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中华儿科杂志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中华儿科杂志参考文献

嗯,去知网 万方 维普 墨客等网站搜

男童身高标准 女童身高标准 我国0-18岁儿童身高标准(CM) 我国0-18岁儿童身高标准(CM) 年龄 矮小 偏矮 正常值 年龄 矮小 偏矮 正常值 出生 47.1 48.1 50.4 出生 46.6 47.5 49.7 1岁 71.5 73.1 76.5 1岁 70.0 71.6 75.0 2岁 82.1 84.1 88.5 2岁 80.9 82.9 87.2 3岁 89.7 91.9 96.8 3岁 88.6 90.8 95.6 4岁 96.7 99.1 104.1 4岁 95.8 98.1 103.1 5岁 103.3 105.8 111.3 5岁 102.3 104.8 110.2 6岁 109.1 111.8 117.7 6岁 108.1 110.8 116.6 7岁 114.6 117.6 124.0 7岁 113.3 116.2 122.5 8岁 119.9 123.1 130.0 8岁 118.5 121.6 128.5 9岁 124.6 128.0 135.4 9岁 123.3 126.7 134.1 10岁 128.7 132.3 140.2 10岁 128.3 132.1 140.1 11岁 132.9 136.8 145.3 11岁 134.2 138.2 146.6 12岁 138.1 142.5 151.9 12岁 140.2 144.1 152.4 13岁 145.0 149.6 159.5 13岁 145.0 148.6 156.3 14岁 152.3 156.7 165.9 14岁 147.9 151.3 158.6 15岁 157.5 161.4 169.8 15岁 149.5 152.8 159.8 16岁 159.9 163.6 171.6 16岁 149.8 153.1 160.1 17岁 160.9 164.5 172.3 17岁 150.1 153.4 160.3 18岁 161.3 164.9 172.7 18岁 150.4 153.7 160.6 根据2005年九省/市儿童体格发育调查数据制定 参考文献:中华儿科杂志,2009年第7期 根据2005年九省/市儿童体格发育调查数据制定 参考文献:中华儿科杂志,2009年第7期 另外就是个体差异了。

去论文数据库找相关的,比如知网 万方,自己不会搜的可参照我百度空间里关于网络找论文的方法和步骤

参考文献的格式按照以下的标准写作即可:[1] 刘纯艳.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护理学专业社区护理学[M],长沙:湖南科技技术出版社,2001,93-95其他参考文献也可应用上面的格式。

中华骨科杂志参考文献

【轮】蝎【轮】原【轮】肽【轮】【轮】克【轮】扣【轮】1【轮】【轮】风【轮】扣【轮】3【轮】【轮】湿【轮】1 【轮】1【轮】【轮】战【轮】6 【轮】4【轮】 【轮】肿【轮】8 【轮】6【轮】【轮】瘤【轮】5 【轮】9【轮】【轮】除【轮】3 【轮】4【轮】【轮】顽【轮】1 【轮】8【轮】【轮】症【轮】2 【轮】5【轮】【轮】粉【轮】8 【轮】5【轮】【轮】刺【轮】1 【轮】7【轮】012

