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中国画的演变过程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中国画的演变过程论文参考文献

美术论文参考文献摘抄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下面是我整理的美术论文参考文献摘抄,欢迎大家分享。

[1]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

[3]张法.中国艺术_历程与精神[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5]王瑞成、宋清秀.中国文化简史[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

[6]贺西林、赵力.中国美术史简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7]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美术史系、外国美术史教研室.外国美术简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

[8]孔六庆.中国画艺术专史_花鸟卷[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8.

[9]陈传席.中国绘画美学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10]王伯敏.中国绘画史[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

[11]张建军.中国画论史[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

[12]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5.

[13]顾丞锋.西方美术理论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14]王朝闻.美学概论[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15]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16]李泽厚.华夏美学[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

[17]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18]朱狄.当代西方美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19]邓福兴.中国古代美术批评史纲[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

[20]徐书城.宋代绘画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1] 孟艳双. 北宋山水画审美思想在现代城市山水画中的运用研究[D]. 燕山大学 2014

[2] 陈跃. 数学多媒体教学初探[J]. 职业. 2010(23)

[3] 伍健. 多媒体数学教学软件的创新与应用[J]. 南昌高专学报. 2011(02)

[4] 葛晋,张文敏. 多媒体数学教学探析[J].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02)

[5] 金昊. 多媒体技术辅助立体几何图形教学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 2013

[6] 田毅. 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5(23)

[7] 李芹. 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南昌高专学报. 2005(04)

[8] 吴华,宋西红,盛晓明. 网络多媒体课件系统与数学教学的整合[J]. 数学教育学报. 2004(01)

[9] 周建明,薛有奎. 多媒体数学教学尝试[J]. 潍坊教育学院学报. 2000(03)

[10] 孙济生,刘向群. 多媒体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J]. 教育信息化. 2004(10)

[11] 彭慧. 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探索[J]. 成功(教育). 2011(03)

[12] 周杨静,刘志峰. 设计类课程多媒体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研究[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9(06)

[13] 马晨. 多媒体技术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及对策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 2007

[14] 蔡静. 多媒体背景下的展示设计研究[D]. 南京艺术学院 2009

[15] 乔韦. 当代中国山水画形式美表现分析[D]. 西北民族大学 2014

[16] 姚佳. 浅谈写意人物画之“意”与漫画之“漫”的联系[D]. 西北民族大学 2014

[17] 刘莉. 色彩运用在冯远写意人物画中的情感体现[D]. 西北民族大学 2014

[18] 孔瑞娜. 藏族题材写意人物画初探[D]. 西北民族大学 2014

[19] 高燕. 中学语文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效能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 2010

[20] 沈霞. 多媒体技术在新职业英语教学应用中的设计研究[D]. 北京工业大学 2012

[1] 陈萍. 莆仙宫庙壁画艺术研究[D]. 福建师范大学 2012

[2] 郑芳芳. 明清易代背景下的清前期人物画研究[D]. 福建师范大学 2012

[3] 骈岑. 3~6岁儿童绘画表现能力发展的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 2014

[4] 林颖. 中国高等师范院校中国画教育的若干问题思考[D]. 福建师范大学 2012

[5] 黄菁. 民间美术在水墨人物画创作中的运用与拓展[D]. 福建师范大学 2012

[6] 王雅欣. 探寻学龄前校外儿童水粉画教学的新思路[D]. 福建师范大学 2014

[7] 王艳梅. 清代杨柳青人物题材吉祥画的艺术特色[D]. 福建师范大学 2012

[8] 王盼美惠. 5-6岁幼儿绘画表征特征研究[D]. 南京师范大学 2014

[9] 陈艺红. 男权世界中的女性世界[D]. 福建师范大学 2010

[10] 刘德宾. 中国画与中国戏曲的艺术特征探微[D]. 福建师范大学 2005

[11] 张玲. 从林风眠的调和论看近现代中国画的中西融合[D]. 福建师范大学 2004

[12] 毛蓉蓉. 中国人物画造型的传承与时代性[D]. 福建师范大学 2009

[13] 黄霖清. 论形成(影响)现当代中国人物画造型特点的.若干因素[D]. 福建师范大学 2009

[14] 柳健. 以幼儿认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色彩启蒙教育研究[D]. 聊城大学 2014

[15] 秦芳. 以绘画视知觉视角下研究4-5岁幼儿绘画语言表达特点[D]. 新疆师范大学 2014

[16] 王蓉蓉. 三大学术思想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影响[D]. 福建师范大学 2008

[17] 郑艳. 中国“学院派”美术教育与传统美术教育之间的架构[D]. 福建师范大学 2008

[18] 倪婷婷. 德化现代陶瓷艺术性弱化问题研究[D]. 福建师范大学 2012

[19] 张永海. 画中的人生与如画的人生[D]. 福建师范大学 2008

[20] 洪文峰. 花枝春满 天心月圆[D]. 福建师范大学 2010

[21] 吴晨阳. 一脉相承-浅析两宋至现代闽籍中国画人物画家绘画风格中“线”的继承性[D]. 福建师范大学 2011

[22] 曾春丽. 初探福建工艺美术对福建本土中国画画家画风的影响[D]. 福建师范大学 2011

中国绘画历史源远流长,见于史料上记载的以伏羲氏画八卦、黄帝画制服、舜妹螺氏绘影像为最早。早期的绘画经匠人的再造,刻在料上、青铜器上及绘在陶器上。直至汉代纸张发明后,画家用毛笔在纸上绘画,才逐渐演变成现在的中国画。三国时期(220-265)是中国画历史上的重要发展阶段。初期的绘画题材以佛像画和道教画为主流。到了唐朝,渐渐地脱离了人物画的山水画,取代了释道画成为绘画主要题材。由于唐诗的成就和影响,绘画重情趣求意境,文人士大夫追求的抒情性空前突出,是文人画兴起的开端。五代的山水画不但改变了晋唐时期空勾无皴的初级程式,并且有了皴染完备的山水派系。北宋的山水画风沿波接,在五代的基础上更趋成熟。南宋以后蓬勃发展的江南经济促进了绘画艺术的繁荣。"南宋四家"的崛起,成为当时画坛的主流。元代文人画派生而来,水墨山水特别兴盛。明代初期,宫廷"院画"兴盛,画风继承两宋"院体"。明嘉靖至万历年以后,在江南出现了"吴门画派",后期相继出现了多种画派。清代初期的画坛,"四王"受到皇室的扶植。但在江南出现了"清初四僧"和"金陵八家"为代表的一批反正统派的画家,他们在绘画艺术上反对"四王"的临摹之风,提倡艺术的创造意义给后世绘画发展带来巨大影响。清代中期"扬州画派"的形成和晚清"海上画坛",风格纷呈,旗鼓称雄的大家如俊彩星驰,济济画坛。他们敢于标新立异的绘画探索精神和追求令人寻味的笔墨情趣,被现代著名画家齐白石、徐悲鸿、潘天寿等人所接受。中国绘画艺术在历史的长河中,就是这样的沿传相续,嬗变演进,形成了它的传统。这种传统风格和民族的审美需求,又在时代的前进中不断地得到充实、突破和创新,并又孕育和造就着新的风格的出现,成为华夏艺苑中的瑰宝,也是世界美术花园中一朵光彩夺目的奇葩。中国绘画的发展与演变□ 先秦两汉时期民族绘画风格的初步形成 □ 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的发展阶段 □ 绘画趋向全盛的隋唐五代时期 □ 蓬勃兴盛的二宋时期绘画 □ 以笔墨情趣为主流的元代绘画 □ 明、清时期绘画流派的涌现 □ 继承与发扬并存的近现代绘画

美术学版画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美术学版画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例,欢迎阅读与收藏。

[1]周芜:《徽派版画史论集》,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3年.

[2]郭味蕖:《中国版画史略》,上海书画出版社,2016年.

[3]郑振铎:《中国古代木刻画史略》,上海书店出版社,2010年.

[4]徐小蛮、王福康:《中国古代插图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5]周亮:《周芜全集》,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18年.

[6]杨柳:《晚明文化的“雅”与“谑”——明刻版画名品〈青楼韵语〉》,《西泠印社2015年秋季拍卖会古籍善本专场》,2015年.

[7]周心慧:《中国古代版刻版画史论集》,北京:学苑出版社,1998年.

[8]周芜:《中国古代版画展览图录——美术资料选辑(三)》,北京: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家通讯》编辑组,中国古代版画研究会筹备会展出组,1984年.

[9][日]町田市立国际版画美术馆:《中国古代版画展》,町田:町田市立国际版画美术馆,1988年.

[10]曹凯.记录与实验:DV影像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34-35.

[11]徐渭.南词叙录[G]//中国古典戏曲论着集成:三.北京:中国戏曲出版社,1959:240.

[12]李小彬.明万历间汪氏玩虎轩刻本《琵琶记》版画及其制作[D].杭州:中国美术学院,2017:6.

[13]俞为民.南戏琵琶记版本及其流变考述[J].文学遗产,1994(6):84-95.

[14]徐宏图.南戏《琵琶记》遗存考[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5(1):36-52.

[15]郑国强,刘露,杨小竹.新媒体技术给广告带来的巨大影响.艺术科技,2013(11).

[16]屠隆.考盘余事[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7:115.

[17]朱彝尊.明诗综[EB/OL].[2020-02-12].

[18]蒋炜.从高石山房刻本《目连救母》看万历初期徽州版画和金陵版画的关系[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2(5):36-39.

[19]蒋炜.晚明徽州版画风格的演变及其对周边地区的影响[J].艺术探索,2014(4):19-24.

[20]罗文茜.浅析版画艺术的设计形式.工业设计,2018(8).

[21]刘世德.古本小说丛刊:第2辑[M].北京:中华书局,1991:1.

[22]王秋桂.善本戏曲丛刊:第5辑[M].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87:16.

