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我是随便看看,对自己有用的看懂,没用的就随便看看,公式推导没必要看太懂,当然你搞理论必须要,我老师说先看综述挑出对你课题有用的 然后仔细看,至于一天看几篇,那无所谓,文献综述很好写的嘛,先看中文的,了解下大概,再看外文的就容易看懂了你可以去小木虫看看,里面都是科研人才,他们很有经验,也可以下点文献管理的软件之类的
先看两篇综述,搞清过去未来; 再看具体文章,搞清技术方法; 阅读摘要为主,全文只能为辅; 书籍大多没用,别去浪费时间;文献看少没用,少说也要两百。推荐善于利用知网、万方、掌桥科研、维普、scihub昂
该文的一些背景可以参考我此前关于提高英文写作能力的博文: 如何提高英文的科研写作能力】 从小到大,我感性思维多一些,不善于读书。85 至89 年在清华生物系读本科期间,从未读过任何一种英文专业期刊。我受到的与英文阅读相关的训练一共只有两个。一是我在1986 年暑假期间选修的时任系主任的蒲慕明老师开设的《生物英语》系列讲座,隐隐约约记得蒲先生让我们阅读一些诸如DNA 双螺旋发现之类的科普性英文文章,很有意思。但时间较短,暑假过后也没有养成读英文文章的习惯。二是《生物化学》这门课。与现在的清华生命学院形成鲜明对比,我上大学期间的所有基础课和专业课都是采用中文教材、中文讲课,只有郑昌学老师讲授的《生物化学》采用了Lehninger 的《Principles of Biochemistry》,而且郑老师要求我们每个学生每次课后阅读 10-20 页教材。我们同学大多感觉到专业英文阅读有所提高。 1990 年4 月至7 月初,我在依阿华州Ames 小镇的Iowa State University 度过了初到美国的前三个月,其中大部分时间在Herbert Fromm 教授的实验室做轮转(rotation),跟随刘峰和董群夫妻两人做研究(刘峰现在University of Texas Health Science Center 做教授)。当时感觉最困难的就是读专业论文。有一次,Fromm 教授要求我在组会上讲解一篇《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的文章,我提前两天开始阅读,第一遍花了足足六个小时,许多生词只能依靠英汉词典,文章中的有些关键内容还没有完全读懂,当时的感觉是JBC 的文章怎么这么长、这么难懂?!真有点苦不堪言。为了能给Fromm 教授和师兄师姐留下好印象,第二天又花了好几个小时读第二遍,还做了总结。第三天我在组会上的表现总算没有给清华丢脸。但是,前前后后,真搞不清楚自己为了这一篇文章到底花了多少时间! 90 年7 月我转学到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以后,与本科来自北大的虞一华同在IPMB program。虞一华大我一岁,来巴尔地摩之前已经在夏威夷大学读了一年的研究生,对于科研论文的阅读比我强多了。他常常在IPMB 的办公室里拿着《科学》和《自然》周刊津津有味地阅读,看得我很眼馋,也不理解其中那些枯燥的文章有什么意思。他告诉我:他在读很有意思的科学新闻。科学新闻能有什么意思?虞一华给我讲了好几个故事:洛克菲勒大学校长诺贝尔奖得主David Baltimore 如何深陷泥潭、人类基因组测序如何争辩激烈、HIV 病毒究竟是谁发现的,等等。我还真没有想到学术期刊上会有这么多我也应该看得懂的内容!从那时起,每一期新的《科学》和《自然》一到,我也开始尝试着阅读里面的新闻和研究进展介绍,这些内容往往出现在“News & Comment”“Research News”“News & Views”“Perspectives”等栏目,文笔平实,相对于专业的科研 论文很容易读懂。有时,我还把读到的科研新闻讲给我的同事朋友们听,而同事的提问和互动对我又是更好的鼓励。除了《科学》和《自然》,我也常常翻看《科学美国人》(“Scientific American”)。 与《细胞》(Cell)、《生物化学期刊》(JBC)等非常专业的期刊不同,《科学》和《自然》里面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用来做科普教育的。《科学》周刊的 “Perspectives”和《自然》周刊的“News & Views”栏目都是对重要科学论文的深入浅出的介绍,一般1-3 页,读起来比较通俗易懂,较易入门。读完这些文章后,再读原始的科学论文,感觉好多了!而且可以把自己的体会与专家的分析比较一下,找找差距,有时甚至也能找回来一点自信! 从1998 年在普林斯顿大学任职到现在清华大学做教授,我总是告诉自己实验室的所有年轻人(包括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下面这几点读科研论文的体会,也希望我的学生跟我学: 1.请每位学生每周关注《科学》和《自然》。(生命科学界的学生还应该留心《细胞》)。如果时间有限,每周花一个小时读读这两种周刊里的文章标题以及与自己研究领域相关的科研论文的 abstract,即可!这样做可以保证一个学生基本上能够跟踪本领域最重要的发现和进展,同时开阔视野,大概知道其它领域的动态。 2.在时间充足的情况下,可以细读《科学》和《自然》里的新闻及科研论文。如果该科研论文有“News & Views”或“Perspectives”来介绍,请先读这些文章,这类导读的文章会提炼问题,就好比是老师事先给学生讲解一番论文的来龙去脉,对学生阅读原始论文有很大帮助。 3.在读具体的科研论文时,最重要的是了解文章的主线逻辑。文章中的所有Figures 都是按照这个主线逻辑展开描述的。所以,我一般先读“introduction”部分,然后很快地看一遍Figures。大概知道这条主线之后,才一字一句地去读“results”和“discussion”。 4.当遇到一些实验或结果分析很晦涩难懂时,不必花太多时间深究,而力求一气把文章读完。也许你的问题在后面的内容中自然就有解答。这与听学术讲座非常相似!你如果想每个细节都听懂,留心每一个技术细节,那你听学术讲座不仅会很累,而且也许会为了深究一个小技术环节而影响了对整个讲座逻辑推理及核心结论的理解。 5.对个别重要的文章和自己领域内的科研论文,应该精读。对与自己课题相关的每一篇论文则必须字斟句酌地读。这些论文,不仅要完全读懂,理解每一个实验的细节、分析、结论,还必须联想到这些实验和结论对自己的课题的影响和启发,提出自己的观点。 6.科学论文的阅读水平是循序渐进的。每个人开始都会很吃力,所以你有这种感觉不要气馁。坚持很重要,你一定会渐入佳境。当你有问题时或有绝妙分析时,应该与师兄师姐或找导师讨论。 7.科研训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科研论文的阅读。每一个博士生必须经过严格的科研论文阅读的训练。除了你自己的习惯性阅读外,你应该在研究生阶段选修以阅读分析专业文献为主的一至两门课,在实验室内也要有定期的科研论文讨论(Journal Club)。如果你的实验室还没有这种 讨论,你们学生可以自发地组织起来。 8.前面几条都是讨论如何提高科研论文的阅读能力,但是一旦入了门,就要学会critical reading。不要迷信已发表的论文,哪怕是发表在非常好的期刊上。要时刻提醒自己:该论文逻辑是否严谨,数据是否可靠,实验证据是否支持结论,你是否能想出更好的实验,你是否可以在此论文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重要问题?等等。 天外有天,读科研论文是一件很简单、但也很深奥的事情。一般的学生常常满足于读懂、读透一篇好的论文,优秀的学生则会举一反三、通过查找references 纵深了解整个领域的历史、现状,并展望该领域未来的可能进展。 我从1990 年对学术论文一窍不通到96 年博士后期间的得心应手,还常常帮助同事分析,自以为水平了得。但是有一件事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严重不足,颇为羞愧。1996 年,是SMAD 蛋白发现及 TGF-b 信号转导研究的最激动人心的一年,哈佛医学院的Whitman 实验室在十月份的《自然》杂志上以 “Article”的形式发表了一篇名为“A transcriptional partner for MAD proteins in TGF-b signaling”的文章。读完之后,正好遇到TGF-b 领域的著名学者Joan Massague,我对Joan 评论说: I’m not so sure why this paper deserves a full article in Nature. They just identified another Smad-interacting protein, and the data quality is mediocre. 完全出乎我的意料,Joan 马上回应我:I disagree! This paper links the cytoplasmic Smad protein into the nucleus and identifies a transcription factor as its interacting protein. Now the TGF-b signaling pathway is complete. It is a beautiful Nature article! 这件事对我触动极大:原来大师的视野和品位远远在我之上。从那以后,我也开始从整个领域的发展方面来权衡一篇文章的重要性,这件事对我今后为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审稿、自己实验室选择研究课题都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如今,我阅读一篇本领域内的科研论文,非常顺利,而且常常可以看出一些作者没有想到或分析到的关键点。回想从前,感慨万千,感谢蒲慕明、郑昌学、虞一华、 John Desjarlais、Jeremy Berg、 Joan Massague 等一批老师和同事对我的帮助。我很留心,也很用心。 希望所有的学生也能通过努力和坚持对英文科研论文的阅读得心应手! 如何提高英文的科研写作能力 精选 已有 57273 次阅读 2010-8-4 14:58 |个人分类:未分类|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是与同行交流、取得国际影响的必经之路。有些国内的科学家,实验做得很漂亮,但常常苦恼于论文的写作力不从心,成为国际交流的一大障碍。本文从博主的亲身体验出发,给博士生、博士后、以及年轻的 PI 提供一个借鉴。文章最后做简短总结。 我大学时的同班同学都知道,那时我的英语不算好(英语四级考试仅为“良”),写作尤其糟糕。初到美国之时,对英文环境适应得很差,读一篇 JBC 的文章要五、六个小时,还常常不理解其中一些关键词句的意思,心里压力极大。 很幸运,我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攻读博士学位时,1991 年 4 月遇到了学兄和启蒙老师John Desjarlais。听了我的苦恼后,John 告诉我,“Spend 45 minutes every day reading Washington Post, and you will be cruising with your written English in two years”(每天花45 分钟读《华盛顿邮报》,两年后你的写作能力会得心应手)。这条建议正合我意 - 我原本就对新闻感兴趣!于是,我每天上午安排完第一批实验后,都会在十点左右花一小时的时间阅读《华盛顿邮报》,主要看 A 版(新闻版)。刚开始,我一个小时只能读两、三个短消息或一个长篇报道,中间还不得不经常查字典看生词。但不知不觉间,我的阅读能力明显提高,1992 年老布什与克林顿竞选总统,我跟踪新闻,常常一个小时能读上几个版面的消息或四、五个长篇报道,有时还把刚看到的新闻绘声绘色地讲给师兄师姐听。 阅读直接提升了我的英文写作能力。看完一些新闻后,我常常产生动笔写自己感想的冲动。92 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中国游泳队取得了四金五银的好成绩,美国主要媒体纷纷指责这是中国运动员服用违禁药物,但没有任何检测的证据,完全凭美国运动员的感觉。此事让我很气愤,我生平第一次给《华盛顿邮报》和《巴尔的摩太阳报》(The Baltimore Sun)各写了一封信,评论报道的不公平。没想到两天后《巴尔的摩太阳报》居然原封不动的把我的信刊登在“读者来信”栏目,同事祝贺,我也洋洋得意。受到此事鼓励,我在此后三年多的日子里,常常动笔,有些文章发表在报刊上(大部分投稿石沉大海),也曾代表中国留学生写信向校方争取过中国学生的利益。有时还有意外的惊喜。95 年的一天,一位朋友打电话告诉我:今天出版的《巴尔的摩太阳报》上有我的评论文章!我急匆匆赶到街头买来5 份报纸,果然,在 A 版的倒数第二页,以 15x15 厘米的篇幅发表了我一个多星期前寄给报社、本以为不会发表的一篇抨击吴宏达的文章。 以上是简述我个人英文写作提升的一段过程。但是,科研论文不同于读者来信,有其专业特点、甚至是固定格式。1994 年,我第一次完整地写科研论文,感觉很差。好不容易写完的文章,连我自己都不愿意读第二遍;勉强修改之后,交给了老板Jeremy Berg。他拖了三周没看我的文章,我实在忍不住了、去催他,上午 9 点,Jeremy 告诉我:今天看!11 点,我去他办公室催,秘书拦住我,说 Jeremy 正在办理重要事务,两点前不得打扰。我心里惴惴,不知Jeremy 在干什么。下午一点半,Jeremy 急匆匆过来找我,拿了一叠纸, “This is the draft. Please let me know what you think. We can aim for a Science report.”(这是初稿,你 看看如何,我们可以试试《科学》)我仔细一看,天啊!一共7 页,四个多小时Jeremy 已经把文章的整体写完了,只是缺少 Method 和 references。让我郁闷的是,他根本没有用我的初稿。 【其实,写文章贵在一气呵成。我也沿袭了Jeremy 的风格。2006 年10 月,在我们处于劣势的激烈竞争中,有两个课题面临被 scoop 的危险,我曾经两次、一晚上赶一篇文章。 10 月15 日,傍晚8 点左右开始写、通宵,第二天早晨 10 点完成一篇按照《细胞》杂志格式的论文,包括abstract, introduction, results, discussion,仔细阅读一遍后于下午4 点半完成网上投稿。这篇文章最终发表在12 月份《自然》的子刊《结构与分子生物学》上(电子版于 11 月10 日发表)。另一篇,10 月18 日,晚6 点开始写、通宵,第二天早晨8 点完成,上午 9 点半完成投稿,最终发表在12 月15 日的《细胞》上。当然,能通宵完成一篇文章,还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对研究领域非常熟悉,对文章整体的大概思路已经深思熟虑,所有的 Figures 都事先做好了。这些前期工作即使全身心投入也需要3-4 天。】 从1994 年自己写第一篇科研论文的艰难到现在写起来得心应手、驾轻就熟,我总结出如下经验: 1.要写好科研论文,必须先养成读英文文章的习惯,争取每天30-60 分钟。刚开始可以选择以读英文报纸、英文新闻为主,逐渐转为读专业杂志。我会在近期专门写一篇博客文章介绍一套行之有效的增强读专业杂志能力的办法。 2.写科研论文,最重要的是逻辑。逻辑的形成来自对实验数据的总体分析。必须先讨论出一套清晰的思路,然后按照思路来做图(Figures),最后才能执笔。 3.具体写作时,先按照思路(即 Figures)写一个以 subheading 为主的框架,然后开始具体写作。第一稿,切忌追求每一句话的完美,更不要追求词语的华丽,而主要留心逻辑(logic flow),注意前后句的逻辑关系、相邻两段的逻辑关系。写作时,全力以赴,尽可能不受外界事情干扰(关闭手机、座机),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拿出第一稿。还要注意:一句话不可太长。 4.学会照葫芦画瓢。没有人天生会写优秀的科研论文,都是从别人那里学来的。学习别人的文章要注意专业领域的不同,有些领域(包括我所在的结构生物学)有它内在的写作规律。科研文章里的一些话是定式,比如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 of …, we performed …”, “These results support the former, but not the latter, hypothesis …”, “Despite recent progress, how … remains to be elucidated …” 等等。用两次以后,就逐渐学会灵活运用了。在向别人学习时,切忌抄袭。在美国一些机构,连续7 个英文单词在一起和别人的完全一样,原则上就被认为抄袭(plagiarism)。 5.第一稿写完后,给自己不要超过一天的休息时间,开始修改第二稿。修改时,还是以逻辑为主,但对每一句话都要推敲一下,对abstract 和正文中的关键语句要字斟句酌。学会用“Thesaurus”(同义词替换)以避免过多重复。第二稿的修改极为关键,再往后就不会大改了。 6.第二稿以后的修改,主要注重具体的字句,不会改变整体逻辑了。投稿前,一定要 整体读一遍,对个别词句略作改动。记住:学术期刊一般不会因为具体的语法错误拒绝一篇文章,但一定会因为逻辑混乱而拒绝一篇文章。 这套方法行之有效,我对所有的学生和博士后都会如此教导。我的第一个博士后是柴继杰,1999 年加入我在普林斯顿大学的实验室。继杰当时的英文阅读和写作能力很差。我对他的第一个建议就是,“每天花半小时读英文报纸”。难能可贵的是:他坚持下来了!经过几年的努力,2004 年继杰已经能写出不错的grant proposal,2006 年他的第一篇独立科研论文发表在《Molecular Cell》上,随后相继在《自然》发表两篇、在其它一流学术期刊发表十多篇论文。写作能力开始成熟。 发表论文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但要明白:论文只是一个载体,是为了向同行们宣告你的科研发现,是科学领域交流的重要工具。所以,在科研论文写作时,一定要谨记于心的就是:用最简单的话表达最明白的意思,但一定要逻辑严谨!其实,中文和英文论文皆如此!
