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会计论文>会计理论论文

新时期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及对策

2015-07-04 09:5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 新形式下会计信息失真无论是在表现形式上、还是成因特点及其给单位、国家和社会造成的危害,较以往会计信息失真,手段在不断升级,成因极其复杂,危害更加严重。因此,如何治理新时期会计信息失真是摆在会计管理工作中须迫切解决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 新时期 会计信息失真 对策
  
  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离不开真实的会计信息。多年来,尽管国家对会计信息失真进行不断治理,但仍未能从根本上遏制虚假信息的蔓延。虚假的会计信息不仅给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和微观的经济管理工作造成了很大的混乱,助长了国有资产的流失和贪污腐败行为的发生,同时也增加了社会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稳定因素。而当前,由于行为者的主观意愿、手段运用、规模程度的升级,使会计信息失真又呈现出新的态势。因此,解决新时期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就成了一项关系到建立良好经济、政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任务,是经济建设和谐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新时期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
  
  1、技术性失真与非技术性失真
  技术性失真是指由于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上的局限性而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从业人员素质低下,不能满足当前会计工作实际需要的原因,主要是我国会计制度改革正处于与国际接轨的变革过程中,会计人员的知识需要不断更新和提高,而事实上由于各种历史的、现实的原因,会计人员往往跟不上改革的步伐,对会计准则理解不透或根本不理解,造成了会计信息的失真。非技术性失真是指会计人员明知自己的行为与做法是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为实现其小团体或个人利益,通过弄虚作假等手段扭曲会计信息的做法和行为。WwW.133229.COm在现行体制中,会计人员必须接受单位负责人的领导,按单位的要求完全会计管理工作。某些领导为了个人利益,如经济利益、政绩等,指使会计人员造假,会计人员考虑到自身利益往往会听命于领导,形成“站得住的顶不住”“顶得住的站不住”现象,这种情况下会计信息失真是必然的。
  2、会计事实失真与会计处理失真
  会计事实失真是指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反映的经济活动根本不存在或与事实有较大的出入。由于原始凭证在会计活动中的基础作用使它成为了会计作假的源头,如在预算的编制上就弄虚作假,在原始凭证的填制上项目内容、金额都在随经营管理者意愿进行更改,假帐真算等;会计处理失真是指在对会计信息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出现的失真,通常反映在账簿和报表环节上,如账户记错、随意变更会计核算方法、报表填列不实等。由于会计事实失真与会计处理失真,使生成的会计信息已改头换貌,对社会毫无价值,最终达到经营管理者的目的。
  3、内部失真与监管失真
  由企业的员工以及股东组成的企业法人在对其会计信息的取得、处理的时候所造成的失真,即内部失真。监管失真是指实施会计审计的监督管理部门无意或有意的疏忽,导致被监管的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事实。有些单位内部和社会的会计监管部门及人员,在发觉从事经济活动的当事人和会计人员已对会计信息进行失真处理时,为了自身利益也加入到了参与或制造会计信息的队伍中来。他们出据虚假的会计报告,使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最后一道关卡也被突破。
  
  二、新时期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
  
  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无论在我国经济发展的昨天,还是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都已不足为奇,但会计信息失真的加剧则是我国经济领域当前必须急待解决的问题。对新时期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分析如下:
  1、内部原因
  (1)产权主体矛盾带来的会计信息失真。在现代企业制度——公司制的条件下,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是分离的。所有者是“外部人”,而经营者是“内部人”,所有者对于企业状况的了解程度比不上经营者,从而导致“会计信息不对称”。由于信息不对称,经营者可能出现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违反诚信原则,提供虚假会计信息。例如,上市公司的股民与经营者的信息是不对称的,股民了解企业主要是通过企业提供的三大会计报表,而企业的内部报表便成为了商业秘密。
  (2)内部控制失效。内部控制机制是企业法人为维护资产的完整性,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以及对经济活动进行综合计划、考核和评价而制定的方法和手段。在目前,公司对于所有者来讲并非完全透明。在以经营者为主导的内部制企业中,委托人对代理人的内部控制是乏力的,所有人并不拥有对企业经营运作权,经营者对企业的经济活动的控制控制体系中,缺乏企业所有人的激励约束机制,很多企事业单位的高层管理人员对这方面认识不足,致使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与实施过于马虎、简单,各种错帐不能及时被察觉和制止。同时,企业经营者为了维护自身权力的威严、提高经营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又缺乏强化内部控制的内动力,显然内部控制在内动力不足的情况下,它的失效则是必然的。
  2、外部原因
  (1)监督、约束机制弱化。对于会计行为的监督与约束除了来自内部的自我监督外,政府监督、社会监督都是必不可少。客观上讲,政府监督除了税务监督层面外,为给企业创造宽松的经济发展环境,相关监督都在弱化。而代表社会监督的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往往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而放松道德防线,给企业出具虚假的财务审计报告的案例也是屡见不鲜的,这样更助长了会计信息失真的恶性循环。

