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西安邮电大学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

西安邮电大学论文题目

知网上有呀 [1]马晓燕. 积极引领消费观念——现代广告理念之一[J]. 兰州商学院学报,2000,(4). [2]蒋亦斌. 当代中国消费观念变迁解读[D].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2005. [3]陈柏羽. 改革开放30年:《广州日报》广告视野中的消费观念变化研究[D]. 华南理工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2010. [4]黄艳. 电视广告对新时期农村消费观念的说服影响研究[D]. 广西大学: 广西大学,2008. [5]鲍静. 从《宁波晚报》房地产广告传播表现看宁波住房消费观念[J].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2). [6]董雅丽,赵丽红. 基于广告诉求转变的消费观念变迁研究[J]. 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9,(2). [7]方英. 从广告看住房消费观念的变化——对《广州日报》房地产广告的内容分析[J]. 经济师,2006,(4). [8]宁寒松. 异国电视广告对本土消费观念的影响[J]. 新闻爱好者,2011,(15). [9]赵津晶. 当代大学生广告媒介接触行为对其消费观念影响的研究——以武汉地区普通高校为例[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1). [10]赵津晶. 广告媒介接触行为对农村居民消费观念影响的研究[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0,(4). [11]曾洁. 河南农村受众广告接触行为对其消费观念的影响分析[J]. 广告大观(理论版),2009,(4). [12]曾洁. 广告对农村受众消费观念的影响研究[J].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5). [13]王莹. 广告媒体与消费观念的相互影响[J]. 中国商界(下半月),2009,(6). [14]蒋亦斌. 当代中国消费观念变迁的阶段和特点——以广告传播表现为视角[J]. 商场现代化,2006,(20). [15]赵政一. 浅谈电视广告对大学生消费观念的影响[J]. 东方企业文化,2007,(2). [16]史建. 广告在塑造社会消费观念中的功能与责任探析[J]. 广告大观(理论版),2007,(1). [17]鲍静. 从广告传播表现探析宁波地区住房消费观念[J]. 商场现代化,2008,(9). [18]金若沙,宋双峰. 从广告的文化价值观看住房消费观念的变化[J].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19]金若沙,宋双峰. 房地产广告中的消费观念分析[J].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8,(4). [20]李金英. 广告中的消费观念与价值观[J]. 地质技术经济管理,2002,(3).

