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苦荞麦的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苦荞麦的研究论文

苦荞麦属蓼科双子叶植物,俗称苦荞,学名鞑靼荞麦。苦荞麦喜凉爽,耐瘠薄,多生长在高寒山区,籽粒供食用。它在世界上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山区,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是苦荞麦的主要产区和

起源地之一。彝族同胞长期以苦荞麦为主食,身体健壮,肌肤红润,很少有人患有高血压。 祖国医学《本草纲目》记载:苦荞麦性味苦、平、寒,有益气力,续精神,利耳目,有降气宽肠健胃的作用。现代临床医学观察表明,苦荞麦及其制品具有降血糖、降血脂,增强人体免疫力的作用,对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中风等病人都有辅助治疗作用。这些作用都与苦荞麦中含有的营养成分有关。(文章来自佑顺荞麦茶网) 据科学工作者证实,苦荞麦中含有黄酮类物质,其主要成分为芦丁。

芦丁含量占总黄酮的70%-90%,芦丁又名芸香甙、维生素P,具有降低毛细血管脆性,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在临床上主要用于糖尿病、高血压的辅助治疗。 苦荞--七大营养素完全集于一身,不是药,不是保健品,是能当饭吃的食品,却有着卓越的营养保健价值和非凡的食疗功效。它不属禾本科,而属蓼科,与人们所熟悉的“何首乌、大黄”等是亲兄弟,是国际粮农组织公认的优秀粮药兼用粮种,是我国药食同源文化的典型体现。苦荞被誉为“五谷之王”,三降食品(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出产于高寒山区,绿色天然,纯净无染。

荞麦分为甜荞和苦荞,富含有大量的芸香甙(亦被称为VP或卢丁)和烟酸(维生素PP),为普通荞麦的13.5倍。芸香甙可以保持体内胶原蛋白水平,美容养颜,减少细纹;健胃排毒,帮助减轻体重。且可防止老年人“三高”。

功效作用

1、净化血液、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压

芸香甙可抑制体内的磷酸二酯酶的活动,避免血小板凝集。它有助净化血液和改善血液循环。此外,它亦有保护血小板脂肪过氧化的功能,能帮助患高血压的人士保持健康的血压。

2、保护微血管,降低血脂及预防脑中风

芸香甙可抑制脂肪氧合酵素(lipoxygenase)和前列腺素合成酶素(prostaglandin synthase)的活性,以防止血管变得脆弱,特别是微血管。它同时具有强化血管的功能,可降低瘀伤、筋脉瘤及痔疮的发生率,也可降血压和血脂及预防脑中风。

3、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鞑靼荞麦中同时具有一特殊化合物六磷酸肌醇(D-chiro-inositol),能发挥与胰岛素相仿的作用,有效降低血糖。鞑靼荞麦可以防止或抑制醛糖还原酶的活动,有助延迟或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4、美容养颜,减少细纹

芸香甙可帮助身体吸收并充分利用维生素C,也可以防止细胞受到自由基的破坏。另外,此成分亦可保持体内的胶原蛋白水平以减少皱纹和细纹的产生。

5、清除体内垃圾,减轻体重

鞑靼荞麦茶所含的可溶性纤维量远高于其它禾谷类作物,其含量是稻米的 4 倍、小麦的 2.7 倍、玉米的 1.1 倍及甜荞的 1.6 倍。膳食纤维的摄取能提供饱足感和减缓消化速度以减低食欲,避免过量进食,因此,它可以帮助减轻体重。此外,它还可促进肠胃蠕动,帮助疏解便秘的问题,有助清除肠胃内积滞之食物。

6、预防胆结石,降低胆固醇

鞑靼荞麦茶的可溶性纤维也可降低胆汁的累积以避免胆石的形成。一项美国胃肠病论文显示:摄取大量的膳食纤维可降低罹患胆结石的机率!以胶质状的葡萄聚糖为主的膳食纤维,能减缓体内的葡萄糖水平在饭后快速地上升,有效预防糖尿病。另外,膳食纤维也可帮助控制体内胆固醇的水平。

7、抗肿瘤、抗氧化

芸香甙亦有预防直肠癌发生、抗氧化、抗发炎、抗突变、抗肿瘤的作用。

苦荞为原材料挂面,原材苦荞面粉、高筋小麦粉、盐、食用碱、水,是我国西南地区主食之一。营养价值苦荞本身营养价值丰富,尤其是含有其它粮谷没有的生物类黄酮(芦丁)。芦丁有软化血管,改善微循环,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拔毒生肌,有降血糖、降尿糖、降血脂、益气提神、加强胰岛素外周作用。苦荞中镁为小麦面粉的4.4倍,大米的3.3倍,镁元素参与人体细胞能量转换,有降低胆固醇之功效。苦荞蛋白质含量为10.5%,脂肪含量为2.5%,蛋白质中有18种氨基酸,有8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都高于大米、小麦、玉米;钙、铜、锌、铁的含量是大米、小麦的2-3倍,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如硒、碘、铬和多种维生素。功效作用苦荞麦,在中国东北、华北、西北等地都有分布。它是自然界中甚少的药食两用作物,拥有独特、全面、丰富的营养成份,而且药用特性好,有人体所必须的多种营养成份。能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改善微循环等作用,又称“三降”食品。1.降血糖调查表明,主食苦荞麦地区的人群,其血糖水平和糖尿病患病率明显低于不食用荞麦地区的人群。这一结论提示,荞麦作为有效降低糖尿病发生的杂粮作物,应该更多地出现在老百姓的餐桌上。而且苦荞还可以炒制后做成茶饮,每日饮用对高血糖者有辅助治疗作用。2.降血脂苦荞麦中油酸和亚油酸含量极高,而亚油酸是人体最重要的脂肪酸,体内不能合成,属于不饱和脂肪酸的一种,被公认的唯一的必需脂肪酸,具有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血管疾病以及老年性肥胖症的保健效果。而且苦荞生物类黄酮中所富含的槲皮素等能降低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指数。3.清肠排毒苦荞麦中膳食纤维含量达到1.6%,是普通米面的八倍之多,膳食纤维是一种特殊的营养素,其本质是碳水化合物中不能被人体消化酶所分解的多糖类物质,能刺激肠道蠕动,有利于粪便排出,可预防便秘、直肠癌、痔疮,是人体消化系统的清道夫。4.强健心肌苦荞麦中富含的生物类黄酮主要成分是芦丁,研究发现,每天摄入生物类黄酮的量不小于30mg的组,比每天摄入生物类黄酮量不大于1mg的组,死于冠心病的危险性降低了50%。而且苦荞麦中的镁含量很高,是小麦粉的11倍以上。而镁对心肌活动有良好调节作用,可使心脏节律及心奋传导减缓,增加心肌供血量,有利心脏舒张和休息。5.增强免疫苦荞麦中含有的大量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多种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在帮助补充身体所需的多种营养的同时,也能够帮助增强身体免疫力。6.减肥瘦身苦荞麦蛋白有近三分之一为清理蛋白,可清理体内毒素和异物,而且,苦荞蛋白由于富含精氨酸,可以防止体脂增加。而且苦荞麦中的膳食纤维的含量很高,进食以后产生饱腹感,对肥胖病人进食有利,可作为减肥食品;故苦荞麦是难得的减肥佳品。7.美肤养颜苦荞中还含有较多的2,4-二羟基顺式肉桂酸,含有抑制皮肤生成黑色素的物质,有预防老年斑和雀斑发生的作用。还含有阻碍白细胞增殖的蛋白质阻碍物质。8.延缓衰老每100克苦荞中含有43微克硒---抗癌之王,硒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重要的抗衰老元素。而且苦荞中还含有黄酮物质,能有效地清除体内自由基,具有较好的抗氧化和抗脂质过氧化作用,长期食用能够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苦荞的蛋白质、脂肪都高于小麦面粉和大米,蛋白质高于玉米面粉。维生素B2高于小麦面粉、大米,是玉米面粉的4~24倍。矿质营养元素也都不同程度高于其他粮种。苦荞还含有米、面及其他谷物没有的营养活性因子:苦荞黄酮:含芦丁、槲皮素、双色素、莰菲醇等酚类物质。1、苦荞麦比甜荞即荞麦的营养价值高出很多。特别是生物类黄酮的含量是荞麦的13.5倍。苦荞的独特活性成份——苦荞黄酮是一种具有多样生物活性较复杂的复合性物质,主要成份有槲皮素、芦丁、坎菲醇、桑色素,其中芦丁占80%,这种天然组合的比例更有协同效应,更易被人体吸收。2、苦荞麦中膳食纤维含量达到1.6%,是普通米面的八倍之多,具有整肠通便,清除体内毒素的良好功效。苦荞麦含有19种天然氨基酸,总含量高达11.82%。特别含有一般植物如小麦、稻米所缺少的赖氨酸,富含精氨酸和组氨酸。3、苦荞麦含有多种有益人体健康的无机元素钙、磷、铁、铜、锌和微量元素硒等,镁的含量是小麦面粉的11倍以上,铁元素是其它主粮的2—5倍,锌为1.5倍以上,锰为1.4陪以上,钾为小麦的2倍,大米的2.3倍,黄玉米面的1.5倍。镁、钾的高含量大大增强了苦荞粉的营养保健功能。4、苦荞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PP、维生素P,含有其他谷类粮食所不具有的维生素P(芦丁)及维生素C。5、另外,苦荞还含有其它粮食作物不具备的叶绿素。叶绿素中富含微量元素铁,是天然的造血原料,没有叶绿素,就不能源源不断地制造血液,人体就会发生贫血

