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与再唱雷波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与再唱雷波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3.2 国内水资源管学研究进展 我国关于水资源管理理论的研究开始与上个世纪80年代,早期的水资源管理研究主要是对实际水资源管理活动中的管理内容的简单罗列和堆加,并未从理论的高度来对水资源管理的体系和框架进行系统的阐述。随着我国水资源危机的不断加剧以及可持续发展对现代水资源管理的要求和挑战,学术界开始逐渐关注水资源管理理论的探讨和框架体系的构建。 赵保璋主编的《水资源管理》(1994年)是我国出版较早的专门论述水资源管理的专著之一。在这本书中,作者提出,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分以及废水、污水等水形态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有机的联系,统一而相互转化的整体。而现实中,长期以来我国水管理体制较为混乱,水权分散,形成了“多龙治水”的局面。该书认为,水资源管理应该以水的资源观点、水的系统观点、水的经济观点以及水的法制观点出发,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规划布局与调配,以及水资源保护等方面建立统一的、系统的综合管理体制,按照相关法律由水行政部门实施管理。该书认为水资源管理活动主要包括规划管理、开发管理、用水管理和水环境管理(赵保璋,1994)。 冯尚友在《水资源持续利用与管理导论》一书中将水资源管理定位为支持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在水资源及水环境的开发、治理、保护、利用过程中,所进行的统筹规划、政策指导、组织实施、协调控制、监督检查等一系列规范性活动的总称。统筹规划是合理利用有限水资源的整体布局、全面策划的关键;政策指导是进行水事活动决策的规则和指南;组织实施是通过立法、行政、经济、技术和教育等形式组织社会力量,实施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一系列活动实践;协调控制是处理好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协同关系和水事活动之间的矛盾关系,控制好社会用水与供水的平衡和减轻水旱灾害损失的各种措施;监督检查则是不断提高水的利用率和执行正确方针政策的必须手段。 吴季松在2000年和2002年先后出版了《水资源及其管理的研究与应用》和《现代水资源管理学概论》两本专著。前一部是作者多年来关于水资源管理问题的报告和讲话的汇编(吴季松,2002)。《现代水资源管理学概论》一书中,作者对水资源管理的指导思想、水资源管理工作的基本目标以及主要内容做了较为系统的论述。从整体来看,该书更多的是从水行政管理角度探讨了水资源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左其亭和陈曦2003年合著并出版了《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活动》。该书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出发,对水资源管理理论作了初步探讨。该书专门探讨了现代水资源管理工作的工作流程、管理目标和水资源管理基本内容,并且提出了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加强教育、提高工作觉悟和参与意识;制定水资源合理利用措施、制定水资源管理政策、水资源统一管理以及实时进行水量分配和调度。根据信息技术发展的特点和现代水资源管理的要求,该书还专门探讨了水资源的信息化管理,介绍了电子信息技术和“3S”(GIS、GPS和RS)技术在水资源管理活动中的应用。 林洪孝在《水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中界定水资源管理活动为:依据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遵循水资源系统自然循环功能,按照经济社会规律和生态环境规律,运用法规、行政、经济、技术、教育等手段,通过全面系统的规划,优化水资源配置,对人们的涉水行为进行调整与控制,保障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和谐持续发展。该书对水资源管理的理论和框架体系做了较为全面的探讨,论述了水资源管理活动的目标、原则和方法等内容,并构架了水资源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值得注意的是,该书提出,随着人类水资源问题认识的发展深化,水资源管理逐渐形成了专门的技术和学科,其管理领域涉及自然、生态和经济、社会等许多方面,其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水资源权属管理、水资源政策管理、水资源综合评价与规划管理、水量分配与调度管理、水质控制与保护管理、节水管理、防汛与抗洪管理、水情监测与预报管理、水资源组织与协调管理以及其他水资源日常管理等十个方面。该书对水资源管理活动的概括和构架基本上包含了但前水资源管理活动的所有内容,是目前比较全面的水资源管理的概括和总结。 姜文来、唐曲等2004年出版了《水资源管理学导论》,本书是国内外首部系统论述水资源管理学的专著。本书在界定水资源管理学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对水资源管理学的基本理论进行探讨,然后专题阐述水资源管理的各个领域,最后展开案例研究。全书共分十九章,第一章,水资源管理学概述,界定了水资源管理学的内涵、研究内容、研究进展和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第二章,水资源管理学的理论基础,分别阐述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理论、水资源复合系统理论、生命周期理论和水资源管理学的管理学基础;第三章—第十七章,专题论述,论述了水资源的数量管理、质量管理、经济管理、权属管理、规划管理、工程管理、地下水资源管理、国际水资源管理、投资管理、行政管理、风险管理、安全管理、数字化管理和其他水资源相关管理;第十八章和第十九章,案例研究,以首都圈农业水资源、民勤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展开研究。

欧洲北部的原始宗教——萨满教 萨满教中有一个教派,就是德鲁伊教派 德鲁伊教派以橡树和橡树果实作为图腾,并将巨大的橡树称作神之树,用橡树果实向上天祈祷 德鲁伊教派是最早的单一神宗教之一,可以说在宗教史上是一种领先的宗教 当其它大部分自认“文明”的地方都还在用活人、牲畜祭拜上天的时候,他们已经开始用文学告慰神灵,用音乐打动人心,用吟游的方式替人们祈祷 德鲁伊类似于我们常提到的吟游诗人,只不过他们吟咏的都是与宗教有关的诗歌,这些人身体强壮,还精通医学、手工工艺,还很了解农业,他们的镰刀、狼头是在祭祀时不可少的工具与装饰品,在与古罗马军队作战时,使得古罗马人认为哥特人中有“狼人”,并有“死神”协助他们,于是后来镰刀成了死神的象征,而浪人的传说也逐渐出现一般据说是一个拿活人祭祀的邪教. 似乎因为他们的宗教教义或者行为与自然有紧密联系,所以在游戏中他们扮演着自然世界的守护者. 现代德鲁伊教团体在这次复兴上拥有他们的根源,一些声称奥布里是一位主要成员,持有德鲁伊教知识的不间断的传统,尽管奥布里,一位不受禁止的知识和闲谈的收藏家,在他保存下来的内容庞杂的笔记本里。 托兰被奥布里的巨石阵理论迷住,但没有相信奥布里,并且写了自己的书。他也被声称为一位主要成员。古代德鲁伊律法声称托兰持有从整个英国到爱尔兰的德鲁伊教知识收集,于1717年在伦敦的一间酒馆里面。 古代德鲁伊律法本身也是在1781年建立的,由亨利哈里领导,明显是合并了共济会的思想。 一个德鲁伊教复兴的中心人物就是爱德华 威廉斯,最为大家熟悉的是Iolo手稿,他的著作在死后发表,比如Iolo手稿(1848年),还有巴达斯(1862),在同时代的德伊鲁运动中仍然有影响力。威廉斯声称在他组织的“英国爱尔兰吟游诗人吟游诗集会”已经收藏有古代知识,但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文献的草拟手稿被发现在威廉斯的论文里,暴露了手稿是他自己的杰作。 今天的德鲁伊教是十八世纪复兴运动的延伸,因而也与古代宗教有一些联系,尽管联系并不很多。现代德鲁伊教围绕着两条线索:文化和宗教。文化德鲁伊教团员举行作诗,文学和音乐竞赛,比如知名的就是凯尔特人(威尔斯,爱尔兰,康沃尔,布里多尼等等)的诗词大会。现代的宗教德鲁伊教团员是新德鲁伊教的形式,主要地是建立在十八世纪和后期的著作的基础上,加上罗马人稀疏的研究,还有中世纪早期的来源。 两条绳索之间并不能总是容易地区分开来,因为宗教导向的德鲁伊教定制会欢迎任何宗教背景和无宗教信仰背景的人,而文化导向的德鲁伊教定制可能不会打听成员们的宗教信仰。然而,两种类型的德鲁伊教可能会既包含宗教导向和非宗教导向的成员。很多著名的英国人已经开始发起德鲁伊教的定制,包括邱吉尔(英国政治家及作家,首相),邱吉尔的情形说明了区分两者的困难性,因为历史学家甚至没有确定他加入了哪种定制,是古代德鲁伊教定制还是古代—考古德鲁伊教定制?不管他加入的目的是什么。 在凯尔特信仰里面,现代词语“德鲁伊教团员”或“德鲁伊教”是用来表示古代德鲁伊教的实践,祭司阶层在古代凯匀特社会里面是遍及西欧,从阿尔卑斯山到不列颠群岛。德鲁伊教实践的是所有部族成员文化的一部分,这个部族被希腊人称为“凯尔特族”,被罗马人称为高利,发展成近代英语的“凯尔特”和“高卢”。 正在努力尝试重建德鲁伊教的现代人就称为“新德鲁伊教”。" 从琐碎的资料我们得知,它表现出深深的传统,保守派的德鲁伊教团员保存着知识和文明的仓库。现在不可能的就是判断这种连续性是否拥有深深的历史根源,起源于拉丁后期的社会转变中,或者中间是否出现过间断,以及德鲁伊宗教的改革。根据语源学,“德鲁伊”这个词的起源是各式各样,足可以怀疑这个词可能是出自印欧时期之前。更为普遍的观点就是“德鲁伊”是源自凯尔特的单调“橡树”(爱尔兰的盖子尔语),这个词的词根也是“智慧”的意思。 他们的影响既是社会性,也是宗教性。德鲁伊教团员不仅履行现代祭司所做之事,而且还经常是哲学家,科学家,知识的主人,教师,国王的法官和议员。德鲁伊教团员运用众多的神,阴历与神圣的自然规律,凯尔特人们连接在一起。随着基督教进入每个区域,所有这些角色都被假装成主教和修道院,从来不是相同的个人,可能也会发现他们本身是处于直接的竞争中。 我们有关德鲁伊教的历史知识十分有限。德鲁伊教的知识是由大量记住的诗句组成,我们也得知完成学习课程需要二十年的时间。盎格鲁可能曾经有过德鲁伊教导中心,以不可思议的湖作为圆心,但教导的内容,不管是诗,天文学还是歌曲,甚至很可能是希腊语,都只是猜想。他们的口头文献是神圣的歌,成为祷告者的客套语和咒语,预言和巫术的法则,并没有诗句保存下来,甚至没有译本,也没有一个可以称得上纯粹的德鲁伊教的传说,没有像基督教那样的覆盖图和解释。然而,很多传统的乡村宗教实践在基督教诠释之下仍然可以洞悉到,仍然保持着传统,比如万圣节的庆祝,玉米洋娃娃和其他的收割典礼,还有精灵的神话,森林野狼,“幸运”与“不幸”的植物和动物等诸如此类。 然而,口头流传的材料可能已经对古代起源进行了夸大,经常受到周围文化的影响。 我们在凯撒的高卢战争中首先发现完整的德鲁伊教说明。凯撒注重到高卢里面所有任何等级和尊严的人,要么是在德鲁伊教里,要么是在贵族里,是两种分化的阶级。 德鲁伊教团员组成了有学问的祭司阶层,他们是古代传统口头律法的守护者,拥有执行判断的权力,被团体驱出教会是最可怕的。尽管德鲁伊教因为服务着他们的领域而享有免税权,而这些服务也来自税收,他们并没有世袭的阶级。一个初学者的训练课程不得不服从于拖延的时间。凯撒报道说,所有的教导都是口头上沟通,但为了普通的目的,高卢人也有一种书写语言,他们使用了希腊语的特征。 没有保存下来的德鲁伊教文献。凯撒说:“他们的教义的要点是灵魂并不会死亡,死后会从一个身体转入到另一个。”这就引致了古代作者得出不太可靠的结论,说德鲁伊教一定受了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的教导所影响。凯撒也注意到了德鲁伊教对部族灵魂守护者的意识,他翻译成为Dispater,还有冥王父亲的普遍意识。德奥多拉斯和斯特雷波等作者比凯撒获得更少的直接体验,对德伊鲁教这个阶层持有吟游诗人和占卜者等观点。 Pomponius Mela是首位说他们的教导是神秘,在森林和山洞举行的作者。我们知道森林里面的某些小树林是神圣是因为罗马人和基督徒以同样的方式斩下它们,并且燃烧树木。人类献祭有时候也归因于德鲁伊教;这是欧洲的一种古老遗产(尽管这可能是罗马的宣传)。高卢人习惯于提供人类作为献祭,通过是罪犯。 英国是德鲁伊教的总部,曾经在高卢人的堆石标记地域上每年举行过会员大会。 西塞罗评论过存在于高卢人之间的占卜或者占卜者,就是德鲁伊教。他与一位Divitiacus相识。Diodorus告知我们神可接受的献祭一定要有一位德鲁伊教团员参与,因为他们是媒介。战役之前,他们经常在两支敌军之间用石头来向自己掷去,是为了带来和平。 德鲁伊教团员本质上是被看作非罗马人;奥古斯都命令罗马居民禁止履行德鲁伊教仪式。 在斯特雷波的著作,我们发现德鲁伊教团员仍然在公众和私人事件上担当仲栽者的角色,但他们不再处理谋杀案。在台比留(公元我世纪的罗马皇帝)统治期间,德鲁伊教受到元老院的法令镇压,但在公元54年的克劳迪亚斯期间却得到复兴。 在普林尼(罗马学者)的著作里面,他们的活动仅局限于医药和巫术的实践。依照他的观点,德鲁伊教团员在最高的崇拜上持有槲寄生,槲寄生被穿白袍的祭司用金色小刀切割出来,两头白公牛在现场作为献祭。 塔西佗(古罗马元老院员,历史学家)在叙述罗马人Suetonius Paulinus领导,对凫内的莫纳(盎格鲁人或威尔士的Ynys Mon)发动进攻的时候,声称军团看到了一群德鲁伊教团员的出现就会肃然起敬,德鲁伊教团员就会用双手举上空中,连续不断地念着诅咒侵略者的可怕咒语。然而,罗马人的勇气很快就克服了这些恐惧,迫使英国人仓皇逃窜;莫纳的神圣小树林被砍了。公元一世纪之后,欧洲大陆的德鲁伊教完全地消失,只有在非常稀少的场合才谈到。例如,雄辩家Ausonius顿呼Attius Patera(圆盘状的太阳光晕光辉?)已经远离德鲁伊部族而去。Early Druids in Britain 英国早期的德鲁伊教团员(南尼纽斯)报告的Vortigern故事是罗马人征服之后,英国幸存的德鲁伊教的其中非常中的见闻。在被德国逐出教会之后,这位英国领导者邀请十二位德鲁伊教团员去帮助他。然而,在爱尔兰文学,却频繁地提出到德鲁伊教,看来它们的作用在岛上是与高卢人是相当协调的对应。我们在这里发现了德鲁伊教的作用分布在德鲁伊教团员,吟游诗人和诗人当中,可是甚至在非常早的时期,诗人已经篡夺了很多德鲁伊教团员的职位(至少是作诗的判断),最终随着基督教的传播而排挤了他。 最重要的爱尔兰文献包含了十二世纪的手稿,但文献本身要很大尺度地回溯到比十二世纪要早七百年的时候,也就是五世纪的时候。 在各种英雄人物时期的故事中,德伊鲁教看上去似乎并未形成任何社团,也没有免除服兵役。Cathbu (Cathbad),是德鲁伊教与阿尔斯特(原为爱尔兰一地区)的康纳尔王(爱尔兰传说中公元初期阿尔斯特国王)发生联系的人,在更古老的时期,是由众多年轻人陪倍着(依照最古老的版本,是100个),渴望学习他的艺术。 德鲁伊教团员被描绘成能预言未来;在离开阿尔斯特的伟大远征之前,仅是著名英雄迪尔德丽出生之前,康纳尔王的王后玛布请教了她的德伊鲁教团员,Cathbu就预言到她将会是哪种类型的女人。 德鲁伊教团员也拥有不可思议的技巧:英雄Cuchulainn被一位名为Fand的仙女精灵长期诱惑之后,已经从精灵之地返回。他从德鲁伊教团员手上得到一服药,会消除他最近经历的记忆,也会摆脱掉他的妻子伊玛嫉妒的悲痛。更加不可思议的就是Etain的故事。这位女士,现在是爱尔兰最高国王Eochaid Arem的妻子,在至爱之神密特(Mider)形式上的存在之物里面,又再次地去寻找她的爱,并且得到她的芳心。国王求助他的德鲁伊教团员Dalgn,建议需要一整年的时间去发现这对神出鬼没的夫妻。这回他需要依靠四条记下欧甘文字(古爱尔兰人用的一种文字,共20个字母)的紫杉木棒子来完成。以下是描述发生在史诗故事Tain bo Cuailnge里的迦布斯(Cathbus)德鲁伊教团员:侍奉者(团员)举起他的眼睛,望向天空,观察着云层,回答着他周围的人。他们都举起双目,望向天空,观察着云层,用力地念着靠着这些元素的咒语,因此他们会唤起在他们之中的斗争,点燃的云层被驱赶到朝向爱尔兰人阵营的方向上。我们更进一步地被告知在康纳尔王的宫廷上,没有人有权在德鲁伊教团员说话之前先开口。在另一本文献上,德鲁伊教团员能够制造精神错乱。 基督教文学里面的德鲁伊教尽管我们发现它们两者都作为指引者,都有高贵的国王,但在圣人,殉道者和传教士的生命当中,德鲁伊教被描绘成术士和占卜者,反对基督教的传教士。在圣人帕特里克来到的时候,他们被描绘成利用举起云层和薄雾,竭力阻止帕特里克和科伦巴(天鸽座之意)的前进。561年Culdremne战役之前,一位德鲁伊教团员制造了一种保护的剑术,围绕着其中一队敌军,但短词的意思正好又是晦涩不清。爱尔兰德鲁伊教团员看起来还有一种奇特的削发方式(头顶部分剃光 德鲁伊教的复兴创造了这个德鲁伊教团员的版本——短胡子,远离槲寄生,挂着一个袋子,里面是一种瓶子或葫芦,系在带子上。 十八世纪,英格兰和威尔士经历了一场德鲁伊教的复兴,是由约翰 奥布里,约翰 托兰,以及William Stukely得到灵感而引发。有明显证据暗示了威廉 布莱克是涉及到德鲁伊教的复兴,还有可能是主要成员。 奥布里是首位涉及到史前巨石阵和其他德鲁伊教巨石纪念碑的现代作家,在十九世纪期间,一种误解发展出了一种对德鲁伊教的想法。

