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霍桑红字论文的开题报告

发布时间:

霍桑红字论文的开题报告

4、 (英语系毕业论文)中美地下电影之比较研究 中文摘要 地下电影是一种特殊的电影类群,它触及一个民族,国家,甚至文化的敏感神经,而它又往往最能直接的反应人们心底认同却又没有勇气表达的感情。因此,地下电影就成为了那些才华横溢而又敢于表现自己的电影...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82 KB 日期:2008-06-14 5、 (英语系毕业论文)译者的身份 开题报告+论文摘 要本文从四个角度阐述作为一名翻译人员的多重身份,并分析翻译人员在翻译文学作品时应注意的问题。第一个角度是从译者的读者身份考虑,译者的读者身份要求他们不仅要读懂原文,还要读懂...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26 KB 日期:2008-06-08 6、 (英语系毕业论文)中英酒吧文化对比 任务书+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外文文献翻译+答辩ppt+论文摘 要本文是对中英两方的酒吧文化对比研究。研究的内容首先是西方的酒吧历史以及现状,主要研究的是英国的酒吧,介绍英国的罗伯特酒吧—议会议员...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151 KB 日期:2008-06-07 7、 (英语系毕业论文)Cultural Impacts o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BSTRACTThis thesis is briefly to try to present before readers the main elements of cultural confli...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14 KB 日期:2008-05-24 8、 (英语系毕业论文)Pragmatic Consciousness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中文摘要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社会对人才外语水平要求,尤其是对学生实际交际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学生学习英语已不再以专门吸收为主,不再是简单意义上的听说读写能力,他们更需要用正确得体的英语进行交流...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23 KB 日期:2008-05-23 9、 (英语系毕业论文)The Problem of Evil---A Universal Issue Seen From Western Perspectives 开题报告+论文+翻译+任务书Abstract:Human race had had the capability to land on Moon, to travel in the outer spa...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108 KB 日期:2008-05-18 10、 (英语系毕业论文)汉英动物词文化内涵的对比 【摘要】在英语合汉语中都存在者大量的动物词,而这些动物词又蕴含着不同的文化内涵。本文就汉英动物词所蕴含着的文化内涵进行分类和对比, 并进一步探讨了造成汉英动物词的不同的。【关键字】汉英动物词;文化内涵...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18 KB 日期:2008-05-17

红字》象征意义解读王丽丽 【摘要】:美国著名小说家纳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红字》,是美国第一部象征主义小说。本文着重从红字"A"、人物及场景描述三个方面来解读小说中的象征意义,深刻剖析了作者的清教观,同时也揭露了当时的社会制度与传统道德观念对人性的压抑与迫害。【作者单位】: 中州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关键词】: 纳撒尼尔·霍桑象征意义红字“A”【分类号】:I712.074【正文快照】:象征,是文学创作的一种艺术手法,通过借助具体的事物来表现抽象的意义,诱发读者的想象和联想,从而来表达作者所要表现的某种思想、感情、意志或者观点。象征是美国著名小说家纳撒尼尔·霍桑运用得最为娴熟的艺术手法之一。面对各种事物和现象,他总是思索其中更深一层的意义,

1、本课题研究的现状。

2、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3、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选题意义和目的一般作为开题报告里面的第一块内容,是阐述你所研究的这个选题有没有专研究价值或者说讨论价值的。

写开题报告的目的,其实就是要请导师来评判我们这个选题有没有研究价值、这个研究方法有没有可能奏效、这个论证逻辑有没有明显缺陷。

写意义的时候根据你的选题来决定形式,可以分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也可以不细分,把目的和意义和在一起写,总之突出你观点的新颖和重要性即可。

论文种类

1、专题型

这是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直接论述的形式发表见解,从正面提出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一种论文。

2、论辩型

这是针对他人在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见解,凭借充分的论据,着重揭露其不足或错误之处,通过论辩形式来发表见解的一种论文。

3、综述型

这是在归纳、总结前人或今人对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以介绍或评论,从而发表自己见解的一种论文。

