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性的二次方论文

发布时间:

性的二次方论文

综述,又称文献综述,英文名为review。它是利用已发表的文献资料为原始素材撰写的论文。

综述包括“综”与“述”两个方面。所谓综就是指作者必须对现有的大量素材进行归纳整理、综合分析,而使材料更加精炼、更加明确、更加层次分明、更有逻辑性。

所谓述就是评述,是对所写专题的比较全面、深入、系统的论述。因而,综述是对某一专题、某一领域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等方面,以作者自己的观点写成的严谨而系统的评论性、资料性科技论文。

类型

1、归纳性综述:归纳性综述是作者将搜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并按一定顺序进行分类排列,使它们互相关联,前后连贯,而撰写的具有条理性、系统性和逻辑性的学术论文。

2、普通性综述:普通性综述系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作者,在较多资料的基础上撰写的系统性和逻辑性都较强的学术论文,文中能表达出作者的观点或倾向性。因而论文对从事该专题、该领域工作的读者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3、评论性综述:评述性综述系有较高学术水平、在该领域有较高造诣的作者。在搜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对原始素材归纳整理、综合分析、撰写的反映当前该领域研究进展和发展前景的评论性学术论文。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综述论文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问题及策略论文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问题及策略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1.1结构方案最优化原则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下面是我整理的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问题及策略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建筑结构设计是建筑施工的第一步,一个质量优良的建筑物离不开良好的结构设计方案。建筑结构设计环节是建筑施工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建筑施工离不开建筑结构设计方案的指导。在对建筑结构方案进行制定时,需要搜集建筑周边环境信息,针对建筑所在的位置,进行合理设计,另外在设计时,还要考虑到建筑的经济性,建筑技术以及施工方面的影响,从而设计出最佳的建筑施工方案。

1.2建筑材料与资源的节约性原则

建筑设计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提高建筑材料的利用率,减少建材的使用。因此在建筑工程实际施工前,相关的设计人员必须仔细的研究工程图纸,提前做好建材的使用方案以及节约方案。在不影响工程整体施工季度以及质量的前提下,综合考量与建筑材料相关的各种因素,比如物流费用、加工费用、存储费用等等,尽可能的降低成本。另外,选用建材时,不能一味的注重价格,也要考虑建材的质量,比如钢筋的使用,尽量采用高强度的钢筋,其具有强度高,性能突出等优点,使用效果远远高于普通钢筋,相较而言,其性价比更高。

2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特点

2.1控制指标

高层建筑由于楼层的高度问题,在施工方面和基层建筑的施工是有很大的不同的,因此在进行高层建筑结构方案制定时,设计的侧重点也不同。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结构侧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设计因素,因此在制定建筑结构设计方案时,一定要注意将结构侧移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2.2轴向变形

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就是轴向变形,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竖向载荷数值一旦变大,竖向构架中就会出现非常大的轴向变形,从而对连续梁弯矩产生破坏,进而对建筑的整体结构产生影响。

2.3水平荷载

在建筑结构的设计中,水平荷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建筑结构设计中的竖向荷载所造成的轴力与建筑物的.整体高度的一次方成正比,水平荷载所造成的倾覆力和竖向的构件生成的轴力这两种利益与建筑物的整体高度的二次方也成正比。假如建筑物的高度增长的话,这个值也会变大,从而会对整个建筑结构产生很大的影响。

3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3.1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随意无章

建筑工程的建设最重要的参照物就是建筑结构的设计图纸,也是建设过程中的具体指标,在建筑结构的设计以及实际工程施工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建筑结构设计图纸出现微小的问题,在实际施工中,都会被扩大数倍甚至数十倍的形式呈现在建筑结构中。因此,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必须重视对设计图纸的使用以及标识。但是目前的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对于图纸的运用还存在一些问题,有些关键性的信息并没有在图纸中表明,比如建筑的防震设计,建筑的抗裂等级,或者建筑施工材料的质量标准等。如果后期的设计人员对于建筑结构设计的整体考虑不那么全面,稍有遗漏,就会严重影响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3.2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不合规定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不合规性主要体现在建筑施工材料的选用上。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行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而建筑行业繁荣的背后,也使得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这使得一部分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扩大市场占有率,开始降低自身的建筑成本,而降低建筑成本的主要手段就是调整建筑施工材料等级,许多企业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投机取巧,擅自调整建筑材料。例如使用低含钢量的建材来降低建筑成本,使用一些低质的施工材料。这不仅会对企业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还严重威胁到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这也是我国不断出现“楼歪歪”“楼脆脆”等现象的原因。

4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有效解决对策

4.1完善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图纸,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要重视设计图纸的使用。相关设计人员在对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对于一些细小但是重要的数据,信息都要考虑到,并将其清晰的标注在设计图纸上,不要因为为了方便而将一些重要的信息省略掉。因为高层建筑在实际施工中,都是严格按照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图纸来进行实行的,一旦图纸中出现不清楚或者不明确的数据信息,这对高层建筑的整个施工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此外,设计人员在进行图纸设计时,要秉承严谨的工作态度,认真对待设计工作,切忌马虎大意,对于已经完成的设计图纸,也要反复检查,确保设计出来的图纸信息的准确性。同时设计人员还要对图纸中发现的问题或者丢失的数据,及时的修改或者弥补,以确保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4.2加强高层建筑结构的刚度设计,适应建筑的实际需求

高层建筑结构的刚度取决于建筑材料的含钢量。因此,在高层建筑设计过程中,如果采用低含钢量的设计,会使得工程具有极大的安全隐患。所以建筑施工企业必须注意高层建筑的刚度设计,以保障高层建筑的工程质量。当然,建筑结构的刚度会随着不同的地质情况而不同,比如在平原地区,地质比较稳定,那么高层建筑结构对于刚度的要求就比较低,可以采用含钢量稍微低一些的建材;而如果在山地丘陵地区,地质情况复杂,那么就要对建筑结构的刚度要求严格一些,采用含钢量高的建材。综上所述,建筑企业不能一成不变,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要因地制宜,不能仅考虑企业的利润,更多的是需要和实际情况相结合,设计出最符合要求的建筑结构刚度需求。

5结束语

高层建筑施工的基础就是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工作,也正因如此,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质量问题会对高层建筑的后期施工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同时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建筑的需求也在朝多元化方向发展,也正是由于人们需求的变化,导致高层建筑设计的问题也日渐增多。因此,在目前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建筑企业要想长远的发展下去,就必须解决高层建筑结构中的问题,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与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为社会做贡献,企业也才能更好地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岳文萍,刘飞飞.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6,(3):90-91.

[2]陈国友.试述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优化[J].信息化建设,2016,(1):147.

[3]胡海燕,朱琦.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点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6,(7):183+187.

