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一些军事网查查看,比如亚东军事网 西陆军事网之类的,也可以在论文网上搜索啊
写作思路:根据为军事主题,以为国防基调来展开描写,紧扣叙述与描写的内容,力求做到不突兀、不生硬,不长篇大论或肆意抒情,有情真意切之感。
新的世纪即将到来,在祈祷和平的新千年钟声敲响之前,冷静地观察中国周边的国际形势,审慎地预期周边国际环境变化,对我国在未来一个时段内维护地区和平,集中力量发展经济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我国周边地区出现了一些令人不安的事态。
如印度和巴基斯坦不顾国际舆论的反对发展核武器;美国在亚洲地区继续推行军事同盟政策,而且试图建立可能破坏地区军事力量平衡的TMD系统;亚洲国家出现了军备竞赛的苗头;分裂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活动对一些国家正在构成严重挑战;等等。
在意识到这些对和平与安全的威胁的同时,我们还必须从更全面的角度来观察周边国际力量关系的分布情况,观察各国对国家利益的确认与实现方式是否发生变化,以此对下一世纪的周边环境作出判断。
国际环境的新变化之一是,在中国周边地区正在形成一种多极的力量结构。这不是世界性的多极化趋势的产物,它只是一种地区性的结构。日本由于经济陷于停滞与低速发展,它与亚洲其他力量的差距在缩小。在此同时,日本在政治和安全领域发挥作用的意愿更强烈了。俄罗斯的经济经过严重的衰退后已经稳定下来,加上普金的当选,它的综合力量进入了恢复期。
东盟的一体化进程虽然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但是没有受到根本的打击,东盟国家在经济、社会和政治方面的合作仍在加强与扩大。印度的经济状况因新经济的出现而得到改进,拥有核武器使它的军事威慑力在继续增加,印度在亚洲扮演大国角色的愿望已明显增强。
中国的综合国力在继续增加,它在地区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有所加强。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这一地位支撑了美国在亚洲的优势地位。但美国是一个非亚洲国家,而且力量分散于全球,它在亚洲的力量分布受到这两个因素限制。
由中国、日本、美国、俄国、东盟及印度这六种力量构成的多级结构将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均势结构。在可预见的时期内,任何一极,在这一地区都不可能单独取得优势。在多极均势结构中,结盟关系的变化及向两极化的发展是造成不稳定的主要原因。
在可以预期的未来,美日同盟关系仍会保持稳定,但是其作用一是会受到中俄战略关系的制约,二是不会得到东盟和印度的无条件支持,没有什么利益会促使印度和东盟放弃他们长期遵循的独立与中立的对外政策,卷入美国同中俄的对抗中去。中国是本地区发展最快的国家,中国将继续奉行独立自主与和平的对外政策,中国将会对这一结构的稳定作出贡献。
写作思路:根据为军事主题,以为国防基调来展开描写,紧扣叙述与描写的内容,力求做到不突兀、不生硬,不长篇大论或肆意抒情,有情真意切之感。
范文:
步入大学,我们便开始接受军训的洗礼,在骄阳锤炼下,我们坚定了意志,军训更是培养了我们良好的作风。
我们用嘹亮的口号,坚定的步伐彰显了我们新一代人的激情,军训结束后我们更是有幸的接受军事理论的教育。大学军事教程丰富了我们的知识,开阔了我们视野。要知道古今中外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没有国防,而能使我们安然无虞地存在下去,是依靠国防的力量。
国防是指“国家为防备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学教育等有关活动。”国防即是国家的防务也是全人民的防务。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所以必须要加强国防意识,增强国防观念。
学习大学军事教程让我们的知识结构不再局限于专业学科的文化知识,而是站在军事战略角度审视中国与世界、个人与民族,让我们认识到国防的重要性。近代中国充满血与泪的屈辱史对中国人民来说是刻苦铭心的,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要知道我们从清朝时期起就签订了许多不平等的条约,这一切的一切就是因为我们的军事实力落后,国防的动员没有到位,国防的动员是争取战争主动性的可靠保障,所以过去我们失去的正是战争的主动性,且要想在国际有一席之地就必须要有强大的政治经济实力和国防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
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发展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然而世界安全形势仍不容乐观,还是会出现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且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依旧猖獗,其他容易引起战争的因素还有很多。苏联解体,美苏争霸世界的冷战结束但是我们仍能看到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还有迟迟未决的台湾问题,钓鱼岛争端等等这一系列的不安定因素不得不引起我们和平年代的忧思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强国防力量。我们是生长在新世纪的大学生是建设国家勇往的新一代,作为国家希望的我们,应当勇于承担民族和时代的重担。
且国家的安危于国防的教育息息相关,大学生应该加强国防意识和国防观念这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精神境界。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所以生应是国防事业中的第一担当者;且国防教育可以启发大学生们的忧患意识,使之有动力学好专业课程,增强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并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确保国家的信息基础建设持续不断的。
发展,确保国家的军事实力日益雄厚让其有对国家无私奉献精神。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有基本的国防知识和积极投身于国防建设和为国效力的精神。总之,通过大学军事教程的学习,我们丰富了知识结构,提高了综合素质,增强了国防观念,也明白了肩负的责任。参与国防,人人有责,让我们用行动的力量为国家的前进保驾护航
本来想帮你回答,结果看分太少了,2000字不少哦
写作思路:根据为军事主题,以为国防基调来展开描写,紧扣叙述与描写的内容,力求做到不突兀、不生硬,不长篇大论或肆意抒情,有情真意切之感。
范文:
步入大学,我们便开始接受军训的洗礼,在骄阳锤炼下,我们坚定了意志,军训更是培养了我们良好的作风。
我们用嘹亮的口号,坚定的步伐彰显了我们新一代人的激情,军训结束后我们更是有幸的接受军事理论的教育。大学军事教程丰富了我们的知识,开阔了我们视野。要知道古今中外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没有国防,而能使我们安然无虞地存在下去,是依靠国防的力量。
国防是指“国家为防备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学教育等有关活动。”国防即是国家的防务也是全人民的防务。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所以必须要加强国防意识,增强国防观念。
学习大学军事教程让我们的知识结构不再局限于专业学科的文化知识,而是站在军事战略角度审视中国与世界、个人与民族,让我们认识到国防的重要性。近代中国充满血与泪的屈辱史对中国人民来说是刻苦铭心的,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要知道我们从清朝时期起就签订了许多不平等的条约,这一切的一切就是因为我们的军事实力落后,国防的动员没有到位,国防的动员是争取战争主动性的可靠保障,所以过去我们失去的正是战争的主动性,且要想在国际有一席之地就必须要有强大的政治经济实力和国防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
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发展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然而世界安全形势仍不容乐观,还是会出现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且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依旧猖獗,其他容易引起战争的因素还有很多。苏联解体,美苏争霸世界的冷战结束但是我们仍能看到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还有迟迟未决的台湾问题,钓鱼岛争端等等这一系列的不安定因素不得不引起我们和平年代的忧思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强国防力量。我们是生长在新世纪的大学生是建设国家勇往的新一代,作为国家希望的我们,应当勇于承担民族和时代的重担。
且国家的安危于国防的教育息息相关,大学生应该加强国防意识和国防观念这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精神境界。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所以生应是国防事业中的第一担当者;且国防教育可以启发大学生们的忧患意识,使之有动力学好专业课程,增强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并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确保国家的信息基础建设持续不断的。
发展,确保国家的军事实力日益雄厚让其有对国家无私奉献精神。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有基本的国防知识和积极投身于国防建设和为国效力的精神。总之,通过大学军事教程的学习,我们丰富了知识结构,提高了综合素质,增强了国防观念,也明白了肩负的责任。参与国防,人人有责,让我们用行动的力量为国家的前进保驾护航
写作思路:运用所学的知识,根据目前本国的国情出发进行阐述,首先要写明论点,接着证明自己论点的正确性,中心要明确。