叶圣陶 先生说过:阅读文章首先应通读全文,再知文章之大概。阅读是学生亲身参与阅读实践的过程,让学生自主学习思考、领悟理解。教师在学生能流利朗读课文之后,要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全文内容,对课文内容有个全面整体的认知。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在此,我浅谈几点看法: 一、 注重学生质疑,帮学生找到阅读重点 古人说: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问,才有学习的驱动力。教师的课堂设计可以从设置疑问开始,先激发学生提出疑问,鼓励他们敢想、敢疑、敢问,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从而进行问题教学,激励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再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解决问题,这样阅读教学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将相和》一文,学生根据题目就能提问:将是谁?相是谁?和字在课文里的意思是什么? 其次,可就重点段提问。如《草船借箭》写借箭经过,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诸葛亮是在什么时候才去借箭,为什么说是借箭?为什么要选那个时候去借箭?为什么诸葛亮要将船头朝东船尾朝西后,为什么又调过来?此时,曹操的军队采取什么措施?让学生大胆想象,假如你是诸葛亮会选时候去借箭,为什么还可抓重点词句提问。总之,培养学生学会提问,善于提问,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大有益处。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全文内容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教学,读是关键。文章的情感不是外在的东西,它不是电视剧,可通过画面达到观众的共鸣,也不是教师三言两语就能强加给学生的,只有通过反复朗读,读通,读懂,读熟。可以根据学生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如:有感情朗读、角色朗读、边读边演等),并要求初步弄清文章的主要内容、写作目的.找出重点段落,标出优美词句,学生有了充分的自由,变得爱读,想读,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注重激励评价树立坚定自主学习的自信心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多点耐心,多点微笑,多点表扬和鼓励.教师的赞赏、激励的评价语言不仅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对课文产生浓厚兴趣,而且能交流师生情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坚定学习的自信心,学生主动求知,以良好心态进入学习。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是多样化的。我们必须牢记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教学思想,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思维,乐于思维,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实现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根本性转变!
怎样培养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作者:毛宝太 单位:吉林省梨树县万发镇学校出生年月:1976年11月 职务:教师 职称:中教二级语文学科是学习其他学科的重要工具,语文学科中的阅读理解能力更是重中之重。因此,培养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至关重要。学生通过阅读各种书籍来开阔视野、了解社会、发展思维、感悟生活。阅读教学是语文教育的重心,阅读教学的宗旨在于提高效率,培养阅读习惯,营造读书氛围,使学生通过阅读不断吸收人类先进思想和创造思维的成果,获得自学能力,学会终身学习。所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事在必行。阅读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语文课上。经多年教学经验总结:“要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就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对书中的内容感兴趣,让学生在喜欢文学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去读书,从而扩大阅读面,也就增加了阅读量,在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在指导学生读书时要有选择性,要选择对身心健康有益的书籍,并及时作好监督,对此,我提出以下几点见议:一、培养学生多读书的习惯习惯在于培养,重复形成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更需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形成,对于学生自主阅读就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所以,我们必须千方百计调动学生主动读书的良好习惯。1、培养学生自主读书的习惯。主观努力是学有成效的根本原因,对学习产生了兴趣,爱上读书与书中的人物同喜同悲,进入情境,才能使学生手不释卷,才能对学习与读书全身心的投入。只有对读书产生了兴趣,才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对提高语文阅读能力是至关重要的。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一要对学生进行理想前途教育,树立远大理想,对未来有个明确的目标,要想达到这些就只有努力学习,刻苦读书。二要为学生制定阶段性目标,依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短期目标达到了,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成就感;再鼓励他们再上新台阶。三要要求学生在读书的基础上多记笔记,多思考,达到与书中人物心灵相通,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学生有了收获,达到了初步的心理满足,老师再加以认可和鼓励,良好的读书看报习惯就容易形成了。2、拓宽视野,提高认识初中语文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涉及到天文地理,中外历史文化,古今各大文学家与思想家、教育家的著作,还有科普知识,社会实践,生态环保等多方面的领域,这就要求我们要指导学生拓宽视野,博览群书,提高认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我们的教材,从而提高阅读能力。二、指导学生运用合理的、有效的阅读方法1、指导学生制定读书计划有些学生在读书过程中过于盲目与随意,有书读就行,有时间就读,没时间就不读;这样不利于读书习惯的养成。因此,要指导学生制定合理的、有效的读书计划。如:一、每天什么时间读书,每周读多少,以及月计划,学期计划,年计划等。二、先读语言质朴生动、内容吸引人,容易产生兴趣的书,在此基础上读一些励志类、美文类及中外名著等书籍。三、在校期间与假期怎么安排读书时间等,都要有详细的计划,教师也要加以指导。2、指导学生学会合理的阅读方法合理的阅读方法有利于提高阅读质量和阅读效果,有助于学生对所读的名著及美文的理解,加深感悟。阅读文章时要做到积累,达到读有所获。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注重提高阅读速度,要求初中生达到每分钟500字左右,第一遍要精读,理解文章及著作大意,得其要领。第二遍要略读,对文章中部分精美语句再次体味,融会贯通,变为己用,掌握文章所要所达的中心,达到与作者共鸣,陶冶情操,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3、做好读书笔记每一篇文章都有精彩之处,如格言警句,优美段落,要求学生将其摘录下来,积累起来。这对理解文章及写作是十分必要的,还要对有教育意义、哲理深刻的文章写读书笔记,概括主要内容,写出自己的感悟,有效地把读书和生活结合起来。教师还要对学生的读写随笔及时检查,在同学间交流探讨,以达到全面提高的目的,从而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三、加强监督指导,实行“三位一体”评价1、教师评价好孩子是夸大的,教师要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取得的成果进行及时的鼓励、表扬等评价,同时提出合理化建议,使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2、学生评价同龄人在一起沟通是最容易的,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把自己的阅读方法及学习心得在组内进行交流探讨,彼此借鉴,相互评价。达到共同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3、家长评价教师要把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及时与家长沟通,取得家长的支持与合作,要求家长为孩子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并对孩子的进步给出及时鼓励与表扬,做的不对的地方更要及时批评指正,做到有效监督评价。总之,教师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并指导学生运用合理、有效的阅读方法,加强监督指导,做好“三位一体”评价,使学生积极主动地积累语言,切实提高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为延伸语文课堂开拓一条新路。
首先,要善于引导学生根据课前提示的“学习重点”去设计目标。新教材课文前面的“学习重点”提示,是编者根据课文本身的内容精心策划的重点目标,并同时提示了阅读本文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这应作为教师引导学生自定具体阅读目标的指导思想和依据。一篇课文,不管具体目标有多少,都应该是对“学习重点”这一总体目标的具体分解。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试验修订高中语文第一册的《拿来主义》一文,课文前的“学习重点”提示了两点:一是“总体理解文意”,二是“揣摩词语的讽刺意味”,这两点实际上涵盖了本文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应引导学生紧紧围绕这两个中心问题,制定具体目标。围绕第一个问题,可启发学生循着这样的思路考虑制定目标:本文谈的什么话题?针对什么而谈?作者的观点如何?作者说理的思路怎样?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哪些鲁迅先生批判的文化现象?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之?等等。这样,既紧扣总目标,又使课前总目标具体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就会深入实在,有所把握,有所收获,而不至于视一篇课文如“没有把的葫芦”。围绕第二个“重点”,教师可引导学生把制定具体目标定位在“词语揣摩”这一点上,深人语言材料,筛选捕捉具体的语言信息,设置具体的自读目标。如引导学生抽取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的动词(如捧、送、挂……)设置目标,以领悟鲁迅讽刺语言的含蓄性;引导学生捕捉生动鲜活的比喻(如烟灯、烟枪、姨太太等)设置目标,来品味鲁迅讽刺语言的形象性;引导学生抓住那些人木三分的反语去设置目标,以揣摩和理解鲁迅先生讽刺语言的深刻性,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而引导学生对鲁迅语言的个性化风格进行总结和评价,以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艺性语言的能力。其次,引导学生根据课后练习题自制阅读目标。课后练习题,本身就是一篇课文要解决的阅读目标,它是对“学习重点”的具体落实,是思维能力训练的必由途径。因此,要引导学生切实落实好课后练习题。但一篇课文的知识能力训练点仅靠课后练习题的落实是远远不够的,而且学生对编者的意图和一篇课文的理解是千差万别的,所以,还要引导学生另制或补充练习目标。一是指导学生横向触类旁通,补充同类练习目标,以强化练习的力度,实现“练”的到位。二是启发学生的创造性发散思维,大胆设计课后练习以外的知识能力目标,来拓宽学生自能阅读的空间,提高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对原练习目标进行变换角度或题型的改造,以培养学生多角度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灵活应变的能力。总之,引导学生根据课后练习自能设计阅读目标,既可活用课后练习题,又不囿于课后练习的框子,对于培养学生自能制定阅读目标、自能阅读的习惯和能力,对于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很有益处的。第三,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有关注释自能设计目标。一篇课文涉及到的作家作品、时代背景、字词句等基础知识大多包含在课文注释部分里,如果让学生在这些基础知识和识记能力方面自制目标,即可引导学生充分依据课文注释斟酌设计,以收事半功倍之效果,从而培养学生善于借助和利用工具书自行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二、引导学生自能设计开放性阅读目标。所谓开放性目标,即让学生不受课前“重点”提示和课后习题的制约和禁锢,完全根据自己的审美情趣,自己的理解、见解等等的阅读取向,自由自主地设计阅读目标。一篇文章包涵的知识能力点丰富多彩,文章的特色各有千秋,甚至知识点的答案也具有仁智各见的多元性,课文前的“学习重点”和课后练习题毕竟是相对凝固化了的东西,虽然对学生自能制定阅读目标起着启发和引导的作用,但对学生的思维空间又毕竟具有一定的限制性负面影响。因此,从另一角度另一意义讲,它又不利于学生阅读潜能的开发和阅读个性的培养。语文教学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和教学,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阅读取向的多层次性、差异性以及鉴赏评价等的不同的价值取向,决定了学生群体对一篇文章不同理解的多角度性、多层面性。所谓“一千个读者即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把课文真正交给学生,给他们尽可能多的自主阅读的空间,让他们真正掌握认知课文的主动权,实行开放性阅读,自制开放性目标,对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创造能力是十分必要的。三、指导学生自制阅读目标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自能制定阅读目标的过程,是一种开放性的教学活动,旨在培养学生主动阅读、主动思维的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非一日之功,更非一篇之功。教师的指导工作也应是持之以恒的。首先,应把这步工作贯穿渗透到对学生平时的预习指导和讲读过程中,让学生渐成习惯。其次,教师在指导学生自能设计阅读目标时,应特别爱护各个层面学生的积极性,学主哪怕是一点很肤浅的目标取向,也应鼓励。例如《杜鹃枝上杜鹃啼》一文,学生即使把背诵本文引用的古诗词作为一个目标,电应给予肯定并支持他们背下来,这样,至少也能达到激发兴趣、培养文学素能之目的。同时,更应注意鼓励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活动,让学生敢于怀疑,敢于质疑,敢于挑战老师,挑战课本,学会自己动脑、自己选择、自己来拿。这样,即使暂时好像少见效果,但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造能力的高层目标来看,也实在比教师凭先人之见,按既定目标强行灌输要有效得多。另外,教师在指导学生自制目标过程中,应高屋建瓴,成竹在胸,及时有效地给学生以导向和调控,并给予方法指导,让学生做到能发能收,不至远远游离于阅读内容之外。要引导学生做到自制的目标应具体、典型、有针对性,并引导学生善于抓住重点内容,捕捉最重要的知识能力点设置目标,而且做到目标的尽可能简化,以有效地点击,突破重点问题,收事半功倍之效果。
