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发布时间: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合作文章两次发表分别署名。两人协商可以发表,只是论文分了两批并同时投向两个期刊,所以被误以为抄袭。

1.《秦陵铜车马的科学工艺》,(台湾)《科技博物》1998年第1期。2.《泾阳为秦都考》,《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8年第1期。3.《论秦西汉都城的面向——兼与杨宽先生商榷》,《秦文化论丛》第六辑,西北大学出版社1998年7月出版。4.《樗里疾考》,《秦文化论丛》第六辑,西北大学出版社1998年7月出版。5.《秦立国关中的历史地理考察》,《文博》1998年第5期。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复印中心《先秦秦汉史》同年第6期全文转载。6.《秦甘泉宫所在位置辨》《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第5辑,西北大学出版社1998年10月出版。7.《秦都城概论》,《洛阳工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8.《秦公帝王陵考论》,《文博》1999年第2期。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复印中心《先秦秦汉史》同年第4期全文转载。9.《西戎所在地域及与秦的关系论》,《秦文化论丛》第7辑,西北大学出版社1999年5月出版。10. 《关于秦都城的一点认识》,《光明日报》1999年8月6号史林版博士论坛。11.《秦都咸阳的地方行政管理》,《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9年3期。12.《〈秦汉区域文化研究〉评介》,《中国史研究》1999年第4期。13.《秦都咸阳的几个问题》,《咸阳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5期。14.《秦都城研究琐议》,《浙江学刊》1999年6期。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复印中心《中国地理》2000年第2期全文转载。15.《秦离宫别馆述论》,《周秦文化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出版。16.《秦都城探索》(台湾)《历史月刊》2000年12期。17.《秦与春秋战国时期诸国都城比较研究》,《秦俑秦文化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10 月出版。18.《秦瓦当概论》(台湾)《历史月刊》2001年1期。19.《天水附近秦都城考论》,《周秦汉唐文明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三秦出版社2001年6月出版。20.《秦都咸阳与汉都长安的关系》,《秦文化论丛》第8辑,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9月出版。21.《秦都雍城考论》,《秦汉史论丛》(中国秦汉史研究会编),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出版。22.《秦公帝王陵发展演变的特点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文博》2001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复印中心《先秦秦汉史》2002年第2期全文转载。23.《军功爵制与秦社会》,《秦汉文化比较研究》,三秦出版社2002年4月出版。24.《秦都城研究的现状和前瞻》,《秦文化论丛》(第9辑) 西北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出版。25.《秦公帝王陵的四大陵区及其形成原因》, 《秦文化论丛》(第9辑) 西北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出版。26.《秦东陵考论》,《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5期。27.《2001年秦汉史研究概况》,《中国史研究动态》2002年12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先秦秦汉史》2003年2期全文转载)28.《秦法家思想再论》,《秦文化论丛》第10 辑,三秦出版社2003年10月出版。29.《秦始皇陵-中国古代最早的帝王陵园》,《秦都咸阳与秦文化的研究》,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11月出版。30.《秦都咸阳城郭制度再研究》,《文博》2003年第6期。31.《秦都雍城与晋都新田的比较研究》,《宝鸡文理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32.《秦都城中礼制建筑研究》,《人文杂志》2004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中心《先秦秦汉史》2004年第3期全文转载。33.《秦内史置县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5年1期。34.《出土文献与秦文化研究》,《河南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1期。35.《秦文化的尚武倾向》,光明日报2006年11月27日。36.《对秦始皇陵规模的新认识》,《西北大学学报》2007年6期。37.《2005年中国大陆秦汉史研究综述》,《周秦汉唐文化研究》(第五辑),三秦出版社2007年6月出版。38.《汉长安城形状形成原因新探》,《福建论坛》2008年1期。39.《2006年中国大陆秦汉史研究综述》,《周秦汉唐文化研究》(第六辑),三秦出版社2008年6月出版。40.《汉长安城对秦都咸阳的继承与创新》,《唐都学刊》2009年1期。41.《汉长安城植被研究》,《西北大学学报》(理科版)2009年4期。42.《尉缭子军事思想研究》,《南都学坛》2009年3期。43.《秦帝王陵墓制度研究》,《唐都学刊》2010年1期。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中心《先秦秦汉史》2010年4期全文转载。44.《汉初“无为而治”政策与和谐社会的形成》,《社会科学阵线》2010年第9期。45.《西汉巫蛊之祸发生原因及其影响》,《长安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年3期。46.《也谈秦始皇陵石刻雕塑》,《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47.《汉长安城内人口研究》《西北大学学报》(合作)(理科版)2012年3期。48.《项羽与关中》,《长安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年2期。49.《汉代长城内防原因初探》(合作)《社会科学阵线》2012年第10期。50.《汉长城研究综述》,(合作)《中国史研究动态》2012年第5期。51.《商山四皓文化学术讨论会综述》,《史学月刊》2013年11期。

