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icu护理论文

发布时间:

icu护理论文

ICU集中收治危重病人,抢救生命是首要任务,因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关注生命重要器官功能障碍成为最重要的工作。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危重病人的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目的:探讨危重病人院内转运中的护理安全管理 方法 与途径的效果,方法:对危重病人转运前病情及风险评估,危重病人院内转运途中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模式,重视转运途中的病情观察及管道护理,做好危重病人口头、书面的交接,结果:提高了危重病人院内转运护理的安全性,结论:实施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管理,可缩短转运时间,提高转运效率,减少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及意外事件的发生率。

【关键词】危重病人;院内转运;安全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 编号】1004-4949(2014)02-0228-01

做好各种危重病人转运途中的安全护理工作,对病人的治疗、预后和康复都有一定重要性和必要性[1]。我院 2011 年 1 月以来,加强了危重病人院内安全转运的管理,减少了不良事件和意外发生率,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重症医学科每年院内安全转运的危重病人600人,期中: 男 346例,女 254 例; 年龄 16 ~90 岁,平均45 岁; 内科病人80例,外科重大手术病人520 例,病情稳定后转回病房594例,死亡6例,.

2护理方法

2.1. 转运前的护理

2.1.1 转运前向病人及家属做好 自我介绍 ,解释转运的目的及必要性,取得他们最大的配合。其取得配合。

2.1.2. 转运前病情评估 重症病人病情复杂、凶险、变化快,转运途中可能有不同程度并发症及一些意外情况的发生。因此,护士在运送病人前准确地综合评估病人病情是安全转送的关键[2]。所有病人转运前当班护士必须对病情充分地了解和评估。根据评估的情况,做好相应的准备。

2.1.3对于有潜在危险性的病人,如重症颅脑外伤、大面积脑出血等病人,应尽量去除增加颅内压的因素,包括转运前吸净痰液、控制躁动,转运中抬高头部、妥善约束等,并带上便携式吸痰器;对于昏迷病人应备口咽通气管及人工呼吸皮囊、气管插管等用物,对于有气管切开者,应检查人工气道的固定情况,必要时加固,防插管脱落或移位。

2.1.4.检查静脉通路是否通畅,各处连接是否紧密,最好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确保转送途中保持有效的静脉通路。

2.1.5转运时所需物品、药品、仪器的准备 根据病人的病情准备不同的抢救药品,如肾上腺素、阿托品、盐酸利多卡因、尼可刹米、洛贝林、地西泮、乳酸钠林格液等。同时备好心电监护仪、氧气袋、简易呼吸气囊、吸痰器等,必要时准备便携式呼吸机。

2. 1.6 加强与ICU的有效沟通及协调 转运前应电话通知ICU做好相应的准备,告知病人的基本情况,包括病人初步诊断、目前生命体征、需要准备的药物及仪器,以减少等候时间,为病人诊断、治疗争取时间。

2. 1.7转运过程的护理负责转运的护士应有较强的责任心、准确的判断力、并具有独立工作和应急处理问题的能力.若病人生命体征不平稳,转运途中至少需2名陪同人员,要求主管医生同往。

2.1.8 接收科室准备。接收科室的准备也很重要。转运前应电话通知相关科室做好相应的准备。如病人有人工气道且使用呼吸机,应提早通知,告知病人的基本情况。临出发前,再次确认接收方已做好相关准备,通知病人到达的时间或与检查科室联系确切时间,以保证随到随做。

2.2转运途中护理:

2.2 转运中的护理。

2.2.1监测生命体征。

严密观察各种管道的情况。查看各管道是否在位,并妥善固定。按从头到脚的顺序逐一检查管道固定是否稳妥,并要求接头、三通管连接处拧紧。保持各种管道通畅、有效、防止扭曲、受压、滑脱。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转运途中要确保静脉输液通畅,以便抢救时用药。对于可暂时关闭的引流管道如尿管、部分腹部伤口引流管等进行夹闭,并将夹闭的管道及引流袋固定于患者腹部。

2.2.2 转运时保持平车车速平稳,防止颠簸,保持头部在大轮端,可因大轮转速慢、稳而减轻震动。上下坡时患者头部始终在高处端,以免引起患者不适。冬天注意保暖,夏天、雨天为病人遮挡,盖好被子。对烦躁不安的病人,予以镇静、约束,以防病人发生坠落受伤。

2.2.3转运途中出现并发症的处理。一旦出现严重并发症,应就地抢救,同时与有关科室联系,以便得到专科的救治。

2.2.4 转运途中监测与记录,转运中应严密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病人的意识状态、呼吸频率与呼吸形态,同时应记录各项监测指标数值、意识活动状态、转运途中抢救和治疗经过等。

2.2.5认真做好交接班 到达接收科室后,与相关人员认真做好交接工作。交接的内容包括病人的诊断、意识、瞳孔、生命体征、氧流量、各种管道名称及植入深度、引流液的情况、特殊用药及皮肤情况等。

3 讨论

3.1危重病人院内安全转运管理的意义非常重大.危重病人的转运在治疗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操作得当, 既能融洽病人救治过程中的医患关系,还可以减少法律纠纷.作为护理管理,要把护理安全管理工作放在首位.有文献报道,急危重病人院内转运有 11. 6%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及意外情况.通过预见性护理程序可以明显减少坠床、脱管、病情恶化、心跳停跳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我们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有痰液时及时抽吸,防止痰堵引起窒息.颅脑外伤病人转运时要有安全合适的体位,例如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有脑脊液耳漏者头偏向患侧,有颈椎损伤的病人带颈托固定.搬动血气胸患者时,须将胸腔闭式引流管钳闭,以防导管脱落、漏气或液体逆流.注意检查胃癌、肠癌术后患者身上的各种管道,保持通畅,妥善固定,防止脱落、打折、扭曲.病人回到科室后由高级责任护士或护理组长对患者进行再次评估,观察病情、保持呼吸道通畅、妥善固定好各种管道.

3.2 危重病人院内转运前及转运中预处理 对高风险的危重病人进行转运前和转运中预处理是降低风险保障转运安全的重要 措施 。转运前对气道内分泌物及误吸物的清除,呼吸困难或血氧饱和度较低患者应预先气管插管保持气道通畅,出血部位的有效包扎止血及输血,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扩容,心衰病人的血管活性药物的微泵调整,颅内高压病人的脱水剂的使用,血气胸状态下的胸腔闭式引流,骨折部位的固定等;转运中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处理气道分泌物,调整呼吸机模式,稳定血压(如加快输液、血管活性药滴数),纠正严重心律失常(如室颤等)以及各种管道、夹板的稳固。通过这些预见性的处理,明显提高了危重患者转运安全系数。

4 小结

危重病人院内转运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治疗和护理。院内转运可能导致病人生命体征的改变,甚至加重病情,引发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因此,转运病人必须采用合适、安全的护理方式,确保为病人提供的医疗护理服务安全有效。成功地运送对降低危重病人的病死率及伤残率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冠敏,刘喜英.开胸手术病人院内转运的安全管理[J].护理研究,2009,23(增刊1):129.

[2]唐梅宗.危重病人院内转运的安全管理[J].护理研究,2010,24(1):105~106

【摘要】目的通过研究危重病人施行肠内营养的护理措施, 总结 其治疗效果。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住院,并施行肠内营养的68名危重病人的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资料所选取的68名危重病人中,有4名患者发生了较为严重的消化道出血而中止鼻饲,其余64名患者耐受性良好,68名患者在接受营养支持疗法后2周,测量患者血糖、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的水平恢复到正常。结论临床上及早给予患者胃肠营养支持并进行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能够使患者内环境紊乱明显降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使患者死亡率降低。

【关键词】危重病人;肠内营养;护理

研究证明,合理的营养支持是抢救和治疗危重病人必不可少的环节,正因为如此,近年来肠内营养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得到了长足发展,肠内营养不仅能够保护胃肠黏膜,维护胃肠功能,还能够维持正常的内脏血流。危重病人的身体状态处在高度分解代谢的状态下,场内营养可以为病人供给充分的能量,以纠正负氮平衡,还能够防止因细菌移位造成的肠源性感染。本文对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住院,并施行肠内营养的68名危重病人的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详见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的选取为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住院,并施行肠内营养的68名危重病人。68名患者中,男性患者41名,女性患者27名;年龄最小的18岁,年龄最大的88岁,平均年龄为47岁。在所患疾病上,有39名患者诊断为重度胸腹复合伤,有14名患者被诊断为头胸复合伤,15名患者诊断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68名患者均存在肠胃功能问题,不能经口进食,经专业诊断需要进行营养支持治疗长达7天以上。

1.2方法患者在开始肠内营养治疗后,定期对患者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和血糖进行连续监测。

1.3营养支持给予途径①经鼻胃管途径:此种营养支持给予途径适用于肠胃功能状态正常,施行期间没有出现昏迷,或者在短时间内尚且可以完成鼻饲给予营养途径到口服饮食这一过渡的病人。②经鼻空肠置管喂养:若患者肠胃功能处于正常状态,且没有昏迷,或者在短时间内能够完成鼻饲给予营养途径到口服饮食这一过渡,那么可以使用此营养支持给予途径,此方式能够使因导管途径问题产生的误吸和返流发生几率降低。③经胃、空肠造口喂养:这种方式因其具有创伤性,所以适用于需要长时间进行肠内营养的患者,这种方法需要运用手术造口的方式将营养管放置到胃或空肠内。

1.4肠内营养的应用原则肠内营养的应用要充分考虑到患者的肠胃功能,可以选择要素型和整蛋白型两种肠内营养类型。要素型肠内营养剂:百普素、百普力。整蛋白型肠内营养:使用这类肠内营养供给的患者因要使用安素、能全素,所以患者的肠道功能要处于一种较为良好的状态。在进行肠内营养治疗的过程中,要注意对患者血糖和电解质的测定,询问患者胃肠道情况,根据患者的不同身体状况调整肠内营养液的剂量和浓度。

1.5喂养方式①一次性投给:这种方式是把调配好的肠内营养食物一次性注入,这种方式存在诸多并发症。②间歇性喂养:就是分次给予所需的肠内营养食物,注入频率为3-4小时给予一次,若需重力滴注,注入频率为30-40分钟给予一次。③连续滴注:这种方式需要借助于肠内营养泵,对患者连续性20-24小时内进行滴注,因为此种方式需要时间较为长久,就要求患者能够具备较好的耐受力。④循环滴注:此种方式需借助于输液泵的控制,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持续泵入。

2结果

在资料所选取的68名危重病人中,有4名患者发生了较为严重的消化道出血而中止鼻饲,其余64名患者耐受性良好,68名患者在接受营养支持疗法后2周,测量患者血糖、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的水平恢复到正常。

3讨论

3.1营养支持的基本概念营养支持是指为治疗或缓解疾病,增强治疗的临床效果,而根据营养学原理采取的膳食营养措施,又称治疗营养。所采用的膳食称治疗膳食,其基本形式一般包括治疗膳、鼻饲、管饲膳、要素膳与静脉营养。是维持与改善器官、组织、细胞的功能与代谢,防止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的主重要措施。肠内营养支持的适应证包括:①经口摄食不足或不能经口摄食者。口腔肿瘤、咽喉肿瘤手术后;营养素需要量增加而摄食不足,如脓毒症、甲状腺功能亢进、恶性肿瘤及其化疗或放疗时、畏食、抑郁症;中枢神经系统紊乱,如知觉丧失,脑血管意外以及咽反射丧失而不能吞咽者。②胃肠道疾病。胃肠道瘘;炎性肠道疾病(溃疡性结肠炎与克罗恩病);短肠综合征;胰腺疾病、肠道准备。③胃肠道外疾病。肿瘤放疗和化疗的辅助烧伤和创伤;术前和术后营养支持;心血管疾病;肝病、肾病、肠外营养的过渡;先天性氨基酸代谢缺陷。肠内营养支持的禁忌症包括胃肠道功能衰竭;完全性肠梗阻;严重的腹腔内感染。

