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咸宁学院学报

发布时间:

咸宁学院学报

《咸宁学院学报》《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长江大学学报》《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湖北函授大学学报》等等,找我。

请不要以偏概全~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出刊会越来越快的。医学版的今年出刊会很快~但是要求会更加严格。谢谢。

《教育》不是一号多刊。

《教育》是正规国家级连续型电子期刊,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可查,科技部西南信息中心主管,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主办,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科技部西南信息中心)出版,国内统一刊号:CN 50-9238/G,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1-5861,创刊时间:2009年,维普全文收录。

辨别一号多刊的方法:

1、如果作者手里的刊物和网上查到的刊物不一致,或者说同样的刊物名,却是不同的文章目录,如果不是假刊,就是一号多刊。

2、到国家新闻出版署查询刊物信息,切记,正常刊物名是能够全部查到的,比如输入“咸宁学院学报”或者“东北师大学报”,都会分别出来两个刊物,而不是只有一个,这就是合法的,如果作者的刊物是一个刊物的分版,但是在新闻出版署里查询的不带“XX版”字样,作者就要小心了。

3、去权威期刊网站查询,比如去中国知网期刊导航里查询,录入刊物名,出来好几个同名的刊物(虽然做了不同标注,比如不同版或者“下半月”字样),并且CN号是一样的,那就是一号多刊,是不被认可的。

咸宁学院学报期刊

是的。湖北科技学院学报的前身就是咸宁学院学报。

咸宁学院学报,创刊于1979年,1982年更名为《武汉师院咸宁分院学报》,1983年更名为《咸宁师专学报》,2003年第1期又更名为《咸宁学院学报》,2010年10月更名为《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湖北省教育厅主管,咸宁学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

《咸宁学院学报》目前已被10余家著名文献检索系统收录,其中包括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_《万方数字化期刊群》_《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CEPS中文电子期刊服务》等。

有以下几个:安阳师范学院学报、咸宁学院学报、邢台学院学报、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科)、辽宁师专学报 (社科)、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科)、沈阳工程大学学报(社科)、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科)、《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山西能源学院学报》、《齐齐哈尔大学学报》、《长江大学学报》等。学报的级别与学校的级别有关,大学本科的学报一般是本科学报,专科学校则是专科学报,被评为核心期刊的学报是核心学报。本科院校的学报一般达到省级标准,具体的情况取决于学校的实力。

《咸宁学院学报》就是《湖北科技学院学报》,这个期刊很垃圾,编辑部电话从来都打不通,永远没人接,出刊巨慢,6月份的期刊直到9月份才寄到人手里,而且直到11月份了还没有上知网,都快有大半年了,耽误别人评职称,希望大家擦亮眼睛,不要再在这里投稿了!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1、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怎么样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是经 湖北 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一所综合性公办高职院校。创建于1965年,前身为华中农学院咸宁分院,1999年被省政府列为“全省首批试点高职院校”。学校位于中国香城泉都——咸宁市,北距武汉23分钟高铁车程,武汉城市圈首条城际铁路——武咸城际铁路终点站距学校仅500米。学校毗邻潜山国家森林公园,外有淦河环绕,内有友岚湖相伴,松茂竹盛,繁花序时,是求知治学的理想之地。学校始终秉承“厚德尚能,砺志创新”校训,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魂,素质为基,技能为先”的育人理念。学校承接咸宁市“一村多名 大学生 培养计划”,培养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接班人、电商 创业 的领路人、精准扶贫的带头人,为乡村振兴培养永久牌人才,办学 经验 受到农业农村部高度肯定。2、咸宁职业技术学院重点 专业名单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 年)认定骨干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会计、园林技术、学前教育、物流管理3、咸宁职业技术学院网友评价 你可以去的,学校现在更新了 计算机 设备,是你求学的理想之地,我是那个学校的学生,学校比武汉的学校都好.环境相当的好!新做了校区!很漂亮!很干净!我觉得那地方不错!交通也很方便! 学校还可以,在市中,交通方便。离步行购物街和潜山旅游区很进,学校的寝室还不错,现在还在做新寝室,9月份就可以入住了。是四人寝室。环境还不错。就是 学习 气氛不浓。老师还不错,就看你自己愿不愿意搞学习了。学校消费也不贵,就是感觉课有点多不错,环境不错,校园氛围挺好的,值得去看看。环境好,一个星期二十六节课左右,一般星期五下午都是没课的。被分到哪个校区谁知道呀, 宿舍 环境还行这学校还不错,做了很多新校舍.环境还可以,有山有水的现在的新校区可漂亮了 是比较适合学生和生活的这个学校不错,城市温度环境还可以。

