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曼滤波:闭环,线性,时变,动态系统,steady state是低通,最小方差加权平均:开环,线性,定常,静态系统,低通,最小方差本质区别是系统是动态系统还是静态系统,静态系统的话,卡尔曼就闭环转开环(不再iterate)、时变转定常,回到加权平均,也可被看作steady state的卡尔曼滤波。如此来说,卡尔曼滤波是动态系统的加权平均~信息融合:卡尔曼滤波:闭环,线性,时变,动态系统,最小方差互补滤波:开环,线性,定常,动态或静态系统,静态系统最小方差、动态是次小方差本质区别是:互补滤波是对闭环的、iterative的、时变的卡尔曼滤波的开环、不iterative、定常的近似,也可被看作steady state的卡尔曼滤波,因此是sub optimal 次优(次小方差)。如果是静态系统,那卡尔曼滤波就回到互补滤波~
将预测值和测量值进行结合,对系统状态进行最优估计的算法。
在连续变化的系统中使用卡尔曼滤波是非常理想的,它具有占用内存小的优点(除了前一个状态量外,不需要保留其它历史数据),并且速度很快,很适合应用于实时问题和嵌入式系统。
根据k-1时刻的系统状态预测k时刻系统状态。
考虑外部因素控制的影响 外部因素会对系统进行控制,从而带来一些与系统自身状态没有相关性的改变。其中 成为控制矩阵, 称为控制向量,如果没有外部控制,这部分可以忽略。
外部噪声因素 在每次预测之后,我们可以添加一些新的不确定性来建立这种与“外界”(即我们没有跟踪的干扰)之间的不确定性模型
小结: 由上两式可知,新的最优估计是根据上一最优估计预测得到的,并加上已知外部控制量的修正。 而新的不确定性由上一不确定性预测得到,并加上外部环境的干扰。
加入传感器观测数据 卡尔曼滤波的一大优点就是能处理传感器噪声,我们的传感器或多或少都有点不可靠,并且原始估计中的每个状态可以和一定范围内的传感器读数对应起来。 从测量到的传感器数据中,我们大致能猜到系统当前处于什么状态。但是由于存在不确定性,某些状态可能比我们得到的读数更接近真实状态。 传感器早上用协方差 表示,该分布的均值 是我们读取到的传感器数据。 于是我们得到两个高斯分布,一个是预测值附近,一个是传感器读数附近。把两个具有不同均值和方差的高斯分布相乘,得到一个新的具有独立均值和方差的高斯分布。 结果如下,其中,K为卡尔曼增益。
总结: 我们可以用这些公式对任何线性系统建立精确的模型,对于非线性系统来说,我们使用扩展卡尔曼滤波,区别在于EKF多了一个把预测和测量部分进行线性化的过程。
参考文章:
本文为离散卡尔曼滤波算法的一 一个简明教程,从算法思想、实现过程、理论推导和程序实现四个方面阐述和分析了卡尔曼滤波算法。
XU Ruilin完成本教程主要部分的编写,WANG Xuejun完成第3节的编写,ZHU Ximin完成2.2节的编写,WEN Shuhan完成2.3节的编写,MAO Bo完成全文整理、修订和排版。
卡尔曼滤波(Kalman Filtering)及其一系列的优化和改进算法是目前在求解运动状态推算问题上最为普遍和高效的方法。 鲁道夫·卡尔曼 (Rudolf Emil Kalman) 在NASA埃姆斯研究中心访问时,发现他的方法适用于解决阿波罗计划的轨迹预测问题。阿波罗飞船的导航电脑就是使用这种滤波器进行轨迹预测。
卡尔曼滤波尤其适用于动态系统,这种方法对于内存要求极低而运算速度快,且能够保持较好的计算精度,这使得这种方法非常适合解决实时问题和应用于嵌入式系统,也就是说,卡尔曼滤波天然的适用于解决舰艇指控系统的航迹推算问题。在接下来的内容里,我们将逐步领会卡尔曼滤波的这些绝佳特点。
不过,现在我们先从复杂的舰艇航迹推算问题中解脱出来,从一个更加熟悉和简单的问题中来理解这个滤波算法的思想、过程和算法。
假设有一辆无人车WALL-E,需要导引它从A点到达B点,共有两种手段( 图1 ):
显然,两种方法都有一定的误差。如果单独采用某一种方法进行定位,WALL-E在误差的影响下将无法到达B点。因此,需要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得到一个更加精确的结果,这就是卡尔曼滤波要解决的问题。
卡尔曼滤波方法如何看待我们的问题呢?在探究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对问题进行抽象,并用数学语言来描述我们的问题。
我们用矢量 来描述WALL-E的运动状态,这个列矢量 包括位置矢量 和速度矢量 两个分量。在WALL-E的问题上,我们现在不知道位置 和速度 的准确值,但是知道WALL-E的运动模型满足 状态方程 ,定位的方法,也即观测WALL-E运动状态的方法满足 观测方程 . 当然,我们也知道,这两种方法都存在一定的误差 ,那么我们的问题就可以转化为一个优化问题——
在这一优化问题中,目标函数是要使预测(估计)误差最小,同时约束于估计方法 和 的条件下。在卡尔曼滤波中,我们的估计原则(也就是最小化估计误差的原则)是 最小方差无偏估计 [1] ,我们将通过后面的过程分析来说明这一点。
在我们正式开始引入公式分析卡尔曼滤波问题之前,我们还必须解决一个问题------把连续的线性系统离散化,也就是将连续时域问题转化为时间序列问题。当然,目前我们只讨论线性系统的情况,关于非线性系统问题,我们有扩展卡尔曼滤波(Extended Kalman Filtering, EKF)和无迹卡尔曼滤波(Unscented Kalman Filtering, UKF)两种方法来求解。
补充内容------连续线性时变系统的离散化 设连续线性时变系统的时域状态方程为
若采样周期为 ,则从时刻 到时刻 ,有
令 , ,则离散化的状态方程为
通过对线性系统的离散化处理,我们现在可以考虑每一个时刻WALL-E的运动状态。接下来,我们将用 来表示在 时刻运动状态的最优估计值;用 表示用 时刻对 时刻的状态预测值;用 表示对 时刻综合预测和观测两种方法的最优估计值。
在估计WALL-E位置的问题上,假定我们已经知道它是匀速直线运动,WALL-E身上还携带有一个GPS传感器可以提供它的位置信息,WALL-E在前进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情况,比如停止前进或是受到风的影响。
加入我们已知的是WALL-E上一个时刻的最佳估计状态,即k-1时刻的位置和速度,要求的是下一时刻即k时刻的最佳估计状态,即k时刻的位置和速度,我们可以发现有两种方法可以得到它的k时刻的状态:
一种是通过WALL-E设定程序计算得到下一秒的状态,比如现在设定是匀速直线运动,那么下一秒的速度应该是恒定不变的,而位置则是在上一秒位置的基础上加上时间乘以速度即一秒内走过的路程,但是现实生活中并不是理想的,机器人会受到摩擦力、风力等的影响,当然也可能会有顽皮的小孩挡住他前进的道路,这些因素使得WALL-E在k时的真实状态与我们计算得到的数据有所不同。
另一种是通过WALL-E所携带的GPS来确定它的位置,因为GPS是测量出的就是WALL-E的实时状态,因此它比较准确。但是GPS测量k时刻的状态有两个问题,一是GPS只能测出WALL-E的位置,而测不出它的速度;二是GPS传感器测量的时候也会有仪器的误差,只能说它是比较准确的,比较接近真实值的。
那么接下来问题来了,我们如何得到k时刻WALL-E的真实状态呢?
我们将第一种方法得到的状态值称为预测值,第二种方法得到的状态值称为测量值,对汽车的最佳估计就是将这两部分信息结合起来,尽量的去逼近k时刻的真实值。
下面再深入一些思考,怎么将这两部分结合起来?
在初始时间k-1, 是WALL-E的最佳估计值,WALL-E其实可以是估计值附近的任何位置,并且这种不确定性由该概率密度函数描述。WALL-E最有可能在这个分布的平均值附近。在下一个时间,估计的不确定性增加,用一个更大的方差表示,这是因为在时间步骤k-1和k之间,WALL-E可能收到了风力的影响,或者脚可能向前滑了一点,因此,它可能已经行进了与模型预测的距离不同的距离。
WALL-E位置的另一个信息来源来自测量,方差表示误差测量的不确定性,真正的位置同样可以是平均值附近的任何位置。
预测值和测量值,对WALL-E的最佳估计是将这两部分信息结合起来,将两个概率函数相乘得到另一个高斯函数,该估计值的方差小于先前估计值,并且该概率密度函数的平均值为我们提供了WALL-E位置的最佳估计。
以下,我们将进行e的运算推导
设:
则有实际目标变量的表达式:
数学模型中目标变量的表达式:
实际模型中测量变量的表达式:
数学模型中测量变量的表达式:
将目标变量的实际值和估计值相减:
将上述方程带入误差e的表达式,我们可得出误差e的解析解:
从推导结果中我们不难看出,估计值和实际值的误差随时间呈指数形式变化,当(F-KH)<1时,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无限趋近于零,也就是意味着估计值和实际值相吻合。这就是为什么卡尔曼滤波器可以完美预测出目标状态值的原理。
在估计WALL-E位置的问题上,我们不知道位置 和速度 的准确值,但是我们可以给出一个估计区间( 图5.a )。卡尔曼滤波假设所有的变量是随机的且符合高斯分布(正态分布)。每个变量有一个均值 和一个方差 ( 图5.b )。而 图5.c 则表示速度和位置是相关的。
假如我们已知上一个状态的位置值,现在要预测下一个状态的位置值。如果我们的速度值很高,我们移动的距离会远一点。相反,如果速度慢,WALL-E不会走的很远。这种关系在跟踪系统状态时很重要,它给了我们更多的信息:一个观测值告诉我们另一个观测值可能是什么样子。这就是卡尔曼滤波的目的------从所有不确定信息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根据数理统计知识,我们知道这种两个观测值(随机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一个协方差矩阵 描述( 图6 )。
我们假设系统状态的分布为 高斯分布(正态分布) ,所以在 时刻我们需要两个信息:最佳预估值 及其协方差矩阵 (如式(2)所示)。
下一步,我们需要通过 时刻的状态来预测 时刻的状态。请注意,我们不知道状态的准确值,但是我们的预测函数并不在乎,它仅仅是对 时刻所有可能值的范围进行预测转移,然后得出一个k时刻新值的范围。在这个过程中,位置 和速度 的变化为
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状态转移矩阵 来描述这个转换关系
同理,我们更新协方差矩阵 为
到目前为止,我们考虑的都是匀速运动的情况,也就是系统没有对WALL-E的运动状态进行控制的情况。那么,如果系统对WALL-E进行控制,例如发出一些指令启动或者制动轮子,对这些额外的信息,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向量 来描述这些信息,并将其添加到我们的预测方程里作为一个修正。假如我们通过发出的指令得到预期的加速度 ,运动状态方程就更新为
引入矩阵表示为
式中 称为控制矩阵, 称为控制向量(例如加速度 )。当然,如果没有任何外界动力影响的系统,可以忽略这一部分。
我们增加另一个细节,假如我们的预测转换矩阵不是100%准确呢,会发生什么?如果状态只会根据系统自身特性演变,那样将不会有任何问题。如果所有外界作用力对系统的影响可以被计算得十分准确,那样也不会有任何问题。但是如果有些外力我们无法预测,例如我们在跟踪一个四轴飞行器,它会受到风力影响;或者在跟踪一个轮式机器人,轮子可能会打滑,地面上的突起会使它减速。我们无法跟踪这些因素,而这些不确定事件发生时,预测方程将会失灵。因此,我们将这些不确定性统一建模,在预测方程中增加一个不确定项。
通过这种方式,使得原始状态中的每一个点可以都会预测转换到一个范围,而不是某个确定的点( 图7.a )。 可以这样描述------ 中的每个点移动到一个符合方差 的高斯分布里( 图7.b )。换言之,我们把这些不确定因素描述为方差为 的高斯噪声,并用 表示。这样就会产生一个新的高斯分布,方差不同,但是均值相同( 图7.c )。
通过对 的叠加扩展,得到完整的预测转换方程为
新的预测转换方程只是引入了已知的系统控制因素。新的不确定性可以通过之前的不确定性计算得到。到这里,我们得到了一个模糊的估计范围------通过 和 描述的范围。
我们之前的工作仍然是在使用运动模型一种方法来估计系统的状态,现在,我们要把另一种方法,也就是观测(本问题中为GPS定位)考虑进来,以进一步修正对运动状态的估计( 图8 )。
我们用矩阵 来描述观测方法的作用,于是有
再加入观测噪声 ,观测方程为
从控制论的角度出发,我们定义新息(也即观测值与预测值的误差)为
当然我们也知道,观测本身也会存在误差,比如本问题中的GPS定位精度仅有10m. 因此,我们用矩阵 来描述这种不确定性( 图10 及 图11.a )。
这时,我们新息的协方差为
现在我们需要把两种方法得到的可能性融合起来( 图11.b )。对于任何状态,有两个可能性:1. 传感器的观测值更接近系统真实状态;2. 模型推算的估计值更接近系统真实状态。如果有两个相互独立的获取系统状态的方式,并且我们想知道两者都准确的概率值,于是我们可以通过加权来解决更相信谁的问题( 图11.c )。
我们现在知道,系统模型的状态预测 与对系统的状态观测 服从高斯分布,把这个问题抽象一下就是——
根据我们的一个估计准则------ 最小方差估计 ,那么这个问题可以转化为优化问题求解
求导数(差分)得
则 ,从而
当维度高于一维时,我们用矩阵来描述,有
这里的 称为 卡尔曼增益 (Kalman Gain),也就是我们在解决更信任哪种方法时的偏向程度。
如果我们从两个独立的维度估计系统状态,那么根据系统模型的预测为
通过传感器的观测为
我们结合着两种方法得到
由 可知,卡尔曼增益为
将 约去( 中也含有 项),得
此时的卡尔曼增益实际为
我们最后再来验证一下 估计的无偏性 ——
这里我们设 时刻的真值为 ,由于
由于 ( 从初值而来的无偏传递性 )可知 ,即卡尔曼滤波满足无偏估计准则。显然,其中要求系统噪声和观测噪声是不相关、零期望的白噪声,且是线性系统,初始时刻的状态估计是无偏的。当这些条件不能满足时,卡尔曼滤波的估计结果是有偏的。
到这里,我们已经获得了卡尔曼滤波的全部要素。我们可以把整个过程总结为3个基本假设
假设一 和 都是零均值高斯白噪声,也即 ,
假设二 与 无关,也即
假设三 系统初值 的均值和方差已知,且 与 均不相关。
以及5个基本方程 方程一 状态预测
方程二 协方差预测
方程三 卡尔曼增益
有关资料很多,包括网上资料,可以通过搜索找到一堆的网站和资料。这里对使用过的教材进行推荐和分析。比较早、且通俗易懂的是MIT出版社出版的Applied Optimal Estimation(1974),有例题、有习题,但时间比较早,可以作为入门教材。比较新的国外教材有John Wiley & Sons出版的Introduction to random signals and applied Kalman filtering(4th,2012)。国内比较普遍的是秦永元等三位专家撰写的“卡尔曼滤波与组合导航原理”(2012),比较全面,理论性强,但是,无数学基础、线性系统等相关内容介绍,非线性滤波的最新成果有待加入,未涉及编程实践方面,如果没有引导,入门自学比较困难。最近,王可东编写的“Kalman滤波基础及MATLAB仿真”对数学基础、线性系统、Kalman滤波算法、改进滤波算法、非线性滤波基础和在组合导航中的示范应用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有例题、习题(部分有参考答案)和配套程序,适合于从入门到精通进阶,特别适合于自学,但最优平滑和联邦滤波等未涉及。
在cnki上下篇kalman目标跟踪的硕士论文吧,很多的,当然期刊也可以,不过一般情况下硕士论文讲的能详细点,然后找准一篇仔细研读,这样子基本上理论就没啥问题了,编程就用MATLAB,用C很麻烦,很多算法都没有得自己从头编,matlab集成了很多的算法的,只要找出来调用就行了。这里给你说下kalman跟踪的思路吧:0.如果你的视频是实际录得话,为防止检测到伪目标,首先要对输入的图像进行滤波,简单的有中值均值滤波。1.对视频序列采用背景差分或帧间差分就可以得到运动区域了,这里重点就是背景建模,如果嫌麻烦也就别看什么单高斯或多高斯的了,直接找一个空帧(没有运动目标)当背景就OK了,差分后就有了运动区域,然后二值化方便以后的处理。然后视有没有阴影而进行阴影去除的工作。2.上边这步也就是检测出了运动区域,按你的检测出来是要给边边画圈,这个在matlab上好好研究研究怎样提取目标边缘的点,在原位图图上把边缘的点改变成一个同像素值就行了,这样检测就完了。3.跟踪,首先得找到目标的中心,因为目标不只是一个像素,必须有一个中心来表示它的坐标位置,这个方法自己想啦,什么取均值求外接矩形中心啊都可以的,然后每一帧都这么做就有一系列的中心坐标了。4.Kalman,Kalman的作用还是以滤波为主,相当于把第三步的那些坐标都当成信号序列,用Kalman滤波,边检测边滤波,kalman主要记住那5个公式,知道它的递推过程就基本能编出来了,至于滤波器参数就在参考文献里找吧,编出来kalman部分的程序没多少行的,别怕。5.如果是多目标跟踪的话就进行目标匹配的工作,相当于每帧都检测出两个目标,你要知道最新一帧中的每个分别对应的是前边帧的哪个目标。上边这些给你一个大体的思路,你根据自己的任务选择做哪些工作,这个题目不难的,要有信心
