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介绍下论文的写作和查找过程,我baidu空间里有详细的方法介绍
1.选择依据根据油气田中C2含量及自身可利用的压力降大小等多方面因素来选择合适的制冷工艺。根据原料气预冷温度要求的脱水深度及天然气组成等来选择合适的天然气脱水工艺。2.制冷工艺的选择冷剂制冷工艺 冷剂制冷是利用某些物质(制冷工质)在低温下冷凝分离(如融化、汽化、升华)时的吸热效应产生的冷量。在NGL(Natural Gas Liquids天然气凝液)回收中常用乙烷、丙烷、氨、氟里昂等由液体汽化吸热冷。这就需要耗功,用压缩机将气体压缩升压,冷凝液化、蒸发吸热、产生冷量必须消耗热能。冷剂制冷工艺流程比较复杂,投资较高,但稳定性比较好。膨胀机制冷工艺 膨胀机制冷是非常接近于等熵膨胀的过程,气体经过膨胀降压之后温度降低(可能有凝液产生)。这部分气体与原料气换冷或通过别的途径放出冷量。膨胀机制冷可以回收一部分功,一般匹配同轴压缩机。3.原料气脱水工艺的选择对于天然气需预冷至-80~-100℃的深冷装置来说,一般均采用分子筛脱水工艺;而对于预冷温度较高的浅冷装置来说,由于所要求的水露点较高,一般采用甘醇脱水工艺。
乙烯生产技术简介: 煤制烯烃。全球首个煤制烯烃工业化装置工程-神华集团煤制油有限公司的煤制烯烃项目于2005年10月28日举行了奠基仪式。该项目的厂址位于内蒙古包头市九原区哈林格尔镇新规划的工业基地内,总体工程包括180万吨/年煤制甲醇装置、60万吨/年甲醇制乙烯加丙烯装置、31万吨/年聚丙烯装置、30万吨/年聚乙烯装置等。整个项目消耗原料煤345 万吨/年、燃料煤128万吨/年。其关键技术将采用美国环球油品公司煤制烯烃技术,项目总投资124亿元。规划到2020年,将发展到3000万吨/年煤制油、300万吨/年煤制甲醇及衍生产品的规模。(2)甲醇制乙烯。由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陕西新兴煤化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洛阳石化工程公司合作进行的甲醇制烯烃(MTO)的试验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并于2005年建成1万吨/年甲醇制烯烃的工业化试验装置,为建设100万吨/年大型化MTO工业化装置打下可靠的技术基础。MTO技术开发成功后,将有效缓解我国乙烯、丙烯等化工产品对石油轻烃原料资源依赖程度,开辟出一条崭新的烯烃生产途径。(3)甲烷制乙烯技术。LG化学公司目前正在进行利用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生产乙烯的技术。这是目前世界上利用甲烷生产乙烯的首例技术尝试。以甲烷为原料生产乙烯的新技术,可以降低乙烯的生产成本,其关键是开发出新催化剂。按计划,LG化学公司将于2008年开发成功新催化剂,2010年实现商业化生产。(4)重质渣油制乙烯。沈阳化工集团投资36亿元建设国内首套50万吨/年催化热裂解(CPP)制乙烯生产装置。该装置采用北京化工研究院开发的以重质渣油为原料富产烯烃的国际领先技术,是该技术研发后国内第1套生产装置,被国家认定为乙烯新的原料来源承萝项目。该项目于2005年11月29日开工建设,计划于2008年竣工投产。(5)干气回收乙烯。由四川天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燕化股份公司共同开发的国内首套催化裂化干气净化回收乙烯工业化装置在北京燕化股份公司开车成功,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全部达到设计要求。该技术属国内首创,国外无类似工业装置报道。(6)甜高梁制乙烯。新疆农科院研制成功甜高粱制备生物质乙烯的新技术。生物质乙烯是利用甜高梁生产乙醇,然后通过脱水制造乙烯,从而达到节省原油的目的。据测算,6.7X109m3甜高梁可产95%乙醇280万吨,可转化成乙烯200万吨,如果200万吨乙烯用原油来生产,需原油600万吨。因此该项目被誉为"再造一个地上绿色塔里木的油田"。2005年8月,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对新疆发展生物质乙烯产业前期工作进行了调研,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在完成该项目的经济技术评估后,认为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与新疆合作开发以甜高梁生产生物质乙烯是必要的。目前,新疆与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达成了共同推进生物质乙烯产业化的合作意向。希望能提供点小帮主