PLC和变频器在中央空调系统中的节能应用摘要:介绍一种以PLC作为总控制部件,采用变频器控制中央空调冷冻水循环泵,构成恒压循环供水;变频调速循环供水,以及用PLC控制一台软起动器分别起动4台井水泵的控制系统。从而实现节能的目的,提高系统的可靠性,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关键词:PLC;变频器;软起动器;节能1引言晶澳太阳能有限公司采用3台设备制冷机组用于生产设备制冷,设备冷冻水循环泵2台,额定功率30kW,一备一用。另采用2台空调制冷机组用于环境制冷,空调冷冻水循环泵3台,额定功率37kW,二用一备。两种循环水泵均为工频全速运转,由于设备冷冻水采用传统的固定节流方式来满足生产设备恒压供水要求和空调冷冻水采用固定节流的方式实现调节室内温度的目的,造成了大量电能的浪费,减短了水泵和阀门的使用寿命。现改造为由PLC作为核心控制部件,由变频器和设备冷冻水泵组成恒压供水系统。空调冷冻水根据温差△T控制原理,由变频器,PID温差控制器,温度变送器,循环泵组成温差△T控制变频调速系统。现公司有4口水井,井水泵额定功率为75kW,采用工频恒速运行。井水统一供给两种制冷机组冷却水、其他车间用水、消防用水等。由于井水泵的自耦降压起动方式控制机构宠大,故障率高。现改造为由PLC控制一台软起动器分别起动4台井水泵的起动方式。2硬件配置设计选用一台PLC作为核心控制部件,控制井水泵的软起动,设备冷冻水恒压供水和空调冷冻水的变频调速。其中,PLC选用Siemens公司的s7-200,CPU选用S7-222,电源模块一块,数字扩展模块选用EM223 24VDC 16输入/16输出。共24个输入点,22个输出点。数字量输入主要有循环泵手/自动运行方式的切换,循环水泵和井水泵的手动启/停操作和井水流量反馈。数字输出点用于19点继电器输出和两个冷冻水系统故障报警和井水流量报警。变频器选用MicroMaster430系列2台,一台额定功率30kW,用于控制设备冷冻水循环泵,另一台额定功率37kW,用于控制空调冷冻水循环泵。MicroMaster430系列变频器是风机类和水泵类的专用变频器,它拥有内置PID调节器,可以提高供水压力的控制精度,改善系统的动态响应。软起动器选用SIRIUS 3RW40系列一台,额定功率75kW,用于软起动井水泵。PID温差控制器一台,选用Transmit(全仕)G-2508系列PID双路温差控制器,用于设定温差,并将PID处理后的4~20mA的模拟信号送至变频器。压力变送器一个,用于检测设备冷冻水的管网压力,并将压力信号反馈给变频器。温度变送器两个,用于检测蒸发器两端的温度,并将温度信号送至PID温差控制器。3控制方案设计3.1设备冷冻水恒压供水控制方案设计控制原理如图2所示,设备冷冻水循环系统是一个密闭的系统,由1#,2#循环泵供水,供水压力要求在4.0±0.5Mbar。正常情况下,一台循环泵工频全速运转时,出水压力可达7.5 Mbar。具有很大的裕量,为避免电能的浪费,将设备冷冻水循环系统设计为恒压供水系统。方案设计有手动/自动两种工作方式。在手动方式下,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现场决定起/停水泵的变频运行,并设最高优先控制级,不受PLC的自动控制,以保证检修或出现故障时的安全使用。自动方式控制过程:将控制面板上设备冷冻水泵的手动/自动开关,打到“自动”档,由井水泵的运行给定PLC设备冷冻水泵的起动信号,PLC控制KM11吸合,并与变频器通信,由变频器1F软起动1#循环泵。压力变送器检测设备冷冻水管网压力,转化为4~20mA的模拟信号反馈至变频器1F,变频器1F通过内置的PID将检测压力与压力给定值进行比较优化计算,输出运行频率调节1#循环泵的转速。当压力变送器检测到的管网压力低于给定压力时,变频器输出频率上升,增加1#泵的转速,提高管网压力;反之,则频率下降,降低1#水泵的转速。为防止备用泵在备用期间发生锈蚀现象,在自动控制方式下,将1#、2#循环泵设置起始/停止周期,使其自动定时循环使用。为避免在水泵切换时,管网压力变化过大,应采取必要的起/停时间协调措施,以尽量保证水压的稳定,并在切换过程中,对压力检测信号进行一定延时的“屏蔽”,防止变频器在较高的压力信号下不起动。切换过程为:当设定的循环周期已到时,屏蔽压力检测信号。将正在运行的水泵的频率升至50Hz后切换为工频运行,之后将备用泵变频起动(备用泵与运行泵不固定),在频率升至30Hz时,切除工频泵,并取消对压力信号的屏蔽,恢复正常运行,如此循环。在水泵切换时为了防止KM11与KM12、KM21与KM22、KM11与KM22误动作同时吸合发生故障,须将它们电气互锁和程序互锁。当工作泵发生故障时,则立即停止工作泵,将备用泵投入变频运行,并输出声光报警,提示工作人员及时检修,当变频器发生故障时则停止水泵运行立即输出报警。3.2空调冷冻水系统循环泵变频调速控制方案设计控制原理如图3所示,空调冷冻水系统的供回水温度之差反映了冷冻水从室内携带热量的情况。温差大,说明室内温度高,应提高冷冻水泵的转速,加快冷冻水循环;反之,温差小,说明室内温度低,可以适当降低冷冻水泵的转速,减缓冷冻水循环。一般中央空调冷冻水系统设计温差为5oC~7oC。通过温差△T控制,控制冷冻水系统的循环状态,可以降低能源损耗,延长水泵的寿命。此外,空调冷冻水系统是一个密闭的系统不必考虑恒压问题。差控制器和循环泵温差闭环变频调速系统,控制冷冻水泵的转速随着室内热负载的变化而变化。工作过程为:温度变送器1、2分别在空调机组蒸发器输入和输出端测得温度后,转换为4~20mA的标准信号送入PID温差控制器,经PID与给定温差值比较处理后,输出4~20mA的标准信号到变频器2F的模拟量输入端,变频器2F输出相应频率,调节循环水泵的转速,达到控制温度的目的,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控制系统。系统设计为手动和自动两种控制方式手动方式工作过程与设备冷冻水泵手动工作方式类似自动控制过程为:将控制面板上的空调冷冻水循环泵手动/自动控制开关打到“自动”档,系统将在自动方式下运行,由井水泵的运行给定PLC空调冷冻水泵起动指令后,首先控制KM31吸合投入3#循环泵变频运行,由温度变送器1、2检测蒸发器两端的温度,并将温度信号送到PID温差控制器,PID温差控制器将检测到的温差与给定温差比较处理后的标准信号反馈给变频器2F。若检测到的温差大于温差给定值时,变频器2F提升输出频率,提高水泵的转速,加快冷冻水的循环;反之,则降低频率,降低水泵转速。在自动运行方式下,将3台水泵设定自动循环周期,定时自动循环使用。3台水泵的开闭顺序为“先开先关”的顺序,当室内热负荷加大时,若变频器2F的输出频率已升至50Hz,经一定延时(如20min),当检测温差值仍大于温差给定值时,通过PLC程序控制,把3#水泵切换为工频运行,再投入4#水泵变频运行,如此循环,直到变频运行5#水泵。当3台水泵被全部投入运行,且变频泵频率已至50Hz,经延时若频率仍没下降,则由PLC输出报警,提醒工作人员及时修改空调机组设定值;相反,当室内热负荷减小时,变频器2F降低输出频率,降低5#泵的转速,当频率降到20Hz时,若检测温差值仍低于温差给定值时,经延时(如20min),停止3#泵,依此类推。为保证变频器2F只控制一台水泵,将KM31、KM41和KM51电气互锁和程序互锁,同时须将KM31与KM32、KM41与KM42、KM51与KM52电气互锁。当变频器2F或水泵发生故障时,由PLC输出声光报警,提示工作人员及时检修。3.3井水泵软起动控制方案设计如图1所示,利用PLC控制一台软起动器,即可分别起动4台井水泵.将井水泵的运行方式设计为手动方式。具体控制过程为:按下控制面板上相应的起动按钮,如按下6#泵起动按钮,PLC控制KM61吸合并运行软起动器,软起动6#井水泵。当软起动器起动完毕后利用其辅助触点反馈信号给PLC,PLC断开KM61并立即闭合KM62,将6#井水泵切入工频运行,并停止运行软起动器,依此类推。为防止软起动器同时起动两台以上的井水泵,须将KM61、KM71、KM81、KM91电气互锁和程序互锁,另须将KM61与KM62、KM71与KM72、KM81与KM82、KM91与KM92电气互锁,4 S7-200与MM430变频器的通信设置S7-200PLC作为核心控制部件,它有总线访问权,可以读取或改写变频器的状态,控制软起动器的运行状态,从而达到控制和监视设备运行状态的目的。系统采用总线式拓扑结构,两台变频器采用总线接插件连入总线。S7-200选用S7-222CPU,软件采用WIN3.2。采用西门子Profibus屏蔽电缆及9针D形网络连接头。利用S7-222的自由通信口功能,即RS485通信口。由用户程序实现USS协议与两台MM430变频器通信。在硬件连接完毕后,需要对两台MM430变频器的通信参数进行设置,如表1所示。