4、综合型

这是一种将综述型和论辩型两种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写成的一种论文。

红字霍桑毕业论文

1、 透过《傲慢与偏见》看现代社会爱情观2、生与死的抗争--《厄舍古厦的倒塌》主题解读3、浅谈“欧·亨利式结尾”及其文学影响4、从宗教角度解读简爱的多重性格5、从女权主义角度剖析《小妇人》中的乔6、 “英雄”的陨落--悲剧美学角度分析《老人与海》7、 从《菊花》中看女主人公Elisa实现自我价值的障碍8、奉献与宽容---浅析《双城记》中的仁爱精神9、 《格列佛游记》中对理性的反思与批判10、浅析《警察和赞美诗》的戏剧化特色11、一场失败革命的反思---论《动物庄园》中所表现的象征意义12、论詹姆斯·乔伊斯《阿拉比》的精神顿悟13、从后印象主义角度解读《到灯塔去》中的双性同体观14、 从中西方道德观差异谈《伊利亚特》与《封神演义》人物品德15、 韦伯《猫》中的女性主义英国文学毕业论文选题题目大全论文的题目是画龙点睛的神来之笔,是提纲挈领的综述概要。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英国文学 毕业 论文题目大全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英国文学毕业论文题目大全(一)1. 《浮士德》的善恶冲突论2. 论《浮士德》思想体系的矛盾3. 论卢梭《忏悔录》的自审意识与超俗意识4. 济慈及其《夜莺颂》的美学魅力5. 欧洲社会的讽刺画卷——《唐璜》浅析6. 论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7. 《巴黎圣母院》中的美丑对照原则8. 论《红与黑》中于连的形象9. 论司汤达小说心理描写的艺术10. 司汤达在现代小说史上的地位11. 成功与幻灭——拉斯蒂涅(《高老头》)与吕西安(《红与白》)之比较12. 巴尔扎克小说的现代 文化 意蕴13. 论《包法利夫人》14. 19世纪英国女小说家研究15. 《傲慢与偏见》的戏剧叙述16. 夏洛蒂·勃朗笔下的女性形象系统17. 《呼啸山庄》的叙述技巧与结构艺术18. 试析《简·爱》和《呼啸山庄》的情感模式19. 《呼啸山庄》与《金锁记》情感世界之比较20. 梅里美中短篇小说的艺术魅力21. 《茶花女》的悲剧艺术英国文学毕业论文题目大全(二)1. 茶花女与杜十娘比较2. 从蒙太里尼形象看《牛虻》的反宗教主题3. 论哈代小说中的新女性形象4. 莫泊桑、契诃夫、欧·亨利艺术风格之比较5. 论威尔斯的科学幻想小说6. 论《恶之花》的历史地位与意义7. 略论马克·吐温的艺术风格8. 易卜生《玩偶之家》娜拉形象9. 易卜生有肖伯纳的“社会问题剧”的异同论10. 19世纪俄国文学中“多余人”的形象11. 俄罗斯文学中的妇女形象12. 果戈理《死魂灵》的讽刺艺术13. 屠格涅夫笔下的女性形象14. 屠格涅夫的抒情手法15. 屠格涅夫与郁达夫比较研究16. 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长篇小说17. 谈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的景物描写18. 陀思妥耶夫斯基与现代派文学19. “现代性”历史文化语境中的鲁迅与陀思妥耶夫斯基英国文学毕业论文题目大全(三)1. 古希腊神话 传说 中的文化精神2. 英雄符码及其解构——荷马史诗主要史诗主要形象论析3. 论《俄狄浦斯王》的冲突艺术美4. 论《美狄亚》在戏剧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5. 从古希腊到18世纪西方文学中人的观念6. 《埃涅阿斯纪》主题的原型意义7. 试论__伦理在西方文学中的演变8. 但丁与__文化9. 哥特式小说的原理与发展10. 中国武侠小说与骑士文学的比较11. 《堂吉诃德》的多重意义12. 论流浪汉小说的艺术特征13. 试论《威尼斯商人》的冲突艺术14. 《奥瑟罗》悲剧冲突艺术15. 论《李尔王》的人文主义思想16. 论《亨利四世》中的福斯塔夫形象17. 《罗密欧与朱丽叶》与《西厢记》抒情艺术之比较18. 试论莎士比亚喜剧风格19. 莎士比亚悲剧风格的特殊性及其历史意义20. 论《汤姆·琼斯》人物刻画的美学原则美国文学方向论文选题论文的题目是一篇论文的灵魂,好的题目可以吸引人们的眼球。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美国文学方向论文选题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美国文学方向论文选题(一)1. 从《在路上》看五六十年代美国社会价值观2. 评希思克利夫被扭曲的心路历程3. 试论马克·吐温短篇小说的幽默特色4. 惠特曼的死亡哲学5. 论《呼啸山庄》--原始古朴与文明理性的交错色彩6.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二元主角”手法的运用7. 透过小说《威廉·威尔逊》和《黑猫》看艾伦·坡的善恶观8. 从《飘》看内战对美国文学的影响9. 论《美国丽人》一片中人物的两面性10. 论海明威小说中的死亡主题11. 浅析艾丽丝·沃克的《紫颜色》12. 女性作家的共性13. 《倾城之恋》与《飘》的女权意识比较研究14. 《失乐园》 与《圣经》中撒旦形象的对比15. 《老人与海》与《鲁宾逊漂流记》的比较研究16. 哥特式风格在《弗兰克斯坦》中的体现17. 浅议反讽手法在《蝇王》中的运用18. 分析麦尔维尔《白鲸》中的象征主义19. 艾略特早期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分析20. 《丧钟为谁而鸣》中的女性形象分析美国文学方向论文选题(二)1. 从《简爱 》看早期女权主义的理想和追求2. 十九世 纪英国小说家笔下的真、善、美3. 英国十 八世纪浪漫主义诗人的自然观4. Romanticism in Mark Twin's works5. 批评方法之我见 段燕6. 浅谈泰戈尔的生命 段燕7. 浅谈《红字》中珠儿形象的作用8. 论《 红字》中的道德主题9. 论海丝特·白兰的性 格发展10. 《红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11. 论霍桑《红字》中“A”的象征意义12. 象征意向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运用13.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艺术特点14. 伍尔夫创作中的女权主义立场15.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权思想16. 伍尔夫女 性视角中的女性形象分析17. 流派研究18. 世纪美国浪漫主义与英国浪漫主义19. 超现实主义20. 魔幻现实主义21. Jane as a narrator and as a character22. Character Analysis of Nancy, the “criminal” in Oliver Twist23. Virginia Woolf and Modern Feminine Independence24. An Analysis of Charles Dickens' Great Expectation美国文学方向论文选题(三)1、 透过《傲慢与偏见》看现代社会爱情观2、生与死的抗争--《厄舍古厦的倒塌》主题解读3、浅谈“欧·亨利式结尾”及其文学影响4、从宗教角度解读简爱的多重性格5、从女权主义角度剖析《小妇人》中的乔6、 “英雄”的陨落--悲剧美学角度分析《老人与海》7、 从《菊花》中看女主人公Elisa实现自我价值的障碍8、奉献与宽容---浅析《双城记》中的仁爱精神9、 《格列佛游记》中对理性的反思与批判10、浅析《警察和赞美诗》的戏剧化特色11、一场失败革命的反思---论《动物庄园》中所表现的象征意义12、论詹姆斯·乔伊斯《阿拉比》的精神顿悟13、从后印象主义角度解读《到灯塔去》中的双性同体观14、 从中西方道德观差异谈《伊利亚特》与《封神演义》人物品德15、 韦伯《猫》中的女性主义16、 浅析《儿子与情人》中的心理冲突17、浅析中西方喜剧文化---以《武林外传》和《老友记》为例18、从女性主义看《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形象19、《瓦尔登湖》中自然主义的现实意义20、 从男性角色解读《简爱》中的女性反抗意识猜你喜欢:1. 英美文学方向毕业论文2. 文化方向论文题目3. 英美文学方向论文4. 美国文化学术论文格式5. 美国文化学术论文格式要求

论清教思想对霍桑的影响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论清教思想对霍桑的影响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论文关键词:霍桑 清教主义 清教徒 《红字》 原罪

论文摘要:纳撒尼尔·霍桑并不是一个清教徒,但是清教主义的思想却对他影响深远。一方面,他承认清教主义对人性的压抑和迫害;另一方面,他又坚信清教主义的诸如“原罪”等教义,主张人生来就有罪恶,应该自我救赎。这种矛盾思想在他的代表作《红字》中获得了很好的体现。

清教主义是从殖民地时期开始便深深刻在美国历史上的一个不容忽视和忘却的烙印。作为一种文化遗产,清教主义思想对于美国思想及文学具有持久的影响力。可以说,如果对清教思想没有一定的理解,那就不可能真正地理解美国及其文学。而对霍桑和他的代表作《红字》来说,清教主义更是不可回避的一个解读视角。本文将从清教主义的兴起、它与霍桑的历史渊源,以及在《红字》中霍桑对清教主义的态度等方面来看一下清教思想对霍桑的影响。

(“清教思想/清教主义)(Puritanism)”一词是由“清教徒(Puritan)”衍生来的,是人们对清教徒思想和行为的概括。“清教徒”一词源于拉丁语Purus,意为清洁、纯净。

清教运动产生于16世纪后半期。在亨利八世与罗马天主教会决裂后,英国国教成了以国王为首的维护国王统治的工具,教会内部仍然腐朽不堪。16世纪后期,教会一部分虔洁信徒提出要清除国教中天主教的残存因素,他们的主张被称为“清教”,他们则被称为“清教徒”。他们要求在信仰上只以新约圣经为准则,而非以教会或所谓传统制度作为信徒应当遵奉的权威。他们特别强调教会必须是具备圣经所示条件的真宗教和圣洁无疵的真教会。

清教对英属北美殖民地的建立起过重要的作用。1620年,102名清教徒乘坐著名的五月花号(Mayflower)来到美洲的普利茅斯建立殖民地,他们是英国第一批新大陆移民,是150年后美国大多数人民的祖先。美国宗教历史学家偑里·米勒(Perry Miller)这样描述新英格兰的清教徒:“……他是一个现实的理想主义者……他来到新大陆为了建立一个完美的社会和拥有选举权的王国……”从殖民地时期开始,清教主义对美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宗教等各方面都给予了深远影响。

清教主义既是一种信仰概念,也是一个伦理价值概念。清教的伦理价值就是清教信仰在现实生活中的延伸,主要表现为虔诚、诚实、节俭、勤勉、节欲、自我完善等。这些信仰在美国人的现实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清教徒最初是起正面的、积极的作用的。他们反抗罗马教皇专制、反对社会腐朽风气,注重理智,推崇理想,禁绝欲望;他们始终保持严谨和克制,排斥任何可能引致道德堕落的行为。

但是,清教徒们奉行严厉的道德教条,宣扬禁欲主义,谴责对尘世乐趣的追求,宗教观狭隘的一面和不宽容性也开始显现出来。本来倍受压迫的清教主义转而开始迫害那些他们认为持有异端邪说的人。

纳撒尼尔·霍桑( Nathaniel Hawthorne, 1804—1864) 是美国19世纪影响最大的浪漫主义小说家和心理小说家。霍桑一生共写下短篇小说一百余篇,有小说集《古宅青苔》(Mosses from an Old Manse, 1843)等;著有四部长篇小说,即《红字》(The Scarlet Letter, 1850)、《七个尖角顶的房子》(The House of the Seven Gables, 1851)、《福谷传奇》(The Blithedale Romance,1852)和《玉石雕像》(The Marble Faun, 1860)。

