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记者公论文范文论文

发布时间:

记者公论文范文论文

在我国,记者和新闻媒体一直被形象地称作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是党和政府沟通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与纽带。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记者中级职称论文,大家快来跟我一起欣赏吧。 记者中级职称论文篇一 记者的新闻良心 [关键词]记者;新闻;良心 每年的记者节, 对记者和新闻媒体来说,都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平日里,人们关注新闻,这一天新闻关注记者。除了鲜花和掌声,最值得关注的当是:这一年新闻如何推动进步――这是全社会对新闻事业的期待,也是记者良知和媒体责任之所在。 在我国,记者和新闻媒体一直被形象地称作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是党和政府沟通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与纽带。新时期,新闻媒体的社会影响力更在不断提升,党和政府、人民群众都对新闻媒体和记者有着更新、更高的期待和要求。期盼着这一“耳目”更清澈――用事实说话,客观公正地报道真相;期待这一“喉舌”发声更准确――能够真正深入群众,倾听人民的心跳,捍卫良知,守护正义。 因此,我们要说,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记者和新闻媒体要欢庆,更要自省: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当初为什么出发。因此,在这样的日子里,重温和重申一些新闻传统和职业操守不仅非常必要,而且会让记者“在路上”的步伐更加稳健,尤其是要恪守新闻良心。 记者的良心和责任,应该建立于以下几条:第一,我们是党的新闻工作者,肯定要坚持党性原则,这是前提。第二,新闻工作者必须要有一个做人的基本品德,遵守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这两条是必须坚持的。党性原则和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和人的品德之间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这两个基本前提下,就应该深入到生活中,积极去捕捉新闻,去揭示问题。 所谓新闻记者的职业良心,是指新闻记者在职业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必须遵循的与所从事的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它是社会道德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新闻工作者要具备爱岗敬业的精神、要遵循奉献社会的责任及必备的专业技能等。 (一)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是新闻界的常识,更是新闻媒体的“底线”。所以有人感叹:“一句真话能比整个世界的分量还重。”可如今,当我们每天浏览新闻时,一些鱼目混珠的新闻总叫人“眼中生刺”:一些媒体的少数记者采访作风不扎实,不深入新闻现场采集第一手资料;为了所谓的“抢时效”,而以电话采访、邮件采访了事,对所得事实也不进行科学严谨的核实、互证;为了吸引眼球和标新立异,甚至道听途说地以讹传讹、“合理想象”……殊不知,只有真实才能动人心弦,离开了真实,新闻就失去了它的存在价值。 (二)普利策说:“新闻工作者是社会这条大船的�望者,它要随时守望环境、提示险情。”毫无疑问,这是记者的职责,也是新闻媒体开展新闻舆论监督的依据所在。但是,所要警惕的是,记者和新闻媒体不要因为时常触及社会的“阴暗角落”就忘却自己身后的大片阳光。近年来,一些新闻媒体受经济利益驱动,无视“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以服务受众为名,向读者贩卖血腥暴力和低级趣味。 需要指出的是,新闻是受众通往世界的一扇窗户。今天的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感知与认识,很大程度上来自各种现代传播手段所建构的世界。新闻媒体所呈现的客观世界和社会事件如何,直接决定着人们如何认知世界和怎样解读事件的意义。而当我们的记者和新闻媒体将现实里百分之一的“阴暗角落”用百分之九十的版面、时段向受众呈现之时,我们带给受众的将是一扇什么样的“窗口世界”?阴暗只有在阳光下才会显示其阴暗,离开了阳光,就会陷入一团漆黑,让人迷茫,让社会大众失去方向感。 (三)维护公平,捍卫正义是社会对记者和新闻媒体的期待。然而,若要做到这一点,前提就是坚持中立的立场。这就要求记者和新闻媒体不能主题先行,不能主观臆断,更不能“制造新闻”。坚持中立,这也提醒着:你是一个记者,你只负责报道事实,展示真相,法律审判是法官的职责,记者和新闻媒体绝不能越俎代庖。“媒体审判”不仅损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影响司法独立、而且会亵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阻碍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四)值得警惕的是,近年来,媒体侵犯公民隐私权和名誉权的案例不时出现。我们应该明白:当一个市民不遵守交通规则闯红灯时,他是在违规;而一个记者若对其不做任何隐私处理地让这个交通违规者在大众媒体上“示众”时,这便是一种违法,其恶劣影响甚至超过公民违反交通规则。 有偿不闻、有偿新闻,都是新闻工作者良心的缺失,利用自身的新闻职业权利之便换取经济利益,出卖了自己的新闻工作良心,损害了记者的公信力,严重伤害了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侵害了公众的对信息的知情权。 现实中记者是可以凭良心和责任报道的。一个新闻工作者,在有些市场化的媒体报道中,经济利益考虑过多了,结果凭良心和责任的报道实际上是进行了歪曲的报道,这必须引起新闻人的高度关注。 第一,以记者的良知和责任感确保新闻客观公正,这是基本的要求。作为党的新闻工作者来说,一方面要讲党性,同时要讲良知和责任,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一点也不矛盾。 第二,在实践当中,党性原则也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必须通过你的报道,你的笔,你结合新闻事实来反映,从而促进了问题的解决,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第三,作为党的新闻工作者,舆论监督是从事新闻工作不可缺少的有效载体,通过舆论监督,最终使党和人们的事业更加推进。社会在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问题交错在一起,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是不可避免的,需要舆论监督的手段来推动工作,“激浊扬清、弘扬正气”,这是新闻工作者必须履行的一个职责,也是新闻工作工作者对新闻工作责任的自觉意识。新闻工作良心是建立在新闻工作道德责任感的基础之上的。当新闻工作工作者对自己应承担的新闻工作责任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逐步形成了一种强烈的道德责任感时,也就确立了自己的新闻工作良心。 最后,记者和新闻媒体必须遵守法律,不能逾越法律,无论是采访权和报道权都必须游走于法律规范之内。□ 记者中级职称论文篇二 何做好出镜记者 摘要:出镜记者要具备一定的特质,即提问的技巧和对新闻现场的控制能力和挖掘能力。本文 分析 了出镜记者在新闻报道中暴露出来的 问题 ,以及作为一名出镜记者到底应该具备那些基本的素养和能力。 关键词:出境记者 新闻现场 新闻报道 出镜记者是伴随着新闻事业的 发展 产生的,是电视新闻行业内部分工细化的产物。随着 社会 的不断进步,受众具备了更高的 心理层面需求,他们已经不再满足关于事实的客观性报道,因此具有“深、广、新”特性的电视新闻成为媒介和新闻 工作者追求的目标。同时伴随着新闻现场的日益复杂,电视新闻记者要频频出镜,以提问者或揭秘者的身份起到一个串联新闻前后的作用,这样出镜记者就应运而生了。 现在电视新闻中的出镜记者有好多都是从主持人或普通记者转过来的,但并不是所有的主持人都能做记者,也不是所有的记者都适合出镜。出镜记者要具备一定的特质,即提问的技巧和对新闻现场的控制能力和挖掘能力。在有些电视新闻节目中,我们确实看到了优秀的出镜记者为节目增光添彩,但同时也有一些出镜记者缺乏对现场的观察,不能很好的把握节目的进程,表现令人大失所望,最后将新闻的真实性和震慑力掩埋在遗憾之中。 下面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出镜记者在新闻报道中暴露出来的问题: 一是对自身情感缺乏适度的把握。 在电视新闻中,我们常看到有的记者态度冷漠,不管发生了什么事、现场的气氛如何,都把自己置身事外,始终保持同一表情。这样很容易造成记者与被采访者之间的隔阂,被采访者不会把自己看到的或自己知道的告诉记者,很有可能在关键的时候关闭了话匣,最后造成采访的终止,即使勉强进行下去,采访也只是停留在表面。 还有一种现象,和上面的情况正好相反。那就是记者在现场很容易被当时的气氛 影响 ,或因为被采访者的不幸遭遇而心生怜悯;或因为遇到不公平的事而悲愤不已;或因为看到了光明的前景而兴高采烈。其实这都不是一个合格的出镜记者应该做到的,记者应该时刻记住自己的职责,做到公平、公正、客观的报道。 二缺乏对新闻现场的驾御能力和判断力。 一名优秀的出镜记者除了要具备镜头感、良好的形象和流利的口才外,还要具备非凡的洞察力以及对新闻事实价值的判断力。有些记者在采访的时候,一遇到突发事件就不知该如何收场,手忙脚乱的应付差使或干脆只见其面,不闻其声。其实这都是记者学艺不精,工夫底子不扎实的表现。在采访前,记者应详细了解新闻事实的背景,在头脑里先形成一个大致的框架,想好采访的角度,这样才能在新闻现场快速准确的捕捉有价值的信息。对于一些突发事件,记者虽不能提前遇见,但只要在平时的采访中能多留心,多观察,多积累 经验,就不会出现措手不及的现象。 三 不能处理好和被采访者之间的关系。 现代 社会是法制社会,人与人之间都是平等的关系,记者和被采访者之间也应该是平等的。在电视新闻中,有些记者在采访领导人时,一味的赔笑脸,说话小心翼翼,对弱势的被采访者却表现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提问也无所顾及,咄咄逼人。作为一名有良知的记者,对待所有的被采访对象都应该一视同仁。对领导要表现出尊敬,不卑不亢,变仰视为平视,对弱势被采访者也要尊重,变俯视为平视。 四忽略对被采访者的倾听. 倾听是记者在采访中的一种技巧。记者在采访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困难,你问的 问题 很可能是被采访者难以启齿的。这时倾听往往会发挥重要的作用,在谈话中记者真诚的倾听会拉近与被采访的距离,他会认为你愿意倾听他的故事、接受他的思想。这种心灵上的沟通,会增强被采访者对记者的信任感,很可能就此打开话匣,那么你距离想要的答案也就不远了,还有可能在谈话中会有意外的收获。 新闻调查的出镜记者王志曾说过:“要成为优秀的,首先必须是 职业的。”所谓职业,就是各负其责,你是一名记者,就把采访搞好;你是一名摄像,就把摄像搞好;你是一名编导,就把节 目前 期的策划和后期的制作搞好。镜头前光鲜亮丽的记者,其实在采访前要下很大的功夫,要对你的采访对象进行了解、要对整件事的脉络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甚至在出发前几分钟或是新闻现场,你都要做大量的功课,大脑不能有一丝松懈。 那么作为一名出镜记者到底应该具备那些基本的素养和能力呢? 首先要具备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记者所做的一切要和记者的身份相吻合。记者要学会多思考,不能很容易就被人给。思考和判断力的背后是要求记者要有丰富的阅历。你不了解工人,怎么采访工人?你不了解 经济 犯罪,怎么能解决公司逃税的事件?你不了解国家政策,怎么知道有人钻了政策的空子?记者必须是一个杂家,样样精通达不到,但起码要作到半个专家。这样是对自己负责、对被采访者负责、对广大的观众负责。 其次记者要有控制力。有些采访对象非常的狡猾,越是你想要的东西,可能是他最忌讳说的。像江湖术一样,他有可能说了很多无关痛痒的问题,你已经不知道他在讲什么。这时,作为一名记者,你必须要有定力,要有清晰的思维能力,牢牢把握住自己想要的东西。如果主动权被别人控制,那么记者就是一个失败者。得不到我想要的,我就会一直问,还不说,我就再问。不管在什么时候,记者都不能慌,你不能被人给吓住。如果记者都不能独立思考了,还谈什么采访呢? 第三要有细致的观察能力。被采访者此时的情绪怎样?适不适合继续采访?他的神态怎样?有没有说谎?现场的 环境怎样?有没有什么异常?细致的观察能力也是记者取得采访成功的关键。如果你的观察力不够,很可能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一个很明显的漏洞,可能因为你的不仔细,从眼前悄悄溜走了。一旦事后发现,你将后悔莫及。最后很可能导致采访的失败。 出镜记者肩负着重要的 历史 使命,在一定程度上说出镜记者的新闻品格决定着一个新闻节目的成败。新闻节目与出镜记者之间是互相 影响 的,好的新闻节目需要优秀的出镜记者、好的新闻节目造就优秀的出镜记者。优秀的出镜记者既要熟练的掌握电视传播的 规律 ,又要具备必要的新闻素养,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好节目的节奏,在镜头前淋漓尽致的表现、挥洒自如。记者不单是事件的记录者、传播者,更是 社会 公信力的代言人、是党和国家的喉舌。在一个个新闻事实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新闻记者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使命感,他们是维护新闻真实和社会正义的坚强后盾。记者是一个神圣的职业,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尊敬的职业。 参考 文献 :1电视新闻学 作者:叶子 中国 传媒大学出版 2新闻 写作教程 作者: 刘明华 徐泓 张征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如 作者:赵玉涛 来源 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 4主持人节目驾驭 艺术 作者:杨洁 陈振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5 在现场奔跑的记者最有魅力——叶凤英 作者: 赵华 来源:新闻调查十周年 6 那个记者不在质疑呢——王志 作者 :赵华 来源:新闻调查十周年 看了“记者中级职称论文”的人还看: 1. 发表记者中级职称论文 2. 2017年发表中级职称论文要求 3. 编辑中级职称论文 4. 发一篇职称论文到底需要多少钱 5. 晋升职称报告范文3篇

