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是有限的?镜像是无限的?宇宙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有没有中心?有没有边/有没有生老病死?有没有年龄?这些恐怕是自从有人类活动以来一直被关心的问题。宇宙学——它是从整体角度探讨宇宙结构与演化的天文学分支学科,其主要目的是利用已有的物理定律,或利用一些局部成立的定律,合情理地对宇宙作出推论。早在20世纪以前就有有关宇宙的记载。西方有关宇宙的研究可以分为四各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启蒙时期,主要是远古时代有关宇宙的神话传说。第二个时期是从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1世纪以至到中世纪(15世纪)为止,那时地心学主宰宇宙学。第三个时期是从16~世纪到17世纪,16世纪哥白尼的日心学说,开始把宇宙学从神话中解放出来,到17世纪,牛顿开辟了了以力学方法研究宇宙学的新经验,形成了经典宇宙学。第四时期,18世纪到19世纪,把研究扩大到银河系和河外星系,为现代宇宙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作为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在天文学方面有着灿烂的历史在天象记载、天文仪器制作和宇宙理论方面都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记录。现代宇宙学是从爱恩思坦1917年发表的论文《对广意相对论的宇宙学的考察》开始的,1922~1927年,原苏联数学家佛里得曼(A.Fredmann)、比利时科学家勒梅特(A.G.lemaitre)提出和发展了宇宙膨胀模型。1948年,邦迪(Bondi,H)、哥尔德(Gold,T)、霍伊尔(Huyle,F.)提出完善的宇宙学原理与稳恒的宇宙学原理模型。还有一些宇宙论研究者,把总星系的膨胀同万有引力常数G联系起来,1975年美国范佛兰登认为G正以每年百分之一的速度减少。有人提出了引力常数G的减少是总星系膨胀的原因。哈勃膨胀、微波辐射、轻元素的合成以及宇宙的测量被认为是现代宇宙学的四大基石。今天的宇宙学研究更依赖于观测技术以及科学水平的提高。这些观测事实都支持了目前流行的大爆炸宇宙学的理论观点现代宇宙学认为宇宙没有中心。现代宇宙模型中主要有五种模型:牛顿无限、静止宇宙模型、爱恩思坦静态模型、佛里得曼宇宙模型、稳恒态宇宙模型和大爆炸宇宙模型。美国数学家杰弗里·威克斯的最新宇宙模型令科学界震惊:一个大小有限、形状如同足球的镜子迷宫;宇宙之所以令人产生无边无界的“错觉”, 是因为这个有限空间通过“返转”效应无限重复映现自身。宇宙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一个争论不休的古老问题。今天,根据天文观察资料和理论分析,多数天文学家都认定宇宙是无限的。 日前,根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2001年发射升空的WMAP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探测器获得的资料,美国数学家杰弗里·威克斯推断,宇宙其实是有限的,相对说来其实并不大,大约只有70亿光年宽度,形状为五边形组成的12面体,有如足球。人们之所以感觉宇宙是无限的,是因为宇宙就像一个镜子迷宫,光线传过来又传过去,让人们发生错觉,误以为宇宙在无限伸展
我觉得可以写天文学的发展史。即从中国,古希腊,古埃及,和古巴比伦这四大文明古国的古代人民夜观星象的变化从中获取气候变化和灾难发生的信息和对日食月食的不解和恐惧到地心说,日心说相继的发表和推翻再到伽利略发明天文望远镜,人们能进一步认识宇宙。再到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和多普勒定律的发表(如果嫌字太多的话可以不写这个)再到人们利用哈勃望远镜更深一步观测到太阳系之外的星系和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成功发射,人类成功登陆月球,太空站的建成,载人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这些都表明了人类对宇宙的进一步的观测和探索)。还有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霍金的“时间简史”的发表,现代天文学百家发现宇宙各种神奇的现象并进行猜想,推论,证实和发表。例如 哈勃定律,红移现象的发表。大概这些就能写很多了。
古代天文学的论文
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下面是关于古代天文学的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
摘要: 中国古代天文学有着上千年的悠久历史,自神话时期兴起,绵延千年不衰。但中外学者对于中国古代天文学的质疑也从未停止过。本文从科学哲学角度,叙述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兴起与发展,详细分析其功能效用与历史影响,从而辨别中国古代天文学是否为真科学。
关键词: 中国古代天文学;科学哲学;真科学
一、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兴起
