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主要研究中国-东盟会计规范国际比较和趋同问题,对其研究框架进行构建。并按受历史影响而形成的经济和会计特点,把东盟十国的会计规范划分为四大板块作为研究的独特思路。
【论文关键词】 中国-东盟;会计规范;研究框架
面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对中国-东盟各国会计规范比较和趋同研究,及时了解其与我国会计规范之间存在的差异,有利于进一步促进我国和东盟各国会计规范的国际趋同,充分发挥会计作为一门商业语言在中国-东盟经济的发展和双边经济关系的深化中的重要作用,以为我国企业融入东盟资本市场提供会计服务支持。
研究中国-东盟会计规范国际比较和趋同框架的构建,明确中国-东盟会计规范国际比较和趋同研究的意义、了解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是首先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一、中国-东盟会计规范国际比较和趋同研究的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中国-东盟经济的发展和双边经济关系的深化
中国-东盟经济的发展和双边经济关系的深化一直是中国和东盟关心的核心问题,在2002年的第八次东盟-中国峰会上,东盟与中国签署了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并承诺在2010年建立一个东盟十国与中国组成的自由贸易区。这实际上将促成一个拥有17亿消费者约占世界人口三分之一的市场建立。框架协议表明了这十一国领导人的远见,看到了一个市场将带来的巨大商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政治上有助于密切东盟与中国的传统友好关系,保持东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提升中国和东盟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经济上有助于中国与东盟经济的发展和双边经济关系的深化,有利于扩大双方的贸易额,有利于本区域内创造一个和平、稳定与合作的环境,增加外国直接投资,调整双方的产业结构,提高区域内的生产效率,有利于东盟与中国形成一个统一的大市场,进而提高本地区的竞争力,促进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促进成员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在2007年10月在中国南宁召开的“越南-中国经营投资论坛”上,高虎城副部长代表中国商务部致辞时指出,中越睦邻友好与全面合作关系在两国领导人确定的“长期稳定、面向未来、睦邻友好、全面合作”16字方针指导下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双方投资贸易合作快速增长。2006年,中越贸易额达99.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4%。按照目前中越经贸合作的发展势头,双方领导人共同确定到2010年双边贸易额达到150亿美元的目标将会如期实现。中国与其他东盟各国的发展也很快,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提供的材料显示,15年来,双边贸易额以年均约20%的速度递增。2007年年初,根据商务部最新统计数据,截至2006年底,中国和东盟双边贸易额已达1 608亿美元,同比增长23.4%,预计2007年双边贸易额将达1 800亿至1 900亿美元。商务部部长薄熙来预计:2010年中国东盟贸易额要到2 000亿美元。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经济的发展将会促进会计人才的需求,会计人才的管理作用又会促进经济的发展。所以,对中国-东盟会计规范进行比较和趋同研究有利于培育与中国-东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会计人才,进而促进中国-东盟经济的发展和双边经济关系的深化。
(二)有利于促进中国和东盟各国会计规范的国际趋同