摘要: 学生在阅读浅易文言文时,可以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触发阅读、潜心阅读、对比阅读和拓宽渠道等四种方式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文言文。
关键词: 触发阅读 潜心阅读 对比阅读 拓宽渠道
《语文课程标准》第四学段阅读目标的第十二条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可是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很多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没有什么兴趣,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被动学习。对文言文的阅读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畏惧感。他们觉得文言文就是一个字“背”:背课文、背翻译、背用法。很多同学一见文言文就头痛,认为文言文已是被时代淘汰的语言,没有必要浪费这么大的精力来学。这种现状,给工作在语文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文言文呢?我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探索。
一、点燃激情,触发阅读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要把课上得有趣。”就是说,要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乐趣,为人的智慧和力量的伟大而感到骄傲。
1.创设情境。中学课本中的文言文,有一部分是借景抒情的。如:《三峡》、《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我在教学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书中所讲情景,播放录音,视听结合。让学生从具体鲜明的画面和生动形象的语言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的设计往往能紧扣学生的心弦,使学生走进作者,走进作品,阅读的愿望也就在学生的心中油然而生。
2.讲故事。中学课本中的文言文,有一部分是以事说理,有鲜明的人物和较完整的故事情节。有不少是历史名人的故事,我就在教学设计中安排了讲故事的环节,教学效果非常好。
3.设置悬念。有一类文言文,说理性很强。我从主要观点入手,提出问题,让学生产生悬念,激起他们的阅读兴趣。
二、授人以渔,潜心阅读
1.寻求突破。古汉语是现代汉语的发展基础,二者既有联系又有不同,而“不同”就是翻译文言文的突破口。每次让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翻译文言文时,我都会让学生把自己发现的古今含义不同的词积累起来,如,傍地走:走,跑。但闻:但,只。未尝:尝,曾经。在教学过程中,我还会适当出示文中这类词的词义,强化学生的记忆,使学生掌握文言词语的常见义项,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2.重视过程。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文言文阅读的课程目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因此,在文言文的教学中,设计“说读课”的课程,给学生创设说与读的广阔空间,在读顺、读准、读美的教学过程中,有机地穿插“说译文、说描述文、说评析文”的活动。在有层次的说读中,学生能主动查阅注释,翻工具书,有的还能积极主动地和教师同学探讨阅读中发现的问题。
三、寻求规律,对比阅读
1.寻求规律。找到规律,就像拿到了开启文言文阅读大门的钥匙。在说读课的基础上,我十分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词义规律的探究。
2.对比阅读。
(1)对于课内出现的同义词及一词多义的现象进行对比。
(2)在课内阅读基础上,进行课外阅读训练,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以致用。
四、拓宽渠道,创造天地
语文课程是开放而又富有活力的。要给文言文的阅读教学引入活水,形成开放性的教学系统,就要从课堂延伸到课外,给学生创造更广阔的天地。
1.文言文阅读与音乐、美术、舞蹈、书法等学科结合起来。把文言文故事情节画出来,或给文章配乐,用舞蹈的形式再现故事情节等活动,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思想内容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听、说、绘画、联想、想象等能力,促进其多方面能力的和谐发展。
2.进行小制作,把名言警句做成书签及座右铭。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另一方面也把文言文阅读积累背诵融入了生活中,形成了一个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习材料生活化,易于积累和运用。
通过了大学高等教育,似乎论文写作似乎已经不成为问题了。但是,仔细观察大学教育就会发现,就没有专门写作的课程。这就好像是性教育,根本不会在课堂上讲授,因而大多数人是通过自己看视频,找女朋友进行实践,来取代专门的教育。同样,我们在大学里的写作教育也是如此,学生往往通过下载论文,然后拼接黏贴,如此论文就撰写完成了。每年这样的论文就生产出来了,但是实际还是缺乏阅读和写作能力。既然,通过下载抄袭不是论文写作的途径,那么什么才是论文写作的正途呢?最近阅读了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如何写主题论文》,对于论文的撰写提供了很好的参考,虽然看似方式比较传统,但是对于论文写作训练来说,却是正确的道路。这部书,除了英文主体外,在每章都有中文的提要,对于每章的内容作出简要的说明。主题论文与研究论文的区别在什么地方呢?其实,这有些像文理科的差异,由于研究的基础材料不同,有些研究是基于图书材料,有些是基于调研材料,还有事基于实验结果,根据不同的材料,就产生了不大相同的论文形式。当论文形式确定之后,就需要考虑文章选题了,如果有可能,最好选择自己感兴趣且有益的课题,但并不是放弃研究自己知识与经验以外的领域;相反,期末研究论文会提供一个研究新领域的机会。此外,研究还必须有一定的目的和应用价值。任何情况下,为研究而研究都是不正确的。课题选定之后,应该在深度和广度上对其进行限制。限定课题之前,应充分考虑到一下制约因素——读者、字数、论文准备时间和交稿日期。借阅材料的有效性和完善的图书馆设施等。首先应该了解读者群的年龄,受教育水平和完善的图书馆设施等。首先应该了解读者群的年龄、受教育水平和对本课题的了解程度以及文章叫要发表的期刊类型等,这会影响课题得选择范围和对待资料的态度;其次,全文字数也有重要影响,只要将问题全面深刻地讲述清楚即可;最后,图书馆的资料越多,准备论文的时间越长,所做的论文就更加细致,研究的范围也就越广。第二步就能找到专题之后,就需要到图书馆寻找专题的材料了。因而,根据研究的主题词,到图书馆和资料库检索相应的文献材料,将其分类进行整理,然后将其整理研究。这在传统研究中,最为重要的是文献学,文献学最为重要的是文献分类法,我们通过学习文献学,从而了解道文献分类和专题分类。从而,我们可以初步了解到主题文献在图书馆和资料库中的相应位置。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文献检索工具,也能帮助我们寻找到相关的资料与文献。用明代史学研究举例说明,可以通过周俊富的《明代传记资料汇编》,其中有一册就是传记资料的索引,像这样的索引还有很多,如《清人文集篇目分类索引》。通过这种工具书,就可以找到相关主题的文献材料。当将资料收集之后,还需要将其按照相应的分类方式进行分组分类,将整理好的材料按照门类进行组织安排。在此之后,可以使用一下几个方面核对所有资料是否可靠:1)作者的名望和知名度;2)出版社的名气;3)出版日期,出版日期越近,内容越新;4)文章发表的刊物及其面对的读者,一般而言杂志的技术性越强,文章的可信度越强。5)书的内容,浏览书的前言、简介、索引、脚注、参考文献和附录可以为资料的可信度提供参考。第三步,查找资料的工作基本完成之后,就要进行阅读和札记。在阅读书籍和文章时,需要做大量的读书札记,而将论文的构思和撰写放在以后完成。正确的研究和札记的方法必须从论文的主题陈述和临时提纲开始。主题陈述字面的含义是对解决方法的陈述,因此主题陈述通常以促使搭建论文的框架,也是作者研究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他可以帮助作者厘清头绪,判断出阅读资料中与课题有关河无关的内容,避免记录许多与研究课题无关的信息。撰写主题陈述之前必须经过深思熟虑,使之最终围绕中心思想。如果作者的阅读和札记开始变得有目的,并能够知道什么改写,什么不该写,那么就必须开始撰写初步大纲。确切的说,应该是初步“临时”大纲,因为随着作者阅读资料的增加以及对于课题得逐步熟悉,这一大纲会随之改变。因此在论文完成之前,者一大纲只是暂时性的。当然,如果细心准备准备大纲的撰写,将来的改动就会越来越少,在无用的阅读、札记和修改上花费的时间也会越少。初步大纲是一个组织过程。大纲中的每一项都应该能够阐释作者的主题陈述,或与之相关。同时还要深入地反映作者对于阅读材料更深入的思考。为了更好的理解文本,我们介绍五种札记的写作方式:1)直接摘引,应该从原始文献中直接摘引,但要注意不能过多或过长,因为这样会使论文显得冗长。标出摘引的页码和编号,还要标出资料的来源,否则会视为剽窃。2)释文,作者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对材料进行解读,经过解读的陈述与原文的长度相当。尽量避免使用原文,因此要对于原文稍作修改。此外,应该仔细阅读需要解读的段落,然后紧扣原文写出,并在参考文献中标明。3)简要和摘要,大量的笔记可以用简要的形式,也可以用摘要的形式写出。简要是对于原文的浓缩,在保留原文的语气、风格或观点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摘要则是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一段话的宗旨,不需要保留原文的语气、风格或观点。作者的研究不仅仅局限于罗列事实,而且还需要总结各种观点,因此作者必须理解这些观点,然后再融汇成为自己的观点。只做大量的笔记是不够的,更有效的方法是将原始资料留用,再自己考虑全文的思想,然后写出简要和摘要。4)提纲,能够突出较长段落的主要观点,用他取代摘要更为有效,但这种形式使用时必须十分谨慎,并使用正确的提纲格式。5)观点与评述,如果写论文全凭阅读笔记,那么阅读时草草记下个人的看法和评述会很有帮助,但应当注意的是,必须将评论与原始材料区分开来。阅读原始材料和写作札记是最为耗时的,因此作者必须有极大的耐心。另外,必须核对初步的提纲,以确保不跑题。笔记完成后,研究工作基本上全部完成,只要把结果写下来即可。第四步,如果札记做得清晰、有条理,下一步就是把这些笔记按主题进行分类,再根据重要与否再进行分类,以确保所需信息方便获得,然后便可以进行论文初稿的写作。在论文阐述部分应该阐明论文的基本观点,使论文围绕这一观点展开。将论文介绍扩展就是论文的主体,也是论文呢最重要的和最长的部分。论文本身的长度决定了结论的长度。论文写作必须统一和连贯,文章的统一性主要通过将观点精心组织为各个段落,每段再通过一系列相关联的句子所表达的本端的观点来实现。文章的连贯则需要通过以下手段来实现:连接词和短语的运用,关键词和短语的重复、部分观点的重述和关键词的同义词的运用、全文人称的一致以及内容与论据的逻辑组织等。还应该注意保持文章的简洁,如果一段可以浓缩为一个句子,或者句子还可以缩短,或者句子可以浓缩为一个短语或词汇,或者词汇也可以省略,那么就删掉这个词汇。最后,再对通篇论文进行复核和校对,检查所有的语法、技术性细节、论文结构和文体方面的问题。
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和发展学生审美能力的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 常州市第四中学电教课题组 一、问题的提出 罗丹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是生活,美是客观存在于生活中的合规律的真善内容与和谐形式统一的、丰富独特的令人愉悦的具体形象。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促使学生自觉按照美的要求塑造自己,从而去克服和消除生活中的假丑恶,创造和增进生活中的真善美。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一项不可忽视的内容。然传统的教育手段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方面存在严重不足:一是内容枯燥,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二是形式单一,常以文字、图片为主,很难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致使青少年学生对美的感知、鉴别、欣赏能力较差,学生中美丑不辨,以丑为美的现象屡见不鲜。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现代化工程的日益推进,现代教育技术迅速得到推广,这就为我们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和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就是试图运用电教媒体,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学生去感知美、辨别美、欣赏美,从而引导学生积极追求真善美,不断提高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本课题自一九九八年底立项,形成研究方案后报市、省电教审批。当时的设想是从文学美、艺术美、科学美、社会美、自然美等方面展开研究,课题组成员涉及各个学科。一九九九年五月,省电教馆21号文下发"关于第三批实验学校课题审批意见的通知",要求我校这一课题"在自变量中界定实验学科,建议1-2个"。根据省电教馆的批示,课题组根据学校实际,重新修改了实验方案,明确将语文作为主要实验学科,同时对课题组成员作了调整,去掉了原音体美学科的成员,增加了语文学科的成员。一九九九年下半年,这一课题被正式批准为省组电教实验课题。 二、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⑴常规媒体在培养和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方面有哪些不足? ⑵电教媒体在培养和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方面有哪些优势?课题组将从内容到形式,从方法到效果等诸方面进行深入剖析。 ⑶审美能力包括哪些要素?如何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和发展学生审美能力?