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会计论文>会计电算化论文

中职与高职专业衔接的研究 —以会计电算化专业

2016-04-12 11:4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在我国的中高职教育中,专业既是教学组织机构,也是预先规划供学生学习的领域。在学校层面,中高职衔接的实质是专业衔接,是特定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的衔接。目前中高职衔接中大多数是以专业为纽带,将一个高职与多个中职院校或一个中职与多个高职院校连接起来。本研究从“五年专”和“高职单招”的中高职衔接入手,剖析中高职衔接的状况,总结中高职衔接的经验,揭示中高职专业衔接层次上存在的问题,探讨中高职贯通的办法。

  

  ―、调研对象的基本情况

  

  为了分析中高职衔接现状,我们调査了多所中职、高职与本科院校,现以一所中职和一所本科高校与一所高职学院资料进行分析,本科高校称为A高校,高职称为B高职。中职学校原来是一所侨办中专,地处较偏远的镇上,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该中职学校招生、就业两旺。随着国家取消大中专分配政策,特别是高校扩招后,学校的生源逐渐萎缩。2003年经省教育厅牵线开始与临近的A高校合作开展五年专人才培养。B高职是以商贸财会专业为主、具有较长办学历史的专科高校,该高校与另外一所中职学校开展了五年分段式人才培养。本研究中五年一贯制衔接以调査A高校为主,高职单招以调査B高职为主。“五年专”是五年制专科的简称,指招收符合条件的初中毕业生,在校学习五年,前三年为中职学籍,后二年为高职学籍,考核合格发给高职专科毕业证书,可以分为五年分段制和五年一贯制。五年分段制是五年不在同一个校园学习,一般前三年在中职学校学习,后二年转为高职学籍到高职院校学习。五年一贯制是五年同在一所学校(中职学校或高职院校)学习,由一所学校管理为主,只是在学籍上前三年为中职学籍,后二年为高职学籍。“高职单招”是指由国家或地方政府专门为中职毕业生组织考试、制定招生制度,高等职业院校按政策录取新生,学生在高职院校学习二至三年,考核合格发给高职专科文凭。

  

  二、调査学校中高职会计专业衔接现状

  

  1. 中高职衔接的协调

  

  2003年,该中职学校与A高校合作开展五年一贯制人才培养后,A高校派出人员担任中职校的校长、常务副校长、副书记、教学副校长,并成立了专门的五年专领导机构,统筹学校思政、教学和全面管理工作。由于有联办的学校教师担任了中职学校主要领导实职,使中高职衔接的管理到位。

  

  2.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

  

  中职学校的分管领导、教务科长、教研室主任、专业教师等组成的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小组,在认真学习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加强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工作的通知》(教高司[2000]34号)等文件精神的基础上,结合两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经过多次讨论,按3+2的方式,初步形成会计电算化专业培养方案,送A高校审核,根据A高校专家提出的修改意见,对培养方案作进一步修改后,于2003年9月起实施。人才培养方案由招生对象、培养目标、职业岗位与业务规范、专业核心课程、课程体系、毕业标准等构成。在方案实施期间,A高校多次派出教师到该中职学校指导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3.会计专业培养目标衔接状况

  

  五年一贯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既懂会计业务又懂计算机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既掌握本专业所需要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较高的操作技能,从事会计与审计工作和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核心是能力培养,要求学生除具备会计知识外,还必须具备计算机操作技能,能进行计算机网络会计信息系统设计、使用、维护,以及应用计算机管理软件建立各种分析模型进行会计分析、预测、决策。在总目标下,对专业能力目标、德育目标、素质目标提出具体要求,毕业生的职业岗位定位是企事业单位的基层财会人员,包括核算、稽核、预算、投资、记账、报税等,毕业时必须具备初级会计电算化证书和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4.会计专业课程衔接的状况五年一贯制中高职衔接由于是两校共同制订的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体系的构建、课程的安排上有诸多便利条件。在课程安排上,该中职学校采取了统一安排,前二年主要安排文化基础课,另安排了两门专业必修课与两门专业选修课。后三年主要安排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与高数、大学英语、大学语文等课程。在课程结构上,采取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程、选修课和实践课的结构形式,围绕着培养目标,构建课程体系。由于五年一贯制中高职衔接模式是由一方单位为主主持建构五年一贯的课程体系,因此,能比较好地避免中高职课程重复。

  

  而“高职单招模式”的中高职衔接,由于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缺少沟通,围绕各自的培养目标构建自己的课程体系,中高职之间课程体系的内容重复率比较高。为分析方便,抽取一所高职与一所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的课程与教材进行比较,结果见表1。

