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会计信息失真应对措施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会计信息失真应对措施研究论文

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研究论文

摘要: 会计管理工作对于企业的经营以及社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建设和发展水平。本文主要结合企业内部控制理论,首先对会计信息管理失真问题进行了简单概述;随后,分析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出现的内部控制原因;最后,在总结前文的基础上,重点探究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解决措施,旨在内控准则指导下提供一些可行性较高的参考意见,推动社会化企业内控管理水平。

关键词: 会计信息失真;内部控制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资本市场的竞争,社会各界对于我国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越来越关注。各企业的财务报告披露是公众了解企业的一个窗口,因此,失真的会计信息、虚假的财务报告无可避免地将给企业乃至社会带来重大负面影响。2008年出台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相关指引,为分析会计信息失真、解决会计信息失真提供了系统的指导意见,有利于企业提高管理水平,防范财务风险。

一、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表现

(一)核算失真

一切的财务管理工作都是基于通过会计核算的方式,对企业在一定时间段内的各项经营活动进行分析和确认,以计量报告的形式,为后续的经营和管理活动,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支持。但是在实际的管理活动中,主观上适用核算办法选择错误,系统原因导致账目错误等不良现象,从而容易导致企业各项经营和管理费用计算失误,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产生。

(二)信息披露失真

企业财务报告及其报表附注等是企业一段时间经营成果的总结和体现,上市公司需要将自己的财务报告对外披露,国有企业需要将自己的经营成果向上级主管部门进行披露,其他类型的企业也需要生成财务报告以便其管理者或股东了解企业营运情况,但在这个披露的环节,往往也会出现信息披露内容与实际经营成果不符、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的现象,导致财务报告使用者做出错误的投资判定。

二、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具体原因

(一)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缺失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缺失。一个企业如果不重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相容岗位未有效分离,企业决策出自“一言堂”,财务管理缺乏有效监督机制,这样的企业财务核算工作无章可循,会计信息披露无法可依,谈何真实完整的财务信息。

(二)控制活动执行度差

企业在组织开展内部控制活动中,针对会计信息失真制度有制订但是执行性差,例如,企业建立了严格的资金安全管理制度,要求出纳不能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但某财务主管因人手不足仍由出纳编制,且未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导致了出纳私制银行对账单和余额调节表,不能真实体现企业实际账户余额,给企业造成损失。企业的内控制度未有效被执行,同样会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出现错报。

(三)内部控制信息系统不畅通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产生的另一个原因是内部控制信息系统不畅通。内部控制信息系统不畅通导致了企业管理者不能及时获得真实完整的财务信息;基层财务人员发现问题后不能及时传递给管理者,导致企业投资失误造成损失,如德国国家银行向雷曼兄弟打款3亿欧元就是因为在要命的10分钟内信息沟通不畅导致。

三、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

根据前文对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具体表现以及产生原因进行分析之后,可以了解到,导致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产生的原因有许多,对于我国企业经营管理以及市场环境的整体稳定等方面,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对此,相关领域的工作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需要提高对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重视力度,采取积极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彻底减少会计信息失真,提升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效率。我国大部分企业都对财务从业人员的岗前培训以及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培训极其重视,如国家电网公司,要求对新进财务类大学生进行为期半年的脱岗岗前培训,重点对企业的'财务电算化系统和企业内控制度等进行系统培训;工作过程中重视会计从业人员的道德修养培训,通过道德讲堂和廉政教育,提高公司财务人员的思想道德水平。

(二)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对企业内部控制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综合管理质量。比如,我国某地区的企业在实际的工作中,管理人员明确地认识到了企业内部控制对于会计信息核算管理工作的影响。因此,企业实施了股权分置改革模式,对企业内部的股权结构进行了分散性优化。通过将企业内部控制结构建立在多元化、分散性以及具有一定灵活性的股权结构之上,有利于将企业原本单一化的股权结构和管理模式进行优化设计。从管理层面上加大对内部控制的重视,构建新型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从企业内部职工的角度出发,积极地组织各项培训和管理活动,提升企业内部会计从业人员以及其他部门的员工对于内部控制的认识。此举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具有极强的创新发展作用。通过实施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吸收各个地区实体以及战略投资者,作为企业的新型股东。利用债权转换股权的方式,丰富企业股东的组织结构和参与类型。配合更完善且独立的董事会制度,充分发挥出公司董事对于会计信息核算工作的指导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不仅会对企业本身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而且,还会对国家宏观调控管理工作,产生不利影响。对此,相关领域的工作人员以及企业的经营管理者,都需要在实际的工作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明确认识到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性。通过采取积极有效地管理措施,不断地提升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同时对企业内部的治理结构进行优化,降低企业经营活动中可能产生的损失。

参考文献

[1]李蜀虹.浅论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贸实践,2016(7).

[2]高小兰.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与治理对策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9).

[3]唐雪松.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成因与治理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8).

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分析论文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相关概念和内涵

(一)会计信息质量失真的内涵

会计信息指的是财务部门通过财务报告的形式,向投资者以及向债权人或者是相关的利益单位提供相关的财务状况。会计信息的失真直接会导致虚假信息的产生,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实际的财务报告和真实情况之间有非常大的差别,无疑会计信息失真会产生非常恶劣的后果,但是关于会计信息失真可以从无意和有意等两个方面进行考虑。

(二)会计信息质量失真原因

内在原因。故意导致的会计信息的失真是指的在进行会计统计的过程中财务人员对于会计的统计有动机和有预谋的进行造价和欺。这种形式的会计质量的失真一般会造成财务报表反应的真实情况和实际的成果有非常大的差别,进一步的会影响到企业的管理人员做出不恰当的决策,目前在企业的中最为典型的就是会计人员和其他的公司的财务管理人员因为利益关系故意导致的会计信息的失真。其实际结果直接会导致出现在财务报表中,账目之间不相符,其中存在最大的隐蔽和危害的是,账目和实际使用的费用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这些通常是这些财会人员精心策划的结果,在企业的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很难发现,因此会给企业造成非常大的损失。外在原因。工作过程中无意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可能是由于财务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偶然因素导致,本质是财务人员无意的进行这种行为,但是这样的信息质量不会影响到整体报表的公正性,也不会影响到企业的管理人员进行相关决策的进行,因此这样的会计信息的质量控制不是我们研究的重点。但是不管是内在原因还是外在原因,都需要找到失真的主要原因,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

二、建筑行业会计信息的共性及特性

对于建筑企业而言,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会计信息无疑会受到多个方面的影响,由于建筑是我国的支柱性的行业,因此建筑行业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对于我国的整体经济都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因此了解建筑行业的会计信息的'特征对于我国经济的稳定性具有较大的作用。

(一)建筑行业会计信息的共性

对于建筑行业而言,建筑行业的会计信息和其他行业具有类似的特点,在功能上都是企业实现会计准确性非常重要的桥梁,通过建筑行业的财务报表从而对提供的信息实现一定的约束,对于会计信息和会计目标之间能够完全相符起到了促进作用。会计信息也和其他信息一样具有一定的共性,是企业实现会计目标非常重要的方面,会计信息主要是通过财务报表进行实现,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对会计信息进行审核,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信息进行约束,有效的对会计目标进行完成。

(二)建筑行业会计信息的特性

建筑作为目前我国经济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其经济的效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在现代的企业会计中,建筑行业会计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因此建筑行业会计除了和其他会计工作一样的特点以外,还有其不同之处,尤其在核算上也存在一定的特殊性。由于建筑施工的周期较长以及施工过程中存在诸多的不确定因素,在产品形成的周期中,时间较长,从建筑刚开始进行设计,到建筑的试运营,最少的时间为两三年,甚至很多建筑在建设的过程中需要花10年以上,对于那些建筑较为复杂的水利水电工程,由于建筑的范围较广,因此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其次对于建筑行业的会计信息而言,由于业务较为复杂,产品的形态多样化,因此在处理核算资金的过程中,也相对而言比较复杂,在很多方面都需要进行涉及。

三、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从日常的工作中可以看出,很多施工企业的领导对于会计信息的基础工作不是非常的重视,导致了很多会计部门经常会出现人员配置不足。当然,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一些财会人员的专业素质较低,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经常会出现账目混乱,很多员工在智能上分工不清,因此导致了内部甚至很难有效的进行监督。

(二)财务人员的职业素质不够

在进行会计业务的进行中,我们对于内部控制的一些关键因素,都是采用企业的财务信息表达出来。但是由于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财务人员需要根据自身的职业判断来选择相应的会计估算的政策和方法,因此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会虚增利润或者是税务的统计不合理,另外一方面,作为企业的管人员和企业的直接经营人员,这些人员在日常的经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高度的串通和舞弊的行为,这些都可能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

(三)缺乏完善的会计准则和法律法规

根据施工企业理财环境和经营特点,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对会计事项进行会计职业判断,由于没有完善的会计准则和法律法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会计核算工作的随意程度,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四、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途径

(一)加强企业管理人员的法制观念教育

首先针对企业的会计人员而言,会计人员需要针对最新的会计策略进行有效的学习,对于最新的知识进行了解。加强学习的力度,并结合目前的新形势,新经济,做好相关的研究,另外,由于会计在工作的过程中有一定的灵活性,而灵活性需要把握一定的度,严禁出现任意操作的现象。

(二)重视会计准则的严格执行,及时披露

创新精神是保持企业竞争力最为重要的因素,对于财务部门而言同样重要,所以针对建筑企业而言,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需要尽量的设计相关行业的发展方案,实现信息化是保证会计准则实现最重要的部分。

(三)加大企业的内部审计

对于内部审计而言,是防止企业内部人员舞弊的重要方式,球儿内部人员和企业的利益直接受到影响,因此在聘用企业内部审核人员的过程中,对于内部审核人员的素质需要进行定期的考核,而企业内部人员在职业素养上要保持高度负责任的态度,遇到了企业的财务舞弊需要进行及时的纠偏,从而最大程度的降低企业的损失。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建筑施工企业会计失真的常见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建筑行业的特殊性,提出了会计行业失真的重要内容,本文重点对会计行业信息的失真防范措施进行了介绍,目的是提高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从而保障企业发展。因此,通过对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找到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措施,并不断的提高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水平,这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意义重大。