新闻学是在文学的基础上产生的,与逻辑学、语言学、美学等多种学科相关。新闻学是当前最有前途、最有影响、最有时代特点的学科之一。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新闻学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网路新闻编辑对网路传播现状的改进

摘要:随着网路时代的全面来临,网路新闻编辑这一职业也应运而生。网路新闻编辑作为媒介资讯的“把关人”,要想在媒介融合时代改变网路传播现状,就需要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提高对网路资讯的选择、分析、评价和创造性传播的能力,表达出新闻的真实内涵,实现网路新闻的价值。

关键词:网路新闻编辑;职业素养;媒介融合;网路传播现状

一、网路传播现状

有的网站为了迅速发新闻、争“独家”报道,仅仅靠网路上的海量资讯来写作新闻,所以大量未经认真采访和核实的新闻稿件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结果稿件中错误百出,逻辑混乱、连篇错别字出现、虚假新闻等现象随处可见。当今虽然进入了媒介融合的时代,但是很多网路媒介并没能很好地发挥自己的功用,仍然依赖于传统媒体,导致网路新闻千篇一律,难以满足受众的需求。

二、网路新闻编辑需要如何改进

一提高网路新闻编辑的选择能力

现在很多网路新闻编辑每天的工作只是将纸质版的文字转化为电子版,然后加上一个显目的标题,这样就完成了日常的工作。网路资讯的庞大冗杂,受众需要在最短的时间里检索到自己所需要的有用资讯,而且由于各种社交软体的涌现,网路编辑获取资讯的来源越来越广,甚至有的资讯是从普通网民的释出中获取的,所以讯息的真实性就难以保证,这种情况下,网路新闻编辑就需要具有收集、分析、鉴别的能力,这就是一种选择的能力。[1]网路新闻编辑要在接触社会的资讯后,筛选出有价值的资讯进行释出,这样不仅能满足受众的需求、吸引受众阅读,也能让新闻正确引导受众,正确地影响和引导舆论。

二对网路媒体自身及受众的清晰定位

网际网路的迅速发展,使得对媒体网站建设的需求增加,然而很多入口网站在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物力后却没有收到实质性的效果,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展示作用。很多网路媒介之所以得不到大众的关注,主要原因在于对自身的定位以及对受众群体的定位不清晰,一味地大面积、大领域释出资讯,又怎么能获得自己的忠实受众呢?网路媒体在受众市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但由于媒体对受众调查不够,一些媒体不顾自身优劣,也不管自身释出内容的取向,就随意释出资讯,所以其受众定位存在高度重叠和盲目性。而现代社会,人们在受教育水平、职业、兴趣取向、收入水平、生活享受意识等方面的差异越来越明显,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网路媒体的受众也出现了群体分化,需求也由过去的较为同一转为分化,必须要了解其中的差别,进行“差异化”受众定位。因此,只有在较长时期内向受众传达差异性的资讯产品和服务,满足其特殊需求,形成媒体的特有受众群体,才能形成竞争优势。

三根据时代的发展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

新闻学给我们的是一种从事新闻的工作思维,让我们去发现新闻、挖掘新闻,给了我们从事新闻工作的基本技能,但是要观察现实,评价事实的是非曲直、利弊得失,还需要从其他学科以及社会实践中吸取养料。网路的普及,在政治、法律、文化等方面给大众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不少便利,但是资讯的释出具有不可控性,网路新闻编辑如何正确识别并独立地作出判断呢?网路新闻传播打破了原来的地域与行业的限制,与世界联通,所以要求网路新闻编辑要改变自己传统的思维方式,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扩充套件自己的全球视野。现在的网路新闻受众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水平,在网上查询相关资讯时,人们一般更倾向于阅读专业所需要的资讯,面对这样的受众,网路新闻编辑就必须有更丰富的知识积累,具备更高的文化修养。因此,网路新闻编辑不能只学习新闻学科,还应该涉及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哲学和自然科学等各方面,建构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只有这样,网路新闻编辑才能对新闻线索作出正确的选择。