  

blob.png

  从表1可以看出,15门专业课程中,内容基本相同的有3门,章节基本相同,但涉及内容较浅的有7门,中职章节内容稍少,但内容基本相同的1门,内容不太相同的有4门。高职单招模式高职课程与中职课程内容对比表明,会计电算化中高职专业课程的重复率至少达到66.7%以上。

  

  5.中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衔接结果通过调査企业对高职毕业生在职场、具体职业岗位的表现,可以更真实地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本研究采用把中高职衔接五年专毕业生及普通高中生源的高职毕业生作为调査对象,考察他们在就业、核心能力及工作表现的差异。随机抽取B高职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五年专毕业生与本校同期普高生源高职毕业生各35人,用统一的《毕业生跟踪调査表》进行调査,并加以统计分析,见表2。

  

blob.png

  从表2可以看出,第一,五年专毕业生的就业单位比普高生源的就业单位更丰富,并且有5.7%的毕业生进入了金融单位,尽管不能简单断定金融单位比一般企业好,但这说明五年专会计电算化学生的就业渠道更广。第二,五年专学生的敬业精神比普高生源好。五年专毕业生敬业精神优的为97.1%,而普高生源的高职毕业生为85.7%。这与我们在企业的实地访谈一致,企业表示生产一线的高职生、本科生都不安心工作,跳槽率比中职生高;五年专学生更安心于本职工作,敬业精神更好。第三,五年专毕业生沟通协调能力比普高生源毕业生强。在“沟通协调能力”中,五年专学生优秀率为71.4%,而普高生源毕业生只有54.3%。可能是五年专业生对自我认识更为清醒,做人更低调,为人谦逊,更容易与人沟通、交流,更容易与同事相处;而普高生源毕业生显得过于自信、张扬、孤傲,显得不合群,不易于与员工沟通。第四,计算机能力“优”的五年专毕业生比普高生源毕业生多,这表明五年专学生更擅长操作性学习,对于操作性技能可以学得更好。但普高生源毕业生计算机能力整体上比五年专学生强,表明普高生源毕业生的文化基础更扎实。第五,两类毕业生都有很强的学习意愿,具有较大的可塑性,相差不明显。第六,五年专毕业生在就业单位的整体印象比普高生源毕业生好,这表明五年专毕业生在职业岗位工作态度、合作共事等方面具有优势。第七,普高生源毕业生在专业知识与技能、基本解决问题的能力、外语水平、综合素质等方面比五年专学生强,表明普高生源毕业生文化基础、专业理论及综合素质整体比五年专强。

  

  三、会计专业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从中职学校与A高校合作的会计电算化专业看,由于高校教师担任了中职校主要岗位领导,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具有连贯、缜密的逻辑路线,确保课程设置不重复,解决了目前中高职衔接中的一个大问题。但从中高职贯通角度看,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也是当前中高职衔接的共性问题。

  

  1.人才培养目标衔接不到位人才培养方案缺乏三二分段或二三分段的人才培养目标,目标衔接不明。实质上,五年一贯制的中高职衔接中包括了两类性质不同的准定向性的普通高中教育和定向性的高等专业教育。准定向性高中教育的任务是“进一步提高民族素质,充分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而定向性明确的高等专业教育是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的高级技术、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为任务。五年专中的前两年或前三年教育应该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融合,但对于准定向性的高中阶段教育和定向性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都要有明要求,这样才符合举办五年专的初衷。

  

  1. 忽视评价衔接

  

  个案研究发现中高职衔接中评价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中高职衔接的评价有助于监督中职与高职段的学习进度、学习效果,有助于改进课程与教学、实验与实训,有助于检验人才培养方案。从横向看,中高职衔接中缺少对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要素的评价,缺少各关键要素应取得的过程性成就标准的规划,缺少对过程性成就标准检验方式的设计。从纵向看,中高职衔接中,缺少中职段与高职段对各关键要素及其应达到成就标准与检验方式的统一、有层次的衔接设计。中高职阶段的评价内容、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约定的缺失不利于检验各阶段的教学效果,影响高职阶段内容的顺利衔接。例如,会计电算化专业中数学成绩对高职段高数学习呈正相关关系,高数成绩对多门会计专业课程的学业成绩有影响。先前的课程学习达不到规定的最低要求必然影响其后的学习,最终影响专业理论与技能的学习。

  

  2. 中高职课程衔接机制的缺乏

  