什么是综述:综述,又称文献综述,英文名为review。它是利用已发表的文献资料为原始素材撰写的论文。 综述包括“综”与“述”两个方面。所谓综就是指作者必须对占有的大量素材进行归纳整理、综合分析,而使材料更加精炼、更加明确、更加层次分明、更有逻辑性。所谓述就是评述,是对所写专题的比较全面、深入、系统的论述。因而,综述是对某一专题、某一领域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等方面,以作者自己的观点写成的严谨而系统的评论性、资料性科技论文。 综述反映出某一专题、某一领域在一定时期内的研究工作进展情况。可以把该专题、该领域及其分支学科的最新进展、新发现、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比较全面地介绍给读者,使读者尤其从事该专题、该领域研究工作的读者获益匪浅。因此,综述是教学、科研以及生产的重要参考资料。

国内外有关于客户满意度及指数的研究综述

1965年Cardozo提出客户满意度(CustomerSatisfaction)的理论概念,慢慢在学术界、咨询公司、企业形成并被接受,同时也开始系统的研究企业竞争力、销售能力与客户满意度之间存在的关系。到了20世纪的70年代,客户满意在市场评价系统中的重要程度也逐年增加,随着现代营销学中的关系营销在评价公司市场营销策略准确有效性的主要评价标准中加入了客户满意的测评,从而大大的提高了整个现代营销学系统对客户满意的重视程度。Hunt(1977)的理论观点指出,客户满意度的评价与用户的期望值存在复杂的联系,期望值来自对消费习惯的适应性,评价则体现在整个消费过程中的感受,两者之间存在着盘根错节的复杂联系。Oliver(1980)对客户满意度的研究,定义了满意为期望值与结果差异所造成的复杂结论,这种差异逐步构成了后期研究客户满意度理论的基础。美国密歇根大学商学院质量研究中心费耐尔(Fornell)博士最先提出将顾客期望、购买之后的感知、购买时的价格等几个方面的因素组合成为一个计量经济学范畴的逻辑模型,即费耐尔逻辑模型。此模型首次将客户满意度从数学运算方法维度与客户购买商品/服务的心理感知维度有机进行了结合。依托此模型经偏微分最小二次方求解得到的指数,就是初期的客户满意度指数(CustomerSatisfactionIndex,CSD)。费耐尔关于客户满意度的研究成果是到目前为止最为成熟以及应用最广的客户满意度指数理论。1989年,美国密歇根大学质量研究中心协助瑞典相关专家在第一次应用费耐尔逻辑模型及其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制定了“瑞典客户满意度评价模型(SCSB)”,这是第一个国家层面的商品及服务的客户满意度评价模型。20世纪90年代,美国质量协会(ASQ)和国家质量研究中心(NQRC)受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协会(NERA)的委托,共同研究制定了美国客户满意度评价指数模型。

AmericanCustomerSatisfactionIndex,ACSI)。Anderson(1993)提出,决定客户满意的关键因素在于企业生产的产品以及提供的服务的优劣与用户对其的期望值相差的程度。现在广泛被接受的客户满意的研究理论主要是用户对于某种消费及享受特定服务后的综合评价。在ACSI得到广泛应用之后,为是客户满意度指数更符合欧洲的实际情况,欧洲质量组织(TheEuropeanOrganizationforQuality,EOQ)联合欧洲质量管理基金会(EuropeanFoundationofQualityManagement,EFQM)委托欧洲八所大学在吸取了SCSB和ACSI优点的基础上结合欧洲客户实际情况,制定了欧洲客户满意度指数模型(EuropeanCustomerSatisfactionIndex,ECSI)。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在12个部委联合推动下,于北京召开了第一届客户满意工程推进大会,从此我国政府以及企业逐渐加强了对视客户满意的重视以及理论研究与实践。1999年,国家质监总局委托清华大学相关专家进行了“中国客户满意度指数模型(CCSI)”研究硕士论文,并构建了中国客户满意度指数模型的雏形,从此开始着手进行服务质量评价的相关研究。罗正清等人在分析对比了美国、欧洲等客户满意度指数评价模型后,对各个模型的优劣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解读。之后张雪兰等人经过研究指出对客户满意度的影响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通过数理分析手段将各个因素对客户满意度的实际影响效果进行了分析。陈青梅等人利用ACSI模型对多个行业的客户满意度进行了系统评测与研究,从而得出ACSI模型具有普遍适应性的理论基础。而廖吉华等人首次将创新与客户满意度进行联系,并研究了如何通过服务创新来提高客户满意度的方法。

二元二次方程毕业论文

4x*5y=154x+5y=15因此4x, 5y为方程 Z^2-15Z+15=0的两个根:4x=(15+√165)/2, 5y=(15-√165)/2因此x=(15+√165)/6, y=(15-√165)/10由对称性,还有另一组解:x=(15-√165)/6, y=(15+√165)/10

还有三个月就是毕业生们答辩的时间了,但是很多毕业生们目前连选题都还没有选好。时间紧迫,我立马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大学数学系本科毕业论文题目,供毕业生们参考! 1、导数在不等式证明中的应用 2、导数在不等式证明中的应用 3、导数在不等式证明中的应用 4、等价无穷小在求函数极限中的应用及推广 5、迪克斯特拉(Dijkstra)算法及其改进 6、第二积分中值定理“中间点”的性态 7、对均值不等式的探讨 8、对数学教学中开放题的探讨 9、对数学教学中开放题使用的几点思考 10、对现行较普遍的彩票发行方案的讨论 11、对一定理证明过程的感想 12、对一类递推数列收敛性的讨论 13、多扇图和多轮图的生成树计数 14、多维背包问题的扰动修复 15、多项式不可约的判别方法及应用 16、多元函数的极值 17、多元函数的极值及其应用 18、多元函数的极值及其应用 19、多元函数的极值问题 20、多元函数极值问题 21、二次曲线方程的化简 22、二元函数的单调性及其应用 23、二元函数的极值存在的判别方法 24、二元函数极限不存在性之研究 25、反对称矩阵与正交矩阵、对角形矩阵的关系 26、反循环矩阵和分块对称反循环矩阵 27、范德蒙行列式的一些应用 28、方阵A的伴随矩阵 29、放缩法及其应用 30、分块矩阵的应用 31、分块矩阵行列式计算的若干方法 32、辅助函数在数学分析中的应用 33、复合函数的可测性 34、概率方法在其他数学问题中的应用 35、概率论的发展简介及其在生活中的若干应用 36、概率论在彩票中的应用 37、概率统计在彩票中的应用 38、概率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9、概率在点名机制中的应用 40、高阶等差数列的通项,前n项和公式的探讨及应用 41、给定点集最小覆盖快速近似算法的进一步研究及其应用 42、关联矩阵的一些性质及其应用 43、关于Gauss整数环及其推广 44、关于g-循环矩阵的逆矩阵 45、关于二重极限的若干计算方法 46、关于反函数问题的讨论 47、关于非线性方程问题的求解 48、关于函数一致连续性的几点注记 49、关于矩阵的秩的讨论 _ 50、关于两个特殊不等式的推广及应用 51、关于幂指函数的极限求法 52、关于扫雪问题的数学模型 53、关于实数完备性及其应用 54、关于数列通项公式问题探讨 55、关于椭圆性质及其应用地探究、推广 56、关于线性方程组的迭代法求解 57、关于一类非开非闭的商映射的构造 58、关于一类生态数学模型的几点思考 59、关于圆锥曲线中若干定值问题的求解初探 60、关于置信区间与假设检验的研究 61、关于周期函数的探讨 62、函数的一致连续性及其应用 63、函数定义的发展 64、函数级数在复分析中与在实分析中的关系 65、函数极值的求法 66、函数幂级数的展开和应用 67、函数项级数的收敛判别法的推广和应用 68、函数项级数一致收敛的判别 69、函数最值问题解法的探讨 70、蝴蝶定理的推广及应用 71、化归中的矛盾分析法研究 72、环上矩阵广义逆的若干性质 73、积分中值定理的再讨论 74、积分中值定理正反问题‘中间点’的渐近性 75、基于高中新教材的概率学习 76、基于最优生成树的'海底油气集输管网策略分析 77、级数求和的常用方法与几个特殊级数和 78、级数求和问题的几个转化 79、级数在求极限中的应用 80、极限的求法与技巧 81、极值的分析和运用 82、极值思想在图论中的应用 83、几个广义正定矩阵的内在联系及其区别 84、几个特殊不等式的巧妙证法及其推广应用 85、几个重要不等式的证明及应用 86、几个重要不等式在数学竞赛中的应用 87、几种特殊矩阵的逆矩阵求法

