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科技学院学报》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湖南省教育厅主管,湖南科技学院主办,面向全国高校,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学报于1980年创刊,1998年更名为《零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公开发行,2002年3月更名为《零陵学院学报》。2004年7月,更名为《湖南科技学院学报》。学报由唐朝阔、陈松柏、杨金砖历任主编,现任主编为张京华。
一、主要著述《西游记考论》,浙江古籍出版社,1991年3月版。《金瓶梅新论》,(上海)学林出版社,1991年8月版。《古训新编》,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5年8月版。《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12月版。《中国旅游文学大观·诗词卷》(上下册),(陕西)三秦古籍出版社,1998年8月版。《全唐五代小说》(五册),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9月版。《李汝珍及其〈镜花缘〉》,(辽宁)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年1月版。《中国古代禁毁小说漫话》,(上海)汉语大辞典出版社,1999年3月版。《古代短篇小说名作评注》(与何满子合作),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8月版。《古今山水名胜诗词辞典》(主编),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9月版。《中国古代禁毁小说大全》(主编),黄山书社,1992年5月版。《明清小说鉴赏辞典》(与何满子合作主编),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9月版。二、主要论文《也谈〈狂人日记〉中的狂人形象》,《徐州师院学报》1981年3期。《〈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成书时代考辨》(与蔡镜浩合作),《徐州师院学报》1982年3期。《金瓶梅》中“金华酒”非“兰陵酒”考辨,《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83年2期。《〈西游记〉中的唐僧出世故事》,《文学遗产》1983年3期。《贾三近作〈金瓶梅〉说不能成立──兼论考证的态度与方法》,《徐州师院学报》1983年4期。《〈西游记〉闹天宫故事形成考辨》,《徐州师院学报》1984年2期。《关于〈说岳全传〉》,《中国通俗小说阅读提示》,江苏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西游记〉的成书过程和孙悟空形象的渊源》,《西游记研究》江苏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中国古代小说的主题问题和研究方法》,1985年1月22日《光明日报·文学遗产》《关于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主题研究”的思考》,《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5年1期。《“百丈”也是人名》,《读书》1985年1期。《谈〈金瓶梅〉的初刻本》,《文学遗产》1985年2期《写情入物,苍凉凄动——〈诗经·秦风·蒹葭〉欣赏》,《名作欣赏》1985年2期《关于〈金瓶梅〉的创作成书问题——与徐朔方先生商榷》,《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3期。《朱鼎臣〈西游释厄传〉考》,《明清小说论丛》第3辑,春风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说唱词话”和〈金瓶梅词话〉》,《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5期。《日本学者关于孙悟空形象来源的探索》,《中国社会科学·未定稿》1985年18期。《〈聊斋志异〉与〈池北偶谈〉》,与于盛庭合作,《明清小说研究》2辑,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年12月版。《元代社会思想文化状况和杂剧繁盛》,《光明日报·文学遗产》1985年12月31日。《“词话”新证》,《文学遗产》1986年1期。《〈万历野获编〉“金瓶梅”条写作时间考》,《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1期。《中国古代小说的仿作和续书问题思考》,《光明日报·文学遗产》1986年7月1日。《〈四游记〉版本考》,《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86年2期。《〈谈金瓶梅初刻本〉补正》,《文学遗产》1986年3期。《关于〈红楼梦〉及其他古代小说研究问题的思考》,《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86年3期。《美人图及其人体美观念——读〈卫风·硕人〉》,《诗经鉴赏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文化意义的〈文心雕龙〉和对它的文化审视》,《学习与探索》1987年1期。《李汝珍“河南县丞之任”初考》,《明清小说研究》6辑,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7年2月版。《金瓶梅:中国16世纪后期社会风俗史》,《文学遗产》1987年5期。《〈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发微》,《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88年2期。《兰陵笑笑生》,《中国十大小说家》,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9月版。《李汝珍》,《中国十大小说家》,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9月版。《站在新的时代文化的高度观照〈金瓶梅〉》,《学习与探索》1990年3期。《论〈金瓶梅〉的性描写》,《中国小说中的性描写》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萧兵的楚辞研究及有关问题》,《文学遗产》1992年4期。《中国古代禁毁小说泛论——中国小说与中国文化谈片之一》,《北方论丛》1993年3期。《中国古代小说的美学新风貌——谈〈金瓶梅〉的艺术新创造》,《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3期。《三国演义:亚史诗和亚经典》,《光明日报·文艺观察》1994年11月9日。《三国演义纵横谈》,《文汇报》1994年11月27日。《西门庆:中国“前资本主义”商人的悲剧象征》,《光明日报·文艺观察》1995年7月19日。《孙吴政权与江南世族》,《明清小说研究·1994年增刊》。《出入乾嘉:李当珍及其〈镜花缘〉创作》,《国学研究》4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李渔小说创作论》,《文学评论》1997年3期。《“世纪之交∶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研讨会”综述》,《文学评论》1997年5期。《中国古代小说在韩国的传播与影响》,《复旦学报》1998年6期。《小说观念与〈全唐五代小说〉的编纂》,《文学评论》1999年3期。《20世纪唐五代小说研究的回顾——“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史”之一》,《零陵师专学报》1999年4期。《20世纪宋元小说研究的回顾——“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史”之二》,《零陵师专学报》2000年1期。《20世纪《金瓶梅》研究的回顾——“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史”之三》,《零陵师专学报》2000年4期。《越南汉文古籍〈岭南摭怪〉的渊源成书》,中华书局《文史》53辑,2001年4月。《新罗崔致远生平著述及其汉文小说双女坟记的创作流传》,中华书局《文史》57辑,2001年12月。《〈三国演义〉:史诗性质和社会精神现象》,《求是学刊》2002年4期。《一部有开拓意义的研究力作——聂付生〈冯梦龙研究〉序言》,《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1期。《古代文学研究的现代道路与理论建设》,《光明日报·文学遗产》2003年3月26日。《唐代女冠诗人:女性文学中的特殊现象——〈唐代女冠诗人研究〉代序》,《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4期。《卓然不群:〈何满子学术论文集〉》,《中国图书评论》2003年8期。