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实验室国际合作机制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实验室国际合作机制研究论文

浅谈高校省级重点实验室管理方法与运行机制的新探究

论文关键词 高校 重点实验室 管理方法 运行机制

论文摘要 高校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优秀人才、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基地。笔者总结归纳了目前重点实验室管理运行上存在的问题,同时结合自身日常管理经验,就高校省级重点实验室管理方法与运行机制两方面进行探究。

1 目前重点实验室管理运行上存在的问题

(1)研究队伍相对薄弱,优秀科研人才缺乏。很多高校属于教学型高校,此类高校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需要从事科研,还有繁重的教学任务,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科研效率。而且相对于研究型大学,其科研人员待遇较低,科研条件差等种种因素的影响,缺乏对高层次科研人员的吸引力,因此出现了人才匮乏的不利局面,使得重点学科得不到充分体现。

(2)缺乏相对独立的人事权、财务权和资源管理权。高校的重点实验室大部分是由本校优势学科通过整合后申请立项而建立的,通常没有独立的人事权,实验室研究人员大多是兼职的,所以很难和研究型大学一样形成强大的科研团队,这给重点实验室人员管理和日常运行带来了很多的不利影响。同时, 财务一般由学校统一管理,这使得重点实验室在项目经费收入和支出等方面很难调配,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竞争和联合机制的实施。

(3)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实验室人员积极性不高。目前重点实验室管理上存在的各种问题,缺乏一定的物质奖励与精神激励来鼓励研究人员,也没有有效的激励措施来增加实验室的凝聚力,使得大多数的研究人员处于较松散和消极的状态,严重影响了科研效率和实验室科研成效。因此培养全体实验室成员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实验室的科研实力,完善激励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2 如何有效提高重点实验室管理水平

2。1 健全集体领导决策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制度

(1)重点实验室建设领导小组,包括分管科研的高校主要领导、共建双方法人、科技部门领导和重点实验室主任等。主要职责为负责审定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方针、发展战略、机构设置、经费使用等。(2)建设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重点实验室的建设规划、管理制度的制定及管理考核工作。(3)设立综合办公室,配备重点实验室专职秘书。主要职责是处理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的运行管理维护、科研项目管理等事项。(4)实验室按照研究方向组成由责任教授、研究人员、研究生三个层次构成的团队。构建开放式公共实验平台,支撑各个方向团队的科学研究。

2。2 实验室精细化管理

(1)实验室实行主任负责制。实验室主任负责实验室的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研究生培养、财务管理等工作。重大决策按民主集中的原则,实行由实验室主任、副主任和各方向责任教授组成的主任会议制。(2)严格绩效考核。实验室实行目标管理,由建设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实验室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估。建设管理委员会组织考核组,听取实验室主任年度工作报告,根据实验室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进行考核和评估。(3)基础台账须建立健全。为了有效地促进实验室管理和运行,重点实验室应建立规章制度、仪器设备、工作简报、科技成果等各类台账,内容必须完整,记录要详细。

2。3 科技资源的共享和规范化管理

实行科技资源向社会开放共享,并通过专业网站向社会发布开放及服务信息,逐步建立完善开放运(下转第183页)(上接第162页)行工作台帐和统计报表制度。重点实验室实行“走出去引进来”的方针,在关键技术的联合攻关,科技平台建设,科技人才的培养,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等多领域,与科研院所、地方企业全方位地展开产学研合作。实行资源共享、有偿服务、成果共享的运行管理体制。

3 如何科学构建重点实验室运行机制

3。1 树立明确的发展目标和具有特色的研究方向

依据上级部门关于高科技产业发展技术纲要的`文件精神,围绕重点实验室研究领域的重大共性科技问题和技术需求,构建科研平台,为该领域组建一支稳定、高效、创新的国内一流科研团队,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与管理机制,开展高水平的科学研究,为该领域提供理论和关键技术支撑,研发急需的新产品,为此类行业培养和储备科技人才和领域专家,将重点实验室建设成为行业特色明显、国内技术一流的技术创新基地、新产品研发基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

3。2 建立有效的竞争和激励机制

实施有效的激励措施是实验室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实验室研究人员在聘期内工作突出者,除享受学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供的工资、保险、福利待遇以及必要的生活和办公条件外,其岗位津贴在学校各级岗位津贴标准基础上适度上浮,同时享受成果业绩奖励。实验室设立学术交流专项基金,用于资助科研人员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或到国外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进行中短期学术访问、进修。优先推荐实验室骨干进入国家、部省级各类人才培养计划。此外,我们还要坚持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不断推行薪酬改革制度和完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同时,实验室要切实做到尊重人才,信任、关心、爱护实验室成员,使他们产生归属感,激发其奉献精神和工作热情。

3。3 开创校企合作的新模式

积极探索校企交叉共建重点实验室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模式,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通过教学与生产的结合,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从而有效实现高校教育及企业管理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一方面为学校的专家学者进一步的学术交流与沟通提供良好的平台,提高自身科技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提高了企业研究人员的技术水平。

4 结束语

高校重点实验室是国家和地方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和学术交流的基地,保持重点实验室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高校建设和地方乃至国家的科技进步。本文结合我校重点实验室的发展情况,对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进行了思考和总结,认为完善良好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是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前提,团队建设及深度的技术交流是实现协同创新和合作共赢的关键,精细化管理是重点实验室有序规范发展抓手和保证。

参考文献

[1] 科技部,财政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管理办法[Z]。科技部,财政部,2008:8—29。

实验室本着“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精神和“请进来、走出去”,“人员优选、待遇从优、管理自主、走出国门、择优回室”,可在国内外同时任职得等“特区”政策,坚持在国际一流杂志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的客观标准,不但成功培养了学术带头人邓汉湘教授和张灼华教授;同时,坚持以“正直、责任、良心”为室训,以“双向选择”为原则,坚决贯彻“以实验室为基地,以大进大出、从严挑选、严格要求、无情淘汰、胜者留室”的竞争机制,选出了刘春宇、夏昆等年青的研究骨干6人、技术骨干4人,从而建立了一支知识、年龄结构合理,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科学家团队。实验室通过广泛的交流合作,组建了“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研究群体”,充分发挥临床医生和实验室研究人员的“团队精神”,共同向国际前沿冲刺。为更好地实现对外开放和加强学术交流,近五年实验室用于开放课题的经费达156.4万元,共设置开放课题12个,获得了美国SmithKline Beecham(SB)公司国际合作项目5个、研究资助370万美元;同时,实验室人员在国内重要科学会议上特邀作了大会报告6次,在国际会议上特邀作大会报告2次,专题报告4次;此外,邓汉湘与张灼华则分别在美国的西北大学和加州大学建立了能与国内紧密合作开展研究的实验室。实验室所取得的突出进展和成就,在国内外引起很大反响。在2001年国家科技部和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对全国生命科学领域33个国家重点和23个部门开放实验室进行的评估中,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被评为六个优秀实验室之一,由吴祖泽院士任组长的评估小组在进行了现场评估后在报告中称:该实验室一贯重视人才培养和学术梯队建设。学科带头人夏家辉院士富有科学献身精神,治学严谨,学术造诣深,在国际上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其敬业精神感染并教育了年轻科技人员,他们通过国内外实验室的紧密合作,和内部的双向选择与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已形成年龄和知识结构合理的具有创新、团结和拼搏精神的学术队伍。专家组评价称: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夏家辉院士坚持在“争世界第一”的科研实践中锻造和选拔接班人,实验室已形成了老中青三代科学家组成的一个优秀团队。完成第一、二代学术带头人之间的交接,预计经过5~8年的团结拼搏,取得举世瞩目的研究成果,使本学科点成为国家培养医学遗传学高级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将实验室建成具有世界影响的实验室。

