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护理是老年社会福利的重要表现形式,老年人的社会保障一直是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老年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随着科学与经济不断发展,我国老龄化日趋明显。老年人的身体、生理等养护问题逐渐增多。笔者作为一名专业护士,积累了丰富的临床 经验 。现针对当前老年人的生活和健康方面,浅谈老年护理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老龄化;老年护理;重要性
随着现在医学体系的迅速发展,整个社会的医疗水平已经有了飞速的发展和提升,医院的护理水平相较于以前也更加科学完善。然而,由于护理机制仍然不够完善,在手术室的护理之中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危害患者健康的安全隐患,这些潜在的安全威胁可能会不利于患者的护理和康复,严重甚至可导致患者的生命危险。因此,为了提升医院的整体形象,为了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康复做出保障,医院应当对现有的手术室资源进行整合,从优化护理的管理 措施 出发,逐渐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服务水平和自身的责任意识,做到防患于未然,有效避免老年护理安全事故的产生,树立医院优秀的护理形象。
1 我国人口现状及凸显的问题
随着家庭人口结构的改变以及医疗、卫生的不断推广与普及。据统计,2013年人口普查老年人口数量突破2亿大关,人数为2.02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4.8%。由此可见,老年人的养护成为当前社会的一大突出问题。
2 老年护理的重要性
2.1是社会品德的体现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早在1996年我国老龄协会提出"健康老龄化"的战略目标,此战略目标主要涵盖4个方面的内容:①老年人个体健康;②老年人家庭健康;③老年群体整体健康;④社会环境健康。实现健康老龄化是一个长期奋斗的目标,需要国家、社会、家庭以及个人共同努力。
2.2老年人的生理特点与护理 老年人由于年龄增长,会出现一系列身体衰退的信号。主要表现为组织器官储备能力降低、功能减退、以及出现各种慢性疾病,免疫功能下降,对内外环境的适应能力降低;感觉及平衡功能减退,容易发生跌倒交通事故烫伤等意外。操作能力和反应速度降低,手足协调功能下降,生活自理功能降低,所以应该注意保护老年人的安全.必要时可帮助老年人使用日常生活辅助用品。所以和老年人交谈要注意语调、语速、语言的选择。同时要认真做好健康 教育 ,比如进行健康运动,营养膳食及自我保健等方面的指导,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安全隐患。
2.3当前老年护理中存在的问题
2.3.1老年护理人员素质低 由于传统护理理念的影响,很多医院拥有的护理人才队伍专业能力参差不齐,部分护理人员自身的安全服务水平和责任意识不高,对于护理学的基本专业知识掌握不够牢固,对新技术和新设备的不够了解,对于应对老年护理的突发事件中也缺乏一定的应急和判断能力。所以,正因如此,部分护理人员往往会在老年护理中出现一些问题从而导致手术未能顺利实施,比如护理人员技术不熟练导致的手术必须物品准备不够充分,缺乏对患者病情了解导致延误手术等。
2.3.2老年护理知识不明确 有些护理人员不够细心可能导致用药存在一定偏差,弄混外用药和静脉药的标识,输血输液的查对不严。患者询问时执行的口头医嘱存在一定偏差,给药种类或者剂量出现一定偏差。在仪器使用方面,部分护理人员未能定期对所使用的仪器进行维修保养,手术前未能及时对大型手术仪器进行试机,严重时可能导致手术过程中仪器临时出现故障。部分护理人员在电刀的使用方面存在一定的不熟练,容易造成手术过程中电脑的电极黏性不够,固定不稳定,可能导致电刀脱落造成患者的电灼伤。
2.3.2老年护理管理不细心 部分护理人员护送老年患者回监护室时,动作不够细心往往容易导致病患者感到不适。如:部分护理人员未能在老人手术前后认真清点手术用品,未能完整记录手术当中需要的手术用品,未能做到仔细核对每样手术用品,确保数目不出差错,确保不将手术用品遗留在病患体内。部分护理人员术前、术中、术后护理记录往往出现差错,在管理和行动上都不细心,出现许多涂改情况,极易造成医疗纠纷。
2.4老年护理中问题的应对措施
2.4.1加强老年护理人员素质的培养 当前我国的医疗改革已经渐渐普及,这就是为了促进医院整体医疗水平和护理服务专业理念的提升。与此同时,医院应当做到认真落实"以人为本"的基本医疗和护理理念,有效减少老年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为了更好的提升老年护理的水平,降低潜在的安全隐患,医院应当提高相关护理人员的服务水平,建立健全的护理理念,并积极鼓励护理人员学习新的护理理论知识,学习新的护理技术,提升自己的服务能力。其次,医院要加强对护理人员服务意识的强化,坚持做到以患者为中心,尊重患者需求和意愿。并建立完善的监督和管理机制,提升整体的护理水平。同时,医院可对手术室内的所有护理人员进行 安全教育 ,让所有护理人员树立起患者安全第一的安全观念,做到严格实施老年护理中的各项工作流程,从而有效提高手术室的护理质量,有效减少手术室内安全事故的产生。
2.4.2加强对老年护理知识的宣传 医院需加强对护理人员药物学相关知识的培养,坚决要求护理人员做到使用任何药物之前先认真核对剂量和浓度以及药物的正确用法,对于术中口头医嘱,要做到让护理人员复述一遍正确无误后再告诉患者让其执行,并能坚决保证外用药和内服的标识完全分开。对于需要输血的病患,要让护理人员和主治医生共同核对病患的基本资料以及所输血型的保存期和血袋的破损情况,确保万无一失后,才能对于病患进行输血,并密切观察输血后患者的临床表现,有效减少应输血不当出现的问题。对于仪器使用方面,应要求相关的护理人员了解仪器使用的基本知识。如老年患者手术后,相关护理人员需管理好手术台上的电刀笔及其他手术用具,将手术器具放置于安全位置,避免部分危险器具如高频电刀在非正常使用时造成电灼伤。
2.4.3护理人员履行告知义务 老年患者往往 记忆力 差,理解能力有所下降,因此在给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应该耐心,对于某些易发生的危险事件除了口头告知以外还需要书面告知。在进行健康教育时要有针对性,要根据患者的自身状况进行个性化教育,从而提高护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4.4采用运动指导的方式 由于老年患者的体质一般比较差,所以不喜欢运动或者存在着运动不足的情况,根据当前患者的身体状况和个人兴趣,可以提出一些运动的方案,比如慢跑、跳舞和慢跑等一些慢性的动动,进一步增强肺部的供氧量,真正改善血液的循环,但是不能太疲劳,根据个人情况要坚持大概40min/d。
2.4.5进行健康指导 只有充分利用空余时间或者双休日,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指导,比如开展老年压知识的讲座,举办一些义诊方面的咨询,发放相应宣传知识手册,使患者从发病原因和常见症状自我监测之后加强预防措施。同时对于注意事项、并发症状和治疗原则方面对高血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对个别一些特殊原因不能到场的进行健康指导或者对于健康指导的一些患者,医护人员可以采用上门进行服务。或者是采用电话追踪随访的方式,定期组织患者进行体验,建立健康档案,直接拉近医护人员与患者的距离,真正提高患者各种疾病的认知度,有效地开展护理干预工作。
2.4.6加强心理的护理 由于老年人存在着一定特殊性,所以在病期过程中会产生一些不良的情绪,比如非常悲观、害怕以及沮丧的心理,严重的还会影响患者生活的质量,经过具体情况分析,可以 总结 出老年人产生不良情者兴奋绪的原因,大部分老年人因为 文化 层次比较低,对自己的病情没有一定的了解。同时由于和家人的共同的语言相对比较少,我们一定要患者进行沟通,介绍老年患者相关知识,消除患者心中的顾虑,增强患者的信心,其次还需要与患者进行有效地沟通,然后取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让家属主动地担当起照顾的责任,关心患者并,并对患者的服药情况进行检测和提醒,最好能够陪伴在老年人左右。对于老年人吃药这个环节,老年人一定要根椐医生要求进行吃药,不然就会发生不必要的意外。
2.4.7遵医嘱服药 因此,遵医嘱服药是必须要做到的。但有部分老年患者记性差,常常忘记按时服药,主要靠家属和护士提醒和督促。另有部分患者未能正确服药或对药物的认识不足,因此我们在进行护理的时候,要对这部分患者讲解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及不良反应,使患者合理用药,避免滥用药物。
2.4.8注重带教老师的带教能力的培养 此外,我们需要通过鼓励护士积极参与护理大专和本科方面的学习,通过积极选拔优秀的人才去外出学习,护理部组织相关的人员去带教查房,交流相应的经验,努力掌握更多专业的知识和技术,只有拥有本科高精尖仪器的操作,才能真正了解本专业的医疗方面的水平,相关社会人文科学知识都需要不断地丰富并完善自己,并请授课水平高和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师进行全院性的学习,将带教体会与大家进行相应的分享,从而提高护理能力。
3 结语
老人的护理工作由于具有环节复杂,服务要求高,操作过程容错率低,事件连续性强等特点,对相关的护理人员有着更高的要求。如何避免和及时发现老年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如何及时应对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是医院想要提高整体医疗水平就必须面对的重大难题。想杜绝医院各处存在的问题,必须抓好老年护理中的每一个重要步骤,从加强老年护理人员的素质做起。同时,医院需要采取必须的措施,认真执行各项有关的 规章制度 ,对老年护理中存在问题有高度的认知,并能针对不同老年护理问题采取具体的应对措施,保证医院老年护理工作的顺利完成,进而减少患者的痛苦,对患者进行最有爱心的护理,从而有效的杜绝医院护理中存在的各项问题,也从整体上提高医院的信誉度和社会经济效应。
参考文献:
[1]文传凤,李玲.老年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及应对策略[J]. 临床护理,2012,6(13):17-18.
[2]蒋秀华.护理差错分析与防范对策[J]. 求医问药,2011,9(99):8-11.
[3]王欣.老年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应对 方法 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08,4(38):69-71.
