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民宿经营与提升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民宿经营与提升研究论文

经营好民宿需要根据民宿自身定位和对应客户群体来,以及良好的服务层次来服务客户,具体如下:

1、民宿所经营的是小众的相对市场,不可能满足、适合所有的人,经营者必须有自己的方向与坚持,以满足您所想要接待的人为要求,用良好的理念作为经营的基本原则,然后用心经营。

2、符合当地环境氛围的建筑,具特色且吸引人的建筑,再加上优美的自然景观,绝对是魅力民宿的基本条件。

3、优质的民宿经营者必须了解所拥有的环境和空间可以容纳多少人是舒适的;另外,更必须知道所有的工作人员到底可以服务多少的客人,才能创造出更高的满意度和质量。

4、坚持良好的特色与风格,选对合适的客人,才更能创造民宿本身的魅力与价值。

注意事项:

1、一个好的民宿经营者,必须对当地投入更多的关怀;对地方的资源要充分地了解,才能扮演好民宿经营者的角色。

2、除了对当地有清楚的认知外,更必须清楚都会人士的需求。贴心的服务、舒适的空间和美好的环境,将是民宿经营的基本条件。充实自己,营造更美好的小区、更是民宿经营者必须努力的方向。

扩展资料:

对于如今民宿服务质量的问题,新行业标准还提出“旅游民宿评定实行退出机制,经营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况的将取消星级”。其中包括:发生相关违法违规事件;出现卫生、安全、消防等责任事故;发生重大有效投诉;发生私自设置摄像头侵犯游客隐私等造成社会恶劣影响的其他事件;日常运营管理达不到或不符合相应星级标准要求。这需要多部门联合执法。

对于城镇民宿和乡村民宿如何实现差别监管和服务,在具体的落实过程中,还需要各地不断探索。对于民宿的监管,应参考目前对酒店行业的管理,同时还要考虑一地实际情况。

参考资料来源:

人民网-城市民宿 如何才能好而美(经济聚焦)

T 威胁 (1)客源市场狭隘与主题创新低是民宿发展最大的威胁: 到达民宿的交通条件差、民宿知名度低和品牌名声低导致客源少,如何让更多的人发现民宿的存在与长期吸引吸引旅客的到来是第一大问题。其次就是民宿缺乏自己个性设计,习惯模范台湾或者国外一些出名的案例。民宿应当有当地文化的元素与情怀,如何将自己民宿打造出独有一番情怀来吸引顾客是第二大问题。 (2)政策、监管制度不完善: 由于相关政策未能及时跟进,民宿经营涉嫌“住改商”、存在安全隐患、扰民、未经许可非法经营等触碰现有政策红线的民宿经营纠纷在各地不断出现。民宿的界定及管理都缺乏明确的操作办法造成民宿经营者无据可循,政府管理缺乏有力手段。 (3)建设不当使生态环境面临严峻考验: 民宿建设与经营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民宿经济的迅猛发展,成功带动了地区自然资源的大力开发,建设及经营过程中将产生污水、垃圾等问题,处理不当会对地区的自然环境带来潜在的威胁,有可能导致环境质量的退化、水土流失、水体污染等生态问题。 (4)民宿产品品质待升级: 民宿产品同质化程度高。在民宿游蔚然成风的今天,大量经营者的涌入加剧了民宿产品的同质化。“千店一面”仍是民宿最普遍的写照,民宿除了满足基本的吃饭、睡觉功能外,在个性化、特色化方面并不耀眼,乡野、风俗、乡情、文化等要素无法做到有效融合。 (5)缺乏专业运营管理体系: 大多民宿经营者属于“单打独斗”的情况,缺少专业化运营团队在民宿品牌打造、营销宣传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且地方民宿多呈现小而散的发展趋势,经营者在营销推广中多各自为政,宣传推广势单力薄,难以提升民宿品牌知名度,造成民宿在投入大量建设成本后,因为运营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只能“等客上门”,最后以经营惨淡收场。

莫干山民宿经营与管理的论文

不能,不能直接写名字。你可以直接以莫干山民宿景点为题写论文。写论文之前你应该首先应该先要全方位的了解这个景点,毕竟你如果对这个景点都不甚了解,那你写出来的论文价值就可想而知了,肯定不会太高,如果有条件可以亲自去这个景点走一遭,没有用过就没有发言权嘛,把这个旅游景点能提供的所有服务都体验一下,做到心中有数,可以再与你去过的其他的景点或者同类别中较出色的旅游景点相对比,这样就能有一个比较直观的印象了。查找此旅游景点的其他评价信息,对自己有个参考,查找相关的论文信息。

经营民宿为主题的论文

原标题:吾心安处是归乡

——甘肃民宿业发展观察

“坐在一片李广杏树下,远处鸣沙山、月牙泉在月光下显得诗意而又神秘。和三五好友对酌几盏桃花酒,你可曾想到,在大西北的深处也能有这么一处静谧的所在!”

