后的成功的甘甜;选择关爱,我们因几颗心同时跳动而愉悦不已…… 扬起生命之帆,让涛声为伴奏,扯缆绳作琴弦,掬劲风当号角,奏一曲超越时空的乐声,礁石间,狂浪里,我张开双臂,用沸腾的流着我热血的心,拥抱博爱——紧紧地——一生无悔! 选择善良是一块路标,在你迷失方向之时,给你指明前进的方向;选择善良是一口清泉,在你干渴之时,给你生命的滋润;选择善良是一双有力的手,在你无助之时,给你巨大的帮助。因此心灵的选择,一定要择善而从。 选择善良也许当时看来对你没有好处,甚至会给你带来巨大的危险,但只要选择了善良,就仿佛在你人生的银行中存了一笔巨款,说不定将来就会发挥巨大的作用。 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狮子有一次帮助老鼠摆脱了困境,老鼠对狮子说:“我会报答你的。”可狮子认为老鼠太弱小了,也就没把它的话放在心上。然而不久狮子落入了猎人的陷阱,这时老鼠帮它咬破了罗网,使狮子绝境逢生。可见正是狮子当初选择了善良,才使它获得了第二次生命。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的事情发生。如果管仲没有选择和鲍叔牙和善相处,就不会在战败后不被斩死。如果张良没有选择在桥上恭敬地帮助那位老人穿好鞋子,就不会获得《天子兵法》而帮助刘邦成就大事。如果那位登山者没有选择帮助那个冻僵的人,就不会使自己身心暖和,从而走出困境。这一切的一切,无不说明了选择善良对人生的巨大作用。 《劝学》中有句名言:“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说的就是多做善事,就会拥有高尚的品德。确实,在人生的漫漫长途中,我们有许多事情要做出选择。然而,换个角度说,这也是一次次“积善”的机会。只有选择善良,才能塑造优秀的自我,才能使自己生命的银行中拥有大量的财富,才能为自己铺平前进的道路。中国有句俗话:“予人方便,自己方便。”是啊,每次你帮助别人的时候,就等于在帮助自己。让我们时刻记住“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让我们在每次选择中都能积极地选择善良,择善而从。 择善是火,点燃生命的灯;择善是灯,照亮生命的路;择善是路,引你走向黎明。 有这样一道选择题:父母离异,你选爸爸还是选妈妈? 有这样一道选择题:妻儿同时落水,你选妻子还是选孩子? 有这样一道选择题:路人被抢,你选见义勇为还是选“安分守己”? …… 人生或许可以比为一份试卷,它有大量的选择题,但不可不选并且还不以分数计算。有时,A与B你都不想放弃,但它无疑是一道单选题,它告诉你:你必须学会放弃。 科学辩证原理,放弃是另一种形式的不放弃。简单说来,放弃A就是对B的不放弃。如果A或B是天平两端,地位同等,你必定会有心灵的交战,但是一经选出,就已经没有回头路了,这时要放弃的不仅仅是一个选项,还要放弃所有遗憾甚至悔恨,放弃这些是因为人生只能往前走,背负着多余的包袱无疑让人走得累而慢,不是吗? 放弃一个选项并不是放弃一个选题,更不是放弃整张试卷。也许有时错误的选择就像做错了一件事,但如果因为做错了一件事,而怀疑你全部的能力,怀疑整个人生进而丧失信心勇气,这无疑是愚蠢可笑、可悲的。虽然作了一件不正确的选择,但请不要放弃下一个选择题,否则你的人生将裹足不前,不是吗? 放弃并不意味着麻木不仁。丧失人格和原则是可恨的。知善恶、辨是非往往是应当优先考虑的。这时,选A或选B你应当斩钉截铁,立场坚定。当然,有时黑与白之间会夹杂着灰色,正如人生不能简单地说是好与坏,人不能简单地区分为好人、坏人。有时会“浮云遮望眼”,或是“雾里看花”,需要你去拨开云雾;有时选择了对的还要有正确的行动,不能好心办坏事,就像去救溺水者不能不考虑自己的能力,不会游泳却一头扎进水里,虽精神可嘉但却还得劳动他人去救你,实在不值得称道,不是吗? 放弃是个多义词,有时它叫“选择”; 放弃是条分岔路,虽然地球是圆的,但还是要慎重,因为它有时指向迷宫; 放弃是条河,也许你游过去才发现上面有座桥,但请一笑置之吧,你还要赶路; 放弃吗?希望你能选对!求采纳

霍桑的红字可以写的论文题目

《红字》讲述了17世纪清教殖民统治下,在波士顿发生的一个恋爱悲剧。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嫁给了医生奇灵渥斯,奇灵渥斯遭遇海难,白兰以为他在海难中已经遭遇不幸。在孤独中白兰与牧师丁梅斯代尔相恋并生下女儿珠儿。白兰被当众惩罚,戴上标志“通奸”的红色A字示众。然而白兰坚贞不屈,拒不说出孩子的父亲。后来丈夫齐灵渥斯却平安地回到了新英格兰,并隐瞒了自己的身份。当他查出白兰的情人是丁梅斯代尔,齐灵渥斯便开始折磨这位愧疚不已的年轻牧师。最终,齐灵渥斯因偏狂报复而身败名裂;丁梅斯代尔不堪愧疚,身心俱毁,临终前在公开承认了通奸事实;只有海丝特勇敢地面对未来,准备带着女儿去欧洲开始新的生活。 霍桑是美国十九世纪杰出的浪漫主义小说家。他把严肃的道德和历史内容与卓越的艺术表现形式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把天赋的想象力与高超的语言技巧融为一体。他是一位真正富有个性与创造力的作家,因而一直享誉英美和世界文坛,至今盛名不衰。进入二十世纪,美国的文学日趋成熟,涌现了一大批有成就的作家,如海明威、菲兹杰拉德、福克纳等。这些作家无不从霍桑那里深受教益,无怪乎有人称霍桑是“作家中的作家”。