3.2危重病人肠内营养的护理

3.2.1鼻饲管的护理鼻饲管的选择大多数为采用鼻肠胃管或者是鼻胃管,导管放置后,要注意对存在躁动或不配合的患者进行适当的约束,以防导管的意外拔出。导管的固定要使用无侵入性的固定方法,将长方形绷布的上端贴在鼻尖下端,然后再把绷布的下端撕开,左右交叉后螺旋粘于鼻饲管。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鼻饲喂养的时候,要注意检查鼻饲管的位置是否正确,并抽取胃液,这样能够保证肠内营养的顺利进行。为了防止导管堵塞,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如果持续性输注高浓度营养液,要每隔2-4小时用10-20毫升温开水对导管进行冲洗,间隔24小时要更换体外输注管。②如果需要经鼻饲管给予药物,要注意不同的药物区分输注,这样可避免药物和营养液混合。

3.2.2营养液输注的护理营养液的温度要有效控制在35-37摄氏度之间,如果天气寒冷,要输液时要先加温输注,输液增温器的使用应放置在输液管道上离输入口的段上,还要注意更换增温器的位置,以防局部温度过高。护理人员在进行营养液调配的时候,要注意检查营养液的外包装和出厂日期,避免把过期、污染的营养液输注给患者,在进行操作前,要注意对手部的清洁,营养液要摇匀。营养液开启后的放置条件是,2-8摄氏度条件下不超过24小时。输注营养液时的正确体位是取卧位,头部抬高30-45°,输注后半小时可调整体位。

3.2.3口腔护理经总结及研究,很多肠胃置管的病人,会发生口腔炎。这主要是因为一旦口腔腺体长时间缺乏食物刺激,口腔内唾液分泌会逐渐减少。所以,对于肠胃置管的患者,护理人员要指导帮助其进行漱口,一般使用水或者漱口液,昏迷患者要用生理盐水对整个口腔进行擦拭。

3.2.4心理护理有的危重病人实施了气管切开,多个引流管会对患者产生刺激,引发疼痛;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过程中,患者也会发生反复性的腹胀和腹泻,这些原因都会使患者对治疗产生抗拒心理,不愿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这时候护理人员要耐心解释相关知识给患者及家属。诸如肠内营养的优点、在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等,要及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详细介绍并进行详细沟通,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使患者能够信任和依赖于护理人员。

4小结

危重病人是临床营养支持最重要的群体之一,这是因为患者出现的应激性分解代谢增强,危重病人因为疾病原因很多还实行了机械通气、气管切开等,其能量消耗增大,对营养的需求也就随之增高;另一方面,危重病人的肝肾功能不全,营养负荷地下,会出现代谢紊乱现象。经研究,临床上及早给予患者胃肠营养支持并进行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能够使患者内环境紊乱明显降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使患者死亡率降低。

参考文献

[1]严海萍.危重病人的肠内营养应用及护理[J].青海医药杂志,2006(36).

[2]张水娇.危重病人的肠内营养支持[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

[3]陈素坤.临床心理护理指导[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38.

ICU是专门接收重症、急症、危症患者的科室,该科室突发事件多,因此,需要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其适当的护理措施,以尽量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但由于ICU的特殊性,对于ICU患者的护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使得ICU护理工作量大,对于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也非常高。由此使得常规护理已经无法满足患者和家属的需求,对此,护理人员应该从临床实际出发,探讨出更加有效的护理管理措施,以保证ICU重症患者的恢复效果[1]。分级护理管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管理模式,其作用在于整合护理资料,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为进一步探讨其作用,该文以该院在2015年6月—2016年6月间接收的52例ICU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组对比了常规护理和分级护理管理的实施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在2015年6月—2016年6月间接收的52例ICU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26例,男性15例,女性11例,年龄20~67岁,平均年龄(43.5±2.6)岁,对照组患者26例,男性14例,女性12例,年龄25~71岁,平均年龄(42.9±2.5)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分析。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主要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对应的护理措施,以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并促进患者的'病情改善;观察组采用分级护理管理措施,具体的内容如下。

1.2.1 成立ICU分级护理管理小组 首先,为保证分级护理管理的实施效果,ICU科室应该从自身情况出发,组建分级护理管理小组,ICU科室主任为组长,护士长为副组长,挑选其他6~8名护理人员为组员[2]。组建小组后,应召开组内讨论会议,根据总结的临床经验,对现有的ICU护理管理工作和制度进行完善,制定行之有效的分级护理管理制度,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并根据常见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1.2.2 ICU患者分级 一般来说,ICU患者可分为4级,Ⅰ级:患者未出现生命体征问题,可转出ICU,对于此类患者,无需专人护理,但是应定时查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避免出现异常情况;Ⅱ级:患者于ICU治疗,但无需进行ICU干预,对于此类患者,应由1名专门护理人员进行负责,或1名护理人员负责2~3名患者,这样既可以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又能保证护理质量和效率;Ⅲ级:患者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需要接受1种ICU干预方法。对于此类患者,应由1名专门的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必要时可以配备2名;Ⅳ: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病情较为危机,需要接受2种或以上ICU干预方法[3],此类患者需要1~2名护理人员在病床边看护,以保证及时抢救,避免延误治疗时机。

1.2.3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ICU和其他科室不同,护理工作压力非常大,护理人员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责任,因此需要时刻保持警惕。为保证护理质量,应该合理安排人力资源的分布,将ICU的值班时间改为12 h制,优化排班时间,保证每一时间段内护理人员的数量相同。需要注意的是,应将年资和经验不同的护理人员组合分配,这样既可以起到帮带的效果,又能保证护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1.2.4 加强培训和考核 ICU护理工作较为特殊,因此,医院应定期为护理人员提供培训机会,传授先进的护理方法和理念,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同时,加强思想教育,使护理人员能够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和高度的工作热情,主动投身到工作过程中,减少失误。另外,还应该加强日常监督和考核,将考核结果纳入到薪资评价标准中,这样能够形成一个更加有利的环境,促进分级护理管理制度的实施。

1.3 观察指标

采用该院自制的护理调查表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价,包括病房管理、药物管理、ICU技术、护理记录、护理安全、消毒措施、感染预防等内容,每项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护理质量越高;统计护理期间发生的不良事件;向患者发放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总分100分,85分以上为十分满意,70~85分为基本满意,70分以下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十分满意率+基本满意率[4]。

1.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所得数据均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计算和处理,计数资料使用[n(%)]表示,用2检验,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质量评分

观察组的病房管理、药物管理、ICU技术、护理记录、护理安全、消毒措施、感染预防评分分别为(96.8±2.6)分、(97.4±2.5)分、(95.2±2.4)分、(96.6±2.3)分、(97.4±2.0)分、(97.1±2.1)分、(96.5±2.2)分;对照组的病房管理、药物管理、ICU技术、护理记录、护理安全、消毒措施、感染预防评分分别为(92.1±1.8)分、(93.0±2.0)分、(92.9±1.7)分、(93.3±1.8)分、(91.5±1.6)分、(90.3±1.7)分、(91.7±2.1)分。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各项护理质量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97,P<0.05)。

2.2 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观察组中共出现了3例护理不良事件,分别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例,压疮1例,引流管意外脱落1例,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1.54%(3/26);对照组中共出现了10例护理不良事件,分别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2例,压疮2例,引流管意外脱落2例,输液外渗2例,坠床1例,跌倒1例,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8.46%(10/2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985 6,P<0.05)。

2.3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中15例患者对护理过程和结果十分满意,10例基本满意,1例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6.15%(25/26);对照组中8例患者对护理过程和结果十分满意,10例基本满意,8例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69.23%(18/2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996 4,P<0.05)。

3 讨论

随着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人们对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而ICU作为医院接收危重患者的主要场所,更需要加强对护理模式的改革,以保证护理内容的实施效率和质量。分级护理管理是一种以高效管理为基本理念的护理模式[5],其目标在于优化人力资源的配置,提高各类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降低危险因素的数量,保证患者的安全。通过分级管理,能够将患者分为不同的小组,方便进行有效的管理,同时,制定的相关护理策略也更加灵活,能够保障ICU护理工作的科学性,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临床实践证明,分级护理管理优越性十分明显,有着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该次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了分级护理管理,成立小组,可以更具针对性,对ICU患者进行分级,可以进一步明确患者的病情,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可以为ICU患者提供充足的护理人员支持,加强培训和考核,可以就护理人员的护理管理情况进行分析,并对护理人员的表现进行合理评估,从而进行及时的反馈,从而更好地进行后续的护理管理。结果显示,观察组病房管理、药物管理、ICU技术、护理记录、护理安全、消毒措施、感染预防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1.5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4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2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ICU重症患者分级护理管理,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卞蓉婷,杨海燕,李倩,等.分级护理管理对ICU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6,1(8):102-105.

[2] 邱丽娜.分级护理管理对ICU重症患者护理效果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17(24):164-165.

[3] 刘蓉.分级护理管理对ICU重症患者的应用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7,8(12):998-999.

[4] 王素玲,刘维丽.分级护理管理对ICU重症患者护理效果探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22(7):11-12.

[5] 谢颖彬.分级护理管理对ICU重症患者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5,6(25):177-178.

[6] 莫崇爱,左凤华.分级护理管理对ICU重症患者护理效果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9):1233-1234.

[7] 黄海英.分级护理对ICU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2016,29(3):187-188.

[8] 李莉.ICU重症患者运用分级护理管理的效果观察[J].饮食保健,2016,3(2):97-98.

icu护理论文ppt

ICU集中收治危重病人,抢救生命是首要任务,因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关注生命重要器官功能障碍成为最重要的工作。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危重病人的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目的:探讨危重病人院内转运中的护理安全管理 方法 与途径的效果,方法:对危重病人转运前病情及风险评估,危重病人院内转运途中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模式,重视转运途中的病情观察及管道护理,做好危重病人口头、书面的交接,结果:提高了危重病人院内转运护理的安全性,结论:实施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管理,可缩短转运时间,提高转运效率,减少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及意外事件的发生率。

【关键词】危重病人;院内转运;安全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 编号】1004-4949(2014)02-0228-01

做好各种危重病人转运途中的安全护理工作,对病人的治疗、预后和康复都有一定重要性和必要性[1]。我院 2011 年 1 月以来,加强了危重病人院内安全转运的管理,减少了不良事件和意外发生率,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重症医学科每年院内安全转运的危重病人600人,期中: 男 346例,女 254 例; 年龄 16 ~90 岁,平均45 岁; 内科病人80例,外科重大手术病人520 例,病情稳定后转回病房594例,死亡6例,.