锁骨骨折应注意1、局部固定后应保持挺胸提肩姿势,练习手部及腕、肘关节的各种活动,并叮嘱练习肩关节外展、后伸,如作挺胸、双手叉腰动作,除了必须经卧位保持复位和固定的病人外,均可下地活动,但要禁忌作肩前屈、内收等动作。 2、可按下列步骤进行锻炼,首先分别练习肩关节每个方向的动作,重点练习薄弱方面,如肩前屈,活动范围由小到大,次数由少到多,然后练习肩关节环转活动,两臂作划船动作等。 尺桡骨干骨折小夹板或石膏外固定7-9周,禁忌作前臂旋转活动。股骨颈骨折应注意1、先行皮牵引或胫管骨牵引7-10天,65岁以上病人可作人工股骨头置换术,3周后扶拐下地行走,青壮年可行带血管骨瓣移植,卧床3个月,不能过早负重。 患肢主要锻炼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膝关节被动活动和踝关节屈伸及足部活动,以免造成股四头肌萎缩、伸膝装置粘连、踝关节、足部关节强直。髌骨骨折应注意1、伤后早期疼痛稍减轻后即应开始练习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每小时不少于100次,以防止股四头肌粘连、萎缩、伸膝无力,为下地行走打好基础,如无禁忌,应随时左右推动髌骨,防止髌骨与关节面粘连,练习踝关节和足部关节活动。 2、行张力带内固定者,术后3-5日主要锻炼股四头肌的主动收缩,疼痛缓解后即可练习抬高患肢和膝关节屈伸,手术2-3周后开始锻炼负重,对初下地的病人应注意在旁边保护以防摔伤,能站稳后可练习下蹲,进一步增加膝关节活动。2 讨论股骨颈骨折指自股骨头以下至股骨基底部之间的骨折,除跨越基底部者之外,均属关节囊内骨折,与其他骨折相比,骨折部位特殊,产生的剪力大,骨折部位血供特殊,易发生骨折不愈合、股骨头缺血坏死和塌陷,自20世纪60年代国内外先后研制AO拉力螺丝钉、套筒式Rithard螺钉、加压螺纹钉固定或带血管蒂植骨等技术,进一步提高了骨折愈合率。但是仍有大部分骨折难以愈合;即便是骨折愈合,由于血供不足,致股骨头发生缺血坏死率高达20%~40%,基于股骨颈头下骨折多为完全性骨折,移位严重,老年人跌伤即大部分为股骨颈头下骨折,血循环绝大部分断绝,复位之后较难愈合故而创造了较为先进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近几年来我国人工股骨头研究上取得了一致共识,对存在问题提出了克服方法。我院这次选用北京航空部生物工程公司生产的双极人工股骨头,它具有工艺精美,生物相容性好,国内评价好等特点。而且双极可减少剪力及股骨头对髋臼摩擦力,活动度比单极好,寿命长,不易产生疲劳骨折,同时结合骨粘剂使假体更加固定等。我们认为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必须选择手术指征。因为在基层医院,老年骨折大部分都是股骨颈骨折,对于其分型选择有着重大意义。分型有按骨折线的行径分型和按骨折线走行方向分型两种,按骨折线行径分(1)头颈型:骨折线自后外侧之头下向斜行,内下侧多带有三角形的颈部折片。(2)头下型:骨折线行经股骨头下。多见于老年人。(3)经颈型:骨折线位置较低,基本上全部行于股骨颈部,此 形可见于青少年。按骨折线走行方向分型,为Linton(1949年)氏分类法 〔1〕 ,(1)外展型:骨折线与股骨干纵轴垂线相交夹角称Linton氏角,此角<30°属于外展形骨折 〔1〕 。(2)内收型:Linton氏角>50°称内收型 〔1〕 。(3)中间型:Linton氏角30°~50°属中间型 〔1〕 。Linton氏角度愈大,骨折部所承受的剪式应力愈大,骨折愈合愈稳定。笔者认为外展及中间型有愈合及股骨头坏死率低的可能性,一般不应行人工股骨头置换,可应用其他方法。但内收型骨折一旦确诊,应尽早行人工股骨头置换,因此型几乎无愈合可能,以前我院均采用骨牵引治疗,但3个月或半年时间复查,股骨头均不同程度坏死。这样存在患者长期卧床、不能下地活动、经济上损失大等缺点。我们认为在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时应注意4个问题:(1)术者应对患者具有高度责任感,手术中必须小心操作,操作熟练并有一定技巧。(2)选用先进方法,用优良的材料。我们采用北京京航生物工程公司双极人工股骨头,选用天津骨科器械厂生产的骨粘剂。术前必须根据X光片测量股骨头直径,测量以健侧为准,然后再缩小15%,按此数据选择人工股骨头,术中应准备大、中、小三号人工股骨头备用。(3)在治疗技术上进行改进。术中应特别注意的是保持股骨距长度,因为过长将致术后髋关节活动受限或髋部疼痛;过短则导致患肢缩短畸形及跛行致手术失败。故股骨距应保留在0.7~1.0cm。使用髓腔扩大器时应对准小转子并前倾15°进行扩大。使用骨粘剂应快速、规范,采用指压法填入髓腔。骨粘剂固定后不可移动,待凝固15min后再行复位。手术后应放置引流,记24h引流量,这样可估计患者失血情况,用抗生素10~14天以防感染。(4)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副作用原因分析。根据北京积水潭医院范丰川报道对单双极人工股骨头90例术后8年随访结果,疗效满意率96.8% 〔2〕 ,导致中心脱位及其他症状主要为头臼比例不当所致 〔2〕 。尽管许多报道术后致髋关节疼痛或原来疼痛加重,但使患者肢体功能严重丧失的情况却很少;X线片影像分析认为髋臼退行性改变是人工股骨头长期使用疼痛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双极股骨头可降低髋臼损伤,从而延长或降低髋臼的退行性改变,减轻剪力,避免术后人工股骨头松动下沉致患肢功能改变 〔2〕 ,笔者认为以前许多报道手术未用骨粘剂是致使假体松动、下沉的主要原因。不要误认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简单易行,而忽视并发症。我院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治疗、技术方面的改进,主要为:(1)严格选用合适的人工股骨头;(2)采用骨粘剂加强固定作用;(3)必须先行髓腔扩大至假体安放合适;(4)扩大髓腔后先试行假体复位;(5)假体安放不直接用锤子将假体打入;(6)严格掌握保留股骨距长度。同时认为随着技术参数增加,临床经验积累,在治疗上应进行长期研究,防止人工股骨头松动、下沉、疼痛等发生。如强调人工股骨头直径一定要与髋臼相配,相差应<1mm等,结合中药治疗减少了并发症,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方法。参考文献1 朱通伯.骨科手术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657-659.2 范丰川,荣国威,翟桂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远期随访结果.中华骨科杂志,1997,17:96-98.(编辑新 竹)作者单位:516400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中医院骨科发布日期:2005-9-21

