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icu论文主题

发布时间:

icu论文主题

可以写具体的某一科室的案例分析,之前也不会,还是学长给的雅文网,帮了大忙居家老年人健康状况及护理需求调查研究系统性护理干预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基于Beck口腔评分的综合口腔护理干预方案在气管插管病人中的应用研究绍兴地区外籍患者护理服务需求及满意度的调查研究民办养老机构护理队伍建设研究——以黑龙江省大庆市民办养老机构为例上海市失能老人长期护理服务体系研究实习期师生关系对护理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图文式临床护理路径在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护理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研究——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护理学院为例腹腔镜手术护理中断事件的现况调查与原因分析护理本科毕业生流失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以山西某高校护理本科毕业生为例护理专业大学生人文关怀能力评价的实证研究湖南省医院护理人员对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认知与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心理支持护理对改善癌症化疗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效果研究基于我国口腔清洁护理用品行业品牌塑造策略研究有声思维法在护理本科教育中的应用研究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人员技能素质提升研究现代岗位价值评价在医院护理岗位中的应用研究广东省高职护理专业就业问题研究——以广州医科大学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综合护理干预对烧伤患者换药疼痛的影响研究护理论文哪些题目好写呢

学术堂整理了十五个好写的护理论文题目供你进行参考:1、协同护理模式对结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干预效果研究2、基于医院的延续性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3、肠造口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医院-社区-家庭护理模式构建的研究4、综合护理干预对中青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负性情绪及预后的影响5、山东省三级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现状调查研究6、精神病患者照料家属的护理压力及应对策略研究7、护理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提升方案的制定、实施及效果评价8、膜滤对药品和个人护理品的去除特性研究9、安徽某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学生无偿献血知识、态度、行为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10、护理教育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11、灾害护理专科护士培训课程核心知识体系的构建12、护理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评价指标的初步研究13、运用ECS评价护理本科生临床综合能力指标体系的研究14、医院志愿者活动对护理本科生评判性思维影响的研究--以某省属医科大学为例15、护生实习前后护理伦理认知现状及培养策略的研究

ICU集中收治危重病人,抢救生命是首要任务,因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关注生命重要器官功能障碍成为最重要的工作。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危重病人的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目的:探讨危重病人院内转运中的护理安全管理 方法 与途径的效果,方法:对危重病人转运前病情及风险评估,危重病人院内转运途中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模式,重视转运途中的病情观察及管道护理,做好危重病人口头、书面的交接,结果:提高了危重病人院内转运护理的安全性,结论:实施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管理,可缩短转运时间,提高转运效率,减少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及意外事件的发生率。

【关键词】危重病人;院内转运;安全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 编号】1004-4949(2014)02-0228-01

做好各种危重病人转运途中的安全护理工作,对病人的治疗、预后和康复都有一定重要性和必要性[1]。我院 2011 年 1 月以来,加强了危重病人院内安全转运的管理,减少了不良事件和意外发生率,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重症医学科每年院内安全转运的危重病人600人,期中: 男 346例,女 254 例; 年龄 16 ~90 岁,平均45 岁; 内科病人80例,外科重大手术病人520 例,病情稳定后转回病房594例,死亡6例,.

2护理方法

2.1. 转运前的护理

2.1.1 转运前向病人及家属做好 自我介绍 ,解释转运的目的及必要性,取得他们最大的配合。其取得配合。

2.1.2. 转运前病情评估 重症病人病情复杂、凶险、变化快,转运途中可能有不同程度并发症及一些意外情况的发生。因此,护士在运送病人前准确地综合评估病人病情是安全转送的关键[2]。所有病人转运前当班护士必须对病情充分地了解和评估。根据评估的情况,做好相应的准备。

2.1.3对于有潜在危险性的病人,如重症颅脑外伤、大面积脑出血等病人,应尽量去除增加颅内压的因素,包括转运前吸净痰液、控制躁动,转运中抬高头部、妥善约束等,并带上便携式吸痰器;对于昏迷病人应备口咽通气管及人工呼吸皮囊、气管插管等用物,对于有气管切开者,应检查人工气道的固定情况,必要时加固,防插管脱落或移位。

2.1.4.检查静脉通路是否通畅,各处连接是否紧密,最好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确保转送途中保持有效的静脉通路。

2.1.5转运时所需物品、药品、仪器的准备 根据病人的病情准备不同的抢救药品,如肾上腺素、阿托品、盐酸利多卡因、尼可刹米、洛贝林、地西泮、乳酸钠林格液等。同时备好心电监护仪、氧气袋、简易呼吸气囊、吸痰器等,必要时准备便携式呼吸机。

2. 1.6 加强与ICU的有效沟通及协调 转运前应电话通知ICU做好相应的准备,告知病人的基本情况,包括病人初步诊断、目前生命体征、需要准备的药物及仪器,以减少等候时间,为病人诊断、治疗争取时间。

2. 1.7转运过程的护理负责转运的护士应有较强的责任心、准确的判断力、并具有独立工作和应急处理问题的能力.若病人生命体征不平稳,转运途中至少需2名陪同人员,要求主管医生同往。

2.1.8 接收科室准备。接收科室的准备也很重要。转运前应电话通知相关科室做好相应的准备。如病人有人工气道且使用呼吸机,应提早通知,告知病人的基本情况。临出发前,再次确认接收方已做好相关准备,通知病人到达的时间或与检查科室联系确切时间,以保证随到随做。

2.2转运途中护理:

2.2 转运中的护理。

2.2.1监测生命体征。

严密观察各种管道的情况。查看各管道是否在位,并妥善固定。按从头到脚的顺序逐一检查管道固定是否稳妥,并要求接头、三通管连接处拧紧。保持各种管道通畅、有效、防止扭曲、受压、滑脱。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转运途中要确保静脉输液通畅,以便抢救时用药。对于可暂时关闭的引流管道如尿管、部分腹部伤口引流管等进行夹闭,并将夹闭的管道及引流袋固定于患者腹部。

2.2.2 转运时保持平车车速平稳,防止颠簸,保持头部在大轮端,可因大轮转速慢、稳而减轻震动。上下坡时患者头部始终在高处端,以免引起患者不适。冬天注意保暖,夏天、雨天为病人遮挡,盖好被子。对烦躁不安的病人,予以镇静、约束,以防病人发生坠落受伤。

2.2.3转运途中出现并发症的处理。一旦出现严重并发症,应就地抢救,同时与有关科室联系,以便得到专科的救治。

2.2.4 转运途中监测与记录,转运中应严密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病人的意识状态、呼吸频率与呼吸形态,同时应记录各项监测指标数值、意识活动状态、转运途中抢救和治疗经过等。

2.2.5认真做好交接班 到达接收科室后,与相关人员认真做好交接工作。交接的内容包括病人的诊断、意识、瞳孔、生命体征、氧流量、各种管道名称及植入深度、引流液的情况、特殊用药及皮肤情况等。

3 讨论

3.1危重病人院内安全转运管理的意义非常重大.危重病人的转运在治疗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操作得当, 既能融洽病人救治过程中的医患关系,还可以减少法律纠纷.作为护理管理,要把护理安全管理工作放在首位.有文献报道,急危重病人院内转运有 11. 6%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及意外情况.通过预见性护理程序可以明显减少坠床、脱管、病情恶化、心跳停跳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我们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有痰液时及时抽吸,防止痰堵引起窒息.颅脑外伤病人转运时要有安全合适的体位,例如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有脑脊液耳漏者头偏向患侧,有颈椎损伤的病人带颈托固定.搬动血气胸患者时,须将胸腔闭式引流管钳闭,以防导管脱落、漏气或液体逆流.注意检查胃癌、肠癌术后患者身上的各种管道,保持通畅,妥善固定,防止脱落、打折、扭曲.病人回到科室后由高级责任护士或护理组长对患者进行再次评估,观察病情、保持呼吸道通畅、妥善固定好各种管道.

3.2 危重病人院内转运前及转运中预处理 对高风险的危重病人进行转运前和转运中预处理是降低风险保障转运安全的重要 措施 。转运前对气道内分泌物及误吸物的清除,呼吸困难或血氧饱和度较低患者应预先气管插管保持气道通畅,出血部位的有效包扎止血及输血,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扩容,心衰病人的血管活性药物的微泵调整,颅内高压病人的脱水剂的使用,血气胸状态下的胸腔闭式引流,骨折部位的固定等;转运中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处理气道分泌物,调整呼吸机模式,稳定血压(如加快输液、血管活性药滴数),纠正严重心律失常(如室颤等)以及各种管道、夹板的稳固。通过这些预见性的处理,明显提高了危重患者转运安全系数。

4 小结

危重病人院内转运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治疗和护理。院内转运可能导致病人生命体征的改变,甚至加重病情,引发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因此,转运病人必须采用合适、安全的护理方式,确保为病人提供的医疗护理服务安全有效。成功地运送对降低危重病人的病死率及伤残率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冠敏,刘喜英.开胸手术病人院内转运的安全管理[J].护理研究,2009,23(增刊1):129.

[2]唐梅宗.危重病人院内转运的安全管理[J].护理研究,2010,24(1):105~106

【摘要】目的通过研究危重病人施行肠内营养的护理措施, 总结 其治疗效果。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住院,并施行肠内营养的68名危重病人的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资料所选取的68名危重病人中,有4名患者发生了较为严重的消化道出血而中止鼻饲,其余64名患者耐受性良好,68名患者在接受营养支持疗法后2周,测量患者血糖、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的水平恢复到正常。结论临床上及早给予患者胃肠营养支持并进行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能够使患者内环境紊乱明显降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使患者死亡率降低。

【关键词】危重病人;肠内营养;护理

研究证明,合理的营养支持是抢救和治疗危重病人必不可少的环节,正因为如此,近年来肠内营养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得到了长足发展,肠内营养不仅能够保护胃肠黏膜,维护胃肠功能,还能够维持正常的内脏血流。危重病人的身体状态处在高度分解代谢的状态下,场内营养可以为病人供给充分的能量,以纠正负氮平衡,还能够防止因细菌移位造成的肠源性感染。本文对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住院,并施行肠内营养的68名危重病人的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详见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的选取为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住院,并施行肠内营养的68名危重病人。68名患者中,男性患者41名,女性患者27名;年龄最小的18岁,年龄最大的88岁,平均年龄为47岁。在所患疾病上,有39名患者诊断为重度胸腹复合伤,有14名患者被诊断为头胸复合伤,15名患者诊断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68名患者均存在肠胃功能问题,不能经口进食,经专业诊断需要进行营养支持治疗长达7天以上。

1.2方法患者在开始肠内营养治疗后,定期对患者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和血糖进行连续监测。

1.3营养支持给予途径①经鼻胃管途径:此种营养支持给予途径适用于肠胃功能状态正常,施行期间没有出现昏迷,或者在短时间内尚且可以完成鼻饲给予营养途径到口服饮食这一过渡的病人。②经鼻空肠置管喂养:若患者肠胃功能处于正常状态,且没有昏迷,或者在短时间内能够完成鼻饲给予营养途径到口服饮食这一过渡,那么可以使用此营养支持给予途径,此方式能够使因导管途径问题产生的误吸和返流发生几率降低。③经胃、空肠造口喂养:这种方式因其具有创伤性,所以适用于需要长时间进行肠内营养的患者,这种方法需要运用手术造口的方式将营养管放置到胃或空肠内。

1.4肠内营养的应用原则肠内营养的应用要充分考虑到患者的肠胃功能,可以选择要素型和整蛋白型两种肠内营养类型。要素型肠内营养剂:百普素、百普力。整蛋白型肠内营养:使用这类肠内营养供给的患者因要使用安素、能全素,所以患者的肠道功能要处于一种较为良好的状态。在进行肠内营养治疗的过程中,要注意对患者血糖和电解质的测定,询问患者胃肠道情况,根据患者的不同身体状况调整肠内营养液的剂量和浓度。

1.5喂养方式①一次性投给:这种方式是把调配好的肠内营养食物一次性注入,这种方式存在诸多并发症。②间歇性喂养:就是分次给予所需的肠内营养食物,注入频率为3-4小时给予一次,若需重力滴注,注入频率为30-40分钟给予一次。③连续滴注:这种方式需要借助于肠内营养泵,对患者连续性20-24小时内进行滴注,因为此种方式需要时间较为长久,就要求患者能够具备较好的耐受力。④循环滴注:此种方式需借助于输液泵的控制,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持续泵入。

2结果

在资料所选取的68名危重病人中,有4名患者发生了较为严重的消化道出血而中止鼻饲,其余64名患者耐受性良好,68名患者在接受营养支持疗法后2周,测量患者血糖、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的水平恢复到正常。

3讨论

3.1营养支持的基本概念营养支持是指为治疗或缓解疾病,增强治疗的临床效果,而根据营养学原理采取的膳食营养措施,又称治疗营养。所采用的膳食称治疗膳食,其基本形式一般包括治疗膳、鼻饲、管饲膳、要素膳与静脉营养。是维持与改善器官、组织、细胞的功能与代谢,防止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的主重要措施。肠内营养支持的适应证包括:①经口摄食不足或不能经口摄食者。口腔肿瘤、咽喉肿瘤手术后;营养素需要量增加而摄食不足,如脓毒症、甲状腺功能亢进、恶性肿瘤及其化疗或放疗时、畏食、抑郁症;中枢神经系统紊乱,如知觉丧失,脑血管意外以及咽反射丧失而不能吞咽者。②胃肠道疾病。胃肠道瘘;炎性肠道疾病(溃疡性结肠炎与克罗恩病);短肠综合征;胰腺疾病、肠道准备。③胃肠道外疾病。肿瘤放疗和化疗的辅助烧伤和创伤;术前和术后营养支持;心血管疾病;肝病、肾病、肠外营养的过渡;先天性氨基酸代谢缺陷。肠内营养支持的禁忌症包括胃肠道功能衰竭;完全性肠梗阻;严重的腹腔内感染。

3.2危重病人肠内营养的护理

3.2.1鼻饲管的护理鼻饲管的选择大多数为采用鼻肠胃管或者是鼻胃管,导管放置后,要注意对存在躁动或不配合的患者进行适当的约束,以防导管的意外拔出。导管的固定要使用无侵入性的固定方法,将长方形绷布的上端贴在鼻尖下端,然后再把绷布的下端撕开,左右交叉后螺旋粘于鼻饲管。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鼻饲喂养的时候,要注意检查鼻饲管的位置是否正确,并抽取胃液,这样能够保证肠内营养的顺利进行。为了防止导管堵塞,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如果持续性输注高浓度营养液,要每隔2-4小时用10-20毫升温开水对导管进行冲洗,间隔24小时要更换体外输注管。②如果需要经鼻饲管给予药物,要注意不同的药物区分输注,这样可避免药物和营养液混合。

3.2.2营养液输注的护理营养液的温度要有效控制在35-37摄氏度之间,如果天气寒冷,要输液时要先加温输注,输液增温器的使用应放置在输液管道上离输入口的段上,还要注意更换增温器的位置,以防局部温度过高。护理人员在进行营养液调配的时候,要注意检查营养液的外包装和出厂日期,避免把过期、污染的营养液输注给患者,在进行操作前,要注意对手部的清洁,营养液要摇匀。营养液开启后的放置条件是,2-8摄氏度条件下不超过24小时。输注营养液时的正确体位是取卧位,头部抬高30-45°,输注后半小时可调整体位。

3.2.3口腔护理经总结及研究,很多肠胃置管的病人,会发生口腔炎。这主要是因为一旦口腔腺体长时间缺乏食物刺激,口腔内唾液分泌会逐渐减少。所以,对于肠胃置管的患者,护理人员要指导帮助其进行漱口,一般使用水或者漱口液,昏迷患者要用生理盐水对整个口腔进行擦拭。

3.2.4心理护理有的危重病人实施了气管切开,多个引流管会对患者产生刺激,引发疼痛;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过程中,患者也会发生反复性的腹胀和腹泻,这些原因都会使患者对治疗产生抗拒心理,不愿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这时候护理人员要耐心解释相关知识给患者及家属。诸如肠内营养的优点、在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等,要及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详细介绍并进行详细沟通,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使患者能够信任和依赖于护理人员。

4小结

危重病人是临床营养支持最重要的群体之一,这是因为患者出现的应激性分解代谢增强,危重病人因为疾病原因很多还实行了机械通气、气管切开等,其能量消耗增大,对营养的需求也就随之增高;另一方面,危重病人的肝肾功能不全,营养负荷地下,会出现代谢紊乱现象。经研究,临床上及早给予患者胃肠营养支持并进行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能够使患者内环境紊乱明显降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使患者死亡率降低。

参考文献

[1]严海萍.危重病人的肠内营养应用及护理[J].青海医药杂志,2006(36).