正文: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才的培养目标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自我教育能力。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是其主要目标。国防教育是高校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军事理论课是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载体,它对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着积极地促进作用。
我国军工企业长期处于计划经济运营体制之下,无论是资金来源、项目立项与审批验收都具有极强的政府与军方色彩,加之军事工业较民用工业在社会声誉、技术先进性水平上都拥有独一无二的优势,很多军工企业对“军转民”、“民转军”所带来的重要性认知不足。
以防止泄露军事机密为借口,对法律框架内允许的军事技术禁止向民用机构输出,也无视民用机构在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及市场化运作方面取得的良好成绩,在主观上缺乏进行有效沟通交流的意识。
在长期军民科技研发体系相互隔离的各自发展进程中,因信息不对称原因导致重复研发现象非常普遍,同一项技术在不同的领域中被开发出来,只是在技术标准上有所差异。在融合之后,当军方与民用商业机构同时认识到重复研发问题严重性的时候,就会形成“比较--筛选--摒弃”的合作模式,即通过比较同一类型技术的可靠性、发展潜力后,筛选出所有创新主体认为最佳的技术设计方案。
这一过程中,由于军方研发机构能够获得更多的国家财政、税收、土地及其他优惠政策的支持,加上其拥有更强势的主导能力,民营机构往往只能成为跟随者,既不愿意对已有方案提出挑战,更有着“不愿意进行创新投入,直接‘搭便车’”的内在动机。
我国目前国防科技工业支出的主要资金来源已经实现了开放式金融、银行金融、资产证券化,以PPP为代表的社会资本合作体系也已经建立,但是对国家财政的依赖于非公有资本融入度仍然很低。在正规金融上,银行普遍向军民合作创业企业提供贷款还是基于信用与抵押贷款,在资本市场融资上也是主要靠单一的股票形式筹资。
汪书敖、汪书轩认为, 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本质属于军事斗争的非暴力性, 主体力量只能是国家武装力量而不是别的力量, 其战略目的是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 主要运用于人类社会处于和平状态与危机状态时期, 是一种战略手段, 是武装力量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的战略运用, 而不是一般的军事行动.肖天亮认为, 非战争军事行动属于硬实力的“软运用”, 其表现方式是通过逐步释放战争能量, 对抗程度和强制性都较低, 但同样能够实现一定的政治目的。
软实力释放战争能量的方式可分为非对抗性释放和对抗性释放.类似的观点还有, 刘小力、陈友献认为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本质特点在于:其前提是在非战争状态下实施的行动, 主体是军队或以军队为主其他力量参与的力量, 目的在于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保卫人民和平劳动与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际和平与稳定, 以及消除危机、遏制战争, 行动的对象是应对因国家间或人为的某种矛盾激化而导致的恶性突发事件和危机.上述分析立足于非战争军事行动与战争行动的区别, 都强调了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战略性, 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非战争军事行动特有的性质。
但有些问题仍然有待进一步探讨, 如非战争军事行动究竟是非暴力性还是低暴力性, 目前还没有确切的界定;非战争军事行动可能涉及平时、危机和战时的非战斗行动, 在分析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性质时, 应考虑到这些因素。
在我国面临非传统安全威胁不断增多的情况下, 军队作为国家安全重要的战略资源, 发挥其在非战争军事行动中的主体作用, 既是国家战略的需要, 又是军队在和平时期的特殊使命。因此, 更加系统、深入地研究非战争军事行动理论, 不断深化对非战争军事行动的认识, 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国防建设是整个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强大的国防力量是国家的最高利益和根本利益,也是实现我国“富民强国”的重要保障,又是维护国家安全,确立中国国际地位的根本保障。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结束了有国无防的历史。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后,国防力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在当前国际形势并不太平,强权政治、霸权主义依然存在的形势下,西方国家把中国视为潜在的“全球对手”,周边国家纷纷加强军事建设,对我国采取“防御”措施,我国周边的军事环境、安全环境十分严峻。 为此,建议进一步加强国防建设,确保国家安全,实现中华民族真正的富强。 一、建立一支有快速反应能力、强大投送能力的军队。针对我国海岸线长、邻国多的情况,不仅要建立强大的边、海防,而且要建立一支有快速反应能力、强大投送能力、高度机动能力的军队,确保国家在任何方向上遭到侵略,都能迅速投入交战,并取得胜利。 二、集中科技力量,重点解决武器装备技术问题。当前我国国防科技特别是高科技,与美俄等国家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一些高精尖武器人家对我们实行禁售。因此我们要集中科技力量,自力更生,有重点的研制和生产精确制导武器和远程打击武器,以及指挥控制情报侦察系统、通信和电子战等高技术武器装备,提高我国的武器装备技术水平。 三、不断加大国防投入,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尽管我国的国防投入近年呈增长的状态,但占财政支出却呈现出下降趋势,占GDP比例维持在1.3%左右的较低水平,国防费总额仍低于世界一些主要政治、军事大国水平,这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相协调。只有不断加大国防投入,建立强有力的现代化国防,才能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才能确保经济发展成果不被别国掠夺。 四、加大国防教育力度,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国防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全、民族的尊严和经济的发展。要从小抓好爱国主义为主要内容的国防教育,增强全国军民居安思危的国防警觉和一旦强敌压境全民族同仇敌忾消灭敌人的精神准备,在全社会形成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的良好氛围。
开设军事课程的意义 对大学生进行集中军事技能训练和军事理论课教学,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正确决策,它既能体现人才培养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和谐统—,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利国防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基本军事技能,又有力地促进了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古今中外,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没有国防,而能够安然无虞地存在下去,国防即使国家的防务,也是全民族的防务。
在我国各大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是我国教育的一个重要而特殊的组成部分。
《国防教育法》指出:“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同时国防教育让我们每一个高校生懂得了在将来国防事业当中的角色,同时能够维护国家的安全、保卫国家的领土完整。
从清朝时期开始,我们中国就开始签署了许许多多的不平等条约,这一切的一切就是我国的军事力量落后,国防动员工作没有做到位,而恰恰国防动员是夺取战争主动权的可靠保障,所以在过去的中国,我们往往失去的是战争的主动权。
国防是国家的防务,国防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所以说,国家的安危与国防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觉得大学生要自觉接受国防教育,认真参加军训,树立爱国主义信念,并切对国家军事有一定的熟悉,了解对国家与邻国,在国际上的军事关系,以便能积极的响应国防动员。
同时要认真学习现代科技文化知识,掌握过硬本领,强身健体,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贡献力量。
再者,大学生正是科技方面的高素质人才,所以生应是国防事业中的第一担当者;同时国防教育可以启发大学生们的忧患意识,使之有动力学好专业课程,让其有对国家无私奉献精神。
战争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人民群众在战争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所以为了国防事业,我们要坚持把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土壤之中,把国防动员各个方面的工作统筹起来,把各方面的力量协调起来,把各方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打牢人民战争的基础,积蓄人民战争的强大力量;创新发展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紧跟时代变化、技术进步和军事发展步伐,不断研究人民战争的新内涵、新要求,积极探索信息化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新特点、新规律,不断积极创造参战支前和动员保障的新途径、新方法,使人民战争思想在信息化条件下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而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栋梁,对他们更要加强国防教育。