发给你了,清查收,记得加分哦,谢谢ps:万方 中国期刊网 维普资讯 这三个加起来是最全的了,还想要其他的估计就得别人新写出来的了^_^
据天津大学消息,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化工专家、天津大学教授余国琮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4月6日12时在天津逝世,享年100岁。遵照先生本人及家属意愿,丧事一切从简。告别仪式定于4月8日上午9时在天津市第一殡仪馆滨河厅举行。
余国琮院士是首批留美归来学者之一,为“两弹一星”的突破作出重要贡献。他是我国精馏分离学科创始人、现代工业精馏技术的先行者、化工分离工程科学的开拓者,长期从事化工分离科学与工程研究,在精馏技术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领域做了系统性、开创性工作。他也是我国杰出教育家、我国首批博士生导师,先后培养了博士生、硕士生近百人,为化工领域输送了大批专业人才。
天津大学在讣告中称,“他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化工泰斗和慈祥的师长,是我国化工界、高等教育界和天津大学的重大损失。”
立志科学救国
鼎盛时期毅然回国
1922年11月,余国琮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市台山县,他自幼勤奋好学。1938年秋,日军登陆大亚湾,广州沦陷,16岁的余国琮随父母挤上小船逃往香港。他的两个哥哥在逃难中遭遇轰炸,一个不幸身亡,一个遭受重伤。这让年轻的他切身认识到,落后就会挨打,要救国图存,就要靠每一个中国人的努力。由此,他坚定地选择了科学救国这条路。
1939年,余国琮在香港考区考入昆明西南联大化工系,1943年夏,余国琮从西南联合大学毕业并获得工学士学位。随后,到重庆国民政府经济部中央工业试验所任助理工程师。
1943年底,国民政府教育部举办了第一届自费留学考试,余国琮参加考试,顺利收到了美国密歇根大学的录取通知书。1945年底,他从密执安大学毕业,获得科学硕士学位,之后转到美国匹兹堡大学研究生院进修。
1947年,余国琮在美国匹兹堡大学获博士学位。他的博士研究方向一个是精馏,另一个是热力学。求学期间,余国琮深受导师库尔教授的赏识,在匹兹堡毕业后,他应邀留在该校担任学化工系助理教授,主讲本科生及研究生的化工热力学、传质分离过程等多门课程,其中,他为研究生讲授的“高等化工热力学”课程颇受欢迎,一些来自企业的工程师慕名而来,成为该校极为罕见的研究生“大班课”。
教学同时,余国琮还继续进行科研工作,并与库尔教授一起指导硕士生和博士生的毕业论文。他提出的汽液平衡组成与温度关系理论曾长期被一些专著、手册所采用,被称为“余—库”方程。他在美国初露锋芒,被吸收为Sigma Xi,Phi Lambda Upsilon,Research Society of America 3个荣誉学术组织的成员。1950年,余国琮被列入美国科学家名录,当时的他年仅28岁。
此时的余国琮很清楚,如果继续留在美国,其未来极有可能取得更为突出的成绩。但是,他深知,刚刚成立的新中国,现在急需人才。于是,1950年8月,余国琮以回香港探望母亲之名向匹兹堡大学“请假一个月”,只有库尔教授知道余国琮是辞职回国。为了避开当局怀疑,他还专门办了一个重返美国的签证。就这样,余国琮怀着科学救国的热情,冲破重重阻力,毅然返回祖国,成为首批归来的学者之一。
当时,与余国琮同船归国的还有一批年轻的留美学者,在这艘驶往新中国的“威尔逊”号上,青年才俊意气风发,尽管困难重重,但他们依然深知“科学是无国界的,但科学家是有国籍的”。
“争一口气”
不负总理重托
回国后,余国琮应北方交通大学校长茅以升的邀请,到唐山工学院(现西南交通大学)成立不久的化工系任教授并兼系主任。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余国琮随调到了天津大学,在这里,他为我国的化工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
1958年,我国由苏联援建的第一个原子反应堆投入运行。原子反应堆需要重水做减速剂,随着中苏交恶,我国的原子能事业面临着停转的威胁。余国琮从20世纪50年代就确定了要攻克分离重水的难关。他的研究工作很快得到了中央和上级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被定为绝密等级。
1959年5月28日,周恩来总理来到天津大学视察,特地参观了余国琮分离重水的实验室。他紧握余国琮的手说:“我听说你们在重水研究方面很有成绩,我等着你们的消息。现在有人想卡我们的脖子,为了祖国的荣誉,我们一定要生产出自己的重水,要争一口气!”