实验室运营机制的研究及建立论文

高校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通过对目前高职院校实验室的管理工作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发现其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工作人员进行处理。其中的主要不足之处体现在实验室人才的整体水平较低,需要进行相应的提高。另外,实验室的各种仪器装备的使用频率较高,管理力度跟不上,必然导致仪器和设备的使用不符合标准,容易出现仪器和设备损坏的问题。因此,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并对这些问题进行相应的研究和解决,提高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成绩。

1高职院校实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实验室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实验室人才是高职院校人才队伍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职院校实验室的整体管理水平取决于实验室人员的素质和水平。随着我国各方面的迅猛发展,各领域的竞争愈发激烈,各高职院校的竞争也愈发白热化,而高职院校竞争的核心是有关人才的竞争。因此,各高职院校对于人才的任用都愈发重视。现阶段,有关实验室的管理人才主要以年轻人员为主,虽然具有较大朝气,但存在整体经验不足、能力欠缺、工作态度容易出现不端正的现状,这些问题对于高职院校的实验室管理状况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1.2仪器设备使用不合理

从我国目前的高职实验室使用情况来看,实验室仪器和设备的使用率很高。通过对目前实验室的使用情况分析发现,很多仪器和设备的使用情况并不合理,容易出现仪器损坏的问题。从整体上来说,这主要是由于实验室管理人员对于使用者的管理力度不够所导致的。对于实验室来说,实验室中的仪器设备本身都是比较容易损坏的,所以在进行使用前,需要对使用者进行全面的知识讲解,然后才能够进行相应的使用和实验,但是由于学校中的实验管理人员较少,而且实验管理人员对于实验仪器的管理力度较低,导致很多仪器和设备在使用的时候不能够达到相应的标准,容易出现很多相应的仪器损坏问题。

2解决对策分析

2.1加强实验室人才队伍建设

对于学校来说,需要加强实验室人才队伍的全面培养,管理人员的素质决定了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因此首先需要进行高素质实验室管理人员的聘任,然后通过全面的教学和培训,进行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全面素质提升。另外,学校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实验室人员培训改革,确保培训符合目前的最新要求,真正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技术水平。学校还要加强对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再教育和二次培训,通过对实验室管理人员水平的不断提升,确保实验室的整体管理水平全面提升。

2.2建立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

对于实验室管理来说,需要有相应的专业管理法规和制度,利用科学的方法,建立相应的管理法规和制度,提高管理人员的约束力。作为学校的实验室管理工作人员,在进行法规和制度制定的时候,需要首先明确责任,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通过责任的明确,能够确保每个管理人员的具体责任,对管理人员进行责任到人的准确管理,完善的考核制度能够提高每个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确保在工作中不会出现各种纰漏。另外,还要建立定期检查的.制度,确保不同部门的人员之间的相互监督和管理作用,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的整体管理水平,提高管理意识。

2.3做好实验室设备的管理工作

对于实验室的管理,需要首先做好的就是实验室设备的管理。对于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来说,进行相应的管理和维护是保证仪器设备正常使用的重要方法。学校需要明确相应的专业实验设备的管理和维护人员,确保实验仪器能够进行日常的维护和管理,提高实验设备的日常维护率。在学生和教师完成教学和学习后,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设备管理,确保设备的安全性。

3结束语

从整体上来说,高职院校的整体发展和管理,离不开对高职院校实验室的管理。通过对高职院校实验室的管理,能够提高高职院校的整体管理水平,确保学生的学习和实验水平。在进行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的时候,需要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分析,通过研究分析得出实验室管理中的不足之处,结合自身的经验和相应的资料,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建议,以此对相应的问题进行全面的研究和解决,实现对实验室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陈文.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中的项目管理方略运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24).

[2]曹宇,刘燕,李灿.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建议[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15).

[3]朱亚平.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5,(12).

[4]蔡锐,曹晓达.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与探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2).

[5]田彩芬.浅谈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体系的改革和创新[J].新西部(理论版),2015,(16).

[6]范洪涤.地方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5,(4).

[7]刘丽敏.浅谈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建设[J].艺术科技,2015,(7).

[8]吴海燕.基于云计算的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5,(22).

[9]王鑫.浅析如何落实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的创新工作[J].科技创新导报,2015,(32).

实验实训基地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论文

论文摘要: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有较强实际动手能力和职业能力的技能型人才,而实际训练是培养这种能力的关键环节。但是,目前很多高等院校的实训条件还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即使有了很大的改观,也还是保留以往的教学模式,不能充分发挥实验实训的作用,因此,开放式实验实训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

论文关键词: 实验实训;实验实训基地;实践教学;教学改革;开放式教学模式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以培养适应市场经营与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技术型和高级技能型实用人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高新技术大量应用于各行各业的生产企业,实用型技术人才应从传统的“学习型”转为“开发型”,让学生从反复实习实训走向心智开发,培养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职业转换能力和创业能力。因此实验实训环节是提高各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基地,如何利用好实验实训设备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至关重要。

目前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实验实训设备的数量不足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以至于出现了上课高峰时实验设备不够用,而低峰时设备又没有人用的现象,使现有设备、仪器的综合利用率较低,为了及时解决这一长久困扰实验教学的问题,充分提高实验实训设备的使用效率,使学生自主选择实验内容和时间,从而激发学生动手实验的兴趣,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缓解由于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实验室造成的资源需求压力,我们针对这一现状探索一种崭新的开放式实验教育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实行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目前现状

多年来,实验实训教学一直处于先讲解后演示的状态,实验实训教学的办学理念还转变得不够彻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长期以来实验教学一直被习惯地认为是对理论教学的辅助,没有真正把实践教学提到应有的位置。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在掌握一定的理论基础上,通过实践培训掌握独立操作和开发产品的技能是最终的培养目标。因此,我们最终要打破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体制和专业化教学思想的束缚,改变在整个教学的实施中存在的如下问题: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内容脱节,衔接不够;实验没有统一的设计和安排,只是根据理论课时多少,教员闲忙而定,没有达到实验教学应有的效果。