不久前,江西游客孔金霞发出的敦煌民宿照片刷爆了朋友圈。

这个获得极高评价的民宿,就是敦煌的抱璞庄园。

民宿——乡村 旅游 的逆袭之路

曾几何时,喝茶、打牌、吃野菜,是甘肃每个 旅游 景区旁边村子的标配。“大盘鸡、黄河鲤鱼、手抓羊肉,走到哪里都是这老三样。”游客的“吐槽”,道出了我省乡村 旅游 建设同质化严重、开发和创新不足等尴尬。

“甘肃文化 旅游 资源独特,且具有庞大的消费市场,在发展乡村民宿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潜力。但是,多年来,甘肃乡村民宿开发经营销售一直比较滞后。”西北师范大学 旅游 学院院长把多勋说。

要突破就要有创新。通过创新,黄河驿窑洞康养民宿将古老黄河文化与现代 科技 相结合,使越来越多的甘肃乡村脱下了老旧的外衣,穿上了 时尚 的新装。

黄河驿窑洞康养民宿在距离兰州市38公里的榆中县小康营乡浪街村。它以传统窑洞特色为基底,融合当地黄河文化元素,并在现代美学设计理念加持下,打造出一处“诗与远方”兼具的游憩之地。该民宿项目规划建设108孔窑洞,目前已建成运营10孔窑洞和一座二层民居民宿。“五一”假期,10孔窑洞的28个床位被抢订一空,且每到周末也是“洞”无虚席。

走进黄河驿窑洞康养民宿,古朴典雅的内置陈设、文化气息十足的创意装饰、整洁美好的住宿环境等,为住宿者营造了一处舒适安逸的下榻之地。现代美学颜值与传统文化兼具,瞬间就抓住了旅客的视线。

黄河驿窑洞康养民宿还被赋予了 科技 的力量。项目建设及运营方甘肃省工业与民用建筑设计院院长王强介绍,黄河驿窑洞康养民宿已经获得了绿聚能居—— 健康 超低能耗建筑质量标识。“所谓绿聚能居,就是利用装配式、低能耗建筑技术,解决北方冬季乡村取暖的顽疾,并让室内充满负氧离子,让住宿者体验到空间舒适、空气清新、环境安静、光照良好的休憩环境。”

“我们还推出了采摘体验、五音 养生 、农业研学等充满乡土气息的特色活动,让游客获得吃、住、娱全方位优质服务。”王强说。

民宿——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枣社壹号民宿位于永靖县太极镇大川村,距兰州市约一个小时车程。太极镇大川村黄河穿流而过,两岸枣树成林,民宿星罗棋布。

与如今的火热相比,两年前的太极镇却是另一番模样。虽然位于黄河三峡大景区里,但当地能享受到 旅游 经济带来的好处并不多,民宿多年来停留在低端农家乐层面。同时,作为水源保护地,太极镇不允许有产生污染的产业,农民一年的开销只能靠耕作和半年的农家乐经营来维持。

“近年来,游客需求不断提高,以前的经营模式已经过时,需要改革创新寻求新的盈利点。”认识到这一点后,徐燕开始多方接洽。在村委会、县文旅局的大力支持下,枣园壹号宣告诞生。

枣园壹号选址大川村七社,由村里提供建设用地,县上补助20万元,徐燕自筹50万元建设。主要是对原有的房屋和院落进行彻底改造,室内采用竹制、芦苇的民宿风格高档装修,陈设全部采用高档榆木家具,院内保留原有枣树,并修建了园路并铺石,围栏更换为木质景观围栏。

徐燕认为,新建的农舍与当地自然、人文环境浑然一体,通过旧物利用和空间设计,满足了中高端人群的休闲度假需求。

2020年9月营业的枣园壹号,为永靖县开启了一个新的产业——民宿,许多村民纷纷效仿。随着中高端消费群体中逆城市化生活方式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城市周边的休闲民宿来度假。在民宿的带动下,大川村七社农房的租金翻了一倍,以前40、60元一间的小房间再无踪影。当地村民除了房租收入,有的还在民宿干起了服务员。此外,村民栽种的蔬菜和水果,每年都会以略微高出市场的价格供应给民宿。

“整个民宿产业发展中,当地政府一直扮演着积极的角色。”徐燕说。永靖县政府认定精品民宿是乡村休闲 旅游 的发展方向之一,在旧屋改造上给予了相对宽松的政策,并提供资金补助。同时,永靖县利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契机,高规划严要求,通过招商引资,将枣园及枣园新村内的原有农家乐、道路、山体、水体、鱼塘、农田、景观等进行整体提升改造,将其打造成最美乡村。

投资者、村民、当地政府,多方要素的有效组合,使永靖县民宿成为乡村创新发展的出色范本。

打造独一无二的精品民宿

为了加快我省民宿发展,省文旅厅多方发力。今年3月,省文化和 旅游 厅与中国经济信息社共同发布了《中国·甘肃乡村 旅游 发展指数报告(2020)》,报告全方位分析了2020年甘肃乡村 旅游 市场消费情况,给出了合理建议,为各地发展乡村 旅游 指明了方向。