2护理方法

2.1. 转运前的护理

2.1.1 转运前向病人及家属做好 自我介绍 ,解释转运的目的及必要性,取得他们最大的配合。其取得配合。

2.1.2. 转运前病情评估 重症病人病情复杂、凶险、变化快,转运途中可能有不同程度并发症及一些意外情况的发生。因此,护士在运送病人前准确地综合评估病人病情是安全转送的关键[2]。所有病人转运前当班护士必须对病情充分地了解和评估。根据评估的情况,做好相应的准备。

2.1.3对于有潜在危险性的病人,如重症颅脑外伤、大面积脑出血等病人,应尽量去除增加颅内压的因素,包括转运前吸净痰液、控制躁动,转运中抬高头部、妥善约束等,并带上便携式吸痰器;对于昏迷病人应备口咽通气管及人工呼吸皮囊、气管插管等用物,对于有气管切开者,应检查人工气道的固定情况,必要时加固,防插管脱落或移位。

2.1.4.检查静脉通路是否通畅,各处连接是否紧密,最好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确保转送途中保持有效的静脉通路。

2.1.5转运时所需物品、药品、仪器的准备 根据病人的病情准备不同的抢救药品,如肾上腺素、阿托品、盐酸利多卡因、尼可刹米、洛贝林、地西泮、乳酸钠林格液等。同时备好心电监护仪、氧气袋、简易呼吸气囊、吸痰器等,必要时准备便携式呼吸机。

2. 1.6 加强与ICU的有效沟通及协调 转运前应电话通知ICU做好相应的准备,告知病人的基本情况,包括病人初步诊断、目前生命体征、需要准备的药物及仪器,以减少等候时间,为病人诊断、治疗争取时间。

2. 1.7转运过程的护理负责转运的护士应有较强的责任心、准确的判断力、并具有独立工作和应急处理问题的能力.若病人生命体征不平稳,转运途中至少需2名陪同人员,要求主管医生同往。

2.1.8 接收科室准备。接收科室的准备也很重要。转运前应电话通知相关科室做好相应的准备。如病人有人工气道且使用呼吸机,应提早通知,告知病人的基本情况。临出发前,再次确认接收方已做好相关准备,通知病人到达的时间或与检查科室联系确切时间,以保证随到随做。

2.2转运途中护理:

2.2 转运中的护理。

2.2.1监测生命体征。

严密观察各种管道的情况。查看各管道是否在位,并妥善固定。按从头到脚的顺序逐一检查管道固定是否稳妥,并要求接头、三通管连接处拧紧。保持各种管道通畅、有效、防止扭曲、受压、滑脱。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转运途中要确保静脉输液通畅,以便抢救时用药。对于可暂时关闭的引流管道如尿管、部分腹部伤口引流管等进行夹闭,并将夹闭的管道及引流袋固定于患者腹部。

2.2.2 转运时保持平车车速平稳,防止颠簸,保持头部在大轮端,可因大轮转速慢、稳而减轻震动。上下坡时患者头部始终在高处端,以免引起患者不适。冬天注意保暖,夏天、雨天为病人遮挡,盖好被子。对烦躁不安的病人,予以镇静、约束,以防病人发生坠落受伤。

2.2.3转运途中出现并发症的处理。一旦出现严重并发症,应就地抢救,同时与有关科室联系,以便得到专科的救治。

2.2.4 转运途中监测与记录,转运中应严密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病人的意识状态、呼吸频率与呼吸形态,同时应记录各项监测指标数值、意识活动状态、转运途中抢救和治疗经过等。

2.2.5认真做好交接班 到达接收科室后,与相关人员认真做好交接工作。交接的内容包括病人的诊断、意识、瞳孔、生命体征、氧流量、各种管道名称及植入深度、引流液的情况、特殊用药及皮肤情况等。

3 讨论

3.1危重病人院内安全转运管理的意义非常重大.危重病人的转运在治疗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操作得当, 既能融洽病人救治过程中的医患关系,还可以减少法律纠纷.作为护理管理,要把护理安全管理工作放在首位.有文献报道,急危重病人院内转运有 11. 6%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及意外情况.通过预见性护理程序可以明显减少坠床、脱管、病情恶化、心跳停跳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我们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有痰液时及时抽吸,防止痰堵引起窒息.颅脑外伤病人转运时要有安全合适的体位,例如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有脑脊液耳漏者头偏向患侧,有颈椎损伤的病人带颈托固定.搬动血气胸患者时,须将胸腔闭式引流管钳闭,以防导管脱落、漏气或液体逆流.注意检查胃癌、肠癌术后患者身上的各种管道,保持通畅,妥善固定,防止脱落、打折、扭曲.病人回到科室后由高级责任护士或护理组长对患者进行再次评估,观察病情、保持呼吸道通畅、妥善固定好各种管道.

3.2 危重病人院内转运前及转运中预处理 对高风险的危重病人进行转运前和转运中预处理是降低风险保障转运安全的重要 措施 。转运前对气道内分泌物及误吸物的清除,呼吸困难或血氧饱和度较低患者应预先气管插管保持气道通畅,出血部位的有效包扎止血及输血,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扩容,心衰病人的血管活性药物的微泵调整,颅内高压病人的脱水剂的使用,血气胸状态下的胸腔闭式引流,骨折部位的固定等;转运中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处理气道分泌物,调整呼吸机模式,稳定血压(如加快输液、血管活性药滴数),纠正严重心律失常(如室颤等)以及各种管道、夹板的稳固。通过这些预见性的处理,明显提高了危重患者转运安全系数。

4 小结

危重病人院内转运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治疗和护理。院内转运可能导致病人生命体征的改变,甚至加重病情,引发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因此,转运病人必须采用合适、安全的护理方式,确保为病人提供的医疗护理服务安全有效。成功地运送对降低危重病人的病死率及伤残率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冠敏,刘喜英.开胸手术病人院内转运的安全管理[J].护理研究,2009,23(增刊1):129.

[2]唐梅宗.危重病人院内转运的安全管理[J].护理研究,2010,24(1):105~106

【摘要】目的通过研究危重病人施行肠内营养的护理措施, 总结 其治疗效果。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住院,并施行肠内营养的68名危重病人的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资料所选取的68名危重病人中,有4名患者发生了较为严重的消化道出血而中止鼻饲,其余64名患者耐受性良好,68名患者在接受营养支持疗法后2周,测量患者血糖、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的水平恢复到正常。结论临床上及早给予患者胃肠营养支持并进行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能够使患者内环境紊乱明显降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使患者死亡率降低。

【关键词】危重病人;肠内营养;护理

研究证明,合理的营养支持是抢救和治疗危重病人必不可少的环节,正因为如此,近年来肠内营养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得到了长足发展,肠内营养不仅能够保护胃肠黏膜,维护胃肠功能,还能够维持正常的内脏血流。危重病人的身体状态处在高度分解代谢的状态下,场内营养可以为病人供给充分的能量,以纠正负氮平衡,还能够防止因细菌移位造成的肠源性感染。本文对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住院,并施行肠内营养的68名危重病人的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详见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的选取为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住院,并施行肠内营养的68名危重病人。68名患者中,男性患者41名,女性患者27名;年龄最小的18岁,年龄最大的88岁,平均年龄为47岁。在所患疾病上,有39名患者诊断为重度胸腹复合伤,有14名患者被诊断为头胸复合伤,15名患者诊断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68名患者均存在肠胃功能问题,不能经口进食,经专业诊断需要进行营养支持治疗长达7天以上。

1.2方法患者在开始肠内营养治疗后,定期对患者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和血糖进行连续监测。

1.3营养支持给予途径①经鼻胃管途径:此种营养支持给予途径适用于肠胃功能状态正常,施行期间没有出现昏迷,或者在短时间内尚且可以完成鼻饲给予营养途径到口服饮食这一过渡的病人。②经鼻空肠置管喂养:若患者肠胃功能处于正常状态,且没有昏迷,或者在短时间内能够完成鼻饲给予营养途径到口服饮食这一过渡,那么可以使用此营养支持给予途径,此方式能够使因导管途径问题产生的误吸和返流发生几率降低。③经胃、空肠造口喂养:这种方式因其具有创伤性,所以适用于需要长时间进行肠内营养的患者,这种方法需要运用手术造口的方式将营养管放置到胃或空肠内。

1.4肠内营养的应用原则肠内营养的应用要充分考虑到患者的肠胃功能,可以选择要素型和整蛋白型两种肠内营养类型。要素型肠内营养剂:百普素、百普力。整蛋白型肠内营养:使用这类肠内营养供给的患者因要使用安素、能全素,所以患者的肠道功能要处于一种较为良好的状态。在进行肠内营养治疗的过程中,要注意对患者血糖和电解质的测定,询问患者胃肠道情况,根据患者的不同身体状况调整肠内营养液的剂量和浓度。

1.5喂养方式①一次性投给:这种方式是把调配好的肠内营养食物一次性注入,这种方式存在诸多并发症。②间歇性喂养:就是分次给予所需的肠内营养食物,注入频率为3-4小时给予一次,若需重力滴注,注入频率为30-40分钟给予一次。③连续滴注:这种方式需要借助于肠内营养泵,对患者连续性20-24小时内进行滴注,因为此种方式需要时间较为长久,就要求患者能够具备较好的耐受力。④循环滴注:此种方式需借助于输液泵的控制,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持续泵入。

2结果

在资料所选取的68名危重病人中,有4名患者发生了较为严重的消化道出血而中止鼻饲,其余64名患者耐受性良好,68名患者在接受营养支持疗法后2周,测量患者血糖、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的水平恢复到正常。

3讨论

3.1营养支持的基本概念营养支持是指为治疗或缓解疾病,增强治疗的临床效果,而根据营养学原理采取的膳食营养措施,又称治疗营养。所采用的膳食称治疗膳食,其基本形式一般包括治疗膳、鼻饲、管饲膳、要素膳与静脉营养。是维持与改善器官、组织、细胞的功能与代谢,防止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的主重要措施。肠内营养支持的适应证包括:①经口摄食不足或不能经口摄食者。口腔肿瘤、咽喉肿瘤手术后;营养素需要量增加而摄食不足,如脓毒症、甲状腺功能亢进、恶性肿瘤及其化疗或放疗时、畏食、抑郁症;中枢神经系统紊乱,如知觉丧失,脑血管意外以及咽反射丧失而不能吞咽者。②胃肠道疾病。胃肠道瘘;炎性肠道疾病(溃疡性结肠炎与克罗恩病);短肠综合征;胰腺疾病、肠道准备。③胃肠道外疾病。肿瘤放疗和化疗的辅助烧伤和创伤;术前和术后营养支持;心血管疾病;肝病、肾病、肠外营养的过渡;先天性氨基酸代谢缺陷。肠内营养支持的禁忌症包括胃肠道功能衰竭;完全性肠梗阻;严重的腹腔内感染。

3.2危重病人肠内营养的护理

3.2.1鼻饲管的护理鼻饲管的选择大多数为采用鼻肠胃管或者是鼻胃管,导管放置后,要注意对存在躁动或不配合的患者进行适当的约束,以防导管的意外拔出。导管的固定要使用无侵入性的固定方法,将长方形绷布的上端贴在鼻尖下端,然后再把绷布的下端撕开,左右交叉后螺旋粘于鼻饲管。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鼻饲喂养的时候,要注意检查鼻饲管的位置是否正确,并抽取胃液,这样能够保证肠内营养的顺利进行。为了防止导管堵塞,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如果持续性输注高浓度营养液,要每隔2-4小时用10-20毫升温开水对导管进行冲洗,间隔24小时要更换体外输注管。②如果需要经鼻饲管给予药物,要注意不同的药物区分输注,这样可避免药物和营养液混合。

3.2.2营养液输注的护理营养液的温度要有效控制在35-37摄氏度之间,如果天气寒冷,要输液时要先加温输注,输液增温器的使用应放置在输液管道上离输入口的段上,还要注意更换增温器的位置,以防局部温度过高。护理人员在进行营养液调配的时候,要注意检查营养液的外包装和出厂日期,避免把过期、污染的营养液输注给患者,在进行操作前,要注意对手部的清洁,营养液要摇匀。营养液开启后的放置条件是,2-8摄氏度条件下不超过24小时。输注营养液时的正确体位是取卧位,头部抬高30-45°,输注后半小时可调整体位。

3.2.3口腔护理经总结及研究,很多肠胃置管的病人,会发生口腔炎。这主要是因为一旦口腔腺体长时间缺乏食物刺激,口腔内唾液分泌会逐渐减少。所以,对于肠胃置管的患者,护理人员要指导帮助其进行漱口,一般使用水或者漱口液,昏迷患者要用生理盐水对整个口腔进行擦拭。

3.2.4心理护理有的危重病人实施了气管切开,多个引流管会对患者产生刺激,引发疼痛;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过程中,患者也会发生反复性的腹胀和腹泻,这些原因都会使患者对治疗产生抗拒心理,不愿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这时候护理人员要耐心解释相关知识给患者及家属。诸如肠内营养的优点、在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等,要及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详细介绍并进行详细沟通,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使患者能够信任和依赖于护理人员。

4小结

危重病人是临床营养支持最重要的群体之一,这是因为患者出现的应激性分解代谢增强,危重病人因为疾病原因很多还实行了机械通气、气管切开等,其能量消耗增大,对营养的需求也就随之增高;另一方面,危重病人的肝肾功能不全,营养负荷地下,会出现代谢紊乱现象。经研究,临床上及早给予患者胃肠营养支持并进行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能够使患者内环境紊乱明显降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使患者死亡率降低。

参考文献

[1]严海萍.危重病人的肠内营养应用及护理[J].青海医药杂志,2006(36).