秦永元,卡尔曼滤波与组合导航原理国内最经典的吧
位置:首页→分类商机文章→电子通讯专利库 →通信技术 传输专利技术全文光盘系列(7) 以下目录为专利技术或科技文献名称列表。 价格为280元/套以下所有资料均电子文档,可以查看、打印、复制,电脑光盘形式寄送。 本站不销售和生产以下专利相关的产品和设备。 专利资料为国家专利全文说明书。含技术配方、加工工艺、说明书附图。 交付方式:款到发货。通过快递公司或邮局EMS快递。 光盘订购和定制服务,敬请联络我们,汇款购买方式可以点击这里查看[CHB04-007-001] 码分多址通信系统的无线电信号转播设备[CHB04-007-002] 甚小天线地球站网中的数字无线通信方法和系统结构[CHB04-007-003] 寻呼机数据备份方法[CHB04-007-004] 增音装置[CHB04-007-005] 电缆接入单元自适应RF功率控制的方法和装置[CHB04-007-006] 光纤电缆干线网络载线自动测试告警系统及其测试方法[CHB04-007-007] 共线再生WDM孤子信号的同步调制方法和装置及光通信系统[CHB04-007-008] 至少有两颗卫星可见的卫星电信网络中功率调节的方法[CHB04-007-009] 防止分集工作用的耦合器中归一化电压发散的归一化电路[CHB04-007-010] 扩频解调单元[CHB04-007-011] 多频带移动单元通信设备[CHB04-007-012] 具有背后照明显示器的无线通信装置[CHB04-007-013] 具有少量本机振荡器的多频段移动收发信机[CHB04-007-014] 频率漂移补偿的无线通信装置和方法[CHB04-007-015] 用于数字无线通信系统的自动频率控制电路[CHB04-007-016] 确定CDMA无线电接收机中加权系数的方法[CHB04-007-017] 用于TDD/FDD的无线通信便携式手持电话[CHB04-007-018] 用于多位置数据无线通信系统中讯息预定的装置[CHB04-007-019] 提高可靠性的无线电回路测试方法和利用该测试方法的系统[CHB04-007-020] 通信方法和通信设备[CHB04-007-021] 接收方法和接收设备[CHB04-007-022] 卫星遥感多星接收可编程格式化同步器[CHB04-007-023] 避免超越控制信号范围传播的分集增益控制的窝位发射[CHB04-007-024] 电力线复用数字多路电话及综合信息传输系统[CHB04-007-025] 远端监视装置[CHB04-007-026] 收发两用机[CHB04-007-027] 多载波信号频率校正的方法和相关装置[CHB04-007-028] 信号处理电路[CHB04-007-029] 在无线通信中系统减少干扰降低噪声影响的信号处理装置及方法[CHB04-007-030] 在无线分组数据传送中发射功率的控制[CHB04-007-031] 能在出现故障时避免中断的发射机[CHB04-007-032] 混合光纤/同轴电缆视频和电话通信系统[CHB04-007-033] 提供自备无线电通话群组态配置的方法[CHB04-007-034] 用于信道估值的方法和装置[CHB04-007-035] 可减少由电源变换电路产生的电磁干扰的无线电接收装置[CHB04-007-036] 用于平均功率控制的方法与装置[CHB04-007-037] 话音信道延迟发送快速对应控制信道消息的方法和系统[CHB04-007-038] 采用多个卫星星座的定位和通信系统[CHB04-007-039] 安装在机壳或类似装置中的电信设备冷却系统[CHB04-007-040] 含光接收器件的光学模块[CHB04-007-041] 使用便携电话话筒/耳机插口的无线数据通信系统[CHB04-007-042] 用于发射机路径加权的装置与方法[CHB04-007-043] 用于无线电话系统的自调整射频转发器[CHB04-007-044] 分集接收机及其控制方法[CHB04-007-045] 缆线通信系统和方法[CHB04-007-046] 组合式壳体结构系统[CHB04-007-047] 具有插在发射机变频器和发射机天线之间的可变增益电路的CDMA发射机[CHB04-007-048] 移动电话系统中实现非连续传输的方法[CHB04-007-049] 联播无线通信系统中识别发射机的方法与装置[CHB04-007-050] 语音信号传输方法及语音编码和解码系统[CHB04-007-051] 具有外部和内部电台的建筑物内部通信系统[CHB04-007-052] 无线电数据通信方法[CHB04-007-053] 同频准双工无中心频分多址抗噪载波通信系统[CHB04-007-054] 光网络[CHB04-007-055] 用于在时分多址无线系统中指示多时隙信道的方法[CHB04-007-056] 利用地球同步卫星及低轨道运行卫星的个人通信[CHB04-007-057] 基站[CHB04-007-058] 包括移动台和基站的通信系统[CHB04-007-059] 供盲人使用的对话型RF引导系统及其控制方法[CHB04-007-060] 利用并行链接编码的卫星通信系统[CHB04-007-061] 分集法、无线电接收机和无线电系统[CHB04-007-062] 改良型双转换式无线电收发系统[CHB04-007-063] 能减少电流消耗的间歇收信设备[CHB04-007-064] 利用近似非相干方法进行失真校正的光学系统[CHB04-007-065] 无线电话呼叫切换[CHB04-007-066] 用于非线性传输介质的传输系统[CHB04-007-067] 接收机电路[CHB04-007-068] 用于减小相对运动的卫星系统信号间干扰的通信管理方法[CHB04-007-069] 分组化码分多址/时分多路卫星通信系统[CHB04-007-070] 用于HFC系统的各种路由的自动定时调整[CHB04-007-071] 产生伪随机噪声序列的方法和装置[CHB04-007-072] 多功能便携式电子收发信机[CHB04-007-073] 便携式RF发射端的温度补偿宽动态范围功率检测电路[CHB04-007-074] 流动台发射功率的控制方法[CHB04-007-075] 通信系统中改进的信道估算方法[CHB04-007-076] 多功能自适应电话线测量方法及系统[CHB04-007-077] 光通讯系统[CHB04-007-078] 分集类型无线电装置及将其接收信号合成的方法[CHB04-007-079] 减少由断续发送无线发射机引起的对电子设备干扰的系统[CHB04-007-080] 通信系统及其一种方法[CHB04-007-081] 选呼无线通信系统中自适应选择通信策略的方法和装置[CHB04-007-082] 双模式调频/码分多址通信系统[CHB04-007-083] 使用频谱切割光源的光通信系统[CHB04-007-084] 延迟检测的MRC分集电路[CHB04-007-085] 分集接收机[CHB04-007-086] 码多分址通信系统[CHB04-007-087] 扩展频谱接收设备[CHB04-007-088] 通信网内传输压缩语音信息的方法和系统[CHB04-007-089] 无线电信设备[CHB04-007-090] 自检测收发信机[CHB04-007-091] 用于无源辐射测量成象系统的直接检测接收机[CHB04-007-092] 长波信号及中波信号接收电路[CHB04-007-093] 射频功率分配器/组合器电路[CHB04-007-094] 具有显示屏的便携式无线电装置[CHB04-007-095] 在直接方式信道上截接移动站[CHB04-007-096] 多路接入电信网络[CHB04-007-097] 具有任选板接口和与其一起使用的任选板的无线电设备[CHB04-007-098] 一种扩频地址编码技术[CHB04-007-099] 小型无线电接收机[CHB04-007-100] 周期包数据传输系统中的接收机[CHB04-007-101]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定向分集信道分配[CHB04-007-102] 提高接收机抗扰度的方法和装置[CHB04-007-103] 数字补偿的直接转换接收器[CHB04-007-104] 便携式终端[CHB04-007-105] 信息终端[CHB04-007-106] 用于转接码分多址已调束的方法与装置[CHB04-007-107] 用于无线通信设备的综合分集电路[CHB04-007-108] 位串行数字扩展器[CHB04-007-109] 一种电子设备的键盘排列[CHB04-007-110] 多点到点通信系统[CHB04-007-111] 用于光纤传输系统的分支单元[CHB04-007-112] 具有用于最佳适应的卡尔曼滤波器的回声消除器[CHB04-007-113] 扩频电信系统[CHB04-007-114] 用预定的滤波器系数的数字滤波器和方法[CHB04-007-115] 电话集中机的通信方法及有线无线电话集中机[CHB04-007-116] 通过有噪声的用于高速数值传输的最大后验概率接收机[CHB04-007-117]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进行功率控制的方法和装置[CHB04-007-118] 为母线系统产生交流电压信息的方法和实施该方法的发送级[CHB04-007-119] 便携终端设备[CHB04-007-120] 回波补偿方法和装置[CHB04-007-121] 信息信号通信设备、方法和系统[CHB04-007-122] 光学网络[CHB04-007-123] 一种估算信号和噪声质量的方法和一种接收机[CHB04-007-124] 直接系列广谱通信系统中的自动增益控制装置和方法[CHB04-007-125] 用于产生信号波形的沃尔什QPSK片调制设备[CHB04-007-126] 在数字接收机中产生噪声的装置和方法[CHB04-007-127] 处理地区专用和超地区道路或区域标记用的RDS-TMC无线电接收机[CHB04-007-128] 射频发射机的功率控制电路[CHB04-007-129] 通讯方法,发射装置,发射方法,接收装置和接收方法[CHB04-007-130] 监测数字化信号传输质量的方法[CHB04-007-131] 扩频通信系统全频谱发射功率跟踪收方相时和能量的方法和设备[CHB04-007-132] 带有VCSEL光源的红外数据交联数据链路[CHB04-007-133] 基于卫星的通信系统中进行自适应路由选择的方法和设备[CHB04-007-134] 伪随机噪声序列发生器[CHB04-007-135] 光放大器设备[CHB04-007-136] 在扩展谱通信系统中使用沃尔什移位键控的方法和装置[CHB04-007-137] 时间分集无线电系统中的消息分段[CHB04-007-138] 用于接入通信系统的方法与装置[CHB04-007-139] 一种控制发射功率的方法和一种无线系统[CHB04-007-140] 具有漫游能力的消息处理系统和方法[CHB04-007-141] 用于光学放大网络中减轻交叉饱和现象的系统和方法[CHB04-007-142] 具有语音辩识功能的遥控装置[CHB04-007-143] 采用业务消息的发射功率跟踪装置[CHB04-007-144] 多路复用型发送设备[CHB04-007-145] 在具有星上TDMA格式转换的移动卫星通信系统中用于移动站到移动站呼叫的方...[CHB04-007-146] 用于在通信系统中提供确认的方法和设备[CHB04-007-147] 接收方法和接收机[CHB04-007-148] 商品寻呼防伪技术[CHB04-007-149] 选择呼叫接收机和控制增益的方法[CHB04-007-150] 瑞克接收机[CHB04-007-151] 在数字射频通信系统中估算信道参数的方法和装置[CHB04-007-152] 行情信息的高效传输方法[CHB04-007-153] 数字声音传输系统[CHB04-007-154] 采用时分双工/频率跳跃的无线通信系统[CHB04-007-155] 直接序列码分多址通信中初始同步方法及接收机[CHB04-007-156] 干扰信号消除系统[CHB04-007-157] 采用空间最大似然的联合解调[CHB04-007-158] 无线电通信系统[CHB04-007-159] 变速通信和重现系统[CHB04-007-160] 无线通信系统中传送全局事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CHB04-007-161] 多分支跳频接收机[CHB04-007-162] 无线电设备[CHB04-007-163] 所需信号方向判断器[CHB04-007-164] 直列式光双向链路[CHB04-007-165] 在时域回声消除过程中存在单音时避免假收敛的系统和方法[CHB04-007-166] 用M-阵列的正交沃尔什调制对通信信号进行的频率跟踪[CHB04-007-167] 光时分解复用装置和信号开关法及光时分复用传输系统[CHB04-007-168] 提供改进传输质量的无线接收系统[CHB04-007-169] 用于无线中继的联机记录仪系统[CHB04-007-170] 结合地面蜂窝网络原则的非同步卫星移动通信系统[CHB04-007-171] 一种接收方法和一种接收机[CHB04-007-172] 基站设备,以及一种控制天线射束方向的方法[CHB04-007-173] 提供角度分集的方法,以及基站设备[CHB04-007-174] 基站设备、以及一种控制天线射束的方法[CHB04-007-175] 全双工极宽带通信系统及方法[CHB04-007-176] 数字通信的射频收发信机系统[CHB04-007-177] 多路传播失真信号的再现方法和接收装置[CHB04-007-178] 对多路径光放大器中串扰的抑制[CHB04-007-179] 光学数据发送器装置[CHB04-007-180] 用于和标识卡进行加密通信的近场人体耦合的系统及方法[CHB04-007-181] 数字匹配滤波器[CHB04-007-182] 扩频通信系统中解调和功率控制码元检测的方法和设备[CHB04-007-183] 多值FSK解调窗口比较器[CHB04-007-184] 时分复用-通信/计算设备中的干扰抑制[CHB04-007-185] 光总线网络中的光节点[CHB04-007-186] 用于多速率联播通信的装置[CHB04-007-187] 基于空间的通信系统[CHB04-007-188] 遮盖装置[CHB04-007-189] 个人通信机[CHB04-007-190] 发送和接收圆形/椭圆极化信号的多功能交互通信系统[CHB04-007-191] 用于在多址接入移动通信系统中多速率编码与检测的方法和装置[CHB04-007-192] 光学发送器,具有此光学发送器的端站设备,及光学通信系统[CHB04-007-193] 用于扩展频谱信道分配的方法和设备[CHB04-007-194] 利用回波相消器相位滚动有效跟踪的方法、装置、数字信号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器、[CHB04-007-195] 码分多址通信系统中移动解调器的搜索接收机结构[CHB04-007-196] 降低了复杂度的信号传输系统[CHB04-007-197] 复杂度减小的信号传输系统[CHB04-007-198] 具有改进的收发间隔的数据存取装置[CHB04-007-199] 高频信号接收装置[CHB04-007-200] 包括天线的便携通信装置,其中在一个频带内人为失配引入在通信装置和天线之间[CHB04-007-201] 在小型光纤节点上提供压缩数字视频的网络设备和方法[CHB04-007-202] 卫星通信系统及其方法[CHB04-007-203] 数据通信系统、数据通信装置及其通信方法[CHB04-007-204] 扩展频谱接收机[CHB04-007-205] 用于数字残留边带调制的装置和方法[CHB04-007-206] 测定数字信号频率偏差的装置及接收机[CHB04-007-207] 多信道通信系统中分开控制多信道增益的电路[CHB04-007-208] 移动无线电通信终端的功率放大器的供电电路[CHB04-007-209] 无线条形码阅读器的通信系统[CHB04-007-210] 在一个无线电通信系统中对所接收信号完成质量测量的方法和多个设备[CHB04-007-211] 发射机应答器用天线驱动装置[CHB04-007-212] 兼容2-声道传输和1-声道传输的n-声道传输[CHB04-007-213] 与5信道传输及2信道传输兼容的7信道传输[CHB04-007-214] 光学放大器,光学放大装置,光学发射机及光涌抑制方法[CHB04-007-215] 用于多波束天线通信系统的干扰消除器装置和干扰消除方法[CHB04-007-216] 采用在交流线上脉冲传输的电力线通信系统[CHB04-007-217] 住宅智能留言通话机[CHB04-007-218] 具有温度补偿电压控制晶体振荡器的无线电接收机[CHB04-007-219] 多级干扰消除器