4月,省文旅厅与携程集团在兰州举行座谈会,双方就如何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合作开发甘肃乡村 旅游 进行了深入交流,达成了创新发展、合作共赢的一系列共识。

省文旅厅厅长陈卫中表示,要深入研究乡村振兴战略。瞄准国家政策,用好项目资金,摸清乡村 旅游 增长点,在农村产业链上发挥政府作用,履行企业责任,带动农民致富。同时,处理好“筑巢”和“引凤”的关系。在发展观念上变“投资拉动、筑巢等客”为“消费引领、产品驱动”,也就是先“引凤”后“筑巢”,通过铁路、航空等政企合作模式先把游客引进来、消费带起来,以市场倒逼 旅游 产品创新、营商环境改善,逐步解决甘肃 旅游 “旺丁不旺财”的问题。

陈卫中说:“要敢于做创意精品项目和标杆样板工程。突出兰州什川梨园、河西走廊,做热省会兰州和甘青大环线的乡村 旅游 ,在甘南扎尕那沿着‘洛克之路’创新打造新颖独特、全国独一无二的精品民宿,从而为全省作出表率、趟开路子,带动各地高品质、高效益开发乡村 旅游 ,吸引国内外高端游客。”

今年2月召开的全省文化和 旅游 局长会上,省文旅厅要求着眼甘肃乡村之美,创建一批全国乡村 旅游 重点村镇,培育全国乡村 旅游 示范区,其中国家4A级乡村 旅游 景区或度假区将达到3个,3A级将达到20个,同时还要培育精品民宿60家,打造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精品民宿集聚带1-2个,加快建设西部知名乡村 旅游 目的地。

把多勋认为,甘肃民宿发展从初创到规模、从业态到模式、从产品到产业一路走来,可以说是甘肃 旅游 标志性成果之一。甘肃自然和人文资源极具典型性,希望乡村 旅游 业和民宿业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和乡村振兴大业,紧扣山地 旅游 主题,凝聚全体会员的智慧和力量,共同走出一条甘肃特色的乡村 旅游 和民宿发展之路。

T 威胁 (1)客源市场狭隘与主题创新低是民宿发展最大的威胁: 到达民宿的交通条件差、民宿知名度低和品牌名声低导致客源少,如何让更多的人发现民宿的存在与长期吸引吸引旅客的到来是第一大问题。其次就是民宿缺乏自己个性设计,习惯模范台湾或者国外一些出名的案例。民宿应当有当地文化的元素与情怀,如何将自己民宿打造出独有一番情怀来吸引顾客是第二大问题。 (2)政策、监管制度不完善: 由于相关政策未能及时跟进,民宿经营涉嫌“住改商”、存在安全隐患、扰民、未经许可非法经营等触碰现有政策红线的民宿经营纠纷在各地不断出现。民宿的界定及管理都缺乏明确的操作办法造成民宿经营者无据可循,政府管理缺乏有力手段。 (3)建设不当使生态环境面临严峻考验: 民宿建设与经营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民宿经济的迅猛发展,成功带动了地区自然资源的大力开发,建设及经营过程中将产生污水、垃圾等问题,处理不当会对地区的自然环境带来潜在的威胁,有可能导致环境质量的退化、水土流失、水体污染等生态问题。 (4)民宿产品品质待升级: 民宿产品同质化程度高。在民宿游蔚然成风的今天,大量经营者的涌入加剧了民宿产品的同质化。“千店一面”仍是民宿最普遍的写照,民宿除了满足基本的吃饭、睡觉功能外,在个性化、特色化方面并不耀眼,乡野、风俗、乡情、文化等要素无法做到有效融合。 (5)缺乏专业运营管理体系: 大多民宿经营者属于“单打独斗”的情况,缺少专业化运营团队在民宿品牌打造、营销宣传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且地方民宿多呈现小而散的发展趋势,经营者在营销推广中多各自为政,宣传推广势单力薄,难以提升民宿品牌知名度,造成民宿在投入大量建设成本后,因为运营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只能“等客上门”,最后以经营惨淡收场。

