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全面质量管理论文案例

发布时间:

全面质量管理论文案例

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在目前的竞争环境中,如何通过有效的全面质量管理提升企业的质量水平,实现卓越绩效已日益得到了企业界的高度关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全面质量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 要】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要素,质量水平的高低,反映了一个企业的综合实力,质量问题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激烈是市场竞争中,应充分认识质量管理和产品质量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全面质量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素质,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能提高企业产品质量,改善产品设计,加速生产流程,鼓舞员工的士气和增强质量意识,改进产品售后服务。本文讨论了全面质量管理在企业中的 方法 和应用。

【关键词】产品质量;全新质量管理理念;全面质量管理;企业;应用

0.质量管理的定义及概述

质量管理是指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质量管理,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

全面质量管理,即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简称TQM),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们对产品的质量从注重产品的一般性能发展为注重产品的耐用性、可靠性、安全性、维修性和经济性等。在生产技术和 企业管理 中要求运用系统的观点来研究质量问题。在管理理论上也有新的发展,突出重视人的因素,强调依靠企业全体人员的努力来保证质量此外,还有“保护消费者利益”运动的兴起,企业之间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种情况下[1],美国A.V.费根鲍姆于60年代初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他提出,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条件下进行生产和提供服务,并把企业各部门在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方面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体系”[1]。

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

全面性:是指全面质量管理的对象,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

全员性:是指全面质量管理要依靠全体职工。

预防性:是指全面质量管理应具有高度的预防性。

服务性:主要表现在企业以自己的产品或劳务满足用户的需要,为用户服务。

科学性:质量管理必须科学化,必须更加自觉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

1.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

全面质量管理过程的全面性,决定了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应当包括设计过程、制造过程、辅助过程、使用过程等四个过程的质量管理。

1.1设计过程质量管理的内容

主要工作内容包括通过 市场调查 研究,根据用户要求、科技情报与企业的经营目标,制定产品质量目标;组织有销售、使用、科研、设计、工艺、制度和质管等多部门参加的审查和验证,确定适合的设计方案;保证技术文件的质量;做好标准化的审查工作;督促遵守设计试制的工作程序等等。

1.2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的内容

主要工作内容包括组织质量检验工作;组织和促进文明生产;组织质量分析,掌握质量动态;组织工序的质量控制,建立管理点等等。

1.3辅助过程质量管理的内容

主要内容有:做好物资采购供应(包括外协准备)的质量管理,保证采购质量,严格入库物资的检查验收,按质,按量,按期地提供生产所需要的各种物资(包括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等);组织好设备维修工作,保持设备良好的技术状态;做好工具制造和供应的质量管理工作等。

1.4使用过程质量管理的内容

主要工作内容有:开展技术服务工作,处理出厂产品质量问题;调查产品使用效果和用户要求。

2.全面质量管理在企业中的实施

质量对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归根到底,竞争的核心是科学技术和质量。

2.1提高全员的全面质量意识

意识决定行动,任何管理 措施 的实施都要统一思想,首先企业领导者的认知程度至关重要,直接影响了员工的质量意识。领导者要率先垂范,带领全员深入持久地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其次要提高每个员工的质量意识,通过全面质量管理的知识宣传和培训,增强质量意识,提高技术和技能水平并运用到生产实践中。

2.2建立完善的质量责任体系

质量管理的核心是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全面质量管理涉及影响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所有因素,包括人、财、物和管理等各个环节,涉及企业中的所有部门和人员,为分清质量工作的责任。

2.3做好全过程质量管理的组织协调工作

既然质量管理涉及部门多、人员多,在流程衔接上就必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必须注意做好全过程的组织协调。

2.4在全面质量管理中注重效益

全面质量管理强调的是广义的质量,与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并不矛盾,是协调一致的。在企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也是为了减少整个生产过程及各个工序的无效劳动和材料消耗,降低生产经营成本,生产出顾客满意的产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实力,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3]。

3.全面管理领域新思想——顾客完全满意

顾客可以分为内部顾客和外部顾客。内部顾客是指企业内部从业人员:基层员工、主管、经理乃至股东;外部顾客分为显著型和隐蔽型两种。显著型:具有消费能力对某商品有购买需求,了解商品信息和购买 渠道 ,能立即为企业带来收入企业把顾客放在经营的中心位置,让顾客需求引导企业的决策。在那些建立“顾客完全满意”管理模式的企业当中,企业需要了解顾客及其业务,了解他们使用产品的目的、时间、方式、周期;企业需要以顾客的角度进行思考,即“用顾客的眼睛看世界”。要达到这一目标,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1)商品策略——假定本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与竞争对手基本相同;靠高生产率低成本竞争。

(2)技术导向——在技术上超过竞争者,建立技术上的暂时性垄断地位。

(3)质量导向——重视产品质量,促进消费者购买。 (4)服务导向——通过提供服务,给产品增加额外的价值。

(5)顾客导向——把消费者的意见带进企业内部,企业根据消费者需求制定策略、设计产品。 其中,“顾客导向”的竞争策略,要求企业全面提高质量意识,提供优质服务。企业获得的将是一种长期的效果:永远留住顾客。

4.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工作程序

PDCA管理循环是全面质量管理最基本的工作程序,即计划—执行—检查—处理(plan、do、check、action)。这是美国统计学家戴明(W.E.Deming)发明的,因此也称之为戴明循环。这四个阶段大体可分为八个步骤(见下图)。

图PDCA循环

PDCA循环管理的特点。

PDCA循环工作程序的四个阶段,顺序进行,组成一个大圈。

每个部门、小组都有自己的PDCA循环,并都成为企业大循环中的小循环。

阶梯式上升,循环前进

5.全面质量管理发展的新趋势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管理模式,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它的实施应该而且必须追随目的而变。偏重于内向型管理的全面质量管理要转变成适合于外向型经营管理的更系统化的质量经营。一个企业的质量体系应追随它的方针、目标和相应的策略而做调整,这是一种发展趋势。

5.1系统化的思想和技术以及规范化、标准化将在全面质量管理中得到加强

ISO9000系列标准的推广,美国国家质量奖的颁布,所有这些标准,已经并将有利于全面质量管理在科学方法论的帮助下,得到更深入的发展,更广泛的实施,并产生更巨大的社会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

5.2全面质量管理的应用领域将迅速扩大

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质量的重要性,以及全面质量管理的普遍通用性和有效性,全面质量管理不仅在第二产业得到公认,而且很快扩展到了第三产业领域和事业领域。甚至在一些政府行政管理中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5.3高层对质量管理越来越重视

高层领导在全面质量管理中所起的作用和责任空前提高,因此,要实现“以质量为中心”、“以顾客满意为中心”,就必须由领导层亲自挂帅。

5.4重建工程(BPR)

重建工程的出发点是追求顾客满意,它是顺应当前企业价值观革命的需要而产生的[4],它在满足顾客需要的基础上更进了一步。BPR是完全的顾客导向、外向型管理,而全面质量管理则是质量导向、内向型管理;BPR除了重视质量外,突出速度的重要性,同时兼顾成本和服务。国际质量科学院院士刘源张指出:世界上最好的东西莫过于全面质量管理了[5]。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想在如此激励的竞争中站稳脚步,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企业的内部资源。质量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随着技术革命的兴起,以及由此提出的质量挑战,人们解决质量问题的方法和手段,必将会更加丰富和完善,质量管理也将发展到一个更新的阶段。

6.结束语

目前,中国企业的成本管理、资金管理和质量管理是薄弱环节。企业应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生存、发展,离不开有效的质量体系建设。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要脱离以“量”为主要目的进行生产,而是要注重“质”的提高,这就需要抓住客户群体,以顾客为中心,要更加细致的工作,更好的服务客户才能抓住客户,从而赢得发展的后盾。

【参考文献】

[1]JAMES R.EVANS.TOTAL QUALITY(MANAGEMENT ORGANIZATION AND STRATEGY 4E),2005.

[2]毛春元.全面质量管理与统计技术[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1.

[3]邓卫华.质量体系认证与全面质量管理(TQM)[J].冶金标准化与质量,2002.

[4][瑞]亚历山大·奥斯特瓦德,[比利时]伊夫·皮尼厄,王帅,毛心宇,严威. 商业模式 新生代,2011.

[5]孙吟.试论全面质量管理在国有企业中的推行[J].经济师,2001.

摘要:全面质量管理是企业等领域不可或缺的管理理念,在管理界得到广泛应用,它是探讨企业等如何提高工作的效率和经济效益,改进产品质量的概念,一直是管理领域研究的热门课题。笔者从全面质量管理的起源、内容及重要性三方面作具体的理论分析,谨此提出个人见解,希望各位读者纠正共勉。

关键词:全面质量管理;起源;认识;影响

全面质量管理最早是由美国菲根堡姆博士提出的,其核心思想是在企业各部门做出质量发展、保持和改进的计划,以最优质的水平进行生产与服务,获得消费者最大程度的满意。即以顾客为中心,把让顾客满意作为检测质量的重要标准。1961年菲根堡姆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后,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成为各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一、全面质量管理的起源

全面质量管理是质量管理的高级阶段,它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长期以来,在推动企业发展,提高产品质量以及增强企业竞争力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全面质量管理不断呈现出新的发展动态。

全面质量管理是在传统质量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和技术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正如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斯蒂芬P罗宾斯所言,它已成为一场“无论工商企业还是公共组织都在发生”的“质量革命”。随着科技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员工的能动性和参与管理的积极性成为确保企业立足于市场的不可缺少的因素。1951年,美国朱兰博士的《质量控制手册》问世,贝尔实验室开展了“全面的质量计划”的活动。1956年菲根堡姆在《哈拂商业评论》首先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并于1961年出版了《全面质量管理》一书。在发展过程中,全面质量管理形成了以美国为代表的“美国模式”,以日本为代表的“旧本模式”,以及以前苏联和东欧国家为代表的“前苏联模式”。

二、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

(一)全面质量管理的涵义。全面质管理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科学,是一种由顾客的需要和期望驱动的管理哲学。是以质量为中心,建立在全员参与基础上的一种管理方法,其目的在于获得顾客满意、组织成员和社会的利益。世界权威公认的全面质量管理概念是美国菲根堡姆于《全面质量管理》首先提出了的“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用户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生产和服务,把企业内各部门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体系。”1994年,ISO9000对其的定义是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并对质量作了新的定义: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简单地说,全面质量管理,就是组织企业全体职工和有关部门参加综合运用现代科学和管理技术成果,控制影响产品质全过程和各因素,合理高效地生产和提供消费者满意的产品的系统管理活动。质量不仅取决于各种工序,还涉及企业各个部门人员。所以,质量的保证要通过全面质量管理来实现。

(二)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1内容与方法的全面性。不仅要眼于产品的质量,而且要注重形成产品的工作质量。工作质量是产品质量的保证。通过提高工作质量不仅可以保证提高产品质量,而且还可以使得成本降低、供货及时、服务周到、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的目的。2全过程控制。即对市场调查、研究开发、设计、生产准备、采购、生产制造、包装、检验、贮存、运翰、销售、为用户服务等全过程都进行质量控制。3全员性。即企业全体人员,包括领导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人等都参加全面质量管理,并对产品质各负其责。

“把用户需要放在第一位”,牢固树立为用户服务、对用户负责的思想,这是企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始终贯彻的指导思想和根本原则。在生产现场,则要树立“绝不把任何次品提供给消费者”的信念。

三、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现代化的质量管理,是一种以质量为核心的管理理念,是企业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已成为事实上的国际统一思维、统一语言、统一 文化 ,已成为一种世界管理潮流。我国加入WTO以后,已成为我国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

首先,全面质量管理又是控制产品质量的现代化管理方法。全面质量管理是系统的经营管理理念,产品的生产往往涉及几百个甚至成千上万个套件,又要经过几十甚至上百道工序,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很多,以致一个关键细节的疏忽就会酿成难以预料的质量事故,因此,产品质量控制已经成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全面质量管理又是一门新兴的、与时俱进的管理学科,它把一切能够促进、提高和改进产品质量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成果都吸收、应用到管理中来。帮助人们对产品质量进行定量分析,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用科学说话,及时正确给经营决策部门和质量控制部门提供动态质量信息,合理地调整生产系统和控制产品质量。其次,全面质量管理还要求与产品质量水平相适应的技术基础工作。它包括标准、计量、检验、设计图纸、工艺规范的正确、先进,包括与产品水平相协调的设备管理、生产环境、工程能力等。现代的专业技术和管理技术是现代化工业生产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最后,全面质量管理最讲实事求是。它要求所有的数据、图表、曲线真实可靠,反映生产现场的实际情况,反馈工序过程的真实状态。

全面质量管理运行至今天,已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没有质量企业就会在市场竞争中走向消亡,企业的质量比企业中的任何领导人对企业的指令都更具有约束力和控制力,是任何人为的力量都不可取代的!

摘 要:随着二十一世纪的跨越,我国的各行各业蓬勃发展。建筑业在政府优惠政策的强力支持下发展尤为迅猛,以此来满足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的各种建筑需求,如商务大厦、购物中心、高架桥、居民楼等等。这些不同的需求都有一个相同的工程目标,那就是工程质量。质量管理的好坏对建筑的整体质量有着直接影响,因而,也就会影响到整个工程的经济效益。在实际建筑过程中,工程质量管理,对于整个工程的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非凡意义。本文主要从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常见质量问题以及影响工程质量管理的主要因素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具体办法。

关键词:工程质量;质量管理;质量控制;质量监督

1 加强工程质量管理的必要性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建筑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建设规模的持续扩大,建筑业迅猛发展。但从工程质量上看,豆腐渣工程到处可见,低劣的质量一方面需要大幅度返修、建筑加固,导致了人工、器材、能源的大量耗费,另一方面也给用户带来了生命财富的安全隐患。

建筑业要想获得长足快速发展,只有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施工过程控制与质量管理策略,深入探析工程项目特点、 总结 实际情况,处理好成本、质量、工期等各方面的关系,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土 木工 程综合质量水平,创设显著的经济效益。所以,把工程质量管理放在首要的位置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2 影响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因素

(1)工程材料的质量把控。建筑工程中所用建材多种多样,这些材料(包括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是工程施工最最基础的物质条件。因此,建筑材料质量也是工程质量重要的基础,低劣材料必然导致工程质量不符合标准。所以加强材料的质量管理,是提高工程质量管理的首要前提。

(2)对施工人员的管控 很显然,施工人员直接参与工程的建设,是工程的决策者、指挥者和操作者,是作为工程的主导对象而存在的,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该尽最大可能调动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因此施工人员的管理应该从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综合考虑统筹兼顾,用人之长避人之短。同时,应该强化施工人员的责任感,细化责任划分,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使之对待工程就像建造自己的家园一样认真负责。

(3)工程方案优化。工程方案的优化度以及可执行度是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进度、质量和投资控制的关键。在制定和审核工程方案时,要结合工程实际,从技术成熟度、施工人员、管理层、经济基础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争取工程方案的优势最大化,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又一重要因素。

(4)施工机械设备的高品质保证。工程建筑中,施工设备是实现施工机械化的重要物质保证,对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和质量有直接影响。为此,在项目施工阶段,必须综合考虑施工环境、机械设备功能、施工工艺和方法、建筑技术、经济等因素,从而合理选择机械的类型。施工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及时对施工机械维修、保养,以充分发挥建筑机械的功效。

(5)对环境因素的控制 。环境因素,包括地质水文气候等自然环境,还包括施工现场的通风、照明、安全防护设施、卫生设施等。

以上为工程建设中影响工程质量的五大主要因素,工程材料的管理是建筑行业应重点关注的重中之重,工程材料的保质保量是工程高品质的先决条件。

3 提高工程质量管理可行性的建议

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要提高工程质量管理,必须完善质量监控体系,明确质量控制的核心环节。

(1)要完善质量管理监督体系,建立、健全施工管理制度并监督实施,以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水平。施工项目管理制度是施工项目部制定的,对项目经理部及项目组织全体成员具有约束力,通过它可以知道如何规范施工项目及员工的行为,使大家按照规定的方法和程序进行施工和管理,从而保证各项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防止出现事故和纰漏。为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水平,我们可以借助计算机网络,健全质量管理测评体系,确保施工人员按照管理施工流程特征来实施科学规划。