从众多资料来看,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历史之悠久,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传说在少昊氏时,人人私下研习天文,都搞起了沟通上天的巫术,致使天下大乱。颛顼帝命令重、黎二人“绝地天通”,禁止了平民与上天沟通交流。之后与天交流的权利就专属于天子,也只有天子钦定的巫觋才有资格去沟通上天。从此天文学在古代中国就成了皇家的专属品,而天子也开始拥有了对“天命”的解读权。这也就是中国漫长天文学史的开端。
二、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发展
我国天文学至于夏商周代时已经有了一定水准的历法。特别是到了周代,已经有人开始观测流星、行星等天象及星辰。相比于上古时代,这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
传统的天文学体系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正式完成的。在这一时期,不仅二十八星宿体系确立,而且在历法方面有了重大的进步。我们古人开始通过观测日影长短的周年变化来确定冬至和夏至的日期。并且在这一时期流传了大量人们观测流星、彗星等天象的详细记录。这些都成了我国历史上的宝贵资料。
自从春秋战国时期传统天文学大框架建立之后,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时期,天文学进一步蓬勃发展。不仅历法得到统一,二十四节气,浑天仪等天文知识以及天文学仪器的进一步发明使得我国的天文学一路高歌猛进。到了元朝,由于铁木真缔造了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辉煌帝国,我国古代天文学甚至传到阿拉伯等国,可谓是盛极一时。明清时期,中国开放了千年来“严禁私习天文”的禁令,使得我国古代天文学有机会走向一个新的巅峰。
三、对中国古代天文学的质疑
也正是因为我国古代天文学在很长一段时间是服务于皇室,很多中西方学者就质疑中国古代天文学是否是真正的科学。甚至有些激进派的学者直接将中国古代天文学打入伪科学的深渊。在此,笔者持有不同看法。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认为,科学是历史发展总过程的产物,它抽象地表现了这一历史发展总过程的精华,这个精华显然包括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每一种不同的运动形式都构成每一门具体科学的研究对象,而整个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在总体上便构成总体科学的研究对象。因此,所谓科学就是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运动、变化规律的概括,都是人们在感觉经验基础之上用“理性方法”整理概括的结果。此外在科学的本质与功能上,马克思还突出强调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是一种在人类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的思想。
按照马克思的观念,我们反观中国古代天文学,这是一门有着上千年悠久历史的学科,毫无疑问它也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无数古代先贤们定历法、造仪器、编文献来研究这浩渺天空中天体运转的奥秘。这分明就是在研究自然界的运动变化规律。更为重要的是,我国古代天文学对社会发展变革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中国古代天文学最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便是航海。早在战国时期中国人就根据天文学中观测到的星辰位置,发明了具有指向性功能的“司南”。这在当时的'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这为日后开辟海上丝绸之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如果大家觉得航海之术离我们日常生活过于遥远,不能说对社会变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那么,中国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该是我们的立身之本了吧。中国古代天文学对我国农业的发展也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在石器时代,人们保持着刀耕火种的农业经营方式,这种粗放的耕作模式导致了极端的低产。不过正是伴随着天文学的发展,历法的完善,节气的确立,使得传统农业高度关注农时后,精耕细作的优良方式才逐步趋于成熟,造福了无数黎民百姓。
如果说马克思的观点太过于阳春白雪,那当代科学哲学界的泰斗吴国盛教授在《什么是科学》一书中精辟分析了科学的两种基本用法,堪称下里巴人式的真知灼见。第一种是可以依靠它来振兴国家,第二种是某种积极意义上的价值判断。根据这种观点,中国古代天文学及推动了航海时代的发展,促进了国家的繁荣发展。同时,它又大力推动了农业的进步,在价值意义上来讲也是毋容置疑的“好东西”。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承认中国古代天文学是真正的科学呢?