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对策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 原因 对策会计信息是人们在经济活动过程中,运用会计理论和方法,通过会计实践,获得反映会计主体价值运动状况的经济信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信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会计信息质量在我国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会计信息失真不仅影响到国家宏观经济决策的制定,削弱宏观调控能力,而且可能导致企业微观决策失误或贻误战机,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根治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已是刻不容缓。本文拟就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如何预防会计信息失真谈一些看法。一、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对会计信息失真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理解:一是经济业务失真使得会计信息失真。有些企业单位,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采取虚列收入、乱挤乱列成本费用、支出和财产损失不及时记账等手段,虚报利润或亏损。二是会计核算资料失真使得会计信息失真。有的企业负责人和会计人员为达个人目的,将请客送礼、行贿、挥霍浪费等非法支出,采取打白条、伪造发票、收据等手段纳入合法支出项目中。三是财务会计制度不完善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有些企业的资产账面价值不按有关制度进行计价,造成资产计价的伸缩性,不能如实反映企业的资产占有数。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1.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增大了国民经济运行中的“泡沫”成分和不确定因素,不能真实反映国民经济运行中的实际情况,使国家不能正确判断当前的经济形势,造成出台的各项经济政策有可能偏离经济运行的正确轨道,导致决策失误。2.会计信息失真,掩盖了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不仅造成大量国家税收流失,还造成许多不良贷款,不利于金融风险的防范。3.会计信息的失真,首先加剧了分配的不公,使分配进一步向个人倾斜,企业积累减少,发展后劲削弱。其次是给一些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进行贪污、贿赂、挥霍公款等,实现经济犯罪。4.会计信息失真,不能正确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不利于企业自我评价和决策,有可能使企业破产、职工下岗,造成社会不稳定。三、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1.会计工作中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的现象比较严重。虽然我国在会计法规体系的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目前司法上存在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许多问题只是调账或轻微罚款了事,甚至不了了之,严重影响了会计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导致了许多不利后果。一方面,直接纵容了代理人在会计信息上作假。由于执法不严,使代理人作假所承担的风险相对于其从中获得的利益来说很小,因此客观上纵容了他们冒险作假的行为。另一方面,由于法律对于一些社会上的丑恶现象惩处不力,使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成为一些人的时尚,从而影响到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特别是在影响到受托代理人员时,会计信息也就难以达到应具有的真实性。2.会计规范体系尚不完善。会计准则规定了会计确认、计量、对外提供财务报表的基本规范要求,但是受准则的广泛适用性和准则本身某些既定原则的影响,会造成会计信息不实。随着企业经营方式的多样化,经营范围的扩大和社会、法律、金融环境的日趋复杂化,使同类会计事项的个性日益丰富,法定会计政策也趋向于为企业提供更大的会计准则选择范围,对同一经济事项,往往有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可供选择,也给会计的“如实反映”带来难题。企业对存货采用不同的计价方法,对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会有不同的影响,究竟采用哪种方法才算做到如实反映?“真实”的涵义应是“跟客观事实相符合”,理应具有惟一性,不能说对同一事物的同一方面有多个不同的却都是真实的反映。此外,会计准则和会计实践还存在着一定的时滞,会计准则的规定常落后于会计实践的发展和经济行为的创新,当新情况、新领域、新行业出现时,很难找到长期有效的会计准则作为会计操作的依据,因而在实践中常会出现企业的会计处理“无法可依”的现象。3.会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会计信息是在会计人员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与计量中生成的,因而免不了要对客观经济活动的一些不确定因素进行估计、判断和推理,不同素质的会计人员进行的估计、判断与推理往往导致不同的结果。一些素质较差的会计人员即使遵循了会计规范,但由于其认识水平的局限性,不可避免地使计量出的会计数据脱离实际情况,使会计信息出现不实。此外,有的企业还沿用计划体制下的管理方法,存在任人唯亲的情况,致使素质差的不下去,素质高的上不来。企业对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不够重视,致使其素质、技能较低,容易发生操作性、原理性错误,如随意改变账户对应关系、乱用会计科目、会计确认及计量工作混乱等。同时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观念不强、会计人员执业判断能力不足、会计人员法制意识较差等原因也影响着会计信息的准确性。4.监督机制不健全。目前,我国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内部监督是指企业单位的会计本身监督,有些企业没有建立必要的内部会计监督与控制制度,有些企业内部会计监督与控制制度不完善或不能发挥作用。外部会计监督包括政府部门会计监督和社会审计监督。在政府部门会计监督方面,政府部门监督主体多元化,职责不清;政府部门监督中执法不严的现象比较严重;部分执法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不高影响了政府部门执法形象。在社会审计监督方面,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执业水平明显不能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部分中介机构及其执业人员,职业道德不高,缺乏质量意识、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执业质量较差。5.单位负责人违法干预会计工作。某些单位负责人为谋取私利、小团体利益或粉饰领导政绩,一方面指使或强令会计人员处理不实业务,篡改会计数据,填制虚假会计报表,直接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另一方面,由于过去的会计法律、法规对会计责任主体的规定并不明确,采取的是多重责任主体形式,将单位负责人、会计人员、其他人员都作为会计责任主体,结果出现了多重主体、无人负责的现象。6.由于采用计算机记账带来的一些问题。将计算机引入会计工作是一种进步,也是一种趋势。但是,由于会计人员的计算机素养普遍不高,加之现有软件普遍在安全性方面存在缺陷,使得使用计算机的单位在内部控制方面往往存在许多漏洞,从而影响会计信息的重要性和真实性,这个问题由于其“不可见性”,其危害性可能更大。四、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1.增强法制观念,全面落实《会计法》。《会计法》是会计工作的根本大法,是会计工作的准绳。新《会计法》进一步强调了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明确了单位负责人为会计工作的责任主体,加大了对单位负责人的处罚力度,为全面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供了保障。因此,加强对新《会计法》的宣传和学习,提高对新法规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对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有重要意义。2.全面完善会计规范体系。制定会计法规、会计准则时应尽量克服或减少其本身的不确定性,并对会计的不确定事项作出必要规定。首先,最终制定的会计准则应对未来会计环境变化有较科学和具有一定超前的分析与预测,使会计的发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持续性,避免未来环境不确定性对会计产生过多的影响。其次,对于准则中的某些释义和定义要有精确的分析和解释。如果某一定义和释义可能会有多种理解,则应对各种可能的理解均作详细的阐述,表明各种理解的适用情况,以免给准则的使用者造成误解。应顺应经济及技术的发展,对经济生活中的新事物、新现象如衍生金融工具、商誉、人力资源等尽快加以研究,制定确认的标准和方法,保证信息质量。3.加强会计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完善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管理制度、后续教育和培训制度是根治会计信息失真的保证。首先,应全面实施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管理制度,重点是实行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证书制度。其次应完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和培训制度,包括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会计理论和实务教育两方面的内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应放在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首位。会计人员在履行职责中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并熟悉会计处理程序,精通会计法规、会计制度,才能及时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有用的会计信息。4.完善社会监督体系,严格执法。健全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企业自我约束和监督能力。财政、税务、审计等执法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对发现的违纪问题,按照《会计法》有关规定及时处理。健全社会监督体系,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审计事业,全面推行企业财务会计报表审计签证制度,未经审计签证的会计报表不具法律效力,以充分发挥社会中介机构的职能作用。同时对注册会计师会计信息审查签证要制定具体的处罚措施,对弄虚作假和违反财经纪律的,应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给予经济处罚、行政处分直至追究刑事责任。5.实行会计人员委派制,加强会计人员工作的客观性、独立性。通过实行委派制,可以保证会计人员相对独立地开展工作,不完全受制于企业负责人,避免了“站得住的顶不住,顶得住的站不住”这种两难境况。从目前情况来看,该项措施确实起到了保证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作用。同时强化单位领导人在会计工作中的法律责任,明确单位领导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这是根治会计信息失真的关键。6.尽快制定与会计电算化有关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随着会计电算化的不断普及,计算机与会计工作已越来越密不可分。但是,我国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这是不符合国际惯例的,也是滞后于实际工作要求的,必然会影响新形势下会计工作的质量。因此应尽快制定相应的准则,来规范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会计工作,从而确保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信息失真与对策研究论文

你可以去中华。会计。网校的论坛问问同学们吧

摘要:本文通过对会计虚假信息的分析来对其进行深入了解,阐述其产生的原因并以此提出对策。

关键词:会计信息;虚假信息;产生原因;应对策略

一、会计信息

会计信息是人们在经济活动过程中运用会计理论和方法,通过会计实践获得的反映会计主体价值运动状况的数据、资料,这些决策反映了这个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资金流动状况。

会计信息最重要的一条属性即真实性。

二、虚假信息

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通过对经济业务事项的确认、记录、报告等一系列过程,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所需的信息。

这些信息是企业的所有者及投资者、债权人分析企业的经营情况及财务状况最重要的依据。

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之中,仍存在着许多失真问题,这对国家、企业以及投资者等相关信息使用者都会产生重要的危害。

三、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原因

(一)客观原因

1.由于会计制度和方法的缺陷而引起的虚假会计信息

会计信息是企业经济活动的反映,会计信息的生产依赖于会计制度和会计方法。

如果会计制度不能适应经济活动的需要,会计信息就无法真实、可靠地记录、披露企业的经济活动。

2.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和执行难

第一,相当一部分企业对建设内部控制制度不重视,内部控制制度残缺不全或有关内容不够合理,比如会计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不当,业务交叉过杂,使会计的事前审核、事中复核和事后监督流于形式;第二,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比较困难,主要是由于人们法制观念淡漠,习惯按经验和传统办事,同时,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也会影响某些人弄虚作假,自然他们也就不愿去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第三,虽然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更多的是“有章不循”,将已订立的内部控制制度变成印在纸上或挂在墙上应付检查的条文。

3.政绩、业绩考核机制不完善

我国传统的考核干部政绩、业绩的机制不完善,也是影响内部控制制度作用发挥的主要原因。

4.会计监督机制不健全

企业经营者在经济活动中的财务行为与会计法规制度发生抵触时,往往片面强调搞活经营,而放松对违纪违规行为的监督,削弱会计监督。

会计监督、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税务监督等各种经济监督之间监督标准不统一,管理上各自为政,功能上相互交叉,无法有机结合,不能从整体上发挥监督作用。

(二)主观原因

1.企业负责人法制观念淡薄

长期以来,为了确保国家宏观利益的实现,采取了相应的一系列激励方法,如行政手段激励(职位晋升),保障机制激励等。

会计人员常常“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难以依法维护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在企业负责人对会计信息有随意处置权的情况下,会计信息因而失真。

2.利益驱动是会计信息造假的源动力

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实行了多种经营方式,其基本思路是单位的业绩与生产经营者个人的收入挂钩,以求得最大限度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

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与经营者的业绩、收入有着密切联系,而经济效益必然通过数据表现出来。