四运用数字化工具来进行特色报道

网路新闻传播运用高科技进行讯息传播,网路新闻的表现形式将逐步由静态转向动态。现阶段,越来越多的媒体将新闻资讯编写由简单的“文字+图片”的形式,发展成为集视讯、音讯、文字以及大量相关资讯连结的立体报道形式。今后,网路新闻采访中还会更多地运用视讯采访等手段,远距离实现“面对面采访”。[2]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网路新闻工作者不仅要会用高科技,而且要能熟练地掌握现在的媒介工具,只有不断学习网路知识,加强网路传播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和媒介素质,善于利用各种软硬体装置,才能开创一片新天地。这个网路媒体云集的时代,竞争异常激烈,这种竞争不仅包括新闻内容的竞争、讯息可信度的竞争,也是网路新闻编辑自身素质的竞争。编辑应该充分利用网路的互通性,不能只求自己的发展,要与其他不同型别的网路媒体相互配合,互相促进,这样才能使自身竞争力有更大的提高,才能改善网路传播现状。

五记者应具备更强的道德意识

网路新闻工作者在资讯传播中,必须具有很强的道德意识,对发出的每条讯息负责。新闻工作者还要积极利用自己掌握的资料,发现并谴责不道德的资讯传播现象,以保证资讯传播的有效性和纯洁度,从而增强传播的效果。记者一定要有精品意识,在努力增强责任感的同时,养成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尽可能地减少稿件中差错的发生。总之,网路记者应重视整体道德修养的提高,树立良好的整体职业形象,以顺利完成资讯时代新闻传播者角色的转换。

三、结语

网际网路作为第四媒体,已经得到大众的认可。网路新闻编辑作为这个拥有海量的网际网路资讯海洋里的瞭望者,在这个有害资讯滋生并可迅速传播的温床里,不仅要扮演好瞭望者的角色,利用自身优势及时传达新闻资讯,还要扮演好“把关人”的角色,让虚假、有害资讯止于网路之外,还受众一个干净的网路新闻传播环境,改善现在纷乱繁杂的网路传播现状。

参考文献:

[1]赵振杰.浅论网路编辑的文化修养[J].出版发行研究,20025:26-27.

[2]王巨集.网路编辑应具备的素质[J].新闻爱好者,200511:45.

二: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创新策略

摘要:媒介融合时代的来临对新闻传播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体育新闻传播人才亦是如此。本文立足于媒介融合时代的新特点,对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方案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创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综合运用定量与定性、文献资料法、内容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结合媒介融合时代的特点,在前人的基础上,对媒介融合时代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方案提出了新的观点。笔者对媒介融合时代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探讨,旨在为我国的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作出一些有益的探索,使其能够满足当前的时代特征和传媒行业发展的需求,从而使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媒介融合;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创新

随着时代的进步,网路数字技术不断发展,并在传媒领域进行了广泛的应用。新媒体形式层出不穷,新旧媒体的界限日渐模糊,媒介受众也由大众化向分众化转变,媒介融合时代悄然来临。媒介的融合发展对传媒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在更加娱乐化的体育新闻报道中。因此,探索更加适合媒介融合时代的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创新方案势在必行。

一、媒介融合时代传媒融合的特点

21世纪是媒介融合时代,网路、手机等新媒介出现并逐渐成为人们获取新闻的重要媒介。同时,人人都可以是新闻的传播者,现代传播成为平民化甚至是全民化的传播。新媒体的出现使得资讯传播渠道更加开放与多元,传播渠道的多元使受众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受众向分众化转变。随着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传播方式的融合成为趋势。但同时,随着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传媒发展中也存在诸如新闻真实性存疑、传媒公信力降低、受众选择性困惑等问题,仍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规范。

二、媒介融合时代对体育新闻传播者的新要求

相较于其他新闻传播者而言,受众对体育新闻传播者的要求更高。体育新闻传播者不仅要懂体育、爱体育,拥有海量的体育知识,同时还要拥有敏锐的判断力与独到的见解。媒介融合时代对体育新闻传播者提出了新要求。

一运用多种媒介蒐集与整理资料

资料的蒐集与整理是一名合格的体育新闻传播者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海量的体育资料与丰富的体育知识是体育新闻报道的先决条件。一篇好的体育新闻报道,不仅要有记者的观点与见解,同时还需要大量的资料支撑。大资料的来临使得资料的蒐集与整理不再复杂,在网际网路平台上,可以进行各种资料的蒐集、整理分析。所以,运用各种媒介蒐集、整理与分析资料,是一名体育新闻传播者应掌握的基本能力。

二综合应用多种媒介渠道传播体育新闻

媒介融合时代,多种媒介使用统一的以网路平台为基础的数字工具和数字语言,形成了大众传播特性、艺术表现形式和数字技术平台紧密结合的融合发展趋势。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综合运用各种传播手段,实现传播效果的优化,体育新闻传播者亦是如此。体育新闻传播的特性要求体育新闻报道风格的娱乐化与内容的专业性。所以,体育新闻传播者在进行体育新闻报道时,既要hold住官方文章,又要能报道街边趣闻,同时还要善于捕捉竞技场上潜在的新闻。使用资料工具与资料语言进行多种媒介渠道的报道,是体育新闻传播者必备的能力。利用多种媒介进行报道,要求体育新闻工作者写出适合各媒介传播特性的各种风格与体裁的文章,同时还要有一定的新闻策划能力,策划出适合各种自媒体传播的“萌文”。当然,图文的处理与音视讯的制作也是必不可少的。

三、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方案的现状分析

中国的体育新闻专业教育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最早要追溯到1983年上海体育学院试办体育新闻专业方向。据资料显示,我国现有的体育新闻专业方向点已达20个左右,主要分布在体育院校、综合性大学的体育学院以及民办学校和其他社会办学机构。其课程设定大多以体育新闻评论、体育新闻学、广播电视概论、网路传播理论与务实、电视新闻务实、新闻摄像、体育新闻传播学等为主。但随着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现有的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方案亦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体育新闻≠体育+新闻

体育新闻专业成立至今已经培养了几代优秀的体育新闻人才,但体育新闻人才的培养仍然存在课程设定问题及教材问题。目前,国内有的体育新闻专业教材包括郝勤的《体育新闻学》、毕雪梅等的《体育新闻学概论》等。虽然弥补了体育新闻专业教材方面的空白,但是部分院校仍然将体育新闻专业停留在新闻传播学理论与体育简单叠加的层面,缺乏课程设定的专业性。

二师资结构有待调整,师资力量亟待加强

我国体育新闻专业虽然已有30多年的历史,但体育新闻教育仍相当于起步阶段。随着新闻媒体的更新换代,专业教师仍处于较为缺失的状态。绝大部分院校的体育新闻学教师由高校新闻学或专业专案教师担任,缺乏体育新闻专业教育的专业性和深度。

三理论教育与实践脱节

由于师资结构存在问题,学生能接触到的有体育新闻实践经验的教师数量较少,使得目前我国体育新闻教育实践处于“纸上谈兵”的阶段。师资方面的问题,还使学生最后的实习环节受到影响。首先,部分院校没有设定实习部分,即使设定了,对学生的实习地点等也没有做过多要求。其次,部分院校设定了对口的实习基地。此举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实习难的问题,但部分实习基地的建设尚未落实,或者无法跟上时代要求,这也成为制约体育新闻专业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

四、媒介融合时代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方案创新研究

为应对媒介融合发展的需要,满足当前体育新闻报道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对当前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创新性改革是十分必要的。笔者认为,当前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应该以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主。我国高校的高等教育一直以来存在着轻实践、重理论的问题,培养的学生多是理论知识掌握得多,而实践能力相对较差。体育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亦是如此。如何进行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笔者有以下建议:

一打破专业壁垒,调整课程设定,增开融合型技能专业课程

当前,我国的体育新闻传播在进行专业设定时,体育新闻学、体育电视编导、体育广告学、体育播音主持等相关专业都是分而立之,各专业的课程设定与安排也都是基于该专业设定形式而形成的。这种专业和课程设定模式造成了各专业之间人才培养的割裂,已经无法适应当前媒体融合的发展趋势,必须要打破专业壁垒,调整课程设定,才能够真正培养出基础扎实、技能多样、适应媒介融合发展需要的传媒人才。同时,为了适应媒介融合时代网际网路、手机等新兴媒介主流化发展的趋势,在课程设定方面,除了传统体育新闻专业开设的采、写、编、评、摄等核心课程之外,还应开设摄影摄像基础、计算机图形影象设计与制作、网页设计以及包含有音视讯与图文立体互动设计的多媒体互动设计课程,使学生全面掌握网路、手机新闻的采编、制作能力。同时,还可以进行网路传播用语与网路受众特征等方面的课程培训,使学生快速掌握网路受众的特性,方便学生在网路传播的实践中,尤其是在娱乐化的体育新闻传播实践中快速上手。