参考文献:
[1]江晓原,钮卫星.中国天学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遵妫.中国天文学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3]张之沧.科学哲学导论[M].人民出版社,2004.
[4]吴国盛.什么是科学[M].民出版社,2016.
刘晓纯,男,汉族,1972年生,硕士生导师。毕业于北京大学,天津大学文法学院副院长。
获得荣誉:“全国五五普法先进个人”,“天津市高校教师讲课技能大赛”一等奖,天津大学“十佳青年教师”。天津大学“师德标兵”,天津市优秀教师,天津市普法先进个人,天津市社科普及先进个人,天津市工会工作先进个人等称号。
代表论文
《从凯恩斯到萨缪尔森--论20世纪西方经济学思想对经济法发展的影响》,《论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兼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论我国反垄断法的调整对象》,《破产撤销权期限的扩张》,《公司的社会责任》,《On the Function of Government During the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in China》等。
刘晓纯,男,汉族,1972年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共党员,毕业于北京大学,天津大学文法学院副院长。
是的,因为他的行为严重侵害了这个社会的正常秩序,而且造成了非常多的不良影响。
我觉得翟天临确实再次被打假,我希望这些事情不要再发生了,否则以后真的是论文的检查会越来越严格。
引起了很多学校对即将毕业的学生论文查重,并且让论文查重工作成为一件收益可观的工作,建议大家不要为了一己私利去抄袭他人的劳动成果
也许在翟天临看来,不想写论文的演员不是好演员。
自从学术造假争议,翟天临的博士学位被撤销之后,由于网友的抵制,翟天临在 娱乐 圈混不下去了,这两三年来还是很消停的,基本上从销声匿迹了。
5月23日,翟天临一番与网友之后,感觉要说点什么了。
所以半夜了还不睡觉,发了一通言论: 我知道写论文的过程挺难的,如果骂我能帮助大家缓解论文季的压力,那我觉得被骂也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希望大家文明宣泄,宣泄完了加把劲儿,加油!保过(保佑过)
当然,他的目的确实达到了,网友们的群嘲立马开启了。
魔幻的是,在面对网友们的嬉笑怒骂时,翟天临依旧是一一回应,让网友们开始怀疑起人生了,这是什么样的操作手法?
有网友道出如此操作的真相。
这么多年过去了,翟天临估计想试水一下,看看能不能重回 娱乐 圈,毕竟 娱乐 圈的钱实在太好挣太香了。
至于翟天临能不能真正复出是一回事,对于此事的回忆却是又来了一次,也算是论文季时期的一点谈资吧。
01
互联网的记忆看上去7秒钟,其实搞不定是数年,甚至几十年了。
如今想来都不是月亮惹的祸,而是直播惹的祸。
直播看似简单,却很能反应一个人的水平和应变能力。
如今直播红红火火,却不知道直播也让不少明星直接翻车,让人感叹早知如此,何必当初一定要玩直播呢?
最典型的案例当属于仝卓了,据说在直播前他还问经纪人如果在直播中表现自己,经纪人回复展示出自然状态,有诚意就成了。
结果仝卓在直播中很大方的表示曾经自己是以伪造应届生身份参加高考,他以为如此足够诚意了吧,把秘密拿出来分享一下,网友们应该很开心。
网友们却是开心不起来,最终仝卓事件结束之后,自己也从 娱乐 圈消失了,当初人民网评时,还把他和翟天临对比一下。
可见,这两位是属于难兄难弟,都是在直播中翻车,同样涉及到学历问题。
个人没考过研,确实不知道知网是什么东西。
托翟天临的福,也知道知网到底是什么了?
