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方面的期刊有:1.《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由南京电子器件研究所主办。办刊宗旨是面向21世纪固体物理和微电子学领域的创新性学术研究。刊登的主要内容为:无机和有机固体物理、硅微电子、射频器件和微波集成电路、微机电系统(MEMS)、纳米技术、固体光电和电光转换、有机发光器件(OLED)和有机微电子技术、高温微电子以及各种固体电子器件等方面的创新性科学技术报告和学术论文,论文和研究报告反映国家固体电子学方面的科技水平。2.《中国邮电高校学报》(英文版)是由六所高校(北京邮电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吉林大学、重庆邮电大学,西安邮电学院,及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于1994年联合创办, 北京邮电大学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以“信息学科”为特色的学术性科技核心期刊。现为季刊,大16开。主要刊载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自然语言处理、高等智能、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等相关基础技术领域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综述以及学位论文等。它是以促进学术交流,推动技术创新,实现通信现代化和科学技术进步为宗旨。如果我的回答能帮到你一点点,请及时采纳。
首先:更正下,不是邮电大学,是西安邮电学院。西安邮电学院创建于1950年,前身为陕西省邮电人员培训班,1959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建院,文革期间逼迫下马,1980年恢复筹建,1986年正式招生,原直属邮电部管理,1999年改为信息产业部和陕西省政府共建,以陕西省政府管理为主的体制。是一所以工为主,以电子信息学科为鲜明特色,工、理、管、经、法相结合的一所普通高等学府。学院座落在西安市南郊文化区,占地面积1000余亩,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校园内亭台叠翠,景色宜人,是培养人才的理想场所。目前,新校区二期工程14余万平方米,预计2005年全部竣工交付使用。学院现有在校学生1万余人,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约6920万元。图书馆藏书约52万册,建有现代化的电子阅览室,并对“中国学术期刊”实现了网上检索。学院拥有较完善的网络环境,被列为原邮电部重点建设项目的我院校园网于1996年投入使用,是陕西省最早建成使用的5个高校校园网之一,我院是CISCO公司全球网络技术学院之一,也是 ITU-T中国互联网培训中心之一。学院1997年通过原国家教委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1998年被省教育工委、教育厅授予“文明校园”称号。一、院系及专业设置学院现有电子与信息工程系、通信工程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信息与控制系、经济管理系、信息与管理工程系、应用数学与应用物理系、外语系、社科系、体育部、继续教育学院与职业技术学院等教学机构。有通信工程、网络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经济学、工商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行政管理、社会工作、公共事业管理、应用物理学、信息安全、会计学、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27个本科专业,有3年制专科专业12个。2003年6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我院为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陕西省学位委员会批准增列我院5个学科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企业管理、产业经济学为硕士学位授予权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VLSI系统设计及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通信领域的宽带IP网络上的语音和视频通信技术研究、嵌入式网络研究,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等;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光通信、通信网、移动通信、集成光学技术、信息光电子技术等;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信息处理、信息安全、量子信息技术、实时信号处理及其硬件实现等;产业经济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通信企业组织与管理、产业组织与产业政策、网络经济与技术创新、产业布局与通信企业规划等;企业管理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财务管理与决策、市场营销与商务策划、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企业信息管理等。从2004年起,我院开始招收以上专业培养硕士学位研究生。二、教学与人才培养西安邮电学院在陕西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招生计划逐年增加。面对扩招,学院重视人才培养质量为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积极适应市场经济对信息产业特别是通信业人才的需求,跟踪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坚持内涵发展的道路,大胆进行教学改革,不断调整专业结构,加大重点学科建设力度,形成了以信息技术与管理为主、基本覆盖信息类主要专业的学科体系,各学科都有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和教学科研梯队。学院还不断完善本科生培养方案,合理整合专业课程,强调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实行分级教学和分层次实验,坚持外语、计算机、实践环节和人文素质教育的连续性,增设具有前沿性和前瞻性的课程。