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会计论文>预算会计论文

浅谈预算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2016-08-10 10:1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与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制度也日益完善。但是目前预算会计又遇到了很多新问题,使得预定目标很难实现。本文通过对预算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粗浅的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解决对策,以供大家参考。

 

  预算会计是一个宏观的管理信息系统,它主要把预算管理作为核心内容,是反映、监督、核算中央和地方预算(包括行政事业单位的收支预算)的一门专业会计。我国的预算会计制度经历长时间的磨练,现已日益完善。但是由于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推进与深入,事业单位(政府)职能不断转变、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调整不断加快,使得我国的预算会计制度又暴露出很多新问题,这就需要我们积极采取对策来完善我国的预算会计制度。

 

  1 我国的预算会计制度现状

 

  (1)预定目标经常由于信息失真而不能实现

 

  作为反映经济业务的最基本的资料,原始凭证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审核与监督原始凭证,是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进行判定的重要环节。会计中心人员由于不直接参与到单位的各项具体业务,所以进行判定时只能将票据作为主要参照,看单位的报账发票手续完不完备,票据规不规范,合不合法。如果票据合法且有效,同时具有完备的手续,那么所反映出的经济内容不管真实与否,都应报销。如果缺乏严格的监管,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集体腐败、公款私用以及弄虚作假等行为,同时还存在着一定的非法回扣与权力徇私,从而导致资金流动(报销的)的真实性大大降低,使公共资源不断流失与浪费。

 

  高级目标、中级目标以及基本目标是预算会计所具有的三级目标。其中基本目标主要是对事业单位(政府)的公共资金进行有效运用,确保其安全。而中级目标主要确保财务管理科学合理,高级目标就是要把事业单位(政府)的受托责任解除掉。事业单位由于采用收付实现制,所以只能对公共资金流动进行有效记录,使基本目标得到满足,并没有建立一套内部激励机制和实施绩效管理,所以经济责任制也就无法落实,至于将预算公开来解除受托责任,使公众知情权得到满足就更加无从谈起。所以,我国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目标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2)预算会计体系现有观点迎来挑战

 

  通常来讲,预算会计不直接参与到物质生产,它不把赢取高额利润作为主要目的,而是将预算管理作为核心内容。预算会计在传统意义上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分别是事业单位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财政总预算会计。现如今,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深入,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制度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推行,很多事业单位已经趋于市场化,它们拥有国家财政拨款,同时还有属于自己的收入。这些事业单位不仅提供公共服务,也具有一定的经营性,实现了独立经济核算。例如很多大型体育场所和民办学校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等,其商业性越来越明显。这样的事业单位已经开始由公益性向营利性转变,并实行盈亏自负。此外,我国的一些非政府组织也开始迅速崛起,这使得预算会计体系本身的内涵又得到不断扩展,其现有观点也迎来了新的挑战。

 

  (3)预算会计核算的有效性与科学性有待加强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主要采用收付实现制,把提供的信息主要集中在年度预算的结余和收支,这样就可能忽略对长期资本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不能给长期决策提供一个真实、准确、完整的信息参考。事业单位通常不折旧固定资产,所以在实际操作中就有虚报固定资产价值的现象存在;有些单位为了盘活资产,提高其经济效益与财政收入,擅自把专用机器设备和房屋用于商业用途,从而使资产增加,没有按照规定对会计报表进行登记。这样就无法真实可靠地将资产实有价值反映出来,使会计信息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严重地损害了决策的有效性与科学性。

 

浅谈预算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2 解决预算会计制度问题的有效对策

 

  预算会计制度不是很完善,是导致我国的预算会计出现以上问题的最根本原因,要想真正解决上述问题,就必须提出有效对策,将事业单位职能与会计行业的通用准则进行有机结合,以改革事业单位现有的预算会计制度。在对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的专业性与职业性进行充分考虑的同时,还要对其社会性、非营利性以及公益性进行充分考虑。