[2]张水娇.危重病人的肠内营养支持[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

[3]陈素坤.临床心理护理指导[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38.

护理的话一般来说就是护理一些。特殊的疾病呀,或者是护理老人。或者是护理宝宝,可能论文题目会比较好,写一点吧。

icu护理论文课题

护理的话一般来说就是护理一些。特殊的疾病呀,或者是护理老人。或者是护理宝宝,可能论文题目会比较好,写一点吧。

护理毕业生论文题目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重,对护士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各位,大家看看下面的护理毕业生论文题目吧!

1、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注册护士帮助住院患者戒烟行为的研究

2、PDCA循环管理法在提高ICU护士手卫生依从性中的应用

3、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在提高临床护理管理质量中的效果

4、品管圈活动降低护士医嘱漏签字率的效果分析

5、临床护士心理护理使用频率与工作环境的相关性分析

6、浴巾翻身法在预防神经外科护士职业性腰背痛的效果观察

7、产后护士返岗培训模式的建立与应用

8、大数据时代下我国公立医院人力资源配置及其优化

9、病理科医务人员职业危害因素认知及职业防护调查研究

10、高校附属医院全面预算管理考评指标体系的构建及研究

11、探讨综合医院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情况与研究对策

12、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与生活质量相关性研究

13、高职高专护生职业态度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教育干预

14、学习满意度量表测量护士院内继续教育培训满意度的信度与效度

15、实习护生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现状调查分析

16、基于能级进阶的护士分层培训模式构建与实践

17、英国格洛斯特郡医院护理在职培训见闻与启示

18、循证护理干预在防治混合痔术后排尿困难及尿潴留中的应用研究

19、循证护理应用于中西医结合治疗心房颤动伴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

20、“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内科护理学中的应用研究

21、应用“一医三护”心肺复苏术教学法提高急诊科新护士医护配合能力的探讨

22、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精神教育

23、情景模拟教学法对本科护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研究

24、探讨整体护理理念在神经内科实习护生护理理念中的作用

25、案例教学法在骨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6、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循证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27、少数民族地区护理实习生职业暴露的知信行现状及影响因素

28、如何进行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以中职护理学生为例

29、浅谈护理实习生的带教管理

30、论高职护理专业课程文化内涵建设

31、1例成骨不全患儿外固定架固定术后护理的循证康复实践

32、循证护理对老年肿瘤压疮高危患者的影响分析

33、循证护理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

34、钢铁作业工人职业紧张与高血压现况研究

35、中药热奄包联合场效应治疗仪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与护理干预

36、分期治疗联合护理干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37、中医护理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的干预效果探讨

38、中风急性期言语蹇涩放血疗法的护理体会

39、护理干预在调畅气机法配合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40、轻中度高血压的中医护理干预

41、介入室护士全程参与急性冠脉综合征PCI围手术期的护理

42、护士反串患者模式在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

43、重症蛇咬伤的持续缓慢低效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治疗及护理体会

44、宫颈癌介入治疗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45、围术期护理干预对造口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46、卧床患者常见并发症的护理管理现状

47、医院获得性压疮预防管理体系的构建与运行

48、医疗机构实施留置导尿管护理的临床实践调查

49、ICU护士对开放性探视制度的信念和态度现状调查

50、护士职业获益感对留职意愿影响的研究

51、护士沉默行为与工作疏离感、组织氛围的关系研究

52、老年住院患者口腔健康状况调查

53、分层培训在神经外科护士岗位管理中的应用

54、妊娠急性脂肪肝患者剖宫产术的护理

55、品管圈活动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白内障中的应用效果

56、关爱护理在妇科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57、综合护理模式对初产妇泌乳情况影响的观察

58、护士情绪劳动问题及其管理干预的研究进展

59、动脉留置导管致动脉血管内皮损伤防护研究进展

60、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

61、多发性骨折合并脂肪栓塞综合征的护理

62、分层次互动式临床护理带教的前瞻性研究

63、手术室护理实习生带教工作的研究探讨

64、论高校护理学生就业心理分析与对策

65、骨外科护理教学方法的探索

66、人文关怀护理对直肠癌结肠造瘘口围手术期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

67、医护合作型肠造口病人健康教育路径的构建与应用

68、新护士情绪调节与护理工作绩效的相关性研究

69、冠心病冠脉介入治疗术后的护理

70、腹膜透析初期容量超负荷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71、护患沟通在临床护理中的重要性

72、临床护士对消毒供应相关知识认知程度调查

73、机械通气患者的口腔护理效果比较

74、外科术后切口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教育

75、浅谈高职男护生的职业素质培养

76、医院信息化建设在医疗风险管理中应用的'探讨

77、刍议献血过程中职业暴露的预防

78、高职高专护理管理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

79、中医辨证施护对老年性痴呆的应用效果

80、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探讨

81、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的护理探讨

82、食管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的护理管理体会

83、风险管理在胸外科护理管理中的运用与效果评价

84、普通外科患者手术医院内感染发生率和手术室护理关系

85、心理护理对精神病科抑郁症患者的临床干预研究

86、一级质控在科室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探讨

87、优质护理在甲状腺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管理效果分析

88、机采血小板捐献者产生不良反应的护理干预分析

89、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研究

90、综合护理干预对继续发型肺结核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效果观察

91、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西医护理的探讨

92、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93、小儿先心外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护理质量的影响

94、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的护理

95、中西医结合护理对膝骨关节炎关节功能及疼痛探讨

96、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护理体会

97、ICU激发脑复苏生命力护理临床路径研究

98、不同部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律失常的监测和护理对策分析

99、护理干预措施对ICU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焦虑状况的影响分析

100、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整体护理

101、优质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效果观察

102、优质护理干预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效果

103、老年高血压患者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104、急性脑血栓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观察

105、以心血管系统表现为主的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措施

106、股骨颈骨折合并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护理经验探析

107、双心护理在提高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自我病情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效果分析

108、采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效果

109、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中西医结合护理

110、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与护理体会

111、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112、华法林治疗房颤的疗效与护理干预措施观察

113、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及时间的影响

114、急性心绞痛患者的综合护理效果观察

115、老年脑卒中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综合护理体会

116、社区强化式健康教育对冠心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

117、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分析

118、子宫肌瘤合并缺血性心脏病围术期疗效分析

119、口腔正畸治疗成人牙周病的疗效观察

120、医院药品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中的难点和对策

121、护理专业解剖学教材建设的挑战与机遇

122、切口疝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123、护理风险管理在临床输血过程中的应用效果

124、住院患者静脉输液安全管理的实施与效果

125、强化护理管理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价值

126、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糖尿病足的护理

127、品管圈在消毒供应室器械清洗质量中的效果

128、软性内镜装置使用安全和质量控制

可以写具体的某一科室的案例分析,之前也不会,还是学长给的雅文网,帮了大忙居家老年人健康状况及护理需求调查研究系统性护理干预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基于Beck口腔评分的综合口腔护理干预方案在气管插管病人中的应用研究绍兴地区外籍患者护理服务需求及满意度的调查研究民办养老机构护理队伍建设研究——以黑龙江省大庆市民办养老机构为例上海市失能老人长期护理服务体系研究实习期师生关系对护理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图文式临床护理路径在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护理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研究——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护理学院为例腹腔镜手术护理中断事件的现况调查与原因分析护理本科毕业生流失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以山西某高校护理本科毕业生为例护理专业大学生人文关怀能力评价的实证研究湖南省医院护理人员对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认知与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心理支持护理对改善癌症化疗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效果研究基于我国口腔清洁护理用品行业品牌塑造策略研究有声思维法在护理本科教育中的应用研究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人员技能素质提升研究现代岗位价值评价在医院护理岗位中的应用研究广东省高职护理专业就业问题研究——以广州医科大学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综合护理干预对烧伤患者换药疼痛的影响研究护理论文哪些题目好写呢

当人患病时,身体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和精神症状,特别是病情加重需要转入ICU进一步治疗时,清醒的患者会产生焦滤,恐惧,不安全感及烦躁等不良情绪,严重的甚至会导致病情的恶化,因此做好危重病人的心理护理是十分必要的。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icu病人的心理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ICU重症患者需要隔离监护治疗,封闭的环境,陌生的监护仪、治疗仪,容易让病人产生心理障碍,治疗过程中尤其需要心理护理的配合,而且面对不同的病情,在治疗的不同阶段,心理护理的方式及内容应有所不同。全面合理的整体化护理是促进患者心理健康的有效 措施 ,尤其是病情较重的患者须进一步加强心理疏导干预。

【关键词】ICU;重症患者;心理护理

重症监护室(ICU)的患者病情重,病情进展快,变化大,ICU通常是全封闭管理的科室,一般不允许家属陪护。不同的病人心理反应也有很大的差别。尽管ICU有完善的设备,周全的医疗护理,仍有病人在监护期间出现不良心理反应。有报道称ICU病人的心理障碍发生率为14%~72%[1]。如何对多病种不同类型病人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减少不良心理反应,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直至身心尽早康复,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现结合临床工作将护理归纳如下:

1患者出现不良情绪的原因

1.1病房环境的影响:ICU是一个集中了全院各科室、各专业的危重病人之地,患者神志清醒后表现出惊恐万分,有的是一种模糊的不安,有的为自己的疾病担忧、紧张和害怕,其是当夜幕降临,周围一片寂静,此时患者害怕和恐惧感骤然上升,在看见或听见他人的痛苦和死亡时,焦虑、恐惧感则进一步加剧。ICU的各种先进仪器及工作人员不停地进行一系列复杂的操作,加之为了便于监护和治疗,ICU没有“时间性”,灯光常明,不知白天黑夜,不能出声,不能活动,这种环境容易使患者不安,产生心理压力[2]。

1.2孤独和沮丧:患者神志清醒后剧烈挣扎,精神处于萎靡、瘫痪状态,反应淡漠,严重失眠,情绪悲观,主要是由于患者术后醒来有种“再生”的感觉。他们希望离亲人近些,获得精神安慰,而ICU患者多不允许亲人陪护,患者倍感孤独和沮丧。

1.3缺乏信任容易猜疑:在ICU病房中除了有限的探视时间和与医护人员交流外,ICU病人的视觉刺激仅限于头顶上的天花板和四周白色的墙壁。声音刺激则限于单调的监护仪、通气机、营养泵和输氧管的声音,因此,ICU各种声音和视觉刺激可诱发患者不良心理反应,引起患者认知、判断力低下,出现对时间场所的认知障碍,不能正确理解医护人员的有关治疗、护理方面的解释,猜疑医护人员对自己隐瞒病情,不提供病史,有不适也不讲给医生、护士听,对医护人员缺乏信任。

1.4睡眠的影响:ICU病房内由于经常对病人进行评估和治疗,加上对其血液动力学和呼吸状态的监护,使得病人不断的接受单调感觉输入,这种环境容易对睡眠产生不良影响。除此以外,夜间的护理活动以及病人基础疾病的治疗和仪器的机械声、报警声以及气管吸痰声给患者带来精神上的异常刺激,都是会引起病人的睡眠不良。

1.5经济方面的担忧:ICU病房不仅住院费高,除了基本的额住院、一般治疗护理费用外,还有特殊检测的收费及昂贵的材料费,给病人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思想包袱,使其不能安心配合治疗。

2心理护理措施

2.1重视护患交流,增进沟通:护士是监护环境中的重要调节者,调节患者情绪、减轻患者痛苦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护士应当主动向患者介绍ICU病室情况,重视与患者的沟通,以利于减轻患者的恐惧、紧张心理,随时向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使患者的合理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2.2满足患者的需要: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尽量满足患者的愿望。ICU室内布置尽量贴近生活,增加生活气息,内温湿度及光线可以调整,有较好的隔音或消音装置,尽量保持环境的相对安静; 此外,还可以为病人适当准备报刊杂志,允许病人使用耳机听收音机,摆放自己熟悉的物品或家人的照片,最大限度改变枯燥无味的ICU生活[3]。

2.3做好心理疏导工作:ICU重症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心理变化较大,随着病情的变化,情绪也随之波动,因此,做好病人的心理疏导工作是极为重要的。心理疏导就是通过护士的分析和引导,逐步缓解或减轻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和压力,使其从不愿意合作、不愿意接受治疗到主动迫切要求治疗,从错误认识到正确认识,从逃避现实到主动面对现实,从不良心理状态转化。

2.4保证病人的睡眠环境:睡眠不仅可以保证病人体力的恢复,还可以使病人放松紧张的情绪,对病人的康复尤为重要。如提供柔软、平整、干净的床铺,高度合适的枕头和厚薄适中的被褥,协助病人取舒适的卧位姿势,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夜间关闭日光灯,使用光线柔和的壁灯,尽量使机械声和谈话、走路等人为的噪声降低到最低限度,集中进行治疗和护理,减少对病人的睡眠干扰,为病人营造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

2.5各项护理措施及操作均应争取患者合作:在患者清醒的情况下,护士要取得患者的理解跟合作,采取任何措施和操作前要跟患者说明目的、步骤,使得患者能够主动配合治疗,避免直接影响患者的情绪。

3讨论

危重症患者的心理护理,主要指处于清醒状态的患者的护理,由于病情危重,神志清醒,多数病人产生焦虑、恐惧、抑郁、依赖等不良心理反应。我们针对病人的不良情绪,及时疏导,耐心解释,以增加病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及时与病人进行沟通和交流,给予安慰,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对病人的康复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别在ICU的紧张环境中,我们采用音乐疗法,可缓和患者的过度紧张情绪,减轻思想压力,对减轻和预防ICU综合症的出现,起到了应有的效果。认为针对气管插管患者插管期间出现的心理问题,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可减少气管插管并发症的发生,大大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成功拔管及疾病的康复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俞森洋.现代机械通气的理论和实践.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844

[2]敖海清.心理应激相关疾病的研究探讨[J].中医药学刊,2004,22(8):1414

[3]马敏.ICU环境对患者身心影响的研究及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4):306

