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吃。麦蒿水饺的口味是由大众口味研究的,可以根据个人口味进行调制,有人喜欢韭菜而有人不喜欢,不局限。饺子是中国传统食物,以面皮包馅,形如半月或元宝形,包好的饺子可以拿来制作成蒸饺、煎饺或汤饺。起源于南阳涅阳,相传为东汉张仲景发明。
燕麦面做面条,也要和普通的面粉按1:1的比例混合后在做。这样做出来的面条有嚼劲,还有燕麦的香味儿。可以在面粉中少放一点盐或加入一个鸡蛋清,这样做出来的面条更有筋道。
主料燕麦粉100克面粉20克辅料食盐少量热水适量酱油适量油泼辣子适量步骤1.准备燕麦粉,加适量的食盐2.加入适量的热水和面粉,用勺子搅拌。3.揉成光滑的面团。4.把面团擀薄一点的面片,用刀切成细条。5.切好的面条。6.锅内放水烧开。7.把切好的面条放进去煮开。8.准备一个碗,里面放点食盐酱油。9.倒入一些开水。10.把煮好的面夹进去,前面浇上油泼辣子即可。
戴松恩从20年代中期即开始进入我国的作物遗传育种研究领域,是我国从事这方面工作较早的学者之一。他早年参与育成和推广了“金大2905”、“金大26”等小麦品种。30年代,他利用来自中国、苏联、美国的小麦品种进行杂交,对其性状遗传规律做了研究。当时,这种相当规模的遗传研究国内还没有过。他通过对六个普通小麦品种的春冬性及穗部、叶片等十多个性状的遗传分析,明确了单性状的遗传规律以及它们之间的连锁遗传关系,以博士论文形式发表了题为《中俄美小麦品种杂交之遗传研究》的报告(中文摘要发表于《农报》1937年7月)。1938年,他在贵阳对烟草、玉米和油菜生产进行了深入考察,发现贵阳地区适宜发展烟草种植。在他的努力下引进了美国烟草品种。经过三年试验,于1940年第一次在贵阳地区种植了经他引种筛选出来的烟草新品种,并示范推广了育苗、移栽、管理、采收以至烤烟技术。这些工作为后来贵州烟草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戴松恩还针对当时有人提出要大量引入美国双杂交玉米种子的问题,进行了三年引种试验,发现美国双杂交玉米种并不比当地的最优品种好,有的甚至更差。他在《美国杂交玉米在我国的利用问题》(《农报》1939年)一文中明确指出:直接利用美国双杂交玉米并不能增产,只有利用它的自交系和国内材料才能找出适应我国情况的高产杂交玉米来。同一时期,他还为当地的油菜育种做了不少基础研究工作,诸如连续自交对不同类型油菜品种的生长发育和结实性的影响等,为制定合理的育种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赤霉病是长江下游地区小麦生育后期最易流行的严重病害。有些国外专家曾散布在严格接种的条件下,小麦品种都要感染赤霉病,抗病育种谈何容易的悲观论点。戴松恩等怀着试试看的心情,对已搜集到的小麦品种材料进行了连续四年的抗病性鉴定试验。1941年,他发表了《小麦赤霉病抗病性研究》(《农报》1941年),指出在严格接种条件下中国小麦品种中有对小麦赤霉病表现抵抗的材料,并以云南“牟定火麦”为例,论证了选育抗病品种的可能性。这一发现,对发展我国小麦抗赤霉病育种工作是一个很好的启发。50年代初,我国学术界出现了“米丘林遗传学”和“摩尔根遗传学”两个学派的争论。戴松恩为了验证李森科“种内无竞争”的学说,和育种中搞“品种内杂交”以改良种性措施的真伪进行了四年的系统研究,结果得不出上述结论;虽然提出了对“米丘林遗传学”中“嫁接杂种”,“获得性遗传”的不同看法,限于当时“一面倒”的形势,未公开发表。为了弥补我国在小麦育种基础理论及方法上与国外的差距,从1978年起戴松恩主持了“小麦非整倍体研究”。这是为小麦定向育种提供理论根据的基础研究,是利用非整倍体材料和相应的分析方法,测定基因位置及连锁关系,通过染色体附加、代换和易位技术,达到有计划、有步骤地创造麦类新品种的目的。这项技术在当时我国比美、英、加等国家落后。