(2)在施工前总结分析工程方案,多方听取建议,必要聘请行业专家共同参与体系方案规划,针对各地地质条件特征、施工环境的不同,体现方案的可行性、适用性。施工中,应针对施工机械的养护保管、材料采购储存、维护操作等实施优化安排,进而符合土木工程建设标准,为优化整体工程质量水平打下良好基础。质量控制体系是使整个工程项目有序进行的前提,围绕质量控制这个核心,施工单位应当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加强工作流程的规划,完善质量控制体系,使质量控制系统不断改进还发展。结合现场的施工条件,运用成熟新技术,提高工程质量。

(3)提高工程质量的核心环节,强化现场管理,根据国家、地方法规和上级部门的规定,严格把控。为了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企业应依据建筑工程的实际特点,引入现代化管理方式,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为对整体土木工程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管控,掌握施工阶段具体状况,应强化现场施工质量管理,实施有效的旁站与巡检,进而增强施工监督力度,以保证工程高品质施工。

4 结论

工程质量管理应以预防为主,整改为辅,综合宏观管理。首先,定期检查工程质量管理,从而实现对工程质量管理的动态控制。其次,对影响工程质量的条件进行合理的控制。全面考虑5大要素:工程材料、施工者、施工机械、施工方案和环境影响。这5个要素一方面是独立的但另一方面又是互相影响的,只有将几个因素有效地组织起来,并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合理的调整各因素的作用,调动其他参与方的能动性,科学有效地控制工程质量,才能实现最终的质量目标。

最后,工程质量验收是质量控制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整个项目质量工作的最后检验。对于验收中发现的的需要整改的地方要抓紧落实,不能其题带入保修期内。要尽可能地让真正使用者参与到验收工作中来,这样可以尽早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避免使用过程发现不当而进行大幅度整改。提高工程质量管理,建造高品质工程,是建筑业发展永恒不变的指向标。

参考文献:

[1] 仲景冰等.工程项目管理[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钟汉华.土木工程施工概论[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全面质量管理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科学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于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美国,后来在西欧与日本逐渐得到推广与发展。它应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质量控制,使质量管理实现定量化,变产品质量的事后检验为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全面质量管理类似于日本式的全面质量控制(TQC)。首先,质量的涵义是全面的,不仅包括产品服务质量,而且包括工作质量,用工作质量保证产品或服务质量;其次,TQC是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不仅要管理生产制造过程,而且要管理采购、设计直至储存、销售、售后服务的全过程。 我们要形成一种这样的意识,好的质量是设计、制造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质量管理的实施要求全员参与,并且要以数据为客观依据,要视顾客为上帝,以顾客需求为核心;在实现方法上,要一切按PDCA循环办事。 全面质量管理,即Total Quality Management,是一种由顾客的需要和期望驱动的管理哲学。TQM以质量为中心,建立在全员参与基础上的一种管理方法,其目的在于长期获得顾客满意、组织成员和社会的利益。ISO8402对TQM的定义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菲根堡姆对TQM的定义:“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制造和售后服务,把企业内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的体系”。具体来说,TQM蕴涵着如下含义: 强烈地关注顾客。从现在和未来的角度来看,顾客已成为企业的衣食父母。“以顾客为中心”的管理模式正逐渐受到企业的高度重视。全面质量管理注重顾客价值,其主导思想就是“顾客的满意和认同是长期赢得市场,创造价值的关键”。为此,全面质量管理要求必须把以顾客为中心的思想贯穿到企业业务流程的管理中,即从市场调查、产品设计、试制、生产、检验、仓储、销售、到售后服务的各个环节都应该牢固树立“顾客第一”的思想,不但要生产物美价廉的产品,而且要为顾客做好服务工作,最终让顾客放心满意。 坚持不断地改进。TQM是一种永远不能满足的承诺,“非常好”还是不够,质量总能得到改进,“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企业持续不断地改进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可靠性,确保企业获取对手难以模仿的竞争优势。 改进组织中每项工作的质量。TQM采用广义的质量定义。它不仅与最终产品有关,并且还与组织如何交货,如何迅速地响应顾客的投诉、如何为客户提供更好的售后服务等都有关系。 精确地度量。TQM采用统计度量组织作业中人的每一个关键变量,然后与标准和基准进行比较以发现问题,追踪问题的根源,从而达到消除问题、提高品质的目的。 向员工授权。TQM吸收生产线上的工人加入改进过程,广泛地采用团队形式作为授权的载体,依靠团队发现和解决问题。

浅析全面质量管理在民营企业中的运用内容提要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是管理学、统计学、市场营销学、人力资源管理学集合在一起充分合理运用的一门管理方法。它不仅带来企业质量产品得到提升,对于整个企业在价值链中的提升有着莫大的益处,也是企业长期发展源动力,更是现代企业在此次金融危机中突出重围的关健。长期以来,我国的民营企业从小作坊起家,企业的产品质理管理跟不上企业发展的瓶颈尤为明显。本文从此入手,分析,研究目前民营企业中质量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于民营企业未来的质量管理改革必要性和针对性提出相当的见解。本论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于全面质量管理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及重用性做了说明.第二部分,对我国民营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运行中存在的弊端作了阐述.第三部分,民营企业全面质量管理运行中弊端的解决对策.浅析全面质量管理在民营企业中的运用一、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及重用性(一)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全面质量管理这个名称,最先是20世纪60年代初由美国的著名专家菲根堡姆提出。它是在传统的质量管理基础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营管理上的需要发展起来的现代化质量管理,现已成为一门系统性很强的科学。全面质量管理内容和特点,概括起来是“三全”、“四一切”。“三全”——是指对全面质量、全部过程和由全体人员参加者的管理。 “四一切”——即一切为用户着想,一切以预防为主,一切以数据说话,一切工作按PDCA循环进行。全面质量管理(TQM)的定义是指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制造和售后服务,把企业内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的体系。(二)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性随着我国加入WTO多年,我国的民营企业在很多方面都要跟国际接轨。如果我们质量管理水平不能跟上国际的水平,我们的制造业将永远停留在初级水平,而不能有质的飞越,也会被产业结构调整所淘汰。另外从企业的成长历程来看我国的民营企业是从家族企业的创建开创事业出来的。不可否认发达国家许多家族企业都带有家族色彩,但是其管理层的革新已经改变了其价值观念,不光在企业管理采用了科学决策程序,在人员任用上更是聘请职业经理人来打理其公司。从以上的现实情况可以看出我国的民营企业必须切实推进全面质量管理应该有强烈的紧迫感及使命感。而且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已经在此次世界金融危机中显现出来。如温州有部分档次低的,没有核心价值,靠价格取胜的工厂已经陆续关闭工厂。质量要求的提高,也是由于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使得老百姓更加注重产品的质量及安全。而要做到质量的提高,就必须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只有实行了全面质量管理,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才可能进一步提高,才可能跟上国际的水平。全面质量管理的运用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质量目标朝着更高的方向发展。全面质量管理中统计手段的运用,改善了产品设计方案,先期降低了失败成本及后续因产品设计问题而引发的一系列成本优化。全成质量管理的运用,加速成了生产流程,使流程加优化简洁。全面质量管理的深入开展,鼓舞员工的士气和增强质量意识。全面质量管理运用,改进了产品售后服务,使得客供关系更加紧密,使客户对于所供产品更加信赖感。全面质量管理的运用,还可以提高市场的接受程度及认知程度,降低经营质量成本和现场维成本,减少经营亏损,从而使企业的效益提升。另外全面质量管理的运用还可以减少责任事故,从而保证企业的和谐与社会的稳定。由此可见全面质量管理对企业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二、我国民营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运行中存在的弊端(一)误把ISO标准当作全面质量管理的上方宝剑现在,很多民营企业还是把IS09000标准当作申请的过程,虽然按照1S09000标准操作,质量有了提高,但企业的文化并未因此而改变,领导也并没有全身心地投入。把ISO当作了标杆当做了一个噱头。而且,尤其需注意的是TQM中所定义的质量是一个多维的概念,它不仅与最终产品有关,并且与组织如何交货,如何迅速响应顾客的投诉等都有关。因此,我国民营企业要真正贯彻全面质量管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在流程、技巧、技术支持、培训系统、企业价值观和文化等都做一个全面的改进。ISO只是一个框架,好比造房子的一个空壳,提供必要的建设标准,里面实际家俱要靠企业自行去优化,调整。每个企业的情况不同,经营理念不同。因此把ISO标准作为全面质量管理的上方宝剑是不合理的。(二)质量管理中缺乏全员参与我国民营企业里面的员工往往认为质量管理是少数人的事情,而与组织的其他人员无关。而实际上,质量管理是包括组织、决策、控制、领导、激励等基本职能和预测、调研、计划、策划、咨询、协调、沟通、指导、执行、制度、监督、考评、培训、任用、选拔及竞争、公关、广告、营销等主要功能相互结合、相互影响的有机体系和过程,制订并执行规章制度只是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另外,质量管理也不是组织中某几个人的事,而是组织中全体人员的事。管理者是管理的主体,被管理者是管理的客体,只有两者相互作用和影响,才会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细节决定成败》的作者汪中求认为,全世界最难管的就是中国人,因为中国人都很聪明。有四个词很关键,也容易模糊:聪明、精明、高明、英明。聪明就是能正确感知世界;精明就是急于表现自己的聪明,现代社会大多数人精明;善于掩饰自己的聪明叫高明;能够左右高明的人叫英明。而中国企业里面往往是精明的人太多,高明的人太少,英名的人基本上没有。中国企业的员工,往往是聪明的员工,把精力放在分析规则上,去寻找规则的漏洞,去违反规则。这样的员工一多起来,企业往往就管不下去了。这样的问题在企业中屡见不鲜。(三)企业在基础数据管理方面缺乏必要的管理及维护基础管理好比是蹲马步。我国民营企业的管理基础还没有做好,甚至连经理人自身的岗位职责,要做什么事都说不清楚。企业在制定很多决策时,没有科学的依据,没有真实的市场信息,有的是靠一两个人坐在办公室里,凭借想象力来的。这样的决策,会在今后的工作中造成问题重重,难以解决。一时一个政策,计划没有变化快,企业朝令夕改,犹如重复建设,这样的企业很难做长久。企业基础数据管理更是一塌糊涂,没有一个成熟的文件体系去支撑。要得到先前的数据,都因为资料的丢失,而找不到。这样作为经理人只能依靠资历经验凭空制定个决策出来。导致做出的决策,轻者不合符合企业实际状况,遇到执行难,重者,使企业产生很大的内耗,增加失败成本。这就为何现在上规模的民营企业越来越重视导入ERP系统进行基础数据管理的原因。(四)在质量管理方面的经验论很多民营企业认为管理主要靠经验和实践,管理是"无师自通"或"存乎一心"的事,轻视先进管理工具和方法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因此,在实际管理过程中既不注重学习新知,也不注意及时将经验升华为理论,造成管理粗放、经营短视,多凭主观决策、靠运气行事。往往导致企业管理效率不高、绩效不佳。我国的民营企业非常缺少管理的工具和方法。我们企业的制度建设、管理规则非常抽象笼统。很多企业员工手册的第一条是"热爱××公司",剩下的也都是些口号和空话。这是一本没有用的手册,连最基本的做事原则和方法都没有,而企业中这样的薄弱环节不胜枚举。三、民营企业全面质量管理运行中弊端的解决对策(一)民营企业正确认识TQM的重要性在民营企业家眼里,我们的公司通过ISO认证了,就代表我们的质量是可以信赖的,可以满足客户的要求。做为最高层的领导应该打消这样的理念,要清醒的认识到ISO只是一个企业与其客户合作的门槛。就譬如汽车行业需QS9000认证,这是美国的三大汽车巨头——通用,福特,克莱斯勒公司为其供应链而设计的进入该行业的门槛,规定做为其供应商需要的文件及技术支撑,从深度意义来讲就是规定做为其零部件供应商的规模。TQM则是企业走向良性发展的良药,需要全员的参与,提高全员的品质意识的,企业才能走向永续经营。质量管理大师戴明曾做过“红珠”实验,得出结论是:管理者要为质量不好承担最主要的责任,质量不好更多是管理系统造成的,而不是由某些“不良员工”造成的。所以质量是企业最高管理者必须要关心的首要大事,做好质量也必须从企业全系统去考虑、去着手,全面质量管理强调的就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地对质量进行管理。诚然,我们也不能忽视ISO9001给设定的框架,ISO是标准,是TQM的基石,企业的ISO认证有助于TQM的实施。TQM的能动性加上ISO的框架保证两者相结合才能实现最高的质量、最低的成本,通过持续改进使得企业始终处于最佳实践的前沿,这也是我国民营制造业必由之路。(二)成立QCC小组实行全员长期的质量改善QCC英文全称QUALITY CONTROL CYCLE,中文译作“品管圈”,它是由日本质量管理学的权威石川馨博士于1962创立,亦指同一工作现场、工作性质相似的基层人员自发地进行品质管理的活动时组成的小组称为品管圈。这个小组做为全面质量管理的一个环节,在自我启发和相互启发下,灵活运用各种QCC手法,全员参加,对自己的工作现场不断地进行维持与改善的活动,称为品管圈活动。 显然从QCC活动跟企业员工全员参与有着密切的关系,活动的过程比口号更加重要,而我国的民营企业总是把QCC当作口号,缺乏团队的合作性及规范性。规划好QCC活动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确立圈员,可以在同一部门或者性质相同的部门间来选择人员;2.主题选定,通过必要的脑力激荡,成员提出在工作迫切需要改善的问题,经常出现”断头情况”的问题,掌握现状;3.目标设定,把此问题的改善设定一个要达成的指标;4.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5.对策的制定及解决;6.效果确认及成果方布。我国的民营企业只有切实按照这样的流程去做才有可能将质量有着长期的改善,相信解决问题的方法总比问题多。据不完全统计,从1979-2008年的30年中,电子行业累计完成QCC小组成果151276个,共创经济效益约1090863万元。 综上所述,QCC是一套被公认有效解决问题的模式,它不仅消除制造业中有关品质的问题,并且早已解决为达成企业所设定目标的相关各项问题,因此开展QCC活动对于促进企业的管理的良性循环启到积极的意义及作用,对于提升企业全面质量管理也是相当重要的一环节。QCC注重全员参与,这与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是相符合的,把员工个人发展愿望集合成企业的发展动力,鼓励优秀的员工与企业一起成长,培养了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提升员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QCC在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案上不可否认会用到许多数据,如何整理及提取有效的数据,对于整个QCC活动取得进展起到直接的作用。(三)建立相应的内控制度做好基础数据统计1、成立相关部门及组织相关人员专项专门管理,指定专人对文件进行切实有效的管理,有利于企业数据资源的保密性及因此导致数据管理的流失。专人专职此点可以写入企业管理职务说明书,对其工作岗位进行定义,必要的时候可以对其员工签属保密协仪,有其制约因素的存在。2、建立相应文件内控管理流程,对文件按机密等级进行分类处理。对于整个文件系统进行编码统计,发放文件做好登记。形成一套属于企业自身文件编码规则,可以使企业人员尽快找到该文件,也不会因为人员的离职造成文件找不到的现象。这就是文件的可追朔性,此要求在ISO文件中有明确的阐述。如何操作好适于当前企业的文件管理系统,是要靠企业相关单位人员集思广义。群策群力找出一个适合企业的方案来。3、建立文件的内部稽核制度,文件的各个环节的流通容易造成文件的缺失、遗陋、损毁,这时需要定期对企业内部的文件进行有效的稽核。按内控管理流程进行部门与部门之间文件的审查。此活动可以分季度作相应的检查。此外ISO外稽也会做年度的审核。稽核出来的缺失项要尽快解决,已防下次在重复发生,此点在我国的民营企业中经常发生,只有临时的解决对策,临时抱佛脚。但问题后续始终困扰。因此,对于我国的民营企业要做到全面质量管理就必须建立文件的内部稽核制度。4、定期整理文件,做好6S工作。6S:指的是由6S的SEIRI(整理)、SEITON(整顿)、SEISO(清扫)、SEIKETSU(清洁)、SHITSUKE(素养)和英文SAFETY(安全)企业推行6S的好处,使办公、加工现场宽敞明亮,待检、合格、不合格、安全区域标识醒目,仪器、仪表、设备检定、操作记录正确,现场使用的文件清洁、规范、有效6S活动不仅提升了职工素养,也提高了企业效益,更重要的是时时督促人们按照6S标准,去做好每一件事情,杜绝不合格现象的发生。最重要的一点是使企业的效率和效益得到提升,使得员工积极性提升,从而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四)在全面质量管理中充分运用统计手法在我国质量管理中经验论导致血的教训经常发生,未对事件进行深入有效的分析就决策进行,把问题解决,从而导致另一问题的产生,周而复始重复劳动。我国的民营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质量方面的管控,同时也充分运用了统计手法。1、质量问题预防的动作等发生质量问题,企业的失败成品已经产生,这样对于企业来说损失会很惨重。这就需要引入FMEA进行先期的失效模式效率分析。FMEA(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 是由美国三大汽车制造公司(戴姆勒-克莱斯勒、福特、通用)制定并广泛应用于汽车零组件生产行业的可靠性设计分析方法。其工作原理为:(1)明确潜在的失效模式,并对失效所产生的后果进行评分;(2)客观评估各种原因出现的可能性,以及当某种原因出现时企业能检测出该原因发生的可能性;(3)对各种潜在的产品和流程失效进行排序;(4)以消除产品和流程存在的问题为重点,并帮助预防问题的再次发生。例如宇通公司就是因为充分运用FMEA,使得宇通客车始终维持在高品质阶段。2、企业流程环节上制程质量管控(1)IQC进料检阶段制程管控,用到的统计手法为抽样检验计划,我国的部分民营企业采用GB2828及MIL-STD-II美军的抽样计划检查,按照检测作业指导书的每项要求进行检查。这个动作对下道工序影响不言而喻,起到警卫员的作用。合理的选择抽样计划对于先期物料质量管控有深入的影响,也是全面质量管理重要的一环。当然抽检计划并非任何场合都适用,有些可以作抽样检验,有些非得作全检不可,主要看检验群体的性质,数量,体积和大小,或检验所产生的经费或者检验方式而定。(2)制程中运用统计手法进行质量管控。在产品检验环节需要用到SPC进行制程管制,SPC即统计过程控制(Stat tidal Process Control),是企业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的有效方法。它利用数理统计原理,通过检测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可以达到”事前预防”的效果,从而有效控制生产过程、不断改进品质。统计过程控制SPC用更加直观方法显现出企业当中质量存在的问题,通过脑力激荡,鱼骨图分析原因,采取更直接的解决办法,使质量朝着稳定安全的指数上运行。目前我国现行的民营企业只不过把SPC当过场,这对于企业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有很大的阻碍作用,因此民营企业必须深刻领会到SPC管理制程控制的好处,在制程中运用SPC进行质量管控。(3)企业全面质理管理中QC七大手法的灵活运用。“七大手法”主要是指企业质量管理中常用的质量管理工具,有“老七种”和“新七种”之分。“老七种”有分层法、调查表、排列法、因果图、直方图、控制图和相关图;新的QC七种工具分别是系统图、关联图、亲和图、矩阵图、箭条图、PDPC法以及矩阵数据分析、过程决定计划法、箭线图法。不同手法应用不同的领域,需要活学活用,而非机械化的模仿,我国的民营企业当作一个图表为了好看,最终需要通过这些图表得出结论,分析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统计的好处在于使问题集中化更易识别。这就需要我们加强统计方法的培训,“功先利于事,必先利其器”。掌握正确的方法,正解的工具我们才能找到问题症结所在。3、测量系统分析(MSA)在企业全面管理中运用。诚然我们量测数据的准确性,对于我们用统计制程手法分析问题的准确性起到关健性的作用。分析用的数据必须来自具有合适分辨率和测量系统误差的测量系统,否则,不管我们采用什么样的分析方法,最终都可能导致错误的分析结果。在ISO10012-2和QS9000中,都对测量系统的质量保证作出了相应的要求,要求企业有相关的程序来对测量系统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因此我们要对仪器作GR&R(Gauge Repeatability and Reproducibility)论证,来保证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质量,判定测量系统的误差。这对于后面结果分析的有效性起到关健重要。如果我们的量测的数据是错误的,那我们的分析就可能把我们带入另外一个圈子,问题将周而复始的产生,质量将永远不能改善,这在企业质量管理中经常发生。这就需我们对于目前的量测仪器作定期的检查,做好年检记录,这些规定在ISO标准书中有清晰的阐述说明及要求。综上所述,企业,尤其是我国的民营企业,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方法的合理运用,对于企业的未来、企业的成长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TQM不仅仅是一个口号,而要体现到行动上来。在国外公司,TQM成功的获取利益的案例已经屡见不鲜,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显然我们有些制造业无法达到六个西格码管控,这也是我国企业为之努力的方向。国外一位著名的管理专家说过一句精彩的话:“优秀的公司满足需求,伟大的公司创造市场。”我国现在民营企业无法创造市场,那就让我们跟随市场,跟随着跨国企业,借鉴国外成功的全面管理,取其精华,弃其糟泊,实行全面质量管理,逐步提高我国民营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