余国琮受到极大鼓舞和振奋,为“争一口气”,他更加废寝忘食,率领团队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搭建了一个个实验装置,创造性地采用多个精馏塔级联等多种创新方式替代传统精馏方式,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不久后学校告诉余国琮,说周总理专门从武汉打电话过来,关心重水科研进行得如何。余国琮回复说:“你可以告诉总理,研究进行得很顺利。”
1961年,我国重水生产进入了攻关阶段。由周总理亲自过问,国家科委负责,在全国组织了重水生产攻关小组。余国琮是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由他领导的天津大学重水科研被列为国家科委重点攻关项目。余国琮还担负起了培养重水科研人才的任务。他在天津大学创办了我国第一个稳定同位素分离技术专业班,亲自编写教材并讲授,从技术和人才上为我国重水生产奠定了基础。
余国琮不负重托,首次提出了浓缩重水的“两塔法”。该技术作为我国迄今唯一的重水自主生产技术被延用至今,为实现我国重水的完全自给,为新中国核技术起步和 “两弹一星”的突破作出了重要贡献。
“手到病除”
推动石化工业发展
20世纪80年代初,大庆油田斥资从美国引进一套先进的负压闪蒸原油稳定装置。这些装置同时还是大庆30万吨乙烯工程的配套工程,整个工程建成投产后,每年可提供17种、58万吨塑料和化纤等商品原料,一年可创利润50亿元。然而,这套装置投产后轻烃回收率一直达不到生产要求,美国公司副总裁曾带领专家进行了2个月的调试仍未能解决问题,后对大庆进行了部分赔偿,一走了之。
余国琮应邀带领团队对这一装置开展研究,很快发现问题所在,并应用自主技术对装置实施改造,成功解决制约装置正常生产的多个关键性技术问题,最终使整套装置实现正常生产。不仅如此,经过他们改造的装置,技术指标还超过了原来的设计要求。
随后,余国琮又带领团队先后对我国当时全套引进的燕山石化30万吨乙烯装置、茂名石化大型炼油减压精馏塔、上海高桥千万吨级炼油减压精馏塔、齐鲁石化百万吨级乙烯汽油急冷塔等一系列超大型精馏塔进行了“大手术”。这样的“手术”提高了炼油过程中石油产品拔出率1至2个百分点,仅这一项就可为企业每年增加数千万元效益。
余国琮还十分注重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推动产业化。他亲手创建了精馏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我国最早的高效精馏设备产业化加工中心,创造性地提出了“研究设计—加工—安装—服务一条龙”的成果转化模式,解放了团队的创新能力。特别是,在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技术的进步实现了节能减碳的显著效果,为我国石化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开辟了前景。
教书育人
为人师表
在大学校园度过了大半生的余国琮,给自己的定位是一名人民教师,把教书育人当作最大的职责。他曾牵头教学改革,先后主持了三次大规模的教改实验并取得良好成果。而在给学生上课期间,他经常在凌晨4点起床,一遍遍审视讲课内容。即使这门课已经教授很多年、很多遍,也要充分备课,更新教学内容。
余国琮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在课程安排时减少上课学时,给学生更多的自学时间,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余国琮在向鉴定专家汇报时说:“素质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一个核心。我们的创新人才一定要有良好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科学素质。大学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教育,是终身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我们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技术,构建培养化工专业创新人才的框架。”
85岁那年,余国琮还坚持给本科生上一门“化学工程学科的发展与创新”的创新课。一堂课时长近3个小时,学生们怕他身体吃不消,搬来了一把椅子,想让他坐下来讲。可余国琮却总是拒绝:“我是一名教师,站着讲课是我的职责。”听过余国琮课的人都说,“余先生把讲课当成了一门艺术”。
即使在住院期间,余国琮也不忘工作。据天津大学称, 2019年元旦前在病房,余国琮曾从晚上工作到凌晨,被医生嘱咐让其补觉。书桌上的电脑仍为待机状态,旁边是一本夹着很多小纸条的《化工计算传质学》,纸条上全是关于此书的修订意见。
98岁高龄时,余国琮仍在伏案工作,在电脑前修改书稿,回复邮件。书桌上那本夹着很多小纸条的《化工计算传质学》下压着德国著名 科技 出版公司斯普林格发来的感谢信,信中盛赞他“提供了一本高水平且销量极好的科学专著。”
几十年来,余国琮始终没有忘记周总理的重托,他怀着为国争光的雄心壮志,把对祖国的爱融于事业中——为争一口气。作为科研工作者,他积极推动了 科技 成果的产业化,造福国民;作为一名教师,他倾心育人,桃李满天,并打造了化工专业研究的人才梯队。
国之忠魂,永垂不朽!痛别余国琮先生!