中华骨科,中华外科,中国矫形外科,中国修复重建,中华创伤等你去下个2008版的核心期刊目录就知道了

你好,根据你的情况,不同的疾病可能有相同的症状,建议你去医院详细检查,然后再对症治疗,祝你健康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编委会由小儿普外、泌尿外科、矫形外科、心血管外科等专家组成,除中国内地的专家外,还包括香港及台湾地区的小儿外科学专家。以高中级小儿外科临床医师为主要读者对象 。本刊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和普及相结合,贯彻“双百”方针,充分报道小儿外科的先进理论、新兴技术和前沿成果,积极发挥杂志的导向作用,促进中国小儿外科的发展。本刊现有述评、临床研究、实验研究、技术革新、经验介绍、综述、临床病理(例)讨论、国际学术交流、专题笔谈、讲座、病例报告等十多个栏目。编委会在办刊指导思想、审稿标准方面,注重杂志的指导性和实用性,既重视基础研究方面的报道,又鼓励来自实践的有参考价值的经验。本刊每年根据学科发展和研究现状制定报道计划,采取约稿和广泛征集稿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编排。杂志积极发挥各地编委的作用,编委会分为四个大组,各组每年分别召开一次审稿会。本刊为适应医学发展和临床医生继续教育的需要,将逐步开展一些新的栏目,如手术操作介绍、国内外医学书刊评介、医学新闻等,使小儿外科及其相关专业人员都能在本刊找到发表论文和见解的园地,从杂志中获取更多的信息。本刊为了扩大杂志的影响,与中华小儿外科学分会,及各地小儿外科学分会,积极组织各类学术活动。通过学术活动,杂志与各地的小儿外科医师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及时了解各地小儿外科临床和科研状况,为反映和指导学科的发展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本刊在召开地区审稿会和各专业审稿会的同时,组织小儿外科的专家对基层医师进行小儿外科专业方面的继续教育,使基层医师的医疗水平得以提高。本刊办刊目的明确,学术水平较高,专业特色显著,拥有稳定的办刊、作者和读者队伍,并被国内多个数据库收录。本刊发表的论文曾被国外检索系统收录,有些论文曾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技论文奖。本刊1996年在湖北省期刊评选中被评为优秀期刊。

