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网络化的发展,会计电算化这门专业课日显重要。这门课的开设虽然有相当一段时间了,遗憾的是,迄今为止,却没产生一本较为理想的教材:思路清晰,概念完整,逻辑严密,因而给本科的电算化教学及学习带来了不少困难。大多数的老师在教学中普遍对这门课把握不准,要么将它上成软件培训课,要么上成程序编写课或计算机基础课;而学生往往也错误地认为上这门课就是学学几个程序而已。笔者总结分析了这门课难上的原因在于:
一、课程目标定位不正确
会计软件开发业的迅速发展与电算化教学的滞后形成鲜明的对比。目前大家仍习惯于将它视作一门边缘学科。总认为在教师队伍中缺乏跨专业的人才是造成教学效果不佳的根本原因:会计科班出身的教师几乎不太懂计算机,而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只略通会计及管理。其实上述看法并不正确。笔者认为,作为一门会计专业课,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的定位仍然是一门会计专业课,是以会计为主要的教学导向,计算机教学处于相对次要的地位。主要教学目的绝对不仅仅是要教会学生如何一个模块一个模块地去设计,编写程序。而是要让学生在把握当代先进的管理思想基础上,形成科学的会计信息系统设计理念,对电算化会计业务流程有一个完整的概念,此外还要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能比较熟练地操作与比较各个流行的会计软件。 二、课程设置缺乏正确的参照体系,缺乏端正的课程框架
纵观各高校采用的会计电算化教材,可以说是五花八门,良莠不齐。这表明在教材的采用与编写上大家仍未达成共识,从而缺乏一个相对稳定的课程框架。大家总习惯地把会计电算化教学与会计软件开发混为一谈,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大有用程序编写来替代会计电算化教学的趋势。这多多少少误导了一些教材编著者。硬是将一本会计电算化教材编成一本会计软件开发指南,不仅给教学带来困难,也给学习带来困难。这是因为,这类面向会计本科专业学生所编写的教材,为了在有限的课时里方便教学,往往采用较初级的程序语言编程,例FoxBASE、PoxPro等。而这几年计算机实在发展太快,以Windows为平台的会计软件早已淘汰了DOS版的财务软件。落后与过时的教材,无疑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笔者认为一本电算化教材,想要在技术方面具有前瞻性似乎不大可能,但在信息系统设计原理等理论方面却完全可以与实践同步乃至超越实践。因此,有必要在正确的教学导向下构建一个科学的课程框架。
三、没有正确认识课程中会计内容与计算机内容孰重孰轻的问题
对上述问题不同的回答基本上决定了不同的教学倾向:多数教师认为这门课的特色在于用计算机语言来表述会计,于是,连篇累牍地出现在教材中的大段程序并不令人奇怪。电算化教程当然不能不涉及计算机,也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程序设计。但计算机内容到底要在教学中占多大比例,要以什么方式指导学生学习计算机,是通过会计软件还是程序编写,这两者的教学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笔者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计算机无疑是电算化教程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也不是全部也并不是最重要的。电算化教程所涵盖的内容应是:系统设计理念+计算机+会计知识+管理思想+会计软件应用。此外还要因材施教,因为会计专业本科生与计算机专业学生相比,大多并不具有良好扎实的计算机专业基础,因此计算机的教育要以软件应用为主,程序编写为辅。
基于多年的本科教学经验,笔者认为要上好这门课,首要的不仅是树立正确的教学导向即教学目的,还要顺应信息时代的潮流,改革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及时补充更新教学内容。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今后就业的需要,电算化的教学导向以实用为主,兼顾会计电算化基本理论研究的需要。这可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改进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做到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并重
会计电算化教学效果良好与否与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有密切联系。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讲授电算化理论,尤其是各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与功能,例如帐务处理系统设计、工资、销售等子系统的设计理念及内部结构时,最好是在穿插讲授小程序的基础上,演示相应的系统软件,以便加深感性认识。我校会计系拥有自己单独的机房,且每一台机上都安装了杭州新中大,北京用友等流行软件的教学演示版。因此在进行相关部分教学时,学生可在固定时间里浏览与比较这些软件系统及相应的功能设置:建帐,初始化设置,数据处理,系统管理,查询等。也可自己动手输入模拟数据,进行实地操作。有时候笔者也邀请财务软件销售人员来给学生进行操作培训,辅导学生如何使用软件。由于现行Windows版的财务软件操作简单易学,因此这部分的教学难度并不太大,但给学生带来的感性知识却是大有裨益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安排好的话,不亚于一次“岗前培训”。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
[责任编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