格式试剂与环氧氯丙烷收率低?这是一个竞争反应,低温利于开环,高温利于偶合。你的催化剂是偶合用的,如果仅是开环,无需催化剂,直接低温下滴入环氧即可。
环氧化反应(epoxidation)是指在化合物双键两端碳原子间加上一原子氧形成三元环的氧化反应。早在1909年,Prelezhaev发现烯烃化合物在过氧酸的作用下可以生成环氧化物(epoxide)由于环氧化物在高温、强离子或自由基的催化下生成环氧均聚物、共聚物,故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
有些环氧化物可以致癌,例如氯乙烯的环氧化产物环氧氯乙烯即为致癌物。有些外源化学物的环氧化物性质极为稳定,可长期在环境和机体脂肪组织中存留,例如有机氯杀虫剂艾氏剂的环氧化物锹氏剂已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
还有些化学物的环氧化物性质极不稳定,将继续发生羟化,形成二氢二醇化合物。环氧化反应可分为脂肪族环氧化反应和芳香族环氧化反应。后者的环氧化产物不稳定,将继续发生羟化。
高中一般烯氧化为醛(部分烯氧化为酮),醛氧化为酸
能与底物形成更好的绑定作用.我们发现具有小分子量(MW=415)和制备容易的催化剂2-47对吡咯环取代的酰胺碳酸酯单保护的顺式邻二醇的动力学拆分也非常有效,反应经历自由基历程;同时硫酰胺中具有较大位阻的硫原子的引入,所形成的催化剂构象将本来结构上远离的识别位点(酰胺NH)和反应位点(咪唑环)在空间上拉近,而且使得分子更刚性。本文第二部分发展了一种利用亚氯酸钠做氧化剂的简便的烯烃环氧化方法,有利于不对称酰基转移反应的进行,进一步的提高目前仍在实验进展中,迫使硫酰胺前后的基团发生偏转。机理研究表明加热促进亚氯酸钠的歧化生成的二氧化氯是环氧化反应真正的氧化剂。一,收率不变的情况下反应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为了进一步提高反应的选择性。通过对两个催化剂单晶结构的解析和选择性NOEs差谱的分析,辅助碱和催化剂的量等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经六步合成了一系列两端保护的1-甲基组氨酸衍生物用于催化两种二级醇的动力学拆分反应,发现催化剂2-47是最有效的催化剂,我们发现3,得到酰化产品的ee值为55%,并对反应的温度。上述的研究表明了通过引入硫酰胺可以调控氨基酸小分子催化剂的构象从而提高不对称催化反应选择性的可行性,最高可以达到80%的eeP值。我们还首次报道了通过对邻位一级醇的酰化反应来实现保护的二级醇的动力学拆分.经过对催化剂前体氮端,我们认为硫酰胺的引入不仅使得催化剂的氢键给予能力增强。另外我们还发现三氯化铁(5mol%)可以催化该反应在室温下进行。但2-47对链状的α-基酮底物拆分效果较差,碳端和咪唑氮端取代基位阻变化对选择性的影响关系的系统研究,溶剂,各种不同骨架的顺式邻二醇底物的选择性系数在25~80之间。反应的机理是三价铁离子可以催化亚氯酸钠迅速分解得到反应真正的氧化剂-二氧化氯,5-二叔丁基苯甲酰基取代的1-甲基组氨酸甲酯(2-23)可以催化α-羟基酮底物2-5的动力学拆分,五个底物中最高的选择性系数可以达到91,我们将2-23中的酰胺键替换为具有更强氢键给予能力的硫酰胺(2-47)。第一部分是以L-组氨酸为原料。二,在55~65℃的乙腈和水的混合溶剂中亚氯酸钠能够以中等到较好收率环氧化一系列的烯烃到其相应的环氧化合物本论文主要分为两部分,能够催化几种环状α-羟基酮底物的动力学拆分
1、对人体的主要危害部位是呼吸道和皮肤。人们长期处于多环芳烃污染的环境中,可引起急性或慢性伤害。常见症状有日光性皮炎,痤疮型皮炎、毛囊炎及疣状生物等。
2、落在植物叶片上会堵塞叶片呼吸孔,使其变色,萎缩,卷曲,直至脱落,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和结果。例如:受多环芳烃污染的大豆叶片发红.离植掉落,使果荚很小或不结粒。