1、“水声阵列信号匹配场处理的快速稳健方法”, 2009年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2、“水声阵列信号匹配场处理的快速稳健方法”,2008年获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一等奖;3、在《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Chinese Science Bulletin》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8余篇,其中SCI收录4篇、EI收录7篇;申报、授权专利4项。

与雷峰塔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雷峰塔(Leifeng Pagoda)又名皇妃塔、西关砖塔,位于浙江省会杭州市西湖风景区南岸夕照山的雷峰上。雷峰塔为吴越忠懿王钱弘俶因黄妃得子建,初名“皇妃塔”因地建于雷峰,后人改称“雷峰塔”。

雷峰塔之名,则是因为塔建于西湖南岸夕照山的雷峰之上,中国民间以地名指称,都叫开了雷峰塔,反而少有知道皇妃塔的。至于雷峰之名的由来,据《淳祐临安志》所载,是因旧有郡人雷就筑庵所居,故名。也有人考证,中峰又称回峰,回峰之回字旧作雷,后人以形致误,错作雷峰。”旧雷峰塔已于1924年倒塌,后重建,新建的雷峰塔为中国首座彩色铜雕宝塔。后人将雷峰塔景致称“雷峰夕照”,列为西湖十景之一。

拓展资料:

雷峰塔初建时为十三层,(雷峰塔原拟建高十三层宝塔,由财力不济,拟改七层,竣工时只造了五层)结构为砖石内心,外建木构楼廊,内壁嵌有刻着《华严经》条石,塔下供奉金铜十六罗汉像。建筑雄伟壮观,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倭寇入侵杭州,疑塔中有伏兵,纵火焚塔,塔檐等木结构件被毁仅剩砖结构赭黄色塔身。此后,人们传说塔砖可以驱病健身,底层砖块被挖一空,终于1924年9月25日下午塔身突然倒塌。

雷峰塔下的千年地宫的洞口就位于塔心部位, 距塔首层地面2.6米,洞口四周都是高达数米的塔 身残体。地宫口用一块方型石板密封,石板上则压 着一块据称重达750公斤的巨石,2001年3月11日雷峰塔地宫开始发掘,雷峰塔地宫体积不大,长约0.5米、宽约0.5米,深度据探测,约1米。

参考资料《雷峰塔 (杭州西湖古塔)》百度百科

雷峰塔又名皇妃塔,又称西关砖塔。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南岸夕照山的雷峰上,南屏山日慧峰下净慈寺前。雷峰塔为吴越国王钱俶因黄妃得子建,初名“皇妃塔”因地建于雷峰,后人改称“雷峰塔”。雷峰塔由台基、塔身和塔刹三部分组成,其中塔身高49.17米,塔刹高18.25米,地平线以下的台基为9.8米。由上至下分别为:塔刹、天宫、五层、四层、三层、二层、暗层、底层、台基二层、台基底层。雷峰塔最大特点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1、外形方面:塔台基以下两层,平面呈八角形。台基周边,装饰有汉白玉雕制的石栏杆,台基以上,塔身耸立。2、材料方面:雷峰塔各层屋面都覆盖铜瓦,每个转角处设铜斗拱,飞檐翼有下悬挂铜制的风铎。3、设计风格方面:塔身的设计沿袭了雷峰塔被烧毁前的平面八角形楼阁式制型,保留了宋塔的惯有风格。各层盖铜瓦,转角处设铜斗拱,飞檐翘角下挂铜风铃,风姿优美,古色古韵。