[4]李艳.老年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应对方法分析[J].医药指南,2011,14(10):67-68.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及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的因素,加强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减轻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
方法:对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和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了解其发生原因,针对性的提出老年人的护理要点和方法。
结果:通过对老年人耐心、细致的护理,使他们增加了安全感和对护士的信任感,能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及护理。
结论:只有正确把握老年人的心理特点,了解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及其原因,才能提供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老年人心理护理
随着我国经济、卫生、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人类平均寿命延长了,我国目前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由于人口老龄化,不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等因素的影响,老年慢性病增加成为一种全球趋势。由此看来对老年人的医疗保健显的更为重要,了解老年人的心理,并根据其特点进行有效的护理,对预防和治疗老年疾病,维护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1老年人心理特征的变化
1.1自卑心理。由于机体各脏器衰老,机体抵抗力下降,各种疾病混杂,多数疾病的反复发作,甚至病情逐年加重,导致他们自己对病情感到悲观失望,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从而丧失恢复健康的信心和勇气,常表现为自怜自弃。
1.2孤独感。老年人由于丧偶、独具、离退休, 人际交往 减少,是老年人感到空虚寂寞,心理往往产生孤独感,表现为情绪低落、忧愁,对周围事物不感兴趣,自寻烦恼,自卑。
1.3失落感。表现为自知力减弱,性格急躁、易怒、心悸、失眠。
1.4猜疑心理。老年人的心理防卫及应对能力随年龄增高而减退,对外界的耐受性及适应能力下降,容易发生情绪的变化,表现为毫无根据地怀疑别人,对他人言行追根问底。把一些没有关联的事情扯到自己身上,引起无辜的猜想。
1.5恐惧心理。老年人由于担心患病,自理能力下降以及心理负担加重等问题的发生,心理上会产生忧虑感活恐惧感,从而表现出冷漠或急躁的情绪,有的老年人身体经常不舒服,经济情况又不是很好,怕给儿女增加经济负担,所以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期,易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紧张,烦躁不安及消极心理,进而导致躯体与心理因素两者相互影响,使身体雪上加霜,增加了心理上的恐惧感。
1.6抑郁感。抑郁是老年人常见的情绪和心理失调,随着老年人的逐渐衰老,情绪变化也日益明显,有的老年人甚至有轻生的念头。抑郁多由于老年人受到慢性疾病的困扰及死的威胁,从而产生恐惧忧郁心理,甚至发展为忧郁症。
2护理措施
2.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根据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沟通技巧,使他们愿意把心里话倾吐出来,寻求护士对他们的理解和帮助,增加信任感,同时用礼貌得体的语言,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
2.2富有同情心,取得病人的信赖。老年病人由于 记忆力减退 ,往往对治疗用药等问题常常反复提出疑问,我们要在富有同情心的基础上,对病人耐心的给予解释,从而建立起病人对我们的信任感,安全感,同时,我们还要经常了解病人的需要,以关心体贴的语言询问病情,并对其提出的问题给予耐心详细的解答,取得病人的信赖,使病人积极配合治疗。
2.3注重精心的生活护理。护士对老人应主动嘘寒问暖,在生活上提供方便,对痴呆、健忘患者加强生活护理,协助完成特殊检查项目和按时服药,将日常生活用品放在病人伸手可取的地方,对能自理的患者,鼓励适当活动,提高自我护理能力,避免产生依赖心理。
2.4注意语言交流。对老年人介绍病情时,要语言亲切,态度和蔼诚恳,尊重老人的人格,病人在治疗期间如有隐私,应做好__,对其合理要求及时解决,不合理的要认真解释,主要声音和语言的运用,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表达意思,如医学俗语。
2.5做好健康宣教。有针对性地介绍疾病的基本知识,治疗及康复,帮助老年人正确认识疾病,增强自我保健和自我照顾的能力,有的老年人总有躯体的某种病症,可能会加重他们的恐惧、抑郁的心理,护士要和蔼,友善热情的服务,这样可以增加他们对生的信心。同时要教育老年人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有利于身心的健康。
2.6饮食护理。老年人大多脾胃功能紊乱,护士应告知患者吃清淡、易消化饮食,强调粗细搭配,要摄取多种维生素的饮食,饥饱适宜,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
2.7出院心理护理。患者出院时,可根据不同种类疾病,不同文化层次的患者,讲解治疗和康复知识,一方面将有关注意事项告诉患者家属,另一方面要写好一份详细的出院指导,交给患者或患者家属,鼓励患者回家后坚持服药,定期复查。并向家属交代病人院期间的心理活动及心理护理效果,以及出院后的心理护理措施及方法,解释不能单纯依靠药物治疗,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使之精神舒畅,注意饮食和休息,适当活动等,同样能加速疾病的康复和防止复发,使其愉快地安度晚年。
3小结
心理护理是利用心理对躯体的能动作用,使病人在心理上得到安抚和慰藉,因此护士在老年人的心理护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护士必须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思想修养,加强情感交流的技能,接待每一位老年病人都应有热忱,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关心、尊重、同情,舍生处地的为老年人考虑,理解老年人的感受,帮助他们改变不良的心理行为和生活方式,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及时为老年人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老年人保持身心健康及良好的生活质量,进而提高健康水平及晚年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纯燕主编,社区护理学,湖南科技出版社,2001,142-149
[2]左玉华,张伟.积极实践社区健康管理新模式探索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新路[J].实用全科医学,2008,6(1):71-72
[3]周杰.非语言沟通在临床护理工作当中的应用技巧[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9):788-790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尤其是老龄化问题十分突出,由于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直开展计划生育政策,倡导一个家庭只生一个孩子,导致很多家庭成为独生子女家庭,这些独生子女长大之后又因为自己工作、生活或婚姻等关系不能留在父母身边照顾父母,所以也就造成了“空巢老人”越来越多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些“空巢老人”无人照看的难题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养老机构,子女支付一笔费用之后,这些养老机构则替他们的子女照顾父母的生活起居,但是由于一直缺乏一个统一规范的管理制度,所以老年护理管理所呈现的局面也十分混乱[1]。
一、养老机构老年护理管理现状
我国现在的老年人,即60周岁以上的老人的人口总数接近2亿,约占我国人口总数的六分之一,如何使这些老年人渡过一个健康幸福的晚年一直是困扰其子女的一大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越来越多的商家将目光瞄准了养老机构,所以近些年来出现了很多各种各样的养老机构,由于我们国家关于养老机构的承办和运营等方面起步较晚,所以一直没有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导致这些机构经营管理情况十分混乱,不但管理水平不到位,更有甚者连护理水平都不到位,混乱的管理和护理市场急需统一的规范和强制的措施使其有效运行。
二、养老机构老年护理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专业的护理团队和专业的管理团队
在养老机构里生活的部分老年人身体状况不是很好,需要专业的医护人员对其进行照顾。 反思 我国的养老机构,在我国大部分的养老机构中的医护人员都没有经过严格规范的关于护理方面的培训,即使是接受过培训的人员,其中也有一部分是草草了事,对护理方面的专业知识掌握得并不充分。而且这些医护人员都没有经过专业的资格考试和资格认证,他们对于护理工作没有树立正确地工作观念,对待工作很多时候都是凭借着自己的经验或第一感觉,护理工作中很多的工作技巧都是跟着自己的前辈或者同事学习的,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2]。在一个养老机构中,除了经验丰富、专业素养强的医护人员外,一支优秀的管理团队也很重要,但是在我国很多养老机构中都没有所谓的管理机构,管理工作都是由医护人员兼做的,缺乏专业的 管理知识 和管理技巧的医护人员很难做好一个机构的管理工作,影响机构的长期运行。
(二)缺乏统一的行业管理规范
中国是一个很崇尚家文化的地方,古人云:家和万事兴,所以一直以来我们国家的老人都是跟着自己的子女一起生活,由自己的子女赡养晚年,但是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家一直实行计划生育政策,鼓励一个家庭只生一个孩子,两个独生子女家庭结合成一个新家庭后也就意味着一对夫妻要赡养四位老人,子女无法亲自照料老人,只能选择一些条件好的养老机构,所以养老机构只是近些年来在我国大受欢迎,也在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办养老机构的风潮。由于我国的养老机构起步较晚,现在还属于成长阶段,国家也没有及时地颁布相关的法律条约,整个养老机构的市场缺乏统一规范的管理,从成立养老机构的申请到养老机构的管理整个流程都呈现出一种混乱的局面。
三、对老年人护理管理的建议
(一)建立统一的养老机构行业规范
古人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想使我国的养老机构的发展迈上一个新的台阶,要建立统一的养老机构行业的规范是必不可少的,用统一的标准规范养老机构的发展,首先要严格限制养老机构的承办条件,对申请承办养老机构的申请人的自身情况要进行详细的了解、对该养老机构内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操作技能进行严格的把关、对该机构内的卫生情况要经常进行检查、要对工作人员的健康情况进行定期抽查等,只有从源头上进行严格控制,建立统一的养老机构的行业规范,才能真正改善我国养老行业混乱的现象。
(二)提高养老机构管理队伍素质
为了养老机构长期稳定发展,首先要提高管理队伍的素质,管理队伍就好比羊群的领头羊,控制着整个养老机构发展的大致方向。与此同时,管理队伍还是养老机构领导和医护人员之间沟通的桥梁,及时向医护人员传递上层领导的工作指示,同时及时上层领导反映医护人员对于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机构内部的矛盾。一支良好的管理队伍可以有效提高一个养老机构的凝聚力,提高该机构的竞争力,增强医护人员对机构的归属感,为机构今后的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提高管理队伍的素质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引进管理人才,通过他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巧提高机构的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在引进相关人才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已经在职的工作人员的培训,如定期开展管理知识培训会、派遣部分工作人员去外校学习管理知识和管理技能等,从这两方面同时着手肯定能使机构的管理水平得到大大的提高。
(三)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加强对护理人员的资格审核
医护人员是直接对老年人负责的群体,医护人员专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服务质量的高低,影响着生活在这个养老机构里的老年人的健康情况[3]。老年人由于年龄过大,身体机能开始出现一些退化,也逐渐出现一些慢性疾病,老年人的免疫力明显低于年轻人,对老年人的很多疾病用药时都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所以照顾老年人的医护人员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有耐心和细心,所以要加强对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的培训,帮助医护人员树立正确的工作观念,促使医护人员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除此之外,我国很大一部分医护人员参加工作之前没有接受任何资格考试和认证,这也为医护工作埋下了隐患,为了老年人的健康考虑,国家应该加强对从事于护理工作的人员的资格认证,只有考察合格并取得资格证的人员才能上岗,而且政府要定期对医护人员的技能进行考察,对于录用不合格医护人员的养老机构要予以重罚,绝不轻易放过。
(四)加强养老护理风险管理