会计数据越“漂亮”,就越能证明经营者的业绩,其收入也是相当可观,在这种意识的驱使下,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受经营者主观意志左右的不真实的会计数据。

3.会计人员的素质不高

一是一些素质较差的会计人由于其认识水平的局限性,不可避免地使计量出的会计数据脱离实际情况,使会计信息失真;二是指职业道德方面存在的不足,财会人员法制观念淡薄,视国家法律法规为儿戏,缺乏基本的自我防范意识,迫于压力不得不唯领导意图是从。

4.执法力度不够

尽管我国的会计法规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对违反会计法规的处罚力度不够,违反会计法规的巨大利益诱惑与微小的处罚成本形成的反差,使得虚假会计信息现象屡禁不止。

四、防范虚假会计信息的对策

1.加强法制建设

加大执法力度,及时完善制度,增强企业法人的法制观念严格贯彻实施《会计法》,重点强化《中国注册会计师法》的全面贯彻执行,加大打击力度。

2.推进会计信息电算化及网络化

积极推进会计电算化和会计网络建设加快会计电算化和会计网络建设不仅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还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使用效率。

3.加强会计人员准入制度

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一方面提高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熟悉各类相关法规知识;另一方面,对会计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和在岗培训,来不断适应新的形势和环境的变化,学习审计、经济、管理、计算机等相关知识,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4.加大对提供失真虚假会计信息行为人的惩处力度

从对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成本收益分析告诉我们,会计信息失真之所以屡禁不止,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行为人受到利益的驱使。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会计信息与会计信息生产者之间的'利益关系难以完全分离。

在这种情况下,加大虚假会计信息提供者的打击力度,使行为人无利可图应该是一种非常有效地手段。

5.加强监督

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以内部监督为基础、政府监督为主导、社会监督为补充的会计监督体系,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督。

6.推进信誉机制建立和完善

信誉机制它不仅不会减少社会的总福利,而且还是治理会计信息违规性失真的一个理想机制。

比如,它依赖激励对那些恪守信用的人进行物质或精神上的激励,依赖外部监督来发现失信行为,依赖舆论监督来传播、谴责失信者的失信行为,依赖法律执行来惩罚失信者。

虚假会计信息的治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相互协调,从而使会计更好地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只有这样,才能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信息环境。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S].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2]尹月新.会计信息失真:概念 原因和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05(18).

[3]綦好东.会计舞弊的经济解释[J].会计研究,2002,8.

摘 要:介绍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和原因,最后提出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形式;危害;对策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不能如实、准确地反映会计对象的信息。

即会计信息和会计对象的真实情况之间存在差异。

我们这里所指的会计信息失真是明显的、重大的,导致歪曲真实情况的失真问题。

本文就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表现形式、危害及对策做一粗浅的分析和探讨。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

(一)成本核算不实

在有些企业为了本单位利益,千方百计在成本上做文章,违反制度规定,随意调整成本大小,将这些会计科目,作为调剂利润的蓄水池,致使成本计算数据不实,不能真实反映盈亏。

(二)原始单据不真

原始单据为输入会计信息系统的最初,有些人往往利用虚假的原始单据,达到隐慝事实真相的目的,有的依靠伪造发票、收据谋取钱财;有的偷梁换柱,变不法支出为合法支出。

虽然原始单据进入会计信息,要受到会计不员依照会计法规进行审查,但现实生活中,由于财务人员工作的局限性限制,不可能掌握或了解经济业务的全部内容,许多原始单据的真假,已远非会计人员能够辨别,有许多记载虚假经济业务和原始单据,除企业管理者和经办人员知情外,任何他人从形式上审核,都完全是真实和合法的。

(三)资产不实

在部分企业,由于管理混乱家底不清,大量资产流失,存在着账实不符现象。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一)干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一个完善的、发达的市场经济,是在合法的、公平的竞争机制中发展起来的。

会计信息失真破坏了市场运行的有序性,干扰了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导致国家宏观调控和微观决策失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国家宏观调控下的法制经济,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产品价格、利率、汇率等经济杠杆,积累与消费,内贸与外贸等,都需要在宏观调控下使市场经济机制逐步完善。

如果会计信息失真,市场销售、资金流转、成本水平、效益状况等数据虚假将导致国家宏观调控和微观决策失误,造成严重后果。

(三)为犯罪活动提供方便

会计信息失真,不论是故意的,还是不故意的,必然会造成管理混乱,漏洞百出,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

账实不清,可以浑水摸鱼,收入不报,成本不实。

截留利润为盗窃者开了方便之门。

伪造假造凭证,虚报冒领,虚盈实亏,更使国有资产流失。

依靠造成大量国有资产流失,给国家带来严重损失。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法制不健全、政策不配套、制度不完善等外部因素,也有企业管理制度不严密、会计基础薄弱、人员素质不高、企业主体利益驱动等内部因素。

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会计法规体系不健全,执法不严

会计法律、法规体系不完整性以及存在于法律、法规条文中的不确定性,成为会计法制建设中的重大缺口。

具体表现在:①缺乏与《会计法》相配套的实施细则。

②缺乏专门针对会计违法行为制裁的具体法规及受理会计违法行为的职能部门和机构。

③对合法会计工作行为和依法办事的会计人员缺乏明确的保护措施及条款。

执法不严主要表现在对利用失真的会计信息损害国家、公众利益的行为处罚不力。

有法不依,往往比无法可依造成的危害更大。

(二)企业内部及社会的监督机制弱化

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对有关人员特别是经营者,缺乏一种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

早在1987年,中国著名会计学家阎达五教授就感叹道:"中国的会计监督工作很难,企业会计人员的身份非常特殊,会计工作的板凳很难坐,它要50%坐在企业的板凳,另一半要坐到国家的板凳上稍有不慎就得挨其中一板子。

"这番生动诙谐的描述,至今仍非常符合我国会计工作的实际。

(三)现行会计制度本身特点的制约

会计受本身特点的制约,实际难以做到提供完全真实的信息,即使完全照会计制度办事,也会产生信息失真的问题。

资产计价一般是建立在历史成本基础之上的,其真实性因此会受到影响。

一些会计方法中含有估计的因素,也影响到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例如,为了计算折旧费用,除了要在不同的折旧方法之间做出选择之外,还要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预计残值和清理费用进行估计,这就使会计所提供的折旧信息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它很可能同真正意义上的折旧-固定资产的价值损耗-相差甚远。

(四)故意性失真

一些经营者决策者素质低,名利思想严重,法制观念淡薄。

为了追求本单位利润最大化,强行在本企业会计报表中更改销售收入、产值、利润等指标,来个官定数字,使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四、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整治会计信息失实,不仅是建立会计工作正常秩序的需要,更是巩固经济改革成果、强化宏观控制、保证市场有序运行的客观要求,整治会计信息失真失实已是当务之急,整治的对策,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大力贯彻实施会计法规,整顿会计工作秩序,规范会计基础工作

1.健全法制,规范会计工作秩序

健全法制才能强化法治,市场经济体制不同于主要靠行政手段管理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它是建立在商品生产与交换基础上的。

主体利益的变化,经济活动的复杂性,迫切要求用法律来规定、引导和规范市场经济主体的行为,相应地也规范了政府行为。

在此基础上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给违纪、违法、制假、造假者以制裁、处罚,让其得不偿失,以维护法律尊严,让法制真正起到作用。

会计工作秩序是财经秩序乃至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会计经济活动有序进行的重要环节,会计工作秩序是否正常、规范,不仅关系到经济秩序的健康运行,也关系到会计工作在经济管理中地位的提高和作用的发挥,关系到会计事业的前途。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会计工作秩序建设的重要性,在思想上,行动上重视并加强会计工作秩序建设。

2.实施责任会计制度,完善内部责任控制体系

责任会计是一种企业内部的适时控制会计。

它是以企业内部各责任人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对象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

从责任会计的内容可看出,责任会计是现代企业中最重要的管理手段之一。

责任会计制度的实施,明确了各责任人个人的职责岗位。

完善的内部责任控制体系,起到了目标和导向的作用,它将企业内部激励机制与内部约束机制统一起来,从而约束和引导会计人员履行和规范岗位职责,提高会计工作质量。

3.完善现行会计制度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各方面的经济体制进行相应的改革,企业财会体制也不例外。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辨证地说明了会计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制度要能指导实际,但又不能盲目“超前”,否则就会与实践脱节,欲速而不达。

经济发展的波动性、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同时要求对制度本身适时进行相应的修正。

如在新形势下,市场向买方市场转换时,以“现金流量表”取代“财务状况变动表”,即体现了经济形势变化结会计本身提出的具体要求。

4.“治事”、“治人”两者兼治

分析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可以发现失真的形式,无不与当事人追名利,工作失职、渎职相关联,因此,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即要坚持治事,更要坚持治人,做到“事人兼治”。

5.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据有关资料显示,对会计人才的继续教育一直是发达国家开发人才资源的重要措施。

各单位和部门应鼓励和支持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活动,它是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重要措施,一个单位经济管理水平如何,与会计人员的素质有很大关系,不能想象一个经营管理好的单位,没有一支得力的会计队伍。

广大会计人员要自觉参加继续教育活动,市场经济要求会计人员具备T型知识结构,即专业知识要精通,相关知识要广博,也就是说不仅要精通财务管理,掌握一定的科研,生产技术知识,还要掌握相关的金融、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成为懂经济、善理财、会管理的人才。

6.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

建立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是对会计人员强化道德约束,防止和杜绝会计人员有工作中出现不道德行为的有效措施。

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在职业活动中的具体表现,美国著名会计学家贝尔考依在其《会计职业道德》一书的序言中写道:“会计职业包括会计信息的产生与签别过程,它有助于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制订和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以及国民经济的宏观管理。一般公众对会计信息的使用,源于他们对会计人员在履行职责时所持有的高度道德水平的信赖。因此,会计职业技术教育道德是会计从业者维护其职业技术教育威信和高度直观的关键因素。”会计职业道德是整个社会职业道德的重要组织部分。

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不仅包括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等方面,还要具有勤业、精业的内容。

因为只有勤业、精业,才能具备敬业的精神境界,追求崇高理想,才能完成时代赋予会计人员的光荣使命。

7.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队伍

注册会计师队伍建设,近年来被摆到重要位置,适应了形势的变化、经济发展的需要。

注册会计师执业机构为社会中介机构,可实施对政府与会计主体行为的双重监督。

在国外,执业会计师也称为“经济警察”,这部分人员业务素质较高。

由于注册会计师履行的社会监督具有客观、公正、权威及综合性强的特点,在推选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将发挥出重要作用。