鲁迅杂文——论雷峰塔的倒掉 听说,杭州西湖上的雷峰塔②倒掉了,听说而已,我没有亲见。但我却见过未倒的雷峰塔,破破烂烂的映掩于湖光山色之间,落山的太阳照着这些四近的地方,就是“雷峰夕照”,西湖十景之一。“雷峰夕照”的真景我也见过,并不见佳,我以为。 然而一切西湖胜迹的名目之中,我知道得最早的却是这雷峰塔。我的祖母曾经常常对我说,白蛇娘娘就被压在这塔底下!有个叫做许仙的人救了两条蛇,一青一白,后来白蛇便化作女人来报恩,嫁给许仙了;青蛇化作丫鬟,也跟着。一个和尚,法海禅师,得道的禅师,看见许仙脸上有妖气,——凡讨妖怪作老婆的人,脸上就有妖气的,但只有非凡的人才看得出——便将他藏在金山寺的法座后,白蛇娘娘来寻夫,于是就“水漫金山”。我的祖母讲起来还要有趣得多,大约是出于一部弹词叫作《义妖传》③里的,但我没有看过这部书,所以也不知道“许仙”“法海”究竟是否这样写。总而言之,白蛇娘娘终于中了法海的计策,被装在一个小小的钵盂里了。钵盂埋在地里,上面还造起一座镇压的塔来,这就是雷峰塔。此后似乎事情还很多,如“白状元祭塔”之类,但我现在都忘记了。 那时我惟一的希望,就在这雷峰塔的倒掉。后来我长大了,到杭州,看见这破破烂烂的塔,心里就不舒服。后来我看看书,说杭州人又叫这塔作“保叔塔”,其实应该写作“保俶塔”④,是钱王的儿子造的。那么,里面当然没有白蛇娘娘了,然而我心里仍然不舒服,仍然希望他倒掉。 现在,他居然倒掉了,则普天之下的人民,其欣喜为何如? 这是有事实可证的。试到吴、越的山间海滨,探听民意去。凡有田夫野老,蚕妇村氓,除了几个脑髓里有点贵恙的之外,可有谁不为白娘娘抱不平,不怪法海太多事的? 和尚本应该只管自己念经。白蛇自迷许仙,许仙自娶妖怪,和别人有什么相干呢?他偏要放下经卷,横来招是搬非,大约是怀着嫉妒罢,——那简直是一定的。 听说,后来玉皇大帝也就怪法海多事,以至荼毒生灵,想要拿办他了。他逃来逃去,终于逃在蟹壳里避祸,不敢再出来,到现在还如此。我对于玉皇大帝所作的事,腹诽的非常多,独于这一件却很满意,因为“水漫金山”一案,的确应该由法海负责;他实在办得很不错的。只可惜我那时没有打听这话的出处,或者不在《义妖传》中,却是民间的传说罢。 秋高稻熟时节,吴越间所多的是螃蟹,煮到通红之后,无论取哪一只,揭开背壳来,里面就有黄,有膏;倘是雌的,就有石榴子一般鲜红的子。先将这些吃完,即一定露出一个圆锥形的薄膜,再用小刀小心地沿着锥底切下,取出,翻转,使里面向外,只要不破,便变成一个罗汉模样的东西,有头脸,身子,是坐着的,我们那里的小孩子都称他“蟹和尚”,就是躲在里面避难的法海。 当初,白蛇娘娘压在塔底下,法海禅师躲在蟹壳里。现在却只有这位老禅师独自静坐了,非到螃蟹断种的那一天为止出不来。莫非他造塔的时候,竟没有想到塔是终究要倒的么? 活该。 (一九二四年十月二十八日。) 注: ①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十七日北京《语丝》周刊第一期。 ②雷峰塔,原在杭州西湖净慈寺前面,宋开宝八年(975)为吴越王钱俶所建,初名西关砖塔,后定名王妃塔;因建在名为雷峰的小山上,通称雷峰塔。一九二四年九月二十五日倒坍。 ③《义妖传》演述关于白蛇娘娘的民间神化故事的弹词,清代陈遇乾著,共四卷五十三回,又《续集》二卷十六回。“水满金山”“和白状元祭塔”,都是白蛇故事中的情节。金山在江苏镇江,山上有金山寺,东晋时所建。白状元是故事中白蛇娘娘和许仙所生的儿子许士林,他后来中了状元回来祭塔,与被法海和尚镇在雷峰塔下的白蛇娘娘相见。 ④本文最初发表时,篇末有作者的附记说:“这篇东西,是一九二四年十月二十八日做的。今天孙伏园来,我便将草稿给他看。他说,雷峰塔并非就是保俶塔。那么,大约是我记错的了,然而我却确乎早知道雷峰塔下并无白娘娘。现在既经前记者先生指点,知道这一节并非得于所看之书,则当时何以知之,也就莫名其妙矣。特此声明,并且更正。十一月三日。”保俶塔在西湖宝石山顶,今仍存。一说是吴越王钱俶入宋朝贡时所造。明代朱国桢《涌幢小品》卷十四中有简单记载:“杭州有保俶塔,因俶入朝,恐其被留,做此以保之……今误为保叔。”另一传说是宋咸平(998-1003)时僧永保化缘所筑。明代郎瑛《七修类稿》:“咸平中,僧永保化缘筑塔,人以师叔称之,遂名塔曰保叔。” 赏析"活该" 1、喜读“活该”。象征封建镇压之塔的雷峰塔倒掉了,“白蛇娘娘”终于重见光明,“普天之下的人民”怎不欣喜呢!喜读“活该”,可以激发学生了解作者与百姓寄托的劳动妇女得以翻身的欢呼之情。2、笑读“活该”。“荼毒生灵”的法海,“他逃来逃去,终于逃在蟹壳里避祸,不敢再出来,到现在还如此”,孩子们吃螃蟹时要找“蟹和尚”,这是何等的解“恨”与“快乐”。这是一切封建卫道者罪有应得的可耻下场。笑读“活该”,则是对封建卫道者的揶揄、奚落。3、怒读“活该”。学生义愤填膺,爱憎分明。那个象征封建势力的所谓“得道禅师”,活活将一对鸳鸯拆散,在法海这样的封建统治者手里,他们除了用“礼教”这把软刀子杀人以外,甚至直接制造劳动妇女的悲剧,他们是可恨可鄙的“孽种”!4、骂读“活该”。法海和尚“他偏要放下经卷,横来招是搬非”,是出自妒忌的心理,最终“得道的禅师”变成了“蟹和尚”,而且“非到螃蟹断种的那一天为止出不来”,这个结局的确“活该”。骂读“活该”是对于造镇压之塔的法海的嘲笑、批判与警告。 用“活该”二字作结,实在高妙,“喜笑怒骂皆成文章”这是由鲁迅先生思想认识的深邃所决定的。

雷峰塔原名皇妃塔,文献及民间亦名黄妃塔、王妃塔、黄皮塔,原为五代吴越王钱俶所建供养舍利的佛塔(功德塔),位于今中国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西湖南岸净慈寺前雷峰之上,与北岸宝石山上的保俶塔南北对峙、遥相呼应。

与对唱山歌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论文

发展和传承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是实现中国梦的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伟大祖国的需要,也是把我国音乐文化艺术推向灿烂辉煌的需要。下面是我整理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论文,欢迎来参考!

摘要: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艺术,具有着独特的民族音乐特色,其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组成部分。民族民间音乐在各民族的交流互动中传承与创新着,并在中国的音乐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对中华传统民族民间音乐进行传承与发扬,从民族民间音乐的现状出发,对其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所展现的特征进行系统分析,并对其进一步的发展与传承给予了可行性建议,以期能推动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民族民间音乐;特征;传承与发展

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是在华夏独有的传统文化基础上,积累发展而来。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民族民间音乐虽历经坎坷,但其精髓依然传承下来,依然保留着中华民族浓郁的文化特征和地域特色,共同构筑了具有独特魅力的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推动了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辉煌发展。因此,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进行分析探索,具有独特的现实意义的[1]。

一、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现状分析

民族音乐是在反映本民族文化、生活、地域等特色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展现了本民族传统文化特征。而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艺术,是当前世界上独具特色和表现力的一种优秀艺术形式,也是我国传统音乐艺术的基础和核心。从一定层面来说,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艺术,来源于群众生活,而又深深地根植于群众生活,对中华民族的传承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目前,广为流传的民族民间音乐曲目有《十大古曲》《阳春白雪》《十面埋伏》等。近些年来,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在发展过程中,却没有产生突破性的进展。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国现代化过程中,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作为传统艺术的民族民间音乐却在不断被人遗忘。尤其是当前形势下,西方各种艺术的不断涌入,人们对中华传统和古典艺术接触太少,民族民间音乐的未来发展不容乐观[2]。更为严重的是,民间音乐中许多种类出现了断流,甚至濒临灭绝。尤其是在教育领域里,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被人忽视,而流行音乐和西方古典音乐充斥着音乐课堂。每年报考民族乐器与西洋乐器的考生,不仅人数悬殊,更让人心痛的是,还有很多人因为不懂欣赏,甚至对其存在排斥心理。此外,社会多元化的发展,也是民族民间音乐日益没落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快节奏时代的到来,很多人对民族乏认同感。长此以往,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可能会逐渐没落下去。这些,必须要引起相关机构及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二、民族民间音乐的特征解构

在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历程中,我国的民族音乐理论不断地成熟起来。就目前而言,民族民间音乐艺术,主要是指与戏曲、曲艺、民歌等相关的音乐。笔者将对这些音乐的特征进行分析解构[3]。

1。即兴性

一般来说,民族民间音乐主要包括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器乐、戏曲、曲艺等,是民间流传音乐的总称。民族民间音乐指的是各民族间流传的所有音乐类别,以歌曲数量最多。如山歌、劳动号子、小调等,都属于民族民间音乐的艺术范畴。如《信天游》等歌曲,都有很强的即兴性,是当时人们生活的真实写照。

2。流变性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民间音乐的流变性特征十分明显。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逐渐加快,尤其是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也在不断地改变自己,以适应当前这个时代。很多音乐曲目从一个地区,不断扩散到全国甚至世界各地,并产生了不同的变化。民族民间音乐的流变性,对城市和乡村音乐文化的交互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3。地域性

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地域上表现为“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这一特点也体现在民族民间音乐上。地域性也是民族民间音乐的重要特征,不仅是各民族生产生活情况和风俗习惯的重要表述,更是各地区之间人民不同风貌的具体体现。如藏族、蒙古族等边疆地区,其音乐表述形式多为节奏悠扬、风格奔放,这与人们的`生活方式有关,也与民族习惯息息相关。其属于游牧民族,长期在草原生活,骑马放牧,歌声悠扬嘹亮,也就成为了该地区的民族民间音乐风格;而江浙一带,有着小桥流水人家的闲适,也有着“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烟柳风情,音乐多细腻柔婉、清雅秀丽;中原一带,因为自古以来便是战争的集聚地,群雄逐鹿,百姓流离,因此多为慷慨激昂的悲歌……由此可知,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不同地区的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色彩不尽相同[4]。

4。生活性

我们也可以发现,民族民间音乐曲风动听,朗朗上口,与通俗音乐有着一定的共通性。民族民间音乐是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如劳动号子,是在劳动中产生的一种民歌形式,其节奏与相关劳动项目的节奏极为符合。《川江船夫号子》《见滩号子》《下滩号子》《平水号子》就是这一劳动号子的典型代表。《川江船夫号子》节奏变化多样;《见滩号子》战斗陷入紧张,一触即发;《下滩号子》《平水号子》则通过悠扬、舒畅的旋律,表现了人们心中的安静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5。自律美

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优美,多蕴含着深刻的内涵,展现了自律美的特征。如《二泉映月》以凄苦哀怨的音调,展示了盲人阿炳坎坷的一生,音乐中优美而又满含悲哀,在节奏和情感表达上都体现着典雅和悲伤的美丽,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这种民族民间音乐中自律美的表达,能让听众产生深刻的感悟,让心灵随着音乐的流动激荡万分、感同身受。

三、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在国家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这一大背景下,在“民族艺术进校园”的潮流下,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迎来了美好的春天[5]。如何能进一步传承和发展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艺术,这需要相关部门、教育工作者和各界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对民族民间音乐进行正确定位

正确的定位有助于我们对民族民间音乐进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广义上来说,民族民间音乐就是华夏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五声调式的音乐;狭义上来说,民族民间音乐就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在华夏大地上的生活过程中所展现的具有传统文化、精神及生活特征的音乐。如今,世界主要包括三大乐系,波斯阿拉伯音乐体系、希腊音乐体系和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体系。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能够跃居第三位,不仅是因为中华民族历史渊源流长,更是因为这些民族民间音乐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艺术特色,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创造出来的音乐财富,位居三大体系之一,当之无愧。

2。将民族民间音乐与其他相关音乐有机结合

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要获得长远的发展,不能故步自封,需将其与国外音乐、流行音乐、西方古典音乐等相关音乐进行有机结合,取长补短,以使具有数千年历史的中华民族民间音乐能够适应当前的社会形势变化。山不来就我,我就去就山。我国的音乐工作者也可将民族民间音乐元素融入到其他作品中,形成独具特色的音乐风格。这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获得长远发展的必由之路。

3。对民族民间音乐加强宣传和推广

推广和宣传是民族民间音乐得以发展和弘扬的关键因素。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酒香不怕巷子深”已成为过去式,广而告之才是大趋势。国家正大力弘扬和发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作为其中的优秀代表,民族民间音乐有必要站出来,承担起引导人们对中华民族传统艺术产生重视并加以继承的责任。

(1)民族民间音乐要发展,就要在继承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将民族音乐融入现代元素,发展成为大众文化,而不是曲高和寡。