【摘要】随着医学、护理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重症患者被收治于重症监护室。长期以来,人们对于疾病的原因、治疗以及恢复的全过程,往往过多重视躯体因素和病理因素的致病作用,而忽略了心理方面的影响,尤其对于ICU病房的清醒患者,特殊的病区环境给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有报道称ICU患者的心理障碍发生率为14%~72%,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不仅要做好病情监护、基础护理,还要积极地做好心理护理,以减轻患者的心理障碍,针对不同患者的不同心理特点来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来配合医生的治疗。笔者对ICU重症患者出现的心理问题、原因及护理干预的措施进行综述。

【关键词】ICU 护理 心理支持

1 ICU患者的心理问题

1.1 极度紧张、恐惧和焦虑 紧张、焦虑和恐惧是ICU患者中最为普遍的一种情绪反应,疾病的突然变化、环境的改变以及周围其他患者的死亡等都会让患者产生紧张和焦虑的情绪。加之ICU病房不允许家属陪同,让患者在陌生的环境中不由得会觉得恐惧。

1.2 孤独感和忧郁 患者更换到一个新的陌生的环境,与外界隔离,家属不能陪同,医务人员与之交流甚少,加之病房中各种监护仪器、呼吸机发出的声音干扰,让患者触景生情,产生孤独感和忧郁的心理。

1.3 ICU综合症 ICU综合症指患者在ICU监护过程中出现的以精神障碍为主,兼具其他表现的一组综合症。患者临床表现呈多样性,程度轻重不一,主要是以精神障碍为主,兼有其他伴随症状,包括谵妄状态、思维障碍、情感障碍、头痛失眠等。

1.4 无效性否认 无效性否认是个体有意或无意的采取了一些无效的否认行为,试图缓解因健康问题而产生的恐惧和焦虑,主要表现为对疾病的否认和对环境的抗拒,认为自己的病情很轻,不需要各种监护,要求尽快的出院等。

1.5 自我形象紊乱 是指患者对身体外观、结构、功能改变在感受、认知、信念、价值观等方面出现的健康问题,如创伤后的患者截肢后觉得自己身体残缺,对未来感到茫然,感到痛苦。

1.6 睡眠形态紊乱 睡眠形态紊乱是睡眠的生理机制发生病理变化所致的入睡困难、易醒、多梦、失眠等不同程度的睡眠质和量受损,给患者身心健康带来困扰,多与患者本身疾病、环境因素、药物影响有关。

1.7 对呼吸机和ICU病房的依赖 对ICU长期机械通气患者,习惯了被动通气,一旦脱离呼吸机,就感觉自己无法呼吸,由于ICU病房和普通病房人员配置和技术上的不同,患者在转往普通病房时担心自己会疾病复发,因此常会表现出幼稚的 儿童 行为不愿离开ICU病房,希望得到全面的照顾。

2 导致ICU患者各种心理问题的原因

2.1 疾病的相关因素 很多疾病不仅会在躯体功能方面对患者造成影响,还会对患者精神方面造成影响。如呼吸衰竭的患者,由于肺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导致气体交换受损,出现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休克患者因有效循环血量骤减,组织器官的血液灌流不足导致脑缺血缺氧,这些疾病不仅能导致患者不同程度的谵妄,还会使患者出现烦躁不安、焦虑、恐惧等一系列负性情绪。

2.2 患者的认知因素 由于疾病的突然变化,导致患者身体功能受损或受限,加之患者对疾病的了解不够,认为病情的变化会导致自己的死亡,从而产生不安和恐惧的心理。对疾病的经历和认识水平,也会使得病情同样严重的不同的患者产生截然不同的反应和后果。

2.3 环境的影响 ICU病房的结构,人员配置和仪器都不用同于普通病房,初入ICU的患者,家属不能陪在身边,在日常工作中,医务人员会将更多的精力用在对患者病情的治疗和监护上,而忽略与患者的交流,加之ICU病房一般要求24小时照明,各种灯光和各种仪器警报声的影响,造成了患者听觉上和视觉上的负担,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情绪和失眠等。

2.4 治疗因素 由于疾病的原因,往往会给予患者使用一定的镇静药物,如力月西等,这些药物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患者对药物的依赖,影响患者的睡眠状态。在治疗过程中,各种直接介入患者生命器官的管路,如各种引流管、气管内插管、深静脉导管等,都会给患者造成心理困扰,产生焦虑恐惧心理和自我形象的紊乱。另外,由于医务人员的问询和记录,会涉及一些患者平时不对人言的隐私,使患者产生焦虑不安,恐怕自己的信息被泄露。 3 护理干预措施

3.1 稳定患者的情绪 在临床工作中,医护人员应冷静、沉着、严肃,不在患者面前讨论病情,面对患者的询问,不要回答“我不知道”或者“你不用知道”等,对突发的病情,不要慌乱,避免加重患者的恐惧情绪。由于疾病的变化对身体功能造成的影响和对疾病预后的不可预知性,会导致患者心理失衡,我们要对此进行有效合理的心理疏导,不要强迫患者对情绪控制,要进行循序渐进的安稳和疏导。对病情稳重的患者,不要和患者讨论有关病情,同时要告诉患者家属注意对患者进行保密,做好保护性医疗工作。

3.2 心理支持和社会支持 ICU患者往往会因为身体原因和环境影响产生自卑心理,在临床工作中,医护人员要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通过语言动作的表达和情绪的感染,使患者心态趋于平和,同时要将关于患者的积极地信息反馈给患者,比如一些化验指标的好转,生命体征趋于正常等,来增加患者配合治疗的信心。ICU病房不允许家属陪住,可以适当的放开探视制度,动员患者的家属和朋友等加强对患者的鼓励和支持,使患者感受温暖。

3.3 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能力 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缺乏容易让患者产生恐惧和焦虑的情绪,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在对患者进行监护和治疗的同时,要向患者讲解相关的 医学知识 ,让患者加深对自身疾病的了解,知晓最新的医学水平的发展,帮助患者客观的看待自身的病情,来帮助患者自然解压。

3.4 创造良好的环境 陌生的环境容易让患者产生不安和孤独感,在日常工作中,医护人员要尽量减少噪声,言语要温和,不要大声喧哗,ICU病房的各种仪器和呼吸机会有各种报警音产生,在增加患者不安感的同时还影响患者的睡眠,所以,在临床工作中,要把各种仪器的报警音量调至合适的水平,在报警音响起时要第一时间消除报警原因,同时要向患者解释各种仪器的功能,缓解患者的不安情绪。

3.5 消除依赖心理 对使用呼吸机有依赖的患者,要向患者讲解使用呼吸机的原因和现在撤掉呼吸机的原因,让患者能了解自己的病情已经恢复到不用呼吸机的情况,同时告诉他呼吸机会放在床边,如有不适可是随时戴上,以缓解起紧张心理。对于要转出ICU的患者,要做好解释工作,同时说明他的病情已经大有好转,到普通病房后继续进行后续的治疗,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增强自身抗病能力。

4 小结

ICU住院患者,由于病情危重,神志清醒,多数患者产生焦虑、恐惧、抑郁、依赖等不良心理反应。针对患者的不良情绪,及时疏导,耐心解释,以增加患者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给予安慰,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同时为患者创造良好的环境,“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对患者的康复可起到重要作用。

参 考 文 献

[1]马敏.ICU环境对患者身心影响的研究及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4):306.

[2]杜鹏,姚梅芳.ICU综合症的预防与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2.19(1):27-29.

[3]温新颜,廖莉茹.创伤性截瘫患者的心理反应和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2):262.

[4]王志红,周兰姝.危重症护理学[M].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166.

[5]刘容.ICU护士与呼吸机依赖病人的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72

icu病人的心理护理论文相关 文章 :

1. 浅谈icu病人的心理护理论文

2. 关于心理护理的论文

3. 心理护理的论文

4. 有关心理护理论文

5. 护士心理健康与维护论文

icu小论文

关于急诊icu实习总结范文

篇一:急诊和ICU见习感想

通过在急诊和ICU两个科室的见习,我看到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既懂得了在急诊的沉着冷静的重要,也了解到了在重症监护室中要有稳扎稳打的技术操作和临床应变能力,还看到了临床实践操作和和课堂理论的不同。

首先我们去的是急诊,在急诊科室的老师先为我们简要介绍了科室情况及分诊制度。急诊急症就在一个“急”字,来这里就诊的大多是急危重症病人,所以为了节约时间,与死神抢夺病人的每一分每一秒,急诊科需要有自己专门的药房、检验科、标本收集窗口,使时间不至于浪费在此;此外,东直门的急诊科室有1至4号留观室用于进一步观察检查的病人,危重症观察室用于监护危重症病人。病人来到急诊,经门口的分诊台护士分诊,主要分为内外、外科、妇科、儿科,再进行近一步的诊治。在这老师谈到,作为一位优秀的分诊护士不仅要掌握扎实的分诊知识,知道常见的急症疾病种类及特点,来为急症病人进行分诊,还应有一颗沉着冷静的心,在为病人分诊时,做到不慌不忙。

接着老师和我们讲了心肺复苏、简易呼吸球的使用和除颤仪的使用。其中让我印象较深的是简易呼吸球的使用。简易呼吸球适用于心肺复苏、各种中毒所致的呼吸抑制、神经肌肉疾病所致的呼吸肌麻痹、各种电解质紊乱所致的呼吸抑制、各种大型的手术、配合氧疗作溶疗法、适用于机械通气患者作特殊检查进出手术室等情况,还可以临时替代呼吸机,在遇到呼吸机因障碍,停电等特殊情况而不能使用时,可临时应用简易呼吸器替代。简易呼吸球由面罩、单向阀、球体、氧气储气阀、氧气储气袋、氧气导管组成。操作时应先将病人去枕仰卧,清除口腔与喉中假牙等任何可见的异物,插入口咽通气道,防止舌咬伤和舌后坠。抢救人员位于患者头部的后方,将头部向后仰,并托牢下额使其朝上使气道保持通畅。

将面罩扣住口鼻,并用拇指和食指紧紧按住,其它的手指则紧按住下额,使气道始终保持通畅状态。用另外一只手挤压球体,将气体送入肺中,规律性地挤压球体提供足够的吸气、呼气时间,成人是12-15次/分,小孩则是14-20次/分。抢救人员可以通过以下情形来确认患者是否处于正常的换气状态。一是,观察患者胸廓是否随着球体挤压而起伏。二是,经由面罩透明部分观察患者嘴唇与面部颜色的变化。三是,经由透明盖,观察单向阀是否适当运用。四是,在呼气当中观察面罩内是否呈雾气状。操作时应该注意面罩要紧扣鼻部,否则易发生漏气;若病人有自主呼吸,应与之同步,即病人吸气初顺势挤压呼吸囊,达到一定潮气量便完全松开气囊,让病人自行完成呼气动作。

老师在讲除颤仪时,给我们讲了一个电视上的常见错误。在电视上,我们经常看到在给病人除颤前,会将两除颤仪手柄金属表面相互接触并摩擦。这是一种很危险的动作,很容易发生触电。因为启动除颤的开关不仅在手柄上有,除颤仪的操作台上也有一个启动按钮,而操作台并没有盖子覆盖,其他人易直接碰触到按钮,导致开始除颤,若这时除颤人员刚好将两手柄金属表面相互接触,就会导致大量放电,从而使人触电。

讲心肺复苏时,老师给我们谈到了一个实际操作中与我们书本上的理论不同的一个普遍现象,就是在医院进行人工心肺复苏时,根本做不到一人连续5个30循环,甚至连30下也做不到。老师说刚来急诊是她还能做10多个标准的胸外按压,但现在她一次做多只能做5下,再多就不行了,勉强做的话也达不到按压标准,起不到效果。另外就是,在给瘦弱的老年人做胸外按压时,病人极易骨折,基本上是病人抢救过来后,肋骨也都断的差不多了。

ICU病房都是透明的,这让医生护士随时可以通过玻璃看到病人的情况,观

察病人的病情变化,一旦病情加重立刻进行抢救。进入ICU前,老师要求我们都换上进入ICU的拖鞋,这样可以减少病菌进入ICU,从而防止ICU内本就免疫力较弱病人因此而感染,因此进入ICU后我们都是隔着玻璃观察病人,未能到病人床旁进行近距离的观察。老师也向我们介绍了科室的大概情况。ICU内备有呼吸机、监护仪、氧气、压缩空气、急救用具、除颤仪等仪器,储物室、治疗室、消毒间及污物间、护士医生休息室、医生值班室等设施,还有防止感染的设备及隔离病床。ICU收治范围有各种类型的循环衰竭病人、严重感染病人、急性大出血及严重多发创伤病人、多脏器功能衰竭病人、急性呼吸功能不全必须呼吸道管理病人、急性肾功能不全病人、严重酸碱、水电解质紊乱及重症代谢障碍病人、急性意识障碍尤其是频发痉挛病人、急性中毒及药物中毒病人、重症肌无力危象病人、器官脊髓移植、其他经短期强化治疗渴望恢复的危重病人。但脑死亡、急性传染病、无急性发作的慢性疾病、恶性肿瘤晚期、老龄自然死亡过程、其他救治无望或因某种原因放弃治疗的病人ICU不收治。老师还给我们说了ICU护士的素质要求和应掌握的特殊技术。作为ICU的护士应该掌握建立各种静脉通道的技术、有创动脉血压检测的技术、机械通气的应用、急救或抢救技术、急诊心脏起搏器安置的配合和护理技术、辅助循环技术的及时应用。

在这两个科室的见习让我学到了很多和课本上不一样的知识,在临床上的操作不可能完全照搬课本上的来,需要结合实际操作环境和病人的具体情况,我们要灵活运用从课本上学来的知识,理论结合实际,才能在护理的道路上走的更长更远。

篇二:急诊科实习心得

尊敬的老师:

我是贵航303实习组的张周全,现对我在急诊

科这一个月的实习工作进行总结:

急诊科是医院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前沿阵地,工作的突出特点就是“急”、“危”、“重”。就诊的患者大多发病急,时间紧迫,病情复杂,需在短时间内分秒必争、全力以赴地给予及时的抢救与护理,稍有延误就会影响患者的治疗,甚至危及生命,作为一名急诊医生,不仅要熟悉各科专业的理论,更要熟练掌握各项急救操作,还要具备常人所没有的耐心和爱心,看到老师给死去的病人擦去脸上的血迹,我深深的感动了,要做到这些很不容易,我要学的也很多;要在紧急情况下,动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以真心真诚的态度对待病人,认真地做好与病人家属的沟通。这些工作看似简单,但绝非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通过在急诊实习的这段时间,使我对医生工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我将牢记急诊严谨求实,认真谨慎的工作作风,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争取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临床医生。

急诊的医生都是超人,这句话用的一点都不为过。刚到抢救室时见到病人血腥的场面我吓得站在一边不知如何是好,老师们沉着冷静的给病人抢救,同时也没忘记站在旁边的实习同学,一步步的将我们拉进这种场景,慢慢的我也基本上能适应这种工作氛围了,庄重严肃而又富有爱心的对待每一位生者或死者。真的很崇拜老师们娴熟的技能,沉着的心态。在急诊工作压力那么大的环境下老师们都能很从容的工作,这些都是我要好好学习的。

现在我也不会面对一些惨烈的景象傻呆呆立着了,再也不会在小孩或者老年病人的床旁陪着家属难过,而忘记手上的操作了.适当收起自己的恐惧和怜悯,冷静地完成刚完成的事情才是真正的对病人好.当恐惧和无谓的怜悯消亡以后,我才更有能力全身心投入到抢救病人中,才能使奄奄一息的病人穿越死亡获得新生.