一、民宿是什么民宿的概念出现至少可以追溯至半个世纪以前,一般认为现代民宿起源于西欧,英国西南部与中部人口较稀疏的农家,为了增加收入开始出现家庭式的招待,即最早期的民宿。在英国,它被叫做B&B(Bed and Breakfast);在日本它被叫做民宿みんしゅく;在中国台湾,它被叫做民宿客栈。在台湾、日本等地,对民宿的定义有严格的限定。狭义的民宿强调主人文化,强调类似“回到家”这样一种温馨感觉,认为民宿并不是一种主业,而是主人利用自有空闲房屋,提供给游客当地文化与自然生态等乡野体验的场所,是不需要专业运营的。对于民宿是什么的问题,在“民宿标准”这一文件中有明确的表述,“旅游民宿——利用当地闲置资源,民宿主人参与接待,为游客提供体验当地自然、文化与生产生活方式的小型住宿设施。”这里,我们重点关注三个关键词,民宿前的“旅游”二字、“民宿主人”、“住宿设施”。首先,民宿应该是旅游语境下的民宿;其次,民宿要有主人文化,但“民宿标准”中却将民宿主人的含义扩展了,按照3.2款中的表述理解,主人不一定是农宅、房屋本身的主人,而是民宿业主或经营管理者,这一点对于下一阶段鼓励发展民宿的用意显而易见,但就法条本身表述的“模棱两可”则有些啼笑皆非;第三点,该文件将民宿归为一种住宿设施,但我认为这是不恰当的,民宿的产品属性是与生俱来的。笔者认为在现代商业化社会中出现并不断演变的“民宿”,实际是一种扩大化的度假住宿产品,甚至可以近似理解为一定程度上“民宿化”了的精品酒店、旅馆,它突破了民宿主这一先天限定,不局限于民宿主人自营、也不限于自有房屋,但保留了“回家、返乡”这样一种回归的精神追求,笔者试图探讨的民宿是一种非标准化的度假住宿产品,这一点与“民宿标准”中的表述是基本一致的。二、为什么民宿在近三年间快速兴起(1)五位一体顶层设计下的宏观政策引导国内民宿于2014至2015年间迅速兴起,尤其在十八大以后,国家提出五位一体顶层战略设计,把生态建设、乡土文明的重要性提升到新的历史高度。出自2013年12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的会议文件的一句“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几乎精准的概况了民宿产品的全部精神内核,从目前的市场现状看,最成功的民宿品牌有相当大的比例在乡村,十三五开始国家从上至下尤其重视以创新手段引导乡村发展,民宿作为乡村记忆、乡村情感、乡村愿景的切实载体,恰逢其时。(2)消费升级之后反向催生新的产品需求目前,旅游度假为代表的服务性产业经过数十年的蓬勃发展,广大中、上层社会群体的旅游消费习惯发生变化,逐渐抛弃星级酒店和低端农家乐这样两级产品,寻找不同的旅游体验感受。这一现象尤其集中于一、二线城市的有闲中产阶级群体,这些人生活条件优越,希望通过轻旅游、微度假,在时间成本不高的前提下获得精致的消费体验,民宿就是这样一种解决消费群体现实需求的产品,导致了以民宿或者主题精品酒店为代表的新型旅游度假产品迅速爆发。(3)双创语境下,以中、小型企业为代表的社会资本快速进入非标住宿是一个市场空缺巨大的漏斗形行业,进入门槛低、口径大、模式灵活,乡村建设热潮来临,很多企业和资本开始关注,这是由资本的逐利性决定的。开发商在瞄准农村大量闲置房屋的同时,却发现宅基地无法买卖,很多租赁改建型的民宿产品便在这样的夹缝里迅速萌芽。在非标准住宿这样一个细分行业中,大型企业转型做深较为困难,所以很多互联网企业、小型公司甚至创业公司很快占据市场,这些小体量的公司一般有很强的模式更新代谢能力,会客观助推这个行业往良性方向发展完善。(4)民宿的强品牌性决定了发展初期的产业爆发力民宿热潮之前,我国经历了两轮农村改造建设热潮——新农村、美丽乡村,但这两轮当中突出的问题是重口号、轻内容,重单体、轻产业,乡村发展缺乏经济产业支撑。而想要迈出从空壳到产业这一步,品牌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了,比如莫干山洋家乐风、比如浙江特色小镇风、比如艺术家乡建风。因为品牌是精神食粮,能把产业喂饱,给产品讲故事,帮产品做内容。这样一比较,老百姓自发做起来的经营门类多是品质极差的农家客栈、农家院餐饮,虽然在模式上这些农家乐和现如今的民宿并没有颠覆性的差别,但是在本质上,精品民宿酒店对农家乐等产品形态做了精神层面的革新,通过软、硬件的提升达成了产品理念与认知升级的目的。三、民宿将何去何从?(1)市场热度会不断升温,驶入红海后的民宿利润空间将不复存在国家从上到下对于乡村建设、民宿产业的热度持续升温,从经济学角度讲供过于求的情况会很快出现,但残酷的市场竞争不但不会降低经营成本,反而由于民宿本身的产品特殊性以及越来越多非专业运营团队的介入,会对这一行业的成本控制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与标准化的酒店项目类似,除了投资成本,单体民宿项目的成本主要来自运营层面的人工、物耗、能耗三大方面,粗算的话,这三项大致占去了营收的一半,此外还有物业租金(浮动较大,在一、二线城市甚至可以高达20%以上)、维护维修费用和日常消耗等。同时,不可回避的是,民宿项目为了提升入住率因而亲密拥抱OTA平台之后拱手交出的10%-15%左右的佣金,这在民宿本已狭窄的利润空间里又是一击。对渠道的过分依赖,同时又不能很好拓宽自身的盈利视野、增加二销或产品附加值,民宿行业在驶入红海之后,首先在成本端将面临利润空间近乎完全被挤占的窘境。(2)监管收紧之后准入门槛提高即便利润空间狭小,但因为在风口之上,仍有试图短期攫利者络绎不绝的步入民宿的金字塔陷阱,而忽视了这一盈利模式本身的阶段性和政策风险,全国热炒背景下产品的打磨与建构周期被极大压缩,能否在很短的周期里一步登天是很现实的问题。对于政策风险,最典型的一个想象空间是对金宿、银宿的进一步细分,同时配合奖励、处罚措施的严格执行。类似近年北京把京牌以外共享汽车和黑车一刀切掉的做法,话语权回归政府似乎是野蛮生长之后不可回避的必然阶段。(3)适应更多商业场景的标准细则会不断推出,对民宿产品的专业性要求不断提高按照“民宿标准”文件的理解,民宿并不是一个非营利性的情怀作品,国家俨然已经将其当做一种可以撬动地方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门类,这就对于民宿在不同商业场景中的应用提出了更高要求。以近几年伴随民宿发展迅速受到热捧的民宿股权众筹为例,在这一细分行业中,非专业人士往往关注点集中于项目的内容本身,而忽视了项目背后反映的商业潜力。从本质上讲,民宿的众筹与其他类型产品的众筹并没有太大差别,属于一种小众的投资选择行为。而在这种投资发生之前,首先要做的一项专业工作就是对民宿项目进行估值评定,看一个项目是否有投资价值、未来的增长潜力,从而判断投资风险与获益水平。不过,民宿估值是个大命题,涉及与项目相关的方方面面,比如交通区位、占地规模、建筑面积、客房数量、房价、装修投资、运营情况(入住率、利润率、成本率等)、投资回收预测、品牌增值预期、管理团队价值等。这里的每一项几乎都可以独立为一门科学,所以民宿看似简单,其背后的跨界专业性要求却在伴随行业发展不断攀高。