苦荞即苦荞麦,学名鞑靼荞麦(鞑靼,读音dádá,是对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别名荞叶七、野兰荞、万年荞、 菠麦、乌麦、花荞。比甜荞即荞麦的营养价值高出很多。特别是生物类黄酮的含量是荞麦的13.5倍。它不属禾本科,而属蓼科,与人们所熟悉的“何首乌、大黄”等同属蓼科,是我国药食同源文化的典型体现。苦荞被誉为“五谷之王”,三降食品(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苦荞拥有独特、全面、丰富的营养成份,而且药用特性好,有人体所必须的多种营养成份。苦荞有通便排毒的功效,民间又称其为“净肠草”。苦荞还可以炒制后做成茶饮,每日饮用对三高患者有辅助治疗作用。苦荞是自然界中甚少的药食两用作物,苦荞集七大营养素于一身,不是药,不是保健品,是能当饭吃的食品,因为其特殊的生长环境,本身苦荞就富含硒的,可以对人体起到自然补充硒的作用,有着卓越的营养保健价值和非凡的食疗功效。[1]据《本草纲目》记载,苦荞味苦,性平寒,能实肠胃,益气力,续精神,利耳目,炼五脏渣秽;在《千金要方》、《中药大辞典》及相关文献中对苦荞都有记载,可安神、活气血、降气宽肠、清热肿风痛、祛积化滞、清肠、润肠、通便、止咳、平喘、抗炎、抗过敏、强心、减肥、美容等功效。

荞麦是世界上很多国家的重要作物,如中国、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美国、法国、加拿大、日本等。中国是荞麦生产大国,苦荞麦是中国西部特有的产物,总产量22万吨。凉山州是中国最大的种植和研究基地,总产量14万吨,占中国的一半以上,而且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是中国苦荞麦分布最集中,种植面积最大的产区。苦荞也称鞑靼荞,是荞麦的一种,是我国独有的古老作物,产于我国高寒山区。苦荞唯独在中国北方黄土高源高寒山区和西南云贵川高原山地栽培和利用。荞麦在我国栽培历史很久远,在我国历代的古农书、古医书中都有记载,如早在两千多年以前的《神农书》、《齐民要术·杂说》中都有栽培荞麦的记载,唐代著名医圣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中记载“荞麦味酸微寒无毒。”在以后的宋、元、明、清各代的著名医书中都有荞麦疗疾的记载。《中药大辞典》中记载了苦荞治噎食、痈肿,并能止血、蚀恶肉。苦荞味甘寒,可健胃益气,清势滋阴,益气生津,消烦止渴。它具有清、调、补益三效合一。故而用于脾胃虚弱,气阴两虚,烦势消渴,体胖乏力之高血糖、高血脂的日常保健。中国科学家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对苦荞的营养和保健价值有了新的发现。苦荞麦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其蛋白质含量高,八种人体必需氨基酸的种类齐全,配比合理;含有人体正常发育必需的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维生素、矿物元系含量丰富,并含有一般谷物所没有的芦丁、维生素E、叶绿素等,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苦荞是我国独特的药食两用的粮食作物,其药用价值、营养价值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近年来,苦荞的开发应用在我国医药界、食品科技界兴起了新的高潮。第五、第六届国际荞麦学术交流会结束以后,引起了世界上营养学专家的兴趣,俄罗斯、乌克兰、意大利、日本、美国、韩国、斯洛文尼亚、波兰和瑞典等国科学家也纷纷参与了苦荞麦的研究。我国苦荞麦的研究已应用用于医药、保健食品、化妆品。1 凉山苦荞麦产业的形成1.1 凉山苦荞麦开发的研究历史凉山苦荞麦开发的研究最早应当从1984年起,1984年,凉山州在体检时发现,世居苦荞麦产区并主食苦荞麦的彝族人群,患高血压、高血脂,以及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极低,糖尿病几乎没有。凉山州政府责成凉山州科协开发研究。凉山州科协于1985年邀请北京粮食科学技术研究所、北京中医院、北京同仁医院、中日友好医院等八家单位共同协作研究。并于1987年由四川省科协在北京组织召开成果鉴定会,确认苦荞麦内含有非常丰富的矿物质和十八种氨基酸,其中粗蛋白、叶绿素、芦丁、硒、锌、镁、铬、钙、生物类黄酮、多种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极高,而且含有二氢氧顺式肉桂酸美容成分。是集营养、保健、医疗为一体的天然绿色健康食品。该研究成果在凉山州内促成了两个苦荞麦加工厂,分别是建于西昌的凉山州苦荞粉厂,和建于凉山州昭觉县的格萝蒙荞粉厂,生产的产品主要有苦荞麦营养粉、疗效粉。1996年原西昌农专向四川省教育厅立题进行“苦荞麦方便食品生产工艺的改良研究”,该研究成果于1999经查新、鉴定达国内领先水平,于2000年成果获凉山州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该成果促成了西昌农专食品厂和喜德县田园食品有限公司产生,生产的产品主要有苦荞麦快餐粉、苦荞羹、荞麦羹。1999年原西昌农专向四川省教育厅立题进行“苦荞麦方便食品生产工艺的中试研究”,该研究成果2004年经查新、鉴定达国内领先水平,该成果在西昌农专食品厂应用,生产开发苦荞南瓜羹、苦荞芝麻羹。2001年原西昌农专向四川省教育厅立题进行“苦荞麦系列饮料的研制”,该研究系统研究了苦荞麦麸制茶、苦荞麦浸提汁制复合饮料、苦荞麦植株制茶的相关内容,项目的立题研究、相关报道,促成了凉山苦荞麦茶产品市场的形成。2008年西昌学院向四川省教育厅立题进行“苦荞麦即食方便食品的研制”,该研究正在开展苦荞麦沙琪玛、苦荞麦复合饮料、苦荞麦休闲食品的研制。现今,西昌学院是从事苦荞麦开发研究十多年,研究开发了系列苦荞麦食品,在国内各级学术刊物发表研究论文有30多篇,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国家发明专利一项。1.2 凉山苦荞麦产业发展历史凉山苦荞麦产品开发在1985年至1995年的十年间,市场上销售的苦荞麦产品只有苦荞麦的初加工产品––苦荞麦粉。在1995年至2005年的十年是凉山苦荞麦产业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由于对苦荞麦的研究不断深入,关于苦荞麦丰富的营养和明显的保健功能被大众所认识,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苦荞麦产品受到人们更多的亲昧,而西昌学院食品科学系(原西昌农专食品科学系)从1995年开始至今,十余年对苦荞麦开发的深入研究对凉山苦荞麦产业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推进作用。从1996年原西昌农专在四川省教育厅立题进行苦荞麦食品的研究,并采取产学研结合,创办了校办企业––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食品厂,运用研究成果开发了“航飞”牌系列苦荞麦食品开始,凉山苦荞麦产品开发进入发展期。现在,在州内从事苦荞麦产品开发生产的企业已有十家,生产的苦荞麦产品有苦荞麦生粉系列、苦荞麦快餐粉系列、苦荞麦方便食品系列、苦荞麦茶饮料系列等,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凉山苦荞麦产业。2. 凉山苦荞麦产业的现状2.1 凉山州苦荞麦开发的理论研究已有一定的基础,但与国内同行差距大凉山苦荞麦开发研究起步早,虽然在苦荞麦的营养、保健成分分析,苦荞麦的粗加工、苦荞麦食品的制造等产品开发方面具有一定的基础,但由于研究经费投入不足,目前,与国内同行研究相比,已存在差距。国内同行已进行了苦荞麦保健功能食品、苦荞麦蛋白复合物的营养和保健、苦荞麦提取物的营养和保健等研究,如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的林汝法等进行了“苦荞蛋白复合物的营养成分、及其抗衰老作用的研究”,“苦荞提取物的毒理学安全性”,“苦荞提取物对大小鼠血糖、血脂的调节”,“苦荞叶提取物对小鼠体内抗氧化酶系的调节”等研究。2.2 凉山苦荞麦食品已形成系列化,但还应进一步完善凉山苦荞麦食品在苦荞麦的生面粉类产品系列有苦荞麦麦心粉、苦荞麦麦皮粉、苦荞麦馒头粉、苦荞米、苦荞麦面条、苦荞麦粉丝,苦荞麦快餐粉类产品系列有快餐苦荞麦粉、快餐苦荞麦粥,苦荞麦方便食品类系列有苦荞麦羹(苦荞麦芝麻羹、苦荞麦南瓜羹)、苦荞麦洒奇玛,苦荞麦茶饮料类产品系列有苦荞麦袋泡茶、苦荞麦节节茶、苦荞麦颗粒茶。凉山苦荞麦食品在初加工和深加工方面虽然已形成系列化,但还进一步提高和完善,同时在精加工方面还尚属空白。2.3 凉山苦荞麦食品已具有一定的市场,但还应大力拓展市场凉山苦荞麦产品目前仍属地方产品,还没有真正的走出凉山。虽然西昌市航飞苦荞麦开发中心(原西昌农专食品厂)早在1997年已将产品市场拓展到成都、重庆、上海等大中城市,并已在成都等城市站稳,实现一定的销售,但由于产品推广费用大,销售成本高,未能形成真正的市场需求。其它生产企业在拓展外地市场方面也进行了一定的努力,终因市场推广、消费引导不力也未能建成外地销售市场。随着人们对苦荞麦的深入认识,以凉山苦荞麦的优良品质,凉山苦荞麦食品在全国大中城市必将有很大的市场需求,苦荞麦开发企业应在外地市场加大投入、营销方法上的创新,使凉山苦荞麦走出凉山,为凉山苦荞麦产业上台阶做出贡献。3. 凉山苦荞麦产业的发展3.1 大力推进苦荞麦粉的主食化根据苦荞麦粉的营养和工艺性能,采取添加、补充、强化等措施对苦荞麦粉的营养和工艺性能进行改良,开发生产苦荞麦馒头粉、苦荞麦面条粉、苦荞麦面包粉、苦荞麦蛋糕粉等产品,加大苦荞麦粉在传统主食产品中的使用量。3.2大力开发苦荞麦方便即食食品,形成系列化的苦荞麦快速消费食品在现有苦荞麦食品的基础上,借鉴方便即食食品的产品类型,采取集成传统食品生产技术,进一步开发生产苦荞麦方便面、苦荞麦饼干等烘焙食品,使凉山苦荞麦食品形成系列化。3.3开发特殊形态的苦荞麦食品,提高苦荞麦的价值根据苦荞麦粉的营养和工艺性能,采用传统食品生产工艺,开发生产苦荞麦醋、苦荞麦酱油、苦荞麦复合饮料、苦荞麦八宝粥等苦荞麦食品。3.4开展苦荞麦的综合开发利用,提高苦荞麦的价值苦荞麦的叶、茎、花和籽粒都有很高的开发价值,同时苦荞麦的籽粒经脱壳、研磨制粉后的各种产物都可进行利用,苦荞麦的开发应立足综合开发利用的思路,最大的提高苦荞麦的价值。3.5开展苦荞麦食品的保健食品认证,提高苦荞麦的市场竟争力苦荞麦和苦荞麦食品在降血脂、降血糖等方面的保健作用已被学者和广大的消费者所认可,但州内苦荞麦开发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一个得到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认证的保健食品批准号,反而在北京、天津、山西等地生产企业,采用凉山苦荞麦为原料生产的产品,已有多个获得了保健食品证。凉山苦荞麦产业要健康持续发展,凉山苦荞麦产品要在全国市场具有竞争力,必须加快苦荞麦食品的保健功能申请认证。3.6 以苦荞麦为主要原料,开发苦荞麦医药制品、苦荞化妆品苦荞麦除具有丰富的营养以外,其明显的保健功能、药疗作用、护肤美容作用也被认可,从苦荞麦精深开发利用考虑,可以开发苦荞麦医药制品、化妆品,其可开发的潜力是巨大的。