零件全面质量管理论文

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在目前的竞争环境中,如何通过有效的全面质量管理提升企业的质量水平,实现卓越绩效已日益得到了企业界的高度关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全面质量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 要】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要素,质量水平的高低,反映了一个企业的综合实力,质量问题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激烈是市场竞争中,应充分认识质量管理和产品质量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全面质量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素质,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能提高企业产品质量,改善产品设计,加速生产流程,鼓舞员工的士气和增强质量意识,改进产品售后服务。本文讨论了全面质量管理在企业中的 方法 和应用。

【关键词】产品质量;全新质量管理理念;全面质量管理;企业;应用

0.质量管理的定义及概述

质量管理是指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质量管理,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

全面质量管理,即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简称TQM),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们对产品的质量从注重产品的一般性能发展为注重产品的耐用性、可靠性、安全性、维修性和经济性等。在生产技术和 企业管理 中要求运用系统的观点来研究质量问题。在管理理论上也有新的发展,突出重视人的因素,强调依靠企业全体人员的努力来保证质量此外,还有“保护消费者利益”运动的兴起,企业之间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种情况下[1],美国A.V.费根鲍姆于60年代初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他提出,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条件下进行生产和提供服务,并把企业各部门在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方面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体系”[1]。

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

全面性:是指全面质量管理的对象,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

全员性:是指全面质量管理要依靠全体职工。

预防性:是指全面质量管理应具有高度的预防性。

服务性:主要表现在企业以自己的产品或劳务满足用户的需要,为用户服务。

科学性:质量管理必须科学化,必须更加自觉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

1.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

全面质量管理过程的全面性,决定了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应当包括设计过程、制造过程、辅助过程、使用过程等四个过程的质量管理。

1.1设计过程质量管理的内容

主要工作内容包括通过 市场调查 研究,根据用户要求、科技情报与企业的经营目标,制定产品质量目标;组织有销售、使用、科研、设计、工艺、制度和质管等多部门参加的审查和验证,确定适合的设计方案;保证技术文件的质量;做好标准化的审查工作;督促遵守设计试制的工作程序等等。

1.2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的内容

主要工作内容包括组织质量检验工作;组织和促进文明生产;组织质量分析,掌握质量动态;组织工序的质量控制,建立管理点等等。

1.3辅助过程质量管理的内容

主要内容有:做好物资采购供应(包括外协准备)的质量管理,保证采购质量,严格入库物资的检查验收,按质,按量,按期地提供生产所需要的各种物资(包括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等);组织好设备维修工作,保持设备良好的技术状态;做好工具制造和供应的质量管理工作等。

1.4使用过程质量管理的内容

主要工作内容有:开展技术服务工作,处理出厂产品质量问题;调查产品使用效果和用户要求。

2.全面质量管理在企业中的实施

质量对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归根到底,竞争的核心是科学技术和质量。

2.1提高全员的全面质量意识

意识决定行动,任何管理 措施 的实施都要统一思想,首先企业领导者的认知程度至关重要,直接影响了员工的质量意识。领导者要率先垂范,带领全员深入持久地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其次要提高每个员工的质量意识,通过全面质量管理的知识宣传和培训,增强质量意识,提高技术和技能水平并运用到生产实践中。

2.2建立完善的质量责任体系

质量管理的核心是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全面质量管理涉及影响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所有因素,包括人、财、物和管理等各个环节,涉及企业中的所有部门和人员,为分清质量工作的责任。

2.3做好全过程质量管理的组织协调工作

既然质量管理涉及部门多、人员多,在流程衔接上就必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必须注意做好全过程的组织协调。

2.4在全面质量管理中注重效益

全面质量管理强调的是广义的质量,与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并不矛盾,是协调一致的。在企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也是为了减少整个生产过程及各个工序的无效劳动和材料消耗,降低生产经营成本,生产出顾客满意的产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实力,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3]。

3.全面管理领域新思想——顾客完全满意

顾客可以分为内部顾客和外部顾客。内部顾客是指企业内部从业人员:基层员工、主管、经理乃至股东;外部顾客分为显著型和隐蔽型两种。显著型:具有消费能力对某商品有购买需求,了解商品信息和购买 渠道 ,能立即为企业带来收入企业把顾客放在经营的中心位置,让顾客需求引导企业的决策。在那些建立“顾客完全满意”管理模式的企业当中,企业需要了解顾客及其业务,了解他们使用产品的目的、时间、方式、周期;企业需要以顾客的角度进行思考,即“用顾客的眼睛看世界”。要达到这一目标,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1)商品策略——假定本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与竞争对手基本相同;靠高生产率低成本竞争。

(2)技术导向——在技术上超过竞争者,建立技术上的暂时性垄断地位。

(3)质量导向——重视产品质量,促进消费者购买。 (4)服务导向——通过提供服务,给产品增加额外的价值。

(5)顾客导向——把消费者的意见带进企业内部,企业根据消费者需求制定策略、设计产品。 其中,“顾客导向”的竞争策略,要求企业全面提高质量意识,提供优质服务。企业获得的将是一种长期的效果:永远留住顾客。

4.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工作程序

PDCA管理循环是全面质量管理最基本的工作程序,即计划—执行—检查—处理(plan、do、check、action)。这是美国统计学家戴明(W.E.Deming)发明的,因此也称之为戴明循环。这四个阶段大体可分为八个步骤(见下图)。

图PDCA循环

PDCA循环管理的特点。

PDCA循环工作程序的四个阶段,顺序进行,组成一个大圈。

每个部门、小组都有自己的PDCA循环,并都成为企业大循环中的小循环。

阶梯式上升,循环前进

5.全面质量管理发展的新趋势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管理模式,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它的实施应该而且必须追随目的而变。偏重于内向型管理的全面质量管理要转变成适合于外向型经营管理的更系统化的质量经营。一个企业的质量体系应追随它的方针、目标和相应的策略而做调整,这是一种发展趋势。

5.1系统化的思想和技术以及规范化、标准化将在全面质量管理中得到加强

ISO9000系列标准的推广,美国国家质量奖的颁布,所有这些标准,已经并将有利于全面质量管理在科学方法论的帮助下,得到更深入的发展,更广泛的实施,并产生更巨大的社会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

5.2全面质量管理的应用领域将迅速扩大

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质量的重要性,以及全面质量管理的普遍通用性和有效性,全面质量管理不仅在第二产业得到公认,而且很快扩展到了第三产业领域和事业领域。甚至在一些政府行政管理中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5.3高层对质量管理越来越重视

高层领导在全面质量管理中所起的作用和责任空前提高,因此,要实现“以质量为中心”、“以顾客满意为中心”,就必须由领导层亲自挂帅。

5.4重建工程(BPR)

重建工程的出发点是追求顾客满意,它是顺应当前企业价值观革命的需要而产生的[4],它在满足顾客需要的基础上更进了一步。BPR是完全的顾客导向、外向型管理,而全面质量管理则是质量导向、内向型管理;BPR除了重视质量外,突出速度的重要性,同时兼顾成本和服务。国际质量科学院院士刘源张指出:世界上最好的东西莫过于全面质量管理了[5]。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想在如此激励的竞争中站稳脚步,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企业的内部资源。质量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随着技术革命的兴起,以及由此提出的质量挑战,人们解决质量问题的方法和手段,必将会更加丰富和完善,质量管理也将发展到一个更新的阶段。

6.结束语

目前,中国企业的成本管理、资金管理和质量管理是薄弱环节。企业应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生存、发展,离不开有效的质量体系建设。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要脱离以“量”为主要目的进行生产,而是要注重“质”的提高,这就需要抓住客户群体,以顾客为中心,要更加细致的工作,更好的服务客户才能抓住客户,从而赢得发展的后盾。

【参考文献】

[1]JAMES R.EVANS.TOTAL QUALITY(MANAGEMENT ORGANIZATION AND STRATEGY 4E),2005.

[2]毛春元.全面质量管理与统计技术[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1.

[3]邓卫华.质量体系认证与全面质量管理(TQM)[J].冶金标准化与质量,2002.

[4][瑞]亚历山大·奥斯特瓦德,[比利时]伊夫·皮尼厄,王帅,毛心宇,严威. 商业模式 新生代,2011.

[5]孙吟.试论全面质量管理在国有企业中的推行[J].经济师,2001.

摘要:全面质量管理是企业等领域不可或缺的管理理念,在管理界得到广泛应用,它是探讨企业等如何提高工作的效率和经济效益,改进产品质量的概念,一直是管理领域研究的热门课题。笔者从全面质量管理的起源、内容及重要性三方面作具体的理论分析,谨此提出个人见解,希望各位读者纠正共勉。

关键词:全面质量管理;起源;认识;影响

全面质量管理最早是由美国菲根堡姆博士提出的,其核心思想是在企业各部门做出质量发展、保持和改进的计划,以最优质的水平进行生产与服务,获得消费者最大程度的满意。即以顾客为中心,把让顾客满意作为检测质量的重要标准。1961年菲根堡姆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后,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成为各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一、全面质量管理的起源

全面质量管理是质量管理的高级阶段,它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长期以来,在推动企业发展,提高产品质量以及增强企业竞争力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全面质量管理不断呈现出新的发展动态。

全面质量管理是在传统质量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和技术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正如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斯蒂芬P罗宾斯所言,它已成为一场“无论工商企业还是公共组织都在发生”的“质量革命”。随着科技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员工的能动性和参与管理的积极性成为确保企业立足于市场的不可缺少的因素。1951年,美国朱兰博士的《质量控制手册》问世,贝尔实验室开展了“全面的质量计划”的活动。1956年菲根堡姆在《哈拂商业评论》首先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并于1961年出版了《全面质量管理》一书。在发展过程中,全面质量管理形成了以美国为代表的“美国模式”,以日本为代表的“旧本模式”,以及以前苏联和东欧国家为代表的“前苏联模式”。

二、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

(一)全面质量管理的涵义。全面质管理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科学,是一种由顾客的需要和期望驱动的管理哲学。是以质量为中心,建立在全员参与基础上的一种管理方法,其目的在于获得顾客满意、组织成员和社会的利益。世界权威公认的全面质量管理概念是美国菲根堡姆于《全面质量管理》首先提出了的“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用户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生产和服务,把企业内各部门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体系。”1994年,ISO9000对其的定义是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并对质量作了新的定义: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简单地说,全面质量管理,就是组织企业全体职工和有关部门参加综合运用现代科学和管理技术成果,控制影响产品质全过程和各因素,合理高效地生产和提供消费者满意的产品的系统管理活动。质量不仅取决于各种工序,还涉及企业各个部门人员。所以,质量的保证要通过全面质量管理来实现。

(二)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1内容与方法的全面性。不仅要眼于产品的质量,而且要注重形成产品的工作质量。工作质量是产品质量的保证。通过提高工作质量不仅可以保证提高产品质量,而且还可以使得成本降低、供货及时、服务周到、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的目的。2全过程控制。即对市场调查、研究开发、设计、生产准备、采购、生产制造、包装、检验、贮存、运翰、销售、为用户服务等全过程都进行质量控制。3全员性。即企业全体人员,包括领导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人等都参加全面质量管理,并对产品质各负其责。

“把用户需要放在第一位”,牢固树立为用户服务、对用户负责的思想,这是企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始终贯彻的指导思想和根本原则。在生产现场,则要树立“绝不把任何次品提供给消费者”的信念。

三、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现代化的质量管理,是一种以质量为核心的管理理念,是企业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已成为事实上的国际统一思维、统一语言、统一 文化 ,已成为一种世界管理潮流。我国加入WTO以后,已成为我国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

首先,全面质量管理又是控制产品质量的现代化管理方法。全面质量管理是系统的经营管理理念,产品的生产往往涉及几百个甚至成千上万个套件,又要经过几十甚至上百道工序,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很多,以致一个关键细节的疏忽就会酿成难以预料的质量事故,因此,产品质量控制已经成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全面质量管理又是一门新兴的、与时俱进的管理学科,它把一切能够促进、提高和改进产品质量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成果都吸收、应用到管理中来。帮助人们对产品质量进行定量分析,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用科学说话,及时正确给经营决策部门和质量控制部门提供动态质量信息,合理地调整生产系统和控制产品质量。其次,全面质量管理还要求与产品质量水平相适应的技术基础工作。它包括标准、计量、检验、设计图纸、工艺规范的正确、先进,包括与产品水平相协调的设备管理、生产环境、工程能力等。现代的专业技术和管理技术是现代化工业生产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最后,全面质量管理最讲实事求是。它要求所有的数据、图表、曲线真实可靠,反映生产现场的实际情况,反馈工序过程的真实状态。

全面质量管理运行至今天,已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没有质量企业就会在市场竞争中走向消亡,企业的质量比企业中的任何领导人对企业的指令都更具有约束力和控制力,是任何人为的力量都不可取代的!