[23]李娜.晚明的出版风尚与作为艺术品的书籍[J].江苏社会科学,2013(2):192-197.

[24]何卫平.中国当代美术二十讲[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132.

[25]杨劲松.重叠肌理[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2:71-78.

[26]殷双喜.影像与图像[J].美苑,2001(2):87-91.

[27]邱志杰.摄影之后的摄影[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39-40.

[28]段世昌.基于实数编码遗传算法的版画艺术设计方法研究.现代电子技术,2019(13).

[29]罗博.徽派版画艺术形式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广东蚕业,2019(1).

[30]张东东.论当代版画艺术的发展与创新.美与时代(中),2018(12).

版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一、课题的提出

1、版画就是这样一种扎根民众之间,与人民生活紧密关联,为千家万户增色添喜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现代社会科技日益狂深,人们对民间的艺术尤其的关注,作为现代的中小学生更有这个责任去了解一些文化现象,有责任去把这样的文化艺术发扬光大。

2、综观现代的儿童艺术作品,儿童美术作品应该是反映自身生活的主体性表现活动,是一种本能也是孩子强烈表现自我生活欲望的一种活动,而现代社会的儿童艺术作品有很多不是出于自己本能的需要,是老师的需要,是比赛的需要,是大人的需要,这在很大的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发展,也束缚了学生对一些感兴趣的内容、现象的认识和研究。缺乏学生对其中作品的理解和认识。以往的"兴趣小组活动"更多地定位于学生的模仿操作能力上,很少有创作性的作品。模仿固然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比如说版画可以木版上刻,也可以用丝网制版,也可以用卡纸制版。特别是在最初的学习阶段尤其是这样。但是学生的学习如果总是停留在临摹阶段的话,就不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所以,如何进一步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便成了我们应该解决的问题.。只有当教学内容系统地加以传授时,学生才能合乎目的地有效地展开学习,获得完整的知识;才能获得严密地展开理论思维与明智行为的能力;才能得到比较完满的情感熏陶。

二、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1、总目标:借助传统的版画艺术的特点,包括:刻版的刀法、刻画内容的抽象艺术形象、刻制时的人物表现的内在品质等,通过学校的美术课堂来展示版画的优势、挖掘版画的艺术精神、开拓学生在绘画领域的表现,结合工艺的效果来研制、尝试一种新的绘画形式和效果。从而研究学校美术课堂的上的绘画辅导。

2、子目标:

学生发展目标

1、学生掌握传统版画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

2、通过学生的直接体验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教师发展目标

1、教师在进行课程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教育理论和专业自主意识。

2、教师形成良好的课程意识以及掌握扎上实的课程理论。

3、教师掌握传统工艺和现代课程开发的知识、技术并形成相应的实际能力。

课题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的,课题目标的实现以教师的发展为保障,以传统的版画课题的开发为基本手段。三位一体,共同构成课程的整体,同时还要达到以下的几点分类目标,了解传统的版画艺术的特点和特色,在日常的美术课堂中开发、研制新的版画形式。

共同发展目标

1、通过在尝试新的版画的过程中我们要将版画的艺术特色发挥出来,让版画在学生的绘画领域运用并有所创新。

2、借助版画的刻、印过程来培养学生的耐心、细致的品质,从而更好的发挥版画的艺术特点为学生美术学习服务。

3、发展新的版画艺术形式,表现美术学习的多元性质。

4、通过传统版画的研究达到要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识,以版画为通道,开发新的美术学习形式和效果。

三、课题研究的任务和内容

1、该课题时以传统的版画艺术为出发和起使点,作为课题的研究的平台和基础,研究各式各样的版画形式和作品特色,让学生在造型、设计、表现领域有所创新,得到一种新的绘画形式和表现样式,开拓学生的文化视野,丰富学生的绘画表现层次、厚度,从而让学生在宽松的领域认识美术、学习美术、表现美术、研究美术。

2、研究出新的版画作品效果、版画的上课案例、课堂教学实录,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表现效果,改变传统的绘画辅导方式,使其得到更加多样的表现效果。

四、课题研究的对象和周期

1、实验以学校3、4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奇数班、偶数班对照分析的效果。

2、实验的'周期是1年内(20xx年2月-----20xx年2月)

五、课题的假设

1、传统的版画艺术在造型、设计领域的学习方式,及课堂教学等综合因素的作用。

2、自变量:在传统的版画形式下学生的美术学习活动。

3、因变量:传统版画形式、效果和现在的新的课程改革中的造型、设计、表现的结合,研究系列的传统和现代的有效结合的美术表现形式。

六.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研究经验、组织结构:

1、教研员引领由教师进修学校教研部负责人和美术教研员参与课题研究,在专业理论方面起到了引领、指导作用。

xxxx——小学美术教研员,小学高级美术教师。教育教学经验丰富,主持过课题试验,成果卓著。曾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过多篇教育教学方面的论文。

2、专家引领

xxxx——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美术艺术委员会专家组专家,中国少年儿童版画研究会会长。中国版画家协会理事。

3、课题成员

xxxx——小学高级教师及专业主管,个人荣获20多次国际及国内奖项,指导学生获得教育部及各类奖项若干,在全国核心刊物有论文发表及个人专著获奖

xxxx——小学美术教师兼大队辅导员,小学高级美术教师,曾参加过西安市、陕西省、全国的赛教课,分别荣获了一、二等奖。

xxxx——小学美术教师,区级骨干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专业性强,曾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及省市的少儿书画大赛,成绩显著。

七,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专门成立了该课题领导小组,由小学美术学科教研员担任组长,成员包括相关部门领导和一线的学科骨干教师,课题小组实行统一管理,协调工作。

2、本课题由三所学校共同参与研究,学校有先进的校园网络,多媒体教室,教师电子阅览室,课件制作室,每个办公室都配备了电脑,为研究课题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3、学校领导十分重视课题研究工作,给予了大量的帮助和支持,提供了经费保障。

4、课题小组的所有成员都是学校的骨干教师,有强烈的责任感,有敢于创新的精神。

八、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活动课程理论

“活动”是活动课程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参与的,以学生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探索、变革、改造活动对象为特征,以实现学生主体能力综合发展为目的的主体实践活动。“活动课程”是通过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的学生主动活动,侧重直接经验和即时信息的习得,与学科课程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课程形态。活动课程不仅在思想实质上与素质教育是一致的,而且为素质教育的实施与深化提供了可行的途径。由于活动课程具有实践性、整体性、开放性等特点,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知、情、意的全面发展和主体力量的发展具有明显优势。因此,美育界提出了以活动中心的美育方法论原则,作为审美教育的一种形式的版画教学同样具有多种活动要素。因此,其培养学生创新和审美品质的教育价值可以也只有以活动为载体才能发挥出来。

2、美育理论

美育是普通教育系统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任何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个性为目标的教育都不可缺少审美教育这种特殊的过程和行为。美育有较为充分和直接地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目标和宗旨,它把促进个体的平衡发展和健康成长作为自己的基本职能,以人格和情感的塑造为目的,并力图使人的各种潜能得到协调而和谐的发展,进而使这种作用自觉地渗透到不同的教育行为之中。美育的这种功能是一种系统的开放结构,它直接作用于个体的情感生活和人格模式。美育是青少年成长期不可缺少的重要文化营养,也是教育行为及基础教育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感性教育与人生教育的有效途径。美育过程主要以意向和情感的激发与交流为基础,因此美育活动首先依赖一种特殊的学习方法及审美体验。审美体验是一种综合性的审美反映,需要感知、想象、情感、思维等心理能力的积极主动地参与和协同作用。因此美育界提出了以活动为中心的美育方法论原则。因为活动无疑是增进学生审美体验的有效方式。

3、现代课程改革理论

现代的课程改革以学生的发展为自己的课程目标,学生的发展是综合的有机体即:学生在造型、设计、表现、综合探索的综合运用的发展,新课程改革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自己的首要任务,因此作为一种传统的版画工艺更能很好的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思想。以传统民间版画艺术与小学美术教育的整合为切入点,拓宽传统版画审美文化和表现内容,构建适合学生的版画创作活动体系。通过剪版画创作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与交流,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传统和现代的结合才能发挥课程改革的精神。

九、课题组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准备阶段(20xx年2月--20xx年4月)

课题立项准备,设计课题研究方案;成立课题组,明确分工。

1、开展问卷、座谈等调查形式,了解学生、教师、家长对该研究课题内容的认识,对传统版画创作、传统工艺等进行客观分析。组织成员学习,明确课题研究的意义,学习相关的课程理论和版画创作教学的理论。

2、撰写“小学版画创作活动课程开发”研究方案。

3、制定子课题计划并讨论交流,挖掘研究的难点重点。

(二)实施阶段(20xx年5月--20xx年10月)

1、各子课题按计划实施研究工作,认真做好各类活动、个案等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2、进行学生版画创作。

3、编写版画创作活动课程指导思想和意义,修改并完善研究方案。

4、在版画创作教学的实践中,形成较为完整的教学设计系列并积累优秀活动案例。

(三)具体的工作重点和要求:

1、20xx年2月-20xx年4月

了解版画创作艺术的内涵、特点,感受版画艺术作品的特色。如:构图新颖化、机理多样化、色彩厚重化;深刻的思想内涵等。以欣赏版画作品、了解版画创作方法为主要的课堂任务。

在这个阶段有主要的版画创作作品欣赏教案和课堂教学照片为准。

2、20xx年5月-20xx年10月

研究制版形式的多样表现内容,学习木刻版画、水印版画等。重点是把握版画创作的工艺和形式、效果。

该阶段的以作品展览、教师的上课、学生的作品为主要的依据手段。

(三)、结题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2月):

