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校企联合培养会计本科人才的实践能力,有多方面的必要性。明确联合培养实践能力的目标,合理组织联合培养的实施过程,正确处理实践教学面临的各种关系,高校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就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培养;会计本科人才;实践能力
据教育部的统计资料,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559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应届毕业生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而会计学专业作为近年来求职者数量进入前十位的专业,更遭受了激烈就业竞争的挑战。这就迫使许多高校重新调整会计学专业的办学模式,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使会计本科人才更好地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以增强就业竞争力。而加强会计本科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仅仅依赖高校自身条件是难以做到的,还必须借助企业的资源与条件,也就是需要与企业联合。
一、校企联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必要性
会计本科毕业生大部分都进入企业从事财务会计或其他管理工作,而以往企业较普遍地反映了高校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践教学不充分、毕业生实践能力不强等诸多问题,导致了会计本科人才不具有企业所期望的能力与素质。再加上扩招后毕业生的逐年增加,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现象日益严重。与企业联合,加强会计本科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就成了一个十分必要而且紧迫的任务。
(一)专业理论学习的需要
各高校依据会计本科人才应具备的知识结构,相应设置了专业基础课程体系和专业方向课程体系。无论是税法、经济法、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等专业基础课程,还是财务会计学、成本会计学、税务会计学、财务管理学等专业方向课程,操作性都很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二)开展专业实验、实习的需要
根据教学需要,各高校都开设了大量的实验、实习课程。其中,有些实践类课程在校内进行,只是根据模拟环境下的业务进行的,无法真正取代实际环境下的业务,还需要到企业上岗实习作为补充;而有些实践类课程则必须在校外的企业或单位进行,如认知实习、毕业实习。
(三)实施实践教学改革的需要
当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企业迫切需要高素质人才。对此,各高校开始进行实践教学改革,为会计本科生增设了一些校内专业模拟实验课程和校外实习课程。这些改革需要联系企业的实际业务,恰当确定实践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实践教学课程,并进一步编写教材、安排师资、组织教学。联合企业开展实践教学改革,将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增强学生就业能力的需要
在企业实际环境中实习,学生将会学到书本上难以学到的知识,获得校园内难以获得的能力。通过深入企业,学生能真正了解到企业对人才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从而更加努力地锻炼专业实践能力,学习观念和就业观念也因此变得更加成熟。
(五)增强高校办学能力的需要
学生的质量代表着一所高校的办学能力,只有理论知识的灌输而不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高校,将有负于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使命,最终将被市场所淘汰。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中,高校联合企业的能力,反映了其办学能力的大小;增强办学能力,就必须增强其联合企业的能力。
二、校企联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目标
依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等法律法规的精神,充分借鉴国内外高校对会计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笔者认为会计学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可概括为:将会计本科人才培养成为具有宽广的财务会计理论和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具备较好地从事会计、审计、理财及其相关经济管理工作的具有一定专业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因此,改善培养人才实践能力的设施与条件,完善培养人才实践能力的师资与结构,采取有效的实践教学方法与手段,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较高专业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便是校企联合培养实践能力的目标。这种专业实践能力也就是会计人才正确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又可以分解为:公关与协调能力、职业判断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会计处理能力、税务处理能力、资金管理能力、管理软件操作能力等。
三、校企联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实施
与企业联合培养会计本科人才的实践能力,不仅是开展实践教学的最佳途径,而且是全面提高会计人才素质的重要环节。许多高校都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使实践教学时数达到了总学时数的20%左右。要使学生能够 “零距离”上岗实践,并实现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就应做好如下工作:
(一)合理设置实践教学体系
为增强会计本科人才的实践能力,应在合理安排专业理论课程的前提下,突出专业的应用性、实践性的特点,进一步增加实践教学的学时比重,重组实践教学体系。一般来说,会计本科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由认识实习、课内实验、实验课程、综合实验、社会实践、毕业实习几个部分构成。根据能力培养的不同要求,并经过科学的论证,确定实践教学的方式:校内模拟实践还是校外企业实践。专业课程的手工模拟实验、计算机模拟实验、财务软件模拟实验等一般在校内实验室进行,由专业教师或实验教师担任,也可以聘请企业中富有经验的财会人员担任。这些校内实践课程的良好开展,可以为校企联合开展校外实践教学打下成功的基础。而认识实习、社会实践、毕业实习等必须深入企业进行的实践活动,高校需要与企业联合,由企业财会人员在处理业务的现场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能接触实际业务处理的全过程,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其他培养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合理设置的实践教学体系的综合培养,会计本科人才的实践能力应能够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
(二)精心挑选拟联合的企业