中国民宿发展与研究论文

民宿行业主要品牌:目前中国民宿行业主要品牌有松赞绿谷、山里寒舍、浮云牧场、过云山居、花间堂、原舍、西坡、不负艺术、山水间、喜悦秘境等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国内旅游人数及收入情况、中国在线短租用户规模、中国在线民宿市场交易规模、中国在线民宿房东规模、中国民宿房源总量、中国在线民宿房源数量

疫情期间在线民宿市场有所下滑,疫情后时代将迎来增长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高速发展,2019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分别达到60.6亿和6.63万亿,分别同比增长9%和11%。受疫情影响,国内旅游业受到重创,2020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分别下滑到28.79亿和2.23万亿。

得益于我国旅游业迅速发展,在线民宿市场也发展迅猛。2019年我国在线短租用户和在线民宿市场交易规模分别达到2.28亿人和209.4亿元,同比增长55 %和64%。同样受疫情影响,2020年我国在线短租用户和在线民宿市场交易规模分别下滑至1.82亿人和125.8亿元。随着疫情得到控制以及乡村民宿的大力发展,2021年我国在线民宿市场交易规模有望上升至201.3亿元,回到疫情前水平。

疫情期间在线民宿供给逆势增长

在消费市场低迷的情况下,疫情期间民宿供给端却高速增长。根据中国旅游与民宿发展协会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民宿房源总量达到300万套,同比增长88%;其中乡村民宿房源总量为38万套,同比增长90%。

同时我国在线民宿房东数量和房源数量均呈现逐年增长态势。2020年我国在线民宿房东数量为45.8万人,房源数量约为156万套,为在线民宿市场的后续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民宿行业市场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现在新开的民宿因为成本的关系回报率很漫长的,因为低投入价格高住客看不中,投入高又容易资金链断了!光赚房费已经不行了,现在流行卖房权和副产品赚钱了,另外有名气的都不自己掏钱了,玩别人的钱了!

源自日本的「民宿」。是指利用自用住宅空闲房间,或者闲置的房屋,结合当地人文、自然景观、生态、环境资源及农林渔牧生产活动,以家庭副业方式经营,提供旅客乡野生活之住宿处所。此定义完全诠释了...