(2)实验实训的教师队伍不健全。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的教育模式的影响,实践教学一直处于辅助的地位,对实验教师的培养缺乏长期规划,实验室的教师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及时调整与补充,致使年轻的教师都不愿意到实验室工作,现有的教师也存在不安心专研新技术的现象,造成实验教学与生产实践过程中应用的新技术相脱离,学生学不到先进的科学技术,毕业后造成大多数学生就业困难,缺乏实践技能,这一现象违背了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

(3)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也日益困扰和制约实验实训教学体制的建设和发展。不利于实验实训教学内容的改革和实验实训教学水平的提高,不利于经费的合理使用及设备的合理购置,不利于实验人才的引进和实验实训技术水平的提高,特别是高水平的技术人才不能引进到实验室来,这些不利因素势必造成对实验设备的开发利用、实验技术水平的提高、高技术含量实验项目的研究设立、实验室建设的上台阶的巨大影响。

二、实验实训基地开放式教学模式研究

我们通过分析现有的实验实训的教学模式,可以看到存在着许多不利于高等教育发展的因素,因此我们试图探索一条崭新的开放式实验实训教育教学模式来改变这种状况,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职业技能水平。

建立开放式实验实训的教育模式是各专业的要求,毕业不等于就业,但脱离就业需求的高等教育,是没有生命力的。建立开放式实验实训的教育模式是教育教学效果的要求,传统的实验实训教学采用的是以灌输知识为主的千篇一律的实验内容的培养模式,实验实训教学一直处于“教辅”地位,实验内容也依附于理论教学,且大都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学生主要通过教师的.演示,结合理论知识理解教材,没有创新式实验实训教学,同时实验方法、实验步骤甚至实验过程都由教师“操作”,实验成了“走过场”。学生对实验内容和实验仪器设备不是很了解,根本达不到教学要求。建立开放式电工电子实验室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生提供一个个性化的发展空间,这也是我们实验实训建设和改革的目标。

三、建立开放式实验实训的教育模式的改革的具体措施

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式实验实训教学模式是以自主式、合作式、研究式为主的教学方式。在实验实训内容上合理设置必做实验和选做实验、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实验教学正由部分开放式逐步转化为全面开放式。

1.独立设课、单独考核

传统的实验实训课程都是根据理论课的教学进度和内容进行安排,完全依附于理论课。一般是根据教学进度安排做哪个实验,做完一个再做第二个,而且完全由教师安排实验内容,最后学生对前面所做的实验内容几乎忘得一干二净。所以,学生对做实验普遍不重视、兴趣不大,认为做实验就是走过场,没有真正调动学生对动手实验的积极性。为了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将实验实训课改成独立设课,自成体系,集中训练,并且单独考核。这样就提高了实验教学的地位,保证了教学时数,增强了实验的系统性,同时有利于各教学班实验课的合理安排和统一管理,有利于对学生进行考核,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成为相互联系、相互融合的两个独立教学环节。实验课独立设课后,应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改变学生成绩评定办法。

2.推行开放式教学模式

采取完全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就是开放实验场地、实验仪器设备和实验内容,除了完成教师安排的实验内容外,由学生独立自主进行实验。这种模式是目前公认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是实验实训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

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是教师把实验内容和一切实验设备准备好,学生照着实验步骤按部就班地来做,学生缺乏自主性和独立性。长此以往,学生的内在潜能得不到发挥和发展,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素质的提高。开放式实验模式是一项全新的实验教学工作,应先试点,后推广。不断探索有限开放式实验教学的经验和规律,逐步向完全开放式实验教学过渡,以达到充分利用实验实训教学资源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目的。

3.实验实训应和学生职业技能考证相结合

把“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作为教学的总目标,在教学实践中始终将“培养学生掌握各类职业技能”贯穿于教学各个环节之中。根据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以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制定的各行业工种职业技能标准对学生进行各种职业技能训练,实行“多证书”培养。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应把有关职业资格证书的课程纳入教学计划,教师在教学计划之内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学生在毕业前拿到相关专业的职业技能证书后为学生就业赢得了广阔的空间,同时也是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

实训基地在开放式综合实验模块的改革和创新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已经取得一些成效。通过参与开放式综合实验,学生在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很好地锻炼了自己的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研究能力,不少毕业生因此在应聘时占尽先机。如今,这种模式得到了学生们的积极响应和广泛好评。此外,开放式实验增加了实验室的开放时间,提高了实验设备的利用率,这对于那些昂贵的实验设备来讲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是自主选题,学生可完全根据自己的爱好和个人规划选择所参与的项目,在理论研究上或是在工程技术上有优势和兴趣的学生都得以最大程度展现自己的才华。我们在对这些学生进行辅导的同时,选拔出在某些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参与到相应的更高层次的实践活动中去,从而进一步挖掘其潜力,使其得到更加充分的锻炼。

实验室研究人员论文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人员惊奇地发现,他们以为是对癌症如何在体内扩散---癌症转移---的直接调查却发现了液-液相分离的证据:这个生物学研究的新领域研究生物物质的液体团块如何相互融合,类似于在熔岩灯或液态水银中看到的运动。相关研究结果作为封面文章发表在2021年3月的Nature Cell Biology期刊上,论文标题为“TGF-β-induced DACT1 biomolecular condensates repress Wnt signalling to promote bone metastasis”。

论文通讯作者、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教授Yibin Kang说,“我们相信这是首次发现相分离与癌症转移有关。”

他们的研究不仅将相分离与癌症研究联系在一起,而且融合后的液体团块产生了比它们的部分之和更多的东西,自组装成一种以前未知的细胞器(本质上是细胞的一个器官)。

Kang说,发现一种新的细胞器是革命性的。他将其比作在太阳系内发现一颗新的星球。“有些细胞器我们已经认识了100年或更久,然后突然间,我们发现了一种新的细胞器!”

论文第一作者、Kang实验室博士后研究员Mark Esposito说,这将改变人们对细胞是什么和做什么的一些基本看法,“每个人上学,他们都会学到‘线粒体是细胞的能量工厂’,以及其他一些有关细胞器的知识,但是如今,我们对细胞内部的经典定义,对细胞如何自我组装和控制自己的行为的经典定义开始出现转变。我们的研究标志着在这方面迈出了非常具体的一步。”

这项研究源于普林斯顿大学三位教授实验室的研究人员之间的合作。这三位教授是Kang、Ileana Cristea(分子生物学教授,活体组织质谱学的领先专家);Cliff Brangwynne(普林斯顿大学生物工程计划主任,生物过程中相分离研究的先驱)。

Kang说,“Ileana是一名生物化学者,Cliff 是一名生物物理学者和工程师,而我是一名癌症生物学家和细胞生物学者。普林斯顿大学刚好是一个让人们联系和合作的美妙地方。我们有一个非常小的校园。所有的科研部门都紧挨着。Ileana实验室实际上与我的实验室在Lewis Thomas的同一层楼! 这些非常紧密的关系存在于非常不同的研究领域之间,让我们能够从很多不同的角度引入技术,让我们能够突破性地理解癌症的代谢机制--它的进展、转移和免疫反应--也能想出新的方法来靶向它。”