基本上都是要版面费的

《咸宁学院学报》就是《湖北科技学院学报》,这个期刊很垃圾,编辑部电话从来都打不通,永远没人接,出刊巨慢,6月份的期刊直到9月份才寄到人手里,而且直到11月份了还没有上知网,都快有大半年了,耽误别人评职称,希望大家擦亮眼睛,不要再在这里投稿了!

请不要以偏概全~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出刊会越来越快的。医学版的今年出刊会很快~但是要求会更加严格。谢谢。

咸宁师专学报

“八百壮士”为452人,这一说法来自《辞海》,《辞海·八百壮士》称是452名,这个应该是按照当时营的编制来算的,524 团第 1 营由一个机枪连、三个步兵连和一个迫击炮排组成,“编制”算满有452人。

1994年5月《咸宁师专学报》中《八百壮士实有人数考》一文,文章指出:“‘八百壮士’实际人数为420,在四行仓库战斗中伤亡43人,从四行仓库撤出时为377人,撤退过程中,9人牺牲,13人负伤入院治疗。”基本可以确定420人是“八百壮士”权威可信的人数,因为在1937年11月2日,谢晋元在“孤军营”( “八百壮士”进入租界时,立即被英军勒令收缴武器。解除武装后,又被羁留在胶州路星加坡路口(今余姚路)一块15亩的空地里,四周以铁丝网围困,派了“万国商团”的白俄兵看守,上海市民称此为“孤军营”)接受中外记者采访时,证实“四行堆栈内,除有若干沙袋外,并无如许尸体,我在内士军,共为四百二十名,撤退时为三百七十七人,其中除有十余名已殉难外,余者受伤入医院治疗中”。

比较容易发表的大学学报有安阳师范学院学报、咸宁学院学报、邢台学院学报、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科)、辽宁师专学报 (社科)等。

咸宁学院学报,创刊于1979年,1982年更名为《武汉师院咸宁分院学报》,1983年更名为《咸宁师专学报》,2003年第1期又更名为《咸宁学院学报》,2010年10月更名为《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湖北省教育厅主管,咸宁学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

所获荣誉

《咸宁学院学报》已被10余家著名文献检索系统收录,其中包括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群》﹑《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CEPS中文电子期刊服务》等。

栏目设置

《咸宁学院学报》辟有“博士论坛”、“向阳湖研究”、“政治·经济与法律”、“文史研究”“语言研究”、“教育·教学与管理”、“艺术研究”、“出版研究”、“图书情报学研究”、“数学”、“物理与材料科学”

“化学与生命科学”、“计算机科学”、“体育”、“地理与财会”、“中教园地”等栏目,其中“向阳湖研究”为湖北省高校社科学报优秀栏目。

专业水准

《咸宁学院学报》编委会由省、内外著名的专家、教授组成,咸宁学院副院长吴基良担任学报主编,总揽全局,统筹规划,从宏观上加强了对学报工作的领导,为从全局的高度解决好学报在学校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该学报在政治、经济、法律、教育、文学、艺术、出版、图书情报学、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地理等学科的学术研究方面有可靠的学科依托和高水平的作者队伍,在全国已形成越来越广泛的信息网。

由于学报坚持高质量高品位高水平的用稿原则,对学术性强、具有开拓性、创新价值的论文倍加青睐,不分老少,无论远近,一视同仁。学报的凝聚力不断增强。

《咸宁学院学报》为双月刊,逢双月15日出版。采用国际通用标准16开,共160页。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 11006-5342,国内统一刊号为CN42-1717/C 。

《咸宁学院学报》2010年开始改为月刊,每月25日出刊。

四行仓库守卫战发生于1937年10月26至11月1日,国军展示在10月31日撤离仓库。八百将士一共守了5天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主编