从古至今,作弊行为一直都是让人讨厌至极的行为之一,因为作弊这种没有道德信用的行为会让许多一直在努力奋斗的人们的努力成果化为泡影,这种没有道德底线,肆意践踏他人努力成果的行为自古以来都是受到很大的抵制的。比如在古代的科举中,一旦发现考生作弊那么后果还是非常严重的,而放眼至今,这种作弊的行为也一直是受到很大的抵制,而对于学术舞弊,更是一种会受到强烈谴责与严重惩罚的行为,比如许多国家对于学术舞弊中的考试作弊轻则通报处分,重则开除学籍,对于留学生有的国家如果不是初犯那么可能会向法庭起诉并将其遣返回国,而对于科研造假和论文造假的行为,其后果也更加严重。但是即使处罚这么严重,依然有许多人愿意铤而走险,毕竟其背后的成果确实极其诱人。

比如有人发现陕西省咸阳师范学院副校长吕广利2005年发表的一篇论文存在抄袭情况。而后面经过更加细致的对比发现,咸阳师范学院副校长吕广利的论文与前一年也就是2004年一名为南江波的发表在《咸阳师范学院学报》的内容几乎是一模一样完全一致,因此如果两篇论文的作者真不是同一人的话,那么就可能真的涉嫌学术造假中的论文抄袭了。但是,面对质疑,咸阳师范学院副校长吕广利却否认其存在抄袭行为,这究竟是为何。

而咸阳师范学院副校长吕广利之所以说自己的文章虽然与南江波一样,但并不是抄袭的原因是因为其与已经退休的南江波教授在此前是一个系工作的同事,两个人关系很好,经常在一起研究学术问题,而这篇论文此前是由两人一起进行创作的,在2004年发表时由于南江波需要评职称,因此在征得吕利波的同意后只署名南江波一人,因此便发表在了《咸阳师范学院学报》上面,而在2005年,吕利波也同样遇到了需要评职称的问题,而此时的南江波职称已经评完,但是由于评价等级的提升,需要投核心期刊,而这个时候正好《广西社会科学》向其约稿,因此在征得南江波的同意后吕利波也便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将该论文发表到了《广西社会科学》上面。

而对于这张行为到底有没有问题呢?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表示,因为是同一篇学术论文,发表在不同期刊,这一做法属于一稿多投,涉及学术不端。熊丙奇认为,虽然是两名合作研究者协商,但是从学术角度看,后发表、署另一名作者的论文,涉嫌抄袭前一篇论文。两名合作研究者可以共同署名,但不能把论文发两次,署不同作者的姓名。熊丙奇谈到,高校的考核方式虽会重视第一作者的署名问题,但不能因此作出此类操作。

这有可能是当代大学生的通病,有的大学生为了写论文而在网上东拼西凑,很有可能两篇论文的摘抄点一致,但是想要表达的意思不同。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阜阳师范学院地址在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清河西路100号,该校是一所涵盖文学、历史学、法学、教育学、经济学、理学、管理学、工学、农学、艺术学等十大学科门类的本科院校。

阜阳师范学院坐落在国家中部地区重要综合交通枢纽、皖豫省际中心城市——阜阳。这里钟灵毓秀、人文荟萃,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我国著名的文化精英管子、老子、庄子,曹操、曹丕、曹植,欧阳修、苏轼、曾巩等赋予了这片土地厚重的历史底蕴。学校毗邻古颍州西湖、京九铁路交通枢纽、皖北地区4C级机场,环境怡人,交通便捷,区位优越。

学校创办于1956年,1977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阜阳师范学院,获首批学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08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等级; 2005年、2014年先后两次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建校六十多年来,学校先后向社会输送10.2万余名毕业生,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可,被誉为“皖北地区基础教育的摇篮、人才培养的基地、科技创新的平台、文化建设的窗口”。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9399人,其中本科生19191人,研究生208人,占地137.1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77.25万平方米。学校设置16个教学学院、1个继续教育学院,拥有64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历史学、法学、教育学、经济学、理学、管理学、工学、农学、艺术学等十大学科门类;现有2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和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校现有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4个省级重点学科,“生物学”1个省级学科建设重大项目,物理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汉语言文学等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1个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基地;建有抗衰老中草药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胚胎发育与生殖调节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环境激素与生殖发育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环境污染物降解与监测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区域物流规划与现代物流工程安徽省实验室、安徽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皖北文化研究中心、农民工研究中心及安徽武术文化研究中心等8个省级科研平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3755.76万元,纸质图书194.96万册,拥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sciencedirect电子期刊库等40个中外网络资源数据库,并拥有皖北文化研究专题数据库、农民工研究专题数据库等自建特色数据库。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109人,其中研究生学位人员近1000人,博士人员300多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413人,其中正教授123人;拥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皖江学者、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安徽省优秀人才、享受国务院或省政府津贴、全国优秀教师、宝钢优秀教师、安徽省优秀教师和教学名师等共计86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229人;聘请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刘德培院士,中国科学院陈国良院士、方维海院士等兼职教师109人。

学校高度重视教学、科研工作,不断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教学研究、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五年来,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895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项,省部级各类课题268项,横向合作项目146项,荣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23项;发表学术论文3530篇,其中二类以上期刊论文1291篇,获国家授权专利269项;出版著作135部。主办出版《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阜阳师院报》、《安徽基础教育》。