为经济决策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是会计的目标之一,它是国内、国际进行投资、筹资、资本运营等决策的重要依据。投资项目中,会涉及到投资方与被投资方的利润分配,涉及到对被投资单位经营成果的了解;筹资项目中,会涉及债权方对债务方财务状况的了解;在各种合作经营项目中,涉及对合作经营管理项目的资本运营和决策等等。所有这些,均需要一个相对统一的规范来约束会计信息的生成,这是会计国际化的要求。然而,不同国家或地区会计规范的比较和趋同仍是会计界的一个难题,主要原因在于会计国家化的因素依然坚强的存在。我国自1992年颁布两则两制,至2006年38个具体会计准则与1个基本会计准则的全部出台,标志着我国的会计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会计规范的国际化趋同程度得到进一步加强。与此同时,在东盟十国中除菲律宾和新加坡的会计规范与国际会计规范趋同程度稍高以外,其他八个国家的会计规范的国际化程度还相当低。面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对中国-东盟各国会计规范比较和趋同研究,及时了解其与我国会计规范之间存在的差异,有利于进一步促进我国和东盟各国会计规范的国际趋同,充分发挥会计作为一门商业语言在中国-东盟经济的发展和双边经济关系的深化中的重要作用,也为我国企业融入东盟资本市场提供会计服务支持。
(三)有利于促进对中国-东盟会计相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进行研究
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和北部湾经济合作的进一步推进的经济背景下,会计规范发挥促进经济发展和双边经济关系的深化功能的内在机理是什么,或者说,会计规范究竟是如何发挥促进中国-东盟经济发展和双边经济关系的深化作用的?什么样的会计规范才能真正的发挥促进中国-东盟经济发展和双边经济关系的深化作用?各国会计规范有无趋同的基础?等等。这些都是亟待讨论和解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不仅有利于我们深刻认识中国-东盟会计规范的现状,而且对于中国-东盟乃至于国际会计规范趋同颇具现实意义。不过,到目前为止,对中国-东盟会计规范的比较和趋同研究的成果并不多见。
二、中国-东盟会计规范国际比较和趋同研究的现状
会计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其发展受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同时其又对社会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如会计规范的实施与选择具有经济后果。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或会产生税收效应,或会对各产权主体的利益发生重大影响。因此,对会计规范的研究与运用是一项长期的工程,这项工程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比较会计学是会计学科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支,而对世界各国会计规范的比较研究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目前比较会计学侧重于研究英美等发达国家与我国在会计规范方面的差异,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对东盟各国会计规范的系统研究,目前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处于空白,研究成果甚少。综合我们所取得的文献资料,对东盟国家会计规范的比较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一)在中国-东盟会计规范协调方面的研究
在中国-东盟会计规范的协调方面,主要有以下内容:
其一,在构建中国-东盟会计规范协调框架的必要性方面:国内学者均认为随着我国与东盟国家双边贸易额的不断增长,国与国之间的相互贸易、投资以及资本流动的不断加强,协调同一贸易区内的会计规范,有利于会计信息的相互可比,并会降低企业之间的贸易成本,大大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梁淑红,2004;周映群,2005)。
其二,在中国-东盟会计规范协调的基础方面:一是东盟国家内部之间开展的会计协调活动,为同一贸易区的会计规范协调工作打下基础;二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我国与东盟各国都十分重视本国会计的国际化工作,如东盟大部分国家的会计规范与国际会计准则对接,而我国也在会计国际化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梁淑红,2004)。
其三,在中国-东盟会计规范协调的目标方面:尽量缩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的会计规范差异,早日实现同一贸易区内金融市场的统一(梁淑红,2004)。
(二)在我国与东盟各国会计规范具体比较方面的研究
目前对东盟各国会计规范的比较研究,主要集中在新加坡与越南两个国家。其研究的内容主要有:
其一,对越南会计规范的比较研究:越南原会计制度体系是在参照中国会计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和运作的,同时按照原苏联的会计模式进行了调整,几十年来,所走的改革之路与我国大致相似。越南目前仍是以按会计制度及会计准则并行的方法。这与我国相似,其会计改革经历了四个阶段,它是东盟10国中唯一采用会计制度作为会计规范的国家,越南会计准则的制定晚于我国4年,我国于1997年开始制定具体会计准则,而越南于2001年12月31日,才颁布了会计准则,越南会计准则的制定与颁布,成为越南财务改革的里程碑,而建立于国际会计准则基础上所制定的内容,对越南投资环境的改善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周英虎,2002);越南会计的国际化程度较高,同时为“东盟会计师联合会”成员国之一。在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全世界的投资者对跨国投资,尤其是对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变得更为慎重;同时,世界银行等一些国际开发银行也相继对贷款国家和企业提出了按国际会计准则提供财务信息的要求。因此,建立会计准则并促使其国际相似化。越南作为东盟成员之一,也加入了东盟会计协调的组织——东盟会计师联合会。只是在采用的过程中,相应考虑了本国的会计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层次(梁淑红,2005;周英虎,2002)。资本市场的建立与发展推动了越南会计规范的发展。2000年7月20日,越南第一家证券交易所——胡志明市证券交易所开张。其后不到5年,越南第二家证券交易所——河内证券交易中心也开业了。越南也由原直接投资转为间接投资,由原限制外资到鼓励外资办企业。外来资本的流入也加速了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与国际惯例的接轨。越南的会计准则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另一特征是其制定有与国际会计准则“编制和呈报财务报表的框架”相似的“会计准则框架”,其中的会计要素、质量特征均大部分相似。此外,越南与中国在会计模式上相似,在法律上属成文法系国家,会计上强调政府的管制,会计准则以法规的形式颁布,具有强制性和统一性的特点。会计准则的制定是一种强制性的制度变迁,即由政府法令和法律引入来实现,由国家来推动会计规范的改变。纵观对越南会计准则的研究,目前只局限于其准则框架,具体的准则内容并未涉及。
其二,对新加坡会计规范的比较研究:新加坡的会计准则主要就会计核算行为作出规定,对企业会计工作本身提出要求主要体现在新加坡的《公司法》中。新加坡的《公司法》规定了对公司财务会计和报告的要求,并且强调会计报告的真实与公允。民间机构在遵循《公司法》规定的基础上制订会计准则。新加坡会计准则的制定经历了3个阶段,目前有效的会计准则共有35条,财务报告准则解释共12条。同时,新加坡允许采用全球公认的准则,避免了外国投资企业因为准则不同而造成的准则调整成本(蔡晓颖,2005年)。新加坡会计准则与我国会计准则目前与国际会计准则的相似度均较高。但仍然存在国家化之间的差异。近几年来,新加坡的会计改革,在加快会计国际化进程、加强公司治理、加强对会计职业界的监管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会计准则的制定一直紧跟国际会计准则制定的步伐。新加坡现行的会计准则、制度、方法,与国际上通行的方法一致,并结合本国实际,制订了一套完整的会计核算制度、法规,这样有利于吸收投资,有利于对外交流,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另外,也有人(罗志忠,2002)对中国和新加坡的会计准则的制定模式、发展进程、运行环境,以及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建造合同、合并报表、财务报告等具体准则进行了简单的比较研究。新加坡与中国在会计模式上不相似,中国属成文法系国家,会计上强调政府的管制,而新加坡深受英美会计体系的影响,其会计以行业自律而著称。2002年以前,新加坡的会计准则由新加坡注册会计师协会下属的会计准则委员会制订,其制订的会计准则称为“会计准则说明书”。2002年,新加坡修订了《公司法》,并依据该法的条文,于同年8月16日,成立了一个新的委员会——公司披露与治理委员会,由它取代注册会计师协会负责制定与发布会计准则及准则解释。它所制定的会计准则称为“新加坡财务报告准则”。新加坡的会计、财务管理机制和手段,在世界上已达到现代化先进水平。特别在会计规则国际化,会计服务社会化和会计工作电算化三大方面均已达到很高的程度。