这项最新的突破性研究,以这种尚未命名的细胞器为特色,为Wnt信号通路的作用增加了新的理解。Wnt通路的发现导致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教授Eric Wieschaus于1995年获得诺贝尔奖。Wnt通路对无数有机体的胚胎发育至关重要,从微小的无脊椎动物昆虫到人类。Wieschaus已发现,癌症可以利用这个通路,从本质上破坏了它的能力,使其以胚胎必须的速度生长,从而使肿瘤生长。

随后的研究揭示,Wnt信号通路在 健康 的骨骼生长以及癌症转移到骨骼的过程中发挥着多重作用。Kang和他的同事们在研究Wnt、一种名为TGF-b的信号分子和一个名为DACT1的相对未知的基因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时,他们发现了这种新的细胞器。

Esposito说,把它想象成风暴前的恐慌购物。事实证明,在暴风雪前购买面包和牛奶,或者在大流行病即将到来时囤积洗手液和卫生纸,这不仅仅是人类的特征。它们也发生在细胞水平上。

下面是它的作用机制:惊慌失措的购物者是DACT1,暴风雪(或大流行病)是TGF-ß,面包和洗手液是酪蛋白激酶2(CK2),在暴风雪面前,DACT1尽可能多地抓取它们,而这种新发现的细胞器则把它们囤积起来。通过囤积CK2,购物者阻止了其他人制作三明治和消毒双手,即阻止了Wnt通路的 健康 运行。

通过一系列详细而复杂的实验,这些研究人员拼凑出了整个故事:骨肿瘤最初会诱导Wnt信号,在骨骼中传播(扩散)。然后,骨骼中含量丰富的TGF-b激发了恐慌性购物,抑制了Wnt信号传导。肿瘤随后刺激破骨细胞的生长,擦去旧的骨组织。( 健康 的骨骼是在一个两部分的过程中不断补充的:破骨细胞擦去一层骨,然后破骨细胞用新的材料重建骨骼)。这进一步增加了TGF-b的浓度,促使更多的DACT1囤积和随后的Wnt抑制,这已被证明在进一步转移中很重要。

通过发现DACT1和这种细胞器的作用,Kang和他的团队找到了新的可能的癌症药物靶点。Kang说,“比如,如果我们有办法破坏DACT1复合物,也许肿瘤会扩散,但它永远无法‘长大’成为危及生命的转移瘤。这就是我们的希望。”

Kang和Esposito最近共同创立了KayoThera公司,以他们在Kang实验室的合作为基础,寻求开发治疗晚期或转移性癌症患者的药物。Kang说,“Mark所做的那类基础研究既呈现了突破性的科学发现,也能带来医学上的突破。”

这些研究人员发现,DACT1还发挥着许多他们才开始 探索 的其他作用。Cristea团队的质谱分析揭示了这种神秘细胞器中600多种不同的蛋白。质谱分析可以让科学家们找出在显微镜玻片上成像的几乎任何物质的确切成分。

Esposito说,“这是一个比控制Wnt和TGF-b更动态的信号转导节点。这只是生物学新领域的冰山一角。”

Brangwynne说,相分离和癌症研究之间的桥梁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它已经显示出巨大的潜力。

他说,“生物分子凝聚物在癌症---它的生物发生,特别是它通过转移进行扩散---中发挥的作用仍然不甚了解。这项研究为癌症信号转导通路和凝聚物生物物理学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见解,它将开辟新的治疗途径。”(生物谷 Bioon.com)

参考资料: 1.Mark Esposito et al. TGF-β-induced DACT1 biomolecular condensates repress Wnt signalling to promote bone metastasis. Nature Cell Biology, 2021, doi:10.1038/s41556-021-00641-w. 2.Kiran D. Patel et al. Condensing and constraining WNT by TGF-β. Nature Cell Biology, 2021, doi:10.1038/s41556-021-00649-2.

教育技术学实验室系统分析论文

论文摘要:通过对相关课程设计与开发能力在教育技术人才培养中核心地位的论证,总结出课程设计与开发实验中心在教育技术实验室中所起的作用—功能,并依此对课程设计与开发实验中心的组成模块做了大致的功能性分析.

论文关键词:课程设计 课程建设 课程设计与开发实验中心 教育技术学实验室 微格教学

课程建设是高学校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面对教育技术专业在全国遍地开花的景象,一个能够适应社会的前进和发展、体现自己特色的教育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就成为各高校教育技术学科科研人员研究的重点.对于教育技术学科来讲,教学系统设计在教育技术理论中具有核心的地位,相应的课程设计与开发能力也应该成为教育技术专业学生能力培养中的重点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一个完善的实践环境.对于开发类课程来说,一个理想的实验室更是可以起到强大的支持作用.根据教育技术的学科性质及教育技术学实验室在高校中的地位,课程开发实验室的功能不仅仅是支持本专业学生的实验教学,它还要能够支持其它师范类专业学生的实验教学;同时还要具有科研功能,支持相应的课程建设研究仁作.由此,笔者提出了教育技术学实验室建设的一个分实验模块—课程设计与开发实验中心,用以支持与课程设计开发有关的教学和科研任务

1 课程设计与开发实验中心的功能分析

结合AECT’94定义,教育技术有五大研究范畴即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而设计和开发的对象里面都包含一个重要的因素—教学系统,按照-I匕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002年版《教育技术学》里的描述,教学系统开发和课程开发具有相同的理论基础,都要依据学习理论、教学理论所提供的基本原理,可以将教学系统引中为课程,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在教育技术研究中同样具有核心的地位,针对教育技术人才培养来讲,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能力培养更是重中之重.一切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工作都包含在对课程的设计与开发里面,因为一个完整课程的成型都少不了这五个方面.设计与开发技能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除了一定的课程设计理论的讲授外,锻炼实际动手能力也应成为教学计划的一部分.

参照教育部高等学校实验教学指导委员会倡导的建设具有产学研功能的高校实验室的思想,结合本学科性质和教育技术学实验室在高校实验室建设中的地位,笔者认为,课程设计与开发实验中心应该具有四大主要功能:支持教育技术研究人员进行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开发、支持教育技术专业学生进行课程设计实验、支持师范类学生教学技能实验、支持学校开展精品课程建设.实现了这四大功能,才能真正实现教育技术实验室在高校实验室中应该发挥的作用,完成对本校教育技术学科发展的支持作用.在研究过程中,笔者还对西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等六所国内开办教育技术专业较早的师范类院校的实验室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发现这五所高校都设置了与课程设计相关的实验项日,成立了相关的配套设施,但功能不完善,除了华中师范大学成立了专门的教育技术课程设计实验室外,其它学校都将这些实验项目安排在微格教学实验室进行,目标定位在对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上,基本没有体现科研这一功能.综合以上分析,笔者将与课程设计有关的实验室统一命名为课程设计与开发实验中心,包括两个模块:课程设计与开发实验室、数字化微格教学实验室.

2 模块系统分析

2.1课程设计与开发实验室

该分实验室土要具有两大功能:为教育技术人员进行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开发提供环境;为教育技术专业学生进行课程设计实验提供实践环境.