《唐代文言小说与科举制度论略》,《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6期。《中国古代小说与古代朝鲜半岛汉文小说》》,《人民政协报·学术版》2004年1月12日。《论古代文学的“地域研究”与“流派研究” ——兼评邱昌员〈历代江西词人论稿〉》,《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1期。《中国古代小说在日本的传播与影响》,与杨彬合作,《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3期。《〈游仙窟〉的日本古钞本和古刊本》,与詹绪左合作,《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3期。《〈水浒传〉的“社会风俗史”意义及其“精神意象”》,《求是学刊》2007年1期。《〈游仙窟〉古钞本、古刊本勘误与质疑》,与詹绪左合作,《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6期。《唐代文言小说“诗化”的文学史意义——兼评邱昌员〈诗与唐代文言小说研究〉》,《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5期。《中国古代小说与朝鲜半岛古代小说的渊源发展》,与聂付生合作,《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1期。《中国古代小说与越南古代小说的渊源发展》,《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2期。《关于古代小说研究的一点思考》,《北方论丛》2009年3期。《越南古代汉文诗叙论》,与刘廷乾合作,《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6期。
铜陵学院王牌专业有经济学、税收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广告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等专业。
学校设有14个二级学院(部),63个本科专业,拥有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广告学),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财务管理)、2个国家级一流课程(会计学基础、大学生创业基础)。
学校还有3个一流本科人才示范引领基地、12个省级特色专业、15个省级一流专业、13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等。编辑出版学术刊物《铜陵学院学报》。现有专任教师919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330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788人,外聘教师227人。全日制本科在校生21335人,成人教育在籍生768人。
以上内容参考 铜陵学院——学校简介
铜陵学院是一所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工学、理学、文学、法学、教育学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坐落在我国青铜文化发祥地之一,素有“中国古铜都”之称的区域交通枢纽、沿江生态山水名城——安徽省铜陵市,其前身为铜陵财经专科学校,2002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并更名为铜陵学院。2009年9月,被批准为安徽省省级示范应用型本科院校立项建设单位。学院校园占地面积1328亩(约885357平方米),现有两个校区,主校区(翠湖校区), 位于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地段,老校区(育秀校区)位于铜陵市文化、商业繁华地段--铜陵市北京中路。学院现有教职工767人,其中专任教师618人,教授、副教授191人,拥有博士、硕士学位人员400余人。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2270人,成人教育在籍生2000多人。学院现有馆藏纸质图书80万册,中外文期刊1500余种,各类校舍面积33.5万㎡,教学仪器设备总值7000多万元。学院现有12个系,34个本科专业,另设有体育教学部、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继续教育学院等教学机构,设有光电子应用安徽省工程技术中心、教育教学研究所、区域经济研究所、铜文化研究中心、铜刻艺术研发中心、有色金属与加工工程研究所、农村经济与文化研究中心、现代财务与会计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编辑出版学术刊物《铜陵学院学报》。学院是安徽省财经类人才培养、培训的重要基地,形成了一定的财经教育办学特色。拥有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管理学》、《成本会计》、《税法学》等8门省级精品课程,会计实务实验室、自动化工程实验中心等多个省级示范实验教学中心。为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需要,学院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英国、阿根廷、智利等国高校建立正式交流与合作关系,并与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联合成立了“安徽省西班牙语培训中心”。学院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促进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努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被列为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示范区人才培养基地。近几年来,我院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安徽省同类高校中处于领先水平,2009年,学院文、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分别为510分、535分,分别超出安徽省二本线9分、15分。毕业生就业率连续4年达到95%以上,连续两年被评为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近年来,为实现学院科学发展上水平,学院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进一步明确发展定位和发展思路,提出把学院建设成为一所高质量有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奋斗目标。为积极推进高质量有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学院坚持内涵发展,以市场需求和就业为导向,充分借鉴国内外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坚持开放办学,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主动贴近地方,融入地方,深入开展校地、校企、校际合作,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四个中心”(地方政府决策咨询中心、地方产学研合作中心、地方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培训中心和地方文化教育中心)、“四个基地”(与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共建教学基地、研究基地、毕业生就业基地和实习实训基地)。2008年12月,学院发起成立了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并担任首任轮值主席,积极推动联盟高校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同时,学院还与合肥工业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开展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工作;坚持深化改革,强化管理,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提高学院的办学水平,增强学院的办学实力,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省内先进、人民满意的高质量有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学校地址:安徽省铜陵市北京中路297号(育秀校区)新校区:翠湖一路
对啊 您想问啥?