他出生于新英格兰一个名门望族,世代都是虔诚的加尔文教信徒。他的两代先祖曾是马萨诸塞殖民地政教合一的权力机构中的要人,参与过一六九二年萨莱姆驱巫案及其后的迫害教友派的活动。他一方面深受清教主义的影响,摆脱不掉“原罪”“赎罪”及“命定论”之类的宗教迷信思想,但又因祖辈驱巫案的行为而深背负罪感,并反过来对清教的专制统治痛心疾首;这种矛盾心理在他的小说《红字》中深有体现。

1825年,霍桑大学毕业,回到家乡萨勒姆,开始与世隔绝的隐居生活。在长达十二年的时间里,霍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拼命读书。他热衷于探索家族历史。通过这段观察、思索的过程,他意识到清教伦理束缚人性的一面。因此,在1850年写出了他的代表作《红字》。

《红字》以1650年前后的波士顿作为故事的背景,当时的居民是1620至1630年间来此定居的第一代移民。他们都是在英格兰故土遭受詹姆斯一世迫害而抱着创建人间乐土的理想来到新大陆的清教(即加尔文教)徒,因此,在当时,美国大多数人都是清教徒,清教思想深深地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各方各面。以此为时代背景的《红字》中各个人物均以不同的方式受到了清教思想的影响,在清教主义的教义面前他们有迥然不同的理解和做法。

清教主义灌输给霍桑的是强烈的罪恶感,先祖们留给霍桑的是血淋淋的犯罪事实。但是,霍桑却仍然相信清教主义的原罪观,也相信人的彻底堕落。尽管他不是清教徒,但他从来没有怀疑过清教主义关于人性堕落的观点。所以,《红字》中的几个主人公身上都有他们自己的“罪”。对海丝特和丁梅斯代尔牧师来说,他们的原罪就是海丝特胸前的红字“A”。“A”代表了“Adultery”(通奸)”。海丝特虽然是出于保护自己心上人的好意,但还是犯了欺罪;丁梅斯代尔牧师不敢公开承认自己的罪恶,继续留在圣职上,既冒犯了上帝,又欺教民。齐灵渥斯的罪则表现在他发现海丝特的不忠之后进行疯狂的复仇,最后变成了“一个恶魔”。连最天真的小女孩珠儿都是“罪恶的情欲泛滥中开放”的花朵。

人有原罪,所以需要救赎。在霍桑看来,对待罪恶,人应该自觉采取赎罪的方式,使被罪恶玷污的心灵在“净化”中得以拯救。他主张通过善行和自我忏悔来洗刷罪恶,从而得以“赎罪”。对海丝特来说,她坦然承认自己的罪行,独自承担罪责,忍辱负重,顽强地生活着,同时还接济穷人,四处行善。她的善行使得她胸前的字母“A”已经不再是它的本意通奸(Adultery)了,而是成了能干(Able),天使(Angel),欣赏(Admiration)等等各种含义了。而对于牧师丁梅斯代尔来说,当他走向邢台,彻底坦陈了自己的罪行,最终含笑死在海丝特怀抱中的时候,他的灵魂也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得到了救赎。牧师死后,海丝特带着女儿远走他乡,多年以后重归故里,之后在牧师的坟旁出现了一座新坟。墓碑上只有一个字母“A”。作者在告诉我们,死亡并不是人生的尽头,而是实现生命永恒,自我救赎的必由之路。

作为一个清教世家出身的作家,霍桑思想上充满了矛盾,新英格兰的清教主义传统,尤其是加尔文教派对他影响很深。一方面他为清教徒、为祖先对人性的压抑和迫害而深负罪恶感,所以他试图反抗这个传统,抨击宗教狂热和狭隘、虚伪的宗教信条;另一方面他又受到这个传统的束缚,以加尔文教派的善恶观念来认识社会和整个世界。他的作品中渗透着“加尔文教派的‘人性本质’和‘原罪’的观念”。从他身上可见清教主义对美国文化和文学各方面的深厚影响。

参考文献:

[1][美]霍桑著,温烈光译。红字[M]。广州:花城出版社,1993。

[2]杨志宏。自然人与社会人的冲突——我看霍桑的《红字》[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1999,(l)。

[3]刘丽霞。认同与怀疑的交织——论《红字》的清教观[J]。外国文学研究,2003,(2).

[4]柴惠庭。英国清教[M]。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拓展:霍桑作品对清教思想的继承和叛离论文

【摘 要】清教思想强调原罪说和有限救赎,提倡简约的生活方式和精神内省的重要性,对美国文学、文化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清教的基本价值观出发,探讨了清教思想对美国作家霍桑作品的影响。由于出身于清教徒家庭,霍桑的作品不可避免地带上了深深的清教徒的印记;但与此同时,他的作品又体现了对清教思想的叛离和反思。

【关键词】清教思想;罪恶主题;反思

纳撤尼尔·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1804—1864)是美国19世纪影响最大的浪漫主义作家,被誉为美国文学史上浪漫主义小说的开创者,美国心理分析小说的鼻祖和象征主义的奠基人。霍桑的作品大多以新英格兰的生活图卷为背景,用神秘的象征手法反映美国早期清教徒的生活和价值观,体现出了很深的清教思想的烙印。可以说,霍桑继承了美国文学中的清教传统,但是与此同时,他又对清教思想和清教徒在发展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恶做了深刻的反思。

一、美国清教思想的历史渊源和基本价值观

从清教对美国社会生活的`影响力来看,清教主义已经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宗教, 而是一个集神学、哲学、意识形态等为一体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思想体系。

作为基督教的一个派别,清教始出现于16世纪60年代。16世纪兴起于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结束了罗马天主教教会在欧洲各国的权威统治,其中1517年马丁·路德和1534年约翰·加尔文所领导的新教运动最为著名;进入17世纪,作为新教的一个激进派,英格兰清教徒连同欧洲大陆其他国家新教徒,为躲避宗教迫害开始了北美洲的移民运动。这样以加尔文教神学及传统为基础的清教主义在美国殖民地初期逐渐形成统治地位,为17世纪以后新英格兰的政治和宗教思想及美国的民族崛起奠定了基础。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没有清教思想,就没有美国文化,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的美国文学。

清教思想强调原罪说和有限救赎的理念。清教主义认为:源于亚当、夏娃偷食禁果的原罪,人类是生而有罪的,因此现世中人必须为自己的罪行赎罪,而上帝的救赎则是有限的。人类该如何获得上帝的救赎?人类又如何知道自己已经获得救赎?美国清教思想给出的答案是:要获得救赎,必须谨言慎行,虔诚信仰上帝、努力工作、不断进行道德内省;获得救赎的人上帝是会给出提示的,这个提示在很多清教徒看来就是生活和事业的成功。美国清教徒把美洲大陆看成是上帝赐予他们的“应许之地”,而他们则是“被选之民”,他们的使命就是要在美洲大陆上重建伊甸园。清教思想的基本观点可以归纳如下:

(1)人类的堕落与原罪 。

(2)上帝的挑选 。

(3)有限的赎罪 。

(4) 命定的选择。

二、霍桑作品对于清教思想的继承

纳撤尼尔 ·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1804—1864)出生于新英格兰马萨诸塞州萨莱姆城一个没落的贵族世家,祖先都是虔诚的清教徒。霍桑的先祖曾是马萨诸塞殖民地政教合一的权力机构中的长官,家族中出过州长、迫害异教徒的立法要人以及审判萨莱姆驱巫案的主要法官等。霍桑年幼丧父,与母亲一起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家庭和社会环境中浓重的清教气氛对他产生了极大影响。大学毕业后,霍桑回到家乡潜心读书,走上了创作之路。

由于受到清教思想的深刻影响,霍桑的作品显示出了对宗教题材的浓厚兴趣,他常常在自己的作品中探讨以宗教信条为基础的善恶之争和因果报应。霍桑作品大多以新英格兰两百多年的历史为背景,大力描写社会和人性的阴暗面,并以此为根据不断探索人的内心世界。事实上,由于深受清教原罪说的影响,罪恶以及罪恶感对于人的影响成为霍桑在自己作品里最为热衷的关注对象。