1、整理、汇编活动案例及优秀版画创作作品。

2、撰写研究报告。

十、成果预设

1、以一种综合艺术的形式来展示版画创作的艺术特色,主要是形成著作或论文。

2、相关的展览、作品集。

美术教育版画论文范文

【摘 要】与知识相比,想象力具有独特的特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在少儿版画美术教育中,随着孩子们的想象力的不断地拓展,其想象力的奇特,构思的大胆,手法的自由,尽情宣泄的色彩不受任何束缚,让孩子们画出来最动人、最精彩的个性之作。版画有其它美术绘画的共律,也有着艺术的自律,在少儿版画美术教育实践中,共律、个律的艺术素质通过不断积累,将孕育出更多的艺术内涵和技艺发展的空间。

【关键词】版画;教育;意义;作用

一、绪论

美术教育在少儿教育里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也是培养一个孩子全面发展成为祖国栋梁的一个重要开端,同时也是培养孩子的素质教育和审美教育的主要手段。随着国家教育部美术课程标准以及国家教育部艺术课程标准不断发展,美术教育课程不断改革创新,少儿的美术教育也在不断发展、不断的尝试和探索中。

二、少儿版画教学的重要性和意义

版画制作中的随机应变是培养一个人的综合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随着社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新时代向我们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社会各领域急需的是具有良好素质的人才。少儿在版画学习过程中不仅学习了版画的制作技巧,且还学习了观察、认识世界的能力,同时也学会了用头脑思考,学会了创新,培养了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如何上好少儿版画课,提高孩子们的版画知识艺术素质

1、动员孩子们主动动脑思考,观察分析,注重启迪少儿对版画艺术的求知欲望

要上好少儿版画课,教师就要全身心的投入,注重启迪少儿对版画艺术的求知欲望。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少儿有意识、有目的地通过视觉器官感知事物,用脑思考并进行比较。例如:版画活动《北大荒的土地》中,教师引导少儿观看版画《北大荒的土地》,画面非常简单,就是宽阔的农田,让孩子们通过版画连想以往看到的一望无边的农田原野,引导少儿从上到下,从整体到局部、用图形进行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进行版画活动,让少儿有了一定的感性经验后创造性地表现出了各种不同的土地田野,在贯彻了审美性原则、灵活性原则中充满了童真。

2、通过教师的讲解演示,因材施教,突出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引导少儿对版画艺术产生形象思维

教师的讲解演示,是实际示范操作与语言解释相配合,通过把事物的发展变化显示出来,使少儿了解与掌握版画的形状、颜色、结构、特征以及绘制步骤。教师讲解时,语言要清晰生动,精练准确,富有启发性,演示时要熟练,清楚而恰到好处。同时把技能技巧告诉少儿。

例如结合实物讲解版画《葵花》。老师在讲解版画《葵花》时,重点讲解葵花的形状,葵花的高低、前后、疏密,并运用实物照片演示前后关系,先画什么?后画什么?挡住的部分怎么画?几句话少儿很快就明白和理解了什么是重叠,掌握和了解了重叠的构图的表现方法。例如版画《蝴蝶》。通过观看图片,丰富少儿的感性经验。运用范画向幼儿讲解蝴蝶的对称。再通过教具演示来讲解化解难点。最后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具体讲解指导。讲解与演示相配合,讲解的过程也是观察的过程。

3、丰富课堂教学的游戏性,寓教于乐,激发少儿对版画艺术创作的兴趣和爱好

丰富课堂教学的游戏性,就是教师在美术教学活动中以娱乐或玩的方式进行,使少儿饶有兴致地反复学习和操作的方法。

由于少儿的年龄小,身体发育不完善,要掌握一种知识和技能往往需要反复多次的练习才能形成,游戏练习法就是让幼儿在轻松愉快、无思想负担的情境下进行美术活动,使之维持长久的兴趣,从而获得知识和技能。

可以运用涂色游戏,由教师画出轮廓,幼儿涂色进行。也可以通过添画游戏,由教师画出主要形象,幼儿添画相关的线条、形象。还可以通过情景游戏,由教师设计、创设游戏情节(或情景),让幼儿在玩玩耍耍中学习、掌握绘画方法。

4、加强教学的延续性,因势利导,逐步巩固少儿版画知识基本功底的艺术基础

教学中应该重视教材的纵向与横向的联系,像写作文一样要注意承前启后,因势利导,逐步巩固少儿版画知识基本功底的艺术基础。

教学时还要注意材料中剪贴彩纸画向剪贴纸版画底板过度,拓印向单色再向套色的过度,做到循序渐进。要突出版画特点及教材中各课的特殊性进行教学。要用范画中可让学生认识到黑白木刻版画的特点,简洁、黑白对比强烈、单纯和鲜明等特点,重点让学生在游戏中对“版味”“纸味”有初步的认识。由于学生的个人能力与特点的不同,教学中也要注重针对性。同年龄不同程度的学生,也要因人而教,深化教学。

四、结论

在学习版画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学习了版画的制作技巧,而且还学会了观察、认识世界,学会了用头脑思考,学会了创新,培养了勇于探索的精神。我们应该吸取发达国家认识和发展版画教学的先进经验,注重我国版画美术教育工作,特别应该注重我国少儿版画美术教育工作,通过因势利导,给予孩子们及时培养,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寓教于乐,把学习与技法的机械性与游戏联系起来。这样,让孩子们从小就就能够积累更多的美术语言表达、评论、欣赏及表现创造等多种能力,努力促进我国少儿版画美术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龚雪桦,熊炳燕,扈鸿燕,等.《幼儿园版画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报告[R/OL].

[2]张广慧.木版画工作室[M].湖北美术出版杜,1999.

[3]美术文献[M].湖北美术出版社.

[4]隋丞.材料与技法丛书:版画[M].辽宁美术出版社,1997.

[5]《国家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6]《国家教育部艺术课程标准》.

自然地理的演变过程论文参考文献

朋友们好,你们想从我提供的网站上找几篇参考论文,真心希望你们有。如果你不满意我给你的一些网站,你也可以找到自己的,祝你好运!中文免费论文地址集1,综合类1,蓝韵论文,范畴比较完整。2、学生大论文中心3、蜜蜂往无忧论文网,范畴很完整。图4。纸张下载中心,全方位。5.征文帝国

地理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现如今,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地理教学论文参考文献,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参考文献

[1]王建,张茂恒,白世彪.圈层相互作用与自然地理学[J].地理教育,2008(4):4-7

[2]张猛刚, 雷祥义.地球表层系统浅论[J].西北地质,2005,38(2):99-101

[3]马宗晋,杜品仁,卢苗安.地球的多圈层相互作用[J].地学前缘,2001,8(1):3-8

[4]狄丽颖,冯银珍,张爱国.地球系统科学研究进展[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2007,26(3):267-280

[5]袁道先.对地球系统科学的几点熟悉[J].高校地质学报,1999,5(1):1-6

[6]周俊.关于地球表层的讨论[J].地球科学进展,1993,8(1):72-77

[7]谢家泽.关于地球表层系统观的几个题目[J].地球科学进展,1995,10(5):432-435

[8]叶笃正,季劲钧,严中伟,等.简论人类圈(Anthroposphere)在地球系统中的作用[J].大气科学,2009,33(3):409-415

[9]孟凡刚,孙彦顺.地球的圈层结构[J].地理教育,2009 (4):11-11 [10]卡哈尔·尼牙孜,黄建华,布玛丽娅木·阿布拉.浅议地球系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J].西部探矿工程,2010 (5):85-87