在实践性教学环节上,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各种基本技能的训练。学院现有实验室和实验中心26个,建立校外实习基地20个。课内实验开出率达到100%,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实验教学体系。扎实的基础教学,保证了人才的培养质量。1996年全国数模竞赛,西安邮电学院获国家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2个省级特等奖;在2000年和2001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在2000年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中,我院非英语专业代表队力挫群雄跻身全国八强,付强同学获得最佳辩手第一名。在有博士生、硕士研究生参赛的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中,2000年我院获得1项银奖,2项铜奖,成为省内获奖最多的高校;2002年又获得1项银奖,1项铜奖的好成绩,同时被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评为“高校优秀组织奖”。2001年、2002年我院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评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2003年,我院学生获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1项;获全国电子设计竞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获首届全国青少年文学艺术大赛文学一等奖1项。我院学生考研录取率逐年递增,每年都有相当一批学生被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著名学府录取为硕士研究生。三、招生与就业2000年我院在24个省(市、区)的新生总分平均分超过重点院校控制线;2001年理工类共有21个省(市、区)的新生总分平均分超过重点院校控制线,其中共有14个省(市、区)的新生总分的最低分超过重点院校控制线;2002年的理工类在23个省(市、区)的新生总分平均分超过重点院校控制线,其中共有17个省(市、区)的新生总分的最低分超过重点院校控制线。2003年我院在13个省(市、区)招生按本科批次一类录取,约占招生总数的1/3,其余省按本科批次二类录取。共招收本科生3260人,招收高职学生834人。我院毕业生连续三年本科生一次就业率在98%以上(2000年就业率98.8%,2001年就业率99.4%,2002年就业率98.4%),2003年由于受“非典”影响,一次就业率约88.4%。毕业生大多在通信运营企业、制造企业及高校和研究机构工作,并很好地发挥专业特长,成为所在单位的业务骨干,一些人还走上了重要领导岗位和高级技术岗位。据用人单位反馈,我院毕业生基础知识扎实,适应能力强,热爱邮电事业,服从工作安排,安心本职工作,后劲大,综合素质高。四、师资队伍学院现有专任教师483人,约占教职工总数的60%。教职工中副高以上职称218人,正高职称59人,硕士132人,博士52人,初步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学院历届党委极为重视学科队伍建设,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和途径吸纳精英,优化结构。学校还聘请了两院院士陈俊亮、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梓森、中国科学院院士沈绪榜等知名学者、专家为兼职教授或名誉教授。经过多年努力,一批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脱颖而出,有14人被聘为国内重点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博士或硕士研究生导师。五、科研力量西安邮电学院坚持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相结合、产学研相结合,依据高校人才密集和学科的优势,大力开展了应用性研究、高新技术研究。重点建设了“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产业经济学”3个部级重点学科和现代通信技术、ASIC设计、软件工程、信息产业经济系统仿真、邮政信息网络等5个部级重点实验室。学院目前承担科研项目120项,其中国家“863”计划项目2项,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5项。近3年学院科研项目到位经费1965.10万元,高职人员人均3 .88万元。近三年来,我院共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410篇,其中被三大检索(SCI、EI、ISTP)收录41篇,出版学术著作80余部;科研成果2项获发明专利,20项获省部级奖,13项获厅局级奖,8项得以推广,科研产值达1000万。六、国际交流近年来,西安邮电学院与德国、美国、加拿大、日本、法国、香港和台湾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余所大学、学术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进行学者互访、专家讲学、合作科研、学术会议等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每年邀请和接待近百名外国与港澳台学者、专家来校讲学或从事科学研究,其中许多著名学者被聘为学校的名誉教授、顾问教授或客座教授。来校者大部分为短期专家,其专业面覆盖理、工、商、经、管、法、哲等各个学科门类,这种合作交流推动了我院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院教学和科研工作水平,也扩大了我院在国外的影响。此外,学院每年还聘请部分外籍语言教师来校长期任教,帮助提高我院外语教学水平。西安邮电学院努力推进教育国际化,逐步扩大留学生教育规模。今年学院有2名长期留学生来院学习,实现了长期在院留学生零的突破。同时,我院与亚太电信组织(APT)、东盟(ASEAN)、国际电联等国际组织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作为西北唯一一所承担APT和ASEAN培训任务的院校,已举办APT培训班2期,ASEAN培训班1期,共为亚太电信组织以及东盟国家培训了13个国家的近40名电信领域的中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今后几年除继续办好APT培训外,按照外交部和信息产业部的统一安排,将陆续按年度为东盟国家培训120余名电信领域的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在扩大国际教育、学术机构交流的同时,西安邮电学院与海外企业界也保持了良好的互利合作关系,与加拿大北方电讯公司、香港翱科集团等国际著名企业建立了联合科研、培训中心,增强了学院的教学、科研实力,促进了学院整体水平的提高。