天水师范学院 始建于1959年,是一所省属普通本科高等学校。经过50年来的建设和发展,现已初步形成了以教师教育为主,文、理、法、工、教育、历史、经济、管理等多学科综合发展和以本科教育为主的人才培养格局。2007年5月,学校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评估结果为“良好”。 学校占地607亩,校舍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134万余册(其中电子图书50万册),中外文期刊4882余种;教学仪器设备值6273.29万元,固定资产3.5亿元。 学校下设12个二级学院,面向全国23个省(市、区)招生,现有各类在校生14420人,其中普通本专科学生13313人,留学生2人,预科生109人;有教职工684人,其中专任教师676人,教师中教授、副教授208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329人,有30名教师分别担任兄弟院校和科研单位的硕士研究生导师;设有8个校级科研机构,20个二级学院所属的研究所,1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甘肃省高校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甘肃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9个校级重点建设学科和3个重点扶持学科,14门省级精品课程;学校共有39个本科专业,其中29个已获得学士学位授权资格。近年来,学校承担各类科研项目603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9项,省(部)级项目52项;先后有185项科研成果获奖,其中获省(部)级奖励38项;出版专著、教材129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3000余篇,其中,在SCI、EI源刊物发表论文128篇,CSSCI源刊物发表论文194篇。学术刊物《天水师范学院学报》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2006年荣获第三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其中“陇右文化研究”栏目获“全国社科学报优秀栏目”称号。学校同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保持着学术交流。 学校是首批“全国文明单位”,多次受到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及省委宣传部、教育厅、团省委、省总工会的各种表彰。1988年,学校就以“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师资,方向明确,成绩显著”而受到国家教委的表彰奖励;1997年,学校被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命名为“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单位”;1998年,学校先后4次被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高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荣誉称号;1999年,学校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命名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学校教务处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务处”。2002年,学校被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确定为“全省道德教育和道德实践活动示范学校”;被省委宣传部、省经贸委和省总工会评为“甘肃省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2003年,学校党委被省高校工委评为“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2004年,学校被评为甘肃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先进单位;2005年,学校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单位”称号;2006年以来,学校党委被天水市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被省高校工委评为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连续五年被团省委评为“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2009年被甘肃省政府评为“园林化单位”。 目前,学校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推进教育创新,加快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立足陇东南、面向甘肃,服务基础教育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发展为主题、改革为动力、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提高教育质量为根本、培养合格人才为目标、规范管理和改善办学条件为保障,不断增强学校为基础教育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将学校建设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基地、科学研究基地、信息交流基地、智力储备基地和精神建设示范基地。咸阳师范学院是一所以师范教育为主的省属本科院校。学校创建于1978年5月,原名“陕西师范大学咸阳专修科”。1978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咸阳师范专科学校”。2001年5月,咸阳师范专科学校与1983年成立的陕西省咸阳教育学院合并,成立咸阳师范学院。2004年10月,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咸阳市分校并入咸阳师范学院。学校位于历史文化名城——咸阳,占地面积68万余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40余万平方米。有36个实验室,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8000余万元。图书馆现有馆藏图书文献140多万册。校园网经历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建立了3050个信息点。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3500余人,设有17个教学院系(部)、25个研究机构及远程教育中心(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咸阳市分校)。有本科专业39个,其中师范类专业18个、非师范类专业21个,专科专业23个。涵盖文学、理学、历史学、法学、教育学、管理学、工学、经济学等8个学科门类。现有省级名牌专业1个(化学),省级教学团队1个(心理学教学团队),省级精品课程6门,物理学、化学和旅游管理专业被确定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历史地理学被确定为省级重点扶持学科。目前,有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关中古代陵寝文化研究中心”为陕西省人文社科基地。咸阳市和杨凌示范区教师教育中心、咸阳市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和咸阳发展研究院均设在我校。 学校现有教职工1100余人,专任教师69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21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385人。教师中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者3人,国家级模范教师1人,陕西省突出贡献专家1人,陕西省教学名师3人,陕西省优秀教师2人,咸阳市有突出贡献专家4人,咸阳市“三五”人才8人,省市级先进工作者2人。 学校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8项,省部级科研项目86项,厅局级科研项目134项;在历史地理学、光化学分析与电化学分析、基础数学、小波与图像处理、微分流形理论、电磁波的多尺度理论、高电荷态粒子物理、湿式摩擦材料、秦岭种子植物区系地理研究等领域形成了一定的学科优势。学校主办的《咸阳师范学院学报》于1986年创刊,在国内外公开发行,曾获陕西省“优秀科技期刊奖”和“编辑出版优秀奖”,被评为《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中国秦汉史学会会刊——《秦汉研究》由学校编辑出版,在国内有一定影响。 30多年来,学校秉承师范教育的优良传统,坚持为地方基础教育服务的办学方向,确定了“建设以师范本科教育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多层次,有特色,教学型的高等师范院校”的办学定位,形成了“以育人为根本,以教师为主导,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科为重点,以改革为动力,以质量为生命”的办学指导思想,积极践行“厚德•博学”的校训,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学校于2007年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学校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多彩,连续举办了十六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和六届科技节,全校有各类学生社团组织39个。校园文化获得教育部、省教育厅优秀成果奖,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荣获教育部、团中央“全国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称号。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英语演讲赛、大学生才艺展演等屡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奖励。 学校坚持对外开放办学,重视对外科技文化交流,已与美国、澳大利亚、德国、韩国、日本等10余个国家及香港、台湾地区的30余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2001年以来,学校先后聘请10个国家的20余位外籍教师来校任教,先后选派70余名师生赴国外访问、深造和学术交流。 学校先后荣获“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社会实践先进集体”、“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陕西省“文明校园”、陕西省“园林式单位”、陕西省“依法治校示范校”、陕西省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委”、陕西省教育系统“创佳评差”最佳单位等称号。