荞麦论文参考文献

营养与健康论文首先谈一下营养。营养,是指人体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中营养物质以满足机体生理需要的生物学过程。营养学是研究食物中的营养素及其它生物活性物质对人体健康的生理作用和有益影响。合理营养是指通过合理的膳食和科学的烹调加工,向机体提供足够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并保持各营养素之间的平衡,以满足人体的正常生理需要、维持人体健康的营养。合理的膳食是形成和保持健康体魄,满足体力及脑力劳动需要的巨大能量所必需的。而肥胖,则是指人体脂肪的过量储存,表现为脂肪细胞增多和(或)细胞体积增大,即全身脂肪组织块增大,与其它组织失去正常比例的一种状态。常表现为体重增加,超过了相应身高所确定的标准体重。肥胖并不是很多人说的“营养好”了,相反,肥胖是另一种形式的营养不良,也就是营养不均衡。肥胖不仅影响形体美,而且给生活带来不便,更重要是容易引起多种并发症,加速衰老和死亡。饮食要遵循食物中热能和各种营养素含量充足,种类齐全,比例适当;饮食中供给的营养素与机体的需要两者之间保持平衡。饮食的结构要合理,既要满足机体的生理需要,又要避免饮食构成的比例失调和某些营养素过量而引起机体不必要的负担与代谢上的紊乱。人体需要42种以上的营养物质,包括各类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各种维生素、各种矿物质、必须微量元素和水。能构成42种以上营养物质的饮食必须由多种多样的食物来源来实现。少食肉类食品和动物性脂肪。在一定条件下,肉类食品和动物性脂肪在体内分解过程中可产生诸多酸性物质,对皮肤和内脏均有强烈的刺激性,影响皮肤的正常代谢。皮肤粗糙,往往是血液中肌酸含量增高造成的。.多吃植物性食物。植物性食物中富含防止皮肤粗糙的胱氨酸、色氨酸。可延缓皮肤衰老,改变皮肤粗糙现象。这类食物主要有:黑芝麻、小麦麸、油面筋、豆类及其制品、紫菜、西瓜子、葵花子、南瓜子和花生仁。.注意蛋白质摄取均衡。蛋白质是人类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一旦长期缺乏蛋白质,皮肤将失去弹性,粗糙干燥,是面容苍老。但肉类及鱼、虾、蟹等蛋白质食物过食,可引起过敏。.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肤色较深者,宜经常摄取萝卜、大白菜、竹笋、冬瓜及大豆制品等富含植物蛋白、叶酸和维生素C的食品;皮肤粗糙者,应多摄取富含维生素A、D的果蔬。如胡萝卜、藕、菠菜、黄豆芽等黄色,绿色蔬菜以及鸡蛋,牛奶,动物肝脏。同时还要摄取充足的维生素和足够的植物纤维素,以防止因便秘而带来的皮肤和脏器病变。.少饮烈性酒。长期过量饮用烈性酒,能使皮肤干燥、粗糙、老化。少量饮用含酒精的饮料,可促进血液循环,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使皮肤产生弹性而更加滋润。.适当饮水。正常的成年人每日应饮水2000毫升左右。充足的水分供应,可延缓皮肤老化。.少摄入使人肥胖的事物。肥胖是导致皮肤老化和病变的危险因素。但不可过分节食,以免皮肤失去活力。.睡眠充足。充足的睡眠既可清除身体疲劳,也是使皮肤保持健美的一味良药。多样的食物来源来实现。多吃蛋白质不会长脂肪。每克蛋白质与碳水化合物氧化后均产生4.1千卡的热量。无论蛋白质还是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所产生的热量身体消耗不了,都会变成中性脂肪贮存与皮下,使人发胖。.用热油锅炒菜。过热的油锅中,容易产生一种硬脂化合物,人若常吃过热油锅炒出来的菜,易患低酸性胃炎和胃溃疡,如不及时治疗,还可以诱发胃癌。用生水冷却蛋。将煮熟的蛋浸在冷水中,蛋壳随好剥,但病菌却仍有机可乘。如果要让蛋壳好剥,只需在煮蛋的时水中加如少量食盐。饭后马上吃水果。水果中含有大量的单糖类物质,若被饭菜堵塞在胃中,就会因腐败而形成胀气,导致胃部不适。所以,吃水果宜在饭前一小时,饭后两小时。.多添佐料调味。胡椒、桂皮、五香等天然调味品具有一定的诱发性和毒性,多食用会给人带来口干、咽喉痛、精神不振、失眠等副作用,还会诱发高血压,胃肠炎等多种病变,甚至导致人体细胞畸变,形成癌症。营养学家和临床医师认为,有目的的偏食对人体会起到保健作用。你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合理地多提取一些可以补充有缺陷的一面的营养食物。身体瘦弱者,适当多吃瘦肉,鱼,蛋类,乳类,豆制品等含蛋白质多的食物,同时也应注意脂类,多糖类及维生素,矿物质食品的摄入量,以保持营养的平衡。脑力劳动者。每天应有足够的碳水化合物补充大脑对养分的需求,并适当增加含磷、铁、锌、硒等微量元素丰富的食物,如蛋黄、动物脑、禽肉、核桃、芝麻等。贫血患者。多吃动物肝脏和含氨基酸,蛋白质的水果和绿色蔬菜。皮肤干燥和粗糙者。多吃胡萝卜,番茄及茄子等蔬菜水果,避免摄入鱼、虾、蟹、酒等易导致过敏的食物。生活中应注意以下食品卫生:1、食物加工要烧熟煮透 。2、食物不宜保存过久 。3、贮存过的食物要彻底加热后再食用。4、生熟食品要分开,以防交*污染。5、餐具要保持清洁,并定期进行高温消毒。就餐时,应尽可能做到分餐或用公筷、公勺。6、用封闭的容器盛放食物。7、冰箱不是食物"保险柜, 不要把大量热的食品放入冰箱。8、生吃蔬菜水果要洗净消毒。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卫生,否则就会传染疾病,危害健康,“病从口入”这句话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要注意:1.养成吃东西以前洗手的习惯。人的双手每天干这干那,接触各种各样的东西。会沾染病菌、病毒和寄生虫卵。吃东西以前认真用肥皂洗净双手,才能减少“病从口入”的可能。 2.生吃瓜果要洗净。瓜果蔬菜在生长过程中不仅会沾染病菌、病毒、寄生虫卵,还有残留的农药、杀虫剂等,如果不清洗干净,不仅可能染上疾病,还可能造成农药中毒。 3.不随便吃野菜、野果。野菜、野果的种类很多,其中有的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毒素,缺乏经验的人很难辨别清楚,只有不随便吃野菜、野果,才能避免中毒,确保安全。