一般级别,不高,有能力的话发到核心期刊上最好
省级期刊刊名: 西安邮电学院学报 Journal of Xi’an University of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s主办: 西安邮电学院周期: 双月出版地:陕西省西安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007-3264CN: 61-1300/TN历史沿革:现用刊名:西安邮电学院学报创刊时间:1989期刊荣誉:Caj-cd规范获奖期刊
巩稼民教授,1962年12月生,河南西平人。1984年7月毕业于西北大学物理系激光物理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84年8月至1993年8月在西安应用光学研究所从事光学技术研究,1993年8月至1999年11月在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学院和电信学院深造,先后获得机械工程学科光电检测专业工学硕士学位和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物理电子学与光电子学专业工学博士学位,2000年4月至2003年11月,在西安邮电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系从事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历任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申硕办副主任。2002年晋升教授职称。现任我院研究生部主任,负责研究生教育和学科建设日常事务。 巩稼民教授主要从事光学技术、光电子学技术、光通信技术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兼任中国通信学会高级会员、陕西省通信学会光通信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讲授光纤传输原理、光纤通信、电子技术基础等课程。 巩稼民教授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努力追踪科技前沿,近年来在‘Chinese J.Laser’、‘物理学报’、‘光学学报’、‘中国激光’等刊物上公开发表相关论文10多篇,被SCI、 EI收录6篇,参编的《光纤通信》教材已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目前主持一项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研究工作。 巩稼民教授工作认真、责任心强、吃苦耐劳,团结同志,为人正派,严于律己,宽厚待人,受到广大师生好评,曾获“院优秀教师”称号。 刘继红,男,副教授,工学博士,生于1977年1月。1999年7月毕业于西安邮电学院系,获通信工程专业学士学位,2002年3月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获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硕士学位,2006年7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培养单位: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获光学工程专业博士学位。2002年4月至今在西安邮电学院工作。 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学习、研究方向为光通信网络中的资源优化分配问题。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方向为激光消偏技术。 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完成的项目有“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40Gb/s SDH(STM-256)光纤通信设备与系统-超高速光电子器件研究与开发-基于主偏振态跟踪的PMD补偿系统”,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线偏振态测量方法研究”,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偏振模色散补偿器”等。目前主持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偏振干涉滤波器设计方法研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等效晶体的在线式高速偏振控制器实现方法研究”。近五年,先后在IEE Electronics Letters、光学学报、光子学报等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15篇,SCI、EI收录9篇。 目前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Raman光放大器的偏振相关效应、高速光纤通信系统中的偏振测量与控制、WDM系统中的波长测量与稳定等方面。对超高速光网络技术、光子晶体以及光电测试技术等领域也有浓厚的兴趣。 讲授的课程主要有《光学原理》、《信息论基础》、《光纤通信》、《光传输网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英语》等。 刘毓,女,博士。1985年7月毕业于北京邮电学院电信工程系,获学士学位。1995年3月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2006年7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获理学博士学位。1985年7月至1996年12月在西安矿业学院工作,1997年至今在西安邮电学院工作。陕西省通信学会会员、陕西省电子学会会员。 先后开设《通信原理》、《数字通信原理》、《锁相技术》、《信号与系统》等近十门课程。发表论文十多篇,参与国家863-409精密制导、邮电部重点科技发展项目“个人通信关键技术研究”、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子课题40Gb/s SDH(STM-256)光纤通信设备与系统-超高速光电子器件研究与开发-基于主偏振态跟踪的PMD补偿系统等课题的研究开发。