在急诊实习期间,我积极主动,遵守急诊各项规章制度,熟练掌握各项急诊护理操作技能,认真完成各项护理工作,细心听取各位老师的教诲,努力完善自己的不足之处。在急诊实习期间,通过各位老师的热情指导,耐心言传身教,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到医生工作的艺术性和专业性。急诊是抢救病人生命,照顾危重病患的第一线。作为一名急诊医生,不仅要熟悉各科专业的理论,更要熟练掌握各项急救操作,还要具备常人所没有的耐心和爱心;要在紧急情况下,动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以真心真诚的态度对待病人,认真地做好与病人家属的沟通。这些工作看似简单,但绝非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通过在急诊实习的这段时间,使我对医生工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我将牢记急诊严谨求实,认真谨慎的工作作风,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争取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临床医生。

为期4周的急诊实习开始了,分别在抢救室和临时观察室各2周.初到抢救室,我觉得她们的工作服很好看.跟病房里不一样,不是传统的白大褂,而是蓝色的衬衫样的上衣和裤子.我喜欢这样的衣服,看上去很轻巧,做起事情来也不觉得是累赘.我曾看到有人被斧头砍伤,第1次这么近距离接触大出血的病人,最后其中的一个人行门诊手术就可以了,而有一个则由于颅内出血最终死亡;一个晚上我上班,抢救室里躺着3个病人,其中一个还是精神分裂患者,一整个晚上自言自语,也不知道说些什么,扰的旁边病人意见很大,但也无可奈何.另外还有个是肺癌患者,不过在半夜的时候,尽管所有抢救药物下去,最后还是死了.看来,我这个人还是满阳的.回想一下临床实习已过去一半了,一直都在住院部病房里工作,很向往看到急救场面,这次来到急诊科,总算如愿以偿了。当然,内心也是诚惶诚恐的,担心自己的知识不全面,无法应对突发状况。

果然,来科室报到的第一天,看到老师们忙里忙外,动作迅速,配合默契,我却傻了眼。看着四周的仪器只知道名称却不懂如何使用,只能机械的听从老师的吩咐干些杂活。在几轮胸外按压之后,医生也让我上台按压。这是我第一次在真人身上按压,当时的我虽然有些胆怯,但丝毫不敢怠慢,一心想着抢救生命。我边按压边看着病人的脸,多想他苏醒过来啊,可心电监护仪上的数据却在时刻提醒大家病人的离去??

急诊是抢救病人生命,照顾危重病患的第一线。经历此事后,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到医生工作的艺术性和专业性。在急诊实习期间,通过各位老师的热情指导,耐心言传身教,我熟悉了急救药品,学会了心电监护、CPR、自动洗胃法、除颤仪,呼吸机的使用流程等操作。

在这极其短暂的四周时间里,最大的体会就是急诊室医生工作特点:

“急”、“忙”、“杂”。急诊病人发病 ,急,变化快,因此,我们都必须分秒必争,迅速处理,争取抢救时间。急诊病人来诊时间、人数及危重程度难以预料,随机性大,可控性小,因此,平时要做到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从而使工作忙而不乱。

来急诊的四周,时间实在是太短暂了,我才刚刚熟悉急诊室的环境结构,各班的工作职责就要走了,真的好舍不得啊!

总之感谢我的带教老师给我的悉心教导,及各个老师的合理安排。我将以更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更扎实牢固的操作技能,更丰富深厚的理论知识,走进接下来所有科室,提高临床工作能力,对医学事业尽心尽责!

张 周 全

20XX年 12 月 9 日

篇三:急诊科实习总结

都江堰实习小组总结(9.2~10.17)

急诊科是医院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前沿阵地,工作的突出特点就是“急”、“危”、“重”。就诊的患者大多发病急,时间紧迫,病情复杂,需在短时间内分秒必争、全力以赴地给予及时的抢救与护理,稍有延误就会影响患者的治疗,甚至危及生命,作为一名急诊实习护生,不仅要熟悉各科专业的理论,更要熟练掌握各项急救操作,还要具备常人所没有的耐心和爱心,看到老师给死去的病人擦去脸上的血迹,我深深的感动了,要做到这些很不容易,我要学的也很多;要在紧急情况下,动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以真心真诚的态度对待病人,认真地做好与病人家属的沟通。这些工作看似简单,但绝非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通过在急诊实习的这段时间,使我对护士工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我将牢记急诊严谨求实,认真谨慎的工作作风,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争取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临床护士。

急诊的护士都是超人,这句话用的一点都不为过。刚到抢救室时见到病人血腥的场面我站在一边不知如何是好,老师们沉着冷静的给病人抢救,同时也没忘记站在旁边的实习同学,一步步的`将我们拉进这种场景,慢慢的我也基本上能适应这种工作氛围了,庄重严肃而又富有爱心的对待每一位生者或死者。真的很崇拜老师们娴熟的技能,沉着的心态。在急诊工作压力那么大的环境下老师们都能很从容的工作,这些都是我要好好学习的。

现在我也不会面对一些惨烈的景象傻呆呆立着了,再也不会在小孩或者老年病人的床旁陪着家属难过,而忘记手上的操作了.适当收起自己的恐惧和怜悯,冷静地完成刚完成的事情才是真正的对病人好.当恐惧和无谓的怜悯消亡以后,我才更有能力全身心投入到抢救病人中,才能使奄奄一息的病人穿越死亡获得新生.

在急诊实习期间,我积极主动,遵守急诊各项规章制度,熟练掌握各项急诊护理操作技能,认真完成各项护理工作,细心听取各位老师的教诲,努力完善自己的不足之处。在急诊实习期间,通过各位老师的热情指导,耐心言传身教,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到护士工作的艺术性和专业性。

当我来科室报到的第一天,看到老师们忙里忙外,动作迅速,配合默契,我却傻了眼。看着四周的仪器只知道名称却不懂如何使用,只能机械的听从老师的吩咐干些杂活。在几轮胸外按压之后,医生也让我上台按压。这是我第一次在真人身上按压,当时的我虽然有些胆怯,但丝毫不敢怠慢,一心想着抢救生命。我边按压边看着病人的脸,多想他苏醒过来啊,可心电监护仪上的数据却在时刻提醒大家病人的离去??

急诊是抢救病人生命,照顾危重病患的第一线。经历此事后,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到护士工作的艺术性和专业性。在急诊实习期间,通过各位老师的热情指导,耐心言传身教,我熟悉了急救药品,学会了心电监护、CPR、自动洗胃法、除颤仪,呼吸机的使用流程等操作。

在这极其短暂的四周时间里,最大的体会就是急诊室护士工作特   点:“急”、“忙”、“杂”。急诊病人发病急,变化快,因此,我们都必须分秒必争,迅速处理,争取抢救时间。急诊病人来诊时间、人数及危重程度难以预料,随机性大,可控性小,因此,平时要做到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从而使工作忙而不乱。

总之感谢我的带教老师给我的悉心教导,及各个老师的合理安排。我将以更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更扎实牢固的操作技能,更丰富深厚的理论知识,走进接下来所有科室,提高临床工作能力,对医学事业尽心尽责!

篇四:急诊科实习总结

临床实习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深化和延续,急诊科护理工作性质较为复杂,强调“急、快、准、活”,疾病急而重。患者病情变化快,就诊人数多,尤其是发生意外灾害时,要承担大批伤员的抢救护理工作。所以急诊护理工作十分繁忙、艰辛,必须做到忙而不乱、紧张有序,基于急诊科的工作特点,现将护理临床带教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总结如下: 实习护士方面1.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固,缺乏理论基础知识和技能责任心不强,实习护士在进入临床实习前缺乏扎实的理论基础,没有技术操作经验,又缺乏应有的责任心。

2.护生角色认识模糊,部分护生刚进入临床实习时对自身的角色分辨不清,多数护生对自身”的“学生”角色过于依赖,担心操作失败,患者不满意,不愿意动手进行护理实践,少数学生则过于强化自己的护士角色,对于各种操作,无论做过与否都勇于尝试。

3.护生的法律意识淡薄,安全意识不强。护生在校时很少接受法律知识教育,对自己应负的法律责任不明确,所以在实习中不注重护理与法律的关系,不能从法律的角度看待自己所从事的护理工作,说话做事不够严谨,容易引起医疗纠纷。

带教老师方面:

1.教师自身素质问题,带教老师缺乏综合知识的积累和自身素质的提高,部分人员专业思想不稳定,直接影响着

学生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能动性

2.带教时间和精力不足,本医院自实行绩效考核后,护士编制紧缩,神经内科基础护理工作量大,再加上各种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

再以后的带教工作中的改进措施:

1. 加强护生的岗前培训,培养法律安全意识、护生进入临床前,由护理部进行护理技术操作、职业素质、心理学知识、法律知识培训等并在临床实习期间带教老师要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尊重患者的权利,使护生及早树立法律观念,尽职慎独,加强工作责任心。

2. 入科后由带教老师带领护生熟悉病区环境、观察室、注射室、抢救室、无菌治疗室、抢救药品、物品、设备的位置及相关要求,介绍科室的专业特点,宣讲实习计划以及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情况等,消除护生的陌生感,增加自信心,为实习工作打好基础。

3. 理论结合实践的临床教学详细制定带教计划,根据实习大纲要求,结合急诊科的特点制定,安排切实可行的授课计划及护理教学查房,尽可能多提供实践机会,使护生在实践操作中逐渐完成从陌生到熟悉再到准确的过程。

4. 每周针对急诊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突发事件,进行护理知识小讲课,及常见急救药的使用和注意事项给予指导。

5. 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结合,带教老师从护生入科起就要带领她们融入急诊护理工作中,一起为门诊观察病人,急诊病人,做好健康教育,咨询,引导方向,一起为注射室患者进行静脉、肌肉、皮内、皮下注射、做好三查八对,指导护生手把手练习,带教老师放手不放眼,在每工作结束后,帮助护生回忆当天所学的知识,鼓励其记录临床笔记,加深知识的理解、掌握。

6. 出科考核,护生出科前一周在带教老师指导下进行急诊护理知识理论及操作考核,了解护生对急诊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考核合格方能填写实习手册。

7. 护理部实习带教双向评估制度,每月护士长和带教老师开会总结,老师从德、体、能、责勤等方面培养和考评学生,学生从老师的带教工作态度、业务水平、带教能力、教学讲课、教学查房及提问等方面考评老师。这样做既让护生了解自身不足、及时纠正,不断提高,又让带教老师了解教学情况找出缺陷,不断完善教学计划,提高教学质量。

篇五:急诊科实习小结

从前很喜欢看影视节目中关于急诊科的故事,觉得故事中的医生和护士是那么的果断和干练,具有魅力,让我羡慕不已。没想到多年后长大学成的我现在也有幸成为一名急诊科的护士,从开始的手忙脚乱到渐渐找到规律,这才真正体会到想做好一名急诊科的护士谈何容易!

急诊科是医院最重要的窗口之一,我所在的医院乡镇的职工医院,不仅接诊正常的急重病人,还要收治从地县上转的危重病人,有着急、忙、杂的特性。面对危重急症病人的首诊和抢救,急诊病人又往往诊断不明、病情不清、变化迅速,若处理不当,就容易发生医疗纠纷。而病人及家属容易产生急躁、忧虑、恐惧的情绪,急诊不同于病房,医护人员有充足的时间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在急诊,患者及家属在与医护人员较短的接触时间内,还未建立良好的信任感,对医护人员的每一个细微环节都十分敏感,医护人员的言谈举止对病人心理都会产生很大影响。造成医护人员的救治行为不被理解,患者及家属留下“不被重视”、“急诊不急”的错觉。所以我越发觉得沟通在急诊是最容易忽略而最重要的东西。

南丁格尔说:护理工作不仅需要精湛的技术,更需要艺术。首先,要学会观察,才善于发现问题的存在,包括对病人病情、心理、需求及家属的观察。例如:有些患者家属对护士的行为百般挑剔,却对自己患者液体输完都浑然不知,像这样的家属我们就应该在每次更换液体时都耐心的提醒他液体输至什么地方时应该叫护士,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按时巡视病房,多观察液体的进展,这样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因为液体没有及时更换了与患者家属产生矛盾。其次,要学会沟通,人与人的相互尊重和信任是建立在沟通的基础上。对于来急诊就诊的病人,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询问,热情的为其引导。例如:对于行动不便的患者我们可以予以搀扶或协助其用推车送至诊室,为其测量生命体征,交予诊室的护士;对于需要并可以去病房治疗的患者,我们可以为其细致的指明病房的位置,避免患者跑“冤枉路”。

而对于患病时间长而并不危重的病人我们可以建议他去门诊就医,耐心而细致的告知其门诊的位置和就医的时间,便于患者的安排。虽然,一个微笑的表情,一个搀扶的动作解决不了患者身体上的疼痛,但是,却能迅速缩短护患距离,有效满足病人需要被照顾的心理需求,从而便于我们开展下面的护理工作。最后,通过观察和沟通学会判断,对病人的病情和需求有一个准确地了解和判断,有利于医护人员救治工作的展开,也为病人争取了时间。例如:受外伤的患者可以通过观察和大致的询问了解其受伤的部位和严重程度,第一时间为其找到接诊医生为其救治,而挂号等手续可以稍候补齐。

以上只是我在急诊短暂工作的浅谈,要学的东西还很多很多。在急诊每个人都是我的老师,每件事都是我的经历,教会我很多东西,无论做人还是做事。当然,想做好一名急诊科的护士,只会沟通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扎实理论基础、丰富的抢救经验、快速的反应、麻利的动作,这才是在遇到紧急情况时禁得起考验的保证。

ICU是专门接收重症、急症、危症患者的科室,该科室突发事件多,因此,需要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其适当的护理措施,以尽量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但由于ICU的特殊性,对于ICU患者的护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使得ICU护理工作量大,对于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也非常高。由此使得常规护理已经无法满足患者和家属的需求,对此,护理人员应该从临床实际出发,探讨出更加有效的护理管理措施,以保证ICU重症患者的恢复效果[1]。分级护理管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管理模式,其作用在于整合护理资料,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为进一步探讨其作用,该文以该院在2015年6月—2016年6月间接收的52例ICU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组对比了常规护理和分级护理管理的实施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在2015年6月—2016年6月间接收的52例ICU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26例,男性15例,女性11例,年龄20~67岁,平均年龄(43.5±2.6)岁,对照组患者26例,男性14例,女性12例,年龄25~71岁,平均年龄(42.9±2.5)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分析。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主要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对应的护理措施,以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并促进患者的'病情改善;观察组采用分级护理管理措施,具体的内容如下。

1.2.1 成立ICU分级护理管理小组 首先,为保证分级护理管理的实施效果,ICU科室应该从自身情况出发,组建分级护理管理小组,ICU科室主任为组长,护士长为副组长,挑选其他6~8名护理人员为组员[2]。组建小组后,应召开组内讨论会议,根据总结的临床经验,对现有的ICU护理管理工作和制度进行完善,制定行之有效的分级护理管理制度,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并根据常见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1.2.2 ICU患者分级 一般来说,ICU患者可分为4级,Ⅰ级:患者未出现生命体征问题,可转出ICU,对于此类患者,无需专人护理,但是应定时查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避免出现异常情况;Ⅱ级:患者于ICU治疗,但无需进行ICU干预,对于此类患者,应由1名专门护理人员进行负责,或1名护理人员负责2~3名患者,这样既可以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又能保证护理质量和效率;Ⅲ级:患者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需要接受1种ICU干预方法。对于此类患者,应由1名专门的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必要时可以配备2名;Ⅳ: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病情较为危机,需要接受2种或以上ICU干预方法[3],此类患者需要1~2名护理人员在病床边看护,以保证及时抢救,避免延误治疗时机。