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利用图书馆、资料室及互联网查找相关的研究文献,了解前人在这一课题上有哪些最新的研究成果,积累相关的研究资料,掌握国内外对此课题的研究动态。 2、调查研究:通过调查法、观察法了解学生美学知识、审美能力的现状,进一步明确课题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3、实验研究:以语文学科的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为主阵地,同时采用举行课外阅读欣赏活动、召开主题班会、组织论辩、进行参观以及环境渗透等形式,发动师生广泛参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研究的实施 为了提高研究成员的理论修养和科研能力,我们确定了课题组的学习计划,要求每个成员每学期都要学习一本理论专著,并作好读书笔记;省、市电教馆组织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和观摩活动,我们都及时安排课题组成员参加。 三年来,我们着重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方面对课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有益的探讨。每学期都有电教研究课,有时还面向全区举行电教观摩课。 为确保每次研究课均能收到实效,课题组经过研讨,在教学中逐渐形成了"电教研究课操作程序",对课前设计和课后反思的内容作了明确的规定: (一)课前思考:1、本课适宜采用哪些媒体?你为何选择此种媒体?2、你准备在何时运用媒体?为何选择此时使用?3、你期望通过媒体的使用达到什么目的?同时发展学生的何种能力?4、你准备用何种方法进行效果检测?5、本课结束后,你要收集哪些资料? (二)课后分析:1、你选择的媒体是否恰当,有没有更好的选择?2、媒体运用的时机是否恰当,有没有更好的时机?3、本课的教学目的是否达到?你所期望的学生能力有否发展?为什么?4、你使用的检测手段是否有效?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5、你收集的资料能从哪些方面佐证课题?6、本研究课对课题研究有哪些贡献(包括经验和教训)? 课题组成员上电教实验课都必须对照操作程序认真进行教学设计,使以后的研究课不再偏离研究方向,为最大限度地取得实验成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在举行文学作品欣赏、组织辩论对抗赛、召开主题班会等方面,我们也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研究的成果 在近三年的课题研究实践中,我们逐渐认识到:审美能力,包括唤醒审美意识的对美的感知能力、形成审美情境的对美的欣赏能力、调动审美经验的对美的鉴别能力和丰富审美心灵的对美的创造能力。这四种能力涉及对美的体验、理解、判断、升华四个层面,落实到每节研究课上,就应各有侧重,或感知美,或欣赏美,或鉴别美,或创造美,或相互融合。为此,我们运用电教媒体,利用语文课及各种相关的活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积极的探索。实践证明:电教媒体的运用,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一)运用电教媒体唤醒审美意识,提高对美的感知能力 审美教育要给学生以丰富的美感。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美育资源,但对于阅历尚浅的中学生,有时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很难使他们真正领悟到这种美,运用电教手段,可以将文字内容诉诸于视觉画面,再配上音乐和有表情的朗读,则可唤醒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对美的感知能力。 在讲授冰心的散文《小橘灯》时,学生对作者为何将小橘灯作为小姑娘的化身难以理解。冰心逝世以后,恰逢中央电视台播放一组根据冰心作品拍摄的电视散文,其中就有《小橘灯》。课题组立即安排实验班学生举行冰心散文赏析活动。当学生以多媒体的方式重温这篇散文时,沉睡的审美意识立即被激活,他们不仅深刻地把握了作品的内涵,而且更真切地感悟到冰心散文的韵美、景美和情美。一位学生写到?quot;真想不到'小橘灯'在画面中的形象那样逼真,那么美好。在阴沉黑暗的背景烘托下,小橘灯闪烁着的朦胧、橘红的光,正是镇定、勇敢、乐观的小姑娘的化身,是小姑娘心灵中露出的最灿烂的火花。它使人看到光明,受到鼓舞。"如果没有电教媒体的介入,没有多种媒体的有机整合,就很难想象学生会有如此深刻的理解。 在教《听潮》一文时,课题组一位老师剪辑了"海睡"与"海醒"两组媒体资料,配上相应的音乐,让学生通过眼看、耳听、心想去感受大海的柔美和壮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运用电教媒体创设审美情境,提高对美的欣赏能力 电教媒体在教育中的最大优势就是能集声、文、画于一体,以直观鲜明的图像,生动精炼的语言,极富感染力的音乐创设一种审美情境,使学生深深地被吸引、被感动,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美的熏陶,提高对美的欣赏能力。 在"三·八"国际妇女节前夕,我们精心策划了以《献给母亲的歌》为主题的班会活动。整个活动以三首"MTV"为主线:一曲《烛光里的妈妈》拉开了主题班会的序幕,伴随那优美的旋律,屏幕上那位母亲"倦得不再挺拔的腰身,失去光华的眼睛",一下子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营造了很好的教育情境。随着《世上只有妈妈好》的乐曲轻轻响起,屏幕上母子情深的形象展现,同学们的情绪受到感染,联想受到激发,纷纷上台,讲述自己母亲的动人故事:有的学生在失去父爱后,母亲含辛茹苦独自挑起抚养儿子的重担;有的学生的继母无微不至关心女儿,继母胜生母……;主题班会上,同学们还用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小合唱、小品、配乐诗朗诵等,回报母亲的恩情,并准备了一份小小的礼物,亲手为母亲戴上美丽的发夹、别致的胸针,献上精心制作的节日卡片,并在写有"以优异成绩回报伟大母亲"的粉红布幅上签名,表达报效之志,爱母之情达到高潮。 活动结束时,随着《懂你》这熟悉的旋律,同学们边欣赏动人的画面,边跟随演员深情地唱出了自己的心声:"多想靠近你,告诉你我其实一直都懂你。"最后,银幕上打出了如下字幕:"母爱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母亲是慈祥的、伟大的,母爱是温柔的、深沉的,也是刻骨铭心的,让我们把心中的歌,深深的爱,献给自己的母亲,献给自己的母校、故乡、祖国,因为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母亲!",男中音深情的朗诵,使同学们的感情得到升华,班会的主题更加深化。 班会课后,同学们在日记中写下了自己的感受?quot;这是我参加的最难忘的主题班会,它新颖、生动、直观,深深地打动了我。几天来,我心中一直涌动着要努力学习,报答母亲、报效祖国的激情。""我要时刻牢记母亲的深恩,用优异的成绩让母亲永远微笑。" (三)运用电教媒体调动审美经验,提高对美的鉴别能力 人的审美能力是建立在他的审美经验的基础上的,丰富的审美经验可以加强美育的效果。当审美主体积极地调动他过去的审美经验时,他对美的感受会更真切,对美的理解会更深刻。电教媒体在帮助学生超越自己旧有的审美经验,提高对美的鉴别能力方面功不可没。 有一段时间,媒体上连续报道的几则中小学生自杀事件,在一些学生产生极大反响,尤其是个别差生也流露出消极厌世的思想。如何帮助学生珍惜生命,勇敢面对困难和挫折,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关注的话题。 不久,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讲述了北京一位16岁的女中学生张穆然身患绝症,顽强学习,笑迎厄运的故事。课题组立即抓住这难得的教育机会,举行了一次《珍爱生命,感悟坚强》的主题活动。首先在大屏幕上打出张穆然秀发脱落、依然热爱生活,灿烂微笑的照片,再一起聆听著名节目主持人白岩松、敬一丹、崔永元对张穆然的深情追忆,学生们立即被这真实感人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一位初二学生动情地说:"面对这样一位比我们大不了多少却比我们坚强很多的姐姐,内心深处有着一种说不出的感觉。16岁,本应在学校、在家里享受老师与父母的关爱,同学之间的友情,而张穆然却只能面对着白色,与这最冷的颜色共度16岁的花季。图片上正在与同学们谈笑风生的张穆然笑得那么纯真,那么彻底,那么毫无保留,我们简直不敢相信,这真是一位癌症患者。看着这位姐姐笑得这么开心,我们似乎也想笑,但更多的是想流泪。不光是为穆然得了病而流泪,更多的是为了我们的软弱与不经风霜:考试考砸了,除了叹惜就是眼泪;手划破了,除了大叫又是眼泪;被师长批评了,心里承受不住,除了眼泪还是眼泪。而穆然呢,死亡在向她一步步逼近,她不能像我们一样在学校里愉快地学习,尽情地玩耍,但却始终微笑着,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在她面前,我们自惭形秽了。虽然她已离我们而去,但是她留给我们的思考是永恒的。在人生旅途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我们应像穆然那样面对挫折,顽强拼博,热爱生命,奋勇向前,让生活更有意义?quot;那些萌生消极厌世思想的学生,也在比较鉴别中提高了认识,表示要像张穆然那样热爱生活,让生命的每一天都发出应有的光和热。 课题组成员还运用辩论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帮助学生明确是非,分辨美丑,提高对美的鉴别能力。 (四)运用电教媒体丰富审美心灵,提高对美的创造能力 美育活动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人的审美心灵的丰富多样性,电教媒体以其特有的优势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帮助学生获取大量美的信息,电教媒体的运用,使学生在美的形象的不断熏陶中,丰富审美心灵,提高对美的创造能力。 在教《周总理,你在哪里》这篇课文时,老师了解到学生不熟悉周总理的生平事迹,很难体会当时的人们对周总理难以割舍的情怀,便精心制作了多媒体课件,用一组图片和录像,形象地再现了周总理的伟大生平和当年首都人民冒着凛冽寒风,伫立十里长街挥泪送总理的动人场面,立即引起学生情感的强烈共鸣,为课文的学习和理解作了很好的铺垫。讲析结束后,伴随着《绣金匾》?quot;三绣周总理,人民的好总理……"的音乐声,大屏幕上出现在旭日东升的背景下,周总理微笑着向我们走来的画面,学生的情感立即得到共鸣,周总理永远和人民在一起的主题也得到深刻体现。这时,老师又及时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从诗中任选一节,展开合理想象,用生动逼真的语言将画面描绘出来,以显示其创造美的功力。由于电教媒体的激发,学生们对诗歌表现的意境有了准确的把握,并为周总理的伟大人格所震撼,所折服,因此,写作时非常投入。写出的作文不仅感情真挚,而且文笔优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电教媒体在培养和发展学生对美的感知、欣赏、鉴别、创造能力四个层面,正日益发挥着其特有的功能。但媒体教育效果的发挥,关键在于教师如何运用。只有根据教材与学生的实际,精心选择媒体,适时呈现媒体,并围绕主题巧妙设计,启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和活动,才能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年多的课题研究取得了较丰硕的研究成果,我校有十多篇研究论文发表、获奖:高云荣的《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北京"电化教育咨讯"月刊今年第4期发表;《感悟坚强,珍爱生命》在常州市教育报希望版发表;陈慧永的《让多媒体走进主题班会》在常州教育报发表,并获市班主任年会论文评比三等奖;高云荣、陈慧永撰写的《主题班会引入现代教育媒体的实践与思考》获常州市电教论文评比一等奖、省三等奖;陈慧永的《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获省青年教师论文评比二等奖;桂平的《运用电教媒体帮助学生建立审美心理结构》和戴贵忠的《运用电教媒体,在政治课上培养学生的审判能力》获市电教论文评比三等奖。 高云荣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周总理,你在哪里》及《作文训练--写短评》,分获市多媒体课件评比二等奖和三等奖;课题组成员房章鲁、何晓忠参加市多媒体评优课均获三等奖;芦芝萍老师制作的学校主页获市首届校园网页制作三等奖。此外,课题组还自制、积累了一批有价值的电教资料:如亲情系列电视散文、冰心作品电视散文,以及基因与克隆、纳米技术等科教系列录像带或光盘。 课题组高云荣、戴贵忠分获省、市电教优秀工作者称号,学校也被评为常州市电化教育先进单位。 五、问题与思考 1、毫无疑问,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但电教媒体的介入,是否会妨碍、甚至替代学生对课文内容美和形式美的自我感悟、自主体验过程?怎样优化整合现代教育媒体资源,才能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使学生在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进程中,提高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这些问题还有待于我们作进一步的实验与探索。 2、审美能力毕竟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审美能力的提高也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在实际研究过程中,似乎很难找到一个检测审美能力是否提高的可量化的指标。我们虽经反复探讨,终因拟定的量化检测指标尚不成熟而作罢。这方面的研究探讨还有待继续和深入。 参考资料:
用电教媒体培养和发展学生审美能力的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 常州市第四中学电教课题组 一、问题的提出 罗丹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是生活,美是客观存在于生活中的合规律的真善内容与和谐形式统一的、丰富独特的令人愉悦的具体形象。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促使学生自觉按照美的要求塑造自己,从而去克服和消除生活中的假丑恶,创造和增进生活中的真善美。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一项不可忽视的内容。然传统的教育手段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方面存在严重不足:一是内容枯燥,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二是形式单一,常以文字、图片为主,很难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致使青少年学生对美的感知、鉴别、欣赏能力较差,学生中美丑不辨,以丑为美的现象屡见不鲜。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现代化工程的日益推进,现代教育技术迅速得到推广,这就为我们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和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就是试图运用电教媒体,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学生去感知美、辨别美、欣赏美,从而引导学生积极追求真善美,不断提高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本课题自一九九八年底立项,形成研究方案后报市、省电教审批。当时的设想是从文学美、艺术美、科学美、社会美、自然美等方面展开研究,课题组成员涉及各个学科。一九九九年五月,省电教馆21号文下发"关于第三批实验学校课题审批意见的通知",要求我校这一课题"在自变量中界定实验学科,建议1-2个"。根据省电教馆的批示,课题组根据学校实际,重新修改了实验方案,明确将语文作为主要实验学科,同时对课题组成员作了调整,去掉了原音体美学科的成员,增加了语文学科的成员。一九九九年下半年,这一课题被正式批准为省组电教实验课题。 二、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⑴常规媒体在培养和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方面有哪些不足? ⑵电教媒体在培养和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方面有哪些优势?课题组将从内容到形式,从方法到效果等诸方面进行深入剖析。 ⑶审美能力包括哪些要素?如何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和发展学生审美能力?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利用图书馆、资料室及互联网查找相关的研究文献,了解前人在这一课题上有哪些最新的研究成果,积累相关的研究资料,掌握国内外对此课题的研究动态。 2、调查研究:通过调查法、观察法了解学生美学知识、审美能力的现状,进一步明确课题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3、实验研究:以语文学科的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为主阵地,同时采用举行课外阅读欣赏活动、召开主题班会、组织论辩、进行参观以及环境渗透等形式,发动师生广泛参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研究的实施 为了提高研究成员的理论修养和科研能力,我们确定了课题组的学习计划,要求每个成员每学期都要学习一本理论专著,并作好读书笔记;省、市电教馆组织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和观摩活动,我们都及时安排课题组成员参加。 三年来,我们着重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方面对课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有益的探讨。每学期都有电教研究课,有时还面向全区举行电教观摩课。 为确保每次研究课均能收到实效,课题组经过研讨,在教学中逐渐形成了"电教研究课操作程序",对课前设计和课后反思的内容作了明确的规定: (一)课前思考:1、本课适宜采用哪些媒体?你为何选择此种媒体?2、你准备在何时运用媒体?为何选择此时使用?3、你期望通过媒体的使用达到什么目的?同时发展学生的何种能力?4、你准备用何种方法进行效果检测?5、本课结束后,你要收集哪些资料? (二)课后分析:1、你选择的媒体是否恰当,有没有更好的选择?2、媒体运用的时机是否恰当,有没有更好的时机?3、本课的教学目的是否达到?你所期望的学生能力有否发展?为什么?4、你使用的检测手段是否有效?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5、你收集的资料能从哪些方面佐证课题?6、本研究课对课题研究有哪些贡献(包括经验和教训)? 课题组成员上电教实验课都必须对照操作程序认真进行教学设计,使以后的研究课不再偏离研究方向,为最大限度地取得实验成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在举行文学作品欣赏、组织辩论对抗赛、召开主题班会等方面,我们也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研究的成果 在近三年的课题研究实践中,我们逐渐认识到:审美能力,包括唤醒审美意识的对美的感知能力、形成审美情境的对美的欣赏能力、调动审美经验的对美的鉴别能力和丰富审美心灵的对美的创造能力。这四种能力涉及对美的体验、理解、判断、升华四个层面,落实到每节研究课上,就应各有侧重,或感知美,或欣赏美,或鉴别美,或创造美,或相互融合。为此,我们运用电教媒体,利用语文课及各种相关的活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积极的探索。实践证明:电教媒体的运用,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一)运用电教媒体唤醒审美意识,提高对美的感知能力 审美教育要给学生以丰富的美感。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美育资源,但对于阅历尚浅的中学生,有时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很难使他们真正领悟到这种美,运用电教手段,可以将文字内容诉诸于视觉画面,再配上音乐和有表情的朗读,则可唤醒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对美的感知能力。 在讲授冰心的散文《小橘灯》时,学生对作者为何将小橘灯作为小姑娘的化身难以理解。冰心逝世以后,恰逢中央电视台播放一组根据冰心作品拍摄的电视散文,其中就有《小橘灯》。课题组立即安排实验班学生举行冰心散文赏析活动。当学生以多媒体的方式重温这篇散文时,沉睡的审美意识立即被激活,他们不仅深刻地把握了作品的内涵,而且更真切地感悟到冰心散文的韵美、景美和情美。一位学生写到?quot;真想不到'小橘灯'在画面中的形象那样逼真,那么美好。在阴沉黑暗的背景烘托下,小橘灯闪烁着的朦胧、橘红的光,正是镇定、勇敢、乐观的小姑娘的化身,是小姑娘心灵中露出的最灿烂的火花。它使人看到光明,受到鼓舞。"如果没有电教媒体的介入,没有多种媒体的有机整合,就很难想象学生会有如此深刻的理解。 在教《听潮》一文时,课题组一位老师剪辑了"海睡"与"海醒"两组媒体资料,配上相应的音乐,让学生通过眼看、耳听、心想去感受大海的柔美和壮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运用电教媒体创设审美情境,提高对美的欣赏能力 电教媒体在教育中的最大优势就是能集声、文、画于一体,以直观鲜明的图像,生动精炼的语言,极富感染力的音乐创设一种审美情境,使学生深深地被吸引、被感动,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美的熏陶,提高对美的欣赏能力。 在"三·八"国际妇女节前夕,我们精心策划了以《献给母亲的歌》为主题的班会活动。整个活动以三首"MTV"为主线:一曲《烛光里的妈妈》拉开了主题班会的序幕,伴随那优美的旋律,屏幕上那位母亲"倦得不再挺拔的腰身,失去光华的眼睛",一下子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营造了很好的教育情境。随着《世上只有妈妈好》的乐曲轻轻响起,屏幕上母子情深的形象展现,同学们的情绪受到感染,联想受到激发,纷纷上台,讲述自己母亲的动人故事:有的学生在失去父爱后,母亲含辛茹苦独自挑起抚养儿子的重担;有的学生的继母无微不至关心女儿,继母胜生母……;主题班会上,同学们还用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小合唱、小品、配乐诗朗诵等,回报母亲的恩情,并准备了一份小小的礼物,亲手为母亲戴上美丽的发夹、别致的胸针,献上精心制作的节日卡片,并在写有"以优异成绩回报伟大母亲"的粉红布幅上签名,表达报效之志,爱母之情达到高潮。 活动结束时,随着《懂你》这熟悉的旋律,同学们边欣赏动人的画面,边跟随演员深情地唱出了自己的心声:"多想靠近你,告诉你我其实一直都懂你。"最后,银幕上打出了如下字幕:"母爱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母亲是慈祥的、伟大的,母爱是温柔的、深沉的,也是刻骨铭心的,让我们把心中的歌,深深的爱,献给自己的母亲,献给自己的母校、故乡、祖国,因为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母亲!",男中音深情的朗诵,使同学们的感情得到升华,班会的主题更加深化。 班会课后,同学们在日记中写下了自己的感受?quot;这是我参加的最难忘的主题班会,它新颖、生动、直观,深深地打动了我。几天来,我心中一直涌动着要努力学习,报答母亲、报效祖国的激情。""我要时刻牢记母亲的深恩,用优异的成绩让母亲永远微笑。" (三)运用电教媒体调动审美经验,提高对美的鉴别能力 人的审美能力是建立在他的审美经验的基础上的,丰富的审美经验可以加强美育的效果。当审美主体积极地调动他过去的审美经验时,他对美的感受会更真切,对美的理解会更深刻。电教媒体在帮助学生超越自己旧有的审美经验,提高对美的鉴别能力方面功不可没。 有一段时间,媒体上连续报道的几则中小学生自杀事件,在一些学生产生极大反响,尤其是个别差生也流露出消极厌世的思想。如何帮助学生珍惜生命,勇敢面对困难和挫折,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关注的话题。 不久,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讲述了北京一位16岁的女中学生张穆然身患绝症,顽强学习,笑迎厄运的故事。课题组立即抓住这难得的教育机会,举行了一次《珍爱生命,感悟坚强》的主题活动。首先在大屏幕上打出张穆然秀发脱落、依然热爱生活,灿烂微笑的照片,再一起聆听著名节目主持人白岩松、敬一丹、崔永元对张穆然的深情追忆,学生们立即被这真实感人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一位初二学生动情地说:"面对这样一位比我们大不了多少却比我们坚强很多的姐姐,内心深处有着一种说不出的感觉。16岁,本应在学校、在家里享受老师与父母的关爱,同学之间的友情,而张穆然却只能面对着白色,与这最冷的颜色共度16岁的花季。图片上正在与同学们谈笑风生的张穆然笑得那么纯真,那么彻底,那么毫无保留,我们简直不敢相信,这真是一位癌症患者。看着这位姐姐笑得这么开心,我们似乎也想笑,但更多的是想流泪。不光是为穆然得了病而流泪,更多的是为了我们的软弱与不经风霜:考试考砸了,除了叹惜就是眼泪;手划破了,除了大叫又是眼泪;被师长批评了,心里承受不住,除了眼泪还是眼泪。而穆然呢,死亡在向她一步步逼近,她不能像我们一样在学校里愉快地学习,尽情地玩耍,但却始终微笑着,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在她面前,我们自惭形秽了。虽然她已离我们而去,但是她留给我们的思考是永恒的。在人生旅途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我们应像穆然那样面对挫折,顽强拼博,热爱生命,奋勇向前,让生活更有意义?quot;那些萌生消极厌世思想的学生,也在比较鉴别中提高了认识,表示要像张穆然那样热爱生活,让生命的每一天都发出应有的光和热。 课题组成员还运用辩论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帮助学生明确是非,分辨美丑,提高对美的鉴别能力。 (四)运用电教媒体丰富审美心灵,提高对美的创造能力 美育活动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人的审美心灵的丰富多样性,电教媒体以其特有的优势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帮助学生获取大量美的信息,电教媒体的运用,使学生在美的形象的不断熏陶中,丰富审美心灵,提高对美的创造能力。 在教《周总理,你在哪里》这篇课文时,老师了解到学生不熟悉周总理的生平事迹,很难体会当时的人们对周总理难以割舍的情怀,便精心制作了多媒体课件,用一组图片和录像,形象地再现了周总理的伟大生平和当年首都人民冒着凛冽寒风,伫立十里长街挥泪送总理的动人场面,立即引起学生情感的强烈共鸣,为课文的学习和理解作了很好的铺垫。讲析结束后,伴随着《绣金匾》?quot;三绣周总理,人民的好总理……"的音乐声,大屏幕上出现在旭日东升的背景下,周总理微笑着向我们走来的画面,学生的情感立即得到共鸣,周总理永远和人民在一起的主题也得到深刻体现。这时,老师又及时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从诗中任选一节,展开合理想象,用生动逼真的语言将画面描绘出来,以显示其创造美的功力。由于电教媒体的激发,学生们对诗歌表现的意境有了准确的把握,并为周总理的伟大人格所震撼,所折服,因此,写作时非常投入。写出的作文不仅感情真挚,而且文笔优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电教媒体在培养和发展学生对美的感知、欣赏、鉴别、创造能力四个层面,正日益发挥着其特有的功能。但媒体教育效果的发挥,关键在于教师如何运用。只有根据教材与学生的实际,精心选择媒体,适时呈现媒体,并围绕主题巧妙设计,启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和活动,才能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年多的课题研究取得了较丰硕的研究成果,我校有十多篇研究论文发表、获奖:高云荣的《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北京"电化教育咨讯"月刊今年第4期发表;《感悟坚强,珍爱生命》在常州市教育报希望版发表;陈慧永的《让多媒体走进主题班会》在常州教育报发表,并获市班主任年会论文评比三等奖;高云荣、陈慧永撰写的《主题班会引入现代教育媒体的实践与思考》获常州市电教论文评比一等奖、省三等奖;陈慧永的《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获省青年教师论文评比二等奖;桂平的《运用电教媒体帮助学生建立审美心理结构》和戴贵忠的《运用电教媒体,在政治课上培养学生的审判能力》获市电教论文评比三等奖。 高云荣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周总理,你在哪里》及《作文训练--写短评》,分获市多媒体课件评比二等奖和三等奖;课题组成员房章鲁、何晓忠参加市多媒体评优课均获三等奖;芦芝萍老师制作的学校主页获市首届校园网页制作三等奖。此外,课题组还自制、积累了一批有价值的电教资料:如亲情系列电视散文、冰心作品电视散文,以及基因与克隆、纳米技术等科教系列录像带或光盘。 课题组高云荣、戴贵忠分获省、市电教优秀工作者称号,学校也被评为常州市电化教育先进单位。 五、问题与思考 1、毫无疑问,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但电教媒体的介入,是否会妨碍、甚至替代学生对课文内容美和形式美的自我感悟、自主体验过程?怎样优化整合现代教育媒体资源,才能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使学生在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进程中,提高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这些问题还有待于我们作进一步的实验与探索。 2、审美能力毕竟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审美能力的提高也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在实际研究过程中,似乎很难找到一个检测审美能力是否提高的可量化的指标。我们虽经反复探讨,终因拟定的量化检测指标尚不成熟而作罢。这方面的研究探讨还有待继续和深入。
