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昆虫视觉研究进展论文

发布时间:

昆虫视觉研究进展论文

《果蝇看到了什么? 我科学家揭开昆虫视觉之谜》 在处理视觉信息的机制上,昆虫竟然和高等动物类似,这在科学史上还是第一次得到证明。唐世明说,他们的发现在认识动物的视觉机制上走出了“一小步”。 如果你认识了一个人,那么无论他穿什么衣服,离你或远或近,甚至没有面对着你,你是否都能把他认出来? 答案似乎是肯定的。但究竟是什么样的神经活动使人类能够做到这样? 这个在普通人看来有些“不可理喻”的问题———生物学上将其称为“视觉不变性”,却一直是科学上的难题。 “人的神经细胞实在太多了,粗略估计,有1010个,目前还找不到一种可行的方法同时监测这么多神经细胞的活动。”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唐世明研究员说。但是,他最近对果蝇视觉的一个重要发现,可能为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启示。

据中科院生物物理所有关领导介绍,唐世明的原创性仪器研制和崭新的实验模式,不仅为他的研究目的打下了良好的方法学基础,而且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明,打破了德国人对该项技术的垄断,使我国在该领域中的系列研究得以在国内完全独立地开展。 据科学家们介绍,视觉不变性背后隐藏着深奥的神经机制,目前人类还不能从本质上解释视觉不变性,这也是理解脑最主要的障碍之一。视觉不变性的神经机制研究将揭示概念如何形成、如何储存,有了概念才有思维和内心世界的构建,因而视觉不变性研究将是理解脑之智慧的关键和切入点。 一篇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为第一通讯联系单位,以该所年仅33岁的青年科学家唐世明为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的题为“果蝇的视觉模式识别具有视网膜位置不变性”的论文发表在8月13日出版的第305期美国《科学》杂志上。据悉,该项研究发现和证明了果蝇的视觉具有位置不变性,这一研究成果改变了人们以往对昆虫视觉的理解,表明果蝇脑具有复杂的视觉信息处理机制,使昆虫视觉与脊椎动物视觉在认知层面上统一起来。 人们普遍认为,生物的视觉不变性包括同样的图案出现在视野的不同位置仍能被识别即位置不变性(或称平移不变性),图案按比例缩放后仍能被识别即大小不变性,图案旋转一定角度后仍能被识别即旋转不变性等。高等动物特别是人具有视觉不变性,这是视觉最基本的特征之一,但是这种重要的生物特性在低等动物中没有被发现。以前人们认为果蝇的脑简单,只能按模板匹配识别图形,如果遇到同样目标、位置稍微变一点就认不出来了,相关研究也认为蚂蚁用左眼不能认出右眼看过的东西。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唐世明组取得的该项研究成果改变了这一说法,发现果蝇视觉具有平移不变性,或者说果蝇也是按图形的特征进行识别的,而非以前人们认为的按样板进行比对,这一成果对于视觉神经机制研究及进化论哲学认识上都有重要的启示。

动物视觉原理是怎样演化的?远古动物与现生动物眼睛有何变化?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开放获取期刊《科学报告》最新发表一项古生物学研究论文称,来自4.29亿年前的一个三叶虫化石眼睛的内部结构几乎与现代蜜蜂的眼睛一模一样。这一研究结果表明,许多现代昆虫和甲壳动物眼睛的视觉原理至少已有5亿年的历史。

论文通讯作者、德国科隆大学(Brigitte Schoenemann)布里吉特·肖内曼和英国爱丁堡大学尤安·克拉克森(Euan Clarkson)合作,利用数字显微技术重新检验了一个1846年在捷克发现的三叶虫(Aulacopleura koninckii)化石。

该化石高1-2毫米,头部后侧有两个凸起的半椭圆眼睛,其中一个已经破裂。他们报告的一些内部结构与许多现代昆虫和甲壳动物的复眼结构类似,包括其名为小眼的视觉单元(直径35微米),其中包含了聚集在感杆束这种透明管束周围的感光细胞。

论文作者认为,环绕每个视觉单元的深色环由色素细胞组成,这些色素细胞在视觉单元之间充当屏障。每个视觉单元表面有一个厚晶状体,剩下的部分是一个扁平的晶锥,光会先经过这个晶锥,再聚焦到感杆束上。

视觉单元很小说明该三叶虫化石曾生活在明亮的浅水域,可能在白天较为活跃,因为直径较小的晶状体在明亮环境下的捕光效率较高。视觉单元之间存在色素细胞屏障,说明这个三叶虫曾拥有马赛克视觉,每个视觉单元贡献了整体画面的一小部分,类似于许多现代昆虫和甲壳动物的复眼。

论文作者总结说,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许多复眼的结构和功能自古生代(5.42亿至2.52亿年前)以来几乎没有变化,这为了解三叶虫的远古生命提供了新的认知。