以霍桑的代表长篇小说《红字》为例,在这部小说里,霍桑集中描绘了不同人物对于罪恶的理解、他们所犯下的罪以及罪恶感对于这些人物的影响。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是这部小说里作者着墨最多的人物,从表面上看,她犯下了清教徒难以容忍的罪行:纵欲以及通奸,但是霍桑却对海丝特表现出了深厚的同情和宽容,罪恶和无罪以一种奇特的方式在海丝特的身上集中体现了出来。牧师丁梅斯代尔虔诚、热诚、深得教友爱戴,但是同样他不仅犯下通奸之罪,而且不敢承担责任,怯懦地隐瞒了自己的罪行。海丝特的丈夫从表面看是受害者,但是他为人冷漠、自私,在精神上折磨自己的妻子,并一直策划着对牧师的报复,犯下了妒恶之罪。而海丝特的女儿珍珠是一个无辜的女童,她给妈妈带来了无限的慰籍和欢乐,是海丝特支撑下去的精神支柱,但正是这样一个美好的生命,却再好不过地诠释了清教思想中关于人类原罪说的观念。珠儿是通奸的产物,她的诞生便是对海丝特胸前佩戴的A (adultery)的最好注解。不同的人物,以各自的行为方式诠释着各式各样的恶,并且以不同的方式来处理心中挥之不去的罪恶感,霍桑把自己对于罪恶主题的关注淋漓尽致地在这部小说里表现了出来。除了强调清教思想中有关原罪说的理论,霍桑同时也在自己的作品里肯定了宗教的重要精神作用,从根本上来说,霍桑还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

清教思想对于霍桑作品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作者关注宗教原罪说的命题和挥之不去的罪恶感上,还表现为对霍桑文学创作手法的影响。清教思想强调圣经是宗教诠释的法典、一切教义、教务问题应从圣经中寻求答案,因而圣经的叙事手法和文学手段成为清教文学作家的学习、效仿对象,霍桑也不例外。圣经中为了宣传基督教的教义和价值观,善用隐喻、对比、故事以及传说,霍桑将其吸收发扬,多次在自己的作品里用象征的文学手段来强化自己的观点,增加文学感染力。《红字》作品里的红字是体现全篇主题的重要象征,同时在最后将主题得以升华――完成了由adulterer(通奸者)到angel(天使)的转变。不仅如此,《红字》的场景描写、人物名字以及人物的长相都体现了象征文学手法的应用。例如海丝特的丈夫齐灵渥斯(Chillingworth),这个名字从发音上来看,和英语中的chilly(冰冷)以worth(糟糕)一样,暗示这个人物是个自私冷漠的家伙;又如海丝特的女儿珍珠(pearl),人如其名,美丽可爱,是妈妈最最贴心、珍爱的珠宝。

事实上,霍桑深受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很难摆脱清教思想对于自己的影响,他把自己对宗教命题的思考写进小说。清教思想关于人生而有罪的观点给霍桑的作品打上了深深的宗教烙印,他的作品几乎都无一例外地探讨了人类挥之不去的罪恶感以及罪恶对于人类个体以及社会的影响。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霍桑的作品在很多时候又表现出了对于清教思想的背离和反思,下面将集中就此展开论述。

三、霍桑作品对于清教思想的反思和背离

清教徒在移民美洲大陆的早期阶段,在新英格兰地区建立了以清教思想为基础的政教合一的政权,发展到后来,清教徒中的统治者为了推行、宣扬清教,他们打击异己,排挤其它宗教派别和宗教信仰,最终导致清教统治的没落。霍桑在自己的作品中,对这段清教徒的历史和行为进行了深刻的描述和反思。在他的多部作品里,我们都可以读到霍桑对于清教徒的虚伪道德和冷漠无情进行的强有力的谴责。如《恩地科与红十字》这部小说集中描绘了当时清教迫害的残酷,被迫害者带着各式刑具在广场示众,他们当中有失足的女人,有愚昧的老妇,有疯子,有涉世未深的年轻人,许多人在没弄明白是怎么回事的时候便被诬陷成是异端或者巫婆而定了死罪。又比如在七个尖角阁的房子这部小说当中,霍桑讲述了一个品钦家族祖先对宗教异己疯狂迫害,最终家族受到可怕诅咒的故事。在他的诸多小说当中,霍桑对于清教徒所表现出来的恶做了形形色色地描述和反思,对他们的道德虚伪做了深刻的谴责和揭露。

与此同时,霍桑也对清教思想中的有限救赎理论做了反思,在自己的作品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还是以霍桑的代表作品红字为例,我们可以看到在这部小说当中,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获得了救赎,克服了心中的罪恶感,并且战胜了心中的恶。海丝特对生活抱有美好的憧憬和愿望,现实生活里自私冷漠的丈夫将其视为私人物品,得不到关爱的海丝特在牧师那里找到了爱情,却犯下了通奸之罪。但是白兰没有向命运屈服,她坦诚了自己的罪行,却独自承担了罪责,以坚忍、乐观的生活态度善对生命和周围的人,最终海斯特得到了心灵的自由和真正的救赎,那个佩戴在胸前的巨大红字完成了从adulterer到angel的转变。牧师Dimmsdale一开始不敢坦诚罪行,他每天目睹海丝特独自承担着巨大的耻辱和人们的嘲弄、蔑视,心灵备受折磨,在他临死之前,终于面对全体教众坦白了自己的罪行,勇敢地和海丝特站到了一起,在这一刻,牧师的罪得到了救赎。即便是书中冷漠奸诈、不断在精神上折磨他人的Chillingworth在弥留之际,把自己的全部财产赠与了珍珠,内心获得解脱,在谅解中完成了自己的救赎。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霍桑一方面摆脱不掉“原罪”、“赎罪”、“内省”、“命定”等宗教信条的约束,一方面又因家族的负罪感而对清教的专制统治感到痛心。霍桑一方面抨击清教徒的宗教狂热和不容异己的行径,另一方面又以清教的基本信条作为认知判断的准则,倡导人们以忏悔和善行洗刷罪恶、净化心灵,对清教思想的继承与叛离以一种奇特的方式在霍桑的作品里体现了出来。

【参考文献】

[1]陈冠商译.霍桑短篇小说集[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0.

[2]常耀信.美国文学简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0.

[3]孙筱珍.《红字》的清教主义传统透视[J].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4).

[4] Hawthorne, Nathaniel. The Scarlet Letter [M]. New York: Bantam Dell, 2003.