(二)多归纳——总结规律 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教师要多归纳、多总结,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达到易记好用。如求斜率的四种方法:(1)已知两点求斜率;(2)已知方向向量求斜率;(3)已知倾斜角求斜率;(4)已知直线的一般式求斜率。又如直线的点向式、点法式、点斜式,有一个共同特点,方程中都含有。再通过练习:已知直线经过点A(-3,1),B(1,4),分别用点向式、点法式,点斜式求直线方程。(三)勤练习——及时巩固 学习困难生在课堂教学中有意注意时间较短,因此需要将每节课分成若干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让自学、讲解、提问、练习、学生小结、教师归纳等形式交替出现,这样可以调节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大量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事实表明:课堂活动形式多了,学生思想开小差、做小动作、讲闲话等现象大大减少了。 (四)快反馈——及早纠错 学困生由于长期以来受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数学知识往往需要多次反复才能掌握。这里的“多次反复”就是“多次反馈”。教师对于练习、作业、测验中的问题,应采用集体、个别面批相结合,或将问题渗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等手段进行反馈、矫正和强化。同时还要根据反馈得到的信息,随时调整教学要求、教学进度和教学手段。由于及时反馈,避免了课后大面积补课,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快反馈”既可把学生取得的进步变成有形的事实,使之受到激励,乐于接受下一次学习,又可以通过信息的反馈传递进一步校正或强化。 三、辩证施教,掌握学习方法不是努力就能学好数学,但不努力肯定学不好数学。因此如何教以及如何学都得讲究方法。(一)弃重就轻、引发兴趣 中职生从小学到初中再到中职,在数学的学习中,经历过太多的磨难,曾经的挫折为他们的数学学习留下了恐惧的阴影,很多同学有畏惧心理,提到数学就害怕,见到数学就头痛,甚至厌学数学。这种情况下,教师首先要关心他们的生活和思想,以取得他们的信任。而后了解思想上、学习上存在的问题,消除其紧张心理。最后鼓励他们“敢问”、“会问”,激发其学习兴趣。让他们轻松愉快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来;还可以结合历届学生成功的事例和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帮助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二)开门造车、暴露思维中职生,尤其是高一新生作业问题很多,书写格式五花八门、条理混乱、交作业拖拖拖拉拉、有难题不合作、否则就是抄作业。他们互不交流、互不讨论、互不合作怎么能学好数学?因此教师要指导他们“开门造车”,暴露学习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指导听课与作业,强化双基训练,对综合题要将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基础问题,先做若干个基础题,然后做综合题。课堂练习经常开展说题活动,以暴露学生的解题思维过程,逐步提高解题能力。(三)笨鸟先飞、强化预习提高课堂学习过程中的数学能力,课前的预习非常重要。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课前的预习,比如编制预习提纲,对抽象的概念、逻辑性较强的推理、空间想象能力及数形结合能力要求较高的内容,要求通过预习有一定的了解,便于听课时有的放矢,易于突破难点。认真预习,还可以改变心理状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因此,要求学生强化课前预习,“笨鸟先飞”。 (四)固本培元、落实双基 中职生数学知识“先天不足”,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必须重视初高中数学教学的整体性,固本培元,优化数学知识结构。数学能力差,主要表现在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掌握和应用上。因此,教师要加强总结,使新旧知识系统化,形成知识树。基本技能训练要多周期反复进行,练习题难度易中低水平,训练的形式要多样化,使学生觉得新鲜有趣。通过训练使他们具备学习新知识所必需的基本能力,从而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起到促进作用。(五)改进方法、促使理解“上课能听懂,作业有困难”是中职学生共同的“心声”。他们不会自主学习,学习基本上是被动的;在解题方法上只停留于模仿,没有真正理解知识;在数学思考方法上,限于记忆模仿型、思维定式型。实际上模仿例题做习题是数学学习失败的第一大原因,其致命弱点是缺乏对解题方法的“理解”。从学困生的实际出发,我们设计出学生预习例题的步骤:(1)阅读例题;(2)边看边做例题;(3)默做例题,直至能够把例题规范做出来。当教师讲解例题时就能正确理解解题方法。因此,教学必须使学生向探究理解型的认识水平发展,否则不利于高中数学的教与学。 【参考文献】[1]张思明.勤学、乐学才能善学[J].中学数学教与学,2001,(2).

在数学里面,勤奋大部分是很难战胜天赋的。因为有些东西一个人的起点是很多人奋斗半生的结果,所以根本没有办法通过个人的勤奋去战胜天赋。

如果只是为了考试而去学习数学的话,那这种为了应试教育而学习,通过自己的勤奋是绝对可以战胜天赋的。因为时间是很固定的,当你自己比别人有更多的努力,这样自然就能够成功,所以在上学的时候,老师都会很强调勤能补拙。

但是等到真正更高层次一点的数学,包括其他的各种学科都是一样,真正依靠勤奋就是没有办法战胜天赋的。因为勤奋只是你个人的能力不是很突出的一种表现而已,真正这个人能力特别强,他也不需要那么勤奋,就能够达到你想要达到的高度。

关于二元二次方程的研究论文

你好,可以的。勤奋可以战胜天赋,平庸也可以战胜天才,只有勤奋才能将天赋变为天才。 只有勤奋才能够战胜天赋,伟大的成功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

在现实中总能够发现有些人走得更快,在学校的学生们也是如此,很多学生都会发现,不论自己如何努力,依旧追不上前几名的学生,每当这个时候就会开始安慰自己,别人付出的努力不一定比自己少。

其实努力的价值从来都不会被否定,努力能够让人们不断的超越自我,但是很多时候人们都将埋头苦读的效果过分的夸大,以至于学生们如果没有达到期望的成绩,就会被人们认为是该学生并没有努力,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

说个我朋友的故事,大三还没毕业就成为我的同事,兼职拿比我高两倍的工资,大四被学校保研,还进入博士研究所兼职开发拿高工资。同学都嫉妒,他有天和我喝酒,说出心里话:进大学后,宿舍里一问,高考分数全比我高,原来优越性一下就没了,三年了,同学却说我比他们有天赋,其实他们在睡觉的时候,我在学习,他们在打游戏的时候,我在学习,他们在泡妞的时候,我还在学习,所以我才会三年内超他们一大街。所以说,勤奋是战胜天赋的砝码。

还有一个例子著名小说家略萨,在读大学有位牛逼大师哥,记忆力非凡,才华出众,长的还帅。原以为自己很牛的略萨一下被打击了,有次他们的导师让他大师哥写个论文发表在国内最牛周刊,大师哥边玩边写,最后被导师训斥,才定下心写完,最后拿了国家大奖。导师不但没有在略萨面前夸奖大师哥,还顺便教育略萨,说他大师哥虽然天赋异禀,但喜欢夸夸奇谈,将天赋消耗于吹牛泡妞上,未来没啥前途,让略萨莫学。