国家级医学期刊目录1.内科学《中华内科杂志》、《中国实用内科杂志》、《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中华老年医学杂志》、《中华急诊医学杂志》、《中国危重病急救杂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华心律失常杂志》《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中华结核与呼吸杂志》、《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中华肾脏病杂志》、《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中华血液学杂志》、《中华风湿病学杂志》、《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国外医学内分泌分册》、《中华神经科杂志》、《中华消化杂志》、《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中华肝脏病杂志》、《中华传染病杂志》、2.外科学《中华外科杂志》、《中华实验外科杂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中华普通外科杂志》、《中华肝胆外科杂志》、《中华胃肠外科杂志》、《中华骨科杂志》、《中国骨伤》、《中华创伤杂志》、《中华神经外科杂志》、《中华整形外科杂志》、《中华烧伤杂志》、《中华泌尿外科杂志》、《中华手外科杂志》、《中华显微外科杂志》、《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中华器官移植杂志》、《国外医学移植与血液净化分册》3.妇产科学《中华妇产科杂志》、《中华围产医学杂志》、《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4.儿科《中华儿科杂志》、《中华小儿外科杂志》、《中国儿童保健杂志》、《小儿急救医学》、《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5.口腔医学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中华口腔种植学杂志》6.眼科学 《中华眼科杂志》、《中华眼底病杂志》、《中国实用眼科杂志》、《美国医学会眼科杂志中文版》、《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7.耳鼻咽喉《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8.皮肤性病《中华皮肤科杂志》、《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9.精神病学《中华精神科杂志》、《中国行为医学科学》⒑肿瘤学 《中华肿瘤杂志》、《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⒒麻醉学《中华麻醉学杂志》、《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⒓中医内科 《中医杂志》、《中国医药学报》、《中国中医急症》、《中医药学刊》、《中国中医药科技》、《中国中医风湿病杂志》⒔中医外科《中医正骨》、《中医肛肠病杂志》、《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中国针灸》、《中国骨伤》、《针刺研究》⒕中西医结合《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⒖医学影像《中华放射学杂志》、《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中华核 医学杂志》、《国外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分册》⒗护理 《中华护理杂志》《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中华护理教育》《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⒘病理 《中华病理学杂志》⒙医技《中华医学检验杂志》、《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中华理疗杂志》《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⒚药学 《中国药学杂志》、《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中国中药杂志》《药学学报》、《中国晦洋药物杂志》、《中国药房》、《药物分析杂志》、《中国医院药学杂志》、《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中国现代应用药学》、《中国药物化学杂志》、《中国新药杂志》、《药物生物技术》,《中国临床药学杂志》、《药物流行病学杂志》、《中国药理学报》、《中国药理学报》(英文版)⒛疾控与公卫专业《中华预防医学杂志》、《中国公共卫生》、《现代预防医学》、《热带医学杂志》、《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中国工业医学杂志》、《中国职业医学》、《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生病杂志》、《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中国地方病学杂志》、《中国计划免疫》,《中国学校卫生》、《环境与健康杂志》、《中国妇幼保健杂志》、《中国校医》、《中国卫生监督》、《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1.综合类《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美国医学杂志中文版》、《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中国综合临床》《医师进修杂志》、《中国基层医药》、《中国医师杂志》、《中华医院管理杂志》、《中华医学美容杂志》、《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中华医史杂志》、《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中华物理医学与健康杂志》、《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册》22.基础类《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中华微生物和免疫学杂志》、《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国外医学病毒学分册》、《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23.学报类1.国家级单位类:《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学报》、《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学报》、《中国中医研究院院报》2、原卫生部属医学院校类:《中国医科大学学报》、《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北京医科大学学报)、《复旦学报》(医学版)(上海医科大学学报)、《中山大学学报》 (医学科学版)(中山医科大学学报)、《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同济医科大学学报)、《吉林大学学报》 (医学版)(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四川大学学报》 (医学版)(华西医科大学学报)、《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医学版)(西安医科大学学报)、《湖南医科大学学报》、《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山东医科大学学报)3、军医大学类:《第一军医大学学报》、《第二军医大学学报》、《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第四军医大学学报》4、中医院校类:《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5、药学院校类:《中国药科大学学报》附注:判断是否国家级医学期刊的依据是: 以职称评审有关文件附录中国家级期刊的定义为依据,其中的国家一级学会指中华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药学会,中华护理学会、中国中医药学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中国针灸学会, 由这些学会单独或协同共他单位主办的学术期刊(不包括科普期刊)才能判定为国家级期刊.上述期刊名单只供参考.评审时以刊登该文章的期刊的主办单位为判断依据。论文著作条件有关文件规定的论文、著作条件及附录的有关解释,并对如下问题作进一步明确:1、关于国家一级学会和国家级期刊问题。结合卫生系列实际情况,在执行中原则上可按以下规定把握:国级一级医学专业学会在现阶段是指:中华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华药学会、中华护理学会、中国中医药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针灸学会。国家级期刊是指:由国家一级医学专业学会、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办并出版的医学专业学术期刊,以及原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所属本科以上医药院校、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药科大学以及第一、二、三、四军医大学主办的学报。参考名单见“国家级医学期刊目录”。2、在经出版主管部门审批的医学专业期刊增刊(不包括论文集、专辑、特刊)上发表的论文,在申报评审时有效,不受数量限制。3、在外文医学专业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凡被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的,可按国家级论文对待;没有被收录的,按省级论文对待。4、多人完成的著作中,只有著作的章节有署明作者姓名的、或书中有明确界定的,才能计算编著者完成的字数,申报评审时有效,没有明确界定的无效。