观赏昆虫学的研究感想摘 要:本文是作者对观赏昆虫和观赏昆虫学课程内容的介绍以及作者对于观赏昆虫学课程的感想。同时也简要介绍了观赏昆虫学的研究方法、昆虫的采集与捕捉及标本制作等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观赏昆虫、观赏昆虫学、感想、昆虫资源、采集昆虫在我国,观赏昆虫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早在唐代就已有了蓄养蟋蟀、听鸣观斗的活动。而历代文人墨客也似乎对这些小虫有着特别的偏爱,吟诗作画常以昆虫为对象,留下不少传世佳作。人们以虫寄情,以情赏虫,充分展现了中华氏族特有的浪漫与博爱,形成了中国独特的虫文化。近年来,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活动日趋丰富多彩,观赏昆虫这一活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和喜爱。鉴于此,我们尝试将民间观赏昆虫的经验总结与现代科学理论相结合,写成本文,目的是使大家对观赏昆虫有个基本了解,并通过观赏昆虫的活动增加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性情,充分领略大自然的奇妙。一、观赏昆虫学课程简介我们学校的观赏昆虫学课程由生物安全科学技术学院开设,肖铁光教授主讲。这是一门选修的课程。为30个学时。使用教材为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观赏昆虫大全》一书。课程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课程安排中除在教室上课外,还有两个学时的参观校标本馆。课程结束后,学生须上交10只捕捉的昆虫作为标本。课程由有趣的昆虫外部结构、错综复杂的昆虫体内世界、昆虫的生物学、观赏昆虫的分类、昆虫疾病、昆虫人工饲料、虫—食品、药品、毒品、虫文化赏趣、方寸之中话昆虫、空中“骄龙”—蜻蜓、乡谣俱乐部—鸣虫、忠勇无敌大将军—蟋蟀、大自然的舞姬― 蝴蝶、独角仙、田园番独特景观。台湾开发的“虎山溪观萤”,日本每年6月上旬举办的“萤火虫祭”,吸引了众多游客。也可在宾馆、舞厅等娱乐场所,集萤火虫于特制的玻璃瓶中,当娱乐达到高潮时,突然断电,释放萤火虫,萤光闪闪,似流线舞动,另是一番景象。中国人对昆虫鸣声的注意和欣赏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在唐朝前的很长一段时期,人们仅仅是欣赏各种野外昆虫优美动听的鸣声。从唐朝开始,人们则将鸣虫作为宠物蓄养在各种笼器内,以便随时随地聆听这一独特的音乐。在蓄养鸣虫的过程中,人们发现有几种蟋蟀不仅善鸣,而且好斗,从此斗蟋便成了一项相当普遍的娱乐活动。如果将这些善鸣、好斗昆虫,集中饲养,适时对外开放,使人们在工作之余,细细倾听这一独特的虫国乐章或观看斗蟋的激烈场面,将是又一奇妙享受。昆虫不仅与人类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而且与人们的精神生活休戚相关,从文字到语言,从神话到传说,从绘画到诗篇,从战争到政治,从恋爱到婚姻,从娱乐到破案,从邮票到服装,从塔碑到航天……几乎无处不有昆虫的身影,无处不渗透着与之相关的知识。如果能建一处昆虫馆,聚昆虫趣味、知识于一室,将会拓宽人们的知识视野,激发人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操。观赏昆虫能给人以美感,可供赏玩、娱乐以增添生活情趣,开阔视野,陶冶性情,从而有益于身心健康。观赏昆虫还有益于增加人们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意识,维护生态平衡,保护昆虫多样性,特别是对珍稀、濒危资源昆虫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并使之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三)开发和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目前群众对观赏昆虫资源尚缺乏一定知识,对昆虫的乱捕滥杀或以商业经销标本为目的大最捕采屡有发生,造成观赏昆虫资源的严重破坏。所以在观赏昆虫活动中,应有正确的娱乐观;合理适度开发利用观赏资源昆虫,开发与保护并重,以保护促开发,使观赏昆虫这类自然资源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八、湖南农业大学昆虫标本馆湖南农业大学昆虫标本馆兴建于2001年,原址在老图书馆三楼,只有80余平方米,馆藏标本多为农业害虫。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为了满足教学与科研的需要,后来在老图书馆一楼扩建了新馆,现已形成占地面积140多平方米,馆藏昆虫20余万只,包括昆虫世界、蝴蝶王国、多媒体放映厅三大场馆在内的综合性科普教育基地。标本馆自建成以来,先后接待了包括长沙市教育局等20多个团体在内的数以万计的校内外人士参观、访问和学习,在校学生的参观人次更是难以胜数。曾先后受到湖南卫视、湖南经视、湖南教育频道、经贸频道以及东方新报等多家大型媒体的关注、报道,并于2004年被授予“湖南省科普教育基地”称号。昆虫馆场馆面积158㎡,馆藏标本20多万号。 静态昆虫展出标本1700多种,8000余号,其中数目较多的有鞘翅目39个科;鳞翅目38个科;膜翅目31个科;同翅目14个科;半翅目12个科;晴蜒目9个科;双翅目8个科;直翅目6个科;等翅目1个科;螳螂目1个科;革翅目1个科;脉翅目1个科;拈翅目1个科等。以教学、科研为主,对校内外各界人士免费开放。建馆以来,在为教学科研提供支持的同时,也为昆虫爱好者进行经验交流提供了场所,激发了参观者热爱昆虫,研究昆虫的热情,在加强广大学生自然观、生态观宣传教育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后期开展的昆虫知识讲座更是吸引了众多人员前来参观学习,人们在参与欣赏昆虫艺术展(蝶画、翅画、蝴蝶工艺品)当中,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情操。现在,新的昆虫标本馆正在建设中,我们观赏昆虫学课程的同学们有幸作为第一批人员参观了新的标本馆。首先我们来到了位于老图书馆一楼的肖铁光老师的昆虫标本制作室,这里制作出来的标本正在源源不断的向新标本馆迁移。新的标本馆位于文渊阁的四楼,同在四楼的还有我们学校的动物标本馆、土壤和岩石标本馆。昆虫馆的新馆实际上是原来农业生物图书书库,不过现在经过装修后已经焕然一新,新馆的面积更大,展位更多,因为还在建设中,许多标本还没有摆上展台,但是单单就摆上展台的这些标本来说,就已经让我们连声惊叹了。希望还有机会去参观!九、结束语我的论文不长,简单的介绍了许多关于昆虫和观赏昆虫的知识,希望大家在读后能够增长一下对观赏昆虫的认识。学了这门课,收获很多,可不仅仅是弄清了一个区别而已,只是不知该怎么说。湖南观赏昆虫资源丰富,应在做好开发利用的宣传、教育工作的基础上,加强管理,科学规划,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地加以利用,并在利用的同时尽可能加以保护,以保证湖南观赏昆虫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参考文献 [1] 王音 周序国.《观赏昆虫大全》[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2] 李鹏翔.观赏昆虫[J]. 科学大众(中学版),2001年12期[3] 龙中伟. 观赏昆虫采捕加工法[J]. 农村新技术,2000年06期[4] 郑立军 靳桂敏 杨新廷;. 观赏昆虫刍议[J]. 野生动物,2001年03期[5] 吴福泉. 观赏昆虫资源的开发利用[J]. 广东蚕业,1999年03期[6] 朱巽. 湖南观赏昆虫资源的利用研究[J].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7年04期[7] 高卫红. 另类宠物欣赏——观赏昆虫[J].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4年06期

昆虫生物学研究进展论文

1、《生物学通报》。1980年第03期,作者:郭郛,主要讲昆虫激素的研究是当代生物学中进展较快的一个领域。在两个方面引起了人们的注意。2、《昆虫神经激素的研究》。主要讲了二十年来昆虫神经激素的研究作了介绍,昆虫神经激素的研究,是昆虫内分泌学中进展较为迅速的一个领域。