红字》的象征意义关键词:红字 象征主义 中国论文 职称论文摘要:分析了《红字》中红字“A”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指出作者通过塑造“小珠儿”的形象,增强了美与丑,善与恶的对比,寄托了作者对爱的绝对自由的向往。关键词:红字;A Pearl;象征主义纳萨内尼·霍桑是浪漫主义时期美国最具天赋的小说家。他开创了美国文学史上“象征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作为生活在19世纪中期的浪漫主义作家,霍桑深受清教意识、超验哲学和神秘主义三种思想的影响,他对社会充满了怀疑,使得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象征主义倾向。长篇小说《红字》是霍桑的代表作,作品以一通奸案为题材,通过描述小说人物的思想矛盾和生活遭遇来揭露黑暗的社会。霍桑在《红字》中艺术技巧独具匠心,特别是广泛地运用象征手法,像变魔术一样给予平凡的单词以不平凡的意义,给人以深刻的启示。《红字》中使用的象征手法有其深刻的思想根源和美学理论基础,体现了霍桑对“生命力受到压抑”的切肤之痛。鲁迅曾经指出“生命受到压抑而生的苦闷懊恼是文学的根底,而其表现手法乃是广义的象征主义”。霍桑的代表作《红字》正是在继承传统象征意义的艺术手法的基础上,开创了象征主义的新篇章。作为小说名字的“红字”贯穿于故事的全过程,并带有不同的象征含义,具有多义性和不确定性。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红字“A”的内涵发生了由Adulteress到Able再到Angle的变化。这种象征的多义性和不确定性正是作者思想矛盾的反映,同时,作者一方面控诉清教对人性的摧残和压抑;另一方面又认同清教的道德观和教义。《红字》以17世纪北美清教殖民统治下的新英格兰为背景,取材于1642—1649年在波士顿发生的一个恋爱悲剧。故事一开始的场景发生在该镇监狱的门前,而这个场景的主角是海丝特·白兰,一个年轻、美丽的女人,她怀里抱着3个月大的女婴———珠儿,站在刑台上,等待政教合一的加尔文教(即清教)政权在大庭广众面前宣布对她的判决。那么,受审的女罪犯是什么人?她又犯了什么罪?故事开始于几年前,出身英国破落贵族家庭的白兰嫁给了一个畸形的年老学者。婚后,两人决定移居波士顿。途径荷兰时,丈夫因有事留下,妻子先独自来到波士顿,一住近两年。期间丈夫毫无音信。据传他在赶来的途中被印第安人俘虏,生死不明。在独居生活中,海丝特与当地牧师阿瑟·丁梅斯代尔相爱,生下了一个女婴。显然,她犯下了基督教“十戒”中的“一戒”,即通奸罪,为清教的教义所不容。她被投入监狱,法庭判她有罪,令她在刑台上站立三个小时当众受辱,并终身佩带一个红色的字母A(英文通奸Adultery的第一个字母)作为惩戒。但是作者霍桑赋予了在刑台上的“A”更深层的含义。对于压抑人民和毒害人民思想的清教而言,红字“A”为通奸的标记,事实上“A”不仅是海丝特深爱着的恋人Arthur Dimmesdale名字的第一个字母,也是法语中爱情Amour这个词的第一个字母。从字里行间中,读者可以品味出作者霍桑同情海丝特对爱的追求,甚至认为那是人的纯真本性,笔下洋溢出对海丝特的赞美之词:“斯特胸前红色的“A”字之精美仿佛不是屈辱的标志,而是艺术饰品。这个红色的“A”字是用细红布做的,四周用金色的丝线精心刺绣而成,手工奇巧。对于这个“A”字,霍桑设计的独具匠心,包含了丰富而华美的想象,配在她穿的那件衣服上真成了一件美丽的装饰品”。文中的描写给读者的感觉是海丝特仿佛不是一个“犯下无耻罪行的犯人”,而是一个怀抱圣婴的美丽端庄的妇人。随着故事的发展,霍桑不断地赋予了红字“A”更多更深层的含义。海斯特是一个向往纯真爱情,渴望幸福的女人。虽然她无法摆脱强加在她身体上的耻辱,但是她的内心深处的感情却激情澎湃,无法遏制。为了维持生计,她为别人刺绣。她的绣工巧夺天工,精妙绝伦。她精心地绣制各种美丽的“A”字。除了维持生计,海丝特别无所求,把寄托着她的青春,激情和才气的绣品换来的钱施舍给比她幸运的穷苦百姓。尽管她乐善好施,但是海丝特仍然没有摆脱精神的痛苦和世俗的磨难。但她始终没有消沉,反而变得坚强而成熟,依然反抗着清教并坚信着对丁梅斯代尔的爱情。时间是最好的证明,渐渐地她胸前所佩戴的红色字母“A”在众人的心中有了另一番含义:“没有人能够像她那样乐善好施,那样喜欢接济贫困者”;“那刺绣的红字闪射出非凡的光芒,给人以慰藉。在别的地方他是罪恶的标志,但在病房里却成为蜡烛。”虽然还有那些“执着的清教徒”认为海丝特的红字是耻辱的象征,但是更多善良的人们拒绝再用原来的意思解释“A”,他们说那个字的意思应该解释为“能干”(able)的意思。她以自己的美德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敬爱,她无尽的同情心和勇于献身的精神产生了巨大的力量,在众人眼中,红字“A”反而具有了天使的内涵———纯洁,美丽,善良,博爱。通过作者对红色字母“A”的驾驭,我们可以看出霍桑对主人公海丝特热情、善良、坚强、勇敢的天性的赞美。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作者的另一个写作意图,通过美与丑,善与恶的对比,霍桑对清教徒的卑劣行径刻画的入木三分,痛斥得酣畅淋漓。“清教徒倡导勤俭、反对奢靡,无疑是净化社会的一剂良药,但是标榜禁欲,让世人过苦行僧般的生活,多少有些泯灭人性之嫌”。而主人公海丝特正是祭奠清教徒狂热宗教信仰的无辜羔羊。通过“A”的不断变化,作者为我们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真实图景。如果说红字A在清教徒的眼中是通奸的代表,那么赋予了象征意义的红字A就象征着善良、美好、坚强和勤劳。如果说小珠儿是永不磨灭的活着的红字的话,那么赋予了象征意义的小珠儿就象征着纯真的爱情、这个时代的曙光。Pearl(小珠儿)是这部小说中唯一的一个阳光人物,她像珍珠一样纯洁,像天使一样善良快乐。在四个主要人物中,只有小珠儿在道德上是完美没有残缺的,她象征着人性中最无暇的一面。小珠儿的出现并非是作者的心血来潮,读者从对海丝特女儿名字的设计上就可以体会到。她是海丝特和丁梅斯代尔的女儿。Pearl这个词来源于圣经,意思是“十分珍贵的东西”。在圣经中记载,上帝让一个商人卖掉所有的财产去买一颗珍珠,并告诉他这颗珍珠即是他的天堂。海丝特为这段爱情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可以说女儿在她心中占据绝对重要的位置,是她的天堂。同时,霍桑在小珠儿情节上的设计也是恰到好处,独具匠心。小珠儿既是海丝特爱情的象征,同时也是她耻辱的象征,是活着的红字。作者总是会有意无意地描写小珠儿对红字近乎天生的热爱:小珠儿出生时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母亲胸前灿烂的红字A.而且小珠儿十分的喜欢,伸手去抓,“眼里总是含着奇怪的表情与特殊的微笑”。正是珠儿的存在才时刻提醒着海丝特和丁梅斯代尔他们曾经犯下的“罪行”,督促他们净化自己的灵魂改过自新。正是因为小珠儿的存在才使丁梅斯代尔有勇气在公众面前承认自己的“罪行”。可以说,小珠儿寄托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纯真爱情,和追求善良无暇的人性的向往。是作者的希望所在,也是社会的希望所在。总而言之,正是由于霍桑在《红字》中独具匠心的象征手法的运用,使《红字》成为美国第一部象征主义小说,也正是因为霍桑在《红字》中象征手法的成功运用,成就了《红字》在文学领域的重要地位。参考文献[1]常耀信.美国文学简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2]任晓晋,魏玲.红字中象征与原型的 模糊性、多义性和矛盾性[J].外国文学研究,2000,(1):121-125.[3]於奇.新编美国文学选读[M].郑州大学出版社,2005[4]田俊武.霍桑红字人名寓意研究[J].外国文学研究,1999,(1):52-54.[5]胡尚田.论红字中的红字[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9,(4):45-48.[6]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A study of sym bolic m ean ingsof The Scarlet L etterZHANG W en-si(Fudan U n iversity,S hangha i 200433,Ch ina)Abstract:The author gives many rich and p rofoundmeanings of the scarlet letter A to contract beauty w ithugliness besides kindness and evil.Moreover,Haw2thorne reposes too much hope by molding the im age ofPearl.Key words:“the scarlet letter”;A Pearl;symbolism

