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会计论文>会计理论论文

有关决策会计的几点思考

2015-08-14 09:1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目的十分明确,就是为管理服务。即使是认识功能也是紧紧围绕管理的需要来提供信息,控制更是会计的基本职能,内部控制的任务主要由会计来承担。

  经济学的职能是什么呢?马克思在《资本论》初版序中说:“本书的最终目的,是揭露近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可见经济学是要运用抽象的方法认识经济运动的本质和客观规律。

  经济学和会计学都具有对经济运动的认识功能,但这种认识功能是不同的。经济学是要透过现象把握本质,认识经济运动的内部联系和客观规律,由具体到抽象。会计学则是根据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来认识现实的、具体的经济运动,由抽象到具体。因而经济学是反映本质,而会计学则是如何反映现实。经济学主要是一种世界观,会计学则侧重于方法论。

  由于经济学和会计学的职能不同,对这两门科学的基本要求也不一样。会计学的原则:一是可操作性原则。经济学研究是从具体到抽象,需要的是抽象思维。会计学从抽象到具体,从一些基本规定出发,对日常业务进行帐务处理,以再现实际的资金运动。而日常经济业务的发生是十分复杂的,存在着多种选择,这就需要作出若干假定和规定,确定一些原则和程序,因此,会计工作具有可操作性。二是有用性原则。会计学十分明确的目的,就是有助于提高管理水平。最重要的原则是有用性,另外,重要性、及时性、可比性、一致性等原则都是强调如何发挥其对管理的有用性。三是评价性原则,经济学揭示本质和规律,也就是回答“是怎样”的问题;而会计学反映现实,着重解决“好不好”、“怎么办”的问题,会计要发挥控制的职能,其提供的信息必须具有评价性。会计原则中的诸如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收入实现原则、历史成本原则等,都是为了使会计信息满足评价性的要求。当然,规范经济学也重视评价“好不好”的问题,但这种评价只是对制度而言,并非是对现实的资金运动而言。

  经济学与会计学关系的密切程度,是经济学与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经济学与会计学在对象上完全一致,在职能上却明显不同。经济学和会计学都是为了认识经济运动,但这种认识却从完全不同的角度进行,经济学认识经济运动的本质和规律,会计学则认识经济运动的过去和现状及其效果。搞经济的人必须懂会计,否则只能纸上谈兵,根本无法认识和分析现实;搞会计的人必须学经济学,否则根本无法理解各项指标的含义和实质。哪里有经济学,哪里就有会计问题;哪里有经济活动,那里就必然有会计存在。抽象和具体,理论与应用在这二者之间形成了完全的对立统一。我们学习《资本论》中关于经济学与会计学的论述,认识二者的关系,对发展会计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决策会计是运用会计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系统地、科学地描述企业各项决策方案的形成,对企业未来的经营活动及结果作出超前评价的一种“事前规划型”会计规范。它通过会计特有的方法,对企业未来的效益和损失进行计量、报告和控制。它是会计学科里一个值得研究和推广的重要领域。

  一、决策会计的对象

  决策会计的对象是企事业单位未来货币化资产的运动及其结果,即在未来某一时期经货币计量后的有形、无形资产流入与流出的预计数量。它与现行财务会计的对象有以下不同之处。

  1.超前性与总结性的区别。决策会计利用各种信息、情报,运用会计的方法计算各决策方案的预期效益,优化决策方案,据以控制和考核决策项目的运作,具有明显的超前性;而财务会计则是对资产运动的过程及结果作出描绘和反映,其重心在于“观念的总结”。

  2.可选性与唯一性的区别。决策会计信息系统应按不同方案的货币化资产运动的趋势设置,不同方案之间要能比较,便于选择。而财务会计的报告结论却是唯一的。

  3.假定性与真实性的区别。决策会计是在现有各方面信息的基础上,在多种假设中确定的,将货币化资产流量通过合适的数字模型表达出来,决策对象的循环过程可表现为直线型或曲线型。而财务会计报告却要求真实可靠,其会计核算程序是周转循环型的。

  二、决策会计的职能

  决策会计的职能在财务会计固有职能的基础上,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新发展。

  1.参谋职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会计的参谋职能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会计人员应将掌握的各种数据变为活的信息,按照企业管理的不同要求,加工成为各种有用的资料,供决策者参考。

  2.预警职能。市场经济的瞬息变化,要求会计提供的各种信息不能等到相关过程完结后才去收集,信息滞后就失去了价值。决策会计核算体系,就是通过反映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资源要素的变化来测定大环境的现状和变化的趋势,做到预先发现对企业发展的制约影响并给予事先预警。

  3.参与决策职能。会计参与企业的高层决策是现代经济发展的要求,如企业内部的成本、费用、收入,外部的市场价格、税收等等,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掌握有关的数据和信息的会计人员,都有充分的发言权,这对决策方案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是一个有力的保障。

  三、决策会计的原则

  决策会计的原则应包括会计基础和可靠性、相关性、可比性、及时性、明晰性、配比性、谨慎性、可行性等基本内容。决策会计的会计基础宜选择“收付实现制”。因为决策会计所反映的是未来企业货币化后的资产流量,它可以将费用的发生直接表现为决策项目的资产流出,效益的获得直接表现为决策项目的资产流入。这样,便于对决策项目的资产流入与流出进行比较,以优选决策方案。

  可靠性要求决策会计提供的信息要有较高的可信度。由于市场变化和企业经济活动带有不确定性,决策方案不可能绝对精确。但对其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却是可以的。决策报告具有可靠性,它才有用。

  相关性要求决策会计在收集、加工处理、传递决策会计信息的过程中,必须满足与企业有关方面的不同要求,考虑与企业有利害关系的社会集团对会计信息需要的不同特点。

  谨慎性要求在优选决策方案时,充分考虑企业风险,合理估计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其核心是在决策过程中尽可能留有余地,使决策方案建立在比较稳健可靠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经营者的风险。

  可行性要求会计在参与决策时要全面考虑需要与可能、成功的概率、确定因素与不确定因素,把决策会计工作建立在人力、物力、财力、技术、信息等的获取切实可靠的基础上,确保预期目标的实现。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