1980年,他主持召开了“全国小麦非整倍体研究讨论会”,并发表了《为什么研究小麦非整倍体》及《小麦非整倍体》(经典著作的译文)等文章,积极推动了这项研究工作的发展。他强调指出,小麦非整倍体研究在形态形状、抗病虫性、抗逆性、品质性状和其他数量性状的基因分析或定位等方面很有意义,并可直接应用于小麦育种,为农业生产做出贡献。他提出了在小麦品种间杂交中,利用ph基因创造出更多优良变异的设想。在他的指导下,他的助手和研究生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并进行了各种变异类型的细胞遗传学研究,为开创小麦育种的新途径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他担任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时,对教学指导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并且亲自带研究生,也没有中断过研究工作。他还对如何提高研究生培养水平提出了许多新的建议。1982年我国研究生学位制度恢复没有几年时间,他多次建议本科生大学毕业工作2年后才准报考研究生,建议从1984年招收在职研究生,加速培养他们成为能够独立工作,富有开拓精神的科研人才。同时,他积极倡导对在职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他还为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争取必要的物质条件,做了大量工作。
利用生物技术向小麦导入冰草优异基因的研究 摘 要 小麦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和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利用生物技术向栽培作物转移向外源优异基因来拓宽小麦育种的遗传基础,是现代作物遗传育种学科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 栽培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2n=4x-42, AABBDD)与冰草属(Agropyron Gaertn., P genome )(这儿所说的冰草属是现代小麦族植物分类学上的概念,而非传统的广义冰草属概念,即与一些小麦遗传育种学家将长穗偃麦草(Elytrigia elongata)和中间偃麦草(Elytrigia intermedia)等偃麦草属种也称为冰草的传统概念截然不同)植物间的杂交,可追溯到本世纪30年代(White, 1940; Smith, 1942; Dewey , 1984), 但直到90年代一些学者才先后报道了小麦与冰草属植物间的成功杂交(李立会等, 1990, 1995;Li & Dong, 1991; Chen et al., 1990; Limin & Fowler, 1990; Ahmad & Comeau , 1992; Jauhar, 1992)。 尽管这儿所列出的国外一些科学家也曾获得了小麦与冰草属植物间的杂种,但由于外源种选择的盲然性,即对要从冰草属植物向小麦转移哪些基因不明确(Chen et al., 1990; Jauhar, 1992), 或杂种F1的高度不育性(Ahmad & Comear, 1992), 或要转移的目标基因难以在小麦背景下表达(Limin & Fowler, 1990 )等原因,未见进一步的报道,而是基本上放弃了该领域的研究工作(私人通信,1997)。 在本项研究工作中,我们以普通小麦品种Fukuho (春性,具3对可杂交性基因,农艺性状良好,原产于日本)为母本,以分别采自新疆和内蒙古的3份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