  (2)会计制度弹性区间大为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可能。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运作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现有会计制度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出现许多漏洞。为了获得更大利润,许多公司便利用这些空隙。例如一个企业的成本结转,今年采用加权平均法,明年采用其他方法,甚至在一年以内采用两种以上的成本结转方法(只在财务报告中加以说明),这与《企业会计准则》第12条所规定的“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的原则是相违背的。另外,财务制度规定企业可以根据各自的情况,计提坏账准备金、商品削价准备金,预提费用、摆列待摊费用、递延资产、待处理财产损溢,在商品、产品成本结转中既可采用加权平均法,也可采用后进先出法、毛利率法等确定其成本;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既可一次摊入,也可分期摊销,但其提取比例、提与不提、采用什么样的成本结转方法、摊多摊少等,均比原制度有更大的灵活性,并完全取决于企业领导和财会人员的意志。按权责发生制原则所设置的这些会计科目,成了企业调节盈亏的“蓄水池”。
  
  三、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新举措
  
  1、重视诚信,采用信用制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会计诚信建设是对单位负责人、会计人员、注册会计师进行的整体诚信建设的系统工程,它不仅着眼于会计人员个体诚信品质的提高,而且也立足于会计行业整体诚信品质的提高,是防治会计信息失真的首要措施。如果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低下,那么再高的会计操作技能只能导致更高水平的会计造假。同时,遵守会计职业道德也客观要求会计人员熟悉和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学习提高会计职业技能。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提高会计职业技能和专业胜任能力,才能使自己把握住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的第一道防线。
  2、完善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
  会计相关的法律规范是处在源头位置的规范准则,起到了外在刚性和弹性约束的作用,将会计行为限定在一定标准框架内进行,不允许有所偏差,因而有助于实现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目标。首先,要从源头上消除可能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不确定性条款。其次,要加大执法力度,将非法会计失真的单位和人员上交有关部门严厉处理。另外,在合法的范围内加重惩罚力度并侧重对相关责任人的处罚,也不失为减少财务作假犯罪的有效方法,通过加大惩罚力度来强化对会计信息的监管,使会计信息的生成、披露与监管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加强并完善企业内部控制
  (1)明晰企业产权制度,建立并完善股东监督机制。产权明晰的界定是市场主体根据会计行为规范开展优化内部控制管理、保障会计信息真实的先决条件和基础。产权的明晰可以充分发挥会计规范的激励约束、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功能,为整个社会的财产规则、利益规则以及企业内部约束机制、激励员工创造最基本的条件,有利于充分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更为股东监督机制提供了前提。
  (2)建立并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单位内部通过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批准控制、会计系统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全控制、风险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等,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财产安全完整,同时还要完善业绩评价机制。目前,大多数企业股东对财务人员,甚至主要经营者的业绩评价多是财务指标,这必然会助长其道德风险,成为会计信息失真的摇篮。拥有合理的业绩评价机制可以使不同的人才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自己最大的力量,为会计信息真实提供有力的保障。
  (3)加大会计监管力度。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到现在,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是正常而且不可避免的,会计主体由于各种不同的原因,都难免出现会计信息失真。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从外部去对其进行监督是把握会计信息真实的最后一关,也是较为容易实现的一关。这就要求社会公众要加大审计力度,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事业,真正发挥审计的监督作用。同时,政府财政部门、国家审计机关、税务、银行、证券、保险等部门要加大对会计虚假信息监管力度,通过上下整体联动、齐抓共管使各个单位和部门所披露的会计信息真实可靠,为净化会计市场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4、加大对恶意制造虚假会计信息者的打击力度
  做到“有必知、知必罚、罚必重”。一是加大行政监管力度,充分发挥财政、审计、税务、工商等部门的监管职能,使监督规范化、制度化,避免盲目性;二是加强对公司内部机制的管理,试行会计委派制,从重查处违纪违法行为。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