[2]张水娇.危重病人的肠内营养支持[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

[3]陈素坤.临床心理护理指导[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38.

【医学新世纪】180套医护精品PPT模板分享 免费下载

链接:

幻灯片模板即已定义的幻灯片格式。PowerPoint和Word、Excel等应用软件一样,都是Microsoft公司推出的Office系列产品之一,主要用于设计制作广告宣传、产品演示的电子版幻灯片,制作的演示文稿可以通过计算机屏幕或者投影机播放;利用PowerPoint,不但可以创建演示文稿,还可以在互联网上召开面对面会议、远程会议或在Web上给观众展示演示文稿。随着办公自动化的普及,PowerPoint的应用越来越广

当人患病时,身体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和精神症状,特别是病情加重需要转入ICU进一步治疗时,清醒的患者会产生焦滤,恐惧,不安全感及烦躁等不良情绪,严重的甚至会导致病情的恶化,因此做好危重病人的心理护理是十分必要的。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icu病人的心理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ICU重症患者需要隔离监护治疗,封闭的环境,陌生的监护仪、治疗仪,容易让病人产生心理障碍,治疗过程中尤其需要心理护理的配合,而且面对不同的病情,在治疗的不同阶段,心理护理的方式及内容应有所不同。全面合理的整体化护理是促进患者心理健康的有效 措施 ,尤其是病情较重的患者须进一步加强心理疏导干预。

【关键词】ICU;重症患者;心理护理

重症监护室(ICU)的患者病情重,病情进展快,变化大,ICU通常是全封闭管理的科室,一般不允许家属陪护。不同的病人心理反应也有很大的差别。尽管ICU有完善的设备,周全的医疗护理,仍有病人在监护期间出现不良心理反应。有报道称ICU病人的心理障碍发生率为14%~72%[1]。如何对多病种不同类型病人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减少不良心理反应,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直至身心尽早康复,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现结合临床工作将护理归纳如下:

1患者出现不良情绪的原因

1.1病房环境的影响:ICU是一个集中了全院各科室、各专业的危重病人之地,患者神志清醒后表现出惊恐万分,有的是一种模糊的不安,有的为自己的疾病担忧、紧张和害怕,其是当夜幕降临,周围一片寂静,此时患者害怕和恐惧感骤然上升,在看见或听见他人的痛苦和死亡时,焦虑、恐惧感则进一步加剧。ICU的各种先进仪器及工作人员不停地进行一系列复杂的操作,加之为了便于监护和治疗,ICU没有“时间性”,灯光常明,不知白天黑夜,不能出声,不能活动,这种环境容易使患者不安,产生心理压力[2]。

1.2孤独和沮丧:患者神志清醒后剧烈挣扎,精神处于萎靡、瘫痪状态,反应淡漠,严重失眠,情绪悲观,主要是由于患者术后醒来有种“再生”的感觉。他们希望离亲人近些,获得精神安慰,而ICU患者多不允许亲人陪护,患者倍感孤独和沮丧。

1.3缺乏信任容易猜疑:在ICU病房中除了有限的探视时间和与医护人员交流外,ICU病人的视觉刺激仅限于头顶上的天花板和四周白色的墙壁。声音刺激则限于单调的监护仪、通气机、营养泵和输氧管的声音,因此,ICU各种声音和视觉刺激可诱发患者不良心理反应,引起患者认知、判断力低下,出现对时间场所的认知障碍,不能正确理解医护人员的有关治疗、护理方面的解释,猜疑医护人员对自己隐瞒病情,不提供病史,有不适也不讲给医生、护士听,对医护人员缺乏信任。

1.4睡眠的影响:ICU病房内由于经常对病人进行评估和治疗,加上对其血液动力学和呼吸状态的监护,使得病人不断的接受单调感觉输入,这种环境容易对睡眠产生不良影响。除此以外,夜间的护理活动以及病人基础疾病的治疗和仪器的机械声、报警声以及气管吸痰声给患者带来精神上的异常刺激,都是会引起病人的睡眠不良。

1.5经济方面的担忧:ICU病房不仅住院费高,除了基本的额住院、一般治疗护理费用外,还有特殊检测的收费及昂贵的材料费,给病人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思想包袱,使其不能安心配合治疗。

2心理护理措施

2.1重视护患交流,增进沟通:护士是监护环境中的重要调节者,调节患者情绪、减轻患者痛苦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护士应当主动向患者介绍ICU病室情况,重视与患者的沟通,以利于减轻患者的恐惧、紧张心理,随时向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使患者的合理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2.2满足患者的需要: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尽量满足患者的愿望。ICU室内布置尽量贴近生活,增加生活气息,内温湿度及光线可以调整,有较好的隔音或消音装置,尽量保持环境的相对安静; 此外,还可以为病人适当准备报刊杂志,允许病人使用耳机听收音机,摆放自己熟悉的物品或家人的照片,最大限度改变枯燥无味的ICU生活[3]。

2.3做好心理疏导工作:ICU重症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心理变化较大,随着病情的变化,情绪也随之波动,因此,做好病人的心理疏导工作是极为重要的。心理疏导就是通过护士的分析和引导,逐步缓解或减轻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和压力,使其从不愿意合作、不愿意接受治疗到主动迫切要求治疗,从错误认识到正确认识,从逃避现实到主动面对现实,从不良心理状态转化。

2.4保证病人的睡眠环境:睡眠不仅可以保证病人体力的恢复,还可以使病人放松紧张的情绪,对病人的康复尤为重要。如提供柔软、平整、干净的床铺,高度合适的枕头和厚薄适中的被褥,协助病人取舒适的卧位姿势,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夜间关闭日光灯,使用光线柔和的壁灯,尽量使机械声和谈话、走路等人为的噪声降低到最低限度,集中进行治疗和护理,减少对病人的睡眠干扰,为病人营造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

2.5各项护理措施及操作均应争取患者合作:在患者清醒的情况下,护士要取得患者的理解跟合作,采取任何措施和操作前要跟患者说明目的、步骤,使得患者能够主动配合治疗,避免直接影响患者的情绪。

3讨论

危重症患者的心理护理,主要指处于清醒状态的患者的护理,由于病情危重,神志清醒,多数病人产生焦虑、恐惧、抑郁、依赖等不良心理反应。我们针对病人的不良情绪,及时疏导,耐心解释,以增加病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及时与病人进行沟通和交流,给予安慰,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对病人的康复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别在ICU的紧张环境中,我们采用音乐疗法,可缓和患者的过度紧张情绪,减轻思想压力,对减轻和预防ICU综合症的出现,起到了应有的效果。认为针对气管插管患者插管期间出现的心理问题,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可减少气管插管并发症的发生,大大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成功拔管及疾病的康复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俞森洋.现代机械通气的理论和实践.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844

[2]敖海清.心理应激相关疾病的研究探讨[J].中医药学刊,2004,22(8):1414

[3]马敏.ICU环境对患者身心影响的研究及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4):306

【摘要】随着医学、护理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重症患者被收治于重症监护室。长期以来,人们对于疾病的原因、治疗以及恢复的全过程,往往过多重视躯体因素和病理因素的致病作用,而忽略了心理方面的影响,尤其对于ICU病房的清醒患者,特殊的病区环境给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有报道称ICU患者的心理障碍发生率为14%~72%,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不仅要做好病情监护、基础护理,还要积极地做好心理护理,以减轻患者的心理障碍,针对不同患者的不同心理特点来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来配合医生的治疗。笔者对ICU重症患者出现的心理问题、原因及护理干预的措施进行综述。

【关键词】ICU 护理 心理支持

1 ICU患者的心理问题

1.1 极度紧张、恐惧和焦虑 紧张、焦虑和恐惧是ICU患者中最为普遍的一种情绪反应,疾病的突然变化、环境的改变以及周围其他患者的死亡等都会让患者产生紧张和焦虑的情绪。加之ICU病房不允许家属陪同,让患者在陌生的环境中不由得会觉得恐惧。

1.2 孤独感和忧郁 患者更换到一个新的陌生的环境,与外界隔离,家属不能陪同,医务人员与之交流甚少,加之病房中各种监护仪器、呼吸机发出的声音干扰,让患者触景生情,产生孤独感和忧郁的心理。

1.3 ICU综合症 ICU综合症指患者在ICU监护过程中出现的以精神障碍为主,兼具其他表现的一组综合症。患者临床表现呈多样性,程度轻重不一,主要是以精神障碍为主,兼有其他伴随症状,包括谵妄状态、思维障碍、情感障碍、头痛失眠等。

1.4 无效性否认 无效性否认是个体有意或无意的采取了一些无效的否认行为,试图缓解因健康问题而产生的恐惧和焦虑,主要表现为对疾病的否认和对环境的抗拒,认为自己的病情很轻,不需要各种监护,要求尽快的出院等。

1.5 自我形象紊乱 是指患者对身体外观、结构、功能改变在感受、认知、信念、价值观等方面出现的健康问题,如创伤后的患者截肢后觉得自己身体残缺,对未来感到茫然,感到痛苦。

1.6 睡眠形态紊乱 睡眠形态紊乱是睡眠的生理机制发生病理变化所致的入睡困难、易醒、多梦、失眠等不同程度的睡眠质和量受损,给患者身心健康带来困扰,多与患者本身疾病、环境因素、药物影响有关。

1.7 对呼吸机和ICU病房的依赖 对ICU长期机械通气患者,习惯了被动通气,一旦脱离呼吸机,就感觉自己无法呼吸,由于ICU病房和普通病房人员配置和技术上的不同,患者在转往普通病房时担心自己会疾病复发,因此常会表现出幼稚的 儿童 行为不愿离开ICU病房,希望得到全面的照顾。

2 导致ICU患者各种心理问题的原因

2.1 疾病的相关因素 很多疾病不仅会在躯体功能方面对患者造成影响,还会对患者精神方面造成影响。如呼吸衰竭的患者,由于肺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导致气体交换受损,出现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休克患者因有效循环血量骤减,组织器官的血液灌流不足导致脑缺血缺氧,这些疾病不仅能导致患者不同程度的谵妄,还会使患者出现烦躁不安、焦虑、恐惧等一系列负性情绪。

2.2 患者的认知因素 由于疾病的突然变化,导致患者身体功能受损或受限,加之患者对疾病的了解不够,认为病情的变化会导致自己的死亡,从而产生不安和恐惧的心理。对疾病的经历和认识水平,也会使得病情同样严重的不同的患者产生截然不同的反应和后果。

2.3 环境的影响 ICU病房的结构,人员配置和仪器都不用同于普通病房,初入ICU的患者,家属不能陪在身边,在日常工作中,医务人员会将更多的精力用在对患者病情的治疗和监护上,而忽略与患者的交流,加之ICU病房一般要求24小时照明,各种灯光和各种仪器警报声的影响,造成了患者听觉上和视觉上的负担,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情绪和失眠等。

2.4 治疗因素 由于疾病的原因,往往会给予患者使用一定的镇静药物,如力月西等,这些药物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患者对药物的依赖,影响患者的睡眠状态。在治疗过程中,各种直接介入患者生命器官的管路,如各种引流管、气管内插管、深静脉导管等,都会给患者造成心理困扰,产生焦虑恐惧心理和自我形象的紊乱。另外,由于医务人员的问询和记录,会涉及一些患者平时不对人言的隐私,使患者产生焦虑不安,恐怕自己的信息被泄露。 3 护理干预措施

3.1 稳定患者的情绪 在临床工作中,医护人员应冷静、沉着、严肃,不在患者面前讨论病情,面对患者的询问,不要回答“我不知道”或者“你不用知道”等,对突发的病情,不要慌乱,避免加重患者的恐惧情绪。由于疾病的变化对身体功能造成的影响和对疾病预后的不可预知性,会导致患者心理失衡,我们要对此进行有效合理的心理疏导,不要强迫患者对情绪控制,要进行循序渐进的安稳和疏导。对病情稳重的患者,不要和患者讨论有关病情,同时要告诉患者家属注意对患者进行保密,做好保护性医疗工作。