中华骨科杂志参考文献要求

锁骨骨折应注意1、局部固定后应保持挺胸提肩姿势,练习手部及腕、肘关节的各种活动,并叮嘱练习肩关节外展、后伸,如作挺胸、双手叉腰动作,除了必须经卧位保持复位和固定的病人外,均可下地活动,但要禁忌作肩前屈、内收等动作。 2、可按下列步骤进行锻炼,首先分别练习肩关节每个方向的动作,重点练习薄弱方面,如肩前屈,活动范围由小到大,次数由少到多,然后练习肩关节环转活动,两臂作划船动作等。 尺桡骨干骨折小夹板或石膏外固定7-9周,禁忌作前臂旋转活动。股骨颈骨折应注意1、先行皮牵引或胫管骨牵引7-10天,65岁以上病人可作人工股骨头置换术,3周后扶拐下地行走,青壮年可行带血管骨瓣移植,卧床3个月,不能过早负重。 患肢主要锻炼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膝关节被动活动和踝关节屈伸及足部活动,以免造成股四头肌萎缩、伸膝装置粘连、踝关节、足部关节强直。髌骨骨折应注意1、伤后早期疼痛稍减轻后即应开始练习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每小时不少于100次,以防止股四头肌粘连、萎缩、伸膝无力,为下地行走打好基础,如无禁忌,应随时左右推动髌骨,防止髌骨与关节面粘连,练习踝关节和足部关节活动。 2、行张力带内固定者,术后3-5日主要锻炼股四头肌的主动收缩,疼痛缓解后即可练习抬高患肢和膝关节屈伸,手术2-3周后开始锻炼负重,对初下地的病人应注意在旁边保护以防摔伤,能站稳后可练习下蹲,进一步增加膝关节活动。2 讨论股骨颈骨折指自股骨头以下至股骨基底部之间的骨折,除跨越基底部者之外,均属关节囊内骨折,与其他骨折相比,骨折部位特殊,产生的剪力大,骨折部位血供特殊,易发生骨折不愈合、股骨头缺血坏死和塌陷,自20世纪60年代国内外先后研制AO拉力螺丝钉、套筒式Rithard螺钉、加压螺纹钉固定或带血管蒂植骨等技术,进一步提高了骨折愈合率。但是仍有大部分骨折难以愈合;即便是骨折愈合,由于血供不足,致股骨头发生缺血坏死率高达20%~40%,基于股骨颈头下骨折多为完全性骨折,移位严重,老年人跌伤即大部分为股骨颈头下骨折,血循环绝大部分断绝,复位之后较难愈合故而创造了较为先进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近几年来我国人工股骨头研究上取得了一致共识,对存在问题提出了克服方法。我院这次选用北京航空部生物工程公司生产的双极人工股骨头,它具有工艺精美,生物相容性好,国内评价好等特点。而且双极可减少剪力及股骨头对髋臼摩擦力,活动度比单极好,寿命长,不易产生疲劳骨折,同时结合骨粘剂使假体更加固定等。我们认为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必须选择手术指征。因为在基层医院,老年骨折大部分都是股骨颈骨折,对于其分型选择有着重大意义。分型有按骨折线的行径分型和按骨折线走行方向分型两种,按骨折线行径分(1)头颈型:骨折线自后外侧之头下向斜行,内下侧多带有三角形的颈部折片。(2)头下型:骨折线行经股骨头下。多见于老年人。(3)经颈型:骨折线位置较低,基本上全部行于股骨颈部,此 形可见于青少年。按骨折线走行方向分型,为Linton(1949年)氏分类法 〔1〕 ,(1)外展型:骨折线与股骨干纵轴垂线相交夹角称Linton氏角,此角<30°属于外展形骨折 〔1〕 。(2)内收型:Linton氏角>50°称内收型 〔1〕 。(3)中间型:Linton氏角30°~50°属中间型 〔1〕 。Linton氏角度愈大,骨折部所承受的剪式应力愈大,骨折愈合愈稳定。笔者认为外展及中间型有愈合及股骨头坏死率低的可能性,一般不应行人工股骨头置换,可应用其他方法。但内收型骨折一旦确诊,应尽早行人工股骨头置换,因此型几乎无愈合可能,以前我院均采用骨牵引治疗,但3个月或半年时间复查,股骨头均不同程度坏死。这样存在患者长期卧床、不能下地活动、经济上损失大等缺点。我们认为在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时应注意4个问题:(1)术者应对患者具有高度责任感,手术中必须小心操作,操作熟练并有一定技巧。(2)选用先进方法,用优良的材料。我们采用北京京航生物工程公司双极人工股骨头,选用天津骨科器械厂生产的骨粘剂。术前必须根据X光片测量股骨头直径,测量以健侧为准,然后再缩小15%,按此数据选择人工股骨头,术中应准备大、中、小三号人工股骨头备用。(3)在治疗技术上进行改进。术中应特别注意的是保持股骨距长度,因为过长将致术后髋关节活动受限或髋部疼痛;过短则导致患肢缩短畸形及跛行致手术失败。故股骨距应保留在0.7~1.0cm。使用髓腔扩大器时应对准小转子并前倾15°进行扩大。使用骨粘剂应快速、规范,采用指压法填入髓腔。骨粘剂固定后不可移动,待凝固15min后再行复位。手术后应放置引流,记24h引流量,这样可估计患者失血情况,用抗生素10~14天以防感染。(4)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副作用原因分析。根据北京积水潭医院范丰川报道对单双极人工股骨头90例术后8年随访结果,疗效满意率96.8% 〔2〕 ,导致中心脱位及其他症状主要为头臼比例不当所致 〔2〕 。尽管许多报道术后致髋关节疼痛或原来疼痛加重,但使患者肢体功能严重丧失的情况却很少;X线片影像分析认为髋臼退行性改变是人工股骨头长期使用疼痛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双极股骨头可降低髋臼损伤,从而延长或降低髋臼的退行性改变,减轻剪力,避免术后人工股骨头松动下沉致患肢功能改变 〔2〕 ,笔者认为以前许多报道手术未用骨粘剂是致使假体松动、下沉的主要原因。不要误认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简单易行,而忽视并发症。我院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治疗、技术方面的改进,主要为:(1)严格选用合适的人工股骨头;(2)采用骨粘剂加强固定作用;(3)必须先行髓腔扩大至假体安放合适;(4)扩大髓腔后先试行假体复位;(5)假体安放不直接用锤子将假体打入;(6)严格掌握保留股骨距长度。同时认为随着技术参数增加,临床经验积累,在治疗上应进行长期研究,防止人工股骨头松动、下沉、疼痛等发生。如强调人工股骨头直径一定要与髋臼相配,相差应<1mm等,结合中药治疗减少了并发症,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方法。参考文献1 朱通伯.骨科手术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657-659.2 范丰川,荣国威,翟桂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远期随访结果.中华骨科杂志,1997,17:96-98.(编辑新 竹)作者单位:516400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中医院骨科发布日期:2005-9-21