一、民宿是什么民宿的概念出现至少可以追溯至半个世纪以前,一般认为现代民宿起源于西欧,英国西南部与中部人口较稀疏的农家,为了增加收入开始出现家庭式的招待,即最早期的民宿。在英国,它被叫做B&B(Bed and Breakfast);在日本它被叫做民宿みんしゅく;在中国台湾,它被叫做民宿客栈。在台湾、日本等地,对民宿的定义有严格的限定。狭义的民宿强调主人文化,强调类似“回到家”这样一种温馨感觉,认为民宿并不是一种主业,而是主人利用自有空闲房屋,提供给游客当地文化与自然生态等乡野体验的场所,是不需要专业运营的。对于民宿是什么的问题,在“民宿标准”这一文件中有明确的表述,“旅游民宿——利用当地闲置资源,民宿主人参与接待,为游客提供体验当地自然、文化与生产生活方式的小型住宿设施。”这里,我们重点关注三个关键词,民宿前的“旅游”二字、“民宿主人”、“住宿设施”。首先,民宿应该是旅游语境下的民宿;其次,民宿要有主人文化,但“民宿标准”中却将民宿主人的含义扩展了,按照3.2款中的表述理解,主人不一定是农宅、房屋本身的主人,而是民宿业主或经营管理者,这一点对于下一阶段鼓励发展民宿的用意显而易见,但就法条本身表述的“模棱两可”则有些啼笑皆非;第三点,该文件将民宿归为一种住宿设施,但我认为这是不恰当的,民宿的产品属性是与生俱来的。笔者认为在现代商业化社会中出现并不断演变的“民宿”,实际是一种扩大化的度假住宿产品,甚至可以近似理解为一定程度上“民宿化”了的精品酒店、旅馆,它突破了民宿主这一先天限定,不局限于民宿主人自营、也不限于自有房屋,但保留了“回家、返乡”这样一种回归的精神追求,笔者试图探讨的民宿是一种非标准化的度假住宿产品,这一点与“民宿标准”中的表述是基本一致的。二、为什么民宿在近三年间快速兴起(1)五位一体顶层设计下的宏观政策引导国内民宿于2014至2015年间迅速兴起,尤其在十八大以后,国家提出五位一体顶层战略设计,把生态建设、乡土文明的重要性提升到新的历史高度。出自2013年12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的会议文件的一句“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几乎精准的概况了民宿产品的全部精神内核,从目前的市场现状看,最成功的民宿品牌有相当大的比例在乡村,十三五开始国家从上至下尤其重视以创新手段引导乡村发展,民宿作为乡村记忆、乡村情感、乡村愿景的切实载体,恰逢其时。(2)消费升级之后反向催生新的产品需求目前,旅游度假为代表的服务性产业经过数十年的蓬勃发展,广大中、上层社会群体的旅游消费习惯发生变化,逐渐抛弃星级酒店和低端农家乐这样两级产品,寻找不同的旅游体验感受。这一现象尤其集中于一、二线城市的有闲中产阶级群体,这些人生活条件优越,希望通过轻旅游、微度假,在时间成本不高的前提下获得精致的消费体验,民宿就是这样一种解决消费群体现实需求的产品,导致了以民宿或者主题精品酒店为代表的新型旅游度假产品迅速爆发。(3)双创语境下,以中、小型企业为代表的社会资本快速进入非标住宿是一个市场空缺巨大的漏斗形行业,进入门槛低、口径大、模式灵活,乡村建设热潮来临,很多企业和资本开始关注,这是由资本的逐利性决定的。开发商在瞄准农村大量闲置房屋的同时,却发现宅基地无法买卖,很多租赁改建型的民宿产品便在这样的夹缝里迅速萌芽。在非标准住宿这样一个细分行业中,大型企业转型做深较为困难,所以很多互联网企业、小型公司甚至创业公司很快占据市场,这些小体量的公司一般有很强的模式更新代谢能力,会客观助推这个行业往良性方向发展完善。