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对策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 原因 对策会计信息是人们在经济活动过程中,运用会计理论和方法,通过会计实践,获得反映会计主体价值运动状况的经济信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信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会计信息质量在我国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会计信息失真不仅影响到国家宏观经济决策的制定,削弱宏观调控能力,而且可能导致企业微观决策失误或贻误战机,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根治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已是刻不容缓。本文拟就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如何预防会计信息失真谈一些看法。一、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对会计信息失真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理解:一是经济业务失真使得会计信息失真。有些企业单位,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采取虚列收入、乱挤乱列成本费用、支出和财产损失不及时记账等手段,虚报利润或亏损。二是会计核算资料失真使得会计信息失真。有的企业负责人和会计人员为达个人目的,将请客送礼、行贿、挥霍浪费等非法支出,采取打白条、伪造发票、收据等手段纳入合法支出项目中。三是财务会计制度不完善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有些企业的资产账面价值不按有关制度进行计价,造成资产计价的伸缩性,不能如实反映企业的资产占有数。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1.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增大了国民经济运行中的“泡沫”成分和不确定因素,不能真实反映国民经济运行中的实际情况,使国家不能正确判断当前的经济形势,造成出台的各项经济政策有可能偏离经济运行的正确轨道,导致决策失误。2.会计信息失真,掩盖了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不仅造成大量国家税收流失,还造成许多不良贷款,不利于金融风险的防范。3.会计信息的失真,首先加剧了分配的不公,使分配进一步向个人倾斜,企业积累减少,发展后劲削弱。其次是给一些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进行贪污、贿赂、挥霍公款等,实现经济犯罪。4.会计信息失真,不能正确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不利于企业自我评价和决策,有可能使企业破产、职工下岗,造成社会不稳定。三、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1.会计工作中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的现象比较严重。虽然我国在会计法规体系的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目前司法上存在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许多问题只是调账或轻微罚款了事,甚至不了了之,严重影响了会计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导致了许多不利后果。一方面,直接纵容了代理人在会计信息上作假。由于执法不严,使代理人作假所承担的风险相对于其从中获得的利益来说很小,因此客观上纵容了他们冒险作假的行为。另一方面,由于法律对于一些社会上的丑恶现象惩处不力,使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成为一些人的时尚,从而影响到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特别是在影响到受托代理人员时,会计信息也就难以达到应具有的真实性。2.会计规范体系尚不完善。会计准则规定了会计确认、计量、对外提供财务报表的基本规范要求,但是受准则的广泛适用性和准则本身某些既定原则的影响,会造成会计信息不实。随着企业经营方式的多样化,经营范围的扩大和社会、法律、金融环境的日趋复杂化,使同类会计事项的个性日益丰富,法定会计政策也趋向于为企业提供更大的会计准则选择范围,对同一经济事项,往往有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可供选择,也给会计的“如实反映”带来难题。企业对存货采用不同的计价方法,对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会有不同的影响,究竟采用哪种方法才算做到如实反映?“真实”的涵义应是“跟客观事实相符合”,理应具有惟一性,不能说对同一事物的同一方面有多个不同的却都是真实的反映。此外,会计准则和会计实践还存在着一定的时滞,会计准则的规定常落后于会计实践的发展和经济行为的创新,当新情况、新领域、新行业出现时,很难找到长期有效的会计准则作为会计操作的依据,因而在实践中常会出现企业的会计处理“无法可依”的现象。3.会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会计信息是在会计人员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与计量中生成的,因而免不了要对客观经济活动的一些不确定因素进行估计、判断和推理,不同素质的会计人员进行的估计、判断与推理往往导致不同的结果。一些素质较差的会计人员即使遵循了会计规范,但由于其认识水平的局限性,不可避免地使计量出的会计数据脱离实际情况,使会计信息出现不实。此外,有的企业还沿用计划体制下的管理方法,存在任人唯亲的情况,致使素质差的不下去,素质高的上不来。企业对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不够重视,致使其素质、技能较低,容易发生操作性、原理性错误,如随意改变账户对应关系、乱用会计科目、会计确认及计量工作混乱等。同时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观念不强、会计人员执业判断能力不足、会计人员法制意识较差等原因也影响着会计信息的准确性。4.监督机制不健全。目前,我国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内部监督是指企业单位的会计本身监督,有些企业没有建立必要的内部会计监督与控制制度,有些企业内部会计监督与控制制度不完善或不能发挥作用。外部会计监督包括政府部门会计监督和社会审计监督。在政府部门会计监督方面,政府部门监督主体多元化,职责不清;政府部门监督中执法不严的现象比较严重;部分执法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不高影响了政府部门执法形象。在社会审计监督方面,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执业水平明显不能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部分中介机构及其执业人员,职业道德不高,缺乏质量意识、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执业质量较差。5.单位负责人违法干预会计工作。某些单位负责人为谋取私利、小团体利益或粉饰领导政绩,一方面指使或强令会计人员处理不实业务,篡改会计数据,填制虚假会计报表,直接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另一方面,由于过去的会计法律、法规对会计责任主体的规定并不明确,采取的是多重责任主体形式,将单位负责人、会计人员、其他人员都作为会计责任主体,结果出现了多重主体、无人负责的现象。6.由于采用计算机记账带来的一些问题。将计算机引入会计工作是一种进步,也是一种趋势。但是,由于会计人员的计算机素养普遍不高,加之现有软件普遍在安全性方面存在缺陷,使得使用计算机的单位在内部控制方面往往存在许多漏洞,从而影响会计信息的重要性和真实性,这个问题由于其“不可见性”,其危害性可能更大。四、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1.增强法制观念,全面落实《会计法》。《会计法》是会计工作的根本大法,是会计工作的准绳。新《会计法》进一步强调了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明确了单位负责人为会计工作的责任主体,加大了对单位负责人的处罚力度,为全面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供了保障。因此,加强对新《会计法》的宣传和学习,提高对新法规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对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有重要意义。2.全面完善会计规范体系。制定会计法规、会计准则时应尽量克服或减少其本身的不确定性,并对会计的不确定事项作出必要规定。首先,最终制定的会计准则应对未来会计环境变化有较科学和具有一定超前的分析与预测,使会计的发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持续性,避免未来环境不确定性对会计产生过多的影响。其次,对于准则中的某些释义和定义要有精确的分析和解释。如果某一定义和释义可能会有多种理解,则应对各种可能的理解均作详细的阐述,表明各种理解的适用情况,以免给准则的使用者造成误解。应顺应经济及技术的发展,对经济生活中的新事物、新现象如衍生金融工具、商誉、人力资源等尽快加以研究,制定确认的标准和方法,保证信息质量。3.加强会计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完善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管理制度、后续教育和培训制度是根治会计信息失真的保证。首先,应全面实施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管理制度,重点是实行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证书制度。其次应完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和培训制度,包括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会计理论和实务教育两方面的内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应放在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首位。会计人员在履行职责中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并熟悉会计处理程序,精通会计法规、会计制度,才能及时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有用的会计信息。4.完善社会监督体系,严格执法。健全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企业自我约束和监督能力。财政、税务、审计等执法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对发现的违纪问题,按照《会计法》有关规定及时处理。健全社会监督体系,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审计事业,全面推行企业财务会计报表审计签证制度,未经审计签证的会计报表不具法律效力,以充分发挥社会中介机构的职能作用。同时对注册会计师会计信息审查签证要制定具体的处罚措施,对弄虚作假和违反财经纪律的,应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给予经济处罚、行政处分直至追究刑事责任。5.实行会计人员委派制,加强会计人员工作的客观性、独立性。通过实行委派制,可以保证会计人员相对独立地开展工作,不完全受制于企业负责人,避免了“站得住的顶不住,顶得住的站不住”这种两难境况。从目前情况来看,该项措施确实起到了保证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作用。同时强化单位领导人在会计工作中的法律责任,明确单位领导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这是根治会计信息失真的关键。6.尽快制定与会计电算化有关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随着会计电算化的不断普及,计算机与会计工作已越来越密不可分。但是,我国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这是不符合国际惯例的,也是滞后于实际工作要求的,必然会影响新形势下会计工作的质量。因此应尽快制定相应的准则,来规范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会计工作,从而确保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信息失真性研究论文

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分析论文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相关概念和内涵

(一)会计信息质量失真的内涵

会计信息指的是财务部门通过财务报告的形式,向投资者以及向债权人或者是相关的利益单位提供相关的财务状况。会计信息的失真直接会导致虚假信息的产生,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实际的财务报告和真实情况之间有非常大的差别,无疑会计信息失真会产生非常恶劣的后果,但是关于会计信息失真可以从无意和有意等两个方面进行考虑。

(二)会计信息质量失真原因

内在原因。故意导致的会计信息的失真是指的在进行会计统计的过程中财务人员对于会计的统计有动机和有预谋的进行造价和欺。这种形式的会计质量的失真一般会造成财务报表反应的真实情况和实际的成果有非常大的差别,进一步的会影响到企业的管理人员做出不恰当的决策,目前在企业的中最为典型的就是会计人员和其他的公司的财务管理人员因为利益关系故意导致的会计信息的失真。其实际结果直接会导致出现在财务报表中,账目之间不相符,其中存在最大的隐蔽和危害的是,账目和实际使用的费用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这些通常是这些财会人员精心策划的结果,在企业的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很难发现,因此会给企业造成非常大的损失。外在原因。工作过程中无意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可能是由于财务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偶然因素导致,本质是财务人员无意的进行这种行为,但是这样的信息质量不会影响到整体报表的公正性,也不会影响到企业的管理人员进行相关决策的进行,因此这样的会计信息的质量控制不是我们研究的重点。但是不管是内在原因还是外在原因,都需要找到失真的主要原因,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

二、建筑行业会计信息的共性及特性

对于建筑企业而言,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会计信息无疑会受到多个方面的影响,由于建筑是我国的支柱性的行业,因此建筑行业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对于我国的整体经济都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因此了解建筑行业的会计信息的'特征对于我国经济的稳定性具有较大的作用。

(一)建筑行业会计信息的共性

对于建筑行业而言,建筑行业的会计信息和其他行业具有类似的特点,在功能上都是企业实现会计准确性非常重要的桥梁,通过建筑行业的财务报表从而对提供的信息实现一定的约束,对于会计信息和会计目标之间能够完全相符起到了促进作用。会计信息也和其他信息一样具有一定的共性,是企业实现会计目标非常重要的方面,会计信息主要是通过财务报表进行实现,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对会计信息进行审核,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信息进行约束,有效的对会计目标进行完成。