摘 要:随着二十一世纪的跨越,我国的各行各业蓬勃发展。建筑业在政府优惠政策的强力支持下发展尤为迅猛,以此来满足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的各种建筑需求,如商务大厦、购物中心、高架桥、居民楼等等。这些不同的需求都有一个相同的工程目标,那就是工程质量。质量管理的好坏对建筑的整体质量有着直接影响,因而,也就会影响到整个工程的经济效益。在实际建筑过程中,工程质量管理,对于整个工程的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非凡意义。本文主要从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常见质量问题以及影响工程质量管理的主要因素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具体办法。

关键词:工程质量;质量管理;质量控制;质量监督

1 加强工程质量管理的必要性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建筑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建设规模的持续扩大,建筑业迅猛发展。但从工程质量上看,豆腐渣工程到处可见,低劣的质量一方面需要大幅度返修、建筑加固,导致了人工、器材、能源的大量耗费,另一方面也给用户带来了生命财富的安全隐患。

建筑业要想获得长足快速发展,只有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施工过程控制与质量管理策略,深入探析工程项目特点、 总结 实际情况,处理好成本、质量、工期等各方面的关系,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土 木工 程综合质量水平,创设显著的经济效益。所以,把工程质量管理放在首要的位置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2 影响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因素

(1)工程材料的质量把控。建筑工程中所用建材多种多样,这些材料(包括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是工程施工最最基础的物质条件。因此,建筑材料质量也是工程质量重要的基础,低劣材料必然导致工程质量不符合标准。所以加强材料的质量管理,是提高工程质量管理的首要前提。

(2)对施工人员的管控 很显然,施工人员直接参与工程的建设,是工程的决策者、指挥者和操作者,是作为工程的主导对象而存在的,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该尽最大可能调动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因此施工人员的管理应该从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综合考虑统筹兼顾,用人之长避人之短。同时,应该强化施工人员的责任感,细化责任划分,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使之对待工程就像建造自己的家园一样认真负责。

(3)工程方案优化。工程方案的优化度以及可执行度是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进度、质量和投资控制的关键。在制定和审核工程方案时,要结合工程实际,从技术成熟度、施工人员、管理层、经济基础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争取工程方案的优势最大化,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又一重要因素。

(4)施工机械设备的高品质保证。工程建筑中,施工设备是实现施工机械化的重要物质保证,对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和质量有直接影响。为此,在项目施工阶段,必须综合考虑施工环境、机械设备功能、施工工艺和方法、建筑技术、经济等因素,从而合理选择机械的类型。施工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及时对施工机械维修、保养,以充分发挥建筑机械的功效。

(5)对环境因素的控制 。环境因素,包括地质水文气候等自然环境,还包括施工现场的通风、照明、安全防护设施、卫生设施等。

以上为工程建设中影响工程质量的五大主要因素,工程材料的管理是建筑行业应重点关注的重中之重,工程材料的保质保量是工程高品质的先决条件。

3 提高工程质量管理可行性的建议

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要提高工程质量管理,必须完善质量监控体系,明确质量控制的核心环节。

(1)要完善质量管理监督体系,建立、健全施工管理制度并监督实施,以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水平。施工项目管理制度是施工项目部制定的,对项目经理部及项目组织全体成员具有约束力,通过它可以知道如何规范施工项目及员工的行为,使大家按照规定的方法和程序进行施工和管理,从而保证各项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防止出现事故和纰漏。为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水平,我们可以借助计算机网络,健全质量管理测评体系,确保施工人员按照管理施工流程特征来实施科学规划。

(2)在施工前总结分析工程方案,多方听取建议,必要聘请行业专家共同参与体系方案规划,针对各地地质条件特征、施工环境的不同,体现方案的可行性、适用性。施工中,应针对施工机械的养护保管、材料采购储存、维护操作等实施优化安排,进而符合土木工程建设标准,为优化整体工程质量水平打下良好基础。质量控制体系是使整个工程项目有序进行的前提,围绕质量控制这个核心,施工单位应当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加强工作流程的规划,完善质量控制体系,使质量控制系统不断改进还发展。结合现场的施工条件,运用成熟新技术,提高工程质量。

(3)提高工程质量的核心环节,强化现场管理,根据国家、地方法规和上级部门的规定,严格把控。为了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企业应依据建筑工程的实际特点,引入现代化管理方式,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为对整体土木工程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管控,掌握施工阶段具体状况,应强化现场施工质量管理,实施有效的旁站与巡检,进而增强施工监督力度,以保证工程高品质施工。

4 结论

工程质量管理应以预防为主,整改为辅,综合宏观管理。首先,定期检查工程质量管理,从而实现对工程质量管理的动态控制。其次,对影响工程质量的条件进行合理的控制。全面考虑5大要素:工程材料、施工者、施工机械、施工方案和环境影响。这5个要素一方面是独立的但另一方面又是互相影响的,只有将几个因素有效地组织起来,并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合理的调整各因素的作用,调动其他参与方的能动性,科学有效地控制工程质量,才能实现最终的质量目标。

最后,工程质量验收是质量控制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整个项目质量工作的最后检验。对于验收中发现的的需要整改的地方要抓紧落实,不能其题带入保修期内。要尽可能地让真正使用者参与到验收工作中来,这样可以尽早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避免使用过程发现不当而进行大幅度整改。提高工程质量管理,建造高品质工程,是建筑业发展永恒不变的指向标。

参考文献:

[1] 仲景冰等.工程项目管理[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钟汉华.土木工程施工概论[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世纪50年代后,市场行情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卖方市场逐步转向买方市场。在这种形势 下,质量管理专家们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内容如下:第一,全面的质量,包括产品 质量、服务质量、成本质量;第二,全过程的质量,指质量贯穿于生产的全过程,用工作质 量来保证产品质量;第三,全员参与的质量,对员工进行质量教育,强调全员把关,组成质 量管理小组;第四,全企业的质量,目的是建立企业质量保证体系。可见,全面质量管理强调动态质量,始终不断地寻求改进,但是它没有规范化、没有统一 的标准。因此,企业实施全面质量管理能否成功,关键是要深刻领悟全面质量管理的内涵, 根据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计划。戴明循环强调自主管理、主动管理,而美国人恰恰缺乏主动性,因此戴明的质量管理思想 开始在美国企业实施时遭到了冷遇。但是,日本人深受东方文化的影响,富有主动性,自己 与自己比较,就能发现问题,因此戴明的质量管理思想非常适合日本企业,日本企业运用PD CA循环取得了产品质量的飞跃进步。美国企业认为,自己的问题自己很难发现,如何发现自己的问题?通过别人监督。马克姆• 波里奇奖的定点超越适合美国企业特点,一个企业要想取得进步,就要不断地把本企业的业 绩与同行业最优秀企业的业绩进行对比,以发现差距,然后实施改进。美国企业一直重视质量管理,其质量管理起源于泰勒,大体经历了质量检验、统计质量控 制、全面质量管理、马克姆波•里奇奖4个阶段,这里重点阐述马克姆波•里奇奖的定点超 越。20世纪80年代,日本产品因物美价廉大举进军美国市场,这对美国企业触动很大,决心学 习日本企业质量管理的成功经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政府决定设立一个国家质量大 奖。1987年,美国颁发马克姆•波里奇国家质量奖,该奖主要适用于3类企业:一是制造业 ,二是服务业(依据销售额判定),三是小型企业(雇员小于500人)。评奖标准很严,每类企 业每年最多有2个获奖者。马克姆•波里奇奖的核心是定点超越,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分析本企业与历史同期相比 取 得了多少进步,它能够激励本企业继续前进。第二步,企业要想获得巨大的进步,就要不断 地把本企业的业绩与同行业最好企业的业绩比较,找出差距,然后迎头赶上,这就是定点超 越。自颁发马克姆•波里奇奖后,美国企业纷纷比照马克姆•波里奇奖获得者找差距,然后定 点超越,结果产品质量大大提高。20世纪90年代,美国企业重新树立了对日本企业的竞争优 势,马克姆•波里奇奖的定点超越是美国企业质量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20世纪初,日本企业的产品质量并不好,在人们心目中简直就是假冒伪劣产品的代名词, 当时日本人崇尚中国的“上海货”。但是,到了80年代,人们争相购买日本企业的产品,日 本货成了优质产品的象征。日本企业,从劣质产品到优质产品,前后间隔仅几十年,产品质 量发生如此大的变化,人们在探讨:日本企业质量管理成功的奥秘究竟是什么?日本企业质量管理的成功,得益于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爱德华•戴明。1951年,日本设 立戴明国家质量奖。该奖主要面向日本国内的制造企业,评奖标准非常严格,获奖企业每年 最多1-2名,日本国内称戴明奖为“企业诺贝尔奖”。戴明的质量管理思想集中体现在PDCA(P—plan,计划;D--do,执行;C--check,检查;A- act,处理)循环上:1、计划阶段,看哪些问题需要改进,逐项列出,找出最需要改进的问题。2、执行阶段,实施改进,并收集相应的数据。3、检查阶段,对改进的效果进行评价,用数据说话,看实际结果与原定目标是否吻合。4、处理阶段,如果改进效果好,则加以推广;如果改进效果不好,则进行下一个循环。PDCA循环的特点是:大环套小环,企业总部、车间、班组、员工都可进行PDCA循环,找出 问题以寻求改进;阶梯式上升,第一循环结束后,则进入下一个更高级的循环;循环往复, 永不停止。戴明强调连续改进质量,把产品和过程的改进看作一个永不停止的、不断获得小 进步的过程。戴明的质量管理思想对日本企业影响很大,日本企业纷纷使用PDCA循环自己找问题,然后 改进产品质量。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到8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达到最辉煌的时期,其产品如汽 车、家电等充斥世界各国市场。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对日本经济奇迹的评价是:“日本的 经济振兴是一次成功的质量革命”。美日特色的比较戴明循环强调自主、主动管理,即立足于企业内部,详细分析本企业目前存在什么主要问 题,然后改进,特点是自我超越。马克姆•波里奇奖强调程序化管理、重视量化指标,即立足于企业外部,把本企业的业绩 与 同行最优秀企业的业绩进行对比,找出差距以寻求改进,特点是定点超越。事实上,日、美企业都在找差距,只是找差距的方式不同;日本企业通过戴明循环,与自 己比较,找出存在的问题,然后自我超越;美国企业则通过与优秀企业比较以发现差距,然 后定点超越。最后,日、美企业在质量管理方面都取得了成功。为何日、美企业质量管理的方式天壤之别、却得到了同样的结果?这源于东、西方不同的文 化背景:日本企业根植于东方文化,深受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强调“自觉”、“修为”, 敢于“舍生取义”,故他们自己和自己比较,就能发现差距,然后进行改进;美国企业属于 西方文化范畴,强调制度的作用,自己的问题自己很难发现,只有通过别人监督才能发现自 己身上的问题,故要和优秀企业比较才能找出差距,然后定点超越。

全面质量管理结课论文

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在目前的竞争环境中,如何通过有效的全面质量管理提升企业的质量水平,实现卓越绩效已日益得到了企业界的高度关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全面质量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 要】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要素,质量水平的高低,反映了一个企业的综合实力,质量问题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激烈是市场竞争中,应充分认识质量管理和产品质量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全面质量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素质,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能提高企业产品质量,改善产品设计,加速生产流程,鼓舞员工的士气和增强质量意识,改进产品售后服务。本文讨论了全面质量管理在企业中的 方法 和应用。

【关键词】产品质量;全新质量管理理念;全面质量管理;企业;应用

0.质量管理的定义及概述

质量管理是指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质量管理,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

全面质量管理,即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简称TQM),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们对产品的质量从注重产品的一般性能发展为注重产品的耐用性、可靠性、安全性、维修性和经济性等。在生产技术和 企业管理 中要求运用系统的观点来研究质量问题。在管理理论上也有新的发展,突出重视人的因素,强调依靠企业全体人员的努力来保证质量此外,还有“保护消费者利益”运动的兴起,企业之间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种情况下[1],美国A.V.费根鲍姆于60年代初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他提出,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条件下进行生产和提供服务,并把企业各部门在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方面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体系”[1]。

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

全面性:是指全面质量管理的对象,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

全员性:是指全面质量管理要依靠全体职工。

预防性:是指全面质量管理应具有高度的预防性。

服务性:主要表现在企业以自己的产品或劳务满足用户的需要,为用户服务。

科学性:质量管理必须科学化,必须更加自觉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

1.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

全面质量管理过程的全面性,决定了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应当包括设计过程、制造过程、辅助过程、使用过程等四个过程的质量管理。

1.1设计过程质量管理的内容

主要工作内容包括通过 市场调查 研究,根据用户要求、科技情报与企业的经营目标,制定产品质量目标;组织有销售、使用、科研、设计、工艺、制度和质管等多部门参加的审查和验证,确定适合的设计方案;保证技术文件的质量;做好标准化的审查工作;督促遵守设计试制的工作程序等等。

1.2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的内容

主要工作内容包括组织质量检验工作;组织和促进文明生产;组织质量分析,掌握质量动态;组织工序的质量控制,建立管理点等等。

1.3辅助过程质量管理的内容

主要内容有:做好物资采购供应(包括外协准备)的质量管理,保证采购质量,严格入库物资的检查验收,按质,按量,按期地提供生产所需要的各种物资(包括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等);组织好设备维修工作,保持设备良好的技术状态;做好工具制造和供应的质量管理工作等。

1.4使用过程质量管理的内容

主要工作内容有:开展技术服务工作,处理出厂产品质量问题;调查产品使用效果和用户要求。

2.全面质量管理在企业中的实施

质量对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归根到底,竞争的核心是科学技术和质量。

2.1提高全员的全面质量意识

意识决定行动,任何管理 措施 的实施都要统一思想,首先企业领导者的认知程度至关重要,直接影响了员工的质量意识。领导者要率先垂范,带领全员深入持久地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其次要提高每个员工的质量意识,通过全面质量管理的知识宣传和培训,增强质量意识,提高技术和技能水平并运用到生产实践中。