3.2 心理支持和社会支持 ICU患者往往会因为身体原因和环境影响产生自卑心理,在临床工作中,医护人员要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通过语言动作的表达和情绪的感染,使患者心态趋于平和,同时要将关于患者的积极地信息反馈给患者,比如一些化验指标的好转,生命体征趋于正常等,来增加患者配合治疗的信心。ICU病房不允许家属陪住,可以适当的放开探视制度,动员患者的家属和朋友等加强对患者的鼓励和支持,使患者感受温暖。

3.3 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能力 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缺乏容易让患者产生恐惧和焦虑的情绪,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在对患者进行监护和治疗的同时,要向患者讲解相关的 医学知识 ,让患者加深对自身疾病的了解,知晓最新的医学水平的发展,帮助患者客观的看待自身的病情,来帮助患者自然解压。

3.4 创造良好的环境 陌生的环境容易让患者产生不安和孤独感,在日常工作中,医护人员要尽量减少噪声,言语要温和,不要大声喧哗,ICU病房的各种仪器和呼吸机会有各种报警音产生,在增加患者不安感的同时还影响患者的睡眠,所以,在临床工作中,要把各种仪器的报警音量调至合适的水平,在报警音响起时要第一时间消除报警原因,同时要向患者解释各种仪器的功能,缓解患者的不安情绪。

3.5 消除依赖心理 对使用呼吸机有依赖的患者,要向患者讲解使用呼吸机的原因和现在撤掉呼吸机的原因,让患者能了解自己的病情已经恢复到不用呼吸机的情况,同时告诉他呼吸机会放在床边,如有不适可是随时戴上,以缓解起紧张心理。对于要转出ICU的患者,要做好解释工作,同时说明他的病情已经大有好转,到普通病房后继续进行后续的治疗,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增强自身抗病能力。

4 小结

ICU住院患者,由于病情危重,神志清醒,多数患者产生焦虑、恐惧、抑郁、依赖等不良心理反应。针对患者的不良情绪,及时疏导,耐心解释,以增加患者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给予安慰,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同时为患者创造良好的环境,“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对患者的康复可起到重要作用。

参 考 文 献

[1]马敏.ICU环境对患者身心影响的研究及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4):306.

[2]杜鹏,姚梅芳.ICU综合症的预防与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2.19(1):27-29.

[3]温新颜,廖莉茹.创伤性截瘫患者的心理反应和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2):262.

[4]王志红,周兰姝.危重症护理学[M].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166.

[5]刘容.ICU护士与呼吸机依赖病人的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72

icu病人的心理护理论文相关 文章 :

1. 浅谈icu病人的心理护理论文

2. 关于心理护理的论文

3. 心理护理的论文

4. 有关心理护理论文

5. 护士心理健康与维护论文

icu护理论文对比

ICU集中收治危重病人,抢救生命是首要任务,因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关注生命重要器官功能障碍成为最重要的工作。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危重病人的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目的:探讨危重病人院内转运中的护理安全管理 方法 与途径的效果,方法:对危重病人转运前病情及风险评估,危重病人院内转运途中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模式,重视转运途中的病情观察及管道护理,做好危重病人口头、书面的交接,结果:提高了危重病人院内转运护理的安全性,结论:实施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管理,可缩短转运时间,提高转运效率,减少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及意外事件的发生率。

【关键词】危重病人;院内转运;安全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 编号】1004-4949(2014)02-0228-01

做好各种危重病人转运途中的安全护理工作,对病人的治疗、预后和康复都有一定重要性和必要性[1]。我院 2011 年 1 月以来,加强了危重病人院内安全转运的管理,减少了不良事件和意外发生率,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重症医学科每年院内安全转运的危重病人600人,期中: 男 346例,女 254 例; 年龄 16 ~90 岁,平均45 岁; 内科病人80例,外科重大手术病人520 例,病情稳定后转回病房594例,死亡6例,.

2护理方法

2.1. 转运前的护理

2.1.1 转运前向病人及家属做好 自我介绍 ,解释转运的目的及必要性,取得他们最大的配合。其取得配合。

2.1.2. 转运前病情评估 重症病人病情复杂、凶险、变化快,转运途中可能有不同程度并发症及一些意外情况的发生。因此,护士在运送病人前准确地综合评估病人病情是安全转送的关键[2]。所有病人转运前当班护士必须对病情充分地了解和评估。根据评估的情况,做好相应的准备。

2.1.3对于有潜在危险性的病人,如重症颅脑外伤、大面积脑出血等病人,应尽量去除增加颅内压的因素,包括转运前吸净痰液、控制躁动,转运中抬高头部、妥善约束等,并带上便携式吸痰器;对于昏迷病人应备口咽通气管及人工呼吸皮囊、气管插管等用物,对于有气管切开者,应检查人工气道的固定情况,必要时加固,防插管脱落或移位。

2.1.4.检查静脉通路是否通畅,各处连接是否紧密,最好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确保转送途中保持有效的静脉通路。

2.1.5转运时所需物品、药品、仪器的准备 根据病人的病情准备不同的抢救药品,如肾上腺素、阿托品、盐酸利多卡因、尼可刹米、洛贝林、地西泮、乳酸钠林格液等。同时备好心电监护仪、氧气袋、简易呼吸气囊、吸痰器等,必要时准备便携式呼吸机。

2. 1.6 加强与ICU的有效沟通及协调 转运前应电话通知ICU做好相应的准备,告知病人的基本情况,包括病人初步诊断、目前生命体征、需要准备的药物及仪器,以减少等候时间,为病人诊断、治疗争取时间。

2. 1.7转运过程的护理负责转运的护士应有较强的责任心、准确的判断力、并具有独立工作和应急处理问题的能力.若病人生命体征不平稳,转运途中至少需2名陪同人员,要求主管医生同往。

2.1.8 接收科室准备。接收科室的准备也很重要。转运前应电话通知相关科室做好相应的准备。如病人有人工气道且使用呼吸机,应提早通知,告知病人的基本情况。临出发前,再次确认接收方已做好相关准备,通知病人到达的时间或与检查科室联系确切时间,以保证随到随做。

2.2转运途中护理:

2.2 转运中的护理。

2.2.1监测生命体征。

严密观察各种管道的情况。查看各管道是否在位,并妥善固定。按从头到脚的顺序逐一检查管道固定是否稳妥,并要求接头、三通管连接处拧紧。保持各种管道通畅、有效、防止扭曲、受压、滑脱。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转运途中要确保静脉输液通畅,以便抢救时用药。对于可暂时关闭的引流管道如尿管、部分腹部伤口引流管等进行夹闭,并将夹闭的管道及引流袋固定于患者腹部。

2.2.2 转运时保持平车车速平稳,防止颠簸,保持头部在大轮端,可因大轮转速慢、稳而减轻震动。上下坡时患者头部始终在高处端,以免引起患者不适。冬天注意保暖,夏天、雨天为病人遮挡,盖好被子。对烦躁不安的病人,予以镇静、约束,以防病人发生坠落受伤。

2.2.3转运途中出现并发症的处理。一旦出现严重并发症,应就地抢救,同时与有关科室联系,以便得到专科的救治。

2.2.4 转运途中监测与记录,转运中应严密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病人的意识状态、呼吸频率与呼吸形态,同时应记录各项监测指标数值、意识活动状态、转运途中抢救和治疗经过等。

2.2.5认真做好交接班 到达接收科室后,与相关人员认真做好交接工作。交接的内容包括病人的诊断、意识、瞳孔、生命体征、氧流量、各种管道名称及植入深度、引流液的情况、特殊用药及皮肤情况等。

3 讨论

3.1危重病人院内安全转运管理的意义非常重大.危重病人的转运在治疗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操作得当, 既能融洽病人救治过程中的医患关系,还可以减少法律纠纷.作为护理管理,要把护理安全管理工作放在首位.有文献报道,急危重病人院内转运有 11. 6%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及意外情况.通过预见性护理程序可以明显减少坠床、脱管、病情恶化、心跳停跳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我们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有痰液时及时抽吸,防止痰堵引起窒息.颅脑外伤病人转运时要有安全合适的体位,例如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有脑脊液耳漏者头偏向患侧,有颈椎损伤的病人带颈托固定.搬动血气胸患者时,须将胸腔闭式引流管钳闭,以防导管脱落、漏气或液体逆流.注意检查胃癌、肠癌术后患者身上的各种管道,保持通畅,妥善固定,防止脱落、打折、扭曲.病人回到科室后由高级责任护士或护理组长对患者进行再次评估,观察病情、保持呼吸道通畅、妥善固定好各种管道.

3.2 危重病人院内转运前及转运中预处理 对高风险的危重病人进行转运前和转运中预处理是降低风险保障转运安全的重要 措施 。转运前对气道内分泌物及误吸物的清除,呼吸困难或血氧饱和度较低患者应预先气管插管保持气道通畅,出血部位的有效包扎止血及输血,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扩容,心衰病人的血管活性药物的微泵调整,颅内高压病人的脱水剂的使用,血气胸状态下的胸腔闭式引流,骨折部位的固定等;转运中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处理气道分泌物,调整呼吸机模式,稳定血压(如加快输液、血管活性药滴数),纠正严重心律失常(如室颤等)以及各种管道、夹板的稳固。通过这些预见性的处理,明显提高了危重患者转运安全系数。

4 小结

危重病人院内转运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治疗和护理。院内转运可能导致病人生命体征的改变,甚至加重病情,引发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因此,转运病人必须采用合适、安全的护理方式,确保为病人提供的医疗护理服务安全有效。成功地运送对降低危重病人的病死率及伤残率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冠敏,刘喜英.开胸手术病人院内转运的安全管理[J].护理研究,2009,23(增刊1):129.

[2]唐梅宗.危重病人院内转运的安全管理[J].护理研究,2010,24(1):105~106

【摘要】目的通过研究危重病人施行肠内营养的护理措施, 总结 其治疗效果。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住院,并施行肠内营养的68名危重病人的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资料所选取的68名危重病人中,有4名患者发生了较为严重的消化道出血而中止鼻饲,其余64名患者耐受性良好,68名患者在接受营养支持疗法后2周,测量患者血糖、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的水平恢复到正常。结论临床上及早给予患者胃肠营养支持并进行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能够使患者内环境紊乱明显降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使患者死亡率降低。

【关键词】危重病人;肠内营养;护理

研究证明,合理的营养支持是抢救和治疗危重病人必不可少的环节,正因为如此,近年来肠内营养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得到了长足发展,肠内营养不仅能够保护胃肠黏膜,维护胃肠功能,还能够维持正常的内脏血流。危重病人的身体状态处在高度分解代谢的状态下,场内营养可以为病人供给充分的能量,以纠正负氮平衡,还能够防止因细菌移位造成的肠源性感染。本文对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住院,并施行肠内营养的68名危重病人的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详见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的选取为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住院,并施行肠内营养的68名危重病人。68名患者中,男性患者41名,女性患者27名;年龄最小的18岁,年龄最大的88岁,平均年龄为47岁。在所患疾病上,有39名患者诊断为重度胸腹复合伤,有14名患者被诊断为头胸复合伤,15名患者诊断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68名患者均存在肠胃功能问题,不能经口进食,经专业诊断需要进行营养支持治疗长达7天以上。

1.2方法患者在开始肠内营养治疗后,定期对患者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和血糖进行连续监测。

1.3营养支持给予途径①经鼻胃管途径:此种营养支持给予途径适用于肠胃功能状态正常,施行期间没有出现昏迷,或者在短时间内尚且可以完成鼻饲给予营养途径到口服饮食这一过渡的病人。②经鼻空肠置管喂养:若患者肠胃功能处于正常状态,且没有昏迷,或者在短时间内能够完成鼻饲给予营养途径到口服饮食这一过渡,那么可以使用此营养支持给予途径,此方式能够使因导管途径问题产生的误吸和返流发生几率降低。③经胃、空肠造口喂养:这种方式因其具有创伤性,所以适用于需要长时间进行肠内营养的患者,这种方法需要运用手术造口的方式将营养管放置到胃或空肠内。