现主持信息产业部“高速光纤传输中偏振模色散特性信道模型的研究”和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密集波分复用光纤通信中受激喇曼散射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的研究。发布单位:西邮研究生部 发布时间:2011-03-20 已阅读:815次 宋海洋,男,1979年9月出生,籍贯山西临汾,硕士生导师,中国力学学会会员。2006年3月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获得硕士学位;2006年6月受聘于西安邮电学院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目前正在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攻读博士学位。近几年,先后在SCI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2篇(其中第一作者16篇,影响因子2.0以上的7篇;国际期刊特邀论文1篇)。截止目前,发表的论文被来自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的学者他引30余次,引用期刊包括SCI期刊《Journal of the Mechanics and Physics of Solids》、《Nanotechnology》、《NanoScale》、《Physical Review B》、《Physical Review A》、《Chemical Physics Letters》、《Physics Letters A》等。先后多次担任《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等SCI期刊的审稿人。 主要研究兴趣(1)纳米材料各种性能的计算机模拟研究(2)并行计算技术研究(3)量子信息技术研究主要科研项目(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碳纳米管及其金属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模拟研究(10902083),2010.1-2012.12,课题经费:40万元,项目负责人。(2)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碳纳米管及其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模拟研究(08JK436),2008.9-2010.8,课题经费:2万元,项目负责人。(3)西安邮电学院中青年教师科研基金资助重点项目:碳纳米管及其金属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分子动力学模拟(ZL2009-4),2009.1-2010.12,课题经费:1.8万元,项目负责人。主要代表性论文 1.Song HaiYang, Zha XinWei, Influence of nickel coating on the interfacial bonding characteristics of carbon nanotube-aluminum composites, Computational Materials Science, 2010, 49, 899-903. 2.Song HaiYang, Zha XinWei, Molecular dynamics study of effects of intertube spacing on sliding behaviors of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 Computational Materials Science, doi:10.1016/j.commatsci.2010.10.035. 3.Song HaiYang, Li LiFeng, Feng Feng, Torsional behavior of carbon nanotubes with abnormal interlayer distances, Journal of Physics D: Applied Physics, 2009, 42: 055414-5. 4.Song HaiYang, Zha XinWei, The effects of boron dopings and boron grafts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 Journal of Physics D: Applied Physics, 2009, 42: 255402-6.5.Song HaiYang, Zha XinWei,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nickel-coated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 and their embedded gold matrix composites, Physics Letters A, 2010, 374: 1068-1072.6.Song HaiYang, Zha XinWei, Molecular dynamics study of effects of radius and defect on oscillatory behaviors of C60-nanotube oscillators, Physics Letters A, 2009, 373 (11): 1058-1061. 7.Song HaiYang, Zha XinWei, Molecular dynamics study of effects of sp3 interwall bridging upon torsional behavior of double-walled carbon nanotube, Physics Letters A, 2009, 373 (6): 628-685. 8.Zha XinWei, Song HaiYang, Non-Bell-pair quantum channel for teleporting an arbitrary two-qubit state, Physics Letters A, 2007, 369 (5-6): 377-379. 9.Song HaiYang, Zha XinWei, Simulation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ingle-walled and doub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 by molecular dynamics,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and Theoretical Nanoscience, 2008, 5: 1-4. 