5软件设计在应用设计中,PLC起到“总监总控”的角色,可以对两台变频器的状态进行查询和控制。程序首先将S7-222的通信口初始化为自由通信口方式,然后程序进入一个顺序控制逻辑功能块。控制顺序为:手动起动井水泵,在井水流量满足要求的情况下,自动运行设备冷冻水循环泵和空调冷冻水循环泵。在PLC的程序中设计了井水泵的手动软起动井水泵控制、设备冷冻水循环泵和空调冷冻水循环泵自动定时循环程序;同时设计了设备冷冻水循环泵和空调冷冻水循环泵的手动控制程序。在本系统中采用了变频器自身控制的方法,这样就省去了对PLC的PID算法的编程。6结论本系统设计实际应用运行一个夏季后,得出与上个季度循环水泵电能消耗数据及故障次数如表2所示。数据显示,系统改造后节能达30%以上,并且在春,秋、冬季节空调冷冻水循环泵的节能效果会更加明显,并且故障发生次数大幅下降。因此采用调速调节流量的方式,可以大幅度降低截流能量的损耗,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并能延长水泵的寿命,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参考文献[1]王仁祥,王小曼.变频器在中央空调中的应用.通用变频器选型,应用与维护.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176-202.[2]西门子有限公司.MM430通信设置.MICROMASTER430使用大全.2003.12.[3]蔡行健.S7-200模块.深入浅出西门子S7-200PLC.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出版社,2003:95-125.[4]原魁,刘伟强.变频器基础及应用.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6.[5]罗宇航.流行PLC实用程序及设计(西门子S7-200系列).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叮叮猫进士 回答采纳率:42.2% 2010-03-24 20:38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交流变频调速技术已经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其应用越来越广泛。而电梯作为现代高层建筑的垂直交通工具,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关。随着人们对其要求的提高,电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拖动技术已经发展到了变压变频调速,其逻辑控制也由PLC代替原来的继电器控制。通过对变频器和PLC的合理选择和设计,大大提高了电梯的控制水平,并改善了电梯运行的舒适感,使电梯得到了较为理想的控制和运行效果。并利用旋转编码器发出的脉冲信号构成位置反馈,实现电梯的精确位移控制。通过PLC程序设计实现楼层计数、换速信号、开门控制和平层信号的数字控制,取代井道位置检测装置,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平层精度。该系统具有先进、可靠、经济的特色。该电梯控制系统具有司机运行和无司机运行的功能,并且具有指层、厅召唤、选层、选向等功能和具有集选控制的特点。关键词: 电梯; PLC; 变频调速; 旋转编码器ABSTRACTAs China'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exchange of VVVF technology has entered a new era, its application more widely. The elevator as a modern high-rise building the vertical transport, and is closely related to people's lives, as people raise their requirements, the lift has bee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ts technology has developed to drag the PSA Frequency Control, the logic control Also by the PLC to replace the original control relays.Through the PLC chip and a reasonable choice and design, Greatly improving the control of the elevator, the elevator and to improve the operation of comfort, so that the lift has been better control and operation results. And using a rotary encoder pulse a position feedback, and lift the precise control of displacement. PLC program designed to achieve through the floor count, for speed signal, to open the door of peace control of the digital control signals to replace Wells Road location detection devices, improving the reliability of the system accuracy of the peace. The system has advanced, reliable and economic characteristics.The elevator control system has run drivers and drivers operating without that manual and automatic features, and with that layer, called the Office for the election of the Commission to function, with election-control characteristics.Keywords: lift ; PLC; VVVF; rotary encoder目 录1 绪论 11.1 PLC控制交流变频电梯的简介 11.2 电梯控制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21.3 题目选择的来源与意义 31.4 本文所做的主要工作 32 电梯设备的介绍 42.1 电梯设备 42.1.1 电梯的分类 42.1.2 电梯的主要参数 42.1.3 电梯的安全保护装置 53 变频器的选择及其参数计算 73.1 变频器的分类 73.2 变频器的选择 73.2.1 变频器品牌型号的选择 73.2.2 变频器规格的选择 83.2.3 选择变频器应满足的条件 83.3 VS-616G5型通用型变频器 83.4 变频器有关参数的计算 103.4.1 变频器容量的计算 103.4.2 变频器制动电阻的计算 114 PLC的选择及硬件开发 124.1 PLC简介 124.2 控制器件的选择 144.2.1 PLC的选择 144.2.2 轿厢位置的检测元件 144.3 PLC硬件系统的设计 164.3.1 设计思路 194.3.2 I/O点数的分配及机型的选择 215 系统软件开发 255.1 电梯的三个工作状态 255.1.1 电梯的自检状态 255.1.2 电梯的正常工作状态 255.1.3 电梯的强制工作状态 265.2 系统的软件开发方法确定 265.2.1 软件设计特点 265.2.2 软件流程 275.2.3 模块化编程 295.3 系统的软件开发 305.3.1 电路的开关门运行回路 305.3.2 电梯的外召唤信号的登记消除及显示回路 335.3.3 利用旋转编码器获取楼层信息 355.3.4 呼梯铃控制与故障报警 355.3.5 电梯的消防运行回路 36结 论 38致 谢 39参考文献 40附录 Ⅰ VS-616G5型变频器的常用参数 41附录 Ⅱ VS-616G5变频器主要参数设置表 42附录 Ⅲ 梯形图 43