苦荞麦属蓼科双子叶植物,俗称苦荞,学名鞑靼荞麦。苦荞麦喜凉爽,耐瘠薄,多生长在高寒山区,籽粒供食用。它在世界上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山区,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是苦荞麦的主要产区和
起源地之一。彝族同胞长期以苦荞麦为主食,身体健壮,肌肤红润,很少有人患有高血压。 祖国医学《本草纲目》记载:苦荞麦性味苦、平、寒,有益气力,续精神,利耳目,有降气宽肠健胃的作用。现代临床医学观察表明,苦荞麦及其制品具有降血糖、降血脂,增强人体免疫力的作用,对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中风等病人都有辅助治疗作用。这些作用都与苦荞麦中含有的营养成分有关。(文章来自佑顺荞麦茶网) 据科学工作者证实,苦荞麦中含有黄酮类物质,其主要成分为芦丁。
芦丁含量占总黄酮的70%-90%,芦丁又名芸香甙、维生素P,具有降低毛细血管脆性,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在临床上主要用于糖尿病、高血压的辅助治疗。 苦荞--七大营养素完全集于一身,不是药,不是保健品,是能当饭吃的食品,却有着卓越的营养保健价值和非凡的食疗功效。它不属禾本科,而属蓼科,与人们所熟悉的“何首乌、大黄”等是亲兄弟,是国际粮农组织公认的优秀粮药兼用粮种,是我国药食同源文化的典型体现。苦荞被誉为“五谷之王”,三降食品(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出产于高寒山区,绿色天然,纯净无染。
荞麦分为甜荞和苦荞,富含有大量的芸香甙(亦被称为VP或卢丁)和烟酸(维生素PP),为普通荞麦的13.5倍。芸香甙可以保持体内胶原蛋白水平,美容养颜,减少细纹;健胃排毒,帮助减轻体重。且可防止老年人“三高”。
功效作用
1、净化血液、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压
芸香甙可抑制体内的磷酸二酯酶的活动,避免血小板凝集。它有助净化血液和改善血液循环。此外,它亦有保护血小板脂肪过氧化的功能,能帮助患高血压的人士保持健康的血压。
2、保护微血管,降低血脂及预防脑中风
芸香甙可抑制脂肪氧合酵素(lipoxygenase)和前列腺素合成酶素(prostaglandin synthase)的活性,以防止血管变得脆弱,特别是微血管。它同时具有强化血管的功能,可降低瘀伤、筋脉瘤及痔疮的发生率,也可降血压和血脂及预防脑中风。
3、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鞑靼荞麦中同时具有一特殊化合物六磷酸肌醇(D-chiro-inositol),能发挥与胰岛素相仿的作用,有效降低血糖。鞑靼荞麦可以防止或抑制醛糖还原酶的活动,有助延迟或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4、美容养颜,减少细纹
芸香甙可帮助身体吸收并充分利用维生素C,也可以防止细胞受到自由基的破坏。另外,此成分亦可保持体内的胶原蛋白水平以减少皱纹和细纹的产生。
5、清除体内垃圾,减轻体重
鞑靼荞麦茶所含的可溶性纤维量远高于其它禾谷类作物,其含量是稻米的 4 倍、小麦的 2.7 倍、玉米的 1.1 倍及甜荞的 1.6 倍。膳食纤维的摄取能提供饱足感和减缓消化速度以减低食欲,避免过量进食,因此,它可以帮助减轻体重。此外,它还可促进肠胃蠕动,帮助疏解便秘的问题,有助清除肠胃内积滞之食物。
6、预防胆结石,降低胆固醇