(2)学校有义务要将民族民间音乐引入音乐教育。孩子是中国的未来,学校教育则是铺路的重要基石。学校音乐教育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继承和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民族民间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是世界音乐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与发展,不仅关系到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未来,也关系到世界的未来发展。民族民间音乐,不仅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还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是吃苦耐劳、不畏艰险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因此,通过对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加以探讨,能为其长远发展提供一些可行性的建议。笔者衷心的希望,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能够在正确的定位基础上,通过对各部分特征的研究,将其与其他音乐互通有无,有机结合,以适应当前的时代潮流。我们相信,在传统与现代的交错中,在时代的历史洪流中,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必将屹立于世界之林。

参考文献:

[1]张军。一首气势恢弘的泰山赞歌——孙京家《泰山赞》诗赏析[J]。教育教学论坛,

[2]丁宁。探究中国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和发展[J]。继续教育研究,

[3]方光耀。民族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传承的当代意义[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4]杜亚雄。二十世纪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发展之回顾[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音乐教育论文篇1 浅谈小学音乐教育创新 摘要:在德智体美教育的全面开展中,小学音乐教学得到重视,小学音乐教育必须创新,只有创新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就小学音乐教育的创新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创新教学措施。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创新教学;教学措施 小学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是培养青少年成为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小学音乐教育也不断推进,小学音乐教育走出偏重于知识灌输、专业技能训练的误区,转为对学生兴趣、素质、能力、个性的全面培养。小学音乐教师必须注重立足于学生主体的发展,创新音乐教育方法。 一、树立创新音乐教学意识 小学音乐教师应该在学习中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为教学实践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提高创新设计能力,评价能力和自我诊断能力,对教学内容进行研究发展和创新,及时的了解并汲取新的知识,探索新 教学方法 的运用,重视培养自身的创造性思维,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用音乐的动作和音乐的语言向学生传递音乐美感、音乐情感和音乐的创新意识。 二、创新音乐教学素材 目前,由于教育模式的不断更新和完善,课本以外优秀的音乐歌曲层出不穷,有的作品学生很是熟悉,也有的作品学生很是陌生,教师可自行补充教学素材,可以多教授学生感兴趣又比较熟悉的音乐歌曲。例如:优秀儿童频道中的主题曲《大风车》或者 其它 脍炙人口的歌曲,如《蔬菜歌》、《灰姑娘的梦》等作品,既好听又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更利于学生体会歌曲蕴含的情感和崇尚真善美的世界。会器乐的老师还可以把吉他、口琴、小提琴等乐器带入教室,给学生演奏助兴,为音乐教学素材又注入学生喜欢的一抹色彩。又如,在教授《森林的歌声》一课时,学生为歌曲伴奏环节,倡导学生充分利用身边的元素为歌曲伴奏,借助森林动物的各种形象,让学生在角色板眼中进行音乐的学习,对学生进行教学,接着让学生读一读书中“布谷鸟”和“青蛙”按节奏标记的叫声。这样,巧妙地加入自创伴奏,更利于学生体会学习音乐的乐趣,拉近学生与音乐之间的距离。 三、创新教学方式,加强体验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 唱歌 曲,一般是教师先范唱,然后,再逐句教唱学生,通过反复教唱,达到会准确演唱歌曲的目的。这种教学方法既单一又缺少创新性。笔者认为,音乐学科本身就是需要欣赏和体验的艺术,在音乐艺术的聆听体验之中,让小学生得到启蒙,从而感兴趣的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在音乐教学教唱歌曲环节中,可以让学生以听觉为中心,在反复聆听的过程中体验音乐的丰富情感,掌握基础的 乐理知识 。例如,在欣赏舒伯特的《摇篮曲》时,这首曲子表达了母亲对孩子无限的慈爱和真挚的母子之情。教学中,先欣赏音乐,在体验音乐中引发学生的思想感情。 反复聆听后,学生已基本能哼唱旋律,师生展开交流探讨:(1)“这是一首怎样情绪的歌曲?”(可以从作者抒发的情感、音乐的节奏等角度去思考)(2)“从这首歌当中体会到了什么?”交流完毕,让学生带着情感再次复听,然后,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依偎在母亲怀抱里的婴儿,感受真挚的母爱和轻轻的扶慰,最后,舒缓地演唱这首歌曲。又如:在教授《重庆小景》一课时,让学生反复观看课件中关于重庆的一些照片,比如朝天门,解放碑等夜色,并结合重庆自然特色,如小桥、流水、等美丽的画面,充分领会音乐背景,欣赏完后,反复播放歌曲的同时,可让学生用重庆方言朗诵歌词片断,感受巴渝音乐浓郁的风格特征和重庆方言的独特韵味。以这样聆听、体验音乐的方式进行教学,丰富学生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表现音乐的自信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音乐课堂,走进音乐世界。 四、有效应用多媒体进行创新教学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贯彻音乐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让学生在学习音乐中不断激发探索精神,善于发现新事物的能力。创新性的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音乐教学,制作与教材配套的音效动画,让学生在逼真的情境中学习,全面开辟学生的多项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多媒体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可以创设音乐教学情境,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心境,唤起学生的音乐审美注意。在音乐教学的不同阶段起着不同的作用:用于音乐教学的起始阶段和结束阶段,可起到愉悦审美环境,唤起审美注意,激发审美渴望;用于教学过程的各环节和教学内容的连接,能达到承上启下,培育新的审美心境,唤起新的审美注意和审美渴望;用于教学内容之中,则会使原有的审美要素,更加丰富多彩,产生更佳的宜人,感人,化人的审美效应。 总之,创新教育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新要求是相互交融、不可分割的。音乐的艺术特性、情感特性,能使学生在学习音乐时陶醉在艺术活动的欢娱之中,学习音乐的过程即是对艺术乐趣的追求过程,这一优势是音乐学科独具的。在创新教育的新形势下,教师必须遵照创新教育的要求,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独特优势,致力创新音乐教育的新方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松.小学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思维创新的措施探微[J].教育,2016(9):00019。 [2]刘慧.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策略探讨[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2):00034。 [3]陈洪珍.小学音乐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实施研究[J].北方音乐,2014(8):161。 音乐教育论文篇2 浅析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 摘要: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将德育寓于音乐艺术美之中,充分挖掘和发挥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培养学生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感、良好的道德品质、高尚的道德情操等,不断发展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通过音乐教育,以乐辅德、以乐促智、以乐怡性,可望更好地发挥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 关键词:音乐教育;德育;德育功能 一、音乐教育与德育的关系 音乐教育,主要培养学生热爱音乐,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参与音乐活动和实践,体验感受音乐,发展自身的音乐能力,而不光是单纯的培养音乐知识与音乐技能。育“人”而非仅育“才”是普通音乐教育的重要特征。德育的“德”字的本义“道德”或“品行”。“德”也是一个人的品格和价值观。学校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与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社会思想道德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教育者所期待的品德的活动。音乐教育与德育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两者互相辅助、密不可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音乐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音乐教育通过生动的音乐艺术方式,寓德育于音乐艺术教育之中。蕴含伦理道德内涵的音乐作品,能使学生在提高音乐审美感受、表现力的同时,心灵得以净化、道德情操得以升华、人格得以完善,从而达到崇高的精神境界。 二、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表现 学校音乐教育以它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发挥着独特的育人功能,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从先秦儒家诸子认为“乐教”可以“善民心”、“移风易俗,莫过于乐”,到近代中国的有识之士把“歌乐”作为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学科之一,都说明了我们的先辈很早就意识到了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笔者从以乐辅德、以乐促智、以乐怡性这三点展开论述: (一)以乐辅德 音乐德育的功能,从古到今倍受重视,无一不以音乐作为滋养,浸润心灵。音乐运用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美妙的音色来表情达意,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中枢,震撼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情感世界、道德观念的渗透和影响都很大。因此,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寓德育于音乐教育之中显得尤为重要。 1.以乐引情,抒发情怀 一部好的音乐作品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更能激发人的崇高情感。优秀的音乐作品通过流畅优美的旋律、鲜明清晰的节奏、真挚完美的情感、和谐完整的结构、清新质朴的音乐风格塑造出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极具震撼人心的感染力,鼓舞着整个民族,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每当给学生范唱那首耳熟能详的歌曲《我爱你,中国》,心里总涌动着一股暖流,心潮澎湃。音乐家郑秋枫用行云流水的音乐拨动了人们的心弦,歌词勾勒出中国大地春华秋实、山海壮阔的雄伟景色。学生透过老师洋溢着激情的脸和深情的歌声,深深被打动了,歌词“我爱你中国,我要把最美的歌儿献给你,我的母亲,我的祖国”唱出了人民的心声,抒发了豪迈的爱国情怀,感人肺腑、震撼心灵。又如《再唱山歌给党听》、《浏阳河》、《龙的传人》、《国家》、《中国人》等,这些歌曲洋溢着对中国共产党、人民领袖、新中国、社会主义热爱之情。学生在聆听、歌唱时,感受激情的旋律、品味歌词的内涵,内心的情感得到丰富和滋养,进而提升了民族自豪感与责任感。 2.以歌励志,乐学善思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出: 文化 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音乐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音乐素养和情感态度,形成乐学善思的品质。五年级的《红星歌》是七十年代电影《闪闪的红星》的插曲,它以生动的歌词、轻快的节奏、流畅的旋律激励了几代人的成长。课前,笔者让学生在家上网观看这部经典电影,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通过预习,了解历史,积淀人文知识。课堂上,教师通过挖掘歌曲音乐要素中的节奏进行对比,让学生思考节奏在表现歌曲情绪的作用。 通过原谱与把附点八分音符节奏改为八分音符节奏型的 歌谱 作对比,在演唱中感受到附点音符更能贴切地表达小主人公潘冬子加入红军的激动心情。接着又让学生思考:歌曲运用了重音、f、渐强等记号,对表现歌曲有何作用?有的说:表达了潘冬子立志跟党走的信念更加坚定。有的说:让歌曲更加雄壮有力,精神更饱满。在 学唱歌 词时,又让学生思考:我们身处和平年代,为何还要学这首歌?“闪闪的红星传万代”传承的是什么精神?引导学生边学边思考,形成乐学善思的品质。 3.以曲为媒,凝神聚气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合唱是多声部演唱的歌唱艺术,凝聚了集体的智慧和情感,它通过多种题材、体裁,以音响为表现手段,抒发情感,提高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笔者曾指导学生参加广州市第十三届中小学合唱节比赛的训练,为使所有学生所发出的声音达到和谐统一,不厌其烦地示范、讲解、并逐一辅导,让学生努力做到个人的发声与整体的发声揉为一体。在一次次的磨合中,学生慢慢懂得了声部间彼此合作的重要性,注意力高度集中,听从指挥,努力达到各声部之间均衡和谐,创造至善至美的境界。经过角逐,最终荣获了广州市总决赛特等奖的殊荣。可见,凝神聚气的团队精神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二)以乐促智 智力是在认知方面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包括注意力、观察力、 记忆力 、 想象力 和思维能力。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古今中外名人如孔子、卢梭、歌德、列宁等大都酷爱音乐,音乐对于他们的成就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1.开启心智,想象创造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是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音乐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语言,它看不到、摸不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它以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要素作为基本的表现手段,通过声音刺激人们的听觉器官,从而使人们在头脑中产生想象而获得听觉形象。三年级《音乐中的小动物》的教学内容为欣赏一组以小动物音乐形象为题材的歌(乐)曲。在欣赏管弦乐曲《公鸡和母鸡》中,让学生充分熟悉主题音乐后自由创编表演动作。当听到母鸡报蛋声的主题音乐,有的学生蹲下身子、张开手臂随乐曲扇动着,有的摇摆着身体神气地转着,有的曲着手臂一张一合模拟母鸡的翅膀拍打着,形态各异。当听到公鸡报晓声的主题音乐,学生变换了动作,或伸长脖子引亢高歌、或在嘴巴前张开手掌做出小喇叭的模样叫着、或是左手放在头顶模拟鸡冠、右手伸展在体侧模拟公鸡漂亮的羽毛,创意十足。在宽松的教学氛围下,学生随着美妙的音乐尽情表演,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创编中得以培养。 2.训练听觉,促进记忆 记忆,是过去 经验 在人脑中的反映,心理学告诉我们,没有记忆就无法学习,离开记忆,人的复杂心理活动不复存在,知识经验无法积累。音乐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力,这种能力是指人经历听音乐的过程,对音高、音强、节奏、音色等所形成的音乐在头脑中有所反映、再现,从而产生了音乐记忆力。音乐教学活动都以聆听为前提,学生在聆听过程中会产生注意、记忆、想象等一系列心理活动,并促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的发展。 小学低年级学生跑调(音不准)的情况比较普遍,原因就是记不住音高。教学中发现,听音模唱能帮助记忆音高解决音不准的问题。刚练习时每次听一小节单声部旋律,如:①135-||②1b35-||③246-||④2#46-||然后凭记忆用lu音哼唱出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原先唱不准的学生基本能唱准了。于是听唱两小节,之后听唱四小节,记忆力强的学生听唱音程、和弦。经过循序渐进的训练,学生内心听觉能力和记忆力明显增强了。 (三)以乐怡性 1.高雅审美,唯美至善音乐作品之所以具有感染力,是因为它渗透着作者强烈的情感,蕴含在作品中的立意美、情境美、音韵美、曲调美、配器美、伴奏美等审美因素能激起听众的审美感情。小学音乐教材的歌(乐)曲或表达孩子们的心声,或蕴含着一个美好的寓意,百听不厌,百唱不烦。欣赏教学中,呐独奏曲《百鸟朝凤》奔放热情的旋律、明亮高亢的唢呐模拟百鸟争鸣和唱的曲调,可使学生联想到生气勃勃大自然景象,抒发美好欢乐的心情。名曲《二泉映月》哀伤的曲调让学生体会到作者阿炳在黑暗的旧社会里的不幸和那份追求光明、乐观向上的可贵精神。欣赏《 春节 序曲》时学生会情不自禁地跟随明快的旋律做着敲锣打鼓的动作表现人们在节目里热闹欢腾、载歌载舞的场面。欣赏这些音乐文化精萃的作品,能使学生的音乐素质修养、审美情趣会越来越高雅。 2. 才艺展示 ,自信阳光《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注重自信心的培养。因此,为学生提供尽量多的自我表现机会,给予自由发挥的舞台恰恰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创造的好办法。自信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有利于形成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提高其心理素质与思维力、抗挫力、行为力等。音乐教学的实践活动丰富多彩,歌唱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特长为其提供表演的机会。如:识谱能力强的学生示范演唱旋律,节奏感强、拍子准确的学生指挥全班歌唱,声音美、表情好的学生带唱歌词,竖笛音色美、指法准确的学生为歌曲伴奏,以点带面,激发全体学生的表演热情。在分组练习时让他们与性格内向、表演能力弱的同学合作,帮助同学克服自卑等不健康心理因素,增强自信。久而久之,学生勇敢、自信的品质从一点一滴中培养出来了,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三、结语 实践证明:经过长期音乐熏陶的学生,其性情、精神、气质以及思想意识、 思维方式 乃至生活方式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能让其一生获得健康的心理、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学校音乐教育应发挥以乐辅德、以乐促智、以乐怡性的美育功能,从而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2011. [2]王安国,吴斌.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4]杨九诠.学生发展素核心素养三十人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5]彭小虎,王国峰,朱丹.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6]戚万学.国家精品课程系列教材:学校德育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音乐教育论文篇3 试论音乐教育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摘要】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诞生于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它既是当今社会音乐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又是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本文从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内涵和表现形态入手,浅析了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打造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内在基础、推动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增强民族音乐文化的凝聚力这三个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民族音乐文化;传承 如今,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交流日益频繁,客观上促使了世界各地文化多元化浪潮的兴起,同时也促进了各种异域文化的大融合。在我国音乐文化发展领域,不论是不同阶段的音乐教育,还是音乐的具体表现形态,都呈现出多元化特征。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一方面为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注入了新的因素,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 一、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内涵和表现形态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属于多元文化教育的分支,而多元文化教育思想又起源于多元文化主义。多元文化是指在人类社会结构、成分日益复杂,信息交流沟通高度发达的背景下,各种文化形态更新、变化加速,新兴文化形态层出不穷的文化现象。在此基础上,教育必须帮助性别、种族、宗教、社会经济地位不同的学生平等认识和理解社会中的主流文化以及亚文化,以此既能获得在主流社会生存的能力,也能获得在本民族社会文化环境中生存的能力,这就是多元文化教育。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广泛接触了解来自不同国家、地区和民族的音乐作品,感受各类异域风格的音乐特色,从而拓宽音乐审美视野,加深对音乐的理解,掌握音乐的本质和深层次内涵。在表现形式上,多元文化音乐教育首先要求教师和学生转变传统的音乐教学理念和音乐审美观,以平等的心态和教学方法对待不同类型和风格的音乐,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厚此薄彼,疏忽怠慢亚文化音乐形态;其次需要在传统的音乐教材和教学内容上增加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内容,拓宽学生的音乐知识面和学术视野;再次需要鼓励学生在不同的音乐风格和形态之间自由探索、创作,通过实践深化学生对不同音乐形式的领悟、理解;最后需要通过更多的音乐艺术交流和实践来夯实学生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基础,如座谈、访谈、采风、汇演等。 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促进了民族音乐文化传承 (一)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是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内在基础。 我国的民族音乐本身就具有种类丰富、形式多样的特征,56个民族的音乐艺术共同构成了我国多元民族音乐文化,因此,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与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本来就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不论在历史上,还是在当前的现实中,我国不同的民族音乐文化一直都存在主流与边缘的区别,这是由不同民族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发展的不平衡造成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正是要求学生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主流与边缘的音乐形态,从内在保证了多元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可能性,也奠定了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良好基础。 (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推动了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 我国乃至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音乐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和风格影响着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又为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的发展、传播提供了土壤和平台,可见,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发展之间有着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一方面,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思想上主张、鼓励受众体验不同民族音乐艺术的魅力,在现实中又以实际教育方法和手段让学生接触到各式各样的民族音乐,这就为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另一方面,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是一种系统化、概括性的音乐教育,它将各个民族的音乐文化加以 总结 、提炼,然后传授给学生,这就为民族音乐文化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后劲。 (三)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增强了民族音乐文化的凝聚力。 任何一种民族音乐文化,只有充分融入了社会,获得受众的喜爱和支持,才会有强大、持久的生命力,也才能更好地传承下去。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促使学生甚至民众以更宽广的艺术胸襟和更丰富的审美趣味,来对待不同民族的音乐以及音乐文化,使得人们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建立一致的音乐价值观,获得同样的情感熏陶和共鸣,进而共享一种音乐文化,拉近了不同民族音乐受众的心理距离,强化了不同民族人民的认同感,也就强化了民族音乐文化的凝聚力,让各种类型和形态的民族音乐文化获得更广泛的认同和支持,这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无疑是有重大意义的。 三、结语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为学生甚至民众开辟了新的音乐视野,丰富了民族音乐文化的内涵,为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创造了更加有力的内在基础和外部环境,可以说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功不可没,值得广大音乐教育者仔细学习研究,推广实践。 参考文献: [1]于新洁,乌尔茜娅.多元文化主义视野中的民族音乐文化传承[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137-140. [2]魏韶亮.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研析[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2):265-266. [3]周干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作用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10):119-121. 猜你喜欢: 1. 浅谈幼儿园音乐教育论文 2. 关于音乐教育论文范文 3. 浅谈中学音乐教育论文 4. 有关音乐教育论文范文 5. 浅谈音乐教育论文 6. 音乐教育系毕业论文