二优化师资队伍,加强媒介融合技能型师资队伍建设

现阶段,在我国的体育新闻专业中,与媒介融合相关的课程教学工作做得并不好,其主要原因是缺少拥有媒介融合技能的高素质师资队伍。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培养体育新闻传播人才的关键所在。由于传统的专业与课程设定的弊端,院校现有的教师往往只对某一类媒体有较深的认知和了解,对其他媒体尤其是新兴媒体的认知和研究则相对缺乏,对新媒体技术的了解与掌握更是少之又少。体育新闻传播者独有的体育属性要求体育新闻专业的教育与普通的新闻学教育不尽相同,体育新闻专业的教师更加侧重对体育专案的熟悉与了解。因此,教师在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与教学水平的同时,还应该时刻关注体育比赛与体育新闻,对某个或多个体育专案进行深入了解,以便在教学中随时随地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引领学生对体育的爱好与关注,加深学生对体育的理解与思考。

三整合实践平台,建立媒介融合实验室

对于传媒专业而言,完备的教学实践平台是培养传媒人才所必需的,体育新闻也是如此。早在2008年,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就投资数万元建设了模拟媒体生态环境的媒介融合实验室,并开设了我国第一个本科媒介融合专业。其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发展型、复合型、应用型传媒人才,特别强调理念和技能双管齐下的培养模式。当然,就现实情况来说,建设媒介融合实验室需要高昂的费用,这对于国内很多体育院校来说都是比较困难的。幸运的是,媒介融合本身也为教学实践平台的建设提供了便利。例如,电脑PC机和智慧手机等网路数字技术的普及,使得学生能够自己开设个人网页、个人部落格、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并在上面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展示自己的作品。同时,学生也可以利用PR、EDIUS等软体工具进行音视讯的制作,并通过网路相互转发与评价,在互评中得到提高。还可以将这种平台与学院已有的教学实践平台相连线,大大强化学生各种媒介技能的训练,取得更好的培养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玉梅,杨颖.新媒体时代传媒人才实践培养模式研究[J].新闻传播,201514:55+57.

[2]王勇.媒介融合背景下高校传媒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3]张丁丁.我国体育新闻教育的现状与问题解析[J].视听,201407:119-120.

今日农业杂志记者公示

比尔·盖茨在美持有土地面积相当于两个纽约

比尔·盖茨在美持有土地面积相当于两个纽约,过去十年里,比尔盖茨和前妻梅琳达在美国19个州购买了超过242,000英亩(1088.6平方公里)的农田,比尔·盖茨在美持有土地面积相当于两个纽约。

“面积差不多相当于整个香港那么大,抵得上3个柏林。”

美联社报道称,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刚刚获得法律批准,允许他购买价值1350万美元的北达科他州2100英亩(1英亩约合6亩)农田。此前,比尔·盖茨购买农田一事,一度引发当地居民不满,并导致该州最高检察官介入此事。

实际上,这并不是盖茨第一次在美国投资买地,他已经在美国十几个州购买近26.9万英亩、相当于163万亩的土地,几乎占全美农地的1%,已经是美国最大的农田私人所有者。在全球高通胀、股市波动的背景下,欧美国家买农田的“地主”也越来越多。

相当于“1个香港”“3个柏林”

雅虎财经网6日报道称,刚刚从北达科他州购入2100英亩的良田,使得盖茨的土地版图再次扩大。据2021年《土地报告100强》发布的数据,盖茨在过去几年购置的农地遍布十几个州,包括24.2万英亩的农田、1234英亩休闲用地和 2.575万英亩的其他土地,正在从农田过渡到住宅和商业用途。

北达科他州的收购将使其土地总持有量超过27万英亩,面积差不多相当于整个香港那么大,抵得上3个柏林。

比尔·盖茨在美国各州持有的土地面积

报道称,盖茨购买的农地包括路易斯安那(6.9万英亩)、阿肯色(4.8万英亩)、内布拉斯加(2万多英亩)、亚利桑那(2.5万多英亩)、密西西比、印第安纳、华盛顿州以及南部的佛罗里达等州。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报道称,这些遍布近20个州的土地包括种植胡萝卜、大豆和土豆等蔬菜的农田,其中一些最终成为麦当劳的炸薯条。

美国媒体报道称,虽然盖茨是美国最大的农田私人所有者,但他并不是美国最大的土地拥有者。美国最大的土地拥有者另有其人——亿万富翁约翰·马龙,被称为“美国有线电视教父”,他在全美拥有220万英亩土地。

此外,人们熟知的亚马逊电商巨头杰夫·贝索斯也拥有42万英亩土地,除了耕地,还有大量森林和未开垦的土地。美国传媒巨头特德·特纳、以250亿美元财富位列《2021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65名的美国商人托马斯·彼得菲,都是美国排在前列的土地所有人。可以看出,大地主都是超级富翁。

比尔盖茨资料图

欧洲富人也爱买地

在欧洲国家,买农田的“地主”也越来越多。波西尔是德国下萨克森州的一家家具企业的负责人。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他的家族每年都会在周边地区买下10到20公顷(1公顷等于15亩)的土地进行投资,除了农地,还有森林。森林的木材用于他的企业,而农地则租给当地农民。

波西尔对《环球时报》记者说,20年前,他们买地每公顷不到1万欧元,10年后价格达1.5万欧元,现在已经超过3万欧元。这个价格在农业州下萨克森州还算是比较低的。

他告诉记者,他们家族买下的地至今从不出售,一代一代继承下去。根据德国各地的规定,如果买地建工厂、公寓楼等,审批会比较严格。当波西尔与当地农民签订租赁合同时,会详细说明土地的用处和注意事项等。

“最近两年,德国出现买地热。”柏林土地和房地产投资顾问鲁迪格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国亿万富翁投资农业用地,是为了保护自己免受通货膨胀的影响。

私人非农业买家相对容易获得美国的农田和森林。而在德国,投资者购买农业用地受到更严格的监管。当局希望避免农田成为投机对象,每年交易的农地不到1%。

但现在德国政府对土地买卖有所放宽,比如规定买农地可以建太阳能公园发电等。有的一个城市就有十多个太阳能公园项目。当然,更多人买地是用来建农场或出租。不过也有质疑称,富人有通过买地获得高额农业补贴的嫌疑。但鲁迪格说,如果购买者不生产,很难在欧盟内获得补贴。

德国《今日农业》杂志称,不仅德国农地价格大涨,欧盟大多数国家的农地价格也在涨。比如,2020年农地最昂贵的荷兰,每公顷价格接近7万欧元。而在过去10年,荷兰土地价格上涨近40%。另一个国家罗马尼亚,土地价格在过去10年翻了5倍多,2020年达到每公顷7163欧元,价格甚至超过农业强国法国。

“最古老、最好的长期投资之一”

“高回报,低风险”,德国经济新闻网这样概括富人买地投资的趋势。投资传奇人物沃伦·巴菲特曾表示,在多地买农田,这是“最古老、最好的长期投资之一”。

总体而言,农地一直是一项有利可图的投资,投资农田的回报比其他绝大多数的投资都要好,甚至可以与股票相媲美。据美国《福布斯》报道,在过去29年间(1992-2020),美国农地的投资回报高于绝大部分资产。

还有数据显示,自1972年以来,美国农田的年化回报率约为10%,而美国房地产仅为9%,美国股市(标准普尔500指数)和黄金每年仅增长约7%。尤其是近期食品价格暴涨,农地投资更具有潜力。鲁迪格认为,从大富翁的投资看,买地也是一只绩优股,需要长期投资为佳。

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显示,美国有超过3.7亿公顷的农田,其中2/3为农民所有,1/3为大投资者所有。数据还显示,39%的农地地主自己不种地,而是将农地出租给农民。这些不种地的地主其中80%都是投资商。显然,租金带来的现金流是很多投资农地的一笔直接可观的收入。

其次,作为农地,农作物收益也是其中一项主要回报,尤其对于真正种地的农场主来说。有的人购买农地除了作为一项相对稳定增值投资之外,同时把它用作度假、休闲的场所。有的人还会把农场打造成庆祝婚礼、生日以及其他庆祝活动的举办场所。

《环球时报》驻美国记者所在的美国东海岸虽然没有中西部广袤的农田,但是也会在郊区随处看到农场。很多农场以种植果树为主,比较大的农场每年会有一个采摘节。除了采摘水果,万圣节前,遍地的南瓜还供人们采摘。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农场往往还有一个卖自家产品的食品杂货店,有的几乎就是一个大型食品超市。这样的农场杂货店很受当地人欢迎,甚至成为社区一个地标性场所。

美国农地一直以来就是很好的投资品种,但购买农地的前期成本很高,不太适合资金量小的普通投资者。最近几年美国农地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以及各种众筹平台的兴起,大大降低这一资产类别的投资门槛。

Harvest Returns首席执行官克里斯·罗利表示,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购买农场需要巨额资金,但如果把大量投资者聚集起来,就可以集中投资购买农地、林地或温室垂直农场,“我们就是这样做的”。

据外媒报道,过去十年里,比尔盖茨和前妻梅琳达在美国19个州购买了超过242,000英亩(1088.6平方公里)的农田,以及27,000英亩的游憩用地和过渡用地,总面积近27万英亩(约163万亩),相当于两个纽约。至此,比尔盖茨成为美国最大的私人农田所有者。

麦当劳的土豆也来自盖茨的农场,超过14,000英亩的农田种植着巨大的土豆。

根据福布斯富豪榜的实时数据,比尔·盖茨目前个人财富累1293亿美元,位居全球第四,仅次于贝佐斯、马斯克和LV掌门人阿诺特。

在美国买一个农场需要多少钱?