选择关于选择的论文题目

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自己的经历和兴趣,比如:我选这个题目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我个人特别感兴趣关于这个论文的问题,我觉得对于大学生来说,撰写毕业论文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如果毕业论文的题目过大或过难,就难以完成写作任务;反之,题目过于容易,又不能较好地锻炼科学研究的能力,达不到写作毕业论文的目的。因此,选择一个难易大小合适的题目,可以保证写作的顺利进行。然后研究这个题目对于我今后的发展有一定的帮助。

扩展资料

注意

1、选择具有现实意义的题目。

选的题目,应是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为众人所关心的问题,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这类问题反映着一定历史时期和阶段社会生活的重点和热点。我们运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对其进行研究,提出自己的见解,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意义。

2、小的理论问题。

学术论文要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其形式还是内容都和工作总结、调查报告有着重要区别。非学术论文是对学术论文的一种传播和宣传、介绍,而不是原始性的创造。

比如报纸杂志上刊登的评论、政论等是典型的非学术性论文。非学术论文的主要功能是对学术性论文的稀释和宣解,但有时也可能会成为学术性论文的先导。

一篇好文章必须首先有一个好的论文主题。一个好的论文主题往往能吸引读者的注意,让人们一眼就能理解论文的中心思想,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那么,我们如何设置一个好的论文主题呢?首先,我们必须确定我们论文的一般内容,并首先制定一个初步的主题。你可以先给你的论文一个大纲,根据大纲写文章的内容可以使论文清晰,进一步提取文章的重点。以科技论文为例,文章结构一般包括四个部分。写完论文的主要内容后,我会对我的论文有一个全面、清晰、详细的理解。这时,我们可以用几句简短的话来总结论文的核心内容,即论文摘要,并提取关键词。这可以使作者进一步完善论文内容的核心和创新点。通常,论文的主要内容和创新可以通过论文的主题来看出。如果论文需要发表,在正式确定论文题目之前,也可以在多个论文查询网站上搜索自己的题目是否与他人的论文题目重复,也可以参考其他同行作者如何为论文设置题目。

何确定论文题目和题目的重要性 一、题目的重要性 1.题目是论文的总纲:如果一篇文章象一张网,则题目就是纲,纲举目张,就是说看了论文题目,就能窥见全篇论文的实.

毕业季来临之际,完成毕业论文成了毕业季中的首要工作。那就完成一篇论文的第一步就是确定我们的论文题目,怎样选择论文题目?

一个新颖、专业、科学的选题,可以让各种人物的读者,不管是导师、辩论老师、同学还是专家学者,都能眼前一亮,并且带着浓厚的兴趣深入了解你的文章。因此选题这一步很重要,先选自己感兴趣的题目,不要为了结业而写论文,更不要为了学分而结束任务,只有当自己感兴趣时选的题目,才能激发我们深入讨论的热情,才能干出探究的动力,而不至于在漫长的写作过程中呈现出一丝不苟的心情。

第二,在选题的时候能先注意到各导师的研讨方向,也许说,在选导师的时候就开始重视各导师的研讨领域,根据自己的发展方向来选择导师。因为一位合适的、优秀的导师在你写论文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能给你更准确的修改,能更好的帮助你完成毕业论文。

最后,选题前最好还是考虑个人实际情况,假如你只有探讨本校学生就业情况的才能,不要把全市或全国的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要归纳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才能,才能在写作时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一味地“引用”别人的观点,“引用”别人的研究成果。小编在此祝愿大家顺利完成论文。

以上就是“怎样选择论文题目?”的全部内容,希望阅读后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papertime官网~更多资讯等你来看~