与苗寨唱新歌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浅析苗族飞歌的演唱特点以及形式美特征论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我整理的浅析苗族飞歌的演唱特点以及形式美特征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摘要:

苗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 擅长歌舞, 特别是苗族飞歌在演唱的语言特点、共鸣以及呼吸方式上都存在浓烈的民族特点, 而且自身的表现形式也极具特色。本文主要对苗族飞歌的演唱特点和形式美的特征进行分析。

关键词:

苗族飞歌;演唱特点;形式美;特征;

引言:

苗族是一个善于歌唱的民族, 苗族文化虽然丰富, 但是没有文字, 所以歌也成为了苗族历史的传承,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苗族的婚丧嫁娶都离不开苗歌。歌不仅是苗族人恋爱的媒介, 同时也是苗族节日、婚庆以及劳作等多方面的调节和装饰, 可以说苗歌是苗族人的精神支柱。特别是苗族飞歌, 由于其旋律优美、亲切自然, 曲意与自然和人相通, 听后会使人难以忘怀。当前对苗族飞歌研究的专家、学者比较多, 而且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但是在声乐演唱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匮乏。为了弥补研究中的空白, 本文主要从苗族飞歌的演唱特点以及形式等方面进行研究。

一、苗族飞歌的演唱特点

(一) 歌词和曲调的关系更紧密。

从苗族飞歌的内容方面分析来看, 其是我国民族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苗族飞歌与苗族人民的生活和文化具有直接联系。在飞歌中包括苗族人民的生活、农耕以及婚丧嫁娶等内容。苗族飞歌在演唱的过程中需要依词而唱, 进而传达出字里行间的情感和含义, 表现出苗族人民的情感。从形式上分析来看, 苗族飞歌一般都为30句, 可以分为三字、五字、七字以及八字句, 最常见的为五字句, 这种形式的歌曲句子短小, 演唱更方便, 同时在节拍以及节奏上都有固定的格式, 曲调的长短和快慢等都是固定的形式, 也可以在原来的曲调上进行适当的发展。[1]在苗族飞歌中, 一般首句都比较快, 后面越来越慢, 而且拖音比较严重。同时次句中也是先快然后逐渐减慢, 在减慢的过程中会越来越低, 越来越长。第三句以及第四句采用中等速度进行演唱, 然后逐渐加快, 到高潮部分进行快速连唱, 在最后采用拖音唱法。

(二) 旋律特色鲜明。

苗族的飞歌在旋律上比较独特, 它的旋律是五度相生律制, 也是我国五声音阶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以徵调最多。同时也有的飞歌虽然在前部和中部出现调式交替的情况, 但是在乐曲结束的部分往往是以徵调为最后的结尾。这种调式与苗族语言和多年来形成的演唱风格具有直接的关系。此外, 苗族的飞歌在节奏的长短以及快慢等方面都有比较固定的格式, 所以在记谱的过程中也存在固有的模式。

苗族人民通过在这些固定的格式上的创作和发挥, 使苗族飞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第一, 飞歌的调子一般都比较高昂, 而且气势恢宏, 能够体现出苗族人民不屈不挠的精神, 以及敢于与困难斗争的精神, 进而展示出苗族人民永不服输的精神和气质;第二, 旋律起伏大, 节奏自由散漫, 在句中气息和休止自由结合, 能够体现出苗族人民的自由性格;第三, 歌曲中的滑音多, 在句头采用起腔的方式, 在句尾则采用甩腔的方式, 体现出苗族声乐的魅力。[2]

苗族飞歌中, 清水流域的飞歌代表性最强, 其中也出现了很多著名的歌手比如阿桑、阿泡, 他们都是苗寨中成长起来的优秀歌手, 并将苗族飞歌的特殊演绎方式展现给全国的观众, 比如在解放初期, 一首《毛主席来了》为我们展示了苗族飞歌的特点, 这也是苗族飞歌第一次展现在国家的舞台上, 随着这首歌的广泛传播, 苗族飞歌也展示出其独特的魅力。