2006.1 高考参考书《色彩头像》 詹学军 独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6.7 高考参考书《美术鉴赏》 陈 琳 独 安徽美术出版社 2006.7 教材《印刷工艺》 孟卫东 第一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6.8 教材《插图艺术》 盛 容 第一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6.12 教材《巫俊画集》 巫 俊 独 安徽美术出版社 2006.12 画集2005年美术学院教师发表论文统计论文题目 作 者 作者名次 期刊名称或出版单位 年卷(期)页 期刊级别《艺术状态与艺术创作》 吴冬声 第一 《美术观察》 2005(6)98 E类《中国当代女性艺术的几种倾向》 鹿少君 第一 《文艺研究》 2005(8)150 E类《幻想的浪漫——乔尔乔纳的画》 杜俊萍 第一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5(2)127-128 省级《浅论绘画风格的形成》 孟卫东 第一 《中国油画》 2005(4)79-80 国家级《明清徽商与新安画派》 李锦胜 第二 《造型艺术》 2005(3)18-23 国家级《创新思维的培养在设计艺术教育中的重要性》 余 超 第二 《铜陵学院学报》 2005(1)126 省级《零距离接触中国前卫艺术》 孟卫东 第一 《巢湖学院学报》 2005,7(3)19-21 省级《浅析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的断裂》 孟卫东 第一 《宿州学院学报》 2005,20(1)65-66 省级2006年美术学院教师发表论文统计论文题目 作 者 作者名次 期刊名称或出版单位 年卷(期)页 期刊级别《“意象油画”之我见》 翟 勇 第一 《美术》 2006(2)94-95 D类《罗工柳的绘画艺术》 巫 俊 第一 《文艺研究》 2006(10)156 E类《大编组站》 巫 俊 独创 《中国油画》 2006(5)专版介绍 国家级《寻找自我》 巫 俊 第一 《中国油画》 2006(5)51-54 国家级《探询、跨越《 巫 俊 第一 《中国美术教育》 2006(5)32 国家级《读<潇湘奇观图>——兼谈米氏山水模糊美》 李锦胜 第一 《国画家》 2006(5)66-67 国家级《梦境里的中国——谈巴尔蒂斯作品的东方意韵》 高 飞 第一 《美术》 2006(1)106-113 D类《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兼论董其昌艺术思想的现实意义》 高 飞 第一 《国画家》 2006(6)64-67 国家级《古雅娟秀 气韵超然——董其昌绘画中的笔墨之美》 高 飞 第一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2006(6)692-698 省级《对高师素描教学个性化培养的思考》 高 飞 第一 《美术大观》 2006(12)140-141 省级《我以世界的变迁作为我的故乡——谈生活时域中艺术的有效性》 鹿少君 第一 《美术观察》 2006(5)113 E类《远去的颂歌:〈毛主席去安源〉》 鹿少君 第一 《文艺研究》 2006(7)143 E类《虹桥遗梦》 鹿少君 第一 《国画家》 2006(1)73-74 国家级《民艺文化在现代家居设计中的语境功能》 鹿少君 第一 《装饰》 2006(7)124 E类《论壁画设计的本质特点》 詹学军 第一 《美术大观》 2006(10)90-91 省级《论室内陈设艺术在徽州古民居的意义》 詹学军 第一 《巢湖学院学报》 2006(5)104-107 省级《中国近代美术教育兴起的意义》 于安东 第一 《巢湖学院学报》 2006(2)118-126 省级《中国画教学浅析》 吴冬声 第一 《皖西学院学报》 2006(1)143-144 省级《试论艺术创作中的“雅俗共赏”》 花 永 第一 《国画家》 2006(2)72 国家级《具象表现绘画方法的教学应用价值》 花 永 第一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2006(3)366-368 省级《赛西莉·布朗——一个集智慧和勇气于一身的女画家》 贺 靖 第一 《世界美术》 2006(2)45-50 E类《色彩在教学中的运用——对高师美术院校色彩教学的一点思考》 贺 靖 第一 《中国教育导刊》 2006(11)33-34 省级《看杜马斯作品中的童话与电影》 贺 靖 第一 《新视觉艺术》 2006(1)44-46 省级《论确立艺术质量标准的四个前提》 余 超 第一 《艺术探索》 2006,20(2)37-38 省级《论数码插图艺术》 孟卫东 第一 《装饰》 2006(1)119 E类《查莱斯·帕切特的油画艺术》 陈克义 第一 《文艺研究》 2006(9)157 E类《少女》《穿红衣服的少女》(作品) 陈克义 创作 《文艺研究》 2006(10)插 E类《具像主义油画教学浅析》 陈克义 第一 《巢湖学院学报》 2006(5)108-111 省级《浅析公共艺术》 盛 容 第一 《雕塑》 2006(4)48-49 E类《浅谈皖南木雕与家具的修复》 盛 容 第二 《美术向导》 2006(2)78 省级《在继承传统中的求变化——画家朱宝善的成功之路》 盛 容 第一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6,8(3)93-94 省级《现代雕塑与刘开渠》 盛 容 第一 《中国教育》高教版 2006(4)89-90 省级《浅谈中国民间年画》 盛 容 第一 《安徽日报》 2006.3.1C4版 省级《现实主义与儒家思想》 陈 琳 第一 《金陵百家油画展高层论坛论文集》 2006年 省级《浅析西周青铜器装饰风格及其形成原因》 李 颖 第一 《皖西学院学报》 2006(1)145-147 省级《宋代江南地区慈善事业研究》 谭书龙 第二 《安徽史学》 2006(6)41-47 省级《南朝时期的水军和水战》 谭书龙 第一 《许昌学院学报》 2006(4)14-19 省级《空间》 吴同彦 第一 《国画家》 2006(6)发表作品 国家级2007年元月至7月美术学院教师发表论文统计论文题目 作 者 作者名次 期刊名称或出版单位 年卷(期)页 期刊级别《感悟“意象”》 翟 勇 独撰 《中国油画》 2007(2)36 国家级专版介绍作品 翟 勇 独创 《中国油画》 2007(1)69-70 国家级作品两幅 巫 俊 独创 《文艺研究》 2007(1)专版介绍 E类《董希文的油画艺术》 高 飞 独撰 《文艺研究》 2007(3)171 E类《欧洲之行叙画》 高 飞 独撰 《世界美术》 2007(2)86-88 E类《中国写实主义绘画发展历程》 陈克义 独撰 《文物天地》 2007(7) 省级《图示、品格和精神——三林的徽州梁柱系列》 陈克义 独撰 《美术时空》 2007(5) 省级《中国有没有后现代主义艺术》 陈克义 独撰 《滁洲学院学报》 2007(5) 省级《徐冰的版画艺术》 陈克义 独撰 《文艺研究》 2007(5)152 E类《镜子中的时空观念》 陈克义 独撰 《美术观察》 2007(5)112 E类《朱德群和抽象绘画艺术》 盛 容 独撰 《美术大观》 2007(2) 省级《笔底水彩放光华》 盛 容 独撰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7(5) 省级《文字创意设计中的“形”和“意”》 盛 容 独撰 《文艺研究》 2007(3) E类专版介绍作品(2幅) 盛 容 独创 《文艺研究》 2007(6) E类《拓展中国画笔墨表现新空间》 吴冬声 独撰 《国画家》 2007(3)78-79 国家级《论当代中国人物画创作》 桑建国 独撰 《国画家》 2007(1)36 国家级三整页彩图作品专题介绍 桑建国 独创 《国画家》 2007(1)8、20、21 国家级《康·麦·马克西莫夫与阶段中国美术教育的发展》 于安东 独撰 《艺术与教育》 2007(1)16-23 国家级《中国美术教育中师范美术教育现状》 于安东 独撰 《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学报》——博士论文版 2007(1) 国家级《论当代中国的现实主义油画创作》 鹿少君 独撰 《新视觉艺术》 2007(1) 省级《论艺术设计与社会经济关系——艺术设计也是生产力》 鹿少君 独撰 《皖西学院学报》 2007(3) 省级《新现实主义油画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 刘玉龙 独撰 《中国教育与管理》 2007(2) 省级《浅谈高校美术课堂教学中习作与创作的关系》 刘玉龙 独撰 《宿州学院学报》 2007(2) 省级《高等美术教学中创造性人才培养》 朱德义 独撰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2007年(3) 省级《中国山水画生命精神探微》 宛俊勇 独撰 《安徽文学》 2007年(3) 省级《浅析中国风景画之美》 宛俊勇 独撰 《美术大观》 2007年(4) 省级