总结,天赋这东西,到底在啥时候才能体现,那就是在和别人一样付出相同的努力过后,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但是你始终超越不了和你一样的人,那他就比你再这方面有天赋。但是天赋异禀,也需要你勤奋。当你仗着天赋,放弃勤奋的时候,你的天赋也就丢了。

你好,能。

对于学习,努力重要,还是天赋重要?相信许多人都认为是天赋,但是有一个女孩子却坦言,努力比天赋更重要。

例子:

她是某中学高三0903班的学生陈韵伊,在2012年,年仅17岁的她以SATII单项考试数学满分800分的优异成绩,考上耶鲁大学。她在分享学习经验时说,智商和天赋都是次要的,重要的是肯努力,对待学习态度端正,拥有学习的热情。

对于这个说法,相信许多人都不认同,认为没有天赋,再努力也是白搭。可是,陈韵伊从来就是这么努力。她的性格相对较内向,但从小最大的爱好就是阅读和思考,她喜欢通过阅读来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尤其很喜欢历史。父母给她买了许多书籍,家里不仅书房摆满了书,客厅一角也被她的书堆满了。

在3岁的时候,她就说想到美国读大学。当时,母亲以为女儿只是开开玩笑,就当是孩子无数理想中的一个。谁知道,她化理想为动力,平时就很努力学习。为了学好英语,她曾买过一本词汇书,每天都在一直背。虽然压根没用,背完了就忘了,但是她乐在其中。她说自己在学习上最大的特点就是有热情,对于自己真正所学的东西很热爱,并不是为了考试去学习,而是为了充实自己,让自己学到更多知识。只有乐学,学习才不会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快乐。

正是因为陈韵伊好学、乐学,所以她的学习很少用父母操心。“我不管她成绩如何,但是一定要有道德、有责任感。”陈韵伊的母亲说,“我们平时工作忙,真的没有时间管她,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我都相信她、支持她。”父母教育有方,孩子快乐成长!陈韵伊就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长大,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为了实现心中理想,她努力学习。后来,她没有参加国内高考,而是在2012年参加了外国的高考。功夫不负有心人。陈韵伊取得了优异成绩,其中托福总分120分,她考了117分;SATI考试总分2400分,她考了2350分;历史总分800分,她考了750分;其余三项满分,其中SATII单项考试数学获得满分800分。最终,她以优异成绩及出类拔萃的综合素质被美国常春藤名校耶鲁大学录取,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成功=天赋×努力,一个天生聪明的人,拥有90分的天赋,却自持聪明,不肯努力,只用了30分力,那么他的成功只有2700分;但是,一个普通人,拥有普通的60分天赋,却十分渴望成功,自知天赋平庸,所以下了90分的努力,因此他获得了5400分的成功,相比前者足足多了一倍。

古代方程发展史中国古代是一个在世界上数学领先的国家,用近代科目来分类的话,可以看出无论在算术、代数、几何和三角各方而都十分发达。现在就让我们来简单回顾一下初等数学在中国发展的历史。 (一)属于算术方面的材料 大约在3000年以前中国已经知道自然数的四则运算,这些运算只是一些结果,被保存在古代的文字和典籍中。乘除的运算规则在后来的“孙子算经”(公元三世纪)内有了详细的记载。中国古代是用筹来计数的,在我们古代人民的计数中,己利用了和我们现在相同的位率,用筹记数的方法是以纵的筹表示单位数、百位数、万位数等;用横的筹表示十位数、千位数等,在运算过程中也很明显的表现出来。“孙子算经”用十六字来表明它,“一从十横,百立千僵,千十相望,万百相当。” 和其他古代国家一样,乘法表的产生在中国也很早。乘法表中国古代叫九九,估计在2500年以前中国已有这个表,在那个时候人们便以九九来代表数学。现在我们还能看到汉代遗留下来的木简(公元前一世纪)上面写有九九的乘法口诀。 现有的史料指出,中国古代数学书“九章算术”(约公元一世纪前后)的分数运算法则是世界上最早的文献,“九章算术”的分数四则运算和现在我们所用的几乎完全一样。 古代学习算术也从量的衡量开始认识分数,“孙子算经”(公元三世纪)和“夏候阳算经”(公元六、七世纪)在论分数之前都开始讲度量衡,“夏侯阳算经”卷上在叙述度量衡后又记着:“十乘加一等,百乘加二等,千乘加三等,万乘加四等;十除退一等,百除退二等,千除退三等,万除退四等。”这种以十的方幂来表示位率无疑地也是中国最早发现的。 小数的记法,元朝(公元十三世纪)是用低一格来表示,如13.56作1356 。在算术中还应该提出由公元三世纪“孙子算经”的物不知数题发展到宋朝秦九韶(公元1247年)的大衍求一术,这就是中国剩余定理,相同的方法欧洲在十九世纪才进行研究。 宋朝杨辉所著的书中(公元1274年)有一个1—300以内的因数表,例如297用“三因加一损一”来代表,就是说297=3×11×9,(11=10十1叫加一,9=10—1叫损一)。杨辉还用“连身加”这名词来说明201—300以内的质数。 (二)属于代数方面的材料 从“九章算术”卷八说明方程以后,在数值代数的领域内中国一直保持了光辉的成就。 “九章算术”方程章首先解释正负术是确切不移的,正象我们现在学习初等代数时从正负数的四则运算学起一样,负数的出现便丰富了数的内容。 我们古代的方程在公元前一世纪的时候已有多元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及不定方程几种。一元二次方程是借用几何图形而得到证明。 不定方程的出现在二千多年前的中国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课题,这比我们现在所熟知的希腊丢番图方程要早三百多年。具有x3+px2+qx=A和x3+px2=A形式的三次方程,中国在公元七世纪的唐代王孝通“缉古算经”已有记载,用“从开立方除之”而求出数字解答(可惜原解法失传了),不难想象王孝通得到这种解法时的愉快程度,他说谁能改动他著作内的一个字可酬以千金。 十一世纪的贾宪已发明了和霍纳(1786—1837)方法相同的数字方程解法,我们也不能忘记十三世纪中国数学家秦九韶在这方面的伟大贡献。 在世界数学史上对方程的原始记载有着不同的形式,但比较起来不得不推中国天元术的简洁明了。四元术是天元术发展的必然产物。 级数是古老的东西,二千多年前的“周髀算经”和“九章算术”都谈到算术级数和几何级数。十四世纪初中国元代朱世杰的级数计算应给予很高的评价,他的有些工作欧洲在十八、九世纪的著作内才有记录。十一世纪时代,中国已有完备的二项式系数表,并且还有这表的编制方法。 历史文献揭示出在计算中有名的盈不足术是由中国传往欧洲的。 内插法的计算,中国可上溯到六世纪的刘焯,并且七世纪末的僧一行有不等间距的内插法计算。 十四世纪以前,属于代数方面许多问题的研究,中国是先进国家之一。 就是到十八,九世纪由李锐(1773—1817),汪莱(1768—1813)到李善兰(1811—1882),他们在这一方面的研究上也都发表了很多的名著。