开题报告的内容 1、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3、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4、研究方案及进度安排,预期达到的目标; 5、为完成课题已具备和所需的条件和经费; 6、预计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及解决的措施; 7、主要参考文献;下面是详细的看人家如何叙述什么是开题报告以及怎么写: 1.什么是开题报告?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 要应运而生的。开题报告一般为表格式,它把要报告的每一项内容转换成相应的栏目,这样做,既便于开题报告按目填写,避免遗漏;又便于评审者一目了然,把握要点。 2.撰写开题报告有什么意义?撰写开题报告,作为多层次科研工作的第一个写作环节,非常重要,这是因为:通过它,开题者可以把自己对课题的认识理解程度和准备工作情况加以整理、概括,以便使具体的研究目标、步骤、方法、措施、进度、条件等得到更明确的表达;通过它,开题者可以为评审者提供一种较为确定的开题依据。“言而无文,其行不远”,以书面开题报告取代昔日广为运用的口头开题报告形式,无疑要切实可靠得多;如果开题一旦被批准,课题得以正式确立,则还可以通过它,对立题后的研究工作发生直接的影响:或者作为课题研究工作展开时的一种暂时性指导;或者作为课题修正时的重要依据等。总之,科研开题报告是选题阶段的主要文字表现,它实际上成了连接选题过程中备题、开题、审题及立题这四大环节的强有力的纽带。在当今世界搞科学研究,必须重视开题报告的写作。如果不重视开题报告的写作,即使是有名望的研究者,也不免有科研课题告吹的命运。在美国有这样一个实 例:美国科学基金会曾同时收到关于同一科研课题的两份开题报告,一份是获得过诺贝尔奖金的西博格写的;另一份是由名不见经传的一位青年研究者写的。经过专家们的认真评议,结果批准了那位无名小卒的申请,把这一课题的研究经费拨给了他。所以,在美国,许多科学家每年几乎要用两个多月的时间从事课题建议书(即 开题报告)的起草工作。就我国情况看,关于科技工作者要写“科研开题报告”,大学研究生、本科生申请学位要写“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等规定,都已经处于实施 之中。今后,随着科研管理的加强,在开题报告写作方面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3.开题报告的各个栏目怎样填写? 3.1开题报告封面各栏目的填写方法封页各栏目由开题者(学生)填写。其中“年 月 日”栏目:在开题报告封面下方,应填写开题报告实际完成的日期。实际完成日期一般应学校规定的时间段内完成此项工作。逾期即被视为未按时完成开题报告工作。 3.2“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依据和意义”栏目的填写方法综述(review)包括“综”与“述”两个方面。所谓综,就是指作者对占有的大量素材进行归纳整理、综合分析,使文献资料更加精炼、更加明确、更加 层次分明、更有逻辑性。所谓述,就是对各家学说、观点进行评述,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填写本栏目实际上是要求开题者(学生)写一篇短小的、有关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的综合评述,以说明本课题是依据什么提出来的,研究本课题有什么学术价值。 3.2.1 综述的主体格式综述的主体一般有引言、正文、总结、参考文献四部分。 3.2.1.1引言部分引言用于概述主题的有关概念、定义,综述的范围、有关问题的现状、争论焦点等,使读者对综述内容有一个初步轮廓。这部分约200—300字。 3.2.1.2 正文部分正文部分主要用于叙述各家学说、阐明所选课题的历史背景、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其叙述方式灵活多样,没有必须遵循的固定模式,常由作者根据综述的内 容,自行设计创造。一般可将正文的内容分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标上简短而醒目的小标题,部分的区分也多种多样,有的按国内研究动态和国外研究动态,有的按年代,有的按问题,有的按不同观点,有的按发展阶段,然而不论采用何种方式,都应包括历史背景、现状评述和发展方向三方面的内容。历史背景方面的内容:按时间顺序,简述本课题的来龙去脉,着重说明本课题前人研究过没有?研究成果如何?他们的结论是什么?通过历史对比,说明各阶段的研究水平。现状评述又分三层内容:第一,重点论述当前本课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着重评述本课题目前存在的争论焦点,比较各种观点的异同,亮出作者的观点;第二,详细介绍有创造性和发展前途的理论和假说,并引出论据(包括所引文章的题名、作者姓名及体现作者观点的资料原文)。发展方向方面的内容:通过纵(向)横(向)对比,肯定本课题目前国内外已达到的研究水平,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能的发展趋势,指明研究方向,提出可能解决的方法。正文部分是综述的核心,篇幅长约1000――1500字。 3.2.1.3 总结部分(不是必须的)在总结部分要对正文部分的内容作扼要的概括,最好能提出作者自己的见解,表明自己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特别交待清楚的是,已解决了什么?还存在什么 问题有待进一步去探讨、去解决?解决它有什么学术价值?从而突出和点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这一部分的文字不多,与引言相当。短篇综述也可不单独列出总结,仅在正文各部分叙述完后,用几句话对全文进行高度概括。 3.2.1.4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综述的原始素材,也是综述的基础,置于开题报告最后面,此处从略。 3.2.2 综述写作步骤 3.2.2.1确立主题在开题报告中,综述主题就是所开课题名称。 3.2.2.2搜集与阅读整理文献题目确定后,需要查阅和积累有关文献资料,这是写好综述的基础。因而,要求搜集的文献越多越全越好。常用的方法是通过文摘、索引期刊等检索工具书查阅文献,也可以采用微机联网检索等先进的查阅文献方法。有的课题还需要进行科学实验、观察、调查,取得所需的资料。阅读整理文献是写好综述的重要步骤。在阅读文献时,必须领会文献的主要论点和论据,做好“读书笔记”,并制作文献摘录卡片,用自己的语言写下阅读时所 得到的启示、体会和想法,摘录文献的精髓,为撰写综述积累最佳的原始素材。阅读文献、制作卡片的过程,实际上是消化和吸收文献精髓的过程。制作卡片和笔记便于加工处理,可以按综述的主题要求进行整理、分类编排,使之系列化和条理化。最终对分类整理好的资料进行科学分析,写出体会,提出自己的观点。 3.2.2.3撰写成文撰写综述之前,应先拟定写作提纲,然后写出初稿,待“创作热”冷却后进行修改成文,最后抄入开题报告表的“综述本课题国内外动态,说明选题依据和意义”栏目内。 3.2.3 撰写综述的应注意事项 3.2.3.1撰写综述时,搜集的文献资料尽可能齐全,切忌随便收集一些文献资料就动手撰写,更忌讳阅读了几篇中文资料,便拼凑成一篇所谓的综述。 3.2.3.2综述的原始素材应体现一个“新”字,亦即必须有最近最新发表的文献,一般不将教科书、专著列入参考文献。 3.2.3.3 坚持材料与观点的统一,避免介绍材料太多而议论太少,或者具体依据太少而议论太多,要有明显的科学性。 3.2.3.4 综述的素材来自前人的文章,必须忠于原文,不可断章取义,不可阉割或歪曲前人的观点。 3.3“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栏目的填写方法本栏目由开题者(学生)填写。“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在内容上虽然紧密相关,但角度不同,在填写时,可以分别表述。 3.3.1 “研究的基本内容”的填写方法。 “研究的基本内容”就是论文(设计)正文部分的内容,是研究内容的核心。正文内容又分为若干部分和层级。填写此栏目实际上是编写论文基本内容的写作提纲。基本内容提纲的写法有两种:一种是标题法,即用一个小标题的形式把一个部分的内容概括出来。标题法的长处是:简明、扼要、能一目了然。短处是:只能自 己理解,别人看不明白,而且时间一长,自己也会模糊。另一种是句字法,即用一个能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形式,把一个部分的内容概括出来。句子法的长处是:具体、明确,无论放下多久,都不会忘记,别人看了也明白。短处是:写作时不能一目了然,不便于思考,文字也多。上述两种写法,各有优缺点,用哪一种好,还是 混合使用好,这由作者自己确定。不管是文科论文,还是理工科论文写作提纲,都没有必须遵循的固定模式,一切视研究内容的需要而定。以下介绍两个案例,供填写“研究的基本内容”栏目时参考。 3.3.2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的填写方法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论文的主攻方向、研究目的。具体是指开题者预先设想的、将要在论文中证明的某一个新的理论问题,或某一个新的技术问题,或某一个新的方法问题等,以及开题者对这个问题的基本观点(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填写此栏目,就是要求开题者用明确、具体的文字(力求用一、两句话)把论 文题目中的上述信息传达出来。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在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论文正文的各个部分都是为了论述这一主要问题,而主要问题的解决,将得出研究成果。一篇论文只有一个中心,一个重点。不管文章长短,材料多寡,但主题只有一个。集中也是深刻的保证,只有集中于一个主题,才能论述深刻。如果一个课题, 要解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要问题,就有可能导致主攻方向不明确,在论述过程中发生种种困难,或观点冲突,或逻辑混乱,或主次不分。所以,一般情况下,一篇科研论文论述一个基本观点,解决一个主要问题。 3.4“研究步骤、方法和措施”栏目填写方法本栏目由开题者(学生)填写。要求回答本课题怎样研究的问题。可以分三个层次表述:即研究步骤、研究方法、研究措施。 3.4.1 研究步骤研究步骤,也称写作步骤、写作程序等,具体指从提出问题到撰写成文的各个阶段。填写时可以如下表述:第一步,选题;第二步,搜集、阅读和整理资料;第三步,证论与组织(拟写开题报告);第四步,撰写成文;第五步,论文修改与定稿;第六步,外文翻译。为了使同学们对六个步骤有一个明晰的印象,以下逐个给予简单的介绍。第一步,选题。即选择研究课题,确定主攻方向,是撰写论文的第一步,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选题必须符合选题原则。选题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研究成果的质量水平。选题有导师命题分配和学生自拟自定两种方法。题目选择恰当,等于论文成功了一半。第二步,搜集与阅读整理资料。论文题目选好以后,接着就要搜集资料,进行知识积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资料就无法进行科学研究。搜集资料要发挥高度的主观能动性,想方设法得到自己需要的东西。资料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文献资料;二是科学实验、观察、调查。先谈谈文献资料的问题,文献资料是前人从事科学研究的总结。科学研究总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有着继承性和连续性。我们要了解本课题研究的历史 和现状、掌握动向、吸取经验教训、开扩思路、进行比较、做出判断等等,都需要参考资料,从中得到借鉴、印证、补充和依据。这些都是写作论文的必要素材。再谈谈搜集科学实验、观察、调查材料的问题。科学实验是人们为暴露事物内部矛盾,揭示事物本质及其规律,发现其内部的矛盾而进行的变革研究对象的一种 操作和活动。由于实验是在受控制的条件下进行的,将尽量排除外界的影响,因此,人们有可能对研究对象做细致、周密的观察,从而找出事物内部的联系。我们要取得实验的第一手材料,就要进行科学观察。科学观察应具有客观性、系统性和保密性。客观性,是指不要先入为主,戴有色眼镜看待事物,而要如实反映事物的本 来面目。系统性,是指按照一定的程序,连续、完整地观察事物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而不至于漏掉重要的细节。严密性,是指观察要一丝不拘,注意任何微小的变化。在观察中,往往会发现意外的情况,这种偶然的发现叫机遇,这种机遇我们不要轻易放过,在其中可能蕴藏着重大的科学发现。观察要及时、准确地把观察到的 现象、数据、结果记录下来,这些都是我们写论文的素材,科学实验必须借助实验原料、仪器、设备等才能进行,不同的材料、设备,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因此,这些科学实验使用的器材,同样属于写论文需要体现的素材。不论是社会科学的课题,还是自然科学的课题,有的素材必须通过调查才能取得,它是对客观事物自发过程进行观察和记录的科学研究活动(参见任务书中有关“调查研究类型”的介绍)。从各种途径获取的资料,必须加工整理,包括:检查资料是否齐全,重不重要;对资料进行科学分类(最好根据中国图书分类方法分类,以使资料分类标准化, 如果按自己方法分类,最好能坚持始终);编制资料索引,进行加工,做到统一化(如数据、年份、术语要统一,便于比较)、序列化(如年代中断要想办法排齐)、典型化(即对同类资料进行筛选,找出有代表性的资料)、形象化(即把一些数字通过图和表表示出来)等。搜集和整理资料是异常艰苦和细致的工作,要具有吃苦精神。达尔文曾经说过:“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以便从中得出普遍规律或结论。”他自己就是在整理了大 量的文献资料,搜集了大量的动物标本之后,才写成了伟大的著作——《物种起源》的。马克思在撰写《资本论》时,花了四十年心血,他阅读了浩如烟海的理论著 作、事实材料、统计数字等等。钻研和摘要过的书籍达1500多种,为此他还学了好几种外国语。在《资本论》中引用和提到过的著作达505部,所有英国的议会报告和其他官方文件59种,报刊56种。列宁对马克思的《资本论》的产生过程作了精辟的说明,他说:“《资本论》不是别的,正是‘把推积如山的实际材料 总结为几点概括的彼此相联系的思想’。”我们在撰写毕业论文的时候,要学习这些伟人的科学精神、吃苦精神。第三步,论证与组织。在搜集资料的基础上,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它进行研究。首先要树立科学的方法论。其次,掌握正确的分析方法。第三,确立论点,其中包括中心论点(或总论点)与分论点。第四,选择材料拟写提纲,对全文的内容作通盘的安排,对结构格式作统一的布局,规划出论文的轮廓,显示出论文的条理层 次。论证与组织的过程,也是撰写开题报告的过程。第四步,撰写成文。搜集了资料、确立了论点、选择了材料、填写开题报告之后,就进入了论文的撰写阶段。第五步,论文(设计)修改与定稿。论文(设计)写好初稿后,必须从思想内容与表现形式上进行修改。修改论文是很细微深入的工作。论文经过多次修改后,就可以打印定稿,在排版时一定要符合文面的要求。第六步,外文翻译:翻译是本科毕业生的基本素质和业务水平的重要标志。翻译的主要用途是获取和传播最新的学术信息,一般要求做到忠于原文、通顺流畅。 3.4.2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指分析论证课题时的思维方法,它属于认识论范畴。没有正确的研究方法,就不能深入认识事物的本质,揭示其客观规律。没有正确的研究方法,就 不能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前进、有所创新,自然也就不能获取研究成果。因此,有的专家学者认为,选择了好的研究方法,也等于论文完成了一半。科研方法很多。按照人的活动区分,可以分为两类:即实践(经验)性方法;理论性方法。前者如观察方法、实验方法、调查方法、后者如抽象方法、假说方法。各种科研方法按照适用范围区分,可以分为三类:即适用于一切学科领域的哲学方法;适用于众多学科领域的一般方法;适用于某些具体学科领域的特殊方法或专门方 法。这里只能列举部分研究方法,并按适用范围将科学研究方法分三大类介绍,其中有些方法是所有专业适用的,有些是部分专业适用的。 3.4.2.1 哲学方法哲学方法是最为概括、最具有普遍性的方法,适用于各类学科,各个专业。 3.4.2.2一般思维方法一般思维方法是哲学方法与专门分析方法的中介,是取得经验性知识及发展理论性知识的一般方法。又分为:归纳与演绎方法;分析与综合方法;历史与逻辑分析方法;矛盾分析法;系统分析法;因果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 3.4.2.3 专门分析方法又称特殊研究方法。