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会计论文>会计电算化论文

基于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双证”课程体系研究

2016-09-13 13:5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双证课程是指将职业资格证书内容与相关专业课相融通的课程,是双证融通的载体,本文分析了高等职业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的特点和培养模式,研究适合该专业的双证课程,使课程体系既符合学校教学要求,又能达到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以适应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一、双证课程概述

 

  1双证课程的理论依据

 

  髙职教育是培养面向基层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级技能人才。因此,单一的学历文凭证书教育,造成了重视理论和学历,轻视技能和经验的现状,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的职业教育改革目标。通过双证融合实现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教育并重的教学体系。实现双证融通,关键的一步就是在课程层面实现双证内涵的融合。将职业技能鉴定内容渗透到课程标准、教学计划和大纲、教材等教学环节以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沟通。实施模块式培养计划,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灵活的课程组合,构建学校、行业、企业三合一的职业培训模式。李永久,李鹏认为,学校在设置和改造高职专业时,要在地方产业结构和市场人才需求预测的基础上,按照社会职业分类标准,结合行业资格证书制度来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设置相关课程。[1]因此,双证课程已经成为职业院校实现双证融通的重要途径。

 

  2双证课程的特点

 

  “双证课程,是指将职业资格证书内容与相关专业课相融通的课程,是双证融通的载体。从宏观上看,它是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形成和职业资格证书获得为目标而组织起来的专业课程的统称;从微观上看,则是某专业课程体系中与国家职业标准所规定的一个或者几个相关职业(岗位)的能力直接对应、紧密联系的一门或一组课程。[2]“双证课程是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高度融合的课程,将职业资格证书的标准和日常教学考核结合起来,使学生在不延长学制的情况下,获得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其中职业技能的训练是它的重要内容。

 

  3双证课程的功能

 

  “双证课程是以职业活动顺序和职业能力形成系统化方式的新的课程系统,是以人的职业生涯发展为根本,其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职业化。因此, 双证课程很好地解决了以下问题:(1)有效解决具有广泛跨职业迁移性的职业核心能力的训练和培养问题。(2)有效解决行业通用能力的培养问题。(3)有效解决职业特定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课程的学历性、人本性、政治性。根据学历教育的不同要求,基于双证制度的双证课程应还具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有效传递社会政治,实现课程的学历性”(学历达标与社会文化传递功能)人本性”(传达价值观的功能职业核心能力的形成功能)政治性”(传递政治社会的功能)[3]

 

  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双证课程开发策略

 

  1双证课程的开发思路

 

  高等职业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应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以培养基层一线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专门人才为目标,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为导向,采用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教育模式,设置科学的双证课程体系,同步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水平和职业能力。课程设置应在内容形式和方法上采取全新的定位,设计以企业岗位工作的实际需求的核心目标,以案例课、训练课和实践课程为主,重视技能的过程培养,提高学生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过程如下。

 

  (1)综合分析职业资格证书、学历证书和岗位技能要求,确定课程目标。当前,与会计电算化专业相关的,具有权威性的职业资格证书主要为会计从业资格证、初级会计电算化证、初级会计师证等。双证课程的制定必须以此标准为依据和基础,将学历证书的标准延伸至职业资格的标准。(2)根据双证内容的性质对课程进行分类。具体来确定会计电算化专业双证课程体系由哪几大类课程组成,以及每类课程又由哪几门具体课程组成。(3)形成双证课程结构。具体解决会计电算化专业如何将课程组合为一个整体,按照什么逻辑进行组织。(4)根据课程分类和结构,开发并组织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双证课程内容。

 

基于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双证”课程体系研究


  2双证课程的分类和结构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使受教育者具备一定的职业能力。职业能力可分为特定职业能力、通用职业能力和基础职业能力三个层次。特定职业能力是专门职业岗位上、专业范围内、符合专门工作要求的职业能力;通用职业能力是某种职业领域一般应有的、具有共性的普通职业能力;基础职业能力是从事任何职业都需要的普遍适用的能力。[4]

 

  以职业能力分类为理论依据,以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教育的结合为目的,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双证课程具体分为以下三个方面(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

 

  (1)基础职业能力课程。基础职业能力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和广泛的可迁移性,职业教育必须注重基础能力培养,主要是通过通识性课程来实现的,包括人文社会科学模块、自然科学基础模块、职业基础模块等。

 

  (2)通用职业能力课程。通用职业能力为从事本领域工作打下了广泛而坚定的职业基础,主要是通过不同的通用技术课程来实现的。

 

  (3)特定职业能力课程。特定职业能力是职业岗位的最终表现,主要通过双证培训课程和专业任务课程来实现的。以职业资格证书为起点,将不同的知识和能力划分为不同的模块,再对应地设置相关的课程,最后将不同的专项职业能力有机地组合,形成不同的专项任务课程。在此部分课程中,将引入MES模块化教学和双元制教育模式。

 