1.4肠内营养的应用原则肠内营养的应用要充分考虑到患者的肠胃功能,可以选择要素型和整蛋白型两种肠内营养类型。要素型肠内营养剂:百普素、百普力。整蛋白型肠内营养:使用这类肠内营养供给的患者因要使用安素、能全素,所以患者的肠道功能要处于一种较为良好的状态。在进行肠内营养治疗的过程中,要注意对患者血糖和电解质的测定,询问患者胃肠道情况,根据患者的不同身体状况调整肠内营养液的剂量和浓度。

1.5喂养方式①一次性投给:这种方式是把调配好的肠内营养食物一次性注入,这种方式存在诸多并发症。②间歇性喂养:就是分次给予所需的肠内营养食物,注入频率为3-4小时给予一次,若需重力滴注,注入频率为30-40分钟给予一次。③连续滴注:这种方式需要借助于肠内营养泵,对患者连续性20-24小时内进行滴注,因为此种方式需要时间较为长久,就要求患者能够具备较好的耐受力。④循环滴注:此种方式需借助于输液泵的控制,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持续泵入。

2结果

在资料所选取的68名危重病人中,有4名患者发生了较为严重的消化道出血而中止鼻饲,其余64名患者耐受性良好,68名患者在接受营养支持疗法后2周,测量患者血糖、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的水平恢复到正常。

3讨论

3.1营养支持的基本概念营养支持是指为治疗或缓解疾病,增强治疗的临床效果,而根据营养学原理采取的膳食营养措施,又称治疗营养。所采用的膳食称治疗膳食,其基本形式一般包括治疗膳、鼻饲、管饲膳、要素膳与静脉营养。是维持与改善器官、组织、细胞的功能与代谢,防止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的主重要措施。肠内营养支持的适应证包括:①经口摄食不足或不能经口摄食者。口腔肿瘤、咽喉肿瘤手术后;营养素需要量增加而摄食不足,如脓毒症、甲状腺功能亢进、恶性肿瘤及其化疗或放疗时、畏食、抑郁症;中枢神经系统紊乱,如知觉丧失,脑血管意外以及咽反射丧失而不能吞咽者。②胃肠道疾病。胃肠道瘘;炎性肠道疾病(溃疡性结肠炎与克罗恩病);短肠综合征;胰腺疾病、肠道准备。③胃肠道外疾病。肿瘤放疗和化疗的辅助烧伤和创伤;术前和术后营养支持;心血管疾病;肝病、肾病、肠外营养的过渡;先天性氨基酸代谢缺陷。肠内营养支持的禁忌症包括胃肠道功能衰竭;完全性肠梗阻;严重的腹腔内感染。

3.2危重病人肠内营养的护理

3.2.1鼻饲管的护理鼻饲管的选择大多数为采用鼻肠胃管或者是鼻胃管,导管放置后,要注意对存在躁动或不配合的患者进行适当的约束,以防导管的意外拔出。导管的固定要使用无侵入性的固定方法,将长方形绷布的上端贴在鼻尖下端,然后再把绷布的下端撕开,左右交叉后螺旋粘于鼻饲管。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鼻饲喂养的时候,要注意检查鼻饲管的位置是否正确,并抽取胃液,这样能够保证肠内营养的顺利进行。为了防止导管堵塞,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如果持续性输注高浓度营养液,要每隔2-4小时用10-20毫升温开水对导管进行冲洗,间隔24小时要更换体外输注管。②如果需要经鼻饲管给予药物,要注意不同的药物区分输注,这样可避免药物和营养液混合。

3.2.2营养液输注的护理营养液的温度要有效控制在35-37摄氏度之间,如果天气寒冷,要输液时要先加温输注,输液增温器的使用应放置在输液管道上离输入口的段上,还要注意更换增温器的位置,以防局部温度过高。护理人员在进行营养液调配的时候,要注意检查营养液的外包装和出厂日期,避免把过期、污染的营养液输注给患者,在进行操作前,要注意对手部的清洁,营养液要摇匀。营养液开启后的放置条件是,2-8摄氏度条件下不超过24小时。输注营养液时的正确体位是取卧位,头部抬高30-45°,输注后半小时可调整体位。

3.2.3口腔护理经总结及研究,很多肠胃置管的病人,会发生口腔炎。这主要是因为一旦口腔腺体长时间缺乏食物刺激,口腔内唾液分泌会逐渐减少。所以,对于肠胃置管的患者,护理人员要指导帮助其进行漱口,一般使用水或者漱口液,昏迷患者要用生理盐水对整个口腔进行擦拭。

3.2.4心理护理有的危重病人实施了气管切开,多个引流管会对患者产生刺激,引发疼痛;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过程中,患者也会发生反复性的腹胀和腹泻,这些原因都会使患者对治疗产生抗拒心理,不愿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这时候护理人员要耐心解释相关知识给患者及家属。诸如肠内营养的优点、在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等,要及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详细介绍并进行详细沟通,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使患者能够信任和依赖于护理人员。

4小结

危重病人是临床营养支持最重要的群体之一,这是因为患者出现的应激性分解代谢增强,危重病人因为疾病原因很多还实行了机械通气、气管切开等,其能量消耗增大,对营养的需求也就随之增高;另一方面,危重病人的肝肾功能不全,营养负荷地下,会出现代谢紊乱现象。经研究,临床上及早给予患者胃肠营养支持并进行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能够使患者内环境紊乱明显降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使患者死亡率降低。

参考文献

[1]严海萍.危重病人的肠内营养应用及护理[J].青海医药杂志,2006(36).

[2]张水娇.危重病人的肠内营养支持[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

[3]陈素坤.临床心理护理指导[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38.

《中华护理杂志》为中华护理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护理学学术期刊。《中国护理管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主办。《护理学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护理学术期刊。《解放军护理杂志》是总后勤部卫生部主管,第二军医大学主办的全国性护理专业学术期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核心期刊)。具体发哪个期刊还的看你单位的要求。

icu护理论文课题

护理的话一般来说就是护理一些。特殊的疾病呀,或者是护理老人。或者是护理宝宝,可能论文题目会比较好,写一点吧。

护理毕业生论文题目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重,对护士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各位,大家看看下面的护理毕业生论文题目吧!

1、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注册护士帮助住院患者戒烟行为的研究

2、PDCA循环管理法在提高ICU护士手卫生依从性中的应用

3、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在提高临床护理管理质量中的效果

4、品管圈活动降低护士医嘱漏签字率的效果分析

5、临床护士心理护理使用频率与工作环境的相关性分析

6、浴巾翻身法在预防神经外科护士职业性腰背痛的效果观察

7、产后护士返岗培训模式的建立与应用

8、大数据时代下我国公立医院人力资源配置及其优化

9、病理科医务人员职业危害因素认知及职业防护调查研究

10、高校附属医院全面预算管理考评指标体系的构建及研究

11、探讨综合医院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情况与研究对策

12、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与生活质量相关性研究

13、高职高专护生职业态度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教育干预

14、学习满意度量表测量护士院内继续教育培训满意度的信度与效度

15、实习护生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现状调查分析

16、基于能级进阶的护士分层培训模式构建与实践

17、英国格洛斯特郡医院护理在职培训见闻与启示

18、循证护理干预在防治混合痔术后排尿困难及尿潴留中的应用研究

19、循证护理应用于中西医结合治疗心房颤动伴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

20、“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内科护理学中的应用研究

21、应用“一医三护”心肺复苏术教学法提高急诊科新护士医护配合能力的探讨

22、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精神教育

23、情景模拟教学法对本科护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研究

24、探讨整体护理理念在神经内科实习护生护理理念中的作用

25、案例教学法在骨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6、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循证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27、少数民族地区护理实习生职业暴露的知信行现状及影响因素

28、如何进行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以中职护理学生为例

29、浅谈护理实习生的带教管理

30、论高职护理专业课程文化内涵建设

31、1例成骨不全患儿外固定架固定术后护理的循证康复实践

32、循证护理对老年肿瘤压疮高危患者的影响分析

33、循证护理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

34、钢铁作业工人职业紧张与高血压现况研究

35、中药热奄包联合场效应治疗仪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与护理干预

36、分期治疗联合护理干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37、中医护理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的干预效果探讨

38、中风急性期言语蹇涩放血疗法的护理体会

39、护理干预在调畅气机法配合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40、轻中度高血压的中医护理干预

41、介入室护士全程参与急性冠脉综合征PCI围手术期的护理

42、护士反串患者模式在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

43、重症蛇咬伤的持续缓慢低效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治疗及护理体会

44、宫颈癌介入治疗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45、围术期护理干预对造口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46、卧床患者常见并发症的护理管理现状

47、医院获得性压疮预防管理体系的构建与运行

48、医疗机构实施留置导尿管护理的临床实践调查

49、ICU护士对开放性探视制度的信念和态度现状调查

50、护士职业获益感对留职意愿影响的研究

51、护士沉默行为与工作疏离感、组织氛围的关系研究

52、老年住院患者口腔健康状况调查

53、分层培训在神经外科护士岗位管理中的应用

54、妊娠急性脂肪肝患者剖宫产术的护理

55、品管圈活动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白内障中的应用效果

56、关爱护理在妇科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57、综合护理模式对初产妇泌乳情况影响的观察

58、护士情绪劳动问题及其管理干预的研究进展

59、动脉留置导管致动脉血管内皮损伤防护研究进展

60、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

61、多发性骨折合并脂肪栓塞综合征的护理

62、分层次互动式临床护理带教的前瞻性研究

63、手术室护理实习生带教工作的研究探讨

64、论高校护理学生就业心理分析与对策

65、骨外科护理教学方法的探索

66、人文关怀护理对直肠癌结肠造瘘口围手术期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

67、医护合作型肠造口病人健康教育路径的构建与应用

68、新护士情绪调节与护理工作绩效的相关性研究

69、冠心病冠脉介入治疗术后的护理

70、腹膜透析初期容量超负荷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71、护患沟通在临床护理中的重要性

72、临床护士对消毒供应相关知识认知程度调查

73、机械通气患者的口腔护理效果比较

74、外科术后切口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教育

75、浅谈高职男护生的职业素质培养

76、医院信息化建设在医疗风险管理中应用的'探讨

77、刍议献血过程中职业暴露的预防

78、高职高专护理管理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

79、中医辨证施护对老年性痴呆的应用效果

80、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探讨

81、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的护理探讨

82、食管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的护理管理体会

83、风险管理在胸外科护理管理中的运用与效果评价

84、普通外科患者手术医院内感染发生率和手术室护理关系

85、心理护理对精神病科抑郁症患者的临床干预研究

86、一级质控在科室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探讨

87、优质护理在甲状腺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管理效果分析

88、机采血小板捐献者产生不良反应的护理干预分析

89、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研究

90、综合护理干预对继续发型肺结核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效果观察

91、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西医护理的探讨

92、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93、小儿先心外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护理质量的影响

94、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的护理

95、中西医结合护理对膝骨关节炎关节功能及疼痛探讨

96、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护理体会

97、ICU激发脑复苏生命力护理临床路径研究

98、不同部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律失常的监测和护理对策分析

99、护理干预措施对ICU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焦虑状况的影响分析

100、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整体护理

101、优质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效果观察

102、优质护理干预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效果

103、老年高血压患者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104、急性脑血栓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观察

105、以心血管系统表现为主的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措施

106、股骨颈骨折合并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护理经验探析

107、双心护理在提高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自我病情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效果分析

108、采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效果

109、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中西医结合护理

110、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与护理体会

111、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112、华法林治疗房颤的疗效与护理干预措施观察

113、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及时间的影响

114、急性心绞痛患者的综合护理效果观察

115、老年脑卒中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综合护理体会

116、社区强化式健康教育对冠心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

117、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分析

118、子宫肌瘤合并缺血性心脏病围术期疗效分析

119、口腔正畸治疗成人牙周病的疗效观察

120、医院药品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中的难点和对策

121、护理专业解剖学教材建设的挑战与机遇

122、切口疝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123、护理风险管理在临床输血过程中的应用效果