专门方法很多,不甚枚举,各个学院、系甚至专业可以结合院、系、专业的研究特点,介绍一些专门的研究方法,例如:理工类专业的常见专门研究方法有: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等。而在物、化、数、生等学科中又有各自的更加专门的方法,如物理学研究中的光谱分析法,化学研究中的比色法等等。经济管理类专业常见的专门研究方法有计量经济法。法学专业常见的专门方法有历史考证法、比较分析法、社会分析法、规范解释法、经济分析法等。文艺学类专业常见的专门研究方法有“文学——历史”批评法、社会批评法、传统研究法、精神分析法、原型批评法、符号学研究法、俄国形式主义研究方法、英美新批评法、结构主义法、阐释学法等等。汉语言文学专业专门研究方法有推理与议论法、证明与反驳法、传统考据、考证、考订、点评等方法。心理学专业专门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行为研究法等。在同一论文中,各个部分可以分别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各种方法互相补充,互相协调,才能揭示研究对象各个侧面或各个层次的特殊规律,进而证明总论点。对于初学写论文的本科生来讲,有的不知道有哪些研究方法,写论文不讲方法;有的不问清红皂白,生搬硬套,乱用研究方法;有的虽然知道一些研究方法,但 在论文中往往只局限于一种方法,思维单一,视野狭窄。为此,开题者(学生)首先应该学习研究方法方面的知识;第二,开题者(学生)在论文写作中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地使用各种方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学位论文的一般格式和顺序 紧接英文页面之后的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声明(见附件一)需要由研究生本人亲笔签名,学位论文需要提交电子版以便于数据库管理和网上查阅。有保密要求不宜公开的论文由导师申请,院系审核,经校保密工作委员会审查后,提交研究生学位办公室批准后同意保密,保密期后自动承认使用授权声明,并予以公开。 硕士学位论文一般在三万字以上,博士学位论文一般在五万字以上。文字采用中文简体;除艺术、古籍等个别经研究生院特许的情况外不得采用繁体字。鼓励采用中英文双语写作,但上交国家及校图书馆的论文必须用中文。 本格式主要适用于理、工、医、管学科的学位论文和一般的文科论文,特殊情况经研究生院批准后执行。(一)论文题目 论文题目是论文全貌的集中体现,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命题必须确切、简明,题目应力求简单,也不应宽泛笼统,应能看出论文的实质性内容和工作重心。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可加副题名。副题名可另起一行,用破折号与主题名隔开。题名中应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略语、字符、代号以及结构式和公式。 可公开交流的学位论文应有英文题名。英文题名另起一页,排印在英文授予单位前,其间用“a dissertation submitted to”(硕士学位论文用“a thesis submitted to”)作为标志,后面注明学位类别、研究生姓名、导师姓名、日期等。英文题名格式见研究生院主页下载区→研究生学位→英文页面格式。 (二)论文摘要(提要) 论文摘要包括题名、硕士(博士)研究生姓名、导师姓名、学校名称、正文、关键词。中文约500字左右,英文约200~300词左右,二者应基本对应。它是论文内容的高度概括,应说明研究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要突出本论文的创造性成果或新的见解、用语简洁、准确,并在论文摘要后注明本文的关键词3至8个。关键词应为公知公用的词和学术术语,不可采用自造字词和略写、符号等,词组不宜过长。 英文摘要采用第三人称单数语气介绍该学位论文内容,目的是便于其他文摘摘录,因此在写作英文文摘时不宜用第一人称的语气陈述。叙述的基本时态为一般现在时,确实需要强调过去的事情或者已经完成的行为才使用过去时、完成时等其他时态。可以多采用被动语态,但要避免出现用“this paper”作为主语代替作者完成某些研究行为。中国姓名译为英文时用汉语拼音,按照姓前名后的原则,姓、名均用全名,不宜用缩写。姓全用大写,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名用双中文字时两个字的拼音之间可以不用短划线,但容易引起歧义时必须用短划线。例如“冯长根”译为“feng changgen”或“feng chang-gen”,而“冯长安”则必须译为“feng chang-an”。论文英文封面上的署名也遵守此规定。 (三)目录 目录是论文的大纲,它反映论文的梗概。论文目录要求层次清楚,应将论文的章节按顺序编好页码,页码居页面的右侧并排列整齐。 (四)本论文专用术语(符号、变量、缩略词等)的注释表(任选) 如果有必要可以设置此注释表。此部分内容可根据论文中采用的符号、变量、缩略词等专用术语加以定义和注释,以便于论文阅读和迅速查出某符号的明确含义。 (五)正文 正文是学位论文的主体。内容可因研究课题的性质不同而有所变化。一般可包括:文献综述、理论基础、计算方法、实验方法、经过整理加工的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见解和结论。 正文一律用阿拉伯数字编排页码,页码在底部居中。正文之前的摘要、目录等内容单独编排罗马数字页码。 1.绪论(前言) 本研究课题国内外已有的重要文献的扼要概括,阐明研究此课题的目的、意义,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所要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工作在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 2.文献综述 在查阅国内外文献和了解国内外有关科技情况的基础上,围绕课题涉及的问题,综述前人工作情况,达到承前启后的目的。要求:(1)总结课题方向至少2017年以来的国内外动态;(2)明确前人的工作水平;(3)介绍目前尚存在的问题;(4)说明本课题的主攻方向。文献总结应达到可独立成为一篇综述文章的要求。 3.理论分析、数值计算或统计分析 利用研究生本人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对所选课题进行科学地、严密地理论分析、数值计算或统计分析,剖析课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4.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及实验装置 学位论文要求对实验原理、方法、装置、步骤和有关参数有较详细的阐述,以便评阅人及答辩委员会审核实验的可靠性,并能对试验进行重复以便验证结果的可靠性,也为以后的研究者提供一个较完整的研究方法。 5.实验结果及讨论分析 列出数据的图或表,并对数据结果进行讨论,对比分析、结果推论要严格准确,避免采用模棱两可的评定语言。对反常的数据要保留并做解释或者说明,不可随意剔除数据做出有违科学公正的行为。 (一)、本科生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模板 (二)、人力资源管理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三)、大学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两篇) (四)、市场营销专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三篇) (五)、大学生个人职业规划论文结束语(十篇) (六)、大学生个人职业规划论文范文(三篇) (七)、大学生职业规划论文3000字(四篇) (八)、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4000字 (九)、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祝合良教授在《人民日报》发表理论文章 (十)、大学生毕业论文通用谢辞范文(十篇) ;
1. 先看综述,后看论著。 看综述搞清概念,看论著掌握方法。2. 早动手。 在师兄师姐离开之前学会关键技术。诚聘兼职征稿代理,长期合作,互利共赢!另长期招聘兼职写作编辑,报酬优厚,付酬快捷便利!优先考虑硕士研究生、博士生、导师及各专业社会人士!论文咨询选择九品论文网,带你体验服务!所推荐刊物100%为正刊,绝不推荐非法刊物、特刊、增刊、带后缀的副刊。开启绿色快速 通道(部分期刊可加急),1-3天快速审稿,1-3月快速见刊!3. 多数文章看摘要,少数文章看全文。 掌握了一点查全文的技巧,往往会以搞到全文为乐,以至于没有时间看文章的内容,更不屑于看摘要。真正有用的全文并不多,过分追求全文是浪费,不可走极端。当然只看摘要也是不对的。 4. 集中时间看文献。 看过总会遗忘,看文献的时间越分散,浪费时间越多。集中时间看更容易联系起来,形成整体印象。 5. 做好记录和标记。 复印或打印的文献,直接用笔标记或批注。pdf 或html 格式的文献,可以用编辑器标亮或改变文字颜色。这是避免时间浪费的又一重要手段。否则等于没看。 6. 准备引用的文章要亲自看过。 转引造成的以讹传讹不胜枚举。 7. 注意文章的参考价值。 刊物的影响因子、文章的被引次数能反映文章的参考价值。但要注意引用这篇文章的其它文章是如何评价这篇文章的:支持还是反对,补充还是纠错。 8. 交流是最好的老师。 做实验遇到困难是家常便饭,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反复尝试?放弃?看书?这些做法都有道理,但首先应该想到的是交流。对有身份的人,私下的请教体现你对他的尊重;对同年资的人,公开的讨论可以使大家畅所欲言,而且出言谨慎。千万不能闭门造车。一个实验折腾半年,后来别人告诉你那是死路,岂不冤大头? 9. 最高层次的能力是表达。 能力再好的工作最终都要靠别人认可。表达能力,体现为写和说的能力,是需要长期培养的素质。比如发现一个罕见病例,写好了发一篇论著;写不好只能发一个病例报道。比如做一个课题,写好了发一篇或数篇论著;写不好只能发一个论著摘要或被枪毙。一张图,一张表,无不是表达能力的体现。寥寥几百上千字的标书,可以赢得大笔基金;虽然关系很重要,但写得太差也不行。有人说,我不学PCR,不学spss,只要学会ppt(powerpoint)就可以了。此话有一点道理,实验室的boss 们表面上就是靠一串串ppt 行走江湖的。经常有研究生因思维敏捷条例清楚而令人肃然起敬。也经常有研究生不理解"为什么我做了大部分工作而老板却让另一个没怎么干活的人写了文章?让他去大会发言?"你没有看到人家有张口就来的本事吗? 10. 学好英语,不学二外。 如今不论去日本还是欧洲,学术交流早已是英语的天下。你不必为看不懂一篇法语的文章而遗憾,写那篇文章的人正在为没学好英语而犯愁。如果英文尚未精通,暂且不要去学二外。 英文文章写作 1. 阅读10 篇文献,总结100 个常用句型和常用短语。 经常复习。注意,文献作者必须是以英文为母语者,文献内容要与你的专业有关。这属于平时看文献的副产品。 2. 找3-5 篇技术路线和统计方法与你的课题接近的文章,精读。 写出论文的草稿。要按照标题、作者、摘要、背景、目的、材料、方法、结果、讨论、致谢、参考文献、图例、图、表、照片和说明的统一格式来写。这样做的好处是从它可以方便地改成任何杂志的格式。 3. 针对论文的每一部分,尤其是某种具体方法、要讨论的某一具体方面,各找5-8 篇文献阅读,充实完善。这里讨论的只涉及英文表达,也只推荐给缺乏英文写作经验的人。 4. 找到你想投的杂志的稿约,再找2-3 篇该杂志的article,按它的格式改写。注意,每次改写都要先另存为不同的文件名,以免出了问题不能恢复。 5. 找英文高手改。找不到合适的人,就去找提供英语论文编辑服务(English correction and improvement,not translation)的公司,在此向有钱没时间的人强烈推荐。 文献管理 1. 下载电子版文献时(caj,pdf,html),把文章题目粘贴为文件名。注意,文件名不能有特殊符号,要把 \ / : * ? < > | 以及 换行符删掉。 每次按照同样的习惯设置文件名,可以防止重复下载。 2. 不同主题存入不同文件夹。文件夹的题目要简短,如:PD,LTP,PKC,NO。 3. 看过的文献归入子文件夹,最起码要把有用的和没用的分开。 4. 重要文献根据重要程度在文件名前加001,002,003 编号,然后按名称排列图标,最重要的文献就排在最前了。 5. 复印或打印的文献,用打孔器(¥10-15)打孔,装入硬质文件夹(¥10-20/个)。我们经常会在参考文献的引用上耍一些小聪明,殊不知这些都会降低论文质量。 投稿 1. 知而不引明明借鉴了同行的类似工作,却故意不引用同行的类似工作,使自己工作看上去"新颖""领先"。实际上审稿的可能就是同行。 2. 断章取义故意截取作者试图否定的部分来烘托自己的观点。 3 引而不确没有认真看原文,引文错漏。 4. 来源不实某些字句来源不可靠(比如非正式的或非学术的出版物),且不注明来源。常见于一些统计数字。 5. 盲目自引不是为了说明自己的工作与前期工作之间的关系,而是单纯为提高自己文章被引用次数而自引。 写毕业论文 1.先列提纲 不列提纲,上来就写,是坏习惯。几百字没问题,几千字勉强,几万字就难了。必须列出写作提纲,再充实完善,以保证思路的连贯和字数的均衡。 2. 平时多写 及时总结阶段性的工作,多写文章多投稿。到最后阶段,把这些文字有机地组合起来,就是一篇很好的毕业论文。 3. 不要罗列所有数据 为了保证毕业论文的分量,研究生往往会观测较多的指标。但毕业论文并非数据越多越好。一定要舍弃那些与主旨关系不大的数据。否则,要么显得累赘松散,要么成为破绽。 4. 打印修改 在电脑上直接修改,会遗漏很多错误。要尽可能地减少任何错误,一定要打印出来修改。 5. 让别人指出错误 自己修改,仍然受个人习惯的局限。错误摆在那里,却熟视无睹。让别人给你指出错误吧,不管他与你是不是同一专业。 怎样读文献 1. 目标:漫无目的则毫无效率,抓不住重点才效率低下。选题之前可能会有一段时间处于迷茫状态,不知从哪入手。胡乱看了大量文献,却不知所以然。在导师的指导下,在同行的启发下,有些人可以迅速明确目标,有的放矢,入门就从这里开始。即使导师不导,没有定题,自己也要先设定一个具体的问题看文献。不管你将来做不做这些东西,总比没有目标好得多,保证有收获。科研的一般法则是共通的。 2. 层次:对于一个具体的课题来说,相关文献分属于三个层次:研究方向、研究领域、研究课题。例如有人研究干细胞定向分化治疗帕金森病,对他来说,研究方向就是帕金森病,研究领域是帕金森病的干细胞治疗,研究课题是某种物质诱导干细胞定向分化为分泌多巴胺的神经细胞。看文献时要分清手上的文献是属于那个层次,这决定你对它要掌握到什么程度。研究方向层次的文献:一般涉及,基础知识,学科水准,了解当前重大进展与趋势,达到专业人员水平;研究领域层次的文献:了解焦点与热点,已/正/将进行的课题,达到专家水平;研究课题层次的文献:要全面,了解历史、现状、展望、主要方法、手段,达到No1专家水平。正确分辨文章的层次,才能把精力用到点子上。 3. 形式:广义的文献包括可以阅读的所有出版形式。教科书、专著、会议摘要汇编、期刊、网页、甚至ppt文件。比如要了解免疫应答的基本形式,最好是看教科书;要参考大鼠脑立体定位图谱,最好是看专著;要知道最新进展,最好是查阅期刊;要了解别人的研究动向,最好是参会或看会议论文汇编。不要找错信息源。 4. 程度:对文献的熟悉程度不同,阅读文献的方式大不相同。新手学习式阅读,逐字逐句,搞清细节,掌握最基本的知识点。最初的十几、几十篇要精读,精华的几篇甚至要背诵。老手搜索式阅读,已熟悉各种研究的常见模式和一般套路,能够迅速提取关键信息,把握思路,经常不按常规顺序阅读。有人看图说话,有人辨数识字。高手批判式阅读,一针见血,直指问题所在。实际上没有一篇论文是无懈可击的。新手要稳,老手要准,高手要狠。新手、老手、高手的代表人物分别是研究生、导师和审稿人,但认真钻研的研究生完全可以在3年中实现从新手到高手的嬗变。对自己有清醒的定位,才能选择正确的阅读方式。 5. 矛盾:文献读的多了,脑子里塞满了信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反而无所适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循证医学划分临床试验证据的等级;同理,我们看文献也要重视实验证据的强度。发现矛盾,是第一步;找出异同,是第二步;思考解决,是第三步。从相互矛盾的结论推导中发现矛盾的根源,此时如能跳出圈外,不走思维定势,从原始的科学问题出发,"无招胜有招",真正是到达另外一种境界了。何必翻译外国人的综述谎称自己的综述?何必重复别人做过的实验谎称自己的思路?