(二)建筑行业会计信息的特性

建筑作为目前我国经济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其经济的效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在现代的企业会计中,建筑行业会计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因此建筑行业会计除了和其他会计工作一样的特点以外,还有其不同之处,尤其在核算上也存在一定的特殊性。由于建筑施工的周期较长以及施工过程中存在诸多的不确定因素,在产品形成的周期中,时间较长,从建筑刚开始进行设计,到建筑的试运营,最少的时间为两三年,甚至很多建筑在建设的过程中需要花10年以上,对于那些建筑较为复杂的水利水电工程,由于建筑的范围较广,因此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其次对于建筑行业的会计信息而言,由于业务较为复杂,产品的形态多样化,因此在处理核算资金的过程中,也相对而言比较复杂,在很多方面都需要进行涉及。

三、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从日常的工作中可以看出,很多施工企业的领导对于会计信息的基础工作不是非常的重视,导致了很多会计部门经常会出现人员配置不足。当然,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一些财会人员的专业素质较低,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经常会出现账目混乱,很多员工在智能上分工不清,因此导致了内部甚至很难有效的进行监督。

(二)财务人员的职业素质不够

在进行会计业务的进行中,我们对于内部控制的一些关键因素,都是采用企业的财务信息表达出来。但是由于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财务人员需要根据自身的职业判断来选择相应的会计估算的政策和方法,因此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会虚增利润或者是税务的统计不合理,另外一方面,作为企业的管人员和企业的直接经营人员,这些人员在日常的经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高度的串通和舞弊的行为,这些都可能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

(三)缺乏完善的会计准则和法律法规

根据施工企业理财环境和经营特点,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对会计事项进行会计职业判断,由于没有完善的会计准则和法律法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会计核算工作的随意程度,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四、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途径

(一)加强企业管理人员的法制观念教育

首先针对企业的会计人员而言,会计人员需要针对最新的会计策略进行有效的学习,对于最新的知识进行了解。加强学习的力度,并结合目前的新形势,新经济,做好相关的研究,另外,由于会计在工作的过程中有一定的灵活性,而灵活性需要把握一定的度,严禁出现任意操作的现象。

(二)重视会计准则的严格执行,及时披露

创新精神是保持企业竞争力最为重要的因素,对于财务部门而言同样重要,所以针对建筑企业而言,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需要尽量的设计相关行业的发展方案,实现信息化是保证会计准则实现最重要的部分。

(三)加大企业的内部审计

对于内部审计而言,是防止企业内部人员舞弊的重要方式,球儿内部人员和企业的利益直接受到影响,因此在聘用企业内部审核人员的过程中,对于内部审核人员的素质需要进行定期的考核,而企业内部人员在职业素养上要保持高度负责任的态度,遇到了企业的财务舞弊需要进行及时的纠偏,从而最大程度的降低企业的损失。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建筑施工企业会计失真的常见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建筑行业的特殊性,提出了会计行业失真的重要内容,本文重点对会计行业信息的失真防范措施进行了介绍,目的是提高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从而保障企业发展。因此,通过对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找到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措施,并不断的提高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水平,这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意义重大。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论文中期报告怎么写:1.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及建议论文1摘要: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一直是世界范围内会计信息质量监管中的难点,也是企业会计问题频发之处。尽管我国企业近年来会计处理日渐科学规范,但是仍然存在着个别企业通过会计信息造假舞弊的牟利行为,社会影响极其恶劣。会计失真问题研究近年来进展较大,本文总结归纳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最新发展特点以及其与监管博弈中的新的形式,来探索如何应对这一屡禁不止的世界难题。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及对策论文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摘要] 会计作为一个经济信息系统在经济的发展和建设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会计信息失真问题非常严重,它直接影响到正常的经济秩序和会计职能作用的发挥。会计信息失真就等于会计信息失去价值会计工作丧失生命,同时,会计信息失真带来的经济后果也是十分严重所以无论从历史上的经验和教训还是从中国的现状来看研究会计信息失真问题都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主要从宏观与微观两方面,首先详细的讨论了目前比较普遍的会计信息失真的基本现状,其次探讨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众多复杂原因,进而考虑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对策。最后引发出关于该问题的一些现实思考。[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 内部控制 会计制度目录1导论 31.1本文选题的意义及背景 31.2本文研究方法及目的 42会计信息失真的含义及表现形式 42.1会计信息失真的含义 42.2会计信息表现形式 43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53.1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现状 53.1.1提供虚假信息,取上市资格 53.1.2虚列投资项目,取配股、增发资格 53.1.3利用关联关系,将上市公司作为控股股东圈钱的工具 63.1.4利用虚假信息操纵股价牟取暴利 63.2会计信息失真原因 63.2.1会计法规执行的严肃性不够 63.2.2会计管理体系与执法体系不统 63.2.3会计工作社会监督体系不完善 63.2.4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混乱 73.2.5会计工作人员素质差 73.2.6会计环境变化与会计方法变化的不同步性 74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74.1完善现有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体系 74.2加大有关会计法规的培训和执法力度 84.3加速实行财务总监委派制 84.4强化完善会计监督体系.建立对国有企业定期审计制度 84.5加强社会会计监督机制 84.6加强会计工作的管理 85参考文献 8

摘要:本文通过对会计虚假信息的分析来对其进行深入了解,阐述其产生的原因并以此提出对策。

关键词:会计信息;虚假信息;产生原因;应对策略

一、会计信息

会计信息是人们在经济活动过程中运用会计理论和方法,通过会计实践获得的反映会计主体价值运动状况的数据、资料,这些决策反映了这个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资金流动状况。

会计信息最重要的一条属性即真实性。

二、虚假信息

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通过对经济业务事项的确认、记录、报告等一系列过程,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所需的信息。

这些信息是企业的所有者及投资者、债权人分析企业的经营情况及财务状况最重要的依据。

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之中,仍存在着许多失真问题,这对国家、企业以及投资者等相关信息使用者都会产生重要的危害。

三、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原因

(一)客观原因

1.由于会计制度和方法的缺陷而引起的虚假会计信息

会计信息是企业经济活动的反映,会计信息的生产依赖于会计制度和会计方法。

如果会计制度不能适应经济活动的需要,会计信息就无法真实、可靠地记录、披露企业的经济活动。

2.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和执行难

第一,相当一部分企业对建设内部控制制度不重视,内部控制制度残缺不全或有关内容不够合理,比如会计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不当,业务交叉过杂,使会计的事前审核、事中复核和事后监督流于形式;第二,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比较困难,主要是由于人们法制观念淡漠,习惯按经验和传统办事,同时,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也会影响某些人弄虚作假,自然他们也就不愿去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第三,虽然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更多的是“有章不循”,将已订立的内部控制制度变成印在纸上或挂在墙上应付检查的条文。

3.政绩、业绩考核机制不完善

我国传统的考核干部政绩、业绩的机制不完善,也是影响内部控制制度作用发挥的主要原因。

4.会计监督机制不健全

企业经营者在经济活动中的财务行为与会计法规制度发生抵触时,往往片面强调搞活经营,而放松对违纪违规行为的监督,削弱会计监督。

会计监督、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税务监督等各种经济监督之间监督标准不统一,管理上各自为政,功能上相互交叉,无法有机结合,不能从整体上发挥监督作用。

(二)主观原因

1.企业负责人法制观念淡薄

长期以来,为了确保国家宏观利益的实现,采取了相应的一系列激励方法,如行政手段激励(职位晋升),保障机制激励等。

会计人员常常“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难以依法维护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在企业负责人对会计信息有随意处置权的情况下,会计信息因而失真。

2.利益驱动是会计信息造假的源动力

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实行了多种经营方式,其基本思路是单位的业绩与生产经营者个人的收入挂钩,以求得最大限度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

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与经营者的业绩、收入有着密切联系,而经济效益必然通过数据表现出来。

会计数据越“漂亮”,就越能证明经营者的业绩,其收入也是相当可观,在这种意识的驱使下,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受经营者主观意志左右的不真实的会计数据。

3.会计人员的素质不高

一是一些素质较差的会计人由于其认识水平的局限性,不可避免地使计量出的会计数据脱离实际情况,使会计信息失真;二是指职业道德方面存在的不足,财会人员法制观念淡薄,视国家法律法规为儿戏,缺乏基本的自我防范意识,迫于压力不得不唯领导意图是从。

4.执法力度不够

尽管我国的会计法规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对违反会计法规的处罚力度不够,违反会计法规的巨大利益诱惑与微小的处罚成本形成的反差,使得虚假会计信息现象屡禁不止。

四、防范虚假会计信息的对策

1.加强法制建设

加大执法力度,及时完善制度,增强企业法人的法制观念严格贯彻实施《会计法》,重点强化《中国注册会计师法》的全面贯彻执行,加大打击力度。

2.推进会计信息电算化及网络化

积极推进会计电算化和会计网络建设加快会计电算化和会计网络建设不仅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还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使用效率。

3.加强会计人员准入制度

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一方面提高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熟悉各类相关法规知识;另一方面,对会计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和在岗培训,来不断适应新的形势和环境的变化,学习审计、经济、管理、计算机等相关知识,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4.加大对提供失真虚假会计信息行为人的惩处力度

从对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成本收益分析告诉我们,会计信息失真之所以屡禁不止,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行为人受到利益的驱使。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会计信息与会计信息生产者之间的'利益关系难以完全分离。

在这种情况下,加大虚假会计信息提供者的打击力度,使行为人无利可图应该是一种非常有效地手段。

5.加强监督

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以内部监督为基础、政府监督为主导、社会监督为补充的会计监督体系,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督。

6.推进信誉机制建立和完善

信誉机制它不仅不会减少社会的总福利,而且还是治理会计信息违规性失真的一个理想机制。

比如,它依赖激励对那些恪守信用的人进行物质或精神上的激励,依赖外部监督来发现失信行为,依赖舆论监督来传播、谴责失信者的失信行为,依赖法律执行来惩罚失信者。

虚假会计信息的治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相互协调,从而使会计更好地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只有这样,才能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信息环境。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S].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2]尹月新.会计信息失真:概念 原因和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05(18).

[3]綦好东.会计舞弊的经济解释[J].会计研究,2002,8.

