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年来,由于受到内外各因素影响产生的不良会计行为,对企业公司治理和会计控制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在公司治理和会计控制中如何有效进行会计行为的控制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目前主要研究成果只是单方面强调会计行为的利益导向或强调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未能真正找到有效规范会计行为的科学方法。本文对伦理观念因素对会计行为的调节进行探讨。
关键词: 会计; 行为; 伦理
伦理是人们处理相互关系时应遵循的各种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会计行为产生的社会公共效应,人们对会计行为的伦理道德标准在一定程度上达成了共识,并将这些道德观念的规则化,即将有关会计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被外在化。实际上会计人员将规则变为行动,必然遭遇来自个人价值与利益判断形成的阻碍。从这个意义上看,条文式的道德规则靠宣讲的教化,远不如“效法”方式产生的道义观念带来的灵魂触动更为有效。这也是我国现实中建立健全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同时,必须注重人的伦理观念对会计准则执行效果产生的内在影响的原因。
一、会计道德的调节功能
伦理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现实问题,无论是在会计理论界还是会计实践中,都已认识到伦理问题的重要性。近年来,在国内外管理学界尤其是会计学界,有不少会计学者都不约而同地提出了“伦理是最基本的会计原理”的观点。针对我国近几年来会计信息失真日益严重的情况,前总理朱镕基同志提出了“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的十六字方针,这可以看成是我国会计领域的基本伦理法则。Www.133229.COm用会计伦理来规范人们的会计行为,才能为政府、社会和广大投资者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对于会计行为群体表现的会计机构,其体现的也就是企业管理当局的行为意图,其行为应受到一般商业伦理的约束,但由于会计行为群体是由各会计行为个体即各会计人员构成的,其对一般商业伦理的遵循情况,最终是以其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标准来衡量的,企业会计行为具体还是要由会计行为个体的行为意志进行有效调节。当会计机构或会计人员将要实施的会计行为受到自身和其他各种利益导向影响时,会计应作出怎样的选择,除了找寻外在的行为准则规范,还需要人们心中的伦理观念对此作出判断,利用会计道德的调节功能对会计行为的实施方案进行修正。
会计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会计道德具有通过评价等方式来指导和纠正会计人的行为和会计活动,从而协调各种会计关系的效用。
具体来说,会计道德对会计行为的调节主要可从会计人的社会公德、职业态度、专业能力和技术准则等方面加以分析。
二、社会公德是评判会计行为的基本标准
社会公德是人类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规则。会计工作的社会性、群体性和经济性,使会计人员与社会公德具有了较为密切的联系。对于会计在开展会计活动进行会计监督时,做出的每一会计行为,社会公德均会从是否对社会有益、是否公平正义、是否侵犯他人权利、是否信守承诺等方面进行道德评判,具有社会公德观念的会计,则会通过此评判对会计行为进行相应修正。
三、职业态度是影响会计行为主体从业质量的重要因素
职业态度是从业者对职业本身的主观认识以及由此引起的工作状况。在会计工作中,职业态度与会计人员个体的职业理想、职业责任等有直接关系,同时还受会计人际关系状态的影响。
会计人际关系是由于财务会计工作的需要而发生的交往与联系所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是会计人员在公司治理中与各利益相关者所形成的各种关系。美国心理医生雷维奇博士归纳了八种人际关系。结合会计工作现实,会计人际关系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
(一)主从型的会计人际关系
我们平时很容易发现,会计人员主从型居多,领导与会计人员的关系就是一种典型的主从型人际关系。企业领导也总是利用手中的权利对会计发出各种指令,以其会计信息满足管理者的利益需求。不管会计人员的知识层次多高,经验多丰富,作为下属的会计工作人员,应该服从或执行。在这种会计人际关系中的会计人员其职业态度多表现为虽有积极性,但其创新意识很难发挥。若企业领导出于自身利益提出相关违反会计规范的要求,而会计人员又完全受控于企业管理者,外部相关监控体制不健全时,这可能出现“内部人控制”,造成会计行为的偏失。
(二)合作型的会计人际关系
会计工作是一个需要岗位分工协助的工作,在财务机构内部,合作型人际关系尤为重要,它对于提高工作效率,避免重复劳动是完全必要的。在外部,它能密切财会部门与外部的关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处于这种会计人际关系中会计人员的职业态度是较为积
极的。会计人员之间通常会团结合作、会计部门与相关部门和人员之间也会主动建立和谐关系。但在遇到矛盾和问题时,会计人员会顾虑重重,一旦有分歧和矛盾,他们会采取退后一步的方法来避免冲突。
(三)竞争型的会计人际关系
处于这种人际关系的双方,他们在相互关系中会互相竞争。在财会机构内部,如果为争夺机构的领导权,会加剧双方竞争,双方都会在体力和心理上显得疲惫不堪,单位会计工作开展也势必受到极大的阻碍。因此这种竞争型的会计人际关系是在实际工作中所不希望看到的。另外,职业荣誉的分配、职业地位的升降、职业受人文关怀的状况、某些个人及其家庭的利益得失或私人关系的状态以及会计机构行政负责人或单位负责人的道德水平,有时也可能对会计人员的工作态度产生很大的影响。一旦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坚持原则,抵制了负责人的违法行为,就可能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在这种环境下,会计群体行为所表现的职业态度(一种工作氛围)发生了人为扭曲,会计信息质量就会迅速下降。
四、技术准则包含有原则化的职业道德要求
尽管技术准则应属于技术调节的特有范畴,但是,会计科学并非精密科学,会计技术运用上的人为性、灵活性和主观性使会计技术准则的规定被原则化,会计行为方式拥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以适应不同会计主体千变万化的具体环境。然而,由于不同道德标准之下所作出的选择,可能产生信息质量相差甚远的会计产品,所以滥用会计选择权便成了公正道德调节应予以关注的对象。西方国家在构建会计理论时所运用的传统方法之一——伦理法(ethical method),要求将财务会计信息必须符合的道德标准作为创建会计理论的基础,甚至认为,财务会计的基本标准应当是道德标准。
五、结束语
在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中,就有属于道德标准的规范。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求和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等等,就是对会计人员提出的道德要求。会计人员在遵循有关会计技术准则时,应考虑会计准则对会计人员提出的道德要求,以及这些要求在实际中的遵循状况。事实证明,道德比技巧或知识可能更重要,特别是在会计人员遇到有关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时,技巧或知识都无法给出结论,唯有道德才是解决冲突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王化成.公司治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6):5-7.
[2] 程新生.论公司治理与会计控制[m].会计研究,2003(2):42-45.
[3] 郝继陶、皮圆梅.行为会计的理论与应用[o].武汉汽车工业大学学报,2000(12):101-102.
[4] 杨孝坚.利益相关者对会计行为的影响及治理[n].企业经济,2005(5):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