《红字》是美国浪漫主义作家Nathaniel Hawthornes(霍桑)的代表作。我读到的这个版本可能是删节版,因为书中只写了一个有关通奸的故事,而我在以前课本的印象中依稀记得该书应由四个不同的有关通奸的故事组成,不去管它。今此只对我读到的这个故事略抒牢骚。故事的情节其实相当简单,出场人物也绝不复杂,我却不得不佩服霍桑大师用最少的人物描摹出的一件平凡的事情背后的匠心独运。他那精巧又不乏叛逆与鞭笞的文笔勾起了我一气呵成读完全书的冲动。没读过此书的朋友大概不知道书名“红字”一词的含义,就其英文本义“The Scarlet Letter”来讲即红颜色的大写字母之意。实际指代红色的大写字母A(英文“adultery「通奸」”一词的缩写)。但这也仅仅是其书其文的表面含义,实质其包蕴扩展的隐含意却更为开阔,由于我对此书的窥视不深,不敢乱谈。小说的主人公Hester Prynne以一个饱受舆论、世俗观与宗教谴责唾弃的犯有通奸罪行的少妇出场,她虽然含垢忍辱,却敢于面对现实、乐观人生。她对自己所犯下的错误只有觉悟却毫无后悔。她的坦然与坚强、勇敢与超脱刻画出了一个超呼同类的新殖民地女性的不俗性格。她的思想中饱含着强烈的反抗与挣扎精神,虽然凭借一己微薄之力无法斗争到底,但已表现出鲜明的反清教反世俗的立场。由此可以看出霍桑对清教历史、清教徒是进行了否定与憎恶的剖析的。小说的另一位主人公Dimmesdale自始至终都备受良心的谴责和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行为给她人造成的恶果的愤怒及对自己无限敬仰的上帝的信念的徘徊迷惘。与她的情人Hester Prynne相比,身为牧师的他实在是谨小慎微到不敢面对现实却又在痛苦埋怨的折磨中不断自惭的地步。每当读到牧师的内心独白时,急得我恨不能把当页纸撕碎,我的脑子便不时冒出这样的疑问,“两位主人公为什么不私奔呢?如果一开始就选择私奔,逃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进行全新的生活,不好吗?赶快私奔啊!”。霍桑当然没有这样安排剧情,因为Dimmesdale身为牧师的宿命只能决定他最后以悲剧的结局收场。即便当小说尾声两位主人公总算萌生我所期盼的私奔想法时,作者也没让他俩善终。我想,这也许正是大师文章结构的绝妙之处。我太过忽视Dimmesdale对上帝的依赖与崇拜,他的所有个人言行无时无刻不在受着《圣经》制约,他不得不用神职人员的教理来规范净化自己的品德与心灵,他对上帝的虔诚与忠实不允许他出卖自己的灵魂、背弃自己的信仰、搪塞自己的过失。所以,牧师虽然隐藏了七年通奸的罪恶,但他内心所受的折磨与打击其实要远盛于Hester Prynne.对此我只能表示惋惜,我对牧师性格的归纳是:内向并由于爱情的永恒始终无法凌驾于上帝的恩泽之上。否则,本书的结局不该那么悲惨。当然,霍桑还在文中巧妙地安排了一个处心积虑却也同样充满悲剧色彩的人物Roger Chillingworth,作为Hester Prynne的丈夫,在得知其妻的通奸罪恶事实后,所逐步表现出来的老谋深算、恶毒狡诈的对情敌Dimmesdale的复仇计划,实在令人发指。即使当最后牧师心力衰竭步向天堂之际,Roger Chillingworth仍不忘对牧师咆哮,“Thou hast escaped me”,大概对Dimmesdale没有死在至少没有完全死在自己精心报复安排之下仍有很大的不甘于不平。本来作为受害者出场的Roger Chillingworth却导演着整个故事的发展流向并最终成为一名害人的恶魔。Roger Chillingworth自书中开头体察出牧师与其妻情感的微妙关系后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失常的心态与恶毒的计划,其心何其孽也,全为“情”字所困。看来如果一个读书人,当他把书本知识转嫁到报复的才能中去时,应是相当可怕的事。Pearl是Hester Prynne和Dimmesdale通奸的产物。小女孩是天真无辜的。她是书中能给读者不经意的眼泪揩上一丝手绢或携上一缕轻风的人物。作为一个还在懵懂之中的儿童,Pearl不理解母亲Hester Prynne胸前绣着的红字的含义。但却始终对红字充满了好奇与向往,甚至当Hester Prynne一次扔掉红字后大显脾气表达出极度的不习惯。作为两位主人公悲剧的结晶物,她在天真中深刻而又缓慢地体察着这个奥妙无情的世界,也许她对红字还不能理解透彻,但我相信,如果故事还能发展下去,她一定会为母亲的红字正名并洗刷耻辱的。霍桑对人物内心矛盾的刻画十分到位。文中不断使用象征手法,与之同期的作家爱默生、梭罗、麦尔维尔等风格迥异、特点鲜明。其人饱读群书、其文洒脱怪异。喜欢美国文学的朋友,霍桑的作品,不可放过。

霍桑红字毕业论文

《红字》讲述了17世纪清教殖民统治下,在波士顿发生的一个恋爱悲剧。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嫁给了医生奇灵渥斯,奇灵渥斯遭遇海难,白兰以为他在海难中已经遭遇不幸。在孤独中白兰与牧师丁梅斯代尔相恋并生下女儿珠儿。白兰被当众惩罚,戴上标志“通奸”的红色A字示众。然而白兰坚贞不屈,拒不说出孩子的父亲。后来丈夫齐灵渥斯却平安地回到了新英格兰,并隐瞒了自己的身份。当他查出白兰的情人是丁梅斯代尔,齐灵渥斯便开始折磨这位愧疚不已的年轻牧师。最终,齐灵渥斯因偏狂报复而身败名裂;丁梅斯代尔不堪愧疚,身心俱毁,临终前在公开承认了通奸事实;只有海丝特勇敢地面对未来,准备带着女儿去欧洲开始新的生活。 霍桑是美国十九世纪杰出的浪漫主义小说家。他把严肃的道德和历史内容与卓越的艺术表现形式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把天赋的想象力与高超的语言技巧融为一体。他是一位真正富有个性与创造力的作家,因而一直享誉英美和世界文坛,至今盛名不衰。进入二十世纪,美国的文学日趋成熟,涌现了一大批有成就的作家,如海明威、菲兹杰拉德、福克纳等。这些作家无不从霍桑那里深受教益,无怪乎有人称霍桑是“作家中的作家”。