天文科普,拉格朗日点,你知道是什么吗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论文题目

ukukujhjyujghj

内事不决问百度 ,外事不决问谷歌,房事不决问天涯。《《杂谈名言》》

二元一次方程组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解这类问题时,我们要先弄清题意,设出未知数,用代数式来表示题中的量,再找出其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组,然后通过解方程组来解决问题。

例析一次函数的常见问题一次函数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历年的中考中,不仅一些基础题出现,而且一些联系实际的应用题也频频“亮相”。因此,现就有关一次函数的一些常见问题举例分析如下:一、有关字母的取值(取值范围)例1已知y=(k2-1)x2+(k+1)x+k是一次函数,求k的值。简析掌握一次函数的定义“形如y=kx+b(k、b为常数k≠0)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一定不要忽视了k≠0的隐含条件,否则就会出错。解由题意,得k2-1=0,k+1≠0。∴k=1。二、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例2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3,0)和点(2,5),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表达式。简析这是一道最常见最基础的确定一次函数关系式的问题,在一次函数y=kx+b(k、b为常数k≠0)中有两个待定系数k和b,需要两个独立的条件,常见的求函数关系式的题型主要有利用定义求表达式,利用一次函数的性质求表达式等。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的一般步骤:(1)设出含有待定系数的一次函数关系式;(2)把已知条件(自变量与函数的对应值)代入关系式,得到关于待定系数的方程(方程组);(3)解方程(方程组),求出待定系数;(4)把求出的待定系数的值代入所设的关系式。解设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kx+b(k≠0)由题意,得3k+b=0,2k+b=5,解之得k=-5,b=15。∴这个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5x+15。三、一次函数的图象所在象限例3一次函数在同一坐标系下的图象是图1中的()。简析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它所经过的象限是由k、b的符号决定的,理解掌握它们的关系,才可以轻松熟练的解答此类问题。解选(A)。四、有关一次函数图象的交点(一)与坐标轴的交点问题。(略)。(二)两个一次函数的图象交点问题。例4已知两条直线y=2x-3和y=6-x。①求它们的交点坐标;②利用函数图象解不等式:2x-3>6-x;③求这两条直线与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简析①二元一次方程组都对应两个一次函数,于是也对应两条直线。从“数”的角度看,解方程组相当于求自变量的取值,使两个函数的值相等;从“形”的角度看,解方程组相当于确定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②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之间的关系是解决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础,正确理解交点坐标与自变量、函数值之间的关系,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③直线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是常见的一次函数综合性较强的题目,它涉及了许多关于坐标、函数的基础内容。这里,正确求出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是解决直线与坐标轴围成三角形的面积的前提。解①解方程组y=2x-3,y=6-x得x=3,y=3。∴直线y=2x-3和y=6-x的交点为(3,3)。②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分别画出直线y=2x-3和y=6-x,(如图2),可以看出,两直线的交点为(3,3)。又由图所示,当x>3时,对于同一个x,直线y=2x-3上的点在直线y=6-x上相应点的上方,这时,2x-3>6-x,所以不等式的解集为x>3。③设直线y=2x-3与x轴的交点为A点,直线y=6-x与x轴的交点为B点。令y=0,分别代入两直线表达式得A(3/2,0)、B(6,0),∴AB=6-3/2=9/2,又由①知两直线的交点为(3,3)∴这两条直线与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S=12×92×3=274。五由函数图象提供信息的问题例5《邹城日报》2007年9月12日报道了“养老保险执行新标准”的消息。尚河中学课外活动小组根据消息中提供的数据,绘制出邹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个人月缴费y(元)随个人月工资x(元)变化的图象,如图3,请你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解答下面的问题:(1)赵工程师5月份的工资是3500元,这月他个人应缴养老保险元;(2)小王5月份的工资是550元,这月他个人应缴养老保险元;(3)李师傅5月份个人养老保险56元,求他5月份的工资是多少。简析这是以图象提供信息为特征,考查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题。解决这类问题首先应具备阅读图象的能力,然后要有分类的数学思想,要注意“分段”地观察图象,即自变量分成若干“段”,观察各“段”中图象的变化情况,逐一加以分析。解从图象易得(1)填195.2元;(2)填38.99元;(3)设中间线段所在直线的解析式为y=kx+b(k≠0),由图象,知该直线过点(557,38.99)和(2786,195.2)∴2786k+b=195.2,557k+b=38.99。解之得k=7/100,b=0∴y=7x/100。∴当y=56时,x=800,即李师傅5月份的工资为800元。(A)(B)(C)(D)y=2x-3y=6-x118

一元二次方程论文题目

初三 就写 论文 厉害 佩服啊你可以 按这个 模式 写一下一、目的要求从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与二次函数的关系出发,掌握利用二次函数图象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方法。二、内容分析1.本小节首先对照学生已经了解的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找出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与二次函数的关系,进而得到利用二次函数图象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方法。然后,说明一元二次不等式可以转化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由此又引出了简单的分式不等式的解法。2.本节课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这是这小节的重点,关键是弄清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与二次函数的关系。三、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当x取什么值的时候,3x-15的值(1)等于0;(2)大于0;(3)小于0。(这是初中作过的题目)2.你可以用几种方法求解上题?新课讲解:像3x-15>0(或<0)这样的不等式,常用的有两种解法。(1)图象解法:利用一次函数y=3x-15的图象求解。注:①直线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就是对应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根。②图象在x轴上面的部分表示3x-15>0。(2)代数解法:用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直接求解。注这个方法也是对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得到的。复习提问:画出函数的图象,利用图象回答:(1)方程的解是什么;(2)x取什么值时,函数值大于0;(3)x取什么值时,函数值小于0。(这也是初中作过的题目)新课讲解:1.结合二次函数的对应值表与图象(表、图略),可以得出,方程的解是x=-2,或x=3;当x<-2,或x>3时,y>0,即;当-2经上结果表明,由一元二次方程数的解是x=-2,或x=3,结合二次函数图象,就可以知道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是{x|x<-2,或x>3};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是{x|-2<3}。< p>提出问题:一般地,怎样确定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的解集呢?组织讨论:从上面的例子出发,综合学生的意见,可以归纳出确定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关键要考虑以下两点:(1)抛物线与x轴的相关位置的情况,也就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2)抛物线的开口方向,也就是a的符号。新课讲解:1.总结讨论结果:(1)抛物线(a>0)与x轴的相关位置,分为三种情况,这可以由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三种取值情况(Δ>0,Δ=0,Δ<0)来确定。因此,要分二种情况讨论。(2)a<0可以转化为a>0。2.分Δ>O,Δ=0,Δ<0三种情况,得到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的解集。(见教科书)3.讲解教科书例1--例4。4.归纳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步骤。(1)把二次项系数化成正数;(2)解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3)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结合不等号的方向,写出不等式的解集。课堂练习:教科书1.5节第一个练习第1~3题。(第3题相当于求函数的定义域,下一章将学习函数)归纳总结:(可以让学生自行归纳,可参考教科书“小结与复习”中的表)拓广引申:例 对任何实数x,不等式都成立,求k的取值范围。解:当k=0时,原不等式化为2x>0,不是对任何实数x都成立。当k<0时,抛物线开口向下,不等式也不是对任何实数x都成立。因此,我们有故当时,不等式恒成立。四、布置作业1.教科书习题1.5第1、3、6、7题。2.选作:对任何实数x,不等式都成立,求k的取值范围。(k>1)