鞑靼荞麦茶的可溶性纤维也可降低胆汁的累积以避免胆石的形成。一项美国胃肠病论文显示:摄取大量的膳食纤维可降低罹患胆结石的机率!以胶质状的葡萄聚糖为主的膳食纤维,能减缓体内的葡萄糖水平在饭后快速地上升,有效预防糖尿病。另外,膳食纤维也可帮助控制体内胆固醇的水平。
7、抗肿瘤、抗氧化
芸香甙亦有预防直肠癌发生、抗氧化、抗发炎、抗突变、抗肿瘤的作用。
苦荞为原材料挂面,原材苦荞面粉、高筋小麦粉、盐、食用碱、水,是我国西南地区主食之一。营养价值苦荞本身营养价值丰富,尤其是含有其它粮谷没有的生物类黄酮(芦丁)。芦丁有软化血管,改善微循环,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拔毒生肌,有降血糖、降尿糖、降血脂、益气提神、加强胰岛素外周作用。苦荞中镁为小麦面粉的4.4倍,大米的3.3倍,镁元素参与人体细胞能量转换,有降低胆固醇之功效。苦荞蛋白质含量为10.5%,脂肪含量为2.5%,蛋白质中有18种氨基酸,有8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都高于大米、小麦、玉米;钙、铜、锌、铁的含量是大米、小麦的2-3倍,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如硒、碘、铬和多种维生素。功效作用苦荞麦,在中国东北、华北、西北等地都有分布。它是自然界中甚少的药食两用作物,拥有独特、全面、丰富的营养成份,而且药用特性好,有人体所必须的多种营养成份。能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改善微循环等作用,又称“三降”食品。1.降血糖调查表明,主食苦荞麦地区的人群,其血糖水平和糖尿病患病率明显低于不食用荞麦地区的人群。这一结论提示,荞麦作为有效降低糖尿病发生的杂粮作物,应该更多地出现在老百姓的餐桌上。而且苦荞还可以炒制后做成茶饮,每日饮用对高血糖者有辅助治疗作用。2.降血脂苦荞麦中油酸和亚油酸含量极高,而亚油酸是人体最重要的脂肪酸,体内不能合成,属于不饱和脂肪酸的一种,被公认的唯一的必需脂肪酸,具有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血管疾病以及老年性肥胖症的保健效果。而且苦荞生物类黄酮中所富含的槲皮素等能降低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指数。3.清肠排毒苦荞麦中膳食纤维含量达到1.6%,是普通米面的八倍之多,膳食纤维是一种特殊的营养素,其本质是碳水化合物中不能被人体消化酶所分解的多糖类物质,能刺激肠道蠕动,有利于粪便排出,可预防便秘、直肠癌、痔疮,是人体消化系统的清道夫。4.强健心肌苦荞麦中富含的生物类黄酮主要成分是芦丁,研究发现,每天摄入生物类黄酮的量不小于30mg的组,比每天摄入生物类黄酮量不大于1mg的组,死于冠心病的危险性降低了50%。而且苦荞麦中的镁含量很高,是小麦粉的11倍以上。而镁对心肌活动有良好调节作用,可使心脏节律及心奋传导减缓,增加心肌供血量,有利心脏舒张和休息。5.增强免疫苦荞麦中含有的大量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多种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在帮助补充身体所需的多种营养的同时,也能够帮助增强身体免疫力。6.减肥瘦身苦荞麦蛋白有近三分之一为清理蛋白,可清理体内毒素和异物,而且,苦荞蛋白由于富含精氨酸,可以防止体脂增加。而且苦荞麦中的膳食纤维的含量很高,进食以后产生饱腹感,对肥胖病人进食有利,可作为减肥食品;故苦荞麦是难得的减肥佳品。7.美肤养颜苦荞中还含有较多的2,4-二羟基顺式肉桂酸,含有抑制皮肤生成黑色素的物质,有预防老年斑和雀斑发生的作用。还含有阻碍白细胞增殖的蛋白质阻碍物质。8.延缓衰老每100克苦荞中含有43微克硒---抗癌之王,硒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重要的抗衰老元素。