西安邮电大学电子工程学院 陕西西安 邮编

发表相关可以询问我。单位就填写学校

西安邮电大学期刊收录目录

省级期刊刊名: 西安邮电学院学报 Journal of Xi’an University of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s主办: 西安邮电学院周期: 双月出版地:陕西省西安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007-3264CN: 61-1300/TN历史沿革:现用刊名:西安邮电学院学报创刊时间:1989期刊荣誉: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该期刊一直以来都是核心期刊来的。没有改变---品 优刊 文章发表网*

西安邮电大学9319和8019区别为:招收对象不同、毕业证书不同、师资力量不同。

一、招收对象不同

1、西安邮电大学9319:西安邮电大学9319的招收对象为西安邮电大学。

2、西安邮电大学8019:西安邮电大学8019的招收对象为西安邮电大学(中英合作办学)。

二、毕业证书不同

1、西安邮电大学9319:西安邮电大学9319毕业后只可以得到西安邮电大学的毕业证书。

2、西安邮电大学8019:西安邮电大学8019毕业后既可以得到西安邮电大学的毕业证书,此外还可获得对应外校的毕业证书。

三、师资力量不同

1、西安邮电大学9319:西安邮电大学9319不会开设双语课程,由本校教师讲授专业核心课程。

2、西安邮电大学8019:西安邮电大学8019有海外留学背景的专业教师开设双语课程,外方学校选派优秀教师讲授专业核心课程。

中核心期刊的认定,目前国内比较权威的有两种版本《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和《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另外,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也是比较权威的社科类数据库。在国外较权威和著名的数据检索系统包括SCI、EI等,为了引导我校科技人员的论文投向, 使他们的论文能被权威检索系统收录,让更多的同行了解,以扩大自己的学术影响,提高我校科学研究的显示度,现将常用数据库来源期刊的简要情况介绍如下,以供科技人员及管理人员检索、订阅、职称评定等参考。另外,本指南还列出了核心期刊按影响因子的排序表和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影响因子排序表谨供参考。1、《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00版简称《引证报告》(核心期刊投稿首选),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简称中信所)每年出版一次,每年第四季度面向全国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发布上一年的科研论文排名。排名包括SCI、Ei、ISTP分别收录的论文量和中国期刊发表论文量等项指标。最后一项指的是各单位在《引证报告》收编的期刊中发表的论文数。《引证报告》以1300多种中、外文科技类期刊作为统计源,报告的内容是对这些期刊进行多项指标的统计与分析,其中最重要的是按类进行“影响因子”排名。 (见下表)《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00版2、《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版第一编 哲学、社会学、政治、法律类、军事第二编 经 济第三编 文化、教育、历史第四编 自然科学第五编 医药、卫生第六编 农业科学第一编 哲学、社会学、政治、法律类、军事A/K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1.中国社会科学 2.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社会科学战线 4.学术月刊 5.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6.天津社会科学 7.学术研究 8.江海学刊 9.江汉论坛 10.江苏社会科学 11.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2.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3.文史哲 14.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15.浙江学刊 16.浙江社会科学 17.社会科学研究 18.求是学刊 19.社会科学(上海)(吸收: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20.社会科学辑刊 21.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22.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3.中州学刊 24.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5.人文杂志 26.求索 27.思想战线 28.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9.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30.国外社会科学 31.南京社会科学 32.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3.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34.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5.齐鲁学刊 36.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改: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37.学海 38.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39.江西社会科学 40.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1.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2.河北学刊 43.学术界 44.东岳论丛 45.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46.东南学术 47.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48.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49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并入:社会科学) 50.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1.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52.北京社会科学 53.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54.学术论坛 55.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56.广东社会科学 57.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8.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9.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60.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1.山东社会科学 62.探索 63.学术交流 64.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65.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6.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67.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8.北方论丛 69.山东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70.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1.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72.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73.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4.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5.宁夏社会科学 76.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77.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8.云南社会科学 79.长白学刊 80.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81.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82.江淮论坛 83.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84.河南社会科学 85.内蒙古社会科学 86.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87.甘肃社会科学 88.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89.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90.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91.晋阳学刊 92.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93.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4.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5.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6.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7.贵州社会科学 98.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9.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B(除B9) 哲学 l.哲学研究 2.心理科学 3.心理学报 4.哲学动态 5.自然辨证法研究 6.孔子研究 7.自然辩证法通讯 8.心理学动态(改名为:心理科学进展) 9.中国哲学史 10.道德与文明 11.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12.现代哲学 13. 心理发展与教育 14.心理学探新 15.周易研究B9 宗教 l.世界宗教研究 2、宗教学研究 3、法音 4、敦煌研究 5.中国宗教 6.佛教文化 7.中国穆斯林 8.世界宗教文化C8 统计学 l. 中国统计 2.统计研究 3.统计与决策 4.数理统计与管理C9l 社会学 1.社会学研究 2.社会 3.妇女研究论丛 4、中国社会保障C92 人口学 l.人口研究 2. 中国人口科学 3.人口与经济 4.人口学刊 5、人口与计划生育C93 管理学 1.中国行政管理 2.管理世界 3.领导科学 4.中外管理 5.管理科学学报C96 人才学 1.中国人才C95 民族学 1.民族研究 2.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 3、贵州民族研究 4、广西民族研究 5、黑龙江民族从刊 6、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回族研究 8.世界民族 9. 中国民族 10.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改: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1.云南社会科学 12.青海民族研究 13.西北民族研究 14.满族研究 15.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改: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6.内蒙古社会科学 17.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改: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D1,3,5国际政治 1.世界经济与政治 2. 现代国际关系 3.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4.欧洲(改名为:欧洲研究)5. 国际问题研究 6. 当代亚太 7.国外理论动态 8. 美国研究 9.当代世界 10. 西亚非洲 11.东欧中亚研究(改名为: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12.国际展望 13.国际论坛 14.国际观察 15.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16.和平与发展 17.拉丁美洲研究 18.日本学刊 19.东南亚研究 20.国外社会科学D2,4,6 中国政治 1.政治学研究 2. 求是 3. 中国行政管理 4.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5. 了望 6.社会主义研究 7. 教学与研究(北京) 8.毛泽东思想研究 9.党的文献 10.马克思主义研究 11.青年研究 12.中国青年研究 13.探索 14.党建研究(北京) 15.中共党史研究 16.学习与探索 17.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18.社会科学研究 19.理论前沿 20.理论探讨 21. 新视野 22.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3.求是 24.理论与改革 25.科学社会主义 26.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8.工会理论与实践 29.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30.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31.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32.理论学刊 33.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34.妇女研究论丛 35.党政论坛 36.理论导刊 37.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38.理论探索 39. 半月谈 40.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41. 中国青年 42.公安大学学报(改: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D9 法律 1.中国法学 2.法学研究 3.法学 4.法学评论 5.中外法学 6.现代法学 7.法商研究 8.法律科学 9. 法学家 10. 政法论坛 11.人民检察 12. 河北法学 13.法制与社会发展 14.政治与法律 15.环境法律评论 16.比较法研究 17.法学杂志 18.当代法学 19.人民司法 20.法律适用 21.法学论坛E 军事 1.中国军事科学 2.军事经济研究 3.国防大学学报 4.政工导刊 5.军事史林 6.军事历史研究 7.世界军事 8. 军队政工理论研究 9.南京政治学院学报第二编 经 济F 综合性经济科学 1.经济研究 2.管理世界 3.经济学动态 4.改革 5.经济学家 6.世界经济 7. 财贸经济 8.财经研究 9.经济科学 10.宏观经济研究 11.财经问题研究 12.经济评论 13.当代财经 14.当代经济科学 15.经济管理 16.当代经济研究 17.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18.南开经济研究 19.经济问题 20.经济问题探索 21.现代财经 22.上海经济研究 23.财经科学 24.国际经济评论 25.外国经济与管理 26.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7.经济纵横 28.中国经济问题 29.经济与管理研究 30.中国经济史研究 31.经济经纬 32.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 33.中南财经大学学报(改名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34.生产力研究F11 世界经济 1.世界经济 2.世界经济与政治 3.世界经济研究 4. 国际经济评论 5.外国经济与管理 6.国际贸易问题 7.国际贸易 8.当代亚太 9.亚太经济 10.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11.现代国际关系 12.东欧中亚研究(改名为: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13.世界经济文汇F12,F2 中国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 1.改革 2.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3.上海经济研究 峰 4.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5.经济体制改革 6. 中国经济管理 7.特区经济 8.开放导报 9.南方经济 10.宏观经济调控 11.中国改革 12.中国劳动 13.城市发展研究 14.城市问题 15.国际经济合作 16.改革与战略 17.中国流通经济 18.中国物资流通(改名为:中国物流与采购)F23 会计 1.会计研究 2.审计研究 3.财会月刊 4.财务与会计 5.财会通讯 6.审计与经济研究 7.中国审计 8.中国农业会计 9.广西会计 10.中国会计电算化 11.财会研究(兰州) 12.事业财会 13.财经理论与实践 14.会计之友F3 农业经济 1.中国农村经济 2.农业经济问题 3.中国农村观察 4.农业现代化研究 5.农业技术经济 6.林业经济 7.中国土地科学 8.林业经济问题 9.生态经济 10.农业经济 11.调研世界 12.乡镇企业研究 13.中国农垦经济 14.农村经济 15.乡镇经济 16.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17.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改名为:农村经营管理) 18.世界农业 19.农村经济导刊F4/6工业经济(含F27) 1.中国工业经济 2.管理世界 3.经济管理 4.经济研究 5.改革 6.外国经济与管理 7.经济问题探索 8.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9.企业管理 10.企业经济(南昌) 11.汽车与配件 12.中国建材 13.煤炭经济研究 14.中国电业 15.建筑经济 16.中国地质矿产经济(改名为:中国国土资源经济)17.企业活力 18.上海企业 19.集团经济研究 20.管理现代化 21.经营与管理 22.国有资产管理 23.企业家(改名为:财智文摘) 24.工业技术经济 25.电力需求侧管理 26.铁道经济研究 27.交通企业管理 28.旅游学刊 29.邮电企业管理(改名为:通信企业管理)F7 贸易经济 1.国际贸易问题 2.商业研究 3.国际贸易 4.商业经济与管理 5.财贸经济 6.