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的老化和疾病等各方面的原因容易发生各种意外事件,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应该加强管理人员和医护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要在养老机构的设计和建设中多多考虑老年人的出行问题,例如走廊的扶手要加固、洗手间和浴室的地板要注意防滑等等[4]。除此之外,还有关心老年人的心理问题,由于经常自己孤身一人没有子女陪伴很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如抑郁、失眠等,因此医护人员除了照顾老年人身体上的健康外,还要经常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同时要经常与他们的家属沟通交流,督促他们的子女经常来陪陪父母,只有在医护人员和子女的共同努力下,才能使这些老年人渡过一个幸福安详的晚年。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使老年人渡过一个幸福的晚安,养老机构责任重大,不但要加强对医护人员的专业培训,而且还要加强养老机构护理的管理水平,除了完善养老机构的各个方面外,也要家属的照顾和关心,只有在养老机构和家属两方面的共同努力下,老年人才能渡过一个安详的晚年,我国养老机构的事业发展才能迈上另一个新的台阶。
猜你喜欢:
1. 老年人长期卧床要点
2. 参加老年护理培训班心得体会
3. 护理专业毕业论文免费范文
4. 关于护理论文的范文
5. 免费护理论文范文
中国人口老化问题研究综述(此论文资料,可以参考)一、引言人们最初关心中国人口问题主要是关心它的数量问题,因为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快速增长的人口给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影响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妨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说,中国的人口政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偏重人口数量的控制。这种偏重是无可非议的,因为即使在今天中国人口的总和生育率已经下降到更替水平的情况下,由于人口基数庞大,加之人口发展的惯性,使中国仍面临着巨大的人口数量压力。然而,正当人们讨论如何控制中国的人口数量,为每年新增加的1000多万人口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而担忧时,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也正在悄然地老化。它使中国又面临另一个挑战:人口老化问题。中国不仅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也是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1998年底,中国的总人口已经达到12.48亿,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占总人口的9.7%左右。与其他已经成为老年型国家的人口老化历程相比,中国的人口老化具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人口老化速度和老年人口的绝对数增长快;二是人口老化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而提前出现。以第四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为基础按中位方案所进行的中国人口预测的结果表明,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正在迅速地老化,年龄结构正在由成年型转变为老年型,但各个时期的老化速度有很大的差异。中国的人口老化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90~2000年,中国人口由成年型向老年型转变;第二阶段为2000~2020年,这时中国将变成典型的老年型人口的国家;第三阶段为2020~2050年,这一阶段将是中国人口老化的严重阶段。令人担忧的是,在中国人口总体老化的同时,老年人口内部也在不断老化。据人口学家预测,下世纪上半叶高龄老人每年平均增长速度是51‰,而65岁以上老年人每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9‰,总人口在达到峰值前每年平均增长速度可能只有7‰。毫无疑问,高龄老人是增长速度最快的人群,而老龄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高龄老人,因为大多数60~70岁的老年人尚有生活自理能力,而80岁以上的老年人最需要照料,带病生存甚至卧床不起的概率最高。庞大的“中老年”和“老老年”人口无疑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如果分地区考察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化问题,这一问题则更为迫切。中国人口年龄结构老化总的格局是农村地区快于城市地区,汉族地区快于少数民族地区,东部地区快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到1998年底,已经有近一半的省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本地区总人口的比例已经超过或基本接近10%,率先成为中国首批老年型省区。从中国人口老化的地区差异上看,中国人口目前已经自东向西开始老化,而且速度将越来越快,在不久的将来,这一“灰色浪潮”就将席卷全国。从这一点上看,中国的人口并非到2000年前后才突然地成为老年型人口,老年人口问题也并非到下个世纪的某一天才突然严重起来。人口老化本身是个动态的过程,它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也是动态的。就中国的整体情况而言,目前人口老化的社会经济影响还没有显性化,但就局部地区的情况而言,形势已经相当严峻。如1993年上海人口开始负增长,目前上海最主要的人口问题并非生育水平问题,人们更关心的是人口结构问题,尤其是人口的老化问题。正如人们关心人口数量一样,人们之所以关心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化问题,从根本上说是出自对人口与发展之间关系的关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人们考虑的主要是人口总量变动与发展之间的关系,而对人口结构特别是年龄结构的变动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没有予以充分的重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人口老化的出现,人们逐渐认识到人口年龄结构变动比人口总量变动对发展的影响更大,因为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化同人口数量的增长一样,会给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而且这种变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远比人口数量的增长给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要复杂得多。如果我们只考察人口总量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将所有不同年龄的人都视为具有相同特征的“同质”的人,这样的考察方法会抹煞不同年龄的人不同的社会经济含义。事实上,不同年龄的人具有不同的社会经济特征,是“异质”的人。中国目前约有1.2亿老年人口和3.2亿未成年人口,从数量上看,同作为消费人口的老年人口和未成年人口,二者的负担孰轻孰重,一目了然。但如果我们考虑到这两个不同年龄组的不同的社会经济特征,我们就会发现,老年人口和未成年人口并不是简单的1:3的关系,中国赡养其目前的1亿老年人口也并不一定比抚养其3亿未成年人口简单。因此,考察年龄-结构的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研究,它会使我们能更准确地把握人口变动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世界及中国人口年龄结构正在老化的事实,要求人口学界、经济学界和社会学界对人口老化的原因、过程、特征、社会经济后果进行分析研究,并在扎实的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寻求解决人口老化所带来的后果问题的对策。国外对人口老化问题的大量研究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1956年,联合国出版的《人口老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总结了以往对人口老化问题研究的成果,标志着对人口老化问题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此后,由于西方国家人口老化问题日益严重,加之人口理论的发展和研究方法的进步,使人口老化问题的研究不断深入,有关人口老化问题的文献也在不断地丰富。 同国外关于人口老化的研究相比,中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更晚,这主要是因为中国人口学研究的复兴是从70年代末期才开始,当时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才刚刚进入成年型,人们关注的重点不在人口老化上,即人口老化问题不是人口学领域优先考虑的课题。只是随着中国人口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和人口老化速度加快的客观事实才使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心人口老化问题。近几年来,中国很多部门和机构对人口老化问题进行了一些研究,积累了一批文献和数据。然而,当我们仔细回顾这些数据和文献后,我们会发现,对中国人口老化问题的研究目前多偏重于考察人口老化的人口学效应和社会学效应,也就是说对中国人口老化的现状、特征、原因、过程,以及人口老化的人口学和社会学的后果的论述较多。但弱点是,对现实情况的描述多,而理论上的创新少。随着中国人口年龄结构老化这一不可避免的客观现实的到来,对人口老化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已经迫在眉睫,搞清这种关系对于制定中国下一世纪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正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阶段的中国来说,正确认识中国人口老化发生的原因、运动的过程、发展的趋势以及将会产生的社会经济后果至关重要。中国在制定下一世纪的产业政策、分配政策、交换政策、消费政策和社会保障政策时,必须考虑到未来中国人口老化的客观事实。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的社会经济全面、稳定、协调、健康地发展。二、几个基本概念的界定(一)老年人、未成年人和成年人的年龄界线“老年人”是指达到或超过老年年龄界线的人,这里的关键在于老年年龄界线,因为确定这一界线是统计老年人口的前提条件。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对老年年龄界线的定义是不同的。1900年桑巴德在其《人口年龄分类和死亡率研究》一书中将人口按年龄划分成不同的类型,实际上,他是将50岁作为老年年龄的下线;1956年,联合国发表的《人口老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中将65岁定义为老年年龄的下线;而1982年在维也纳召开的“世界老龄问题大会”又将老年年龄界线定义为60岁。国际上之所以将老年年龄界线从1956年的65岁增改为60岁,这是因为1956年联合国发表的报告主要是针对发达国家出现的人口老化问题,而当时发展中国家还谈不上人口老化问题,将65岁定义为老年年龄界线是根据当时发达国家人均预期寿命的情况而设定的。而到了80年代初,人口老化已经不仅是发达国家的问题,发展中国家同样面临人口老化问题,而发展中国家的人均预期寿命比发达国家的人均预期寿命低得多。因此,考虑到全世界的人均预期寿命的情况,将老年年龄的界线定义为60岁。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和人们预期寿命的不断延长,老年年龄的标准应是不断变化的。一般说来,发达国家老年年龄的起点应高于发展中国家老年年龄的起点。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尽管人均预期寿命高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但还是比发达国家的人均预期寿命水平低很多,因此,将60岁作为中国老年年龄的界线是合理的选择。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对未成年人的年龄界线也是不同的,界线范围在15~20岁不等。一般说来,发达国家未成年人的年龄界线高于发展中国家未成年人的年龄界线。国际上一般将15岁定义为未成年人界线,即0~14岁的人口均为未成年人口。在给出老年人和未成年人的年龄界线后,我们就很容易确定成年人的年龄界线了,即成年人的年龄界线是15~59岁。 (二)人口年龄结构的年轻型、成年型和老年型的划分同老年人、未成年人和成年人的年龄界线的定义一样,人口年龄结构类型的划分也是因时期和地区而有所不同的。1956年,在联合国发表的《人口老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中,将人口年龄结构的类型划分如下:年轻型 成年型 老年型 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例 4%以下 4%~7% 7%以上而后,随着世界人口特别是发达国家人口的进一步老化,国外又提出一些新的划分方法。例如,1975年美国人口咨询局的划分方法如下:年龄结构类型 年轻型 成年型 老年型0~14岁人口 40%以上 30%~40% 30%以下 65岁及以上人口 5% 以下 5%~10% 10%以上老少比 15%以下 15%~30% 30%以上年龄中位数 20岁以下 20~30岁 30岁以上而1982年在维也纳召开的“世界老龄问题大会”将老年年龄界线定义为60岁后,各国又采用了如下的划分方法:年轻型 成年型 老年型60岁及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例 5%以下 5-10% 10%以上对人口年龄结构的年轻型、成年型和老年型的划分是主观的,而不是客观的。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和人们预期寿命的不断延长,特别是随着老年年龄标准的不断变化,对人口年龄结构类型的划分也是要相应改变的。一般说来,对老年型人口的定义通常以60及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例在10%以上,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例在7%以上的人口称为老年型人口。 (三)人口老化和人口老化问题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来说,由于人口的出生、死亡和迁移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人口的年龄结构是在不断变化的,即未成年人口、成年人口和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构成是不断变化的。在总人口中,如果老年人口的比例不断提高,而其他年龄组人口的比例不断下降,我们就称这一动态过程为人口老化;反之,如果老年人口的比例不断下降,而其他年龄组人口的比例不断上升,我们就称这一动态过程为人口年轻化。对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人口可能出现老化,也可能出现年轻化,人口的老化与年轻化是可逆的;而对个人来说,从他或她一出生就开始进入了老化的过程,这是不可逆的。 人口老化问题是指在总人口中,老年人口的比例不断提高,而其他年龄组人口的比例不断下降的动态过程给社会经济带来的调整问题。由于在人口老化的过程中,各个年龄组的人口都在发生变动,所以人口老化问题不仅有老年人口给社会经济带来的调整问题,而且有成年人和未成年人给社会经济带来的调整问题,而老年人口问题是指老年人口这一特殊的群体给社会经济带来的问题。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不论是老龄化还是年轻化,都会存在老年人口问题,即存在老年人口问题不一定存在人口老化问题,而存在人口老化问题则一定存在老年人口问题。 三、关于人口老化研究的主要观点综述国外早期对于人口老化问题的研究多数是对老年人口特征的探讨,主要是回答老年人口面临的实际问题。然而,对实际问题的研究离不开一些基本的理论假设。不同的学者在特定的条件下提出不同的理论假设,而这些理论假设又为后人所演变发展,进而形成了一些人口老化理论。 国外对人口老化问题的大量研究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1956年,联合国出版的《人口老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总结了以往对人口老化问题研究的成果,标志着对人口老化问题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此后,由于西方国家人口老化问题日益严重,加之人口理论的发展和研究方法的进步,使人口老化问题的研究不断深入,人口老化问题的文献也在不断地丰富。1969年,在二十四届联大上,马耳他率先提出了老龄问题,呼吁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关注老年人口迅速增长的趋势及随之出现的一些问题。国外关于人口老化问题的研究和老年事业的经验为研究中国人口老化问题提供了借鉴的成果。但中国的人口有其自己的特殊性,中国人口老化问题的背景既有别于其他的发展中国家,更与发达国家的情况不同。因此,国外的经验虽然可以借鉴,但终究难以适应中国的国情。我们的问题要靠我们自己去解决,中国人口老化的科学研究要靠我们自己去探索。1982年,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的老龄问题世界大会揭开了中国的老年事业的序幕。随着中国人口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和人口老化速度加起快的客观事实使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心人口老化问题。近些年来,中国相关部门和机构对人口老化问题进行了一些研究,积累了一批文献和数据。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著作有北京大学人口所张纯元主编的《中国老年人口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所田雪原等主编的《中国老年人口》、《中国老年人口经济》、《中国老年人口社会》、吉林大学人口研究所曲海波的《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武汉大学人口所徐云鹏等主编的《人口老化和老年人口问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熊必俊主编的《老年学与老龄问题》、中国人民大学杜鹏的《中国人口老龄化过程研究》、中国人口信息研究中心于学军的《中国人口老化的经济学研究》,复旦大学王爱珠的《老年经济学》,天津学者的《1988年中国九大城市老年人状况抽样调查》和上海学者的《上海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等。这些著作从不同的角度对中国人口老化问题进行了全面的研究。此外,大量的有关调查数据为人口老化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准确的依据,如中国社会科学人口所组织的“中国1987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抽样调查资料”、1992年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组织的“中国老年人供养体系调查数据”等。所有这些文献和数据都为进一步研究中国人口老化问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一)关于下世纪上半叶中国人口老化趋势的预测人口老化的理论和实际证明,人口老化的速度和程度主要取决于人口的生育水平和死亡水平,但在人口老化的不同阶段,生育水平和死亡水平对人口老化的作用是不同的。在人口老化的前期,生育水平占主导作用;而在人口老化的后期,死亡水平占主导作用。无论如何,生育水平和死亡水平是人口预测的两个最重要的参数。基于中国70年代和80年代生育水平下降的趋势,当初人们在进行人口预测时,普遍倾向于中国人口生育水平会急速下降的乐观估计,估计到2000年,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会下降到1.8,甚至于1.5的低水平。很普遍的一种预测方案的参数假定是:总和生育率从1981年的2.63到2000年的1.8,随后不变直到2050年;人口平均出生预期寿命从1981年的67.88岁上升到2050年的80.20岁。事实上,近年来, 中国的生育率并未沿70年代末的趋势继续大幅度地下降,而是在80年代出现了波动徘徊的局面。1980年中国的总和生育率曾下降到2.24的较低水平,而后回升到1982年的2.86的较高水平;1985年再度下降到2.20,1987年又回升到2.59;1987年以后至今,总和生育率的下降的速度较快。对国家计生委规统司1992年10月进行的“38万人口抽样调查”的结果,国内外争议较大,大多数人认为此结果偏低,极少数人则认为实际的结果可能会更低。人们对目前总和生育率的水平众说纷纭,低的低到1.3左右,高的高到2.3左右。因此,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实际工作部门对此莫衷一是,无所适从,给人口规划和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也造成了学术界的混乱。综合考察国家计生委规统司1992年10月作的“38万人口抽样调查”的结果和1993年国家计生委对河北、湖北等地的抽查结果(见“当前计划生育工作中的喜与忧:由几则信息引发的思考”,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厅,《计划生育情况》增刊(9)期)以及国家统计局1990~1998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数据的结果,我们认为,目前中国的总和生育率在1.9左右是合理的估计。就中国的全国平均水平而言,中国的生育率水平不大可能降低并长期保持在西班牙、西德,甚至日本现在这样低的生育率水平。因为即使像美国这样发达的国家,其育龄妇女的总和生育率仍然为2.1,而且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和生育率长期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同样会带来许多问题。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中得到一定的启示。比如,人口老化程度过高,劳动力短缺,社会保障负担过重等问题。因此,2020年倘若中国的总和生育率果真能低到1.5的低水平,政府则应采取干预政策,抑制总和生育率的进一步下降。1973~1975年“全国人口三年肿瘤死亡回顾调查”资料表明:当时中国的男性的平均出生预期寿命为63.6岁,女性为66.3岁(中国计划生育年鉴 1993)。1982年中国第三次人口普查时,中国男性的平均出生预期寿命为66.4岁,女性为69.4岁,男女合计为67.9岁(姚新武,尹华 1994)。1985年,国家统计局人口抽样调查资料则表明,当时中国人口平均出生预期寿为68.9岁,其中男性为67.0岁,女性为71.0岁(中国计划生育年鉴 1993)。1998年,中国人口平均出生预期寿命上升到71岁,其中男性为69岁,女性为73岁。目前,中国的平均出生预期寿命已经远远超过了世界和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平均出生预期寿命尚有一定的差距。1998年,世界人口平均出生预期寿命为66岁,其中男性为64岁,女性为68岁。不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平均出生预期寿命为61岁,其中男性为59岁,女性为62岁;而发达国家人口平均出生预期寿命为75岁,其中男性为71岁,女性为79岁(PRB 1994)。从1973~1975年到1982年,中国的平均出生预期寿命提高了近3岁,平均每年提高近0.5岁。从1982年到1985年的3年间,中国的平均出生预期寿命提高了1岁,平均每年提高0.33岁左右。而从1985年到1998年的13年间,中国的平均出生预期寿命提高了2岁多,平均每年提高近0.16岁。毫无疑问,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卫生和营养保健状况的不断改善,中国的平均出生预期寿命还会有所提高。但是,平均出生预期寿命的提高的速度是“边际递减”的,即当平均出生预期寿命较低时,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善会使平均出生预期寿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而当平均出生预期寿命较高时,相似的社会经济条件只能使平均出生预期寿命有相对较小幅度的提高,在达到一定阶段后,平均出生预期寿命甚至可能出现停滞不前的状态。中国人口的平均出生预期寿命的提高的历程证明了这一点:从每年提高0.5岁下降到每年提高0.33岁,进而又下降到每年提高0.16岁。需要注意的是,尽管中国人口的人均出生预期寿命会逐渐提高,但随着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化,人口粗死亡率会逐渐提高,每年老年人口死亡的绝对数会逐渐增多。目前,中国每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死亡人数为550万左右,而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上升为1130万左右(世界银行 1993)。
中华民族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平均寿命则是:夏代,18岁;秦汉,20岁;东汉,22岁;唐朝,27岁;宋代,30岁;清代33岁;民国时期35岁;新中国1957年,57岁;1981年,68岁。 东汉是22岁 西汉是20岁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人生七十古来稀”。从图1可以看出古代中国人寿命最高的是西汉 ,大大超过七十,其它朝代除唐朝、明朝和清朝分别有过极短暂的“探头”外就都不及七十 ,最低的几个时期是魏晋、五胡十六国和五代十国,其中五胡十六国时期人的寿命只有五十 几岁。那么是什么因素决定了这条曲线呢?换句话说古代中国人生存寿命的这种变化和什么 因素最相关呢?� 古代中国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 古代中国是一个农业社会,人们普遍认同的一句古训是“民以食为天”。古代中国的农 业生产技术发展情况应与古代中国人的寿命关系密切,因此有必要对之作一简要回顾。春秋 战国时期由于各国统治者出于生存和争霸的需要,普遍推行耕战政策,以农业为本,故农业 生产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 秦汉四百年间继承和发展此前农业生产方面的成就和知识,藉“大一统”之便,大规模 地在中原地区推广先进农耕技术并渐及南方和边区,使各地区的农业生产水平基本都上了一 个台阶。汉代统治者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实行三十税一。荀悦称“汉家之惠优于三代”[ 1]。汉朝推广牛耕制度,大大提高了生产力。赵过创代田法,改良田器,提高了耕作效率 。汜胜之发明的区田法更创出了高产奇迹,“上农区,亩得粟百石,中农区收粟得五十一石 ,下农区秋收粟得二十八石”[2]。� 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种族斗争加之阶级斗争都十分激烈,战乱频仍,人民颠沛流 离,人命贱如草芥。大量农田被毁损、退耕还牧或粗放经营,相应地农业生产水平进步较少 甚或还有倒退。但是整个南方地区经东吴孙氏政权及后来的六朝政权的经营,耕作制度、植 保技术、垦种方法、生产规模以及所应用的生产资料等均得以发展和提高。� 隋唐时国家再度统一,重视兴修水利,改进农具,普及农业生产技术。北方的社会生产 恢复 和发展起来,而南方则进一步提高。唐贞观十三年(635年)“诏于洛、相、幽、徐、齐、并 、秦、蒲州又置常平仓,粟藏九年,米藏五年,下湿之地,粟藏五年,米藏三年,皆著于令 。”[3]由此可见北方地区农产的丰饶。安史之乱后北方再次板荡,“河南、河北 、河东以降,甲兵常积”,农业生产遭极大破坏。南方受战乱影响较小,生产进一步发展, 终至超过北方。� 有宋四百年间战争未曾中断,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但是水稻的播种面积 却得 以扩大。至于辽金的生产水平则有所倒退。元朝统治者来自草原,初期没有认识到农业的重 要性,许多政策不利于农业生产,但从忽必烈起开始认识到“夫争国家者,取其土地人民而 已”[4],于是“附会汉法”,“劝诱百姓开垦田土”,令百官“不得擅兴不急之 役,妨夺农时”[5]。采取了以上措施后,经济逐渐恢复。此后几位皇帝基本上“ 恪守成宪”。� 明清两朝人口剧增,遂大肆垦殖,工商业的发展导致出现一些资本主义萌芽,又进一步 促进 了耕作技术的提高,同时由于注意种子的改良,而且引进了玉米和山芋等高产品种,所以粮 食产量比之前朝有了进一步提高。� 古代中国的亩产和人均粮食占有量� 上述对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技术发展情况所做的定性分析,可以作定量表示,那就是将 历代的粮食亩产及人均粮食占有量收集计算整理成一表格(见表1)。