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的知识,即管理学知识和财务会计知识,其中前者是基础知识,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引入财务会计中的预算、考核等知识,更好地为高校财务工作服务。在高校经济财务甚至金融活动中融入并运用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是降低高校经济活动风险,有效提升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必经之路。
一、高校现存的财务管理创新阻碍
(一)内部控制及相关体制机制亟待健全和完善
财务与各二级单位财经信息互动不够,多种形式财务知识宣讲、政策解读少,很有可能会致使各二级单位不能及时准确地接收兵了解相关文件和要求,上级要求的有效财务管理措施没有得到有效执行。按照高校办学定位,加快开放发展,拓宽与企业、社会、政府多元合作办学的领域,加快高校内外教育资源优化组合配置,激励各单位部门办学活力,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体制机制。
(二)预算管理问题重重
既存在财力不足、投入不到位的问题,也存在有钱花不出去,花钱不讲效益的问题。现在经费重申请、轻使用,重配置、轻管理,重投入、轻效益的现象仍普遍存在。有些业务经费的支出结构不合理,较多地罗列办公、差旅等日常和重复的支出,用于提升质量、水平方面的支出很少;有些财政专项执行较慢,年底资金结余较多,面临被财政收回的风险。绩效评价实施不到位,提高资产配置和共享效率的机制等有待进一步建立健全,以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
(三)理财意识和效益观念存在偏差
长期遗留的体制机制问题导致高校的财务管理机制尚且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大环境,理财意识和效益观念存在偏差,普遍存在着“等、靠、要”等现象,在开拓市场、开辟财源等方面缺乏积极进取精神,使学校自主办学能力较弱。绝大部分高校对于短期经费管理考虑较多,大多更加注重学生学费收入和财政经费拨款两项,而往往忽视了依据国家教育发展的和学校发展规划要求,主动放弃尝试多渠道筹资,难以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
效益观念薄弱也是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有待改进之处。一味盲从,缺乏真实可靠、科学完整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是高校重大投资屡屡失败的主要原因,一方面,高校办学经费不足,捉襟见肘,财政赤字严重,财务规划严重依赖财政拨款,另一方面,本身已经非常有限的资金产生的效益低下,既限制了高校的发展,又导致了高校无形资产的隐形流失。
(四)筹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经费不足是阻碍许多高校财务管理创新,限制高校建设发展的最大障碍。然而,面对知识经济和市场竞争经济,大部分高校还没有寻找到合适的筹资途径和形成较好的筹资机制。其中主要责任在于财务部门没有作好筹资渠道规划开掘,没能有效提高其筹资协调能力,长期经费不足不仅导致高校间差距越拉越大,更是严重阻碍各项事业计划的顺利实施进行。
首先,我国高校很大程度上受到我国固有环境体制影响,消费型观念依旧占据主导地位,对于财务管理体制的改革力度深度有待考量。其次,在管理模式上,被动理财的局面还没有完全转变。特别是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和教育体制的改革,高校经济活动中的预算外资金收入比重越来越大。最后,虽然先前提到我国高校经费严重依赖财政拨款,但是高校融入市场经济环境中后资金项目繁多,加之筹资渠道多元化,导致许多高校产业、企业并存,财务管理混乱。
二、高校财务管理创新的思路
现在的高校财务管理资金少则几亿,多则十几亿,乃至几十亿、上百亿,堪比一个县或县级市的财力。因此如何管理这么大的资金,使用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效益,都是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如何进行财务管理,通过管理会计方法,挖掘数据信息,为高校领导层提供决策依据,都是高校财务管理改革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严肃预算执行,制定中期财务规划
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以解决高校日趋紧张的财力,有效保障高校事业发展的问题。“天下欲治计乃治”,一方面高校进入了大学内涵建设的发展阶段,在综合实力的提升方面需要大量的投入。另一方面,高校面对财力严重不足的窘境。要解决这一突出的矛盾,就需要科学谋划,以丰补亏,平衡收支。为此,要编制滚动财务规划,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在资金需要方面,根据大学内含软硬件建设、民生和福利建设、办学条件和校园环境建设情况进行合理估算、提前运筹和安排;在资金来源方面,将以政府拨款为主渠道,多元化筹措资金,多方式使用资源,兼顾保证需要和资金结构优化;将财务规划分年度预算滚动执行,提高预算的统筹能力,保障学校的各项事业发展。
(二)逐步建立绩效管理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核心任务是提高配置效率,实现有限资金的效益最大化,为此,高校应逐步创新资金配置机制,以“钱 随事走、效率优先、集中力量、促进发展”为设计原则,在“运行经费+专项经费”资金投入模式基础上,逐步建立以大学内含建设绩效为导向的预算拨款体系,使经费投入形成科学合理的流向,达到办学产出和贡献的最大化。
(三)持续推进财务工作转型,提升科学化和精细化水平,建立高校财务工作的沟通机制
树立精益思想和科学治理理念,持续推进财务工作从“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转变,职能重点从“核算”向“战略管理、风险管理和绩效管理”转变,通过加强财务规划、内部控制、预算执行绩效评价、办学成本核算和财务信息化建设等,不断提高科学化和精细化的财务管理水平,规避各种财务风险和廉政风险,全面提升经费管理效能。
近两年国家对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改革步伐大、节奏快,出台了以《预算法》为代表的很多新规,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紧随政府新规要求,对于高校财务管理规划特别是财务预算越来越严格,预算执行和财务管理实施情况审计和监查越来越频繁。高校需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以便在执行这些财经规定时,财务部门与经费使用单位及个人信息对称、思想统一、互相理解,在高校师生员工中形成遵守财经纪律、诚实守信、厉行节约、重视绩效的良好文化氛围,使高校财务工作更为规范,降低各种财经风险。
(四)增强高校的筹资协调能力,树立多渠道筹集资金的融资观念
以支出管理为主向以收入管理为主转变是筹融资观念转变的重要表现。高校财务一方面要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另一方面应积极主动地开拓新的资金来源,形成多渠道筹资办学的新格局。高等学校教育经费筹措的主要流程和形式是依赖政府拨款同时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然而市场竞争环境和知识经济要求高校财务管理必须转变思想,树立融资筹资观念,从从前的“等、靠、要”旧模式中解禁,积极创新探索高效筹措资金的新路径。
另外,从广义的融资观念看来,高等学校筹集资金不仅要积极踊跃吸纳增量资金,还应该积极进行财务管理筹划配置,充分有效地运用财务杠杆,聚集校内各单位的沉淀资金,通过宏观配置、统一调度、高效利用,科学有效地引导资金收支,最大限度地发挥存量资金的最佳效益。
三、结语
将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运用到高校财务管理的实践中去是市场经济深化和高校财务管理改革的必然之路,也是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进步的可行之道。同时,管理会计具有自身系统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要综合运用细化渗透于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而且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发展和完善,必定会促进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巨大提升,增强高校的发展实力。
作者:马帅 来源:今日财富 2016年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