观赏昆虫学的研究感想摘 要:本文是作者对观赏昆虫和观赏昆虫学课程内容的介绍以及作者对于观赏昆虫学课程的感想。同时也简要介绍了观赏昆虫学的研究方法、昆虫的采集与捕捉及标本制作等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观赏昆虫、观赏昆虫学、感想、昆虫资源、采集昆虫在我国,观赏昆虫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早在唐代就已有了蓄养蟋蟀、听鸣观斗的活动。而历代文人墨客也似乎对这些小虫有着特别的偏爱,吟诗作画常以昆虫为对象,留下不少传世佳作。人们以虫寄情,以情赏虫,充分展现了中华氏族特有的浪漫与博爱,形成了中国独特的虫文化。近年来,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活动日趋丰富多彩,观赏昆虫这一活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和喜爱。鉴于此,我们尝试将民间观赏昆虫的经验总结与现代科学理论相结合,写成本文,目的是使大家对观赏昆虫有个基本了解,并通过观赏昆虫的活动增加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性情,充分领略大自然的奇妙。一、观赏昆虫学课程简介我们学校的观赏昆虫学课程由生物安全科学技术学院开设,肖铁光教授主讲。这是一门选修的课程。为30个学时。使用教材为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观赏昆虫大全》一书。课程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课程安排中除在教室上课外,还有两个学时的参观校标本馆。课程结束后,学生须上交10只捕捉的昆虫作为标本。课程由有趣的昆虫外部结构、错综复杂的昆虫体内世界、昆虫的生物学、观赏昆虫的分类、昆虫疾病、昆虫人工饲料、虫—食品、药品、毒品、虫文化赏趣、方寸之中话昆虫、空中“骄龙”—蜻蜓、乡谣俱乐部—鸣虫、忠勇无敌大将军—蟋蟀、大自然的舞姬― 蝴蝶、独角仙、田园番独特景观。台湾开发的“虎山溪观萤”,日本每年6月上旬举办的“萤火虫祭”,吸引了众多游客。也可在宾馆、舞厅等娱乐场所,集萤火虫于特制的玻璃瓶中,当娱乐达到高潮时,突然断电,释放萤火虫,萤光闪闪,似流线舞动,另是一番景象。中国人对昆虫鸣声的注意和欣赏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在唐朝前的很长一段时期,人们仅仅是欣赏各种野外昆虫优美动听的鸣声。从唐朝开始,人们则将鸣虫作为宠物蓄养在各种笼器内,以便随时随地聆听这一独特的音乐。在蓄养鸣虫的过程中,人们发现有几种蟋蟀不仅善鸣,而且好斗,从此斗蟋便成了一项相当普遍的娱乐活动。如果将这些善鸣、好斗昆虫,集中饲养,适时对外开放,使人们在工作之余,细细倾听这一独特的虫国乐章或观看斗蟋的激烈场面,将是又一奇妙享受。昆虫不仅与人类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而且与人们的精神生活休戚相关,从文字到语言,从神话到传说,从绘画到诗篇,从战争到政治,从恋爱到婚姻,从娱乐到破案,从邮票到服装,从塔碑到航天……几乎无处不有昆虫的身影,无处不渗透着与之相关的知识。如果能建一处昆虫馆,聚昆虫趣味、知识于一室,将会拓宽人们的知识视野,激发人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操。观赏昆虫能给人以美感,可供赏玩、娱乐以增添生活情趣,开阔视野,陶冶性情,从而有益于身心健康。观赏昆虫还有益于增加人们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意识,维护生态平衡,保护昆虫多样性,特别是对珍稀、濒危资源昆虫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并使之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三)开发和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目前群众对观赏昆虫资源尚缺乏一定知识,对昆虫的乱捕滥杀或以商业经销标本为目的大最捕采屡有发生,造成观赏昆虫资源的严重破坏。所以在观赏昆虫活动中,应有正确的娱乐观;合理适度开发利用观赏资源昆虫,开发与保护并重,以保护促开发,使观赏昆虫这类自然资源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八、湖南农业大学昆虫标本馆湖南农业大学昆虫标本馆兴建于2001年,原址在老图书馆三楼,只有80余平方米,馆藏标本多为农业害虫。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为了满足教学与科研的需要,后来在老图书馆一楼扩建了新馆,现已形成占地面积140多平方米,馆藏昆虫20余万只,包括昆虫世界、蝴蝶王国、多媒体放映厅三大场馆在内的综合性科普教育基地。标本馆自建成以来,先后接待了包括长沙市教育局等20多个团体在内的数以万计的校内外人士参观、访问和学习,在校学生的参观人次更是难以胜数。曾先后受到湖南卫视、湖南经视、湖南教育频道、经贸频道以及东方新报等多家大型媒体的关注、报道,并于2004年被授予“湖南省科普教育基地”称号。昆虫馆场馆面积158㎡,馆藏标本20多万号。 静态昆虫展出标本1700多种,8000余号,其中数目较多的有鞘翅目39个科;鳞翅目38个科;膜翅目31个科;同翅目14个科;半翅目12个科;晴蜒目9个科;双翅目8个科;直翅目6个科;等翅目1个科;螳螂目1个科;革翅目1个科;脉翅目1个科;拈翅目1个科等。以教学、科研为主,对校内外各界人士免费开放。建馆以来,在为教学科研提供支持的同时,也为昆虫爱好者进行经验交流提供了场所,激发了参观者热爱昆虫,研究昆虫的热情,在加强广大学生自然观、生态观宣传教育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后期开展的昆虫知识讲座更是吸引了众多人员前来参观学习,人们在参与欣赏昆虫艺术展(蝶画、翅画、蝴蝶工艺品)当中,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情操。现在,新的昆虫标本馆正在建设中,我们观赏昆虫学课程的同学们有幸作为第一批人员参观了新的标本馆。首先我们来到了位于老图书馆一楼的肖铁光老师的昆虫标本制作室,这里制作出来的标本正在源源不断的向新标本馆迁移。新的标本馆位于文渊阁的四楼,同在四楼的还有我们学校的动物标本馆、土壤和岩石标本馆。昆虫馆的新馆实际上是原来农业生物图书书库,不过现在经过装修后已经焕然一新,新馆的面积更大,展位更多,因为还在建设中,许多标本还没有摆上展台,但是单单就摆上展台的这些标本来说,就已经让我们连声惊叹了。希望还有机会去参观!九、结束语我的论文不长,简单的介绍了许多关于昆虫和观赏昆虫的知识,希望大家在读后能够增长一下对观赏昆虫的认识。学了这门课,收获很多,可不仅仅是弄清了一个区别而已,只是不知该怎么说。湖南观赏昆虫资源丰富,应在做好开发利用的宣传、教育工作的基础上,加强管理,科学规划,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地加以利用,并在利用的同时尽可能加以保护,以保证湖南观赏昆虫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参考文献 [1] 王音 周序国.《观赏昆虫大全》[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2] 李鹏翔.观赏昆虫[J]. 科学大众(中学版),2001年12期[3] 龙中伟. 观赏昆虫采捕加工法[J]. 农村新技术,2000年06期[4] 郑立军 靳桂敏 杨新廷;. 观赏昆虫刍议[J]. 野生动物,2001年03期[5] 吴福泉. 观赏昆虫资源的开发利用[J]. 广东蚕业,1999年03期[6] 朱巽. 湖南观赏昆虫资源的利用研究[J].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7年04期[7] 高卫红. 另类宠物欣赏——观赏昆虫[J].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4年06期