� 这里的亩产基本上均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吴慧所著的《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 究》一书[6] ,表中所给出的粮食亩产均已考虑了不同粮食品种种植比例予以加权平均,扣除了非粮食 种植土地如菜田、林地等,并且也考虑了复种指数。人均粮食占有量系根据该书给出的亩产 乘以人均粮食种植面积[7]。古今各代度量衡变化甚大,这里粮食种植面积都已统 一换算成现代的市亩。表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数据考虑到时间跨度大,政权林立,情况各不 相同,数字较为分散,故取的是大致的一个平均值。宋朝的人均粮食种植面积系取自《宋史 》中的数据计算而得[8]。明朝的人均粮食种植面积系根据转引自王育民所著《中 国人口史》中的数据计算而得[9]。� 清朝的耕地数据问题比较复杂,总的说来有关论述所认为的耕地面积数字偏小,甚至有 人算出道光年间人均粮食耕地只有1.45亩 [10]。事实上清统治者的开荒政策是“荒墟榛壤以及积水所汇,有可疏辟者,多方相度 筹划,俾地无遗利,民无遗力……”[11]。一方面诸如“崇山密菁”、“高山峭壁 ”、“岩险之地”、“山径险恶之处,土人不能上下者”、“深崖穷谷”等均穷极开垦,靡 有遗余;而江湖水乡之地,则围湖造田恶性发展,“不独大江大湖之滨及数里数顷之湖荡日 渐筑垦,尽失旧迹,即自己输粮管业之塘,亦培土改田;一湾之涧,亦截流种稻。”[ 12]明代“松木槎牙,兽群潜没,绵亘八百余里”之地,至清朝已是“山腰陡壁皆人家” ,“山头但见人驱犊”了,垦殖扩张远过明朝。明朝洪武年间垦田数即达850万顷[13 ],而清之版图倍于明朝,加之东北和蒙古都经大力垦殖,故总耕地面积绝非论者常引之 低于10亿亩甚至只有七八亿亩。据日本尾上悦三统计中国在1860年时的总耕地为约14亿亩, 人均为3.765亩。我们认为这是可信的,因为清朝的开垦程度即使比之现代中国还有稍逊, 但清之版图中期以前却达约1300万平方公里,比现在的960万平方公里要大近1/3,而且经济 建设和工业化土地沙化等因素导致现代中国的耕地减少很多,两相抵消,那么清朝的总耕地 面积应约略相当于现在中国的总耕地面积(详情请参见发表于《江海学刊》1998年第4期的拙 文《清朝真实的耕地面积》)。据国家统计局资料中国现有耕地总面积为14.3亿亩。但是这 个数字仍有商榷余地,因为据八十年代初期美国人造卫星遥测我国耕地为22.6亿亩,原国 家农牧渔业部“县级土地现状调查”统计为20.95亿亩[14],据中国科学院国情研 究小组资料遥感测出的90年代我国耕地面积约为20亿亩。考虑到这十几年的耕地损耗情况这 几个数字应是一致的。这里就存在一个14亿多亩与20亿多亩的比例问题。最近在《作物杂志 》1997年第3期上刘巽浩也谈到了我国耕地面积为1.3亿hm�2,而统计数只有0.93亿多hm �2。我们就是考虑到这14亿多亩与约20亿亩之比例,计算出清代中期人均耕地,再乘以85% 的粮田所占比例,从而得出人均粮食种植面积为4.28亩。� 我们将古代中国人的寿命分布以朝代为横坐标表示,并将表1中数据与之归一化绘成一 图(见图2)。� 图2.古代中国人的寿命、粮食亩产及人均粮食占有量� 自汉至清两千年来粮食亩产基本上呈上升趋势,这反映了农业科学技术 是发展进步的,农业生产水平是提高的;另一方面也可以说生产力的提高是有限的,亩产两 千年间只提高了51.5Kg。与之相应的是人均粮食占有量也呈缓 慢上升趋势,由约500Kg提高到约770Kg,但是为什么人的寿命却没有提高呢?寿命曲线与粮 食亩产及人均粮食占有量曲线变化趋势完全不一致呢?这主要是因为没有充分考虑“灾害” 的影响。� 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 表1中的数据只是统计正常年景的亩产,没有计及特别的风调雨顺丰收年,也没有计及 水旱 冰雹蝗虫风暴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实际上这个影响是非常大的。史书中常有“绝粒”,“食 榆皮”,“民多饿死”,“人相食”,“百姓饥穷,流离道路”等记载。我们根据查阅二十 四史中的有关资料所得以及《历代天灾人祸表》和《中国救荒史》等文献资料汇总成下表: � 表2示出了两千年来中国自然灾害频度直线增长,增幅几达15倍。究其原因,主要是人 们活动所致。这一方面是战争因素所造成的破坏,从汉朝到清朝大小战争无法计数;另一方 面则是人们的垦殖所造成的破坏。我国人口从汉初的一两千万增加到清朝的几个亿,开垦力 度不断加大,汉朝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垦田数据吴慧考证为约2.4亿亩比之汉初增加6.4 倍,那么汉初垦田数则应为三千多万亩,这样到清朝的20亿亩,就增加了几近60倍。这种开 垦当然对自然对生 态环境的破坏亦日趋严重。由于越来越多的森林资源和植被被破坏和过度浪费,引起越来越 严重的水土流失,致使“山形骨立”,江湖淤垫,众多山区林产品趋向枯竭,动植物资源品 种急剧减少以及对气候调节功能的减弱、自然灾害的增多加剧等。过度的垦殖,盲目的农侵 牧、牧改农引起大面积土地沙化。还有因围垦导致的河湖水面积急剧萎缩,由此造成的调蓄 功能的破坏和灌溉效益的丧失以及对航运、水产以至于对气候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15 ]。土壤的肥力也大大下降了。中华民族的发源地西北地区的今昔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秦汉时“关中土地占天下三分之一,人口占十分之三,财畜则占十分之六”[16]。司马 相如曾写过一篇气势磅礴的“上林赋”展现了两千年前关中的山川形胜和富饶物产。� 灾害的种类、波及范围以及肆虐程度差异甚大,要对其影响精确定量很难,但考虑到样 本量 都比较大,每一朝代都有几百次上千次,我们可对之取加权平均。西汉时因灾害频度很小, 故丰年的影响要比之灾害为大,但为保守计我们假设丰年和灾害两相抵消,然后取西汉的灾 害对粮食亩产和人均粮食占有量的影响因子为0,也就是人均粮食占有量乘以1作为修正过的 实际人均粮食占有量,其它各代则都分别乘以一个小于1(5x0x)的修正系数(式中x0为西汉的 灾害频度,x为其它各朝代的灾害频度)。我们修正过的各朝代人均粮食占有量和平均寿命同 绘一图(见图3),以资比较。� .古代中国人平均寿命和经修正过的人均粮食占有量� 由中可见不但两条曲线的走势非常一致,而且除南北朝时期人均粮食占有量与平均寿 命差距较大外,其它各朝这两者之间或差距较小或基本无差距。这说明人均粮食占有量与平 均寿命有极强的相关性。换句话说很有可能是人均粮食占有量决定了各朝代的平均寿命。� 几点讨论� 根据研究可以有如下几点初步看法。� 一、就古代中国人的平均生存寿命来说“人生七十古来稀”是符合事实的,因为中国人 秦汉以来两千年间除汉朝外其余各朝均未超过七十岁。� 二、中国从秦汉以来两千年间农业生产水平反映在粮食亩产上是有所提高的,但也很有 限,只提高了约50Kg。这是因为汉代的农业生产“为我国树立了两千年的农业榜样,后代虽 有若干技术上的进步,……基本上并未超出前汉的类型。前汉所改进的生产工具、屯田制度 、耕作方法,一直为后代所遵行。”[17]� 三、考虑到两千年来由于人口膨胀因而大肆垦殖导致我国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自然灾 害频 度急剧增加,使得两千年来我国实际人均粮食占有量不但未曾增加甚至还有所减少这个事实 ,古代中国人平均生存寿命曲线也就有了“物质”的解释——在古代中国这样一个农业社会 的确是“民以食为天”,各个时期食物的满足和丰富程度基本上就决定了人的寿命长短。� 四、寿命比较长的几个朝代国家都是统一的,而寿命短的时期则国家均处于分裂状态。 国家 统一一般来说战乱较少,人民生活较为安定,物资也容易流通,遇到灾害国家相对较有能力 救灾,当然生产力就比较能够得到发展;反之国家分裂战乱频仍,朝不保夕,天灾加上人祸 ,雪上加霜,生产力往往倒退。� 五、本文统计的古代中国人一般地社会地位较高,生活水平也较高,因此寿命也要比全 社会平均值高一些,但是其规律应该是一致的,而且差距也不象想象的那么大。� 六、汉朝在生态环境和人均粮食占有量方面的优势是突出的,在社会生活环境方面同样 也比较理想——汉朝实行的是“宽刑薄赋”,“清净无为之治”,推崇俭朴的生活观 ,因而汉朝人能够比较地“得享天年”,这个事实应对于今天和未来也有借鉴意义。
不正确,平均年龄男子为49岁,女子为52岁。
根据古尸骨和书籍记载推测,下面是中国各个朝代的平均寿命和身高的数据。
1、新石器时代(三皇五帝):男子平均身高156厘米,寿命31岁;女子148厘米,35岁。
2、先秦:男子163厘米,35岁;女子150厘米,39岁。这个阶段,医学和养生学发展很快,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战争、殉葬等。
3、秦汉:男子168厘米,49岁;女子155厘米,52岁。这个阶段,生活趋于安定,物质生活丰富,医学进一步发展。
4、三国两晋南北朝:男子165厘米,39岁;女子154厘米,46岁。这个阶段,战争频繁,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医学退步,但养生理念得到进一步普及,社会上层寿命延长,突厥和南越血统进入汉族。
5、隋唐五代:男子166厘米,43岁,女子157厘米,47岁。这个阶段生活水平有所增长,营养状况可能仍不及汉朝,社会安定度中等。
扩展资料
古代人寿命短的原因
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早夭现象”非常严重——拉低了寿命的下限。很多婴儿就因为种种原因活一两岁就死了。即便是帝王家的皇子公主们,早夭现象也非常严重。比如康熙皇帝,他生有儿子35人,其中就有15个不到10岁就早夭了;宋神宗24个孩子,其中8个儿子6个女儿早夭。
“早夭”原因是复杂多样的,可以归结为几点:
1、医疗水平差。很多我们现在完全可以治愈的疾病在古人眼里是不治之症,比如天花、瘟疫、肺痨等等,甚至普通的高烧感冒都能要了一个人的命。
2、粮食少,饿死者众多。当然这只限于平民百姓,大家都知道,红薯、玉米、马铃薯等容易种活的粮食几乎都是明朝晚期才从美洲大陆传到中国的,此前中国人是经常吃不饱饭的,更别提天灾人祸的时候了。
3、战争不断。通过史料分析,中国在太平盛世,如盛唐某时期,平均年龄达到60岁以上,婴儿成活率也比较高。但其他朝代的人就没这么幸运了。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山东北阡遗址
大约是25岁左右 反正他们的寿命都挺短的
该饮品里还有多种草本原料,主要成分是:水、白砂糖、仙草、蛋花、布渣叶、菊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其中中草药性寒凉,可以起到解毒去火的作用,还可以预防上火。但是该饮品里含有糖分,所以对于糖尿病或者儿童来说不适合,针对于这些人群,平时可以多吃蔬菜、水果,作息时间规律。平时还可以泡点菊花水、决明子等。王老吉是一种凉茶,因为它含有一些中药成分,如金银花,菊花,甘草,夏枯草等。这些成分具有清热,解毒,降火的作用,因此适当喝王老吉凉茶。可用于炎热的夏季天气。帮助防止生气。但是,由于它还包含一些添加剂,例如添加一些糖分,喝得过多不能有效减少火灾,所以您还应注意适量,可以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以免上火。
今天吃烧烤是还喝的,听你这么说我以后再也不喝了
红色王老吉 ---防火让自己火起来分析流程: 1、引言-- 2、红色王老吉--历史及概况简介 3、公司简介--加多保以及王老吉药业公司 4、案例的理论分析--定位战略、文化营销 5、展望--王老吉路在何方 6、总结 1、案例基本情况分析 人们都习惯了一种说法: 怕上火,喝王老吉。2003年是饮料王老吉的旺年。 "这一年王老吉突然火了起来,飞身上了超市、饭店、饮料机的宠儿榜。延续至今,仍是势不可挡。2005年,王老吉销量超过25亿,是2002年销量1.8亿的14倍,成就了一个不可思议的故事。 2、历史及概况介绍 王老吉凉茶? 老老实实王老吉,清热解毒祛暑湿。在众多老字号凉茶中,又以王老吉最为著名,堪称凉茶始祖。何谓“凉茶” 凉茶,从字义理解,凉即寒凉,茶即茶叶,合起来讲,凉茶乃用茶叶制成具有寒凉清热,生津止渴作用的一种饮料。 " 凉茶起源于广东,因为广东地区属于典型的亚热带气候,夏季炎热,水质偏于燥热,再加上广东人喜欢吃煎炒燥热的食物,并习惯晚睡,很容易生“热气” ,即北方人所说的“上火”。每到夏天,凉茶是广东人必不可少的饮料。 王老吉最早是在1828年由王泽帮(乳名阿吉)所创,在广州市十三行路靖远街开设了一间王老吉凉茶铺,专营水碗凉茶。王老吉凉茶由于配方独特、价格公道,因而远近闻名,门庭若市,供不应求。在1840年,王老吉凉茶铺便开始以前店后厂的形式,生产王老吉凉茶包。 解放后,王老吉药号分为两支,一支归入国有企业,发展为今天的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王老吉牌冲剂产品(国药准字)。另一支由王氏家族的后人带到香港。 在中国大陆,王老吉的品牌归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所有,在中国大陆以外有凉茶市场的国家和地区,王老吉的品牌基本为王氏后人所注册。而目前生产红色王老吉的加多宝公司则是通过品牌租赁形式向王老吉药业租赁了20年的品牌使用权。 发展的困境 加多宝的红色王老吉只在两广、浙南一带,由于过于浓厚的地域色彩,从1998年到2004年,王老吉饮料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中,默默无闻地固守着一方区域市场。 羊城药业发展不尽人意 成为广州第一批股份制改革的企业,走上了包括房地产投资在内的多元化的道路。随之而来的却是连续几年的巨额亏损,最终资不抵债、负债经营。现实中的解决之道 为了求得更大的突破,尽管面临着这样那样的困境,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携手加多宝公司,依托红色王老吉,王老吉药业走出了困境,让一个享有170余年历史品牌的老字号企业重新焕发了春光。3、公司简介:王老吉的组成 加多宝-------------------广东加多宝饮料食品有限公司是香港加多宝集团在大陆地区设立的独家投资公司。公司主导产品是红色罐装王老吉饮料。 广州王老吉药业-------广州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始创于 1828年,历经百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我国中成药生产企业50强之一主要产品有王老吉系列、保济丸、保济口服液、小儿七星茶、清热暗疮片、克感利咽口服液、痰咳净、藿胆丸等。 2004年8月,东莞加多宝的“王老吉”红罐凉茶销售额突破了10亿元人民币,是2002年全年销售总额的5倍广州王老吉药业于2004年开始推出利乐包的绿罐包装,全年销售收入达到8,000万元。 广药王老吉和加多宝现在已开始广告时间上的互相配合,产品定位也有区别:红罐是高档,绿罐则定位中低档市场,主要针对中小城市以及腹地更广的农村地区。转自一网友的博客,仅供借鉴
绝对不会再喝了,现在到处都是垃圾食品,发现一样就坚决杜绝不吃一样。让不信邪的笨蛋去吃吧,过了二,三十年后,他们会为了今天吃的那些垃圾食品而后悔:神经系统受损可能产生精神病,身体畸形变异,智力下降成为痴呆,白血病,视力消失,皮肤病,癌症,加大肝脏负担使受损,换肾,结石……他们将会比我们不吃垃圾食品的少活10年左右,而且也会比我们笨的多,我们就可以指挥他们为我们打工剥削他们的血汗劳动力!
对于普通人来说,NMN似乎离生活还很遥远。但随着近几年抗衰老理念的兴起,NMN在富人和中产群体中开始风靡,随着NMN这一神奇物质被讨论得越来越火热,那NMN到底是什么?NMN的功效原理是什么呢,NMN细胞抗衰到底怎么样呢@tt?