研究报告怎么写 一旦你开始撰写研究报告,那就意味着你的研究工作已接近尾声。有的同学很怕做这一工作,以为撰写研究报告是个高深的工作。实际上,这个工作只是你的一篇带有研究性质的作文而已,只要你牢记这样一个宗旨:中心突出、简洁明了,那么无论你撰写哪一类型的研究报告,你都会成功。 研究报告不是写日记,这个报告是写给别人看的。所以,你应该站在读者的角度去思考如何把你所做的工作表述清楚。你应该让读者很快地明了你所做的工作是个什么样的工作,你为什么做这件事,你所采用的研究步骤是怎样的,你遇到了哪些问题以及这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你的结论是什么。 1、科学实验类型 2、读书报告类型 3、社会调查研究类型 4、设计类型 下面分别就这四种形式给出四个研究报告的例子。 科学实验类型的研究报告,实际上是一种实验报告。在这类研究报告中,你必须向读者表明:你的实验目的是什么?实验材料是什么?实验过程如何?由实验得到哪些数据?你是如何处理这些数据的?由数据的分析中你得出什么结论?如有必要,再向读者阐明有待要讨论的问题。不要认为实验研究是件很困难的事情。你完全可以在你们学校的现有条件下,设计一些实验进行研究。下面是美国中学生所做的一个非常简单的实验研究。尽管这一研究没有用到很复杂的仪器和设备,尽管你可能还有更好的办法去验证这一假设,但从这一简单的实验中你能看到科学方法的应用,这正是我们现在提倡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 电池的寿命 问题的陈述: 四种标牌的电池(Duracell、Energizer、Eveready、Rayovac)哪一个寿命最长? 假设: 我们认为Duracell的寿命最长。因为,广告中说:没有任何其他电池能胜过它。 材料: 1.四盏同类型、同尺寸、同标牌的手电筒。 2.从Duracell、Energizer、Eveready、Rayovac四种标牌电池中分别取两节D型电池 3.两节其他标牌的电池,用以在实验开始前,测试每一个手电筒是否正常。 过程: 我们先用测试电池测试每一个手电筒,然后将每一个手电筒贴上标签,并将不同的电池放入每一个手电筒中。 临睡前,我们在同一时刻打开所有的手电筒,并让它们开着过夜。记下手电筒打开的时间。醒来时,观察手电筒的明亮情况,一直等到熄灭,然后记下时间。如果有一个手电筒在我们醒来之前就熄灭,我们将取相同类型的另两节电池在白天重新测试。 变量: 我们的变量是不同标牌的电池。控制条件是相同类型的手电筒。 结果: 我们的实验表明Rayovac的寿命最长。Eveready的寿命仅仅是6小时35分钟,Duracell的寿命为15小时,Energizer的寿命为22小时15分钟,而Rayovac的寿命为24小时30分钟。 Eveready手电筒在晚上就灭了,因此,我们不得不换了两节电池在白天做相同的实验。它是四种电池中唯一的一种非碱性电池。我们观察到,当电即将用尽时,手电筒变得非常的暗。而用碱性电池时,手电筒是完全熄灭的。 不同标牌的电池的寿命标 牌 Duracell Energizer Eveready Rayovac 开灯时间 周五晚9:00 周五晚9:00 周六上午10:00 周五晚9:00 灯灭时间 周六中午12:00 周六晚7:15 周六下午4:35 周六晚9:30 持续灯亮时间 15小时 22小时15分钟 6小时35分钟 24小时30分钟 结论: 我们否定了原先的假设:Duracell的寿命最长。我们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因为实验数据表明Rayovac的寿命要比Duracell长得多。这同时也表明:贵的东西并不一定耐用。由于实验期间所造成的一些小偏差,如有些手电筒意外地掉落在地可能会引起结果的一些偏差,电池的有效期不一致等,我们打算进一步对此问题进行实验。 中学生的读书报告类型的研究报告不应该受到太多的限制。你对你感兴趣的任何东西,都可以去查找资料,汇编成文,并在其中谈一些自己的体会。这也是一种研究,只是采用的方法不是实验验证的方法罢了。我们不应该过多地去限定读书报告的程式,但有一点必须强调:你的报告内容必须和题目贴切,内容的阐述必须围绕题目而进行,每大段之间最好加一个标题,不同的内容放在不同的大段标题之下,使读者能一目了然。你不应该把读书报告写得过于成人化,你有你的语言,有你的想法,但要考虑在知识的应用上尽量贴近准确。下面是一篇美国中学生的读书报告,你能看出它的稚嫩,但它确实表达了中学生的一种参与这一活动的欲望和想法。 加州能源浅谈 能量是我们的宇宙、我们的世界、我们的国家和我们的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需要能量去做功。有了能量,我们就可以发动汽车;有了能量,我们就可以启动火车;有了能量,飞机和火箭的上天将会不成问题;有了能量,工厂的机器才得以运转,为我们生产出各种产品。 我们需要能量去支撑我们的生活。依靠能量,我们的房间得以明亮;依靠能量,我们的食物得以煮熟;依靠能量,我们得以打开电视机、计算机、吹风机;依靠能量,我们可以从收音机中听到别人的声音;依靠能量,我们可以从录像机中看到别人的身影。 在我们生活中所经历的每一件事都离不开能量,能量使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得以运转。 那么,什么是能量呢? 什么是能量 所谓能量是"做功的能力"。无论何时何地,只要你看到有物体在运动,那么就一定有能量参与;无论何时何地,只要你看到有物体被加热或被点亮,那么就一定离不开能量。 例如,我们的身体将我们吃的食物转化成我们所需要的能量,去做功。当我们奔跑、散步时,当我们思考、阅读、写作时,我们都需要将储存在我们人体内的由食物转化的能量"燃烧",以做功。在这儿,能量转化成为功。 汽车、飞机、火车、船和其他机器都将能转化成了功,能是那么的重要。那么,能是从哪儿来的呢? 加州能量探询 我们将探询:在加州有多少种能量?它们各分布在哪儿?我们利用这些能量干什么?我们应该如何更有效地利用能量? 加州是全美国50个州中人口最多的一个州。有3000万人住在加州的各城市和乡村中。据预测,在2005年将另有1000万人会住进加州。所有这些人都需要能量。 加州地区有许多种类型的气候:在沙漠地带和中部山谷,天气炎热、干燥;在南部地区,天气晴朗、温和;在北部沿海,天气多雨;而在山内,气候凉爽。和气候一样,加州也有各种类型的能量:地热能、太阳能、风能、天然气、石油、煤、水能和核能。 下文分别就化石燃料、水力发电、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核能、节能、加州的未来等方面来谈谈加州的能源。 化石燃料 化石燃料是经过上百万年的历史形成的,它们由腐烂的植物、恐龙和其他生物所构成。 石油是化石燃料中的一种,它是一种黏稠的黑色液体。天然气是另一种化石燃料,在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臭、无味的气体。煤也是一种化石燃料,它有多种形式,从坚硬的黑色的岩石到柔软的、棕色的油状物。 由于这些化石燃料都是在地底下形成的,因此,为了获得它们,必须想办法把它们从地底下取出来,而不同形式能量的取出方法是不同的。 石油和天然气是在岩层间形成的,所以,人们用钻井机伸入岩石层间去获得它们。在加州58个城郊地区,有18个地区发现石油。其中,科恩县是美国最大的石油产出地。 由于居住在加州的人口很多,该州所产出的石油不能维持该地区的石油供给,因此,我们使用的另一些石油来自于阿拉斯加和其他地区。 从油井中打上来的石油,人们把它称为原油。原油经过精炼得到煤油、汽油、柴油等其他燃料。这些燃料用在发动汽车、飞机等方面。石油用在发电厂,使之不断地发电。石油有很多的用途,它不仅可以作为燃料,还可以作为原料,制造各种化工产品,例如塑料制品等。 天然气与石油一样也是由油井中泵出。由于天然气是一种没有气味的气体,为了辨认它是否会有渗出,常在储存之前加入一些有强烈气味的化学气体,如果有天然气渗出,人们可以立刻闻出。天然气通过铺设的管道进入各家各户。天然气也作为燃料进入工厂,还用在发电厂进行发电。 煤与石油和天然气不同,它不是通过油井而获得,人们是通过矿井来开采煤矿。煤也用作燃料和发电。加州的煤的使用率很低。在加州没有发现煤矿,所以加州的煤来源于其他州。 水能(略) 太阳能(略) 风能(略) 地热能(略) 核能(略) 节 能 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和水能是可再生能量。因为,太阳总是出现在我们的天空。没有了太阳,当然也就没有了太阳能,但与此同时,也就没有了我们;风也总是会有的,因为,它是一种空气的流动,总不会消失;水循环也不会消失;由于地心的运动,地能也不会消失。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能量都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化石燃料就是一种不能再生的能量。一旦把它们用光,它们就一去不复返了。随着人们对化石燃料的开采,它们会越来越少,因此,我们必须非常明智地去使用这一类燃料,而且我们必须大力开发其他燃料。与此同时,我们还必须节约能源。 下面列出几种节能的方法: 在家里 1.及时地关上不用的电器,如电视机和收音机。 2.当屋内无人时,关闭所有的灯。 3.做好墙壁和门窗的保温、绝热。 4.多使用能再循环使用的物品,如报纸、铝罐、塑料瓶等。 在汽车内 1.汽车的轮胎充气要适当,这样能增加汽油使用的里程数,节省汽油。 2.安装清洁汽车尾气的过滤器。 3.不超载。 4.如果家人或朋友们想买汽车,劝他们买那种相同量汽油条件下能跑更多里程数的汽车。 在学校 1.每周选一个"能量"班长,他的职责是监督能量是否被适当地应用。 2.在课间或课后,该班长将负责关闭所有的灯。 3.在灯的开关上做好"随时关灯"的标记。 4.及时组织学生回收可循环使用的铝罐、报纸等物品。 社会调查的范围很广,任何一种社会现象都可以作为我们研究性学习的内容。然而,社会调查报告却还是有着一定的程式。一般来说,社会调查报告应该包含以下一些内容:调查的目的、调查的方法、调查的时间、样本情况、调查的内容、调查表的分析、分析结果、提出自己的看法等等。下面是一篇中国学生的调查报告。这份报告出自于学生,调查对象也是学生,因而,它能更好地表达学生们的意愿,教育家和有关政策的制定者十分注重这样的报告。你们完全可以为他们提供非常有价值的东西,因为你是教育的直接参与者。大胆进行尝试,不要怕自己看问题不成熟,成熟是由不成熟过渡而来的。你的每一次尝试都为你的成熟奠定了基础。 社会调查报告示例 影响学生听课效率因素的调查报告 陈雯青 韩嫣 华冕 目的: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的大部分时间在课堂中度过。虽然许多同学共处一室听课,然而听课效率却因人而异,各有差别。当然个人的智力因素对于听课效率有一定的影响,但经过思考,我们认为也有相当一部分其他因素影响听课效率。为此,我们决定对这一课题进行调查。 方法: 调查分析法。我们通过对100名高一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包括50名男生,50名女生),对答卷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结论。 结论: (1)学习兴趣越高,听课效率也越高,学生应培养自己对每门学科的兴趣。 (2)课前预习能提高听课效率。 (3)听课时间以35分钟最为合适。 (4)上课形式以理论课和习题课相结合为佳以上回答你满意么?
研一汇报阅读文献,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1、文献整理要做好:随着你的积累,文章肯定越来越多,所以一开始就要做好文献管理工作。
2、文献笔记:最基础的用excel表格来要记录文献的作者、发表时间、发表期刊、研究视角、研究对象、文章研究方法、研究结果与结论。其中研究方法是小白研究生需要多多关注的地方,多了解一些相关研究方法,等到自己开始论文写作的时候就可以比较快的进入研究状态了。
3、文献汇报:文献汇报的首先做个简单大方得体的PPT,PPT里首先介绍论文的研究对象与展示研究过程,方法,说明结论。最重要的是,或者说能太老师欢心的是,要在最后提出个人总结和想法,甚至是指出论文不足,说明可以改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