由于企业环境下的专业实践具有不可替代性作用,决定着培养会计人才的实践能力必须与企业相联合。遵循“合作共赢”原则,让企业从联合中获益是高校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也是校企联合可持续开展的关键。在校企联合中,高校能够帮助解决企业财会工作甚至经营管理中面临的难题,指导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上水平,帮助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培育新经济增长点,这是企业对高校的期望。同时,学生能够将所学的最新理论知识和业务处理方法带到企业中,并能够承担一部分企业的具体工作,可缓解企业专业人员一部分工作的压力,这是企业对学生的要求。而高校主要依据各项具体实践课程的教学目标能否顺利完成去挑选企业,一般愿意选择各行业的大中型企业。这些企业经营管理规范,设施齐备,专业人员素质高、能力强,能够对上岗实习的学生进行业务指导,并能够接纳较多的学生开展实践活动。而行业内优秀企业只愿意与同样优秀的高校开展联合工作,而不接受一般高校的合作要求。因此,高校应了解企业合作的动因是否合理、提出的要求是否恰当、指导的能力是否具备,依据“合作共赢”原则,精心挑选出真正两厢情愿的合作伙伴。
(三)合理选择实践工作岗位
应依据各项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任务来相应确定适合的实践工作岗位,企业会计岗位一般有:出纳、财产物资核算、工资核算、成本费用核算、财务成果核算、资金核算、往来结算、总账报表、稽核,档案管理等等;电算化会计岗位有:软件操作、凭证处理、审核记账、电算维护、数据分析等等。例如,实习会计手工处理工作,可把学生安排到未实行会计电算化的企业各会计岗位上;而实习成本会计工作,则应把学生安排到开展成本核算的车间、分厂或厂部的成本费用核算岗位。有的实习时间较短,如1周,比较多地采用对某会计岗位观摩实习的方式;长于1周的实习,一般要求实习时应承担某个岗位的具体实际工作,而不能仅停留在观摩层次。
(四)加强实践教学过程控制
首先,根据实践课程的教学大纲,由校内指导教师与企业指导教师共同制订实践教学指导办法,作为严格实施实践过程和评定学生实践成绩的依据。其次,要强化过程管理,规范实践教学环节,这是实施实践教学、确保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实践教学前,校内指导教师要进行教育动员,让学生重视实践教学,明确目的、内容、安排和考核标准。实践过程中,企业指导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工作安排,让学生了解工作要求,指导学生掌握工作方法,督促学生高质量地完成工作任务。同时,学生还应按照学校要求做好每天的实践记录(或日记),以反映实践中的具体情况、问题和收获。实践结束后,学生应对整个实践过程作全面的总结,提交实习总结报告;企业指导教师对学生工作表现和效果做出评价,并给出成绩;校内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总结报告和企业指导教师的评价意见,以及学生实践的整体效果做出实践教学总结报告。
(五)总结交流实践教学经验
联合企业培养人才的实践能力,需要有一个探索实践教学规律的过程。理论教学必须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会计高等教育必须服务于经济建设,这是高校会计学专业不可动摇的办学宗旨。总结交流实践教学经验,可以在班级、年级里交流,还可以在校际间交流,总结主要是实践教学的得与失、利与弊,交流主要是探讨克服弊端的良策与措施。其中,特别要关注企业在学生能力培养上作用的发挥情况,以及与高校预期的差别大小。如果差别不显著,说明校企联合培养是成功的;否则,就必须要重新挑选拟联合的企业,甚至需要重新设置实践教学体系,并采取更严格的实践过程控制手段。总之,总结交流经验是前一个实施过程的结束,又联接着下一个实施过程的开始,并为下次实施提供借鉴。
四、校企联合培养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一)正确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
当前,经济全球化、会计国际化的步伐日益加快,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经济质量不断提高,新理论、新方法、新法规、新制度不断涌现,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本科人才不仅应掌握最先进的理论知识,例如:我国新会计准则、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外贸会计理论、高级财务管理等等;而且还应拥有更全面的实践能力,例如:财务报表分析能力、财务软件系统操作能力、网络会计处理能力等等。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开展,最终都是为了提高人才的实践能力,而实践能力的提高不仅离不开以最先进的理论为基础,更离不开在企业实际岗位上的专业训练。岗位上的实际训练能让学生获得课堂上难以培养的素质,如:服务社会观念、事业心和责任心、团队精神等等。
(二)正确处理好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的关系
由于近年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实验室已经在高校普及,财务软件和财务模拟实验软件也已经运用于实验室,使得会计学专业的许多专业实践可以在校内模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会计专业学生赴校外实践的压力,也缩短了到企业实践的时间。但由于模拟实践资料的局限性和模拟软件设计的滞后性,使模拟实践难以达到真正仿真的效果,公关与协调、职业判断、综合分析等能力无法得到明显提高。因此,对认识实习、课内实验、实验课程、社会实践、毕业实习等实践类课程,应根据课程性质和学校实验条件,科学安排哪些在校内实践、哪些在校外实践。由于校外实践教学的不可替代性和不可取消性,我们必须坚持与企业联合开展校外实践的人才培养工作。
(三)正确处理好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关系
据调查,会计本科人才的就业市场主要在于公司制企业、城镇集体企业与私营企业。企业和单位要求会计人才应具备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创新能力等多种能力,具备财务与会计、税收与法律、审计、计算机、管理、金融、外语等多种知识。因此,会计本科人才培养不能满足于简单核算型人才的培养,而应兼顾管理型会计人才的培养,特别是掌握英语、熟悉国际事务的人才培养。当前,我国各行业发展迫切需要数以百万计的各类管理型会计人才,而不同行业对会计人才的具体要求又有差别。高校就需要加强会计本科人才对各行业业务处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使他们能适应各行业会计环境的变化,灵活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较好地解决企业实际工作中面临的问题。
加强会计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能为大中型企业提供能胜任工作的高级会计人才,而且能为中小企业输送具有全面能力与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会计人才的能力与素质将影响着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影响着外向型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从而影响到一个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不断探索企业参与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效机制,不断提高会计本科人才的教育质量,是高校会计学专业教学改革的永恒课题。
【参考文献】
[1] 莫惠林,杨近等.对技术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8,(2).
[2] 张淑慧.校企联合培养专业人才模式探讨[J].会计之友,2008,(3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