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数据,美国农业用地的平均价格为每英亩4,100美元。如果购买1000英亩土地,大约需要2700万元人民币。

据粗略统计,比尔盖茨的26.9万英亩农田耗资约75亿元人民币。

当然,不同地区的土地价值存在很大差异。

美国中部(得克萨斯州和科罗拉多州)的土地相对便宜,1000 英亩土地大约需要支付1到 200万元人民币左右,而在土地最昂贵的加利福尼亚州,可能需要支1200万元才能获得相同面积的土地。

在美国,买地和买农场是两个概念。土地只是一块空地,上面可能没有建筑物或农作物。但是,美国的农场大多已经处于成熟的运营状态,一般以英亩计价,从几千美元到几万美元不等。另外,农场的设施很重要,有无温室价格会有很大差异。

比尔盖茨的私人投资公司通过22家空壳公司购买农田

比尔·盖茨在路易斯安那州(LOUISIANA)的农田数最多,有69,071英亩,其次是阿肯色州(ARKANSAS),47,927英亩;和内布拉斯加州(MEBRASKA),20588英亩。

盖茨的卡斯凯德投资公司直接或通过第三方购买并持有整整269,000英亩的农田。

除此之外,卡斯凯德投资公司还投资了食品安全公司、零售、二手车经销商和加拿大国家铁路公司。

事实上,这并不是盖茨第一次涉足农业。

早在 2008 年,比尔·盖茨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就宣布拨款3.06亿美元,用于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南亚的小农中推广高产和可持续农业。

比尔盖茨并不是唯一一个进入农业领域的富豪。尽管盖茨是美国最大的农田所有者,但他绝不是最大的个人土地所有者。

在《土地报告》美国前100名地主榜单中,比尔盖茨夫妇仅排名第49位。

世界食品价格创8年来新高。比尔盖茨早有预料?

土地资源总是有限的,但全球人口却在不断增加。目前,全球总人口已达78亿左右,而且每年都以较快的速度增长。

根据联合国的数据,未来15年世界人口预计将增加10亿以上,到2030年达到85亿,然后人口将继续增长,2050年达到97亿,2100年达到112亿。

微软联合创始人比尔·盖茨近日在北达科他州购买了2100英亩的农田,引发当地居民不满,并导致该州最高检察官介入此事。

北达科他州总检察长德鲁·瑞格利本周给与盖茨有关联的红河信托公司(Red River Trust )写了一封信,询问该公司他们打算如何使用这些土地,以及他们是否符合该州的企业农业法律的例外情况。

他在信中写道:“所有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都被禁止拥有或租赁农田或牧场,也禁止从事农业或牧场经营。”

“此外,法律对信托公司拥有农田或牧场的能力进行了一定的限制。”

红河信托公司有30天时间对6月21日的这封信件做出回应。

当地居民对红河收购的反应并不积极。北达科他州农业专员道格·戈林(Doug Goehring)说:“我从全州各地听到了很多关于此事的看法。”戈林表示,把土地卖给亿万富翁并不违法,但人们觉得自己被超级富豪剥削了,这些富豪在北达科他州购买土地,但并不认同该州的价值观。

据报道,这家与盖茨有关联的公司从北达科他州土豆种植集团Campbell Farms的所有者手中购买了近2100英亩的红河谷北部农田。

这笔交易价值近1350万美元。这片土地大部分没有灌溉。

盖茨是美国最大的私人农田主,在19个州拥有24.2万英亩农田。不过,他并非像国内一些媒体所说的是“美国最大地主”。

“美国最大地主”这个称号属于传媒大亨约翰-马龙,后者在美国拥有200多万英亩林地,单就土地面积而言是盖茨的近10倍。

国内统一刊号:CN46-1159/F,CN后边的46代表海南省,所以你的问题可以去海南省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厅询问。我已经致电那里,对方称:海南省的正式期刊名录已经在厅网站的《权威发布》栏目中发布,请查询。经过查询“海南省现有报纸期刊名录”,其中没有你提到的期刊,所以我怀疑是假的。。另外在中国记者网和国家出版总署都没有找到此期刊,所以我可以基本肯定是假的。附录:海南省现有报纸期刊名录报纸类:《海南日报》、《海口晚报》、《海南经济报》、《海南声屏报》、《海南特区报》、《考试报》、《海南农垦报》、《南国都市报》、《海南侨报》、《证券导报》、《生活服务导报》、《三亚晨报》、《特区文摘》、《商旅报》、《法制时报》、《海南医学院报》、《海南师院报》、《热科院热农大报》、《海南大学报》、《英语学习辅导报》期刊类:《天涯》、《海南金融》、《海大学报》(社科版)、《海师学报》(社科版)、《新世纪》、《新东方》、《现代青年》、《投资与合作》、《环球体育》、《海南年鉴》、《椰城》、《环球市场》、《东方女性》、《旅游休闲》、《服饰文化》、《今日海南》、《琼州大学学报》、《海南电大学报》、《教师》、《海南政报》、 《海南人大》、《海风》(侨刊)、《南华时刊》(侨刊)、《新教育》、《数学学习》、《海大学报》(自科版) 、《海师学报》(自科版) 、《热带作物学报》、《东方养生》、《海南医学》、《大科技》、《科园月刊》、《热带农业科学》、《科学时代》、《世界热带农业信息》、《热带林业》、《心理医生》、《海南医学院学报》、《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中国热带医学》、《分子植物育种》、《出国与留学》

记者职称论文范文

记者经常与形形色色的人、纷繁复杂的事打交道,并且要准确及时地报道新闻事实。我整理了记者中级职称论文,欢迎阅读!

新闻记者的职业操守

[关键词]新闻记者;职业操守;途径

职业道德是人们在职业生活中应遵循的基本道德,即一般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是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等的总称,属于自律范围,它通过公约、守则等对职业生活中的某些方面加以规范。职业道德既是本行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规范,又是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和义务。

新闻记者,以探求新闻为己任,按照新闻价值规律办事是其近乎本能的职业追求,也是其职业伦理构成的基本前提。同时,新闻事业为公众服务事业,新闻记者必须恪守社会道德,亦是不争的事实。然而,由于现实世界的复杂性,新闻记者常常会陷入双重道德困境。职业道德和社会道德,究竟哪一个应该被优先选择?在诸多记者的实践中,这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作为“社会公器”的新闻传媒,怎样才能更好地传达社情民意,服务社会大众呢?我认为,注重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操守修养是关键。

一、新闻工作者应具备的职业精神

新闻工作是一种崇高的社会职业。其职业精神的内核心应以全力承担社会责任为境界,应有超越物欲的对真善美的追求,应具备放弃小我、成就大我的奉献精神。60多年前,邹韬奋先生在《新闻记者当前的任务》中说:“现在都须彻底认识新闻记者所负责任的重大与工作的艰苦。知责任的重大,便不致糊涂过日子,要时时振作,时时警觉,时时求进步。知工作的艰苦,便不致一遇困难便心灰意冷,兴趣索然。”“知责任的重大”,这就是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精神。这种精神是一种责任,一种对民族、对国家、对历史的责任。有了这种精神,才会有在白色恐怖的条件下,为宣传革命而献出宝贵生命的邹韬奋;才会有写出《中国的西北角》等新闻名篇的范长江;才会有以“勿忘人民”为毕生信念的穆青;才会有在建国前后为真实地报道国内外重大事件冒着生命危险深入前线和新闻事件的现场,最终牺牲宝贵生命的一百多位新华社烈士;才会有在南联盟牺牲的那两名中国记者。社会因有这种责任而更加进步,民族因有这种责任而更加团结,国家因有这种责任而更加强大,历史因有这种责任而更加真实,传媒因有这种责任而更具有公信力。

二、新闻工作者应遵守的职业道德

新闻职业道德,就是新闻传媒及其从业人员在其从事的职业中,所应遵循的一种具有普遍性意义的新闻从业的行为规范。

新闻职业道德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近现代,随着西方新闻传播活动范围不断扩大,一些国家的新闻媒体也随之出现了编造假消息、肆意诽谤、抄袭剽窃等不良现象。于是一些新闻机构和新闻团体分别制订《报业信条》、《记者守则》等规约,作为传媒和新闻工作者自我约束和规范的行为准则。各国也纷纷将其立法,以法律来约束新闻记者的行为。到20世纪70年代末,世界上大约有60多个国家订有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守则。

