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会计论文>管理会计论文

环境会计的基本假设

2015-10-08 10:2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长期以来,人们在思想上缺乏环境意识;在理论上认为没有劳动参与并不能进行市场交易的环境资源没有价值;在行动上对环境资源进行掠夺性开发,致使自然资源大量损毁、生态资源严重恶化,削弱了经济发展的根基。随着环境的恶化,人类为经济的持续发展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使人类逐渐认识到环境保护、环境管理的重要性。环境管理是指国家(地区)利用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从宏观角度对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的利用、补偿和恢复进行管理和控制,引导微观组织在进行经济决策时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维持社会、经济及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环境管理需要会计的计量、记录和报告,需要会计系统提供完整真实的环境经济指标;反过来,环境会计信息系统所提供信息的质量又直接影响着环境管理的成败。环境的恶化,要求产生环境管理,而环境管理的产生又要求环境会计随之产生和发展。

  目前,环境会计仍处于产生、发展阶段,如何确定其核算范围,对环境资源如何进行计量,如何将会计的核算方法引入环境管理中,有待于人类的正确认识。由于环境资源具有效用性、稀缺性、模糊性等特点,在人们对其认识过程中,需要建立一定的“阶梯”,这个阶梯就是基本前提和制约条件,即会计基本假设。财务会计在其产生、发展过程中,建立了较为科学的基本假设,并且在此基本假设的基础上,建立了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核算体系。环境会计作为会计的一个分支,可以沿用财务会计提出的一些前提或制约条件,但环境会计的核算内容、依存条件毕竟有其特殊性,不可能完全借助财务会计的基本假设来建立环境会计的核算理论和核算体系,必须建立符合环境会计特点的一些假说和制约条件。

  环境资源是整个人类的共同财产,但是由于存在着国家,国家凭借其权利对地域进行划分,同时也划分着环境资源的所有权、使用权和控制权,环境会计进行核算时有必要划定空间范围,并仅核算本空间范围内的环境及其资源。按国界划分环境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实际上是把本国环境资源的储量、开发、利用、环境资源降级和保护等作为一个整体,从国家的角度对其进行核算和控制。在整体内部又有各个独立核算的微观经济组织以环境资源为物质基础进行经济活动,并从环境及其资源中享受着利益。本国地域内的环境资源所有权均属于国家,但微观经济组织对其可以有使用权和控制权。因此,环境会计不但要界定国家间环境资源核算的空间范围,而且还要界定微观经济组织间环境资源核算的空间范围。

  从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环境资源特点及其利用现状,需要拓展代际界限,提出长期延续发展的目标。后代人不仅享受着前代人开发、利用环境资源并以有形资本形式表现的劳动成果,而且也必须承受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等后果。今天享受经济发展成果的人类,由于过度破坏地球资源和污染地球环境,可能会使今后几代人的处境恶化。针对这一状况,世界与发展委员会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即“今天的人类不应以牺牲今后几代人的幸福而满足其需要。”将可持续发展概念融汇到环境会计核算中来,就是从会计的角度评价本代人和后代人的环境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和环境污染状况。因此,环境会计核算不但要反映本代人的环境资源利用、开发和环境污染状况,而且还要反映本代人为后代人留下的环境资源情况。

  人类所进行的经济活动几乎都涉及到对自然世界的改造,而且从目前情况看,人类进行的经济活动往往会导致过分的环境衰退。因为许多自然资源不是劳动的产物,当其被人们分享时,利用环境资源的人类并未就其真实的价值作出偿付。要有效地抑制对环境资源的过分掠夺,必须给环境资源一个适当的价格,即以货币计量其价值,并要求使用者对耗费的环境资源按其价值偿付。环境资源的效用是多种多样的,而且有着质的差别,如果能寻找一种效用单位对环境资源进行计量,则环境资源就只有量的差别。在当前的社会、经济条件下,能够充当综合计量尺度的计量单位只有货币。

  在当前的社会、经济条件下,环境资源需要划分范围;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都要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要有效地利用环境资源,必须确定其便于计量的价值尺度。对这些前提和约束条件进行归类,可以得出环境会计的基本前提为:会计主体、可持续发展、货币计量。

  一、会计主体

  环境资源虽然是人类的共同财产,并有其固有的特点,但环境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严格地限制在独立具有所有权、使用权或控制权的某一国界或地域内,或是实际开发、利用环境资源的微观经济组织内。这样界定的空间范围,称为环境会计主体。环境会计主体所拥有的环境资源不仅是当代人进行经济活动和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当代人留给后代人的财产。以环境资源为经济活动的物质基础时,必然会形成环境资源的耗费,同时也能够从环境资源中获得效用。为了给后代人留下可供发展的物质基础,当代人需要一定数量的投资以保护环境。因此,环境会计的会计主体实际上是处于环境系统中的特定国家或地区的当代人利用环境资源所进行生产、消费,并对环境资源进行保护投资而构成的整体。