我学了《军事理论》后,对国家的国防动员有了深刻的了解,我明白了没有任何国家即使是经济发达国家都无法为了对付敌人的突然袭击和侵略,而保持一支满足战争需要的庞大军队,所以在平时里,保持一定数量的常备军是必要的,而战时动员的准备工作则是重中之重,人民群众是建设强大国防的力量源泉。
美国作为世界超级大国,历来非常重视动员准备,所以他们一直走在世界的前面。
他们认为“动员是迅速向世界显示决心的一个有效手段,是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及支持总体战略的一个关键因素”。
在信息化战争扑面而来的今天,其国防动员也在积极顺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不断进行着调整。
而日本依据国家安全需要应对的6种态势划分了6个动员等级,增强了动员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中国是个人口大国,国防教育要通过很多种途径来传播,电视电影,书刊报纸,学校教育都有义务来传播国防教育知识,所以高校中开展《军事理论》课程是意义重大的。
在国防教育课上,我们了解到:任何国家从诞生之日起,就要固国强边,防备和抵御外来侵略,以保障国家的安全,维系国家生存。
边防和国防是国防建设的重要内容。
我国古代的边防建设主要是修筑防御工程和实行实边固边政策。
西汉文、景时,为防御匈奴的一再侵犯,积极推行实边固边的政策;而海防建设则是从明代开始的,为了防止倭寇的偷袭、骚扰,明王朝下令禁海,还在沿海的主要地段修筑各种防御工程体系。
而到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抓住我们“国防不固,军队不精”的弱点,开始了对中国 *** 裸的侵略;到现代,日本帝国主义有发动了侵华战争,侵略者的铁蹄踏遍了半个中国。
这一段悲惨的历史是怎样导致的呢?当然是我们国家的国防太弱。
虽然现在世界提倡“和平发展”,但是和平真的就可以这样永久下去吗?不能。
为了不会再次沦为亡国奴,我们必须加强国防。
而未来的战争不仅仅是历史上的群众战争,而是国与国之间高技术战争,大学生是国家的后备力量,我们不但要学好专业知识,对国防知识也不能忽略。
这样我们才能有足够的把握去打好未来这场不能预见的战争。
开展国防教育对大学生自己的意义我们也不能忽视。
大学生是社会上最特殊的一个群体。
他们正处于一个人的生理、心理变化最为剧烈的时期。
他们开始由不成熟走向成熟。
因为他们从小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缺乏艰苦生活的磨练,缺乏社会实践。
而且单纯的他们鉴别是非的能力要差一些,容易受各种不健康思想的影响,加上社会主义还不完善,存在许多缺陷,社会上出现的不公平现象,使许多大学生常常表现出不满现实、患得患失、对生活失去信心等消极思想。
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学生活各方面的秩序,不利于培养国家所需要的全方面人才。
如何培养好新世纪的一代,关系着国家未来的命运,实践证明,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是引导学生成才的一条重要途径。
绝大多数国家的国防教育主要以军训为主。
学生通过军训,培养了组织纪律性和勇敢顽强、坚忍不拔、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培养了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锻炼和增强了学生的体魄,淡化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能够走出自我封闭的个人世界,关心外面的世界,对生活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态度,精神面貌与未经军训的学生相比有较大改观。
再加上大部分高校都采取新生入学即接受严格的军训,军队严格的管理方法为学校以后几年的学生管理工作打下了较好的基础,这对于整顿校风、学风,整顿校园秩序,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能够起到重要作用,也为学生自己的将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是时代的要求。
它是我们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不可或缺的条件,也是建立强大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巩固国防的需要,这对捍卫国家的 *** 、保卫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维护国家的安全都具有重大意义。
国防建设是整个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强大的国防力量是国家的最高利益和根本利益,也是实现我国“富民强国”的重要保障,又是维护国家安全,确立中国国际地位的根本保障。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结束了有国无防的历史。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后,国防力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在当前国际形势并不太平,强权政治、霸权主义依然存在的形势下,西方国家把中国视为潜在的“全球对手”,周边国家纷纷加强军事建设,对我国采取“防御”措施,我国周边的军事环境、安全环境十分严峻。为此,建议进一步加强国防建设,确保国家安全,实现中华民族真正的富强。一、建立一支有快速反应能力、强大投送能力的军队。针对我国海岸线长、邻国多的情况,不仅要建立强大的边、海防,而且要建立一支有快速反应能力、强大投送能力、高度机动能力的军队,确保国家在任何方向上遭到侵略,都能迅速投入交战,并取得胜利。二、集中科技力量,重点解决武器装备技术问题。当前我国国防科技特别是高科技,与美俄等国家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一些高精尖武器人家对我们实行禁售。因此我们要集中科技力量,自力更生,有重点的研制和生产精确制导武器和远程打击武器,以及指挥控制情报侦察系统、通信和电子战等高技术武器装备,提高我国的武器装备技术水平。三、不断加大国防投入,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尽管我国的国防投入近年呈增长的状态,但占财政支出却呈现出下降趋势,占GDP比例维持在1.3%左右的较低水平,国防费总额仍低于世界一些主要政治、军事大国水平,这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相协调。只有不断加大国防投入,建立强有力的现代化国防,才能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才能确保经济发展成果不被别国掠夺。四、加大国防教育力度,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国防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全、民族的尊严和经济的发展。要从小抓好爱国主义为主要内容的国防教育,增强全国军民居安思危的国防警觉和一旦强敌压境全民族同仇敌忾消灭敌人的精神准备,在全社会形成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的良好氛围。
一、澄清认识,强化“三个观念” 一切成果的取得,首先取决于认识是否到位。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环境日益开放,物质生活日渐富裕,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已经和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有的人就忘了居安思危,淡化了忧患意识,对现代战争的威胁估计不足。特别是加入WTO后,对全民国防教育的深入进行存在错误思想。据调查,主要有三点:一是有些干部群众反映,冷战结束,世界大战打不起来,我国与周边国家关系改善,太平盛世,对国防教育没必要下太大的功夫,甚至有的人认为,加入WTO等于买了“和平保险”对霸权主义心存幻想,由此而解除思想武装。二是有些同志说,国防教育需要动用一些人力、物力,不如用相应的人力物力多搞些经济建设,这样看得见,摸得着。三是相当一部分的单位和人员认为,国防教育是部队和民兵的事,与本单位和自己关系不大,甚至认为“与己无关”。为澄清以上模糊认识,深化全民国防教育要强化“三个观念”。 一是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观念。“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建设强大的国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可靠保证。如果没有稳固强大的国防,整个国家的经济建设就无法进行。因此,我们通过深化全民国防教育,使广大干部群众正确树立 “居安思危”和“无军不安”的观念,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忘国防建设。 二是新的和平发展观念。经济全球化虽然加速了和平与发展这一总趋势,但没有消除霸权主义这个战争的主要根源,他们千方百计推行“西化”、“分化”政策,一有风吹草动,反动势力就会大做文章。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但台独分子并未放弃分裂活动,因此,我们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和防范意识。要看到当前是相对的和平,有条件的和平,要抓紧时间把经济建设搞上去。要认识到,和平时期的全民国防教育是一个“杀手锏”工程,一旦发生战争,它能集倾国之力、万众一心。 三是“大国防”观念。