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彰显实践育人特色,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五年来,我校学生获得国家级学科竞赛奖励459项,省级学科竞赛奖励1941项,进入《2013至2017年全国普通高校竞赛评估结果(本科)TOP300》排行榜第243位。学生主持各类科研项目857项,其中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项目178项。毕业生角色转换快、实践能力强、发展后劲足,社会满意度高。

学校始终坚持,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长期坚持开展“未来教师”职业技能大赛、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等一系列品牌第二课堂活动,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先后获得“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单位”、“安徽省文明单位”、“安徽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安徽省高校综合改革首批试点单位”、“安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安徽省优秀教学管理单位”、“安徽省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安徽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安徽省第一批省级创业学院”等荣誉称号。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阜阳师范学院将继续秉承“厚德、博学、自胜、勤行”的校训,弘扬“自强至善”的学校精神,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深入推进内涵式发展,彰显特色,加快转型,继续巩固教师教育优势,积极发展应用学科,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地方性应用型高水平师范大学,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安徽师范类大学里算很好的

截至2014年3月,学校建有安徽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安徽省重点实验室3个,安徽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安徽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抗衰老中草药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重点实验室胚胎发育与生殖调解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环境污染物降解与监测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区域物流规划与现代物流工程安徽省实验室安徽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皖北文化研究中心、农民工研究中心、安徽武术文化研究中心 馆藏图书根据2014年9月图书馆官网显示,学校馆藏各类文献总量170万余册(件),文献资源覆盖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门类。除一般图书外,我馆还收藏有工具书16000余册,古籍17702册,以及《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四库禁毁书丛刊》、《全宋文》等精品藏书。每年订购中文期刊1000多种。学术期刊《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被评为全国优秀人文社科学报奖和安徽省高校文科优秀学报一等奖;《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入选美国《数学评论》(MR)、德国《数学文摘》(ZBL)国际数据库,并成为《中国数学文摘》收录期刊源。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官网

是信阳师范学院主办的学术刊物,主要刊登自然科学领域各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等方面富有创新的学术论文。刊物的宗旨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刊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促进文化交流,繁荣学术研究,提高刊物质量,服务教学科研。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 1003-0972,国内统一刊号为:CN41-1107/N。本刊设有基础理论研究、应用技术研究、综述·评论·争鸣、专题研究和信息窗等栏目。其创刊以来的详细地办刊历程如下:1. 1981年创刊,刊名为《信阳师范学院学报》,综合版,年刊,内部交流。2. 1982年,自然科学版从综合版分离出来,刊名为《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3. 1986年,本刊由年刊改为半年刊。4. 1987年,本刊第一期批号为“豫刊证字第38号”,第二期变为“豫报刊临时登记证HN1065”;同年由内部交流改为邮局发行,邮发代号为36-122.5. 1988年,本刊由半年刊改为季刊,同年起开始编卷,一卷四期,页码连排;从第二期起,被批准为国内公开发行刊物,国内统一刊号为CN41-1107/N,同时被《全国报刊索引》作为来源期刊。6. 1990年,本刊被批准为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1003-0972,同时被河南省教委评为A级学报,被《中国物理文摘》和《中国无机分析化学文摘》作为来源期刊。7. 1993年,本刊被《中国数学文摘》作为来源期刊,同时进入《中国科学文献数据库》。8. 1994年,本刊被《中国地理科学文摘》作为来源期刊。9. 1995年,本刊荣获河南省教委颁发的省首届优秀学报一等奖,同时被《中国水产文摘》作为来源期刊。10. 1996年,本刊荣获河南省科委颁发的省第二届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同时被《中国生物学文摘》作为来源期刊。11. 1997年,本刊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并成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12. 1998年,本刊荣获河南省科委颁发的省第三届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同时被《中国化学化工文摘》作为来源期刊。13. 1999年,本刊荣获河南省教委颁发的省第二届优秀学报二等奖,同时被美国《化学文摘》(CA)作为来源期刊。14. 2000年,本刊荣获河南省科委颁发的省第四届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同时被俄罗斯《文摘杂志》(AJ)作为来源期刊;15. 2002年,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引证报告,本刊该年度被引总频次在全国同类期刊中排名第一;16. 2004年,本刊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成为综合性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同年荣获河南省第五届优秀科技期刊;17. 2006年,本刊荣获河南省第六届优秀科技期刊;18. 2007年,本刊被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德国《数学文摘》(Zbl)、波兰《哥白尼索引》(IC),到目前为止共有5家国际权威数据库和文摘收录本刊。19.2008年6月,本刊入选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即中国科技核心期刊,11月荣获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同时荣获河南省自然科学二十佳期刊。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创刊于1981年,是信阳师范学院主管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为双月刊。刊物的宗旨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刊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促进文化交流,繁荣学术研究,提高刊物质量,推动教学科研。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的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 1003-0964,国内统一刊号为:CN 41-1030/C;所发文章被《新华文摘》、《全国高校文科学报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等国内权威性文摘的摘转率,在全国师范学院学报中一直名列前茅。现有哲学社会科学版和自然科学版两个版本。