而且苦荞中还含有黄酮物质,能有效地清除体内自由基,具有较好的抗氧化和抗脂质过氧化作用,长期食用能够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苦荞的蛋白质、脂肪都高于小麦面粉和大米,蛋白质高于玉米面粉。维生素B2高于小麦面粉、大米,是玉米面粉的4~24倍。矿质营养元素也都不同程度高于其他粮种。苦荞还含有米、面及其他谷物没有的营养活性因子:苦荞黄酮:含芦丁、槲皮素、双色素、莰菲醇等酚类物质。1、苦荞麦比甜荞即荞麦的营养价值高出很多。特别是生物类黄酮的含量是荞麦的13.5倍。苦荞的独特活性成份——苦荞黄酮是一种具有多样生物活性较复杂的复合性物质,主要成份有槲皮素、芦丁、坎菲醇、桑色素,其中芦丁占80%,这种天然组合的比例更有协同效应,更易被人体吸收。2、苦荞麦中膳食纤维含量达到1.6%,是普通米面的八倍之多,具有整肠通便,清除体内毒素的良好功效。苦荞麦含有19种天然氨基酸,总含量高达11.82%。特别含有一般植物如小麦、稻米所缺少的赖氨酸,富含精氨酸和组氨酸。3、苦荞麦含有多种有益人体健康的无机元素钙、磷、铁、铜、锌和微量元素硒等,镁的含量是小麦面粉的11倍以上,铁元素是其它主粮的2—5倍,锌为1.5倍以上,锰为1.4陪以上,钾为小麦的2倍,大米的2.3倍,黄玉米面的1.5倍。镁、钾的高含量大大增强了苦荞粉的营养保健功能。4、苦荞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PP、维生素P,含有其他谷类粮食所不具有的维生素P(芦丁)及维生素C。5、另外,苦荞还含有其它粮食作物不具备的叶绿素。叶绿素中富含微量元素铁,是天然的造血原料,没有叶绿素,就不能源源不断地制造血液,人体就会发生贫血
苦荞即苦荞麦,学名鞑靼荞麦(鞑靼,读音dádá,是对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别名荞叶七、野兰荞、万年荞、 菠麦、乌麦、花荞。比甜荞即荞麦的营养价值高出很多。特别是生物类黄酮的含量是荞麦的13.5倍。它不属禾本科,而属蓼科,与人们所熟悉的“何首乌、大黄”等同属蓼科,是我国药食同源文化的典型体现。苦荞被誉为“五谷之王”,三降食品(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苦荞拥有独特、全面、丰富的营养成份,而且药用特性好,有人体所必须的多种营养成份。苦荞有通便排毒的功效,民间又称其为“净肠草”。苦荞还可以炒制后做成茶饮,每日饮用对三高患者有辅助治疗作用。苦荞是自然界中甚少的药食两用作物,苦荞集七大营养素于一身,不是药,不是保健品,是能当饭吃的食品,因为其特殊的生长环境,本身苦荞就富含硒的,可以对人体起到自然补充硒的作用,有着卓越的营养保健价值和非凡的食疗功效。[1]据《本草纲目》记载,苦荞味苦,性平寒,能实肠胃,益气力,续精神,利耳目,炼五脏渣秽;在《千金要方》、《中药大辞典》及相关文献中对苦荞都有记载,可安神、活气血、降气宽肠、清热肿风痛、祛积化滞、清肠、润肠、通便、止咳、平喘、抗炎、抗过敏、强心、减肥、美容等功效。
荞麦是世界上很多国家的重要作物,如中国、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美国、法国、加拿大、日本等。中国是荞麦生产大国,苦荞麦是中国西部特有的产物,总产量22万吨。凉山州是中国最大的种植和研究基地,总产量14万吨,占中国的一半以上,而且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是中国苦荞麦分布最集中,种植面积最大的产区。苦荞也称鞑靼荞,是荞麦的一种,是我国独有的古老作物,产于我国高寒山区。苦荞唯独在中国北方黄土高源高寒山区和西南云贵川高原山地栽培和利用。