作为一门迅速“发展”起来的学科,当人们看到教育技术专业教育呈现繁荣景象的同时,也发出了许多反思性的声音,其中最显著的问题就是专业设置方面的问题,如一些高校设置庞杂的教育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教育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老化和僵化;教育技术专业课程设置缺乏自身的特色等,这些问题不由得让我们感受到了高校教育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紧迫压力,这似乎成了目前各高校教育技术专业发展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脾005]2号)明确指出,高校课程建设要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重点;以加强教学基础条件建设与课程评估体系为保障;通过系统的课程建设,达到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分析文件精神,不难发现,课程建设不仅需要一个强大的师资队伍,更需要完善的教学基础设施做保障.因此,作为教育技术实验室一部分的课程设计与开发实验室必须具有支持教育技术人员进行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开发提供环境的功能。

该分实验室的另外一个功能就是为教育技术专业学生进行课程设计实验提供实践环境它可以为教育技术专业大部分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提供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实验环境,为教育技术专业学生学生提供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各类计算机应用竞赛提供学习、研究、实验、培训及参赛的实验环境,培养学生高水平实验能力.

参考华中师范大学对课程设计实验室的功能定位,该分实验室可以承担三方面的实验任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CAI课件设计与开发;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该实验室是一个教学与科研并重的实验室,不仅承担针对教育技术专业学生的课程设计教学任务,而且承担教育技术人员进行课程设计研究的任务,甚至可以利用这个环境开发一些可以投放市场的教学产品,真正实现实验室的产学研并进发展.

整个系统的组成要体现高度的资源共享性、充分的协作性,具备多媒体教学网的各种功能,方便教师进行个别化教学、小组教学和团体教学,各电脑终端连入校园资源中心和互联网.大致如下,硬件:多媒体计算机、服务器、防火墙等网络一设备;软件:操作系统、网络课程开发软件、课件开发软件、媒体素材处理软件等一系列课程开发所需的辅助应用软件.

2.2数字化微格实验室

微格教学是一种建立在现代教学理论和现代教学技术基础上系统培训师范生和在职教师基本技能的方法冈.随着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有效地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成为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育改革所关注的重点,于是数字化微格实验室就成为了教育技术学实验室建设的一部分. 数字化微格教学实验室承担教育技术专业的教学设计实验和师范专业的教育技能公共课教学,以及为相关的研究工作提供支持.针对教育技术学专业本专科层次学生,其毕业后很有可能走上初高中教学工作岗位,这就对他们的教学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能熟练地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学科教学当中去.通过微格实验室提供的教学模拟环境及先进的现场录播设备,学生可以直接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进而解决在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另外,微格实验室还支持相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工作,例如基于信息技术,对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论的研究;对基于信息技术教学的数字化评价的研究;基于课堂的网络教学研究;信息化教学的实验对比研究等.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利用实验室进行现代教学的研究工作,为师生提供把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机会,并且在实践活动中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精神.学生利用这块基地,进行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自己制作课件,自己使用课件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

为了推动高等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现在全国的高校都在开展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评比工作.网络精品课程建设都有教学录像这一栏目,如果只是一些讲授性的课程,就可以将课程直接安排在微格实验室进行.利用该实验室先进的录播设备,可以实现最佳的录制效果,满足国家精品课程对录象品质的高质量追求.另外,现在流行的课程教学录播设备都支持网络直播,而且可以同时进行多场景切换,均采用国际标准ASF流媒体文件格式,只要学生的终端接入了互连网,学生就可以通过IE浏览器和流媒体播放器直接观看.如上海卓越睿新电子有限公司研发和生产的SMART-PR全自动录播系统.当然,如果不是一些纯粹的讲授性课程,如电子技术实验、化学实验等一些需要在实验室进行的实验课程教学,微格实验室就需要配备一套便携式精品课程录播设备,工作人员将其带到教室或实验室进行现场录播,只要实验室接进了校园网,照样可以方便的实现精品课程输出,并且质量不减.如可以选用现代中庆公司生产的育港便携式精品课程工作站,该工作站具有两大突出功能:精品课程直播:将教师的多媒体课件、讲解实况、教室实况合成一个画面,同步压缩,同步网络传输,现场直播;精品课程实录:将精品课程的教师视频、学生视频、多媒体课件的VGA图像三流合一,录制成一个文件,供网络点播,或分别录制成二个文件供课后编辑.

系统大致组成:共分成两部分,微格教学室和控制室.微格教学室:各种教学媒体(白板、投影、视频展视仪、录像机、DVD机、多媒体计算机等)、一整套全自动录播系统等;控制室主要设备有:多媒体与网络教学控制平台、彩色四画面分割器、彩色电视机、视频切换器、录相机等.另外,再配备一套便携式精品课程工作站.

3 结束语

在参与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朱根宜教授主持的北京市教委重点建设课题《首都高校数字化教育技术实验室的系统分析与集成》的研究过程中,参考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的课程教学大纲要求以及对六所重点师范院校教育技术专业实验室建设情况的调研,笔者将教育技术实验室大致分成六大块.之所以将课程设计与开发实验中心独立分成一块,不仅仅是因为本专业现行课程体系具有不成熟、多样化、变化快的特点,更因为课程设计与开发能力培养在本专业人才技能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在教育技术助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教育技术专业人员如果不懂课程设计,不能熟练地将信息技术与课程和谱得整合起来,就不能称其为一名合格的教育技术人才,更不用谈去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在教育部倡导的建设具有一流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材等特点的示范课程的精神指引下,教育部2003年正式启动的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随着精品课程建设近几年在全国产生的良好示范效应,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事实上己成为引导高校课程建设的重要标准,这促使各高校将精品课程建设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于是作者就想到可以利用教育技术学科的资源优势,将微格实验室和课程设计与开发实验室统一划归为课程建设实验中心,把这个中心作为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基地,保证这项工作长期、系统、高效、高质量地进行下去.笔者希望通过对这个中心的系统分析,能够为各高校进行教育技术学实验室建设,以及有关课程建设方面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尽一个教育技术研究人员应尽的绵薄之力。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论文