综合以上对文献资料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国内外对东盟国家的会计规范的研究成果相当少,研究内容均未涉及具体内容,没有涉及应用性方面的研究,在会计理论研究方面,研究的深度也有待进一步加强。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的推进,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将更加全面、稳定、规范,会计作为一门国际商业语言,是我国与东盟各国企业之间进行交流合作的桥梁,是实施我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支撑之一。这些现实情况迫切要求我们对东盟各国的会计规范进行研究和分析,以便更好地为我国企业走出国门,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便利。更为重要的是,比较东盟各国的会计规范可以进一步促进我国高校与东盟各国财经院校的交流与合作,为我们培养合格的财经人才尤其是国际化会计人才提供很好的平台。
三、中国-东盟会计规范国际比较和趋同研究框架的构建
本文认为中国-东盟会计规范国际比较研究应按照以下思路逐层推进:第一,从理论上构建一个关于中国-东盟会计规范比较和趋同研究的分析框架,着重研究如何对中国-东盟的会计工作管理规范、会计工作操作规范以及会计信息管理规范进行比较和分析等问题;第二,按照殖民时期历史的影响而形成的经济和会计特点把东盟十国的会计规范划分为四大板块。众所周知,由于历史的原因,东盟十国除泰国外,其余九国曾分别沦为法国、英国、荷兰等国的殖民地,期间,也受到这些国家文化的影响,包括对会计的影响。因此,根据这一特点,将东盟十国的会计规范划分为四大板块:一是越南、柬埔寨、老挝板块,二是泰国板块,三是印度尼西亚板块,四是马来西亚、新加坡、文莱、菲律宾、缅甸板块;第三,按照思路的第一个方面对四大板块与中国的会计规范进行比较和趋同研究;第四,站在全球会计规范变革的平台上对中国-东盟会计规范国际趋同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按照上述分析,中国-东盟会计规范国际比较和趋同研究将分四个部分进行:
(一)中国-东盟会计规范比较和趋同研究框架的构建
会计规范一般可以分为会计工作管理规范即会计机构和人员管理规范、会计工作操作规范即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以及会计信息管理规范三大部分。所以,本文认为第一部分必须从总体上为中国-东盟的会计规范比较和趋同研究构建一个一般的框架,也是中国-东盟会计规范比较和趋同研究的一个导言部分,其架构如下图1所示:
(二)东盟十国的会计规范四大板块的划分
会计和经济发展息息相关,而东盟十国现代的经济又与其19世纪末期以后殖民时期的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本中国-东盟会计规范国际比较和趋同研究应根据19世纪末期以后殖民时期的历史影响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把东盟十国的会计规范划分为四大板块,即越南、柬埔寨、老挝板块(主要受法国殖民时期的影响),泰国板块(东南亚唯一没有沦为殖民地的国家),印度尼西亚板块(主要受荷兰殖民时期的影响),马来西亚、新加坡、文莱、菲律宾、缅甸板块(主要受英国和美国殖民时期的影响)。
(三)对四大板块与中国的会计规范进行比较和趋同研究
在以上四大板块划分的基础上,结合研究框架,应将对四大板块与中国的会计规范的会计工作管理规范、会计工作操作规范以及会计信息管理规范的比较和趋同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重点应放在中越、中泰、中国印尼、中马新的会计工作管理规范、会计工作操作规范以及会计信息管理规范的比较和趋同研究。而重中之重又放在中越、中泰、中尼、中马的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制定背景的比较、内容的比较、运行效果的比较、以及各具体的会计制度和具体会计准则内容及应用等方面的比较。
(四)中国-东盟会计规范国际趋同进行对比分析研究
以上三个方面的研究主要强调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会计规范的比较和趋同,为了考虑会计规范比较分析研究的大环境,应当把这个地区的问题放在全球制度变革的背景下展开研究,不会导致本项研究处于一种孤立状态。所以,应对中国-东盟会计规范国际趋同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国家中,有的国家会计规范国际化程度高一些,比如中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文莱、菲律宾,有的国家会计规范国际化程度低一些,比如越南、柬埔寨、老挝、缅甸。怎样提高中国-东盟会计规范国际趋同程度?这将是研究重点,本文认为应该本着以下观点进行研究:其一,要正确地看待中国-东盟会计规范国际差异存在的现实,以便达成共识。主要代表不同利益集团的各独立主权国仍然存在和各国经济发展的长期不平衡;其二,坚持准确的中国-东盟会计规范国际差异国际协调原则,即求大同存小异、国际化协调与地区化协调要相结合、依靠国际会计组织的权威性、统一性与灵活性并存的原则;其三,中国-东盟会计规范国际差异的国际协调应通过切实可行的途径。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中国-东盟会计规范国际比较和趋同研究框架应做如下构建,如图2所示:
四、中国-东盟会计规范国际比较和趋同研究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在研究方法方面应侧重于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的视角
首先,采用会计研究的比较法从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的视角对我国和东盟会计规范的差异及其存在的原因进行比较和分析;其次,采用会计研究的分类法从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的视角把东盟十国的会计规范划分为四大板块,并对各个板块的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然后,采用会计研究的分析与综合的方法,在对中国-东盟各个部分分析的基础上,再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整体进行分析,最后把这个地区的会计规范问题放在全球制度变革的背景下探索会计规范发挥促进作用的内在功能,并寻求中国-东盟会计规范国际趋同的基本途经。
(二)应对东盟十国的会计规范进行正确的板块划分
如果对每一个国家都进行详细的比较,那样既不现实也不实用,因为各国的会计规范毕竟正在向着国际化一步一步地迈进,只是步伐有所快慢不同而已,另外,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的原因,会计规范存在一定的区域性,所以,如何正确地从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的视角对东盟十国的会计规范进行板块划分是中国-东盟会计规范国际比较和趋同研究要解决的第一个难题。
(三)应从有利于中国-东盟双边经贸发展的视角去探寻会计规范之间协调的有效途经
虽然对东盟十国的会计规范进行了板块划分,但东盟组织与欧盟组织有着实质性的区别,因为东盟大多时候不能用“同一种声音”说话,所以,中国在和东盟贸易的过程中大多数情况下是“一对一”式的,在会计规范国际化程度比较低的情况下,对东盟各国会计规范之间的协调还是存在着复杂的个性问题。所以,中国与东盟各国的会计规范之间协调的个性问题是中国-东盟会计规范国际比较和趋同研究要解决的又一个难题。
(四)应把这个地区的会计规范问题放在全球制度变革的背景下展开研究,才不会导致本项研究处于一种孤立状态
中国-东盟会计规范的趋同和协调并不是我国会计规范建设的长期目标,只是基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经济快速发展和双边经济关系不断深化的背景,最终的目标是与国际会计规范趋同。所以,在研究中国-东盟会计规范趋同和协调时,要站在会计规范国际化的高度,一方面要有利于双边的经贸发展,另一方面又要有利于加快各自的会计规范国际化的步伐。●
【参考文献】
梁淑红.试析中国-东盟会计协调.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
梁淑红.越南会计准则——越南会计国际化的里程碑.东南亚纵横,2005,(10).
周映群.构建中国-东盟会计协调框架的思考. 改革与战略,2005,(6).
郑启华.新加坡的会计与我国会计之差异.中国注册会计师,1994,(8).
蔡晓颖.新加坡会计的近期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5,(3).
钟守英.考察新加坡会计审计工作的启示.财会通讯,1995,(1).
冯淑萍.中国对于国际会计协调的基本态度与所面临的问题.会计研究,2004,(1).
冯淑萍,应唯.我国会计标准建设与国际协调. 会计研究,2005,(1).
李慧萍,高璐.英国会计国际化进程与启示. 会计研究,2003,(3).
王雄元,严艳. 会计回归与会计外部化——会计国际化的一种途径. 会计研究,2002,(5).
[11] 王跃堂.经济后果学说对会计准则制定理论的影响.财经研究,2000,(8).
[12] 汪样耀,邓川.主权国家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经验及启示——以澳大利亚为例. 会计研究,2005,(1).
[13] 夏冬林,李晓强. 会计国际协调及相关国家会计准则的进展. 会计研究,2005,(2).
[14] 徐经长,姚淑瑜,毛新述.会计国际协调:一个新的分析视角.会计研究,2004,(4).
[15] 徐文华. IASC和IASB关于会计准则制定机构设置的设想.会计研究,2000,(11).
[16] 张国清.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FASB和IASB的合作. 财会月刊,2003,(19).
[17] 张为国.会计准则国际化动向及对策. 上海证券报,2001,(11).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