这首歌曲的曲风豪放, 在演唱的过程中情真意切, 能够使人们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情感, 是一首非常典型的徵调飞歌形式, 在整个乐曲中只出现四个音符:1、3、5、6, 其中5为整个曲调中的稳定音, 是整首曲调中的支撑。在整首乐曲中, 最大的特点就是从3走向到降3, 这也是该曲调中最大的特点。从这首歌的旋律分析来看, 整首歌曲为一个典型的四句体结构的歌曲, 整首曲调都是围绕第一句的旋律开展的, 一句和二句的材料是完全相同的, 第一句是1、3、5上行的大调性特点, 第二句旋律则降到3, 和1, 5形成一种柔和的、细腻的情感表达特点。[3]通过这两种情感色彩的交替, 给人一种古朴与现代结合的美感, 能够体现出一种独特的个性。歌手在演绎飞歌的过程中, 那些小三度级进拖腔形成了上翘下滑的特点, 由于苗族土语在字头的发音中语气比较夸张, 所以在飞歌的开腔中会存在装饰音, 而且为通过拖腔长音能够导致声带发生震动, 进而产生波音, 体现出苗族人民的洒脱、豪爽中透出几分细腻的性格。

(三) 苗族飞歌的'演唱形式。

苗族人民都喜欢唱歌, 而且都会唱歌, 所以从声乐的方面来看, 苗族飞歌的个性化比较强, 在演唱的过程中也具有自己的风格。从其演唱形式方面来看, 飞歌的演唱方式更多, 可以进行齐唱、独唱、重唱和对唱。而且飞歌在演唱的过程中也可以采用多声部的方式, 部分地区还融入了平腔和高腔山歌。在演唱方法上, 近年来比较流行的是原生态的唱法, 苗族飞歌都是采用苗家的方言以及自然的演唱方式进行演绎, 在演唱的过程中不需要伴奏, 偶尔会加入一些打击乐, 具有浓厚的原生态特点和民族地方 (下接第58页) 特色。所以飞歌也是一种地道的原生态唱法, 在演唱的过程中舒适自然, 主要是抒发心情, 在情感的表达上更加细腻和热情, 声音由弱到强不断的变化, 情感跌宕起伏, 在演唱到结尾习惯加一句“喔火”, 进一步突出歌曲的情感。

(四) 苗族飞歌曲调结构特点。

苗族飞歌的曲调有很多种, 而且每种曲调都有各自的特点, 在唱法上也存在很大的区别。同时在情感的表达上往往都采用高亢的唱法, 结构主要采用二片式结构, 其中上片为乐曲的歌头, 主要由两个乐句构成, 在节奏上更加自由, 而且唱法简单、舒缓。在曲调的开头往往以一个短小的“呃”声作为引子, 比较缓慢、悠长;下片则为乐曲的收尾, 这部分曲调的节奏鲜明活泼, 而且具有较强的跳跃感。歌曲的结尾处一般都习惯采用渐慢的方式唱拖腔, 通过这种方式与上片的节奏互相呼应, 形成一个完整的曲调形式, 这也是对整个曲调情绪的总结, 使飞歌更加古朴、清新。同时不同地区的飞歌形式也不同, 但是结构却存在很大的相似性。因此在演唱的过程中, 苗族人民还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 注重即兴发挥, 形成苗族飞歌的特色。

二、苗族飞歌的形式美特征

苗族飞歌与其他的民族歌曲相同, 在内容的表达上以及形式上都比较统一。苗族飞歌的演唱不是为了唱歌而唱歌, 同时唱歌也是一种对历史和文化的传扬, 所以在苗族飞歌中展现的内容都是真、善、美。通过对苗族飞歌的总结可以分为六个部分, 包括对美好爱情的反映、对自然界声音的模仿、日常生活以及礼仪的表达、人民疾苦的展现、生产的过程、生活知识的反映以及历史故事的讲述等。

苗族飞歌的形式美不仅体现在音乐方面, 同时也体现在音乐的形态和形式上。从飞歌传统的组成形式来看, 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它的美, 第一内容形式美, 其中体现出一定的教育功能与现实的审美结合在一起;第二, 自身的形式美, 很多歌曲都是受自然的启发, 也是飞歌原生态的表现, 其中经常包括一些潺潺的流水声以及鸟鸣声等, 这些声音都远远超过艺术音乐的魅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 苗族飞歌从音乐、民俗、历史以及语言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苗族地区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苗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习惯被迫改变, 但是苗族的民歌却因为植根于肥沃的文化沃土中得以不断的传承和发展。通过对苗族飞歌的演唱特点及形式美特征的分析, 能够体现出飞歌的魅力, 也进一步证明苗族飞歌还有更大的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陈玉浅谈苗族“飞歌”的分类及其演唱特点[J]黄河之声, 2015, (7) :82-82.

[2]王珊铭浅谈苗族"飞歌”的发展及演唱特点[J]. 黄河之声, 2014, (10) :16-18.

[3]姚敏浅析湘西苗歌的演唱特点[J]音乐大观, 2013, (5) :68-69.