10.Song HaiYang, Zha XinWei, Molecular dynamics study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arbon nanotube-embedded gold composites, Physica B, 2008, 403: 559. 11.Song HaiYang, Zha XinWei, Molecular dynamics study of effects of sp3 interwall bridging and initial vacancy-related defects up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double-walled carbon nanotube, Physica B, 2008, 403: 3798-3802. 12.Zha XinWei, Song HaiYang, Ming-Liang Hu, Comment on “Stochastic local operations and classical communication invariant and the residual entanglement for n qubits” Physical Review A, 2008, 77: 056301. 主要获奖情况(1)2008年07月获得西安邮电学院“优秀教师”奖。(2)2009年12月获得西安邮电学院第八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第三名。(3)2010年06月获得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联系方式办公电话:;电子邮箱: 田秀劳教授,陕西武功人,生于1956年9月,硕士。 1982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物理系,获学士学位,1986年7月结业于西北大学物理系理论物理助教进修班,获结业证书,2005年3月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系获硕士学位。1982年1月至今在西安邮电学院从事管理、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开设《大学物理》、《物理实验》、《原子物理》、《量子信息基础》等课程,指导硕士研究生1名。主编 《大学物理学习与指导》1书,参编《通信系统原理教程》和《通信系统概论》2书。2006年荣获西安邮电学院《大学物理》优秀课程,2009年获西安邮电学院教学成果奖三等奖,曾多次被评为学院优秀教师。主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新型纳米材料性能极其控制机理的研究》;主持并完成教育厅科研项目《量子信息态传输的研究》;作为主要参加人参与完成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自旋链在量子信息中的应用研究》和参与完成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凝聚态中的量子纠缠与局域幺正变换》;主持完成校级教学改项目《计算机在大学物理实验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先后在国内外期刊 Modern Physics Letters B、 Int J Theor Phys、 Optics Communication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Quantum Information、光子学报、硅酸盐学报、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大学物理、四川大学学报、陕西师大学报等发表论文 30多篇,其中被EI、SCI 收录的有10篇。 吴成茂,男,高级工程师,中国民主同盟会盟员,四川仪陇人,生于1968年10月,大学本科学历。 1992年毕业于西安工业大学计算机系,获学士学位。1992年7月至1995年12月,在航天部第六研究院第十一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和东风系列洲际导弹等相关液体火箭发动机部件液流测试技术研究。1996年1月至今在西安邮电学院工作,现在电子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从事图像处理与图像通信等相关方面的实践教学工作,以及承担智能信息处理与智能管理决策、图像处理与图像通信、嵌入式图像处理系统等相关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先后为电路与系统专业研究生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生等承担过实践教学工作,现为电路与系统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作为主要承担人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聚类有效性问题研究》,国家邮政局软科学项目《邮政行业劳动力组织结构调整研究》,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项目《图像置乱加密效果评价研究》,陕西省邮政局软科学项目《快递企业综合竞争力评价研究》,以及主持完成了陕西省教育厅项目《基于包含度理论的图像分割新方法研究》。主持完成了西安邮电学院实践教学改革项目《控制科学与工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在《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中国邮电高等学校学报》、《数据采集与处理》、《模糊系统与数学》等国内中文核心期刊杂志和国内国际会议上合作发表了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EI收录8篇,ISTP收录1篇。合作完成有关管理科学与智能决策方面的专著1部并由陕西省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另外,在国家邮政局软科学项目《邮政行业劳动力组织结构调整研究》中所取得的成果获得原国家人事部人事科研成果二等奖。现今,主要从事模式分析与智能信息处理,图像处理与图像通信,图像信息安全保护,嵌入式图像处理系统等方面的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曾被评为西安邮电学院优秀教育工作者,以及被中国民主同盟陕西省委员会授予模范盟员称号。 惠小强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74年12月生。西北大学93级第一届物理基地班学生,本科、硕士以及博士均在西北大学就读,2003年7月获得理学博士学位。