2011年《试论长沙走马楼吴简中的乡吏》,《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七辑),岳麓书社,2011年3月。《试论走马楼吴简中的邮卒》,《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试论吴简中的客》,《吴简研究》(第三辑),中华书局,2011年6月。2010年《走马楼吴简所见地僦钱拾遗》,《中国历史文物》2010年第4期。《长沙走马楼三国竹简纳布记录析论》,《史学月刊》2010年第10期。《长沙走马楼三国竹简所见入皮簿格式复原与相关问题探讨》,《简帛研究》(二〇〇七),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4月版。《吴简户籍文书的编制方式与格式复原新解》,《人文杂志》2010年第2期。《汉代民间信仰地域性特征》,《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2009年:《民间信仰与两汉社会经济关系探论》,《秦汉史论丛》(第10辑),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9年。 《走马楼吴简所见公乘、士伍述论》,《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2009-08-01。《走马楼三国吴简波枯兼簿探讨》,《中国农史》,2009年02期。 《东汉诸侯王管理问题述略》,《秦汉史论丛》(第11辑),吉林文史出版社,2009年。 《走马楼三国吴简所见“叛走”简賸义》,《江汉考古》,2009年01期。 《汉代民间信仰层级性特征述论》,《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睡虎地秦简<日书>所见的秦时民间信仰活动探微》,《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9年01期。2008年:《北魏镇将问题探讨》,《“1—6世纪中国北方边疆·民族·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科学出版社, 2008年12月。 《走马楼吴简所见“具钱”、“行钱”试解》,《中国历史文物》,2008年06期。 《<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竹简[壹])>所见师佐籍格式复原及相关问题探讨》,《人文杂志》,2008年06期。 《读<走下圣坛的诸葛亮——三国史新论>》,《中国史研究动态》,2008年05期。 《两晋东宫述论》,《东南文化》,2008年02期。2007年:《东汉皇权与谶纬关系述略》,《秦汉研究(第二辑)》 ,三秦出版社,2007年。《试论汉代中尉的几个问题》,《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05期。《<额济纳汉简>王莽诏书令册排列次序新解》,《北方文物》, 2007年02期。2006年:《张家山汉简所见基层官吏述略(五则)》,《湖南省博物馆》(第三辑),岳麓书社,2006年。 《汉代列卿选任中的非制度化现象举隅》,《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秦代列卿问题发微》,《秦文化论丛》第13辑,2006年。《<汉代学制研究>——在历史中发掘新问题》,《中国教育报(人文阅读)》,2006-06-15。《汉代“九卿”的内涵及相关问题考辨》,《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03期。《民间信仰与汉代地方行政》,《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02期。《居延汉简中的习字简述略》,《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6年01期。2005年:《两汉太仆考述》,《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2005年12期。《王莽营建东都问题探讨》,《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5年03期。2004年:《读<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疏证>》,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06期。 《<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所见汉初国家对基层社会的控制》,《学术月刊》,2004年10期。《战国秦汉时期舍人试探》,《南都学坛》,2004年05期。《孙吴蜀汉封侯问题探讨》,《北朝史研究(商务印书馆)》,2004-07-01。《秦代养客之风新论》,《秦文化论丛》,三秦出版社2004-06-01。 《汉代廷尉考述》,《史学集刊》,2004年01期。2003年:《西汉宗室管理问题述略》,《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建所二十周年纪念文集》,吉林文史出版社,2003-12-01。2002年:《汉代宗正考述》,《社会科学战线》,2002年01期。《汉代监狱设置与管理述略》,《金景芳教授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吉林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2001年:《周代食政的特点与形成因素探论》,《史学集刊》,2001年 02期。 著作教材: 《居延汉简语词汇释》,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秦汉时期的客阶层研究》,吉林文史出版社2003年版。