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7.消费经济 8.国际经贸探索 9.商业时代 10.国际经济合作 11.国际商务研究 12.价格理论与实践 13.中国商贸 14.商场现代化 15.江苏商论 16.销售与市场 17.商业经济文荟 18.中国物价 19.中国市场 20.财贸研究 21.价格月刊F81 财政.国家财政 1.税务研究 2.财政研究 3.税务与经济 4.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5.财贸经济 6.中国财政 7.中国财经信息资料 8.财经问题研究 9.涉外税务 10.财经论丛 11.财经研究 12.中国税务 13.当代财经 14.财经科学 15.江西财税与会计 16.财会研究(兰州)F82/83/84货币/金融、银行/保险 1.金融研究 2.国际金融研究 3.证券市场导报 4.投资研究 5.金融论坛 6.保险研究 7.金融理论与实践 8.上海金融 9.财经理论与实践 10.金融与经济 11.浙江金融 12.武汉金融 13.中国金融 14.西南金融 15.南方金融 16.现代金融 17.农村金融研究 18.国际金融 19.银行家第三编 文化、教育、历史G20 信息与传播 1.现代传播 2.当代传播G21新闻学、新闻事业 1.国际新闻界 2.新闻记者 3.新闻通讯(改名为:传媒观察) 4.新闻与传播研究 5.中国记者 6.新闻战线 7.新闻与写作 8.新闻界 9.新闻爱好者 10.新闻大学 11.新闻知识 12.新闻实践G22广播、电视事业 1.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电视研究G23出版事业 1.编辑学报 2.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3.中国出版 4.编辑之友 5.出版发行研究 6.编辑学刊 7.出版广角 8.读书 9.中国图书评论 10.科技与出版G25,35 图书馆学,情报学 1.中国图书馆学报 2.图书情报工作 3.大学图书馆学报 4.情报学报 5.图书馆杂志 6.情报科学 7.图书馆建设 8.图书馆 9.情报杂志 10.图书馆论坛 11.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12.情报资料工作 13.情报理论与实践 14.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15.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16.图书情报知识 17.现代情报G27 档案学 1.档案学通讯 2.中国档案 3.档案学研究 4.档案与建设 5.浙江档案 6.档案管理 7.兰台世界 8.山西档案 9.档案 10.北京档案 11.上海档案 12.四川档案 13.湖南档案(改:档案时空)G3 科学,科学研究 1.自然辩证法研究 2.科研管理 3.科学学研究 4.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5.中国科技论坛 6.中国软科学 7.自然辩证法通讯 8.科学管理研究 9.研究与发展管理 10.科技进步与对策 11.科学新闻 12.科技管理研究 13.科学对社会的影响G4 综合性教育 1.教育研究 2.教育理论与实践 3. 比较教育研究 4.全球教育展望 5.教育评论 6.中国教育学刊 7.外国教育研究 8.人民教育 9.教学与管理 10.教育探索 11.教育与经济 12.教育科学 13.江西教育科研 14.辽宁教育研究 15.教育导刊 16.上海教育科研 17.山东教育科研(改:当代教育科学) 18.教育研究与实验 19.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学前教育 1.学前教育研究 2.幼儿教育 3.学前教育 4.早期教育G62/63 初等/中等教育 1.课程、教材、教法 2.中小学管理 3.语文教学通讯(分初中刊和高中刊) 4.学科教育 5.外国中小学教育 6.历史教学 7.上海教育 8.中小学教师培训 9.小学语文教学 10.小学教学研究 11.思想政治课教学 12.天津教育 13.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14.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15.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16.英语辅导(与疯狂英语合并为:英语辅导、疯狂英语) 17.中小学外语教学 18.数学通报 19.中学物理.高中版 20.生物学教学G64 高等教育 1.高等教育研究(武汉) 2. 教育发展研究 3.中国高等教育 4.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5.中国高教研究 6.江苏高教 7.高等师范教育研究(改名为:教师教育研究)8.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9.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10.黑龙江高教研究 11.现代大学教育 12.高校理论战线 13.高教探索 14.北京大学教育评论G71/79 各类教育 1.中国成人教育 2.教育与职业 3.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4.中国电化教育 5.中国远程教育 6.电化教育研究 7.成人教育 8.中国特殊教育 9.北京成人教育(改名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10.父母必读 11.继续教育G8 体育 1.体育科学 2.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3.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4.体育与科学 5.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6.体育学刊 7.中国体育科技 8.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9.体育文化导刊 10.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11.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12.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13.山东体育学院学报H0/2 语言学/汉语/中国少数民族语言 1.中国语文 2.语言教学与研究 3.民族语文 4.语言文字应用 5.汉语学习 6.语言研究 7.中国翻译 8.世界汉语教学 9.古汉语研究 10.方言 11.当代语言学 12.语文研究 13.语文建设 14.修辞学习 15.语言与翻译 16.上海科技翻译 17.中国科技翻译H3/9 外国语 1.外语教学与研究 2.外国语 3.外语与外语教学 4.外语界 5.现代外语 6.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7.外语学刊 8.外语教学 9.外语研究 10.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11.中国俄语教学第四编 自然科学N/Q,T/X 综合性科学技术 1.科学通报 2.中国科学.A辑,数学,物理学,天文学(分成:中国科学.A辑,数学和中国科学.G辑,物理学、天文学) 3.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5.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6.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9.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10.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 11.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12.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13.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14.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15.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6.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改:天津大学学报) 17.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8.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1.华东理工大学学报 22.中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改: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3.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24.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5.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26.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7.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28.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9.自然科学进展 30.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改: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31.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2.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33.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34.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5.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6.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37.高技术通讯 38.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39.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0.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41.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2.应用科学学报 43.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4.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5.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46.山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改: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 47.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8.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9.北京化工大学学报(改: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0.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1.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52.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3.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54.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5.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6.北方交通大学学报 57.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8.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9.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0.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61.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2.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3.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64.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5.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6.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67.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68.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9.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70.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71.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2.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73.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4.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5.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76.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77.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8.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9.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0.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1.吉林工业大学自然科学学报(改: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82.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83.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4.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85.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86.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7.甘肃工业大学学报(改: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88.桂林工学院学报N 自然科学总论 1.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系统工程 3.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4.系统工程学报 5.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 6.自然辩证法研究 7.科学 8.管理科学学报 9.自然科学史研究 10.自然杂志 11.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12.中国科学基金 13.中国科技史料第五编 医药、卫生R 综合性医药卫生 1.中华医学杂志 2.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3.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4.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5.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6.解放军医学杂志 7.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8.复旦学报.医学版 9.同济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10.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11.湖南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12.华西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13.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14.苏州医学院学报(改名为: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15.广东医学 16.上海医学 17.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18.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19.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中山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1.西安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2.江苏医药 23.新医学 24.天津医药 25.山东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6.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7.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28.陕西医学杂志 29.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3 0.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31.山东医药 32.河南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33.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34.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35.北京医学 36.医学与哲学