荞麦在我国栽培历史很久远,在我国历代的古农书、古医书中都有记载,如早在两千多年以前的《神农书》、《齐民要术·杂说》中都有栽培荞麦的记载,唐代著名医圣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中记载“荞麦味酸微寒无毒。”在以后的宋、元、明、清各代的著名医书中都有荞麦疗疾的记载。《中药大辞典》中记载了苦荞治噎食、痈肿,并能止血、蚀恶肉。苦荞味甘寒,可健胃益气,清势滋阴,益气生津,消烦止渴。它具有清、调、补益三效合一。故而用于脾胃虚弱,气阴两虚,烦势消渴,体胖乏力之高血糖、高血脂的日常保健。中国科学家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对苦荞的营养和保健价值有了新的发现。苦荞麦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其蛋白质含量高,八种人体必需氨基酸的种类齐全,配比合理;含有人体正常发育必需的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维生素、矿物元系含量丰富,并含有一般谷物所没有的芦丁、维生素E、叶绿素等,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苦荞是我国独特的药食两用的粮食作物,其药用价值、营养价值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近年来,苦荞的开发应用在我国医药界、食品科技界兴起了新的高潮。第五、第六届国际荞麦学术交流会结束以后,引起了世界上营养学专家的兴趣,俄罗斯、乌克兰、意大利、日本、美国、韩国、斯洛文尼亚、波兰和瑞典等国科学家也纷纷参与了苦荞麦的研究。我国苦荞麦的研究已应用用于医药、保健食品、化妆品。1 凉山苦荞麦产业的形成1.1 凉山苦荞麦开发的研究历史凉山苦荞麦开发的研究最早应当从1984年起,1984年,凉山州在体检时发现,世居苦荞麦产区并主食苦荞麦的彝族人群,患高血压、高血脂,以及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极低,糖尿病几乎没有。凉山州政府责成凉山州科协开发研究。凉山州科协于1985年邀请北京粮食科学技术研究所、北京中医院、北京同仁医院、中日友好医院等八家单位共同协作研究。并于1987年由四川省科协在北京组织召开成果鉴定会,确认苦荞麦内含有非常丰富的矿物质和十八种氨基酸,其中粗蛋白、叶绿素、芦丁、硒、锌、镁、铬、钙、生物类黄酮、多种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极高,而且含有二氢氧顺式肉桂酸美容成分。是集营养、保健、医疗为一体的天然绿色健康食品。该研究成果在凉山州内促成了两个苦荞麦加工厂,分别是建于西昌的凉山州苦荞粉厂,和建于凉山州昭觉县的格萝蒙荞粉厂,生产的产品主要有苦荞麦营养粉、疗效粉。1996年原西昌农专向四川省教育厅立题进行“苦荞麦方便食品生产工艺的改良研究”,该研究成果于1999经查新、鉴定达国内领先水平,于2000年成果获凉山州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该成果促成了西昌农专食品厂和喜德县田园食品有限公司产生,生产的产品主要有苦荞麦快餐粉、苦荞羹、荞麦羹。1999年原西昌农专向四川省教育厅立题进行“苦荞麦方便食品生产工艺的中试研究”,该研究成果2004年经查新、鉴定达国内领先水平,该成果在西昌农专食品厂应用,生产开发苦荞南瓜羹、苦荞芝麻羹。2001年原西昌农专向四川省教育厅立题进行“苦荞麦系列饮料的研制”,该研究系统研究了苦荞麦麸制茶、苦荞麦浸提汁制复合饮料、苦荞麦植株制茶的相关内容,项目的立题研究、相关报道,促成了凉山苦荞麦茶产品市场的形成。2008年西昌学院向四川省教育厅立题进行“苦荞麦即食方便食品的研制”,该研究正在开展苦荞麦沙琪玛、苦荞麦复合饮料、苦荞麦休闲食品的研制。