  环境会计主体带有环境会计的特色,表现为:(1)将环境会计主体划分为不同层次。从国界的角度划分环境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称为宏观环境会计主体;从区域的角度划分环境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可称为中观环境会计主体;以各个微观经济组织划分环境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可称为微观环境会计主体。(2)将会计主体置于环境系统中,从而将游离于核算系统之外的环境资源的价值消耗与补偿纳入会计核算系统,核算人类与环境系统的能量交换。(3)体现环境、未来、公平的思想。特定的国家或地区划定了本会计主体与其他会计主体的空间界限。会计只核算本会计主体内部的环境事项以及本会计主体与其他会计主体之间相互联系的环境事项;同时考虑本会计主体内不同代人的生存与发展,寻求代际之间的公平合理。这体现了各个会计主体在同一时间本同空间共同占有地球的环境资源,其目的在于寻求代内公平。

  二、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假设是指环境会计核算以会计主体在自然资源不枯竭、生态资源不降级的基础上,保证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假设是在环境恶化的条件下,作为环境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受到其影响而提出的一种制约条件。如果自然资源开发过量,生态资源的降级加剧,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可能会被迫停止;而如果环境资源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则可持续地进行下去。可持续发展基于这一原理,提出了会计主体进行正常经济活动的时间性规定。尽管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存在着许多的不确定性,但会计进行核算和监督的正常程序和方法都应当立足于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理论是环境会计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责任编辑:编辑部]



  可持续发展假设具有以下特点:(1)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可持续发展、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等三方面以及相互间的高度统一和协调,其中以经济可持续发展为主导。按照可持续发展理论,社会总资本是由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环境资本构成的,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是社会总资本的非减或增值,充分条件是环境资本的非减或增值。(2)可持续发展强调两个持续性:一是当代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当代人要对过度耗用的资源进行补偿,不能蚀本;二是后代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当代人不能侵占后代人的环境基础。当代人和后代人的两个持续性构成了一个国家(地区)发展的可持续性。(3)可持续发展界定了当代人与后代人的权利和义务。当代人与后代人是平等的两个主体,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是债权和债务的关系,是保管与被保管的关系。当代人保管后代人的资源,向后代人承担将这部分资源安全完整地交付给后代人的义务。后代人有要求当代人保全资源的权利。这一划分体现了各个会计主体在不同时间、同一空间共同占有该国或地区的环境资源。代际公平指当代人与后代人在环境资源上享有同等权利。为了寻求代际公平,必须核算超量耗用环境资源的价值及其补偿,反映对传送给后代人的环境资源的增益和减损情况。(4)可持续发展理论将现代经济社会建立在环境系统的基础上,经济社会系统从环境系统中获得物质能量,并向环境系统排放废弃物。经济社会系统的生存与发展以环境系统的良性循环为前提,作为经济社会系统的信息子系统的会计系统当然也建立在环境系统的良性循环之上。

  三、货币计量

  会计作为一个经济信息系统,主要提供定量的信息,会计信息要定量,就必须选择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由于过去环境核算没有选择适当的计量单位,致使环境会计长期得不到应有发展,人们头脑中没有环境资源的价值观念,只注意到环境资源给人类带来的效益,忽略了人类经济活动对环境造成的损失和危害。按照劳动价值理论分析,环境资源没有价值,只有使用价值。而按照边际价值理论分析,环境资源不但具有效用,而且具有效用价值,效用价值也可以计量。效用计量单位可以用生物量度、物理量度、化学量度、实物量度等计量单位予以反映,也可以用货币计量单位。环境会计作为会计的一个分支,应选择货币计量单位。货币计量的优点是能为不同质量、数量的物品提供一个统一的量度标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价值计算,但由于受科学水平和认识水平的限制,要将实物量度转化为货币量度,有时其精确度难以保证。在这种情况下,用货币计量与非货币计量共同表现环境资源的数量成为必要。多种计量表现能够互相补充,提供更加完整准确的信息,满足各方面的要求,此外,环境会计主体内的环境投资、环境费用、部分环境效益等仍然包含着劳动价值量,对于这部分环境要素仍然可以按包含劳动价值量的货币进行计量。

  货币计量基本假设具有以下特点:(1)环境会计的计量货币包含不同内容。环境会计的各个要素都可以用货币来计量,但对于凝结劳动的环境会计要素的计量货币是包含劳动价值量的货币单位;对于不是劳动产物的环境要素的计量货币是包含效用的货币单位。(2)按照货币计量的有效程度,将环境会计核算的事项分为经济事项、环境经济事项和环境事项。经济事项是指事项的影响只限于人与人造物组成的社会、对环境影响很小,环境会计核算可以忽略。环境经济事项是指环境资源以消耗的形式进入人类生产消费循环,为人类提供物质上、精神上的某种服务的事项,一般是货币计量和实物计量并行。如原始森林的开发、地下矿藏的开发、投资改良土地等事项,可以根据实物计量单位与单位估算价值换算出其货币价值。环境事项是指不以消耗的形式进入人类生产消费循环,但能为人类提供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某种服务的事项,一般很难以货币计量,但能以实物计量。

  以上我们就现阶段对环境及环境管理的认识,提出了环境会计的基本假设。随着对环境及其管理认识的深入,基本假设也会发生变动,成为有助于建立完善环境会计系统的阶梯。朱小平
[责任编辑:编辑部]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