2018届信阳师范学院毕业生来答一波。首先我肯定信阳师范学院绿化环境好,学风尚可,但是学校整体硬件设施需要较大提高,体现在科研、教学、食堂宿舍等方面。其次,如果从长远考虑,我建议省内读书最好去郑州,信阳虽然环境好,但是位置偏僻,由此导致很少有优质的讲座,尤其毕业季,来学校的招聘单位质量堪忧,高中小学的教师招聘居多,好的招聘单位几乎不来(直接去了郑州)。另外,信阳是一个适合休养生息的地方,但是不适合年轻人奋斗。人们的生活节奏很慢,也许你呆了四年,毕业后发现,很多事情很多人还和入学时一样。小城市安逸,也会限制你的视野和发展。所以,现实结合未来,我建议同样的分数,如果在郑州可以找到学校,不建议来“信阳师范学院”。我感谢母校,但是我也必须坦诚的说出他的缺点。读大学,能去省会去省会,能去一二线去一二线,地理位置很重要。

嗯、马上该上大二了、在师院度过了一年、总体感觉还不错、校园环境优美、学习氛围很浓厚。在省内师范院校中,仅次于河师大。其实,我个人觉得,主要还是信阳经济不好的缘故,如果纯粹的按学校来说,说不好哪个学校更好呢。呵呵。并且师院的同学都是很友好的,在这里受到了很多并不熟悉的人的热心帮助。嗯,就是信阳地儿穷了点。暂时就这些了。话说我刚来时可是很不开心呢。呵呵,不过现在是越来越爱师院了。期待着你来到哈。 信阳师范学院位于大别山革命老区信阳市,是河南省两所重点高等师范院校之一,也是河南省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培训的重要基地,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亲临视察后,誉为“教师之摇篮”。 学校创建于1975年,原名开封师范学院(今河南大学)信阳分院,197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本科建制,定名为信阳师范学院,并于次年成为首批学士学位授予单位。1998年8月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是当时全国师范学院中为数不多的硕士学位授权单位之一。 校园占地面积79.5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49.8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7614.66万元,图书馆藏书163.03万册(含电子图书),中外文期刊3875种。现设18个系(院)、3个教研部,18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47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史、理、工、经、管、法、教等8大学科门类。设有河南省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拥有2个河南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3个省级重点学科。 学校现有教职工1259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321人,其中教授81人,副教授194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418人。现有教师队伍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优秀专家、省特聘教授、省优秀青年社科专家、省教学名师、省跨世纪学术带头人、省高校学术技术带头人等80余人。学生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3735人,硕士研究生150人。 学校牢固树立为基础教育服务的思想,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狠抓教学管理,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专业结构不断优化,办学特色突出,逐步建立起了以教师教育专业为主,师范与非师范专业相融互补、协调发展的专业结构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和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被评为首批省级名牌专业;不断加强课程建设和课程体系改革,构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先后建成省级优秀课程12门,省级精品课程6门,省级网络课程4门;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先后进行了两次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推行了“学分制”和“主辅修制”,这一改革成果在2005年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大力推进教学改革,以教改成果指导教改实践,先后有34项教学改革项目通过省级成果鉴定,其中14项获河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学校于上世纪80年代在全国率先实施了“双向培训”教学改革,该成果在1993年获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进入新时期,学校坚持这一改革举措,不断丰富其内涵,并以此为改革突破口,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工程,推进教师教育专业化,构建了教师教育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一体化的教育教学模式,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在河南省组织的历届高校基础课和公共基础课统考中,我校学生成绩始终名列全省高校前茅。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过关率连续3年保持在100%,全国大学生非英语专业四级考试通过率始终保持在80%以上;毕业生考研录取率每年均在20%以上,在全国同类高校中处于领先水平;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一直保持在全省前列。学校坚持以科研促进教学,以教学带动科研,科研成果丰硕。2000年以来,主持国家级科研课题28项,省级科研课题185项,在全国师范学院中位居前列。2001 年以来,在国内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541篇,出版著作206部,获得省级以上科研奖励136项。河南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球形闭孔珍珠岩工业化生产研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先后与内蒙古赤峰市等多家企业签订了技术转让协议,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入选2004年北图版“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是全国师范学院学报中唯一入选的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被评为“全国百强社科学报”。 学校高度重视学术交流与合作,先后与加拿大、美国、新西兰等国的多所高校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与新西兰UUNZ商业学院成功开展了合作办学。学校还特聘著名社会活动家、原美国耶鲁大学教授赵浩生,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王志新,中国工程院院士樊明武,著名经济学家卫兴华,政治学家赵曜,著名作家二月河等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授或名誉教授。 学校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观念,坚持以思想道德建设为核心,以校园环境建设为重点,广泛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取得了显著成绩。 2005年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2004年学校团委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称号。还先后荣获“省级文明单位”、“优秀省级文明单位”、“河南省文明标兵学校”、“河南省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河南省创建安全文明校园先进单位”等 20多项荣誉称号。2006年,在全省高校德育评估中,我校被评定为优秀等次。 建校以来,学校先后为国家输送各级各类人才6万余人,其中3000多人成为高级教师,400多人成为全国和河南省优秀教师,另有2000多人在教育和其他行业担任了各级领导职务,为河南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30多年来,信阳师范学院根植于大别山这片红色沃土,艰苦创业、勤俭建校、锐意进取、开拓创新,逐步形成了“环境优美、校风优良、质量过硬”的办学特色。新的时期,学校正在以“两提两增”(提升层次、提高质量、增强特色、增进效益)为目标,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勤俭建校、依法治校,全面加强内涵建设,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教师教育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型师范大学。