额你刚刚的问题——,现在这个问题不是应付你们班打比赛吧?我告诉你一些吧FOUL,2+1,3+1,假摔,肘子这都是犯规战术,造犯规也是,但是造犯规要造的真实,才能获得罚球,如果是替补不够的话,每个人的运动量就会加大,你尽量造犯规,然后于他方球员争吵,但是不要争得太厉害,只是为了拖延时间和让队员休息
网络新闻媒体伦理失范问题分析回答于2016-11-11摘要: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得信息最为主要的媒体之一,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新闻媒体的发展。但由于网络新闻媒体在传播时具备缺乏相应的规范制度和快速传播性,使得网络新闻媒体伦理失范的问题也频频发生。网络新闻媒体伦理失范问题的出现,不仅仅是网络新闻媒体的责任,社会及政府也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共同建造良好的网络新闻环境。本文将就网络新闻媒体伦理失范问题的出现及原因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中图分类号:B8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209-01一、引言网络新闻媒体具有快速传播性,在商业化时代的今天有效促进了新闻媒体的繁荣发展,改变了媒体的传播方式与传媒理念。但网络新闻媒体同时也具有开放性、自由性和公共性,对阅读者的观念改变有着很大的影响。网络新闻媒体伦理失范问题给网络新闻媒体带来了一定的伦理危机,对社会传统的道德价值观念造成很大的冲击。网络新闻媒体、政府和社会都必须正视这个问题并加以解决,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网络新闻环境。二、网络新闻媒体伦理失范的体现与原因(一)网络新闻媒体伦理失范的体现。新闻内容失真是网络新闻媒体伦理失范中最为常见的一个问题。真实是新闻的基础和价值,新闻媒体的责任只需要客观的将新闻报道出来。但有些媒体为了在短时间内获得大众的关注度与点击量,不惜夸大、编造,甚至是篡改新闻内容,以主观或片面的态度去对待、报道新闻消息,让文章失去最基本的客观性。有偿新闻是指新闻媒体工作者采用不正当的手段向被报道的对象索取物质或其他报酬的行为。有偿行为的实质是新闻工作者利用职务便当进行非常交易,让新闻失去应有的价值和客观性[1]。有偿新闻的主要体现有红包、车马费、赞助费、解决新闻工作者个人及家属非工作事宜等。新闻工作者受到报酬后,有意识的对其相关新闻进行夸大、篡改或隐瞒,将不利于被报道者的信息删除或隐藏,放大对被报道者有利的消息,误导公众。有偿新闻不仅违背新闻的客观性、公正性,还腐败了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及职业精神。新闻内容非道德化是当前重视点击量的网络新闻媒体的必然产物。为了吸引大众的眼球,获得更多的点击量,一些新闻工作者不惜使用“少女”“女大学生”并配以一些着装过于暴露的图片,引发让人们产生联想。也有的新闻工作者为了获得更多的私利,在新闻中插入一些隐秘的商业广告或色情、暴力、等信息,利用网络新闻媒体的快速传播性快速传播。大大影响了网络新闻环境的洁净,危害了网络消费者的信息安全及身心健康(尤其是对未成年的网络新闻阅读者)。由于网络新闻具有开放性和公共性,因此一些偏差的价值观得到广泛的传播。网络新闻媒体具有很强的娱乐性,为了制作出轰动效应,一些网络新闻媒体一味的报道娱乐消息,对严肃的社会道德问题根本视而不见。在报道的过程中,为了迎合大众猎奇的心理,会故意导向一些偏差的价值观,导致道德虚无主义、拜金主义得到大肆传播。(二)网络新闻媒体伦理失范的原因。网络新闻媒体伦理失范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由于[2]:(1)网络新闻工作人员失去正确的伦理判断。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由于新闻工作者的道德素质不足,及对新闻工作的精神理解不足。在一些新闻工作者看来,新闻报道只是一份工作,没有意识到该工作所肩负的社会责任。新闻报道工作不仅仅是对新闻的客观、真实报道,还有引导社会舆论、宣传正确价值观的作用。新闻工作者如果仅仅只是将新闻报道作为一项谋生的工作,自然是没有办法体会其中的责任与意义,成为一名合格的新闻工作者。(2)网络新闻伦理审查不严。网络新闻在发布时是需要经过一定的审核。相关管理机构与政府部门没有做好新闻审查和监督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网络新闻媒体伦理失范情况的发生。网络虽然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但与现实社会还是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相关管理机构及政府部分在网络网络新闻媒体伦理失范的新闻出现后,没有及时的处理或是选择沉默,就是一种默认和允许。管理机构和政府部门应该认清自己在网络新闻环境中的责任与角色,发挥自身应有的作用。(3)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目前我国还没有就网络新闻媒体伦理失范问题制定出有效分法律法规,致使在处理相关问题无法可依,无法可循。即便处罚,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起到震慑作用。三、有效控制网络新闻媒体伦理失范的措施(一)注重提升网络新闻工作人员的道德修养。网络新闻媒体的直接参与者,必须拥有足够的到道德水平和教育程度。网络新闻工作者要明白自身所肩负的工作职责和社会责任。在日常工作,网络新闻媒体部门要对自己的员工进行思想教育,注重对新闻工作者的道德素质的提升,让新闻工作者任何到网络新闻传媒的重要性和社会责任。同时,网络新闻媒体部门也可以制定一系列相关的管理制度,约束新闻工作者的行为。(二)建立有效的网络新闻审查程序。网络新闻的相关管理机构及政府部门尽快建立出有效的网络新闻审查程序,让新闻伦理失范的新闻根本不能出现在网路传播平台上,在最短的时间内降低新闻媒体伦理失范的情况。同时要监测发布网络伦理失范新闻的单位或个人的频率,给予相应的惩处。在建立良好的网络新闻传播环境时,相关管理机构及政府部门不仅要更新高端的网络设备,还要鼓励群众进行监督[3]。从现实和网络两处共同治理网络新闻媒体伦理失范的情况。(三)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法律对于构建良好的道德环境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目前我国在网络新闻传播方面尚未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网络新闻伦理失范的情况。网络新闻活动在采集与传播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新的伦理问题,现有法律在处理时就会出现权责不明,界限不清的情况。如何细化对这个问题的处理,分清责任人并给予相关的惩处是完善相关法律首要解决的问题。其次,相关部门要保证法律落实到实处,做到违法必究,依法处置。只有保证执法过程的严谨与公正,才能发挥法律应有的震慑力,才能促进网络新闻伦理环境的建设。四、结论网络新闻媒体伦理失范的根源是我国社会伦理道德的危机。在构建网络新闻伦理环境,新闻媒体部门、相关政府机构及社会人员都应该意识到自己在其中的角色与作用。而不是仅仅依靠某一单位或部门的努力。