同行啊,尿潴留的问题可以参考有个网友说得如建立饮水计划,定时定量饮水,逐渐减少导尿次数,做膀胱区按摩刺激排尿。同时可以考虑口服盐酸黄酮哌酯片,2片,1/晚。因为这种年龄的病人,麻醉诱导后膀胱的功能就是不能恢复的很好。腰椎骨折是因为骨质疏松引起的,在辅助支具的保护下可以下地活动,但是老人身体状况一般,又有老年痴呆,从各方面考虑还是不要尽早下地,她不配合下地很容易扭伤之类的,再搞个股骨头脱出就不好了。至于置换术后的相关注意事项,书上有明确的说明,比如恢复姿势之类的,看看书啊!

目前术后才将近一个月,而且老人年纪大,其他疾病也比较多,我想可能不方便立即下地行走。因为有褥疮,最好定时翻身(2h),但注意患腿不能过度内收,比如翘二郎腿的样子。可以进行下肢的屈伸训练以增强肌力为行走做准备。活动脚踝和足趾促进下肢血液循环。至于尿潴留,可以建立饮水计划,定时定量饮水,逐渐减少导尿次数(具体细节询问医生),可以自己做膀胱区按摩刺激排尿。最后如果腰椎骨折问题不大,可以不需保护,否则戴腰带。行走前从半卧,坐起开始,等适应后再下床,预防体位性低血压。

说那么多有什么用.....简单点就是好好休息....多补补~~~~

参考文献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宝妈在育婴过程中,小儿消化道异物是比较常发生的意外事件之一,当这些意外事件发生之时,家长会紧张失措、手忙脚乱 ,这样只能让这些意外事件陷入困境,那么如何对待婴幼儿消化道出现异物。

由于宝宝小,抓东西爱住口中塞,家长稍不留意,宝宝就容易吞入异物,吞入的异物种类繁多,不胜枚举,最常见者当为别针、缝衣针、发夹、金属钱币、纽扣、圆钉、螺丝钉、小塑料玩具、义齿,电池,纪念章,磁铁等等。

再就是宝宝牙齿尚未成熟,不能细嚼食物,将大的异物吞下,吃头发等,形成胃内异物,再就是小儿无知,肛门瘙痒,将异物塞入直肠,这种情况,如果小的异物,多半随着消化道的蠕动,将异物排出,但是注意严密观察,是否有梗阻情况,腹痛腹胀的时候,及时到医院就诊,当该异物对胃肠道有伤害的时候,一定及时到医院就诊,结合医生的指导,进行处理。