(4)民宿的强品牌性决定了发展初期的产业爆发力民宿热潮之前,我国经历了两轮农村改造建设热潮——新农村、美丽乡村,但这两轮当中突出的问题是重口号、轻内容,重单体、轻产业,乡村发展缺乏经济产业支撑。而想要迈出从空壳到产业这一步,品牌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了,比如莫干山洋家乐风、比如浙江特色小镇风、比如艺术家乡建风。因为品牌是精神食粮,能把产业喂饱,给产品讲故事,帮产品做内容。这样一比较,老百姓自发做起来的经营门类多是品质极差的农家客栈、农家院餐饮,虽然在模式上这些农家乐和现如今的民宿并没有颠覆性的差别,但是在本质上,精品民宿酒店对农家乐等产品形态做了精神层面的革新,通过软、硬件的提升达成了产品理念与认知升级的目的。三、民宿将何去何从?(1)市场热度会不断升温,驶入红海后的民宿利润空间将不复存在国家从上到下对于乡村建设、民宿产业的热度持续升温,从经济学角度讲供过于求的情况会很快出现,但残酷的市场竞争不但不会降低经营成本,反而由于民宿本身的产品特殊性以及越来越多非专业运营团队的介入,会对这一行业的成本控制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与标准化的酒店项目类似,除了投资成本,单体民宿项目的成本主要来自运营层面的人工、物耗、能耗三大方面,粗算的话,这三项大致占去了营收的一半,此外还有物业租金(浮动较大,在一、二线城市甚至可以高达20%以上)、维护维修费用和日常消耗等。同时,不可回避的是,民宿项目为了提升入住率因而亲密拥抱OTA平台之后拱手交出的10%-15%左右的佣金,这在民宿本已狭窄的利润空间里又是一击。对渠道的过分依赖,同时又不能很好拓宽自身的盈利视野、增加二销或产品附加值,民宿行业在驶入红海之后,首先在成本端将面临利润空间近乎完全被挤占的窘境。(2)监管收紧之后准入门槛提高即便利润空间狭小,但因为在风口之上,仍有试图短期攫利者络绎不绝的步入民宿的金字塔陷阱,而忽视了这一盈利模式本身的阶段性和政策风险,全国热炒背景下产品的打磨与建构周期被极大压缩,能否在很短的周期里一步登天是很现实的问题。对于政策风险,最典型的一个想象空间是对金宿、银宿的进一步细分,同时配合奖励、处罚措施的严格执行。类似近年北京把京牌以外共享汽车和黑车一刀切掉的做法,话语权回归政府似乎是野蛮生长之后不可回避的必然阶段。(3)适应更多商业场景的标准细则会不断推出,对民宿产品的专业性要求不断提高按照“民宿标准”文件的理解,民宿并不是一个非营利性的情怀作品,国家俨然已经将其当做一种可以撬动地方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门类,这就对于民宿在不同商业场景中的应用提出了更高要求。以近几年伴随民宿发展迅速受到热捧的民宿股权众筹为例,在这一细分行业中,非专业人士往往关注点集中于项目的内容本身,而忽视了项目背后反映的商业潜力。从本质上讲,民宿的众筹与其他类型产品的众筹并没有太大差别,属于一种小众的投资选择行为。而在这种投资发生之前,首先要做的一项专业工作就是对民宿项目进行估值评定,看一个项目是否有投资价值、未来的增长潜力,从而判断投资风险与获益水平。不过,民宿估值是个大命题,涉及与项目相关的方方面面,比如交通区位、占地规模、建筑面积、客房数量、房价、装修投资、运营情况(入住率、利润率、成本率等)、投资回收预测、品牌增值预期、管理团队价值等。这里的每一项几乎都可以独立为一门科学,所以民宿看似简单,其背后的跨界专业性要求却在伴随行业发展不断攀高。