篮球比赛犯规战术运用研究 作者:金加升,林文波, 期刊-核心期刊 体育科学SPORT SCIENCE 1999年 第02期 - 篮球比赛犯规战术行为的博弈分析 Analysis on Behavior of the Foul Tactics in Basketball Competition 作者:张才超,陈升, 期刊-核心期刊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GUANGZHOU SPORT UNIVERSITY 2008年 第03期 - 篮球比赛中犯规战术的运用 How to use foul strategy effectively in basketball match 作者:任明霞, 期刊-核心期刊 山东体育科技SHANDONG SPORTS SCIENCE & TECHNOLOGY 2009年 第02期 - 篮球比赛中运用频繁换人战术的作用 Analysis on the tactical use of frequent replacement in basketball competition 作者:王博武,赵巧, 期刊 山东体育科技SHANDONG SPORTS SCIENCE & TECHNOLOGY 2008年 第01期 - NBA、CBA比赛犯规特征的比较分析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features of fouls in NBA and CBA games 作者:贺智裕, 期刊-核心期刊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SHANDONG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 2009年 第03期 - 中国男子篮球队犯规问题的研究 Study on the Fouls of Chinese Man's Basketball Team 作者:陈京生, 期刊-核心期刊 体育科学SPORT SCIENCE 2002年 第06期 - 从篮球新规则实施和战术犯规谈罚球训练 作者:刘扬,梅玉萍, 期刊 辽宁体育科技LIAONING SPO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3年 第03期 - 中国男篮在14届世界锦标赛中进攻速度、成功率的研究 The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Attacking Speed and Success Rate of Chinese Basketball Team on the 14th World Championship for Men 作者:潘四凤,张凤丽, 期刊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OURNAL OF LIANYUNGANG TEACHERS COLLEGE 2004年 第02期 - 全国男子篮球俱乐部联赛犯规次数与比赛成绩的分析研究 Analysis on the Foul Times and Performance of the National Men's Basketball League 作者:孙卫星,于扬,赵满霞, 期刊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BEI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2005年 第04期 - 2005年CUBA预选赛江西赛区男篮技术分析 Men's Basketball Technological Statistics and Analysis of CUBA Preliminary Match in 2005 in Jiangxi 作者:徐欣, 期刊-核心期刊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JOURNAL OF EAST CHINA JIAOTONG UNIVERSITY 2007年 第02期 - 浅谈罚球在篮球比赛中的应用 Discussion on Application of Penalty Shots in Basketball Competition 作者:车坦, 期刊-核心期刊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LANGFANG TEACHERS COLLEGE 2008年 第04期 - 十运会男子篮球决赛阶段犯规现象的分析 Analysis on Foul in Man's Basketball Final Phase in 10th National Games 作者:张雷, 期刊-核心期刊 中国体育科技CHINA SPO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6年 第01期 - 试论当今篮球比赛中战术运用的特点与要求 On Current Tactics Applic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Requirements in Basketball Games 作者:冯子安, 期刊 湖北体育科技JOURNAL OF HUBEI SPORTS SCIENCE 2001年 第03期 - 篮球比赛中的"快攻"战术及运用 The Tactic of "Fast Break" in Basketball Match and Its Application 作者:邓文冲, 期刊 重庆工学院学报JOURNAL OF CHONGQ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05年 第06期 - 现代篮球快攻战术分析研究 Analysis of Modern Basketball Quick Offense Tactics 作者:胡桂花, 期刊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HENAN INSTITUTE OF EDUCATION(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05年 第01期 - 如何掌握篮球比赛中身体接触的判罚尺度 On How to Grasp measurement of physical toueh In Basketball Games 作者:李学军, 期刊 零陵学院学报JOURNAL OF LINGLING UNIVERSITY 2003年 第05期 - 对篮球比赛中换人技巧的研究 A study on person- replacing technique in the basketball match 作者:杨玉霞,杨照亮, 期刊 周口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OURNAL OF ZHOUKOU TEACHERS COLLEGE 2002年 第02期 - 篮球选项课教学方法的实验与研究 Researching on Basketball Elective Course Teaching Method in Our University 作者:蔺华, 期刊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NATURAL SCIENCES) 2006年 第04期 - 对28届奥运会中国男篮进攻速度、成功率的比较研究 A Comparative Study of Offensive Speed and Success Rate of Chinese Men's Basketball Team in the 28th Olympic Games 作者:陈浩, 期刊 嘉兴学院学报JOURNAL OF JIAXING UNIVERSITY 2005年 第03期 - 篮球比赛的换人技巧 作者:章晓平, 期刊-核心期刊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TONGLING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2007年 第04期