1.2.3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ICU和其他科室不同,护理工作压力非常大,护理人员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责任,因此需要时刻保持警惕。为保证护理质量,应该合理安排人力资源的分布,将ICU的值班时间改为12 h制,优化排班时间,保证每一时间段内护理人员的数量相同。需要注意的是,应将年资和经验不同的护理人员组合分配,这样既可以起到帮带的效果,又能保证护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1.2.4 加强培训和考核 ICU护理工作较为特殊,因此,医院应定期为护理人员提供培训机会,传授先进的护理方法和理念,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同时,加强思想教育,使护理人员能够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和高度的工作热情,主动投身到工作过程中,减少失误。另外,还应该加强日常监督和考核,将考核结果纳入到薪资评价标准中,这样能够形成一个更加有利的环境,促进分级护理管理制度的实施。

1.3 观察指标

采用该院自制的护理调查表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价,包括病房管理、药物管理、ICU技术、护理记录、护理安全、消毒措施、感染预防等内容,每项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护理质量越高;统计护理期间发生的不良事件;向患者发放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总分100分,85分以上为十分满意,70~85分为基本满意,70分以下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十分满意率+基本满意率[4]。

1.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所得数据均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计算和处理,计数资料使用[n(%)]表示,用2检验,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质量评分

观察组的病房管理、药物管理、ICU技术、护理记录、护理安全、消毒措施、感染预防评分分别为(96.8±2.6)分、(97.4±2.5)分、(95.2±2.4)分、(96.6±2.3)分、(97.4±2.0)分、(97.1±2.1)分、(96.5±2.2)分;对照组的病房管理、药物管理、ICU技术、护理记录、护理安全、消毒措施、感染预防评分分别为(92.1±1.8)分、(93.0±2.0)分、(92.9±1.7)分、(93.3±1.8)分、(91.5±1.6)分、(90.3±1.7)分、(91.7±2.1)分。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各项护理质量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97,P<0.05)。

2.2 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观察组中共出现了3例护理不良事件,分别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例,压疮1例,引流管意外脱落1例,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1.54%(3/26);对照组中共出现了10例护理不良事件,分别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2例,压疮2例,引流管意外脱落2例,输液外渗2例,坠床1例,跌倒1例,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8.46%(10/2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985 6,P<0.05)。

2.3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中15例患者对护理过程和结果十分满意,10例基本满意,1例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6.15%(25/26);对照组中8例患者对护理过程和结果十分满意,10例基本满意,8例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69.23%(18/2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996 4,P<0.05)。

3 讨论

随着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人们对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而ICU作为医院接收危重患者的主要场所,更需要加强对护理模式的改革,以保证护理内容的实施效率和质量。分级护理管理是一种以高效管理为基本理念的护理模式[5],其目标在于优化人力资源的配置,提高各类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降低危险因素的数量,保证患者的安全。通过分级管理,能够将患者分为不同的小组,方便进行有效的管理,同时,制定的相关护理策略也更加灵活,能够保障ICU护理工作的科学性,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临床实践证明,分级护理管理优越性十分明显,有着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该次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了分级护理管理,成立小组,可以更具针对性,对ICU患者进行分级,可以进一步明确患者的病情,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可以为ICU患者提供充足的护理人员支持,加强培训和考核,可以就护理人员的护理管理情况进行分析,并对护理人员的表现进行合理评估,从而进行及时的反馈,从而更好地进行后续的护理管理。结果显示,观察组病房管理、药物管理、ICU技术、护理记录、护理安全、消毒措施、感染预防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1.5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4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2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ICU重症患者分级护理管理,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卞蓉婷,杨海燕,李倩,等.分级护理管理对ICU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6,1(8):102-105.

[2] 邱丽娜.分级护理管理对ICU重症患者护理效果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17(24):164-165.

[3] 刘蓉.分级护理管理对ICU重症患者的应用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7,8(12):998-999.

[4] 王素玲,刘维丽.分级护理管理对ICU重症患者护理效果探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22(7):11-12.

[5] 谢颖彬.分级护理管理对ICU重症患者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5,6(25):177-178.

[6] 莫崇爱,左凤华.分级护理管理对ICU重症患者护理效果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9):1233-1234.

[7] 黄海英.分级护理对ICU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2016,29(3):187-188.

[8] 李莉.ICU重症患者运用分级护理管理的效果观察[J].饮食保健,2016,3(2):97-98.

icu谵妄论文

当人患病时,身体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和精神症状,特别是病情加重需要转入ICU进一步治疗时,清醒的患者会产生焦滤,恐惧,不安全感及烦躁等不良情绪,严重的甚至会导致病情的恶化,因此做好危重病人的心理护理是十分必要的。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icu病人的心理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ICU重症患者需要隔离监护治疗,封闭的环境,陌生的监护仪、治疗仪,容易让病人产生心理障碍,治疗过程中尤其需要心理护理的配合,而且面对不同的病情,在治疗的不同阶段,心理护理的方式及内容应有所不同。全面合理的整体化护理是促进患者心理健康的有效 措施 ,尤其是病情较重的患者须进一步加强心理疏导干预。

【关键词】ICU;重症患者;心理护理

重症监护室(ICU)的患者病情重,病情进展快,变化大,ICU通常是全封闭管理的科室,一般不允许家属陪护。不同的病人心理反应也有很大的差别。尽管ICU有完善的设备,周全的医疗护理,仍有病人在监护期间出现不良心理反应。有报道称ICU病人的心理障碍发生率为14%~72%[1]。如何对多病种不同类型病人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减少不良心理反应,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直至身心尽早康复,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现结合临床工作将护理归纳如下:

1患者出现不良情绪的原因

1.1病房环境的影响:ICU是一个集中了全院各科室、各专业的危重病人之地,患者神志清醒后表现出惊恐万分,有的是一种模糊的不安,有的为自己的疾病担忧、紧张和害怕,其是当夜幕降临,周围一片寂静,此时患者害怕和恐惧感骤然上升,在看见或听见他人的痛苦和死亡时,焦虑、恐惧感则进一步加剧。ICU的各种先进仪器及工作人员不停地进行一系列复杂的操作,加之为了便于监护和治疗,ICU没有“时间性”,灯光常明,不知白天黑夜,不能出声,不能活动,这种环境容易使患者不安,产生心理压力[2]。

1.2孤独和沮丧:患者神志清醒后剧烈挣扎,精神处于萎靡、瘫痪状态,反应淡漠,严重失眠,情绪悲观,主要是由于患者术后醒来有种“再生”的感觉。他们希望离亲人近些,获得精神安慰,而ICU患者多不允许亲人陪护,患者倍感孤独和沮丧。

1.3缺乏信任容易猜疑:在ICU病房中除了有限的探视时间和与医护人员交流外,ICU病人的视觉刺激仅限于头顶上的天花板和四周白色的墙壁。声音刺激则限于单调的监护仪、通气机、营养泵和输氧管的声音,因此,ICU各种声音和视觉刺激可诱发患者不良心理反应,引起患者认知、判断力低下,出现对时间场所的认知障碍,不能正确理解医护人员的有关治疗、护理方面的解释,猜疑医护人员对自己隐瞒病情,不提供病史,有不适也不讲给医生、护士听,对医护人员缺乏信任。

1.4睡眠的影响:ICU病房内由于经常对病人进行评估和治疗,加上对其血液动力学和呼吸状态的监护,使得病人不断的接受单调感觉输入,这种环境容易对睡眠产生不良影响。除此以外,夜间的护理活动以及病人基础疾病的治疗和仪器的机械声、报警声以及气管吸痰声给患者带来精神上的异常刺激,都是会引起病人的睡眠不良。

1.5经济方面的担忧:ICU病房不仅住院费高,除了基本的额住院、一般治疗护理费用外,还有特殊检测的收费及昂贵的材料费,给病人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思想包袱,使其不能安心配合治疗。

2心理护理措施

2.1重视护患交流,增进沟通:护士是监护环境中的重要调节者,调节患者情绪、减轻患者痛苦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护士应当主动向患者介绍ICU病室情况,重视与患者的沟通,以利于减轻患者的恐惧、紧张心理,随时向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使患者的合理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2.2满足患者的需要: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尽量满足患者的愿望。ICU室内布置尽量贴近生活,增加生活气息,内温湿度及光线可以调整,有较好的隔音或消音装置,尽量保持环境的相对安静; 此外,还可以为病人适当准备报刊杂志,允许病人使用耳机听收音机,摆放自己熟悉的物品或家人的照片,最大限度改变枯燥无味的ICU生活[3]。

2.3做好心理疏导工作:ICU重症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心理变化较大,随着病情的变化,情绪也随之波动,因此,做好病人的心理疏导工作是极为重要的。心理疏导就是通过护士的分析和引导,逐步缓解或减轻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和压力,使其从不愿意合作、不愿意接受治疗到主动迫切要求治疗,从错误认识到正确认识,从逃避现实到主动面对现实,从不良心理状态转化。

2.4保证病人的睡眠环境:睡眠不仅可以保证病人体力的恢复,还可以使病人放松紧张的情绪,对病人的康复尤为重要。如提供柔软、平整、干净的床铺,高度合适的枕头和厚薄适中的被褥,协助病人取舒适的卧位姿势,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夜间关闭日光灯,使用光线柔和的壁灯,尽量使机械声和谈话、走路等人为的噪声降低到最低限度,集中进行治疗和护理,减少对病人的睡眠干扰,为病人营造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

2.5各项护理措施及操作均应争取患者合作:在患者清醒的情况下,护士要取得患者的理解跟合作,采取任何措施和操作前要跟患者说明目的、步骤,使得患者能够主动配合治疗,避免直接影响患者的情绪。

3讨论

危重症患者的心理护理,主要指处于清醒状态的患者的护理,由于病情危重,神志清醒,多数病人产生焦虑、恐惧、抑郁、依赖等不良心理反应。我们针对病人的不良情绪,及时疏导,耐心解释,以增加病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及时与病人进行沟通和交流,给予安慰,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对病人的康复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别在ICU的紧张环境中,我们采用音乐疗法,可缓和患者的过度紧张情绪,减轻思想压力,对减轻和预防ICU综合症的出现,起到了应有的效果。认为针对气管插管患者插管期间出现的心理问题,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可减少气管插管并发症的发生,大大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成功拔管及疾病的康复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俞森洋.现代机械通气的理论和实践.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844

[2]敖海清.心理应激相关疾病的研究探讨[J].中医药学刊,2004,22(8):1414

[3]马敏.ICU环境对患者身心影响的研究及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4):306

【摘要】随着医学、护理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重症患者被收治于重症监护室。长期以来,人们对于疾病的原因、治疗以及恢复的全过程,往往过多重视躯体因素和病理因素的致病作用,而忽略了心理方面的影响,尤其对于ICU病房的清醒患者,特殊的病区环境给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有报道称ICU患者的心理障碍发生率为14%~72%,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不仅要做好病情监护、基础护理,还要积极地做好心理护理,以减轻患者的心理障碍,针对不同患者的不同心理特点来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来配合医生的治疗。笔者对ICU重症患者出现的心理问题、原因及护理干预的措施进行综述。

【关键词】ICU 护理 心理支持

1 ICU患者的心理问题

1.1 极度紧张、恐惧和焦虑 紧张、焦虑和恐惧是ICU患者中最为普遍的一种情绪反应,疾病的突然变化、环境的改变以及周围其他患者的死亡等都会让患者产生紧张和焦虑的情绪。加之ICU病房不允许家属陪同,让患者在陌生的环境中不由得会觉得恐惧。

1.2 孤独感和忧郁 患者更换到一个新的陌生的环境,与外界隔离,家属不能陪同,医务人员与之交流甚少,加之病房中各种监护仪器、呼吸机发出的声音干扰,让患者触景生情,产生孤独感和忧郁的心理。

1.3 ICU综合症 ICU综合症指患者在ICU监护过程中出现的以精神障碍为主,兼具其他表现的一组综合症。患者临床表现呈多样性,程度轻重不一,主要是以精神障碍为主,兼有其他伴随症状,包括谵妄状态、思维障碍、情感障碍、头痛失眠等。

1.4 无效性否认 无效性否认是个体有意或无意的采取了一些无效的否认行为,试图缓解因健康问题而产生的恐惧和焦虑,主要表现为对疾病的否认和对环境的抗拒,认为自己的病情很轻,不需要各种监护,要求尽快的出院等。

1.5 自我形象紊乱 是指患者对身体外观、结构、功能改变在感受、认知、信念、价值观等方面出现的健康问题,如创伤后的患者截肢后觉得自己身体残缺,对未来感到茫然,感到痛苦。

1.6 睡眠形态紊乱 睡眠形态紊乱是睡眠的生理机制发生病理变化所致的入睡困难、易醒、多梦、失眠等不同程度的睡眠质和量受损,给患者身心健康带来困扰,多与患者本身疾病、环境因素、药物影响有关。

1.7 对呼吸机和ICU病房的依赖 对ICU长期机械通气患者,习惯了被动通气,一旦脱离呼吸机,就感觉自己无法呼吸,由于ICU病房和普通病房人员配置和技术上的不同,患者在转往普通病房时担心自己会疾病复发,因此常会表现出幼稚的 儿童 行为不愿离开ICU病房,希望得到全面的照顾。

2 导致ICU患者各种心理问题的原因

2.1 疾病的相关因素 很多疾病不仅会在躯体功能方面对患者造成影响,还会对患者精神方面造成影响。如呼吸衰竭的患者,由于肺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导致气体交换受损,出现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休克患者因有效循环血量骤减,组织器官的血液灌流不足导致脑缺血缺氧,这些疾病不仅能导致患者不同程度的谵妄,还会使患者出现烦躁不安、焦虑、恐惧等一系列负性情绪。

2.2 患者的认知因素 由于疾病的突然变化,导致患者身体功能受损或受限,加之患者对疾病的了解不够,认为病情的变化会导致自己的死亡,从而产生不安和恐惧的心理。对疾病的经历和认识水平,也会使得病情同样严重的不同的患者产生截然不同的反应和后果。

2.3 环境的影响 ICU病房的结构,人员配置和仪器都不用同于普通病房,初入ICU的患者,家属不能陪在身边,在日常工作中,医务人员会将更多的精力用在对患者病情的治疗和监护上,而忽略与患者的交流,加之ICU病房一般要求24小时照明,各种灯光和各种仪器警报声的影响,造成了患者听觉上和视觉上的负担,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情绪和失眠等。

2.4 治疗因素 由于疾病的原因,往往会给予患者使用一定的镇静药物,如力月西等,这些药物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患者对药物的依赖,影响患者的睡眠状态。在治疗过程中,各种直接介入患者生命器官的管路,如各种引流管、气管内插管、深静脉导管等,都会给患者造成心理困扰,产生焦虑恐惧心理和自我形象的紊乱。另外,由于医务人员的问询和记录,会涉及一些患者平时不对人言的隐私,使患者产生焦虑不安,恐怕自己的信息被泄露。 3 护理干预措施