  案例研究表明高职单招模式中高职衔接的会计专业课程内容重复率达到66.7%以上,课程内容过度重复不仅浪费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而且会导致过度教学、影响教学的有效性,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课程设置、课程内容重复的原因是多面的,但最根本的是缺乏有效的课程衔接机制。中职阶段各专业缺乏在一定区域内统一的各学校都应该执行的课程标准,导致高职阶段的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的开发缺乏参照系。在没有课程标准的情况下,教育行政部门或行业协会也没有组织力量专门开发中高职衔接的专业课程,课程的过度重复就不可避免了。

  

  3. 五年专学生基础薄弱

  

  五年专学生是中招录取中的最后一批,数学等基础知识相对薄弱,而会计电算化专业要求学生的数学知识比较高,因此,五年专毕业生的专业知识比普高生源毕业生差是可以理解的。但五年专学生应在会计实务技能上超越普高生源学生。然而,五年专学生由于不存在中间分流,没有中职生的就业之忧,因此,在五年专人才培养方案中前两年或前三年的实训安排比较少,这势必会造成会计专业五年专学生专业理论不如普高生源毕业生,实践技能不如高职单招毕业生。同时,中高职衔接学生的文化知识在义务教育阶段就没有打好基础,先天不足,直接影响会计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业成绩。学习倦怠普遍、学习动力弱、学习方法不当,对学生的专业素质如有影响。五年专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与普高生源毕业生的差距将影响到五年专学生今后的长远发展,需要引起重视的。

  

  四、对策与建议

  

  1. 加强中高职衔接的领导与协调

  

  中职与高职或高校领导与协调机制的完善是确保五年一贯制或五年分段制的中高职衔接成功的前提。中职与高职之间不仅要建立校级、中层级的协调机制,而且要建立教学管理系与学生管理系统之间的协调机制,使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与修改、课程与教学的开发与实施、职业道德养成与专业能力培养都处于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的管理范畴,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调研的中职学校与A高校的在五年专办学的管理上值得中高职合作办学管理的学习与借鉴。

  

  2. 促进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有机衔接

  

  中高职合作教育仍然是学校教育,而不是技能培训。台湾学者李大伟说:“令人奇怪的是,每每提到就业的能力,许多人就直觉地联想到所需的知识或技能,而忽略了情意领域里的一些必要能力,也因此使得许多人由于无法与人相处,或没有严谨的工作态度而丢掉工作”。因此,培养目标应包括知识、能力和态度,在重视知识与技能的同时,特别应加强思想道德、职业精神、职业规范的教育。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应停留在表面的知识、能力与态度,而应把抽象的知识深化、细化至知识获取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人际与社会关系处理能力等,将态度或情意领域目标进一步深化,例如可以从兴趣、态度、价值观及鉴赏力等方面确立培养目标。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的目标要注意中高职衔接学生实现从中职生向大学生的转变,从单一的技能教育向综合素质养成的转变。中职与高职之间对具体的知识、能力、态度形成有梯度、有层次的逐渐向上发展的目标。

  

  3. 推进中高职衔接的课程贯通

  

  在现实的中高职课程贯通中,可以分为五年一贯制课程贯通、五年分段制课程贯通和高职单招的课程贯通。课程贯通的第一个目标是确保专业技能从初级向高级的发展,从低级技能向高端技能发展,使高职生的职业技能随着学习年限的增长不断提高,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课程贯通的第二个目标是确保横向的各门课程相互联接、相互支持、相互补充,共同作用于学习者个体,促进学习者健康人格、专业技能、终身发展能力的发展。课程贯通的第三个目标是通过课程的统一规划,减少中高职课程的无谓重复,提高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效率。纵向的中高职课程贯通与横向的各年级的课程相互支持共同构建一个动态向上发展的课程结构,形成学习资源丰富多样并随着学生学习年限的增长而不断变化的人才成长的“养料”,为系统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服务。

  

  4.强化课程评价在技能型人才成长的作用

  

  国家举办五年专的宗旨在于培养那些技能需要较长时间形成的人才。事实上,五年专模式由于学习时间长,人才培养能统一规划,在技能培养上比二年专和三年专都更有优势。五年专的中高职评价衔接可设计以技能成就为特征的职业资格证有序衔接。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中高职衔接可以初级会计电算化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和助理会计师作为考核的标准,逐步提高技能的档次和水平,实现初级技能向中高级技能的发展,体现出中高职衔接的优势。另外一方面,从人才培养方案看,中高职衔接比较注重课程的贯通,但在学习习惯、职业精神、道德品质等方面的培养与考核欠缺,而这些方面正是中高职贯通的学生需要加强和提高的。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