红字霍桑毕业论文

1、 透过《傲慢与偏见》看现代社会爱情观2、生与死的抗争--《厄舍古厦的倒塌》主题解读3、浅谈“欧·亨利式结尾”及其文学影响4、从宗教角度解读简爱的多重性格5、从女权主义角度剖析《小妇人》中的乔6、 “英雄”的陨落--悲剧美学角度分析《老人与海》7、 从《菊花》中看女主人公Elisa实现自我价值的障碍8、奉献与宽容---浅析《双城记》中的仁爱精神9、 《格列佛游记》中对理性的反思与批判10、浅析《警察和赞美诗》的戏剧化特色11、一场失败革命的反思---论《动物庄园》中所表现的象征意义12、论詹姆斯·乔伊斯《阿拉比》的精神顿悟13、从后印象主义角度解读《到灯塔去》中的双性同体观14、 从中西方道德观差异谈《伊利亚特》与《封神演义》人物品德15、 韦伯《猫》中的女性主义英国文学毕业论文选题题目大全论文的题目是画龙点睛的神来之笔,是提纲挈领的综述概要。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英国文学 毕业 论文题目大全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英国文学毕业论文题目大全(一)1. 《浮士德》的善恶冲突论2. 论《浮士德》思想体系的矛盾3. 论卢梭《忏悔录》的自审意识与超俗意识4. 济慈及其《夜莺颂》的美学魅力5. 欧洲社会的讽刺画卷——《唐璜》浅析6. 论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7. 《巴黎圣母院》中的美丑对照原则8. 论《红与黑》中于连的形象9. 论司汤达小说心理描写的艺术10. 司汤达在现代小说史上的地位11. 成功与幻灭——拉斯蒂涅(《高老头》)与吕西安(《红与白》)之比较12. 巴尔扎克小说的现代 文化 意蕴13. 论《包法利夫人》14. 19世纪英国女小说家研究15. 《傲慢与偏见》的戏剧叙述16. 夏洛蒂·勃朗笔下的女性形象系统17. 《呼啸山庄》的叙述技巧与结构艺术18. 试析《简·爱》和《呼啸山庄》的情感模式19. 《呼啸山庄》与《金锁记》情感世界之比较20. 梅里美中短篇小说的艺术魅力21. 《茶花女》的悲剧艺术英国文学毕业论文题目大全(二)1. 茶花女与杜十娘比较2. 从蒙太里尼形象看《牛虻》的反宗教主题3. 论哈代小说中的新女性形象4. 莫泊桑、契诃夫、欧·亨利艺术风格之比较5. 论威尔斯的科学幻想小说6. 论《恶之花》的历史地位与意义7. 略论马克·吐温的艺术风格8. 易卜生《玩偶之家》娜拉形象9. 易卜生有肖伯纳的“社会问题剧”的异同论10. 19世纪俄国文学中“多余人”的形象11. 俄罗斯文学中的妇女形象12. 果戈理《死魂灵》的讽刺艺术13. 屠格涅夫笔下的女性形象14. 屠格涅夫的抒情手法15. 屠格涅夫与郁达夫比较研究16. 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长篇小说17. 谈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的景物描写18. 陀思妥耶夫斯基与现代派文学19. “现代性”历史文化语境中的鲁迅与陀思妥耶夫斯基英国文学毕业论文题目大全(三)1. 古希腊神话 传说 中的文化精神2. 英雄符码及其解构——荷马史诗主要史诗主要形象论析3. 论《俄狄浦斯王》的冲突艺术美4. 论《美狄亚》在戏剧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5. 从古希腊到18世纪西方文学中人的观念6. 《埃涅阿斯纪》主题的原型意义7. 试论__伦理在西方文学中的演变8. 但丁与__文化9. 哥特式小说的原理与发展10. 中国武侠小说与骑士文学的比较11. 《堂吉诃德》的多重意义12. 论流浪汉小说的艺术特征13. 试论《威尼斯商人》的冲突艺术14. 《奥瑟罗》悲剧冲突艺术15. 论《李尔王》的人文主义思想16. 论《亨利四世》中的福斯塔夫形象17. 《罗密欧与朱丽叶》与《西厢记》抒情艺术之比较18. 试论莎士比亚喜剧风格19. 莎士比亚悲剧风格的特殊性及其历史意义20. 论《汤姆·琼斯》人物刻画的美学原则美国文学方向论文选题论文的题目是一篇论文的灵魂,好的题目可以吸引人们的眼球。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美国文学方向论文选题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美国文学方向论文选题(一)1. 从《在路上》看五六十年代美国社会价值观2. 评希思克利夫被扭曲的心路历程3. 试论马克·吐温短篇小说的幽默特色4. 惠特曼的死亡哲学5. 论《呼啸山庄》--原始古朴与文明理性的交错色彩6.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二元主角”手法的运用7. 透过小说《威廉·威尔逊》和《黑猫》看艾伦·坡的善恶观8. 从《飘》看内战对美国文学的影响9. 论《美国丽人》一片中人物的两面性10. 论海明威小说中的死亡主题11. 浅析艾丽丝·沃克的《紫颜色》12. 女性作家的共性13. 《倾城之恋》与《飘》的女权意识比较研究14. 《失乐园》 与《圣经》中撒旦形象的对比15. 《老人与海》与《鲁宾逊漂流记》的比较研究16. 哥特式风格在《弗兰克斯坦》中的体现17. 浅议反讽手法在《蝇王》中的运用18. 分析麦尔维尔《白鲸》中的象征主义19. 艾略特早期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分析20. 《丧钟为谁而鸣》中的女性形象分析美国文学方向论文选题(二)1. 从《简爱 》看早期女权主义的理想和追求2. 十九世 纪英国小说家笔下的真、善、美3. 英国十 八世纪浪漫主义诗人的自然观4. Romanticism in Mark Twin's works5. 批评方法之我见 段燕6. 浅谈泰戈尔的生命 段燕7. 浅谈《红字》中珠儿形象的作用8. 论《 红字》中的道德主题9. 论海丝特·白兰的性 格发展10. 《红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11. 论霍桑《红字》中“A”的象征意义12. 象征意向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运用13.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艺术特点14. 伍尔夫创作中的女权主义立场15.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权思想16. 伍尔夫女 性视角中的女性形象分析17. 流派研究18. 世纪美国浪漫主义与英国浪漫主义19. 超现实主义20. 魔幻现实主义21. Jane as a narrator and as a character22. Character Analysis of Nancy, the “criminal” in Oliver Twist23. Virginia Woolf and Modern Feminine Independence24. An Analysis of Charles Dickens' Great Expectation美国文学方向论文选题(三)1、 透过《傲慢与偏见》看现代社会爱情观2、生与死的抗争--《厄舍古厦的倒塌》主题解读3、浅谈“欧·亨利式结尾”及其文学影响4、从宗教角度解读简爱的多重性格5、从女权主义角度剖析《小妇人》中的乔6、 “英雄”的陨落--悲剧美学角度分析《老人与海》7、 从《菊花》中看女主人公Elisa实现自我价值的障碍8、奉献与宽容---浅析《双城记》中的仁爱精神9、 《格列佛游记》中对理性的反思与批判10、浅析《警察和赞美诗》的戏剧化特色11、一场失败革命的反思---论《动物庄园》中所表现的象征意义12、论詹姆斯·乔伊斯《阿拉比》的精神顿悟13、从后印象主义角度解读《到灯塔去》中的双性同体观14、 从中西方道德观差异谈《伊利亚特》与《封神演义》人物品德15、 韦伯《猫》中的女性主义16、 浅析《儿子与情人》中的心理冲突17、浅析中西方喜剧文化---以《武林外传》和《老友记》为例18、从女性主义看《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形象19、《瓦尔登湖》中自然主义的现实意义20、 从男性角色解读《简爱》中的女性反抗意识猜你喜欢:1. 英美文学方向毕业论文2. 文化方向论文题目3. 英美文学方向论文4. 美国文化学术论文格式5. 美国文化学术论文格式要求