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毕节学院学报 初中生辅导 大众科学 当代贵州 党的生活(贵州) 党建交流 地球与环境 电影评介 耕作与栽培 贵阳年鉴 贵阳市委党校学报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贵阳医学院学报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贵州财政会计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贵州党风廉政 贵州档案 贵州地质 贵州电力技术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贵州化工 贵州画报 贵州环保科技 贵州教育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贵州科学 贵州林业科技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贵州民族研究 贵州年鉴 贵州农业科学 贵州气象 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贵州社会科学 贵州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贵州水力发电 贵州文史丛刊 贵州畜牧兽医 贵州医药 护士进修杂志 花溪 机械与电子 矿物学报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南风 酿酒科技 农村经济与技术 农技服务 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黔南民族医专学报 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青年时代 人事世界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山花 商品评介 少年人生 少年与法 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文史天地 现代机械 校园歌声 音乐时空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 中国地球化学学报(英文版) 种子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遵义医学院学报

贵州有游记投稿的刊物吗?

很多人都是第一次登报,以下为个人经验所得结论。1、挂失登报的要求是刊登市级以上报纸,省+国级都行。2、跑报社、找黄牛,自助刊登,最后选择了小程序自助刊登,因为香呀。3、在支付宝或微信搜【跑政通】,里面点极速登报办理;4、方便的是一次性市级以上报纸价格都出来,选个最实惠的,报纸快递到家。

研究人员植物与环境生态研究所现有人员6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人,讲师2人 博士后1人,博士1人,硕士2人,学士2人近五. 来承担课题情况:主持人 来源 项目名称 时间1、肖良武 省教育厅社科项目 抗日战争与西南巨变 2003—20052、肖良武 贵阳学院社科项目 近代贵州金融制度变迁与金融市场研究 2006—20073、肖良武 省社会科学类重大招标项目 贵州建省六百区域经济地位变化研究 2005—20074、肖良武 市社科项目 贵阳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非正式制度分析 20085、肖良武 省长基金项目 山地高原型区域市场历史变迁模式及发展趋势研究——以云贵区域市场为例 2008—20106、肖良武 省教育厅社科课题 制度变迁下的云贵区域市场(1889-1945) 2007—20097、肖良武 市人才创新项目 贵阳市城乡一体化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 2008—20108、何伟福 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招标课题 贵州省进一步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研究 20059、何伟福 省社会科学类重大招标课题贵州建省六百. 以来财政、金融与经济研究 200510、何伟福 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基地招标课题(中青. 课题) 制度变迁与清代贵州经济研究 200811、周晓农 贵阳学院科研项目 关于新形式下高校统计教育改革的思考 200312、蔡锦松 省教育厅项目 高等院校学科教学方法研究 2006—200813、蔡锦松 省教育厅社科项目 贵州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与机制研究 2006—200714、胡春生 贵阳市社科项目 贵阳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非正式制度分析 2008近五. 发表论文:1、肖良武 梁启超的民权思想与近代启蒙思潮研究, 贵州社会科学 2005. 4.2、肖良武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与中国经济,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J] 2005. 3.3、肖良武 近代贵州金融制度变迁与金融网络的建立, 贵州社会科学 2006. 2.4、肖良武 中国商会产生的制度经济学分析,人大报刊复印资料 商贸经济 2006. 9.5、肖良武 近代贵州金融制度变迁与金融市场研究 , 贵阳学院学报 [J] (社会科学版)2006. 3.6、肖良武 20世纪二三十. 代贵州粮食市场和商品粮食数量分析 , 中国农史 2006. 4.7、肖良武 中国近代公司制产生的经济学分析 , 贵阳学院学报 [J] (社会科学版)2007.8、肖良武 贵州银行研究(1941—1949) , 贵州文史丛刊 2007. 2.9、肖良武 近代云贵区域棉纱市场分析 , 贵阳学院学报 [J] (社会科学版)2007. 2.10、肖良武 论区域市场的时序进程 , 北方经贸 2007. 8.11、肖良武 区域市场变迁动力分析 , 商场现代化 2007. 24.12、肖良武 论区域市场变迁的前提与动力 , 经济问题探索 2008. 2.13、肖良武 制约近代贵州区域经济发展的制度因素分析 , 贵阳学院学报 [J] (社会科学版)2008.14、肖良武 试论区域市场变迁之动力 , 中国市场 ,2009. 1.15、何伟福 清代滇黔地区的内地商人与市场网络体系的形成 , 思想战线 2007. 6.16、何伟福 关于提升贵州外贸国际竞争力的对策研究 , 经济问题 2008. 7. ;17、何伟福 历史上中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与社会转型 ,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J] 2008. 2.18、何伟福 云南与西南五省市区外贸发展比较研究 , 经济问题探索 2008. 9.19、何伟福 清代云南经济的开发与商品经济的发展 ,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J] 2008. 4.20、何伟福 西南地区外贸发展比较研究——贵州与西南其他省区外贸比较[J] , 商业时代 2008.21、何伟福 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贵州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 现代经济 2008. 2.22、何伟福 刘铭传的商务思想及其在台湾的实践 ,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 [J] 2008. 4.23、何伟福 经济行为与社会建构 ,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J] 2008. 4.24、何伟福 ﹤明实录﹥所见天津及附近地区水利营田探析 ,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 [J] 2008. 4.25、何伟福 关于全球化背景下贵州对外贸易发展的思考 , 贵阳学院学报 [J] 2008. 2.26、何伟福 西南五省市区外贸发展比较研究 , 现代经济[J] 2008. 13.27、何伟福 唐代农民的身份地位变迁 ,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J] 2006. 4.28、何伟福 中国传统社会变革的主要特征 , 思想战线[J] 2005. 4.29、何伟福 清代贵州境内的外省商贾 , 贵州社会科学[J] 2005. 3.30、何伟福 清代贵州市场初探 ,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J] 2005. 3.31、何伟福 明清时. 黔商在贵州境内的活动,经济史论丛(一)[M]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632、何伟福 云南省应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策建议, 世界经济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M]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8月33、周晓农 加速农村城镇化,促进农村现代化 贵阳学院学报 [J] (社会科学版)2008. 2.34、周晓农 以生态城镇为目标,推进小城镇建设 贵阳学院学报 [J] (社会科学版)2008. 4.35、周晓农 大力推进农村城镇化健康发展 贵阳学院学报 [J](社会科学版)2006. 4.36、周晓农 绿色营销内涵与要素探析 贵阳学院学报 [J](社会科学版)2006. 2.37、周晓农 运用微积分改进指数分析法的再尝试 贵阳金筑大学学报 [J](社会科学版)2005. 1.38、蔡锦松 比较法在微积分教学中的应用 贵阳金筑大学学报 [J] 2004. 2.39、胡春生 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制度经济学解读 贵阳学院学报 [J] (社会科学版)2007. 1.40、胡春生 一个经济学视角的农村城镇可持续发展研究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J] ,2006.41、胡春生 一个关于农村城镇可持续发展模型的探讨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 [J](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 2.42、胡春生 浅析“经营城市”与“营销城市” 科学.经济.社会 2003. 4.40、盛剑 重塑发展观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 [J](社会科学版) 2005. 2.41、盛剑 对科学发展观的几点思考 贵阳金筑大学学报 [J] 2005. 3.42、盛剑 山地经济系统的变迁 山西科技 2006. 2.43、盛剑 论财富形态的演化 贵阳学院学报 [J] (社会科学版)2006. 4.44、盛剑 浅议贵州经济发展的思路及对策 科教文汇 2007. 7.45、盛剑 财富层次论——兼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 贵阳学院学报 [J] (社会科学版)2007. 3.46、盛剑 论经济增长、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统一性 贵阳学院学报 [J] (社会科学版)2008. 2.47、盛剑 我国财产性收入的主要特征 中国统计 2008. 12.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主编