2.2建立完善的质量责任体系

质量管理的核心是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全面质量管理涉及影响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所有因素,包括人、财、物和管理等各个环节,涉及企业中的所有部门和人员,为分清质量工作的责任。

2.3做好全过程质量管理的组织协调工作

既然质量管理涉及部门多、人员多,在流程衔接上就必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必须注意做好全过程的组织协调。

2.4在全面质量管理中注重效益

全面质量管理强调的是广义的质量,与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并不矛盾,是协调一致的。在企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也是为了减少整个生产过程及各个工序的无效劳动和材料消耗,降低生产经营成本,生产出顾客满意的产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实力,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3]。

3.全面管理领域新思想——顾客完全满意

顾客可以分为内部顾客和外部顾客。内部顾客是指企业内部从业人员:基层员工、主管、经理乃至股东;外部顾客分为显著型和隐蔽型两种。显著型:具有消费能力对某商品有购买需求,了解商品信息和购买 渠道 ,能立即为企业带来收入企业把顾客放在经营的中心位置,让顾客需求引导企业的决策。在那些建立“顾客完全满意”管理模式的企业当中,企业需要了解顾客及其业务,了解他们使用产品的目的、时间、方式、周期;企业需要以顾客的角度进行思考,即“用顾客的眼睛看世界”。要达到这一目标,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1)商品策略——假定本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与竞争对手基本相同;靠高生产率低成本竞争。

(2)技术导向——在技术上超过竞争者,建立技术上的暂时性垄断地位。

(3)质量导向——重视产品质量,促进消费者购买。 (4)服务导向——通过提供服务,给产品增加额外的价值。

(5)顾客导向——把消费者的意见带进企业内部,企业根据消费者需求制定策略、设计产品。 其中,“顾客导向”的竞争策略,要求企业全面提高质量意识,提供优质服务。企业获得的将是一种长期的效果:永远留住顾客。

4.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工作程序

PDCA管理循环是全面质量管理最基本的工作程序,即计划—执行—检查—处理(plan、do、check、action)。这是美国统计学家戴明(W.E.Deming)发明的,因此也称之为戴明循环。这四个阶段大体可分为八个步骤(见下图)。

图PDCA循环

PDCA循环管理的特点。

PDCA循环工作程序的四个阶段,顺序进行,组成一个大圈。

每个部门、小组都有自己的PDCA循环,并都成为企业大循环中的小循环。

阶梯式上升,循环前进

5.全面质量管理发展的新趋势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管理模式,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它的实施应该而且必须追随目的而变。偏重于内向型管理的全面质量管理要转变成适合于外向型经营管理的更系统化的质量经营。一个企业的质量体系应追随它的方针、目标和相应的策略而做调整,这是一种发展趋势。

5.1系统化的思想和技术以及规范化、标准化将在全面质量管理中得到加强

ISO9000系列标准的推广,美国国家质量奖的颁布,所有这些标准,已经并将有利于全面质量管理在科学方法论的帮助下,得到更深入的发展,更广泛的实施,并产生更巨大的社会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

5.2全面质量管理的应用领域将迅速扩大

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质量的重要性,以及全面质量管理的普遍通用性和有效性,全面质量管理不仅在第二产业得到公认,而且很快扩展到了第三产业领域和事业领域。甚至在一些政府行政管理中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5.3高层对质量管理越来越重视

高层领导在全面质量管理中所起的作用和责任空前提高,因此,要实现“以质量为中心”、“以顾客满意为中心”,就必须由领导层亲自挂帅。

5.4重建工程(BPR)

重建工程的出发点是追求顾客满意,它是顺应当前企业价值观革命的需要而产生的[4],它在满足顾客需要的基础上更进了一步。BPR是完全的顾客导向、外向型管理,而全面质量管理则是质量导向、内向型管理;BPR除了重视质量外,突出速度的重要性,同时兼顾成本和服务。国际质量科学院院士刘源张指出:世界上最好的东西莫过于全面质量管理了[5]。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想在如此激励的竞争中站稳脚步,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企业的内部资源。质量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随着技术革命的兴起,以及由此提出的质量挑战,人们解决质量问题的方法和手段,必将会更加丰富和完善,质量管理也将发展到一个更新的阶段。

6.结束语

目前,中国企业的成本管理、资金管理和质量管理是薄弱环节。企业应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生存、发展,离不开有效的质量体系建设。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要脱离以“量”为主要目的进行生产,而是要注重“质”的提高,这就需要抓住客户群体,以顾客为中心,要更加细致的工作,更好的服务客户才能抓住客户,从而赢得发展的后盾。

【参考文献】

[1]JAMES R.EVANS.TOTAL QUALITY(MANAGEMENT ORGANIZATION AND STRATEGY 4E),2005.

[2]毛春元.全面质量管理与统计技术[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1.

[3]邓卫华.质量体系认证与全面质量管理(TQM)[J].冶金标准化与质量,2002.

[4][瑞]亚历山大·奥斯特瓦德,[比利时]伊夫·皮尼厄,王帅,毛心宇,严威. 商业模式 新生代,2011.

[5]孙吟.试论全面质量管理在国有企业中的推行[J].经济师,2001.

摘要:全面质量管理是企业等领域不可或缺的管理理念,在管理界得到广泛应用,它是探讨企业等如何提高工作的效率和经济效益,改进产品质量的概念,一直是管理领域研究的热门课题。笔者从全面质量管理的起源、内容及重要性三方面作具体的理论分析,谨此提出个人见解,希望各位读者纠正共勉。

关键词:全面质量管理;起源;认识;影响

全面质量管理最早是由美国菲根堡姆博士提出的,其核心思想是在企业各部门做出质量发展、保持和改进的计划,以最优质的水平进行生产与服务,获得消费者最大程度的满意。即以顾客为中心,把让顾客满意作为检测质量的重要标准。1961年菲根堡姆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后,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成为各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一、全面质量管理的起源

全面质量管理是质量管理的高级阶段,它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长期以来,在推动企业发展,提高产品质量以及增强企业竞争力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全面质量管理不断呈现出新的发展动态。

全面质量管理是在传统质量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和技术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正如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斯蒂芬P罗宾斯所言,它已成为一场“无论工商企业还是公共组织都在发生”的“质量革命”。随着科技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员工的能动性和参与管理的积极性成为确保企业立足于市场的不可缺少的因素。1951年,美国朱兰博士的《质量控制手册》问世,贝尔实验室开展了“全面的质量计划”的活动。1956年菲根堡姆在《哈拂商业评论》首先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并于1961年出版了《全面质量管理》一书。在发展过程中,全面质量管理形成了以美国为代表的“美国模式”,以日本为代表的“旧本模式”,以及以前苏联和东欧国家为代表的“前苏联模式”。

二、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

(一)全面质量管理的涵义。全面质管理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科学,是一种由顾客的需要和期望驱动的管理哲学。是以质量为中心,建立在全员参与基础上的一种管理方法,其目的在于获得顾客满意、组织成员和社会的利益。世界权威公认的全面质量管理概念是美国菲根堡姆于《全面质量管理》首先提出了的“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用户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生产和服务,把企业内各部门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体系。”1994年,ISO9000对其的定义是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并对质量作了新的定义: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简单地说,全面质量管理,就是组织企业全体职工和有关部门参加综合运用现代科学和管理技术成果,控制影响产品质全过程和各因素,合理高效地生产和提供消费者满意的产品的系统管理活动。质量不仅取决于各种工序,还涉及企业各个部门人员。所以,质量的保证要通过全面质量管理来实现。

(二)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1内容与方法的全面性。不仅要眼于产品的质量,而且要注重形成产品的工作质量。工作质量是产品质量的保证。通过提高工作质量不仅可以保证提高产品质量,而且还可以使得成本降低、供货及时、服务周到、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的目的。2全过程控制。即对市场调查、研究开发、设计、生产准备、采购、生产制造、包装、检验、贮存、运翰、销售、为用户服务等全过程都进行质量控制。3全员性。即企业全体人员,包括领导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人等都参加全面质量管理,并对产品质各负其责。

“把用户需要放在第一位”,牢固树立为用户服务、对用户负责的思想,这是企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始终贯彻的指导思想和根本原则。在生产现场,则要树立“绝不把任何次品提供给消费者”的信念。

三、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现代化的质量管理,是一种以质量为核心的管理理念,是企业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已成为事实上的国际统一思维、统一语言、统一 文化 ,已成为一种世界管理潮流。我国加入WTO以后,已成为我国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

首先,全面质量管理又是控制产品质量的现代化管理方法。全面质量管理是系统的经营管理理念,产品的生产往往涉及几百个甚至成千上万个套件,又要经过几十甚至上百道工序,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很多,以致一个关键细节的疏忽就会酿成难以预料的质量事故,因此,产品质量控制已经成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全面质量管理又是一门新兴的、与时俱进的管理学科,它把一切能够促进、提高和改进产品质量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成果都吸收、应用到管理中来。帮助人们对产品质量进行定量分析,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用科学说话,及时正确给经营决策部门和质量控制部门提供动态质量信息,合理地调整生产系统和控制产品质量。其次,全面质量管理还要求与产品质量水平相适应的技术基础工作。它包括标准、计量、检验、设计图纸、工艺规范的正确、先进,包括与产品水平相协调的设备管理、生产环境、工程能力等。现代的专业技术和管理技术是现代化工业生产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最后,全面质量管理最讲实事求是。它要求所有的数据、图表、曲线真实可靠,反映生产现场的实际情况,反馈工序过程的真实状态。

全面质量管理运行至今天,已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没有质量企业就会在市场竞争中走向消亡,企业的质量比企业中的任何领导人对企业的指令都更具有约束力和控制力,是任何人为的力量都不可取代的!

摘 要:随着二十一世纪的跨越,我国的各行各业蓬勃发展。建筑业在政府优惠政策的强力支持下发展尤为迅猛,以此来满足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的各种建筑需求,如商务大厦、购物中心、高架桥、居民楼等等。这些不同的需求都有一个相同的工程目标,那就是工程质量。质量管理的好坏对建筑的整体质量有着直接影响,因而,也就会影响到整个工程的经济效益。在实际建筑过程中,工程质量管理,对于整个工程的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非凡意义。本文主要从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常见质量问题以及影响工程质量管理的主要因素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具体办法。

关键词:工程质量;质量管理;质量控制;质量监督

1 加强工程质量管理的必要性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建筑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建设规模的持续扩大,建筑业迅猛发展。但从工程质量上看,豆腐渣工程到处可见,低劣的质量一方面需要大幅度返修、建筑加固,导致了人工、器材、能源的大量耗费,另一方面也给用户带来了生命财富的安全隐患。

建筑业要想获得长足快速发展,只有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施工过程控制与质量管理策略,深入探析工程项目特点、 总结 实际情况,处理好成本、质量、工期等各方面的关系,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土 木工 程综合质量水平,创设显著的经济效益。所以,把工程质量管理放在首要的位置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2 影响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因素

(1)工程材料的质量把控。建筑工程中所用建材多种多样,这些材料(包括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是工程施工最最基础的物质条件。因此,建筑材料质量也是工程质量重要的基础,低劣材料必然导致工程质量不符合标准。所以加强材料的质量管理,是提高工程质量管理的首要前提。

(2)对施工人员的管控 很显然,施工人员直接参与工程的建设,是工程的决策者、指挥者和操作者,是作为工程的主导对象而存在的,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该尽最大可能调动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因此施工人员的管理应该从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综合考虑统筹兼顾,用人之长避人之短。同时,应该强化施工人员的责任感,细化责任划分,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使之对待工程就像建造自己的家园一样认真负责。

(3)工程方案优化。工程方案的优化度以及可执行度是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进度、质量和投资控制的关键。在制定和审核工程方案时,要结合工程实际,从技术成熟度、施工人员、管理层、经济基础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争取工程方案的优势最大化,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又一重要因素。

(4)施工机械设备的高品质保证。工程建筑中,施工设备是实现施工机械化的重要物质保证,对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和质量有直接影响。为此,在项目施工阶段,必须综合考虑施工环境、机械设备功能、施工工艺和方法、建筑技术、经济等因素,从而合理选择机械的类型。施工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及时对施工机械维修、保养,以充分发挥建筑机械的功效。

(5)对环境因素的控制 。环境因素,包括地质水文气候等自然环境,还包括施工现场的通风、照明、安全防护设施、卫生设施等。

以上为工程建设中影响工程质量的五大主要因素,工程材料的管理是建筑行业应重点关注的重中之重,工程材料的保质保量是工程高品质的先决条件。

3 提高工程质量管理可行性的建议

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要提高工程质量管理,必须完善质量监控体系,明确质量控制的核心环节。

(1)要完善质量管理监督体系,建立、健全施工管理制度并监督实施,以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水平。施工项目管理制度是施工项目部制定的,对项目经理部及项目组织全体成员具有约束力,通过它可以知道如何规范施工项目及员工的行为,使大家按照规定的方法和程序进行施工和管理,从而保证各项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防止出现事故和纰漏。为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水平,我们可以借助计算机网络,健全质量管理测评体系,确保施工人员按照管理施工流程特征来实施科学规划。

(2)在施工前总结分析工程方案,多方听取建议,必要聘请行业专家共同参与体系方案规划,针对各地地质条件特征、施工环境的不同,体现方案的可行性、适用性。施工中,应针对施工机械的养护保管、材料采购储存、维护操作等实施优化安排,进而符合土木工程建设标准,为优化整体工程质量水平打下良好基础。质量控制体系是使整个工程项目有序进行的前提,围绕质量控制这个核心,施工单位应当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加强工作流程的规划,完善质量控制体系,使质量控制系统不断改进还发展。结合现场的施工条件,运用成熟新技术,提高工程质量。

(3)提高工程质量的核心环节,强化现场管理,根据国家、地方法规和上级部门的规定,严格把控。为了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企业应依据建筑工程的实际特点,引入现代化管理方式,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为对整体土木工程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管控,掌握施工阶段具体状况,应强化现场施工质量管理,实施有效的旁站与巡检,进而增强施工监督力度,以保证工程高品质施工。

4 结论

工程质量管理应以预防为主,整改为辅,综合宏观管理。首先,定期检查工程质量管理,从而实现对工程质量管理的动态控制。其次,对影响工程质量的条件进行合理的控制。全面考虑5大要素:工程材料、施工者、施工机械、施工方案和环境影响。这5个要素一方面是独立的但另一方面又是互相影响的,只有将几个因素有效地组织起来,并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合理的调整各因素的作用,调动其他参与方的能动性,科学有效地控制工程质量,才能实现最终的质量目标。

最后,工程质量验收是质量控制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整个项目质量工作的最后检验。对于验收中发现的的需要整改的地方要抓紧落实,不能其题带入保修期内。要尽可能地让真正使用者参与到验收工作中来,这样可以尽早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避免使用过程发现不当而进行大幅度整改。提高工程质量管理,建造高品质工程,是建筑业发展永恒不变的指向标。

参考文献:

[1] 仲景冰等.工程项目管理[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钟汉华.土木工程施工概论[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全面质量管理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科学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于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美国,后来在西欧与日本逐渐得到推广与发展。它应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质量控制,使质量管理实现定量化,变产品质量的事后检验为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全面质量管理类似于日本式的全面质量控制(TQC)。首先,质量的涵义是全面的,不仅包括产品服务质量,而且包括工作质量,用工作质量保证产品或服务质量;其次,TQC是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不仅要管理生产制造过程,而且要管理采购、设计直至储存、销售、售后服务的全过程。 我们要形成一种这样的意识,好的质量是设计、制造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质量管理的实施要求全员参与,并且要以数据为客观依据,要视顾客为上帝,以顾客需求为核心;在实现方法上,要一切按PDCA循环办事。 全面质量管理,即Total Quality Management,是一种由顾客的需要和期望驱动的管理哲学。TQM以质量为中心,建立在全员参与基础上的一种管理方法,其目的在于长期获得顾客满意、组织成员和社会的利益。ISO8402对TQM的定义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菲根堡姆对TQM的定义:“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制造和售后服务,把企业内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的体系”。具体来说,TQM蕴涵着如下含义: 强烈地关注顾客。从现在和未来的角度来看,顾客已成为企业的衣食父母。“以顾客为中心”的管理模式正逐渐受到企业的高度重视。全面质量管理注重顾客价值,其主导思想就是“顾客的满意和认同是长期赢得市场,创造价值的关键”。为此,全面质量管理要求必须把以顾客为中心的思想贯穿到企业业务流程的管理中,即从市场调查、产品设计、试制、生产、检验、仓储、销售、到售后服务的各个环节都应该牢固树立“顾客第一”的思想,不但要生产物美价廉的产品,而且要为顾客做好服务工作,最终让顾客放心满意。 坚持不断地改进。TQM是一种永远不能满足的承诺,“非常好”还是不够,质量总能得到改进,“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企业持续不断地改进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可靠性,确保企业获取对手难以模仿的竞争优势。 改进组织中每项工作的质量。TQM采用广义的质量定义。它不仅与最终产品有关,并且还与组织如何交货,如何迅速地响应顾客的投诉、如何为客户提供更好的售后服务等都有关系。 精确地度量。TQM采用统计度量组织作业中人的每一个关键变量,然后与标准和基准进行比较以发现问题,追踪问题的根源,从而达到消除问题、提高品质的目的。 向员工授权。TQM吸收生产线上的工人加入改进过程,广泛地采用团队形式作为授权的载体,依靠团队发现和解决问题。

全面质量管理为题的论文

浅析全面质量管理在民营企业中的运用内容提要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是管理学、统计学、市场营销学、人力资源管理学集合在一起充分合理运用的一门管理方法。它不仅带来企业质量产品得到提升,对于整个企业在价值链中的提升有着莫大的益处,也是企业长期发展源动力,更是现代企业在此次金融危机中突出重围的关健。长期以来,我国的民营企业从小作坊起家,企业的产品质理管理跟不上企业发展的瓶颈尤为明显。本文从此入手,分析,研究目前民营企业中质量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于民营企业未来的质量管理改革必要性和针对性提出相当的见解。本论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于全面质量管理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及重用性做了说明.第二部分,对我国民营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运行中存在的弊端作了阐述.第三部分,民营企业全面质量管理运行中弊端的解决对策.浅析全面质量管理在民营企业中的运用一、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及重用性(一)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全面质量管理这个名称,最先是20世纪60年代初由美国的著名专家菲根堡姆提出。它是在传统的质量管理基础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营管理上的需要发展起来的现代化质量管理,现已成为一门系统性很强的科学。全面质量管理内容和特点,概括起来是“三全”、“四一切”。“三全”——是指对全面质量、全部过程和由全体人员参加者的管理。 “四一切”——即一切为用户着想,一切以预防为主,一切以数据说话,一切工作按PDCA循环进行。全面质量管理(TQM)的定义是指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制造和售后服务,把企业内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的体系。(二)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性随着我国加入WTO多年,我国的民营企业在很多方面都要跟国际接轨。如果我们质量管理水平不能跟上国际的水平,我们的制造业将永远停留在初级水平,而不能有质的飞越,也会被产业结构调整所淘汰。另外从企业的成长历程来看我国的民营企业是从家族企业的创建开创事业出来的。不可否认发达国家许多家族企业都带有家族色彩,但是其管理层的革新已经改变了其价值观念,不光在企业管理采用了科学决策程序,在人员任用上更是聘请职业经理人来打理其公司。从以上的现实情况可以看出我国的民营企业必须切实推进全面质量管理应该有强烈的紧迫感及使命感。而且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已经在此次世界金融危机中显现出来。如温州有部分档次低的,没有核心价值,靠价格取胜的工厂已经陆续关闭工厂。质量要求的提高,也是由于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使得老百姓更加注重产品的质量及安全。而要做到质量的提高,就必须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只有实行了全面质量管理,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才可能进一步提高,才可能跟上国际的水平。全面质量管理的运用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质量目标朝着更高的方向发展。全面质量管理中统计手段的运用,改善了产品设计方案,先期降低了失败成本及后续因产品设计问题而引发的一系列成本优化。全成质量管理的运用,加速成了生产流程,使流程加优化简洁。全面质量管理的深入开展,鼓舞员工的士气和增强质量意识。全面质量管理运用,改进了产品售后服务,使得客供关系更加紧密,使客户对于所供产品更加信赖感。全面质量管理的运用,还可以提高市场的接受程度及认知程度,降低经营质量成本和现场维成本,减少经营亏损,从而使企业的效益提升。另外全面质量管理的运用还可以减少责任事故,从而保证企业的和谐与社会的稳定。由此可见全面质量管理对企业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二、我国民营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运行中存在的弊端(一)误把ISO标准当作全面质量管理的上方宝剑现在,很多民营企业还是把IS09000标准当作申请的过程,虽然按照1S09000标准操作,质量有了提高,但企业的文化并未因此而改变,领导也并没有全身心地投入。把ISO当作了标杆当做了一个噱头。而且,尤其需注意的是TQM中所定义的质量是一个多维的概念,它不仅与最终产品有关,并且与组织如何交货,如何迅速响应顾客的投诉等都有关。因此,我国民营企业要真正贯彻全面质量管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在流程、技巧、技术支持、培训系统、企业价值观和文化等都做一个全面的改进。ISO只是一个框架,好比造房子的一个空壳,提供必要的建设标准,里面实际家俱要靠企业自行去优化,调整。每个企业的情况不同,经营理念不同。因此把ISO标准作为全面质量管理的上方宝剑是不合理的。(二)质量管理中缺乏全员参与我国民营企业里面的员工往往认为质量管理是少数人的事情,而与组织的其他人员无关。而实际上,质量管理是包括组织、决策、控制、领导、激励等基本职能和预测、调研、计划、策划、咨询、协调、沟通、指导、执行、制度、监督、考评、培训、任用、选拔及竞争、公关、广告、营销等主要功能相互结合、相互影响的有机体系和过程,制订并执行规章制度只是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另外,质量管理也不是组织中某几个人的事,而是组织中全体人员的事。管理者是管理的主体,被管理者是管理的客体,只有两者相互作用和影响,才会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细节决定成败》的作者汪中求认为,全世界最难管的就是中国人,因为中国人都很聪明。有四个词很关键,也容易模糊:聪明、精明、高明、英明。聪明就是能正确感知世界;精明就是急于表现自己的聪明,现代社会大多数人精明;善于掩饰自己的聪明叫高明;能够左右高明的人叫英明。而中国企业里面往往是精明的人太多,高明的人太少,英名的人基本上没有。中国企业的员工,往往是聪明的员工,把精力放在分析规则上,去寻找规则的漏洞,去违反规则。这样的员工一多起来,企业往往就管不下去了。这样的问题在企业中屡见不鲜。(三)企业在基础数据管理方面缺乏必要的管理及维护基础管理好比是蹲马步。我国民营企业的管理基础还没有做好,甚至连经理人自身的岗位职责,要做什么事都说不清楚。企业在制定很多决策时,没有科学的依据,没有真实的市场信息,有的是靠一两个人坐在办公室里,凭借想象力来的。这样的决策,会在今后的工作中造成问题重重,难以解决。一时一个政策,计划没有变化快,企业朝令夕改,犹如重复建设,这样的企业很难做长久。企业基础数据管理更是一塌糊涂,没有一个成熟的文件体系去支撑。要得到先前的数据,都因为资料的丢失,而找不到。这样作为经理人只能依靠资历经验凭空制定个决策出来。导致做出的决策,轻者不合符合企业实际状况,遇到执行难,重者,使企业产生很大的内耗,增加失败成本。这就为何现在上规模的民营企业越来越重视导入ERP系统进行基础数据管理的原因。(四)在质量管理方面的经验论很多民营企业认为管理主要靠经验和实践,管理是"无师自通"或"存乎一心"的事,轻视先进管理工具和方法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因此,在实际管理过程中既不注重学习新知,也不注意及时将经验升华为理论,造成管理粗放、经营短视,多凭主观决策、靠运气行事。往往导致企业管理效率不高、绩效不佳。我国的民营企业非常缺少管理的工具和方法。我们企业的制度建设、管理规则非常抽象笼统。很多企业员工手册的第一条是"热爱××公司",剩下的也都是些口号和空话。这是一本没有用的手册,连最基本的做事原则和方法都没有,而企业中这样的薄弱环节不胜枚举。三、民营企业全面质量管理运行中弊端的解决对策(一)民营企业正确认识TQM的重要性在民营企业家眼里,我们的公司通过ISO认证了,就代表我们的质量是可以信赖的,可以满足客户的要求。做为最高层的领导应该打消这样的理念,要清醒的认识到ISO只是一个企业与其客户合作的门槛。就譬如汽车行业需QS9000认证,这是美国的三大汽车巨头——通用,福特,克莱斯勒公司为其供应链而设计的进入该行业的门槛,规定做为其供应商需要的文件及技术支撑,从深度意义来讲就是规定做为其零部件供应商的规模。TQM则是企业走向良性发展的良药,需要全员的参与,提高全员的品质意识的,企业才能走向永续经营。质量管理大师戴明曾做过“红珠”实验,得出结论是:管理者要为质量不好承担最主要的责任,质量不好更多是管理系统造成的,而不是由某些“不良员工”造成的。所以质量是企业最高管理者必须要关心的首要大事,做好质量也必须从企业全系统去考虑、去着手,全面质量管理强调的就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地对质量进行管理。诚然,我们也不能忽视ISO9001给设定的框架,ISO是标准,是TQM的基石,企业的ISO认证有助于TQM的实施。TQM的能动性加上ISO的框架保证两者相结合才能实现最高的质量、最低的成本,通过持续改进使得企业始终处于最佳实践的前沿,这也是我国民营制造业必由之路。(二)成立QCC小组实行全员长期的质量改善QCC英文全称QUALITY CONTROL CYCLE,中文译作“品管圈”,它是由日本质量管理学的权威石川馨博士于1962创立,亦指同一工作现场、工作性质相似的基层人员自发地进行品质管理的活动时组成的小组称为品管圈。这个小组做为全面质量管理的一个环节,在自我启发和相互启发下,灵活运用各种QCC手法,全员参加,对自己的工作现场不断地进行维持与改善的活动,称为品管圈活动。 显然从QCC活动跟企业员工全员参与有着密切的关系,活动的过程比口号更加重要,而我国的民营企业总是把QCC当作口号,缺乏团队的合作性及规范性。规划好QCC活动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确立圈员,可以在同一部门或者性质相同的部门间来选择人员;2.主题选定,通过必要的脑力激荡,成员提出在工作迫切需要改善的问题,经常出现”断头情况”的问题,掌握现状;3.目标设定,把此问题的改善设定一个要达成的指标;4.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5.对策的制定及解决;6.效果确认及成果方布。我国的民营企业只有切实按照这样的流程去做才有可能将质量有着长期的改善,相信解决问题的方法总比问题多。据不完全统计,从1979-2008年的30年中,电子行业累计完成QCC小组成果151276个,共创经济效益约1090863万元。 综上所述,QCC是一套被公认有效解决问题的模式,它不仅消除制造业中有关品质的问题,并且早已解决为达成企业所设定目标的相关各项问题,因此开展QCC活动对于促进企业的管理的良性循环启到积极的意义及作用,对于提升企业全面质量管理也是相当重要的一环节。QCC注重全员参与,这与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是相符合的,把员工个人发展愿望集合成企业的发展动力,鼓励优秀的员工与企业一起成长,培养了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提升员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QCC在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案上不可否认会用到许多数据,如何整理及提取有效的数据,对于整个QCC活动取得进展起到直接的作用。(三)建立相应的内控制度做好基础数据统计1、成立相关部门及组织相关人员专项专门管理,指定专人对文件进行切实有效的管理,有利于企业数据资源的保密性及因此导致数据管理的流失。专人专职此点可以写入企业管理职务说明书,对其工作岗位进行定义,必要的时候可以对其员工签属保密协仪,有其制约因素的存在。2、建立相应文件内控管理流程,对文件按机密等级进行分类处理。对于整个文件系统进行编码统计,发放文件做好登记。形成一套属于企业自身文件编码规则,可以使企业人员尽快找到该文件,也不会因为人员的离职造成文件找不到的现象。这就是文件的可追朔性,此要求在ISO文件中有明确的阐述。如何操作好适于当前企业的文件管理系统,是要靠企业相关单位人员集思广义。群策群力找出一个适合企业的方案来。3、建立文件的内部稽核制度,文件的各个环节的流通容易造成文件的缺失、遗陋、损毁,这时需要定期对企业内部的文件进行有效的稽核。按内控管理流程进行部门与部门之间文件的审查。此活动可以分季度作相应的检查。此外ISO外稽也会做年度的审核。稽核出来的缺失项要尽快解决,已防下次在重复发生,此点在我国的民营企业中经常发生,只有临时的解决对策,临时抱佛脚。但问题后续始终困扰。因此,对于我国的民营企业要做到全面质量管理就必须建立文件的内部稽核制度。4、定期整理文件,做好6S工作。6S:指的是由6S的SEIRI(整理)、SEITON(整顿)、SEISO(清扫)、SEIKETSU(清洁)、SHITSUKE(素养)和英文SAFETY(安全)企业推行6S的好处,使办公、加工现场宽敞明亮,待检、合格、不合格、安全区域标识醒目,仪器、仪表、设备检定、操作记录正确,现场使用的文件清洁、规范、有效6S活动不仅提升了职工素养,也提高了企业效益,更重要的是时时督促人们按照6S标准,去做好每一件事情,杜绝不合格现象的发生。最重要的一点是使企业的效率和效益得到提升,使得员工积极性提升,从而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四)在全面质量管理中充分运用统计手法在我国质量管理中经验论导致血的教训经常发生,未对事件进行深入有效的分析就决策进行,把问题解决,从而导致另一问题的产生,周而复始重复劳动。我国的民营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质量方面的管控,同时也充分运用了统计手法。1、质量问题预防的动作等发生质量问题,企业的失败成品已经产生,这样对于企业来说损失会很惨重。这就需要引入FMEA进行先期的失效模式效率分析。FMEA(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 是由美国三大汽车制造公司(戴姆勒-克莱斯勒、福特、通用)制定并广泛应用于汽车零组件生产行业的可靠性设计分析方法。其工作原理为:(1)明确潜在的失效模式,并对失效所产生的后果进行评分;(2)客观评估各种原因出现的可能性,以及当某种原因出现时企业能检测出该原因发生的可能性;(3)对各种潜在的产品和流程失效进行排序;(4)以消除产品和流程存在的问题为重点,并帮助预防问题的再次发生。例如宇通公司就是因为充分运用FMEA,使得宇通客车始终维持在高品质阶段。2、企业流程环节上制程质量管控(1)IQC进料检阶段制程管控,用到的统计手法为抽样检验计划,我国的部分民营企业采用GB2828及MIL-STD-II美军的抽样计划检查,按照检测作业指导书的每项要求进行检查。这个动作对下道工序影响不言而喻,起到警卫员的作用。合理的选择抽样计划对于先期物料质量管控有深入的影响,也是全面质量管理重要的一环。当然抽检计划并非任何场合都适用,有些可以作抽样检验,有些非得作全检不可,主要看检验群体的性质,数量,体积和大小,或检验所产生的经费或者检验方式而定。(2)制程中运用统计手法进行质量管控。在产品检验环节需要用到SPC进行制程管制,SPC即统计过程控制(Stat tidal Process Control),是企业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的有效方法。它利用数理统计原理,通过检测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可以达到”事前预防”的效果,从而有效控制生产过程、不断改进品质。统计过程控制SPC用更加直观方法显现出企业当中质量存在的问题,通过脑力激荡,鱼骨图分析原因,采取更直接的解决办法,使质量朝着稳定安全的指数上运行。目前我国现行的民营企业只不过把SPC当过场,这对于企业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有很大的阻碍作用,因此民营企业必须深刻领会到SPC管理制程控制的好处,在制程中运用SPC进行质量管控。(3)企业全面质理管理中QC七大手法的灵活运用。“七大手法”主要是指企业质量管理中常用的质量管理工具,有“老七种”和“新七种”之分。“老七种”有分层法、调查表、排列法、因果图、直方图、控制图和相关图;新的QC七种工具分别是系统图、关联图、亲和图、矩阵图、箭条图、PDPC法以及矩阵数据分析、过程决定计划法、箭线图法。不同手法应用不同的领域,需要活学活用,而非机械化的模仿,我国的民营企业当作一个图表为了好看,最终需要通过这些图表得出结论,分析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统计的好处在于使问题集中化更易识别。这就需要我们加强统计方法的培训,“功先利于事,必先利其器”。掌握正确的方法,正解的工具我们才能找到问题症结所在。3、测量系统分析(MSA)在企业全面管理中运用。诚然我们量测数据的准确性,对于我们用统计制程手法分析问题的准确性起到关健性的作用。分析用的数据必须来自具有合适分辨率和测量系统误差的测量系统,否则,不管我们采用什么样的分析方法,最终都可能导致错误的分析结果。在ISO10012-2和QS9000中,都对测量系统的质量保证作出了相应的要求,要求企业有相关的程序来对测量系统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因此我们要对仪器作GR&R(Gauge Repeatability and Reproducibility)论证,来保证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质量,判定测量系统的误差。这对于后面结果分析的有效性起到关健重要。如果我们的量测的数据是错误的,那我们的分析就可能把我们带入另外一个圈子,问题将周而复始的产生,质量将永远不能改善,这在企业质量管理中经常发生。这就需我们对于目前的量测仪器作定期的检查,做好年检记录,这些规定在ISO标准书中有清晰的阐述说明及要求。综上所述,企业,尤其是我国的民营企业,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方法的合理运用,对于企业的未来、企业的成长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TQM不仅仅是一个口号,而要体现到行动上来。在国外公司,TQM成功的获取利益的案例已经屡见不鲜,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显然我们有些制造业无法达到六个西格码管控,这也是我国企业为之努力的方向。国外一位著名的管理专家说过一句精彩的话:“优秀的公司满足需求,伟大的公司创造市场。”我国现在民营企业无法创造市场,那就让我们跟随市场,跟随着跨国企业,借鉴国外成功的全面管理,取其精华,弃其糟泊,实行全面质量管理,逐步提高我国民营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