对西方音乐的鉴赏,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促使学生热爱高雅艺术。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西方音乐鉴赏论文,供大家参考。西方音乐鉴赏论文篇一 《关于西方音乐的鉴赏》 摘 要: 巴洛克时期以及巴洛克时期的 音乐欣赏 ;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鉴赏;结合当时历史背景,分析其音乐的发展过程。 关键词: 历史背景; 西方音乐史; 文艺复兴 在这音乐的长河中,一部分的经典之作都来自于西方,西方音乐的起源大致始于巴洛克时期以前,而这一部分又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①古希腊时期;②中世纪时期;③文艺复兴时期。而后又在巴洛克时期出现了伟大的歌剧,歌剧《优丽犹茜》就是流传下来最早的完整的歌剧,其作者是李努基尼和佩里,到了古典主义时期,主要是歌剧及器乐的发展。如:喜歌剧,格鲁克的歌剧改革、奏鸣曲、协奏曲…… “音乐是唯一真正生存的艺术,它的振颤律动,也就是生命的要素,任何有生命的地方也必然有快乐。”是著名钢琴家帕德莱夫斯基对音乐的认识,他的这一精湛见解揭示了音乐和人生的关系。 的确,当我们陶醉于优美的乐海时,那典雅抒情的小夜曲使你心旷神怡;那流畅轻盈的舞曲使你温文尔雅;那铿锵雄壮的进行曲使你精神振奋;那优美如梦的室内使你充满冥想;那史诗传奇般的交响乐使你情志高远;那刚劲有力的时代曲使你豪情满怀。这就是音乐的魅力,作为一种情感艺术,音乐能陶冶人的性情,提高人的道德素养,推动人们奋发向上,一般认为音乐的目的有三种:即道德 教育 ,消遣闲瑕和精神方面的享受。音乐中所含有的情感与理想,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在影响人们情感的同时,也在影响着人们的意志。中国历代流传下来的“一曲解围”“四面楚歌”的 成语 ,就是音乐战胜对方的例子。我们熟知的《马赛曲》,《义勇军进行曲》,《第三英雄交响曲》以及《列宁格勒交响曲》都极大的激发了人们对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引导人们热爱自己的国家,热爱自己的生活。接下来,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西方音乐在这几个时期的发展历程。 古希腊的音程理论——悲剧——格里高利圣咏——奥尔加农——狄斯康特——克劳苏拉——孔杜克图斯——经文歌——游吟诗人——恋歌诗人——名歌手——新艺术——法国歌谣曲——意大利牧歌。 古希腊优秀的音乐 文化 持续了约650年,它对西方音乐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世纪起止时间的上、下限在学术界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通常较公认的上、下限时间是公元476(西罗马帝国灭亡)至146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按照西方音乐史研究的习惯,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专指从1430年前后至1600年前后这一历史时期的音乐。 古希腊音乐最基本的音乐理论是音程的理论,这归功于毕达哥拉斯。古希腊音乐是一种单音音乐,偶尔也出现支声复调,古希腊音乐在音乐创作与表演上有即兴的传统,音乐的即兴创作和即兴演奏在一种法则的控制下进行。古希腊人一开始使用希腊字母指示的简单记谱法,最早的记谱法大约是从公元前5世纪开始出现,是用希腊文的24个字母来标记的字母谱,分为声乐记谱法和器乐记谱法两类。在历史的记述中,曾提到希腊人所使用的各种乐器,其中最为重要的当属弦乐器乐里拉琴和基萨拉琴,阿夫罗斯管。发展到公元前5世纪达到黄金时期,出现了三位伟大的作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底得斯,他们创作的悲剧作品使古希腊悲剧这种音乐戏剧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古罗马帝国的世俗教育是帝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继承了希腊文化的精华,又融入了本民族的特点,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教育模式。它的具体模式,它的具体表现、特点等与当时的社会状况相适应,反应了罗马帝国的社会文化情况以及罗马民族的特征。 有的学者把中世纪分为初期、中期和晚期三个阶段。总的说来,中世纪是欧洲(主要是西欧)历史上的一个经历了封建社会从兴起到繁荣,最后走向衰亡的时代。中世纪的音乐依照类型可以分为宗教类型的音乐与世俗音乐。宗教类型的音乐泛指的是格里高利圣咏,此为单音音乐的作品,后来也发展成为复音音乐,奥尔加农等等。这类音乐都是为了____教会的仪式所作、所有的演出都是在教堂里,依照教会的年历而举行不同的仪式,其音乐就是为了要配合诗歌的朗诵而作的。宗教类型的音乐一路发展下来就成了后来的弥撒曲、安魂曲,在古典时期许多伟大的音乐家都会有这样的创作作品产生,例如海顿的创世纪,莫扎特都有这样的作品留下来。中世纪的世俗音乐所包含的内容就更为广泛、大部分的作者都是一些没落的贵族阶级,其实内容大部分都是与宗教有关,但并不是在教堂里演出。 文艺复兴时期约为公元1450—1600年,在中世纪“新艺术”的基础上,更加追求人性的解放与对人的内心的情感的抒发与表达。这时的音乐家在人文主义思潮的推动下,对复调音乐进行了发展和变革,声乐与乐器逐渐分离而独立发展。这一时期 五线谱 已得到完善,印刷术也运用到 曲谱 上,这都使音乐的传播更加便利和广泛。这一时期有以下几个较有影响力的乐派:尼德兰乐派,主要音乐活动在尼德兰的一批音乐家,创作内容多为弥撒曲与经文歌等宗教音乐,也有世俗音乐,代表人物有迪费,若斯坎、班舒瓦、奥克冈等。乐派:在1530—1620年间的一个器乐乐派,其特点是音响气势宽广宏大,对比效果鲜明。创作内容有铜管乐与弦乐的重奏曲,管风琴的前奏曲,幻想曲与托卡塔等,代表人物有维拉尔特,加布里埃利等。 罗马乐派:此时期的一个专门制作服务于宗教作品的乐派,以无伴奏合唱的形式为主。代表人物有帕莱斯特里纳、纳尼诺索里亚诺。 通过对《西方音乐史》的学习,我对西方音乐的历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且对西方音乐长寿了浓厚的兴趣,在优美、激昂的旋律里感受到了温暖、坚强……,在1838年某个下雨的日子,一间漏雨的屋子成了浪漫主义作曲家肖邦灵感的来源,生病的他因被“困在”屋里感到了烦躁与惧怕,因而起身写下了《雨滴》,这道作品自始至终重复着一种单音调,其音色低沉,节奏稳定仿佛滴滴答答的雨声,而主旋律流畅舒适,轻柔变化的音色表现出了丰富的情感,在开始部分幽静的旋律恬谈而自然就像细细的雨滴正在渐渐落下,然而到中段部分,主旋律与伴奏的音色都明显降低,变得沉重低落,仿佛可以看见肖邦一个人静坐,看着窗外的 雨水 逐渐变大,屋里的漏水也变的一发不可收拾,情绪也跟着悲伤与惆怅。在音乐的最后部分,音调与节奏变得相对轻而缓踵而来,犹如细微的哀伤缠绕心头,给人一种“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哀愁,与《雨滴》不同,同为浪漫主义代表的舒曼所谱写的《梦幻曲》让人感觉简单而温暖。据记载《梦幻曲》是为 儿童 所创作的,但在成年人听来,同样能勾起他们对儿时的回忆。其节奏缓慢柔和,主题简单纯洁就像单纯美好的童年生活。在心情低落时,静静的聆听这首曲子,在略微变化的重复着主题的旋律里回到简单的童年,抛开世俗感受单纯的温暖。也可以听听格里格的《晨景》,感受双簧明朗清亮的音色里感受第一束阳光让海买你波光粼粼的炫目,并在太阳缓缓升离海面,照亮明眸时的喜悦以及普照大地时万物苏醒的希望。 西方的音乐就像是一部气势恢宏的史诗巨作,不仅仅是因为有贝多芬、亨德尔、肖邦、海顿这类的音乐巨匠,还有它从社会中散发出来的那种浓厚的艺术素养,都是其他地方所不具备的。这也恰恰是西方音乐发展如此蓬勃的原因了。高雅的意大利歌剧、完美的维也纳、塞维利亚等等,他们自内而外散发出的迷人魅力,无一不打动人的心灵。 最后,就以罗曼·罗兰的一句话为结束吧:“艺术正如生活那样,他是无穷无尽的。因此,也不可能有什么能使我们认为还有比本身就是时代的海洋的音乐更美好的东西”。 西方音乐鉴赏论文篇二 《论湘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的西方古典音乐教学》 摘要:西方古典音乐是世界音乐海洋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作为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学生最难接受的学习内容,湘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材在第四单元音乐与时代中,以《音乐――从宗教走向世俗》等三个标题,展示出西方古典音乐的发展脉络,并选取各时期代表作曲家的经典作品,引领学生走进西方音乐殿堂。 关键词:高中 音乐鉴赏 西方古典音乐 湘版教材 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修养情操的提升及对美感的认识,离不开古典音乐的熏陶。如何能在高中生对古典音乐兴趣不高、音乐基础知识贫乏的学情下,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喜欢和接受古典音乐,一直是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难点。湘版教材中,将西方古典音乐教学按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现代主义时期的发展顺序结合作曲家及其代表作品设计教学内容。现笔者就实际的音乐课堂 教学 总结 出一些策略。 一、合理运用对比,把握时代风格 湘版教材中的标题很清晰地向学生阐述了西方古典音乐发展的历史脉络,并引导性地将两个时代的不同音乐风格进行比较。如在学习巴洛克音乐与维也纳古典音乐时,让学生从巴赫的《G弦上的咏叹调》和海顿的《时钟交响曲》进行比较,平稳而庄重的宗教色彩和充满生活情趣的艺术格调反映出宗教与世俗的时代背景,细听复调织体与主调音乐的不同音效,不易吟唱与歌唱性的旋律区分,固定规整节拍与灵活变化的节奏律动,通过音乐要素的不同呈现方式,学生在比较中对时代风格有了更深刻地体验和理解。同样是《月光》,贝多芬持续的三连音,微弱的音响勾画出忧郁、哀愁的月夜,在德彪西笔下,明亮的音程散落地跳动,月光时而点滴坠落,时而缓缓流淌,时而流水倾泻,思绪随着音符走走停停,飘渺如梦。贝多芬内心的表达与德彪西月光印象的景致变幻正透过《月光》,向我们诠释着古典的传统和声与印象的朦胧意境。 对比除用在纵向的时代风格比较上,也可用于同一首作品的不同片段上,帮助学生对音色、节奏、和声有更灵敏的感知。如欣赏《G弦上的咏叹调》弦乐重奏与人声合唱版的对比聆听,音色变更带来的不同感受,复调织体在人声的演唱中也更清晰。在《蓝色狂想曲》中主题音乐从乐首法国号与萨克斯稍显慵懒的奏出,到乐中庞大乐队以强有力地节奏雷鸣般奏响,再到乐尾钢琴以渐慢的速度陈述。截取这三个片段对比听赏,提高学生在变化中把握音乐原型的能力,音乐音色、速度、配器的转变带来三种风格各异的音乐形象,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古典音乐的神奇。对比聆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和《致爱丽丝》,气势磅礴的命运抗争与倾诉衷肠的爱意表达,学生便不难理解这位音乐家是连接古典与浪漫的音乐巨匠。 二、以熟知引入经典,由浅入深 总结学生熟悉的古典音乐如《哈利路亚》《命运交响曲》《蓝色多瑙河》等,我们会发现学生所熟知的都是极强旋律性,乐句短小,易记忆,易哼唱的开头片段,由于音乐篇幅过长,即使后面也有动人的音符,也因听觉疲劳失去了兴趣和音乐的记忆而中途放弃。 用熟知的片段作为导入引发学生的共鸣,再延伸至同类题材作品,同一作品的整曲欣赏或不同乐章。在这过程中,教师要将新作品较清晰易哼唱的旋律主题提取出来,片段性地让学生品味,可用钢琴或小提琴等器乐范奏及范唱方式,加入互动讨论、节奏律动等活动让每一次聆听有不一样的体验,在反复中加强音乐的记忆和感受,融入音乐的深层次赏析如动机展开、变化再现等手法,将这些有趣的音乐片段设计成听辨游戏和情境想象。当新作品多个主题旋律已熟悉后,让学生在整曲欣赏中找出新鲜出炉的音乐记忆和感受,学生便不会因陌生、听不懂而无法进行下去。选择多片段聆听,片段与整曲相结合的欣赏方式,将欣赏时长控制在5分钟左右,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巧用流行乐和影视片段激发兴趣 充满时代气息、情感直白的流行乐一直是学生们的钟爱。选择运用古典音乐元素创编的歌曲如《不想长大》与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remember》与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组曲》,五月天的《快乐很伟大》与贝多芬的《欢乐颂》,不同配器处理,加入歌词,增强节奏感和律动感的流行表达方式给古典音乐带来全新的听觉感受。这些曲目通过音乐方式的演变,让学生探求其中不同韵味,究其根源。在流行与古典的对话中,激发学生探求古典音乐的兴趣。 很多古典音乐也被运用到影视作品中,如《不能说的秘密里》,肖邦的《升c小调圆舞曲》,巴赫的《c大调前奏曲》,这些影视片段都能勾起学生对原作的好奇与欲望。同时,纪传影片如《一曲难忘――肖邦传》《贝多芬传》《莫扎特传》,在反映作曲家性格、情感、人生经历的影像中学生走进了作曲家的内心世界,就不难体会肖邦赤忱的爱国之心,贝多芬不屈的抗争,莫扎特超脱困境的乐观和激情。此外,为古典音乐创编的动画片也能帮助学生听赏篇幅较长的音乐,如《猫和老鼠》中的《匈牙利狂想曲》,动画格什温的《蓝色狂想曲》等。 四、关注音乐的形象性与抽象性 古典音乐的欣赏,不宜让学生一开始就把握作品的风格、形式体裁、价值和意蕴,音乐形象和情感才是学生易于体会的信息。湘版教材就此选取了大量形象鲜明的作品,如维瓦尔第的《四季――春》、海顿的《时钟交响曲》、瓦格纳的《飞行的女武神》等。在教学中,笔者会结合文学、建筑、绘画等综合艺术感受音乐形象。在《音乐――从宗教走向世俗》一课中,听赏《哈利路亚》时展示两幅不同风格的建筑图片,学生很快就将华丽洒脱的巴洛克音乐与富丽堂皇的巴洛克建筑结合在一起。此时,引入《四季――春》的主题旋律,让学生体会想象,小提琴明亮的断奏激情而蓬勃,鲜明富有动力性的节奏仿佛阳光灿烂的春之大地万物复苏。学生用“拉”随着音乐哼唱主题,用歌声表达欣喜,体会清新中的华丽。此曲鲜明的春景音乐形象是欣赏的亮点,我将作曲家为乐曲配以的简短文字配以BCD的字母标头,哼唱主题为A,随着春景的展示,回旋曲式被学生轻松的用字母罗列了出来。富有抽象性的作品如教材中的《夜曲――海妖》《远古孩子的声音》等,不需要学生去深究音乐形象是由什么音色、节奏、和声来塑造,你只用闭上双眼让双耳感受音响的意境,在脑海中绘图。 西方古典音乐的教学要抛开急功近利,以一种熏陶方式,通过学生有共鸣的乐曲互动参与,从短小精悍的作品入手,在轻松愉悦的积累和体验中,西方古典音乐将拥有更多的听众。 西方音乐鉴赏论文文献 [1]王慧敏.高中西方古典音乐欣赏教学模式初探[J].学科研究,2017,(07). [2]谭卉.浅谈高中音乐中的西方古典音乐欣赏的 教学 方法 [J].文学界,2012,(02). [3]王洁,戚珍珍.当代中国流行歌曲中西方古典音乐运用情况窥探[J].北方音乐,2011,(09). [4]石蓓,张璐.西方古典音乐欣赏方法研究[J].大舞台,2012,(10). [5]金亚文.高中音乐新课程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西方音乐鉴赏论文篇三 《初中音乐乐感及音乐鉴赏教学》 初中音乐乐感及音乐鉴赏教学是我国美育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陶冶学生情操的手段之一,更是提高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本文从培养初中生音乐乐感以音乐鉴赏能力的教学原则出发,探讨了培养学生乐感以及音乐鉴赏力的具体教学 措施 ,旨在交流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促进教育系统的整体进步。 