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会计论文>会计控制论文

美国内控理论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启示

2015-07-09 10:3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现状,并以美国内控理论为借鉴,提出了建立、健全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方法和措施。

  广义地说,内部控制是组织机构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为保证管理有效,资产安全,会计数据准确、真实以及为鼓励遵守既定的管理政策而采取的所有相应的方法和手段。对金融业来说,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是金融机构的一种自律行为,是金融机构内部为完成既定的工作目标和防范风险,对各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从事的业务活动进行风险控制、制度管理和相互制约的方法、措施和程序的总称。实践证明,良好的内部控制对于银行达到既定的目标和维持良好的财务状况都是至关重要的。

  一、美国内部控制理论

  根据美国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全国委员会的赞助组织委员会发布的定义,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应当包括五个方面,即: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会计、信息及传导机制以及自我评估及监控。

  (一)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反映董事会及管理部门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它对内部控制提出了基本要求及框架。控制环境的要素包括:1、员工的正直、职业道德和进取心。2、企业单位的组织结构。3、管理部门的经营理念和风格。4、对企业单位经营实践的各种外部影响。5、董事会及其专门委员会特别是审计委员会和风险评估委员会的关注和要求。

  (二)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对内部和外部风险分析的确认。之所以要对风险进行评估,是因为风险影响企业单位实现其目标或危害其经营。这种评估能帮助确定何处存在风险,怎样进行风险管理,以及需要采取何种措施。

  (三)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包括制定政策和程序并将其付诸实施。控制活动的目的是企业单位的员工贯彻执行董事会和管理部门的要求,并帮助董事会和管理部门采取措施,控制那些妨碍实现目标的风险。

  (四)会计、信息和传导机制

  会计、信息和传导机制以不同形式取得和传递恰当、及时的信息,从而使雇员能够贯彻履行自己的职责。会计系统是确认、汇集、分析、分类、记录和报告企业单位业务事项的方法和载体。信息和传导机制使所有的雇员都懂得自己在系统中的作用、会计责任以及与他人的关系。信息系统就经营、财务、合规性提出报告,从而使董事会和管理部门更好地履行职能。传导机制将信息传递到企业单位的内部及外部,包括法律、法规的制定者、检查者、持股者和客户。

  (五)自我评估及监控

  自我评估和监控是企业单位内部自身的、自上而下的控制系统的活动。自我评估是由有关人员定期、独立地对一个部门的控制进行评估。事中监控是在经营过程中和责任履行过程中进行的。有些企业单位将事中监控和独立的评估结合起来。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可以控制系统的设计及实施,在质量和效果等方面进行独立评估。企业单位中的所有人员对自我评估和监控都应负有责任。每一个人都要懂得,自己对破坏控制系统的行为负有报告的责任。

  二、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现状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由于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和计划经济的运行模式,内部控制机制长期得不到重视,造成了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滞后和实际运行中内部控制机制的悬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上对内控制度重视不够,使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

  国有商业银行的前身是专业银行,自成立以来就承担着宏观调控和金融服务双重任务,各级管理层重国家计划、轻自身管理,重速度和规模、轻质量和效益。各职能部门和各位员工把遵守国家的方针政策、规章制度视为其业务活动的目标,在业务活动中缺乏相互联系和沟通,缺乏相互牵制和监督的观念,简单地把内部控制制度理解为一般的规章制度,理解为国家法律规章制度实施细则的具体化,把内部控制与管理、内部审计、会计检查等同起来。

  (二)内部控制制度分别由各职能部门制定,不利于银行内部全过程的调控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缺乏专门制定和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机构,其内控制度大多分别由各职能部门去制定和执行,导致政出多门,各自为政,使内部控制制度缺乏整体性和协调性,再加上各部门之间缺乏协调配合和信息沟通,许多规章制度之间相互冲突,难以有效发挥其控制作用,以致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

  (三)内部控制制度没有以风险和效益为目标,致使内控制度只停留于事后的合规性检查上

  由于国有商业银行长期以来是在国家行政干预下开展各项业务的,其风险全部由国家承担,尤其是对新项目、新业务、新机构的设立缺乏严格的风险考察和评估。对企业的信用分析仅限于对过去的经营和财务资料的审查,对企业未来风险预测不够,风险的估测技术落后,主观判断多,科学方法少,难以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的风险状况。

  在市场经济中,缺乏竞争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将会成为强者蚕食的对象。在我国即将加入WTO的经济与金融环境背景下,银行如不加强风险控制,用制度管理形成自我保护机制,必将面临危机和困境。而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则是商业银行拓展业务和防范经营风险的最现实的保障,对增强银行实力、有效防范和化解银行经营风险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美国内控理论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启示

  (一)营造良好的控制环境

  1、提高银行员工内部控制意识,增强遵纪守法观念,创造良好的内控文化氛围。金融法规只有在大多数员工知法、懂法、守法和少数违法者受到严肃惩处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增强商业银行依法经营观念,强化经营风险意识,首先要从银行管理层做起,一级抓一级,注重培育自律意识,自觉纠正经营行为的偏差,努力创造一种浓厚的内控文化氛围,引导全体员工自觉地用金融法规和内部控制制度去约束自己的行为。

  2、从组织机构上加强和保证内部控制机制的有效运作。按照精简、效率、相互制约的原则重新调整组织机构,设置部门岗位,并明确部门岗位职责,分清责任。要减少管理层次,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设置分支机构和营业网点。

  建立完善的与现代商业银行制度相适应的银行内部治理结构,尽快建立董事会、监事会、信贷管理委员会、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等,保证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增强透明度。要真正发挥董事会的决策作用、行长的经营管理作用、监事会的监督作用。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