高海平,男,1981年出生,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区人,本科、研究生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广西艺术学院,获得文学学士学位、艺术学硕士学位。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项目结业(国家级项目)。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会员,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特聘教师,西安中国画院画家、研究员,。著有《榆林印迹》《延安印象》《陕西古塔》(三部书均入选中国国家新闻出版发展改革项目库项目,国家级)《陕北村落彩绘考察》(陕西出版资金资助项目)等,另有《高海平画集》等多部作品集出版发行。在C刊、全国核心期刊发表学术研究论文三十余篇,入选国展省展十余次,举办个人画展五次,独立主持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多项。曾获得“陕西美术奖”优秀奖、“陕西省文艺评论奖”评论奖和教育部授予的“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等。现致力于中国山水画创作与中国美术史研究。

高海平(教师、著名专业画家、书法家、美术史论学者、研究生、硕士学位)男,汉族,1981年7月出生,陕西横山县人。2005年7月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学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大学期间曾担任院学生会文学部干事、副部长、部长,获院级奖学金一次,院级奖励三次;2011年考入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专业研究生,攻读硕士学位,2014年毕业,并获得艺术学硕士学位(全日制,学术型)。现为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刘文西工作室教师,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西安青年美术家协会理事,兼延安大学、西安科技大学客座教授、陕西太白书画院副院长、陕西春秋书画院副院长等职。主授“毕业论文写作与创作指导”、“毕业创作草图”、“美术史论”、“生活速写”、“壁画临摹与艺术考察”等课程。绘画、论文等作品发表于国家级核心刊物和省级重点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多篇转载;绘画作品发表:1000余幅,其中多幅为摄影作品和书法作品;参加各类展览20次,国家级2次,省部级18次,个人画展2次),分别散见《文博》《美术报》《西北美术》《艺术》《文艺评论》《中华文化画报》《唐都学刊》《美术博物馆》《收藏》《苏州工艺美院学报》《咸阳师范学院学报》《美术观察》《文化艺术报》《国画家报》《学院美术》《设计艺术》《艺术百家》等专业刊物。部分书画作品入选国家级和省部级重要展览,入编大型画册。同时参与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两项,承担省级(陕西省文化厅、广西教育厅研究生创新项目)科研课题3项(2009-2010年,2011-2014年),院级科研课题2项(2007-2008年,2010-2011年)。并任等多家报刊和网络特约撰稿人。出席第一、二、三届中国美术长安论坛,首届中国道教美术史研讨会、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四届学术年会等重要美术、人文理论会议,并任专家组成员。获得陕西省美术家协会颁发的“陕西美术奖创作奖优秀奖”,首届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举办个人画展两次。现致力于中国画创作与中国美术史研究。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