音乐乐感 音乐鉴赏 教学导入 对比教学 初中音乐乐感及音乐鉴赏教学是我国美育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陶冶学生情操的手段之一,更是提高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本文从培养初中生音乐乐感以音乐鉴赏能力的教学原则出发,探讨了培养学生乐感以及音乐鉴赏力的具体教学措施,旨在交流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促进教育系统的整体进步。 一、培养学生乐感以及音乐鉴赏力的原则 音乐教学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与语言类学科相比,音乐学科更重视学生的个人兴趣。同时,它还需要学生投入更多的实践以及长久的训练。首先,音乐学科通过更加直白且明确的方法表达个人情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置身于不同音乐曲目所提供的场景之中,真实感受其所表达的感情。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更深刻的体会音乐的魅力。这种方式只是学生个人的感官感受,非专业音乐欣赏者亦可以做到。然而音乐教学则是通过理论教授学生怎样更好的体会音乐的美妙,以及怎样从一个专业的角度评价不同音乐。由此可见,理论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是学生的相关实践。音乐教学的实践性极强,学生只有通过实践才可以更深刻的体会相关情感。学生通过自主创作以及练习相关音乐技巧,从而可以更好的体会乐曲炫技之处。 二、培养学生乐感以及音乐鉴赏力的具体教学措施 1.合理导入教学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而音乐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个人的投入度有着一定的要求,这就更突出了音乐教学中教学导入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更加注重张扬个性,对于音乐、美术等学科的兴趣更大,然而理论教学毕竟存在一定的枯燥性。因而出现了众多学生对音乐非常感兴趣却不愿意上音乐课的现象。初中学生由于学业的压力等原因,在音乐课上的积极性远不及小学生来得浓厚。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注重运用有吸引力的手段进行教学。因此,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的上音乐课,以及在教学过程中保持学生的注意力都是十分重要的。合理导入教学就是指教师利用学生的兴趣点引导学生更快的进入教学情境之中。 首先,可以利用传统的教学导入方式,例如讲 故事 以及 成语 典故 等方式。故事有一定的曲折性,好的故事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吸引力。学生可以跟随音乐故事的情节,走入故事中感受故事主人公的心情,从而更好地对相关音乐更加感兴趣。而成语典故则包含了一定的故事性以及相关 传说 等,更是传达了先人为人处世的道理等。向学生讲述 成语故事 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也有着不可言喻的重要作用。同时,很多成语故事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常听的,教师讲述其中的典故更加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教师还可以运用游戏教学法导入引领学生更好地进入音乐课堂。初中生毕竟具有一半儿童爱玩的天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视之如猛虎,而应该正视它。只有这样才可以看到其本质,并进行合理利用。教师可以利用一些音乐小游戏培养学生的乐感,增加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加主动的进行音乐学习。同时教师更应该与时俱进,积极利用当前的先进技术进行导入教学。 2.运用对比教学 对比教学是教师培养学生音乐鉴赏力的一种重要手段。所谓对比教学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将两件事物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区分。这种方法很好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表达个人见解的能力。音乐的对比教学法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手法教授学生从各种对比因素分析音乐。不同音乐在音乐家的创作、演奏以及相关技巧方面也存在极大的不同。因此教师应该合理运用音乐对比教学法帮助学生全面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首先,可以将同一音乐作品的不同演绎形式进行对比。尤其是经典作品常常会被后人进行改编或者运用不同的乐器予以演绎。然而,为什么要这样改编,改编之后的作品与前人的作品相比有什么有点与不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这些不同的方面以及各种角度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新的结论。 其次,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不同的作品进行对比。不同主题不同类型的作品在演奏过程中的要求必然存在不同。一些炫技性的作品与注重情感宣泄的作品在表面看来是极为不一样的,但是其实质却有着本质的相同。而这些需要学生经过实际对比、思考才会真正总结出来的。《野蜂飞舞》与《春江花月夜》在很多方面有着不同。它们的主题、传达的情感已经以及演奏方式等都存在着极大的区别,然而就本质而言,它们都传达了作者内在的情绪。说到底,这两部作品在抒发作者情感这一作用上起到了殊途同归的效果。这种效果是怎样渲染出来的,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深刻思考才可以得出。不容置疑,学生这种对比性思维模式则需要教师的引导。 3.运用多媒体教学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的不断发展, 网络技术 已经深入到人们社会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在教育界尤甚。音乐教师应该合理利用这一资源进行音乐教学,以便更好的帮助学生培养音乐乐感以及相关音乐鉴赏能力。互联网将世界联系成一个整体,从某一种程度上来说实现了世界资源的共享。这就很大程度上方便了教师对这些资源的收集利用以及创作型改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合理利用相关资源,利用创造性思维帮助学生,必然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当教师进行教学前,应该教会学生演唱相关作品,只有熟悉了相关旋律之后,教师才可以更好的带领学生领会其中的乐感并进行一定程度上的鉴赏。学生通过亲生感受可以从感性上体会相关情感,把握其中的主题。随后,教师则通过理论知识加以分析,使学生从理性上更深刻的认识相关音乐主题。 三、总结 随着音乐的不断发展,音乐的教学方法更是多种多样。初中生的音乐乐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练就的而是需要教师耐心培养。而音乐鉴赏能力更是音乐学习过程中的一种高要求,并不是人人都可以很好的鉴赏音乐的。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下功夫,科学有效的帮助学生进行音乐学习。只有这样学生的综合能力才可以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林南国.初中生音乐教学[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2]王俊刚.音乐感受力以及鉴赏力的培养[J].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 [3]洪科.论培养学生音乐鉴赏力的基本方法[J].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1. 音乐鉴赏论文1500字 2. 西方古典音乐鉴赏论文 3. 大学音乐鉴赏论文1000字 4. 浅谈欧洲古典音乐论文 5. 大学音乐鉴赏论文2000字
音乐家 舒曼 资料中文名: 舒曼英文名: Schumann, Robert生 於: 1810/06/08卒 於: 1856/07/29国 籍: 德国乐 派: 浪漫乐派音乐家生平简介1810年 出生於6月8日,德国人1817年 开始学钢琴1825年 和同学组成研究文学的学会1826年 父亲去逝1828年 进入莱比锡大学,成为法律系的学生1830年 舒曼开始跟随弗雷德里希‧维克学习钢琴与和声,并写出他第一个作品,一首钢琴变奏曲1832年 他右手的无名指受伤,让他无法继续演奏1833年 成立新音乐杂志社,同时还组织了一个音乐团体 "大卫同盟 "1836年 母亲去逝,并开始著手《C大调幻想曲》1840年 与弗雷德里希‧维克的女儿,克拉拉‧维克结婚1841年 三月舒曼的《降B大调第一号交响曲》在孟德尔颂的指挥下,在莱比锡演出,受到热烈的反应,这个成功大大的鼓舞了舒曼1843年 莱比锡音乐学院成立,舒曼受聘维作曲教师,舒曼的精神失常问题也从此时出现1845年 在莱比锡演出时,由克拉拉担任独奏1850年 担任杜塞多夫的常任指挥1854年 舒曼竟然投多瑙河自杀,获救后被送到波恩附近的私人精神病院1856年 因自行绝食而去世
舒曼(Robert Alexander Schumann,1810-1856, 德国) 生平概要 舒曼,德国作曲家。1810年6月29日生於德国萨克森的茨维考;1856年7月29日逝於波昂附近的安德尼西的一所疯人院。 早年的学习与发展舒曼的父亲是位作家兼书店老板,在��珜郈鴞L刷厂。这样的环境使舒曼很早就与文学接触,进而对舒曼的音乐和散文写作产生重要影响。舒曼大约在六岁时开始上钢琴课,但直到十岁时,在听了当时伟大钢琴家莫舍勒兹(Ignaz Moscheles)的音乐会之后才引发了他对音乐投注全部心力的兴趣,随后开始著手作曲。结识克拉拉1828年舒曼19岁,以优异的成绩通过考试,并照著母亲的期望进入莱比锡大学研读法律,但并未认真上课,反而消磨无数的时光与朋友们讨论艺术与人生。并且模仿名作家保罗(Jean Paul)的风格,来写诗作曲。在此同时舒曼也开始听舒伯特的歌曲,并成为舒伯特音乐的终生提倡者。而在1828年到1829年间,舒曼在当时的名钢琴师威克(Friedrich Wieck)门下学习钢琴,并结识当时其年仅9岁女儿克拉拉(Clara)。深信音乐为其终身的工作舒曼与法律的短暂接触,使他深信音乐应是其终身的工作。他发现自己於钢琴上的即兴作曲比文学上的努力更能在情感上表现自己。但是为了其母的期望,舒曼仍於1829年前往海德堡大学研究法律。在1830年,舒曼的母亲似乎被威克所说服,勉强同意舒曼继续学习音乐,於是舒曼搬进威克家中,但是不久之后威克与克拉拉一起出外旅行,迫使舒曼向另一位音乐家多恩学习。这时期,舒曼在音乐之外还有其他的爱好,除了发表他的第一部音乐作品《阿贝格变奏曲》之外并开始写小说《大卫协会》(Die Davidsbundler)。此外在这时期舒曼还结识了萧邦。1832年,由於舒曼与老师多恩关系趋於恶化,於是舒曼决定停止上课。同一年,舒曼试图利用一种机械装置来强化他的手指,但却毁了他右手的第四指,使得舒曼想成为演奏家的希望成为泡影。新音乐杂志与克拉拉1834年,舒曼25岁,与数位朋友一起创办了《新音乐杂志》,并担任主编长达十年之久。在当时大多数的音乐杂志都相当的保守,这时舒曼常用不同的笔名,推荐评论当时的音乐创作,并严辞批评守旧的音乐家们。后来这份杂志成了德国相当著名的音乐杂志。此外,在这一年舒曼与威克的一名学生芙里肯订婚,但之后不久与其分手,原因是舒曼对克拉拉的爱意日见增长。舒曼与克拉拉的爱情犹如小说般,他们俩是慢慢相恋的。在克拉拉的孩提时代两人的感情便相当好,但当舒曼看著一位可爱有才华的女孩出落成一位美丽的少女时,舒曼便忘了芙里肯,转而追求克拉拉。但是威克并不愿将克拉拉嫁给舒曼,并且千方百计要将他们分开。最后来在两人的努力之下,婚礼终於在1840年举行。音乐创作在1830年到1840年这段期间,舒曼主要从事於钢琴音乐的创作。这时期一些重要的钢琴作品有《儿时情景》、《展技曲》、《交响乐变奏曲》等。而在与克拉拉结婚之后,舒曼则转而专心於歌曲的创作。舒曼喜欢将歌曲汇集而成音乐集。他著名的歌曲集有《女人的爱情与生活》、《诗人之恋》、《套曲》等。翌年,又转而致力於从事交响曲的创作。这一年舒曼写了第一号交响曲《春》以及第二号交响曲。精神病的折磨不幸的是,到了1840年的晚期,舒曼受到了精神病的折磨,并且开始影响到他的工作。也使得他许多的理想抱负无法实现,作品也有许多未如以往。但仍有杰出的作品写成,如:《A小调钢琴协奏曲》、《A小调大提琴协奏曲》、降E大调交响曲《莱茵》。到了1852年,舒曼的病况恶化,於是被送往安德尼西的疯人院,之后卒於该地,结束了这位「音乐文学家的一生」。
音乐家 舒曼 资料中文名: 舒曼 英文名: Schumann, Robert 生 於: 1810/06/08 卒 於: 1856/07/29 国 籍: 德国 乐 派: 浪漫乐派 音乐家生平简介 1810年 出生於6月8日,德国人1817年 开始学钢琴1825年 和同学组成研究文学的学会1826年 父亲去逝1828年 进入莱比锡大学,成为法律系的学生1830年 舒曼开始跟随弗雷德里希‧维克学习钢琴与和声,并写出他第一个作品,一首钢琴变奏曲1832年 他右手的无名指受伤,让他无法继续演奏1833年 成立新音乐杂志社,同时还组织了一个音乐团体 "大卫同盟 "1836年 母亲去逝,并开始著手《C大调幻想曲》1840年 与弗雷德里希‧维克的女儿,克拉拉‧维克结婚1841年 三月舒曼的《降B大调第一号交响曲》在孟德尔颂的指挥下,在莱比锡演出,受到热烈的反应,这个成功大大的鼓舞了舒曼1843年 莱比锡音乐学院成立,舒曼受聘维作曲教师,舒曼的精神失常问题也从此时出现1845年 在莱比锡演出时,由克拉拉担任独奏1850年 担任杜塞多夫的常任指挥1854年 舒曼竟然投多瑙河自杀,获救后被送到波恩附近的私人精神病院1856年 因自行绝食而去世