4.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食物腐烂变质,就会味道变酸、变苦;散发出异味儿,这是因为细菌大量繁殖引起的,吃了这些食物会造成食物中毒。5.不随意购买、食用街头小摊贩出售的劣质食品、饮料。这些劣质食品、饮料往往卫生质量不合格,食用、饮用会危害健康。6.不喝生水。水是否干净,仅凭肉眼很难分清,清澈透明的水也可能含有病菌、病毒,喝开水最安全。健康的食品有哪些呢?这里举几个例子。一、豆类食品(包括豆浆、豆奶):含丰富优质蛋白(30%~45%)外,还含有较多不饱和脂肪酸、钙及维生素B族,被称为“植物肉”。这类食品对健康的益处,包括降低血清总胆固醇,降低低密度脂蛋白,促进心血管正常功能,防治骨质疏松,阻断和抑制癌细胞生长。不过,摄取大量豆类食品容易出现胀气,故消化不良者应间断、适量食用。二、十字花科蔬菜:包括花菜、西兰花、卷心菜、白菜等。其突出优点是含有较多的维生素C、胡萝卜素,比如,西兰花中维生素C含量达50~60mg/100g,胡萝卜素含量也很高,达到7210?滋g/100g,为常吃蔬菜之最。此外,十字花科蔬菜还含有丰富的碱性元素(钙、钾、钠、铁等),属于碱性食物,对维持体内酸碱平衡有重要作用。它们所含的膳食纤维也很多,有助于防止便秘。最近发现,此类蔬菜还有阻止肺、乳腺、食管、肝、小肠、结肠、膀胱等部位癌症发生的作用。三、牛奶:含丰富的优质蛋白和矿物质,是天然钙质的最好来源,且有较高的消化吸收率。老年人一般如能保证每天250g奶类,有益于营养均衡,延缓骨质丢失速度,防治骨质疏松。酸奶营养成分与鲜奶相近,但能增加胃内酸度,升高胃蛋白酶活性,抑制肠道大肠杆菌生长,促进消化。四、海鱼:鱼类尤其是海鱼蛋白质含量高,易于消化吸收,有良好保健作用。对老年人特别有益的是,鱼类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占80%以上,保健功效显著,主要有利于降低血小板凝结,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另外,海鱼中钙、钠、氯、钾、镁等含量较多,可促进人体的正常代谢。五、菌菇类:以黑木耳为代表的菌菇类食物味道鲜美,还有较高营养价值。黑木耳、香菇除含较多氨基酸、甾醇类及谷氨酸钠等外,还含有大量矿物质和维生素B族。最近发现,黑木耳等有抗血小板凝结、降低血凝、减少血栓形成,有助于防治动脉硬化。此外,还具有抑菌抗炎、保肝、降血脂、降血糖等作用;对癌细胞也有一定的抑制效应。六、番茄:除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碱性元素、纤维素、果胶外,还含有番茄红素,加热后含量更高。番茄红素是较强的抗氧化剂,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比维生素E更强,有助于改善老年黄斑变性,降低癌症发生率。七、胡萝卜:每100g胡萝卜含有胡萝卜素1.35mg,且顶部含量比下部高,外围比髓中高,肉厚芯小的胡萝卜含胡萝卜素较多。中医认为,胡萝卜味甘、性平,有补中下气,调肠胃、安五脏等功效。八、绿茶:绿茶中的茶多酚具有良好的保健功效,在体内茶多酚有很强的清除自由基、抑制氧化酶等作用,故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癌症、抑制病毒、抗细菌毒素、减肥等。九、荞麦:含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较高,而含脂肪却较低(仅占2.5%)。荞麦含有丰富的亚油酸、柠檬酸、膳食纤维,在防治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中有良好作用。十、禽蛋:鸡蛋、鸭蛋等除不含维生素C外,几乎含有人体所必需的所有营养素。禽蛋的氨基酸组成和比例适当,而且赖氨酸、蛋氨酸含量丰富,属于完全蛋白质。除患高脂血症外,一般老年人不必拒吃蛋黄。因为蛋黄中有较多维生素A、B、D,适量吃无妨。不健康食品有哪些呢?一、腌制类食品此类食品多用食盐腌制,口重的人,多食咸食才觉有味道,以咸来增加食欲,但“咸”易引起刺激性咳嗽,会使粘膜受刺激,且长期摄入高盐易导致高血压,易引起肾脏的负担过重。有实验表明,腌制的食品维生素大量损失。豇豆和白萝卜在20℃25%的盐水腌制15天,维生素C的保留率仅为5%,而咸鱼、咸肉中的亚硝胺类致癌物也会增加,为了您的健康,请少食不健康的腌制类食品。二、炸食品油炸食品多为面粉、肉、鱼类食物经油炸而成,油炸的食品富含高脂肪、油条、油饼脂肪的含量高达20%左右,比一般的面食脂肪的含量增加近10倍以上,多食易肥胖,也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元凶。油炸食品中,对人体有害的铝含量也大幅上升。维生素几乎全部损失。高温油炸的肉、鱼类除脂肪大幅度提高外,还会引起蛋白质的变性。反复使用的高温过的油,致癌物质会大幅增加,为了您的健康,请少食不健康的油炸类食品。三、加工类食品多数加工过的肉类食物如肉干、肉脯、肉松、香肠等食品为了保存和感官,添加了一定量的亚硝酸盐,少食这类食物可增加食欲,大量的经常性的食用,会增加防腐剂的摄入,增加肝脏的负担,为了您的健康,请少食不健康的加工类食品。四、膨化食品膨化类食品多以淀粉类食物和油为主,为高热能食物,加工过程多添加了食盐和味精,且含有防腐剂。人们常以该食品作为休闲食品而享用,不再意之中多摄入不少的热能。儿童多作为零食食用而影响食欲,该类食物几乎不含维生素,多食易引起营养素。为了您的健康,建议您合理搭配营养,少食高热能的膨化食品。五、方便面方便面的失衡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方便面多为高温油炸,脂肪含量接近油饼、油条超过20%。偶尔食用极为方便,但长期食用对身体不利。等等很多。科学的饮食,加上合理的运动,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优美的体形,自然不是梦想。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更应懂的食品的保健,了解各种食品所含的营养价值,清楚食品的卫生与安全。