红字》的象征意义关键词:红字 象征主义 中国论文 职称论文摘要:分析了《红字》中红字“A”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指出作者通过塑造“小珠儿”的形象,增强了美与丑,善与恶的对比,寄托了作者对爱的绝对自由的向往。关键词:红字;A Pearl;象征主义纳萨内尼·霍桑是浪漫主义时期美国最具天赋的小说家。他开创了美国文学史上“象征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作为生活在19世纪中期的浪漫主义作家,霍桑深受清教意识、超验哲学和神秘主义三种思想的影响,他对社会充满了怀疑,使得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象征主义倾向。长篇小说《红字》是霍桑的代表作,作品以一通奸案为题材,通过描述小说人物的思想矛盾和生活遭遇来揭露黑暗的社会。霍桑在《红字》中艺术技巧独具匠心,特别是广泛地运用象征手法,像变魔术一样给予平凡的单词以不平凡的意义,给人以深刻的启示。《红字》中使用的象征手法有其深刻的思想根源和美学理论基础,体现了霍桑对“生命力受到压抑”的切肤之痛。鲁迅曾经指出“生命受到压抑而生的苦闷懊恼是文学的根底,而其表现手法乃是广义的象征主义”。霍桑的代表作《红字》正是在继承传统象征意义的艺术手法的基础上,开创了象征主义的新篇章。作为小说名字的“红字”贯穿于故事的全过程,并带有不同的象征含义,具有多义性和不确定性。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红字“A”的内涵发生了由Adulteress到Able再到Angle的变化。这种象征的多义性和不确定性正是作者思想矛盾的反映,同时,作者一方面控诉清教对人性的摧残和压抑;另一方面又认同清教的道德观和教义。《红字》以17世纪北美清教殖民统治下的新英格兰为背景,取材于1642—1649年在波士顿发生的一个恋爱悲剧。故事一开始的场景发生在该镇监狱的门前,而这个场景的主角是海丝特·白兰,一个年轻、美丽的女人,她怀里抱着3个月大的女婴———珠儿,站在刑台上,等待政教合一的加尔文教(即清教)政权在大庭广众面前宣布对她的判决。那么,受审的女罪犯是什么人?她又犯了什么罪?故事开始于几年前,出身英国破落贵族家庭的白兰嫁给了一个畸形的年老学者。婚后,两人决定移居波士顿。途径荷兰时,丈夫因有事留下,妻子先独自来到波士顿,一住近两年。期间丈夫毫无音信。据传他在赶来的途中被印第安人俘虏,生死不明。在独居生活中,海丝特与当地牧师阿瑟·丁梅斯代尔相爱,生下了一个女婴。显然,她犯下了基督教“十戒”中的“一戒”,即通奸罪,为清教的教义所不容。她被投入监狱,法庭判她有罪,令她在刑台上站立三个小时当众受辱,并终身佩带一个红色的字母A(英文通奸Adultery的第一个字母)作为惩戒。但是作者霍桑赋予了在刑台上的“A”更深层的含义。对于压抑人民和毒害人民思想的清教而言,红字“A”为通奸的标记,事实上“A”不仅是海丝特深爱着的恋人Arthur Dimmesdale名字的第一个字母,也是法语中爱情Amour这个词的第一个字母。从字里行间中,读者可以品味出作者霍桑同情海丝特对爱的追求,甚至认为那是人的纯真本性,笔下洋溢出对海丝特的赞美之词:“斯特胸前红色的“A”字之精美仿佛不是屈辱的标志,而是艺术饰品。这个红色的“A”字是用细红布做的,四周用金色的丝线精心刺绣而成,手工奇巧。对于这个“A”字,霍桑设计的独具匠心,包含了丰富而华美的想象,配在她穿的那件衣服上真成了一件美丽的装饰品”。文中的描写给读者的感觉是海丝特仿佛不是一个“犯下无耻罪行的犯人”,而是一个怀抱圣婴的美丽端庄的妇人。随着故事的发展,霍桑不断地赋予了红字“A”更多更深层的含义。海斯特是一个向往纯真爱情,渴望幸福的女人。虽然她无法摆脱强加在她身体上的耻辱,但是她的内心深处的感情却激情澎湃,无法遏制。为了维持生计,她为别人刺绣。她的绣工巧夺天工,精妙绝伦。她精心地绣制各种美丽的“A”字。除了维持生计,海丝特别无所求,把寄托着她的青春,激情和才气的绣品换来的钱施舍给比她幸运的穷苦百姓。尽管她乐善好施,但是海丝特仍然没有摆脱精神的痛苦和世俗的磨难。但她始终没有消沉,反而变得坚强而成熟,依然反抗着清教并坚信着对丁梅斯代尔的爱情。时间是最好的证明,渐渐地她胸前所佩戴的红色字母“A”在众人的心中有了另一番含义:“没有人能够像她那样乐善好施,那样喜欢接济贫困者”;“那刺绣的红字闪射出非凡的光芒,给人以慰藉。在别的地方他是罪恶的标志,但在病房里却成为蜡烛。”虽然还有那些“执着的清教徒”认为海丝特的红字是耻辱的象征,但是更多善良的人们拒绝再用原来的意思解释“A”,他们说那个字的意思应该解释为“能干”(able)的意思。她以自己的美德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敬爱,她无尽的同情心和勇于献身的精神产生了巨大的力量,在众人眼中,红字“A”反而具有了天使的内涵———纯洁,美丽,善良,博爱。通过作者对红色字母“A”的驾驭,我们可以看出霍桑对主人公海丝特热情、善良、坚强、勇敢的天性的赞美。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作者的另一个写作意图,通过美与丑,善与恶的对比,霍桑对清教徒的卑劣行径刻画的入木三分,痛斥得酣畅淋漓。“清教徒倡导勤俭、反对奢靡,无疑是净化社会的一剂良药,但是标榜禁欲,让世人过苦行僧般的生活,多少有些泯灭人性之嫌”。而主人公海丝特正是祭奠清教徒狂热宗教信仰的无辜羔羊。通过“A”的不断变化,作者为我们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真实图景。如果说红字A在清教徒的眼中是通奸的代表,那么赋予了象征意义的红字A就象征着善良、美好、坚强和勤劳。如果说小珠儿是永不磨灭的活着的红字的话,那么赋予了象征意义的小珠儿就象征着纯真的爱情、这个时代的曙光。Pearl(小珠儿)是这部小说中唯一的一个阳光人物,她像珍珠一样纯洁,像天使一样善良快乐。在四个主要人物中,只有小珠儿在道德上是完美没有残缺的,她象征着人性中最无暇的一面。小珠儿的出现并非是作者的心血来潮,读者从对海丝特女儿名字的设计上就可以体会到。她是海丝特和丁梅斯代尔的女儿。Pearl这个词来源于圣经,意思是“十分珍贵的东西”。在圣经中记载,上帝让一个商人卖掉所有的财产去买一颗珍珠,并告诉他这颗珍珠即是他的天堂。海丝特为这段爱情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可以说女儿在她心中占据绝对重要的位置,是她的天堂。同时,霍桑在小珠儿情节上的设计也是恰到好处,独具匠心。小珠儿既是海丝特爱情的象征,同时也是她耻辱的象征,是活着的红字。作者总是会有意无意地描写小珠儿对红字近乎天生的热爱:小珠儿出生时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母亲胸前灿烂的红字A.而且小珠儿十分的喜欢,伸手去抓,“眼里总是含着奇怪的表情与特殊的微笑”。正是珠儿的存在才时刻提醒着海丝特和丁梅斯代尔他们曾经犯下的“罪行”,督促他们净化自己的灵魂改过自新。正是因为小珠儿的存在才使丁梅斯代尔有勇气在公众面前承认自己的“罪行”。可以说,小珠儿寄托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纯真爱情,和追求善良无暇的人性的向往。是作者的希望所在,也是社会的希望所在。总而言之,正是由于霍桑在《红字》中独具匠心的象征手法的运用,使《红字》成为美国第一部象征主义小说,也正是因为霍桑在《红字》中象征手法的成功运用,成就了《红字》在文学领域的重要地位。参考文献[1]常耀信.美国文学简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2]任晓晋,魏玲.红字中象征与原型的 模糊性、多义性和矛盾性[J].外国文学研究,2000,(1):121-125.[3]於奇.新编美国文学选读[M].郑州大学出版社,2005[4]田俊武.霍桑红字人名寓意研究[J].外国文学研究,1999,(1):52-54.[5]胡尚田.论红字中的红字[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9,(4):45-48.[6]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A study of sym bolic m ean ingsof The Scarlet L etterZHANG W en-si(Fudan U n iversity,S hangha i 200433,Ch ina)Abstract:The author gives many rich and p rofoundmeanings of the scarlet letter A to contract beauty w ithugliness besides kindness and evil.Moreover,Haw2thorne reposes too much hope by molding the im age ofPearl.Key words:“the scarlet letter”;A Pearl;symbolism

霍桑的红字可以写的论文题目

《红字》讲述了17世纪清教殖民统治下,在波士顿发生的一个恋爱悲剧。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嫁给了医生奇灵渥斯,奇灵渥斯遭遇海难,白兰以为他在海难中已经遭遇不幸。在孤独中白兰与牧师丁梅斯代尔相恋并生下女儿珠儿。白兰被当众惩罚,戴上标志“通奸”的红色A字示众。然而白兰坚贞不屈,拒不说出孩子的父亲。后来丈夫齐灵渥斯却平安地回到了新英格兰,并隐瞒了自己的身份。当他查出白兰的情人是丁梅斯代尔,齐灵渥斯便开始折磨这位愧疚不已的年轻牧师。最终,齐灵渥斯因偏狂报复而身败名裂;丁梅斯代尔不堪愧疚,身心俱毁,临终前在公开承认了通奸事实;只有海丝特勇敢地面对未来,准备带着女儿去欧洲开始新的生活。 霍桑是美国十九世纪杰出的浪漫主义小说家。他把严肃的道德和历史内容与卓越的艺术表现形式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把天赋的想象力与高超的语言技巧融为一体。他是一位真正富有个性与创造力的作家,因而一直享誉英美和世界文坛,至今盛名不衰。进入二十世纪,美国的文学日趋成熟,涌现了一大批有成就的作家,如海明威、菲兹杰拉德、福克纳等。这些作家无不从霍桑那里深受教益,无怪乎有人称霍桑是“作家中的作家”。