摘 要:介绍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和原因,最后提出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形式;危害;对策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不能如实、准确地反映会计对象的信息。

即会计信息和会计对象的真实情况之间存在差异。

我们这里所指的会计信息失真是明显的、重大的,导致歪曲真实情况的失真问题。

本文就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表现形式、危害及对策做一粗浅的分析和探讨。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

(一)成本核算不实

在有些企业为了本单位利益,千方百计在成本上做文章,违反制度规定,随意调整成本大小,将这些会计科目,作为调剂利润的蓄水池,致使成本计算数据不实,不能真实反映盈亏。

(二)原始单据不真

原始单据为输入会计信息系统的最初,有些人往往利用虚假的原始单据,达到隐慝事实真相的目的,有的依靠伪造发票、收据谋取钱财;有的偷梁换柱,变不法支出为合法支出。

虽然原始单据进入会计信息,要受到会计不员依照会计法规进行审查,但现实生活中,由于财务人员工作的局限性限制,不可能掌握或了解经济业务的全部内容,许多原始单据的真假,已远非会计人员能够辨别,有许多记载虚假经济业务和原始单据,除企业管理者和经办人员知情外,任何他人从形式上审核,都完全是真实和合法的。

(三)资产不实

在部分企业,由于管理混乱家底不清,大量资产流失,存在着账实不符现象。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一)干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一个完善的、发达的市场经济,是在合法的、公平的竞争机制中发展起来的。

会计信息失真破坏了市场运行的有序性,干扰了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导致国家宏观调控和微观决策失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国家宏观调控下的法制经济,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产品价格、利率、汇率等经济杠杆,积累与消费,内贸与外贸等,都需要在宏观调控下使市场经济机制逐步完善。

如果会计信息失真,市场销售、资金流转、成本水平、效益状况等数据虚假将导致国家宏观调控和微观决策失误,造成严重后果。

(三)为犯罪活动提供方便

会计信息失真,不论是故意的,还是不故意的,必然会造成管理混乱,漏洞百出,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

账实不清,可以浑水摸鱼,收入不报,成本不实。

截留利润为盗窃者开了方便之门。

伪造假造凭证,虚报冒领,虚盈实亏,更使国有资产流失。

依靠造成大量国有资产流失,给国家带来严重损失。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法制不健全、政策不配套、制度不完善等外部因素,也有企业管理制度不严密、会计基础薄弱、人员素质不高、企业主体利益驱动等内部因素。

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会计法规体系不健全,执法不严

会计法律、法规体系不完整性以及存在于法律、法规条文中的不确定性,成为会计法制建设中的重大缺口。

具体表现在:①缺乏与《会计法》相配套的实施细则。

②缺乏专门针对会计违法行为制裁的具体法规及受理会计违法行为的职能部门和机构。

③对合法会计工作行为和依法办事的会计人员缺乏明确的保护措施及条款。

执法不严主要表现在对利用失真的会计信息损害国家、公众利益的行为处罚不力。

有法不依,往往比无法可依造成的危害更大。

(二)企业内部及社会的监督机制弱化

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对有关人员特别是经营者,缺乏一种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

早在1987年,中国著名会计学家阎达五教授就感叹道:"中国的会计监督工作很难,企业会计人员的身份非常特殊,会计工作的板凳很难坐,它要50%坐在企业的板凳,另一半要坐到国家的板凳上稍有不慎就得挨其中一板子。

"这番生动诙谐的描述,至今仍非常符合我国会计工作的实际。

(三)现行会计制度本身特点的制约

会计受本身特点的制约,实际难以做到提供完全真实的信息,即使完全照会计制度办事,也会产生信息失真的问题。

资产计价一般是建立在历史成本基础之上的,其真实性因此会受到影响。

一些会计方法中含有估计的因素,也影响到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例如,为了计算折旧费用,除了要在不同的折旧方法之间做出选择之外,还要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预计残值和清理费用进行估计,这就使会计所提供的折旧信息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它很可能同真正意义上的折旧-固定资产的价值损耗-相差甚远。

(四)故意性失真

一些经营者决策者素质低,名利思想严重,法制观念淡薄。

为了追求本单位利润最大化,强行在本企业会计报表中更改销售收入、产值、利润等指标,来个官定数字,使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四、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整治会计信息失实,不仅是建立会计工作正常秩序的需要,更是巩固经济改革成果、强化宏观控制、保证市场有序运行的客观要求,整治会计信息失真失实已是当务之急,整治的对策,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大力贯彻实施会计法规,整顿会计工作秩序,规范会计基础工作

1.健全法制,规范会计工作秩序

健全法制才能强化法治,市场经济体制不同于主要靠行政手段管理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它是建立在商品生产与交换基础上的。

主体利益的变化,经济活动的复杂性,迫切要求用法律来规定、引导和规范市场经济主体的行为,相应地也规范了政府行为。

在此基础上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给违纪、违法、制假、造假者以制裁、处罚,让其得不偿失,以维护法律尊严,让法制真正起到作用。

会计工作秩序是财经秩序乃至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会计经济活动有序进行的重要环节,会计工作秩序是否正常、规范,不仅关系到经济秩序的健康运行,也关系到会计工作在经济管理中地位的提高和作用的发挥,关系到会计事业的前途。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会计工作秩序建设的重要性,在思想上,行动上重视并加强会计工作秩序建设。

2.实施责任会计制度,完善内部责任控制体系

责任会计是一种企业内部的适时控制会计。

它是以企业内部各责任人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对象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

从责任会计的内容可看出,责任会计是现代企业中最重要的管理手段之一。

责任会计制度的实施,明确了各责任人个人的职责岗位。

完善的内部责任控制体系,起到了目标和导向的作用,它将企业内部激励机制与内部约束机制统一起来,从而约束和引导会计人员履行和规范岗位职责,提高会计工作质量。

3.完善现行会计制度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各方面的经济体制进行相应的改革,企业财会体制也不例外。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辨证地说明了会计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制度要能指导实际,但又不能盲目“超前”,否则就会与实践脱节,欲速而不达。

经济发展的波动性、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同时要求对制度本身适时进行相应的修正。

如在新形势下,市场向买方市场转换时,以“现金流量表”取代“财务状况变动表”,即体现了经济形势变化结会计本身提出的具体要求。

4.“治事”、“治人”两者兼治

分析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可以发现失真的形式,无不与当事人追名利,工作失职、渎职相关联,因此,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即要坚持治事,更要坚持治人,做到“事人兼治”。

5.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据有关资料显示,对会计人才的继续教育一直是发达国家开发人才资源的重要措施。

各单位和部门应鼓励和支持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活动,它是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重要措施,一个单位经济管理水平如何,与会计人员的素质有很大关系,不能想象一个经营管理好的单位,没有一支得力的会计队伍。

广大会计人员要自觉参加继续教育活动,市场经济要求会计人员具备T型知识结构,即专业知识要精通,相关知识要广博,也就是说不仅要精通财务管理,掌握一定的科研,生产技术知识,还要掌握相关的金融、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成为懂经济、善理财、会管理的人才。

6.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

建立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是对会计人员强化道德约束,防止和杜绝会计人员有工作中出现不道德行为的有效措施。

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在职业活动中的具体表现,美国著名会计学家贝尔考依在其《会计职业道德》一书的序言中写道:“会计职业包括会计信息的产生与签别过程,它有助于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制订和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以及国民经济的宏观管理。一般公众对会计信息的使用,源于他们对会计人员在履行职责时所持有的高度道德水平的信赖。因此,会计职业技术教育道德是会计从业者维护其职业技术教育威信和高度直观的关键因素。”会计职业道德是整个社会职业道德的重要组织部分。

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不仅包括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等方面,还要具有勤业、精业的内容。

因为只有勤业、精业,才能具备敬业的精神境界,追求崇高理想,才能完成时代赋予会计人员的光荣使命。

7.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队伍

注册会计师队伍建设,近年来被摆到重要位置,适应了形势的变化、经济发展的需要。

注册会计师执业机构为社会中介机构,可实施对政府与会计主体行为的双重监督。

在国外,执业会计师也称为“经济警察”,这部分人员业务素质较高。

由于注册会计师履行的社会监督具有客观、公正、权威及综合性强的特点,在推选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将发挥出重要作用。

你可以去中华。会计。网校的论坛问问同学们吧

会计信息失真论文研究方法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摘要] 会计作为一个经济信息系统在经济的发展和建设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会计信息失真问题非常严重,它直接影响到正常的经济秩序和会计职能作用的发挥。会计信息失真就等于会计信息失去价值会计工作丧失生命,同时,会计信息失真带来的经济后果也是十分严重所以无论从历史上的经验和教训还是从中国的现状来看研究会计信息失真问题都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主要从宏观与微观两方面,首先详细的讨论了目前比较普遍的会计信息失真的基本现状,其次探讨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众多复杂原因,进而考虑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对策。最后引发出关于该问题的一些现实思考。[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 内部控制 会计制度目录1导论 31.1本文选题的意义及背景 31.2本文研究方法及目的 42会计信息失真的含义及表现形式 42.1会计信息失真的含义 42.2会计信息表现形式 43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53.1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现状 53.1.1提供虚假信息,取上市资格 53.1.2虚列投资项目,取配股、增发资格 53.1.3利用关联关系,将上市公司作为控股股东圈钱的工具 63.1.4利用虚假信息操纵股价牟取暴利 63.2会计信息失真原因 63.2.1会计法规执行的严肃性不够 63.2.2会计管理体系与执法体系不统 63.2.3会计工作社会监督体系不完善 63.2.4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混乱 73.2.5会计工作人员素质差 73.2.6会计环境变化与会计方法变化的不同步性 74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74.1完善现有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体系 74.2加大有关会计法规的培训和执法力度 84.3加速实行财务总监委派制 84.4强化完善会计监督体系.建立对国有企业定期审计制度 84.5加强社会会计监督机制 84.6加强会计工作的管理 85参考文献 8