[11]陈志明, D. A.季莫菲耶夫,V. V.勃朗古里耶夫,等.试论地貌圈概念、属性及其与其它地表圈层关系[J].地球科学进展,

一、自然地理系统的演化按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自然界的变化主要是由于自然界内部矛盾的发展”,任何事物的变化总是要经历发生、发展到衰亡的过程。旧过程衰亡后,“新过程就代替旧过程而发生。新过程又包含着新矛盾,开始它自己的矛盾发展史”(《矛盾论》),宇宙万物概莫能外。以太阳为例,它形成至今已有6×109年的历史,目前处于“主序星”阶段。它与其同类恒星一样,将再经过红巨星阶段、白矮星阶段最终衰亡,而进入新的某种演变过程。科学家们认为太阳大约还能“存活5×109年左右。作为太阳系行星之一的地球,其形成至今已约有4.56×109年的历史。作为地球的一部分,自然地理系统的形成与演变也与地球的演化历史密切联系在一起。自然地理系统的产生应当起于地球发展史的某个阶段,也是地球演化进程的产物。如按前面所述耗散结构的理论,开放的具耗散结构的自然地理系统,其发展过程必然是由低级向高级、由无序向有序逐渐进化的。我们知道,自然地理系统是由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的一部分和生物圈共同组成的一个完整的自然综合实体,如果缺失其中任何一部分,显然就不能称其为完整的自然地理系统。地史古生物资料表明,生物圈的形成晚于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地球上生物的出现应是自然地理系统诞生的标志。基于这一观点,可依据生物界的发展进程将自然地理系统的演化分为四个阶段:即原始环境、亚自然地理环境、全自然地理环境和人地环境阶段,(一)原始环境阶段又可称之为“前自然地理环境阶段”,即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形成阶段。构成原始太阳系的物质包括氢、氦、碳、氮、氧、氖、镁、硅、硫、铁等元素。其中由氢、氖、氮、氧等元素构成的气体物质约占总量的98.5%;由硅、镁、铝、硫、铁等及其氧化物SiO2、MgO、MgSiO2、Fe3O4和石墨等构成的土物质及由氢、氮、氧的化合物如水、水化甲烷(NH3·7H2O)等构成的冰物质,只占总量的1.5%。地球诞生之初,土物质和冰物质聚集成接近均质的球形体,尚无分层现象。当地球体积逐渐聚集增大,重力作用逐渐显现,比重大的土物质向球内部收缩汇聚,收缩位能转化为热能,加之放射性元素蜕变中释放的热能,共同促使地球内部不断增温,以致铁镍物质熔融沉向球心,形成内核;硅酸盐类密度低、熔点高的物质相对上升,形成地壳;其余铁镁酸盐物质构成中间地幔层。固体地球部分形成圈层分化。地球圈层分化之初,由氢、氦、氧组成的原始气体仍为地球的主要组成,由于地球初期质量小、重力小,不足以俘获气态物质,氢、氦、氧等极易散失于太空,故气体稀薄。随地球体积逐渐增加,重力作用增大,在圈层分化过程中,地球内部的气体成分,随地壳运动与火山活动被释放于空中并已不能轻易脱离地球,从而形成一定厚度的原始大气层,它们主要由甲烷(CH4),氨(NH3)和气态水组成。随着紫外线作用于大气上层的水分子上,由“光致离解”将其分裂为氢和氧,氢原子继续逃逸出地球,而氧相对存留下来,与甲烷作用形成二氧化碳和水,与氨作用形成氮和水。所以这一阶段的大气主要成分变作二氧化碳、氮和水汽,构成第二代大气(还原性大气)。 而相当一部分水汽又转化为液态水,在地表汇集形成原始海洋——水圈。从地球的诞生,到岩石圈、气圈和水圈的初步形成大约从4.56×109年延续到3.5×109年前,这一阶段持续约1×109年,即为原始环境阶段。这一阶段是物理过程与化学过程共同主导着地球表层缓慢演化的阶段,也是为自然地理系统的诞生奠定基础的阶段。(二)亚自然地理环境阶段亚自然地理环境阶段开始于距今约3.5×109年。地史古生物资料表明,在距今约3.5×109年的原始海洋里,开始出现原始的原核生命体。在南非的岩石中发现距今约3.2×109年前的古杆菌(Eobactrium)化石。因此,距今约3.5×109年原始生命的出现,意味着地球自然界发生从无机界进化为有机生命界的质的飞跃。同时,有机生命的诞生标志着生物圈的始起,也标志着地球开始进入自然地理系统产生的阶段。恩格斯说“生命的起源必然是通过化学的途径实现的”(《反杜林论》)。1953年,美国学者米勒(S·L·Miller)和尤里(H·Urey)首次模拟地球原始大气成分,用甲烷、氨、氢和水汽,通过火花放电,合成了11种氨基酸。其中有4种(甘氨酸、丙氨酸、谷氨酸)存在于天然蛋白质中。此后不少学者又陆续合成了核糖与脱氧核糖、核苷酸 脂肪酸等多种有机物质,从而证明了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从无机物转化为简单有机物,是地球发展历史的必然产物。如前所述,随着地壳强烈的火山活动,大量水汽释放于大气中,氧与甲烷和氨不断作用形成水、大气中的氮与地壳中的矿物质作用形成硝酸盐类化合物。大气中的大量水以降水形式一方面持续不断地使原始海洋的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展,另一方面又将各种原始有机物质带入海洋。同时,大气降水又在原始陆地上形成径流,将大量无机盐类的溶解质最终汇集于海洋,使海水成为多种无机物与有机物混合的“营养丰富”的液体(broth),为生命的产生创造了有利的环境和物质基础。海洋是生命的摇篮。这是由于地球早期在第二代大气中氧和臭氧均极稀少,太阳的紫外线辐射还相当强烈,原始生命体在大气中和原始陆地上根本无法存活,而只有海水能对紫外辐射有一定的屏蔽作用,从而为原始生命的诞生提供防护条件。海洋中的生命是如何生成的?科学家们对此问题仍在探索之中。从理论上推算,要使2000个以上的氨基酸分子形成排列有序、具有自养和自我复制功能的原始细胞,其概率为1/40000。生命的形成似乎是不可能的。然而不管怎样,事实上就在距今3.5×109~3.0×109年这段漫长的5×108年中,地球的海洋中终于出现了原始的细菌生命体。此后球藻、蓝绿藻类生物陆续生成。例如在美国加州东部发现距今2.0×109年前更为进化的细菌化石,其中有类似于藻类的生物,内部已含有细胞核。细菌和藻类的出现,开始了一种新的生命作用即光合作用,使大气中出现氧与臭氧,在大气圈上部逐渐形成抵御紫外辐射的臭氧保护层。至距今1.4×109年前,海洋中特别是浅海地区绿藻类大量繁殖,光合作用加强,大气中氧与臭氧日益增加,二氧化碳逐渐减少,大气的组成在逐渐发生变化。随着臭氧层的发展,地表紫外线辐射逐渐减弱,更高级生命的生存渐有保证,使海洋生物得以进一步发展。从寒武纪到5×108年前的奥陶纪初,海洋无脊椎动物已大量生存,海洋已成为生物世界。直到距今4×108年前泥盆纪之初,生物进化史上又发生了一次飞跃,植物开始登上陆地。至此,自然地理系统结束了亚自然地理环境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大约经历了3.0×109年的时间,是自然地理系统演变历时最长的阶段。(三)全自然地理环境阶段全自然地理环境阶段即海洋和陆地自然地理环境进入全面发展的阶段。距今4×108年泥盆纪之初,加里东造山运动使地球上的陆地范围大增。由于地理环境的急变,生物界发生重大变革,陆生植物开始发展,以裸茎类植物裸蕨为代表大量出现。海洋生物中的无脊椎动物相对衰落,脊椎动物鱼类随之大量繁衍,海陆交界滩涂地带开始出现两栖动物。至距今约3×108年的石炭纪,陆地上已是森林广布和爬行动物出现。全球茂密的森林植被使光合作用急剧加强,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日益减少,而游离氧日益大增,最终以氮、氧为主要成分的第三代大气(氧化大气),即作为自然地理系统组成之一的现代大气层终于形成。随着陆生动植物的发展,生物圈也逐渐进入全面发展阶段。生物物种日趋进化、丰富和多样化,一个完整的生物圈已告形成。同时,从植物由海登陆的时期起,陆地风化壳也开始了成土过程。换言之,陆地上如无生物,便不可能有真正的土壤。生物在陆地上的迅速发展,也加速了土壤圈的形成。至此,作为自然地理系统的各组成部分,均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完整到完整的发展阶段,完成了从海洋到陆地,从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到土壤的全面进化的过程,即真正意义上的自然地理系统终于形成。到距今约3.5×106年前后人类开始出现为止,全自然地理环境演化阶段大约经历了近4×108年。(四)“人—地环境”阶段距今约3.5×106年前后,新第三纪晚期,生物演化历史上又发生了一次重大事件,地球上最高级的生物—人类的始祖如阿法尔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 afarensis)出现。生物界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自然地理环境随即开始了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新阶段。随着人类从古猿经猿人演化为真人,在极其短暂的数百万年间(与漫长的数十亿年的地球发展历史相对而言),人类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日益突出。迄今为止,人类已创造出一种全新的、使自然面貌发生重大变化的人为环境,成为自然地理环境的最新组成部分。并且,人为环境在自然地理环境中所占的比例和重要性在日益增加。人类的活动从完全受自然地理环境制约的阶段,发展至今已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自然地理环境的阶段。换言之,人在与其生存环境的相互关系中,即人地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中,已经由非主要的矛盾方面逐渐转化为主要的矛盾方面。因此,我们把生物发展史上人类出现后的阶段,作为自然地理系统发展过程中以人为主的新阶段,并称其为“人—地环境”阶段。(五)自然地理系统演化过程的特点通过对自然地理系统演化过程的分析,便可发现有如下特点:1.自然地理系统演化过程中,其圈层结构具有一定的演变顺序。首先进行的是岩石圈和大气圈的分化,其次是水圈的产生,最后是生物圈和土壤的形成,该过程的完成即是自然地理系统组织结构不断完善的过程。2.在自然地理系统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其各组成部分的内部也经历了不断变化的过程。如岩石圈实现圈层分化,并形成了全新的沉积岩成分;大气圈发生圈层分化的同时,其组成成分和性质也发生重大变化;水圈的发展不仅形成了海洋和陆地水的地域分异,同时水的化学组成也因地而变异,海洋最终形成化学组成相对稳定的咸水环境;生物界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不断进化;土壤经历了从无到有和地域分布差异的演变。整个自然地理系统的组织结构、内部动态与功能实现了在时间与空间上由简单到复杂,由无序到有序,由低级水平到高级水平的不断进化。3.分析自然地理系统的发展过程曲线(参见图12),不难发现其各个演化阶段的时间历程不均匀:其开始的亚自然地理环境阶段历时最长约3.5×109年,其后的发育完全阶段历时约3.6×108年;而人—地环境阶段发展至现今才经历了约3×106年,自然地理系统各阶段的演化历时大约在按照10:1:0.01的比率递变。这可能暗示着自然地理系统的发展过程同样符合S形逻辑斯蒂过程线的规律。除归纳以上特点外,还应指出,自然地理系统演化的现阶段人—地环境阶段的发展趋势尚不明了。就是说,现阶段是仍处于整个演化过程的迅速发展阶段?还是即将进入“后自然地理环境”的发展速率逐渐趋缓的新阶段?人—地环境阶段究竟有多长?我们的有关自然地理系统演化阶段的划分是以生物界的进化过程为基础的,那么,以人类发展为主体的“灵生代”(Antropogen或Antropozoic Period)将于何时终结?这些问题决定着自然地理系统未来发展阶段的性质。

行书演变过程的论文研究

行书的发展过程与演变如下:

1、甲骨文,刻写在甲骨上的文字我们称其为“甲骨文”。甲包括龟的腹甲与背甲,骨多为牛的肩胛骨与肋骨。

2、大篆,周朝的字体,是一种笔画较繁复的篆书。从邈远幽暗年代名世,在书法后期漫长演变进程中,有着极强的母本意义。

3、小篆,是秦统一后经过丞相李斯整理的一种通行书体。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的基础上,通融其他各国的字体,对字体进行简化,并且取消异体字,创制出了统一的文字书写形式。