1、Interaction of molybdenum Phosphorus and potassium on yield in Vicia faba,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Combridge),1991年,117(2),署名第一。2、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gar—nitrogen ratio and reproductive organs abscission in faba bean(Vicia faba L),Journal of Agronomy and Crop Science, (Berlin),1993年,170(4),独著。3、Effects of faba bean leaves in different positions on the yield and photosynthetic compensation after defoliation,Journal of Agronomy and Crop Science, (Berlin),1993年,171(2),独著。4、Effects of soil drought during the generative development phase of faba bean on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s and biomass production,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Combridge),1994年,122(2),独著。5、Effect of shading on nodule growth and sugar distribution in faba bean(Vicia Faba L),Journal of Agronomy and Crop Science, (Berlin),1995年,174(2),独著。6、Effect of shading on nodule growth and seed yield in faba been (Vicia Faba L),Trop.Agric. (Trinidad),1995年,72(3),独著。7、Soybean utilization in Sichuan,China,Proceedings of the Second soybean Prcessing and Utilization Conference,1996年,独著。8、Moisture content and deterioration of soybeans in storage,Proceedings of the Second soybean Prcessing and Utilization Conference,1996年,独著。9、The technical regulation mechanism and technical selection Principle of multistorey Planting in Hilly area,Papers of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Mountain and Hill Areas,1996年,独著。10、Crop Productive Potentilalities along the Anning River Valley and Measures to esploit them,Papers of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Mountain and Hill Areas,1996年,独著。11、Effect of drought during the generative development Phase on seed yield and nutrient uptake of faba bean(Vicia faba.L),Aust.J.Agric.Res.1997年,48(3),独著。12、Effect of flower removal on senescence and metabolism of faba bean(Vicia faba L). J. Xichang. Agric.College,1999年,13(1),独著。13、Effects of acclerated aging in storage on soybean quality and seedling growth,The Third International Soybean Processing and Utilization Conference (Ispuc-III),2000年,独著。14、微量元素对蚕豆的生理效应及产量的影响,植物生理学通讯,1984年,20(6),署名第一。15、微肥对蚕豆产量的影响,四川农业科技,1984(4),署名第一。16、蚕豆的生育特点及相应的高产栽培措施,四川农业科技,1985(4),署名第一。17、蚕豆高产生长规律及其栽培技术的研究,四川作物,1985(2),署名第一。18、钼磷钾协同提高蚕豆产量的生理学基础初探,植物生理学通讯,1985年,21(5),署名第一。19、改变源—库比率对蚕豆花荚脱落的影响,植物生理学通讯,1986年,21(1),独著。20、蚕豆净同化率(NAR)与种植密度的关系,耕作与栽培,1986(3),署名第一。21、硬粒小麦种子萌发生理初报,种子,1986(4),独著。22、高产蚕豆主要生理指标与产量的关系,四川农业学报,1987年,2(4),独著。23、蚕豆象对蚕豆种子萌发、 幼苗抗寒及其产量的影响,种子,1987(1),独著。24、蚕豆不同层次叶片对产量的贡献和去叶后的光合补偿作用,植物生理学通讯,1987年,23(1),独著。25、不同光强对蚕豆固氮和糖分布的影响,植物生理学通讯,1987年,23(3),独著。26、高产蚕豆的生长特征及其栽培技术的经济评价,耕作与栽培,1987(6),独著。27、源—库比率对蚕豆营养生长和衰老的影响,植物生理学通讯,1988年,24(2),独著。28、不同蚕豆品种对光照时间的反应,种子,1988(2),独著。29、蚕豆种植密度和种植方式的初步研究,耕作与栽培,1988(6),署名第一。30、遮光对蚕豆花荚形成和脱落的影响,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1988年,13(2),独著。31、高产蚕豆营养特性和群体结构与光能的分布,四川省农作物青年科技优秀论文汇编,1988年,独著。32、不同光照强度下大豆产量和产量结构分析,大豆科学,19887(2),独著。33、蚕豆的生产和科研现状,世界农业,1989(11),独著。34、模拟酸雨对烟草细胞透性和化学成分及产量的影响,农业环境保护,1989年,8(1),独著。35、安宁河中下游农田种植模式与资源利用分析,资源开发与保护,1989年,5(4),独著。36、浅谈作物的最大生产力和实际生产力,植物生理学通讯,1989年,25(6),独著。37、世界蚕豆生产和研究概述,国外农学-杂粮作物,1990(2),独著。38、水分亏缺对蚕豆光合特性影响的初步研究,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1990年,14(3),独著。39、开花、结荚期水份协迫对蚕豆的生理效应,植物生理学通讯,1990年,26(1),独著。40、赤霉素和其他生长剂对蚕豆产量的协同效应,植物生理学通讯,1990年,26(4),独著。41、蚕豆病害研究简介,国外农学- 杂粮作物,1990(3),独著。42、德昌粮菜四熟模式效益和能量分析,资源开发与保护,1990年,6(2),独著。43、间作大豆的竞争性分析,大豆科学,1990年,9(1),独著。44、安宁河中下游区蔗田间作经济和生态效益初步研究,四川甘蔗,1990(1),独著。45、土壤水份胁迫对蚕豆养分吸收的影响,土壤肥料,1991(1),独著。46、模糊隶属法在蚕豆生理生态抗旱鉴定中的作用,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91(2),独著。47、安宁河流域的光温水资源及其生产力潜力分析,资源开发与保护,1991年,7(1),独著。48、高原梗稻光合生理生态的梯度变化,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1996年,15(1),独著。49、高原梗稻光合特性的初步研究,植物生理学通讯,1991年,27(3),独著。50、安宁河中下游甘蔗叶面积与光能分布动态,四川甘蔗,1991(2),独著。51、蚕豆的遗传变异与育种,中国科协第二届青年学术年会四川卫星会议论文集,1995年,独著。52、环境因素变化对蚕豆籽粒充实特性的影响,西南农业学报,1994年,7(2),独著。53、论提高蚕豆产量的生态生理基础,第一届全国青年作物栽培、作物生理学术论文集,1993年,独著。54、蚕豆碳氮含量变化与幼蕾、 花荚脱落的关系,植物生理学通讯,1993年,28(2),独著。55、秋作的资源及效益分析,资源开发与保护,1993年,8(4),独著。656、蚕豆育种目标和育种方法的选择,作物育种探索论文集,1992年,独著。57、蚕豆茎杆和荚果对籽粒产量的贡献,植物生理学通讯,1992年,29(11),独著。58、高原梗稻温光生态特性的梯度变化,云南农业大学学报,1993年,8(4),独著。59、作物高产高效种植的功能目标技术调整,资源开发与保护,1993年,9(2),独著。60、安宁河流域稻田高产高效种植模式及资源利用,资源开发与保护,1993年,9(2),独著。61、不同部位花朵对蚕豆花脱落和产量的影响,植物生理学通讯,1994年,30(3),独著。62、植物激素在蚕豆上的研究与应用,国外农学- 杂粮作物,1994(3),独著。63、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农业发展的关键,全国第二届青年农学学术年会论文集,1995年,独著。64、攀西地区农业资源优势及开发对策,1995国际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5年,独著。65、安宁河区作物生产潜力及其挖掘措施,四川省山地丘陵立体农业发展学术讨论会论文集,1995年,独著。66、中低产地玉米专用肥增产增收效益分析,耕作与栽培,1995(6),独著。67、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农业必须实行保护和支持,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6年,10(1),独著。68、山地立体农业的种植技术调控机制与技术选择,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6年,10(2),独著。69、确立三层次实践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6年,10(3),独著。70、遮阴对蚕豆产量及根瘤生长的影响,西南农业学报,1997年,10(1),独著。71、间作大豆高产栽培农艺措施数学模型初探,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7年,11(4),独著。72、作物逆境和抗逆性与应用,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年,12(1),独著。73、攀西地区野生番石榴资源的开发利用,资源开发与利用,1999年,15(5),署名第二。74、攀西野生番石榴自然繁殖特性研究,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13(1),署名第二。75、激光辐射洋葱种子的生物学效应初探,激光生物学报,1999年,8(1),署名第四。76、洋葱性状的回归分析,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13(3),署名第二。77、蚕豆新品种凉胡5号选育研究,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13(2),独著。78、作物逆境和抗逆性,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12(1),独著。79、玉米亩产超1000kg配套栽培技术研究,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13(4),署名第二。80、贮藏期间加速老化对大豆品质和个体发育的影响,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14(1),独著。81、高梁高产配套技术试验研究,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14(2),署名第三。82、蚕豆新品种“凉胡6号”的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14(3),独著。83、环境因素对蚕豆花荚形成和脱落的影响,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1年,19(4),独著。84、少数民族地区高校面向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高等农业教育,2002(12),署名第一。85、应对入世挑战寻求对策措施,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16(2),独著。86、中国大豆食疗的历史发展和疗效特点,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17(1),独著。87、民族地区高等农业专科学校实施学分制方案初探,高等农业教育,2003(8),署名第一。88、攀西黄皮洋葱品种的筛选初报,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17(3),署名第二。89、葛藤的繁殖方法及栽培技术,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17(4),署名第二。90、中国葛藤种质资源及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林业科技,2004年,29(4),署名第二。91、攀西野生葛藤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国林副特产,2004(6),署名第二。92、葛藤的饲用价值及其在攀西地区畜牧业中的应用,资源开发与市场,2004年,21(1),署名第二。93、更新观念,明确任务,真抓实干,把西昌学院建成知名的本科院校,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17(1),独著。94、人类活动与生存环境,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19(1),独著。95、蚕豆抗营养因子研究,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19(2),独著。96、抓住机遇,求真务实,迎接本科教学水平合格评估,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17(2),独著。97、Co-v射线辐照剂量对蚕豆诱变效应的研究,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23(4),署名第二。98、漆树的生物学特性及繁殖栽培要点,中国林副产品,2005(5),署名第二。99、番石榴的综合利用现状及发展前景,中国林副产品,2005(6),署名第二。100、美国和加拿大大学管理特点、挑战及启示,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19(3),独著。101、番石榴变异类型在攀西地区的发现及其意义,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19(3),署名第二。102、不同生态区蚕豆品种的光合特性研究,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署名第一。103、西昌学院“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编制的背景和特色,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20(1),独著。104、光照、温度和水分对野生荞麦光合速率的影响,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20(2),署名第一。105、试论立体农业的能量利用和物质循环,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20(4),独著。106、小豆新品系“XH995”多点试验产量稳定性分析,杂粮作物,2006年,26(3),署名第三。107、四川省凉山州野生荞麦资源的特征和地理分布研究,作物杂志,2006年,(5),署名第二。108、芸豆花荚期不同层次叶片对产量的贡献,西北农业学报,2006年,15(5),署名第二。109、正确理解和谐社会的内涵,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18(4),独著。110、试论立体生态农业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1(1),独著。111、审时度势,把握机遇,确保本科教学质量,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9(2),独著。112、管理无小事,细节是成功,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1(2),独著。113、中国四川荞麦属(蓼科)新种—花叶野荞麦,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1(2),署名第一。114、关键在于抓落实,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1(3),独著。115、不同生态区蚕豆品种的光合特性研究,《攀西地区增粮增收关键技术研究》,2007,署名第一。116、凉山野生荞麦资源的特性与地理分布研究,成都大学学报,2007,27(2),署名第二。117、四川凉山地区野生荞麦资源的原生境和主要分布中心研究,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7(2),署名第二。118、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Habitats of There New Species of the Fagopyrum (Polygonaceae) in Panxi Area of Sichuan.China. Advances in Buckwheat Research,Proceedings of the 10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Buckwheat. Northwest A & F University(NWAFU),2007,署名第二。119、Varietal Differences among the Buckwheat Cultivars in Canada and Japan in the Long-day Condition before Flowering Followed by the Short-day Condition, Proceedings of the 10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Buckwheat. Northwest A & F University(NWAFU),2007,署名第三。120、攀枝花市野生荞麦种质资源考察研究,现代农业科技,2007,(9),署名第二。