论清教思想对霍桑的影响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论清教思想对霍桑的影响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论文关键词:霍桑 清教主义 清教徒 《红字》 原罪

论文摘要:纳撒尼尔·霍桑并不是一个清教徒,但是清教主义的思想却对他影响深远。一方面,他承认清教主义对人性的压抑和迫害;另一方面,他又坚信清教主义的诸如“原罪”等教义,主张人生来就有罪恶,应该自我救赎。这种矛盾思想在他的代表作《红字》中获得了很好的体现。

清教主义是从殖民地时期开始便深深刻在美国历史上的一个不容忽视和忘却的烙印。作为一种文化遗产,清教主义思想对于美国思想及文学具有持久的影响力。可以说,如果对清教思想没有一定的理解,那就不可能真正地理解美国及其文学。而对霍桑和他的代表作《红字》来说,清教主义更是不可回避的一个解读视角。本文将从清教主义的兴起、它与霍桑的历史渊源,以及在《红字》中霍桑对清教主义的态度等方面来看一下清教思想对霍桑的影响。

(“清教思想/清教主义)(Puritanism)”一词是由“清教徒(Puritan)”衍生来的,是人们对清教徒思想和行为的概括。“清教徒”一词源于拉丁语Purus,意为清洁、纯净。

清教运动产生于16世纪后半期。在亨利八世与罗马天主教会决裂后,英国国教成了以国王为首的维护国王统治的工具,教会内部仍然腐朽不堪。16世纪后期,教会一部分虔洁信徒提出要清除国教中天主教的残存因素,他们的主张被称为“清教”,他们则被称为“清教徒”。他们要求在信仰上只以新约圣经为准则,而非以教会或所谓传统制度作为信徒应当遵奉的权威。他们特别强调教会必须是具备圣经所示条件的真宗教和圣洁无疵的真教会。

清教对英属北美殖民地的建立起过重要的作用。1620年,102名清教徒乘坐著名的五月花号(Mayflower)来到美洲的普利茅斯建立殖民地,他们是英国第一批新大陆移民,是150年后美国大多数人民的祖先。美国宗教历史学家偑里·米勒(Perry Miller)这样描述新英格兰的清教徒:“……他是一个现实的理想主义者……他来到新大陆为了建立一个完美的社会和拥有选举权的王国……”从殖民地时期开始,清教主义对美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宗教等各方面都给予了深远影响。

清教主义既是一种信仰概念,也是一个伦理价值概念。清教的伦理价值就是清教信仰在现实生活中的延伸,主要表现为虔诚、诚实、节俭、勤勉、节欲、自我完善等。这些信仰在美国人的现实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清教徒最初是起正面的、积极的作用的。他们反抗罗马教皇专制、反对社会腐朽风气,注重理智,推崇理想,禁绝欲望;他们始终保持严谨和克制,排斥任何可能引致道德堕落的行为。

但是,清教徒们奉行严厉的道德教条,宣扬禁欲主义,谴责对尘世乐趣的追求,宗教观狭隘的一面和不宽容性也开始显现出来。本来倍受压迫的清教主义转而开始迫害那些他们认为持有异端邪说的人。

纳撒尼尔·霍桑( Nathaniel Hawthorne, 1804—1864) 是美国19世纪影响最大的浪漫主义小说家和心理小说家。霍桑一生共写下短篇小说一百余篇,有小说集《古宅青苔》(Mosses from an Old Manse, 1843)等;著有四部长篇小说,即《红字》(The Scarlet Letter, 1850)、《七个尖角顶的房子》(The House of the Seven Gables, 1851)、《福谷传奇》(The Blithedale Romance,1852)和《玉石雕像》(The Marble Faun, 1860)。

他出生于新英格兰一个名门望族,世代都是虔诚的加尔文教信徒。他的两代先祖曾是马萨诸塞殖民地政教合一的权力机构中的要人,参与过一六九二年萨莱姆驱巫案及其后的迫害教友派的活动。他一方面深受清教主义的影响,摆脱不掉“原罪”“赎罪”及“命定论”之类的宗教迷信思想,但又因祖辈驱巫案的行为而深背负罪感,并反过来对清教的专制统治痛心疾首;这种矛盾心理在他的小说《红字》中深有体现。

1825年,霍桑大学毕业,回到家乡萨勒姆,开始与世隔绝的隐居生活。在长达十二年的时间里,霍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拼命读书。他热衷于探索家族历史。通过这段观察、思索的过程,他意识到清教伦理束缚人性的一面。因此,在1850年写出了他的代表作《红字》。