3.1 稳定患者的情绪 在临床工作中,医护人员应冷静、沉着、严肃,不在患者面前讨论病情,面对患者的询问,不要回答“我不知道”或者“你不用知道”等,对突发的病情,不要慌乱,避免加重患者的恐惧情绪。由于疾病的变化对身体功能造成的影响和对疾病预后的不可预知性,会导致患者心理失衡,我们要对此进行有效合理的心理疏导,不要强迫患者对情绪控制,要进行循序渐进的安稳和疏导。对病情稳重的患者,不要和患者讨论有关病情,同时要告诉患者家属注意对患者进行保密,做好保护性医疗工作。

3.2 心理支持和社会支持 ICU患者往往会因为身体原因和环境影响产生自卑心理,在临床工作中,医护人员要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通过语言动作的表达和情绪的感染,使患者心态趋于平和,同时要将关于患者的积极地信息反馈给患者,比如一些化验指标的好转,生命体征趋于正常等,来增加患者配合治疗的信心。ICU病房不允许家属陪住,可以适当的放开探视制度,动员患者的家属和朋友等加强对患者的鼓励和支持,使患者感受温暖。

3.3 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能力 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缺乏容易让患者产生恐惧和焦虑的情绪,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在对患者进行监护和治疗的同时,要向患者讲解相关的 医学知识 ,让患者加深对自身疾病的了解,知晓最新的医学水平的发展,帮助患者客观的看待自身的病情,来帮助患者自然解压。

3.4 创造良好的环境 陌生的环境容易让患者产生不安和孤独感,在日常工作中,医护人员要尽量减少噪声,言语要温和,不要大声喧哗,ICU病房的各种仪器和呼吸机会有各种报警音产生,在增加患者不安感的同时还影响患者的睡眠,所以,在临床工作中,要把各种仪器的报警音量调至合适的水平,在报警音响起时要第一时间消除报警原因,同时要向患者解释各种仪器的功能,缓解患者的不安情绪。

3.5 消除依赖心理 对使用呼吸机有依赖的患者,要向患者讲解使用呼吸机的原因和现在撤掉呼吸机的原因,让患者能了解自己的病情已经恢复到不用呼吸机的情况,同时告诉他呼吸机会放在床边,如有不适可是随时戴上,以缓解起紧张心理。对于要转出ICU的患者,要做好解释工作,同时说明他的病情已经大有好转,到普通病房后继续进行后续的治疗,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增强自身抗病能力。

4 小结

ICU住院患者,由于病情危重,神志清醒,多数患者产生焦虑、恐惧、抑郁、依赖等不良心理反应。针对患者的不良情绪,及时疏导,耐心解释,以增加患者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给予安慰,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同时为患者创造良好的环境,“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对患者的康复可起到重要作用。

参 考 文 献

[1]马敏.ICU环境对患者身心影响的研究及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4):306.

[2]杜鹏,姚梅芳.ICU综合症的预防与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2.19(1):27-29.

[3]温新颜,廖莉茹.创伤性截瘫患者的心理反应和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2):262.

[4]王志红,周兰姝.危重症护理学[M].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166.

[5]刘容.ICU护士与呼吸机依赖病人的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72

icu病人的心理护理论文相关 文章 :

1. 浅谈icu病人的心理护理论文

2. 关于心理护理的论文

3. 心理护理的论文

4. 有关心理护理论文

5. 护士心理健康与维护论文

医院是人们最不想踏入的地方之一,尤其是ICU,在ICU室里有太多的瞬间是过目不忘的,记得刚开科不久,就遇上了一个特别棘手的病号,一个5岁小男孩从5楼坠下,多发伤,失血性休克,送到医院的ICU后立即成立抢救小组,有医务部牵头多学科参与,但参与救治医生们心里都明白,这个孩子能不能抢救回来,谁心里都没底。

当时我在会议室开会,当同事给我打电话时我紧急回到科室,看到那么瘦小的一个小朋友,看那体型像3岁的,容不得我多想就紧急配合医生气管插管,开放气道,吸痰,满口腔的血性痰有点让人怀疑人生,种种的抢救措施长达六小时之久,孩子病情逐渐往好的方向发展。当时我问主任这孩子有没有希望,主任也拿不准,但谁都没有放弃,家属在门外哭的撕心裂肺,看着躺在病床上的孩子,在想想重症监护室外的家长,怎么可能不拼命?

经过四天的全力救治患儿转危为安转往专科病房择期手术。如今,孩子恢复得很好。这份工作确实累,但有些成就感,只有在最接近死亡的地方才能找得到。在ICU里还有一种患者,那是ICU综合征的体现,人在这种全封闭环境下,亲人不在跟前,整天接触到的都是各种机器声,都是刺眼的光,会看见各种惊心动魄的抢救场面,恐惧和孤独感会让他产生种种精神障碍。

最严重的是谵妄状态,什么是谵妄?“就是意识障碍,思维混乱,产生幻觉,多为视幻觉,也有听幻觉的,不论是视幻觉还是听幻觉,一般的内容都令患者感到恐怖。这些患者是我们最头疼的,哭着喊着要出院,夜晚的宁静时常会被他们打破,这时就需要更多的耐心来开导患者,因ICU的封闭,老年人的小孩子气展示的“淋漓尽致”,我们只能坐在床边仔细倾听,导致工作不能及时完成。

你永远想不到一个不配合治疗的患者的力气有多大,曾经有一位女患者,三十多岁,农药中毒,就为了给患者打针,我和医生三位男士都没有按住患者,手抓脚踢的。不配合治疗,往往就意味着花更多钱,接受更久的治疗。回顾这两年里有近十位孩子从高处坠落的但都转危为安了(在这里还是提醒各位家长加强对幼儿的看护,以免意外发生),还有数不清的农药中毒,每当碰到这类患者都想大骂他们一顿,别人为了活着倾家荡产,而他们却拿生命当草芥,但职业不允许,只能尽力救治,只希望今后的生活里他们能视生命如宝贝,因为没有后悔药,在我还没进入工作还在实习时,有一位患者因家庭矛盾口服百草枯,仅仅一小口夺了正直年华的生命,一条人命的背后可能连累的是一个家庭,百草枯给你后悔的时间,却不给你活命的机会。亲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哦,祝你生活愉快。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重症患者的病死率明显降低,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转出患者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但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ICU转出患者会出现生理、认知和心理方面的功能障碍(焦虑、抑郁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这些功能障碍统称为“ICU后综合征”。本文就ICU后综合征(post-intensive care syndrome, PICS)发生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危险因素、评估以及防治策略进行探讨。  ·一、定义 ·  美国危重症学会(Societyof Critical CareMedicine,SCCM)将危重症疾病患者转出ICU后,在认知、心理和生理方面新出现或加重的一系列功能障碍称为“PICS”,其中,生理功能障碍表现为ICU获得性衰弱、废用性萎缩、日常生活能力受损等;认知功能障碍表现为记忆力、注意力障碍,执行能力下降,思维处理速度降低,视觉空间能力受损等;心理功能障碍表现为焦虑、抑郁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 二、PICS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以及危险因素  · 2.1 PICS中的躯体功能活动障碍 ·  重症患者治疗后并发的长期躯体功能活动障碍越来越受到关注其中ICU-AW是ICU患者常见的一种获得性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性疾病,包括危重症性多发性神经病(CIP) 、危重病性肌病(CIM)和危重症性多神经肌病(CIPNM )等,在ICU患者中发率高达80%,CIP主要累及周围神经、膈神经,由于神经传导速度下降,使肌肉的自主活动功能减退 ;CIM的发生主要累及四肢肌肉,由肌电活动异常使肌肉兴奋性、耐力下降,多见废用性萎缩肌病;CIPNM则多见神经与肌肉的混合性损伤。ICU-AW可导致机械通气时间延长,进而增加ICU病死率。  · 2.11 炎症导致的肌肉萎缩、结构和功能障·  脓毒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 等危重症疾病导致的SIRS , 均可以因毛 细血管阻塞 、动脉血流减慢 、血小板聚集等原因导致微循环障碍,从而造成细胞 缺氧缺血性损伤,炎性因子的释放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高血糖 、低蛋白血症等 均可以引起局部组织水肿,阻碍神经肌肉组织的氧供和营养代谢,从而导致能量 耗竭。此外 ,在炎性因子作用下 ,血脑屏障破坏可以导致细胞因子等神经毒素进 入神经系统、肌肉组织而影响线粒体功能,使线粒体三磷酸腺苷产生减少,抑制 线粒体呼吸 ,进而导致神经肌肉细胞凋亡 . 从而发生脓毒症相关性脑病和ICU-AW。  · 2.12 制动·  肌肉通过运动和收缩来维持正常功能活动,而制动状态则会由于肌蛋白合成减 少导致肌肉废用性萎缩。在ICU治疗过程中,镇痛镇静广泛应用于机械通气患 者,以降低氧耗和应激损伤,而由此产生的长时间制动是导致ICU-AW的常见 病因:重症患者的营养状态差 ,肌球蛋白丢失,肌球蛋白/肌动蛋的比值下降 , 肌丝受到破坏,肌力下降,另一方面炎症反应则可使分解代谢增加,患者更易出现肌无力及骨骼肌的废用性萎缩。  · 2.13 药物的使用·  重症患者lCU-AW的发生也与多种治疗药物相关,例如神经肌肉阻滞剂可抑 制神经肌肉接头的运动诱发电位产生 , 而氨基糖苷类、多黏菌素等抗菌药物 都具有神经毒性作用,导致神经损伤,引起神经肌肉功能障碍。  · 2.2 PICS中的认知功能障碍·  ICU重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通常经历高强度的躯体和心理应激,因应激导致认知功能损伤临床表现为谵妄、记忆力减退、执行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降低、注意力不集中、视觉障碍等如脓毒症相关性脑病是由于炎症反应导致弥漫性脑功能障而发病 ,表现为包括认知功能障碍在内的多种神经症状。危重症患者认知功能损伤的 发生通常与住院期间发生的低氧血症、低灌注、脓毒症、血糖异常、谵妄、既往认知功能障碍病史相关。  · 2.21 血糖异常·  低血糖患者会存在更差的视觉空间功能障碍,而高血糖和血糖波动会引起星 型胶质细胞数量减少。神经细胞凋亡增加导致神经损伤而加重其他认知功能 障碍 ,研究表明当血糖>8.5mol/L时其相关性更强。  · 2.22 谵妄·  ICU中谵妄的发生也是导致认知功能障碍造成远期预后不良的重要危险因素。谵妄患者发生认知损害的风险是非谵妄患者的2.65倍 ,脓毒症造成脑内的微循环障碍,由于继发脑内的缺血/出血性病变、血脑屏障被破坏、神经炎性损伤、神经递质失调,进而导致患者谵妄发生。  · 2.23 痴呆与既往认知功能障碍·  痴呆为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疾病,研究显示,ICU治疗与痴呆的发生呈正相 关,具体机制可能与脑白质损伤相关。重症患者入ICU之前有认知功能障碍 病史,在PICS中可能是影响认知功能的重要因素 。  · 2.3 PICS中的精神心理障碍 ·  抑郁、焦虑,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PICS患者精神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 通常与认知功能障碍、躯体活动障碍合并存在。PTSD指对强烈的应激因素的异常 精神心理反应,患者由于受到重大心理创伤而出现的精神障碍对重症患者说。ICU的经历属于创伤性记忆 , 患者在转出ICU或出院PTSD发生率约为19.83%, 而既往抑郁症病史、焦虑、镇静药物使用等都是导致重症患者出现精神心理障 碍的危险因素。另一方面重症疾病不仅会影响到患者的躯体功能、精神心理状 态,其家属也会由于照护压力和经济负担造成生理及心理障碍。家属在患者转入ICU后会出现不安全感,导致睡眠障碍、进行性疲乏加重、抑郁、焦虑等一 系列精神心理问题,其中焦虑发生率在21%~56%, 抑郁发生率在8%~42%, 43.5%的家属存在睡眠障碍和疲劳感。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对疑似PICS的患者进行精神心理状况评估,早期识别和干预能够更大程度改善患者远期预 后。 三、PICS的评估 目前PICS的评估标准尚不明确,国际上尚无统一的针对PICS的评估工具,不同的研究中使用的评估工具不尽相同。  · 3.1 PICS问卷·  PICS问卷(post-intensive care syndrome questionnaire,PICSQ)是由韩国学者Jeong等于2019年编制的自陈式问卷,该问卷是基于PICS概念框架设计的,包括PICS的生理、认知和心理三个维度,生理维度反映降低的生理功能、日常活动的局限性和症状体验,认知维度,反映记忆障碍、执行功能障碍和视觉空间感知异常,心理维度反映焦虑、抑郁和PTSD,每个维度分别有6个条目,共18个条目,每个条目的得分为0分(从不)、1分(有时)、2分(经常)和3分(总是),PICSQ总分在0~54分之间。  · 3.2 健康老龄化保健检测量表—自评版·  健康老龄化保健检测量表—自评版(theself-report version of the healthy aging brain care monitor,HABC-MSR)是由痴呆症专家组成的跨学科小组于2014年开发的,最初用于评估初级保健系统的老年人在认知、功能和心理方面的症状。HABC-M由27个条目组成,评估认知、功能和心理三个方面的症状,其中认知亚量表包含6个条目,反映记忆、定向和判断能力;功能亚量表包含11个条目,反映日常活动能力和工具性日常活动能力;心理亚量表包含10个条目,反映抑郁、精神病和焦虑。每个条目根据患者前2周内对症状的感知频率来评分:0分表示完全没有,1分表示几天(2~6 d),2分表示超过一半的天数(7~11 d),3分表示几乎每天(12~14d),总分范围在0~81分,得分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Wang等于2019年首次将该量表用于ICU转出患者,评估其PICS症状。  · 3.3 PICS生理障碍评估工具·  ICU获得性衰弱(ICU-acquired weakness,ICU-AW)的诊断是临床使用一个标准化的神经系统检查,检查每个肢体近端、中端和远端肌肉群的力量。ICU-AW的评估方法包括医学研究委员会评分(Medical Research Council,MRC)、神经传导检查、肌电图检查、生物标记法、标准手测握力器等。ICU MRC是对患者双侧六组肌群(腕伸展、前臂屈曲、肩外展、足背屈、膝伸展、大腿弯曲)的肌力进行分级,每组肌群的肌力按照0~5级评定:0级代表无肌力;1级代表肌力微弱;2级代表肌力差;3级代表肌力可;4级代表肌力良好;5级代表肌力正常,总分范围0分(四肢瘫痪)~60分(肌力正常),低于48分即可诊断为ICU-AW。  · 3.4 PICS认知障碍评估工具·  常用的有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state examination, MMSE):MMSE由Folstein等于1975年编制,共30个条目,包括定向力(时间定向力、地点定向力)、记忆力、注意力和计算力、回忆能力和语言能力五个维度,其中语言能力包括命名能力、复述能力、阅读能力、三步命令、书写能力和结构能力。量表总分30分,根据受教育水平确定痴呆临界值为:文盲组≤17分,小学组≤20分,中学及以上组≤24分,得分越高说明认知功能越好。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 CA):MoCA是由Nasreddine等根据临床经验及MMSE的条目设置和评分标准而制定的,主要用于筛查、评估有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Mo CA主要包括视空间执行能力、命名、记忆、注意、语言流畅、抽象思维、延迟记忆、定向力等多个方面的认知评估,由12道题组成,共30个单项,每项回答正确者得1分,回答错误或不知道者评0分。≥26分为认知正常,若受教育年限≤12年,则分界值为25分;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epeatable battery for assessment of neuropsychological status,RBANS) :RBANS是由Randolph等于1998年开发出来筛查老年痴呆的工具,共12个条目,RBANS包括五个维度,其中即刻记忆包含词汇学习和故事复述2个条目,视觉广度包含图形临摹和线条定位2个条目,言语功能包含图画命名和语义流畅性测验2个条目,注意力包含数字广度和编码测验2个条目,延时记忆包含词汇回忆、词汇再识、故事回忆及图形回忆4个条目,量表总分由5个维度分值之和查表而得,得分越低表明认知功能越差。  · 3.5 PICS心理障碍评估工具·  医院焦虑抑郁量表(the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HADS由Zigmond和Snaith于1983年编制,分为焦虑和抑郁两个分量表,共14个条目,其中7个条目(A)评定焦虑,7个条目(D)评定抑郁,各条目分0~3四个等级。分量表得分0~7分提示无症状,8~10分提示可能存在焦虑或抑郁,11~21分提示肯定存在焦虑或抑郁症状,得分越高表示焦虑或抑郁症状越严重,分量表以8分为临界值时,诊断焦虑或抑郁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为0.8。创伤后应激障碍筛查量表-平民版(PTSD checklist-civilian,PCL-C):PCL-C[35]是美国创伤后应激障碍研究中心行为科学分部制定的,共有17个条目,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相应评估的是PTSD的3个主要症状:侵入症状、回避症状和警觉性增高症状,总分范围为17~85分,以50分为临界值,总分>50分提示可能存在PTSD。 四、PICS的防治 PICS的早期识别与防治尤其关键,认识PICS的病理生理机制 ,在ICU住院期间严格执行ABCDEFGHBundle的管理模 式 ,关注合理的营养支持。优化血糖管理。通 过家人的鼓励陪伴以及ICU日记等形式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支持,对ICU转 出/出院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随访 ,提供多学科联合专业的延续性医疗服务。改善 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疗效。  · 4.1 ABCDEFGH bundle·  2012年,美国重症护理协会基于循证医学基础,提出ABCDE集束化镇痛镇静管理措施(ABCDE Bundle),目的是使患者得到舒适 、安全治疗的同时,减少谵妄的发生、加强躯体功能恢复一改善远期预后。ABCDEBundle包括 :气道管理(airway niiinagfment, A ),以患者为中心 ,充分镇痛的基础 上给予最小化镇静,目标导向滴定式治疗;(自主)呼吸(both spontaneous awakening trials and spontaneous breathing trials,B),包括机械通气患者的每日唤醒和自主呼吸实验;合理镇痛镇静治疗(choice of analgesia and sedation,C);谵妄的评估、预防及管理(delirium assessment,prevention,and management,D);早期活动和功能锻炼(early rehabilitation,E),此外,FGH也增加到集束化中,以防止PICS 。FGH包括: 家庭参与,后续转介,功能协调(family involvement, follow‐up referrals, and functional reconciliation,F);g,良好的交接沟通(good handoff communication,G); PICS 和 PICS-f的宣教资料(handoutmaterials on PICS and PICS‐F)。  · 4.2 早期康复训练·  在ICU患者血流动力学等指标表稳定后,全方位康复(肢体、认知、心理)有利于减少PICS的发生。早期物理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多学科团队协作参与选择合适运动方式与强度如被动运动、床边坐位活动、下床活动 等;早期认知功能训练:康复专科合作的多中心医疗模式可进行各种方式的认知康复训练(包括记忆训练、组织协作等),即使患者处于昏迷或者镇痛钺静状态,仍然能够通过言语 、音 乐、触摸等感觉刺激促进神经功能的康复,包括针对性的进行注意力、沟通能力和执行力方面的训练,有效提高重症患者的言语能力、即刻和延迟记忆;早期心理干预:ICU患者侵入性的治疗措施、与亲人分离、周围环境的嘈杂时,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压力,有临床心理治疗师以及受过培训的医护人员指导,早期评估患者精神心理状态,制定心理疏导措施,积极与患者沟通病情,疏解宽慰患者对疾病治疗的顾虑。  · 4.3 营养·  营养治疗对于预防PICS至关重要,尤其是ICU-AW。充足的能量输送和蛋白质摄入是肌肉合成的最重要因素;此外,过度的能量消耗主要由肌肉分解代谢来弥补,这影响了瘦体重损失、风险死亡率。先前关于营养治疗的研究将减少死亡率和感染性并发症作为目标。最近的观点认为,营养治疗应以肌肉体积和力量为目标,营养治疗和PICS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尽管研究表明,从急性期开始,通过补充肠外营养确保最低能量输送可降低PICS的发生,但过量喂养可能导致自噬损伤的发生并加重ICU-AW。因此,适当的能量输送,避免过量喂养尤其重要。  · 4.4 ICU环境的管理·  ICU的患者会受到环境刺激,尤其是噪音和光线。许多研究报告了ICU内的过度噪音。一些研究报告了降噪策略与谵妄之间的重要关系。而谵妄与长期认知障碍相关,部分研究显示使用降噪设备改善睡眠质量可以减少ICU中谵妄的发生。  · 4.5 血糖管理·  重症患者的血糖波动与远期认知功能损伤相关,通过胰岛素进行强化血糖管理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低血糖,可致ICU患者出院后认知功能的损伤以及视觉空间障碍,因此指南推荐对于高血糖的重症患者初始静脉注射胰岛素维持血糖在8.3mol/L,密切监测血糖的拜年话情况,合理的血糖管理、避免血糖大幅度波动是预防PICS发生、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 4.6 重症监护病房日记·  重症监护病房日记由医生和患者家属填写,记录患者在ICU期间的状态,并记录患者的经历。内容可以是文章、图画、照片等,帮助患者了解自身疾病的发展过发展过程 ,恢复缺失的记忆,ICU日志可以帮助指示患者的方向,并可以通过缓解焦虑、抑郁和PTSD症状来预防PICS。记录日志不仅可以减少患者的PTSD症状,而且可以减少患者家属的PTSD症状。但ICU日记存在具体实施的局限性。  · 总结 ·  ICU后综合征包括ICU住院期间或ICU出院后发生的身体、认知和精神损害,以及ICU患者的长期预后。为了预防PICS,重要的是实施ABCDEFGH集束化管理和新的治疗策略,包括康复、日记、营养、护理和环境管理以改善预后。  · 参考文献 ·  [1]王铮,杨禄萍,秦一丹,王昱.ICU后综合征的病理生理学和中西医结合防治进展[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21,33(02):252-256. [2]InoueS, Hatakeyama J, Kondo Y, et al. Post-intensive care syndrome: its pathophysiology, prevention, and future directions. Acute Med Surg. 2019;6(3):233-246. Published 2019 Apr 25. doi:10.1002/ams2.415 [3]邵勤文,王艳杰,孙向红,赵海平.成人ICU后综合征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J].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网络版),2020,6(04):457-462. [4]Olesen TSW, Kruse M, Pawlowicz-Dworzanska M, Klostergaard K, Leutscher PDC. Ugeskr Laeger. 2017;179(45):V12160915. [5]Smith S, Rahman O. Post Intensive Care Syndrome. In: StatPearls. Treasure Island (FL): StatPearls Publishing; July 29, 2021.