童话背后的悲剧德国哈默尔恩城的“无鼓街”上有一块著名的木牌。至今上面仍刻着一篇铭文:“1284年6月26日约翰和保罗节,哈默尔恩城的130个孩子,被身穿斑斓彩衣的笛手带走,从此杳无踪影……”。哈默恩镇上还有一条街叫“无声街”,据说就是孩子们最后走过的一条街,长久以来这条街上就有一个习俗一不得发出任何音乐声,以纪念失踪的孩子们。据说,即使是迎送新人的婚礼乐队到了这条街上也会自觉地停止奏乐。在《格林童话》中有这么一个著名的故事:1284年,德国哈默尔恩镇老鼠为患,镇长束手无策。某日,镇上来了一名来历不明、身穿五彩长袍的神秘吹笛手,声称如果给他一笔酬金就可驱逐老鼠。镇长与居民欣然答应。吹笛手拿出笛子吹奏起来,结果鼠群因此神魂颠倒,纷纷跟随笛手至威瑟河,争先恐后地跳入河中,结果全部溺死。吹笛手事后返镇领取酬金,孰料镇上居民不肯付款,吹笛手在沉默中离去。第二年的6月26日,他再次现身,这次他又吹响魔笛.笛声引来的竟是镇上的儿童,130个孩子载歌载舞跟随吹笛手到附近的科珀尔贝里山。山上有个巨穴,像个张开的大口,把那些儿童统统吞噬,从此再不见他们的踪影。通常这种传说都不被当真,然而在德国哈默尔恩城的博物馆里,却布满了与该城奇异传说有关的遗留文物。《星洲日报》这样介绍:《彩衣吹笛人之城》快乐星期天 2009-09-12 15:13 哈 曼(Hameln)是个小镇,但每年有大约1000万的游客涌入这个城市观光,不只是因为明媚的威悉河(Weser River)或者充满特色的建筑物,更多的是为格林兄弟的童话《The Pied Piper of Hameln》而来。这个童话稍微有点灰暗,不会是大人或小孩喜欢听的哦。话说1284年,这个城市闹鼠患,镇民都叫苦连天。有天镇上来了个彩衣吹笛手,他向镇长宣称他可以解决鼠患,但是要100个金币为酬劳。在约定期限的最後一天凌晨,吹笛手吹起了笛子,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整个镇子的老鼠 都涌了出来,就这样随著吹笛手走进威悉河,全都淹死了。不料镇长和镇民却事後反悔,只愿意付给吹笛手1个金币。愤怒的吹笛手离开小镇时,扬言要镇民付出惨 痛的代价。就趁镇上的大人们都上教堂做礼拜的时候,彩衣吹笛手悄悄返回镇上吹起笛子,这时,有130个小孩不由自主地尾随吹笛手,从此再也没有音讯。剩下 没失踪的两个孩子,一个是瞎子,一个是哑吧,所以根本没有办法告诉大人发生甚麼事。虽说是个童话,但是当年的确有捕鼠人这样的职业和小孩失踪的真实事件,只不过两者有没有关联就不一定。来到哈曼,仍能感受到无处不在的传说效应。从Deisteralle路口进入Oster街,可以看到地上有著一只只长尾巴的白色老鼠印记,尾随这些印记,就可以找到和吹笛手童话有关的建筑,如捕鼠人之家餐厅(Rattenfangerhaus)、婚礼之家(Hochzeitshaus)、市政厅前的捕鼠人喷泉塑像,都是游客必经之处。每年的5月至9月的周日12点,你可以在‘婚礼之家’前看到约30分钟由当地镇民准备的免费彩笛手之音乐剧。我刚好是在9月的周六前去,错过了,但还好等到了捕鼠钟的表演。虽然只有短短的5分钟,但是游客们都看得目不转睛哦!这里是哪里哈曼位於德国的西北部,是个在Weser河上的小镇。平均人口为六万。如何前往可程搭飞机抵达Hannover後,乘坐当地火车(DB BAHN)抵达哈曼,路程为约一个小时,车费大约11欧元。气候哈曼有四季,夏天酷热漫长,冬天也是冰冻漫长,建议春天或秋天才去。语言主要语言为德语,少数当地居民会说简单的英语。吹笛人与小孩失踪看来是真的,还有两篇博士论文研究此事呢:◆Hameln哈曼1284年,小镇因产面粉且环境脏乱,所以闹鼠患,因此产生一种叫「捕鼠人」的行业。正当镇民苦恼之馀,从外地来了一个穿著彩衣,手拿长笛,名叫「Bundtig」的人,向镇长说他可以帮忙把鼠患解决,但要100个金币做为酬劳。在约定期限的最後一天,彩衣吹笛手在淩晨吹起笛子,所有的老鼠竟然神奇地都跑出来跟著他走,他就把老鼠引到城外的威悉河,结果老鼠全部溺死在河中。事成後镇长及镇民却反悔,只愿意给他1个金币,而且嘲笑他只不过吹吹笛子,竟然想要那麽多钱。彩衣吹笛手愤怒地离开哈曼,扬言要镇民为此付出代价!6月26日星期天,在镇上的大人都上教堂做礼拜的时候,彩衣吹笛手悄悄回到镇上,吹起笛子,把130个小孩全部带走,从此再也没有消息。剩下没失踪的两个孩子,一个是瞎子,一个是哑吧,所以也没办法告诉大人发生什麽事。当时城裏只有1500人,五分之一的人口失踪是件很严重的事。而至今吹笛人带走孩子时走过的那条小巷,仍然禁止演奏任何音乐。这个故事裏的「捕鼠人」(又称彩衣吹笛人)和「小孩失踪」都是真有其事,但两者是否有关连就不一定。全世界的学者对此有各种不同的解说,如变成孩童十字军、移居东部、瘟疫、溺死等。但唯一证实的,就是所有人都一去不回。针对这个问题,德国有两本博士论文专门研究小孩失踪的可能原因,够呛吧!真服了他们! 格林兄弟和诗人歌德都曾在他们的作品中讲述过这个传说。来到哈曼仍能感觉到这个传说无处不在,从Deisteralle路口进入Oster街,随著路上一只只有著长尾巴的白色老鼠印记,就可以找到和吹笛手故事有关的建筑!如捕鼠人之家餐厅、婚礼之家、市政厅前的捕鼠人喷泉塑像、博物馆等,都是著名景点,每周三可看到重新演绎的音乐剧《Peied Piper of Hameln引鼠人传说》。今日这个故事与当年的笛声般具有神力,吸引来自各国的游客,不分男女老少,就这样乖乖跟在当地导游的後面,俨然形成另一种现代版的捕鼠人有趣景象。小镇老城区的美丽半木造房屋, 2楼3楼的墙壁逐层向前突出,这是因为以前房税是根据房子的占地面积计算,所以人们动脑筋尽量扩大楼上房间的使用面积。哈曼房子不少具有风格浪漫的凸窗,这是受荷兰建筑影响,集市广场上的Dempterhaus、捕鼠人之家及莱兹馆都是这类的代表。1、Rattenfangerhaus捕鼠人之家 与 Bungelosen str.布根罗森街据说,当年格林兄弟就坐在餐厅窗前的位子,一边听居民讲故事,一边美滋滋地享用招牌菜「老鼠尾巴」。如今这道菜原料已改为切碎的猪尾巴。捕鼠人之家餐厅旁边的小巷子-Bungelosen str.布根罗森街,据说就是儿童失踪的地方,墙壁上仍刻有儿童失踪的碑文。到今日仍维持禁止在这条街跳舞嬉闹的传统。街道两边到处都是老鼠和捕鼠人纪念品。独一无二的捕鼠人博物馆、老鼠市场等,为哈曼增添了「鼠城」的味道。
●始终不明白哈曼的一切举措究竟是为了什么…扎比家的复兴?确实,哈曼在剧中挂在嘴边都是“扎比家复兴”,开始实际上其内心中隐藏的并不是这样吧。大家都明白扎比家复兴的目的和理由,就是恢复扎比家的支配体系,然而哈曼真正的思想是操纵扎比家,肃清寄生在地球上的人类,创造一个新类型的社会。哈曼的这种想法归根到底也是以在米涅巴身边掌管政务的身份来实现。以往宇宙世纪战争的根源都是因为寄生于地球的人类,那部分的人,对于宇宙空间殖民地新生活场所已完善的情况不顾,执拗的居住于地球上,并以自己为中心对宇宙住民表现强权支配的贪婪姿态,正是因此不断培育出来的反感导致的绵延战争。哈曼的父亲马哈拉加是为了扎比家过度辛劳而病故的。还有哈曼的姐姐也是因扎比家导致身心衰弱在宇宙流亡中而逝去的。哈曼在剧中虽然并未有过”向扎比家讨还些什么”的言语,但是从为扎比家族竭尽全力而死去的角度来考虑,这种失去亲人责任理应该由扎比家来承担和负责,因此在阿斯迪隆多小行星地带的她也从未将这种报复的心表露出来,希望作为影子操纵扎比家并获得战争的胜利。仔细看起来就会明白这就是她想向扎比家讨还的东西,也是为家族复仇的一石二鸟之计吧。然而,为何新吉恩(也就是哈曼)最终会遭至败北,这与小时候父亲马哈拉加灌输的“吉恩”旧价值观,和她自己的“不相信别人”的能力所制限吧。●哈曼喜欢捷多这样类型的男人?确实哈曼在剧中多次主动的邀请捷多加入。甚至于冒险亲自到新·亚加玛上去。那么哈曼将捷多作为一个男人来看待的吗?回答是NO。哈曼喜欢的人,归根到底只有夏亚·阿兹纳布尔一个人而已。哈曼并非想获得与其他NEW TYPE间有的那种感应。这就与西罗克与莎拉的地位关系相同。NEW TYPE间如果没有能够共鸣的同志,的确是很寂寞的。尽管捷多有着非常强的战斗能力,只是并不是她真正喜欢的人,即便捷多能够到哈曼这方一起行动,这种感情也不知道何时能够培育得出来吧。这点上,从捷多的那种事事心不在焉的习性脾气也可以料想得出来。●为何在ZZ的最终回战不使用浮游炮?应该说从此时已经有了决定取胜捷多的心了吧。穿着标准服出战就是很好的证据。这样也就能够在宇宙空间说得捷多。但是为何最终没有取胜呢?…厌倦了残酷的生活,这就是那个时期哈曼的心境。身体在人间虚伪的交流漩涡中不断沉浮的哈曼看来,交流的两人彼此间只有脸上表面的友善,心中却是各坏心意。没有人能够进入自己那颗疲惫的心。格雷米的叛乱,也令她受到甚大打击。作为指导者身份来说,此刻也许非常容易想到以一死来解决一切。她战斗的最后一刻的表情:“これでやっと…自由になれる…”(终于…能够自由了…)也表明了意愿。“人は生きる限り一人だ!”对人际否定的哈曼,其内心深处中也在寻求着人性温柔的可能性。因此身体自然的指向了捷多。如果严格的说,终战捷多本身并非有着聚集灵魂意志的能力,而是那些意志愿意协力于他,认为 他的行动是正确的吧。●哈曼的父亲马哈拉加是基西利亚的侧近亲信?还是德金公王的亲信?根据书籍,马哈拉加是基西利亚的亲信。结论还是认为马哈拉加是德金的亲信居多。扎比家族表面上有“基伦派”、“基西利亚派”等存在,然各种事情的解决也并非划分得非常清楚的。并且还在当时阿克西斯需要一致团结生存下去的时刻,不属于任何派系的德金公王亲信马哈拉加被推选为指导者这一说法。对此一点的确是众说纷纭。●为何新吉恩会发生激烈的内乱?关于格雷米叛乱的事件,的确参与的并非只有格雷米的NEWTYPE部队,ラカン(拉冈)队在最初也带走了较大一部分军力至格雷米身边。但是为何会形成如此大的内乱呢?想想主要的原因应该是有几个的。首先,要从阿斯迪隆多地带说起。当时刚出任摄政一职的哈曼,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体制展开整顿行动,对立的高官和军人被排斥。这里被排斥者的郁郁怀恨终究会变成现实。还有,民众对政治不满也是反叛之苗萌生的一个原因把。哈曼也曾经被新吉恩的劳动者们咒骂过。对于不被国民爱戴的指导者,国家也不会长存下去吧。顺便提一下,对于新吉恩的资金补充困难情况,国民负担上了缴纳32%的重税,也就是说消费税32%。这种情况很严重吧。之后的,与吉恩共和国军的融合。吉恩共和国国民受到联邦傀儡政权的非难谴责,血气方刚的军官对于哈曼军势如破竹的快攻、以及哈曼的魅力所影响,决意与哈曼军联合。但是这些军官间各持有不同的主张,难以相互融合。这也是内乱的一个原因吧。哈曼自身也有问题。哈曼的影响力是非常高的,但是“阳光越强,浓荫也会越深”这种两面论下,反感的产生也是非常实在的。为了说得捷多,哈曼亲自造访新·亚加玛,对此许多新吉恩军官都表示嫉妒之感。认为自己被轻视。另外拉冈(ラカン·ダカラン)也并非那种任劳任怨的人:“ハマーンは、コロニー落としに贡献した俺にねぎらいの言叶一つなく、宇宙へ戻ったんだよぉぉぉ!”(哈曼对我的殖民地坠落贡献一句话不提就回宇宙了!)。综合以上诸多因素,激烈内乱爆发的理由并非凭空而来的。●夏亚是从阿克西斯逃走的?还是在哈曼的许可下前往地球圈的?这里有两种分歧意见。普遍认为夏亚是逃走的,因为不管怎么说此刻哈曼才是一个年仅16岁的女孩子啊,面对家族成员的不断逝去,能够支持内心的也只有夏亚了,这种情况下是绝对不会派遣夏亚回到地球圈侦察的。本来,夏亚担当的是哈曼的辅佐一职。辅佐的职责中不会有侦察这种远行任务吧。ガンダリウムγ作为军事机密来说,也没有理由被担任侦察任务的部队所携带走,因此也从某个角度暗示这是被窃取的。在半官方的《年轻彗星的肖像》中,哈曼在决定摄政之时,反复问夏亚是不是不会离开她,可见哈曼主观上绝对不希望夏亚前往地球。后来哈曼在明知有人要杀夏亚当时的恋人娜塔莉的情况下,明知娜塔莉已经怀孕的情况下,因为怨恨娜塔莉欺自己,没有相救。事后,夏亚前去询问哈曼,是否知道娜塔莉怀孕,哈曼没有回答,但是夏亚离开之时,哈曼流下了泪水。当晚夏亚捏碎了酒杯,决意离开,之后他以要去地球圈寻查为由要求带部下前往地球圈,并称不是个人决意。而哈曼不再主张和父亲一样不靠流血而独立,更令夏亚决意离开。哈曼反复说希望能从长计议,希望夏亚不要离开,但是夏亚的心意已决,哈曼只能被迫答应了夏亚。之后夏亚就不曾再联络。在这部小说中,NT专用MS设计是娜娜伊(就是《逆袭的夏亚》中的娜娜伊年少时)给夏亚的,是因为不能报答娜塔莉对自己的照顾之恩,所以决定把资料给夏亚,但是她的本意是留给阿克西斯和哈曼,不过夏亚带上这份资料前往地球圈。●普露与普露2,是以哈曼心的投影做成的角色?普露=阳普露2=阴这样考虑的理由:1、三人都同乘坐卡碧尼系列。2、普露与哈曼登场的时间是相同的,并且该话题名“ハマーンの黒い影”这个“?#092;い影”中,黑是卡碧尼MKⅡ,影应该指的是璞露。3、“重力下のプルツー”一话中普露2与普露之战。这是心中两种意念重合的结果,阴属性的普露2战胜了阳属性的普露,普露死亡。这一话中的虽然出于政治方面的原因使殖民地坠落属虐杀行径,也从另外一个方面反应出了哈曼心中两种力量的均衡。4、普露2与哈曼于最终话同时死去。哈曼为不使捷多的机体卷入自机爆炸的影响中,驱使卡碧尼后退而消散了。另外普露2也在帮助捷多不为コア3的爆炸所卷入,而从旁指导比查等人,最后也死去了……二人最终同样都露出了满足的笑容。从这4个方面应该可以间接说明些什么东西吧……在官方同人《年轻彗星的肖像》的最后,普露和普露兹有出场,哈曼希望多放她们出来玩,并说:“毕竟复制人不是机械啊。”●哈曼最终是否死亡……相信很多人与我一样对于哈曼的死报有着疑问……然富野监督自イデオン(传说巨神伊迪安)之后就一直保持有的“死による肉体という呪缚からの解放”(死得以从肉体的咒缚中解放出来)传统理念看来,的确…………
迪特马尔·哈曼 Dietmar Hamann性别: 男国籍: 德国出生城市: 沃尔达森出生日期: 1973年8月27日身高: 189cm体重: 76kg场上位置: 中场场上编号: 21所属团队: 曼城曾效力团队: 拜仁慕尼黑 纽卡斯尔联队 利物浦1998年出场次数:5次国家队出场次数:59场/5球1973年8月27日出生在德国瓦尔德萨森(Waldsasson),曾前曾在德国慕尼黑瓦克尔队、拜仁慕尼黑队以及英格兰纽卡斯尔联队效力过,1999年转会加盟利物浦队。赛季???俱乐部????出场?进球2000/2001 利物浦队???1999/2000 利物浦队???28??1?1998/1999 纽卡斯尔联队?23??4?1997/1998 拜仁慕尼黑队?28??2?1996/1997 拜仁慕尼黑队?22??1?1994/1995 拜仁慕尼黑队?30??1993/1994 拜仁慕尼黑队?5?? 1?国家队在韩日世界杯上,德国队没有了贝肯鲍尔、马特乌斯,也没有埃芬博格,除了门将卡恩之外没有突出的领袖。于是哈曼扮演了中场灵魂的角色,使得德国队一路杀入决赛。在2000年欧锦赛和98年法国世界杯上,哈曼已经显示出领军人物的气质。2004欧锦赛预选赛参加了前3场小组赛,后来因伤缺席了余下的比赛。俱乐部队1999年夏天转会利物浦。你知道吗?在德国与英格兰队2002年世界杯预选赛上,哈曼在温布利球场打入了最后一粒入球
迪特马尔·哈曼 Dietmar Hamann 性别: 男 国籍: 德国 出生城市: 沃尔达森 出生日期: 1973年8月27
罗伊 帕特里克 克尔(Roy Patrick Kerr)教授,1934年出生于新西兰,1959年在英国剑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是当代享有盛誉的物理学家之一。与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等近代物理学家一样,克尔教授不仅是物理学家,还是数学家、天文学家。他毕生从事广义相对论、引力论研究,做出了杰出贡献,尤其是解决了旋转黑洞(即克尔黑洞)的引力场和时空问题,催生了相对论天体物理、黑洞物理等新兴研究领域。1963年,年轻的克尔求解出爱因斯坦引力场方程的一组精确解,该解描述了不带电的轴对称旋转物体在其外部所产生的引力场和相应的时空,天文学中通常称之为克尔度规(Kerr metric或Kerr vacuum)。克尔的这一理论发现是革命性的,被许多当代著名的物理学家给予高度评价,被誉为是“所有物理学方程解中最重要的精确解”。克尔教授的这一理论发现具有重要的天文学和物理学意义,给天文学和物理学带来勃勃生机。尤其是随着类星体1963年被发现,天文学家认识到,类星体等活动星系核的能源不可能是恒星中的核聚变,而只能是其中心的大质量黑洞通过吸积周围气体释放引力势能,而这些黑洞都是旋转的,即克尔黑洞。
数学史上出现的三次数学危机,与其说是“数学的危机”,不如说是“数学哲学的危机”.下面我给你分享三次数学危机论文,欢迎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数学史上的三次危机的产生与消除,针对它们的本质浅谈自己的认识,实际导致这三次危机原因在与人的认识。第一次数学危机是人们对万物皆数的误解,随着无理数的发现,把第一次数学危机度过了。第二次数学危机是人们对无穷小的误解,微积分的出现产生了一种新的方法,即分析方法,分析方法是算和证的结合。是通过无穷趋近而确定某一结果。罗素悖论的发现,给数学界以极大的震动,导致了数学史上的第三次危机。为了探求其根源和解决难题的途径,在数学界逻辑界进行了不懈的探讨,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并在不知不觉中大大推动了数学和逻辑学的发展。
关键词:危机;万物皆数;无穷小;分析方法;集合
一、前言
数学常常被人们认为是自然科学中发展得最完善的一门学科,但在数学的发展史中,却经历了三次危机,人们为了使数学向前发展,从而引入一些新的东西使问题化解,在第一次危机中导致无理数的产生;第二次危机发生在十七世纪微积分诞生后,无穷小量的刻画问题,最后是柯西解决了这个问题;第三次危机发生在19世纪末,罗素悖论的产生引起数学界的轩然大波,最后是将集合论建立在一组公理之上,以回避悖论来缓解数学危机。本文回顾了数学上三次危机的产生与发展,并给出了自己对这三次危机的看法,最后得出确定性丧失的结论。
二、数学史上的第一次“危机”
第一次数学危机是发生在公元前580-568年之间的古希腊。那时的数学正值昌盛,忒被是以毕达哥拉斯为代表的毕氏学派对数的认识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万物旨数”。所谓数就是指整数,他们确定数的目的是企图通过揭示数的奥秘来探索宇宙的永恒真理,信条是:宇宙间的一切现象都能归结为整数或整数之比,即世界上只存在整数与分数,除此之外他们不认识也不承认别的数。在那个时期。上述思想是绝对权威、是“真理”。但是不久人们发现即使边长为1的正方形对角线不是可比数。这样毕达哥拉斯“万物皆数”是不成立的,绝对的权威受到了严重的挑战:一方面证明单位正方形对角线的长不是整数分数,按照他们的观点,这种长度不是数!另一方面,他们不承认自己的观点有问题,这就陷入了极大的矛盾之中,这是第一次数学危机。