现今,西昌学院是从事苦荞麦开发研究十多年,研究开发了系列苦荞麦食品,在国内各级学术刊物发表研究论文有30多篇,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国家发明专利一项。1.2 凉山苦荞麦产业发展历史凉山苦荞麦产品开发在1985年至1995年的十年间,市场上销售的苦荞麦产品只有苦荞麦的初加工产品––苦荞麦粉。在1995年至2005年的十年是凉山苦荞麦产业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由于对苦荞麦的研究不断深入,关于苦荞麦丰富的营养和明显的保健功能被大众所认识,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苦荞麦产品受到人们更多的亲昧,而西昌学院食品科学系(原西昌农专食品科学系)从1995年开始至今,十余年对苦荞麦开发的深入研究对凉山苦荞麦产业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推进作用。从1996年原西昌农专在四川省教育厅立题进行苦荞麦食品的研究,并采取产学研结合,创办了校办企业––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食品厂,运用研究成果开发了“航飞”牌系列苦荞麦食品开始,凉山苦荞麦产品开发进入发展期。现在,在州内从事苦荞麦产品开发生产的企业已有十家,生产的苦荞麦产品有苦荞麦生粉系列、苦荞麦快餐粉系列、苦荞麦方便食品系列、苦荞麦茶饮料系列等,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凉山苦荞麦产业。2. 凉山苦荞麦产业的现状2.1 凉山州苦荞麦开发的理论研究已有一定的基础,但与国内同行差距大凉山苦荞麦开发研究起步早,虽然在苦荞麦的营养、保健成分分析,苦荞麦的粗加工、苦荞麦食品的制造等产品开发方面具有一定的基础,但由于研究经费投入不足,目前,与国内同行研究相比,已存在差距。国内同行已进行了苦荞麦保健功能食品、苦荞麦蛋白复合物的营养和保健、苦荞麦提取物的营养和保健等研究,如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的林汝法等进行了“苦荞蛋白复合物的营养成分、及其抗衰老作用的研究”,“苦荞提取物的毒理学安全性”,“苦荞提取物对大小鼠血糖、血脂的调节”,“苦荞叶提取物对小鼠体内抗氧化酶系的调节”等研究。2.2 凉山苦荞麦食品已形成系列化,但还应进一步完善凉山苦荞麦食品在苦荞麦的生面粉类产品系列有苦荞麦麦心粉、苦荞麦麦皮粉、苦荞麦馒头粉、苦荞米、苦荞麦面条、苦荞麦粉丝,苦荞麦快餐粉类产品系列有快餐苦荞麦粉、快餐苦荞麦粥,苦荞麦方便食品类系列有苦荞麦羹(苦荞麦芝麻羹、苦荞麦南瓜羹)、苦荞麦洒奇玛,苦荞麦茶饮料类产品系列有苦荞麦袋泡茶、苦荞麦节节茶、苦荞麦颗粒茶。凉山苦荞麦食品在初加工和深加工方面虽然已形成系列化,但还进一步提高和完善,同时在精加工方面还尚属空白。2.3 凉山苦荞麦食品已具有一定的市场,但还应大力拓展市场凉山苦荞麦产品目前仍属地方产品,还没有真正的走出凉山。虽然西昌市航飞苦荞麦开发中心(原西昌农专食品厂)早在1997年已将产品市场拓展到成都、重庆、上海等大中城市,并已在成都等城市站稳,实现一定的销售,但由于产品推广费用大,销售成本高,未能形成真正的市场需求。其它生产企业在拓展外地市场方面也进行了一定的努力,终因市场推广、消费引导不力也未能建成外地销售市场。随着人们对苦荞麦的深入认识,以凉山苦荞麦的优良品质,凉山苦荞麦食品在全国大中城市必将有很大的市场需求,苦荞麦开发企业应在外地市场加大投入、营销方法上的创新,使凉山苦荞麦走出凉山,为凉山苦荞麦产业上台阶做出贡献。3. 