网络新闻媒体伦理失范问题分析回答于2016-11-11摘要: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得信息最为主要的媒体之一,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新闻媒体的发展。但由于网络新闻媒体在传播时具备缺乏相应的规范制度和快速传播性,使得网络新闻媒体伦理失范的问题也频频发生。网络新闻媒体伦理失范问题的出现,不仅仅是网络新闻媒体的责任,社会及政府也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共同建造良好的网络新闻环境。本文将就网络新闻媒体伦理失范问题的出现及原因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中图分类号:B8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209-01一、引言网络新闻媒体具有快速传播性,在商业化时代的今天有效促进了新闻媒体的繁荣发展,改变了媒体的传播方式与传媒理念。但网络新闻媒体同时也具有开放性、自由性和公共性,对阅读者的观念改变有着很大的影响。网络新闻媒体伦理失范问题给网络新闻媒体带来了一定的伦理危机,对社会传统的道德价值观念造成很大的冲击。网络新闻媒体、政府和社会都必须正视这个问题并加以解决,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网络新闻环境。二、网络新闻媒体伦理失范的体现与原因(一)网络新闻媒体伦理失范的体现。新闻内容失真是网络新闻媒体伦理失范中最为常见的一个问题。真实是新闻的基础和价值,新闻媒体的责任只需要客观的将新闻报道出来。但有些媒体为了在短时间内获得大众的关注度与点击量,不惜夸大、编造,甚至是篡改新闻内容,以主观或片面的态度去对待、报道新闻消息,让文章失去最基本的客观性。有偿新闻是指新闻媒体工作者采用不正当的手段向被报道的对象索取物质或其他报酬的行为。有偿行为的实质是新闻工作者利用职务便当进行非常交易,让新闻失去应有的价值和客观性[1]。有偿新闻的主要体现有红包、车马费、赞助费、解决新闻工作者个人及家属非工作事宜等。新闻工作者受到报酬后,有意识的对其相关新闻进行夸大、篡改或隐瞒,将不利于被报道者的信息删除或隐藏,放大对被报道者有利的消息,误导公众。有偿新闻不仅违背新闻的客观性、公正性,还腐败了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及职业精神。新闻内容非道德化是当前重视点击量的网络新闻媒体的必然产物。为了吸引大众的眼球,获得更多的点击量,一些新闻工作者不惜使用“少女”“女大学生”并配以一些着装过于暴露的图片,引发让人们产生联想。也有的新闻工作者为了获得更多的私利,在新闻中插入一些隐秘的商业广告或色情、暴力、等信息,利用网络新闻媒体的快速传播性快速传播。大大影响了网络新闻环境的洁净,危害了网络消费者的信息安全及身心健康(尤其是对未成年的网络新闻阅读者)。由于网络新闻具有开放性和公共性,因此一些偏差的价值观得到广泛的传播。网络新闻媒体具有很强的娱乐性,为了制作出轰动效应,一些网络新闻媒体一味的报道娱乐消息,对严肃的社会道德问题根本视而不见。在报道的过程中,为了迎合大众猎奇的心理,会故意导向一些偏差的价值观,导致道德虚无主义、拜金主义得到大肆传播。(二)网络新闻媒体伦理失范的原因。网络新闻媒体伦理失范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由于[2]:(1)网络新闻工作人员失去正确的伦理判断。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由于新闻工作者的道德素质不足,及对新闻工作的精神理解不足。在一些新闻工作者看来,新闻报道只是一份工作,没有意识到该工作所肩负的社会责任。新闻报道工作不仅仅是对新闻的客观、真实报道,还有引导社会舆论、宣传正确价值观的作用。新闻工作者如果仅仅只是将新闻报道作为一项谋生的工作,自然是没有办法体会其中的责任与意义,成为一名合格的新闻工作者。(2)网络新闻伦理审查不严。网络新闻在发布时是需要经过一定的审核。相关管理机构与政府部门没有做好新闻审查和监督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网络新闻媒体伦理失范情况的发生。网络虽然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但与现实社会还是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相关管理机构及政府部分在网络网络新闻媒体伦理失范的新闻出现后,没有及时的处理或是选择沉默,就是一种默认和允许。管理机构和政府部门应该认清自己在网络新闻环境中的责任与角色,发挥自身应有的作用。(3)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目前我国还没有就网络新闻媒体伦理失范问题制定出有效分法律法规,致使在处理相关问题无法可依,无法可循。即便处罚,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起到震慑作用。三、有效控制网络新闻媒体伦理失范的措施(一)注重提升网络新闻工作人员的道德修养。网络新闻媒体的直接参与者,必须拥有足够的到道德水平和教育程度。网络新闻工作者要明白自身所肩负的工作职责和社会责任。在日常工作,网络新闻媒体部门要对自己的员工进行思想教育,注重对新闻工作者的道德素质的提升,让新闻工作者任何到网络新闻传媒的重要性和社会责任。同时,网络新闻媒体部门也可以制定一系列相关的管理制度,约束新闻工作者的行为。(二)建立有效的网络新闻审查程序。网络新闻的相关管理机构及政府部门尽快建立出有效的网络新闻审查程序,让新闻伦理失范的新闻根本不能出现在网路传播平台上,在最短的时间内降低新闻媒体伦理失范的情况。同时要监测发布网络伦理失范新闻的单位或个人的频率,给予相应的惩处。在建立良好的网络新闻传播环境时,相关管理机构及政府部门不仅要更新高端的网络设备,还要鼓励群众进行监督[3]。从现实和网络两处共同治理网络新闻媒体伦理失范的情况。(三)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法律对于构建良好的道德环境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目前我国在网络新闻传播方面尚未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网络新闻伦理失范的情况。网络新闻活动在采集与传播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新的伦理问题,现有法律在处理时就会出现权责不明,界限不清的情况。如何细化对这个问题的处理,分清责任人并给予相关的惩处是完善相关法律首要解决的问题。其次,相关部门要保证法律落实到实处,做到违法必究,依法处置。只有保证执法过程的严谨与公正,才能发挥法律应有的震慑力,才能促进网络新闻伦理环境的建设。四、结论网络新闻媒体伦理失范的根源是我国社会伦理道德的危机。在构建网络新闻伦理环境,新闻媒体部门、相关政府机构及社会人员都应该意识到自己在其中的角色与作用。而不是仅仅依靠某一单位或部门的努力。参考文献:[1]陈静.网络新闻媒体伦理失范的原因与对策[J].新闻窗,2015,01:95.[2]李文冰,强月新.传播社会学视角下的网络传播伦理失范治理[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2:13-18+148.[3]蔡培潇.网络媒体伦理失范的原因及对策[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1:72-74.作者简介:王精精(1994.04-),汉族,吉林大学,体育新闻。
林钟高,汉族,1960年9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经济学学士学位,教授职称。现任职务:安徽工业大学管理学院院长。 林钟高先生1982年7月毕业于厦门大学会计学专业;1982年7月至1985年4月在江西财经大学任教的同时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学习;1985年至今在安徽工业大学任教并从事行政管理工作,1996年取得注册会计师资格。 林钟高先生1999年4月至今在福州大学任兼职教授;1996年4月至今在上海社会科学院任兼职研究员;1996年7月至今兼任中国中青年财务成本研究会理事;1998年至今任安徽省政协委员。