在ICU室里有太多的瞬间是过目不忘的,记得刚开科不久,就遇上了一个特别棘手的病号,一个5岁小男孩从5楼坠下,多发伤,失血性休克,送到医院的ICU后立即成立抢救小组,有医务部牵头多学科参与,但参与救治医生们心里都明白,这个孩子能不能抢救回来,谁心里都没底。当时我在会议室开会,当同事给我打电话时我紧急回到科室,看到那么瘦小的一个小朋友,看那体型像3岁的,容不得我多想就紧急配合医生气管插管,开放气道,吸痰,满口腔的血性痰有点让人怀疑人生,种种的抢救措施长达六小时之久,孩子病情逐渐往好的方向发展。当时我问主任这孩子有没有希望,主任也拿不准,但谁都没有放弃,家属在门外哭的撕心裂肺,看着躺在病床上的孩子,在想想重症监护室外的家长,怎么可能不拼命?,经过四天的全力救治患儿转危为安转往专科病房择期手术。如今,孩子恢复得很好。这份工作确实累,但有些成就感,只有在最接近死亡的地方才能找得到。在ICU里还有一种患者,那是ICU综合征的体现,人在这种全封闭环境下,亲人不在跟前,整天接触到的都是各种机器声,都是刺眼的光,会看见各种惊心动魄的抢救场面,恐惧和孤独感会让他产生种种精神障碍。最严重的是谵妄状态,什么是谵妄?“就是意识障碍,思维混乱,产生幻觉,多为视幻觉,也有听幻觉的,不论是视幻觉还是听幻觉,一般的内容都令患者感到恐怖。这些患者是我们最头疼的,哭着喊着要出院,夜晚的宁静时常会被他们打破,这时就需要更多的耐心来开导患者,因ICU的封闭,老年人的小孩子气展示的“淋漓尽致”,我们只能坐在床边仔细倾听,导致工作不能及时完成。你永远想不到一个不配合治疗的患者的力气有多大,曾经有一位女患者,三十多岁,农药中毒,就为了给患者打针,我和医生三位男士都没有按住患者,手抓脚踢的。不配合治疗,往往就意味着花更多钱,接受更久的治疗。

icu护理论文

ICU集中收治危重病人,抢救生命是首要任务,因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关注生命重要器官功能障碍成为最重要的工作。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危重病人的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目的:探讨危重病人院内转运中的护理安全管理 方法 与途径的效果,方法:对危重病人转运前病情及风险评估,危重病人院内转运途中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模式,重视转运途中的病情观察及管道护理,做好危重病人口头、书面的交接,结果:提高了危重病人院内转运护理的安全性,结论:实施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管理,可缩短转运时间,提高转运效率,减少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及意外事件的发生率。

【关键词】危重病人;院内转运;安全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 编号】1004-4949(2014)02-0228-01

做好各种危重病人转运途中的安全护理工作,对病人的治疗、预后和康复都有一定重要性和必要性[1]。我院 2011 年 1 月以来,加强了危重病人院内安全转运的管理,减少了不良事件和意外发生率,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重症医学科每年院内安全转运的危重病人600人,期中: 男 346例,女 254 例; 年龄 16 ~90 岁,平均45 岁; 内科病人80例,外科重大手术病人520 例,病情稳定后转回病房594例,死亡6例,.

2护理方法

2.1. 转运前的护理

2.1.1 转运前向病人及家属做好 自我介绍 ,解释转运的目的及必要性,取得他们最大的配合。其取得配合。

2.1.2. 转运前病情评估 重症病人病情复杂、凶险、变化快,转运途中可能有不同程度并发症及一些意外情况的发生。因此,护士在运送病人前准确地综合评估病人病情是安全转送的关键[2]。所有病人转运前当班护士必须对病情充分地了解和评估。根据评估的情况,做好相应的准备。

2.1.3对于有潜在危险性的病人,如重症颅脑外伤、大面积脑出血等病人,应尽量去除增加颅内压的因素,包括转运前吸净痰液、控制躁动,转运中抬高头部、妥善约束等,并带上便携式吸痰器;对于昏迷病人应备口咽通气管及人工呼吸皮囊、气管插管等用物,对于有气管切开者,应检查人工气道的固定情况,必要时加固,防插管脱落或移位。

2.1.4.检查静脉通路是否通畅,各处连接是否紧密,最好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确保转送途中保持有效的静脉通路。

2.1.5转运时所需物品、药品、仪器的准备 根据病人的病情准备不同的抢救药品,如肾上腺素、阿托品、盐酸利多卡因、尼可刹米、洛贝林、地西泮、乳酸钠林格液等。同时备好心电监护仪、氧气袋、简易呼吸气囊、吸痰器等,必要时准备便携式呼吸机。

2. 1.6 加强与ICU的有效沟通及协调 转运前应电话通知ICU做好相应的准备,告知病人的基本情况,包括病人初步诊断、目前生命体征、需要准备的药物及仪器,以减少等候时间,为病人诊断、治疗争取时间。

2. 1.7转运过程的护理负责转运的护士应有较强的责任心、准确的判断力、并具有独立工作和应急处理问题的能力.若病人生命体征不平稳,转运途中至少需2名陪同人员,要求主管医生同往。

2.1.8 接收科室准备。接收科室的准备也很重要。转运前应电话通知相关科室做好相应的准备。如病人有人工气道且使用呼吸机,应提早通知,告知病人的基本情况。临出发前,再次确认接收方已做好相关准备,通知病人到达的时间或与检查科室联系确切时间,以保证随到随做。

2.2转运途中护理:

2.2 转运中的护理。

2.2.1监测生命体征。

严密观察各种管道的情况。查看各管道是否在位,并妥善固定。按从头到脚的顺序逐一检查管道固定是否稳妥,并要求接头、三通管连接处拧紧。保持各种管道通畅、有效、防止扭曲、受压、滑脱。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转运途中要确保静脉输液通畅,以便抢救时用药。对于可暂时关闭的引流管道如尿管、部分腹部伤口引流管等进行夹闭,并将夹闭的管道及引流袋固定于患者腹部。

2.2.2 转运时保持平车车速平稳,防止颠簸,保持头部在大轮端,可因大轮转速慢、稳而减轻震动。上下坡时患者头部始终在高处端,以免引起患者不适。冬天注意保暖,夏天、雨天为病人遮挡,盖好被子。对烦躁不安的病人,予以镇静、约束,以防病人发生坠落受伤。

2.2.3转运途中出现并发症的处理。一旦出现严重并发症,应就地抢救,同时与有关科室联系,以便得到专科的救治。

2.2.4 转运途中监测与记录,转运中应严密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病人的意识状态、呼吸频率与呼吸形态,同时应记录各项监测指标数值、意识活动状态、转运途中抢救和治疗经过等。

2.2.5认真做好交接班 到达接收科室后,与相关人员认真做好交接工作。交接的内容包括病人的诊断、意识、瞳孔、生命体征、氧流量、各种管道名称及植入深度、引流液的情况、特殊用药及皮肤情况等。

3 讨论

3.1危重病人院内安全转运管理的意义非常重大.危重病人的转运在治疗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操作得当, 既能融洽病人救治过程中的医患关系,还可以减少法律纠纷.作为护理管理,要把护理安全管理工作放在首位.有文献报道,急危重病人院内转运有 11. 6%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及意外情况.通过预见性护理程序可以明显减少坠床、脱管、病情恶化、心跳停跳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我们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有痰液时及时抽吸,防止痰堵引起窒息.颅脑外伤病人转运时要有安全合适的体位,例如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有脑脊液耳漏者头偏向患侧,有颈椎损伤的病人带颈托固定.搬动血气胸患者时,须将胸腔闭式引流管钳闭,以防导管脱落、漏气或液体逆流.注意检查胃癌、肠癌术后患者身上的各种管道,保持通畅,妥善固定,防止脱落、打折、扭曲.病人回到科室后由高级责任护士或护理组长对患者进行再次评估,观察病情、保持呼吸道通畅、妥善固定好各种管道.