西安邮电大学学报投稿

正常情况下,本科院校学报都是省级有些地方把211工程院校的学报算做国家级

都有一定的难度,

一般级别,不高,有能力的话发到核心期刊上最好

看你发的是哪类的期刊。还有就是要看你文章写的好不好。首先,核心期刊的质量要求是比较高的。投稿核心期刊应该注意论文撰写的质量。如果是工科核心论文,国内的核心期刊安排周期都是比较长的。也就是说你现在投稿的话,杂志社可能给你安排到明年七八月才可以见刊。这中间有好几个月的间隔。不过也是可以找别人,比如品优刊就是可以的,自己还是进一步的去咨询一下哈!

西安邮电大学权威期刊

这方面的期刊有:1.《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由南京电子器件研究所主办。办刊宗旨是面向21世纪固体物理和微电子学领域的创新性学术研究。刊登的主要内容为:无机和有机固体物理、硅微电子、射频器件和微波集成电路、微机电系统(MEMS)、纳米技术、固体光电和电光转换、有机发光器件(OLED)和有机微电子技术、高温微电子以及各种固体电子器件等方面的创新性科学技术报告和学术论文,论文和研究报告反映国家固体电子学方面的科技水平。2.《中国邮电高校学报》(英文版)是由六所高校(北京邮电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吉林大学、重庆邮电大学,西安邮电学院,及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于1994年联合创办, 北京邮电大学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以“信息学科”为特色的学术性科技核心期刊。现为季刊,大16开。主要刊载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自然语言处理、高等智能、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等相关基础技术领域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综述以及学位论文等。它是以促进学术交流,推动技术创新,实现通信现代化和科学技术进步为宗旨。如果我的回答能帮到你一点点,请及时采纳。