4、隶书,隶书的演变在这里要提到一个重要词汇:隶变,在由篆而隶的书体演变过程中,依靠快写、省略、假借、合并部首等篆书快写手段,破坏和肢解原有的汉字结构和用笔方式,并在变化中逐步形成自己的规律,这种变化的规律逐渐成熟和普遍运用的时候,早期的隶书就形成了。

5、草书,有广狭二义。广义的,不论年代,凡写的潦草的字都算作为草书。是汉代以后由隶书演变为了章草,然后有了今草,狂草。

6、楷书,从汉隶演变而来,具体为汉隶—魏碑—唐楷,魏碑是不成熟的楷书,而唐楷则影响了后代很多大家。

7、行书,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的,为了书写快捷而产生的书体,更具有实用性。

关于文字发展的学术论文篇二 文字的形成和发展 摘 要:通过对文字起源和形成的简单论述知道了汉字的主要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在汉字的各个时期的演变过程。从而让我们对汉字有更加深入和系统化的理解,正确把握文字发展方向,以便于我们能更好的继承和发展我们民族的文字。 关键词:文字的起源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有着文化传承的国家。汉字作为中华文化重要载体,它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一、汉字的形成 1.汉字的起源 关于汉字的起源,就像中国文明的起源一样有着很多古老的传说。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最有名的要算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然而成系统的文字是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只是文字整理者或编辑者。文字是在劳动中产生的,最初只是一些传递简单讯息的刻划符号。这些符号是原始社会晚期被人们刻在或彩绘在陶器上面,还有少量的被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这些符号比殷墟的甲骨文要早的多,它们可以说是汉字的源头。 2.文字体系形成 文字最早成熟于商代。目前商代文字资料主要是河南安阳殷墟占卜用甲骨和青铜礼器上的文字,被叫做“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也最能代表商代的文字特色。殷墟时期所反映出来的商代文字在造字方式上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字的结体特征可分为四大类:取人体和人的某一部分形体特征为构字的基础;以劳动创造物和劳动对象为构字的基础;取禽兽和家畜类形象为构字的基础;取自然物象为构字的基础。从字构形上看,这些成熟较早的字形所取裁的对象与当初先民们的社会生活相当贴近,具有很强的象形性,便于理解。 二、文字的发展 当一种成熟文字的体系形成之后,它要想延续下去必然要有一定改变和发展。作为世界上唯一保留至今的古老文字,汉字的发展经过: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这几个过程。 1.甲骨文和金文 距今约3400年前到2700年前的殷周时代,可以称之为甲金时代。甲骨文和金文是迄今所知最为古老的汉字体系,其单字的数量已达到4000-5000个,足以满足记录语言的需要。他们把卜辞刻在龟甲和兽骨的平坦面上,涂上红色标示吉利,黑色标示凶险。这些文字都是用刀刻上去的,大字约一寸见方,小字如谷粒,或繁或简,非常精致。于是便被叫做甲骨文。 古文字学家对十万余片中的文字进行研究,发现骨甲文字的结构已由独体走向合体,有了形声字,已是相当成熟的文字了。在四千六百多个甲骨文单字中,已经辨识了一千七百多个。 比甲骨文稍晚出现的是金文,金文也叫钟鼎文。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所以,钟鼎文或金文就是指铸在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金文的内容是关于当时祀典、赐命、诏书、征战、围猎、盟约等活动或事件的记录,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2.战国文字――小篆 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实行了一连串的改革;其中,统一文字就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政策。整个工作由丞相李斯主持,分为两个步骤:一是废除六国文字中各种和秦国文字不同的形体,以秦国文字作为规范的基础;二是将秦国已有的正统使用的籀文即大篆的形体,加以简省删改,同时吸收民间的字体中的一些简体、俗体字,进行规范。统一后的字为了与原先使用的大篆相区别被称为小篆。秦小篆书迹保留下来的以秦始皇所立诸石最为主:琅邪台、泰山原石及拓本残存,都是小篆很好的体现。 3.隶书 隶书的产生也有一个传说。相传秦朝有一个叫程邈的徒隶,因为得罪了秦始皇,被关在监狱里。程邈看到当时狱官的么牌用篆书写很麻烦,就作了改革,化繁为简,化圆为方,又创立一种新的字体。秦始皇看了很欣赏,不仅赦了他的罪,还封他为御史,并将这种字体规定在官狱中应用。因为程邈是个徒隶,起初又专供隶役应用,所以把这一书体称之为隶书。且不论这个传说的真假,我们知道隶书是在秦代的时候就产生了,但是他的兴盛却是在汉代。 隶书的出现,是书法史乃至文字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从此,书法告别了延续三千多年的古文字而开端了今文字,字的结构不再有古文字那种象形的含义,而完全符号化了。隶书上承篆书,下启楷书,是一个质的转变和过渡。作为书法艺术,它打破了原来篆书单一用笔的局限,而有了十分丰富的变化。汉代隶书蕴含着一种博大的气势,充溢着雄健的力量美。 4.楷书 楷书大约在东汉末年形成,到魏晋时代就逐渐成熟,是对隶书略加改造的一种字体。因其可作为习字的法式楷模,所以叫楷书,也叫“正书”、“真书”。到三国魏钟繇和晋王羲之,进一步规范了楷书的体势,使楷书成为一种完全独立的书体。和隶书比较起来,楷书的线条更平直,字形更加方正。具体说来,汉隶的笔势大多是扁方形状,向外摊开,而楷书笔势则大多是长方形状,向内集中。汉隶的用笔大多带有波折,粗细变化很大,而楷书用笔较平稳,在转折的地方是硬折,粗细变化相对少些。楷书的特点是:用笔规矩、结构严谨、重心平稳。是古往今来很多人习书的首选字体。 5.行书 行书起源于汉代,隶书还占主要地位。因此这时的行书则是隶书的简易流行书体。汉末的行书是隶书的手写体,带有隶意,晋以后的行书,是楷书的手写体,具有楷法。因此行书,则有汉末和晋后之分。东汉的刘德升,擅长这种便于挥运的手写体,写得“风华婉约”,独步当时。其实刘德升所创行书正如李斯所造篆书、秦邈所造隶书一样,只不过是在当时的民间流行书体的基础上加以整理、改造、提高罢了。行书通过王羲之的推陈出新糅进楷书写法才完美起来。王羲之的《兰亭序》被后世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其书法艺术让人叹为观止。 汉字作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这些变化都是为了更方便人们的使用,是一个从复杂到简化的过程。但是,是不是汉字的发展方向就是一味的简化下去呢?这个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我们的汉字除了书写交流等使用功能外,与其他文字最大的不同点就是它的审美功能以及它本身的文化内涵。过度的简化必然会让这些独特的内容缺失,这是对传统文化的抛弃。因此,我们只有正确地把握住了汉字的发展规律,才能更好地保护、继承和发展我们中华民族的这一宝贵文化财产。 参考文献: [1]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九州出版社,2006年3月第一版 [2]王世征主编,云志功等著:《中国书法理论纲要》,首都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 [3]王镇远著:《中国书法理论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5月第一版 看了“关于文字发展的学术论文”的人还看: 1. 大一学术论文3000字 2. 学术论文的格式及字体要求 3. 关于学术论文怎么写 4. 大学学术论文格式 5. 关于信息的学术论文怎么写

5很难拿到论文,100也许会有人花点功夫。

英国国家制度演变小论文参考文献

英国政治制度发展呈现出原创性、连续性和渐进性特征,原因不止一端。从地理环境来看,不列颠是个岛国,它偏离欧洲大陆,主要居民区地势较平缓,气候温和湿润,宜于发展农牧业。相对独立舒适的自然条件有助于该国居民形成稳健、审慎的“岛国心态”’一方面,他们在政治上容易安于现状,重视传统经验,不易受极端观念、理想主义和个人感情的支配,乐于遵循、服从某些古板陈旧的、约定俗成的习惯法和规定,久而久之,逐渐形成了比较保守的群体心态;另一方面,相对独立安定的社会人文环境还促使他们在政治上注重保持自身特色,善辟蹊径,自成体系,在政治制度的建设中造就自己的风格特点。从历史上看,英国自诺曼征服以来从无外来人侵者扭转其社会发展进程,17世纪内战以来再无革命,这都有助于他们在政治制度方面恋旧守成。英闰上层阶级一向奉保守主义为圭臬,善于用某些似显“古板而又颇有道理的原则实现强有力的统治”,又不失主动灵活。为维护阶级统治和等级制度,他们宁肯保留君主和贵族,一本正经地遵循君臣礼仪。在权力争夺的关键时刻,他们宁肯诉诸宫廷政变,邀请外国君主驾临不列颠。面对动荡的社会形势,他们缓进慢退,兼攻兼守,勉强而又不失时机地实行有限改革,以避免革命冲击。社会安定时,英国政府注意兼顾有产阶级各阶层的利益,不露声色地建立新的政治机构和制度。“偷梁换柱”、“旧瓶装新酒”、“换药不换汤”是他们在保持社会安定的前提下,寻求政治制度更新的惯用手段。英国的中产阶级很长时期内就是政府政策的受惠者,他们在宣传社会改革时,既对身后的下层阶级保持警惕,又能在扩充和行使政治权力时,兼顾各阶层的利益,他们在追求政治目标时所倡导的自由主义、功利主义和激进主之观点都未脱离社会进化论的窠臼,善于采取温和方式调和阶级矛盾,解决社会问题。英国工人阶级资格虽老,但长期受工联主义影响,常把实现经济利益作为主要斗争目标,并像中产阶级那样怀着“特有的守法观念”,若是生活过得去或有所改善,他们宁肯不去诉诸暴力。中小资产阶级的利益追求往往比较现实,是滋生社会进化论观念和社会改良主义的土壤。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西方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英国阶级结构不断变化,福利制度迅速完善,社会矛盾继续缓和。正是在这样的社会阶级背景之下,英国政治制度的连续性和渐进性特征被长期保持着。英国政治体制主要在资产阶级革命之后发生变化,英国确立了议会的主权,国王有名无实,英国的政治体制有了根本的变化。资产阶级革命后,英国的国家权力从国王转移到了议会。国王代表的是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是封建地主阶级的“发言人”;而议会是由英国资产阶级组建的,代表的是英国资产阶级的利益。资产阶级革命表明,这个国家的政局已经为资产阶级所掌控,资产阶级使国家机器按照他们的要求运转,这个国家所代表的利益已经不是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而是资产阶级的利益。而国王的保留只能说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彻底性,并不能抹去国家政体已经从本质上发生改变的现实。