天水师范学院 始建于1959年,是一所省属普通本科高等学校。经过50年来的建设和发展,现已初步形成了以教师教育为主,文、理、法、工、教育、历史、经济、管理等多学科综合发展和以本科教育为主的人才培养格局。2007年5月,学校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评估结果为“良好”。 学校占地607亩,校舍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134万余册(其中电子图书50万册),中外文期刊4882余种;教学仪器设备值6273.29万元,固定资产3.5亿元。 学校下设12个二级学院,面向全国23个省(市、区)招生,现有各类在校生14420人,其中普通本专科学生13313人,留学生2人,预科生109人;有教职工684人,其中专任教师676人,教师中教授、副教授208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329人,有30名教师分别担任兄弟院校和科研单位的硕士研究生导师;设有8个校级科研机构,20个二级学院所属的研究所,1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甘肃省高校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甘肃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9个校级重点建设学科和3个重点扶持学科,14门省级精品课程;学校共有39个本科专业,其中29个已获得学士学位授权资格。近年来,学校承担各类科研项目603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9项,省(部)级项目52项;先后有185项科研成果获奖,其中获省(部)级奖励38项;出版专著、教材129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3000余篇,其中,在SCI、EI源刊物发表论文128篇,CSSCI源刊物发表论文194篇。学术刊物《天水师范学院学报》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2006年荣获第三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其中“陇右文化研究”栏目获“全国社科学报优秀栏目”称号。学校同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保持着学术交流。 学校是首批“全国文明单位”,多次受到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及省委宣传部、教育厅、团省委、省总工会的各种表彰。1988年,学校就以“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师资,方向明确,成绩显著”而受到国家教委的表彰奖励;1997年,学校被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命名为“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单位”;1998年,学校先后4次被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高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荣誉称号;1999年,学校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命名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学校教务处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务处”。2002年,学校被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确定为“全省道德教育和道德实践活动示范学校”;被省委宣传部、省经贸委和省总工会评为“甘肃省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2003年,学校党委被省高校工委评为“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2004年,学校被评为甘肃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先进单位;2005年,学校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单位”称号;2006年以来,学校党委被天水市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被省高校工委评为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连续五年被团省委评为“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2009年被甘肃省政府评为“园林化单位”。 目前,学校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推进教育创新,加快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立足陇东南、面向甘肃,服务基础教育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发展为主题、改革为动力、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提高教育质量为根本、培养合格人才为目标、规范管理和改善办学条件为保障,不断增强学校为基础教育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将学校建设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基地、科学研究基地、信息交流基地、智力储备基地和精神建设示范基地。咸阳师范学院是一所以师范教育为主的省属本科院校。学校创建于1978年5月,原名“陕西师范大学咸阳专修科”。1978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咸阳师范专科学校”。2001年5月,咸阳师范专科学校与1983年成立的陕西省咸阳教育学院合并,成立咸阳师范学院。2004年10月,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咸阳市分校并入咸阳师范学院。学校位于历史文化名城——咸阳,占地面积68万余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40余万平方米。有36个实验室,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8000余万元。图书馆现有馆藏图书文献140多万册。校园网经历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建立了3050个信息点。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3500余人,设有17个教学院系(部)、25个研究机构及远程教育中心(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咸阳市分校)。有本科专业39个,其中师范类专业18个、非师范类专业21个,专科专业23个。涵盖文学、理学、历史学、法学、教育学、管理学、工学、经济学等8个学科门类。现有省级名牌专业1个(化学),省级教学团队1个(心理学教学团队),省级精品课程6门,物理学、化学和旅游管理专业被确定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历史地理学被确定为省级重点扶持学科。目前,有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关中古代陵寝文化研究中心”为陕西省人文社科基地。咸阳市和杨凌示范区教师教育中心、咸阳市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和咸阳发展研究院均设在我校。 学校现有教职工1100余人,专任教师69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21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385人。教师中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者3人,国家级模范教师1人,陕西省突出贡献专家1人,陕西省教学名师3人,陕西省优秀教师2人,咸阳市有突出贡献专家4人,咸阳市“三五”人才8人,省市级先进工作者2人。 学校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8项,省部级科研项目86项,厅局级科研项目134项;在历史地理学、光化学分析与电化学分析、基础数学、小波与图像处理、微分流形理论、电磁波的多尺度理论、高电荷态粒子物理、湿式摩擦材料、秦岭种子植物区系地理研究等领域形成了一定的学科优势。学校主办的《咸阳师范学院学报》于1986年创刊,在国内外公开发行,曾获陕西省“优秀科技期刊奖”和“编辑出版优秀奖”,被评为《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中国秦汉史学会会刊——《秦汉研究》由学校编辑出版,在国内有一定影响。 30多年来,学校秉承师范教育的优良传统,坚持为地方基础教育服务的办学方向,确定了“建设以师范本科教育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多层次,有特色,教学型的高等师范院校”的办学定位,形成了“以育人为根本,以教师为主导,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科为重点,以改革为动力,以质量为生命”的办学指导思想,积极践行“厚德•博学”的校训,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学校于2007年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学校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多彩,连续举办了十六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和六届科技节,全校有各类学生社团组织39个。校园文化获得教育部、省教育厅优秀成果奖,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荣获教育部、团中央“全国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称号。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英语演讲赛、大学生才艺展演等屡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奖励。 学校坚持对外开放办学,重视对外科技文化交流,已与美国、澳大利亚、德国、韩国、日本等10余个国家及香港、台湾地区的30余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2001年以来,学校先后聘请10个国家的20余位外籍教师来校任教,先后选派70余名师生赴国外访问、深造和学术交流。 学校先后荣获“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社会实践先进集体”、“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陕西省“文明校园”、陕西省“园林式单位”、陕西省“依法治校示范校”、陕西省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委”、陕西省教育系统“创佳评差”最佳单位等称号。