简介:铜陵学院是一所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工学、文学、理学、法学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坐落在我国青铜文化发祥地之一,素有“中国古铜都”之称的区域交通枢纽、生态山水名城——安徽省铜陵市。 学校现有两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1310亩(约87.36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工747人,其中专任教师600余人,教授、副教授近200人,拥有博士、硕士学位人员400多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全国模范教师、优秀教师3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全日制本科在校生14478人。学院现有馆藏纸质图书100万册,中外文期刊1500余种。各类校舍面积30多万㎡,教学仪器设备资产总值6000多万元。 学校现有12个系, 43个本科专业,另设有体育教学部、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继续教育学院等教学机构。建有安徽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皖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安徽省工程研究中心光电子应用安徽省工程技术中心、教育教学研究所等16个科研机构。编辑出版学术刊物《铜陵学院学报》。 学校是安徽省财经类人才培养、培训的重要基地,形成了一定的财经教育办学特色。拥有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金融学、市场营销等6个省级特色专业,会计实务实验室、经济管理实验实训中心等5个省级示范实验教学中心。 为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需要,学院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韩国、阿根廷等国家和台湾地区高校建立交流与合作关系。与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联合成立了“安徽省西班牙语培训中心”,与韩国又松大学开展了本科生“2+2”双学位联合培养项目。 通过近年来的建设和发展,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服务社会能力不断增强,办学声誉不断提升,学校的招生、毕业生就业,以及各项办学指标均居于全省同类院校前列。2010年,省内文、理科本科专业招生录取线分别为545分、529分,分别超出安徽省二本线11分、22分。2011年,省内文、理科本科线分别为523分、502分,分别超出省控线13分和25分。在毕业生就业工作方面,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6年达到95%以上。 当前,学院已经确立了“十二五”发展目标,力争到2015年,把学院建设成为在校生为18000人左右、办学实力稳居省内同类院校领先水平、财经特色鲜明、服务和引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较强的高质量应用型本科高校,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提供强有力的人才、科技和智力支持。 铜陵学院信息一览表 1.学院领导班子 党委书记 储国定 副 书 记 院长 丁家云 副 院 长 王 刚 副 书 记 纪委书记 崔国发 副 院 长 倪国爱 副 院 长 冯德连 2.教学系部设置 会计学系、金融学系、公共管理系、工商管理系、经济贸易系、法政系(社会科学部)、外语系、文学与艺术传媒系、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电气工程系、机械工程系、土木工程系、体育部、继续教育学院 3.本科专业设置 财务管理、会计学、审计学、资产评估、金融学、保险、投资学、金融工程、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税务、工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电子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统计学、法学、社会工作、英语、商务英语、美术学、广告学、艺术设计、音乐表演、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物联网工程、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技术、金属材料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建筑学、土木工程、地理信息系统、工程造价 4.科研机构设置 光电子应用安徽省工程技术中心、教育教学研究所、区域经济研究所;农村经济与文化研究中心;现代财务与会计研究所、公司金融研究所、公司法研究所、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所;青铜文化研究所、铜工艺品研发中心;人工智能研究所、信息技术与工程管理研究所;有色金属与加工工程研究所、自动化设计研究所、岩土研究所 5.定期出版的专业刊物 《铜陵学院学报》
(一)学术论文$ 核心期刊论文1、《转型期国家与农民关系的一项社会学考察——以安徽两村“环境维权事件”为例》,载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2年第9期(CSSCI)2、《国内农民环境维权研究:回顾与前瞻》,载于《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专业期刊)3、《国外环境抗争研究述评》,载于《学术界》2011年第9期(CSSCI,中国人民大学C类核心期刊)4、《中国公众环境意识自觉与低碳社会建设》,载于《新疆社科论坛》2011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核心期刊)5、《宗族组织在乡村社会控制中的运作逻辑——以清代徽州宗族社会为中心的考察》,载于《江西社会科学》 2011年第2期(CSSCI,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核心期刊)6、《宗族制度控制与社会秩序——以清代徽州宗族社会为中心的考察》,载于《天府新论》2010年第5期(CSSCI扩展版),该文被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2010年第12期全文转载(中国人民大学C类核心期刊)7、《清代徽州宗族社会的组织控制》,载于《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CSSCI,北大中文核心期刊)8、《清代徽州宗族社会的道德控制》,载于《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6期(北大中文核心期刊)9、《清代江南宗族在乡村社会控制中的作用》,载于《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北大中文核心期刊)$ 其它论文1、《转型期农民环境维权原因探析——以安徽两村为例》,载于《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CSSCI扩展版)2、《论底层研究与结构—制度分析及其在农民环境维权研究中的应用》,载于《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3、《论从史出 