我们所说的“国防”,是指国家的整体安全利益,它不仅包括领土领空领水安全,而且还包括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文化、海洋等领域的安全,那个领域的安全受到侵犯,都应视为国防利益受到侵害,它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各级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必须牢固树立“大国防”观念,不断增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 二、依法治教,健全“三个机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有接受国防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普及和加强国防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国防教育对象不分性别、年龄、职业、职务,从学龄儿童起必须接受国防观念教育,全体公民人人有责。通过教育,使全体公民明白国家安危并非只是军人的事,深深懂得关心国防就是关心民族尊严,关心国家安危,关心民族自尊心。国防教育法的颁布实施,是我国依法强国的里程碑,是划时代的教育历史文献。新形势下深化全民国防教育,必须依法教育,健全“三个机制”。 一是责任机制。我国宪法、国防法、兵役法、民兵工作条例等都明确规定了单位和公民应尽的国防义务,国防教育法又明确了普及和加强国防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我们必须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有法必依。目前,全民国防教育要全面进入新型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民营企业的创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因此,必须同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干部一样接受国防教育,依法履行国防义务。有关部门要增强责任意识,加强对他们的指导,使其与全民国防教育相融合、相协调、相统一。对拒绝接受国防教育的单位和个人要追究其法律责任,使全民国防教育走上依法治教的发展轨道。 二是保障机制。深化全民国防教育,必须根据本地经济发展、人们受教育程度等实际情况,制定地方性全民国防教育法规,对国防教育的组织领导、基础设施、经费保障、奖惩等问题作出一些量化和细化的规定,确保国防教育法的真正落实。 三是约束机制。要与干部政绩挂钩起来,组织部门考察干部政绩时,要把干部尽国防义务或接受国防教育情况作为一项内容。特别对担任国防动员委员会职责的领导干部,一定要考察党管武装及其抓国防教育工作的政绩,对不合格者要摘“帽子”、挪“位子”。 三、拓宽渠道,抓好“三个结合” 全民国防教育是全民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深化全民国防教育,必须拓宽渠道,选准结合点,增强渗透性,在结合渗透中求广度和深度。 一是把全民国防教育与社会教育体系结合起来。首先要把国防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中小学校,要通过“军事夏令营”、参观、课堂教学和升国旗、唱国歌等多种形式,有计划地对青少年进行国防教育,青少年是我们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国防教育必须从青少年抓起。大专院校,要对学生进行国防法律、法规、国防义务教育,坚持对入学新生进行军事训练。其次,要把国防教育与企业、农村、社区的文化教育结合起来,以丰富社会文化教育的内容。近年来,我市把国防教育与历史教育、致富思源教育、“三现代”( 现代人、现代城市、现代生活)教育等紧密结合起来,强化了干部群众的国防观念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富国强兵、实力安邦的意识。再次,要把国防教育与干部教育结合起来。广大干部正处在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重要历史时期,他们将肩负着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历史使命,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力军。把国防教育与干部教育结合起来,就是要不断培养广大干部的“国家至上”、“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近年来,我市党校为参加轮训的地方干部开办国防专题教育课,不断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国防观念;组织各企事业单位的党政领导干部到部队过军事日、体验军旅生活,树立“爱我军队,固我长城”的观念。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二是把全民国防教育与双拥工作结合起来。国防教育对双拥工作提供精神动力,双拥工作又是国防教育的重要实践活动,两者相铺相成,互为作用。近年来,我市把国防教育作为建设国防和保卫国防的基础,也作为双拥工作的基础。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双拥创建为载体,坚持不懈地开展全民国防教育,极大地激发了干部群众的双拥热情,使我市连续5次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殊荣,连续6次获得全省双拥模范城光荣称号。双拥工作的广泛深入开展,又为全民国防教育提供了生动教材,进一步推动了全民国防教育的不断深化。实践证明,把国防教育和双拥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国防教育就能充满旺盛的活力。 三是把国防教育与重大活动结合起来。把握时机,开展活动,是深化国防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每年春节、建军节、国庆节期间,都应掀起全民国防教育的新高潮。同时,还要结合国际国内重大活动开展国防教育。近年来,我市结合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50周年、建党80周年、延安双拥运动60周年、每年清明节纪念革命先烈、元旦春节和建军节拥军优属及征兵等重大活动,在中央和省市的统一部署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教育活动,教育面之广,效果之好,都是其他一般性活动不可比拟的,为深化全民国防教育提供了宝贵经验。 四、打造支柱,建设“三个阵地” 全民国防教育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思想、国防知识和国防技能教育,通过经常性的思想灌输和必要的训练,使公民树立正确的战争观和国家安全观,掌握一定的国防和军事知识,作为一种积极的精神因素,在政治上可以转化为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经济上可以转化为生产力,在军事上可以转化为战斗力,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立于不败之地的精神支柱。因此,全民国防教育必须以一定的阵地为依托,以实现全民国防教育的经常化、多样化,不断扩大国防在各个教育阵地中的地位和作用,确保精神支柱立而不倒。 一是舆论宣传阵地。充分发挥现代化传媒的主阵地作用,适时地加大宣传力度,是国防教育的主要手段。近年来,我们充分发挥舆论宣传阵地的优势,坚持在《东莞日报》开设国防专版,在电视台设立军事论坛,在广播电台设立双拥专线,做到报纸有文章,电视有图像,电台有声音,大力营造国防教育人人有责的浓厚氛围,强化了全民的国防观念,增强了全民依法履行国防义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是思想教育阵地。党校、民兵训练基地、少年军校、中小学校、各大企业的宣传教育中心等,是进行课堂国防教育的主阵地,应进一步改进教学手段,提高宣传教育质量。如我市教育局在每年暑假期间,坚持组织中小学校的学生到驻军部队、“少年军校”和“市德育基地”接受国防教育和军训,用人民军队全心全意为人民,团结友爱,艰苦奋斗,不惧艰险,纪律严明,乐于奉献等优良传统影响和教育学生,进一步激发青少年一代爱国拥军的政治热情,增强他们的国防意识,效果很好。另外,要通过开展各种寓教于乐的活动,加强国防宣传,不断扩大教育面。如举办军民联欢联谊,开展国防知识讲座,组织国防知识竞赛,参观国防教育基地和英模事迹展览等,全方位营造思想教育阵地,增强国防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是传统教育阵地。烈士陵园、革命旧址、历史古迹、各种纪念馆,历来是对干部群众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的最好基地,应加大建设经费的投入,使其成为一流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通过组织引导和游人前来参观瞻仰,让历史永远告诉现在和未来:没有强大的国防,就不会有今天的繁荣昌盛,就没有人民今天的幸福生活。近年来,我市投资3亿多元,在当年林则徐虎门销烟处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兴建了海战博物馆、林则徐纪念碑等一大批设施,经常组织干部群众和学生到现场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增强了他们率先实现现代化、富国强兵、实力安邦的意识。同时,加强对全市烈士陵园等纪念建筑物的维护与管理,进一步绿化、美化和净化纪念建筑物周围的环境,为广大干部群众接受国防教育提供庄严的传统教育阵地。全民国防教育取得了明显成效。
写作思路:通过对军事理论,你一定有自己的感悟,把这些感悟写下来即可。
学习军事理论,就大的方面来说,是让我们以一种居安思危的心态来认识国防,汲取各种军事理论的精华,放眼世界,立足当今。对个人而言,学习《军事理论》能加强我们的修养,陶冶我们的情操,开阔我们的胸怀。
因而,我深刻的感受到在高校开展学生军训教学工作的必要性,它既是加强国防建设的重要措施,也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正确决策,它既能体现人才培养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和谐统—,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利国防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基本军事技能,又有力地促进了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对于军事理论教学对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意义我想有以下四点:
(一)增强国防意识。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所以,必须加强全民的国防教育,增强国防观念。近代中国充满血和泪的屈辱史对中国人民来说是刻骨铭心的,是永远不会忘记的。一个国家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国防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端正爱国精神。爱国精神是衡量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通过学习我明白了一个大学生,应该建立了积极的爱国精神,正确的爱国态度,科学的报国方法,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拓宽视野眼界。通过学习,我了解到了当今前沿科技的发展,在军事上各种武器的应用,各种先进的战略系统应用,各种战术策略的实施。通过学习,我初步了解了军队建设的各方面问题,步兵的基本军事技能,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伟大贡献。这些知识极大的拓宽了我的眼界,丰富和健全了我的知识结构,使我进一步适应当今社会大发展。
(四)培养精神品质。在军事理论教学中,无数英雄人物感动着我,在他们身上都印证了一种坚韧的品质,正如竹子“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而这种品质是成就人生,取得事业辉煌和美满家庭的重要品质,是适应社会积极人生的宝贵品质。
军事理论的论文怎么写如下:
《浅析军事理论教学与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
摘要:民族精神是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更是民族凝聚力能够亘古长存根本保证。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是新时期中华民族精神向前发展的要求,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任务,也是军事理论教学应承担起主导性的作用。
本文从民族精神、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内容等概念的诠释入手,论述了军事理论教学是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有效载体,并阐明了军事理论教学过程中对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原则。
关键词:军事理论教学;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
一、民族精神概述
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民族精神是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更是民族凝聚力能够亘古长存根本保证。党的十六大报告对中华民族精神进行了阐述:“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民族精神也是民族传统文化中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正确思想,是民族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具有凝聚力和推动力的一种精神力量。
2、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内容
首先,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培育内容。
爱国主义精神主要体现为抵御外族侵略、谋求民族解放、甘愿自我牺牲的优秀品格。新形势下,爱国主义已经融入到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中,推动着社会主义的快速发展,支撑着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精神目标。
这些优秀的民族品格体现了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民族精神,也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凝聚力。在当全球化带来的政治格局动荡中,某些国家对于我国的领土主权一再侵犯,此时维护国家主权的爱国主义更应该被列入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的内容中。
只有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大学生维护国家主权的思想和意识,才能使大学生时刻保持理智清晰的头脑去看待西方文化渗透对于我国的冲击,激发广大学生乃至全社会的爱国热情,共同维护国家经济科技安全等多个方面的利益,
保障国家的领土完整,并且以此将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发扬光大。
其次,培育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健全品格。
团结统一体现了中华民的凝聚力,各民族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无论在校园还是在社会中大学生都一定要与各民族的同学和睦相处,并且将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牢牢地印在大学生们的民族意识中,
使其成为维护民族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牢牢地印在大学生们的民族意识中,使其成为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牢固纽带。中国被誉为“礼仪之邦”,中国人民一向本着以和为贵的态度谋求自身的发展,作为中国后备力量的大学生更应该将这一光荣传统发扬光大,
在完善自身的同时也应该积极加入到维护世界和平的队伍中,反对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破坏世界和平,时刻为世界的和平贡献自身的力量。
大学生只有时刻牢记着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才能在他们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开拓创新、勇于进取和探索,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当今激烈国际竞争中能够顺利的进行。
二、军事理论教学是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有效载体
1、军事理论教学是大学生接受国防教育的主阵地
2011年7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下发《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坚持以国防教育法为依据,以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国防教育的核心也是爱国主义,两者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
国家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也指出:“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重要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军事理论》作为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的必修课,是大学生接受国防教育的主阵地,因此,军事理论教学是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有效载体和重要途径。
2、军事理论教学巩固和深化了大学生的民族历史认知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我们要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们。”要让大学生拥有牢固的民族精神意识,就必须要求大学生对本民族的历史有高度的认知。
《军事理论》第一章《中国国防》第五节中国国防历史,深刻阐述了中国国防的历史发展,透过几千年的中国历史告诉我们:国防观念淡薄,必将危及国家的生存,必须加强国防教育,不断增强国防观念;
武器装备落后是国防虚弱的表现,必须加强信息化军队的建设;人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必须加强人才培养;民族精神是国家兴盛的思想之魂,“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3、军事理论教学强化了大学生的民族成就动机
军事理论教学强化了大学生的民族成就动机,增强了民族凝聚力。爱国主义是民族凝聚力的内核,民族凝聚力是爱国主义的外在表现,它们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抵御外来侵略和推动社会进步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军事理论教材第三章《战略环境》,系统阐述了国际战略环境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趋势以及国际战略形势,指明了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现状和面临的安全形势。第四章《军事高技术》,系统介绍了军事高技术种类、军事高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军事高技术对现代作战的影响,
强化了军事高技术与新军事变革积极推动了中国特色军事革命。第五章《信息化战争》,崭新的战争形态拓宽了战争思维,因此,从世界范围的军事科技、政治经济、国际局势、意识形态领域日趋激烈的竞争等方面引起学生的理性思考,
强化大学生的成就动机和应对外部挑战和压力的心理准备。
4、军事理论教学与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辩证统一