新中国第一个新闻职业道德规范是1981年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和中央各新闻单位共同制定的《记者守则(试行草案)》。1991年,全国记协又制定了《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该《准则》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先后于1994年4月和1997年1月进行过两次修订。修订后的《准则》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自觉遵守宪法、法律和宣传纪律,维护新闻的真实性 ,发挥团结协作精神 等五项内容,作为我国新闻职业道德规范守则,其中特别将“有偿新闻”现象分列五个方面加以禁止,从而形成了我国较为完备的新闻职业道德规约。

三、弘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

强调弘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的必要性,可从三方面予以考虑:

其一,是新闻工作者正确履行职责的需要。作为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职责和地位决定了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只有建立好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的新闻工作者队伍,并形成一整套较为完备的职业道德体系,才能更好地履行其职责,发挥其作用。

其二,是维护新闻媒体公信力的迫切需要。在传媒之间的激烈竞争中,频发的违背新闻职业操守的事件,使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受到严重影响。前些年发生的包括新华社山西分社鄯宝红等4名记者在内的11名记者在山西繁峙矿难采访中收受贿赂事件的曝光,更是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滑坡,已经成为一个值得高度警觉的严重问题,在目前我国新闻法律尚不健全,媒体自律机制尚不完备的情况下,对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操守管理与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其三,是新闻工作者个人成长的需要。职业道德是根本,职业精神是灵魂。恪守职业道德,可保把事做对;弘扬职业精神,可促使把事做好。新闻工作者如果能把自己的工作与社会、国家、人民联系起来,个人的价值也会因之闪烁。“笔下有人命关天,笔下有财产万千,笔下有是非曲直,笔下有毁誉忠奸”。这四句话道出了新闻工作者工作的重要性,也道出了媒体权力被滥用将会导致的后果。

四、新闻职业操守重在把握“五字”精神

如何培养高尚的新闻职业操守?我以为,把握以下五个字至关重要: 一是“勤”。要勤于调查研究,了解事实真相,要有实事求是的作风,绝不弄虚作假;二是“韧”。就是在学习与工作中要有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不能因工作忙而放松对正确理论的学习,只有具备了深厚的理论基础,才能坚定对党的先进性和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才能在工作中有克难奋进、“愈挫愈勇”的意志;三是“静”。就是要甘于寂寞,力戒浮躁,拒绝诱惑,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作为;四是“公”。公是一种操守、一种境界。有“公心”,才能奉公,才能不以稿谋私,凡成大器者,必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公心,而无或少私心和私虑;五是“美”。“美”是新闻职业的最高境界,是记者追求真实、追求真理的集中体现。一个不懈追求大义之美、情感之美、理性之美与言辞之美的新闻工作者,是不会丧失职业道德的,是不会为金钱和物欲所降服的。一生“勿忘人民”的著名记者穆青,之所以能写出《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等系列脍炙人口、影响几代人的新闻作品,是因为他具备一生为民服务、一生追求真善美的高尚品德。言行一致、信守承诺、爱憎分明等等都是做人的基本品德,从事新闻职业的人,更应该恪守这些品德。“文以载道”,“文如其人”。在新闻史上,许多优秀的新闻工作者不仅有佳作流传于世,也因其高尚的人品而为后人所称颂。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记者中级职称论文

记者职称工作总结范文

在担任记者工作的这段时间,我学习到了很多东西,虽然我本身学的是新闻学专业,但现在更深刻体会到实践出真知的道理。接下来说一下我在记者岗位工作的一点心得:

第一 ,做事要认真。对于新闻的时间、地点、人名一定要准确,外出采访时更要注意检查装备是不是都带全,最基本的采访本和笔,如果是专访最好带上录音设备,回来整理采访笔记的时候有证可查,否则,一些关键的内容不能确认。而且我们是采编结合,编辑校对稿件的工作也需要我们去做,这更需要用认真的态度对待工作。

第二 ,知识面要广。记者要打交道的人是方方面面,有老师,有医生,有清洁工,形形色色的人都有可能遇到。对不同的领域,如果一点都不了解的话,在采访中就可能遇到想不到的一些困难。比如采访糖尿病专家,如果不提前做好准备,一些专业术语就无法理解,这就提醒我,在采访前的准备工作要深入一步,对于要采访的`领域多做些了解。

第三,要有亲和力。新闻工作者要把真实的情况反映给人民群众,这就需要我们深入到群众当中,在的过程中,记者的语言、姿态和外观形象会向被采访者传达出丰富的信息,形成人际传播的第一印象。尤其是我们报纸针对的是广大中老年群体,更需要我们耐心与被采访者交流沟通。

第四, 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作为新闻工作者,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体好了才可以更好地工作。不管严寒酷暑,只要有新闻线索,我们就要出发,所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确实很重要,给自己一个健康的身体就是给自己一笔宝贵的财富。

以上是我的实习工作总结,感谢所有帮助我的前辈们,他们的职业道德和热情令我敬佩。他们不仅教会我新闻宣传的知识,更让我懂得做一名记者的责任与良知。做一个有用的人,做一个有利于国家、有利于社会的人。

人民交通杂志社记者证公示

只要是做记者的,都必须有记者证!!这是最基本的资格证!!是考出来的。

单位公示完到有关部门核发,大概有1个月时间。拿到证还要在这个时间之后。

一个月内。审核记者证的时间为一个月,在公示后一个月内拿证。新闻记者证是我国新闻机构的新闻采编人员从事新闻采访活动使用的有效工作身份证件。

新闻编辑记者论文范文

新闻学是在文学的基础上产生的,与逻辑学、语言学、美学等多种学科相关。新闻学是当前最有前途、最有影响、最有时代特点的学科之一。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新闻学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网路新闻编辑对网路传播现状的改进

摘要:随着网路时代的全面来临,网路新闻编辑这一职业也应运而生。网路新闻编辑作为媒介资讯的“把关人”,要想在媒介融合时代改变网路传播现状,就需要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提高对网路资讯的选择、分析、评价和创造性传播的能力,表达出新闻的真实内涵,实现网路新闻的价值。

关键词:网路新闻编辑;职业素养;媒介融合;网路传播现状

一、网路传播现状

有的网站为了迅速发新闻、争“独家”报道,仅仅靠网路上的海量资讯来写作新闻,所以大量未经认真采访和核实的新闻稿件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结果稿件中错误百出,逻辑混乱、连篇错别字出现、虚假新闻等现象随处可见。当今虽然进入了媒介融合的时代,但是很多网路媒介并没能很好地发挥自己的功用,仍然依赖于传统媒体,导致网路新闻千篇一律,难以满足受众的需求。

二、网路新闻编辑需要如何改进

一提高网路新闻编辑的选择能力

现在很多网路新闻编辑每天的工作只是将纸质版的文字转化为电子版,然后加上一个显目的标题,这样就完成了日常的工作。网路资讯的庞大冗杂,受众需要在最短的时间里检索到自己所需要的有用资讯,而且由于各种社交软体的涌现,网路编辑获取资讯的来源越来越广,甚至有的资讯是从普通网民的释出中获取的,所以讯息的真实性就难以保证,这种情况下,网路新闻编辑就需要具有收集、分析、鉴别的能力,这就是一种选择的能力。[1]网路新闻编辑要在接触社会的资讯后,筛选出有价值的资讯进行释出,这样不仅能满足受众的需求、吸引受众阅读,也能让新闻正确引导受众,正确地影响和引导舆论。

二对网路媒体自身及受众的清晰定位

网际网路的迅速发展,使得对媒体网站建设的需求增加,然而很多入口网站在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物力后却没有收到实质性的效果,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展示作用。很多网路媒介之所以得不到大众的关注,主要原因在于对自身的定位以及对受众群体的定位不清晰,一味地大面积、大领域释出资讯,又怎么能获得自己的忠实受众呢?网路媒体在受众市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但由于媒体对受众调查不够,一些媒体不顾自身优劣,也不管自身释出内容的取向,就随意释出资讯,所以其受众定位存在高度重叠和盲目性。而现代社会,人们在受教育水平、职业、兴趣取向、收入水平、生活享受意识等方面的差异越来越明显,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网路媒体的受众也出现了群体分化,需求也由过去的较为同一转为分化,必须要了解其中的差别,进行“差异化”受众定位。因此,只有在较长时期内向受众传达差异性的资讯产品和服务,满足其特殊需求,形成媒体的特有受众群体,才能形成竞争优势。