一、教学目标1.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式,能运用它由已知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根求出另一个根与未知系数;2.通过根与系数的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观察、归纳的能力和推理论证的能力;3.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向学生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规律。教学重点和难点: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教学重点:根与系数的关系及其推导。2.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根与系数的关系。3.教学疑点: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是指一元二次方程两根的和,两根的积与系数的关系。4.解决办法;在实数范围内运用韦达定理,必须注意这个前提条件,而应用判别式的前提条件是方程必须是一元二次方程,即二次项系数,因此,解题时,要根据题目分析题中有没有隐含条件和。三、教学步骤(一)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1)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式和求根公式。(2)解方程①,②。观察、思考两根和、两根积与系数的关系。在教师的引导和点拨下,由沉重得出结论,教师提问:所有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根都有这样的规律吗?2.推导一元二次方程两根和与两根积和系数的关系。设是方程的两个根。∴ ∴以上一名学生板书,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推导。由此得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一元二次方程两根和与两根积与系数的关系)结论1.如果的两个根是,那么。如果把方程变形为。我们就可把它写成。的形式,其中。从而得出:结论2.如果方程的两个根是,那么。结论1具有一般形式,结论2有时给研究问题带来方便。练习1.(口答)下列方程中,两根的和与两根的积各是多少?(1);(2);(3);(4);(5);(6)此组练习的目的是更加熟练掌握根与系数的关系。