音乐教育论文篇1 浅谈小学音乐教育创新 摘要:在德智体美教育的全面开展中,小学音乐教学得到重视,小学音乐教育必须创新,只有创新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就小学音乐教育的创新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创新教学措施。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创新教学;教学措施 小学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是培养青少年成为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小学音乐教育也不断推进,小学音乐教育走出偏重于知识灌输、专业技能训练的误区,转为对学生兴趣、素质、能力、个性的全面培养。小学音乐教师必须注重立足于学生主体的发展,创新音乐教育方法。 一、树立创新音乐教学意识 小学音乐教师应该在学习中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为教学实践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提高创新设计能力,评价能力和自我诊断能力,对教学内容进行研究发展和创新,及时的了解并汲取新的知识,探索新 教学方法 的运用,重视培养自身的创造性思维,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用音乐的动作和音乐的语言向学生传递音乐美感、音乐情感和音乐的创新意识。 二、创新音乐教学素材 目前,由于教育模式的不断更新和完善,课本以外优秀的音乐歌曲层出不穷,有的作品学生很是熟悉,也有的作品学生很是陌生,教师可自行补充教学素材,可以多教授学生感兴趣又比较熟悉的音乐歌曲。例如:优秀儿童频道中的主题曲《大风车》或者 其它 脍炙人口的歌曲,如《蔬菜歌》、《灰姑娘的梦》等作品,既好听又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更利于学生体会歌曲蕴含的情感和崇尚真善美的世界。会器乐的老师还可以把吉他、口琴、小提琴等乐器带入教室,给学生演奏助兴,为音乐教学素材又注入学生喜欢的一抹色彩。又如,在教授《森林的歌声》一课时,学生为歌曲伴奏环节,倡导学生充分利用身边的元素为歌曲伴奏,借助森林动物的各种形象,让学生在角色板眼中进行音乐的学习,对学生进行教学,接着让学生读一读书中“布谷鸟”和“青蛙”按节奏标记的叫声。这样,巧妙地加入自创伴奏,更利于学生体会学习音乐的乐趣,拉近学生与音乐之间的距离。 三、创新教学方式,加强体验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 唱歌 曲,一般是教师先范唱,然后,再逐句教唱学生,通过反复教唱,达到会准确演唱歌曲的目的。这种教学方法既单一又缺少创新性。笔者认为,音乐学科本身就是需要欣赏和体验的艺术,在音乐艺术的聆听体验之中,让小学生得到启蒙,从而感兴趣的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在音乐教学教唱歌曲环节中,可以让学生以听觉为中心,在反复聆听的过程中体验音乐的丰富情感,掌握基础的 乐理知识 。例如,在欣赏舒伯特的《摇篮曲》时,这首曲子表达了母亲对孩子无限的慈爱和真挚的母子之情。教学中,先欣赏音乐,在体验音乐中引发学生的思想感情。 反复聆听后,学生已基本能哼唱旋律,师生展开交流探讨:(1)“这是一首怎样情绪的歌曲?”(可以从作者抒发的情感、音乐的节奏等角度去思考)(2)“从这首歌当中体会到了什么?”交流完毕,让学生带着情感再次复听,然后,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依偎在母亲怀抱里的婴儿,感受真挚的母爱和轻轻的扶慰,最后,舒缓地演唱这首歌曲。又如:在教授《重庆小景》一课时,让学生反复观看课件中关于重庆的一些照片,比如朝天门,解放碑等夜色,并结合重庆自然特色,如小桥、流水、等美丽的画面,充分领会音乐背景,欣赏完后,反复播放歌曲的同时,可让学生用重庆方言朗诵歌词片断,感受巴渝音乐浓郁的风格特征和重庆方言的独特韵味。以这样聆听、体验音乐的方式进行教学,丰富学生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表现音乐的自信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音乐课堂,走进音乐世界。 四、有效应用多媒体进行创新教学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贯彻音乐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让学生在学习音乐中不断激发探索精神,善于发现新事物的能力。创新性的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音乐教学,制作与教材配套的音效动画,让学生在逼真的情境中学习,全面开辟学生的多项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多媒体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可以创设音乐教学情境,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心境,唤起学生的音乐审美注意。在音乐教学的不同阶段起着不同的作用:用于音乐教学的起始阶段和结束阶段,可起到愉悦审美环境,唤起审美注意,激发审美渴望;用于教学过程的各环节和教学内容的连接,能达到承上启下,培育新的审美心境,唤起新的审美注意和审美渴望;用于教学内容之中,则会使原有的审美要素,更加丰富多彩,产生更佳的宜人,感人,化人的审美效应。 总之,创新教育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新要求是相互交融、不可分割的。音乐的艺术特性、情感特性,能使学生在学习音乐时陶醉在艺术活动的欢娱之中,学习音乐的过程即是对艺术乐趣的追求过程,这一优势是音乐学科独具的。在创新教育的新形势下,教师必须遵照创新教育的要求,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独特优势,致力创新音乐教育的新方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松.小学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思维创新的措施探微[J].教育,2016(9):00019。 [2]刘慧.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策略探讨[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2):00034。 [3]陈洪珍.小学音乐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实施研究[J].北方音乐,2014(8):161。 音乐教育论文篇2 浅析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 摘要: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将德育寓于音乐艺术美之中,充分挖掘和发挥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培养学生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感、良好的道德品质、高尚的道德情操等,不断发展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通过音乐教育,以乐辅德、以乐促智、以乐怡性,可望更好地发挥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 关键词:音乐教育;德育;德育功能 一、音乐教育与德育的关系 音乐教育,主要培养学生热爱音乐,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参与音乐活动和实践,体验感受音乐,发展自身的音乐能力,而不光是单纯的培养音乐知识与音乐技能。育“人”而非仅育“才”是普通音乐教育的重要特征。德育的“德”字的本义“道德”或“品行”。“德”也是一个人的品格和价值观。学校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与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社会思想道德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教育者所期待的品德的活动。音乐教育与德育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两者互相辅助、密不可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音乐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音乐教育通过生动的音乐艺术方式,寓德育于音乐艺术教育之中。蕴含伦理道德内涵的音乐作品,能使学生在提高音乐审美感受、表现力的同时,心灵得以净化、道德情操得以升华、人格得以完善,从而达到崇高的精神境界。 二、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表现 学校音乐教育以它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发挥着独特的育人功能,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从先秦儒家诸子认为“乐教”可以“善民心”、“移风易俗,莫过于乐”,到近代中国的有识之士把“歌乐”作为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学科之一,都说明了我们的先辈很早就意识到了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笔者从以乐辅德、以乐促智、以乐怡性这三点展开论述: (一)以乐辅德 音乐德育的功能,从古到今倍受重视,无一不以音乐作为滋养,浸润心灵。音乐运用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美妙的音色来表情达意,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中枢,震撼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情感世界、道德观念的渗透和影响都很大。因此,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寓德育于音乐教育之中显得尤为重要。 1.以乐引情,抒发情怀 一部好的音乐作品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更能激发人的崇高情感。优秀的音乐作品通过流畅优美的旋律、鲜明清晰的节奏、真挚完美的情感、和谐完整的结构、清新质朴的音乐风格塑造出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极具震撼人心的感染力,鼓舞着整个民族,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每当给学生范唱那首耳熟能详的歌曲《我爱你,中国》,心里总涌动着一股暖流,心潮澎湃。音乐家郑秋枫用行云流水的音乐拨动了人们的心弦,歌词勾勒出中国大地春华秋实、山海壮阔的雄伟景色。学生透过老师洋溢着激情的脸和深情的歌声,深深被打动了,歌词“我爱你中国,我要把最美的歌儿献给你,我的母亲,我的祖国”唱出了人民的心声,抒发了豪迈的爱国情怀,感人肺腑、震撼心灵。又如《再唱山歌给党听》、《浏阳河》、《龙的传人》、《国家》、《中国人》等,这些歌曲洋溢着对中国共产党、人民领袖、新中国、社会主义热爱之情。学生在聆听、歌唱时,感受激情的旋律、品味歌词的内涵,内心的情感得到丰富和滋养,进而提升了民族自豪感与责任感。 2.以歌励志,乐学善思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出: 文化 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音乐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音乐素养和情感态度,形成乐学善思的品质。五年级的《红星歌》是七十年代电影《闪闪的红星》的插曲,它以生动的歌词、轻快的节奏、流畅的旋律激励了几代人的成长。课前,笔者让学生在家上网观看这部经典电影,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通过预习,了解历史,积淀人文知识。课堂上,教师通过挖掘歌曲音乐要素中的节奏进行对比,让学生思考节奏在表现歌曲情绪的作用。 通过原谱与把附点八分音符节奏改为八分音符节奏型的 歌谱 作对比,在演唱中感受到附点音符更能贴切地表达小主人公潘冬子加入红军的激动心情。接着又让学生思考:歌曲运用了重音、f、渐强等记号,对表现歌曲有何作用?有的说:表达了潘冬子立志跟党走的信念更加坚定。有的说:让歌曲更加雄壮有力,精神更饱满。在 学唱歌 词时,又让学生思考:我们身处和平年代,为何还要学这首歌?“闪闪的红星传万代”传承的是什么精神?引导学生边学边思考,形成乐学善思的品质。 3.以曲为媒,凝神聚气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合唱是多声部演唱的歌唱艺术,凝聚了集体的智慧和情感,它通过多种题材、体裁,以音响为表现手段,抒发情感,提高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笔者曾指导学生参加广州市第十三届中小学合唱节比赛的训练,为使所有学生所发出的声音达到和谐统一,不厌其烦地示范、讲解、并逐一辅导,让学生努力做到个人的发声与整体的发声揉为一体。在一次次的磨合中,学生慢慢懂得了声部间彼此合作的重要性,注意力高度集中,听从指挥,努力达到各声部之间均衡和谐,创造至善至美的境界。经过角逐,最终荣获了广州市总决赛特等奖的殊荣。可见,凝神聚气的团队精神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二)以乐促智 智力是在认知方面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包括注意力、观察力、 记忆力 、 想象力 和思维能力。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古今中外名人如孔子、卢梭、歌德、列宁等大都酷爱音乐,音乐对于他们的成就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1.开启心智,想象创造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是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音乐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语言,它看不到、摸不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它以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要素作为基本的表现手段,通过声音刺激人们的听觉器官,从而使人们在头脑中产生想象而获得听觉形象。三年级《音乐中的小动物》的教学内容为欣赏一组以小动物音乐形象为题材的歌(乐)曲。在欣赏管弦乐曲《公鸡和母鸡》中,让学生充分熟悉主题音乐后自由创编表演动作。当听到母鸡报蛋声的主题音乐,有的学生蹲下身子、张开手臂随乐曲扇动着,有的摇摆着身体神气地转着,有的曲着手臂一张一合模拟母鸡的翅膀拍打着,形态各异。当听到公鸡报晓声的主题音乐,学生变换了动作,或伸长脖子引亢高歌、或在嘴巴前张开手掌做出小喇叭的模样叫着、或是左手放在头顶模拟鸡冠、右手伸展在体侧模拟公鸡漂亮的羽毛,创意十足。在宽松的教学氛围下,学生随着美妙的音乐尽情表演,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创编中得以培养。 2.训练听觉,促进记忆 记忆,是过去 经验 在人脑中的反映,心理学告诉我们,没有记忆就无法学习,离开记忆,人的复杂心理活动不复存在,知识经验无法积累。音乐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力,这种能力是指人经历听音乐的过程,对音高、音强、节奏、音色等所形成的音乐在头脑中有所反映、再现,从而产生了音乐记忆力。音乐教学活动都以聆听为前提,学生在聆听过程中会产生注意、记忆、想象等一系列心理活动,并促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的发展。 小学低年级学生跑调(音不准)的情况比较普遍,原因就是记不住音高。教学中发现,听音模唱能帮助记忆音高解决音不准的问题。刚练习时每次听一小节单声部旋律,如:①135-||②1b35-||③246-||④2#46-||然后凭记忆用lu音哼唱出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原先唱不准的学生基本能唱准了。于是听唱两小节,之后听唱四小节,记忆力强的学生听唱音程、和弦。经过循序渐进的训练,学生内心听觉能力和记忆力明显增强了。 (三)以乐怡性 1.高雅审美,唯美至善音乐作品之所以具有感染力,是因为它渗透着作者强烈的情感,蕴含在作品中的立意美、情境美、音韵美、曲调美、配器美、伴奏美等审美因素能激起听众的审美感情。小学音乐教材的歌(乐)曲或表达孩子们的心声,或蕴含着一个美好的寓意,百听不厌,百唱不烦。欣赏教学中,呐独奏曲《百鸟朝凤》奔放热情的旋律、明亮高亢的唢呐模拟百鸟争鸣和唱的曲调,可使学生联想到生气勃勃大自然景象,抒发美好欢乐的心情。名曲《二泉映月》哀伤的曲调让学生体会到作者阿炳在黑暗的旧社会里的不幸和那份追求光明、乐观向上的可贵精神。欣赏《 春节 序曲》时学生会情不自禁地跟随明快的旋律做着敲锣打鼓的动作表现人们在节目里热闹欢腾、载歌载舞的场面。欣赏这些音乐文化精萃的作品,能使学生的音乐素质修养、审美情趣会越来越高雅。 2. 才艺展示 ,自信阳光《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注重自信心的培养。因此,为学生提供尽量多的自我表现机会,给予自由发挥的舞台恰恰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创造的好办法。自信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有利于形成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提高其心理素质与思维力、抗挫力、行为力等。音乐教学的实践活动丰富多彩,歌唱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特长为其提供表演的机会。如:识谱能力强的学生示范演唱旋律,节奏感强、拍子准确的学生指挥全班歌唱,声音美、表情好的学生带唱歌词,竖笛音色美、指法准确的学生为歌曲伴奏,以点带面,激发全体学生的表演热情。在分组练习时让他们与性格内向、表演能力弱的同学合作,帮助同学克服自卑等不健康心理因素,增强自信。久而久之,学生勇敢、自信的品质从一点一滴中培养出来了,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三、结语 实践证明:经过长期音乐熏陶的学生,其性情、精神、气质以及思想意识、 思维方式 乃至生活方式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能让其一生获得健康的心理、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学校音乐教育应发挥以乐辅德、以乐促智、以乐怡性的美育功能,从而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2011. [2]王安国,吴斌.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4]杨九诠.学生发展素核心素养三十人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5]彭小虎,王国峰,朱丹.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6]戚万学.国家精品课程系列教材:学校德育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音乐教育论文篇3 试论音乐教育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摘要】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诞生于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它既是当今社会音乐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又是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本文从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内涵和表现形态入手,浅析了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打造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内在基础、推动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增强民族音乐文化的凝聚力这三个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民族音乐文化;传承 如今,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交流日益频繁,客观上促使了世界各地文化多元化浪潮的兴起,同时也促进了各种异域文化的大融合。在我国音乐文化发展领域,不论是不同阶段的音乐教育,还是音乐的具体表现形态,都呈现出多元化特征。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一方面为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注入了新的因素,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 一、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内涵和表现形态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属于多元文化教育的分支,而多元文化教育思想又起源于多元文化主义。多元文化是指在人类社会结构、成分日益复杂,信息交流沟通高度发达的背景下,各种文化形态更新、变化加速,新兴文化形态层出不穷的文化现象。在此基础上,教育必须帮助性别、种族、宗教、社会经济地位不同的学生平等认识和理解社会中的主流文化以及亚文化,以此既能获得在主流社会生存的能力,也能获得在本民族社会文化环境中生存的能力,这就是多元文化教育。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广泛接触了解来自不同国家、地区和民族的音乐作品,感受各类异域风格的音乐特色,从而拓宽音乐审美视野,加深对音乐的理解,掌握音乐的本质和深层次内涵。在表现形式上,多元文化音乐教育首先要求教师和学生转变传统的音乐教学理念和音乐审美观,以平等的心态和教学方法对待不同类型和风格的音乐,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厚此薄彼,疏忽怠慢亚文化音乐形态;其次需要在传统的音乐教材和教学内容上增加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内容,拓宽学生的音乐知识面和学术视野;再次需要鼓励学生在不同的音乐风格和形态之间自由探索、创作,通过实践深化学生对不同音乐形式的领悟、理解;最后需要通过更多的音乐艺术交流和实践来夯实学生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基础,如座谈、访谈、采风、汇演等。 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促进了民族音乐文化传承 (一)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是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内在基础。 我国的民族音乐本身就具有种类丰富、形式多样的特征,56个民族的音乐艺术共同构成了我国多元民族音乐文化,因此,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与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本来就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不论在历史上,还是在当前的现实中,我国不同的民族音乐文化一直都存在主流与边缘的区别,这是由不同民族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发展的不平衡造成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正是要求学生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主流与边缘的音乐形态,从内在保证了多元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可能性,也奠定了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良好基础。 (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推动了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 我国乃至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音乐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和风格影响着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又为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的发展、传播提供了土壤和平台,可见,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发展之间有着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一方面,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思想上主张、鼓励受众体验不同民族音乐艺术的魅力,在现实中又以实际教育方法和手段让学生接触到各式各样的民族音乐,这就为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另一方面,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是一种系统化、概括性的音乐教育,它将各个民族的音乐文化加以 总结 、提炼,然后传授给学生,这就为民族音乐文化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后劲。 (三)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增强了民族音乐文化的凝聚力。 任何一种民族音乐文化,只有充分融入了社会,获得受众的喜爱和支持,才会有强大、持久的生命力,也才能更好地传承下去。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促使学生甚至民众以更宽广的艺术胸襟和更丰富的审美趣味,来对待不同民族的音乐以及音乐文化,使得人们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建立一致的音乐价值观,获得同样的情感熏陶和共鸣,进而共享一种音乐文化,拉近了不同民族音乐受众的心理距离,强化了不同民族人民的认同感,也就强化了民族音乐文化的凝聚力,让各种类型和形态的民族音乐文化获得更广泛的认同和支持,这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无疑是有重大意义的。 三、结语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为学生甚至民众开辟了新的音乐视野,丰富了民族音乐文化的内涵,为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创造了更加有力的内在基础和外部环境,可以说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功不可没,值得广大音乐教育者仔细学习研究,推广实践。 参考文献: [1]于新洁,乌尔茜娅.多元文化主义视野中的民族音乐文化传承[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137-140. [2]魏韶亮.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研析[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2):265-266. [3]周干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作用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10):119-121. 猜你喜欢: 1. 浅谈幼儿园音乐教育论文 2. 关于音乐教育论文范文 3. 浅谈中学音乐教育论文 4. 有关音乐教育论文范文 5. 浅谈音乐教育论文 6. 音乐教育系毕业论文