自营民宿现状及发展研究论文

欧洲乡村民宿: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包含了观光体验、休闲农场、户外骑行、家庭活动等多种体验形式,并在管理法规、产品开发以及专案策划上,形成了成熟的乡村民宿经营模式。澳洲乡村民宿: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结合自身发达的畜牧业与优质的自然环境,形成了以体验农场生活和观光农业为主体的旅游形式。美国乡村民宿: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以长时间停留的度假休闲方式,采用以农舍为据点向外从事各式各样的活动形式。亚洲乡村民宿:发展于20世纪90年代,主要以绿色旅游、社区发展的形式,增强乡村居民的参与性。 目前我国的民宿分布主要集中在南方,北方占有少量份额,民宿主要集中在旅游景区周边,依托于旅游景点,以景区为核心向周边辐射,形成了过分集中于景区的特点。主要的形式有家庭旅馆、客栈、农家乐、青年旅舍、乡村别墅、酒店式公寓。据国家旅游部门统计,截至2016年底,全国共有民宿53852家,而在2014年和2015年,我国客栈民宿的数量则为30231家和42658家。预计到2020年,民宿市场能达到300亿规模。

我的学生写的小文章(节选)………综合以上两个案例,我们可以摸索出民宿特色化经营的实现途径:首先,应细分市场,找准自我定位,使定位能体现个性,将推销情怀向个性营销转变。“恰到好处的市场细分,是定位乃至整个营销成功的关键”。恰当的定位,不仅可以避免与实力强大的同类民宿正面对抗,还可以集中资源精力打造自己的特色模式,获得客户好感,提升客户忠诚度。如上文案例中,无尔客栈就定位于打造舒适型住宿,使住客感到温馨、悠闲,阿若康巴庄园则致力于提供高端精品住宿,宣扬马帮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特色鲜明。其次,利用互联网宣传民宿,突破口碑营销。民宿作为区别于传统酒店的一种新兴住宿形式,住客往往在入住前先在各类网站和手机APP上了解民宿。这时,民宿是否有专门的网站,网站质量如何,是否体现出民宿的特点与优势,或者民宿是否与各类应用软件形成合作并提供订房服务等等,就成了民宿营销的一大关键。同时,民宿主也起着关键性作用,民宿主与住客往往会建立个人的交情,使住客理解民宿主追求的价值观念,是住客帮助民宿宣传的第一步。在服务方面,应完善使顾客满意的服务质量体系,完善员工的薪酬福利制度,绩效评估要有奖励机制,建立良好的培训机制。服务应作为产品的附加利益,成为民宿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力求为住客打造独一无二的住宿体验。“顾客是上帝”,只有使住客满意,才能使住客印象深刻,之后主动成为“回头客”。在经营手段方面,应建立民宿自身的专业网络,实现技术创新,打造民宿里的智慧型服务。如收集和分析相关住宿数据并利用现代化技术实现民宿一体化管理。这应该是现代民宿发展的趋势,也是互联网背景下的一个良好发展机遇。在经营能力方面,我们要争取把民宿发展成经营连锁化,经营集团化,经营成本化。向上整合,可使民宿结合生态农庄等一体化发展;向下整合,民宿与生态旅游、探险旅游等旅游形式结合,推出延伸业务;向外拓展,引进国外品牌,投资合并与现有民宿业务相关的品牌或服务......对于生活悠闲的丽江,民宿主不妨将住宿与酒吧餐饮等业务结合,将民宿与具体旅游项目结合,实现多元化发展。对于民宿的企业文化,我们要建对于民宿的企业文化,我们要建立双重文化,顾客满意的文化,员工发展创新的文化,并提高管理者的素质。这就要求民宿主在考察现有民宿市场的同时关注当地文化民情,探索出属于自己的独特民宿文化。需要注意的是,民宿文化最终落实于硬件设施、软件服务等,而不应仅仅是一句空谈。总之,无论从“生产”源头,还是到“销售”环节,经营者应始终牢记自我定位和“特色化经营”。“营造住客独特体验”,是民宿实现与众不同的最终秘诀。结 论太多的民宿,兴于情怀,也败于情怀。如果没有切实可行的完整的经营策略,情怀也只不过是一种空洞的谈资;没有自己的经营特色,情怀也是苍白无趣的一个噱头。因此,如何把情怀转化为特色化经营,是我们每一个与民宿息息相关的人,更是民宿主应该去思考和探索的。总有一天,那些盲目跟风,追求没有区别的“情怀”的民宿主,会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恍然大悟,悔不当初。而那些一开始就找准定位,能够特色化经营的民宿会在市场中脱颖而出。参考文献:《“互联网+”背景下客栈民宿营销策略研究》——刘洋《全域旅游下的云南民宿品牌文化建设》——李备数据来源:中商情报网 青年报

2019年我国在线民宿用户人群年龄主要为31岁-35岁,该年龄阶段用户比重为34.61%

据调查,2019年我国在线民宿用户人群年龄主要为31岁-35岁,该年龄阶段用户比重为34.61%。其次为24岁以下人群,主要为大学生人群,占整体用户比重为24.14%。

2019年我国在线民宿用户主要为大学本科学历及中、中高等消费能力群众

据调查,2019年我国在线民宿用户人群学历主要为大学本科,大学本科学历消费者比重为59.14%;消费能力主要为中、中高等消费者,中、中高等消费者累计比重为62.34%。

2019年我国在线民宿用户对评分口碑、服务保障和安全性、私密性因素更为在意,三项指标均超9分

据调查,2019年我国在线民宿用户对评分口碑、服务保障和安全性、私密性因素更为在意,三项指标均超9分。其他考虑因素主要为交通便利与否、装修风格和美观程度、是否有周边美食、是否临近旅游景点、性价比等。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民宿行业市场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民宿行业主要品牌:目前中国民宿行业主要品牌有松赞绿谷、山里寒舍、浮云牧场、过云山居、花间堂、原舍、西坡、不负艺术、山水间、喜悦秘境等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国内旅游人数及收入情况、中国在线短租用户规模、中国在线民宿市场交易规模、中国在线民宿房东规模、中国民宿房源总量、中国在线民宿房源数量

疫情期间在线民宿市场有所下滑,疫情后时代将迎来增长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高速发展,2019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分别达到60.6亿和6.63万亿,分别同比增长9%和11%。受疫情影响,国内旅游业受到重创,2020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分别下滑到28.79亿和2.23万亿。

得益于我国旅游业迅速发展,在线民宿市场也发展迅猛。2019年我国在线短租用户和在线民宿市场交易规模分别达到2.28亿人和209.4亿元,同比增长55 %和64%。同样受疫情影响,2020年我国在线短租用户和在线民宿市场交易规模分别下滑至1.82亿人和125.8亿元。随着疫情得到控制以及乡村民宿的大力发展,2021年我国在线民宿市场交易规模有望上升至201.3亿元,回到疫情前水平。

疫情期间在线民宿供给逆势增长

在消费市场低迷的情况下,疫情期间民宿供给端却高速增长。根据中国旅游与民宿发展协会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民宿房源总量达到300万套,同比增长88%;其中乡村民宿房源总量为38万套,同比增长90%。

同时我国在线民宿房东数量和房源数量均呈现逐年增长态势。2020年我国在线民宿房东数量为45.8万人,房源数量约为156万套,为在线民宿市场的后续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民宿行业市场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