凉山苦荞麦产业的发展3.1 大力推进苦荞麦粉的主食化根据苦荞麦粉的营养和工艺性能,采取添加、补充、强化等措施对苦荞麦粉的营养和工艺性能进行改良,开发生产苦荞麦馒头粉、苦荞麦面条粉、苦荞麦面包粉、苦荞麦蛋糕粉等产品,加大苦荞麦粉在传统主食产品中的使用量。3.2大力开发苦荞麦方便即食食品,形成系列化的苦荞麦快速消费食品在现有苦荞麦食品的基础上,借鉴方便即食食品的产品类型,采取集成传统食品生产技术,进一步开发生产苦荞麦方便面、苦荞麦饼干等烘焙食品,使凉山苦荞麦食品形成系列化。3.3开发特殊形态的苦荞麦食品,提高苦荞麦的价值根据苦荞麦粉的营养和工艺性能,采用传统食品生产工艺,开发生产苦荞麦醋、苦荞麦酱油、苦荞麦复合饮料、苦荞麦八宝粥等苦荞麦食品。3.4开展苦荞麦的综合开发利用,提高苦荞麦的价值苦荞麦的叶、茎、花和籽粒都有很高的开发价值,同时苦荞麦的籽粒经脱壳、研磨制粉后的各种产物都可进行利用,苦荞麦的开发应立足综合开发利用的思路,最大的提高苦荞麦的价值。3.5开展苦荞麦食品的保健食品认证,提高苦荞麦的市场竟争力苦荞麦和苦荞麦食品在降血脂、降血糖等方面的保健作用已被学者和广大的消费者所认可,但州内苦荞麦开发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一个得到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认证的保健食品批准号,反而在北京、天津、山西等地生产企业,采用凉山苦荞麦为原料生产的产品,已有多个获得了保健食品证。凉山苦荞麦产业要健康持续发展,凉山苦荞麦产品要在全国市场具有竞争力,必须加快苦荞麦食品的保健功能申请认证。3.6 以苦荞麦为主要原料,开发苦荞麦医药制品、苦荞化妆品苦荞麦除具有丰富的营养以外,其明显的保健功能、药疗作用、护肤美容作用也被认可,从苦荞麦精深开发利用考虑,可以开发苦荞麦医药制品、化妆品,其可开发的潜力是巨大的。
抗疟新药青蒿素的第一发明人 疟疾是危害严重的世界性流行病,全球百余国家年约三亿多人感染疟疾。自本世纪六十年代起,氯喹等原有抗疟药因疟原虫对此产生抗药性而失效。时值越南战争,促使国际上迫切寻找新结构类型抗疟药。在国内(曾由“523”办....1913
屠呦呦认为,要想破解“青蒿素抗药性”难题,就必须搞清楚青蒿素的作用机理。
自屠呦呦发现青蒿素以来,青蒿素衍生物一直作为最有效、无并发症的疟疾联合用药。然而,世卫组织最新发布的《2018年世界疟疾报告》显示,全球疟疾防治进展陷入停滞,疟疾仍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致死病因之一,“在2020年前疟疾感染率和死亡率下降40%”的阶段性目标将难以实现。究其原因,除对疟疾防治经费支持力度和核心干预措施覆盖不足等因素外,疟原虫对青蒿素类抗疟药物产生抗药性是当前全球抗疟面临的最大技术挑战。
屠呦呦认为,要想破解“青蒿素抗药性”难题,就必须搞清楚青蒿素的作用机理。屠呦呦团队成员、中国中医科学院青蒿素研究中心研究员王继刚说,青蒿素在人体内半衰期(药物在生物体内浓度下降一半所需时间)很短,仅1至2小时,而临床推荐采用的青蒿素联合疗法疗程为三天,青蒿素真正高效的杀虫窗口只有有限的4至8小时。
而现有的耐药虫株充分利用青蒿素半衰期短的特性,改变生活周期或暂时进入休眠状态,以规避敏感杀虫期。同时,疟原虫对青蒿素联合疗法中的辅助药物“抗疟配方药”也可产生明显的抗药性,使青蒿素联合疗法出现“失效”。
屠呦呦认为,解决“青蒿素抗药性”难题意义重大:一是坚定了全球青蒿素研发方向,即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青蒿素依然是人类抗疟首选高效药物;二是因青蒿素抗疟药价格低廉,每个疗程仅需几美元,适用于疫区集中的非洲广大贫困地区人群,更有助于实现全球消灭疟疾的目标。
这个要问屠嗷嗷。我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