会计失真原因的另类分析及治理对策摘要:对于会计失真的分析普遍地是将其分为会计制度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和会计操作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为了对症下药,对于这个问题需要从会计不实与会计造假两个方面分析原因,才能使对失真的法律责任的衡量与诚信标准的度量挂起钩来,并从这两个不同性质的会计信息失真类型出发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不实;会计造假;原因;对策会计信息失真会导致投资决策失误和社会经济资源的无效配置,使社会交易费用越来越高,且误导政府监管工作,使监管部门不能及时发现、防范和化解企业集团和单位机构的财务风险,致使整个社会经济陷入危机之中。因此,有必要对当前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做进一步分析,寻找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与会计信息真实性相反,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未能真实地反映客观的经济活动,给社会及公众的相关决策带来误导的一种会计工作现象。为了提出有效的防范对策,需要对会计信息失真进行恰当的分类。有关这一方面的分析,普遍地是根据会计信息与会计处理的关系,将会计信息失真分为会计制度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和会计操作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会计制度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是指由于会计制度自身的不完善(可能是主观理解的局限性,也可能是客观设计的局限性)引起会计信息无法真实反映客观经济活动和会计事项,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这是会计信息失真的制度原因。会计操作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是指由于会计操作的错误(可能是主观有意的,也可能是客观无意的)引起的会计信息歪曲反映经济活动和会计事项的情形。这是会计信息失真的操作原因。这种分类是从纯技术角度出发的,它不能明确地把会计信息失真与责任度紧密地联系起来。因此,本文从会计有意造假和会计无意不实两个角度对会计信息失真进行独到的分类。会计的有意造假是指会计活动中当事人为了个人利益,事先经过周密安排,故意以欺诈、舞弊等手段,使会计信息歪曲反映客观经济活动和会计事项。会计的无意不实是指会计人员在遵循会计规范提供会计信息过程中,由于主观判断失误、经验不足和会计系统本身的局限性等,造成会计信息未能如实或准确反映客观经济活动和会计事项的内容。至于如何判断会计信息失真是有意造假还是无意不实,主要有以下四个标准: (1)当事人有无造成失真的主观愿望; (2)失真在会计核算中暴露的程度; (3)责任人是否得到经济及其他利益; (4)会计纠正是否顺利。只有准确运用这四个标准,划清会计失真的类型,才有助于具体分析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深层原因。(一)会计不实的原因分析1.会计工作自身因素的限制。这些因素大致包括: (1)会计程序与方法的可选择性。会计人员可以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选择其中某些适用的程序和方法,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如经营政策、财务政策、经济效益的调整等)加以合法的变更。正是由于会计程序和方法有了可选择的空间,自然就会产生会计结果的不确定性。(2)会计判断的复杂性。有很多会计业务处理都依赖于会计人员的职业经验、知识水平和实际驾驭能力,所以不同阅历、不同知识背景的会计人员所做出的判断往往是不同的。(3)价值与价格的背离。会计信息是一种以货币形式对价值运动进行反映的财务信息,由于价格与价值之间的背离致使会计信息经常存在偏离实际的情况;加之企业的物质运动和价值运动往往不同步,使会计计量不可能达到与价值在量上完全一致的精确程度。(4)在会计技术中,判断和估计的应用贯穿始终。会计信息的加工交换是建立在一系列假设的基础上的,由于假设的不确定性使会计信息具有不确定性。2.会计人员的从业素质较低。现实中,会计人员受过大专以上会计教育的只占少数,未受过真正的会计专业训练和考核的占多数,因此,不少人员对会计法规、会计核算的原则、方法认识不够,理解不透,实际操作中经常出现错误。另外,一些单位在会计聘用制度上不是任人唯贤、量才适用,而是相互拉拢、任人唯亲,致使会计从业人员业务不成熟或技术低下,不能正确地应用核算程序和方法。3.会计的法制环境不完善。会计环境是会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尤其是会计改革以来,新的经济情况不断出现,相关的制度、法规尚未建立健全,同时,现有的制度、法规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市场状况的不断变化,不免带有主观性和“时滞性”,且各种规范本身就不能完全符合现实情况,由此生成的会计信息与客观实际情况也存在一定的出入。4.会计准则具体应用的可选择余地过大。会计准则规定了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基本规范要求,但是,受准则的广泛适用性和准则本身某些既定原则的影响,比如,重要性原则的应用,由于舍弃了那些相对不重要的信息,就使会计信息与业务原貌有出入。(二)会计造假的原因分析1.社会价值观念的滑坡。社会普遍认为会计人员造假是会计人员见利忘义、道德败坏造成的,这罪名对于会计人员未免有点太过分。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认为人是“社会人”,影响人的生产积极性的因素,除物质条件之外,还有社会、心理因素。联想当前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在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经验和思想文化的同时人们也学到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其思想随之发生了变化。会计信息提供者和监督者必然也会受社会的影响。作为会计工作者,其会计造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领导压力外,还有社会的压力。例如,有些企业领导指使会计人员做假账,但这个领导并非为了一己私利,而是为了改善企业职工待遇,或者为了粉饰企业财务现状,美化筹资形象等。此时,会计人员不顾一切坚持会计不造假,甚至公然向监督机关揭发,那么他不仅不能继续留在原来的工作岗位或者受到加薪奖励,而且很可能失业。2.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对称。在很多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中,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对称的情况比较严重。如企业与经营者的合同是采用完全合同的形式签订的。合同的谈判是一次完成的,经营者的业绩与报酬在事先就被一次性规定了。这种合同的最大弊端就在于不能及时地按照经营者所做的贡献对经营者进行对等的奖励。经营者为企业做出了贡献,但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心理上的不平衡加上物质上的不满足,诱发了个体实施违规行为的动机。另一方面,由于处于变革的年代,可变因素太多,制度不够健全,企业缺乏严格的、科学的监督、约束机制,企业所有者让渡给经营者的权力过多,并且对让渡的权力不设监督。因此,一方面是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改变经营者的目标函数,抑制其“偷懒”动机;另一方面又没有恰当的监督机制,减少经营者“为所欲为”行为。这样,个体实施违规行为的风险很小,违反制度带来的好处大于受到惩罚导致的损失,这就使得个体有了实施违规行为的社会及心理基础,并促成了个体的违规行为。3.企业产权中各行为主体的利益冲突。经济学假定人是有理性的,理性的个体追求自身利益(或效用)的最大化。由于个体利益的不同,在组织中将产生不同利益主体。由于他们具有不同的行为目标和经济特征,存在着不同的利益驱动,不可避免地出现利益冲突。而谁拥有经营权谁就作为企业的直接管理者,就有可能左右会计操作,导致会计信息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造假。4.会计工作的独立性受限。会计工作的独立性问题有其重要性和特殊性,即被赋予了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的双重职能,既有对企业内部其他职能部门监督的职能,又有对企业经营者监督的职能。根据制度经济学的理论,监督者与被监督者应该没有利益关系,监督者在人事上、经济上应独立于被监督者。会计工作要做到如实反映经济活动,对经营者进行监督,就必须在经济上、人事上、法律上独立于企业存在。但经济控制论认为,会计只是经营者管理的一个子系统,会计人员在经营者的领导下,会计人员在组织上、经济上依赖于经营者,且在法律上没有独立地位。正因为目前会计人员还不能够独立于企业存在,所以会计工作也就很难做到超然第三者立场而不造假。5.违规主体与处罚客体常常错位。在一般的社会观念中,人们通常把会计违规的责任归咎于会计人员,而忽视了幕后的策划者和操纵者;或者把对经营者的处罚转嫁到单位头上,这样就出现了处罚客体不是违规主体的错位问题。在惩治这种违法犯罪活动的立法指向上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例如, 1999年新颁布的《会计法》第六章第四十三条规定:“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与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报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有前款行为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予以通报,可以对单位处以五千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于三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撤职直至开除的行政处分;对其中的会计人员,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部门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从中就可以看出其对于企业经营者的处罚仍很轻,而对于会计人员和单位的处罚较重,而处罚的结果往往是会计带人受过。6.会计外部监督机制不完善。目前,会计信息造假已形成了局面,但是受查处的依然是少数,可见外部监督没有起到作用,缺乏连续性、制度性,这种不完善的外部监督机制使会计造假有了生存空间。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一)会计不实的治理对策因为会计信息不实主要是由于客观环境等因素所引起的,随着法律、制度的不断建立健全,会计人员专业文化水平的逐步提高,会计信息失实是可以规避的。1.提高会计人员的从业素质。首先,完善会计人员从业资格制度,严格确定财会和会计师从业资格条件。其次,建立专业资格确认制度,在坚持目前的专业资格“考、评”结合的制度基础上相应提高资格考试的入门条件,重视学历因素。最后,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制度,切实帮助他们积累经验,更新知识。2.缩小会计准则具体应用的可选择空间。首先,会计准则的制定和规划应对未来会计环境的变化有科学性和超前性的分析和预测,从而使会计的改革具有稳定性和持续性,避免未来环境的不确定性对会计产生过多的影响。其次,要注意协调好有关利益集团在准则制订和执行过程中的相互制衡关系,使各方利益都能够在有关准则中得到充分体现,以消除或减少其对准则的抵触行为,增加制度的透明度以提高准则、利益的认同感。再次,参照国际会计惯例,尽量减少会计准则中可供选择的会计程序和方法,以缩小会计选择的范围。最后,在运用会计确认与计量的标准对会计事项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反映过程中,不能凭主观臆断,而要立足于客观实际,要符合政策法规、准则、制度的规定。3.改善会计工作的客观环境。首先,充分估计工作环境的不确定性,力争在事前控制会计不实的问题。其次,要大力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做好扎实的基础工作。具体包括: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和健全材料物资的收发、领退与保管制度,建立健全原始记录、档案制度,等等。最后,要切实将财务公开制度和年度审计报表制度引向深入,营造会计信息逐步向“透明”、“阳光”过渡的客观氛围。4.提高财务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及时性。在财务信息透明度方面,要求企业不但要综括反映还要明晰解释,不但要全面报告还要重点陈述,不但要主要揭示还要附加说明,不但要披露当前期间还要提供以前期间。只有这样才能规避会计披露环节的无意不实。(二)会计造假的治理对策相比会计不实,会计造假是由经济活动的主体———人的主观因素造成的,并且是会计信息失真中最严重的一个方面。因此,会计信息造假就应该成为当前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的重心。1.树立全社会的诚信观念。只有全社会对诚信有了高度的认同感,造假行为也就失去其社会根源。政府有必要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力度,使诚信观念深入人心,从思想上治理会计造假。2.构建有效的激励机制。只有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使经营者和会计人员得到的薪金与奖励和所承担的责任相平衡,他们才能够正常的工作。并且应该对举报者进行奖励,由于不能完全排除举报者姓名被泄露的可能,检举人就有可能被打击报复,所以要使知情者积极检举,就应该给予奖励,使他们所冒的风险能够得到收益。3.建立和完善监督机制。企业内部通过治理结构的创新,努力使企业内部权利得到相互制衡,形成互相监督的局面;企业外部要加强注册会计师审计和政府审计等监督工作,使企业会计信息造假能够被及时发现并制止,减少损失。要从立法上对造假行为的主要责任者的法律处罚予以加重,使直接受益人不敢授意、指使他人造假。4.改革中国的会计师制度。按中国《注册会计师法》规定,会计师事务所既可以是有限责任公司制,也可以是合伙制,两者在开展会计业务方面具有同等资格,所出具的会计报告也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但两者在承担清偿债务的法律责任上存在极大差别。与合伙制相比,公司制事务所出现执业过错,出资人既不负担无限责任也不承担连带责任。因此,大多数会计事务所承担的责任较小(有限责任),进而才参与公司会计信息造假,出具假的审计报告。如果实行合伙制,那么会计事务所为了自身利益就只能规范执业。这样经过对会计师制度的改造,就可以加强民间审计的作用。5.实行会计委派制,国家应当设立专门的会计局实行会计委派。会计委派制的实施,首先要保证企业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行,委派人员只对企业的会计活动进行监督和指导,不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予以干涉。如果企业有违法行为,应该有专门的执法机构进行查处。其次,为了防止委派人员与企业经营者形成默契或由于工作原因委派人员无法再在原企业进行工作,委派人员应该定期更换。再次,对委派人员进行有效的考核制度,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最后,把委派人员的收入与被监督企业相分离,使会计监督工作具有独立性。对于委派人员工作成绩突出的,应该给予奖励,使委派工作能够收到实效。会计委派制为会计人员独立履行职能提供了条件,从制度上遏制了腐败现象的产生,可以实现有效的外部监督,使年度审计以及其他形式的定期审查变为日常审查。总之,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各级管理机构必须认真执行各项治理措施,全面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参考文献:[1]杨雄胜.会计诚信问题的理性思考[J].会计研究, 2002, (3).[2]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 1999.[3]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0.[4]陆建桥.后安然时代的会计与审计[J].会计研究, 2002, (10).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因素。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客观因素