首先,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可促进军事理论教学。民族精神是国民最深厚的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柱。面对现在这个国际形势纷繁复杂的世界,特别是我国周边的安全情况,更需要我们用战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民族精神,从而重视爱国精神,强化国家主权意识。
我国的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军事理论教学同样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两者之间有共同的教育内容,是辩证统一的。其次,军事理论教学,可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民族凝聚力。
一个民族要独立,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有强烈的民族自信心、民族自尊心、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只有拥有强大无比的民族精神,才能使一个民族在全球舞台上,在世界民族之林的激烈竞争中,挺起胸来,抬起头来。
国家的自尊自信意识是推动人民维护国格的强大力量,也是促成国防观念形成和增强的内在动力。
三、军事理论教学过程中对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原则
1、正确导向原则
军事理论教学必须坚持维护国家安全统一的正确导向,必须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分析问题时要入木三分,客观全面地反应现实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以保证学生对问题有清醒的认识,既要看到我们的成就,也要看到我们的不足,特别是潜在的各种矛盾,
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一味地夸大我们的优势,在成绩面前自我陶醉,这样会造成学生盲目乐观!妄自尊大缺乏危机意识;另一方面,也要防止片面地强调我们的劣势,这样容易导致学生产生悲观情绪。特别是对一些网络言论,
比如网络上说:美国,想打谁就打谁,英国,美国打谁就跟着打谁,俄罗斯,谁打我我就打谁,日本,谁打我我就要美国打谁,朝鲜,美国打我我就打韩国,中国,谁打我我就骂谁。
对这样一些网络言论,在军事理论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不能人云亦云,无原则附和。
2、居安思危原则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这句话是中华民族的古训也是军事理论教材上反复强调的一句话,这句话的意义在于提醒人们:即使我们身处于和平的环境中也要想到潜藏的危险。随着国家新安全观的确立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忧患意识,树立正确的国防观念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增强忧患意识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点内容也是高校军事理论教学的关键所在,“和平与发展”仍是当前时代的主题,但是和平与发展两在主题却仍面临重大打挑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领土、民族、宗教、资源等因素引发的武装冲突和局部战争连绵不断。
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发展中国家仍有亿万人民处于贫困状态。这个世界从来没有真正平静过,局部地区军事安全关系紧张,地区冲突不断,军备竞赛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由来已久等等这些不安定因素一直威胁着世界的和平与安宁。
让学生明白我国的国防兴衰史,学生就能体会到国防建设的重要性;明确了我国国防建设的现状与不足,我国当前面临的国际安全形势及潜在威胁,学生就能增强其忧患意识;掌握了未来战争的焦点、战争形态以及军事技术的发展趋势,
学生就能自觉地将忧患意识转化成为祖国繁荣富强而自强奋进的巨大动力。把忧患意识融入到大学生的思想当中,强化他们的危机意识、责任意识以及奋进意识,使学生自觉地投入到关注国防、心系国防、振兴国防的队伍中来,这正是国防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3、民族情感原则
军事理论教学,要注重民族理想信念与情感教育。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
因此,在军事理论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新中国建立前后中华民族命运的对比,着重突出宣传我国的国防建设成就,中国武装力量的强大、军事高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特别是航天航空事业飞速发展以及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
展望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极大地激发大学生的民族理想信念与情感。
4、核心价值原则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军事理论教学中必须体现这一原则,因为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他们的思想价值观念影响着社会的整体风气,
因此大学生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正确引领,深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内涵,提高大学生对事物的辨别能力,把握社会主流思想,在精神上和行为上都能够做出正确判断,对人生价值作出正确选择。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人心,团结大众的精神动力,大学生只有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通过明是非而辨善恶,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积极进取、自强不息,为社会主义的繁荣富强贡献自身的力量。
通过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展现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使学生的正能量得到发挥,成为弘扬民族文化、引领社会风气、体现道德规范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实践者。
来源:知乎
写作思路:根据为军事主题,以为国防基调来展开描写,紧扣叙述与描写的内容,力求做到不突兀、不生硬,不长篇大论或肆意抒情,有情真意切之感。
范文:
步入大学,我们便开始接受军训的洗礼,在骄阳锤炼下,我们坚定了意志,军训更是培养了我们良好的作风。
我们用嘹亮的口号,坚定的步伐彰显了我们新一代人的激情,军训结束后我们更是有幸的接受军事理论的教育。大学军事教程丰富了我们的知识,开阔了我们视野。要知道古今中外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没有国防,而能使我们安然无虞地存在下去,是依靠国防的力量。
国防是指“国家为防备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学教育等有关活动。”国防即是国家的防务也是全人民的防务。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所以必须要加强国防意识,增强国防观念。
学习大学军事教程让我们的知识结构不再局限于专业学科的文化知识,而是站在军事战略角度审视中国与世界、个人与民族,让我们认识到国防的重要性。近代中国充满血与泪的屈辱史对中国人民来说是刻苦铭心的,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要知道我们从清朝时期起就签订了许多不平等的条约,这一切的一切就是因为我们的军事实力落后,国防的动员没有到位,国防的动员是争取战争主动性的可靠保障,所以过去我们失去的正是战争的主动性,且要想在国际有一席之地就必须要有强大的政治经济实力和国防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
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发展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然而世界安全形势仍不容乐观,还是会出现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且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依旧猖獗,其他容易引起战争的因素还有很多。苏联解体,美苏争霸世界的冷战结束但是我们仍能看到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还有迟迟未决的台湾问题,钓鱼岛争端等等这一系列的不安定因素不得不引起我们和平年代的忧思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强国防力量。我们是生长在新世纪的大学生是建设国家勇往的新一代,作为国家希望的我们,应当勇于承担民族和时代的重担。
且国家的安危于国防的教育息息相关,大学生应该加强国防意识和国防观念这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精神境界。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所以生应是国防事业中的第一担当者;且国防教育可以启发大学生们的忧患意识,使之有动力学好专业课程,增强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并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确保国家的信息基础建设持续不断的。
发展,确保国家的军事实力日益雄厚让其有对国家无私奉献精神。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有基本的国防知识和积极投身于国防建设和为国效力的精神。总之,通过大学军事教程的学习,我们丰富了知识结构,提高了综合素质,增强了国防观念,也明白了肩负的责任。参与国防,人人有责,让我们用行动的力量为国家的前进保驾护航