红字》的象征意义关键词:红字 象征主义 中国论文 职称论文摘要:分析了《红字》中红字“A”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指出作者通过塑造“小珠儿”的形象,增强了美与丑,善与恶的对比,寄托了作者对爱的绝对自由的向往。关键词:红字;A Pearl;象征主义纳萨内尼·霍桑是浪漫主义时期美国最具天赋的小说家。他开创了美国文学史上“象征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作为生活在19世纪中期的浪漫主义作家,霍桑深受清教意识、超验哲学和神秘主义三种思想的影响,他对社会充满了怀疑,使得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象征主义倾向。长篇小说《红字》是霍桑的代表作,作品以一通奸案为题材,通过描述小说人物的思想矛盾和生活遭遇来揭露黑暗的社会。霍桑在《红字》中艺术技巧独具匠心,特别是广泛地运用象征手法,像变魔术一样给予平凡的单词以不平凡的意义,给人以深刻的启示。《红字》中使用的象征手法有其深刻的思想根源和美学理论基础,体现了霍桑对“生命力受到压抑”的切肤之痛。鲁迅曾经指出“生命受到压抑而生的苦闷懊恼是文学的根底,而其表现手法乃是广义的象征主义”。霍桑的代表作《红字》正是在继承传统象征意义的艺术手法的基础上,开创了象征主义的新篇章。作为小说名字的“红字”贯穿于故事的全过程,并带有不同的象征含义,具有多义性和不确定性。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红字“A”的内涵发生了由Adulteress到Able再到Angle的变化。这种象征的多义性和不确定性正是作者思想矛盾的反映,同时,作者一方面控诉清教对人性的摧残和压抑;另一方面又认同清教的道德观和教义。《红字》以17世纪北美清教殖民统治下的新英格兰为背景,取材于1642—1649年在波士顿发生的一个恋爱悲剧。故事一开始的场景发生在该镇监狱的门前,而这个场景的主角是海丝特·白兰,一个年轻、美丽的女人,她怀里抱着3个月大的女婴———珠儿,站在刑台上,等待政教合一的加尔文教(即清教)政权在大庭广众面前宣布对她的判决。那么,受审的女罪犯是什么人?她又犯了什么罪?故事开始于几年前,出身英国破落贵族家庭的白兰嫁给了一个畸形的年老学者。婚后,两人决定移居波士顿。途径荷兰时,丈夫因有事留下,妻子先独自来到波士顿,一住近两年。期间丈夫毫无音信。据传他在赶来的途中被印第安人俘虏,生死不明。在独居生活中,海丝特与当地牧师阿瑟·丁梅斯代尔相爱,生下了一个女婴。显然,她犯下了基督教“十戒”中的“一戒”,即通奸罪,为清教的教义所不容。她被投入监狱,法庭判她有罪,令她在刑台上站立三个小时当众受辱,并终身佩带一个红色的字母A(英文通奸Adultery的第一个字母)作为惩戒。但是作者霍桑赋予了在刑台上的“A”更深层的含义。对于压抑人民和毒害人民思想的清教而言,红字“A”为通奸的标记,事实上“A”不仅是海丝特深爱着的恋人Arthur Dimmesdale名字的第一个字母,也是法语中爱情Amour这个词的第一个字母。从字里行间中,读者可以品味出作者霍桑同情海丝特对爱的追求,甚至认为那是人的纯真本性,笔下洋溢出对海丝特的赞美之词:“斯特胸前红色的“A”字之精美仿佛不是屈辱的标志,而是艺术饰品。这个红色的“A”字是用细红布做的,四周用金色的丝线精心刺绣而成,手工奇巧。对于这个“A”字,霍桑设计的独具匠心,包含了丰富而华美的想象,配在她穿的那件衣服上真成了一件美丽的装饰品”。文中的描写给读者的感觉是海丝特仿佛不是一个“犯下无耻罪行的犯人”,而是一个怀抱圣婴的美丽端庄的妇人。随着故事的发展,霍桑不断地赋予了红字“A”更多更深层的含义。海斯特是一个向往纯真爱情,渴望幸福的女人。虽然她无法摆脱强加在她身体上的耻辱,但是她的内心深处的感情却激情澎湃,无法遏制。为了维持生计,她为别人刺绣。她的绣工巧夺天工,精妙绝伦。她精心地绣制各种美丽的“A”字。除了维持生计,海丝特别无所求,把寄托着她的青春,激情和才气的绣品换来的钱施舍给比她幸运的穷苦百姓。尽管她乐善好施,但是海丝特仍然没有摆脱精神的痛苦和世俗的磨难。但她始终没有消沉,反而变得坚强而成熟,依然反抗着清教并坚信着对丁梅斯代尔的爱情。时间是最好的证明,渐渐地她胸前所佩戴的红色字母“A”在众人的心中有了另一番含义:“没有人能够像她那样乐善好施,那样喜欢接济贫困者”;“那刺绣的红字闪射出非凡的光芒,给人以慰藉。在别的地方他是罪恶的标志,但在病房里却成为蜡烛。”虽然还有那些“执着的清教徒”认为海丝特的红字是耻辱的象征,但是更多善良的人们拒绝再用原来的意思解释“A”,他们说那个字的意思应该解释为“能干”(able)的意思。她以自己的美德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敬爱,她无尽的同情心和勇于献身的精神产生了巨大的力量,在众人眼中,红字“A”反而具有了天使的内涵———纯洁,美丽,善良,博爱。通过作者对红色字母“A”的驾驭,我们可以看出霍桑对主人公海丝特热情、善良、坚强、勇敢的天性的赞美。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作者的另一个写作意图,通过美与丑,善与恶的对比,霍桑对清教徒的卑劣行径刻画的入木三分,痛斥得酣畅淋漓。“清教徒倡导勤俭、反对奢靡,无疑是净化社会的一剂良药,但是标榜禁欲,让世人过苦行僧般的生活,多少有些泯灭人性之嫌”。而主人公海丝特正是祭奠清教徒狂热宗教信仰的无辜羔羊。通过“A”的不断变化,作者为我们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真实图景。如果说红字A在清教徒的眼中是通奸的代表,那么赋予了象征意义的红字A就象征着善良、美好、坚强和勤劳。如果说小珠儿是永不磨灭的活着的红字的话,那么赋予了象征意义的小珠儿就象征着纯真的爱情、这个时代的曙光。Pearl(小珠儿)是这部小说中唯一的一个阳光人物,她像珍珠一样纯洁,像天使一样善良快乐。在四个主要人物中,只有小珠儿在道德上是完美没有残缺的,她象征着人性中最无暇的一面。小珠儿的出现并非是作者的心血来潮,读者从对海丝特女儿名字的设计上就可以体会到。她是海丝特和丁梅斯代尔的女儿。Pearl这个词来源于圣经,意思是“十分珍贵的东西”。在圣经中记载,上帝让一个商人卖掉所有的财产去买一颗珍珠,并告诉他这颗珍珠即是他的天堂。海丝特为这段爱情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可以说女儿在她心中占据绝对重要的位置,是她的天堂。同时,霍桑在小珠儿情节上的设计也是恰到好处,独具匠心。小珠儿既是海丝特爱情的象征,同时也是她耻辱的象征,是活着的红字。作者总是会有意无意地描写小珠儿对红字近乎天生的热爱:小珠儿出生时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母亲胸前灿烂的红字A.而且小珠儿十分的喜欢,伸手去抓,“眼里总是含着奇怪的表情与特殊的微笑”。正是珠儿的存在才时刻提醒着海丝特和丁梅斯代尔他们曾经犯下的“罪行”,督促他们净化自己的灵魂改过自新。正是因为小珠儿的存在才使丁梅斯代尔有勇气在公众面前承认自己的“罪行”。可以说,小珠儿寄托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纯真爱情,和追求善良无暇的人性的向往。是作者的希望所在,也是社会的希望所在。总而言之,正是由于霍桑在《红字》中独具匠心的象征手法的运用,使《红字》成为美国第一部象征主义小说,也正是因为霍桑在《红字》中象征手法的成功运用,成就了《红字》在文学领域的重要地位。参考文献[1]常耀信.美国文学简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2]任晓晋,魏玲.红字中象征与原型的 模糊性、多义性和矛盾性[J].外国文学研究,2000,(1):121-125.[3]於奇.新编美国文学选读[M].郑州大学出版社,2005[4]田俊武.霍桑红字人名寓意研究[J].外国文学研究,1999,(1):52-54.[5]胡尚田.论红字中的红字[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9,(4):45-48.[6]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A study of sym bolic m ean ingsof The Scarlet L etterZHANG W en-si(Fudan U n iversity,S hangha i 200433,Ch ina)Abstract:The author gives many rich and p rofoundmeanings of the scarlet letter A to contract beauty w ithugliness besides kindness and evil.Moreover,Haw2thorne reposes too much hope by molding the im age ofPearl.Key words:“the scarlet letter”;A Pearl;symbolism

