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会计论文>会计电算化论文

关于会计电算化中、高级认证体系的一点建议

2015-09-27 09:0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一、培养目标和培养对象

  如何看待会计电算化,这是设计会计电算化中、高级认证体系的关键。会计电算化带来的只是信息系统处理方式的变革——从手工到机器,会计电算化系统只是会计领域的应用软件。作为一个应用软件,包含系统设计、开发、实施;作为会计数据处理系统,它与会计信息的收集、加工、反馈有着密切的联系。我认为我们应紧紧围绕这两个特点来设计会计电算化的认证体系。

  (一)培养目标

  会计电算化认证体系的培养目标有两个不应:不应培养操作员,这水平太低;不应培养程序员,这对我们不适用。下面我从企业会计电算化对人员的要求来谈谈培养目标。

  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有两个来源:一是购买商品化软件;二是找软件公司定制开发。对第一个来源,要求会计电算化人员能选择最适合本企业的软件,即能够选择软件;对第二个来源,要求会计电算化人员能向软件公司的系统分析员明确阐述本企业的需求。从会计系统的来源看,对会计电算化人员提出的要求是(1)熟悉现行商品化软件的功能特点;(2)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知识与软件开发人员沟通。

  企业购买了会计软件要实施,虽然销售商提供了服务,但总是不尽人意。所以,会计软件的实施要求会计人员(1)懂会计;(2)熟悉会计电算化系统与手工系统在业务流程的区别;(3)熟悉国家有关会计电算化的管理办法;(4)熟悉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系统后的业务流程设计。

  对找软件公司定制开发会计软件的企业,需要在开发过程中与开发人员交流,这要求会计电算化人员熟悉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过程。

  所以会计电算化中级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知识,能为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系统提供咨询和服务的会计人才;高级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熟悉计算机知识,能独立规划、设计和领导实施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会计人才。

  二、知识结构或课程结构

  (一)中级

  1、计算机知识(了解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了解一个常用的开发工具、网络)
  2、流行会计软件(功能特色、应用领域)
  3、会计电算化法规
  4、会计电算化原理
  5、管理信息系统

  (二)高级

  在中级的基础上,增加软件工程、会计信息系统设计、MPR2.

  三、认证体系和考核方式

  在开始阶段,可以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设置认证点,待形成一定的规模和积累一定的经验后向全国推广。

  考核方式:培训+笔试,或培训+上机考试。

  之所以一定要培训,是因为参加考试的人员很多是会计专业的,他们对上面提出的知识体系可能了解不多,或没有系统掌握。

  与计算机有关的课程笔试是很难的,上机考试是很好的方法,可以给出一个问题,让考生用掌握的开发工具解决,如会计软件中的某个计算程序。

  四、其它需注意的地方

  1、要提高认证的含金量,门槛就要高,考试就要严格,不要让人们觉得只要花钱,参加培训,就一定可以通过。

  2、会计知识和信息系统方面的知识缺一不可,在我上面的知识结构中没有提到会计方面的知识,我是假定参考人员都具有足够的会计知识,这可以在参考资格上加以限制。

  3、实施会计软件决不仅仅是为了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更重要的是要发挥会计子系统在企业信息系统中的作用,为企业管理服务,所以会计电算化人员要具备一定的二次开发能力。

  4、关于认证体系是否要与某一软件系统结合(我是说以该软件系统为样板讲解会计电算化原理),有待商榷。来自:视野论坛 [责任编辑:编辑部]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