与领唱大作战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再论战争与和平经济贸易法学院 2010级9班邢丹丹摘要:逼近眼前的生死抉择 和平是人类最持久最朴实的追求。和平意味着生存的机会。人只有在和平的状态下才能正常从事一切有利于生存、发展的建设性活动,生命的尊严也只能在和平状态下才有条件得以普遍展现。然而对和平的持久追求本身也表明了人类长期被战争所伴随的不幸事实。 战争,是人类自己发明出来的最大灾难之一。无论战争因何而起,它都不仅是手执武器的人互相残杀,更是平民的无辜受难。战争造成的惨烈后果——生灵涂炭、村庄被焚毁、城市成废墟……——从来就是要由人民来承受的。对于人民来说,战争意味着动荡、恐怖和死亡阴影。但战争却总在发生,人民防不胜防。 在人类历史上,和平与战争犹如一对连体儿。第 1 页关键词:广岛 核爆炸 战争 和平 发展 正文只在我的心中和这个太阳光下有那么多幸福,而这里……呻吟,痛苦,恐怖,和这种不可知,这种匆忙……他们又在这里喊叫了,又都向回跑了,我要和他们一阵跑,它,死亡,就在这里,在我头上,在我周围……俄顷之间——我便永远看不见这个太阳,这个河水,这个峡谷了!……————选至《战争与和平》回顾广岛展开全文限免导长图转存到网盘发送至微信下载文档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版本号8.0.70 隐私政策 权限说明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专属归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第 2 页为您精选会员文档976篇战争与和平议论文800字2702人阅读战争与和平论文1.2W人阅读和平_论文范文1526人阅读战争与和平议论文1476人阅读获取全部文档9875人在看基于你的浏览为你整理资料合集论文:再论战争与和平文件夹战争与和平议论文 - 百度文库4.2分2476阅读85%用户都在看大一军事论文1500字《相互依赖理论视野中的战争与和平》 - 百度文库2.9分1547阅读近期下载量飙升《战争与和平》中娜塔莎形象浅析 - 百度文库3.8分1060阅读剩余10篇精选文档前往APP一键获取全部合集相关文档战争与和平议论文800字免费获取全文战争与和平论文免费获取全文和平_论文范文免费获取全文战争与和平议论文免费获取全文正确认识当今的战争与和平-论文1509人已阅读TOP超赞战争,武器与和平论文1045人已阅读绝绝子关于战争与和平的议论文范文2682人已阅读高三评论作文:战争与和平1201人已阅读论战争与和平1605人已阅读战争与和平高中议论文1000人已阅读最新优秀议论文:珍爱和平远离战争1000人已阅读[专题范文]战争与和平作者2191人已阅读试论当代战争与和平问题2061人已阅读和平 论文范文3527人已阅读《战争与和平》作文讲评2523人已阅读查看更多APP打开推荐文档集(32篇)

毕业论文常见的参考文献介绍

参考文献来源分类: 期刊文章-[J],普通图书、专着-[M],论文集、会议录-[C],学位论文-[D],规范、标准-[S],报告-[R],未说明文献类型或资料类-[Z].

毕业论文常见的参考文献介绍

1 期刊论文-[J]

[1] 汤晓光。 无砟轨道客运专线沉降变形观测评估系统建设管理[J]. 铁道标准设计,2010( 1) : 3-6.

[2] 王天亮,刘建坤,彭丽云,等。 冻融循环作用下水泥改良土的力学性质研究[J]. 中国铁道科学,2010,31( 6) : 7-13.

[3] 周丹,田红旗。 强侧风下客车在不同路况运行的气动性能比较[J]. 中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8,39 ( 3) :554-559.

2 普通图书、专着-[M]

[1] 郑健。 中国高速铁路桥梁[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 龚晓南。 地基处理手册[M]. 2 版。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3] 布列耶夫,克拉夫错夫。 轨道电路的分析与综合[M]. 孙铭甫,译。 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1981: 55-56.

3 论文集、会议论文-[C]

[1] 王梦恕,骆建军。 客运专线长大隧道设计施工的讨论[C]∥铁路客运专线建设技术交流会论文集。 武汉: 长江出版社,2005: 186-195.

[2] 张忠智。 科技书刊的总编( 主编) 的角色要求[C]/ /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部学会建会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学术委员会,1997:33-34.

4 学位论文-[D]

[1] 李小珍。 高速铁路列车-桥梁系统耦合振动理论及应用研究[D]. 成都: 西南交通大学,2000.

5 标准、规范-[S]

[1]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铁建设[2007]47 号 新建时速300 ~ 350 公里客运专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S]. 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

[2] 铁道第二勘察设计院。 TB10003-2005 铁路隧道设计规范[S]. 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

6 科研报告-[R]

[1]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武广铁路客运专线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技术研究总报告[R]. 武汉: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2008.

7 专利-[P]

[1] 闫友联,沈良成,金仓,等。 一种大跨度悬索桥施工中的先导索水面牵引的放索装置: 中国,200920034476.1[P]. 2010-05-05.

8 电子文献( 包括专着或连续出版物中析出的电子文献) [M /OL][J /OL]等

[1] 江向东。 互联网环境下的信息处理与图书管理系统解决方案[J/OL]. 情报学报,1999,18( 2) : 4[2000-01-18].

9 报纸中析出的文献-[N]

[1] 丁文祥。 数字革命与竞争国际化 [N]. 中国青年报,2000-11-20( 15) .

10 未说明文献类型或资料类-[Z]

[1]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铁路 GSM - R 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网络技术规划[Z]. 北京: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铁 道部,2005.

关于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是大专院校学生毕业之前写作的体现学习成果的论说文。从整个写作过程来说,要抓好三件事:一是选题要得当,二是材料收集要充分,三是论证要严密。一个环节失误,都会严重影响论文质量。在此仅就写法上的问题谈几点应注意事项:

一、题目最好小一点,角度新一点 。

由于完成论文的时间大体上只有三五个月,论文字数也有一定限制,因此选的题目不能过大。否则,为时间、精力、资料等条件所限,将难以写好。题目小一点,写得实在一点,把问题讲得透彻一点,对于初学写论文的同学来说,是一个较好的锻炼。确定题目之后,还要考虑从哪个角度写比较好。譬如论一部作品,究竟是论它的思想性、艺术技巧还是人物形象等,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特长和所掌握的资料来确定,最好是从前人所没有论述过的地方或前人虽有论述但自己有新见解的地方着手。当然,也不是题目越小越好,越冷僻越好。钻牛角尖也容易走上歧途。

二、依理定形,顺理成章。

论文和文学作品不同,它要求用简明的语言讲清楚一个最基本的道理。因此,论文的结构只能以理为中心,结构形式必须服从事理发展逻辑。所以,在写作之前要细致地分析所有的材料,理清思路。在写作时,要紧紧抓住自己所要阐述的问题组织和使用材料,用严密的论证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三、中心突出,层次清楚。

要使文章中心突出,首先要确定论证重点,然后在材料的安排上下功夫,即先找出材料安排的顺序,看看什么材料该先用,什么该后用,放在什么地方最为合适。如材料安排是平行关系,即列举式的,材料之间并无内在的逻辑联系,谁先谁后没有多大关系。如果是递进关系,不论是递增式还是递减式,就象阶梯一样,有一定先后次序,它们之间就不能随意颠倒顺序,否则,就会造成气不通、理不顺。此外,还有接续关系和对立关系等。总之,在使用材料时,要把握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用得恰到好处,这样,文章就可以做到中心突出、层次清楚。层次清楚还要求:段落之间的衔接要紧凑,文势的曲折变化要自然。段落之间的过渡不论采用什么形式,如用联接词,用插叙或说明等,都要有连贯性,不要给人突如其来的感觉。为了使文章曲折变化、引人入胜,有时要退一步讲,有时要抓住关键性的字眼反复挖掘深意,有时需要间接证明,有时需要用顿笔造成奇峰突起等。但无论怎样曲折变化,都不能离开文章的中心,横生枝节,而要显得自然、合理。

动笔写作之前,最好先列一个提纲,确定文章的架子,看看要讲哪几层道理,用什么材料,怎么论证,如何开头、结尾等。这样,一方面可以检查自己材料是否够用,另外,写作时也不致因时间较长而使思路中断。当然,写作过程中,随着认识的加深或新材料的发现,部分修改甚至提纲的事也是有的,但有提纲总比没有要好。初稿写毕,要在听取指导老师和同学的意见之后反复修改,最后再定稿。

毕业设计说明书与毕业论文撰写的规范化要求

一篇完整的毕业设计说明书或毕业论文要有题目、摘要及关键词、目录、引言(前言)、正文、结论、谢辞、参考文献、附录等几部分构成,毕业论文规范。理工科专业的毕业设计说明书(毕业论文)要求不少于2500字,文科专业不少于3000字,具体实施细则如下:

一、毕业设计说明书撰写的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

1.题目

毕业设计课题名称,要求简洁、确切、鲜明。

2.中外文摘要及关键词

应扼要叙述本设计的主要内容、特点,文字要简练。中文摘要求约100字左右。关键词3-5个。

3.目录

主要内容的目录。

4.前言

应说明本设计的目的、意义、范围及应达到的技术要求;简述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概况及尚可开拓空间;本设计的指导思想;阐述本设计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5.正文

(1)设计方案论证:应说明设计原理并进行方案选择。应说明为什么要选择这个方案(包括各种方案的分析、比较);应阐述所采用方案的特点(如采用了何种新技术、新措施、提高了什么性能等)。

(2)设计及计算部分:设计及计算部分是设计说明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详细写明设计结果及计算结果。

(3)样机或试件的各种实验及测试情况:包括实验方法、线路及数据处理等,开题报告《毕业论文规范》。

(4)方案的.校验:说明所设计的系统是否满足各项性能指标的要求,能否达到预期效果。校验的方法可以是理论分析(即反推算),包括系统分析,也可以是实验测试及计算机的上机运算等。

6.结论

概括说明本设计的情况和价值,分析其优点、特色,有何创新,性能达到何水平,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改进方向。

7.谢辞

简述自己通过本设计的体会,并对指导老师和协助完成设计的有关人员表示谢意。

8.参考文献

应列出主要参考文献。

9.附录

将各种篇幅较大的图纸、数据表格、计算机程序等作为附录附于说明书之后。

二、毕业论文撰写的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

1.题目

题目应该简短、明确,要有概括性,让人看后能大致了解文章的确切内容、专业的特点和学科的范畴。题目的字数要适当。

2.中外文摘要及关键词

摘要,即内容提要,应当以浓缩的形式概括研究课题的主要内容、方法和观点,以及取得的主要成果和结论,应反映整个论文的精华。中文摘要约100字左右为宜,关键词3-5个。摘要应写得扼要、准确,一般在毕业论文全文完成后再写摘要。在写作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用精练、概括的语言表达,每项内容均不宜展开论证。

(2)要客观陈述,不宜加主观评价。

(3)成果和结论性意见是摘要的重点内容,在文字上应着重陈述,以加深读者的印象。

(4)要独立成文,选词用语要避免与全文尤其是前言和结论雷同。

(5)既要写得简短扼要,又要行文活泼,在词语润色、表达方法和章法结构上要尽可能写得有文采,以唤起读者对全文的阅读的兴趣。

3.目录(必要时)

论文编写完成后,为了醒目和便于读者阅读,可为论文编写一个目录。目录可分章节,每一章节之后应编写明页码。

4.前言

前言是全篇论文的开场白,它包括:

(1)选题的缘由。

(2)对本课题已有研究情况的评述。

(3)说明所要解决的问题和采用的手段、方法。

(4)概括成果及意义。

作为摘要和前言,虽然所定的内容大体相同,但仍有很大的区别。区别主要在于:摘要一般要写得高度概括、简略,前言则可以稍微具体些;摘要的某些内容,如结论意见,可以作为笼统的表达,而前言中所有的内容则必须明确表达;摘要不写选题的缘由,前言则明确反映;在文字量上前言一般多于摘要。

具体有以下几种类型:M——专著C——论文集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R——报告,采用字母“Z”标识。对于英文参考文献,还应注意以下两点:1、作者姓名采用“姓在前名在后”原则,具体格式是:姓,名字的首字母。2、书名、报刊名使用斜体字。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