124、住院患者静脉输液安全管理的实施与效果

125、强化护理管理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价值

126、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糖尿病足的护理

127、品管圈在消毒供应室器械清洗质量中的效果

128、软性内镜装置使用安全和质量控制

可以写具体的某一科室的案例分析,之前也不会,还是学长给的雅文网,帮了大忙居家老年人健康状况及护理需求调查研究系统性护理干预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基于Beck口腔评分的综合口腔护理干预方案在气管插管病人中的应用研究绍兴地区外籍患者护理服务需求及满意度的调查研究民办养老机构护理队伍建设研究——以黑龙江省大庆市民办养老机构为例上海市失能老人长期护理服务体系研究实习期师生关系对护理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图文式临床护理路径在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护理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研究——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护理学院为例腹腔镜手术护理中断事件的现况调查与原因分析护理本科毕业生流失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以山西某高校护理本科毕业生为例护理专业大学生人文关怀能力评价的实证研究湖南省医院护理人员对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认知与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心理支持护理对改善癌症化疗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效果研究基于我国口腔清洁护理用品行业品牌塑造策略研究有声思维法在护理本科教育中的应用研究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人员技能素质提升研究现代岗位价值评价在医院护理岗位中的应用研究广东省高职护理专业就业问题研究——以广州医科大学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综合护理干预对烧伤患者换药疼痛的影响研究护理论文哪些题目好写呢

当人患病时,身体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和精神症状,特别是病情加重需要转入ICU进一步治疗时,清醒的患者会产生焦滤,恐惧,不安全感及烦躁等不良情绪,严重的甚至会导致病情的恶化,因此做好危重病人的心理护理是十分必要的。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icu病人的心理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ICU重症患者需要隔离监护治疗,封闭的环境,陌生的监护仪、治疗仪,容易让病人产生心理障碍,治疗过程中尤其需要心理护理的配合,而且面对不同的病情,在治疗的不同阶段,心理护理的方式及内容应有所不同。全面合理的整体化护理是促进患者心理健康的有效 措施 ,尤其是病情较重的患者须进一步加强心理疏导干预。

【关键词】ICU;重症患者;心理护理

重症监护室(ICU)的患者病情重,病情进展快,变化大,ICU通常是全封闭管理的科室,一般不允许家属陪护。不同的病人心理反应也有很大的差别。尽管ICU有完善的设备,周全的医疗护理,仍有病人在监护期间出现不良心理反应。有报道称ICU病人的心理障碍发生率为14%~72%[1]。如何对多病种不同类型病人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减少不良心理反应,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直至身心尽早康复,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现结合临床工作将护理归纳如下:

1患者出现不良情绪的原因

1.1病房环境的影响:ICU是一个集中了全院各科室、各专业的危重病人之地,患者神志清醒后表现出惊恐万分,有的是一种模糊的不安,有的为自己的疾病担忧、紧张和害怕,其是当夜幕降临,周围一片寂静,此时患者害怕和恐惧感骤然上升,在看见或听见他人的痛苦和死亡时,焦虑、恐惧感则进一步加剧。ICU的各种先进仪器及工作人员不停地进行一系列复杂的操作,加之为了便于监护和治疗,ICU没有“时间性”,灯光常明,不知白天黑夜,不能出声,不能活动,这种环境容易使患者不安,产生心理压力[2]。

1.2孤独和沮丧:患者神志清醒后剧烈挣扎,精神处于萎靡、瘫痪状态,反应淡漠,严重失眠,情绪悲观,主要是由于患者术后醒来有种“再生”的感觉。他们希望离亲人近些,获得精神安慰,而ICU患者多不允许亲人陪护,患者倍感孤独和沮丧。

1.3缺乏信任容易猜疑:在ICU病房中除了有限的探视时间和与医护人员交流外,ICU病人的视觉刺激仅限于头顶上的天花板和四周白色的墙壁。声音刺激则限于单调的监护仪、通气机、营养泵和输氧管的声音,因此,ICU各种声音和视觉刺激可诱发患者不良心理反应,引起患者认知、判断力低下,出现对时间场所的认知障碍,不能正确理解医护人员的有关治疗、护理方面的解释,猜疑医护人员对自己隐瞒病情,不提供病史,有不适也不讲给医生、护士听,对医护人员缺乏信任。

1.4睡眠的影响:ICU病房内由于经常对病人进行评估和治疗,加上对其血液动力学和呼吸状态的监护,使得病人不断的接受单调感觉输入,这种环境容易对睡眠产生不良影响。除此以外,夜间的护理活动以及病人基础疾病的治疗和仪器的机械声、报警声以及气管吸痰声给患者带来精神上的异常刺激,都是会引起病人的睡眠不良。

1.5经济方面的担忧:ICU病房不仅住院费高,除了基本的额住院、一般治疗护理费用外,还有特殊检测的收费及昂贵的材料费,给病人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思想包袱,使其不能安心配合治疗。

2心理护理措施

2.1重视护患交流,增进沟通:护士是监护环境中的重要调节者,调节患者情绪、减轻患者痛苦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护士应当主动向患者介绍ICU病室情况,重视与患者的沟通,以利于减轻患者的恐惧、紧张心理,随时向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使患者的合理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2.2满足患者的需要: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尽量满足患者的愿望。ICU室内布置尽量贴近生活,增加生活气息,内温湿度及光线可以调整,有较好的隔音或消音装置,尽量保持环境的相对安静; 此外,还可以为病人适当准备报刊杂志,允许病人使用耳机听收音机,摆放自己熟悉的物品或家人的照片,最大限度改变枯燥无味的ICU生活[3]。

2.3做好心理疏导工作:ICU重症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心理变化较大,随着病情的变化,情绪也随之波动,因此,做好病人的心理疏导工作是极为重要的。心理疏导就是通过护士的分析和引导,逐步缓解或减轻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和压力,使其从不愿意合作、不愿意接受治疗到主动迫切要求治疗,从错误认识到正确认识,从逃避现实到主动面对现实,从不良心理状态转化。

2.4保证病人的睡眠环境:睡眠不仅可以保证病人体力的恢复,还可以使病人放松紧张的情绪,对病人的康复尤为重要。如提供柔软、平整、干净的床铺,高度合适的枕头和厚薄适中的被褥,协助病人取舒适的卧位姿势,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夜间关闭日光灯,使用光线柔和的壁灯,尽量使机械声和谈话、走路等人为的噪声降低到最低限度,集中进行治疗和护理,减少对病人的睡眠干扰,为病人营造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

2.5各项护理措施及操作均应争取患者合作:在患者清醒的情况下,护士要取得患者的理解跟合作,采取任何措施和操作前要跟患者说明目的、步骤,使得患者能够主动配合治疗,避免直接影响患者的情绪。

3讨论

危重症患者的心理护理,主要指处于清醒状态的患者的护理,由于病情危重,神志清醒,多数病人产生焦虑、恐惧、抑郁、依赖等不良心理反应。我们针对病人的不良情绪,及时疏导,耐心解释,以增加病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及时与病人进行沟通和交流,给予安慰,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对病人的康复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别在ICU的紧张环境中,我们采用音乐疗法,可缓和患者的过度紧张情绪,减轻思想压力,对减轻和预防ICU综合症的出现,起到了应有的效果。认为针对气管插管患者插管期间出现的心理问题,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可减少气管插管并发症的发生,大大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成功拔管及疾病的康复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俞森洋.现代机械通气的理论和实践.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844

[2]敖海清.心理应激相关疾病的研究探讨[J].中医药学刊,2004,22(8):1414

[3]马敏.ICU环境对患者身心影响的研究及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4):306

【摘要】随着医学、护理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重症患者被收治于重症监护室。长期以来,人们对于疾病的原因、治疗以及恢复的全过程,往往过多重视躯体因素和病理因素的致病作用,而忽略了心理方面的影响,尤其对于ICU病房的清醒患者,特殊的病区环境给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有报道称ICU患者的心理障碍发生率为14%~72%,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不仅要做好病情监护、基础护理,还要积极地做好心理护理,以减轻患者的心理障碍,针对不同患者的不同心理特点来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来配合医生的治疗。笔者对ICU重症患者出现的心理问题、原因及护理干预的措施进行综述。

【关键词】ICU 护理 心理支持

1 ICU患者的心理问题

1.1 极度紧张、恐惧和焦虑 紧张、焦虑和恐惧是ICU患者中最为普遍的一种情绪反应,疾病的突然变化、环境的改变以及周围其他患者的死亡等都会让患者产生紧张和焦虑的情绪。加之ICU病房不允许家属陪同,让患者在陌生的环境中不由得会觉得恐惧。

1.2 孤独感和忧郁 患者更换到一个新的陌生的环境,与外界隔离,家属不能陪同,医务人员与之交流甚少,加之病房中各种监护仪器、呼吸机发出的声音干扰,让患者触景生情,产生孤独感和忧郁的心理。

1.3 ICU综合症 ICU综合症指患者在ICU监护过程中出现的以精神障碍为主,兼具其他表现的一组综合症。患者临床表现呈多样性,程度轻重不一,主要是以精神障碍为主,兼有其他伴随症状,包括谵妄状态、思维障碍、情感障碍、头痛失眠等。

1.4 无效性否认 无效性否认是个体有意或无意的采取了一些无效的否认行为,试图缓解因健康问题而产生的恐惧和焦虑,主要表现为对疾病的否认和对环境的抗拒,认为自己的病情很轻,不需要各种监护,要求尽快的出院等。

1.5 自我形象紊乱 是指患者对身体外观、结构、功能改变在感受、认知、信念、价值观等方面出现的健康问题,如创伤后的患者截肢后觉得自己身体残缺,对未来感到茫然,感到痛苦。

1.6 睡眠形态紊乱 睡眠形态紊乱是睡眠的生理机制发生病理变化所致的入睡困难、易醒、多梦、失眠等不同程度的睡眠质和量受损,给患者身心健康带来困扰,多与患者本身疾病、环境因素、药物影响有关。

1.7 对呼吸机和ICU病房的依赖 对ICU长期机械通气患者,习惯了被动通气,一旦脱离呼吸机,就感觉自己无法呼吸,由于ICU病房和普通病房人员配置和技术上的不同,患者在转往普通病房时担心自己会疾病复发,因此常会表现出幼稚的 儿童 行为不愿离开ICU病房,希望得到全面的照顾。

2 导致ICU患者各种心理问题的原因

2.1 疾病的相关因素 很多疾病不仅会在躯体功能方面对患者造成影响,还会对患者精神方面造成影响。如呼吸衰竭的患者,由于肺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导致气体交换受损,出现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休克患者因有效循环血量骤减,组织器官的血液灌流不足导致脑缺血缺氧,这些疾病不仅能导致患者不同程度的谵妄,还会使患者出现烦躁不安、焦虑、恐惧等一系列负性情绪。

2.2 患者的认知因素 由于疾病的突然变化,导致患者身体功能受损或受限,加之患者对疾病的了解不够,认为病情的变化会导致自己的死亡,从而产生不安和恐惧的心理。对疾病的经历和认识水平,也会使得病情同样严重的不同的患者产生截然不同的反应和后果。

2.3 环境的影响 ICU病房的结构,人员配置和仪器都不用同于普通病房,初入ICU的患者,家属不能陪在身边,在日常工作中,医务人员会将更多的精力用在对患者病情的治疗和监护上,而忽略与患者的交流,加之ICU病房一般要求24小时照明,各种灯光和各种仪器警报声的影响,造成了患者听觉上和视觉上的负担,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情绪和失眠等。

2.4 治疗因素 由于疾病的原因,往往会给予患者使用一定的镇静药物,如力月西等,这些药物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患者对药物的依赖,影响患者的睡眠状态。在治疗过程中,各种直接介入患者生命器官的管路,如各种引流管、气管内插管、深静脉导管等,都会给患者造成心理困扰,产生焦虑恐惧心理和自我形象的紊乱。另外,由于医务人员的问询和记录,会涉及一些患者平时不对人言的隐私,使患者产生焦虑不安,恐怕自己的信息被泄露。 3 护理干预措施