三、第二次数学危机
第二次数学危机发生在十七世纪。十七世纪微积分诞生后,由于推敲微积分的理论基础问题,数学界出现混乱局面,即第二次数学危机。其实我翻了一下有关数学史的资料,阿基米德的逼近法实际上已经掌握了无限小分析的基本要素,直到很多年后。牛顿和莱布尼兹开辟了新的天地――微积分。微积分的主要创始人牛顿在一些典型的推导过程中,第一步用了无穷小量作分母进行除法,当然无穷小量不能为零;第二步牛顿又把无穷小量看作零,去掉那些包含它的项,从而得到所要的公式,在力学和几何学的应用证明了这些公式是正确的,但它的数学推导过程却在逻辑上自相矛盾。直到19世纪,柯西详细而有系统地发展了极限理论。柯西认为把无穷小量作为确定的量,即使是零,都说不过去,它会与极限的定义发生矛盾。无穷小量应该是要怎样小就怎样小的量,因此本质上它是变量,而且是以零为极限的量,至此柯西澄清了前人的无穷小的概念,另外Weistrass创立了极限理论,加上实数理论,集合论的建立,从而把无穷小量从形而上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第二次数学危机基本解决。
四、数学史上的第三次危机
1.悖论的产生及意义
(1)什么是悖论
悖论来自希腊语,意思是“多想一想”。这个次的意义比较丰富,它包括一切与人的知觉和日常经验相矛盾的数学结论,那些结论会使我们惊异无比。悖论是自相矛盾的命题,即如果承认这个命题成立,就可推出它的否定命题成立;反之,如果承认这个命题的否定命题成立,又可推出原命题成立。如果承认它是真的,经过一系列正确的推理,却又得出它是假的;如果承认它是假的,经过一系列正确的推理,却又得出它是真的。古今中外有不少著名的悖论,他们震撼了逻辑学和数学的基础,激发了人们求知和精密的思考,吸引了古往今来许多思想家和爱好者的注意力。解决悖论难题需要创造性的思考,悖论的解决又往往可以给人带来全新的观念。
(2)悖论产生的意义
疏忽学悖论是在数学学科理论体系发展到相当高的阶段才出现的。它是对数学学科理论体系可能存在的内在矛盾的揭示。虽然暂时引起人们的思想混乱,对正常的科学研究可能会形成一定的冲击,但它对于揭露原有理论体系中的逻辑矛盾,对于揭露原有理论的缺陷或局限性,对于这一步深入理解,任何和评价原有科学理念,对于原有的科学概念或理论的进一步充实完善和促进科学管理的产生都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科学研究提供新的课题和研究方向。
2.第三次数学危机的产生与解决
(1)第三次数学危机的产生
第三次数学危机发生在1902年,罗素悖论的产生震撼了整个数学界,号称天衣无缝,绝对正确的数学出现了自相矛盾。
罗素在该悖论中所定义的集合R,被几乎所有集合论研究者都认为是在朴素集合论中可以合法存在的集合。事实虽是这样但原因却又是什么呢?这是由于R是集合,若R含有自身作为元素,就有R R,那么从集合的角度就有RR。一个集合真包含它自己,这样的集合显然是不存在的。因为既要R有异于R的元素,又要R与R是相同的,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因此,任何集合都必须遵循R R的基本原则,否则就是不合法的集合。这样看来,罗素悖论中所定义的一切R R的集合,就应该是一切合法集合的集合,也就是所有集合的集合,这就是同类事物包含所有的同类事物,必会引出最大的这类事物。归根结底,R也就是包含一切集合的“最大的集合”了。因此可以明确了,实质上,罗素悖论就是一个以否定形式陈述的最大集合悖论。
(2)第三次数学危机的解决
罗素的悖论产生后,数学家们就开始为这场危机寻找解决的办法,其中之一是把集合论建立在一组公理之上,以回避悖论。首先进行这个工作的是德国数学家策梅罗,他提出七条公理,建立了一种不会产生悖论的集合论,又经过德国的另一位数学家弗芝克尔的改进,形成了一个无矛盾的集合论公理系统(即所谓zF公理系统),这场数学危机到此缓和下来。
现在,我们通过离散数学的学习,知道集合论主要分为Cantor集合论和Axiomatic集合论,集合是先定义了全集I,空集,在经过一系列一元和二元运算而得来的。而在七条公理上建立起来的集合论系统避开了罗素悖论,使现代数学得以发展。
三次数学危机是我们数学史发展中的一个奠基,他为我们日后更详细、深入的研究数学做了很好的铺垫,我我想以后也许会有第四次数学危机,但数学家也会把它化解掉,只有出现危机,才能使我们的数学研究达到更高的境界。
数学的产生和发展,始终与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新教材中,任何一个新概念的引入,都特别强调它的现实背景、数学理论发展背景或数学发展的历史背景,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到知识发展水到渠成。所以特别希望在教学中能不时渗透数学史的相关知识,充分发挥和利用数学史的教育价值,使学生通过了解数学史,而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地理解数学、感悟数学。
一、集合论的诞生
一般认为,集合论诞生于1873年底。1873年11月29日,康托尔(G.Gsntor,1845-1918)在给戴德金(JuliusWilhelmRichardDedekind,1831—1916)的信中提问“正整数集合与实数集合之间能否一一对应起来?”这是一个导致集合论产生的大问题。几天后,康托尔用反证法证明了此问题的否定性结果,“实数是不可数集”,并将这一结果以标题为《关于全体实代数数集合的一个性质》的论文发表在德国《克莱尔数学杂志》上,这是“关于无穷集合论的第一篇革命性论文”,在其系列论文中,他首次定义了集合、无穷集合、导集、序数、集合运算等,康托尔的这篇文章标志着集合论的诞生。
二、集合论成为现代数学大厦的基础
康托尔的集合论是数学史上最具革命性和创造性的理论,他处理了数学上最棘手的对象——无穷集合,让无数因“无穷”而困扰许久的数学家们在这种神奇的数学世界找回了自己的精神家园。它的概念和方法渗透到了代数、拓扑和分析等许多数学分支,甚至渗透到物理学等其他自然学科,为这些学科提供了奠基的方法。几乎可以说,没有集合论的观点,很难对现代数学获得一个深刻的理解。
集合论诞生的前后20年里,经历千辛万苦,但最终获得了世界的承认,到了20世纪初,集合论已经得到数学家们的普遍赞同,大家一致认为,一切数学成果都可以建立在集合论的基础之上了,简言之,借助集合论的概念,便可以建立起整个数学大厦,就连集合论诞生之初强烈反对的著名数学家庞加莱(JulesHenriPoincaré,1854-1912)也兴高采烈地在1900年的第二次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宣布:“借助集合论概念,我们可以建造整个数学大厦。今天,我们可以说绝对的严格性已经达到了。”然而,好景不长,一个震惊数学界的消息传出,集合论是有漏洞的!如果是这样,则意味着数学大厦的基础出现了漏洞,对数学界来说,这将是多么可怕啊!
三、罗素(BertrandRussell,1872-1970)悖论导致第三次数学危机
1903年,英国数学家罗素在《数学原理》一书上给出一个悖论,很清楚地表现出集合论的矛盾,从而动摇了整个数学的基础,导致了数学危机的产生,史称“第三次数学危机”。
罗素构造了一个所有不属于自身(即不包含自身作为元素)的集合R,现在问R是否属于R?如果R属于R,则R满足R的定义,因此R不属于自身,即R不属于R。另一方面,如果R不属于R,则R不满足R的定义,因此R应属于自身,即R属于R,这样,不论任何情况都存在矛盾,这就是有名的罗素悖论(也称理发师悖论)。
罗素悖论不仅动摇了整个数学大厦的基础,也波及到了逻辑领域,德国的著名逻辑学家弗里兹在他的关于集合的基础理论完稿而即将付印时,收到了罗素关于这一悖论的信,他立刻发现,自己忙了很久得出的一系列结果却被这条悖论搅得一团糟,他只能在自己著作的末尾写道:“一个科学家所碰到的最倒霉的事,莫过于是在他的工作即将完成时却发现所干的工作的基础崩溃了。”这样,罗素悖论就影响到了一向被认为极为严谨的两门学科——数学和逻辑学。
四、消除悖论,化解危机
罗素悖论的存在,明确地表示集合论的某些地方是有毛病的,由于20世纪的数学是建立在集合论上的,因此,许多数学家开始致力于消除矛盾,化解危机。数学家纷纷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希望能够通过对康托尔的集合论进行改造,通过对集合定义加以限制来排除悖论,这就需要建立新的原则。
在20世纪初,大概有两种方法。一种是1908年由数学家策梅洛(Zermelo,ErnstFriedrichFerdinand,1871~1953)提出的公理化集合论,把原来直观的集合概念建立在严格的公理基础上,对集合加以充分的限制以消除所知道的矛盾,从而避免悖论的出现,这就是集合论发展的第二阶段:公理化集合。
解铃还须系铃人,在此之前,危机的制造者罗素在他的著作中提出了层次的理论以解决这个矛盾,又称分支类型化。不过这个层次理论十分复杂,而策梅洛则把这个方法加以简化,提出了“决定性公理(外延公理)、初等集合公理、分离公理组、幂集合公理、并集合公理、选择公理和无穷公理”,通过引进这七条公理限制排除了一些不适当的集合,从而消除了罗素悖论产生的条件。后来,策梅洛的公理系统又经其他人,特别是弗兰克尔(A.A.Fraenkel)和斯科伦(T.Skolem)的修正和补充,成为现代标准的“策梅洛——弗兰克尔公理系统(简称ZF系统)”,这样,数学又回到严谨和无矛盾的领域,而且更促使一门新的数学分支——《基础数学》迅速发展。
五、危机的启示
从康托尔集合论的提出至今,时间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数学又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这一切都与康托尔的开拓性工作密不可分,也和数学家们的艰辛努力密不可分。从危机的产生到解决,我们可以看到,数学的发展跟提出问题和面对困难是离不开的,期间要经历无数的挫折和失败,但是只要坚持,终会走向成功。
矛盾的消除,危机的化解,往往给数学带来新的内容,新的变化,甚至革命性的变革,这也反映出矛盾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历史性动力的基本原理。正如数学家克莱因(FelixChristianKlein1849-1925)在《数学——确定性丧失》中说:“与未来的数学相关的不确定性和可疑,将取代过去的确定性和自满,虽然这次悖论已经找到解释,危机也已化解,但是更多的还是未知,因为只要仔细分析,矛盾又将会被认识更为深刻的研究者发现,这种发现不应该被认为是‘危机’,而应该感到,下一个突破的机会来到了。”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1》教师教学用,人民教育出版社
2.胡作玄,《第三次数学危机》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为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揭开了新的篇章,我国数学科学的研究出现了生机勃勃的景象,以下是我搜集的一篇关于三次数学危机探讨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从我国数学的发展看三次数学危机。
1 引言
数学中有大大小小的许多矛盾,比如正与负、加法与减法、微分与积分、有理数与无理数、实数与虚数等等。但是整个数学发展过程中还有许多深刻的矛盾,例如有穷与无穷,连续与离散,乃至存在与构造,逻辑与直观,具体对象与抽象对象,概念与计算等等。在整个数学发展的历史上,贯穿着矛盾的斗争与解决。而在矛盾激化到涉及整个数学的基础时,就产生数学危机。整个数学的发展史就是矛盾斗争的历史,斗争的结果就是数学领域的发展。
2 三次数学危机
第一次数学危机发生在古希腊,源于毕达哥拉斯的以数为基础的宇宙模型和数是可公度的信条。毕达哥拉斯认为,事物的本质是由数构成的,并以数为基础,构造了宇宙模型[1].在毕达哥拉斯看来,数就是整数或整数之比。但这一信条后来遇到了困难。因为有些数是不可公度的。这一矛盾,导致了毕达哥拉斯关于数的信条的破产,并进一步导致了毕达哥拉斯以数为基础的宇宙模型的破产。这在当时产生的震动太大了,因此历史上称之为第一次数学危机。
17、18世纪关于微积分发生的激烈的争论,被称为第二次数学危机[2].在17世纪晚期,形成了微积分学。牛顿和莱布尼茨被公认为微积分的奠基者。他们的功绩主要在于把各种有关问题的解法统一成微积分,有明确的计算步骤,微分法和积分法互为逆运算[3].由于新诞生的微积分方法中隐含着逻辑推理上的严重缺陷,导致了无穷小悖论[4].当时牛顿等人不能自圆其说,而且,其后一百年间的数学家也未能有力的回答贝克莱的质问,由此而引起数学界甚至哲学界长达一个半世纪的争论,造成第二次数学危机.
19世纪末分析严格化的最高成就--集合论,似乎给数学家们带来了一劳永逸摆脱基础危机的希望。庞加莱甚至在1900年巴黎国际数学大会上宣称:现在我们可以说,完全的严格性已经达到了![5]但就在第二年,一场摇撼整个数学大厦基础的暴风雨来临了,英国数学家罗素以一个简单明了的集合论悖论打破了人们的上述希望,引起了关于数学基础的新争论。他把关于集合论的一个着名悖论用故事通俗地表述出来。
它和其它一些集合论悖论一样,对数学发展的影响是十分深刻、巨大的,甚至可以说是动摇了整个数学的基础,并导致了第三次数学危机。
3 从我国数学的发展看三次数学危机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为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揭开了新的篇章,我国数学科学的研究出现了生机勃勃的景象,这是我们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也是我们党和国家非常重视科学技术的结果,
数学论文《从我国数学的发展看三次数学危机。中国科学院于1950年开始筹建数学研究所,1952年正式成立。全国各高等院校普遍设置了数学系,《数学学报》和《数学通报》复刊。1958年~1960年的大跃进时期,在极左思潮影响下,数学基础理论研究受到很大冲击,积极的一面是明确了向世界先进水平看齐的奋斗目标,也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线性规划得到大力推广并创造了切实可行的图上作业法,运筹学由此在我国发展起来。在发展我国高科技过程中,例如1965年9月17日,我国科学工作者在世界上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我们不能不承认,数学对于现实生活的影晌正在与日俱增。许多学科都在悄悄地经历着一场数学化的进程。现在,已经没有哪个领域能够抵御得住数学方法的渗透。因此,对于数学,特别是现代数学加以普及,使得数学和数学家的工作能对现实生活产生应有的积极影响,这已成为人们日益重视的课题。
4 总结
综上所述三次数学危机对数学的发展影响是巨大的。第一次数学危机中产生的欧几里德几何对树立天文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第一次数学危机使古希腊数学基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使古希腊的数学基础转向几何。第二次数学危机中波尔查诺给出了连续性的正确定义;阿贝尔指出要严格限制滥用级数展开及求和;柯西指出无穷小量和无穷大量都是变量,并且定义了导数和积分;狄利克雷给出了函数的现代定义;美国数理逻辑学家罗宾逊又利用无穷小量引进超实数的概念,建立了非标准分析,同样也能精确的描述微积分,解决无穷小悖论。第三次数学危机建立了实数理论,且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极限的基本定理,使数学分析建立在实数理论的严格基础之上,康托尔创立了集合论。而且还产生了公理化方法论和数理逻辑等一批新颖学科。我国以至世界各国的数学发展也都依赖于三次数学危机中产生的数学的新内容。整个数学的发展是一个层层深入、层层递进的过程。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数学室着.现代数学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张光远.现代化知识文库:二十世纪数学史话[M].知识出版社,1984.2
[3]袁小明.数学史话[M].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
[4]于寅.近代数学基础[M].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3.