  ①采用模块化教学方式组织双证课程内容。MES教育模式即模块教学法,是国际劳工组织开发出来的一种新的技能培训模式,将每一个具体职业或岗位列出应该具备的全部职业能力,再根据这些职业能力划分不同的工作任务,以每项工作任务作为一个模块,每个单项的知识和技能称为一个学习单元。由此得出该职业或岗位MES培训的、用模块和学习单元表示的培训大纲和培训内容。[5]会计电算化专业采用模块化方式组织双证课程时,按照职业资格证书所要求的知识和能力,设置成不同的模块,再根据不同的模块,对应设置不同的课程。

 

  ②将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引入实训课程。德国双元制教育采用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培养目标,一方面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另一方面强调关键能力的训练;采用以职业活动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包含的知识面广、深浅适度、综合性强,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行动导向教学法,以完成某项工作任务为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具有某种职业能力为目标的教学策略与指导思想。将企业与学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培养学生达到更高水平的技能,提高工作岗位的适应性。将双元制教育模式引入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实训课程,能够使学生在仿真的会计职业环境中,按职业资格证书所需要的能力要求,以单个专项职业能力为单位,设置不同的实训课程;将不同的专项职业能力有机的组合,设置综合实训课程,有效地掌握现场操作所需的全部知识、技能以及规范,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提高就业的适应性。

 

  3双证课程的内容

 

  (1)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基础职业能力课程主要包括人文社会科学模块,如思想道德教育课程、英语课程等;自然科学基础模块,如计算基础课程等;职业基础模块,如应用文写作课程等。

 

  (2)会计电算化专业的通用职业能力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具备本领域普通的职业能力,主要课程包括经济统计、经济学基础、企业审计、市场营销、行业会计、财务报表分析、管理会计、会计英语、供应链管理等。

 

  (3)会计电算化专业的特定职业能力课程是双证课程的核心,主要选取目前本领域质量较高的会计从业资格证、初级会计电算化证和初级会计师证等为起点进行双证课程设置。按会计从业资格证所要求的知识和能力,分别设置法规模块、EXCEL模块和电算化模块,并对应设置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EXCEL在财务中的应用和会计电算化、会计工作入门等课程。其中,会计电算化课程为单门课程层面的双证课程,即对应初级会计电算化证。按初级会计师证所要求的知识和能力,分别设置会计实务模块和经济法律法规模块,并对应设置企业纳税会计实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和经济法、税法等课程。此外,会计电算化、企业纳税会计实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等课程设置相应实训课程,并将不同的专项职业能力有机的组合,设置综合实训课程。(如图2所示)

 

  三、会计电算化专业双证课程的实施保障

 

  1、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提高教师专业技术水平,让本专业教师逐步取得会计专业职业资格证书,进而实现持证上岗。此外,可以让教师经常深入企业,了解新业务,鼓励教师到中小企业兼任会计,到对口专业一线访问,进行专业实践的锻炼。从而,确保教师在专业知识授课和实践技能操作中都具备较强的业务素质,真正的具备双师素质。

 

  2、实现授课教材和取证教材的融合。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教材,基本是选择高职高专专用教材,或者依赖于校内专业教师的自编讲义,不利于职业资格证教育与学历教育的融合。为了保证双证课程的实施,应当选取能够呈现双证课程内容的教材,因而教材的开发需要引起高职院校的重视。教材的编写应遵循以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为标准,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目标的原则,以会计从业资格证、初级会计电算化证和初级会计师证等的能力要求为标准,在教材中体现出不同能力的学习目标、工作任务、理论分析、实践操作、知识拓展等,使授课教材和取证教材相融合。

 

  3、建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的授课方式。教学方法是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关键,基于双证课程的要求,在教学模式上,应强调职业能力的培养,强化技能训练,实行教、学、练一体化,变课堂环境为企业工作环境。以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把会计工作过程作为一个整体,强调真实工作情境,使课堂讲授与工作指导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会计实务操作能力,把会计理论运用到实践操作中去,并在实践当中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

 

  4、创新评价考核方法。对于双证课程,应实现取证和职业技能等多种考核方式。(1)通过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把与职业技能鉴定考核核心有关内容有机融合进来,实行以证代考,缩小了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上的差距,使学生会计方面的知识技能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2)通过参加技能大赛,可以检查职业院校的教学是否体现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宗旨,是否突出了高等职业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教育特色,是否重视综合能力的培养。(3)通过参加顶岗实习,可以看出学生是否胜任具体的会计岗位技术要求,是否能够将所学到的会计方面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是否具有团队合作的精神,为以后走向社会奠定基础。[6]

 

  5、解决政策环境的相关问题。双证课程是学历与职业资格两类证书融通的产物,其实质是劳动培训体系与学历教育制度的融通。这种融通仅仅依靠职业学校的努力是不行的,它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制定具体的、可操作的制度和政策,开发权威性的、系统化的国家职业能力标准,并在国家职业资格制度的总框架下,形成与职业教育密切结合的职业资格标准认证体系——使双证课程能够与资格认证相联系。[7]

 

  总之,高等职业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双证课程,应当以职业资格标准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为培养核心,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践教学与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等进行重新的整合与改革,将学历教育与证书培训相结合,使高等职业教育既突出学历性又突出职业性,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然而,会计电算化专业在不同的高职院校中,应如何按照学院的实际情况,更有针对性地实施双证课程,是各个高职院校需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作者:刘倩文 来源:经济视野 20153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