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师制度 在英国,职业资格的专业认证不是由政府机构进行的,而是由专业协会完成的。专业协会实行会员制。 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师认证制度即是由世界领域内建筑管 管理方向最大的认证机构——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学会(CIOB)建立的,迄今已有150余年的历史了。 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学会(CIOB)设立建造师认证制度的目的,是要通过认证、教育来提高建筑从业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建筑业专业经理人的水平,其重点是对管理者管理能力的考察和培养。 在漫长的150多年的发展中,英国皇家特许建运师制度已形成了一整套地培训——考试——不断专业发展的认证体系。 一、培训制度 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师(Chartered Builder),是指CIOB会员中最高的两个层次,正式会员(MCIOB)和资深会员(FCIOB)。能够得到这个资格意味着获得了社会上一定的承认。 要想成为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师必须经过职业资格认证。认证过程主要考虑三点:一是学历背景.要有相当于大学本科的学历;二是作为建筑业的从业人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即在建筑工地上作过项目经理,对建筑的整个流程非常熟悉;三是从业者对他们所从事的行业尽心尽力,即作为申请人应该一生致力于建筑管理事业。为了更好地完成认证,情况下申请人要参加一定时间的培训。目前CIOB为申请人提供的培训课程之一是《项目评估与开发》。学习《项目评估与开发》课程的目的是使学员全面了解建筑物从构想、设计、到建造的全过程。学员要站在客户和开发商的利益上,通过扮演项目经理或开发公司开发监督员的角色,并承担涉及一系列的假设的开发活动,例如:场地的选择;开发方案的选择;评估范围的选择;(包括场地的选择与测量,可能的开发方案的初步评估与评价,经济分析,规划者对所选场地的态度,设计与施工方案的选择,设计队伍的情况说明,项目的规划与监督程序,开发建议的提交、处理与使用,已竣工建筑物的成本、管理和用户满意度);对突发事件的处理等。这一方面是为了考察学员对具体问题的处理能力、基本素质和管理水平,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帮助学员提高对整个开发过程的理解,提高项目管理的综合水平,从而达到特许建造师所要求具备的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英国的建筑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主要的一个变化是取消建筑工程招标形式。他们认为招标本身存在很多问题,会导致建筑过程中一系列的弊端。而 采用客户与承包商之间建立合作关系的方式更合理,双方可以通过协商、监督来保证项目的顺利完成。因此,现在往往是由承包商牵头,组成包括设计师、质检、相关人上在内的咨询委员会。这样就使得设计项目的人员和建设项目的人员走到了一起,大家的意见可以相互交流,承包商也能够参与设计过程,从而实现了工作的最有效性。而设计和建筑过程需要有人管理,这就涉及到建筑工程管理问题。因此,在培训中,老师一方面贯彻以客户为本,一切从客户的利益出发的思想;另一方面培训学员注重对开发全过程的理解、对突发事件的处理、及对项目的综合管理。 学员经过培训后,是否能够通过认证,最终要体现在所完成的《项目评估与开发》报告及面试上。 二 面试制度 面试是CIOB对具有适当的经验,已取得了满意的专业能力,并保证达到了CIOB的专业标准的候选人所做的考察。其目的是通过评审委员会对申请人的专业能力的测试来验证其特许建造师资格。面试不倾向于对候选人的理论知识的测试,而是考察候选人的责任和职责是否达到了学会的要求即学会所关心的实践经验;候选人的知识及对建筑全过程的理解;候选人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建筑领域问题的能力;候选人接受管理的职责和领导特质及交流能力。 因此,申请人在成功地完成了《项目评估与开发》报告以后,要向CIOB提交一份基于培训和经验的面试报告和面试申请表。面试报告要反映以下内容(l)高等教育的详细情况;(2)其他专业团体的资格;(3)目前的详细情况,包括任职,及在哪个顾问指导下已经获得了培训和经验;(4)工作经验,特别是近3年的工作经历,包括财务责任,管理/专业责任,技术利益事物,做出的决策/或与其他成员一起做出的决策,人员的管理,在具体项目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所采用的解决办法 ,亲自参与的施工项目的面积、类型、成本及可以引起面试组成员关注的特殊方面。 专业面试大约45分钟时间。首先考官要向候选人陈述本次考试的规则要求,谈话的目的,然后对候选人在报告中提供的信息及相关方面的问题提问并对候选人在建筑方面的知识、承担工作责任的能力和沟通能力进行评估。评估主要包括候选人当前的情况;现在的工作;以前的工作;工作职务;3年以上的工作经验的专业水平;施工全过程的承担;解决问题及做出决策的能力;负责任的级别;管理的/专业的资格;交流技巧(面试时口头表达/书面的报告);能力和品行;提交报告的专业价值;对CIOB专业规则的理解;特别是对继续专业发展的认识。 面试结束后申请人退出考场。评审委员会进行综合评审。申请人被重新召回并提问是否有需要进一步补充说明的,如果申请人提供了进一步的信息,且这些信息对之前做出的评审结果产生了影响,那么申请人再次退出考场,评审 行综合评审。申请人被重新召回并提问是否有需要进一步补充说明的,如果申请人提供了进一步的信息,且这些信息对之前做出的评审结果产生了影响,那么申请人再次退出考场,评审委员会重新进行考虑。 最后,面试官将宣布面试结果。如果申请人成功地通过了面试将会获得“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师”的资格证书,并成为CIOB正式会员。如果申请人的面试被延期了,将被劝告和建议再次参加面试或到培训班继续学习。荣幸地成为 “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师(CIOB正式会员) 的人员将要考虑继续专业发展问题。 三、继续专业发展制度 与其他特许协会一样,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学会(CIOB)为了保持和提高专业资格的价值已经建立了终身职业发展计划。 CIOB要求所有正式会员(MCIOB)要继续专业发展CPD(Contin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继续专业发展CPD是指会员在整个职业生涯中系统地保持、改善、扩展专业及学术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个性。这是保证特许建造师的专业资格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是为了会员本身的职业发展,也是为了客户的利益、顾主的利益和专业同仁的利益。专业能力的保持要求对会员的发展有一个不断发展的系统,其途径能证明会员自身的知识和技巧需要被发展并通过发展取得成就。此系统即为CPD的生命周期,包括确立目标一→实施发展一→监督保证—→记录结果一→结果评估一→表明改进一→实施新的发展。 确立目标,CIOB正式会员应根据自身继续专业发展的方针,评估目前的任务与执行情况, 考虑未来企业的发展,个人发展,目前管理水平和技术、技能,可利用的时间和成本,来确定短期与长期发展目标。 实施发展,主要是通过网络与CIOB联系或参与其他专业会议,与同事或其他CIOB会员讨论CPD,找出将采用的实践方式和参与的活动,包括集体讨论,调研活动,组织间的学习,培训,远程学习,自学,学术会议,论坛,研讨会,讲习班,短期课程,撰写文章、论文,讲课、考试、辅导,考察实践等。 监督保证.虽然CPD是CIOB会员个人的责任。但为了保证这些会员能够更好的完成职业发展,履行他们对顾主、客户、一般公共部门和所有其他利益团体的专业责任。CIOB建议所有会员每年从事CPD的最短时间为35小时,并在CIOB检查时提交相关资料。 记录结果,继续专业发展是每一位CIOB会员的义务。CIOB会员应确立自身发展的计划,并记录采取的行动及完成CPD的情况。定期对专业发展情况进行评估。 结果评估,CIOB会员应忠诚地评估作为一名专业人员在自己的职位中个人的缺点,考虑权利与责任,思考影响个人或最大的职业变化,考虑目前在哪里未来打算到哪里,并将短期需求与长期需求进行对比,证明CPD的自我情况,并在年度末提交CPD的自我说明。 表明改进情况,会员应根据评估结果确立需要修改和改进的方面,并与同事讨论,通过设计CPD活动,提供CPD组合来完成不断地职业发展,达到特许建造师职业资格的现实要求。 实施新的发展,作为一名专业人员和CIOB会员,其思想与实践应能够跟上时代,并依赖日复一日的不断地专业发展来保持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因此,CIOB会员要根据CPD生命周期不断的调整。实施、保证“个人的专业发展”。 CIOB会员资格是终身制的,因此其CPD要面对可能的40年的职业生涯。英国国务会议已于1993年3月通过了特许建造师的专业行为与品行的规定。其第13条规定指出:会员需始终保持其职责及职责水平,思想及发展理念他们应能够向学会证明自己已经具有充分的学识和个性,并能在不断专业发展指南的指导下实现专业职责。(CPD)

中国画论文参考文献

美术学版画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美术学版画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例,欢迎阅读与收藏。

[1]周芜:《徽派版画史论集》,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3年.

[2]郭味蕖:《中国版画史略》,上海书画出版社,2016年.

[3]郑振铎:《中国古代木刻画史略》,上海书店出版社,2010年.

[4]徐小蛮、王福康:《中国古代插图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5]周亮:《周芜全集》,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18年.

[6]杨柳:《晚明文化的“雅”与“谑”——明刻版画名品〈青楼韵语〉》,《西泠印社2015年秋季拍卖会古籍善本专场》,2015年.