食品营养与健康论文 【摘要】 有专家说:未来的健康,靠药物不是最理想的出路,而饮食将对健康起绝对性作用。这话很有道理,俗话说“病从口入”,也是说人在吃上如不注意科学,吃错了也会导致疾病。现如今,人们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如何吃出健康则是摆在面前的一宗大事。话说民以食为天,而健康则是身体的最大本钱。这些无疑都牵动着我们的神经。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我们早已摆脱了东亚病夫的称号。但肥胖等系列的现代病也开始缠绕国人,食品营养与健康这门课应该推广成为为大家广为接受的一门学问。作为当代大学生,学习和宣传健康的饮食方式义不容辞。这些前提是我们要理解什么是营养,而什么状态是属于健康。我们在饮食的过程中既要做到营养的均衡,平时也要注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关键词:营养 健康 均衡 食品 习惯 正文 每次去食堂吃饭,间隔中各类的菜,以前我都是跟着感觉走,有时候也挑食,总结一下,发现几个月来我吃的不过就单调的几种菜。一半以上的菜基本没吃过。上了营养课后,我就开始平衡自己的食物了。想均衡下各方面的营养。也开始每天吃个鸡蛋,多吃点素菜和水果,尽量最求多元化。●要明白食品营养和健康的关系首先我们要弄明白什么是健康 健康不是一切,但失去健康就会失去一切.身体健康才能创造一切物质与精神的财富.而任何财富却难于换取健康,健康和金钱并不是一种等价的交换,良好的健康,源于科学和知识,而不是来源于财富,地位与权势。据WHO(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1989年的定义是:在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四个方面健全。WHO制订的身体健康的初测十项标准:精力充沛,生活工作不疲劳;乐观积极,承担责任不挑剔;善于休闲,睡眠良好;适应各种环境,应变能力强;能抵御一般的感冒和传染病;体重适中,体型比例协调;视力良好,反应灵敏,眼睑不发炎;牙齿清洁,齿龈正常不出血;毛发有光泽,无头屑;皮肤,肌肉有弹性,步履轻松有力。●其次我们应明白营养是什么 营养”作为一个名词、术语已为众所习用,但对它的确切定义却未必准确了解。“营”在汉字里是谋求的意思,“养”是养生或养身,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应当是“谋求养生”的意思。确切地说,应当是“用食物或食物中的有益成分谋求养生”。“营养”一词确切而比较完整的定义应当是:“机体通过摄取食物,经过体内消化、吸收和代谢,利用食物中对身体有益的物质作为构建机体组织器官、满足生理功能和体力活动需要的过程。”研究人体以及其他生物的营养问题的学问被称为营养学。 人类在生命活动过程中需要不断地从外界环境中摄取食物,从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在营养学上称为“营养素”。人体所需的营养素有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共5大类,其中营养素不能在体内合成,而必需从食物中获得,称为“必需营养素”。其中包括9种氨基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组氨酸;2 种脂肪酸:亚油酸、仅一亚麻酸;碳水化合物;7种常量元素:钾、钠、钙、镁、硫、磷、氯;8 种微量元素:铁、碘、锌、硒、铜、铬、钼、钴;14种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C、烟酸、泛酸、叶酸、维生素B12、胆碱、生物素;加上水等,共计40余种。其中碳水化合物、脂类和蛋白质因为需要量多,在膳食中所占的比重大,称为“宏量营养素”;矿物质和维生素因需要的相对较少,在膳食中所占比重也较小,称为“微量营养素”;矿物质中有7种在人体内含量较多,叫做“常量元素”,有8 种在人体内含量较少,称“微量元素”。这些营养素在体内有三方面功用:一是供给生活、劳动和组织细胞功能所需的能量;二是提供人体的“建筑材料”,用以构成和修补身体组织;三是提供调节物质,用以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营养素有这三方面的作用,可见营养素是健康之本,是健康的物质基础。人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都需要能量,如物质代谢的合成和分解反应、心脏跳动、肌肉收缩、腺体分泌等。而这些能量来源于食物。已知,生物的能量来源于太阳的辐射能。其中,植物借助叶绿素的功能吸收利用太阳辐射能,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碳水化合物;植物还可以吸收利用太阳辐射能合成脂类、蛋白质。而动物在食用植物时,实际上是从植物中间接吸收利用太阳辐射能,人类则是通过摄取动、植物性食物获得所需的能量。动、植物性食物中所含的营养素可分为五大类: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如果加上水,则为六大类。其中,碳水化合物、脂类和蛋白质经体内代谢可释放能量。三者统称为“产能营养素”或能源物质。 正当我们吃的主食由粗变精之际,发达国家却大踏步走上回头路。在俄罗斯、东欧,主妇们热衷于黑面包;在德国,全麦面包销路大畅;在新西兰,"主食吃杂一些,配以豌豆、蚕豆等"已成为政府的号召;美国则把粗粮和蔬菜列为"食物指南金字塔"的基座,这与我国"粗茶淡饭保平安"的说法有异曲同工之妙。我国与发达国家在饮食习惯和观念上的逆向变化所形成的强烈反差提醒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和审慎对待热度日高的饮食"西化"误区,不能再沿着错误的道路盲目走下去了。所以,我们要大声疾呼:注意均衡营养、注意膳食平衡! 坚持均衡营养的原则,做到科学配餐,就是根据食物的形状、结构、化学成分、营养价值、理化性质进行合理选料,合理搭配。首先是配餐的质量,配餐的色、香、味、形;其次是配餐的营养素种类与数量,使每一份菜和每一餐菜的各个不同菜肴间的营养成分相互配合,满足食用者的生理需要,并达到合理营养的目的。这种配餐方法就可以称为科学配餐。科学配餐的原则有三点: (1)一日三餐的热能应当与工作强度相匹配:避免早餐过少、晚餐过多的弊病。热能分配以早餐占全日总热能的25%—30%、午餐占40%、晚餐占30%—35%较为适宜。《陆地仙经》中曾有一诗:"早饭淡而早,午饭厚而饱,晚饭须要少,若能常如此,无病直到老。"但现实生活中却出现这样的怪圈,常常是"早餐马虎,中餐凑合,晚餐全家福"。而科学的吃法应该是"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饱,晚餐要吃少"。有许多人不按这个比例安排一日三餐,而是采用2:4:4,甚至1:4:5的分配比例,造成晚餐吃得过饱过多,对健康有害无益。 (2)三餐的间隔要合适,三餐饮食的量也要适当,同时还要讲究饮食卫生。三餐时间合适、比例适当这一条比较好理解,就是早饭要认真吃,晚饭不要吃过量,每餐间隔4~6个小时,不要暴饮暴食,饥一顿饱一顿。 (3)注意膳食结构的平衡:主要是主副食搭配要注意酸碱平衡,主要做到杂粮与精粮的平衡;干、稀的平衡;副食要做到生、熟搭配平衡;荤素搭配平衡。由于烹调原料的品种和食用部位不同,所含营养素的种类和数量也不同,只有通过科学搭配,才能使每一种菜所含的营养素更为全面、合理。荤菜方面,既要有四条腿的猪、牛、羊(任选其一种),又要有两条腿的鸡、鸭、鹅,还要有一条腿的鱼类;素菜上要照顾到根、茎、叶、花和果类蔬菜都要有,还要配有豆类、菌类和藻类。总之,食物不要单一,一天内或一星期内达到平衡即可。 在膳食酸碱平衡方面,主食和副食平衡十分重要。纵观我国中医文献,自古以来评论人体健康状态时,常用"精、气、神"三个字来描述身体健康。"精"字的一半是米、另一半是青--绿色的食物蔬菜;繁体的"气"字里有米;"神"字的右边是在田地里种庄稼。汉字是智慧的符号,所以"精、气、神"三个字告诉我们不能不吃米,即不能不吃植物性食物。中华民族的祖先素有"世间万物米为珍"之语,可见我们的先人从生活实践中已深刻认识到五谷杂粮是须臾不可离的主食。 主副食比例适当是保证营养平衡的前提,即热能大部分取自碳水化合物,也意味着谷类、各类主食--米饭、馒头、麦片是膳食中能量和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植物性食物也提供了部分矿物质、微量元素、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另外,为满足对膳食纤维的需要,应适量选择粗粮。如荞麦不仅膳食纤维丰富,而且含苦味物质芦丁,对增强血管功能,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相当有效。当前有些人为了减肥,不吃主食,这是十分错误的。 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一旦吃了过多的鸡、鸭、鱼、肉以后,会感到发腻,这就是"轻度酸中毒"的表现。富含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膳食纤维的瓜、果、蔬菜是碱性食物;而富含蛋白质的鸡、鸭、鱼、肉属于酸性食物。餐饮中应掌握酸碱平衡,两者不可偏颇,只有平衡、方可益补得当。如终日饱食膏粱厚味,酸碱失衡,将严重影响健康。难怪古人诗云:"厚味伤人无所知,能甘淡薄是吾师,三千功行从此始,淡食多补信有之。" 膳食的酸碱平衡早已引起关注,大凡鱼、肉、海产品、贝类、蛋类等都是酸性食物,多食会使血液从弱碱性转为酸性,令人倦怠乏力,重则记忆力减退、思维能力下降。营养学家提醒大家要注意吃一些低脂肪、高蛋白,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的食物,这样才能保证营养素摄入的平衡。因此菜肴的荤素搭配不能忽视。当然在我们进食时,也要注意有良好的就餐习惯食宜暖,少吃凉的食物 膳食的冷热平衡饮食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指出了膳食的冷热平衡。“食宜暖”,生冷食物进食过多会损伤脾、胃和肺气,微则为咳,甚则为泄。体虚胃寒的人,应少吃生冷食物,特别是在夏日更应慎重。民间也强调“饥时勿急,空腹忌冷”。反之,饮食也不可太热,否则易烫伤胃脘、咽喉。据报道,在华北地区食管癌高发区,居民就有喜饮热水、热粥的习惯。故古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指出:“热食伤骨,冷食伤肺,热无灼唇,冷无冰齿。”所以,膳食应当注意冷热平衡。●食前忌动,食后忌静,就餐前后动静平衡 就餐前后动与静的平衡同样很重要,因为人们每天饮食中所摄入的各种食物及营养与身体的热能消耗之间必须保持平衡。《论语•乡党》篇中说:“食不语,寝不言。”说明古人主张食前及食中宜静而专致,不可分心、高谈阔论,以利纳谷和消化。古人言:“饮食即卧,不消积聚,乃生百疾。”医学食疗古籍称“食后便卧令人患肺气、头风、中痞之疾,盖营卫不通,气血凝滞故而”,所以饭后要适当活动。俗话说“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说明进食后缓行散步有利于健康。胃好恬愉,进食前后的情绪平进食前和进食中保持平静愉快的情绪有利于消化功能正常进行,与此相反则会危害脾胃。《素问•举痛论》中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很难设想,人们在气血紊乱的情况下,还能保证消化功能的正常进行。古人说:“食后不可便怒,怒后不可便食。”进食过程中一切反常的情绪都应尽力排除。●音乐对于消化功能有很大裨益。 《寿世保元》中说:“脾好音声,闻声即动而磨食。”因此,我国道家不仅提出了“脾脏闻乐则磨”之说,还发展了一整套“音符”和“梵音”等,奏出柔和清悦的音乐以配合进食。综上所诉,让我们以科学的营养为指导,做到均衡营养、注意膳食平衡,吃出健康,吃出美丽,吃出精彩的人身,享受高品质的生活!※ 参考文献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营养圣经》(最佳营养学实用指南最新修订版) 、《食物营养与合理搭配》、《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食品与营养科学这本期刊上的文献有你想找的论文哦,不过都是已经正式出刊已公开发表的文章,你只能参考,不能直接拿去用