NAD+存在于所有活细胞中,对调节细胞衰老和维持机体正常功能至关重要。随着时间推移,人类和动物体内NAD+水平会显著下降。所以通过补充NMN进行提升NAD+,就变得尤为重要!ACMETEA W+NMN改善衰老指标的研究几乎得到了所有科学杂志的支持。nmn逆转衰老是真的吗?nmn的功效与作用是真的吗?选择NMN需要执行《NMN质量管理国际十大核心标准》,以此来帮助科学抗衰老,法美两国健康科学家倡导重视《NMN质量管理国际十大核心标准》以达到年轻化,状态延续。
NMN在选择方面,需要重视几点:1、产地(美国、法国、日本、香港)2、纯度(70% 80% 98% 99%为可选指数) 3、含量(3000、6000、9000、12000,目前12000是可选指数)4、国际认证(单国认证及双国认证,双国认证双重双审,是目前安全可靠的)5、制作工艺6、质量管理,从这些方面进行合理选择NMN,是正规科学的方式!!!
NMN质量管理国际十大核心标准
1、质量管理体系:NMN必定符合《OULF》欧联法检测合格和《FDA美国食品药品管理》认证,除标注商品名称外,还需要标注所有成分含量及NMN纯度字样,需要标注原产国及分销国。
2、制作工艺管理体系:高及的制作工艺影响NMN活形。不建议使用”化学提取法”避免出现化学残留。
3、含量管理体系:相对NMN含量mg/瓶≥12000,吸收直达小肠,肠溶吸收是胃吸收的20%。
4、效率管理体系:要考察原料的真实性和纯度。
5、吸收管理体系:利用肠溶吸收,提升吸收率和吸收阈值。
6、活性管理体系:单位剂量(每100克)转化NAD+的分子数,NMN分子很容易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部,在15分钟内提高人体的NMN含量,并迅速提高NAD+的水平。
7、使用范围管理体系:成人( 孕期、哺乳期妇女禁用)。
8、安全管理体系:生产工艺、原料采集、《OULF》欧联法安荃标准基础性制度、出厂安荃性检测、微生物重金属超标严审、生成技术工作科学性。
9、原料管理体系:大多数NMN企业都是单国认证,而目前双国认证的原料管理更加严谨及安荃,ACMETEA W+NMN,就属于法美双国认证标准的产品。
10、多国监督管理体系:“法”“美”两国双监管。美国FDA对膳食补充剂GMP规定标准,欧盟食品安荃局(EFSA)欧盟食品补充剂管理相关法规。
NMN(ACMETEA W+NMN)的功效原理:
近年来,NMN成为抗衰界的“明星产品“,其原理在于补充人体内的NAD+。NAD+抗衰已经是比较成熟的科技了。NAD+(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是人体必不可少的关键辅酶,参与生命活动的上千种生物催化反应,是细胞活动的能量来源,充足的NAD+是有效激活长寿蛋白 Sirtuins家族的前提。直接补充NAD+无法被细胞有效吸收,研究发现,补充前体物质NMN能直接提升体内NAD+水平,从而起到延缓衰老的效果。
烟酰胺单核苷酸(NMN)自然存在于牛奶、牛肉、肉鸡、番茄、卷心菜中,但含量很低。烟酰胺单核苷酸(NMN)也自然地发生在人体中,在细胞如何利用能量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参与了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的合成,这是一种细胞内的辅酶,是将营养物质转化为细胞泛素所必需的。当口服NMN作为替代药物时,NADH会在胃肠道中分解,NMN不会被破坏,可以转移到人体NADH中。
NMN(ACMETEA W+NMN)能够缓解和改善缺血性心脑组织损伤:脑卒中,是一种由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急性脑血管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通过研究发现,NMN可以改善缺血后组织的生物能量代谢防止脑缺血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并促进脑缺血后的神经再生,对缺血性脑损伤有着保护作用。
NMN(ACMETEA W+NMN)能改善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是现在社会上一种流行病,认为是高热量和久坐摧毁了我们身体对糖的代谢途径,补充NMN可以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年龄诱导的葡萄糖耐受不良。
NMN(ACMETEA W+NMN)可以预防退行性疾病:研究认为轴突变型是引发神经退行疾病(如帕金森病、老年痴呆症)的原因, 可以通过补充NAD+来提高对帕金森、老年痴呆症的预防。恢复NAD+和ATP水平,抑制细胞死亡,抵御能量损伤、改善线粒体抑制剂诱导的能量代谢障碍。
NMN改善衰老指标的研究几乎得到了所有科学杂志的支持,Nature、Science 、Cell等众多期刊的研究证实了NMN在神经退行性疾病(老年痴呆、渐冻症和帕金森)、心血管、听力视力方面的作用。NAD的研究诞生过3位诺贝尔奖。
催化产生95%以上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人体细胞中的线粒体是细胞的发电厂,辅酶I是线粒体中有氧氧化代谢三羧酸循环生成能量分子ATP的重要辅酶,其作为氢离子受体,将氢离子传递给氧,使人体所获得的三大类营养物质,糖、脂肪和蛋白质,通过三羧酸循环转化为人体所需的能量和其它代谢活动所需的物质。
修复遗传基因(DNA):辅酶I(NAD+)作为底物被消耗生成基因修复酶PARP1,同时还可将被蛋白DBC1结合而失去活性的PARP1分离出来恢复活性,PARP1可将受损基因按照正常基因序列重新编码从而修复基因。
抗衰老:辅酶I(NAD+)维持细胞核与线粒体之间的化学通信,如果此通信减弱,将导致线粒体衰退,线粒体的衰退是细胞衰老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辅酶I作为唯一底物被消耗而生成组蛋白去乙酰化酶Sirtuins,Sirtuins被称为长寿蛋白,其可将细胞代谢过程中不断增加的表观遗传学噪音消除,保持基因的正常表达,维持细胞的专职功能,减缓细胞演化为衰老细胞的过程。
维持毛细血管的再生能力:肌肉细胞运动时释放生长因子,毛细血管表皮细胞接收生长因子而加快生长,此过程依赖于辅酶I所生成的长寿蛋白Sirtuin1,年龄越大的人,辅酶I越少,锻炼刺激肌肉生长的效果也就越差。
酒精代谢:酒精代谢分为两步,首先转化为有毒的乙醛,再进一步分解为无害的乙酸,每一步都必须依靠辅酶I的催化。
NMN(ACMETEA W+NMN)细胞抗衰怎么样?
NMN的抗衰老作用,是2014年由哈佛大学的大卫·辛克莱尔实验室初步发现的。并在2016-2018年间由哈佛医学院、华盛顿大学、日本应庆大学等世界科研机构分别从逆转肌肉萎缩、提升体能;抑制衰老引起的认知能力下降;逆转血管死亡、保护心脑血管功能等多个角度全方位证实了其抑制衰老,延长寿命的显著效果。
这些发现使ACMETEA W+NMN迅速成为衰老医学领域的研究焦点,短短几年间已有发表于《细胞》、《自然》、《科学》等威望学术期刊的近百篇论文对其功效及作用机理进行了详细阐述。其中NMN相关的研究已经得过多次诺贝尔奖了。
ACMETEA W+NMN究竟是什么呢?为什么能够抗衰老?
研究发现,NMN是体内的一种关键性辅酶NAD+的前体物质。NAD+既是细胞内DNA修复系统的重要原料,也是细胞核与负责能量合成线粒体间的关键联络因子。同时,人体内NAD+含量与具有延长寿命和抑制衰老作用的sirtuins蛋白家族的活型密切相关。人体各种所需物质都需要辅酶来合成。关于ACMETEA W+NMN的逆衰、抗衰老作用,其实都是在基于NAD+合成后的辅助功能。
衰老的核心机制是细胞基因受损和线粒体能量生成减少,导致细胞提前凋亡或者活.力下降,引起癌症、尿糖病、心血管疾病、痴呆等很多疾病因人体衰老而发病率增加。
NMN是人体固有的代谢产物,它可以直接转换为关键性辅酶NAD+。因NAD+是人体近一半代谢活动不可或缺的物质,但随年龄增长而快速下降。所以服用ACMETEA W+NMN可将NAD+水平提高,从而使细胞的能量水平和基因修复能力恢复到年轻态,达到延缓甚至逆转衰老的效果。因此,从原理上讲,ACMETEA W+NMN抗衰老是真的。
ACMETEA W+NMN通过NAD+解放衰老的八大科学支撑:
①激发长寿蛋白(NAD+激发sirtuins1-7长寿蛋白家族)
②强抑制氧化(NAD+多途径激发细胞抑制氧化防御,消灭人体有害自由基)
③促进DNA修复(NAD+参与修复DNA损伤,减少基因突变)
④提升神经活型(NAD+促进神经元的分泌与代谢活动)
⑤增加染色体端粒长度(NAD+激发端粒酶,修复端粒,延长端粒)
⑥优化细胞代谢(NAD+参与细胞的物质和能量代谢)
⑦提升免.疫力(NAD+参与细胞的物质和能量代谢)
⑧提升人体染色体稳定性(NAD+维护染色体结构的稳定性,降低细胞癌变风险)
人体衰老主要来源于DNA的损伤和NAD+的慢慢缺失
人体之所以会慢慢衰老,在科学的不断深入后,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DNA的损伤和NAD+的慢慢缺失会让人体衰老,而NAD+的流失是让DNA损伤加速的重要因素,所以NAD+于人体衰老有着密切的联系,抗衰老的关键也就在NAD+上了。
正是由于nmn作为NAD+的前体,可以让其在细胞内的数量增多,因此,ACMETEA W+NMN具备直接从根本上抗衰老的作用。哈佛大学教授抗衰老研究主任 David A. Sinclair教授首次证实了nmn的抗衰老作用,只是简单地给小鼠从食物中摄入了nmn后,发现小鼠的衰老速度降低到了自然状态的三分之二,这就意味着其寿命将会延长30%以上。
NAD+在衰老机理中的重要性!
2019年最新的衰老生物学研究汇编中,总结了几十年来衰老研究中的两大核心问题,第二个问题就提到了随着年老,细胞内NAD+水平下降可能是衰老的机理之一。在如此高度概括的学术总结里提到NAD+,可见NAD+在衰老机理中的重要性。
NAD+参与细胞内的反应非常广泛,多达上千种,包括能量代谢(energy enzyme activity,energy production)、染色体的稳定(chromosome stability )、DNA的修复和长寿蛋白sirtuins的激发,而且NAD+是一种消耗型的物质,大多数这样的反应都需要通过消耗它来维持正常运转。其中特别是长寿蛋白家族的激发,包括sirtuins 1~7,是核心的longevity mechanisms长寿机理。
所以,NAD+非常重要。研究也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NAD+的合成是逐渐减少的,消耗是逐渐增加的,因此NAD+的总量越来越少。这种减少又和衰老与疾病有很强相关性。
前面是机理推断。那么通过积极的干预,即补充ACMETEA W+NMN来验证NAD+是否真的在衰老过程中扮演重要的作用?