[7]周心慧:《中国古代版刻版画史论集》,北京:学苑出版社,1998年.

[8]周芜:《中国古代版画展览图录——美术资料选辑(三)》,北京: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家通讯》编辑组,中国古代版画研究会筹备会展出组,1984年.

[9][日]町田市立国际版画美术馆:《中国古代版画展》,町田:町田市立国际版画美术馆,1988年.

[10]曹凯.记录与实验:DV影像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34-35.

[11]徐渭.南词叙录[G]//中国古典戏曲论着集成:三.北京:中国戏曲出版社,1959:240.

[12]李小彬.明万历间汪氏玩虎轩刻本《琵琶记》版画及其制作[D].杭州:中国美术学院,2017:6.

[13]俞为民.南戏琵琶记版本及其流变考述[J].文学遗产,1994(6):84-95.

[14]徐宏图.南戏《琵琶记》遗存考[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5(1):36-52.

[15]郑国强,刘露,杨小竹.新媒体技术给广告带来的巨大影响.艺术科技,2013(11).

[16]屠隆.考盘余事[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7:115.

[17]朱彝尊.明诗综[EB/OL].[2020-02-12].

[18]蒋炜.从高石山房刻本《目连救母》看万历初期徽州版画和金陵版画的关系[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2(5):36-39.

[19]蒋炜.晚明徽州版画风格的演变及其对周边地区的影响[J].艺术探索,2014(4):19-24.

[20]罗文茜.浅析版画艺术的设计形式.工业设计,2018(8).

[21]刘世德.古本小说丛刊:第2辑[M].北京:中华书局,1991:1.

[22]王秋桂.善本戏曲丛刊:第5辑[M].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87:16.

[23]李娜.晚明的出版风尚与作为艺术品的书籍[J].江苏社会科学,2013(2):192-197.

[24]何卫平.中国当代美术二十讲[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132.

[25]杨劲松.重叠肌理[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2:71-78.

[26]殷双喜.影像与图像[J].美苑,2001(2):87-91.

[27]邱志杰.摄影之后的摄影[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39-40.

[28]段世昌.基于实数编码遗传算法的版画艺术设计方法研究.现代电子技术,2019(13).

[29]罗博.徽派版画艺术形式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广东蚕业,2019(1).

[30]张东东.论当代版画艺术的发展与创新.美与时代(中),2018(12).

版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一、课题的提出

1、版画就是这样一种扎根民众之间,与人民生活紧密关联,为千家万户增色添喜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现代社会科技日益狂深,人们对民间的艺术尤其的关注,作为现代的中小学生更有这个责任去了解一些文化现象,有责任去把这样的文化艺术发扬光大。

2、综观现代的儿童艺术作品,儿童美术作品应该是反映自身生活的主体性表现活动,是一种本能也是孩子强烈表现自我生活欲望的一种活动,而现代社会的儿童艺术作品有很多不是出于自己本能的需要,是老师的需要,是比赛的需要,是大人的需要,这在很大的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发展,也束缚了学生对一些感兴趣的内容、现象的认识和研究。缺乏学生对其中作品的理解和认识。以往的"兴趣小组活动"更多地定位于学生的模仿操作能力上,很少有创作性的作品。模仿固然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比如说版画可以木版上刻,也可以用丝网制版,也可以用卡纸制版。特别是在最初的学习阶段尤其是这样。但是学生的学习如果总是停留在临摹阶段的话,就不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所以,如何进一步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便成了我们应该解决的问题.。只有当教学内容系统地加以传授时,学生才能合乎目的地有效地展开学习,获得完整的知识;才能获得严密地展开理论思维与明智行为的能力;才能得到比较完满的情感熏陶。

二、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1、总目标:借助传统的版画艺术的特点,包括:刻版的刀法、刻画内容的抽象艺术形象、刻制时的人物表现的内在品质等,通过学校的美术课堂来展示版画的优势、挖掘版画的艺术精神、开拓学生在绘画领域的表现,结合工艺的效果来研制、尝试一种新的绘画形式和效果。从而研究学校美术课堂的上的绘画辅导。

2、子目标:

学生发展目标

1、学生掌握传统版画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

2、通过学生的直接体验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教师发展目标

1、教师在进行课程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教育理论和专业自主意识。

2、教师形成良好的课程意识以及掌握扎上实的课程理论。

3、教师掌握传统工艺和现代课程开发的知识、技术并形成相应的实际能力。

课题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的,课题目标的实现以教师的发展为保障,以传统的版画课题的开发为基本手段。三位一体,共同构成课程的整体,同时还要达到以下的几点分类目标,了解传统的版画艺术的特点和特色,在日常的美术课堂中开发、研制新的版画形式。

共同发展目标

1、通过在尝试新的版画的过程中我们要将版画的艺术特色发挥出来,让版画在学生的绘画领域运用并有所创新。

2、借助版画的刻、印过程来培养学生的耐心、细致的品质,从而更好的发挥版画的艺术特点为学生美术学习服务。

3、发展新的版画艺术形式,表现美术学习的多元性质。

4、通过传统版画的研究达到要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识,以版画为通道,开发新的美术学习形式和效果。

三、课题研究的任务和内容

1、该课题时以传统的版画艺术为出发和起使点,作为课题的研究的平台和基础,研究各式各样的版画形式和作品特色,让学生在造型、设计、表现领域有所创新,得到一种新的绘画形式和表现样式,开拓学生的文化视野,丰富学生的绘画表现层次、厚度,从而让学生在宽松的领域认识美术、学习美术、表现美术、研究美术。

2、研究出新的版画作品效果、版画的上课案例、课堂教学实录,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表现效果,改变传统的绘画辅导方式,使其得到更加多样的表现效果。

四、课题研究的对象和周期

1、实验以学校3、4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奇数班、偶数班对照分析的效果。

2、实验的'周期是1年内(20xx年2月-----20xx年2月)

五、课题的假设

1、传统的版画艺术在造型、设计领域的学习方式,及课堂教学等综合因素的作用。

2、自变量:在传统的版画形式下学生的美术学习活动。

3、因变量:传统版画形式、效果和现在的新的课程改革中的造型、设计、表现的结合,研究系列的传统和现代的有效结合的美术表现形式。

六.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研究经验、组织结构:

1、教研员引领由教师进修学校教研部负责人和美术教研员参与课题研究,在专业理论方面起到了引领、指导作用。

xxxx——小学美术教研员,小学高级美术教师。教育教学经验丰富,主持过课题试验,成果卓著。曾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过多篇教育教学方面的论文。

2、专家引领

xxxx——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美术艺术委员会专家组专家,中国少年儿童版画研究会会长。中国版画家协会理事。

3、课题成员

xxxx——小学高级教师及专业主管,个人荣获20多次国际及国内奖项,指导学生获得教育部及各类奖项若干,在全国核心刊物有论文发表及个人专著获奖

xxxx——小学美术教师兼大队辅导员,小学高级美术教师,曾参加过西安市、陕西省、全国的赛教课,分别荣获了一、二等奖。

xxxx——小学美术教师,区级骨干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专业性强,曾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及省市的少儿书画大赛,成绩显著。

七,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专门成立了该课题领导小组,由小学美术学科教研员担任组长,成员包括相关部门领导和一线的学科骨干教师,课题小组实行统一管理,协调工作。

2、本课题由三所学校共同参与研究,学校有先进的校园网络,多媒体教室,教师电子阅览室,课件制作室,每个办公室都配备了电脑,为研究课题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3、学校领导十分重视课题研究工作,给予了大量的帮助和支持,提供了经费保障。

4、课题小组的所有成员都是学校的骨干教师,有强烈的责任感,有敢于创新的精神。

八、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活动课程理论

“活动”是活动课程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参与的,以学生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探索、变革、改造活动对象为特征,以实现学生主体能力综合发展为目的的主体实践活动。“活动课程”是通过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的学生主动活动,侧重直接经验和即时信息的习得,与学科课程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课程形态。活动课程不仅在思想实质上与素质教育是一致的,而且为素质教育的实施与深化提供了可行的途径。由于活动课程具有实践性、整体性、开放性等特点,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知、情、意的全面发展和主体力量的发展具有明显优势。因此,美育界提出了以活动中心的美育方法论原则,作为审美教育的一种形式的版画教学同样具有多种活动要素。因此,其培养学生创新和审美品质的教育价值可以也只有以活动为载体才能发挥出来。

2、美育理论

美育是普通教育系统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任何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个性为目标的教育都不可缺少审美教育这种特殊的过程和行为。美育有较为充分和直接地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目标和宗旨,它把促进个体的平衡发展和健康成长作为自己的基本职能,以人格和情感的塑造为目的,并力图使人的各种潜能得到协调而和谐的发展,进而使这种作用自觉地渗透到不同的教育行为之中。美育的这种功能是一种系统的开放结构,它直接作用于个体的情感生活和人格模式。美育是青少年成长期不可缺少的重要文化营养,也是教育行为及基础教育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感性教育与人生教育的有效途径。美育过程主要以意向和情感的激发与交流为基础,因此美育活动首先依赖一种特殊的学习方法及审美体验。审美体验是一种综合性的审美反映,需要感知、想象、情感、思维等心理能力的积极主动地参与和协同作用。因此美育界提出了以活动为中心的美育方法论原则。因为活动无疑是增进学生审美体验的有效方式。

3、现代课程改革理论

现代的课程改革以学生的发展为自己的课程目标,学生的发展是综合的有机体即:学生在造型、设计、表现、综合探索的综合运用的发展,新课程改革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自己的首要任务,因此作为一种传统的版画工艺更能很好的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思想。以传统民间版画艺术与小学美术教育的整合为切入点,拓宽传统版画审美文化和表现内容,构建适合学生的版画创作活动体系。通过剪版画创作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与交流,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传统和现代的结合才能发挥课程改革的精神。