审慎考察——评庄华峰<魏晋南北朝社会>》,载于《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5月10日第17版4、《中国公众环境自觉的形成机制及其社会意义》,载于《天府新论》2011年第2期(CSSCI扩展版),该文被《新华文摘》2011年第12期论点摘编5、《高校学校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要求》,载于《社会工作》2010年第12期6、《1931年安徽水灾状况及救济考察》,载于《皖西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第二作者)7、《50例问题大学生的挫折适应和支持网络》,载于《铜陵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8、《结构化理论视阈下的旅游者安全问题》,载于《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该文被人大复印资料《旅游管理》2007年第5期文摘转载9、《大学生素质培养的社会学思考》,载于《合肥工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10、《社会史与社会学成功嫁接》,载于《光明日报》2005年7月25日第6版11、《引导大学生培养积极心态的若干思路》,载于《芜湖师专学报》2004年第3期(二)著作/教材《个案工作》,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年,撰写10万字并担任主编之一
泉州哪里的啊?我也是泉州的!呵呵
对啊 您想问啥?
不可能是核心期刊,只能算是省级期刊罢了。只有少数工科二本学校学报才能评上核心期刊,这种地方性小学院学报根本不可能是中文核心期刊
铜陵学院是一所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工学、理学、文学、法学、教育学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坐落在我国青铜文化发祥地之一,素有“中国古铜都”之称的区域交通枢纽、沿江生态山水名城——安徽省铜陵市,其前身为铜陵财经专科学校,2002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并更名为铜陵学院。2009年9月,被批准为安徽省省级示范应用型本科院校立项建设单位。学院校园占地面积1328亩(约885357平方米),现有两个校区,主校区(翠湖校区), 位于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地段,老校区(育秀校区)位于铜陵市文化、商业繁华地段--铜陵市北京中路。学院现有教职工767人,其中专任教师618人,教授、副教授191人,拥有博士、硕士学位人员400余人。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2270人,成人教育在籍生2000多人。学院现有馆藏纸质图书80万册,中外文期刊1500余种,各类校舍面积33.5万㎡,教学仪器设备总值7000多万元。学院现有12个系,34个本科专业,另设有体育教学部、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继续教育学院等教学机构,设有光电子应用安徽省工程技术中心、教育教学研究所、区域经济研究所、铜文化研究中心、铜刻艺术研发中心、有色金属与加工工程研究所、农村经济与文化研究中心、现代财务与会计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编辑出版学术刊物《铜陵学院学报》。学院是安徽省财经类人才培养、培训的重要基地,形成了一定的财经教育办学特色。拥有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管理学》、《成本会计》、《税法学》等8门省级精品课程,会计实务实验室、自动化工程实验中心等多个省级示范实验教学中心。为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需要,学院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英国、阿根廷、智利等国高校建立正式交流与合作关系,并与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联合成立了“安徽省西班牙语培训中心”。学院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促进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努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被列为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示范区人才培养基地。近几年来,我院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安徽省同类高校中处于领先水平,2009年,学院文、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分别为510分、535分,分别超出安徽省二本线9分、15分。毕业生就业率连续4年达到95%以上,连续两年被评为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近年来,为实现学院科学发展上水平,学院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进一步明确发展定位和发展思路,提出把学院建设成为一所高质量有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奋斗目标。为积极推进高质量有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学院坚持内涵发展,以市场需求和就业为导向,充分借鉴国内外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坚持开放办学,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主动贴近地方,融入地方,深入开展校地、校企、校际合作,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四个中心”(地方政府决策咨询中心、地方产学研合作中心、地方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培训中心和地方文化教育中心)、“四个基地”(与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共建教学基地、研究基地、毕业生就业基地和实习实训基地)。2008年12月,学院发起成立了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并担任首任轮值主席,积极推动联盟高校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同时,学院还与合肥工业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开展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工作;坚持深化改革,强化管理,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提高学院的办学水平,增强学院的办学实力,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省内先进、人民满意的高质量有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学校地址:安徽省铜陵市北京中路297号(育秀校区)新校区:翠湖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