首先:更正下,不是邮电大学,是西安邮电学院。西安邮电学院创建于1950年,前身为陕西省邮电人员培训班,1959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建院,文革期间逼迫下马,1980年恢复筹建,1986年正式招生,原直属邮电部管理,1999年改为信息产业部和陕西省政府共建,以陕西省政府管理为主的体制。是一所以工为主,以电子信息学科为鲜明特色,工、理、管、经、法相结合的一所普通高等学府。学院座落在西安市南郊文化区,占地面积1000余亩,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校园内亭台叠翠,景色宜人,是培养人才的理想场所。目前,新校区二期工程14余万平方米,预计2005年全部竣工交付使用。学院现有在校学生1万余人,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约6920万元。图书馆藏书约52万册,建有现代化的电子阅览室,并对“中国学术期刊”实现了网上检索。学院拥有较完善的网络环境,被列为原邮电部重点建设项目的我院校园网于1996年投入使用,是陕西省最早建成使用的5个高校校园网之一,我院是CISCO公司全球网络技术学院之一,也是 ITU-T中国互联网培训中心之一。学院1997年通过原国家教委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1998年被省教育工委、教育厅授予“文明校园”称号。一、院系及专业设置学院现有电子与信息工程系、通信工程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信息与控制系、经济管理系、信息与管理工程系、应用数学与应用物理系、外语系、社科系、体育部、继续教育学院与职业技术学院等教学机构。有通信工程、网络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经济学、工商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行政管理、社会工作、公共事业管理、应用物理学、信息安全、会计学、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27个本科专业,有3年制专科专业12个。2003年6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我院为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陕西省学位委员会批准增列我院5个学科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企业管理、产业经济学为硕士学位授予权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VLSI系统设计及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通信领域的宽带IP网络上的语音和视频通信技术研究、嵌入式网络研究,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等;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光通信、通信网、移动通信、集成光学技术、信息光电子技术等;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信息处理、信息安全、量子信息技术、实时信号处理及其硬件实现等;产业经济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通信企业组织与管理、产业组织与产业政策、网络经济与技术创新、产业布局与通信企业规划等;企业管理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财务管理与决策、市场营销与商务策划、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企业信息管理等。从2004年起,我院开始招收以上专业培养硕士学位研究生。二、教学与人才培养西安邮电学院在陕西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招生计划逐年增加。面对扩招,学院重视人才培养质量为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积极适应市场经济对信息产业特别是通信业人才的需求,跟踪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坚持内涵发展的道路,大胆进行教学改革,不断调整专业结构,加大重点学科建设力度,形成了以信息技术与管理为主、基本覆盖信息类主要专业的学科体系,各学科都有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和教学科研梯队。学院还不断完善本科生培养方案,合理整合专业课程,强调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实行分级教学和分层次实验,坚持外语、计算机、实践环节和人文素质教育的连续性,增设具有前沿性和前瞻性的课程。在实践性教学环节上,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各种基本技能的训练。学院现有实验室和实验中心26个,建立校外实习基地20个。课内实验开出率达到100%,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实验教学体系。扎实的基础教学,保证了人才的培养质量。1996年全国数模竞赛,西安邮电学院获国家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2个省级特等奖;在2000年和2001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在2000年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中,我院非英语专业代表队力挫群雄跻身全国八强,付强同学获得最佳辩手第一名。在有博士生、硕士研究生参赛的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中,2000年我院获得1项银奖,2项铜奖,成为省内获奖最多的高校;2002年又获得1项银奖,1项铜奖的好成绩,同时被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评为“高校优秀组织奖”。2001年、2002年我院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评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2003年,我院学生获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1项;获全国电子设计竞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获首届全国青少年文学艺术大赛文学一等奖1项。我院学生考研录取率逐年递增,每年都有相当一批学生被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著名学府录取为硕士研究生。三、招生与就业2000年我院在24个省(市、区)的新生总分平均分超过重点院校控制线;2001年理工类共有21个省(市、区)的新生总分平均分超过重点院校控制线,其中共有14个省(市、区)的新生总分的最低分超过重点院校控制线;2002年的理工类在23个省(市、区)的新生总分平均分超过重点院校控制线,其中共有17个省(市、区)的新生总分的最低分超过重点院校控制线。2003年我院在13个省(市、区)招生按本科批次一类录取,约占招生总数的1/3,其余省按本科批次二类录取。共招收本科生3260人,招收高职学生834人。我院毕业生连续三年本科生一次就业率在98%以上(2000年就业率98.8%,2001年就业率99.4%,2002年就业率98.4%),2003年由于受“非典”影响,一次就业率约88.4%。毕业生大多在通信运营企业、制造企业及高校和研究机构工作,并很好地发挥专业特长,成为所在单位的业务骨干,一些人还走上了重要领导岗位和高级技术岗位。据用人单位反馈,我院毕业生基础知识扎实,适应能力强,热爱邮电事业,服从工作安排,安心本职工作,后劲大,综合素质高。四、师资队伍学院现有专任教师483人,约占教职工总数的60%。教职工中副高以上职称218人,正高职称59人,硕士132人,博士52人,初步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学院历届党委极为重视学科队伍建设,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和途径吸纳精英,优化结构。学校还聘请了两院院士陈俊亮、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梓森、中国科学院院士沈绪榜等知名学者、专家为兼职教授或名誉教授。经过多年努力,一批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脱颖而出,有14人被聘为国内重点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博士或硕士研究生导师。五、科研力量西安邮电学院坚持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相结合、产学研相结合,依据高校人才密集和学科的优势,大力开展了应用性研究、高新技术研究。重点建设了“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产业经济学”3个部级重点学科和现代通信技术、ASIC设计、软件工程、信息产业经济系统仿真、邮政信息网络等5个部级重点实验室。学院目前承担科研项目120项,其中国家“863”计划项目2项,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5项。近3年学院科研项目到位经费1965.10万元,高职人员人均3 .88万元。近三年来,我院共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410篇,其中被三大检索(SCI、EI、ISTP)收录41篇,出版学术著作80余部;科研成果2项获发明专利,20项获省部级奖,13项获厅局级奖,8项得以推广,科研产值达1000万。六、国际交流近年来,西安邮电学院与德国、美国、加拿大、日本、法国、香港和台湾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余所大学、学术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进行学者互访、专家讲学、合作科研、学术会议等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每年邀请和接待近百名外国与港澳台学者、专家来校讲学或从事科学研究,其中许多著名学者被聘为学校的名誉教授、顾问教授或客座教授。来校者大部分为短期专家,其专业面覆盖理、工、商、经、管、法、哲等各个学科门类,这种合作交流推动了我院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院教学和科研工作水平,也扩大了我院在国外的影响。此外,学院每年还聘请部分外籍语言教师来校长期任教,帮助提高我院外语教学水平。西安邮电学院努力推进教育国际化,逐步扩大留学生教育规模。今年学院有2名长期留学生来院学习,实现了长期在院留学生零的突破。同时,我院与亚太电信组织(APT)、东盟(ASEAN)、国际电联等国际组织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作为西北唯一一所承担APT和ASEAN培训任务的院校,已举办APT培训班2期,ASEAN培训班1期,共为亚太电信组织以及东盟国家培训了13个国家的近40名电信领域的中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今后几年除继续办好APT培训外,按照外交部和信息产业部的统一安排,将陆续按年度为东盟国家培训120余名电信领域的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在扩大国际教育、学术机构交流的同时,西安邮电学院与海外企业界也保持了良好的互利合作关系,与加拿大北方电讯公司、香港翱科集团等国际著名企业建立了联合科研、培训中心,增强了学院的教学、科研实力,促进了学院整体水平的提高。