本文从以下几方面探讨如何学好二次函数 . 一、理解二次函数的内涵及本质 . 二次函数 y=ax2 + bx + c ( a ≠ 0 , a 、 b 、 c 是常数)中含有两个变量 x 、 y ,我们只要先确定其中一个变量,就可利用解析式求出另一个变量,即得到一组解;而一组解就是一个点的坐标,实际上二次函数的图象就是由无数个这样的点构成的图形 . 二、熟悉几个特殊型二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 . 1 、通过描点,观察 y=ax2 、 y=ax2 + k 、 y=a ( x + h ) 2 图象的形状及位置,熟悉各自图象的基本特征,反之根据抛物线的特征能迅速确定它是哪一种解析式 . 2 、理解图象的平移口诀“加上减下,加左减右” . y=ax2 → y=a ( x + h ) 2 + k “加上减下”是针对 k 而言的,“加左减右”是针对 h 而言的 . 总之,如果两个二次函数的二次项系数相同,则它们的抛物线形状相同,由于顶点坐标不同,所以位置不同,而抛物线的平移实质上是顶点的平移,如果抛物线是一般形式,应先化为顶点式再平移 . 3 、通过描点画图、图象平移,理解并明确解析式的特征与图象的特征是完全相对应的,我们在解题时要做到胸中有图,看到函数就能在头脑中反映出它的图象的基本特征; 4 、在熟悉函数图象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分析抛物线的特征,来理解二次函数的增减性、极值等性质;利用图象来判别二次函数的系数 a 、 b 、 c 、△以及由系数组成的代数式的符号等问题 . 三、要充分利用抛物线“顶点”的作用 . 1 、要能准确灵活地求出“顶点” . 形如 y=a ( x + h ) 2 + K →顶点(- h,k ),对于其它形式的二次函数,我们可化为顶点式而求出顶点 . 2 、理解顶点、对称轴、函数最值三者的关系 . 若顶点为(- h , k ),则对称轴为 x= - h , y 最大(小) =k ;反之,若对称轴为 x=m , y 最值 =n ,则顶点为( m , n );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在分析、解决问题时,可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 3 、利用顶点画草图 . 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只需要画出草图能帮助我们分析、解决问题就行了,这时可根据抛物线顶点,结合开口方向,画出抛物线的大致图象 . 四、理解掌握抛物线与坐标轴交点的求法 . 一般地,点的坐标由横坐标和纵坐标组成,我们在求抛物线与坐标轴的交点时,可优先确定其中一个坐标,再利用解析式求出另一个坐标 . 如果方程无实数根,则说明抛物线与 x 轴无交点 . 从以上求交点的过程可以看出,求交点的实质就是解方程,而且与方程的根的判别式联系起来,利用根的判别式判定抛物线与 x 轴的交点个数 . 五、灵活应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 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是我们求解析式时最常规有效的方法,求解析式时往往可选择多种方法,如能综合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灵活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不仅可以简化计算,而且对进一步理解二次函数的本质及数与形的关系大有裨益 .〖教学目标〗 ◆1,经历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发生过程. ◆2,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3,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会辨别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包括一般形式. ◆教学难点:例1第4题计算容易产生差错,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合作学习 列出下列问题中关于未知数x的方程 ①正方形的面积为80,边长为x,则可列出方程 . ②某村的粮食年产量,在两年内从60万千克增长到72万千克,问平均每年增长的百分率是多少 设年平均增长率为x,则可列出方程 . 引入新课 观察方程x2=80 和 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次,我们把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能使一元二次方程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或根) 练一练:1,判断下列方程是否为一元二次方程:① 2(3x+2)=x2 ② +x+3=0 ③ ④ ⑤ 2,判断未知数的值,,是否是方程的根. 一般地,任何一个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都可以化为的形式,我们把形如(,,为常数,)称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其中,,分别称为二次项,一次项和常数项.,分别称为二次项系数和一次项系数. 思考:为什么,,可以为零吗 三,范例讲解: 例1:把下列方程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它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① ② ③ ④ 解:① 移项,整理,得 这个二次项系数为,一次项系数为,常数项为. ② 移项,整理,得 这个二次项系数为,一次项系数为,常数项为. ③ 移项,整理,得 这个二次项系数为,一次项系数为,常数项为. ④ 移项,整理,得 这个二次项系数为,一次项系数为,常数项为. 我们在写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时,通常按未知数的系数从高到低排列,先写二次项,再写一次项,最后是常数项. 四,练习巩固: 1,方程 ① ② ③ ④ 中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为 (填序号). 2,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解是,则 3,判断下列各方程后面的两个数是不是它的解. ① ( ) ② ( ) ③ (3 , 1) ( ) ④ () ( ) 五,小结: 记住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会判断方程是否为一元二次方程; 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后,能说出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能判断的值是不是方程的解. 作业:见作业本 2.1一元二次方程(2) 【教学目标】 ◆1.掌握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步骤. ◆2.会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难点:例3方程中含有无理系数,需将常数项2看成,才能分解因式,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1,将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教师指出: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做因式分解. 2,你能利用因式分解解下列方程吗 请中等程度的学生上来板演,其余学生写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 之后教师指出:像上面这种利用因式分解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因式分解法.(板书课题) 新课学习 归纳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 教师首先指出:当方程的一边为0,另一边容易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的积时,用因式分解法求解方程比较方便.然后归纳步骤:(板书) 若方程的右边不是零,则先移项,使方程的右边为零; 将方程的左边分解因式; 根据若M·N=0,则M=0或N=0,将解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解两个一元一次方程. 2,讲解例2. (1)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 教师在讲解中不仅要突出整体的思想:把x-2及3x-4和4x-3看成整体,还要突出化归的思想:通过因式分解把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来求解.并且教师要认真板演,示范表述格式,强调两个一元一次方程之间的连结词要用"或",而不能用且. (2)想一想:将第(1),(2),(3)题的解分别代人原方程的左,右两边,等式成立吗 (3)归纳用因式分解法解的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类型: ①先变形成一般形式,再因式分解: ②移项后直接因式分解. 在选择方法时通常可先考虑移项后能否直接分解因式,然后再考虑化简后能否分解因式. 讲解例3. 解方程 在本例中出现无理系数,要注意引导学生将将常数项2看成,另外对于方程中出现两个相等的根,教师要做好板书示范. 3,补充例4 若一个数的平方等于这个数本身,你能求出这个数吗 首先让学生设出未知数,列出方程(),再让学生求解.根据学生的求解情况强调:对于此类方程不能两边同时约去x,因为这里的x可以是0. 三,巩固练习: 课本第32页课内练习. 四,体会和分享 能说出你这节课的收获和体验让大家与你分享吗 先由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再投影演示: 1.能用分解因式法来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结构特点:方程的一边是0,另一边可以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的积; 2.用分解因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1)将方程的右边化为零; (2)将方程的左边分解为两个一次因式的乘积; (3)令每一个因式为零,得到两个一元一次方程; (4)解这两个一元一次方程,它们的解就是原方程的解. 3. 用分解因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理论依据:两个因式的积为0,那么这两个因式中至少有一个等于0. 4,用分解因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注意点:1.必须将方程的右边化为零;2.方程两边不能同时除以含有未知数的代数式. 5,数学思想:整体思想和化归思想. 五.课后作业 1.书本作业题 2.作业本 【板书设计】 屏幕 2.1一元二次方程(二) ——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1. 用分解因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1)将方程的右边化为零; (2)将方程的左边分解为两个一次因式的乘积; (3)令每一个因式为零,得到两个一元一次方程; (4)解这两个一元一次方程,它们的解就是原方程的解. 2. 数学思想:整体思想和化归思想. 2.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 【教学目标】 ◆1. 理解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依据是平方根的意义. ◆2. 会用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3. 理解配方法. ◆4. 会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开平方法. ◆教学难点:配方法有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无论从理解和运用上,对学生来说都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手段】 用多媒体powerpoint和黑板的形式.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问题1: 在修建甬(宁波)金(金华)高速公路时,遇到高山,需要开掘隧道,为了预计这座山隧道的长度,工程人员测量了山的高度约AB=3千米,坡面的长度约AC=5千米.请你估算开掘这座山的隧道约有多少千米 从甬金高速公路入手引出 型的一元二次方程,体现方程与几何图形性质的应用,对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理解,方程根的检验等起着复习巩固的作用. (二)由问题1可得 即 再利用因式分解法得出方程的根. 如果把 变形为 ,进而可以理解为x是16的平方根,引出求这种方程的根可以用两边直接开方的方法进行,再得出开平方法的概念. 通过让学生观察体会得出开平方法的两个特征:1,它适合于什么样的方程 (左边是一个关于x的完全平方,右边为一个非负常数即 ).2: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解 (方程的两边直接开平方的方法) 然后通过一系列,连续的例题来巩固用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既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又比较自然的过渡到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例1, (1 ) (2) (3) (4) 通过第4个例题的讲解学生已经了解到,如果左边不是一个直接的完全平方,那么通过观察,变形,把它配成完全平方,就可以用开平方法来解一元二次方程. (三),问题2: 把方程变形:左边是一个含有x的式子的完全平方,而右边是一个非负数. 1:先移项: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左边,含有常数的项移到右边. 2:方程两边同加上一个合适的数. 3:左边是一个完全平方,右边是一个非负常数. 4:最后用开平方法来解 即可引出配方法的概念.像这样,把一元二次方程的左边配成一个完全平方式,右边为一个非负常数,然后用开平方法求解,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配方法. 然后让学生回答: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关键在哪里 (就是如何在方程左,右两边同加上一个合适的数使左边配成一个完全平方.) 为了弄清楚在方程的左右两边究竟应加上一个什么样的合适的数,可以通过专门的3个练习来得出.