20世纪50年代后,市场行情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卖方市场逐步转向买方市场。在这种形势 下,质量管理专家们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内容如下:第一,全面的质量,包括产品 质量、服务质量、成本质量;第二,全过程的质量,指质量贯穿于生产的全过程,用工作质 量来保证产品质量;第三,全员参与的质量,对员工进行质量教育,强调全员把关,组成质 量管理小组;第四,全企业的质量,目的是建立企业质量保证体系。可见,全面质量管理强调动态质量,始终不断地寻求改进,但是它没有规范化、没有统一 的标准。因此,企业实施全面质量管理能否成功,关键是要深刻领悟全面质量管理的内涵, 根据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计划。戴明循环强调自主管理、主动管理,而美国人恰恰缺乏主动性,因此戴明的质量管理思想 开始在美国企业实施时遭到了冷遇。但是,日本人深受东方文化的影响,富有主动性,自己 与自己比较,就能发现问题,因此戴明的质量管理思想非常适合日本企业,日本企业运用PD CA循环取得了产品质量的飞跃进步。美国企业认为,自己的问题自己很难发现,如何发现自己的问题?通过别人监督。马克姆• 波里奇奖的定点超越适合美国企业特点,一个企业要想取得进步,就要不断地把本企业的业 绩与同行业最优秀企业的业绩进行对比,以发现差距,然后实施改进。美国企业一直重视质量管理,其质量管理起源于泰勒,大体经历了质量检验、统计质量控 制、全面质量管理、马克姆波•里奇奖4个阶段,这里重点阐述马克姆波•里奇奖的定点超 越。20世纪80年代,日本产品因物美价廉大举进军美国市场,这对美国企业触动很大,决心学 习日本企业质量管理的成功经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政府决定设立一个国家质量大 奖。1987年,美国颁发马克姆•波里奇国家质量奖,该奖主要适用于3类企业:一是制造业 ,二是服务业(依据销售额判定),三是小型企业(雇员小于500人)。评奖标准很严,每类企 业每年最多有2个获奖者。马克姆•波里奇奖的核心是定点超越,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分析本企业与历史同期相比 取 得了多少进步,它能够激励本企业继续前进。第二步,企业要想获得巨大的进步,就要不断 地把本企业的业绩与同行业最好企业的业绩比较,找出差距,然后迎头赶上,这就是定点超 越。自颁发马克姆•波里奇奖后,美国企业纷纷比照马克姆•波里奇奖获得者找差距,然后定 点超越,结果产品质量大大提高。20世纪90年代,美国企业重新树立了对日本企业的竞争优 势,马克姆•波里奇奖的定点超越是美国企业质量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20世纪初,日本企业的产品质量并不好,在人们心目中简直就是假冒伪劣产品的代名词, 当时日本人崇尚中国的“上海货”。但是,到了80年代,人们争相购买日本企业的产品,日 本货成了优质产品的象征。日本企业,从劣质产品到优质产品,前后间隔仅几十年,产品质 量发生如此大的变化,人们在探讨:日本企业质量管理成功的奥秘究竟是什么?日本企业质量管理的成功,得益于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爱德华•戴明。1951年,日本设 立戴明国家质量奖。该奖主要面向日本国内的制造企业,评奖标准非常严格,获奖企业每年 最多1-2名,日本国内称戴明奖为“企业诺贝尔奖”。戴明的质量管理思想集中体现在PDCA(P—plan,计划;D--do,执行;C--check,检查;A- act,处理)循环上:1、计划阶段,看哪些问题需要改进,逐项列出,找出最需要改进的问题。2、执行阶段,实施改进,并收集相应的数据。3、检查阶段,对改进的效果进行评价,用数据说话,看实际结果与原定目标是否吻合。4、处理阶段,如果改进效果好,则加以推广;如果改进效果不好,则进行下一个循环。PDCA循环的特点是:大环套小环,企业总部、车间、班组、员工都可进行PDCA循环,找出 问题以寻求改进;阶梯式上升,第一循环结束后,则进入下一个更高级的循环;循环往复, 永不停止。戴明强调连续改进质量,把产品和过程的改进看作一个永不停止的、不断获得小 进步的过程。戴明的质量管理思想对日本企业影响很大,日本企业纷纷使用PDCA循环自己找问题,然后 改进产品质量。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到8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达到最辉煌的时期,其产品如汽 车、家电等充斥世界各国市场。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对日本经济奇迹的评价是:“日本的 经济振兴是一次成功的质量革命”。美日特色的比较戴明循环强调自主、主动管理,即立足于企业内部,详细分析本企业目前存在什么主要问 题,然后改进,特点是自我超越。马克姆•波里奇奖强调程序化管理、重视量化指标,即立足于企业外部,把本企业的业绩 与 同行最优秀企业的业绩进行对比,找出差距以寻求改进,特点是定点超越。事实上,日、美企业都在找差距,只是找差距的方式不同;日本企业通过戴明循环,与自 己比较,找出存在的问题,然后自我超越;美国企业则通过与优秀企业比较以发现差距,然 后定点超越。最后,日、美企业在质量管理方面都取得了成功。为何日、美企业质量管理的方式天壤之别、却得到了同样的结果?这源于东、西方不同的文 化背景:日本企业根植于东方文化,深受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强调“自觉”、“修为”, 敢于“舍生取义”,故他们自己和自己比较,就能发现差距,然后进行改进;美国企业属于 西方文化范畴,强调制度的作用,自己的问题自己很难发现,只有通过别人监督才能发现自 己身上的问题,故要和优秀企业比较才能找出差距,然后定点超越。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论文

全面质量管理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科学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于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美国,后来在西欧与日本逐渐得到推广与发展。它应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质量控制,使质量管理实现定量化,变产品质量的事后检验为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全面质量管理类似于日本式的全面质量控制(TQC)。首先,质量的涵义是全面的,不仅包括产品服务质量,而且包括工作质量,用工作质量保证产品或服务质量;其次,TQC是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不仅要管理生产制造过程,而且要管理采购、设计直至储存、销售、售后服务的全过程。 我们要形成一种这样的意识,好的质量是设计、制造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质量管理的实施要求全员参与,并且要以数据为客观依据,要视顾客为上帝,以顾客需求为核心;在实现方法上,要一切按PDCA循环办事。 全面质量管理,即Total Quality Management,是一种由顾客的需要和期望驱动的管理哲学。TQM以质量为中心,建立在全员参与基础上的一种管理方法,其目的在于长期获得顾客满意、组织成员和社会的利益。ISO8402对TQM的定义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菲根堡姆对TQM的定义:“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制造和售后服务,把企业内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的体系”。具体来说,TQM蕴涵着如下含义: 强烈地关注顾客。从现在和未来的角度来看,顾客已成为企业的衣食父母。“以顾客为中心”的管理模式正逐渐受到企业的高度重视。全面质量管理注重顾客价值,其主导思想就是“顾客的满意和认同是长期赢得市场,创造价值的关键”。为此,全面质量管理要求必须把以顾客为中心的思想贯穿到企业业务流程的管理中,即从市场调查、产品设计、试制、生产、检验、仓储、销售、到售后服务的各个环节都应该牢固树立“顾客第一”的思想,不但要生产物美价廉的产品,而且要为顾客做好服务工作,最终让顾客放心满意。 坚持不断地改进。TQM是一种永远不能满足的承诺,“非常好”还是不够,质量总能得到改进,“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企业持续不断地改进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可靠性,确保企业获取对手难以模仿的竞争优势。 改进组织中每项工作的质量。TQM采用广义的质量定义。它不仅与最终产品有关,并且还与组织如何交货,如何迅速地响应顾客的投诉、如何为客户提供更好的售后服务等都有关系。 精确地度量。TQM采用统计度量组织作业中人的每一个关键变量,然后与标准和基准进行比较以发现问题,追踪问题的根源,从而达到消除问题、提高品质的目的。 向员工授权。TQM吸收生产线上的工人加入改进过程,广泛地采用团队形式作为授权的载体,依靠团队发现和解决问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的迅猛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顾客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qc管理成为了企业的核心管理任务。这是我为大家整理的qc质量管理论文,仅供参考!

QC小组活动与质量管理提升

摘要:QC小组活动在我国开展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经过不断的参与和不断的总结,已经成为企业中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的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是企业提高质量管理的有效途径。本文结合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阳曲制梁场开展QC小组活动的收获、经验,重点阐述开展QC小组活动对于夯实质量管理基础、促进质量管理创新的作用及如何深入推进QC小组活动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QC小组,质量管理,推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

一、概述

1.QC小组概述

QC小组是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职工,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人的素质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组织起来,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QC小组是企业中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的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是职工参加企业民主管理的经验与现代科学管理方法相结合的产物。 在竞争日益激励的建筑施工领域,以质量取胜已经成为企业生存 、发展、增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2.企业开展QC小组活动的作用

开展QC小组活动,是营造项目文化价值观,增强项目凝聚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开展QC小组活动,可以对项目的技术创新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开展QC小组活动,有利于不断改进和加强质量管理工作,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开展QC小组活动,有利于提高员工素质,发挥员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二、阳曲制梁场开展QC小组活动的收获与经验

1.工程概况

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阳曲制梁位于山西省太原市阳曲县录古咀村,占地面积约236.54亩,承担新建大同至西安客运专线站前工程2标北白跨北同蒲铁路特大桥至皇后园村跨原太高速公路特大桥段22座桥梁共651榀双线整孔箱梁的预制、运输及架设任务。

2.梁场开展QC小组活动的收获

自2010年入场以来,大西客运专线站前二标阳曲制梁场对质量管理工作非常重视,通过积极开展QC小组活动,在挖掘潜力、降本增效、强化质量管理等方面,不断创新质量管理方法,提升质量管理水平。

1).深入开展QC小组活动,夯实质量管理基础

针对质量通病,动员全场职工深入开展QC小组活动,克服和预防质量通病,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夯实质量管理基础。例如:

2011年3月,阳曲制梁场质检人员在日常质量检查中发现,有部分箱梁翼缘板泄水孔出现尿梁现象,致使梁面严重污染,影响梁体外观质量,由安质部牵头成立“翼缘板泄水孔尿梁QC小组”, QC小组成员从进场原材料、现场施工等各方面逐次检查排除,找出致使梁体产生尿梁现象的主要因素,针对要因制定相应对策,并分别采购堵漏胶、门窗密专卖店胶、PVC专用胶等胶液进行了施工试验。从质量、施工及经济性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小组讨论,获得最佳施工方案应用于现场施工。杜绝了箱梁翼板泄水孔尿梁现象,改善了梁体质量外观。

同年7月,梁场技术人员又针对箱梁梁面龟裂、混凝土养护、预应力张拉过程中张拉力不够、超张拉等箱梁预制过程中的质量通病成立相应QC小组,解决箱梁预制过程中的质量通病,改善质量管理措施,应用QC活动PDCA循环,不断提升质量管理水平。

2).通过QC小组活动促进梁场质量管理创新

求实创新是QC小组活动持续健康发展的源泉,梁场通过开展QC小组活动,围绕施工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不断解决了施工现场的质量问题,夯实了质量管理基础,同时也为质量管理创新起到了铺垫作用。例如:

梁场成立了“信息化管理QC小组”,改变传统粗放式管理模式,借助网络建立箱梁预制质量管理信息化系统平台,自主开发了“阳曲制梁场箱梁预制质量管理信息化”软件系统,创新质量管理模式,借助网络实现各质量管理环节之间的信息通讯和传输,实现数据集成管理,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经营成本。

梁面拉毛QC小组,小组成员针对梁面拉毛不到位的问题,分别从拉毛工装、过程控制、拉毛时间及改进成本等方面进行了现场分析、讨论、对比,确定了梁面拉毛最佳操作方法,并制作改进了拉毛工具,经检验使用自制的拉毛工具,拉毛效果非常明显。

梁场通过开展创新型的QC小组活动,创新施工作业程序、工艺操作规范、技术措施及施工工具、管理方法等,丰富了质量管理形式,促进了梁场质量管理创新。并通过总结QC小组活动成果,将QC成果中有独到管理经验的纳入梁场管理标准中;将属于作业程序、技术指引类的纳入到施工作业指导书中,属于独到工艺操作规范的纳入施工工法中,将QC小组活动中的小发明、小创造纳入科技创新,通过QC小组活动创新管理。

阳曲制梁场2010年进场组织施工,QC小组活动起步于2011年3月,两年多以来,梁场共有100余人次参与QC小组活动,QC小组活动成果共计9个。其中4个QC小组活动成果获得“中电建协2012年度优秀QC成果奖”三等奖,2个QC小组活动成果获得“中电建协2013年度优秀QC成果奖”二等奖。现在QC小组工作已纳入制梁场重要的议事日程,并摆到重要地位,确定活动创建目标,并成立专门领导机构和组织部门,强化活动组织领导。

三、阳曲制梁场深入推进QC小组活动的有效措施

质量管理创新,意味着质量管理体系的健全,质量标准的不断提高,质量管理形式的丰富多彩,梁场通过开展群众性的QC小组活动,发挥广大员工的聪明才智,集思广益,滚动推行PDCA循环,不断解决梁场施工中的实际问题,提高箱梁产品质量,同时形成各种质量管理创新成果,对质量创新意义重大,从长远意义上来看,应纳入梁场的战略管理提升范畴,综上,梁场结合现有质量管理体系,在此基础上推进,制定QC小组活动管理制度,将QC小组活动制度化,制订可行的QC小组活动注册制度、QC 小组活动计划制度、QC小组活动过程考核制度、QC小组活动激励制度,同时梁场安全质量部还设专人指导和协助梁场各QC小组开展活动,保证QC小组活动的工作渠道畅通和制度的实施。形成梁场QC小组活动的长效机制。

通过梁场QC小组活动的经验中,梁场归纳出开展好QC小组活动成功之处关键点是:重在推进,贵在参与,精在务实。

1.重在推进

QC小组活动要想取得预期成效,并不断向广度、深度发展,不同层次的推进工作至关重要,梁场的QC小组活动推进工作分3层: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