简单的解释,知网就是一个数字图书馆,信息规模体量很大。做毕业论文,势必要上知网查查自己要写的方向,看一下哪些已经研究透了,免得做无用功。
另外更重要的是论文查重,毕竟写论文的时候会有部分引用的文字,这时候就可以查出是属于引用范围还是抄袭了。
根据知网的规则,对引用或抄袭部分设置了5%的阈值,以段落为计算,低于5%检测不出来。
当时,有人拿翟天临的论文去查重,好家伙,直接把一众人吓呆了。
2783字的论文,重复字数1125字,重复率达到40.4%,也就是说这篇论文基本上就属于抄袭了。
有网友说, 这东西搁我平时课程论文都不敢交上去。
当时的处罚也出来了,取消了翟天临博士学位,关联的老师也被取消了研究生导师资格。
当然,也因为翟天临事件,部分高校对于论文开始严格起来,根据媒体报道,部分学校的毕业论文“查重率”从原来的30%以内降低到20%,更严格的甚至降到了8%以下。
这也让无数学子记住了翟天临这只蝴蝶。
因为扇动了一下翅膀,导致了当时许多学生毕业季受苦受累。
这也是为什么到了今年毕业论文季的时候,会有人跑到翟天临微博下吐槽了。
02
在5月23日晚上,部分网友因为论文的事跑到翟天临微博下吐槽。
引来了翟天临亲自下场一一回应,看上去是如此温暖和贴心。
在回应中,貌似能和写论文的网友们共情,毕竟他曾经也如此“累”地写过近3千字的论文,还是以研究生的身份自居的。
估计翟天临回复得多了,感觉到有必要说点什么,因此才有了24号的这篇小小作文出炉了。
翟天临有一句的回复很有意思: 我当时真的很努力在写,现在被人拿来奚落,真是傻… 还需努力啊…
看到这句有没有什么想法?
翟天临应该还是不知道知网是什么,也不知道自己有什么错。
估计一切都是直播惹的祸,只是不知道知网而已,网友们何必上纲上线呢?
所以,还有网友体谅地让网友们文明点发泄,现在再怎么骂翟博士也没有用,毕竟木已成舟。
另有网友的回复让人笑喷了: 严谨点,前翟博士。
毕竟,这个博士的称号已经被取消的,确实是前翟博士了。
当然了,这次前翟博士很大方的跳出来让大家骂,估计要把自己变成宣泄房了,要让那些曾经一起努力在论文阵地上的学子们好好的发泄一回。
发泄完,回去别再讨论论文严格的事,还是把论文写写好吧!
几年过去了,翟天临感觉到大家还能记住他,哪怕是骂得记住他,貌似也不错吧,是不是能借机折腾出点东西出来呢?
而且在帖子下面,还有网友说让他重现荧幕,这算是谁的心声呢?
1988年 《〈文心雕龙〉美学思想论稿》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9年 《艺术教育学》 重庆出版社 1992年、2001年 《艺术人类学——上海文艺学术文库》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4年 《新译国语读本》 三民书局 1995年 《中国:掀起你的盖头来——中国文化现象解密》 海南出版社 1996年 《闲话中国人》 华龄出版社 2003年 《闲话中国人》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8年 《中国的男人和女人》 上海文艺出版总社 2003年 《中国的男人和女人》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9年 《黄与蓝的交响——中西美学比较论》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7年 《黄与蓝的交响——中西美学比较论》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0年 《你好,伟哥》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01年 《人的确证——人类学艺术原理》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1年 《书生意气》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2年 《穿透灵魂之旅系列》 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2年 《西北风东南雨—方言与文化》 上海文化出版社 2002年、2006年 《艺术的特征》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3年、2006年 《品人录》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3年 《读城记》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4年 《破门而入——美学的问题与历史》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年、2005年 《艰难的一跃———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4年 《大话方言》 香港三联 2006年 