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会计论文>会计理论论文

高职高专涉外会计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优化探讨

2023-12-06 23:2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本文阐述涉外会计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目标,针对涉外会计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中面临的学生对课程的重视不够、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教师教学模式过于陈旧、学生知识结构衔接困难等问题,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两方面论述教学优化措施,并分析课程教学优化效果。


  【关键词】高职高专涉外会计理论与实务优化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2C-0060-02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个领域都要求从业人员具备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信息处理的能力。在此背景下,高职高专的涉外会计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也需要进行相应优化,特别是教学方法和手段方面。本文拟探讨如何通过优化涉外会计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以达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


  一、涉外会计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既能胜任大型外贸公司的基本财务工作,又能胜任中小企业涉外业务的核算、分析、预测和控制等工作。由此,学生在掌握基础的会计知识的同时,还需要掌握外汇业务的核算,出口商品收购的核算,出口会计业务的核算,出口货物退(免)税的核算,进口会计业务的核算,加工贸易会计业务的核算,样品、展品、包装物、物料用品和低值易耗品的核算,工业企业成本会计核算,进出口企业的会计报表等业务相关知识及相应技术能力。


  (二)能力目标。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熟悉企业会计准则及国际通用规则等会计核算制度,具备一定的国际贸易理论知识和业务操作能力,具备扎实的国内和涉外会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国际结算、涉外企业会计业务核算和财务管理等岗位的基本业务能力,具备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和财务软件操作能力,能适应中小企业涉外财务工作需要的高素质技能。


  二、涉外会计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一)学生对课程的重视不够。涉外会计理论与实务课程是国际会计专业的核心专业课,但在教学中学生对本门课程的重视不够。究其原因,一是学生认为自身外语能力弱,对课程望而却步,产生畏惧的心理;二是学生认为将来的就业方向不是涉外企业,无须涉外会计专业知识。


  (二)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在教学中可以发现,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薄弱。随着大数据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智能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成为学生生活、学习的必备品,时有学生在学习期间沉迷于玩手机,导致课前无心预习,课中无法集中注意力,课后无法回忆课堂的内容。此外,学生对本课程的某些知识难以理解,产生畏难情绪,导致课程学习出现障碍,更不愿意主动学习。


  (三)教师的教学模式过于陈旧。目前的大学生身处大数据时代,他们喜欢酷炫的、有视觉感受的教学模式,特别喜欢使用手机软件进行学习。然而当前涉外会计理论与实务课程仍多采用老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也未能充分运用学习软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四)学生的知识结构衔接困难。国际会计专业的学生虽在学习本门课程前已学过国际贸易基础课程,也具备一定会计基础知识,但因对涉外企业的业务要求及操作流程不了解,无法将涉外企业的财务知识和国际贸易的基础知识紧密联系起来,造成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无法迁移,出现基础专业知识结构衔接困难的问题。这导致学生在课堂上跟不上教学进度,产生厌学的心态。


  三、涉外会计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优化措施


  本文拟从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两方面探讨如何优化涉外会计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


  (一)教学方法优化。具体如下:


  1.采用六步教学法,实现教学规范化。教学实施过程中,每个章节的教学均采用六步教学法。六步教学法,即将教学活动分为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检查、教学评价六步。教学中以学生实际需求为主线,确定每一个模块项目的教学目标要求,搜集相关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市场需求等信息,准备各项教学资料,合理规划本课程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过程中,以实际工作为规范要求,着重指导学生按照规范化的工作流程实施模拟工作过程,并以“过程+结果”的方式进行课程考核。通过学生模拟工作过程的展示去检验教学效果,这样既能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直观的评价,也能与学生进行深入沟通,掌握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还能对设定的教学方法进行反思,从而促使教师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


  2.采用情景教学法,实现教学视觉化。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难以理解的同时也体现了教师讲解的空洞,这是教学中的一个难题。把企业相关的业务要求、业务流程设计成各个教学模块项目,再将琐碎的重点和难消化的难点分解成各个小模块项目,并通过教学资源平台创设对应的实践情景,帮助学生将非视觉化的理论信息转化成具体的视觉信息,能帮助学生增强对理论知识的记忆和对企业实际业务操作的掌握,还能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教学资源平台创设的实践情景可通过网络平台发送给学生,让学生课后根据自身需要继续使用,能避免学生在学习中出现“前面听不懂,后面跟不上”的情况。


  3.采用角色扮演教学法,实现教学体验化。在教学中运用角色扮演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体验中理解和掌握所学习的内容。具体操作如下:对每个教学班都划分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指定不同人员分别扮演会计、业务办理人员、财务主管、企业负责人、客户、海关人员等角色,模拟涉外企业会计业务活动的过程,分情景进行涉外会计业务模拟实训,让学生真实体验企业涉外业务的工作过程以及不同角色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职责。


  4.采用案例教學法,实现教学真实化。课程可以结合当年的国际贸易会计竞赛平台来进行教学,运用竞赛平台的实际案例讲解企业涉外业务的操作和应遵循的相关法律法规规定,通过教学资源平台让学生加强身临其境的视觉感受,增强教学的真实感和指导性。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也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学习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进而增强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手段优化。基于互联网的便利,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分模块项目进行教学,并采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手段进行教学。


  1.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学中根据课程的模块项目特点及学生的学习情况,运用多媒体设施教学,制作集文字、表格、音频和图像于一体的多媒体教学课件,通过投影、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教学软件,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运用网络教学手段。在项目教学模式下,原来的按章节模块组织的教学转换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细分项目化教学,这要求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学习。由此,老师在网络教学资源平台给学生下达学习项目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分组调查、研究、讨论,学生在网络教学资源平台通过文字、表格、音频和图像等多种手段汇报成果,老师再对学生的学习数据进行分析,汇总学生自主学习的薄弱点,在课堂上对薄弱点进行有效面授。通过网络教学资源平台,有效改变传统的、被动的、孤立的及封闭的教学模式,有效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专业技能及职业综合能力。


  四、涉外会计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优化效果分析


  (一)有效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要求任何一个行业的工作人员都能巧妙运用互联网进行工作和学习。教师利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模块项目进行细分化教学,把枯燥的会计理论教学和有趣的实践教学紧密联系起来,让沉闷的课堂氛围活跃起来,教师也可以弥补自身专业实践和从业经验的不足,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二)实现对学生的多元化考核评价。传统的课程考核评价标准一般为:平时成绩占20%+期中测试占40%+期末成绩占40%。用这种方式考核学生,只能单一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无法考核学生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职业判断能力。借助教学资源平台和竞赛平台,能对学生的理论掌握水平、操作技能、职业判断能力、职业综合能力进行有效的、系统的、全面的分析评价。


  (三)有效提升學生职业素质能力。教学优化后,学生在学习中能有效地抓住学习的重难点,有效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学习任务,并能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同时能了解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具备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信息处理的能力,提高实践能力、组织能力、协调合作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继续学习能力,为日后工作做好充足准备。


  总之,涉外会计理论与实务课程通过教学方法与手段的优化,把企业的业务要求及操作流程引入实际教学中,让情景模拟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并通过模块项目的形式呈现,实现学中做、做中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作者简介】周平欢,女,研究生,广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系讲师,中级经济师,研究方向:国际会计、会计教育研究。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