九、课题组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准备阶段(20xx年2月--20xx年4月)

课题立项准备,设计课题研究方案;成立课题组,明确分工。

1、开展问卷、座谈等调查形式,了解学生、教师、家长对该研究课题内容的认识,对传统版画创作、传统工艺等进行客观分析。组织成员学习,明确课题研究的意义,学习相关的课程理论和版画创作教学的理论。

2、撰写“小学版画创作活动课程开发”研究方案。

3、制定子课题计划并讨论交流,挖掘研究的难点重点。

(二)实施阶段(20xx年5月--20xx年10月)

1、各子课题按计划实施研究工作,认真做好各类活动、个案等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2、进行学生版画创作。

3、编写版画创作活动课程指导思想和意义,修改并完善研究方案。

4、在版画创作教学的实践中,形成较为完整的教学设计系列并积累优秀活动案例。

(三)具体的工作重点和要求:

1、20xx年2月-20xx年4月

了解版画创作艺术的内涵、特点,感受版画艺术作品的特色。如:构图新颖化、机理多样化、色彩厚重化;深刻的思想内涵等。以欣赏版画作品、了解版画创作方法为主要的课堂任务。

在这个阶段有主要的版画创作作品欣赏教案和课堂教学照片为准。

2、20xx年5月-20xx年10月

研究制版形式的多样表现内容,学习木刻版画、水印版画等。重点是把握版画创作的工艺和形式、效果。

该阶段的以作品展览、教师的上课、学生的作品为主要的依据手段。

(三)、结题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2月):

1、整理、汇编活动案例及优秀版画创作作品。

2、撰写研究报告。

十、成果预设

1、以一种综合艺术的形式来展示版画创作的艺术特色,主要是形成著作或论文。

2、相关的展览、作品集。

美术教育版画论文范文

【摘 要】与知识相比,想象力具有独特的特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在少儿版画美术教育中,随着孩子们的想象力的不断地拓展,其想象力的奇特,构思的大胆,手法的自由,尽情宣泄的色彩不受任何束缚,让孩子们画出来最动人、最精彩的个性之作。版画有其它美术绘画的共律,也有着艺术的自律,在少儿版画美术教育实践中,共律、个律的艺术素质通过不断积累,将孕育出更多的艺术内涵和技艺发展的空间。

【关键词】版画;教育;意义;作用

一、绪论

美术教育在少儿教育里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也是培养一个孩子全面发展成为祖国栋梁的一个重要开端,同时也是培养孩子的素质教育和审美教育的主要手段。随着国家教育部美术课程标准以及国家教育部艺术课程标准不断发展,美术教育课程不断改革创新,少儿的美术教育也在不断发展、不断的尝试和探索中。

二、少儿版画教学的重要性和意义

版画制作中的随机应变是培养一个人的综合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随着社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新时代向我们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社会各领域急需的是具有良好素质的人才。少儿在版画学习过程中不仅学习了版画的制作技巧,且还学习了观察、认识世界的能力,同时也学会了用头脑思考,学会了创新,培养了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如何上好少儿版画课,提高孩子们的版画知识艺术素质

1、动员孩子们主动动脑思考,观察分析,注重启迪少儿对版画艺术的求知欲望

要上好少儿版画课,教师就要全身心的投入,注重启迪少儿对版画艺术的求知欲望。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少儿有意识、有目的地通过视觉器官感知事物,用脑思考并进行比较。例如:版画活动《北大荒的土地》中,教师引导少儿观看版画《北大荒的土地》,画面非常简单,就是宽阔的农田,让孩子们通过版画连想以往看到的一望无边的农田原野,引导少儿从上到下,从整体到局部、用图形进行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进行版画活动,让少儿有了一定的感性经验后创造性地表现出了各种不同的土地田野,在贯彻了审美性原则、灵活性原则中充满了童真。

2、通过教师的讲解演示,因材施教,突出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引导少儿对版画艺术产生形象思维

教师的讲解演示,是实际示范操作与语言解释相配合,通过把事物的发展变化显示出来,使少儿了解与掌握版画的形状、颜色、结构、特征以及绘制步骤。教师讲解时,语言要清晰生动,精练准确,富有启发性,演示时要熟练,清楚而恰到好处。同时把技能技巧告诉少儿。

例如结合实物讲解版画《葵花》。老师在讲解版画《葵花》时,重点讲解葵花的形状,葵花的高低、前后、疏密,并运用实物照片演示前后关系,先画什么?后画什么?挡住的部分怎么画?几句话少儿很快就明白和理解了什么是重叠,掌握和了解了重叠的构图的表现方法。例如版画《蝴蝶》。通过观看图片,丰富少儿的感性经验。运用范画向幼儿讲解蝴蝶的对称。再通过教具演示来讲解化解难点。最后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具体讲解指导。讲解与演示相配合,讲解的过程也是观察的过程。

3、丰富课堂教学的游戏性,寓教于乐,激发少儿对版画艺术创作的兴趣和爱好

丰富课堂教学的游戏性,就是教师在美术教学活动中以娱乐或玩的方式进行,使少儿饶有兴致地反复学习和操作的方法。

由于少儿的年龄小,身体发育不完善,要掌握一种知识和技能往往需要反复多次的练习才能形成,游戏练习法就是让幼儿在轻松愉快、无思想负担的情境下进行美术活动,使之维持长久的兴趣,从而获得知识和技能。

可以运用涂色游戏,由教师画出轮廓,幼儿涂色进行。也可以通过添画游戏,由教师画出主要形象,幼儿添画相关的线条、形象。还可以通过情景游戏,由教师设计、创设游戏情节(或情景),让幼儿在玩玩耍耍中学习、掌握绘画方法。

4、加强教学的延续性,因势利导,逐步巩固少儿版画知识基本功底的艺术基础

教学中应该重视教材的纵向与横向的联系,像写作文一样要注意承前启后,因势利导,逐步巩固少儿版画知识基本功底的艺术基础。

教学时还要注意材料中剪贴彩纸画向剪贴纸版画底板过度,拓印向单色再向套色的过度,做到循序渐进。要突出版画特点及教材中各课的特殊性进行教学。要用范画中可让学生认识到黑白木刻版画的特点,简洁、黑白对比强烈、单纯和鲜明等特点,重点让学生在游戏中对“版味”“纸味”有初步的认识。由于学生的个人能力与特点的不同,教学中也要注重针对性。同年龄不同程度的学生,也要因人而教,深化教学。

四、结论

在学习版画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学习了版画的制作技巧,而且还学会了观察、认识世界,学会了用头脑思考,学会了创新,培养了勇于探索的精神。我们应该吸取发达国家认识和发展版画教学的先进经验,注重我国版画美术教育工作,特别应该注重我国少儿版画美术教育工作,通过因势利导,给予孩子们及时培养,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寓教于乐,把学习与技法的机械性与游戏联系起来。这样,让孩子们从小就就能够积累更多的美术语言表达、评论、欣赏及表现创造等多种能力,努力促进我国少儿版画美术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龚雪桦,熊炳燕,扈鸿燕,等.《幼儿园版画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报告[R/OL].

[2]张广慧.木版画工作室[M].湖北美术出版杜,1999.

[3]美术文献[M].湖北美术出版社.

[4]隋丞.材料与技法丛书:版画[M].辽宁美术出版社,1997.

[5]《国家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6]《国家教育部艺术课程标准》.

美术教育论文优秀22条参考文献

[1] 陈萍. 莆仙宫庙壁画艺术研究[D]. 福建师范大学 2012

[2] 郑芳芳. 明清易代背景下的清前期人物画研究[D]. 福建师范大学 2012

[3] 骈岑. 3~6岁儿童绘画表现能力发展的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 2014

[4] 林颖. 中国高等师范院校中国画教育的若干问题思考[D]. 福建师范大学 2012

[5] 黄菁. 民间美术在水墨人物画创作中的运用与拓展[D]. 福建师范大学 2012

[6] 王雅欣. 探寻学龄前校外儿童水粉画教学的新思路[D]. 福建师范大学 2014

[7] 王艳梅. 清代杨柳青人物题材吉祥画的艺术特色[D]. 福建师范大学 2012

[8] 王盼美惠. 5-6岁幼儿绘画表征特征研究[D]. 南京师范大学 2014

[9] 陈艺红. 男权世界中的女性世界[D]. 福建师范大学 2010

[10] 刘德宾. 中国画与中国戏曲的艺术特征探微[D]. 福建师范大学 2005

[11] 张玲. 从林风眠的调和论看近现代中国画的中西融合[D]. 福建师范大学 2004

[12] 毛蓉蓉. 中国人物画造型的传承与时代性[D]. 福建师范大学 2009

[13] 黄霖清. 论形成(影响)现当代中国人物画造型特点的.若干因素[D]. 福建师范大学 2009

[14] 柳健. 以幼儿认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色彩启蒙教育研究[D]. 聊城大学 2014

[15] 秦芳. 以绘画视知觉视角下研究4-5岁幼儿绘画语言表达特点[D]. 新疆师范大学 2014

[16] 王蓉蓉. 三大学术思想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影响[D]. 福建师范大学 2008

[17] 郑艳. 中国“学院派”美术教育与传统美术教育之间的架构[D]. 福建师范大学 2008

[18] 倪婷婷. 德化现代陶瓷艺术性弱化问题研究[D]. 福建师范大学 2012

[19] 张永海. 画中的人生与如画的人生[D]. 福建师范大学 2008

[20] 洪文峰. 花枝春满 天心月圆[D]. 福建师范大学 2010

[21] 吴晨阳. 一脉相承-浅析两宋至现代闽籍中国画人物画家绘画风格中“线”的继承性[D]. 福建师范大学 2011

[22] 曾春丽. 初探福建工艺美术对福建本土中国画画家画风的影响[D]. 福建师范大学 2011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