《大话方言》 上海文化出版社 2005年 《帝国的惆怅——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与人性》 文汇出版社 2006年 《品三国——上》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6年、2007年 《品三国前传之汉代风云人物》 东方出版社 2007年 《品三国——下》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7年 《成都方式》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 《帝国的终结》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年 《易中天读史(全四册)》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7年 《从星空到心灵》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08年 《高高的树上》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9年1月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9年7月 《我山之石》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年5月 《书生傻气》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年1月 《中国智慧》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1年5月 《易中天文集》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4年 《易中天中华史》 浙江文艺出版社 以上,一本都没看过╮(╯▽╰)╭
《帝国的惆怅》 :本书是易中天先生以其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汉代人物风云系列讲座为基础,解读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与人性之间的冲突,渗透,帝国体制由来去向,改革派的命运沉浮,得失奥妙……纵横捭阖,妙趣横生,发人深思。 历史总是让人惦记,历史将永存于我们的记忆! 《品人录》:本书作者在对中西文化的研究中,从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积淀里,对这些生活现象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从具体到抽象,从抽象到具体,努力挖掘着文化的内涵,给予理论的阐述。全书讲述老百姓的事情,态度闲适,读起来轻松愉快,而又深刻地切中要害,令人常有“还真有那么回事”的感慨。 本书是“易中天随笔体学术著作.中国文化系列”之一种。我们总是习惯于把王朝的兴衰、事业的成败、历史的更替和事情的对错都归结为个人的原因,归结为某个主导人物个人品质的优劣好坏,与此同时,历史人物都按照一种简单的善恶二元论被脸谱化了。本书勾沉史实,从文化角度品评项羽、曹操、武则天、海瑞、雍正,独具只眼,新颖的评说、生动的文笔把我们带入一个崭新的人物内心世界。 《读城记》:城市和人一样,也是有个性的。有的粗犷,有的秀美,有的豪雄,有的温情。比如北京 “大气醇和”,上海 “开阔雅致”,广州 “生猛鲜活”,厦门 “美丽温馨”,成都 “悠闲洒脱”,武汉 “豪爽硬朗”。中国的城市极其可读,中国可读的城市又是何其之多!看看易老的《读城记》就知! 《中国的男人与女人》:女人有母性,有女儿性,所以女人爱英雄。英雄孔武紧强、成熟可靠,能满足女人的女儿性;英雄爱犯错误、易受伤害,能满足女人的母性。男人喜欢的也正是一半像女儿一半像母亲的女人。女人像女儿,可以让男人觉得自己是成功的英雄;像母亲,则可以使他觉得自己是受伤的英雄。成功也好,受伤也好,好歹都是英雄。 《闲话中国人》:作者易中天,独具匠心,在对中西文化的研究中,从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积淀里,对这些生活现象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从具体到抽象,从抽象到具体,努力发掘着文化的内核,给予理论的阐述,指出这一切之所以是“这一个”而不是“那一个”,在于中国文化的内核是“群体意识”。它由近及远,于细致中阐发了中国文化的要旨。《闲话中国人》一书宛如一壶馨香扑鼻的碧螺春,细细品来,回味无穷,爱好传统文化的朋友不可不读。 《大话方言》:《大话方言》是易中天教授品评历史细读城市之后又一部别具特色的语言力作。