理性与非理性的交叠对峙400多年来,在法国哲学的发展进程中,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一直是纠结在一起的两条主线.时而理性主义占主导地位,时而非理性主义占主导地位文艺复兴时期的蒙田是法国哲学的先驱,他对于17世纪的笛卡尔和帕斯卡尔产生了双重的影响.首先,蒙田的怀疑主义影响了笛卡尔“怀疑一切”的方法论和自由的批判精神.蒙田的座右铭“我知道什么?”运用古罗马时期的皮罗主义的论据来说明,一切事物都是值得怀疑的.蒙田被人们看作是具有批判精神的自由思想家.笛卡尔对于从经验获得的知识以及以往科学知识的怀疑,对现成的知识进行批判,敢于怀疑一切,都是受到了蒙田的影响.蒙田也影响了帕斯卡尔的非理性主义和人学.文艺复兴以来的一些人文主义者颂扬了人类的伟大、尊严和理性,而蒙田揭示了人类的渺小、可悲和信仰.这就使得帕斯卡尔在更高层次上进行综合,既让我们看到人的伟大和尊严,又让我们意识到自己的渺小和可悲;既看到人类理性能力的作用,同时又看到理性的无能和信仰对它的超越.帕斯卡尔充分肯定了几何学的作用,并且在他的科学研究中也广泛地运用了几何学中的证明和推演方法.然而,帕斯卡尔也认为几何学的方法是有限的.在他看来,过分抬高理性或理智的作用是一种理性的独断,而以人心或内心为基础的敏感性的精神、微妙的精神及精确性的精神和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人们的一种良好洞见力.在笛卡尔和帕斯卡尔之后,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都得以确立.18世纪是理性主义的时代.18世纪的法国哲学家将由上一个世纪的哲学家所确立的理性主义变成一种现实的政治原则.理性主义成为他们反对封建意识形态、勾画新社会蓝图的标尺.理性成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以往的一切都要在理性的法庭面前接受审判.19世纪是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双峰对峙的时代.19世纪的法国哲学中雷诺维耶的新批判主义和孔德的实证主义继承了启蒙哲学的传统,而比朗、柏格森和布隆代尔这三位改变法国哲学发展方向、奠定法国现代哲学基础的哲人,则继承了非理性主义的传统.到了20世纪,除巴什拉等人的科学哲学和结构主义哲学体现了理性主义的原则之外,萨特的存在主义是非理性主义,后现代主义也属于非理性主义的一种体现.德里达、福柯、德鲁兹等人追随尼采和海德格尔,对西方自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经由笛卡尔直至康德、黑格尔的形而上学传统进行了彻底的批判.但从总体上来看,20世纪的法国哲学是非理性主义占主导地位.可见,400多年来,在法国哲学的发展进程中,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一直是纠结在一起的两条主线.时而理性主义占主导地位,时而非理性主义占主导地位.这种纠结的状态一直贯穿始终.“进步”与“解放”的价值重估对于“进步”,后现代主义有一系列疑问:人类的历史是否真是在不断进步的?“进步”难道不是一种乌托邦式的理想?再则,“进步”真是一件好事情吗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法国从工业社会进入后工业社会,现代性和后现代性成为法国哲学讨论的重要主题.崇尚理性、自由、平等、进步的启蒙精神是现代性的突出体现.卢梭是现代性最早的批判者.他通过把自然和文明对立起来,对资本主义的文化、社会政治制度和教育方式进行了全面的批判.卢梭意识到,科学艺术的进步和发展是与人民的幸福相矛盾的,文化和文明的发展与人的道德水准未必成正比.因为假如现实生活中的文化被以奢侈、金钱和低级趣味为主体的时尚所左右,就会完全变成一种“金钱文化”和低格调的“俗文化”.卢梭认为,从自然状态进入到社会状态,就使人类从平等进入到不平等.人类社会每前进一步,不平等就加深一步.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评价卢梭这一学说时写道:“这样,卢梭就看到了不平等的产生是进步.可是这种进步包含着对抗,它同时又是退步……文明向前进一步,不平等也就向前进一步……压迫者被压迫,这就是否定的否定.”如恩格斯所说,卢梭的这部著作“可说是精彩地显示了自己的辩证的起源”.它不但是对人类只是在上帝面前才是平等的那种基督教封建学说进行思想斗争的武器;同时,它也包括了法国资产阶级的革命口号“平等、自由、博爱”.法国革命爆发以前35年,卢梭就不但已经认识到革命的必然性,而且在哲学上、在法理上证明了革命的正当性.当然,卢梭并不是认为,在社会状态中,人就注定是不自由和不平等的.恰恰相反,卢梭把不自由、不平等的社会状态看作是不合理的社会状态.卢梭想要实现的否定之否定,是使人在一种全新的社会状态中达到一种更高级的社会的自由和平等.后来,卢梭的这一思想深深地影响了黑格尔思想的形成.如何看待理性和进步,是法国后现代主义哲学所思考的两个问题.福柯等人反对理性的总体性、理性的暴力和理性的极权主义.“进步”以及与它相联系的“解放”概念也是后现代主义要“解构”的.对于“进步”,后现代主义有一系列疑问:人类的历史是否真是在不断进步的?“进步”难道不是一种乌托邦式的理想?再则,“进步”真是一件好事情吗?“进步”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后果呢?怎么看到“进步”所带来的人的自由的不断丧失、自然环境的不断恶化?对于 “解放”,后现代主义也有不同的看法.首先,后现代主义认为,“解放”是一个宏大叙事和元话语,是为后现代主义所摈弃的;其次,人的解放的过程也是逐渐取得主体地位、成为独立主体的过程,而主体的形成、建构过程,同时也是人逐渐被规训化的过程,因而最终是限制人、制约人,使人丧失自由.至此,后现代主义不仅解构了法国启蒙哲学的理性主义原则,同时还把启蒙哲学的“进步”和“解放”概念也解构了.最后,后现代主义认为,科学有可能使人走入误区,制造出灭绝人类的武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过度滥用,会导致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的破坏,使地球越来越不适于人类的生存;更为严重的是,科学不能解决人的精神问题——无论是人的道德、价值、理想信念,还是人的终极关怀等,都不是科学和理性所能解决的.人文与社会的多重呈现和其他国家的哲学相比较,法国哲学更注重对人和社会的研究.法国哲学家们不只沉湎于理智王国而缺乏情感,他们中的不少人同时又是诗人、文学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同欧洲其他国家的哲学相比,法国近代哲学似乎有以下几个风格和特征:第一,法国哲学一直贯穿着一种怀疑精神和崇尚理性的精神.怀疑精神和崇尚理性的精神可以说是同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如果说,怀疑是否定的、批判的一面,那么,崇尚理性则是肯定的、有建树的一面.怀疑的目的就是要崇尚理性,或者说怀疑只是理性的一种手段.从中世纪的唯名论者阿伯拉尔、文艺复兴时期的蒙田,到近代哲学的创始人笛卡尔、18世纪的贝尔、伏尔泰等人的怀疑论,这种敢向传统、权威挑战的怀疑精神,在法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甚至20世纪后半叶的后现代主义哲学也体现了怀疑精神.它怀疑被人们顶礼膜拜的理性主义和科学精神,怀疑历史进步论和启蒙精神,怀疑现代性和现代化的成果等.第二,人和社会是法国哲学聚焦的对象.自然和人是哲学的永恒主题.而和其他国家的哲学相比较,法国哲学更注重对人和社会的研究——爱尔维修注重人的灵性、强调人的精神性,把人作为一个文化的对象、教育的产物.存在主义哲学就是一种人学.而孔德直接就是近代社会学的奠基人.从涂尔干到结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他们都十分注重对于现代社会的研究.这些都应该看作是法国哲学对人类社会认识的贡献.后现代主义对于后工业社会的反思和批判,对于正在大力推进现代化的我们不亚于一剂清醒剂.第三,开放性.18世纪的法国哲学家极大地吸收了英国唯物主义哲学(特别是洛克的经验论),狄德罗还极大地吸收了莱布尼兹哲学中的辩证法因素.19世纪,不仅勒努维埃的新批判主义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康德哲学的继承,而且阿默兰的唯心主义和黑格尔哲学有着紧密的联系.“3H”(黑格尔、胡塞尔、海德格尔)、“3M”(马克思、马克斯·韦伯、马尔库塞)和尼采都是德国哲学家,克尔凯格尔是丹麦哲学家,弗洛伊德是奥地利的心理学家,这些哲学家的思想元素都影响着20世纪法国哲学的面貌.第四,社会参与性.法国哲学不是书斋里的哲学,而是与现实斗争紧密相连的哲学.法国哲学家不喜欢身居斗室去进行玄学的思辨,而更加关注社会的变革和政治的斗争.他们有一种使命感和时代感,是现实革命运动的积极参与者.第五,和文学有着不解之缘.法国哲学家们不只沉湎于理智王国而缺乏情感,他们中的不少人同时又是诗人、文学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不仅伏尔泰、卢梭、狄德罗等人是名垂史册的文学家、戏剧家、文艺批评家,擅长用文学来表达自己的哲学思想,比他们晚一些的柏格森、萨特和加缪,更是捧走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法国哲学的中国传播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学者对于法国哲学的兴趣逐渐超过了对德国哲学的兴趣.这种在学术兴趣点上的变化,和法国哲学自身的发展变化相关,也与中国哲学界学术生态的发展变化紧密相联从近100年来法国哲学在中国的传播来看,中国人对于法国哲学的主要兴趣大致集中在以下一些方面:笛卡尔哲学.中国人对笛卡尔哲学有着双重的兴趣:一方面是他高扬主体性的哲学和理性主义的认识论,另一方面是他的二元论哲学在物理学领域坚持了机械唯物主义、他的唯物主义对于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有着重要的启发、他的心身关系学说开启了西方心灵哲学之先河.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大陆对于主体性问题、认识论问题和对于西方心灵哲学研究的加强,笛卡尔哲学的地位越来越重要.18世纪的启蒙哲学和唯物主义哲学.由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这三位启蒙思想家所提出的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社会政治理论的重要理论来源.18世纪狄德罗、霍尔巴赫等人的唯物主义思想,是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理论来源.孔德的实证哲学.孔德的实证科学的方法论及其实证哲学的基本原则,是我们了解英美实证主义哲学的基础,对于我们理解实证主义和实用主义哲学、理解分析哲学和科学哲学都具有导引意义.孔德的实证社会学和涂尔干的社会学,被中国人看作是社会学的开山鼻祖.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在20世纪初,柏格森关于生命创造进化的哲学和达尔文的进化论、赫胥黎的天演论一起被传进中国,为当时想推动中国社会变革的知识分子提供了生命的活力.萨特等人的“存在主义”.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那场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之后,大学校园里曾经一度流行“萨特热”和“尼采热”.尽管萨特所强调的“存在先于本质”等一些极端个人主义和绝对自由观不尽合理,但他强调青年人要自我奋斗、自我创造,在自主选择的时候,要主动承担责任.这些观念正好契合了当时青年人乐于自我谋划、自我选择的想法,对于解放思想、焕发社会活力起到了正面的推动作用.法国现象学思潮.德国哲学家胡塞尔、海德格尔的现象学流传到法国,在法国产生了广泛和长久的影响,出现了现象学思潮.它对萨特等人的存在主义和德里达、福柯等人的后现代主义都产生了影响.近十年来,随着对于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研究的深入,年轻一代中国学者也对法国现象学家的研究和思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结构主义.上世纪末,中国研究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人类学和阿尔都塞的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学者众多.进入新世纪以来,对于拉康的后弗洛伊德主义的研究,在中国学界取得了新的研究成果.近几年来,对于深受阿尔都塞和拉康影响的巴丢的研究在中国也逐渐升温.后现代主义哲学.上世纪90年代以来,后现代主义在中国形成了新的研究热潮.包括德里达、福柯、利奥塔、德勒兹、鲍德里亚在内,都成为中国哲学专业博士论文的重要研究对象.这些哲学家的思想是对资本主义自身的发展、西方几百年现代化进程、尤其是西方的现代性理论的一种反省和批判.他们反对技术至上,反对过分强调以人为中心,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主张不能过分强调工具理性而忽视了价值理性等.这些观点对现当代中国的发展(尤其是科学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可以说,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学者对于法国哲学研究的兴趣逐渐超过了对德国哲学的兴趣.在上世纪80、90年代,中国对于17、18世纪法国哲学、对于存在主义和结构主义的研究感兴趣,而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学者对于法国哲学中的现象学思潮和后现代主义哲学的研究更感兴趣.这种在学术兴趣点上的变化,与法国哲学自身的发展变化相关,也与中国哲学界学术生态的发展变化紧密相联.
众所周知,澳大利亚是个年轻的国家,只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她的 文化 是英国文化的移植和再创造。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澳大利亚文化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试论澳大利亚文化认同转型
摘 要:澳大利亚的文化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土著文化阶段、民族文化阶段和多元文化阶段。其每一阶段向另一阶段的转化都有历史和现实等多方面的原因,但年轻的澳大利亚是在多次的文化认同转型中走向成熟的,其发展历程提供了一个成功的利用外界发展自身的典范。
关键词:澳大利亚;文化认同;转型
对于澳大利亚文化性格的建立,黄源深老师在其著作中有精辟的见解。他认为澳大利亚的文化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土著文化阶段、民族文化阶段以及多元文化阶段。土著文化即在澳洲延续四万年的原住民文化,虽然几近被随英国殖民的西方文明所入侵与扼杀,但仍对后来澳洲文化的发展存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至于民族文化阶段则是从1788年英国进入澳洲的殖民文化开始,经过了一段长时间的演化,才逐渐发展成可称为“澳大利亚文化”的相对独立性格。就在其移民社会丰富内涵以及开放发展的趋势下,澳大利亚民族文化多元性渐成为其文化社会的重要成份。自70年代起,这种对多元宽容态度的提倡,便成为澳大利亚政府主要的文化政策方向。黄源深认为,澳大利亚的当代文化表现在社会层面上是粗犷豁达、平等实际、物质文明、浪漫无羁。这种民族文化融合了宽容多元的精神,在多元异种文化刺激下而能绽放出丰富的生命力。
18世纪经历圈地运动及工业革命的英国,大量的农村人口为了谋生而集中到城市。然而过度拥挤的人口以及高消费使得谋生并不容易,城市里出现了大批穷苦的劳工及贫民。面对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与尖锐摩擦造成的各种社会问题,城市里犯罪率不断上升,英国政府的对应 方法 则是不断加重及扩大刑罚严惩以期吓阻。为了解决监狱人满为患及城市人口过度拥挤的问题,英国政府开始将囚犯流放至美澳等地,且往往将底层民众所犯的轻罪加重判刑以符合流放标准。如此做法一方面可以舒缓城市人口压力及社会问题,二来又可以拓展海外殖民地。
由于在北美爆发脱离英国的独立战争,澳洲成为英国政府继北美之后替代流放罪犯的地方。1788年,英国派出由菲利浦总督(Arthur Phillip)率领的第一舰队载来首批移民抵达澳洲,罪犯及军人构成了澳洲这批最早移民的主要成员,其后在澳洲发现金矿后及移民奖励政策下,自由移民才逐渐成为多数,直到1868年全澳废除流犯政策为止,英国已经在澳洲流放多达168,000名罪犯。在今天,一般便以1788年作为现今澳大利亚联邦创建所能追溯到最早的一年。
这种罪犯流放史的 经验 ,对澳大利亚民族的集体心理可能构成了深层的影响。1788年1月26日,菲利浦总督在悉尼湾(Sydney Cove)举办了简单隆重的典礼,宣告英国新南威尔士殖民地的正式成立,后来更成为澳大利亚联邦的 国庆节 。然而对今天的澳大利亚人民而言, 1788年并不是一个纯然荣耀的一年。1788年是英国正式将势力伸入澳洲建立殖民地,同时也是首批发配澳洲之流犯抵达的一年;它象征的是英国的荣耀,而不是澳大利亚的荣耀。和怀抱梦想前往美国的清教徒相比,这些澳大利亚早期的移民特质也不一样。这些早年来到澳洲的人们并非为寻找新天地而来,而是一群被英国政府及社会所放逐到遥远荒陆的有罪之人和社会底层民众,他们是被迫待在澳洲的一群无奈的英国人。在这个背景下早期移民澳大利亚的群体自然较难积极发展出独立的自我价值及荣耀,他们的荣耀理当来自于大不列颠帝国殖民的延伸,然而却是原本在国内的社会地位、文化、生活水平都较为低落的一群。澳大利亚在过去对母国的心态可以说是景仰却隐含有相形自卑的潜在意识,这使得他们早年似乎不断的在寻求英国的认同,并强调以身为不列颠人的身份为荣。这种自信的失落让他们可能特别意识到并强化在面对非西方文明时的优越感。
此外,在澳大利亚的早期移民建立其以白种移民为主社群组织后,便一直想象着一个脆弱的自我。这种想象的来源因素很多,除了前所提及的政经历史发展因素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可能是其孤立偏远的地理位置所致。澳洲的偏远位置、晚起步的发展、相对稀少的人口,都让早年的澳洲白种移民感到不安,担心自己被西方遗弃。这种脆弱性的想象带来不安,使澳洲希望尽可能的以各种方式确认自己居于西方国家,并以身为大英帝国的一员为其归宿。而在外在物质的联系上,早期的澳洲移民时常必须依赖母国的接济,在经济开始发展后,与英国以及日后与美国的贸易,构成了经济上最大的支柱,而其国防在二战前更是依赖英国的保护。在这种脆弱不安感和前所提及的自信相对失落的背景下,澳人便倾向于追求心理上的归属感及外部实质上的依赖,导出澳人比 其它 国家更在意确保自己身为优越西方的一份子,且与强大英美均维持好友。
臭名昭著的白澳政策便可能在这种心态下成为澳大利亚联邦成立时的基本国策,对于中国和日本等亚太劳工移民的进入,澳大利亚以白人为主的社群在早期显得相当忧虑,澳人因为特别在意自己的西方身分而刻意对亚洲移民加以区隔歧视。如前所述,由于在西方世界内的自信相对不足,澳人在面对非西方文化时因而特别易于产生优越感,藉由歧视他们来获取自信失落的慰藉。虽然身处亚太,但澳大利亚过去在论述上认为亚洲是“另一个世界”,然而由于他们实际在地理位置上又和“另一个世界”较为接近,加以前述脆弱性的想象,使得他们对于“亚洲黄种人”可能带来的威胁特别敏感。让澳大利亚早期在亚洲特别感到威胁的国家有二,一为甫成为新兴强国的黄种日本,二为拥有庞大人口且被西方世界认为是最能代表“东方”的中国。一直到二次大战后,在澳洲开始转向多元开放的五零年代以前,澳人有很长的一段时间都是从纯粹西方国家的角度来想象自己,并透过英美来认识世界。
澳大利亚对母国英国从崇拜并安于其传统关系,到产生不满与 反思 ,在历史上有一次重大事件可作为转折点。澳大利亚早年在外交上仅关注于与母国的联系,对外并未有太多独立发展的外交政策,在外交制度上甚至由英国来代表澳大利亚。二次大战期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在日本南侵瓦解大英帝国在东南亚的防线已经兵临澳洲本土之际,英国首相丘吉尔否决了澳洲朝野的求援请求,还准备将澳洲在中东战场的精锐第七师军团调往缅甸支持。在危急时刻澳洲国会通过召回澳洲第七师的决议,出身工党的科廷(John Curtin)并在激辩中发表了著名的演说,宣告澳大利亚认为太平洋战争对澳洲而言是一场主要的战争,澳大利亚应该要有自立的能力,并且在外交上将转而关注与美国的合作。太平洋战争确实引起了澳洲对自我身份的反思,澳大利亚意识到自己是一个位于亚太的国家,而日本兵临城下与英国轻视帝国边陲战场的态度,强烈刺激了澳大利亚要保卫“自己”的这种想法,促成澳大利亚有别于大英帝国的自我独立意识。
二战后澳大利亚转向追随美国,然而这种追随已经和过去从属英国的关系不一样,澳大利亚和美国在历史记忆中的政治位阶同属独立后的英国殖民地,美国像是澳大利亚的一个优秀的兄长。在这个时期,澳大利亚在政治上的主体性已渐崭露。二次大战结束后,澳大利亚积极参与国际社会,和欧美各国有了实质性的政治交流和平等地位。在冷战格局下,澳大利亚追随着美国以两大阵营对峙的观点来认识世界。1972年,工党领袖惠特拉姆(Gough Whitlam)成为澳洲,取代了战后长期执政有着亲英美传统的自由党,采取了反战等非亲美策略,开启了新澳大利亚外交政策上崭新的一页,同时白澳政策也在此时正式被废除。
不久之后,发生全澳震撼的政治事件,1975年工党的经济政策失误导致政治陷入僵局,惠特拉姆向时任总督一职的克尔(John Kerr)请求参议院改选,而寇尔竟宣布以总督职权解除民选惠特拉姆的职务。这个事件确实激起澳洲民众再次对自我走出英国关系的省思。且在此之前英国加入欧盟的这件事,其实已经对澳大利亚传统亲英的人士造成相当大的打击。70年代,先是美国反传统的浪潮影响到澳大利亚新兴社会风气,且各国移民的大量加入,使得多元民族的现实打破了文化一元的情况,澳大利亚政府在80年代宣布采取“多元文化”作为正式的政策方向。
澳大利亚所呈现的文化多元性似乎与美国不同,其既想要改变过去依附推崇英国文化作为唯一主流的立场,然而在自我价值相对薄弱下并没有很强的主体文化基础。由于他们不似美国拥有“美国精神”般的也有某种澳大利亚精神,或说澳大利亚精神是在后来才逐渐形成并以开放、多元和自然为期待,因此他们的文化主体性质可能更易接受各种外来的刺激影响。美国文化的多元性是将各种文化吸纳进美国这个主体,然而澳大利亚的文化主体则由于没有强烈的基本元素,而使得各种外来文化更容易生存且可能直接形塑文化构成,宽松开放的文化主体使澳大利亚能去追求展现出一种“世界性”特质的理想。
这种澳大利亚对自己拥有“世界性”期待的理想,除了表现在尊重国内的多元文化共生外,还展现在澳洲对国际事务的态度。澳洲自二战后便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在对事务的意见上,努力表现超然中立,从一种以世界为考虑的高度上去思考。在这种世界性的展现中,澳人可以找到了心理上属于自己的价值与荣耀。且由于站在这种高度去思考,而使澳大利亚能对以往极依赖的“西方”世界有所批判,例如在环保、军事等议题上皆曾与传统西方国家对立,而人权议题更在白澳政策废除后成为外交主题之一。澳大利亚对追求世界性的开展和对澳洲自我定位的省思是相关联的,澳大利亚在走出英国、反省一昧追随美国以及放弃极力确保自己为西方欧洲国家的进程中,开始逐步整理自己的身份定位。这时,澳大利亚的地理偏远位置反而能有利于在国际发声时显得超然中立,而国内多元民族文化的提倡以及原民传统则留下的自然思维等,皆有利于其对世界性追求的开展。
澳大利亚的多元文化并不是说她的亲英美传统消失了,事实上无论是亲英美策略或者以国家战略利益考虑的态度一直都存在。而在社会上的各种文化元素中,根源英美的文化生活方式仍然是最强势的主流。英语能说得好,可说是在当地生活获得尊重的必要条件。白澳政策虽然已经废除,但部分澳洲白人仍有这种排斥亚裔以及多元文化政策的想法,白人作为主流优越的印象也仍存在一些澳洲民众的心中。1998年由激进种族主义者汉森(Pauline Hanson)所创立的一族党(One Nation Party),主张排斥非白人移民,尤其针对影响日益增加的亚裔文化,该党竟在当年的选举获得89席中的11席国会席次。虽然一族党后来遭到不分族群许多民众的多次抗议并衰微解散,但可知种族主义思维仍然存在于澳洲,并可获得一些支持。
年轻的澳大利亚是在多次的文化认同转型中走向成熟的,原因就在于澳大利亚是一个善于利用、借鉴他国的国家。这种拥有多元性、开放性、世界性的自我期待,使澳大利亚社会逐渐走向开放和多元化,正在面向世界、融入世界。
(作者单位:西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 Dalrymple Rawdon. Continental Draft: Australia’s Search for a Reagional Identity. Burlington, Vt. : Ashgate. 2003.