写作思路:根据为军事主题,以为国防基调来展开描写,紧扣叙述与描写的内容,力求做到不突兀、不生硬,不长篇大论或肆意抒情,有情真意切之感。
新的世纪即将到来,在祈祷和平的新千年钟声敲响之前,冷静地观察中国周边的国际形势,审慎地预期周边国际环境变化,对我国在未来一个时段内维护地区和平,集中力量发展经济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我国周边地区出现了一些令人不安的事态。
如印度和巴基斯坦不顾国际舆论的反对发展核武器;美国在亚洲地区继续推行军事同盟政策,而且试图建立可能破坏地区军事力量平衡的TMD系统;亚洲国家出现了军备竞赛的苗头;分裂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活动对一些国家正在构成严重挑战;等等。
在意识到这些对和平与安全的威胁的同时,我们还必须从更全面的角度来观察周边国际力量关系的分布情况,观察各国对国家利益的确认与实现方式是否发生变化,以此对下一世纪的周边环境作出判断。
国际环境的新变化之一是,在中国周边地区正在形成一种多极的力量结构。这不是世界性的多极化趋势的产物,它只是一种地区性的结构。日本由于经济陷于停滞与低速发展,它与亚洲其他力量的差距在缩小。在此同时,日本在政治和安全领域发挥作用的意愿更强烈了。俄罗斯的经济经过严重的衰退后已经稳定下来,加上普金的当选,它的综合力量进入了恢复期。
东盟的一体化进程虽然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但是没有受到根本的打击,东盟国家在经济、社会和政治方面的合作仍在加强与扩大。印度的经济状况因新经济的出现而得到改进,拥有核武器使它的军事威慑力在继续增加,印度在亚洲扮演大国角色的愿望已明显增强。
中国的综合国力在继续增加,它在地区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有所加强。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这一地位支撑了美国在亚洲的优势地位。但美国是一个非亚洲国家,而且力量分散于全球,它在亚洲的力量分布受到这两个因素限制。
由中国、日本、美国、俄国、东盟及印度这六种力量构成的多级结构将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均势结构。在可预见的时期内,任何一极,在这一地区都不可能单独取得优势。在多极均势结构中,结盟关系的变化及向两极化的发展是造成不稳定的主要原因。
在可以预期的未来,美日同盟关系仍会保持稳定,但是其作用一是会受到中俄战略关系的制约,二是不会得到东盟和印度的无条件支持,没有什么利益会促使印度和东盟放弃他们长期遵循的独立与中立的对外政策,卷入美国同中俄的对抗中去。中国是本地区发展最快的国家,中国将继续奉行独立自主与和平的对外政策,中国将会对这一结构的稳定作出贡献。
军事理论的论文怎么写如下:
《浅析军事理论教学与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
摘要:民族精神是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更是民族凝聚力能够亘古长存根本保证。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是新时期中华民族精神向前发展的要求,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任务,也是军事理论教学应承担起主导性的作用。
本文从民族精神、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内容等概念的诠释入手,论述了军事理论教学是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有效载体,并阐明了军事理论教学过程中对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原则。
关键词:军事理论教学;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
一、民族精神概述
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民族精神是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更是民族凝聚力能够亘古长存根本保证。党的十六大报告对中华民族精神进行了阐述:“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民族精神也是民族传统文化中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正确思想,是民族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具有凝聚力和推动力的一种精神力量。
2、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内容
首先,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培育内容。
爱国主义精神主要体现为抵御外族侵略、谋求民族解放、甘愿自我牺牲的优秀品格。新形势下,爱国主义已经融入到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中,推动着社会主义的快速发展,支撑着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精神目标。
这些优秀的民族品格体现了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民族精神,也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凝聚力。在当全球化带来的政治格局动荡中,某些国家对于我国的领土主权一再侵犯,此时维护国家主权的爱国主义更应该被列入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的内容中。
只有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大学生维护国家主权的思想和意识,才能使大学生时刻保持理智清晰的头脑去看待西方文化渗透对于我国的冲击,激发广大学生乃至全社会的爱国热情,共同维护国家经济科技安全等多个方面的利益,
保障国家的领土完整,并且以此将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发扬光大。
其次,培育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健全品格。
团结统一体现了中华民的凝聚力,各民族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无论在校园还是在社会中大学生都一定要与各民族的同学和睦相处,并且将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牢牢地印在大学生们的民族意识中,
使其成为维护民族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牢牢地印在大学生们的民族意识中,使其成为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牢固纽带。中国被誉为“礼仪之邦”,中国人民一向本着以和为贵的态度谋求自身的发展,作为中国后备力量的大学生更应该将这一光荣传统发扬光大,
在完善自身的同时也应该积极加入到维护世界和平的队伍中,反对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破坏世界和平,时刻为世界的和平贡献自身的力量。
大学生只有时刻牢记着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才能在他们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开拓创新、勇于进取和探索,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当今激烈国际竞争中能够顺利的进行。
二、军事理论教学是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有效载体
1、军事理论教学是大学生接受国防教育的主阵地
2011年7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下发《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坚持以国防教育法为依据,以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国防教育的核心也是爱国主义,两者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
国家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也指出:“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重要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军事理论》作为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的必修课,是大学生接受国防教育的主阵地,因此,军事理论教学是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有效载体和重要途径。
2、军事理论教学巩固和深化了大学生的民族历史认知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我们要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们。”要让大学生拥有牢固的民族精神意识,就必须要求大学生对本民族的历史有高度的认知。
《军事理论》第一章《中国国防》第五节中国国防历史,深刻阐述了中国国防的历史发展,透过几千年的中国历史告诉我们:国防观念淡薄,必将危及国家的生存,必须加强国防教育,不断增强国防观念;
武器装备落后是国防虚弱的表现,必须加强信息化军队的建设;人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必须加强人才培养;民族精神是国家兴盛的思想之魂,“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3、军事理论教学强化了大学生的民族成就动机