2200元包审稿费和出版费

01) Y.H.Cheng,Y.Zou,L.Cheng,W.Liu,Effect of the Microstructure on the Properties of Ni-Pdeposits on Heat Transfer,Surface&Coatings Technology,doi:10.1016/j.surfcoat.2008.10.03902) YanHai Cheng,Yong Zou,Lin Cheng,Wen Liu,Effect of the microstructure on the anti-foulingproperty of the electroless Ni-P coating,Materials Letters,62(2008) 4283-428503) L.Cheng,T.Luan,W.Du,M.Xu,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by flow-induced vibration in heatexchangers,Int. J. Heat Mass Transfer,doi:10.1016/j.ijheatmasstransfer.2008.05.03704) Cheng lin,Xu mingtian,Wang liqiu,From Boltzmann transport equation to single phase lagging heat conduction,Int. J. Heat Mass Transfer,doi:10.1016/j.ijheatmasstransfer 2008.04.00405) Cheng lin,Xu mingtian,Wang liqiu,Single and dual phase lagging heat conduction models in moving media,ASME J. of Heat Transfer(In Press),200806) 程林,许明田,王立秋,单相滞热传导温度场的振动现象及其热力学基础,《科学通报》,2008,53(6):732-736。07) Y.H.Cheng,Y.Zou,L.cheng,W.Liu,Effect of complexing agents on properties of electrolessNi-P deposits,Materia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8,Vol.24,No.4,P:457-46008) WANG Xue-dong,LUAN Tao,CHENG Lin,XIAO Kun,Research of Boiler Combustion Regulation for Reducing NOx Emission and its Effect on Boiler Efficiency.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 Vol.16,No.3 270-276,2007.09) J.Fan, L.Q.Wang and L.Cheng,Forced Convection in Rectangular Micreochannels: Electrokinetic Effec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onlinear Science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Vol.8, No.3,2007,P:335-34510) J.Fan, L.Q.Wang and L.Cheng,Electrokinetic Effects on Flow and Heat Transfer in Parallel-Plate Microchannel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onlinear Science and NumercialSimulation.Vol.8, No.3,2007,P:359-37411) Liqiu Wang,Yuxiang Zhang,Lin Cheng,Magic microfluidic T-junctions: Valving andbubbling,Chaos, Solitons & Fractals 2.042,200712) Zheng, Jizhou;Cheng,Lin;Du,Wenjing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elastic tube bundles withcomponent mode synthesis method,《机械工程学报》,v43,n7,July,2007,p 202-20613) Luan,Tao;Cheng,Lin; Cao, Hongzhen; Qu, Yan Effects of heat sources on heat transfer ofaxially grooved heat pipe,Huagong Xuebao/Journal of 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China), v 58,n4,April,2007,p 848-85314) Liqiu Wang,Ophelia Pang,Lin Cheng,Bifurcation and stability of forced convection intightly colied ducts:stability Chaos, Solitons and Fractals 27(2006) P:991-100515) Cheng Lin, Yun Heming. The Optimized Analysis of Electronics Cooling by CFDMethods(ICNMM2006-96074).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anochannels, microchannels andminichannels. June 19-21, 2006. Limeric Ireland16) Yun Heming, Cheng Lin, Wang Liqiu and Chen Binjian. Numerical Computation of RoughnessEffects on Heat Transfer and Hyd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in Microchannels(ICNMM2006-96076).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anochannels, microchannels and minichannels.June 19-21, 2006. Limeric Ireland17) Yun Heming, Cheng Lin, Wang Liqiu and Zhang Shusheng.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Heat andFlow of Liquid Through Minichannels(ICNMM2006-96078).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Nanochannels, microchannels and minichannels. June 19-21, 2006. Limeric Ireland18) Yun,He-Ming;Cheng,Lin;Chen,Bao-Ming;Du,Wen-Jing Optimization analysis on the heatdissipation of electronic elements,Journal of Engineering Thermophsics,2006 Vol.27(3),P:496-49819) Yan Fayi,Cheng Lin,Numerical Algorithms for Virtual Visualization of Fluid Flow inPipeline System 2006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Informatics Sf-00036120) Liqiu Wang, Ophelia Pang, Lin Cheng, Bifurcation and stability of forced convection intightly coiled ducts: Multiplicity, Chaos, Solitions and Fractals 20(2005)337-35221) Qiu, Yan; Tian Mao-Cheng; Cheng, Lin; Niu, Wei-Ran; Theory of the reduction of fly-ashcarbon content in a circulating fluidized boiler and its applied research; Journal ofEngineering for Thermal Energy and Power, v24, n4n2005np369-37222) Heming Yun, Cheng Lin and Zhang Guiyu.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saving energy forChinese architecture and the utiliz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The 4th internationalconference on sustainable energy tecnologies, 2005: 664~669 (ISBN-7-112-07718-4)23) S.S.Zhang, Y.H.Cheng, L.Cheng,A Study on Vacuum Brazing Procedure of Plate HeatExchanger Materials Science Forum Vols 471-472,pp.640-643,200424) Tian Mao-Cheng,Cheng Lin,Lin Yi-Qing,Zhang Guan-Min,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bycrossflow-induced vibration,Heat Transf. Asian Res,2004 Vol 33(4) p:211-21825) Qiu Yan, Cheng Lin,The Research of Complex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by Fluid InducedVibration,Journal of Hydrodynamics,2003,Vol.12(1) Ser.B26) Cheng lin,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by fluid induced vibration Heat transfer2002,Proceeding of 12th international heat transfer conference,200227) Tian, Mao-Cheng; Cheng, Lin; Lin, Yi-Qing; Zhang, Guan-Mi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by crossflow induced vibration, Journal of Engineering Thermalphysics, v23,n1,2002,p6328) 云和明,程林,王立秋,流体变物性对细矩形通道流动和传热的影响,《工程热物理学报》 Vol.29, No.11,2008年11月29) 程林,换热设备中水垢的物相分析及与换热面的界面结合状态,第二十一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八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两岸船舶与海洋工程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2008.8,P:17-1930) 程延海,邹勇,程林,刘文,热交换器表面Ni-P镀层工艺对组织性能的影响, 功能材料,2008,Vol.39,No.5,P:799-80131) 杜文静,程林,田茂诚,朱新军,刘文,过热蒸汽型复合换热器传热与振动特性分析,《工程热物理学报》,2008年4月第四期,677-684。32) 曲燕,程林,Stefano Zinna,栾涛,Marco Marengo,环路热管地面试验平台的热设计,《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07年10月第五期,14-20。33) 云和明,程林,王立秋,曲燕,光滑矩形微通道液体单相流动和传热的数值研究.《工程热物理学报》No.28增刊,2007年6月34) 云和明,程林,王立秋,流体变物性对细矩形通道流动和传热的影响,中国工程热物理年会2007传热传质学论文集,编号073102。35) 郝玉振,程林,螺旋折流式换热器的直接设计方法,《压力容器》2007年三月刊。36)云和明,程林,王立秋,曲燕,光滑矩形微通道液体单相流动和传热的数值研究.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06传热传质学论文集, 南京: 611-616。37) 云和明,程林,陈宝明,杜文静,电子元件散热的优化分析,《工程热物理学报》,2006,Vol.27(3)38) 程林,栾涛,王立秋,张玉相,2-T型微通道气泡发生器可视化实验研究,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多项流学术会议论文集,2006-06607939) 朱新军,张树生,程林,机械传动远程实验系统,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Vol.25(7)40) 曲燕,栾涛,程林,放置倾角对轴向槽道热管传热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宇航学报,2006,Vol.27(3)41) 云和明,程林,陈宝明,杜文静,电子模块间距对其散热效果的影响,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2005-53023。42) 程林,田茂诚,张冠敏,一种复杂非线性传热元件的传热及污垢特征,《工程热物理学报》,2004Vol.25(1)。43) 程林,冷学礼,杜文静,基于降低污垢热组的复合强化传热研究,《工程热物理学报》,2003,Vol.24(3)44) 冷学礼,程林,杜文静,流体低速横掠振动圆管的传热特性研究,《工程热物理学报》,2003,Vol.24(2)45) 程林,田茂诚,张冠敏,邱燕,流体诱导振动强化传热的理论分析,《工程热物理学报》2002,Vol.23(3)46) 程林,田茂诚,张冠敏,邱燕,流体诱导振动强化传热的实验研究,《工程热物理学报》,2002,Vol.23(4)47) 陆国栋,周强泰,程林,田茂诚,梯形剖面圆形肋片管温度场的研究,《热能动力工程》,2002年9月第17卷48) 陆国栋,周强泰,程林,田茂诚,梯形剖面肋片管二维温度场的测定与分析,《汽轮机技术》,2002,44(6)49) 程林,田茂诚,林颐清,张冠敏,弹性管束汽—水换热器强化传热试验研究,《工程热物理学报》,2001,22(2):199-20250) 刘鉴民,程林,大型太阳能热水装置与燃油锅炉联合供热系统,《太阳能》,1999年第三期,第16页51) 田茂诚,程林,弹性管束型容积式热交换器的研究,《热能动力工程》,1999,14(3):173-17552) 程林,张梦珠,幂律流体绕流楔形物体时的层流边界层,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27(1):87-9153) 程林,陆煜,具有完整隔板的双向倾斜矩形封闭空腔内自然对流数值解,《太阳能学报》,1996,17(1):111-11254) 田茂诚,程林,沸腾炉旋风燃尽室的冷态及热态试验研究,《热能动力工程》,1996,11(6):398-40155) 程林,田茂诚,圆形管道内自由旋流衰减的理论分析,《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1996,10(6):673-67856) 王涛,程林,内管纵向敷肋时套管式换热器传热研究,《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1996,11(6):707-71157) 田茂诚,程林,沸腾悬浮两级燃烧可行性分析及实验研究方法,《山东能源》,1994年第二期,4-7页58) 杨培毅,程林,汽车余热空调的研究现状,《流体工程》,1993,21(6):54-5959) 程林,裘裂钧,大面积厂房间歇供暖的地面吸热问题,山东工业大学学报,1992,22(3):60-66等70余篇