农业昆虫研究学进展论文

蜻蜓是自然界最优秀的飞行者之一,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蜻蜓的科技论文,希望你们喜欢。 关于蜻蜓的科技论文篇一 洛阳地区蜻蜓目昆虫资源概述 摘要: 为了解洛阳地区蜻蜓目昆虫多样性状况,作者2010~2013年在洛阳地区所辖9县2区,进行了多次针对蜻蜓的采集调查,获得了较全面的标本数据,共采获蜻蜓目昆虫标本700余号。本研究记述了分布于洛阳地区的蜻蜓,共计6总科、15科、37属、57种。通过对洛阳地区蜻蜓目昆虫的资源调查研究,列出了洛阳蜻蜓名录,并对洛阳分布的蜻蜓属(种)数量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 蜻蜓目;分布;洛阳 中图分类号:Q968.2(261)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4)05-0109-04 蜻蜓目昆虫是一类比较古老的昆虫类群,其幼虫(稚虫)水生,成虫陆生,对环境变化十分敏感,尤其是水质的变化,对水质的污染程度具有指示性[1]。其成虫是农、林业的天敌昆虫,还是一类药用昆虫。我国蜻蜓种类约有650余种[2,3],约占世界蜻蜓总数的10%。据王治国(2007)[4]《河南蜻蜓志》一书记述,河南蜻蜓目昆虫计6总科、15科、96种,而洛阳地区具有独特的地貌,气候和生态环境比较复杂,蜻蜓目昆虫资源十分丰富,但过去一直没有系统进行调查研究,目前这方面的资料十分匮乏。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几年来标本的采集、调查、研究后,对洛阳地区蜻蜓目昆虫资源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归类和分析,对洛阳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资源调查、开展相关研究等提供参考依据。 1洛阳地区自然地理概况 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亚欧大陆桥东段,横跨黄河中游两岸,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2℃,年降水量546 mm,平均相对湿度66%,平均无霜期225天。洛阳东邻郑州,西接三门峡,北跨黄河与焦作接壤,南与平顶山、南阳相连。东西长约179 km,南北宽约168 km;地处秦岭山脉东段,地势西高东低,境内山川丘陵交错,其中山区45.5%、丘陵40.7%、平原占13.8%。此外,洛阳地区跨黄河、长江两大水系,主要流域面积为黄河水系,洛河、伊河为主干河流,二者在偃师境内交汇称为伊洛河,而汇入黄河,南部老灌河、白河、汝河自北西向南东汇入长江;地处中纬度内陆地区,远离海洋,故而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 2洛阳地区的蜻蜓资源 经调查、研究、鉴定得知,目前洛阳地区蜻蜓目昆虫共计57种,分别隶属于2亚目6总科15科37属,名录如下: 2.1差翅亚目Anisoptera 2.1.1大蜓总科 Cordulegasteroidea 大蜓科 Cordulegasteridae 圆臀大蜓属 Anotogaster Selys,1854 (1)双斑圆臀大蜓 Anotogaster kuchenbeiseri Foerster 分布:栾川、嵩县。 大蜓属 Cordulegaster Leach,1815 (2)晋大蜓 Cordulegaster jinensis Zhu et Han 分布:栾川、嵩县、洛宁、新安。 裂唇蜓科 Chlorogomphidae 华裂唇蜓属 Sinorogomphus Carle,1995 (3)侗乡华裂唇蜓 Sinorogomphus tunti Needham 分布:栾川、孟津、吉利、嵩县。 2.1.2蜓总科 Aeschnoidea 蜓科 Aeschnidae 伟蜓属 Anax Leach,1815 (4)黑纹伟蜓 Anax nigrafasciatus Oguma 分布:孟津、吉利、偃师、新安。 (5)马大头[碧伟蜓]Anax parthenope julius Brauer 分布:孟津、吉利、偃师、栾川。 头蜓属 Cephalaeschna Selys,1883 (6)淡绿头蜓 Cephalaeschna patrorum Needham 分布:洛宁、栾川、嵩县、汝阳。 普蜓属 Planaeschna McLachlan,1895 (7)米普蜓 Planaeschna milnei Selys 分布:洛宁、栾川。 春蜓科 Gomphidae 亚春蜓属 Asiagomphus Asahina,1985 (8)和平亚春蜓Asiagomphus pacificus Chao 分布:栾川。 异春蜓属 Anisogomphus Selys,1854 (9)马奇异春蜓Anisogomphus maacki Selys 分布:洛宁、栾川、嵩县。 戴春蜓属 Davidius Selys,1878 (10)平截戴春蜓Davidius truncus Chao 分布:栾川。 环尾春蜓属 Lamelligomphus Fraser,1922 (11)环纹环尾春蜓Lamelligomphus ringens Needham 分布:洛宁、栾川、嵩县。 小叶春蜓属 Gomphidia Selys,1854 (12)联纹小叶春蜓Gomphidia confluens Selys 分布:孟津、吉利、偃师。 2.1.3蜻总科 Libelluloidea 伪蜻科 Corduliidae 金光伪蜻属 Somatochlora Selys,1871 (13)绿金光伪蜻Somatochlora dido Needham 分布:洛宁、栾川、嵩县、汝阳。 大蜻科 Macromiidae 弓蜻属Macromia Rambur,1842 (14)摩氏弓蜻Macromia moorei moorei Selys 分布:栾川、汝阳。 蜻科 Libellulidae 蜻属 Libellula Linnaeus,1758 (15)基斑蜻Libellula depressa Linnaeus 分布:洛宁、栾川、嵩县。 宽腹蜻属 Lyriothemis Brauer,1868 (16)闪绿宽腹蜻Lyriothemis pachgastra Selys 分布:栾川。 灰蜻属 Orthetrum Newman,1833 (17)白尾灰蜻Orthetrum albistylum speciosum Uhler 分布:全地区广布。 (18)褐肩灰蜻Orthetrum japonicum internum McLachlan 分布:孟津、吉利、偃师、汝阳。 (19)线痣灰蜻Orthetrum lineostigma Selys 分布:洛宁、新安。 (20)狭腹灰蜻Orthetrum sabina Drury 分布:孟津、吉利。 (21)异色灰蜻Orthetrum triangulare melania Selys 分布:洛宁、栾川、嵩县、新安。 (22)青灰蜻Orthetrum triangulare triangulare Selys 分布:孟津、吉利、栾川、嵩县、伊川。 红蜻属 Crocothemis Braure,1868 (23)红蜻Crocothemis servilia Drury 分布:全地区广布。 多纹蜻属 Deielia Kirby,1889 (24)异色多纹蜻Deielia phaon Selys 分布:孟津、吉利、栾川。 赤蜻属 Sympetrum Newman,1833 (25)大赤蜻Sympetrum baccha Selys 分布:洛宁、栾川。 (26)半黄赤蜻Sympetrum croceolum Selys 分布:栾川。 (27)夏赤蜻Sympetrum darwinianum Selys 分布:栾川、嵩县。 (28)眉斑赤蜻Sympetrum eroticum eroticum Selys 分布:洛宁、栾川。 (29)旭光赤蜻Sympetrum hypomelas Selys 分布:栾川。 (30)黄腿赤蜻Sympetrum imitens Selys 分布:孟津、吉利、新安、宜阳。 (31)褐顶赤蜻Sympetrum infuscatum Selys 分布:栾川。 (32)小黄赤蜻Sympetrum kunckeli Selys 分布:洛宁、栾川、嵩县。 (33)小赤蜻Sympetrum parvulum Bartenef 分布:洛宁、栾川、嵩县。 (34)秋赤蜻Sympetrum frequens Selys 分布:洛宁、栾川、嵩县、宜阳。 玉带蜻属 Pseudothemis Kirby,1889 (35)玉带蜻Pseudothemis zonata Burmeister 分布:全地区广布。 褐蜻属 Trithemis Brauer,1868 (36)晓褐蜻Trithemis aurora Burmeister 分布:栾川。 黄蜻属 Pantala Hagen,1861 (37)黄蜻Pantala flavesens Fabricius 分布:全地区广布。 2.2均翅亚目(束翅亚目)Zygoptera 2.2.1色�总科 Calopterygoidea 丽�科 Amphiptergidae 大丽�属 Philoganaa Kirby,1890 (38)粗壮大丽�Philoganaa robusta Navas 分布:栾川。 色�科 Calopterygidae 色�属 Calopteryx Leach,1815 (39)黑色�Calopteryx atratum Selys 分布:栾川、嵩县。 眉色�属 Matrona Selys,1853 (40)晕翅眉色�Matrona basilaris Selys 分布:洛宁、栾川、嵩县、宜阳、新安。 (41)褐翅眉色�Matrona basilaris nigipectus Selys 分布:洛宁、栾川、嵩县。 绿色�属 Mnais Selys,1853 (42)绿色�Mnais andersoni tenuis Oguma 分布:洛宁、栾川、嵩县、宜阳、新安、孟津。 闪色�属 Calipaea Selys,1859 (43)紫闪色�Calipaea consimilis McLachlan 分布:栾川。 溪�科 Euphaeidae 尾溪�属 Bayadera Selys,1853 (44)巨齿尾溪�Bayadera medanopteryx Ris 分布:洛宁、栾川、嵩县。 2.2.2�总科 Coenagrionoidea �科 Coenagrionidae 黄�属 Ceriagrion Selys,1876 (45)长尾黄�Ceriagrion falla Ris 分布:洛宁、栾川、嵩县。 瘦�属 Ischnura Charpentier,1840 (46)青纹瘦�Ischnura senegalenensis Rambur 分布:栾川。 (47)二色瘦�Ischnura lobata Needham 分布:栾川、嵩县。 扇�科 Platycnemididae 长腹扇�属 Coeliccia Kirby,1890 (48)四斑长腹扇�Coeliccia didyma Selys 分布:栾川、孟津、偃师。 (49)六斑长腹扇�Coeliccia sexmaculatus Wang 分布:栾川、嵩县。 华扇�属 Sinocnemis Wilson & Zhou,2000 (50)河南华扇�Sinocnemis henanese Wang 分布:栾川、嵩县。 扇�属 Platycnemis Charpentier,1840 (51)白扇�Platycnemis foliacea foliacea Selys 分布:全地区广布。 (52)粉扇�Platycnemis phyllopoda Djakonov 分布:洛宁、栾川。 山�科 Megapodagriidae 藏山�属 Mesopodagrion McLachlan,1896 (53)藏山�Mesopodagrion tibetanum McLachlan 分布:洛宁、栾川。 齿山�属 Rhipidolest Ris,1912 (54)二星齿山�Rhipidolest nectans Needham 分布:栾川。 2.2.3丝�总科 Lestinoidea 丝�科 Lestidae 丝�属 Lestes Leach,1815 (55)蕾尾丝�Lestes nodalis Selys 分布:栾川。 综�科 Chlorolestidae 绿综�属 Megalestes Selys,1862 (56)褐腹绿综�Megalestes chengi Chao 分布:栾川。 (57)褐尾绿综�Megalestes distans Needham 分布:栾川、嵩县。 3 洛阳地区蜻蜓属种的数量分析 地位以及与全省所具有的各属、种之间相比有着明显的差异。差翅亚目在洛阳地区所含属、种的数量分别是22属37种,均翅亚目为15属20种,与全省范围内蜻蜓目属、种的比较来看,洛阳地区差翅亚目的属种数量占全省比例分别为52.4%和58.7%,而均翅亚目所占比例分别为78.9%和60.6%,总体来看,洛阳地区蜻蜓目昆虫占全省属、种的比例分别是60.7%和59.4%。由表1可以看出,差翅亚目的大蜓科、裂唇蜓科、蜓科、蜻科,均翅亚目的丽�科、色�科、溪�科、扇�科、山�科、综�科,无论从属的数量上,还是从种的数量上来看,在洛阳地区蜻蜓目昆虫的分布上所占的地位十分明显和重要,说明洛阳地区十分适合蜻蜓目昆虫的生存。由于洛阳地区跨黄河、长江两大水系,区内河流众多,有“四面环山,六水并流,八关通邑,十省通衢”之称,且区内山川丘陵交错,地形复杂多样,植被类型更是多样化,区域性较强,故在蜻蜓的分布上也表现出了丰富的多样性和明显的差异性,尤其是洛阳地区的西部和南部,雨水比较充沛,使得这些地区的蜻蜓数量和种类所占比例也比较高,蜻蜓资源也十分丰富,同时也说明,洛阳地区的水质还是比较好的。 参考文献: [1]黄小清,蔡笃程.水生昆虫在水质监测与评价中的应用[J].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6,12(2):72-75. [2]王治国.中国蜻蜓名录:昆虫纲蜻蜓目[J].河南科学,2007,25(2):219-238. [3]王治国,王正用,李东升.河南蜻蜓目昆虫调查[J].河南科学,1990,8(3/4):78-94. [4]王治国.河南蜻蜓志:蜻蜓目[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6. [5]张大治,张志高.陕西蜻蜓目昆虫资源概述[J].农业科学研究,2006(1):45-50. [6]杨晓燕,郑哲民.陕西省蜻蜓目的初步调查[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16(1):60-68. [7]赵修复.中国春蜓分类[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120-155. [8]李鹏,于昕,周长发.中文蜻蜓常用名称考[J].昆虫知识,2005,42(4):475-478. [9]江尧桦,徐延强,王波.山东蜻蜓目昆虫概述[J]. 山东林业科技,1996(6):28-29. [10]Yeh W C. Three dragonflies(Odonata) newly recorded in Taiwan[J]. Formosan Entomol.,2006,26(2):187-195.