三根据时代的发展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

新闻学给我们的是一种从事新闻的工作思维,让我们去发现新闻、挖掘新闻,给了我们从事新闻工作的基本技能,但是要观察现实,评价事实的是非曲直、利弊得失,还需要从其他学科以及社会实践中吸取养料。网路的普及,在政治、法律、文化等方面给大众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不少便利,但是资讯的释出具有不可控性,网路新闻编辑如何正确识别并独立地作出判断呢?网路新闻传播打破了原来的地域与行业的限制,与世界联通,所以要求网路新闻编辑要改变自己传统的思维方式,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扩充套件自己的全球视野。现在的网路新闻受众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水平,在网上查询相关资讯时,人们一般更倾向于阅读专业所需要的资讯,面对这样的受众,网路新闻编辑就必须有更丰富的知识积累,具备更高的文化修养。因此,网路新闻编辑不能只学习新闻学科,还应该涉及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哲学和自然科学等各方面,建构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只有这样,网路新闻编辑才能对新闻线索作出正确的选择。

四运用数字化工具来进行特色报道

网路新闻传播运用高科技进行讯息传播,网路新闻的表现形式将逐步由静态转向动态。现阶段,越来越多的媒体将新闻资讯编写由简单的“文字+图片”的形式,发展成为集视讯、音讯、文字以及大量相关资讯连结的立体报道形式。今后,网路新闻采访中还会更多地运用视讯采访等手段,远距离实现“面对面采访”。[2]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网路新闻工作者不仅要会用高科技,而且要能熟练地掌握现在的媒介工具,只有不断学习网路知识,加强网路传播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和媒介素质,善于利用各种软硬体装置,才能开创一片新天地。这个网路媒体云集的时代,竞争异常激烈,这种竞争不仅包括新闻内容的竞争、讯息可信度的竞争,也是网路新闻编辑自身素质的竞争。编辑应该充分利用网路的互通性,不能只求自己的发展,要与其他不同型别的网路媒体相互配合,互相促进,这样才能使自身竞争力有更大的提高,才能改善网路传播现状。

五记者应具备更强的道德意识

网路新闻工作者在资讯传播中,必须具有很强的道德意识,对发出的每条讯息负责。新闻工作者还要积极利用自己掌握的资料,发现并谴责不道德的资讯传播现象,以保证资讯传播的有效性和纯洁度,从而增强传播的效果。记者一定要有精品意识,在努力增强责任感的同时,养成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尽可能地减少稿件中差错的发生。总之,网路记者应重视整体道德修养的提高,树立良好的整体职业形象,以顺利完成资讯时代新闻传播者角色的转换。

三、结语

网际网路作为第四媒体,已经得到大众的认可。网路新闻编辑作为这个拥有海量的网际网路资讯海洋里的瞭望者,在这个有害资讯滋生并可迅速传播的温床里,不仅要扮演好瞭望者的角色,利用自身优势及时传达新闻资讯,还要扮演好“把关人”的角色,让虚假、有害资讯止于网路之外,还受众一个干净的网路新闻传播环境,改善现在纷乱繁杂的网路传播现状。

参考文献:

[1]赵振杰.浅论网路编辑的文化修养[J].出版发行研究,20025:26-27.

[2]王巨集.网路编辑应具备的素质[J].新闻爱好者,200511:45.

二: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创新策略

摘要:媒介融合时代的来临对新闻传播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体育新闻传播人才亦是如此。本文立足于媒介融合时代的新特点,对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方案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创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综合运用定量与定性、文献资料法、内容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结合媒介融合时代的特点,在前人的基础上,对媒介融合时代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方案提出了新的观点。笔者对媒介融合时代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探讨,旨在为我国的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作出一些有益的探索,使其能够满足当前的时代特征和传媒行业发展的需求,从而使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媒介融合;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创新

随着时代的进步,网路数字技术不断发展,并在传媒领域进行了广泛的应用。新媒体形式层出不穷,新旧媒体的界限日渐模糊,媒介受众也由大众化向分众化转变,媒介融合时代悄然来临。媒介的融合发展对传媒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在更加娱乐化的体育新闻报道中。因此,探索更加适合媒介融合时代的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创新方案势在必行。

一、媒介融合时代传媒融合的特点

21世纪是媒介融合时代,网路、手机等新媒介出现并逐渐成为人们获取新闻的重要媒介。同时,人人都可以是新闻的传播者,现代传播成为平民化甚至是全民化的传播。新媒体的出现使得资讯传播渠道更加开放与多元,传播渠道的多元使受众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受众向分众化转变。随着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传播方式的融合成为趋势。但同时,随着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传媒发展中也存在诸如新闻真实性存疑、传媒公信力降低、受众选择性困惑等问题,仍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规范。

二、媒介融合时代对体育新闻传播者的新要求

相较于其他新闻传播者而言,受众对体育新闻传播者的要求更高。体育新闻传播者不仅要懂体育、爱体育,拥有海量的体育知识,同时还要拥有敏锐的判断力与独到的见解。媒介融合时代对体育新闻传播者提出了新要求。

一运用多种媒介蒐集与整理资料

资料的蒐集与整理是一名合格的体育新闻传播者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海量的体育资料与丰富的体育知识是体育新闻报道的先决条件。一篇好的体育新闻报道,不仅要有记者的观点与见解,同时还需要大量的资料支撑。大资料的来临使得资料的蒐集与整理不再复杂,在网际网路平台上,可以进行各种资料的蒐集、整理分析。所以,运用各种媒介蒐集、整理与分析资料,是一名体育新闻传播者应掌握的基本能力。

二综合应用多种媒介渠道传播体育新闻

媒介融合时代,多种媒介使用统一的以网路平台为基础的数字工具和数字语言,形成了大众传播特性、艺术表现形式和数字技术平台紧密结合的融合发展趋势。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综合运用各种传播手段,实现传播效果的优化,体育新闻传播者亦是如此。体育新闻传播的特性要求体育新闻报道风格的娱乐化与内容的专业性。所以,体育新闻传播者在进行体育新闻报道时,既要hold住官方文章,又要能报道街边趣闻,同时还要善于捕捉竞技场上潜在的新闻。使用资料工具与资料语言进行多种媒介渠道的报道,是体育新闻传播者必备的能力。利用多种媒介进行报道,要求体育新闻工作者写出适合各媒介传播特性的各种风格与体裁的文章,同时还要有一定的新闻策划能力,策划出适合各种自媒体传播的“萌文”。当然,图文的处理与音视讯的制作也是必不可少的。

三、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方案的现状分析

中国的体育新闻专业教育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最早要追溯到1983年上海体育学院试办体育新闻专业方向。据资料显示,我国现有的体育新闻专业方向点已达20个左右,主要分布在体育院校、综合性大学的体育学院以及民办学校和其他社会办学机构。其课程设定大多以体育新闻评论、体育新闻学、广播电视概论、网路传播理论与务实、电视新闻务实、新闻摄像、体育新闻传播学等为主。但随着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现有的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方案亦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体育新闻≠体育+新闻

体育新闻专业成立至今已经培养了几代优秀的体育新闻人才,但体育新闻人才的培养仍然存在课程设定问题及教材问题。目前,国内有的体育新闻专业教材包括郝勤的《体育新闻学》、毕雪梅等的《体育新闻学概论》等。虽然弥补了体育新闻专业教材方面的空白,但是部分院校仍然将体育新闻专业停留在新闻传播学理论与体育简单叠加的层面,缺乏课程设定的专业性。

二师资结构有待调整,师资力量亟待加强

我国体育新闻专业虽然已有30多年的历史,但体育新闻教育仍相当于起步阶段。随着新闻媒体的更新换代,专业教师仍处于较为缺失的状态。绝大部分院校的体育新闻学教师由高校新闻学或专业专案教师担任,缺乏体育新闻专业教育的专业性和深度。

三理论教育与实践脱节

由于师资结构存在问题,学生能接触到的有体育新闻实践经验的教师数量较少,使得目前我国体育新闻教育实践处于“纸上谈兵”的阶段。师资方面的问题,还使学生最后的实习环节受到影响。首先,部分院校没有设定实习部分,即使设定了,对学生的实习地点等也没有做过多要求。其次,部分院校设定了对口的实习基地。此举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实习难的问题,但部分实习基地的建设尚未落实,或者无法跟上时代要求,这也成为制约体育新闻专业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

四、媒介融合时代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方案创新研究

为应对媒介融合发展的需要,满足当前体育新闻报道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对当前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创新性改革是十分必要的。笔者认为,当前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应该以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主。我国高校的高等教育一直以来存在着轻实践、重理论的问题,培养的学生多是理论知识掌握得多,而实践能力相对较差。体育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亦是如此。如何进行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笔者有以下建议:

一打破专业壁垒,调整课程设定,增开融合型技能专业课程

当前,我国的体育新闻传播在进行专业设定时,体育新闻学、体育电视编导、体育广告学、体育播音主持等相关专业都是分而立之,各专业的课程设定与安排也都是基于该专业设定形式而形成的。这种专业和课程设定模式造成了各专业之间人才培养的割裂,已经无法适应当前媒体融合的发展趋势,必须要打破专业壁垒,调整课程设定,才能够真正培养出基础扎实、技能多样、适应媒介融合发展需要的传媒人才。同时,为了适应媒介融合时代网际网路、手机等新兴媒介主流化发展的趋势,在课程设定方面,除了传统体育新闻专业开设的采、写、编、评、摄等核心课程之外,还应开设摄影摄像基础、计算机图形影象设计与制作、网页设计以及包含有音视讯与图文立体互动设计的多媒体互动设计课程,使学生全面掌握网路、手机新闻的采编、制作能力。同时,还可以进行网路传播用语与网路受众特征等方面的课程培训,使学生快速掌握网路受众的特性,方便学生在网路传播的实践中,尤其是在娱乐化的体育新闻传播实践中快速上手。