可在麻醉下隔腹壁按压或肛门指检,将大块捏成小块,配合服用中药行消积化结治疗,多能自行排出而治愈

对于较大、较长、较尖以及数量过多的异物,有时需要手术。包括经保守或内镜取异物失败,自觉症状严重,排出有困难者。有腹膜炎体征者,X线拍片异物嵌插在某一部位,或者经过1周无移动有刺破重要脏器危险,异物形成内瘘或脓肿者。

异物“入侵”小儿消化道并不少见,尤其是3岁以下的幼儿。很多宝宝因喜欢将玩具等异物含在口中玩耍,不慎将其吞下;有的则是因年龄小,缺乏对事物的判断力,趁家长不注意将一些坚果类食物连壳吃下去,且咀嚼不全或根本未经咀嚼,以致因不能被消化而引起肠道梗阻。

而近年来这类事情屡见不鲜,如果家长们在发现宝宝出现一样或者被异物卡到的时候,进行一些简单的急救,也许会给医生的急救增加更多的时间。

1. 消化道异物急救

首先家长们要冷静的确定宝宝吞服了哪些异物, 若是尖锐的金属物,应先喝点生鸡蛋白(可以在胃中将金属物包住,防止刺穿胃 ) ,尽快就医。若是体积不大、圆滑塑料类的东西,无大碍,可以随大便排出。

2.呼吸道异物急救

孩子被异物梗住呼吸道后,孩子会出现咳嗽、吞咽困难表现;如果异物太大,完全堵死气道后,孩子就不能咳嗽了,多会表现出典型的动作:双手卡住自己的脖子,想咳嗽但是咳不出来,这时候家长可以使用海姆立克法进行急救,大家可以看图:

上面的这个是成人的异物进入呼吸道的急救方法,下面这个是儿童的急救方法,

Ps:通常宝宝误吞的异物除了少数带钩、太大或太重的 异物外,大多数诸如棋子、硬币、钮扣等异物,都能随胃肠道的蠕动的与粪便一起排出体外。如果家长们怕这类物品在肠道中有停留的话,建议可以吃一些富含有粗纤维的食物,如韭菜,芹菜等,促进肠道的生理性蠕动,加速异物排出。

小儿异物入侵消化道怎么办? 吞食异物是幼年儿童常见的意外伤害之一,特别是小于5岁的幼儿。消化道异物引起的死亡及并发症少见,但却给患儿家长带来极大的恐慌。由于胃肠道异物多为门急诊儿童,随访困难,且死亡率极低,故对其相关研究较少。一般来说,消化道异物80% 90%可自行排出,小于 1% 的需要手术治疗。有研究对52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98% 异物自行排出,仅 1% 需胃镜取出。

胃肠异物的治疗方案需依据异物的种类、形状及位置而定。胃肠异物的种类多样,其中硬币最为多见。对于胃肠内硬币的治疗,目前多建议非手术观察,若4 周仍未排出胃,则胃镜取出。有报道328例患者吞服硬币后,均在4 周内自行排出,最长1 例于吞服后 27 d 排出,1 元及 游戏 币排出时间较长,平均排出时间 12 d。为减少一元硬币在胃内滞留时间,建议适当给予多潘立酮片促进胃蠕动。

目前对于长条形异物的处理共识是长度 5 cm 需胃镜取出,由于锐性异物带来的并发症较钝性异物多,且危害性大。锐性异物顺利进入胃肠内相对数量少,尽量胃镜取出,若胃镜不能取出,建议先行保守治疗,若出现腹痛、呕吐等不适,可每天复查腹部平片,如果检查发现异物停留原位3d,建议手术治疗。由于纽扣电池具有放电、腐蚀及毒性作用,对食道纽扣电池,建议及时取出,但对胃肠道纽扣电池建议观察2 3d,若未排出胃内,则胃镜取出。

总之,胃肠异物大多数可自行排出,无需特殊治疗。长度 5cm 的长型异物、胃内滞留超过 4 周的圆钝性异物、针类或胃内滞留超过 3 d 的锐性异物及纽扣电池需胃镜取出。2 枚以上磁铁吞入应及时胃镜取出。肠内异物应定期随诊观察其排出情况,具体可参考以下流程图。另外,对于X光片发现钝性异物进入肠道后,因为小肠的弯曲折叠,加上异物对肠道的压迫变形,可能不清除其具体是否位于结肠、回肠等部位,此时如果做CT也不一定能确定其具体位置,因此,对于此类患者,建议不必急于CT复查,我们家孩子前两天误吞一枚围棋后就是这种情况,做了X光不能具体定位,大夫建议CT可以明确定位,但做了CT仍不能明确位置,大夫建议住院观察,但我们想回家观察,回家2h后竟然自行排出,体内潴留了6天,如果多等半天,医院都不用去的。

参考文献:

刘婷婷,李现令,张钦明.儿童胃肠异物523例临床分析[J].武警医学,2013,24(08):676-678.