[2] Lachlan Strahan. Australia's China : Changing Perceptions From the 1930s to the 1990s[M].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
[3] 黄源深. 澳大利亚文学史〔M〕. 上海:上海外语 教育 出版社,1997.
[4] 黄源深:从孤独中走向世界―澳大利亚文化简论[M],浙江人民出版社,1994.
[5] 阮西湖 . 澳大利亚民族志 [M]. 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4.
[6] 吴祯福 . 澳大利亚历史 [M]. 北京:北京出版社 ,1992.
[7] 张安:.澳大利亚民族文化心理的自卑与优越 [J], 《湖北大学学报》(哲社版),1997.05
[8] 张秋生:澳大利亚与亚洲关系史[M] ,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9] 张天: 澳洲史 [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
试论澳大利亚多元文化教育
摘要:澳大利亚一直以来就是一个移民的国家,而澳大利亚的多元文化教育政策确保了多民族文化的平等和谐发展,不仅丰富了国家的教育资源,而且使得社会得以全面的发展。澳大利亚的多元文化教育独具特色,这不仅反映在国家政策提供的有利保障,而且在具体的实施方法、策略、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关键词:澳大利亚;多元文化教育;多元文化教育政策;民族教育
一、 澳大利亚多元文化政策的形成与发展
澳大利亚从一开始就是一个移民的国家,移民的情况决定了社会的性质。其主要经历了三次大的移民浪潮:澳大利亚第一次移民潮是土著人,他们大约在6万年前到达澳洲。他们代表着一种充满活力的文化遗产,对现代澳洲具有极大的重要性。第二次移民浪潮从1788第一船队登陆植物湾起到1945年,主要是英国人和爱尔兰人移民。1847年,90%的澳洲人口是英国人,其它来自欧洲.只有不到l%来自亚洲。第三次移民潮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澳洲接收了来自许多非欧洲国家与地区的新移民。这些新移民以他们不同的方式影响和改变着澳大利亚的社会状况,尤其是近些来自印度支那的难民潮也更深地影响着澳大利亚社会特性。移民,澳大利亚这一主要的社会元素,给澳大利亚社会打上了多元文化的印记。
与此同时,移民结构的改变也决定了澳大利亚移民政策的发展演变。同时,澳大利亚的移民政策也经历了三个主要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同化阶段(190l一20世纪60年代中期),1901年制定的这个移民限制法将移民的范畴仅仅局限在英国和爱尔兰,所有在澳洲定居下来的移民都应接受澳洲主流文化的同化,以便尽快融入澳大利亚社会。第二个阶段为融合阶段,即20世纪60年代至1972年,出于改善国际形象的迫切要求和迫于国际社会的压力,同化政策开始改变。1966年政府开始改革移民法,并对非欧洲移民的限制进行了修改,允许“杰出”非欧洲移民澳大利亚,也对“白澳”政策进行了抑制。随着1972年惠特拉姆政府正式终止这个限制性的政策,并提出了尊重移民地位的主张。他指出解决移民政策就是多元文化主义。第三阶段是自1972起多元文化的实行。1973年,“多元文化”被政府正式提出,各个少数民族积极回应,纷纷成立全国性的组织以便在主体文化中能够提倡或体现他们的传统与语言。
自1979年起,澳大利亚成立了多元文化事务学院.旨在进一步提高人们对多元文化的认识,加强澳洲社会的凝聚力,促进民族之间的理解与宽容。之后到1989年,多元文化事务顾问委员会在广泛咨询和接受建议的基础上,制定了《关于多元文化的澳大利亚队国家议程》,并且确定了多元文化的三个方面,即文化认同、社会公正以及经济效益。随着这一议程的提出,澳大利亚多元文化政策逐渐趋于完善,最终被确立为澳大利亚处理民族文化多样性问题的一项基本国策。到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新的国际形势下,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对移民政策进行了新的调整,并且明确要坚持多元化的原则。1996年,霍华德向众议院提出了新的移民法案,重申文化多样性原则和无歧视的民族政策,议会一致通过。1999年,澳大利亚国民多远文化咨询委员会在名为《新世纪的澳大利亚多元文化主义:趋向包容性》的 报告 中阐明了澳大利亚多元文化政策的方针原则和今后的发展方向。2000年,澳大利亚政府建立了多元化澳大利亚文员会,对多元文化进行监督和管理。2003年,澳政府再次颁布《多元文化的澳大利亚:多元一体》,重申澳大利亚多元文化政策发展的战略目标和重要举措。
二、 澳大利亚多元文化教育的形成和发展
澳大利亚多元文化教育政策市随着多元文化政策的产生而产生,但是它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20世纪70年代以前,澳大利亚一直奉行“白澳政策”,拒绝非欧洲地区的移民。当时澳大利亚的教育模式主要是借鉴英国的,实行同化教育,而且教育的对象主要是来自欧洲的白人移民。也就是说,澳大利亚的土著居民和非欧洲移民接受到的教育是非常有限的。政府对移民学生采取“被动的通话教育”政策,政府认为移民学生自己必须主动去适应学习环境、语言和学习习惯,学校没有义务和责任做出任何改变,政府只允许学校使用英语进行授课,限制其他语言在课堂中的使用。
然而,变革不是在一瞬间完成的,它并没有得到现实的尊重。到了80年代早期,澳大利亚所有的州几乎都接受了多元文化政策。可以说,在澳大利亚,没有哪个学校没有受到多元文化政策的影响。教学资源的编制也反映了教育部门的政策。虽然各州的政策努力使教师融入到多元文化的政策中来,但是,真实的落实,尤其是没有较多移民学生的学校里,这些政策的落实都只是象征性的。也就是说,澳大利亚整个课程体系的实施都是各行其道,没有一个系统的标准,这就导致了1984年国家多元文化教育咨询文员会的建立。1973年.政府组建了多个移民教育调查委员会,并在各州学校成立组织委员会,并细致地调查了移民 儿童 的教育问题。20世纪70年代,澳大利亚掀起了一股多元文化教育浪潮。到80年代,澳大利亚各州已完全接受了多元文化教育政策。从80年代初期开始,联邦政府以及各州开始制定各种形式和层次的多元文化教育实施方法。1987年中期,联邦政府又制定出了国家语言政策,提出“非英语教学语言”。这就肯定了英语之外的其他语言的价值,并提供资金在中小学、成人教育机构中进行英语为第二语言和非英语语言的教学研究。1989年出台的《关于多元文化的澳大利亚议程》为多元文化教育提供了实施纲领。该议程的实施,使得来自不同家庭、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学生的经历和传统得到充分的尊重,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并且承认所有学生对学校、社区及社会所作的贡献。另外,联邦政府还制定了发展和提高土著居民教育的政策,以增加土著居民的教育、就业的机会。从此,澳大利亚由多民族、多种族人口形成的多元文化社会教育事业开始得到全面发展。
三、 多元文化教育政策的具体体现
(一)政府为多元文化教育提供资金支持
澳大利亚政府非常重视多元文化课程的开发,并成立组织了相关部门负责多元文化教育以及多元文化课程。国家设立多元文化教育委员会,各个州成立多元文化教育的政府顾问委员会或相应的管理机构,为多元文化教育提供足够的资金保障。不仅如此,澳大利益对土著居民的教育问题也日益重视,各州政府不但拨资金以提高土著学生入学率和教育质量,还在进行教育拨款时向土著学生较多的地区和州倾斜。
(二)构成了一套多元化的课程体系
澳大利亚政府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采取多元文化政策,为多元文化创造有利的条件,联邦政府和各州都高度重视并支持多元文化课程的开发,并且成立相关的部门负责多元文化教育和多元文化课程。澳大利亚多元文化课程反映在课程文化背景、课程目的、课程设置以及课程管理实施中。课程的设立可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已有的知识水平,充分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满足学生的兴趣和要求。澳大利亚强调国家执行多元文化主义,而国家统一推动多元文化课程是其多远文化教育的一个新特点。澳大利亚在全国范围内把普通教育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所有人都必须重点学习的共同基础课程,其内容包括社会认为一切成员都应具备的知识观念、本领和价值观,具有规定性。另一部分是选修课程,是一套可以根据学生愿望、兴趣、才能以及社会经济和文化环境的需要来确定的内容,由各州、各校自行选择。在课程管理方面,澳大利亚中小学实行分权、民主化的管理模式。联邦政府不直接管理全国中小学的课程.只对各州中小学课程发展给予指导和资助。学校也为教师提供课程发展的空间,允许教师自主开发多元文化课程。
(三)保护和发展本国语言的多元化特点
澳大利亚政府为了保护本国语言的多元化特色,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开始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政策。1997年澳大利亚颁布了《语言问题国家政策》,这是澳大利亚第一部明确的官方语言政策。该政策规定了英语为澳大利亚的国语和官方语言,并一直坚持以下四条澳大利亚语言规划的基本原则:(1)确保英语的支配地位;(2)保护其他语言的稳定发展;(3)提供英语外其他语言的服务工作;(4)提供学习第一语言的机会。同时注重土著语言的保护和研究。
(四)注重多元文化师资的培养
学生背景的多元化给教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这就使得教师必须学习如何满足多民族学生的需要,必须设计、安排出可行的课堂管理制度,必须设计有文化交融的课程进行教学。政府还在高等教育院校设置教师培训专业项目,主要为从事多元文化教学的各级各类学校培养教师,要求教师必须具有使用多元文化教学的知识和技能,使用批判性的教育方法和成熟的语言教学。此外,政府还招聘和培训土著教职员工,以最大限度的满足土著学生的需要,同时要求所有任课教师掌握土著居民的历史、文化和语言。政府为加强土著教师队伍建设,还制定了一系列的 措施 对土著居民教育的教师给予种种优惠等。
四、 澳大利亚多远文化教育对我国民族教育的启示
我国作为一个由多民族组成的发展中国家也面临着经济发展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的冲突与和谐,面临着处理教育一体化与多元化之间协调的问题。我国一直在不断努力探索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途径与模式,经过建国几十年的建设与发展,少数民族教育已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如何切实提高教育的质量还是我们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澳大利亚宽容、开放、民主的多元化教育模式为我国民族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和实践借鉴价值。
(一) 必须确立民族教育的多元化教育理念
我国的民族教育与澳洲多元文化教育在发生的背景、实施的内容和方法、目标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虽然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有各个级别的民族学校,甚至有民族学院和民族高等院校,但到目前并没有形成完整而科学的民族教育体系。长期以来,民族教育作为普通教育的一个补充部分,民族性没有得到体现;也没有形成独具特色的民族教学论;双语教育也是停留在摸索阶段.并没有一套体系遵循;课程设置上忽视民族 传统文化 建设,民族学校与内地同科目,开展“应试”与“升学”教育。因此,我国的民族教育要坚持开放、民主、宽容的态度,认识到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确立多元文化理念。充分体现我国社会的多元文化性,这样才能使教育的发展既有国家的一体性又彰显民族文化的多元化。
(二)教育政策要向民族教育倾斜
澳大利亚制定为多元化教育的实施和执行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条文、法令、法规等,从而为澳大利亚多元文化教育的发展和顺利实施提供了法律上的保证和政策上的依据。此外,这些法规法律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每项法律法规的制定都有相应的人员、财务和组织机构做保障。我国在制定公共教育政策时,要按照民族地区教育优先发展的思路。在政策制定、实施、资金保障层面要确保我国民族教育多元化发展,建立民族地区教育补偿机制,加快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普及和教育均衡发展。我们要将澳大利亚多元文化教育理论、具体措施与我国的国情结合起来,促进其本土化转化。
(三)为培养多元文化师资力量提供必要条件
师资力量的提高和完善是多元文化教育得以顺利开展的必备条件。我国师资培养课程体系基本上全国趋同,很少有涉及对教师多元文化教育知能的训练。因此,我们首先必须要改善现有的多元文化背景中教师培养的课程设置.更新多元文化教师的教育观念,将培养具有多元文化教育知能纳人多元文化背景中教师教育的培养目标。其次,少数民族可以聘请民间的一些艺人、长者、学者担任民族学校的客座教师,不定期和教师进行座谈交流,帮助教师加深对少数民族文化、历史、风俗习惯等的理解,进一步提高民族地区教师的业务水平。与此同时,学校和教育部门要定期定向拨款资助教师培训,同时注重对教师多元文化知识和跨文化教学能力的专业训练,能够使教师顺利应对跨文化的教育教学情境,辨别学生不同文化的行为模式,使用学生熟悉的教学法,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参考文献]
[1] 孙燕. 澳大利亚的多元文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时代教育.2011.1.
[2] 孟凡丽.多元文化背景中地方课程开发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3] 杨洪贵.战后移民与澳大利亚人口变迁[J].渝西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2.5.
[4] 姜峰,刘丽莉.澳大利亚《土著民族教育(目标援助)法案》[J].中国民族教育,2009,(5):41—43.
[5] 郑信哲.澳大利亚的民族教育发展特色[J].世界民族,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