二优化师资队伍,加强媒介融合技能型师资队伍建设

现阶段,在我国的体育新闻专业中,与媒介融合相关的课程教学工作做得并不好,其主要原因是缺少拥有媒介融合技能的高素质师资队伍。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培养体育新闻传播人才的关键所在。由于传统的专业与课程设定的弊端,院校现有的教师往往只对某一类媒体有较深的认知和了解,对其他媒体尤其是新兴媒体的认知和研究则相对缺乏,对新媒体技术的了解与掌握更是少之又少。体育新闻传播者独有的体育属性要求体育新闻专业的教育与普通的新闻学教育不尽相同,体育新闻专业的教师更加侧重对体育专案的熟悉与了解。因此,教师在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与教学水平的同时,还应该时刻关注体育比赛与体育新闻,对某个或多个体育专案进行深入了解,以便在教学中随时随地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引领学生对体育的爱好与关注,加深学生对体育的理解与思考。

三整合实践平台,建立媒介融合实验室

对于传媒专业而言,完备的教学实践平台是培养传媒人才所必需的,体育新闻也是如此。早在2008年,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就投资数万元建设了模拟媒体生态环境的媒介融合实验室,并开设了我国第一个本科媒介融合专业。其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发展型、复合型、应用型传媒人才,特别强调理念和技能双管齐下的培养模式。当然,就现实情况来说,建设媒介融合实验室需要高昂的费用,这对于国内很多体育院校来说都是比较困难的。幸运的是,媒介融合本身也为教学实践平台的建设提供了便利。例如,电脑PC机和智慧手机等网路数字技术的普及,使得学生能够自己开设个人网页、个人部落格、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并在上面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展示自己的作品。同时,学生也可以利用PR、EDIUS等软体工具进行音视讯的制作,并通过网路相互转发与评价,在互评中得到提高。还可以将这种平台与学院已有的教学实践平台相连线,大大强化学生各种媒介技能的训练,取得更好的培养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玉梅,杨颖.新媒体时代传媒人才实践培养模式研究[J].新闻传播,201514:55+57.

[2]王勇.媒介融合背景下高校传媒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3]张丁丁.我国体育新闻教育的现状与问题解析[J].视听,201407:119-120.

记者要做到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客观公正地报道新闻。我整理了记者职称论文省级刊物范文,欢迎阅读!

新闻记者的修养

摘要:记者的修养重在自律自勉,主要包括知识修养、作风修养和职业道德修养。

1 知识修养

记者是社会活动家,若是知识贫乏,对采访对象所从事的行业、专业的以及基本情况全然不知,那么,采访对象从心理上就不重视你,采访活动就会受挫。所以,记者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

1)政治理论知识。即一个记者要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水平,这是由新闻工作的性质决定的,是记者的基本条件。记者在采写活动中,将报道写活、写短固然重要,但主要是看准、写深,发现并解决问题,善于抓住和揭示事物的特点与本质。而要做到这几方面,从根本上说,取决于记者的理论水平和理论知识修养。因此,记者要系统学习、钻研,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及其他科学理论体系。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经常自觉地从理论角度总结自己的新闻实践;

2)新闻学专业知识。这主要是指新闻传播学基础理论、业务知识的修养。新闻工作者要努力学习、了解中外新闻事业史,掌握新闻传播中的采访、写作、编辑、评论、录音、播放、摄影、广告、攻关、媒介管理等业务知识,才能成为理论扎实的实践者;

3)社会科学基础知识。这主要指文学、史学、哲学、经济学、法学、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掌握社会科学知识,首先要把重点放在文史哲和经济学等方面知识的学习上。具备文学功底,能熟练驾驭语言文字;掌握史学知识,可以明鉴历史,以古论今;哲学知识深厚,观察事物和研究问题就高人一筹;知晓经济学知识,可以拓宽经济报道路子,采写出有深度的经济新闻;

4)自然科学及各方面的生活知识。这包括天文、地理、物理、化学、体育、音乐和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知识。现代社会越来越欢迎专家型、复合型人才,新闻事业也是这样。所以,记者对各方面的知识要兼容并蓄,多多益善。

2 作风修养

新闻记者应该培养良好的作风。这是由记者工作的特点决定的,是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在记者身上的体现。具体内容有:

1)求实、正派、勤奋的工作作风。求实是记者最基本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求实,就是要做到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客观公正地报道新闻。求实,要求记者如实反映从采访中得来的各种情况和问题,反映群众的各种愿望和呼声。记者作为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人民的代言人,作风必须正派。记者只有做到作风正派,坚持原则,主持正义,不搞歪门邪道,采访报道才能秉公行事。勤奋,就是要腿勤、脑勤、手勤、嘴勤。这“四勤”,是记者缺一不可的;

2)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的作风。这是衡量记者工作作风踏实的标志。记者只有深入到实际生活中,深入到群众中,才能真正履行一个记者的职责。记者脱离了实际,脱离了群众,就如鱼离开了水,瓜离开了秧,将寸步难行。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程度如何,在某种意义上,将决定新闻采写活动的成功与否;

3)待人真诚,谦虚谨慎的作风。待人真诚、谦虚,这一优良传统是记者在采访活动中应当汲取并倡导的作风。记者不单是社会活动家,更是人民的公仆,应自觉地与人民群众坦诚相待。言必信,行必果。此外,记者虽然深受群众欢迎和尊重,但千万不能自以为是,甚至对人民群众指手划脚;

4)艰苦奋斗的作风。艰苦奋斗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应当是新闻队伍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记者发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和作风,就是要和群众同甘共苦,将自己的根深深扎在群众这块肥沃的土壤里;

5)做遵守党纪国法的模范。记者无论是从事采访报道工作,还是平日的一言一行,都必须遵守党纪国法和新闻工作纪律。记者活跃在社会各个领域,被外界的千万双眼睛注视着,所以更应该处处严以律己,努力做遵纪守法的模范。

3 职业道德修养

新闻工作是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力量,记者应当成为实践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模范。笔者认为,记者加强职业道德修养,要注意下面四点:

1)重事实,讲真话,伸张正义,坚持真理。真实、客观、全面、准确地反映社会是新闻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尊重事实,敢讲真话,伸张正义,坚持真理,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对党的事业负责,对受众负责,这是新闻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记者的职业道德要求记者牢固树立科学态度,尊重客观事实,要做到是非分明,褒贬公正,坚持同一切危害人民利益的现象作不懈的斗争;

2)报道的内容要健康向上,有益于社会进步。新闻作为一种观念形态、一种精神产品,所报道的内容,要健康向上,准确无误。唯有健康的思想内容,才能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把报道健康内容列入职业道德规范,正是为了强化记者要有社会责任感,要对党和人民负责的意识;

3)摆正位置,不谋私利。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思想侵蚀,坚决反对“有偿新闻”等不正之风。不得以任何名义索要、接受采访报道对象的钱物,不得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每位记者都应当摆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牢记自己的职责,讲究文德,反对以权谋私;

4)处理好与同行的关系。记者处理好与同行的关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处理好新闻单位记者、编辑之间的关系。我国的各类新闻单位都是党领导下的新闻机构,所有采编人员的目标一致,相互间是同仁关系,没有根本利害冲突。因此,同行之间,要相亲、相助、相效,团结协作,形成合力;

二是处理好新闻单位内部之间的关系。新闻单位的报、台内部大都相应的分成若干部或组,各部组的版面或播出时间都有一定比例的分配。每个部组乃至每个记者都要有强烈的集体感,用整体观念来看待版面或播出时间的分配。要建立为共同事业、共同目标,共同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做贡献的情感,才能很好地完成宣传报道的任务;

三是处理好记者与通讯员的关系。广大通讯员历来是新闻单位一支不可忽视的新闻报道的重要力量。他们大多生活在基层和群众之中,犹如在各地安排的新闻“哨兵”,消息灵通,耳聪目明。而且在了解社会动向和群众意愿方面,条件比记者得天独厚。因此,记者要尊重通讯员的辛勤劳动,甘为他们做嫁衣、阶梯。在通讯员队伍中塑造自身良好形象。

参考文献

[1]冯玉.谈谈新闻记者的职业修养[J].新闻与写作,2003.

[2]袁启华.浅谈新闻记者的修养[J].在线新闻,2000.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记者职称论文省级刊物范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