任路,耿岚岚,肖伟强,龚四堂.儿童消化道异物1257例病例系列报告[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7,12(05):333-336.

只有那几个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儿科学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

谣言:最管用退烧方法,不管烧多狠,1个动作就搞定!宝宝发烧时,内关、心经、小天心各推拿100次,可以快速退烧。

辟谣:小儿发热是一种常见的儿科及急诊科临床症状,有人提出在小儿发烧期间,给小儿采取推拿的方法有利于退烧,那么小儿推拿退烧有用吗?最近网上甚至流传着“最管用退烧方法,不管烧多狠,1个动作就搞定!宝宝发烧时,内关、心经、小天心各推拿100次,可以快速退烧。”的说法,但这种说法有科学依据吗?

说到退烧,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发热。

什么是发热?

正常小儿腋表体温为36℃~37℃(肛表测得的体温比口表高约0.3℃,口表测得的体温比腋表高约0.4℃),腋表如超过37.4℃可认为是发热。医学上将体温在37.5~38.0℃称为低热,体温在38.1~39.0℃称为中等热,体温在39.1~40.0℃称为高热,体温在40℃以上称为超高热。

推拿能够辅助退烧,但不管烧多狠,推拿都能搞定是不科学的。

小儿推拿作为一种中国特色的疗法,在长期的实践中证实能够辅助退烧,也因其操作方便、无针、无药,无创伤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但是烧多狠,推拿都能搞定吗?这种说法显然是不科学的。第一、小儿发烧只是一种症状,推拿只是能够辅助降温,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引起发热的原因,而临床上认为当患儿体温持续超过38.5℃,且出现不舒服的感觉,应怀疑存在感染的可能性,要及时就医判断是否需要抗感染治疗,以免耽误病情,引起肺炎、重症感染等危害患儿健康。第二、目前普遍主张当体温超过38.5℃时,需要积极采取退热措施,包括药物和非药物两方面。但仅仅用推拿患儿是否能够短时间减低温度,能降低到什么程度,目前并没有进一步的研究。而由于儿童大脑发育还不成熟,体温调节能力差,经常会出现高热,如果降温不及时、有效就会造成抽风、惊厥甚至颅内感染等,导致大脑不可逆的损伤,严重威胁患儿的健康。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对于高热,安全有效的方法是依靠药物治疗。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如果腋下温度超过38.5℃,且患儿烦躁不安时,应及时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给患儿服用退烧药。

总而言之,小儿推拿对退烧是有帮助的,但是小儿推拿仅仅是一种退烧的方法,并不能从根本上治疗小儿发热,而且对于出现高热,安全有效的方法是依靠药物降温治疗。

面对小儿发热,家长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我们应当了解发热对小孩的影响是双方面的。一方面,一定程度的发热可以增强宝宝对疾病的抵抗力;另一方面体温如果过高会对小孩造成伤害。

其次,发热时,家长要勤给孩子测体温,如果体温在38.5℃以下,且患者精神、活动可以,未出现明显不舒服,可以采取非药物降温,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可以通过多饮水,降低室温(夏季),脱去过多的衣服,确保患儿处于凉爽(但不寒冷)通风环境中,不主张传统的在发热时应用冷、温水或酒精擦浴的降温方法,研究证明这种方法违反了生理机制。冷、温水擦浴有可能加重肺炎和其他疾病,酒精擦浴则可经皮肤吸收,使婴儿产生酒精中毒症状。

第三,若孩子体温在38.5℃以上,可以口服退热药物,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具体剂量参照各种药物的参考剂量。在使用降温退热药物时,不可过频,以免引起低体温或其他不良反应,一般24小时内退热药物的应用不超过4次。使用退热药物后一定注意要给孩子多多补充水分,并及时换洗内衣。

第四,家长应仔细观察孩子的病情,假如孩子出现了全身皮肤温度潮湿冰冷、颜色发青、四肢颤抖、精神差、活动差、拒绝吃饭、身上出皮疹等任何一种异常表现时,就应立即带孩子去医院就诊。

希望家长能够正确认识和处理小儿发热,更好的呵护小孩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王艺,万朝敏.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诊断处理指南(标准版)[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08,(6).

[2]刘晓红.小儿急性发热的诊治思路[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7,45(3):1-6.

辟谣专家:

山西医科大学 赵一静博士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医学科普创作专委会青年学组组长 北京大学医学部 吴一波博士

复核专家:

中华医学会 唐芹研究员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