荞麦酱发酵工艺研究现状论文

乔麦馒头还可以工艺:蒸口味:家常味步骤:4步时间:<15分钟用料面粉100克荞麦100克辅料酵母粉:6克碱:1/4小匙调料水:300克步骤点击步骤进入厨房模式1除碱以外的所有材料揉成团,置于温暖处发酵至2倍大2将碱置于案板上,发酵好的面团和碱一起反复揉至切面小孔细致均匀(我揉的火候还稍欠缺些,小孔应该再细密些,实在没力气了,但没影响口感,依然很香)3分割为所需大小,整形,放进蒸锅里醒30分钟4直接点火,水开了以后15分钟,关火,再静置5分钟

你好,还是蒸馒头比较好吃的,希望可以帮到你

肉丝荞麦粥 把羊肉切成丝,坐锅,少许的油,烧开之后放入葱末、蒜末炝锅,放入肉丝翻炒几下,放入适量的酱油、盐,之后放入水,水开之后放入荞麦面,煮至开锅,之后放入少许的鸡精,淋上香油,洒上香菜末即可 再介绍两种荞麦面的做法,你也可以在家里试一试 凉拌荞麦面 做法: 1、 将800ml水煮开后,加入荞麦面,煮5分钟,将面条煮熟后放入冰水中冷却,然后捞起沥干水分备用。 2、 将鸡蛋打散,用花生油将其煎成薄片,冷却后切丝备用。 3、 将海苔剪成细丝备用、葱切成葱花。 4、 水3汤勺加蚝油、陈醋、白砂糖,在锅内烧开做成淋汁。 5、 将荞麦面盛碟,加入蛋丝、海苔丝,撒上葱花、辣椒粉,在淋上汁便可食用 荞麦烫面饺 主料:荞麦面、面粉 辅料:羊肉末、西葫芦 (可以换成其他的馅) 调料:盐、料酒、鸡精、葱姜末、鸡蛋液、香油、干淀粉 做法: 1、烫面:将荞麦面、面粉充分混合后放在盆里,放入九成热的开水用筷子搅拌好再揉成面团,稍加冷水揉软用湿布盖好,饧20分钟; 2、取一器皿放入羊肉末、葱姜末、盐、料酒、香油拌匀,西葫芦洗净去籽瓤,用擦床擦成丝,用盐稍腌制一会挤去水分,放入羊肉馅中加入适量鸡精拌匀成馅待用; 3、将干淀粉放入面板上为泊面,将面团揪成小剂,按扁后擀成皮,包入羊肉西葫芦馅成饺子,放到蒸锅中用旺火蒸15分钟即可。 特点:皮柔韧,馅鲜美。 提示; 荞麦味甘、性凉,有清热解毒,益气宽肠之功效,但荞麦不宜久食,对脾胃虚寒者忌食,更不可与猪肉及白矾同食。

荞麦面是用荞麦面粉和水和成面团切制的细面条,属于饸饹面。营养丰富,食用方便快捷,是陕北地区受欢迎的大众食品。

麦蒿研究论文

好吃。麦蒿水饺的口味是由大众口味研究的,可以根据个人口味进行调制,有人喜欢韭菜而有人不喜欢,不局限。饺子是中国传统食物,以面皮包馅,形如半月或元宝形,包好的饺子可以拿来制作成蒸饺、煎饺或汤饺。起源于南阳涅阳,相传为东汉张仲景发明。

研究小麦种植的论文

植物着丝粒是基因组中进化最剧烈、结构最复杂的区域,在物种形成和分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大多数植物着丝粒结构复杂,主要是由高度重复的卫星DNA (satellite)以及中间穿插的反转座子序列 (CR) 组成,其中着丝粒satellite序列单元长度主要集中在150 – 180 bp之间,例如水稻CentO和玉米CentC序列,多年前已经发现并用于着丝粒结构与功能研究(Comai et al., 2017)。 普通小麦是重要的粮食作物,经过两次远缘杂交和多倍化过程,是染色体组进化及多倍体二倍化研究的模式材料。 然而普通小麦基因组巨大,90%以上的序列均是高度的重复序列,给小麦研究带来巨大的挑战(Marcussen et al., 2014)。 前期对小麦着丝粒的研究基本局限于通过筛选着丝粒BAC等手段,获得某些着丝粒序列(Liu et al., 2008; Li et al., 2013)。 对小麦着丝粒全面解析,包括小麦着丝粒DNA序列组成(尤其是功能性satellite序列)、结构以及其在基因组形成和进化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及对多倍化适应的分子机制目前基本不清楚。

韩方普研究组长期从事植物着丝粒的遗传和表观遗传学研究。 前期在小麦非整倍体及其野生近缘种杂交后代观察到丰富的着丝粒变异现象,染色体重排诱导着丝粒序列减少、丢失、扩增、新着丝粒以及多着丝粒形成,不稳定的着丝粒可能造成染色体频繁的断裂和接合,暗示着丝粒在异源多倍体小麦物种形成过程潜在的功能 (Guo et al., 2016)。近年来随着小麦参考基因组的逐渐公布,对小麦着丝粒进行全面的解析成为可能(Avni et al., 2017; Luo et al., 2017; (IWGSC), 2018; Ling et al., 2018),)。

1. 我们利用之前发表的中国春小麦着丝粒表观标记CENH3抗体的ChIP数据,重新比对到最新的中国春参考基因组上,确定了小麦着丝粒大小及位置(图1A)。 在小麦中发现两类着丝粒特异的串联重复序列,和CENH3核小体结合,分别在其二倍体供体B和D亚基因组着丝粒富集分布(图1B)。与二倍体供体着丝粒特异satellite序列的信号强度相比,在普通小麦中这些序列的拷贝数明显减少,FISH信号明显减弱,甚至在某些着丝粒上已经完全丢失satellite序列(图1B)。与传统着丝粒的串联重复序列单元大小150-180 bp不同,小麦着丝粒satellite序列单元大小超过500-bp,序列上包含多个特定的CENH3结合位点,表现出周期性CENH3结合特点(图1C)。

图1 小麦着丝粒串联重复序列在不同亚基因组之间的分布

2. 随后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小麦着丝粒串联重复序列在不同亚基因组间发生分化(图2A),更同质的串联重复序列保持和CENH3核小体的结合(图2B),在小麦多倍化过程中,从二倍体到四倍体再到六倍体,着丝粒特异satellite序列在每个亚基因组上其遗传多样性明显增加(图2C) 。最后比较不同倍性小麦着丝粒位置、基因共线性以及表达等情况发现,多倍化过程中小麦着丝粒结构发生重排,基因位置和表达水平发生变化,着丝粒串联重复序列发生局部扩增(图1B)。异源六倍体小麦着丝粒在不同亚基因组之间的不对称性可能参与小麦减数分裂过程同源染色体的配对,促使多倍体小麦的稳定传递。

图2 小麦着丝粒特异satellite序列亚基因组不同区域序列相似度

该论文于2019年7月16日在线发表于 《The Plant Cell》 上,题为“Centromere Satellite Repeats Have Undergone Rapid Changes in Polyploid Wheat Subgenomes” (doi.org/10.1105/tpc.19.00133),韩方普研究组已毕业博士研究生苏汉东和刘亚林为该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韩方普研究员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的资助。

参考文献

Avni, R., Nave, M., et al., (2017). Wild emmer genome architecture and diversity elucidate wheat evolution and domestication. Science 357, 93-97.

Comai, L., Maheshwari, S., and Marimuthu, M.P.A. (2017). Plant centromeres. Curr. Opin. Plant Biol. 36, 158-167.

(IWGSC), I.W.G.S.C. (2018). Shifting the limits in wheat research and breeding using a fully annotated reference genome. Science 361(6403).

Li, B., Choulet, F., Heng, Y., Hao, W., Paux, E., Liu, Z., Yue, W., Jin, W., Feuillet, C., and Zhang, X. (2013). Wheat centromeric retrotransposons: the new ones take a major role in centromeric structure. Plant J. 73, 952-965.

Ling, H.Q., Ma, B., et al., (2018). Genome sequence of the progenitor of wheat A subgenome Triticum urartu. Nature 557, 424-428.

Marcussen, T., Sandve, S.R., Heier, L., Spannagl, M., Pfeifer, M., International Wheat Genome Sequencing, C., Jakobsen, K.S., Wulff, B.B., Steuernagel, B., Mayer, K.F., and Olsen, O.A. (2014). Ancient hybridizations among the ancestral genomes of bread wheat. Science 345, 1250092.

Liu, Z., Yue, W., Li, D., Wang, R.R., Kong, X., Lu, K., Wang, G., Dong, Y., Jin, W., and Zhang, X. (2008). Structure and dynamics of retrotransposons at wheat centromeres and pericentromeres.

Chromosoma 117, 445-456.

Luo, M.C., Gu, Y.Q., et al., (2017). Genome sequence of the progenitor of the wheat D genome Aegilops tauschii. Nature 551(7681):498-502.

中国种子行业主要公司:隆平高科(000998.SZ)、登海种业(002041.SZ)、丰乐种业(000713.SZ)、万向德农(300462.SZ)、荃银高科(300087.SZ)、苏垦农发(601952.SH)等

本文核心数据:小麦种业发展历程、制种面积、制种产量、需种量、发展趋势

国外小麦种业起步较早

小麦为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为世界约40%人口的主粮。目前,我国小麦种子的自主率达100%。国外小麦种业起步较早,经历了抗病育种、植株矮化和品质改良三个阶段。19世纪80年代,英国、瑞典、荷兰等欧洲国家和加拿大、澳大利亚开始利用小麦杂交育种,主要目标是解决品种的条锈、叶锈等抗病性问题;植株矮化阶段,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利用农林10号为矮源,育成一批同时具有抗倒伏、抗锈病、高产等突出优点的春小麦品种;品质改良阶段,英、美、加、澳等育种技术强国非常重视小麦品质改良,从谷物化学、品质检测、加工特性等方面助推品质育种发展。

我国小麦在大规模种植后,在各地形成了1万多个地方品种。20世纪20年代中期,我国引进国外品种300余份,从收集、引进、筛选、鉴定品种发展到杂交育种;之后我国陆续从国外引进小麦品种,对我国小麦育种工作起到推动作用;1972年前后,我国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引进了墨巴66、索罗拉64等春小麦品种除直接利用外,还广泛用作杂交亲本;2004年以来,我国对过去粮食增产导向进行种植结构调整,在不断提高单产以维持总产的同时,大力提高品质和生产效率;2017年,我国完成了对太谷核不育小麦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Ms2的克隆和功能解析,并逐渐形成了有效的轮回选择育种体系。

2020年冬小麦落实繁种面积1120万亩

2015-2020年,全国冬小麦落实繁种面积保持稳定。根据全国农技中心的调研数据,2020年,全国冬小麦落实繁种面积1120万亩,与2019年繁种收获面积持平,各主产区冬小麦长势好于常年,虽然条锈病、赤霉病等病虫害中等偏重发生的风险加大,但各地积极响应预警,开展综合防治,效果良好,进一步巩固了丰收基础。初步统计,2021年中国冬小麦制种面积达1074万亩。

我国冬小麦制种量保持在45亿公斤以上

2015年以来,我国冬小麦制种量保持在45亿公斤以上,2018年制种面积减少,冬小麦种子收获面积1128万亩,制种量41亿公斤,较2017年减少19%。2020年,全国冬小麦种子实际收获面积1114万亩,平均繁种单产441公斤/亩,实际收获种子49亿公斤,河北、安徽、山东等省受倒春寒天气影响,部分弱春性中早熟品种繁种产量有所下滑,其余省份小麦种子生产情况整体好于常年。初步统计,2021年冬小麦繁种产量超50亿公斤,种子质量良好。