在书中,易中天涉足了自己全新的领域“语言学”,他对中国各地方言文化进行全面考察,并以其一贯风趣诙谐的笔调进行阐释,内容穿古越今、走州过省,追溯方言起源,展现方言特色,读时忍俊不禁,欲罢不能,读后回味无穷,让人眼界大开,其被业内人士评价为是一部很有可读性的学术著作。 《易中天品读汉代风云人物》:“山河表里,铁马云雕共绝尘;漫嗟荣辱,酒酣犹诵大风歌”。去年4月,易中天在央视《百家讲坛》开讲“汉代风云人物”,他妙语连珠、充满活力的说史风格,迷倒了无数“意粉”,掀起民间“汉风”热潮。本书是CCTV《百家讲坛》超人气节目——易中天教授主讲《汉代风云人物》的全文字增补典藏版。讲述了晁错、袁盎、窦婴等功臣之死与时局;韩信的崛起、功过及成败;汉代的开国皇帝高祖刘邦,其崛起、胜利、成功、对手的传奇,呈现出纵横捭阖的大历史风貌。 《易中天品三国》(上附光碟一张)三国是一个风云变幻,沧海横流,英雄辈出,令人神往的时代,不知多少盖世英雄在那里大显身手,
易中天好的作品有:《易中天文集》、《易中天中华史》等。易中天,1947年2月8日出生于湖南长沙,198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中国知名作家、学者、教育家。后任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2015年4月声明已经退休。易中天长期从事文学、艺术、美学、心理学、人类学、历史学等研究。著有《〈文心雕龙〉美学思想论稿》、《艺术人类学》等作品。2005年央视《百家讲坛》“开坛论道”的学者,2006年在央视“百家讲坛”主讲《汉代风云人物》、《易中天品三国》。2008年主讲《先秦诸子百家争鸣》。2013年宣布写作36卷本《易中天中华史》,2013年12月5日,荣获第八届作家富豪榜最佳历史书。评价:易中天是一个十分聪明,很有理想的人,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现在出的十六卷文集,就是他取得成就的最好证明。在我国当代,能出十册以上文集的学者并不是太多。
《〈文心雕龙〉美学思想论稿》《艺术教育学》《艺术人类学——上海文艺学术文库》《新译国语读本》《中国:掀起你的盖头来——中国文化现象解密》《闲话中国人》《中国的男人和女人》《黄与蓝的交响——中西美学比较论(邓晓芒合著)》《你好,伟哥》《人的确证——人类学艺术原理》《书生意气》《穿透灵魂之旅系列》《西北风东南雨—方言与文化》《艺术的特征》《品人录》《读城记》《破门而入——美学的问题与历史》《艰难的一跃———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大话方言》《帝国的惆怅——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与人性》《品三国——上》《品三国前传之汉代风云人物《品三国——下》《成都方式《帝国的终结》《易中天读史(全四册)》《从星空到心灵——易中天于丹演讲对谈录》《高高的树上》《文火慢熬》
回答这个问题要有前提:博士论文课题已经完成;论文素材收集完毕。 初稿:一个半月; 导师初审:紧跟导师,一个星期; 第一次修改:视改动幅度,2天至15天; 导师再审:紧跟导师,一个星期; 定稿:视改动幅度,2天至15天。 综上,要保证博士毕业论文的质量,留足三个月的写作时间吧。博士论文一审没通过,正规的限制是:修改时间不超过三个月。如果你的导师跟评审组打招呼,说你在配合他搞个什么课题研究,那么又可以追加三个月的时间。
看个人的速度吧,各专业的速度也不一样,10-15天差不多。你说的大学生如果是指大专、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话,大专和本科在字数要求上相差无几,8000-10000字左右,长的也不会超过15000字,通常情况下半个月左右差不多就可以写完了。1.准备工作。先选择论文方向,搜集资料,琢磨出几个题目跟导师沟通,在导师的辅导下定一个题目。2.准备资料。先在知网、万方、维普、龙源等网站上下载跟论文相关的资料,进行阅读后留下有用的,做到心里有数。3.拟提纲。到这个环节就基本上论文的大致框架已经成型了。4.正文写作。根据题目、提纲和搜集到的参考资料正式写论文,一天写个2000-3000字应该问题不大。一篇大学生论文正式动笔的时间大概也就是2、3天,加上前期的准备工作和初稿完成后的修改、润色、调整,半个月左右的时间是足够了的。当然也不尽然,特别是工科的论文可能要画图之类的时间稍长点。还有写作速度偏慢追求完美的,那就多留出一些时间以免时间来不及。
修改论文时间需要两到三星期再发给导师。检查论文字数论文字数不仅体现的是我们研究的工作量,也体现了同等条件下谁更出彩的问题,至于字数的多少,完全取决于学校自身的硬性要求,不能少但也不宜过多,毕竟一句话能说清的事就别整那么_嗦。题目是论文研究性的体现,题目的吸睛程度对我们最终一战有决定性的作用。摘要就是论文的缩影,看完摘要老师就对你的论文了解的七七八八了,如果摘要都整不明白,劝你也不要排位上分了。交给导师应该礼貌,夸奖老师素养,表达对老师的崇敬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