即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1) (2) (3) 最后让学生得出结论:1: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2:前提条件:二次项系数为1 例2, (1) (2) 再次总结:形如 (二次项系数为1时),可以用配方法来解一元二次方程. 具体的步骤有: 第一:移项. 第二:等式两边同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第三:再用开平方法来解方程. (四)提出挑战题:当二次项系数不是1时,怎么办 为下节课的教学打下了基础. 例3, 课堂小结 让学生回答1:用开平方法,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2:用这两种方法解方程时,方程的特点.3:用这两种方法解方程时的步骤.4:让学生回答在解方程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六,布置作业. 2.2一元二次方程和解法(2) 【教学目标】 ◆1. 巩固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步骤. ◆2. 会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的绝对值不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的系数的绝对值不是1的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难点:当二次项系数为小数或分数时,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用适当的方法解下列方程: 1,(x-2)2=3 2, x2+3x+1=0 请学生上来板演,老师点评归纳. 二.新课讲授 1.出示引例:用配方法解方程5x2=10x+1 提出问题:当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的绝对值不是1时,怎样用配方法来解 经学生讨论后,指定一名学生(中等程度)回答. 教师总结:对于二次项系数的绝对值不是1的一元二次方程,只要将方程的两边都除以二次项系数,就转化为我们已经能解决的问题.即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是1的一元二次方程. 2.讲解例题 例3:用配方法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 (1)2x2+4x-3=0 (2) 3x2-8x-3=0 评注(1)本例讲解可由上一课时的复习来引入,先给出方程x2+2x-1=0,让学生解答,并板书过程,同时解答方程3x2+6x-3=0,让学生作比较,学生容易发现,两个方程同解.再把6x改成4x,并提出问题:方程3x2+4x-3=0又应该如何解 从而把问题化归. (2)本例中两个小题的解法是相通的,在讲解时,需要让学生明确配上去的值到底应该是多少,即解决的一半是多少这一问题,常用的解决方法是把该数乘以. 教师总结:1:用配方法解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x2+px+q=0时,一般步骤为: (1)x2+px=-q(移); (2)x2+px+() 2=-q+() 2(配); (3)(x+)2= (化); (4)解得x=- (解) 2,当二次项系数不为1时,则在 "移"之前先要有个"除",即两边同除以二次项系数,使二次项系数为1. 练习:用配方法解下列方程 1.2x2-7x+5=0 2.-3n=1 3.x2-x-=0 练习: 一个长方形牧场的面积为8100平方米,长比宽多19米.这个牧场的周长是多少米 三:小结 本课时的重点用配方法解答各种一元二次方程. 本课时的难点是对二次项系数的处理. 四:布置作业 课本""作业本"及习题精选中对应的练习. 2.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3) 【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理解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会运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能力训练点:1.通过求根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数学推理的严密性及严谨性. 2.培养学生快速而准确的计算能力. ◆德育渗透点:1.通过公式的引入,培养学生寻求简便方法的探索精神及创新意识. 2.让学生体验到所有一元二次方程都能运用公式法去解,形成全面解决问题的积极情感,感受公式的对称美,简洁美,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求根公式的推导及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难点:对求根公式推导过程中依据的理论的深刻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用配方法解下列方程. (1)x2-7x+11=0,(2)9x2=12x+14. (通过两题练习,使学生复习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思路和步骤,为本节课求根公式的推导做第一次铺垫.) 2.用配方法解关于x的方程 x2+2px+q=0. 解:移项,得x2+2px=-q 配方,得x2+2px+p2=-q+p2 即(x+p)2=p2-q. (教师板书,学生回答,此题为求根公式的推导做第二次铺垫.)3.用配方法推导出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 解:因为a≠0,所以方程的两边同除以a, ∵ a≠0, ∴4a2>0 当b2-4ac≥0时. 从上面的结论可以发现: (1)一元二次方程a2+bx+c=0(a≠0)的根是由一元二次方程的系数a,b,c确定的. (2)在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可先把方程化为一般形式,然后在b2-4ac≥0的前提下,把a,b,c的值代入上式中,可求得方程的两个根. 的求根公式,用此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公式法. (二)师生互动,应用新知 互动1 师: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求根公式中,要求b2-4ac ≥0 , 那么b2-4ac<0时会怎样呢 生:当b2-4ac<0时,没有意义,此时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无实数解. 明确: b2-4ac≥0是公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求根公式成立的前提条件,这一点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隐藏条件.当b2-4ac0, ∴ x1=2,x2=1.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提醒学生一定要先"代"后"算".不要边代边算.引导学生总结步骤 1.确定a,b,c的值.2.算出b2-4ac的值.3.代入求根公式求出方程的根. 例2不是一般形式,所以在利用公式法之前应先化成一般形式,另外注意例2中的b2-4ac=0,方程有两个相同的实数根,应写成x1= 例3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1)X(x-1)=(X-2)2; (2) x2+x+1=0 其中第一题要先化简成一般形式,如系数是分数或小数,可以直接代公式,也可以先把系数化成整系数后再代公式,视实际清况而定.第二题b2-4ac<0,方程无实数根. 明确:运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 1) 把方程化为一般形式, 确定a,b,c的值;(2)求出b2-4ac的值;(3)若b2-4ac≥0,把a,b,c及b2-4ac的值代入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求出方程的根;若b2-4ac<0,此时方程无解. 练习:P.35课内练习1.熟悉公式法的步骤,训练快速准确的计算能力. 互动3 请同学们根据学习体会,小结一下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几种方法,通常你是如何选择的 请同学们交流,教师鼓励发言. 明确: 解一元二次方程一般有以下四种方法:直接开平方法,因式分解法,配方法,求根公式法.(1)当方程形如(x-a)2=b(b≥0)时,可用直接开平方法;(2) 当方程左边可以直接简单因式分解时,可选用因式分解法;(3) 配方法是一种重要的解法,尤其要熟悉配方法的整个过程,但解一般方程不选用这种解法;(4) 公式法是一元二次方程最重要的,最常用的解法,任何一元二次方程都可以选用这种解法,我们有时也称它为万能公式. 练习:P.35课内练习2.合理选择解法. (三)达标反馈,深化新知 (1)用公式法解方程4x2+12x+3=0,得到 (A) A.x= B.x= C.x= D.x= (2)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x+2+K=0有两个实数根,则k的取值范围是 (3)不解方程,你能说出下列方程解的个数吗: x2-2x-2=0 4x2-4x+1=0 2x2-x+2=0, (四)总结及布置作业 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 ≥0). (2)利用公式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步骤:①化方程为一般式.②确定a,b,c的值.③算出b2-4ac的值.④代入求根公式求根.公式法与配方法都是通法,前者较之后者简单. 2.求根公式是指在b2-4ac≥0对方程的解,如果b2-4ac<0时,则在实数范围内无实数解.渗透一种分类的思想. 2.3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2) 【教学目标】 ◆1. 继续探索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应用,进一步体验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应用价值. ◆2. 进一步掌握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和技能.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本节教学的重点是继续探索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教学难点:"合作学习"的问题教为复杂,计算量大,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步骤 答: ①审题; ②找出题中的量,分清有哪些已知量,哪些未知量,哪些是要求的未知量; ③找出所涉及的基本数量关系; ④列方程; ⑤解方程; ⑥检验. 2.新课讲解, 列一元儿次方程解应用题在初中阶段主要有三类问题:(1)变化率问题;(2)市场营销中单价,销量,销售额以及利润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3)根据图形中的线段长度,面积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方程的问题.而我们今天要解决的就是根据图形中的线段长度,面积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方程的问题. 如图2-4,有一张长40cm,宽25cm的长方形硬纸片,裁去角上四个小正方形之后,折成如图2-5那样的无盖纸盒.若纸盒的底面积是450cm,那么纸盒的高是多少 分析 设纸盒的高为x (cm),那么裁去的四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也是x(cm),这样就可以用关于x的代数式表示纸盒底面长方形的长和宽,根据纸盒的底面积是450cm,就可以列出方程. 解 设纸盒的高为x(cm),则纸盒底面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为(40-2x)cm,(25-2x)cm.由题意,得 化简,整理,得 解这个方程,得 (不合题意,舍去) 答:纸盒的高为5cm. 接下来,同学们来做一下课内练习题1. 围绕长方形公园的栅栏长280m.已知该公园的面积为4800㎡,求这个公园的长与宽. 解: 设公园的一边长为x(m),则另一边长为(140-x)m,由题意,得 化简,整理,得 解这个方程,得 答:略. 合作学习: 一轮船一30km/h的速度由西向东航行(如图2-6),在途中接到台风警报,台风中心正以20km/h的速度由南向北移动.已知距台风中心200km的区域(包括边界)都属于受台风影响区.当轮船接到台风警报时,测得BC=500km,BA=300km. 如果轮船不改变航向,轮船会不会进入台风影响区 你采用什么方法来判断 如果你认为轮船会进入台风影响区,那么从接到报警开始,经过多少时间就进入台风影响区 建议: ①假设经过t时后,轮船和台风中心分别在cb位置; ②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寻找相等关系,并列出方程; ③通过相互交流,检查列方程,计算等过程是否正确; ④讨论:如果把航速改为10km/h,结果该怎样 提示:①几何画版给出演示; ②若从接到台风警报开始,经过t时,轮船到达C'点,台风中心到达B'点,那么船是否受到台风影响与什么有关 ③当B'C'符合什么条件时船受到台风影响 ④你能用关于t的代数式表示B',C'两点之间的距离吗 ⑤你能用一元二次方程表示船开始受台风影响的条件吗 解答(略) 练习 练习:P40——课内练习2 补充练习:P40---作业题5 课堂小结: 体会如何根据图形中的线段长度,面积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方程的问题.从中学到了什么

可以给你提供几个要点参考:三者的联系最明显的就是根的判别式,即“△”。二次函数中的“△”可以和二次项系数“a”一起判断图像与X轴的交点个数;在一元二次方程中用于判断方程根的个数;在一元二次不等式中可以通过观察二次函数的图像来确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总之“△”可以说是用一条线把三者串联起来了。三者的区别在于:二次函数是一个研究因变量Y与自变量X变化关系的过程,其中需要探究函数图像增减性、单调性、对称性以及极值等等;一元二次方程则是探究方程中的未知数是否有解的过程,而一元二次不等式是探究未知数X满足条件的范围的过程,但一元二次不等式和二次函数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因为其经常要利用二次函数的图像来确定未知数X的范围。综合起来,可以这样说:一元二次方程是寻找二次函数图像上的点;一元二次不等式是截取二次函数图像上的一段,而研究二次函数则是探索无数函数中的一类特殊的函数关系。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