军事理论教学强化了大学生的民族成就动机,增强了民族凝聚力。爱国主义是民族凝聚力的内核,民族凝聚力是爱国主义的外在表现,它们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抵御外来侵略和推动社会进步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军事理论教材第三章《战略环境》,系统阐述了国际战略环境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趋势以及国际战略形势,指明了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现状和面临的安全形势。第四章《军事高技术》,系统介绍了军事高技术种类、军事高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军事高技术对现代作战的影响,
强化了军事高技术与新军事变革积极推动了中国特色军事革命。第五章《信息化战争》,崭新的战争形态拓宽了战争思维,因此,从世界范围的军事科技、政治经济、国际局势、意识形态领域日趋激烈的竞争等方面引起学生的理性思考,
强化大学生的成就动机和应对外部挑战和压力的心理准备。
4、军事理论教学与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辩证统一
首先,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可促进军事理论教学。民族精神是国民最深厚的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柱。面对现在这个国际形势纷繁复杂的世界,特别是我国周边的安全情况,更需要我们用战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民族精神,从而重视爱国精神,强化国家主权意识。
我国的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军事理论教学同样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两者之间有共同的教育内容,是辩证统一的。其次,军事理论教学,可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民族凝聚力。
一个民族要独立,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有强烈的民族自信心、民族自尊心、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只有拥有强大无比的民族精神,才能使一个民族在全球舞台上,在世界民族之林的激烈竞争中,挺起胸来,抬起头来。
国家的自尊自信意识是推动人民维护国格的强大力量,也是促成国防观念形成和增强的内在动力。
三、军事理论教学过程中对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原则
1、正确导向原则
军事理论教学必须坚持维护国家安全统一的正确导向,必须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分析问题时要入木三分,客观全面地反应现实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以保证学生对问题有清醒的认识,既要看到我们的成就,也要看到我们的不足,特别是潜在的各种矛盾,
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一味地夸大我们的优势,在成绩面前自我陶醉,这样会造成学生盲目乐观!妄自尊大缺乏危机意识;另一方面,也要防止片面地强调我们的劣势,这样容易导致学生产生悲观情绪。特别是对一些网络言论,
比如网络上说:美国,想打谁就打谁,英国,美国打谁就跟着打谁,俄罗斯,谁打我我就打谁,日本,谁打我我就要美国打谁,朝鲜,美国打我我就打韩国,中国,谁打我我就骂谁。
对这样一些网络言论,在军事理论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不能人云亦云,无原则附和。
2、居安思危原则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这句话是中华民族的古训也是军事理论教材上反复强调的一句话,这句话的意义在于提醒人们:即使我们身处于和平的环境中也要想到潜藏的危险。随着国家新安全观的确立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忧患意识,树立正确的国防观念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增强忧患意识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点内容也是高校军事理论教学的关键所在,“和平与发展”仍是当前时代的主题,但是和平与发展两在主题却仍面临重大打挑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领土、民族、宗教、资源等因素引发的武装冲突和局部战争连绵不断。
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发展中国家仍有亿万人民处于贫困状态。这个世界从来没有真正平静过,局部地区军事安全关系紧张,地区冲突不断,军备竞赛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由来已久等等这些不安定因素一直威胁着世界的和平与安宁。
让学生明白我国的国防兴衰史,学生就能体会到国防建设的重要性;明确了我国国防建设的现状与不足,我国当前面临的国际安全形势及潜在威胁,学生就能增强其忧患意识;掌握了未来战争的焦点、战争形态以及军事技术的发展趋势,
学生就能自觉地将忧患意识转化成为祖国繁荣富强而自强奋进的巨大动力。把忧患意识融入到大学生的思想当中,强化他们的危机意识、责任意识以及奋进意识,使学生自觉地投入到关注国防、心系国防、振兴国防的队伍中来,这正是国防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3、民族情感原则
军事理论教学,要注重民族理想信念与情感教育。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
因此,在军事理论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新中国建立前后中华民族命运的对比,着重突出宣传我国的国防建设成就,中国武装力量的强大、军事高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特别是航天航空事业飞速发展以及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
展望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极大地激发大学生的民族理想信念与情感。
4、核心价值原则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军事理论教学中必须体现这一原则,因为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他们的思想价值观念影响着社会的整体风气,
因此大学生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正确引领,深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内涵,提高大学生对事物的辨别能力,把握社会主流思想,在精神上和行为上都能够做出正确判断,对人生价值作出正确选择。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人心,团结大众的精神动力,大学生只有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通过明是非而辨善恶,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积极进取、自强不息,为社会主义的繁荣富强贡献自身的力量。
通过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展现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使学生的正能量得到发挥,成为弘扬民族文化、引领社会风气、体现道德规范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实践者。
来源:知乎
我也要写的,,但我们只选其中一个内容写就好,我选的是<军事理论——孙子兵法>你也可以选其一,然后上网查有关资料,凑一凑就够啦
写作思路:运用所学的知识,根据目前本国的国情出发进行阐述,首先要写明论点,接着证明自己论点的正确性,中心要明确。
正文: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才的培养目标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自我教育能力。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是其主要目标。国防教育是高校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军事理论课是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载体,它对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着积极地促进作用。
我国军工企业长期处于计划经济运营体制之下,无论是资金来源、项目立项与审批验收都具有极强的政府与军方色彩,加之军事工业较民用工业在社会声誉、技术先进性水平上都拥有独一无二的优势,很多军工企业对“军转民”、“民转军”所带来的重要性认知不足。
以防止泄露军事机密为借口,对法律框架内允许的军事技术禁止向民用机构输出,也无视民用机构在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及市场化运作方面取得的良好成绩,在主观上缺乏进行有效沟通交流的意识。
在长期军民科技研发体系相互隔离的各自发展进程中,因信息不对称原因导致重复研发现象非常普遍,同一项技术在不同的领域中被开发出来,只是在技术标准上有所差异。在融合之后,当军方与民用商业机构同时认识到重复研发问题严重性的时候,就会形成“比较--筛选--摒弃”的合作模式,即通过比较同一类型技术的可靠性、发展潜力后,筛选出所有创新主体认为最佳的技术设计方案。
这一过程中,由于军方研发机构能够获得更多的国家财政、税收、土地及其他优惠政策的支持,加上其拥有更强势的主导能力,民营机构往往只能成为跟随者,既不愿意对已有方案提出挑战,更有着“不愿意进行创新投入,直接‘搭便车’”的内在动机。
我国目前国防科技工业支出的主要资金来源已经实现了开放式金融、银行金融、资产证券化,以PPP为代表的社会资本合作体系也已经建立,但是对国家财政的依赖于非公有资本融入度仍然很低。在正规金融上,银行普遍向军民合作创业企业提供贷款还是基于信用与抵押贷款,在资本市场融资上也是主要靠单一的股票形式筹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