据预测2022年冬小麦需种量达33-35亿公斤

从总需求看,据调度,尽管部分基地因灾减产,但根据2021年10月数据,冬小麦繁种收获仍超45亿公斤,超出需种量近10亿公斤。根据全国农技中心预测,2022年,全国冬小麦需种量达33-35亿公斤,春小麦需种量达1.34亿公斤。

优质专用型、抗逆广适型、资源节约型品种或为重点发展方向

在加快生物组学、基因编辑、智能信息等新技术的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全国优势小麦种业力量进行产学研结合、企业侧重于评价新品种的市场需求和生产应用的背景下,优质专用型、抗逆广适型、资源节约型品种或为重点发展方向。其中,针对小麦赤霉病、茎基腐病、穗发芽、倒春寒等极易造成重大生产隐患的灾害问题的技术攻关或为技术布局方向。

此外,通过突出优势产区和重点地区,优化品种和品质结构,布局合理、特点鲜明、效益显著的优质小麦优势种子产区将加快构建,小麦供种保障能力提升。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小麦种植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1、选地与施肥 实行精播高产栽培,必须在土、肥、水条件良好,常年小麦产量在350公斤以上的地块。较高的土壤肥力不仅可以提高单产,而且有利于改善小麦的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实现450~550公斤的高产,必须以较高的土壤肥力和良好的土肥水条件为基础,特别要注意保持较高的有机质含量和土壤养分平衡。 施肥种类和数量应考虑到土壤养分的丰缺,平衡施肥,在总量保证的前提下,可根据当地的肥源任意选择肥种。在施肥中要重视有机肥的使用和秸秆还田。施用有机肥主要是为了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大力推广玉米秸秆还田,起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补充钾素的作用。有的农民朋友把玉米秸秆烧掉了,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太可惜了。只有有机肥和化肥配合使用,才能够培肥地力,实现小麦的高产稳产。总施肥量一般每亩施有机肥3000公斤左右;化肥用量,一般每亩施纯氮(N)12~14公斤、五氧化二磷(P2O5)6~8公斤、氧化钾(K2O)4.5~7.5公斤、硫酸锌1公斤。 上述总施肥量中,应将有机肥、磷肥、钾肥、锌肥的全部和氮肥总量的50%,作底肥于耕地时使用,第二年春季看苗于小麦起身或拔节期再施总氮量的50%。 根据上述施肥用量,秋种底肥的化肥施用方案为:方案1:亩施尿素13-15公斤+过磷酸钙40-50公斤+氯化钾7.5-12.5公斤。施肥方案2:亩施三元复合肥(N、P2O5、K2O各15%)40-50公斤。 方案3:亩施磷酸二铵15公斤+尿素10公斤+氯化钾7.5-12.5公斤。过去施肥量高于推荐施肥量高限的、土壤肥沃的选施肥量的低限,相反,选高限(这个原则适用于以下施肥量选择)。 2、选用良种 精播、半精播高产栽培要求选用分蘖成穗率高的高产品种。适于精播栽培的品种有:泰山23号、烟农24、济麦21、济麦19号、济麦20、鲁麦21号等。适于半精播栽培的品种有:山农664、淄麦12、潍麦8号等为主。 3、整地作畦 整地质量直接影响播种质量和幼苗生长,而且通过耕作整地可以改良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蓄水性能,提高地力,从而促进小麦生长发育。高产麦田要求深耕翻,打破犁底层,一般要求耕深23~25厘米,并做到随耕随耙,耙细耙透,做到上松下实。 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产量,一般应适当扩大畦宽,以2.5~3.0米为宜,畦埂宽不超过40厘米。为节约用水,提倡短畦,畦长以50~60米为宜。采用等行距种植的地块,可根据不同品种的株型特点,平均行距一般定在22~25厘米为宜。采用小麦与其他作物间作套种的地块,可采用大小行种植,提倡采用“20+40”的模式:即大行40厘米,小行20厘米,秋种时大行内间作菠菜等低温蔬菜、春季套种玉米、棉花等其他作物;小行内种两行分蘖成穗率高的品种,如泰山23号、济麦19等。 4、做好种子处理 提倡使用包衣的良种。小麦专用种衣剂含有防病和防虫药剂、微肥和生长调节剂,有利于综合防治病虫害,培育壮苗。没有种衣剂的要采用药剂拌种:地下害虫发生较重的地块,可选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或35%甲基硫环磷乳油,按种子量的0.2%(即100公斤种子加0.2公斤药剂)拌种。纹枯病、根腐病、全蚀病、散黑穗病等病害发生地块,可选用2%立克秀按种子量的0.1%~0.15%(即100公斤种子加0.1-0.15公斤药剂)拌种,或20%粉锈宁按种子量的0.15%(即100斤公斤种子加0.15公斤药剂)拌种。病、虫混发地块可选用以上药剂(杀菌剂十杀虫剂)混合拌种。采取药剂拌种的播种量应适当加大10%~15%。 5、适期播种 播种过晚,蘖少、根少、苗弱,形不成壮苗;播种过早,苗旺长、缺位、病虫害严重、易发生冻害。不同项目县冬前积温和前茬作物各不相同,难以统一确切的时间,适宜的播期应掌握在日平均气温17~16℃左右,冬前≥0℃积温650℃,越冬时能形成6叶1心的壮苗为宜。鲁南、鲁西南以10月5日~10日,鲁北、鲁中、鲁东以10月1日~5日为宜。采用冬性品种可在适期内适当早播;采用弱冬性品种可在适期内适当晚播。 6、足墒播种 适宜的土壤墒情是培育壮苗的关键措施,小麦出苗最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0%~80%(手感标准为:手抓能成团,松手落地能散开)。墒情不足的,应采取多种形式造墒,反对抢墒播种或沟墒播种,确保适墒播种。当墒情和播期发生冲突时,宁可晚播3~5天,也要造墒播种,做到足墒下种,确保一播全苗。 7、确保适宜的播种密度 每亩基本苗应根据不同品种特点,千粒重、发芽率、出苗率等情况确定,对于分蘖成穗率高的中穗型品种,适期播种的高产麦田适宜基本苗每亩10~12万基本苗,每亩40万穗。对于分蘖成穗低的大穗型品种,适宜基本苗每亩13~18万,每亩30万穗。为确保适宜的播种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每亩播种量(公斤)=[要求基本苗×千粒重(克)]/[1000×1000×发芽率×出苗率] 地力水平一般,整地水平差的可用半精播栽培,每亩13-18万基本苗(一般种子发芽率在90%以上,千粒重40克左右的,以斤籽万苗计算即可)。 做好播种机具的调试,建议采用精量播种机播种,播种深度3~4厘米。 (二)冬前管理要点 1、保证全苗 在出苗后要及时查苗,有缺苗断垄的,要补种经过浸种催芽的种子,同时拔除疙瘩苗,这是确保苗全的第一个环节。出苗后遇雨或土壤板结,应及时进行划锄,破除板结,通气、保墒、促进根系生长。 2、化控或深耘断根 若越冬前麦田群体偏大超过80万/亩,有旺长趋势,可在气温降至零上5℃前,使用壮丰安化控(使用方法见说明)或镇压,或深耘断根,以缓解生育中后期群体与个体的矛盾。深耘断根的方法是去掉2齿的耘锄隔行深耘,深度10厘米,耘后将土搂平,压实,接着浇冬水,防止透风冻害。一般长势正常的麦田也可采用这一措施,但群体偏小、长势较弱的麦田不宜采用。 3、冬季水分管理 浇好冬水有利于保苗越冬,使早春保持较好墒情,以推迟春季第一次肥水,管理主动。对于部分抢墒播种的麦田,及群体偏小长势较弱的麦田,应于立冬至小雪期间浇冬水,确保小麦安全越冬。浇过冬水,墒情适宜时要及时划锄,以破除板结,防止地表龟裂,疏松土壤,除草保墒,促进根系发育,促苗壮。对造墒播种,麦田冬前墒情较好,土壤基础肥力较高且群体适宜或偏大的麦田,一般不要求浇冬水。 (三) 春季(返青-挑旗)管理要点 拔节期追肥浇水 项目区麦田返青期、起身期一般不追肥不浇水,主要进行划锄,以通风、保墒、提高地温,利于大蘖生长,促进根系发育,使麦苗稳健生长。及时防治病虫草害。 拔节肥、水的具体施用时间,还要根据地力水平和麦苗情况灵活变化。肥力中等、群体偏少的麦田一般在拔节期稍前或拔节初期(基部第一节间伸出地面1.5~2cm)追肥浇水。地力水平高、群体适宜或偏大的麦田,宜在拔节中后期(基部第一节间接近定长)追肥浇水。 (四)中后期(挑旗-成熟)管理要点 浇好挑旗水或开花水。挑旗期是小麦需水的临界期,此时灌溉有利于减少小花退花,增加穗粒数,并保证土壤深层蓄水,供后期吸收利用。如小麦挑旗墒情较好,也可推迟至开花期浇水。 酌情浇灌浆水。小麦开花后土壤水分含量过高,会降低小麦的品质,所以,在开花后应注意适宜控制土壤含水量不要过高,在浇过挑旗水或开花水的基础上,一般不用再浇灌浆水,若只浇挑旗水且天气较旱,一直没有降雨,可考虑在花后10-20天浇一次灌浆水,以提高小麦的综合品质,以及籽粒的光泽度和角质率,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延长面团稳定时间,减少灰分含量。 及时防治病虫害。小麦生育后期容易受到锈病、白粉病、赤霉病、蚜虫、麦叶蜂等病虫害的危害,影响小麦品质和产量。因此,必须加强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适时收获。实践证明,蜡熟末期收获产量最高,以籽粒到蜡熟末期收获为宜。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