3.2 危重病人院内转运前及转运中预处理 对高风险的危重病人进行转运前和转运中预处理是降低风险保障转运安全的重要 措施 。转运前对气道内分泌物及误吸物的清除,呼吸困难或血氧饱和度较低患者应预先气管插管保持气道通畅,出血部位的有效包扎止血及输血,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扩容,心衰病人的血管活性药物的微泵调整,颅内高压病人的脱水剂的使用,血气胸状态下的胸腔闭式引流,骨折部位的固定等;转运中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处理气道分泌物,调整呼吸机模式,稳定血压(如加快输液、血管活性药滴数),纠正严重心律失常(如室颤等)以及各种管道、夹板的稳固。通过这些预见性的处理,明显提高了危重患者转运安全系数。

4 小结

危重病人院内转运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治疗和护理。院内转运可能导致病人生命体征的改变,甚至加重病情,引发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因此,转运病人必须采用合适、安全的护理方式,确保为病人提供的医疗护理服务安全有效。成功地运送对降低危重病人的病死率及伤残率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冠敏,刘喜英.开胸手术病人院内转运的安全管理[J].护理研究,2009,23(增刊1):129.

[2]唐梅宗.危重病人院内转运的安全管理[J].护理研究,2010,24(1):105~106

【摘要】目的通过研究危重病人施行肠内营养的护理措施, 总结 其治疗效果。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住院,并施行肠内营养的68名危重病人的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资料所选取的68名危重病人中,有4名患者发生了较为严重的消化道出血而中止鼻饲,其余64名患者耐受性良好,68名患者在接受营养支持疗法后2周,测量患者血糖、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的水平恢复到正常。结论临床上及早给予患者胃肠营养支持并进行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能够使患者内环境紊乱明显降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使患者死亡率降低。

【关键词】危重病人;肠内营养;护理

研究证明,合理的营养支持是抢救和治疗危重病人必不可少的环节,正因为如此,近年来肠内营养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得到了长足发展,肠内营养不仅能够保护胃肠黏膜,维护胃肠功能,还能够维持正常的内脏血流。危重病人的身体状态处在高度分解代谢的状态下,场内营养可以为病人供给充分的能量,以纠正负氮平衡,还能够防止因细菌移位造成的肠源性感染。本文对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住院,并施行肠内营养的68名危重病人的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详见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的选取为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住院,并施行肠内营养的68名危重病人。68名患者中,男性患者41名,女性患者27名;年龄最小的18岁,年龄最大的88岁,平均年龄为47岁。在所患疾病上,有39名患者诊断为重度胸腹复合伤,有14名患者被诊断为头胸复合伤,15名患者诊断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68名患者均存在肠胃功能问题,不能经口进食,经专业诊断需要进行营养支持治疗长达7天以上。

1.2方法患者在开始肠内营养治疗后,定期对患者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和血糖进行连续监测。

1.3营养支持给予途径①经鼻胃管途径:此种营养支持给予途径适用于肠胃功能状态正常,施行期间没有出现昏迷,或者在短时间内尚且可以完成鼻饲给予营养途径到口服饮食这一过渡的病人。②经鼻空肠置管喂养:若患者肠胃功能处于正常状态,且没有昏迷,或者在短时间内能够完成鼻饲给予营养途径到口服饮食这一过渡,那么可以使用此营养支持给予途径,此方式能够使因导管途径问题产生的误吸和返流发生几率降低。③经胃、空肠造口喂养:这种方式因其具有创伤性,所以适用于需要长时间进行肠内营养的患者,这种方法需要运用手术造口的方式将营养管放置到胃或空肠内。

1.4肠内营养的应用原则肠内营养的应用要充分考虑到患者的肠胃功能,可以选择要素型和整蛋白型两种肠内营养类型。要素型肠内营养剂:百普素、百普力。整蛋白型肠内营养:使用这类肠内营养供给的患者因要使用安素、能全素,所以患者的肠道功能要处于一种较为良好的状态。在进行肠内营养治疗的过程中,要注意对患者血糖和电解质的测定,询问患者胃肠道情况,根据患者的不同身体状况调整肠内营养液的剂量和浓度。

1.5喂养方式①一次性投给:这种方式是把调配好的肠内营养食物一次性注入,这种方式存在诸多并发症。②间歇性喂养:就是分次给予所需的肠内营养食物,注入频率为3-4小时给予一次,若需重力滴注,注入频率为30-40分钟给予一次。③连续滴注:这种方式需要借助于肠内营养泵,对患者连续性20-24小时内进行滴注,因为此种方式需要时间较为长久,就要求患者能够具备较好的耐受力。④循环滴注:此种方式需借助于输液泵的控制,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持续泵入。

2结果

在资料所选取的68名危重病人中,有4名患者发生了较为严重的消化道出血而中止鼻饲,其余64名患者耐受性良好,68名患者在接受营养支持疗法后2周,测量患者血糖、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的水平恢复到正常。

3讨论

3.1营养支持的基本概念营养支持是指为治疗或缓解疾病,增强治疗的临床效果,而根据营养学原理采取的膳食营养措施,又称治疗营养。所采用的膳食称治疗膳食,其基本形式一般包括治疗膳、鼻饲、管饲膳、要素膳与静脉营养。是维持与改善器官、组织、细胞的功能与代谢,防止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的主重要措施。肠内营养支持的适应证包括:①经口摄食不足或不能经口摄食者。口腔肿瘤、咽喉肿瘤手术后;营养素需要量增加而摄食不足,如脓毒症、甲状腺功能亢进、恶性肿瘤及其化疗或放疗时、畏食、抑郁症;中枢神经系统紊乱,如知觉丧失,脑血管意外以及咽反射丧失而不能吞咽者。②胃肠道疾病。胃肠道瘘;炎性肠道疾病(溃疡性结肠炎与克罗恩病);短肠综合征;胰腺疾病、肠道准备。③胃肠道外疾病。肿瘤放疗和化疗的辅助烧伤和创伤;术前和术后营养支持;心血管疾病;肝病、肾病、肠外营养的过渡;先天性氨基酸代谢缺陷。肠内营养支持的禁忌症包括胃肠道功能衰竭;完全性肠梗阻;严重的腹腔内感染。

3.2危重病人肠内营养的护理

3.2.1鼻饲管的护理鼻饲管的选择大多数为采用鼻肠胃管或者是鼻胃管,导管放置后,要注意对存在躁动或不配合的患者进行适当的约束,以防导管的意外拔出。导管的固定要使用无侵入性的固定方法,将长方形绷布的上端贴在鼻尖下端,然后再把绷布的下端撕开,左右交叉后螺旋粘于鼻饲管。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鼻饲喂养的时候,要注意检查鼻饲管的位置是否正确,并抽取胃液,这样能够保证肠内营养的顺利进行。为了防止导管堵塞,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如果持续性输注高浓度营养液,要每隔2-4小时用10-20毫升温开水对导管进行冲洗,间隔24小时要更换体外输注管。②如果需要经鼻饲管给予药物,要注意不同的药物区分输注,这样可避免药物和营养液混合。

3.2.2营养液输注的护理营养液的温度要有效控制在35-37摄氏度之间,如果天气寒冷,要输液时要先加温输注,输液增温器的使用应放置在输液管道上离输入口的段上,还要注意更换增温器的位置,以防局部温度过高。护理人员在进行营养液调配的时候,要注意检查营养液的外包装和出厂日期,避免把过期、污染的营养液输注给患者,在进行操作前,要注意对手部的清洁,营养液要摇匀。营养液开启后的放置条件是,2-8摄氏度条件下不超过24小时。输注营养液时的正确体位是取卧位,头部抬高30-45°,输注后半小时可调整体位。

3.2.3口腔护理经总结及研究,很多肠胃置管的病人,会发生口腔炎。这主要是因为一旦口腔腺体长时间缺乏食物刺激,口腔内唾液分泌会逐渐减少。所以,对于肠胃置管的患者,护理人员要指导帮助其进行漱口,一般使用水或者漱口液,昏迷患者要用生理盐水对整个口腔进行擦拭。

3.2.4心理护理有的危重病人实施了气管切开,多个引流管会对患者产生刺激,引发疼痛;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过程中,患者也会发生反复性的腹胀和腹泻,这些原因都会使患者对治疗产生抗拒心理,不愿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这时候护理人员要耐心解释相关知识给患者及家属。诸如肠内营养的优点、在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等,要及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详细介绍并进行详细沟通,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使患者能够信任和依赖于护理人员。

4小结

危重病人是临床营养支持最重要的群体之一,这是因为患者出现的应激性分解代谢增强,危重病人因为疾病原因很多还实行了机械通气、气管切开等,其能量消耗增大,对营养的需求也就随之增高;另一方面,危重病人的肝肾功能不全,营养负荷地下,会出现代谢紊乱现象。经研究,临床上及早给予患者胃肠营养支持并进行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能够使患者内环境紊乱明显降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使患者死亡率降低。

参考文献

[1]严海萍.危重病人的肠内营养应用及护理[J].青海医药杂志,2006(36).

[2]张水娇.危重病人的肠内营养支持[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

[3]陈素坤.临床心理护理指导[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38.

ICU是专门接收重症、急症、危症患者的科室,该科室突发事件多,因此,需要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其适当的护理措施,以尽量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但由于ICU的特殊性,对于ICU患者的护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使得ICU护理工作量大,对于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也非常高。由此使得常规护理已经无法满足患者和家属的需求,对此,护理人员应该从临床实际出发,探讨出更加有效的护理管理措施,以保证ICU重症患者的恢复效果[1]。分级护理管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管理模式,其作用在于整合护理资料,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为进一步探讨其作用,该文以该院在2015年6月—2016年6月间接收的52例ICU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组对比了常规护理和分级护理管理的实施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在2015年6月—2016年6月间接收的52例ICU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26例,男性15例,女性11例,年龄20~67岁,平均年龄(43.5±2.6)岁,对照组患者26例,男性14例,女性12例,年龄25~71岁,平均年龄(42.9±2.5)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分析。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主要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对应的护理措施,以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并促进患者的'病情改善;观察组采用分级护理管理措施,具体的内容如下。

1.2.1 成立ICU分级护理管理小组 首先,为保证分级护理管理的实施效果,ICU科室应该从自身情况出发,组建分级护理管理小组,ICU科室主任为组长,护士长为副组长,挑选其他6~8名护理人员为组员[2]。组建小组后,应召开组内讨论会议,根据总结的临床经验,对现有的ICU护理管理工作和制度进行完善,制定行之有效的分级护理管理制度,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并根据常见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1.2.2 ICU患者分级 一般来说,ICU患者可分为4级,Ⅰ级:患者未出现生命体征问题,可转出ICU,对于此类患者,无需专人护理,但是应定时查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避免出现异常情况;Ⅱ级:患者于ICU治疗,但无需进行ICU干预,对于此类患者,应由1名专门护理人员进行负责,或1名护理人员负责2~3名患者,这样既可以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又能保证护理质量和效率;Ⅲ级:患者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需要接受1种ICU干预方法。对于此类患者,应由1名专门的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必要时可以配备2名;Ⅳ: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病情较为危机,需要接受2种或以上ICU干预方法[3],此类患者需要1~2名护理人员在病床边看护,以保证及时抢救,避免延误治疗时机。

1.2.3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ICU和其他科室不同,护理工作压力非常大,护理人员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责任,因此需要时刻保持警惕。为保证护理质量,应该合理安排人力资源的分布,将ICU的值班时间改为12 h制,优化排班时间,保证每一时间段内护理人员的数量相同。需要注意的是,应将年资和经验不同的护理人员组合分配,这样既可以起到帮带的效果,又能保证护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1.2.4 加强培训和考核 ICU护理工作较为特殊,因此,医院应定期为护理人员提供培训机会,传授先进的护理方法和理念,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同时,加强思想教育,使护理人员能够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和高度的工作热情,主动投身到工作过程中,减少失误。另外,还应该加强日常监督和考核,将考核结果纳入到薪资评价标准中,这样能够形成一个更加有利的环境,促进分级护理管理制度的实施。

1.3 观察指标

采用该院自制的护理调查表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价,包括病房管理、药物管理、ICU技术、护理记录、护理安全、消毒措施、感染预防等内容,每项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护理质量越高;统计护理期间发生的不良事件;向患者发放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总分100分,85分以上为十分满意,70~85分为基本满意,70分以下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十分满意率+基本满意率[4]。

1.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所得数据均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计算和处理,计数资料使用[n(%)]表示,用2检验,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质量评分

观察组的病房管理、药物管理、ICU技术、护理记录、护理安全、消毒措施、感染预防评分分别为(96.8±2.6)分、(97.4±2.5)分、(95.2±2.4)分、(96.6±2.3)分、(97.4±2.0)分、(97.1±2.1)分、(96.5±2.2)分;对照组的病房管理、药物管理、ICU技术、护理记录、护理安全、消毒措施、感染预防评分分别为(92.1±1.8)分、(93.0±2.0)分、(92.9±1.7)分、(93.3±1.8)分、(91.5±1.6)分、(90.3±1.7)分、(91.7±2.1)分。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各项护理质量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97,P<0.05)。

2.2 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观察组中共出现了3例护理不良事件,分别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例,压疮1例,引流管意外脱落1例,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1.54%(3/26);对照组中共出现了10例护理不良事件,分别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2例,压疮2例,引流管意外脱落2例,输液外渗2例,坠床1例,跌倒1例,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8.46%(10/2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985 6,P<0.05)。

2.3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中15例患者对护理过程和结果十分满意,10例基本满意,1例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6.15%(25/26);对照组中8例患者对护理过程和结果十分满意,10例基本满意,8例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69.23%(18/2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996 4,P<0.05)。

3 讨论

随着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人们对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而ICU作为医院接收危重患者的主要场所,更需要加强对护理模式的改革,以保证护理内容的实施效率和质量。分级护理管理是一种以高效管理为基本理念的护理模式[5],其目标在于优化人力资源的配置,提高各类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降低危险因素的数量,保证患者的安全。通过分级管理,能够将患者分为不同的小组,方便进行有效的管理,同时,制定的相关护理策略也更加灵活,能够保障ICU护理工作的科学性,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临床实践证明,分级护理管理优越性十分明显,有着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该次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了分级护理管理,成立小组,可以更具针对性,对ICU患者进行分级,可以进一步明确患者的病情,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可以为ICU患者提供充足的护理人员支持,加强培训和考核,可以就护理人员的护理管理情况进行分析,并对护理人员的表现进行合理评估,从而进行及时的反馈,从而更好地进行后续的护理管理。结果显示,观察组病房管理、药物管理、ICU技术、护理记录、护理安全、消毒措施、感染预防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1.5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4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2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ICU重症患者分级护理管理,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卞蓉婷,杨海燕,李倩,等.分级护理管理对ICU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6,1(8):102-105.

[2] 邱丽娜.分级护理管理对ICU重症患者护理效果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17(24):164-165.

[3] 刘蓉.分级护理管理对ICU重症患者的应用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7,8(12):998-999.

[4] 王素玲,刘维丽.分级护理管理对ICU重症患者护理效果探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22(7):11-12.

[5] 谢颖彬.分级护理管理对ICU重症患者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5,6(25):177-178.

[6] 莫崇爱,左凤华.分级护理管理对ICU重症患者护理效果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9):1233-1234.

[7] 黄海英.分级护理对ICU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2016,29(3):187-188.

[8] 李莉.ICU重症患者运用分级护理管理的效果观察[J].饮食保健,2016,3(2):97-98.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