国际金融危机传导机制研究论文

当前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是二战结束以来资本主义史上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机,这一点,最近国际经济评论界已有共识。以至一向以鼓吹经济自由主义著称的诺贝尔奖金得主萨缪尔森最近也对西方领导人发出严肃警告: ”这场经济动荡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段历史时期中前所未有的,它使重要政治领导人及其经济学家们毫无思想准备。他们几乎已经不知所措。正如所有严重的经济动荡所带来的后果一样,这场经济动荡所造成的后果也必然是社会性政治性后果。所有这一切意味着,我们所面临的已不再是少数国家或某一地区的孤立的问题了。日本、亚洲其他国家、拉丁美洲和前苏联集团的经济都在放慢增长速度或陷入衰退。这些地区加在一起,占了全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将近一半。除非它们的经济衰退被制止,否则崩溃局面将自行蔓延。“ 一位德国银行家最近也指出:”如果美国倒了,欧洲也会跟着倒下去。现在的情况与20年代末在美国和世界发生的情况的相似之处太多了。有一个共同点是:股市在有时出现引人注目的技术性反弹后又一再下跌。一个不同点是:这一次,金融货币投机到了极没有节制的地步。“(《参考资料》9月16日) 更深刻地观察,我们可以认为这次危机乃是50年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矛盾的一次集中爆发,将引起全球经济政治的深刻结构改组和政治变动,将导致美国世界霸主地位的最终倾覆。 四 如果以10~30年发展趋势的观点作中程展望,我认为未来世界极可能陷入多区域的战乱局面。从苏联崩溃到冷战结束以后,世界局面一度成为美国一极主导的局面,并没有实现”多极化“。但是,这种一极化需要非常强大的能够控制主导世界经济的资本力量来支撑。美国虽然是最强大的世界资本主义帝国,目前却也没有这种力量。因此这种一极化的局面,是支撑不久的,必将被打破。打破之后的世界局面,只能是各国、各利益集团根据自身利益自行其是的无极化的动荡纷乱世局。 这种前景,在不远的时期即将出现。 1.东亚以日本为中心的日元区; 2.欧陆以德国为中心的马克区; 3.美元将不再居于世界货币地位,仅作为区域性货币从而形成美元区。宫泽说,这将是世界经济中一个极其重大的变局。 六 但是,这种局面的发生,将意味着,美元不再作为世界货币,即不再作为世界贸易的主要结算工具和储备工具。对美国自身来说,这将意味着其巨大的外部债务和国际收支逆差,不再能以美元作为结算手段而支付。 如果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观点看,美国作为巨大国际债务国,在国际金融中实际早已处于存在最大坏帐、呆帐(末清偿债务)的不良金融国家的地位,是国际中一个最大泡沫经济的寄生体。 一旦美元不再作为世界货币,也就是美国不再作为掌有世界货币发行权的世界银行国家,其表面庞大而骨子里虚弱的金融地位即将现形。这一前景对是美国是一个恶梦。实际上,自90年代以来,美国在全球所进行的一系列战略调整,从打海湾战争到以”对冲基金“为金融突击力量发动东南亚金融危机,都是为了阻止这种天下三分的局面发生。在实施这种战略时,美国一直在有效地利用两种国际金融工具和一种意识形态工具。 这两种金融工具就是: (1)表现为对冲基金(hedge fund)的庞大跨国金融游资 (2)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这两种金融工具的背后决策者,是美国的联邦储备委员会。财政部和国会。而其所运用的意识形态工具就是弗里德曼、萨缪尔森——萨克森主张放任金融资本的全球自由化,不受任何政府力量控制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意识形态。