桑葚酸奶论文开题报告

1、菌种数量太多并不好,会导致不同菌群互相争夺营养,反而引起肠道菌群失调。2、活菌数量越多越好,但是要看益生菌的质量,是否耐胃酸,是否能对抗有害菌,是否能够活着进入肠道。

如果酸奶中的益生菌能达到足够的活菌数,才能起到到达肠道起到作用。从益生菌的研究报告来看,要达到10的7次方甚至是10的8次方以上(也就是100万甚至是1000万以上),才能有促进肠道消化,保护菌群平衡的作用。

中医护理运用传统护理技术与 方法 ,对患者及人群施以照顾和服务,保护人类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下面是我精心推荐的一些护理副高职称论文 范文 ,希望你能有所感触!

探讨中医护理中便秘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便秘患者进行中医护理的重要性。方法 选择训练组42例从入院起除按常规护理外,还加入了中医护理,对照组42例按传统常规护理进行,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后,观察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变及恢复情况。结果 运用中医护理训练组的临床症状体征治疗效果较对照组好。结论 便秘患者通过中医护理后,能够减轻或解除患者因便秘带来的困扰、提了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便秘;中医;护理

便秘是指气阴不足,或燥热内结,腑气不畅所致,以大便干结不通,排便间隔时间延长,排便困难或排便不畅等临床表现[1]。引起便秘的因素有外感寒邪、不良的生活习惯、情志失调、年老体弱、阴阳气血不足等导致大肠传导失调。

1临床资料

选择本病病例为2012年5月~2013年8月在我科住院中的便秘患者84例,随机分为训练组42例,男18例,女24例;年龄35~78岁。对照组42例,男23例,女19例,年龄38~68岁。两组病例病情、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均具有可比性。2护理方法

在对如何缓解便秘的诸多研究中多数人认为可内服中药汤剂、内服西药缓泻剂、外用润肠剂、灌肠剂等均可治疗。但是这些方法很容易形成依赖、只能够暂时缓解达不到长期解决目的。现将我科中医护理本病的方法 总结 如下:

2.1情志护理 七情是导致便秘的因素之一,便秘患者由于病久痛苦,情志多为忧伤,因此向此类患者讲解因情志不畅、肝气郁结、心胆火旺等情况容易使大便干结的道理,指导患者调节情志的方法,使之 消除紧张 、焦虑情绪。保持心情舒畅,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可减轻患者因精神紧张、焦虑、恐惧引起的神经功能紊乱,能有效的改善患者便秘症状。同时保持充足的睡眠,良好的生活起居习惯,对改善便秘症状非常重要。

针对长期需要卧床的患者,我们先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为患者讲解一些成功的案例,再结合患者本身的具体情况共同制定并实施护理方案,能较好的解决便秘情况。

2.2饮食护理 合理的营养饮食搭配,对治疗便秘患者也很重要。现要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三餐要定时、定量、定餐营养摄入搭配合理。

2.2.1多食含粗纤维较多的蔬菜、谷物、水果等如芹菜、香菜、韭菜、香蕉、苹果、红薯、五谷杂粮等,忌食生、冷、油炸、辛辣、熏烤等刺激之品。同时还要改掉不良的饮食习惯与嗜好如,过饥或过饱、偏食、吸烟、饮酒等。

2.2.2便秘患者需多饮水,使肠道保持充足的水分,每天早上空腹喝一杯蜂蜜水、或温开水、很谈的盐开水、酸奶等,可预防便秘的发生。

2.2.3胃积热的患者饮食宜多选用清凉润滑的食物如,慈菇、黄瓜、苋菜、莴苣、苹果、等。忌食辛辣、厚味刺激之品,如辣椒、狗肉、酒等,以免加重大便燥结.

2.2.4肠道气滞便秘患者饮食则宜选用行气润肠之品,如香蕉、花生、柑、海带等。忌食栗子、白果、莲子等,以免加重便秘;脾虚气弱者宜多食用芝麻、松子、蜂蜜、胡桃等健脾益气通便润肠.

2.2.5血虚肠燥者可多食滋阴养血生津之物、润燥之品,如桑葚、蜂蜜、海蜇、芝麻等;忌食辛辣燥热之品,脾、肾阳虚者可多食韭菜、羊肉通润便之品,忌食生、冷、寒凉之品,以免阳气不运,寒气瘀结使大便不畅。护理人员可通过中医辨证方法针对不同的辩证对患者进行相应的饮食指导。

3对症护理

3.1对于年老、体弱、盆底肌肉较松弛的患者可制定有规律性的排便训练如收复提肛缩阴运动训练增强腹肌张力,通过对盆底周围肌肉的收缩训练刺激肠道运动使之形成排便条件反射,可诱导排便推动大便的排出。

3.2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可从旁协助或指导患者及家属使用腹部按摩法,患者可取平卧位,双手重叠抚按脐周,以顺时针方向从右至左、由轻至重做环形按摩,促使肠道蠕动,每日至少早晚饭后30min按摩2次,15~25min/次,以调节肠道助消化,健脾胃。

3.3对于精神过度紧张、恐惧的患者可进行松弛训练,如聊d、听音乐、打太极、散步等每天至少坚持20~30min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可有效的缓解因便秘产生的紧张、焦虑、恐惧症状。

3.4对便秘患者要给予足够多的水分,每天至少摄入2000ml水,清晨可空腹喝1杯白开水或淡盐水,或在睡觉前饮1杯白开水或蜂蜜水,使肠道保持充足的水分。

3.5可辅助中医特色治疗如耳穴埋豆,取脾、肝、三焦、直肠下段、腹、肾等穴位,按压3~5次/d,2~3min/次,以耳廓充血发热为宜。按摩法运用点按法强刺激足三里、三阴交、合谷等穴。针灸治疗法,实证者可取曲池、内庭、支沟等穴,以清热理气。虚证者可取大肠俞、脾俞、足三里、上巨虚等,以健运脾气,温阳通便。

3.6对于严重便秘者,可遵医嘱内服用通肠润便药物、外用润肠剂或灌肠、人工取便等,孕妇、年老体弱者慎用,发热、腹痛不明时禁用导泻剂,对诊断不明确的患者,不可随意使用泻药,以免发生意外。

4健康指导

4.1向患者及家属讲解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运动方式、滥用药物、精神等因素与便秘之间的关系,指导患者生活起居有常,饮食有节、注意避外邪、畅情志。

4.2指导患者适当的进行运动、养成定时排便的好习惯。

4.3与患者及家属分析导致排便困难的原因,以减轻患者急躁、焦虑、恐惧的心理压力,指导及协助患者或家属做腹部按摩、收复提肛缩阴运动。

5结果

42例便秘患者通过两组对比,运用中医护理训练组的临床症状体征治疗效果较对照组好。早期推广中医护理便秘技术能够尽早的让患者解除因便秘带来的困扰。

6结论

我们通过中医护理,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本病的病因、临床症状、诱因及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使患者能够主动治疗并配合锻炼。可减轻或解除患者因便秘带来的困扰、提了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琦.中医临床病证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6.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护理副高职称论文范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