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西方会计思想演进研究初纲
人类社会发展与演进过程中的无数史实已经充分表明,会计是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办经济离不开,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早在140多年前,马克思就在其宏篇巨著《资本论》第二卷中就曾明确地谈到了会计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价值:“过程越是按社会的规模进行,越是失去纯粹个人的性质,作为对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的簿记就越是必要;因此,簿记对资本主义生产,比对手工业和农民的分散生产更为必要,对公有生产,比对资本主义生产更为必要。” 可见,随着会计在社会经论文联盟http://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甚,对于20世纪西方会计及其思想发展研究具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而对不同会计名家学术贡献的系统研究更具学术意义。本文拟围绕此主题谈初步的研究构思。
一、国内外同类研究现状述评
(一)国外学者有关会计发展史与会计名家的研究
国外学者对西方会计及其思想发展的研究始于20世纪初期,近百年来硕果累累。影响较大的文献主要有:woolf(1912)扼要研究了古希腊、古罗马的会计与近代簿记学起源与发展,以及近代审计与会计职业的发生与发展;littleton(1933)对1900年前会计发展的研究成果,系对会计发展史系统研究的奠基之作;garner(1954)对1925年以前的成本会计的发展进行了专门研究;chatfield(1974)则对西方会计思想的发展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对会计思想的发展进行了科学分期;have(1976)则对以意大利为代表的大陆会计发展的重大事件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与总结; yamey(1982)对全球会计发展进行的区域式研究成果影响很大;黑泽清(1982)全面研究了日本会计的发展特点;соколов(1985)对20世纪80年代以前欧洲以及前苏联会计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previst(1979,1998)最早从文化影响视角对美国会计发展及其演变规律的研究,以及zeff(2005)对美国一般公认会计原则(gaap)七十年(1932—2004年)发展所进行的全景式研究,其研究结论对经济全球化环境下会计的国际趋同均具重要指导作用。www.133229.coM
西方会计界对于会计名家的专门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目前,已经有两个国家建立了会计名人堂。1950年,为了表彰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后对世界会计事业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的会计大师们,美国俄亥俄州州立大学(ohio state university)在时任会计系任主任、著名会计学家赫尔曼·克林顿·米勒(hermann clinton miller) 教授的积极倡导下,正式建立了“美国会计名人堂”(accounting hall of fame)。该堂设立六十多年来,经过科学的评选程序,先后有88位对美国及世界会计理论与实务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的会计学家入堂供世人观瞻,其中既有著名的会计教育家和会计思想家,也有政府管理机构的会计官员,更有誉满全球的会计职业组织领导人,还有国际著名会计公司的创建者和对其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的注册会计师。2010年10月,澳大利亚会计名人堂(australian accounting hall of fame)也在墨尔本大学正式建立,首批共有五位会计先驱入选。1976年,俄亥俄州立大学的burns和coffman曾著有《会计名人堂的36位会计大师》(the accounting hall of fame: profiles of thirty-six members)一书,对1950—1976年间入选的36位会计大师学术生平与贡献做了综合性介绍,但此后并未见有新版的这种专题研究文献问世。
(二)国内学者有关会计发展史与会计名家的研究
我国会计界对于会计及其思想发展的研究,肇始于20世纪30年代。中国立信会计事业的创始人、被誉为“现代中国会计之父”的潘序伦先生,就曾于1933年在其主办《立信会计季刊》第2卷上撰写专文,系统阐述了人类会计发展历程的基本线索。更多的综合性研究则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以后,随着1980年中国会计学会成立,以及会计理论研究内容的不断深化与细化,会计及其思想发展的研究即一直是中国会计界的重要课题之一,三十多年来,已经取得了在国内外学术界有着重要影响的两大类学术成果。
第一类,是有关中外会计及其思想发展史的研究成果。著名会计史学家郭道扬教授(1984)在开创性地提出系统研究会计发展史纲要基础之上,全面梳理了中国会计发展的历史进程与规律(郭道扬,1982,1988),并率领其学术团队对会计的起源与发展、会计法制建设、单式簿记演进、复式簿记演进、现代会计发展和会计思想发展六个方面进行了专题研究(郭道扬,1998),尔后又站在历史、现实与未来三个不同的角度,对会计起源、会计组织部门产生与发展、会计法律制度、单式簿记和复式簿记发展演变规律进行了深层次的剖析与高屋建瓴的总结,在学术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郭道扬,2004,2008),特别是其在世纪之交时对20世纪人类会计发展的系统回顾与分类总结,更是对推进会计理论研究与会计实务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学术先导作用(郭道扬,2009)。围绕这一主题其他影响较大的成果主要有:王建忠(2003,2007)曾对中外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中国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国外资本主义社会、新中国和外国的社会主义社会等不同社会形态与社会制度下的会计发展进行了纲要式研究;赵友良(1994,1996)系统研究了中国古代与近代的会计审计发展成果;刘常青(2005)与韩东京(2009)系统研究了中国会计思想的发展轨迹;宋丽智(2009)专门研究了中华民国时期的会计思想;杨时展(1994)和陈信元等(1999)则系统研究了新中国的会计制度发展与会计思想演进问题;查道林(2005)专门研究了商品经济发展与中外会计演进的关系;李国运(2007)专门研究了资本市场与中外会计演进的关系;康均(2006)则专门研究了中外产权会计的发展历史。
第二类,是有关中外会计史比较研究的成果。围绕这一主题影响较大的研究成果主要有:文硕(1987)在国内较早全景式地研究了文明古国、中世纪和近代会计的发展脉络,并从国家、民间与内部审计三个板块勾画了审计发展历史,以及其与会计发展相辅相成的关系规律(文硕,1996);杨宗昌等(1992)研究了西方会计发展的主要线索;李孝林等(1996,
2007)则从古代会计核算方法和古代会计控制两个技术侧面对中外会计进行了全面的比较研究;张连起(2006)更是以独特的人文视角对中外会计发展相关事件进行了比较研究与评述。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简要评析
综观上述中外会计史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可见,不论是纵向研究,还是横向研究,抑或是纵横交错式的研究,其主要方式均是从不同侧面梳理并总结会计及其思想发展的过程与规律。但在其以不同方式所体现的研究成果中,却总是将会计发展阶段、发展特点、历史人物、重要文献、学术观点、学术组织、学术媒体、准则规范和重大事件等因素的分析与论述联系在一起,而对影响会计及其思想发展各项因素具体内容的专题性研究成果,在总体上关注不够,故而此类成果还极为缺乏。
因此,在我国会计史研究已经形成丰硕的综合性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将其研究对象与内容向不同因素的专题系统研究层面(如会计名家、会计名著等)拓展,并分别厘清不同专题的具体内容,以及其发展与演进的脉络和规律,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由此可见,通过对20世纪西方会计名家的专题性系统研究,并在此基础论文联盟http://之上,形成一本专门论著《西方会计名家传略》,具有重要的会计理论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