《红字》以1650年前后的波士顿作为故事的背景,当时的居民是1620至1630年间来此定居的第一代移民。他们都是在英格兰故土遭受詹姆斯一世迫害而抱着创建人间乐土的理想来到新大陆的清教(即加尔文教)徒,因此,在当时,美国大多数人都是清教徒,清教思想深深地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各方各面。以此为时代背景的《红字》中各个人物均以不同的方式受到了清教思想的影响,在清教主义的教义面前他们有迥然不同的理解和做法。

清教主义灌输给霍桑的是强烈的罪恶感,先祖们留给霍桑的是血淋淋的犯罪事实。但是,霍桑却仍然相信清教主义的原罪观,也相信人的彻底堕落。尽管他不是清教徒,但他从来没有怀疑过清教主义关于人性堕落的观点。所以,《红字》中的几个主人公身上都有他们自己的“罪”。对海丝特和丁梅斯代尔牧师来说,他们的原罪就是海丝特胸前的红字“A”。“A”代表了“Adultery”(通奸)”。海丝特虽然是出于保护自己心上人的好意,但还是犯了欺罪;丁梅斯代尔牧师不敢公开承认自己的罪恶,继续留在圣职上,既冒犯了上帝,又欺教民。齐灵渥斯的罪则表现在他发现海丝特的不忠之后进行疯狂的复仇,最后变成了“一个恶魔”。连最天真的小女孩珠儿都是“罪恶的情欲泛滥中开放”的花朵。

人有原罪,所以需要救赎。在霍桑看来,对待罪恶,人应该自觉采取赎罪的方式,使被罪恶玷污的心灵在“净化”中得以拯救。他主张通过善行和自我忏悔来洗刷罪恶,从而得以“赎罪”。对海丝特来说,她坦然承认自己的罪行,独自承担罪责,忍辱负重,顽强地生活着,同时还接济穷人,四处行善。她的善行使得她胸前的字母“A”已经不再是它的本意通奸(Adultery)了,而是成了能干(Able),天使(Angel),欣赏(Admiration)等等各种含义了。而对于牧师丁梅斯代尔来说,当他走向邢台,彻底坦陈了自己的罪行,最终含笑死在海丝特怀抱中的时候,他的灵魂也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得到了救赎。牧师死后,海丝特带着女儿远走他乡,多年以后重归故里,之后在牧师的坟旁出现了一座新坟。墓碑上只有一个字母“A”。作者在告诉我们,死亡并不是人生的尽头,而是实现生命永恒,自我救赎的必由之路。

作为一个清教世家出身的作家,霍桑思想上充满了矛盾,新英格兰的清教主义传统,尤其是加尔文教派对他影响很深。一方面他为清教徒、为祖先对人性的压抑和迫害而深负罪恶感,所以他试图反抗这个传统,抨击宗教狂热和狭隘、虚伪的宗教信条;另一方面他又受到这个传统的束缚,以加尔文教派的善恶观念来认识社会和整个世界。他的作品中渗透着“加尔文教派的‘人性本质’和‘原罪’的观念”。从他身上可见清教主义对美国文化和文学各方面的深厚影响。

参考文献:

[1][美]霍桑著,温烈光译。红字[M]。广州:花城出版社,1993。

[2]杨志宏。自然人与社会人的冲突——我看霍桑的《红字》[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1999,(l)。

[3]刘丽霞。认同与怀疑的交织——论《红字》的清教观[J]。外国文学研究,2003,(2).

[4]柴惠庭。英国清教[M]。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拓展:霍桑作品对清教思想的继承和叛离论文

【摘 要】清教思想强调原罪说和有限救赎,提倡简约的生活方式和精神内省的重要性,对美国文学、文化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清教的基本价值观出发,探讨了清教思想对美国作家霍桑作品的影响。由于出身于清教徒家庭,霍桑的作品不可避免地带上了深深的清教徒的印记;但与此同时,他的作品又体现了对清教思想的叛离和反思。

【关键词】清教思想;罪恶主题;反思

纳撤尼尔·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1804—1864)是美国19世纪影响最大的浪漫主义作家,被誉为美国文学史上浪漫主义小说的开创者,美国心理分析小说的鼻祖和象征主义的奠基人。霍桑的作品大多以新英格兰的生活图卷为背景,用神秘的象征手法反映美国早期清教徒的生活和价值观,体现出了很深的清教思想的烙印。可以说,霍桑继承了美国文学中的清教传统,但是与此同时,他又对清教思想和清教徒在发展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恶做了深刻的反思。

一、美国清教思想的历史渊源和基本价值观

从清教对美国社会生活的`影响力来看,清教主义已经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宗教, 而是一个集神学、哲学、意识形态等为一体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思想体系。

作为基督教的一个派别,清教始出现于16世纪60年代。16世纪兴起于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结束了罗马天主教教会在欧洲各国的权威统治,其中1517年马丁·路德和1534年约翰·加尔文所领导的新教运动最为著名;进入17世纪,作为新教的一个激进派,英格兰清教徒连同欧洲大陆其他国家新教徒,为躲避宗教迫害开始了北美洲的移民运动。这样以加尔文教神学及传统为基础的清教主义在美国殖民地初期逐渐形成统治地位,为17世纪以后新英格兰的政治和宗教思想及美国的民族崛起奠定了基础。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没有清教思想,就没有美国文化,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的美国文学。

清教思想强调原罪说和有限救赎的理念。清教主义认为:源于亚当、夏娃偷食禁果的原罪,人类是生而有罪的,因此现世中人必须为自己的罪行赎罪,而上帝的救赎则是有限的。人类该如何获得上帝的救赎?人类又如何知道自己已经获得救赎?美国清教思想给出的答案是:要获得救赎,必须谨言慎行,虔诚信仰上帝、努力工作、不断进行道德内省;获得救赎的人上帝是会给出提示的,这个提示在很多清教徒看来就是生活和事业的成功。美国清教徒把美洲大陆看成是上帝赐予他们的“应许之地”,而他们则是“被选之民”,他们的使命就是要在美洲大陆上重建伊甸园。清教思想的基本观点可以归纳如下:

(1)人类的堕落与原罪 。

(2)上帝的挑选 。

(3)有限的赎罪 。

(4) 命定的选择。

二、霍桑作品对于清教思想的继承

纳撤尼尔 ·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1804—1864)出生于新英格兰马萨诸塞州萨莱姆城一个没落的贵族世家,祖先都是虔诚的清教徒。霍桑的先祖曾是马萨诸塞殖民地政教合一的权力机构中的长官,家族中出过州长、迫害异教徒的立法要人以及审判萨莱姆驱巫案的主要法官等。霍桑年幼丧父,与母亲一起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家庭和社会环境中浓重的清教气氛对他产生了极大影响。大学毕业后,霍桑回到家乡潜心读书,走上了创作之路。

由于受到清教思想的深刻影响,霍桑的作品显示出了对宗教题材的浓厚兴趣,他常常在自己的作品中探讨以宗教信条为基础的善恶之争和因果报应。霍桑作品大多以新英格兰两百多年的历史为背景,大力描写社会和人性的阴暗面,并以此为根据不断探索人的内心世界。事实上,由于深受清教原罪说的影响,罪恶以及罪恶感对于人的影响成为霍桑在自己作品里最为热衷的关注对象。

以霍桑的代表长篇小说《红字》为例,在这部小说里,霍桑集中描绘了不同人物对于罪恶的理解、他们所犯下的罪以及罪恶感对于这些人物的影响。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是这部小说里作者着墨最多的人物,从表面上看,她犯下了清教徒难以容忍的罪行:纵欲以及通奸,但是霍桑却对海丝特表现出了深厚的同情和宽容,罪恶和无罪以一种奇特的方式在海丝特的身上集中体现了出来。牧师丁梅斯代尔虔诚、热诚、深得教友爱戴,但是同样他不仅犯下通奸之罪,而且不敢承担责任,怯懦地隐瞒了自己的罪行。海丝特的丈夫从表面看是受害者,但是他为人冷漠、自私,在精神上折磨自己的妻子,并一直策划着对牧师的报复,犯下了妒恶之罪。而海丝特的女儿珍珠是一个无辜的女童,她给妈妈带来了无限的慰籍和欢乐,是海丝特支撑下去的精神支柱,但正是这样一个美好的生命,却再好不过地诠释了清教思想中关于人类原罪说的观念。珠儿是通奸的产物,她的诞生便是对海丝特胸前佩戴的A (adultery)的最好注解。不同的人物,以各自的行为方式诠释着各式各样的恶,并且以不同的方式来处理心中挥之不去的罪恶感,霍桑把自己对于罪恶主题的关注淋漓尽致地在这部小说里表现了出来。除了强调清教思想中有关原罪说的理论,霍桑同时也在自己的作品里肯定了宗教的重要精神作用,从根本上来说,霍桑还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

清教思想对于霍桑作品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作者关注宗教原罪说的命题和挥之不去的罪恶感上,还表现为对霍桑文学创作手法的影响。清教思想强调圣经是宗教诠释的法典、一切教义、教务问题应从圣经中寻求答案,因而圣经的叙事手法和文学手段成为清教文学作家的学习、效仿对象,霍桑也不例外。圣经中为了宣传基督教的教义和价值观,善用隐喻、对比、故事以及传说,霍桑将其吸收发扬,多次在自己的作品里用象征的文学手段来强化自己的观点,增加文学感染力。《红字》作品里的红字是体现全篇主题的重要象征,同时在最后将主题得以升华――完成了由adulterer(通奸者)到angel(天使)的转变。不仅如此,《红字》的场景描写、人物名字以及人物的长相都体现了象征文学手法的应用。例如海丝特的丈夫齐灵渥斯(Chillingworth),这个名字从发音上来看,和英语中的chilly(冰冷)以worth(糟糕)一样,暗示这个人物是个自私冷漠的家伙;又如海丝特的女儿珍珠(pearl),人如其名,美丽可爱,是妈妈最最贴心、珍爱的珠宝。

事实上,霍桑深受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很难摆脱清教思想对于自己的影响,他把自己对宗教命题的思考写进小说。清教思想关于人生而有罪的观点给霍桑的作品打上了深深的宗教烙印,他的作品几乎都无一例外地探讨了人类挥之不去的罪恶感以及罪恶对于人类个体以及社会的影响。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霍桑的作品在很多时候又表现出了对于清教思想的背离和反思,下面将集中就此展开论述。

三、霍桑作品对于清教思想的反思和背离

清教徒在移民美洲大陆的早期阶段,在新英格兰地区建立了以清教思想为基础的政教合一的政权,发展到后来,清教徒中的统治者为了推行、宣扬清教,他们打击异己,排挤其它宗教派别和宗教信仰,最终导致清教统治的没落。霍桑在自己的作品中,对这段清教徒的历史和行为进行了深刻的描述和反思。在他的多部作品里,我们都可以读到霍桑对于清教徒的虚伪道德和冷漠无情进行的强有力的谴责。如《恩地科与红十字》这部小说集中描绘了当时清教迫害的残酷,被迫害者带着各式刑具在广场示众,他们当中有失足的女人,有愚昧的老妇,有疯子,有涉世未深的年轻人,许多人在没弄明白是怎么回事的时候便被诬陷成是异端或者巫婆而定了死罪。又比如在七个尖角阁的房子这部小说当中,霍桑讲述了一个品钦家族祖先对宗教异己疯狂迫害,最终家族受到可怕诅咒的故事。在他的诸多小说当中,霍桑对于清教徒所表现出来的恶做了形形色色地描述和反思,对他们的道德虚伪做了深刻的谴责和揭露。

与此同时,霍桑也对清教思想中的有限救赎理论做了反思,在自己的作品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还是以霍桑的代表作品红字为例,我们可以看到在这部小说当中,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获得了救赎,克服了心中的罪恶感,并且战胜了心中的恶。海丝特对生活抱有美好的憧憬和愿望,现实生活里自私冷漠的丈夫将其视为私人物品,得不到关爱的海丝特在牧师那里找到了爱情,却犯下了通奸之罪。但是白兰没有向命运屈服,她坦诚了自己的罪行,却独自承担了罪责,以坚忍、乐观的生活态度善对生命和周围的人,最终海斯特得到了心灵的自由和真正的救赎,那个佩戴在胸前的巨大红字完成了从adulterer到angel的转变。牧师Dimmsdale一开始不敢坦诚罪行,他每天目睹海丝特独自承担着巨大的耻辱和人们的嘲弄、蔑视,心灵备受折磨,在他临死之前,终于面对全体教众坦白了自己的罪行,勇敢地和海丝特站到了一起,在这一刻,牧师的罪得到了救赎。即便是书中冷漠奸诈、不断在精神上折磨他人的Chillingworth在弥留之际,把自己的全部财产赠与了珍珠,内心获得解脱,在谅解中完成了自己的救赎。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霍桑一方面摆脱不掉“原罪”、“赎罪”、“内省”、“命定”等宗教信条的约束,一方面又因家族的负罪感而对清教的专制统治感到痛心。霍桑一方面抨击清教徒的宗教狂热和不容异己的行径,另一方面又以清教的基本信条作为认知判断的准则,倡导人们以忏悔和善行洗刷罪恶、净化心灵,对清教思想的继承与叛离以一种奇特的方式在霍桑的作品里体现了出来。

【参考文献】

[1]陈冠商译.霍桑短篇小说集[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0.