结果大量的动物实验表明,通过提升NAD+水平,的确多方位提升了健康质量,延缓了衰老症状。涉及的面是很广的,包括神经系统、肝肾、血管肌肉的健康改良等等。另外,补充NAD+的方式包括运动和饮食限制、还有ACMETEA W+NMN补充剂。
研究发现, NMN能够显著改良小鼠与年龄相关的生理衰退, 如抑制年龄相关的体重增加,增强能量代谢,改良胰岛素敏锐性和血浆中脂质分布,改良眼部功能;NMN通过组织特异性方式预防年龄相关的基因表达变化,并且增强骨骼肌中的线粒体的氧化代谢,至少部分地介导其抗衰老作用。
研究表明,在大鼠体内,作为抗老化候选化合物的NMN比Nam保留时间长。因为Nampt被 NAD+抑制,Nam不通过Nam→NMN→NAD+途径转化为NAD+,而是通过Nam→烟酸(NiA)→ 烟酸单核苷酸(NaMN)→烟酸腺嘌呤二核苷酸 (NaAD)→NAD+途径制备NAD+;另一方面,来自NMN的NAD+合成不受细胞NAD+水平的调节,因此NAD+的增加更为容易。根据代谢控烟酰胺单核苷酸作为NAD+补救途径中的中 间体,具有抑制氧化、减少氧化应激的作用,特别是在抗衰老方面,NMN可以减缓生物体的生理衰退,增强能量代谢,延长寿命。鉴于 NMN是人体内源性物质,安荃性较高,且热稳定性较好,因此NMN作为活型物质在功能食品领域开发中具有广阔前景。
ACMETEA W+NMN调节细胞存活和死亡、维持氧化还原状态等。近期研究发现,通过调节生物体内NMN的水平,对心脑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病及老化退行性疾病等有较好的冶疗和修复作用;
人在年轻的时候,NAD+含量充足,纵使因为各种不健康的习惯和行为造成大量消耗,但因为身体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期,NAD+也会通过多种方式得到及时的补充,所以我们才不会感觉到乏累。但此时我们的身体已经留下了隐患,这种隐患到我们中年后就开始显现出来,此时我们体内的NAD+含量会急剧减少,而通过身体自身得到补充的能力不断减弱。身体细胞损伤的速度超过修复的速度,我们的细胞就会不断损伤、老化,最终死亡。
随着体内各器官死亡细胞数量的不断增加,我们身体器官的能力就会不断减弱,从而就会出现各种患病症状。生~老~病~似的刚性需求和市场容量远大于‘衣食住行’,NMN是目前人们找到的科学验证能够显著延长寿命的物质,市场上NMN保健品消费者目前也没有明显副作用的报告。美国FDA也已经给予NMN食品添加剂原料安圈性认证。
大家喜不喜欢看这样的总结呢?健康婷婷老师希望把抗衰~老科普简单易懂的分享给大家~!再次强调产品选择遵守《NMN质量管理国际十大核心标准》
你好,科学观察nmn抗老有 效吗?吃nmn有副 作用吗?nmn对人体细胞有重要的生理功能,能在细胞中天 然合成,也可以来源于多种食物,包括西兰花、卷心菜、黄瓜、毛豆、鳄梨等 。在人体中nmn是NAD+的前体,其功能是通过NAD+体现,而衰老很大程度上是由人体内辅酶ⅠNAD+的缺少引起的,步入中老年后,NAD+水平急剧下降,引发各种各样的衰老症状,而ACMETEA W+NMN通过在体内迅速转化为NAD+,恢复了年轻时的水平,也恢复了正常的生理功能(调控人体数百项代谢反应、维持长寿蛋白功能、修复DNA、维持免 疫系统正常功能等),从源头和根本上逆转了衰老。 吃nmn有副 作用吗?关于这个问题我可以肯定的回答你,nmn本身是没有副 作用的,但如果nmn筛选过程中,没有重视nmn含量低,纯度低,无认证等。不重视《NMN质量管理国际十大核心标准》,吃nmn有副 作 用,油 然 而 生! nmn 副 作用避坑指南: 1、nmn含量低,目前nmn咀高等级是nmn12000,也是很多nmn体验者看重的。但是也有很多含量过低的,这类nmn含量低,容易出现效率低下,或者根本没作用的情况。 2、nmn纯度低,目前纯度已经达到百分之99 了,但还有很多没达到99的,这类nmn会造成身体不适,还会有消化障碍等问题出现。 3、制作工艺,制作水平够不够国际水平,市场上绝大多数NMN品牌属于胃溶,在胃酸环境下分 解NMN,吸收率只有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而且容易引起胃部不适、上火等副 作用。但是如果是肠溶的NMN胶囊比如ACMETEA W+NMN,它是通过技术稳固MNM在胃中的形态,迅速的透膜,避免胃酸破坏,将吸收率十至二十倍提升,通过肠溶吸收,因为小肠细胞上有slc12a8转运体专门负责转运NMN进入细胞,然后随着血液循环,会被身体各个器管和组织的细胞利用。 4、眩晕这是贫血、气虚、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粘度、痰阻、肝胆气不足等患者好转过程中的反应,在这过程中,血流加 快,由于原来很慢的血流量加 快后,血管收缩能力跟不上或不同步而产生的不适反应;很多使用NMN的人甚至感到头部血管扩张带来的微痛感。 5、嗜睡或者精神亢奋。这属于NMN调整神经元和生物钟。 6、皮肤变好不明显,来自纯度低,自身停留时间短。吸收差等问题。很多人都是因为不清楚nmn的行业标准,选择了不达标的nmn,然后才出现了吃nmn有副 作用吗?这样的疑问。 所以如何筛选nmn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我们无法做出正确判断时候,就需要借助国际标准,进行科学选择。而目前国际对于NMN早已推出行业标准,分别从产地(美国、法国、日本、香港)、含量(3000、6000、9000、12000,目前ACMETEA W+NMN12000是可选指数)、纯度百分之(70 80 98 99为可选指数)、制作工艺等方面详尽阐述。接下来我就给大家科普下《NMN质量管理国际十大核心标准》,坑神远离你! NMN质量管理国际十大核心标准 1、质量管理体系:NMN必定符合《OULF》欧联法检测合格和《FDA美国食品药品管理》认证,除标注商品名称外,还需要标注所有成分含量及NMN纯度字样,需要标注原产国及分销国。2、制作工艺管理体系:高及的制作工艺影响NMN活形。不建议使用”化学提取法”避免出现化学残留。3、含量管理体系:相对NMN含量mg/瓶≥12000,吸收直达小肠,肠溶吸收是胃吸收的20%。4、效率管理体系:要考察原料的真实性和纯度。5、吸收管理体系:利用肠溶吸收,提升吸收率和吸收阈值。6、活性管理体系:单位剂量(每100克)转化NAD+的分子数,NMN分子很容易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部,在15分钟内提高人体的NMN含量,并迅速提高NAD+的水平。7、使用范围管理体系:成 人( 孕期、哺乳期妇女禁用)。8、安荃管理体系:生产工艺、原料采集、《OULF》欧联法安荃标准基础性制度、出厂安荃性检测、微生物重金属超标严审、生成技术工作科学性。9、原料管理体系:大多数NMN企业都是单国认证,而目前双国认证的原料管理更加严谨及安荃,ACMETEA W+NMN,就属于法美双国认证标准的产品。10、多国监督管理体系:“法”“美”两国双监管。美国FDA对膳食补充剂GMP规定标准,欧盟食品安荃局(EFSA)欧盟食品补充剂管理相关法规。 NMN的抗老作用,是2014年由哈佛大学的大卫·辛克莱尔实验室初步发现的。并在2016-2018年间由哈佛医学院、华盛顿大学、日本应庆大学等世界科研机构分别从逆转肌肉萎缩、提升体能;抑 制衰老引起的认知能力下降;逆转血管死亡、保护心脑血管功能等多个角度全 方位证实了其抑 制衰老,延长寿命的显著效果。 这些发现使ACMETEA W+NMN迅速成为衰老医学领域的研究焦点,短短几年间已有发表于《细胞》、《自然》、《科学》等威望学术期刊的近百篇论 文对其功效及作用机理进行了详细阐述。其中NMN相关的研究已经得过多次诺贝 尔奖了。 关于吃nmn有副 作用吗?这个科学早已帮我们证实了,只要服用符合标准的nmn,那么是安荃且无副 作用的,因为NMN本身就是人体内天 然存在的物质,而且补充NMN不会影响补充合成途径的各种酶。口服NMN后对补充合成途径的各种酶NAMPT.NMNAT.PARP..等活 性都没有影响。是直接改变了NAD+在体内的水平。 ACMETEA W+NMN究竟是什么呢?为什么能够抗衰老? 研究发现,NMN是体内的一种关键性辅酶NAD+的前体物质。NAD+既是细胞内DNA修复系统的重要原料,也是细胞核与负责能量合成线粒体间的关键联络因子。同时,人体内NAD+含量与具有延长寿命和抑制衰老作用的sirtuins蛋白家族的活型密切相关。人体各种所需物质都需要辅酶来合成。关于ACMETEA W+NMN的逆衰、抗衰老作用,其实都是在基于NAD+合成后的辅助功能。 衰老的核心机制是细胞基因受损和线粒体能量生成减少,导致细胞提前凋亡或者活.力下降,引起癌症、尿糖病、心血管疾病、痴呆等很多疾病因人体衰老而发病率增加。 NMN是人体固有的代谢产物,它可以直接转换为关键性辅酶NAD+。因NAD+是人体近一半代谢活动不可或缺的物质,但随年龄增长而快速下降。所以服用ACMETEA W+NMN可将NAD+水平提高,从而使细胞的能量水平和基因修复能力恢复到年轻态,达到延缓甚至逆转衰老的效果。因此,从原理上讲,ACMETEA W+NMN抗衰老是真的。 ACMETEA W+NMN通过NAD+解放衰老的八大科学支撑: ①激发长寿蛋白(NAD+激发sirtuins1-7长寿蛋白家族)②强抑制氧化(NAD+多途径激发细胞抑制氧化防御,消灭人体有害自由基)③促进DNA修复(NAD+参与修复DNA损伤,减少基因突变)④提升神经活型(NAD+促进神经元的分泌与代谢活动)⑤增加染色体端粒长度(NAD+激发端粒酶,修复端粒,延长端粒)⑥优化细胞代谢(NAD+参与细胞的物质和能量代谢)⑦提升免.疫力(NAD+参与细胞的物质和能量代谢)⑧提升人体染色体稳定性(NAD+维护染色体结构的稳定性,降低细胞癌变风险) 人体衰老主要来源于DNA的损伤和NAD+的慢慢缺失 人体之所以会慢慢衰老,在科学的不断深入后,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DNA的损伤和NAD+的慢慢缺失会让人体衰老,而NAD+的流失是让DNA损伤加速的重要因素,所以NAD+于人体衰老有着密切的联系,抗衰老的关键也就在NAD+上了。正是由于nmn作为NAD+的前体,可以让其在细胞内的数量增多,因此,ACMETEA W+NMN具备直接从根本上抗衰老的作用。哈佛大学教授抗衰老研究主任 David A. Sinclair教授首次证实了nmn的抗衰老作用,只是简单地给小鼠从食物中摄入了nmn后,发现小鼠的衰老速度降低到了自然状态的三分之二,这就意味着其寿命将会延长30%以上。 NAD+在衰老机理中的重要性! 2019年最新的衰老生物学研究汇编中,总结了几十年来衰老研究中的两大核心问题,第二个问题就提到了随着年老,细胞内NAD+水平下降可能是衰老的机理之一。在如此高度概括的学术总结里提到NAD+,可见NAD+在衰老机理中的重要性。 NAD+参与细胞内的反应非常广泛,多达上千种,包括能量代谢(energy enzyme activity,energy production)、染色体的稳定(chromosome stability )、DNA的修复和长寿蛋白sirtuins的激发,而且NAD+是一种消耗型的物质,大多数这样的反应都需要通过消耗它来维持正常运转。其中特别是长寿蛋白家族的激发,包括sirtuins 1~7,是核心的longevity mechanisms长寿机理。 所以,NAD+非常重要。研究也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NAD+的合成是逐渐减少的,消耗是逐渐增加的,因此NAD+的总量越来越少。这种减少又和衰老与疾病有很强相关性。 前面是机理推断。那么通过积极的干预,即补充ACMETEA W+NMN来验证NAD+是否真的在衰老过程中扮演重要的作用? 结果大量的动物实验表明,通过提升NAD+水平,的确多方位提升了健康质量,延缓了衰老症状。涉及的面是很广的,包括神经系统、肝肾、血管肌肉的健康改良等等。另外,补充NAD+的方式包括运动和饮食限制、还有ACMETEA W+NMN补充剂。 研究发现, NMN能够显著改良小鼠与年龄相关的生理衰退, 如抑制年龄相关的体重增加,增强能量代谢,改良胰岛素敏锐性和血浆中脂质分布,改良眼部功能;NMN通过组织特异性方式预防年龄相关的基因表达变化,并且增强骨骼肌中的线粒体的氧化代谢,至少部分地介导其抗衰老作用。 研究表明,在大鼠体内,作为抗老化候选化合物的NMN比Nam保留时间长。因为Nampt被 NAD+抑制,Nam不通过Nam→NMN→NAD+途径转化为NAD+,而是通过Nam→烟酸(NiA)→ 烟酸单核苷酸(NaMN)→烟酸腺嘌呤二核苷酸 (NaAD)→NAD+途径制备NAD+;另一方面,来自NMN的NAD+合成不受细胞NAD+水平的调节,因此NAD+的增加更为容易。根据代谢控烟酰胺单核苷酸作为NAD+补救途径中的中 间体,具有抑制氧化、减少氧化应激的作用,特别是在抗衰老方面,NMN可以减缓生物体的生理衰退,增强能量代谢,延长寿命。鉴于 NMN是人体内源性物质,安荃性较高,且热稳定性较好,因此NMN作为活型物质在功能食品领域开发中具有广阔前景。 ACMETEA W+NMN调节细胞存活和死亡、维持氧化还原状态等。近期研究发现,通过调节生物体内NMN的水平,对心脑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病及老化退行性疾病等有较好的冶疗和修复作用; 关于吃nmn有副 作用吗?我再次说明下,使用合格的符合标准nmn是没有副 作用的。哈佛医学院博士Dawid Sinclar教 授在2017年的Tech竞赛中,凭籍一个对生物学问题的解决方案NAD+前体NMN能直接修 复由于衰老导致的细胞损伤而获得大奖,足以证明nmn得到了肯定。 以上就是我分享的st关于“科学观察nmn抗老有 效吗?吃nmn有副 作用吗?”的内容了,对于NMN可以巩固人体健康,帮助抗老!已经被无数次证实了,并且多次获奖给与了肯定,也是因为权 威的存在,越来越多人意识到nmn的重要,这时我们更应该遵照《NMN质量管理国际十大核心标准》,从含量、国际认证、制作工艺等多方面考虑。
抗衰得抓紧,不能等年龄大了再开始。除了日常护肤之外,保健品也是必不可少的。现在年轻人喜欢熬夜,就容易气色差,显老⌄健康的生活习惯还是要保持的。推荐一款抗初老产品,可以试试看哦,我的觉得效果不错,我已经再用了,效果不错,是益生好的NMN,虽然熬夜,但是气色很好,皮肤也没有之前那么蜡黄蜡黄了。
嗯,俺们的功效原理是什么?是如何能做到抗衰老的呢?