一般级别,不高,有能力的话发到核心期刊上最好

省级期刊刊名: 西安邮电学院学报 Journal of Xi’an University of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s主办: 西安邮电学院周期: 双月出版地:陕西省西安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007-3264CN: 61-1300/TN历史沿革:现用刊名:西安邮电学院学报创刊时间:1989期刊荣誉: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西安邮电大学核心期刊

N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核心期刊表1、电子学报 2、半导体学报 3、通信学报 4、电波科学学报 5、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6、光电子、激光 7、液晶与显示 8、电子与信息学报 9、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10、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11、现代雷达 12、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13、信号处理 14、红外与激光工程 15、半导体光电 16、激光与红外 17、红外技术 18、光电工程 19、电路与系统学报 20、微电子学 21、激光技术 22、电子元件与材料 23、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24、电信科学 25、半导体技术 26、微波学报 27、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8、光通信技术 29、激光杂志 30、光通信研究 31、重庆邮电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改名为: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2、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33、光电子技术 34、应用激光 35、电子技术应用 36、数据采集与处理 37、压电与声光 38、电视技术 39、电讯技术 40、应用光学 41、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42、微纳电子技术 43、电子显微学报TP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类核心期刊表1、软件学报 2、计算机学报 3、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4、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5、自动化学报 6、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7、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8、系统仿真学报 9、计算机工程 10、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11、控制与决策 12、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13、控制理论与应用 14、计算机应用研究 15、机器人 16、中文信息学报 17、计算机应用 18、信息与控制 19、计算机科学 20、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1、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 22、计算机仿真 23、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24、遥感技术与应用 25、传感器技术(改名为:传感器与微系统) 26、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7、测控技术 28、传感技术学报 29、控制工程 30、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31、化工自动化及仪表看您文章的具体的要求的

西安邮电大学体育部承担着全校的公共体育课程西安邮电大学体育部承担着全校的公共体育课程教学、体育科研、群众体育活动、校体育代表队训练与竞赛、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运动场及体育设施管理和高水平竞赛等工作。体育部现有教师22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7人、讲师6人、助教3人。体育部下设:部办公室、体育教学研究室、运动训练教研室、场馆管理中心、体育科学研究所。体育部始终狠抓教学管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制定并完善了教学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并制定了体育课查课体系。由部教学督导组,对体育课教学的执行过程,进行不定期的检查,从而使教学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标准化,教学质量得到了稳步提高。体育课程设置丰富多样,包括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体育舞蹈、长拳、初级剑、太极拳、跆拳道、围棋等项目。尤其是健美操、体育舞蹈等新兴课目的开展,极大地拓展了课程设置的新思路,增加了学生体育课学习的兴趣。学校十分重视体育科研工作。在校领导和科研处的大力支持下,通过体育部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果。2005年成立了体育科学研究所,为我校体育科学研究的发展、建设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为今后多学科的横向研究、交叉协作奠定了基础。近年来,完成了国家、部级立项课题4项;省级立项课题两项。正式出版教材8部;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43篇。体育科研有效地促进了体育教学,提高了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促进了群体竞赛活动的开展。在完成《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中,我部教师对学生进行了科学地指导、训练,使他们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使我院的《标准》合格率达到了国家教育部评估A级水平。同时也为我院的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依据,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自觉锻炼的积极性。学校高水平运动队长年坚持训练,在国际、国内比赛中都取得过优异的成绩,为陕西省和我院争得了荣誉。学校高水平运动员曾入选国家队,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还曾入选2008年北京奥运会竞走国家集训队。学院院普通学生运动训练代表队有着悠久的历史,体育部成立早期就创办了有篮球、田径等项目的普通学生运动队。我校学生田径、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足球、跆拳道等校代表队在历年省级高校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学院争得了荣誉。体育场地、设施完备。拥有各类专项训练场地。雁塔校区和长安校区室内、外体育场地面积共计10万多平方米,生均6.72平方米。学校体育设施齐全,满足了体育课堂教学、运动队训练、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需要,满足了人才培养需要。

首先,核心期刊的质量要求是比较高的。投稿核心期刊应该注意论文撰写的质量。如果是工科核心论文,国内的核心期刊安排周期都是比较长的。也就是说你现在投稿的话,杂志社可能给你安排到明年七八月才可以见刊。这中间有好几个月的间隔,不过也是可以找别人,比如品优刊就是可以的,自己还是进一步的去咨询一下哈!

正常情况下,本科院校学报都是省级有些地方把211工程院校的学报算做国家级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