1.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缺乏可靠性。《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将资产定义为:“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这一定义没有真实反映资产的质量特征。资产的质量特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二是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这种经济利益是指流入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能力,这是资产所具有的最重要的质量特征。当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已经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时,则该资源不能确认为企业的资产,也不能在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方予以反映。按照《企业会计准则一基本准则》对资产的定义所制订的企业财务会计制度,也就没有真正反映资产的质量特征,当企业的某项资产已经发生了损失或者已经发生了减值,比如有些企业大量的应收账款长期收不回来,而债务单位实质上已经撤销,或者实质上已经无力承担偿债义务,但是,按照行业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仍然确认为资产列示在资产负债表上,使得企业的资产虚增,利润虚增,导致会计信息缺乏可靠性。这样的例子,对固定资产、长期投资、无形资产也同样存在,这种企业资产不实的情况,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2.会计核算制度缺乏统一性,信息不可比。过去不同性质的企业执行不同的会计制度,一般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分别执行分行业的会计制度和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同时执行现金流量表、债务重组和或有事项三个具体会计准则。由于不同性质的企业实行不同的会计制度,而不同的会计制度所采用的会计政策也不同,由此造成行业内各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可比,特别是如果企业集团内部既有国有企业,又有外商投资企业,也有股份有限公司的情况下,给企业集团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统一会计政策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3.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后续教育未跟上,由国家财政部门直接管理会计人员存在局限性。

(1)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一方面,国家财政部门举办的会计专业职称考试已经持续多年,考试规模逐年扩大,为会计人员队伍的质量提供了基本保证。另一方面,往往是一考了之,缺乏会计实务经验的人比比皆是。同时,新的会计准则不断推出,除注册会计师考试教材能跟上或超过这个节奏外,而更广泛、规模更大的会计专业考试教材还远远跟不上这个节奏。广大会计人员对新准则的了解、掌握。运用水平差异很大。因为会计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也十分普遍。

(2)会计人员后续教育未跟上。作为会计人员提高业务水平的重要环节——会计人员后续教育,未跟上知识更新的要求,更未能得到普及。从目前实施后续教育的情况来看,后续教育往往流于形式。一方面各单位负责人、会计人员对后续教育重视不够,另一方面,对后续教育无强制性规定。后续教育的现状不利于会计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

(3)由国家财政部门直接管理会计人员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国家各级财政部门实施的会计管理是源于计划经济时期的管理方式,随着大量的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出现,这些企业会计人员不稳定,流动性大,会计人员的'工作独立性较差。而财政部门未及时出台会计管理的因应措施,从某种程度上讲,会计管理力不从心,鞭长莫及。

4.年度会计报表未全面实施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目前仅对上市公司及国有企业实施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众多民营企业还远未实施。同时,对医院、学校、研究所等有经济收入的事业单位实体的会计监督,还停留在内部审计监督阶段和不连续的国家审计阶段。因为缺乏连续的审计监督,会计信息失真不可避免。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观性因素

1.隐瞒、少报收入,多列、虚列支出,达到偷税的目的。

2.多列资产,少列负债,不反映或有负债;虚列收入,少计支出,虚增利润,粉饰报表,达到欺债权人及广大投资者,取得资金,达到圈钱的目的;或从个人名利出发,制造经营业绩(政绩)以达到个人目的。

3.为个人或小团体的不正当利润,巧立名目,编造经济事项,超出开支范围及标准;设立小金库,账外设账,达到逃避检查、监督的目的。

4.非法转移企业法人财产及经营业务,让企业空壳化,甚至破产,以达到逃废债务、偷税的目的。

此外,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因素的情况,如账表不符、账账不符、账证不符、账实不符的现象普遍存在;或者根本不按规定设置账簿,保管账簿,无账可查。这既是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又是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还有,为了获取不正当利益,利用现行财务会计制度的缺陷大做文章,既“合法”,又能达到目的的情况时有发生。

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一)进一步修订、完善财务会计制度,加快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的步伐,从技术上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2000年国务院颁布的《财务报告暂行条例》及2001年财政部制订的《企业会计制度》以及已经颁布的具体会计准则和今后陆续出台的会计准则,将为会计信息质量提供必要的保证,也将解决前述由于会计制度和会计政策带来的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

(二)改进会计专业教育,改革和完善会计职称考试制度,不断更新课程及考试科目,增加实践方面的内容和案例分析等,把好会计人员队伍的入门关,考虑制定会计职业准入规则,适当提高会计执业准入的门槛。

鉴于一般会计专业教材编制周期较长,教材总是慢半拍甚至几拍,跟不上新规定、新准则出台的步伐。因此,应当加快会计专业教材建设,让会计专业教育及职称考试紧跟新规定。新准则出台的节奏。同时会计教学增加实践环节,会计职称考试加重会计实务比重,体现最新规定及准则,从而引导会计教学。

会计职称考试,应当坚持一定的实际工作年限的硬性规定,对非会计专业又不曾修过会计课程的考生,应相应增加考试科目。

(三)强化会计人员后续教育力度,改进管理措施。除了会计专业教育及会计职称考试等基础教育和应试教育外,会计人员后续教育最为重要了。如果说前者属于阶段教育,则后者属于终身教育。后续教育可以弥补会计专业教育及会计职称考试的不足,能够帮助会计人员解决现实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满足会计人员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的需要。因此,对会计人员,应有年度后续教育的强制规定。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记录,可以作为用人单位录用会计人员及会计职称评聘的重要依据。

(四)改革会计管理体制,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可参照成立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办法,成立中国会计师协会,全国的会计管理改由行业协会自律管理,国家财政部门改变直接管理的做法,转为间接管理和行使行政执法监督职能。协会应该属于非盈利性的组织,定位为管理、协调、服务等方面。从而改变目前国家财政部门直接管理会计的力不从心、鞭长莫及的现状,提高会计管理的效率和质量,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促进经济的发展。

(五)修订《税法》,适当降低税率。完善《税收征管法》,改革征管措施,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消除做账的最大诱因。会计信息失真,与现行税法和征管措施的缺陷密切相关。一方面,相当一部分的流转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流失,影响国家财政收入;另一方面,税率过高,影响企业的自身积累和发展。比如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高达4%的税率,让一般工商企业无利可图,隐瞒销售收入不可避免。不难想到,假如适当降低税率水平,同时加强税收征管,完全可以将因降低税率所减少的税收收回来。这样,税率降低了,经济发展了,企业也不用、不敢冒巨大的偷税风险去做账了。

(六)大力推行年度会计报表的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全面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如果注册会计师签发的审计报告具有应有的公信度,如果银行及其他债权人大胆使用经注册会计师发表意见的会计报表,如果投资者可以就注册会计师发表意见的会计报表作出投资决策,如果国家税务机关根据注册会计师发表审计意见的会计报表及制作的纳税文书征税,则会计信息质量将不再是问题。

从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事业的现状来看,应有一个巨大的发展空间。国家在加强行业监管的同时,应该给其“消费”市场。也就是说,让注册会计师签发的货真价实的审计报告有人看,有人用,有人出钱“买”。中国的注册会计师事业蓬勃发展了,会计信息的质量也就提高了。

当然,会计信息失真又是一个阶段问题。国家和社会公众不会让虚假会计信息长期存在下去,不会容忍少数人的不正当利益长期损害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法制进一步健全,虚假会计信息会没有市场,人为提供虚假会计信息谋取不正当利益会因为付出巨大代价,最后不得不权衡利弊,放弃造假。但我们不能坐等这一天的到来,而应该采取坚决的措施,对会计信息失真及早治理。

会计信息造假的应对方法

1、改善企业的激励机制以及利益方面的分配。造假的根本原因还是由于造价者为了取得经济利益或者其他方面的获取,企业只有通过改进激励制度和利益分配才有可能彻底的消除造假行为的产生。因此利益分配的平衡和员工业绩的阶段考核制度的完善势在必行,平衡国家、地方、企业和个人之间的利益分配,完善对高层管理人员、会计工作人员的考核,不能只是看数字作为评价的依据,要切实了解考核人员的专业水平。

2、要明确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以及责任负责的主体。信息造假大部分都是管理人员受益指示,或者强行要求的,也可能是管理责任人管理的疏忽导致的,会计工作人员的会计工作有管理人员只是分配,经济利益也是有负责人管理,工作人员只有听从指挥的可能,一般不会出于个人原因故意知道假信息,处于这一点国家制定的《会计法》中明确指出单位负责人为会计信息质量的直接负责人,这样就从根本上抓住了问题的出发点,保证了会计责任人的职业道德,也就保证了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否。有效的预防了造假行为的产生。

3、加强对企业内部的管理和监督。在新的《会计法》中明确指出,企业要建立完善的会计监督制度,会计机构内部也要完善稽查制度和牵制制度,这几项都是控制制度的重要成分,通过采取有效的内部监督和管理控制,可以有效地预防企业内部出现造假的行为,以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4、加强对企业会计工作的外部管理。因为很多造假行为都是因为企业内部的自身利益造成的,而且会计信息的管理又是由企业内部人员完成的,因此避免会计造假仅靠企业内部管理监督是不可能完全避免造假行为发生的,更重要的是要加强企业外部的监督,加大监督力度,增设威慑力。

5、加大法律的管理力度,对造假行为加强惩罚的力度,认真的贯彻《会计法》的实施,从严处理,切实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