决策层:领导带头参与和重视是非常重要的,决策层的推进主要是建立健全全场全面质量管理网络体系,制定质量方针目标,确实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积极参与QC小组成果发布和关键课题攻关活动。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参与,极大地鼓舞了广大职工开展QC小组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管理层:组织发动,专业培训,负责小组和课题的注册登记,定期召开交流会。组织发表QC小组活动成果。目前,梁场的主要领导、大部分中层管理干部均是QC小组活动的管理骨干,他们活跃在不同的岗位上,推动QC小组活动,向着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目标迈进。

执行层:在生产和管理活动中,选择课题、开展实践活动、总结活动成果的全过程QC小组活动中,发挥QC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达到出成果、出效益、出人才的目的。执行层是QC小组活动广泛深入开展的保证,也是QC小组活动的基本层面。梁场在开展QC小组活动中,为企业培养了一批全面质量管理的人才。

2.贵在参与

推进QC小组活动,每个人的直接参与是最可贵的,参与方式主要有以下3种:

参与QC小组知识培训:从梁场领导班子成员到普通职工,每个层次都要进行QC管理培训,掌握QC小组活动相关知识。

参与QC小组活动:梁场3个层次的人员根据各自工作性质,有针对性地参与到现场型、管理型、创新型、攻关型等不同类型的QC小组活动中。

参与成果发布会:参与QC成果的各级发布会,对QC小组活动的推行具有很重要的作用。通过成果发布会,可以起到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共同探讨、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共同提高的作用;通过成果发布会可以让QC小组成员在大庭广众下发表自己活动所取得的成果,并获得领导、专家的认可,必然会增强QC小组成员的荣誉感和自信心,激励和鼓舞士气,为今后的小组活动增加动力。

3.精在务实

开展QC小组活动,必须体现有效管理的原则,贯彻方针目标要务实,开展活动要扎实,活动成果要求实,在选题过程中,要尊重事实,切实结合施工情况,力求小、实、活、新,成果效果用事实说话,用数据说话,开展活动中,要正确处理质量、安全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强调过程的系统管理,从选题理由,现状调查,原因分析,确定主因,对策措施,组织实施,效果检查,巩固措施,遗留问题和下步打算,都应从实际出发,注重活动实效。

四、结语

持续的质量改进是质量管理的基本特点,也是ISO9000标准中质量管理的八项基本原则之一。质量改进与通常所说的质量控制不同,质量控制是使产品质量维持在一定的水平,而质量改进的目的是通过不断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来增强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使产品的质量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顾客满意度。现在企业要发展,仅仅是靠加强过程控制是不够的,必须对现有的质量水平在控制的基础上加以提高,才能使质量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新的高度。所有质量改进的活动都要遵循PDCA循环的原则,按照‘四阶段’的模式逐步开展。四阶段是;策划、实施、检查、处置。质量改进有很多种组织形式,其中的一个主要方式就是“QC小组”。QC小组是企业中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的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是职工参加企业民主管理的经验与现代科学管理方法相结合的产物。QC小组是体现ISO9000标准中质量管理的八项基本原则中“全员参与”的一个重要的表现,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有利于实现全员参加质量管理。通过QC小组活动,小组成员在工作中共同探讨,团结协作,还能在工作中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增强员工的团结协作精神。是吸引广大群众积极参与质量管理的有效形式,是促进产品及工程质量和经济效益提升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中国质量协会《QC小组基础教材》 中国社会出版社

《质量管理与企业文化》 天津财经学院学报

邢文英 《QC小组活动指南》 中国社会出版社

全面质量管理之QC

摘要:通过全面质量管理,使全体职工及有关部门同心协力,把专业技术、施工管理、数理统计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建立起产品的规划、勘察、设计、施工、竣工、服务等全过程的质量体系,从而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务、信息等资源,提供出符合规定要求和用户期望的产品或服务。

关键字:QC 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工程建设已成为我国的一大支柱产业,而工程质量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质量管理是能适应现阶段建筑行业生产发展水平,提高工程质量的现代化质量管理,而全面质量管理不仅意味着使用技术技巧和方法及系统,更强调能为公司为本建设项目提供更有效的富于哲理实际可行的管理思想.通过全面质量管理,使全体职工及有关部门同心协力,把专业技术、施工管理、工程质量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建立起满足与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中对本建设项目本建筑物的各种需求的全过程的质量体系,从而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务、信息等资源,提供出符合规定要求和用户期望的产品和服务.这对我们在将建筑物推向市场、加强建筑竞争机制的大气候条件下金融危机下寻求自身发展,加强自身实力,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使我公司我建设项目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群众尤为重要!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始于20世纪60年代,在现阶段仍在不断完善和发展,全面质量管理的主要特点是:

1、执行质量职能是全体员工的责任,应该使全体职工都有质量的概念和参与质量管理的要求;

2、全面质量管理不排除检验质量管理和统计质量管理的方法;

3、进一步采用现代生产技术,对一切与建设工程有关的因素进行系统管理,在此基础上保证建立一个有效的,确保质量提高的质量体系.

全面质量管理就是全企业各个职能部门的全体人员同心协力,综合应用管理技术,专业技术和科学方法,经济合理地开发、研究、生产和销售用户满意的产品的管理活动.其其本观点是:

1、全面管理的观点;

2、为用户服务的观点;

3、预防为主的观点;

4、一切用数据说话的观点;

5、文明施工的观点.

质量控制的主要对策为:

1、以人的工作质量确保工程质量;

2、 严格控制投入品的质量;

3、全面控制施工过程,重点控制工序质量;

4、严把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关;

5、贯切“预防为主”的方针

在建筑市场这个竞争强专业行强的行业中,全面质量管理应以“质量”为中心,依靠的对象是建设项目系统中各个层次和所有部门的人员即全体职工;强调人的作用,全员参与,建立有效的质量体系并不断改进,以搞好企业内部各项管理为基础,以提高人的素质,调动人的积级性,做好本职工作为核心,实现企业自身发展,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既要达到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标准、规范,实现符合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中对本建设项目的各种需求,又要不断地改进质量提高服务,提高全职工的生活生产环境,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挖掘职工潜力,提高起素质,促进建筑行业我公司的发展.

QC小组(质量管理小组)是实行全面质量管理的组织形式,在我国建筑企业项目中QC小组是指在施工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建筑职工,围绕建筑企业的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和人的素质为目的组织起来,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其性质是群众性质的质量管理活动的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是建设项目职工参加民主管理的经验同科学管理方法相结合的产物,是建设项目职工参加民主管理的新发展.质量管理的首要是明确工程质量目标项目。经理部要根据公司确定的质量目标,制定相应的质量验收标准,而且要使企业质量验收标准高于国家验收标准。严把材料质量关。甲方采购的材料和乙方采购的材料都要符合国家规范标准(含环保标准)和设计要求,严格执行材料验收制度。确保主体结构质量。主体结构质量关系到整体工程质量和安全,关系到每个职工生命安全,因此,必须确保主体结构质量。重视装饰质量。在施工装饰阶段,一定要克服质量通病,搞好细部处理,在装饰水准上要高人一筹,要有创新和特色。

抓好关键部位施工。例如地下室、一层、顶层、屋面、卫生间以及楼梯走道都是关键部位,越是人们不常去的地方,或者容易发生质量问题的部位,既是施工的难点,又是检查的重点,更应引起项目部的高度重视。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随着科技进步,新材料、新技术不断涌现,施工企业要及时掌握这些信息、积极应用到工程中来。

样板引路。对每一个工程都要按照设计要求做好样板间,经甲方和监理单位认可后,大面积推广,确保工程质量。加强培训,提高员工素质。施工企业对施工管理人员要进行定期培训,开展继续教育,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业务素质。严格执行“三检”制度。班组自检,项目部抽检,监理验收,实行“三检”制度,其目的在于把质量问题消灭在施工过程中。

搞好技术交底。班前对工人进行技术交底,使工人心中明白所进行工作必须达到的质量要求,以及必须把握好的技术难点根据本工程点及实际情况、编制技术先进、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使资源合理配置和工期最短、安全最可靠、质量最佳、成本最低,实现想技术求效益的方针。在开工前,组织技术和施工人员熟悉图纸,同时搞好图纸会审工作,理该工程的设计构想和设计意图,对图纸存在的疑问及实施设计意图的困难提前解决。在开工前,由分公司总工程师想项目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施工组织设计交底、使项目尽力部各级对工程的技术要求做到心中有数,由工长做好分项工程技术交底,特殊部位由项目内业技术员做专项技术交底,使作业班组明确技术要求。对工程施工文件和资料及时作好受控或作作废标识,设计变更通知单及施工技术核定单应及时在施工图上标识,以免施工中误用作废的文件资料。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计量管理,保证量值传递的正确性,并保证施工过程计量准确性。施工中各类有关人员应做好各种施工技术资料办理、签证和收集整理工作、保证资料与工程同步。项目技术负责人应对施工技术资料样饿把关,未经审核的资料不得向外和向下传递。对特殊工程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严把材料质量关,对进场按有关规定进行试验,对试验不合格的材料严禁使用,不合格的原材料应有进退记录。施工过程中应积极发挥“三检”作用,把好质量关,防患于然,对某些预测可能发生的质量问题作好预防措施,对已发生的质量问题,由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分析其原因,及时进行修改纠正。施工过程中加强成品、半成品、预埋件的保护。开展QC活动,克服质量通病,不断改进工序质量。

本建设项目的QC小组,在活动中强调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以及其他一些可使用的科学方法,还要强调活动程序的科学化,要PDCA循环的科学程序,具有明显的自主性--实行自主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相互发展,充分发挥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明确的目的性--提高素质,共同进步,为社会和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严密的科学性--采用科学的技术方法;广泛的群众性--人人参与,献技献策,充分发挥群众优势的有效政治形式,是职工群众在活动实践中学习专业知识,提高工作能力的大学校;高度的民主性--各抒己见,集思广义,各显其能,实现共同的目标.以提高企业公司整体职工素质,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建立心情舒畅的施工生产,服务工作环境为宗旨.

在建设项目中实现全面质量管理,成立QC小组,其作用为:

1、有利于开发智力资源,提高人的素质;

2、有利于预防质量问题和改进质量;

3、有利于产品建筑服务上等级;

4、有利于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5、有利于全员参加管理;

6、有利于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7、有利于管理工作的加强;

8、有利于实现项目的方针目标;

9、有利于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10、职工岗位成材.

QC小组的活动过程即是质量教育过程,其质量教育的目的是通过教育QC小组人员的质量意识、问题意识、改进意识;掌握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掌握QC小组活动的有关知识和要求,增强参与意识和参与职能!

20世纪50年代后,市场行情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卖方市场逐步转向买方市场。在这种形势 下,质量管理专家们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内容如下:第一,全面的质量,包括产品 质量、服务质量、成本质量;第二,全过程的质量,指质量贯穿于生产的全过程,用工作质 量来保证产品质量;第三,全员参与的质量,对员工进行质量教育,强调全员把关,组成质 量管理小组;第四,全企业的质量,目的是建立企业质量保证体系。可见,全面质量管理强调动态质量,始终不断地寻求改进,但是它没有规范化、没有统一 的标准。因此,企业实施全面质量管理能否成功,关键是要深刻领悟全面质量管理的内涵, 根据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计划。戴明循环强调自主管理、主动管理,而美国人恰恰缺乏主动性,因此戴明的质量管理思想 开始在美国企业实施时遭到了冷遇。但是,日本人深受东方文化的影响,富有主动性,自己 与自己比较,就能发现问题,因此戴明的质量管理思想非常适合日本企业,日本企业运用PD CA循环取得了产品质量的飞跃进步。美国企业认为,自己的问题自己很难发现,如何发现自己的问题?通过别人监督。马克姆• 波里奇奖的定点超越适合美国企业特点,一个企业要想取得进步,就要不断地把本企业的业 绩与同行业最优秀企业的业绩进行对比,以发现差距,然后实施改进。美国企业一直重视质量管理,其质量管理起源于泰勒,大体经历了质量检验、统计质量控 制、全面质量管理、马克姆波•里奇奖4个阶段,这里重点阐述马克姆波•里奇奖的定点超 越。20世纪80年代,日本产品因物美价廉大举进军美国市场,这对美国企业触动很大,决心学 习日本企业质量管理的成功经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政府决定设立一个国家质量大 奖。1987年,美国颁发马克姆•波里奇国家质量奖,该奖主要适用于3类企业:一是制造业 ,二是服务业(依据销售额判定),三是小型企业(雇员小于500人)。评奖标准很严,每类企 业每年最多有2个获奖者。马克姆•波里奇奖的核心是定点超越,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分析本企业与历史同期相比 取 得了多少进步,它能够激励本企业继续前进。第二步,企业要想获得巨大的进步,就要不断 地把本企业的业绩与同行业最好企业的业绩比较,找出差距,然后迎头赶上,这就是定点超 越。自颁发马克姆•波里奇奖后,美国企业纷纷比照马克姆•波里奇奖获得者找差距,然后定 点超越,结果产品质量大大提高。20世纪90年代,美国企业重新树立了对日本企业的竞争优 势,马克姆•波里奇奖的定点超越是美国企业质量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20世纪初,日本企业的产品质量并不好,在人们心目中简直就是假冒伪劣产品的代名词, 当时日本人崇尚中国的“上海货”。但是,到了80年代,人们争相购买日本企业的产品,日 本货成了优质产品的象征。日本企业,从劣质产品到优质产品,前后间隔仅几十年,产品质 量发生如此大的变化,人们在探讨:日本企业质量管理成功的奥秘究竟是什么?日本企业质量管理的成功,得益于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爱德华•戴明。1951年,日本设 立戴明国家质量奖。该奖主要面向日本国内的制造企业,评奖标准非常严格,获奖企业每年 最多1-2名,日本国内称戴明奖为“企业诺贝尔奖”。戴明的质量管理思想集中体现在PDCA(P—plan,计划;D--do,执行;C--check,检查;A- act,处理)循环上:1、计划阶段,看哪些问题需要改进,逐项列出,找出最需要改进的问题。2、执行阶段,实施改进,并收集相应的数据。3、检查阶段,对改进的效果进行评价,用数据说话,看实际结果与原定目标是否吻合。4、处理阶段,如果改进效果好,则加以推广;如果改进效果不好,则进行下一个循环。PDCA循环的特点是:大环套小环,企业总部、车间、班组、员工都可进行PDCA循环,找出 问题以寻求改进;阶梯式上升,第一循环结束后,则进入下一个更高级的循环;循环往复, 永不停止。戴明强调连续改进质量,把产品和过程的改进看作一个永不停止的、不断获得小 进步的过程。戴明的质量管理思想对日本企业影响很大,日本企业纷纷使用PDCA循环自己找问题,然后 改进产品质量。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到8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达到最辉煌的时期,其产品如汽 车、家电等充斥世界各国市场。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对日本经济奇迹的评价是:“日本的 经济振兴是一次成功的质量革命”。美日特色的比较戴明循环强调自主、主动管理,即立足于企业内部,详细分析本企业目前存在什么主要问 题,然后改进,特点是自我超越。马克姆•波里奇奖强调程序化管理、重视量化指标,即立足于企业外部,把本企业的业绩 与 同行最优秀企业的业绩进行对比,找出差距以寻求改进,特点是定点超越。事实上,日、美企业都在找差距,只是找差距的方式不同;日本企业通过戴明循环,与自 己比较,找出存在的问题,然后自我超越;美国企业则通过与优秀企业比较以发现差距,然 后定点超越。最后,日、美企业在质量管理方面都取得了成功。为何日、美企业质量管理的方式天壤之别、却得到了同样的结果?这源于东、西方不同的文 化背景:日本企业根植于东方文化,深受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强调“自觉”、“修为”, 敢于“舍生取义”,故他们自己和自己比较,就能发现差距,然后进行改进;美国企业属于 西方文化范畴,强调制度的作用,自己的问题自己很难发现,只有通过别人监督才能发现自 己身上的问题,故要和优秀企业比较才能找出差距,然后定点超越。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