2009年10月到2010年10月在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物理学院访问一年。曾多次访问中科院物理所、理论研究所以及武汉数学物理研究所。1999年7月来西安邮电学院任教至今,喜爱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热心于服务学生学习、发现和发展学生潜能。现指导研究生8名,协助别人指导博士生1名。 主要研究量子信息和量子态调控,包括量子态在固体系统中的储存、操作以及传输。至今共发表学术论文35篇,SCI收录的有32篇,被引用100余次。先后主持完成各级科研项目6项,其中国家级2项,分别是《量子纠缠及其实现》(10347138)和《自旋链在量子信息中的应用》(10547008),陕西省青年基金重点项目1项《低维量子系统中量子态的传输研究》,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1项,西安邮电学院中青年基金重点项目2项。参与各级科研项目多项。2008年获得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二等奖1次。 主讲过10门课程:《大学物理》、《物理学概论》、《理论力学》、《数学物理方法》、《固体物理》、《普通物理实验》、《应用物理专业实验》和《应用物理专业英语》,研究生《量子信息论基础》和《量子计算与量子通信》。完成课程建设项目2项:本科《数学物理方法》和研究生《量子计算与量子通信》。 曾两次荣获西安邮电学院“优秀教师”称号,一次荣获西安邮电学院“青年突击手”称号。 徐建刚,教授,1963年8月生,陕西蓝田人,西安邮电学院理学院院长,信息与计算科学研究所所长,西安科技教育协会理事。 1987年获陕西师范大学物理学专业学士学位。1990获空军工程大学力学硕士学位。现在西北工业大学力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1998年晋升副教授职称。2009年晋升教授职称。 1997年任西安邮电学院基础课部副主任。2004年兼任数理系党总支副书记。2007年任数理系总支书记。2009年任理学院院长。2009年3月至2009年5月参加陕西高校第十七期中青年领导干部培训班学习。多年来,主讲《大学物理》、《理论力学》、《电磁学》、《大学物理实验》、《就业指导课》等课程。主编的《大学物理实验》教材,2004年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主编的《大学物理实验》教材,2008年由陕西地图出版社出版。参与编写的《大学物理学习指导与练习》,2001年由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参与编写的《普通物理简明教程》1994年由石油大学出版社出版。在国际国内期刊发表论文20篇, 其中核心以上9篇,研究领域主要涉及应用力学、材料物理和量子信息等。共主持和参与教学科研项目10余项,其中厅局级以上项目5项。主持的项目有:2009年陕西省教改项目《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素质培养的实践研究》,2010年省教育厅资助项目《具有高效光电磁特性的TiO2功能薄膜研究》,2008年西安邮电学院《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2008年西安邮电学院《应用物理专业物理实验课程建设》;参与的项目有:原信息产业部的《用系统概念组织、统一工科物理教材》项目,陕西省的《量子隐形传态与最佳实现方案》、陕西省教育厅《低温烧结Mg4Nb2O9微/纳米基陶瓷的介电性能调控》等。 查新未教授,男,汉族,生于1957年12月,陕西省兰田县人。1982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物理系,获得学学士学位,同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83年至1984年曾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进修学习,1984年至1986年曾在中国科技大学固体物理研究生班学习,1993年晋升为副教授,1994年至今,在西安邮电学院从事教学与量子通信的科研工作。 多年来,先后为研究生和本科生开设《量子力学》、《光纤通信原理》、《光学》、《激光原理》、《量子光学》等多门课程。先后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名校老师合作,在科学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普通物理、大学物理经典名题名师解析》、《物理学》、《现代广播网络技术及其应用》等教材及教学指导书籍。 先后主持完成了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凝聚态中的量子纠缠及局域幺正变换》、《量子隐形传态与最佳实现方案》。主持完成了陕西省教育厅专项基金《局域不变量算符与局域不变量》项目的研究,参加了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干涉法大气风场被动探测技术研究》等项目的研究。 近几年来,主要研究集中在量子信息方面,并取得一定的成绩,相关论文已发表在权威期刊《Physics. Review. A》, 《Physics. Letter. A》上.另外在《Commun. Theor. Phys.》《Modern Physics Letters》、《Optics Communications》、《物理学报》《中国激光》、《光子学报》、《西安交通大学学报》、《西北大学学报》、《量子电子学报》等学术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80多篇。其中SCI, EI检索20多篇。并于1991年获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2005年获陕西省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三等奖。 查新未教授为人谦虚,待人诚恳,平易近人,善于团结同志。1991年曾获陕西师范大学教学质量优秀奖。2005年获西安邮电学院优秀教师。另外,作为应用物理专业负责人,他在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学科规划等方面作了很多贡献,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306 浏览 5 回答
213 浏览 5 回答
172 浏览 5 回答
351 浏览 5 回答
353 浏览 3 回答
164 浏览 4 回答
221 浏览 5 回答
329 浏览 4 回答
185 浏览 4 回答
244 浏览 6 回答
253 浏览 5 回答
192 浏览 5 回答
159 浏览 4 回答
309 浏览 7 回答
244 浏览 4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