山 东 农 业 科 学2014,46(5):113~114,117Shand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关于蜻蜓的科技论文篇二 浅谈蜻蜓眼式玻璃珠的工艺型式与审美体验 摘 要:蜻蜓眼式玻璃珠系统地反映了中国琉璃珠的鼎盛时期,见证了中西文化全方位的交流过程,展示了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地域特色、信仰方式、文化背景、科技发展以及审美趣味,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结晶。 关键词:蜻蜓眼式玻璃珠;审美;工艺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3-0174-01 一、概述 蜻蜓眼式玻璃珠,是指以眼睛图案作为装饰的玻璃珠。在珠体上嵌入一种或数种不同于母体颜色,形成一层或多层类似眼睛的效果,或在珠体上造出凸出表面的眼睛形状,形成“鼓眼”,与蜻蜓的复眼十分相似。西方学界称之为“眼式珠”或“复合眼式珠”,安家瑶称它为“镶嵌玻璃珠”,这种珠子的制造方法多样,并非“镶嵌”一种方法,然而以其形式命名的“蜻蜓眼式玻璃珠”却更为形象和全面。 二、造型分类 蜻蜓眼式玻璃珠均为手工制造,所以会带有随意性,同时也具有唯一性,也就是说我们很难找到两件相同的珠子。如果完全依据其外观,我们发现难以对其进行准确的分类。国外学者曾经提出通过其上“眼珠”制造工艺的不同来对蜻蜓眼式玻璃珠进行分类的方法。我国出土蜻蜓眼式玻璃珠,根据其“眼珠”造型的不同所反映的制造工艺,可分为九种造型。 A型:层状眼珠。早期的层状眼珠,是在珠体上多次滴不同颜色的玻璃料,由下至上渐次减小,再加以修整而成。更为常见的做法是,按照上述方法单独制作眼珠,趁母体尚未凝固时嵌入,加以打磨修整而成。 Aa型:“瞳孔”位于眼眶正中,又称为同心圆纹眼珠。在中国出土的蜻蜓眼式玻璃珠中,年代最早。 Ab型:“瞳孔”位于一侧,即离心圆纹眼珠。整体形成“斜视”的效果,给珠体平添活泼的氛围。 B型:圆斑状眼珠。艾森称之为“简易点状眼珠”,是制作最简单的一种类型,将不同于母体颜色的玻璃料滴在母体上,或将玻璃料滴加工成适当形状后嵌入未凝固的母体,略加修整即可制成。“眼”整体仅为一种颜色的玻璃料。 Ba型:平齐圆斑状眼珠。将加工好的玻璃料滴(即眼珠)嵌入母体,然后修整齐平。 Bb型:突出圆斑状。眼珠,保持滴上的玻璃料凸出于母体的状态,有时甚至通过修整突出强调。推测制造工艺应是:“先制成一带穿孔的圆形内胎,内胎先经烧制,然后在胎的外部再加涂白色的料,白色料之外再涂各种彩色料,以组成各种纹饰。 C型:嵌环眼珠。将不同于母体颜色的玻璃料制成细条,嵌入母体,近环形,成为“眼眶”,环内的母体颜色形成眼珠的效果。嵌入的料环略呈弯月形,眼珠整体给人一种“斜视”的印象,嵌入的料环已脱落,时代为战国。 D型:角锥状眼珠。将母体制成带有多个角锥的不规则形态或在圆形母体上嵌入单独制作的角锥,这种装饰手法要和其他方式组合运用,角锥状眼珠最为突出。 E型:套圈眼珠。一个大圆圈中套若干小圆圈,艾森描述为“小眼分组置于特定颜色(通常是棕色)的区域”,小圆圈的数量似有定规,通常为六个或七个,其中一个位于中心,其余环绕置于周围,在港台收藏界常被称为“六星纹”和“七星纹”。 F型:镶嵌玻璃料卷眼珠。是在母体上滴大滴的玻璃料,在周围镶嵌不同颜色玻璃料条裹成的卷,形成眼眶的同时,又具有睫毛的效果,艾森简称为“镶嵌料卷”。 H型:几何线间隔眼珠。用连珠点纹形成圆、椭圆、三角等形状,将珠体表面的眼珠分隔开来,形成若干独立的小单元。 I型:组合型眼珠,即复合眼珠。采取多种装饰手法于一体。上述八型蜻蜓眼式玻璃珠中很多装饰手法都不是单一的,分型的依据是主要的装饰手法。 三、工艺特征与装饰纹饰 蜻蜓眼式玻璃珠集中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其造型、色彩及制作工艺均具有多样性。从质地上讲,有陶胎与玻璃胎两种,玻璃胎又分为透明与半透明。从造型上看,有方、圆、管状形,亦有相对内敛、平滑、整体的表现方式,亦有造型夸张、强调眼球凸出的效果。 蜻蜓眼式玻璃珠的纹饰丰富多彩,以眼形纹为装饰,最初是从埃及或西亚经印度传入中国的。融入中国文化后,蜻蜓眼式玻璃珠最初的宗教象征意义渐渐消失,在纹饰上也出现了更多中国式样的图案。比如:对称图案或点线连接,还有称为“珍珠地”或“连珠纹”的纹饰都是当时中国流行的样式。典型纹样是大眼里套贴小眼的复眼星纹珠,根据小眼数目被分成三星纹、五星纹、六星纹、七星纹等,甚至有十二星纹。此外,春秋时出现的被称作泼墨纹的珠子,尤其具有水墨大写意的雏形,其纹饰妙绝、配色讲究,有勾魂摄魄的惊人美感。 四、美学特性与审美感受 黑格尔认为,艺术形式不是随意创造出来的,相反,它们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和历史状态的具体规定性之中。正如蜻蜓式玻璃珠注定只会产生于中西文化有所交流的大背景下,也只能产生在先人们熟练掌握玻璃制作技术的情况下。而人类对抽象的几何形图案有一种天然的爱好和一种天赋的感觉,也正是因为这种感觉,先人们才首先选择眼形纹构成琉璃珠的装饰图案。 审美就是感受、领悟客观事物或现象所呈现的美;是先人们将社会实践中与客观事物或现象,以历史为背景所建构的一种特殊表现性关系。西方的艺术创造是入木三分的细腻肌肉块状和骨骼关节灵活的直观再现。东方艺术则是充分利用外在条件的包裹意象影射着人体内在的那种气质和想象。“蜻蜓眼”作为琉璃艺术的代表,是人类审美表现关系专注于对象生动可感的表现性形式,是合规律性与目的性的统一,它们与先人首先形成了意志实践关系和理智认知关系。 五、民族创新性与图腾崇拜 战国早期以后,楚地成为中国蜻蜓眼式玻璃珠最为流行的地区,仿制的蜻蜓眼式珠,与此是密不可分的。这些模仿蜻蜓眼式玻璃珠的标本,材质之多样,形式之丰富,不见于西方古代世界,应当是本土制造的。它们的存在表明,蜻蜓眼式玻璃珠传入之后,得到了本土文化的强烈共鸣。 楚人有强烈的的艺术创造意识,从来不满足于单纯的模仿,楚国利用已经掌握的玻璃工艺仿制了大量的蜻蜓眼式玻璃珠,在仿制过程中,极富创造力的楚人由于自己审美习惯,把自己偏爱的传统纹样也添加一点进去,蜻蜓眼式玻璃珠上醒目的菱形纹就是楚人偏爱的一种纹样。从玻璃珠的发展来看,玻璃珠上的纹饰越来越富于变化,越来越丰富。单纯的蜻蜓眼纹装饰发展到多种纹饰组合的绚丽繁复的复合纹饰,使玻璃珠更加精美、典雅,充分体现出楚人审美情趣。 蜻蜓眼式玻璃珠具有多方面社会功能。由于其外形极具观赏性,不仅有精美的装饰艺术特性,更多的是贵族们把能够佩戴它作为身份的象征。其眼形纹饰也有明显的宗教信仰含义。佛教徒对琉璃极其重视,把它视为七宝之一。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汉译的印度佛经亦有记载。“骨之精气凝为瞳孔。筋之精气凝为黑眼珠。气之精气凝为白眼仁。”眼睛乃“心之符也”。可见眼球凝聚了不可替代的原始神秘力量,人们相信眼球的魔力,并且认为眼球越多魔力越大。 六、结语 蜻蜓眼式玻璃珠最早在公元前二千纪在地中海沿岸出现,进入中国的时间不晚于春秋晚期。蜻蜓眼式玻璃珠系统地反映了中国琉璃珠的鼎盛时期,见证了中西文化全方位的交流过程,为科学研究中国古玻璃艺术提供了契机。 参考文献: [1]王敏.琉璃[J].上海工艺美术,1998,(03). [2]蒋玄怡.古代的琉璃[J].文物,1959,(06). [3]朱狄.艺术的起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4]潘谷西.段文杰.中国美术全集・琉璃[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第三册. [5]李会.蜻蜓眼式玻璃珠的初步研究.《四川大学》2004年硕士论文. 看了关于蜻蜓的科技论文的人还看 1. 关于科技论文的范文 2. 关于科技论文2000字 3. 关于光的科技论文 4. 关于手机的科技论文 5. 关于科技的议论文作文