3、对动物的致癌作用也早已被试验所证实。动物试验证明:多环芳烃对小白鼠有全身反应.如同时受日光作用,可加快小白鼠死亡。当多环芳烃质量浓度为0.01mg/L时,小白鼠条件反射活动有显着变化。
4、污染源有自然源和人为源两种。
(1)自然源主要是火山爆发、森林火灾和生物合成等自然因素所形成的污染。
(2)人为源包括各种矿物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等)、木材、纸以及其他含碳氢化合物的不完全燃烧或在还原状态下热解而形成的有毒物质污染。
(3)另外食品中也含有一定多环芳烃,其主要来源为,在食品的加工过程中,特别在烟熏、火烤或烘焦过程中滴在其上的油脂也能热聚产生苯并芘。贮存过程中窗口或包装纸,含有不纯的油脂浸出溶剂提取的油脂中含有一定量的多环芳烃;在沥表路上晾晒粮食被沥青污染。大气、水和土壤等环境中的多环芳烃可以使粮食、水果和蔬菜受到污染。
对人体的主要危害部位是呼吸道和皮肤。人们长期处于多环芳烃污染的环境中,可引起急性或慢性伤害。常见症状有日光性皮炎,痤疮型皮炎、毛囊炎及疣状生物等。
人若长期接触或吸入稠环芳烃如萘(俗称卫生球,过去用来驱蚊防霉)等则会致癌。许多稠环芳烃是强烈的致癌物质,如苯并芘等。秸秆、树叶等物质不完全燃烧形成的烟雾中含有较多的稠环芳烃,我国有些省市已经禁止焚烧树叶和秸秆。香烟的烟雾中也存在多种稠环芳烃,提醒青少年应珍视生命,远离香烟烟雾的危害。
芳烃溶剂油运输注意事项
1、严禁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
2、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
3、夏季最好早晚运输。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
4、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5、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芳烃
多环芳烃对人体的主要危害部位是呼吸道和皮肤。人们长期处于多环芳烃污染的环境中,可引起急性或慢性伤害。据报道,人体在质量浓度为0.75mg/L的多环芳烃空气中,经过10—15min.上呼吸道粘膜及眼睛会受到剧烈刺激。即使质量浓度为0.005一0.01mg/L时,也只能忍受几小时。皮肤受害,以面颊、手背、前臂、颈项等裸露部分最明显。常见症状有日光性皮炎,痤疮型皮炎、毛囊炎及疣状生物等。而且,这些症状往往白皮肤人较暗皮肤人为重,女人较男人为重。多环芳烃对皮肤和呼吸系统有致癌作用,因此引起人们的关注。多环芳烃落在植物叶片上.会堵塞叶片呼吸孔,使其变色,萎缩,卷曲,直至脱落,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和结果。例如:受多环芳烃污染的大豆叶片发红.离植掉落,使果荚很小或不结粒。多环芳烃对动物的影响也较严重,动物试验证明:多环芳烃对小白鼠有全身反应.如同时受日光作用,可加快小白鼠死亡。当多环芳烃质量浓度为0.01mg/L时,小白鼠条件反射活动有显著变化。多环芳烃对动物的致癌作用也早已被试验所证实。
鉴别法:与硝酸银的醇溶液反应,看生成沉淀的速率快慢。
反应速率:叔卤型大于仲大于伯大于乙烯型,叔基型卤代烃在几分钟内即生成沉淀,仲卤代烃需要温热才可以,伯卤代烃更慢,乙烯型或苯型的卤代烃不能与硝酸银的醇溶液反应,即使加热也无沉淀生成。
卤代烃
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后的化合物称为卤代烃,简称卤烃。卤代烃的通式为:(Ar)R-X,X为卤素原子,可看作是卤代烃的官能团,包括氟、氯、溴、碘。