给你现成的资料终归有限,你可以去查看各方经济学家对该问题的分析,集百家之长就是你的,另外,你还可以形成独立见解,这就是素质。

2008年全面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正在演变成全球性的实体经济危机,我国已达1.4万亿的出口市场立刻受到严重影响,预期增速同比将下降12%个百分点以上。为应对金融危机,我国在近期将出台涉及钢铁、汽车、造船、石化、轻工、纺织、有色金属、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房地产等十大产业的的振兴规划。我认为,出台“十大产业振兴规划”是自我国80年代末以来撤消了冶金部、机械部等政府产业部门之后,第一次把产业发展规划重新放到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这将对我国这十大产业的发展前景产生重大的积极影响。但不可回避的是,从已经出台的振兴规划草案来看,还有两处硬伤:一是十大产业规划中的“轻工产业”,明显带有计划经济体制的色彩,按照“一轻”、“二轻”的行政式行业划分来规划产业振兴政策,显然不符合产业发展规律。在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制造业中,快速消费品的生产和耐用消费品的生产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产业领域,有着截然不同的产业组织模式和市场规律,那么为什么要沿用计划体制下的“轻工”分类来做新时期的产业规划呢?二是产业“振兴规划”中“振兴”两字太土太旧,不能反映新时期、现阶段的产业规划的核心价值和发展取向。日本在四十年前、美国在二十年前都曾提出过相当系统、有效的产业振兴计划和相关法律。我国的产业振兴也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年。那么近日再提产业“振兴”,与以往有何不同?标题中关键词的简单重复,显然意味着规划者还没能真正掌握今日规划与往日规划的不同之要诣。我认为,今日产业规划,必须用“产业主导权”来统领。我国企业的产业主导权孱弱,由来已久。改革开放之初,我国企业刚刚开始融入国际市场,只能进行“三来一补”等最初级的加工贸易,当时还没有产业主导权的概念,或者说还无暇顾及。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出口产品结构逐渐升级,从以打火机、纺织品为主向机电产品、高技术产品为主过渡。在这个阶段,我国企业开始“亲身”感受到全球产业主导权的重要性——不论是对外部需求的过度依赖、国际分工的低层次,还是企业平均利润的越来越低,都可以归结为“产业主导权”的缺失。缺少主导权,中国企业就只能为跨国公司贴牌生产;缺少主导权,中国企业就只能被限制于低利润的市场或渠道;缺少主导权,中国企业就没有获得金融支持和资本运作的机会;缺少主导权,中国企业就只能被动地接受国外技术标准,购买国外企业的专利……虽然我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提高了,但却未能相应的高利润,一旦外部需求萎缩,最先遭殃的就是我国的企业。这次全球金融风暴对我国出口产业的巨大冲击,再一次证明了产业主导权的缺失是我国产业发展的软肋。长城所长期关注着产业主导权问题。我认为,产业主导权包括市场主导权、资本主导权、技术主导权这三方面内容。其中市场主导权包括工业产品的价格主导权与消费品的品牌主导权;资本主导权包括货币主导权、资本运作的主导权;技术主导权包括自主创新能力、知识产权转移、技术联盟等方面的内容。而技术主导权又决定着市场主导权、资本主导权的获取,它是产业主导权核心内容。我认为,这次推出的产业规划应把核心指导思想和根本目标建立在“获取中国企业的全球产业主导权”上来。以全球产业主导权争夺为核心,国家产业振兴规划应该在以下四个方面提出明确的指引:首先,这次产业振兴的方向是什么。在这十大产业的当前基础上,简单的扩大市场需求,是不可能达到“振兴”的目的的。只有转变当前的产业发展路径,发展新的产业发展路径和模式,走自主创新的道路,走领导全球产业发展方向的道路,才能从根本上振兴十大产业。其次,产业振兴的目标是什么。如果将扩大内需、缓解就业率不断下滑为目的,那只能起到短期效应,也无法从长期上促进这十大产业的振兴。在振兴方向上,我们应该遵循温总理与2008年12月27日视察中关村科技园区时提出的“三结合”,并作为制定振兴规划的指引,也就是“克服眼前的困难同保持经济长远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治标与治本结合起来,科技与经济结合起来”。再次,出产业振兴的主体应该是谁。十大产业中,钢铁、汽车、造船、石化、纺织、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产业都是国有大型企业相当集中的领域。产业振兴规划不应演变为扶持国有企业垄断地位的政策。在规划中,应明确提出鼓励民营企业发展,提高其产业比重,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民营企业去国际市场上竞争,争夺产业主导权。最后,产业振兴的关键措施是什么。如果仅仅将已经讲了多年的“加强技术改造”、“加强研发力度”、“提供专项资金支持”拿出来再讲一遍,恐怕对产业的振兴和企业的操作不会有何实质性的促进。振兴规划公布前,应投入精力研究出台什么样的政策,才能为中国企业争夺全球产业主导权创造良好的氛围。具体的来讲,振兴规划必须着眼于发展新的产业发展路径和模式,从技术主导权入手,推出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具体办法,建立符合中国实际的可以操作的企业间技术转移平台、技术联盟,促进中国企业的技术主导权获取。同时,要通过四维价值链分析,研究产业发展的内外部影响因素,在不同产业领域推出有针对性的产业政策,在国际商品价格、品牌建设等领域保护和扶持重点企业的发展,从而争夺国际市场主导权。第三,要继续稳定人民币的币值,不能因短时间的出口受阻就压低人民币汇率,要从货币主导权的高度稳定人民币的远期预期,进而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同时,鼓励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参与国际并购,利用全球金融危机的机会迅速扩大全球市场占有率,建立企业的资本主导权。当然,并购的前提应该是对并购对象的详细调研和成本、价值分析。

作为国际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行业性的就业冲击同样不可避免。中国金融行业处于全球金融危机的最前沿,所受到的就业冲击最直接也最严重。与国际贸易相关的行业就业也会受到巨大的冲击。由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衰退导致进口需求降低,从而导致了我国外贸行业的萎缩并引发就业需求大幅下降。由于全球金融市场的紧密联系,中国的金融体系也在经受考验。尽管中国资本市场并没有完全开放,存在“防火墙”的保护,但是金融危机对中国的金融市场、资本市场的负面影响不可回避。而且,因为次贷危机已经影响到全球的实体经济领域,这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越来越大。金融危机急速冲击就业市场 作为国际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行业性的就业冲击同样不可避免。中国金融行业处于全球金融危机的最前沿,所受到的就业冲击最直接也最严重。与国际贸易相关的行业就业也会受到巨大的冲击。由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衰退导致进口需求降低,从而导致了我国外贸行业的萎缩并引发就业需求大幅下降。 国家统计局日前国民经济运行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9%,比上年同期回落2.3个百分点。如果这种局面持续发展,金融危机引发的实体经济动荡会大大影响我国就业的增长空间。 大学生就业属于新的增量就业,因此,宏观与微观经济环境变化对其影响很大。从某种程度上说,大学毕业生成为企业应对外部环境的“雇佣调节器”。这场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危机带来的全球经济滑坡导致消费需求下降,投资需求萎缩,从而引起对新增劳动力需求的大幅减少,企业的首要决策是降低增量就业。 同时,为有效应对外部快速变化的环境,企业也在不断地计算现有人员工作时间与新增人员替代选择的成本收益关系,这也会降低增量就业。在我国,金融行业、外贸行业、与出口相关的制造业受到巨大冲击而降低对新增人员的需求,因此,大学毕业生将会成为受冲击最大的就业群体。 提振就业需求根本在扩大经济需求 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我国确定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10项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等。根据初步匡算,实施上述工程建设,到2010年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 与此同时,国家提高纺织品、服装、玩具等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退税率和提高抗艾滋病药物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退税率。这次税率调整涉及3486项商品,大约占海关税则中全部商品总数的25.8%。这次调整对于我国受外需影响较大的珠三角、浙江等地区的中小企业将是一个巨大帮助,有助于减轻出口企业面临的经营压力,对提高企业出口竞争力有积极作用。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