[2]常耀信.美国文学简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0.

[3]孙筱珍.《红字》的清教主义传统透视[J].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4).

[4] Hawthorne, Nathaniel. The Scarlet Letter [M]. New York: Bantam Dell, 2003.

《红字》是美国浪漫主义作家Nathaniel Hawthornes(霍桑)的代表作。我读到的这个版本可能是删节版,因为书中只写了一个有关通奸的故事,而我在以前课本的印象中依稀记得该书应由四个不同的有关通奸的故事组成,不去管它。今此只对我读到的这个故事略抒牢骚。故事的情节其实相当简单,出场人物也绝不复杂,我却不得不佩服霍桑大师用最少的人物描摹出的一件平凡的事情背后的匠心独运。他那精巧又不乏叛逆与鞭笞的文笔勾起了我一气呵成读完全书的冲动。没读过此书的朋友大概不知道书名“红字”一词的含义,就其英文本义“The Scarlet Letter”来讲即红颜色的大写字母之意。实际指代红色的大写字母A(英文“adultery「通奸」”一词的缩写)。但这也仅仅是其书其文的表面含义,实质其包蕴扩展的隐含意却更为开阔,由于我对此书的窥视不深,不敢乱谈。小说的主人公Hester Prynne以一个饱受舆论、世俗观与宗教谴责唾弃的犯有通奸罪行的少妇出场,她虽然含垢忍辱,却敢于面对现实、乐观人生。她对自己所犯下的错误只有觉悟却毫无后悔。她的坦然与坚强、勇敢与超脱刻画出了一个超呼同类的新殖民地女性的不俗性格。她的思想中饱含着强烈的反抗与挣扎精神,虽然凭借一己微薄之力无法斗争到底,但已表现出鲜明的反清教反世俗的立场。由此可以看出霍桑对清教历史、清教徒是进行了否定与憎恶的剖析的。小说的另一位主人公Dimmesdale自始至终都备受良心的谴责和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行为给她人造成的恶果的愤怒及对自己无限敬仰的上帝的信念的徘徊迷惘。与她的情人Hester Prynne相比,身为牧师的他实在是谨小慎微到不敢面对现实却又在痛苦埋怨的折磨中不断自惭的地步。每当读到牧师的内心独白时,急得我恨不能把当页纸撕碎,我的脑子便不时冒出这样的疑问,“两位主人公为什么不私奔呢?如果一开始就选择私奔,逃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进行全新的生活,不好吗?赶快私奔啊!”。霍桑当然没有这样安排剧情,因为Dimmesdale身为牧师的宿命只能决定他最后以悲剧的结局收场。即便当小说尾声两位主人公总算萌生我所期盼的私奔想法时,作者也没让他俩善终。我想,这也许正是大师文章结构的绝妙之处。我太过忽视Dimmesdale对上帝的依赖与崇拜,他的所有个人言行无时无刻不在受着《圣经》制约,他不得不用神职人员的教理来规范净化自己的品德与心灵,他对上帝的虔诚与忠实不允许他出卖自己的灵魂、背弃自己的信仰、搪塞自己的过失。所以,牧师虽然隐藏了七年通奸的罪恶,但他内心所受的折磨与打击其实要远盛于Hester Prynne.对此我只能表示惋惜,我对牧师性格的归纳是:内向并由于爱情的永恒始终无法凌驾于上帝的恩泽之上。否则,本书的结局不该那么悲惨。当然,霍桑还在文中巧妙地安排了一个处心积虑却也同样充满悲剧色彩的人物Roger Chillingworth,作为Hester Prynne的丈夫,在得知其妻的通奸罪恶事实后,所逐步表现出来的老谋深算、恶毒狡诈的对情敌Dimmesdale的复仇计划,实在令人发指。即使当最后牧师心力衰竭步向天堂之际,Roger Chillingworth仍不忘对牧师咆哮,“Thou hast escaped me”,大概对Dimmesdale没有死在至少没有完全死在自己精心报复安排之下仍有很大的不甘于不平。本来作为受害者出场的Roger Chillingworth却导演着整个故事的发展流向并最终成为一名害人的恶魔。Roger Chillingworth自书中开头体察出牧师与其妻情感的微妙关系后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失常的心态与恶毒的计划,其心何其孽也,全为“情”字所困。看来如果一个读书人,当他把书本知识转嫁到报复的才能中去时,应是相当可怕的事。Pearl是Hester Prynne和Dimmesdale通奸的产物。小女孩是天真无辜的。她是书中能给读者不经意的眼泪揩上一丝手绢或携上一缕轻风的人物。作为一个还在懵懂之中的儿童,Pearl不理解母亲Hester Prynne胸前绣着的红字的含义。但却始终对红字充满了好奇与向往,甚至当Hester Prynne一次扔掉红字后大显脾气表达出极度的不习惯。作为两位主人公悲剧的结晶物,她在天真中深刻而又缓慢地体察着这个奥妙无情的世界,也许她对红字还不能理解透彻,但我相信,如果故事还能发展下去,她一定会为母亲的红字正名并洗刷耻辱的。霍桑对人物内心矛盾的刻画十分到位。文中不断使用象征手法,与之同期的作家爱默生、梭罗、麦尔维尔等风格迥异、特点鲜明。其人饱读群书、其文洒脱怪异。喜欢美国文学的朋友,霍桑的作品,不可放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