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会计论文>会计控制论文

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对我国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

2015-07-09 10:3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近年来,在我国证券市场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愈演愈烈,从“深圳原野”、“琼民源”、“红光”到“郑百文”、“银广厦”层出不穷,在世界范围,重大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也呈上升趋势,如“巴林银行”、“安然事件”等,安然事件导致美国总统颁布新条例来加强对审计机构的监督。在我国内部控制的理论和实践也得到了空前的重视,1999年10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新修订的《会计法》通过第二十七条从实质上要求各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合法性;2002年中注协会协[2002]40号颁布了《内部控制审核指导意见》,要求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的特定日期与会计报表相关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核,并发表审计意见,将企业内部控制的规范也纳入审计范围,并公布于众。

    一、内部控制的概念

    内部控制(Internal Control)一词,最早出现在1936年美国会计师协会(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前身)发布的《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审查》文告中,定义为保护现金和其它资产,检查簿计事务的准确性,而在公司内部的手段和方法。近几十年来,随着内部控制理论以及认识的不断发展,不仅在美国,而且在其它国家和组织,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当前,比较典型的概念主要有:

    l、1976年,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在《审计推荐草案》中指出:“内部控制由组织体制的设计和企业管理人员制定的所有协调制度组成,就其实用方面而论,是为取得确定的管理目标,促进企业的业务有秩序和有效率的进行,保证资产的安全、会计记录的可靠和及时地提供准确的财务资料”。

    2、1986年,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在第十二届国际审计会议上发表的《总声明》,对内部控制作出了权威性解释:“内部控制作为完整的财务和其它控制体系,包括组织结构、方法程序和效果性,保证管理决策的贯彻,维护资产和资源的安全,保证会计记录的准确和完整,并提供及时的、可靠的财务和管理信息”。

    3、1988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的《审计准则文告第55号》指出:“企业内部控制结构包括为合理保证企业特定目标的实现而建立的各种政策和程序”。

    4、我国权威部门目前还没有对内部控制的统一概念,一般认为内部控制是在内部牵制的基础上。由企业管理人员在经营管理实践中创造,并审计人员理论总结而逐步完善的自我监督和自行调整体系。

    从以上的定义可以看出,尽管各个国家和组织对内部控制的定义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均包括两个基本方面:保证会计信息准确可靠、资产安全完整和促进企业经营管理。事实上,这也正是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理论和实践发展的两大动因:企业内部强化管理的需要和外部审计开展的需要。正如美国会计师协会在其刊物上指出的那样:“(1)企业经营的范围和规模变得非常复杂和广阔,使得管理必须依靠大量的反映经济活动的分析资料和报告;(2)健全的内部控制有助于防止工作人员出现差错,减少发生不合规现象的可能性;(3)审计部门在审计费用的严格限制下,如不依靠客户的内部控制系统,那么对大部分企业进行审计是不可能的”。由此可见,西方国家实行内部控制的原因和所取得的成效,即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性,提高可见信息的准确性,强化企业经营管理,以及配合外部审计的开展,也正是我们当前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所迫切需要达到的目标。

    二、发展与原因

    内部控制,作为一个专用名词和完整概念,直到本世纪30年代才被人们提出、认识和接受。该时期的内部牵制,它基本是以查错防弊为目的,以职务分离和账目核对为手法,以钱、账、物等会计事项为主要控制对象。这是内部控制理论发展的初期阶段——内部牵制时期。

    1934年美国的《证券交易法》首先提出了“内部会计控制”的概念,要求证券发行人应设计并维护一套能为投资人提供合理保证的会计信息的内部会计控制系统。1953年10月,美国审计程序委员会又发布了《审计程序公告第19号》,对内部控制作了如下划分:“广义地说,内部控制按其热点可以划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l)会计控制由组织计划和所有保护资产、保护会计记录可靠性或与此有关的方法和程序构成;会计控制包括授权与批准制度,记账、编制财务报表、保管财务资产等职务的分离;财产的实物控制以及内部审计等控制。2)管理控制由组织计划和所有为提高经营效率、保证管理部门所制定的各项政策得到贯彻执行或与此直接有关的方法和程序构成。管理控制的方法和程序通常只与财务记录发生间接的关系,包括统计分析、时动研究、经营报告、雇员培训计划和质量控制等”。1972年,《审计准则公告》的制定者美国准则委员会,根据对《证券交易法》研究和讨论,在第1号公告中,提出立管理控制和会计控制概念,这是内部控制的发展期,既内部会计控制与内部管理控制时期。

    1988年4月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的《审计准则公告第55号》,规定从1990年1月起以该文告取代1972年发布的《审计准则公告第1号》。该文告首次以内部控制结构一词取代原有的“内部控制”一词,而且文告提出的内部控制内容比以前更为实在,条理更加清楚。该文告的颁布和实施可视为内部控制理论研究的一个新的突破性成果。1992年,美国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所属的内部控制专门研究委员会发起机构委员会(COSO)在进行专门研究后提出专题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架构》,也称COSO报告。后经过修改提出对外报告的修改篇,扩大了内部控制涵盖范围,增加了与保障资产安全有关的控制,得到了美国审计署的认可。与此同时。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全面接受了COSO报告的内容,于1995年发布了《审计准则公告第78号》,取代了《审计准则公告第55号》。也就是目前理论界认为较为成熟的内部控制理论,即内部控制结构和内部控制整体架构理论。

    从上述以美国为例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历史来看,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控制”这一在管理学界曾遭冷遇的概念,在美国管理学界逐渐成为热门话题,包括加拿大、英国等都不惜花费巨资来探索企业控制的基本要素,并出台了多份有关内部控制的权威报告,如上述美国的COSO报告。为什么内部控制的发展如此迅速并引起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呢?经分析主要源于以下几个原因: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