2011年《试论长沙走马楼吴简中的乡吏》,《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七辑),岳麓书社,2011年3月。《试论走马楼吴简中的邮卒》,《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试论吴简中的客》,《吴简研究》(第三辑),中华书局,2011年6月。2010年《走马楼吴简所见地僦钱拾遗》,《中国历史文物》2010年第4期。《长沙走马楼三国竹简纳布记录析论》,《史学月刊》2010年第10期。《长沙走马楼三国竹简所见入皮簿格式复原与相关问题探讨》,《简帛研究》(二〇〇七),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4月版。《吴简户籍文书的编制方式与格式复原新解》,《人文杂志》2010年第2期。《汉代民间信仰地域性特征》,《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2009年:《民间信仰与两汉社会经济关系探论》,《秦汉史论丛》(第10辑),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9年。 《走马楼吴简所见公乘、士伍述论》,《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2009-08-01。《走马楼三国吴简波枯兼簿探讨》,《中国农史》,2009年02期。 《东汉诸侯王管理问题述略》,《秦汉史论丛》(第11辑),吉林文史出版社,2009年。 《走马楼三国吴简所见“叛走”简賸义》,《江汉考古》,2009年01期。 《汉代民间信仰层级性特征述论》,《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睡虎地秦简<日书>所见的秦时民间信仰活动探微》,《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9年01期。2008年:《北魏镇将问题探讨》,《“1—6世纪中国北方边疆·民族·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科学出版社, 2008年12月。 《走马楼吴简所见“具钱”、“行钱”试解》,《中国历史文物》,2008年06期。 《<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竹简[壹])>所见师佐籍格式复原及相关问题探讨》,《人文杂志》,2008年06期。 《读<走下圣坛的诸葛亮——三国史新论>》,《中国史研究动态》,2008年05期。 《两晋东宫述论》,《东南文化》,2008年02期。2007年:《东汉皇权与谶纬关系述略》,《秦汉研究(第二辑)》 ,三秦出版社,2007年。《试论汉代中尉的几个问题》,《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05期。《<额济纳汉简>王莽诏书令册排列次序新解》,《北方文物》, 2007年02期。2006年:《张家山汉简所见基层官吏述略(五则)》,《湖南省博物馆》(第三辑),岳麓书社,2006年。 《汉代列卿选任中的非制度化现象举隅》,《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秦代列卿问题发微》,《秦文化论丛》第13辑,2006年。《<汉代学制研究>——在历史中发掘新问题》,《中国教育报(人文阅读)》,2006-06-15。《汉代“九卿”的内涵及相关问题考辨》,《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03期。《民间信仰与汉代地方行政》,《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02期。《居延汉简中的习字简述略》,《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6年01期。2005年:《两汉太仆考述》,《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2005年12期。《王莽营建东都问题探讨》,《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5年03期。2004年:《读<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疏证>》,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06期。 《<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所见汉初国家对基层社会的控制》,《学术月刊》,2004年10期。《战国秦汉时期舍人试探》,《南都学坛》,2004年05期。《孙吴蜀汉封侯问题探讨》,《北朝史研究(商务印书馆)》,2004-07-01。《秦代养客之风新论》,《秦文化论丛》,三秦出版社2004-06-01。 《汉代廷尉考述》,《史学集刊》,2004年01期。2003年:《西汉宗室管理问题述略》,《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建所二十周年纪念文集》,吉林文史出版社,2003-12-01。2002年:《汉代宗正考述》,《社会科学战线》,2002年01期。《汉代监狱设置与管理述略》,《金景芳教授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吉林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2001年:《周代食政的特点与形成因素探论》,《史学集刊》,2001年 02期。 著作教材: 《居延汉简语词汇释》,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秦汉时期的客阶层研究》,吉林文史出版社2003年版。