可以参考这篇文章《中国蔬菜昆虫学研究的主要成就和展望》朱国仁以下是摘要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蔬菜生产和消费国.1997年全国蔬菜播种面积1128万hm2,总产量3.45亿吨[1],年人均占有量276kg,分别比1987年增长102%、123%和130%.我国用3.94%耕地创造的蔬菜年产值已超过2500亿元,在种植业中仅次于粮食位居第二,蔬菜出口额122亿元.列农产品首位,蔬菜生产已成为农村的一项支柱性产业.科学技术进步是提高蔬菜生产水平的技术保障.我国有记载的蔬菜害虫700多种[2],天敌781种[3].其中分布广泛、危害性较重的害虫约60余种,包括小菜蛾、甜菜夜蛾、黄曲条跳甲、棉钤虫、烟青虫、温室白粉虱、美洲斑潜蝇、南美斑潜蝇、朱砂叶螨、侧多食跗线螨、菜蚜和瓜(棉)蚜等世界性害虫(螨).建国50年来,蔬菜昆虫学密切结合生产,在不断地解决害虫防治问题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其保障蔬菜生产的作用估计为8%~10%;同时相关的理论性研究也有可喜的进展,使之成为农业昆虫学领域蓬勃发展的分支学科.

昆虫外部形态研究进展论文

蚂蚁很怕水,每到下雨之前蚂蚁都要搬家,否则他们的家就会被淹没的。以前我只知道这种细小的生物叫蚂蚁,并不知道它们能干什么活。不过,我这次注意了,它们能搬家、能搬粮食,它们还能泡蚂蚁酒呢!蚂蚁不仅仅怕谁,它们还怕火。上次我们故意放一点白糖到蚂蚁洞前引诱蚂蚁出洞来的时候我们就马上拿火来烧蚂蚁,可是,谁知,它们会不顾一切生命地把糖一起搬下洞去,在那一瞬间我都惊呆了。我觉得观察蚂蚁很有趣,以后我还要多多观察蚂蚁。

昆虫的外部形态特征主要有:

昆虫成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

头部长有一对复眼和若干单眼、一对触角、一个口器;

胸部长有两对翅(或一对翅,或无翅)和三对分节的足,叫附肢;

腹部分为多节,每节两侧各有一个气门,是昆虫的呼吸器官,尾节为昆虫的产卵器。

昆虫身体外面包裹有几丁质的外骨骼,体内无骨骼。

昆虫是地球上唯一会飞翔的无脊椎动物。

昆虫的形态特征

《昆虫记》昆虫的外形和生活特征如下:

1、干泥蜂:他们喜欢在潮湿温暖的地方筑巢。他们经常在烟囱里筑巢,那里的温度适合干泥蜂生存,但是干泥蜂的幼崽经常窒息,所以干泥蜂会在宽阔的烟囱里筑巢。

2、萤火虫:在外表看,它有六只短脚,喜欢用它们散步。当雄性萤火虫完全发育时,它们会长出翅膀,因为它本身就是甲虫,雌性萤火虫会一辈子都是幼虫状态。

3、蟋蟀:当选择住的地方时,它们都是仓促建造的,没有安全保障。他们通常选择排水条件好、阳光充足的地方,在选择这些地方时,他们必须自己建造。

4、蝈蝈:强壮的脚,大肚子和良好的跳跃。生于原野草丛、矮林和灌木,通常藏在草丛中,或者在植物茎上爬行、栖息和觅食。它主要吃植物的茎、叶、瓜和果实。

5、圣甲虫:也被称为金龟子,它是最大和最著名的蜣系食粪虫的一种。月牙形顶壳的前有六颗细尖的牙齿,它们不仅是挖掘工具和切割工具,又是插、举、抛、甩粪料中无养分植物纤维的叉子,而且还可以当耧耙,把好吃的东西全都耧过来。

内容简介:

《昆虫记》分十卷,每一卷分17~25不等的章节每章节详细、深刻地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同时收入一些讲述经历、回忆往事的传记性文章。在该书中,作者描述了小小的昆虫恪守自然规则,为了生存和繁衍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作者依据其毕生从事昆虫研究的经历和成果,以人性化观照虫性,以虫性反映社会人生,其重点介绍了他所观察和研究的昆虫的外部形态、生物习性,真实地记录了几种常见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死亡等。

谈到昆虫,也许我们已经很熟悉了。彩色纷飞的蝴蝶,访花酿蜜的蜜蜂,吐丝结茧的蚕宝宝,引吭高歌的知了,争强好斗的蛐蛐,星光闪烁的萤火虫,身手矫健、形似飞机的蜻蜓,憨厚可爱的小瓢虫,举着一对大刀、怒目圆睁的螳螂,令人讨厌的苍蝇、蚊子、蟑螂等等。那么,昆虫还有哪些呢?蜘蛛算不算昆虫呢?蜗牛算不算昆虫呢?你别发笑,还真有人以为蜗牛也是昆虫。那天我在寝室嚷嚷着要抓五只昆虫的时候,同学就提议我去逸苑抓个蜗牛,还和我正儿八经地争论起来。 那到底什么才是昆虫呢,我想这是接触昆虫之前你必须了解的问题。昆虫和其它生物一样,有着自己特殊的分类位置。它在动物界中属于节肢动物门中的昆虫纲。其主要特征如下:(1)身体的环节分别集合组成头、胸、腹三个体段,但不分部;(2)头部是感觉和取食中心,具有口器(嘴)和1对触角,通常还有复眼及单眼;(3)胸部是运动中心,具3对足,一般还有2对翅;(4)腹部是生殖与代谢中心,其中包含着生殖器和大部分内脏;(5)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经过一系列内部及外部形态上的变化,才能转变为成虫。这种体态上的改变称为变态。(6)会鸣叫的昆虫是雄性,雌性不会鸣叫。因此,昆虫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体躯三段头、胸、腹,2对翅膀6只足;1对触角头上生,骨骼包在体外部;一生形态多变化,遍布全球旺家族。”有了昆虫的概念,对前面的问题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了答案:蜘蛛的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两段,还长着8条腿,所以不是昆虫。而蜗牛属于软体动物门中的腹足纲,更加和昆虫扯不上关系了。

昆虫嗅觉基因功能研究论文

昆虫作为地球上最为成功的类群,已经成功地进化了精细的化学感受系统,通过化学感受系统适应各种复杂的环境,保持种群的繁荣。自1991年在动物中发现嗅觉受体基因以来,关于昆虫感受化学信息的周缘神经系统的分子和细胞机制方面的进展十分迅速。

昆虫周缘神经系统的感受化学信息的分子和细胞机制进行综述。首先对昆虫感觉气味的细胞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介绍。昆虫嗅觉神经元在感受化学信息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昆虫嗅觉神经元上表达的嗅觉受体不同而执行着各异的功能。

各种嗅觉神经元对于化学信息的感受谱有较大的区别;嗅觉神经元对化学信息类型、浓度、流动动态等产生相应的电生理特征反应。研究表明同一种神经原可以感受多种化学信息,而一种化学信息也可以被多种神经原所感受。

由神经原对化学信息感受所形成的特征组合就是感受化学信息的编码。其次较为详细地论述与昆虫感受气味分子相关的一些蛋白质的研究进展。气味分子结合蛋白是一类分子量较小、水溶性的蛋白,主要位于化学感受器神经原树突周围的淋巴液中。

在结构上的主要特征是具有6个保守的半光氨酸和由6个α螺旋组成的结合腔。自1981年发现以来,已经在40余种昆虫中发现上百种。

由于研究手段的不断进步,已经对该类蛋白的表达特征、结合特性以及三维结构和结合位点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多个可能的功能假说,在诸多的假说中,较为广泛接受的是气味分子结合蛋白在昆虫感觉气味的过程中,是与疏水性的气味分子相结合,并将气味分子运输到嗅觉神经原树突膜上的嗅觉受体上。

这些处于树突膜上的嗅觉受体则是昆虫感觉气味过程中的另一个十分重要的蛋白质。目前,已经在果蝇、按蚊、蜜蜂和家蚕等10余个昆虫种类中发现上百个嗅觉受体蛋白基因。这类蛋白是跨膜蛋白,一般具有7个跨膜区,整个蛋白的氨基酸残基在400~600个。

昆虫的嗅觉受体蛋白的N-端在胞内,而C-端在胞外,这与G耦联蛋白不同。而且,昆虫的一个嗅觉神经元可以表达1~3个嗅觉受体蛋白,也与哺乳动物的一个神经元只表达一种受体蛋白有所不同。

每种嗅觉受体可以感受多种气味分子,而一种气味分子可以被多个嗅觉受体所感知,这样组成了感受化学信息的编码谱。

扩展资料:

采用基因敲除技术和膜片钳技术研究发现,昆虫的嗅觉受体蛋白在信号传导中也有特殊性,即嗅觉受体可以直接作为离子通道,而引起动作电位。还有近来的研究表明,神经膜蛋白对于果蝇的性信息素感受神经元感受性信息素cVA是必要的。

实际上,昆虫对于化学信息的感受和信号的转导,并不是上述蛋白单独起作用完成的,而是多种蛋白相互作用的结果。论文最后对该领域研究内容进行了展望。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昆虫的嗅觉与行为

随着昆虫化学生态研究的深入,昆虫嗅觉生理研究也成为昆虫生理研究的热点。昆虫对挥发性化学信号识别依赖触角上的嗅觉感受器,昆虫触角是相当灵敏的嗅觉传感器,能从周围环境中众多不相干的化合物中辨别出必要的化学信号(信息化学物质),例如性信息素,即使是化学结构上的一个微小变化也会令其彻底失去活性。昆虫嗅觉系统的这种不寻常的选择性与高度敏感性紧密相关。

昆虫灵敏的“鼻子”就是触角,触角上分布着许许多多能辨别气味的嗅觉器。据动物学家研究,蜂王的每个触角上有2000多个嗅觉器,工蜂有6000多个,雄蜂有3000多个;雄金龟子的每个触角上有40000多个嗅觉器……昆虫的嗅觉器如此之多,难怪昆虫的触角要比人的鼻子灵敏亿万倍啊!触角除了有嗅觉功能外,有的还具有触觉、听觉等功能。感受器要识别不同的化学物质,往往是通过受体的特异性结合,而受体往往是蛋白类物质,因此推断在DNA中一定有决定受体蛋白的基因,即所谓“嗅觉基因”。你满意吗?

你是温医的吧?嘿嘿。。。。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