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理财学体系的构建及其逐步完善,其中所包含的许多重要概念,比如资本成本已经成为理财学的学术“硬核”以及理财学者进行理财学研究的基础与出发点。在整个财务理论的演变过程中,它始终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资本成本不仅关乎着财务理论的发展,而且在财务实务中,如财务估价、资本预算、融资决策等各个方面,它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但是,在我国传统的财务管理理论中,对于资本成本这一基本概念的理解往往局限于表面的观察,即企业筹集和使用资金所付出的代价,包括资金筹集费用和资金占用费用两部分。因此,许多人将借款利率作为资本成本的典型代表,而将那些不分派现金股利的上市公司所筹集的股权资本视为是无资本成本的。对于这一概念的理解的偏差,是我国理财学发展极不成熟的一个重要表现。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理财学界对资本成本的定义通常是,企业为了维持其市场价值或使其股票价格保持不变,以及在资本市场上吸引所需资金来满足其特定的投资机会而付出的代价,即必须达到的投资报酬率。资本成本理念反映了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西方企业经营哲学和财务目标。任何资产的价值都被作为资本市场对该资产未来能够产生现金流的现值的预期,而现值则是通过贴现率即资本成本对未来预期现金流进行贴现而得到的。
我国企业在筹措资金时往往只考虑资金筹集和使用成本,却没有市场成本意识和出资者回报意识,因而导致我国传统财务管理理论中对资本成本的理解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理论界的理解存在很大差异。企业界普遍不关注资本成本观念,更鲜少对资本成本进行明确的界定,这直接限制了我国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在我国的理财学研究中,关于资本成本的界定问题,存在着一些误解。
误解一:将财务管理中的“资本成本”概念混同于财务会计中的“成本”概念。
根据财务会计理论,成本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厂商为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而购买生产要素的总费用。由此似乎可以推出,资本成本是指一定时期内,公司为使用一定数量的资本而向资本所有者支付的总费用。
但是,现代财务理论中的资本成本,是指公司获取盈利的最低水准,它决定于企业投资者根据企业投资项目的风险程度所确定的要求报酬率水平。任何一笔公司资金,哪怕是1分钱,也肯定是投资者、股东或者是债权人出于收益的要求而投入的。不了解投资者的要求报酬率,理财人员将无法决定将资金投向何处才是有利可图的,这与财务会计中的“成本”、“费用”概念完全是两回事。
误解二:将“利息”视为资本成本的典型代表。
传统的财务会计将利息定义为债务资本成本,即按照事先约定的利率、因使用债权人的资本而应向其支付的费用。由于利息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符合人们普遍理解的“成本”概念,而且多数企业认为股权融资无资本成本,因而“利息”被视为企业主要的资本成本。
实际上,企业资本成本的典型代表应当是股权资本成本。利息作为债务资本成本的主体内容,具有明显的法律约束性。债务资本的筹措是以公司与债权人之间融资契约的签订为前提的,而利息水平又构成为此类契约的核心,因此,债务资本成本相对较为确定而且简单。一旦公司不能按期支付利息,将面临被动破产的危险。但是,股权资本的融资在对投资者收益的保障方面,没有契约方面的限制。股权资本的成本是以对股权资本投资者要求报酬率的估计为基础的,需要考虑风险溢价等因素,也就是说,它是无法事先确定的。按照风险收益匹配原理,股权资本成本要高于债务资本成本,只是股权资本对公司来说具有财务弹性。
缺乏资本成本,特别是股权资本成本概念是国内上市公司管理层的普遍现象。会计利润虽然反映了债务资本成本,但没有反映股权资本成本。假设A公司的ROE(净资产收益率)为16%,股权资本成本为12%;而B公司ROE为18%,股权资本成本为16%,按照会计标准,B公司的业绩超过A公司,但考虑到资本成本差异,A公司的股权资本净收益高于B公司。公司通常不会象背负债务那样直接感受到股权资本成本,但股票市场已经把股权资本成本反映在对公司股票的估计之中。如果公司长期没有偿还债务的能力,则不可能满足收益要求更高的股权投资者的要求。
由此可见,在企业的整体资本成本构成中,利息所代表的这部分资本成本是大大地小于股权资本的成本的。因此,股权资本成本的重要性绝对不可忽视。
误解三:资本成本决定于资本来源。
如果把资本成本理解为企业从投资人或债权人那里得到的资本的使用费用,那么资本成本应当完全由资本结构决定,即主要由应付利息的高低和发放现金股利的多少来决定。但是,如前所述,资本成本取决于投资项目的预期收益和风险,与其来自哪里毫无关联,是由企业对资本的使用即投向哪里来决定的。因此,不同的企业面临同一投资机会,以及同一企业面临不同的投资机会时,其资本成本是不同的。 资本成本是建立在市场价值而并非企业帐面价值的基础之上,资本成本也不是由企业自行设定的,而是由资本市场评价的,所以必须到资本市场上去发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