3.1 稳定患者的情绪 在临床工作中,医护人员应冷静、沉着、严肃,不在患者面前讨论病情,面对患者的询问,不要回答“我不知道”或者“你不用知道”等,对突发的病情,不要慌乱,避免加重患者的恐惧情绪。由于疾病的变化对身体功能造成的影响和对疾病预后的不可预知性,会导致患者心理失衡,我们要对此进行有效合理的心理疏导,不要强迫患者对情绪控制,要进行循序渐进的安稳和疏导。对病情稳重的患者,不要和患者讨论有关病情,同时要告诉患者家属注意对患者进行保密,做好保护性医疗工作。

3.2 心理支持和社会支持 ICU患者往往会因为身体原因和环境影响产生自卑心理,在临床工作中,医护人员要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通过语言动作的表达和情绪的感染,使患者心态趋于平和,同时要将关于患者的积极地信息反馈给患者,比如一些化验指标的好转,生命体征趋于正常等,来增加患者配合治疗的信心。ICU病房不允许家属陪住,可以适当的放开探视制度,动员患者的家属和朋友等加强对患者的鼓励和支持,使患者感受温暖。

3.3 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能力 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缺乏容易让患者产生恐惧和焦虑的情绪,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在对患者进行监护和治疗的同时,要向患者讲解相关的 医学知识 ,让患者加深对自身疾病的了解,知晓最新的医学水平的发展,帮助患者客观的看待自身的病情,来帮助患者自然解压。

3.4 创造良好的环境 陌生的环境容易让患者产生不安和孤独感,在日常工作中,医护人员要尽量减少噪声,言语要温和,不要大声喧哗,ICU病房的各种仪器和呼吸机会有各种报警音产生,在增加患者不安感的同时还影响患者的睡眠,所以,在临床工作中,要把各种仪器的报警音量调至合适的水平,在报警音响起时要第一时间消除报警原因,同时要向患者解释各种仪器的功能,缓解患者的不安情绪。

3.5 消除依赖心理 对使用呼吸机有依赖的患者,要向患者讲解使用呼吸机的原因和现在撤掉呼吸机的原因,让患者能了解自己的病情已经恢复到不用呼吸机的情况,同时告诉他呼吸机会放在床边,如有不适可是随时戴上,以缓解起紧张心理。对于要转出ICU的患者,要做好解释工作,同时说明他的病情已经大有好转,到普通病房后继续进行后续的治疗,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增强自身抗病能力。

4 小结

ICU住院患者,由于病情危重,神志清醒,多数患者产生焦虑、恐惧、抑郁、依赖等不良心理反应。针对患者的不良情绪,及时疏导,耐心解释,以增加患者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给予安慰,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同时为患者创造良好的环境,“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对患者的康复可起到重要作用。

参 考 文 献

[1]马敏.ICU环境对患者身心影响的研究及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4):306.

[2]杜鹏,姚梅芳.ICU综合症的预防与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2.19(1):27-29.

[3]温新颜,廖莉茹.创伤性截瘫患者的心理反应和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2):262.

[4]王志红,周兰姝.危重症护理学[M].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166.

[5]刘容.ICU护士与呼吸机依赖病人的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72

icu病人的心理护理论文相关 文章 :

1. 浅谈icu病人的心理护理论文

2. 关于心理护理的论文

3. 心理护理的论文

4. 有关心理护理论文

5. 护士心理健康与维护论文

icu护理论文怎么写

护理专业的毕业论文写法如下:

(一)论文——题目科学论文都有题目,不能“无题”。论文题目一般20字左右。题目大小应与内容符合,尽量不设副题,不用第1报、第2报之类。论文题目都用直叙口气,不用惊叹号或问号,也不能将科学论文题目写成广告语或新闻报道用语。

(二)论文——署名科学论文应该署真名和真实的工作单位。主要体现责任、成果归属并便于后人追踪研究。

严格意义上的论文作者是指对选题、论证、查阅文献、方案设计、建立方法、实验操作、整理资料、归纳总结、撰写成文等全过程负责的人,

应该是能解答论文的有关问题者。现在往往把参加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应该以贡献大小依次排列。论文署名应征得本人同意。

学术指导人根据实际情况既可以列为论文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谢。行政领导人一般不署名。

(三)论文——引言 是论文引人入胜之言,很重要,要写好。一段好的论文引言常能使读者明白你这份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在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要写出论文立题依据、基础、背景、研究目的。要复习必要的文献、写明问题的发展。文字要简练。

(四)论文——材料和方法 按规定如实写出实验对象、器材、动物和试剂及其规格,写出实验方法、指标、判断标准等,写出实验设计、分组、统计方法等。这些按杂志对论文投稿规定办即可。

(五)论文——实验结果 应高度归纳,精心分析,合乎逻辑地铺述。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图而主观取舍,更不能弄虚作假。

只有在技术不熟练或仪器不稳定时期所得的数据、在技术故障或操作错误时所得的数据和不符合实验条件时所得的数据才能废弃不用。

而且必须在发现问题当时就在原始记录上注明原因,不能在总结处理时因不合常态而任意剔除。废弃这类数据时应将在同样条件下、同一时期的实验数据一并废弃,不能只废弃不合己意者。

实验结果的整理应紧扣主题,删繁就简,有些数据不一定适合于这一篇论文,可留作它用,不要硬行拼凑到一篇论文中。论文行文应尽量采用专业术语。

能用表的不要用图,可以不用图表的最好不要用图表,以免多占篇幅,增加排版困难。文、表、图互不重复。实验中的偶然现象和意外变故等特殊情况应作必要的交代,不要随意丢弃。

(六)论文——讨论 是论文中比较重要,也是比较难写的一部分。应统观全局,抓住主要的有争议问题,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进行论说。要对实验结果作出分析、推理,而不要重复叙述实验结果。

应着重对国内外相关文献中的结果与观点作出讨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尤其不应回避相对立的观点。论文的讨论中可以提出假设,提出本题的发展设想,但分寸应该恰当,不能写成“科幻”或“畅想”。

(七)论文——结语或结论 论文的结语应写出明确可靠的结果,写出确凿的结论。论文的文字应简洁,可逐条写出。不要用“小结”之类含糊其辞的词。

护理学论文相较于其他文科专业来说还是比较难的,但是还是有些学霸的论文总是能修改少或者直接一次性通过,好奇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写护理学论文时又有那些技巧呢?接下来就来看看有关护理论文的知识吧!

护理论文怎么写

一、写好护理论文的作用是什么?

护理论文是体现护理科研成果的重要标志,也是作为对本学科贡献的价值体现。对于学习护理专业的小伙伴及从事护理行业的人员来说,评价他们专业素质的主要依据就是护理论文的数量和质量了,能很大程度帮助他们自身的发展。

二、如何撰写护理论文? 有哪些技巧?

1、找准突破口:论文写作时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选好课题了,只要题目选好了,撰写论文时就会容易很多。大家在确定研究方向之前一定要先明确选题的角度,也就是常说的切入点,可以说论文选题是整篇论文的核心也是最有特色的地方。

2、加强相关文献研读:不管是护理专业还是其他专业,必不可少的是对文献的阅读及理解,这是论文写作时的基础。大家在写论文时,一定要提前阅读大量的文献知识哦~

3、注重选题的独创性:虽然导师们会强调本科生的论文要注重“平稳过渡”,不要太追求新颖性和独特性,那是因为对于本科生来说,他们的学术水平还达不到要求。不过护理专业涉及的新知识更多,更新迭代非常快。

4、注重题目的提炼和优化:论文标题对整篇论文来说是起到一个“画龙点睛”的作用的,也是整篇文章的核心和精髓。一般在前期的选题和主体框架搭建完成之后就需要根据写作思路对标题进行提炼及优化了。

以上就是“护理论文怎么写”的知识,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启发,让我们能够更轻松的通过护理论文。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的论文查重知识,请继续关注PaperTime论文知识频道,小编将为您收集更多的论文知识。

一、题目(标题、文题)

一个好的题目应尽可能在一完整的的句子中囊括三个基本要素,即研究对象、处理方法和达到的指标,使读者和编辑对论文研究的内容一目了然。要用有限的文字表达数千字的论文内容,使题目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就必须学会概括、准确、新颖、精练地表达主题的技巧。

具体要求:

l、概括:即用简短的文字囊括全文内容,体现全文精髓,使人一看就能对全文含义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引人入胜,便于记忆。

2、准确:用词应符合医学词语规范,准确表达论文的特定内容,实事求是地反映研究的范围和深度,做到文要切题,题要得体,防止题大文小或用过时词语。

3、新颖:题目一定要有特色和新意,不落俗套,避免与已有文献的题目雷同,亦能引起编辑和读者的注意。

4、精练:标题用词应力求简短精练,一般不超过20个字,切忌冗长繁杂,用词要字斟句酌,尽量省去一些非特定词,如“的观察”、“的研究”等,不需写成有主语、谓语、宾语的完整句型。但也不应过于笼统,过于简短,例如"中医护理”,题目虽短,却不能反映文章主题。

文题尽量不用标点符号。题中数字,应尽量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但不包括作为形容词或名词的数字,例如“十二指肠”的“十二”不能改用阿拉伯数字。

5、基本格式:文题应居中书写,一般不设副文题,确有必要设时可用破折号与主题分开,亦应居中书写。长标题需回行时应注意词或词组的完整,并居中书写,使之匀称美观。

二、署名

1、单位署名:单位一般指作者从事本文工作时的单位。单位署名应标明所在省市的全称,便于编辑、读者与作者进行联系。单位署名的数量一般不超3个,署名位置应居文题之下,作者署名之前,居中书写,并与作者署名之间留空一格。单位名称前还应标明邮政编码。

2、作者署名:作者署名必须遵守科学道德,实事求是,署名不仅是一种荣誉,更重要的是表示对文章内容负责。论文作者一般指下列人员:

(l)课题的提出者及设计者;

(2)课题研究的主要执行者;

(3)进行资料收集并做统计处理的人员;

(4)论文的主要撰写和修改者;

(5)对论文主要内容能承担全部责任,并能给予全面解释和答辩的人员。

3、署名注意事项:

(l)每篇文章作者署名数量一般不超过6个人,并以参加主要工作者为限;

(2)作者署名顺序,视其在工作中贡献的大小而定。通常第一作者应是研究工作的主要设计、执行及论文的主要撰写人。署名时不应搞无劳挂名或照顾关系。当作者署名顺序有异议时,应征得主要作者的同意方可改动。指导者一般列于最后,或在文末注上“致谢”,但均需征得本人同意;

(3)在论文发表之前,参加研究者如已调往其他单位(如进修人员等),可在署名末尾右上角加注符号,并在同页脚注中说明;

(4)署名必须用真名.不得用化名、笔名和假名,以示文责自负,如为集体成果,应在文末参考文献之前,写上执笔人或整理者姓名,便于读者咨询和联系。

三、内容提要

提要一般置于正文之前,主要作用是提供信息,便于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论文内容做大致的了解,以决定有无必要阅读全文,同时也便于进行文献检索。

1、提要内容应扼要概括地说明本研究的目的(研究的宗旨和解决的问题)、基本步骤和方法(研究对象、研究途径、实验范围、分析方法等)、主要发现(重要数据及其统计学意义)和结论(关键的论点)以及经验教训和应用价值。

着重说明研究工作的创新和发现,将研究中最具特色的内容和最独到之处反映出来。

2、写提要不宜列表、附图或引用文献。一般不分段落,内容能独立成章,文字一般以100—200字为宜(占全文的5%)。一般性护理科技文稿,如工作经验总结、个案报告、短篇的报道等一般不写提要。写提要后文末不再写小结。

3、提要应置于署名之下,正文之前,书写时与正方相区别,“提要”二字顶格书写,留空一格后接提要内容。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