高海平,男,1981年出生,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区人,本科、研究生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广西艺术学院,获得文学学士学位、艺术学硕士学位。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项目结业(国家级项目)。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会员,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特聘教师,西安中国画院画家、研究员,。著有《榆林印迹》《延安印象》《陕西古塔》(三部书均入选中国国家新闻出版发展改革项目库项目,国家级)《陕北村落彩绘考察》(陕西出版资金资助项目)等,另有《高海平画集》等多部作品集出版发行。在C刊、全国核心期刊发表学术研究论文三十余篇,入选国展省展十余次,举办个人画展五次,独立主持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多项。曾获得“陕西美术奖”优秀奖、“陕西省文艺评论奖”评论奖和教育部授予的“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等。现致力于中国山水画创作与中国美术史研究。

高海平(教师、著名专业画家、书法家、美术史论学者、研究生、硕士学位)男,汉族,1981年7月出生,陕西横山县人。2005年7月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学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大学期间曾担任院学生会文学部干事、副部长、部长,获院级奖学金一次,院级奖励三次;2011年考入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专业研究生,攻读硕士学位,2014年毕业,并获得艺术学硕士学位(全日制,学术型)。现为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刘文西工作室教师,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西安青年美术家协会理事,兼延安大学、西安科技大学客座教授、陕西太白书画院副院长、陕西春秋书画院副院长等职。主授“毕业论文写作与创作指导”、“毕业创作草图”、“美术史论”、“生活速写”、“壁画临摹与艺术考察”等课程。绘画、论文等作品发表于国家级核心刊物和省级重点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多篇转载;绘画作品发表:1000余幅,其中多幅为摄影作品和书法作品;参加各类展览20次,国家级2次,省部级18次,个人画展2次),分别散见《文博》《美术报》《西北美术》《艺术》《文艺评论》《中华文化画报》《唐都学刊》《美术博物馆》《收藏》《苏州工艺美院学报》《咸阳师范学院学报》《美术观察》《文化艺术报》《国画家报》《学院美术》《设计艺术》《艺术百家》等专业刊物。部分书画作品入选国家级和省部级重要展览,入编大型画册。同时参与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两项,承担省级(陕西省文化厅、广西教育厅研究生创新项目)科研课题3项(2009-2010年,2011-2014年),院级科研课题2项(2007-2008年,2010-2011年)。并任等多家报刊和网络特约撰稿人。出席第一、二、三届中国美术长安论坛,首届中国道教美术史研讨会、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四届学术年会等重要美术、人文理论会议,并任专家组成员。获得陕西省美术家协会颁发的“陕西美术奖创作奖优秀奖”,首届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举办个人画展两次。现致力于中国画创作与中国美术史研究。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