是真的。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2018年在北大期刊中发表的鼻炎论文已经被业界认可,是真的。北大核心是学术界对某类期刊的定义,一种期刊等级的划分,它的对象是,中文学术资讯网类期刊,是根据期刊影响因子等诸多因素所划分的期刊。
鼻炎和鼻窦炎很简单的区别是鼻炎,是鼻腔里面的炎症,而鼻窦炎是鼻窦得的炎。鼻窦炎往往会伴发鼻炎,多半是鼻炎导致鼻窦炎的发生,鼻腔的阻塞性炎症,可以逆行引起鼻窦的黏膜改变。鼻炎可以不伴有鼻窦炎,因为窦口引流比较好,鼻炎的症状比较轻的情况下,鼻窦是可以干干净净的,没有炎症的,这是一个区别。症状上也有区别,鼻炎一般脓鼻涕不太多,涕中可以带血,一般是鲜血。脓鼻涕时间持续的时间也比较长,一般不会引起面部和眶内的胀痛,有额部的胀痛。有些鼻炎也可以引起头疼,鼻中隔偏曲压迫了鼻肿胀的鼻甲,可以引起放射性的头疼。鼻窦炎的主要特征1、前额部闷胀,患病一侧较明显,鼻塞在上午较重,患病一侧则持续性鼻塞。2、反射性头痛,一开始全头痛,然后逐渐局限在患病一侧眼眶内上角和前额部,疼痛有明显的时间规律,每天晨起后发作,逐渐加重,中午最为严重,午后逐渐有所好转,到晚上头痛消失,第二天重复发作。按压眼眶内上角有明显压痛。3、嗅觉减弱,鼻分泌物为脓性或粘脓性,一般上午较多。鼻炎的主要特征鼻炎引起的鼻塞具有交替性和间歇性的特点,比如在天热,白天,运动或者劳动的时候鼻塞会有所减轻,到了夜间,静坐或者寒冷时有鼻塞加重。还有一个特点是交替性,比如侧身躺着的时候,位于下方的鼻子阻塞,位于上方的鼻子通气良好。同时由于鼻塞的原因嗅觉会有所减退,头疼,头晕,说话呈现闭塞性鼻音等症状。
什么是鼻炎和鼻窦炎?1鼻炎是由于鼻腔粘膜发生炎症所引起的,它可以由病毒、细菌、变应原以及各种理化因子引起,检查的时候患者鼻腔粘膜可能会出现充血、肿胀、增生、萎缩或是坏死等情况。鼻炎的主要病理改变是鼻腔黏膜充血、肿胀、渗出、增生、萎缩或坏死等。鼻炎可分为:慢性鼻炎、急性鼻炎、药物性鼻炎、萎缩性鼻炎。2鼻窦炎顾名思义,就是指的鼻窦部位出现炎症的一类疾病,一般情况下,可由上呼吸道感染、细菌或是病毒感染所导致。鼻窦炎是一种常见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化脓性鼻窦炎多继发于急性鼻炎,以鼻塞、多脓涕、头痛为主要特征;慢性化脓性鼻窦炎常继发于急性化脓性鼻窦炎,以多脓涕为主要表现,可伴有轻重不一的鼻塞、头痛及嗅觉障碍。鼻炎和鼻窦炎两者之间有3大区别1病理部位不同从解剖学的角度上来说,鼻腔是指的前后鼻孔之间的通气腔隙,而在鼻腔内面会有鼻粘膜覆盖,这也就是鼻炎发病的部位。而鼻窦则是鼻腔周围、颅骨与面骨内的含气空腔,一个正常的人会有4对鼻窦,每个鼻窦会有一个与鼻腔相同的窦口。而鼻窦内的粘膜就是鼻腔粘膜的延续,在这个部位发生的炎症,就是鼻窦炎了。2发病症状不同对于慢性鼻炎的患者来说,在鼻炎发作后,往往更多的会出现鼻塞、有粘液擤鼻涕的症状。而鼻窦炎在发作后,则一般流白色鼻涕,感冒之后会有黄色脓性鼻涕出现,部分患者还会有嗅觉减退的情况。所以,总的来说,鼻窦炎患者的症状要比鼻炎患者更加严重些。3治疗方式不同鼻炎的治疗上一般以局部黏膜收缩剂为主,如1%麻黄 素或滴鼻净,配合0.15%黄连素或0.5%的氯霉素液点鼻消炎,每天的点药次数以维持通气为标准,如果用药之后效果不佳还需要进行手术治疗。鼻窦炎治疗时除滴用鼻黏膜收缩剂外,还要使用抗生素以消除鼻窦内的细菌感染,或做上颌窦穿刺术,必要时应进行鼻窦根治手术。无论是鼻炎还是鼻窦炎,都是一类难缠的疾病,对于这类疾病更多的还是要做好早期的预防措施,日常应注意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同时注意日常生活中的保护好鼻腔卫生对于鼻炎和鼻窦炎都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因鼻炎和鼻窦炎的发病原因相同,临床症状和治疗也有相似之处,所以近年已将鼻炎和鼻窦炎统称为鼻窦炎,但两者在病变部位、症状、检查和治疗上仍有一定的区别:1、病变部位:鼻炎的病变部位主要局限在鼻腔,而鼻窦的病变部位主要在鼻窦。鼻窦是鼻腔周围含气的空腔,因鼻窦在鼻腔有开口,且鼻窦黏膜是鼻腔黏膜的延续,所以鼻窦炎必然同时合并有鼻炎,但鼻炎不一定合并有鼻窦炎。即鼻炎病变范围比较浅而局限,而鼻窦炎的病变范围深而广泛;2、症状:鼻炎和鼻窦炎都可以出现鼻塞、流涕等症状,但两者的侧重点不同。鼻炎的主要症状是鼻塞,鼻塞可为间歇性、交替性或持续性,不一定有流涕,即使有流涕量也不多;鼻窦炎的主要症状是流大量浊涕,常伴有鼻塞、嗅觉减退及头痛等症状;3、检查:因鼻窦不卫生,通常通过检查鼻窦在鼻腔的开口情况,判断鼻窦是否有病,开口部位有脓说明鼻窦有炎症,开口没有脓说明炎症还没有波及到鼻窦,只是局限在鼻腔,也可以借助CT辅助检查来区别;4、治疗:鼻窦炎的治疗除采取鼻炎的一般治疗方法外,还可以采取上颌窦穿刺冲洗、负压置换等方法,将鼻窦内的脓液冲洗或吸引出来。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鼻窦炎,还可以采取微创手术治疗。鼻炎是鼻腔的炎性疾病,可由病毒、细菌、变应原以及各种理化因子甚至全身疾病或邻近病灶引起,还有遗传因素。鼻炎分为急性鼻炎,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药物性鼻炎,萎缩性鼻炎等,症状包括鼻塞,流鼻涕,打喷嚏,甚至嗅觉下降,伴有头痛、头胀、头晕或发热等鼻窦炎或全身炎症的症状。急性鼻炎病程较短,以鼻塞、流鼻水为主,过敏性鼻炎以频繁的、连续的打喷嚏和流清鼻涕为主,慢性鼻炎以间歇性、交替性的鼻塞为主。鼻窦炎一般的是指因为病毒、细菌以及过敏反应,甚至真菌感染导致的鼻窦里边的炎症,炎症就可以表现为渗出、分泌物增多,甚至在鼻窦里边积液、积脓,形成的鼻窦炎。因为鼻窦本身是窦腔,而窦腔有相对小的开口,鼻窦炎是因为开口黏膜肿胀,出现开口的堵塞,然后鼻窦里面的分泌物形成以后不能得到及时的引流和清除,分泌物就会继发各种病毒和细菌感染,而导致鼻窦炎。所以鼻窦炎关键是要保持良好的鼻腔通气,另外就是要进行及时的抗感染治疗。感染有时候包括病毒、细菌,甚至还有真菌,都要针对不同的感染原,不同致病菌来进行适当的治疗。有时候还需要通过手术来将鼻窦窦口开放,开放到足够大的程度,从而可以使窦内的分泌物及时清除和引流,从而就不至于继发感染,这是鼻窦炎的基本的治疗方法。鼻窦炎的治疗应注意单纯细菌感染引起的鼻及鼻窦炎经药物等保守治疗一般可取得疗效,无效者可考虑手术治疗。伴有变态反应因素的鼻及鼻窦炎,除手术治疗外,尚需抗变态反应治疗,单靠手术难以避免鼻及鼻窦炎和鼻息肉复发。需要手术的患者尽量采用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以最大限度地清除病变、保护鼻及鼻窦的生理功能。鼻窦炎短期治疗即可。急性鼻窦炎一般治疗7~10天,慢性鼻窦炎一般治疗半个月的时间。治疗周期鼻窦炎短期治疗即可。急性鼻窦炎一般治疗7~10天,慢性鼻窦炎一般治疗半个月的时间。一般治疗患者注意休息,保证睡眠质量。患者多饮水或进食高营养流质饮食。患者局部头痛剧烈时可使用镇静剂等。预后鼻窦炎通过合理的药物治疗都可以痊愈,不会影响自然寿命。个别情况下患者会转为慢性鼻窦炎、出现眼部或头颅的并发症,鼻窦炎患者术后谨遵医嘱复查。能否治愈急性鼻窦炎大多数急性鼻窦炎通过合理的药物治疗都可以在短期内痊愈,个别情况下会转为慢性鼻窦炎、出现眼部或头颅的并发症。慢性鼻窦炎在药物、手术治疗下大多数患者可以治愈,少数伴过敏、哮喘、阿司匹林不耐受等特异体质的患者,疾病常反复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