 

  (1)预算管理应加强,使预算会计目标得以实现

 

  对于事业单位在预算会计方面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必须通过对预算会计加强治理来解决,最终使预算会计目标得以实现。预算会计治理应按照监控、管理的思路进行。

 

  首先应对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与使用进行严格的监控,其全部支出与收入都必须纳入预算体系,这样能够避免预算外的资金出现流动。进行预算编制应实施部门综合预算这一科学模式,以防预算重复编制。事业单位的财政部门对预算执行应加强监督。及时分析经费支出的全部内容,找出一些比重相对较大的项目, 对其进行跟踪审计与重点监控,并进行专款专用和实时实地的监督;将电子政务和会计电算化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并通过即时通讯、电子邮件以及互联网等媒体对经费使用进行依法公开。

 

  其次要加强管理,通过不断优化组织结构,使会计信息的科学性与真实性不断增强,从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加强财务管理能够使预算资金利用率大幅提升,从而使公共资金公共化得以实现。预算会计还应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并采用收支两条线。报账会计必须持证上岗,会计台帐应登记有据,并定期和会计中心进行核对,预审会计事项的科学性与真实性。事业单位还应建立会计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以使报账会计的整体素质与会计工作质量得到全面提高。

 

  (2)会计准则应改进,以提高信息科学性

 

  传统预算会计对固定资产与收支的反映、统计十分不科学。事业单位由于是非营利组织,它具有产业和公共事业的双重性质,它的固定资产需要保值与增值,所以计提固定资产应进行折旧。对事业单位的预算制度进行适当改进应参照企业会计准则,并在事业单位的收入上,对预算外的资金与财政拨款进行正确区分,财政返还收入应纳入预算外资金;事业单位的经营性收入最好纳入事业性收入,然后归结到预算外资金。另外,在现金流量上,应以权责发生制取代收支实现制,这样预算会计才能对单位的现金流量与资产进行合理确定,能够做出科学合理的成本分析,使决策的有效性与科学性大大提高。

 

  (3)预算会计体系应重新界定

 

  目前,对于事业单位会计归属问题,还存在着很多不同观点:(1)事业单位会计仍归属预算会计制度,和政府预算会计共同合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 (2)由于事业单位具有经营性,所以应将其划分到企业会计中去;(3)事业单位会计的公益性、营利性和政府会计、企业会计不同,所以应和以上两者区分开, 称作事业单位会计;(4)通过对权变视野进行充分考虑,事业单位会计应分别归属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

 

  权责发生制是企业会计的重要基础,因为企业具备偿债能力与获利能力,但是事业单位并不以获利为最终目的,所以不能笼统地将事业单位会计归为企业会计。目前很多事业单位已经实施了绩效考核制度,虽然预算会计以提供公共物品为主,具有非营利性的特点,但是市场化的发展模式将促使一部分单位逐渐由公益性、社会性向开发性、竞争性与营业性转变,开始盈亏自负,其经济效益明显增强。预算会计制度应用于这样的事业单位不是十分理想,企业会计比较适合这样的事业单位。有些事业单位还具有公益性,它可以继续使用预算会计。有些事业单位会计已经被某些非营利性的组织会计取代,已然成为了预算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如今,非营利性的组织不仅只有事业单位,一些社团与基金会也具有非营利性的性质。这些组织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或管理时,并不以追求收益为宗旨。所以,将事业单位会计归为非营利性组织会计将更具时代性与科学性。

 

  3 结束语

 

  对我国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制度进行科学合理的改革,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这是一个十分复杂且较为漫长的过程,不仅要不断创新与完善理论,同时还要积累大量的实践经验,实事求是的推进改革。不能在改革的关键时期徘徊不前,也不能急于求成、急功冒进,必须统筹兼顾,通过各方的不懈努力来实现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制度的成功改革。

 

  作者:孙 静 来源:商情 201024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