根据取代卤素的不同,分别称为氟代烃、氯代烃、溴代烃和碘代烃,也可根据分子中卤素原子的多少分为一卤代烃、二卤代烃和多卤代烃,也可根据烃基的不同分为饱和卤代烃、不饱和卤代烃和芳香卤代烃等。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卤代烃
williamson法合成醚可以用醇做溶剂卤代烃与醇钠在无水条件下反应生成醚:如果使用酚类反应,则可以在氢氧化钠水溶液中进行:卤代烃一般选用较为活泼的伯卤代烃(一级卤代烃)、仲卤代烃(二级卤代烃)以及烯丙型、苄基型卤代烃,也可用硫酸酯或磺酸酯。本法既可以合成对称醚,也可以合成不对称醚。反应机理 反应一般是按SN2机理进行的反应实例:R-X + R'-ONa--------R'-O-R。有机合成不对称醚类,一般采用复杂的作为醇钠,小的,简单的作为卤代烃。
写好化学论文的必要条件1、深刻的论据论证,严密的科学性:科学研究的任务是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探求客观真理,成为人们改造世界的指南,学术论文的科学性在于:①主论上要求作者不带有个人好恶的偏见,不得主观臆造,必须切实地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符合实际的结论。②论据上要求作者下较大力气,经过周密的观察,准确的实验与深入的调查研究,尽可能多地占有资料,以最充分、确实的有力论据作为主论的依据。③沦证上要求作者经过周密思考具有严谨而富有逻辑效果地论证,做到论证充分,令人信服。正确的论点,严密的论据,有说服力的论证使学术论文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化学论文切忌弄虚作假,有人写论文说自己已做了20多项实验,事实上他所描述的实验都是别的参考书上摘引过来的。这本身就缺乏写论文的正确的科学态度。化学论文不得发生科学上的差错,一篇写Nq以)3与K仁水解后溶液碱性的差异的文章,却误将山作Ki代入公式计算,因而写出错误的结论。永嘉上塘中学一位青年教师写的“电解食盐水时为什么用铁作阴极”的文章中,通过实验得出“当铁网的宽度大千石墨时,氢气在Fe上析出所需的时间就比石墨要少,所以增大铁网的表面积,可以降低过电位,并使气体更易逸出。另外铁网宜于吸附石棉绒成为隔膜层,铁网价格低廉,取材方便,又易于加工。所以选用铁网作电解食盐水的阴极/这篇文章虽短,但富于科学性与钻研精神,不啻为一篇好的论文。2、要有独立见解,富有创新性学术论文要有自己的独立见解,有创新性。科学研究是对新知识的探求。只能继承或人云亦云缺乏创新精神,这样没有给人以新的启迪,文章的价值自然就低了,人类社会的文明与历史就不会有所前进了!创新性是科学研究的生命,它能提出新的问题,解决新的问题,推动科学事业的发展。瑞安市一位化学老师写的“谈物理性质的教学”就是针对部分师生对物质的物理性质不够重视,他在教学中刻苦钻研,要求掌握物性的教学规律,提高物性的教学质量,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物性的兴趣,尽量变机械记忆为意义记忆,提高物性知识的应用能力,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在教学上具有推广的意义。此文获市化学教学论文评比一等奖。化学论文不要东拼西凑,更不应抄袭人家的文章,成为“手抄本”以免使人读了有似曾相识之感,如一篇论文写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方法采用厂“十字交叉法”与“半反应”配平法,就缺乏新意。另一篇写“氨氧化催化的实验的改进”,采用纯氧代替空气加速氨的氧化,这个方法也没有什么新意。
我能告诉你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